中国器乐艺术 教案 精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器乐艺术(一)--民乐独奏
一、目的与要求:
通过讲授,使学生认识与了解中国的传统民族器乐,对这些乐器的沿革历史、结构特征、音色特点有一个较为深刻的印象,并掌握几首优秀的传统民族器乐独奏作品,包括结构、旋律、调性等特点。
二、重点与难点:
1.古琴音乐的文化内涵
2.民族吹管乐器的分类
3.二胡曲《二泉映月》和琵琶曲《霸王卸甲》的乐曲赏析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法为主、讨论法为辅。运用现代多媒体手法展示乐器的基本形状以及赏析乐曲。有条件可事先准备笛子、唢呐、二胡等小件乐器实物。
四、教学内容与步骤:(4课时)
(一)古琴音乐
教师导入:请一名学生讲讲俞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
2003年11月7日,中国古琴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称号,这是继昆曲被授予这一称号后,中国第二个入选的项目,古琴艺术的突出价值再次得到了世界公认。
1.古琴乐器特点(多媒体展示:古琴照片)
古琴,亦称瑶琴、玉琴、七弦琴,是中国最古老且富有民族色彩的弹拨乐器。传说原始时代就创造了最初的古琴。
古琴造型优美,常见的“式样”有:伏羲式、仲尼式、连珠式、落霞式、灵机式、蕉叶式、神农式等。主要是根据琴体的“项”和“腰”形制的不同而有所区分。
2、古琴音乐的概况
古琴的音色,根据弹法不同,可分为三大类,即:泛音、散音、按音。
古琴音乐受儒家中正平和、温柔敦厚和道家顺应自然、大音希声思想的影响:传统琴曲主要用五声音阶,这仿佛是儒家中和雅正思想在音乐上的落实;而琴乐
清虚淡静的风格和意境则主要是道家思想的反映。
古琴音乐传统演奏形式有琴曲独奏、琴歌和琴箫合奏等。琴曲独奏是指古琴的纯器乐独奏曲,可依长度及段数分为小型、中型和大型。小型是长一、二分钟,二、三段的短曲。琴歌是附有歌词,边弹边唱的乐曲,而琴箫合奏是以低沉深远的洞箫来配合古琴的演奏。
3、古琴曲的“打谱”
古琴音乐打谱的主要使命,是将一首久已失响的琴曲近乎原貌地展示出来。并将其曲谱转译成现代通行的乐谱,以供研究、教学、演奏、创作之用。当然,由于琴曲通常只用减字谱记录,而不必译成他谱,因此,古琴界历来无“译谱”之说,而叫打谱。
古琴谱是以记写演奏技法为基本特征的手法谱。乐谱是通过文字对左、右手演奏技法的叙述,间接反映出乐曲的音高与时值的谱式,故名文字谱。乐谱没有具体音高标记,只有按演奏技法的记载去弹奏后才出现音高。
4、代表作品及其文化内涵
《广陵散》:又名《广陵止息》。现存琴谱最早见于《神奇秘谱》,该书编者说,此谱传自隋宫,历唐至宋,辗转流传于后。谱中分段小标题有“取韩”、“投剑”等目。近人因此认为它是源于《琴操》所载《聂政刺韩王曲》内容大致为战国聂政的父亲,为韩王铸剑,因延误日期,而惨遭杀害。聂政立志为父亲报仇,入山学琴十年,身成绝技,名扬韩国。韩王召他进宫演奏,聂政终于实现了刺杀韩王的报仇夙愿,自己毁容而死。后人根据这个故事,谱成琴曲,慷慨激昂,气势宏伟,为古琴著名大曲之一。现存曲谱共四十五段,其中头尾几部分似为后人所增益,而正声前后三部分则很有可能保留着相和大曲的形式。(多媒体放映:广陵散)
琴者,情也;琴者,禁也。中国的“古琴”具备修身养性、教化天下、通神明之德、合天地之和的意义。古琴蕴含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天人合一的宇宙观、生命观与道德观;古琴中所蕴含的瑰宝,远超音乐的本身,达到身、心、灵各方面自我调和的精神层面。古琴,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千百年来一直是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手中爱不释手的器物。特殊的身份使得琴乐在整个中国音乐结构中属于具有高度文化属性的一种音乐形式。“和雅”、“清淡”是琴乐标
榜和追求的审美情趣,“味外之旨、韵外之致、弦外之音”是琴乐深远意境的精髓所在。
(二)民族管乐独奏曲
1、民族管乐器概况
民族乐器中的吹管乐器,因其形制、结构及材质的不同,在音色特点,音乐表现力上十分丰富。各种吹管乐器,依其发音原理的不同,我们大体可以分为:(1)不带簧哨的吹管乐器
(2)带哨的吹管乐器
(3)簧管乐器
2、民族管乐独奏曲
(1)笛子独奏音乐(实物展示笛子并问学生是什么乐器)
笛子的种类很多,现在常见是为分别为昆曲和梆子戏伴奏过的笛子区分,可以习惯称为“曲笛”和“梆笛”。前者发音园润、饱满,后者发音清脆、灵巧。笛子的主要演奏技巧有花舌音、滑音、垛音、历音、迭音、打音、颤音、所颤音、顿音、吐音、泛音等。南方曲笛多使用气颤音、泛音、迭音、打音等。北方梆笛多使用花舌音、顿音、颤音、吐音等
多媒体放映:《鹧鸪飞》
《鹧鸪飞》原为湖南民间乐曲,陆春龄改编,是南方曲笛的代表曲目。乐曲运用多种笛子技巧,栩栩如生地描绘了鹧鸪展翅飞翔的种种姿态,音乐形象生动鲜明,给人一种健康悠远的暇思,具有浓具的江南风格。
《五梆子》是北方梆笛的代表曲目,冯子存根据华北民间乐曲器乐曲牌《碰梆子》改编,乐曲优美明快,热情奔放,表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赞美。
(2)唢呐、管子的独奏音乐
导入:实物展示唢呐,并请学生回答乐器名称。
唢呐于金、元时代传入我国。唢呐的演奏风格分为南北两派。俗称“喇叭”。在我国各地广泛流传的民间乐器。发音高亢、嘹亮,过去多在民间的吹歌会、秧歌会、鼓乐班和地方曲艺、戏曲的伴奏中应用。经过不断发展,丰富了演奏技巧,提高了表现力,已成为一件具有特色的独奏乐器,并用于民族乐队合奏或戏曲、歌舞伴奏。
管子古称“筚篥”,源于波斯,汉代传入,唐朝相当流行,宋代亦自成一部,
现在我国民间仍相当流行。管子古时称“筚篥”,又称“悲栗”或“笳管”,簧管乐器唐代,随着音乐文化的东渐,他也传入朝鲜、日本。今日本奈良正仓院中仍珍藏着唐代的筚篥。宋以后,流入民间。现主要在我国北方民间流行,南方主要在广东、福建一代使用。管的声调高亢,音质坚实,近人声,管有双簧哨子(芦苇制)和杆子(多用红木,也有用铅或锡制成的)两部分构成,杆上共八孔。另外,还有一种两只管子并列吹奏。称为“双管”。观的演奏技巧与唢呐大致相同,但其勇气较唢呐吃力。(多媒体放映管子照片)
《百鸟朝凤》:唢呐独奏曲。原是一首民间乐曲,其流行区域很广,在山东、安徽、河南、河北等地都有不同版本。乐曲以热情欢快的旋律与百鸟和鸣之声,表现了生机勃勃的大自然景象。乐曲充分发挥了唢呐的乐器表现功能,模仿许多类飞鸟鸣禽的叫声,活波粗旷,欢快爽朗,逼真动人。整个乐曲的吹奏较自由,常有即兴发挥,各家所奏结构都不尽相同,但大体以循环结构为原则。其音乐分为旋律部分(主部)和模仿鸣叫声部分(插部)两种。旋律部分为徵调式,由北方民歌旋律音调特点,模仿部分是学习各种鸟叫,穿插其间。最后有一段结束音乐,称为"谢板"。该曲由民间乐手任同祥在专业音乐工作者协助下进行加工,使乐曲结构更为合理、更富有层次,同时扩充了华彩乐句,运用了特殊循环换气法,补充了快板尾段,全曲在热烈欢腾的气氛中结束。(多媒体放映《百鸟朝凤》)《一枝花》。唢呐独奏曲,任同样于1959年春根据山东的地方戏和其它民间音调编写。他有感于自己在解放后从一个民间艺人成为一位专业音乐工作者的艺术生涯,深深感到这是党对他的培养。为了抒发这样的心怀,他着手编写了这首独奏曲。乐曲的构思如下:“旧社会,路旁花,风吹雨打受摧折。新社会,一枝花,工农兵群众喜爱她。” (多媒体放映《一枝花》)
《江河水》双管独奏曲。王石路、朱广庆、朱长庆和谷新善等根据“辽南鼓乐”同名笙管曲牌整理加工改编而成。原型中速,旋律简朴,常用于民间风俗场合,情绪轻快。用“放慢加花”手法改编后全曲激越悲愤有力,感染力极强,曾被用于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第一场“苦难岁月”的配音。后经黄海怀改为二胡曲,另有一种凄怆哀怨的情绪,广为流传。作品采用单三部曲式结构,由引子和三个段落组成。(多媒体放映《江河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