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中考语文复习15小说阅读
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小说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小说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9ed071e02d276a201292e78.png)
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小说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一、中考语文小说阅读专题训练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鱼骨迟子建他们说这条江在几十年前是用麻绳捕鱼的。
他们说这话的时候,眼睛里闪烁着陶醉的光辉。
漠那小镇的人们一到冬天就谈论起关于这条江的故事。
风雪像铠甲一样包围了镇子的时候,无论从哪一个角度去望大地,都给人一种白茫茫的感觉。
而逼人的寒冷也像瘟疫一样弥漫了整个小镇。
也记不得是哪一天了,总之是有那么一天,漠那小镇最敏感的女人旗旗大婶忽然向全镇的人宣告了一条重要的消息:镇长成山家门前晃着一堆鱼骨。
其中有一根鱼脊骨像大拇指那般粗。
它们是鲜鱼的鱼骨,鱼骨上缠着带着红色腥味的血丝。
于是,镇子上男女老少就像去赶着看一场露天电影似的,纷纷走出自家的门院,带着惊喜和疑惑去看那一堆鱼骨。
那真的是一堆鱼骨,旗旗大婶没有说错。
它们很生动地躺在一片白雪地上,极北的太阳很冷清地照出它们象牙般的肤色。
“嗬呀,这么漂亮的鱼骨,一定是条二三十斤的大鱼!”旗旗大婶在人群中感慨着,然后把目光投在我的身上说,“外乡人,你没有见过这样的鱼骨吧?”“这么粗的我见过,但这么漂亮的没见过。
”“是啊,这条江开了怀了!”有人跟着说。
这条江在几十年前,可以很随意地用麻绳系起一张网,撒在江中,然后鱼就像爬满了篱笆的葫芦似的钻了一网。
起网时鱼尾翻卷,鳞光闪烁,那真是让人百思不厌的美好时光。
可是几十年后,江水不似往昔那般喧嚣,它平静而沉稳,就像个行将入土的人。
而漠那小镇的人们,一到漫漫长冬的时刻,就热切地思恋起她的过去。
人们议论了一番,兴致就蓬勃起来了。
大家纷纷回家,准备着捕鱼的工具。
旗旗大婶很慷慨地把那块最精彩的鱼骨送给我了。
傍晚,天气骤然冷起来。
白蒙蒙的江面上弥漫着无边的寒气。
旗旗大婶凿好了第一口冰眼,将一张大网甩进江底。
平素寂静的江面霎时活跃起来了。
远远近近的都是人影。
近处的人影像被风摇摆的黑橡树,而远处的人影则模模糊糊,像夜空中的云彩。
一个小时过去后,旗旗大婶打算起第一片网了。
人教版中考 语文配套练习册小说阅读专题训练答案含解析
![人教版中考 语文配套练习册小说阅读专题训练答案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1d35e31aec3a87c24028c4dd.png)
人教版中考语文配套练习册小说阅读专题训练答案含解析一、中考语文小说阅读专题训练1.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
把灯光调亮张抗抗“关店吧!”卢娜下了决心。
她开锁进店,觉得光线有点暗,顺手开了灯,一时灯光亮得晃眼。
她抬头,看见了天花板上前些天新换的灯泡,心里突然一阵刺痛:把灯光调亮?她气呼呼地顺手把灯关掉了,能省一点是一点。
这家昏暗的书店里,只剩下她的心里,还有一朵小火苗,那么小,那么弱。
而今,这朵风里雨里挣扎太久的小火苗,也终于快要熄灭了。
不怪我不怪我,她对自己说,我实在是已经尽力了!手机铃声响起,她走到窗口去拿包取手机,顺手把窗帘刷地拉开了。
顷刻间,书店里洒满了亮晃晃的阳光,一格格在书架上跳跃,把书店染得一片金黄。
还是太阳好啊,她对自己说。
把灯光调亮,就算再亮,也是夜里。
她自嘲地笑了笑。
手机里传来一个爽快的声音。
电话是文化局的人打来的,就是上次让她填申请表的那个干部,让她赶紧到局里去一趟,要办手续——什么手续?就是省政府的那笔书店奖励基金,明光书店评上了!你变百万富翁了!卢娜站在窗口一动不动,然后肩膀轻轻地抖动起来,身子开始颤栗。
她伸出双手捂住了脸,泪水透过指缝,从脸颊上哗哗淌下来。
她似乎意识到什么,往前挪移了一步。
是的,她想躲开那堆书,怕自己的泪水把书弄湿了。
卢娜从文化局回到店里,已近中午。
她从街上的灯具店里,买了一盒40瓦的飞利浦灯泡——把灯光再调亮一点!她要让明光书店的老顾客们,老远就看到书店的灯光。
如果她的资金宽裕,最好把书店临街的窗户也扩大一倍,等到夜幕降临,玻璃窗内的灯光雪亮雪亮,明光书店就像一座透明的水晶宫,所有的书都在闪闪发光。
这么多年,书本没有改变我的命运,但改变了我。
我办了明光书店,我的书店给人送去知识,知识可以帮别人改变命运!这么一想,卢娜的眼泪又流下来了——不对!不是知识改变命运,是文化!不对,文化也不一定能改变命运,但可以改变人!我不再是那个高考落榜的自卑女孩,我活得对人有用,我充实、我知足……就在这天晚上,明亮的灯光下,出现了一个人影。
新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小说阅读专题训练训练试题含解析
![新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小说阅读专题训练训练试题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214b3df4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88.png)
新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小说阅读专题训练训练试题含解析新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小说阅读专题训练训练试题含解析一、中考语文小说阅读专题训练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品质〔英〕高尔斯华绥那座店房有某种朴素安静的特色,门面上没有注明任何为王室服务的标记,只有包含他自己日耳曼姓氏的“格斯拉兄弟”的招牌;橱窗里陈列着几双靴子。
……那几双靴子太美观了——有一双轻跳舞靴,细长到非言语所能形容的地步;那双带布口的漆皮靴,叫人看了舍不得离开;还有那双褐色长筒马靴,闪着怪异的黑而亮的光辉,虽然是簇新的,看来好像已经穿过一百年了。
只有亲眼看过靴子灵魂的人才能做出那样的靴子——这些靴子体现了各种靴子的本质,确实是模范品。
他本人就有点儿像皮革制成的:脸庞黄皱皱的,头发和胡子是微红和鬈曲的,双颊和嘴角间斜挂着一些整齐的皱纹,话音很单调,喉音很重;因为皮革是一种死板板的物品,本来就有点儿僵硬和迟钝。
这正是他的面孔的特征,只有他的蓝灰眼睛含蓄着朴实严肃的风度,好像在迷恋着理想。
他哥哥虽然由于勤苦在各方面都显得更虚弱、更苍白,但是他们两兄弟却很相像,所以我在早年有时要等到跟他们订好靴子的时候,才能确定他们到底谁是谁。
有一次(也只有这一次),我穿着那双因为急需才在一家大公司买的靴子,漫不经心地走进他的店铺。
他接受了我的定货,但没拿皮革给我看;我可以意识到他的眼睛在细看我脚上的次等皮革。
他最后说:“那不是我做的靴子。
”他的语调里没有愤怒,也没有悲哀,连鄙视的情绪也没有,不过那里面却隐藏着可以冰冻血液的潜在因素。
为了讲究时髦,我的左脚上的靴子有一处使人很不舒服;他把手伸下去,用一个手指在那块地方压了一下。
“这里痛吧,”他说,“这些大公司真不顾体面。
可耻!”跟着,他心里好像有点儿沉不住气了,所以说了一连串的挖苦话。
我听到他议论他的职业上的情况和艰难,这是惟一的一次。
“他们把一切垄断去了,”他说,“他们利用广告而不靠工作把一切垄断去了。
我们热爱靴子,但是他们抢去了我们的生意。
中考语文总复习第15讲小说阅读课件(含14年中考真题)
![中考语文总复习第15讲小说阅读课件(含14年中考真题)](https://img.taocdn.com/s3/m/4020ac3f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c02041d.png)
名题强化
人们也劝于先生,好歹教皮挑儿两手,您干不动了,让他也有口饭吃 不是。
于先生也是嘿嘿一笑:“超拔绝妙的技艺不是教的,也不是学的,要 看心灵中有没有悟性。悟性高了,自有天成。”
说这话没过一年,于先生就故去了。 小镇人叹息:可惜了,一身绝技都让于先生带进棺材里去啦。 四村八乡人惋惜:于先生走了,再也看不到那么好看的驴皮影儿喽。 没想到小镇忽然又演开了驴皮影儿,那幕布上的影人儿嬉笑怒骂,耍 戏打斗,样样生动逼真,活灵活现。特别是人们看到幕布上女人梳洗装 扮的表演:散发、梳头、挽髻、簪花、涂脂抹粉、更换衣衫的一系列动 作干净利索,真不相信那是由几根竹棍子操纵出来的。观看的人无不啧 啧赞颂,拍手叫好。 谁也没有想到的是,这演皮影的人竟然是皮挑儿。他的演技真是青出 于蓝而胜于蓝,比于先生还要胜一筹。
知识拓展
从分析环境入手,探究人物命运与思想性情产生的社会原因 小说的环境描写,通常包括历史背景、时代气氛、人物关系、人情风 俗以及自然景物等方面,概而言之即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两个方面。自 然环境对人物的命运有时也有影响,但真正决定人物命运的往往是社会 环境。 分析环境时,必须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社会环境往往有复合的因素,有几个因素就应分析出几个因素。 第二,分析社会环境应透过当事人的言行深入发掘社会历史内涵。 社会环境主要由主要人物周围的次要人物组成。那些次要人物,是某 种社会力量,是代表某种观念的载体,分析时应透过这些人物的言行, 认识其代表的社会势力及其观念。作家总是通过具体的人物体现某种社 会势力或观念,分析时必须通过具体人物的言行来认识其社会历史内涵。
第十五讲 小说阅读
经典回放
(2014·丽水)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爬树的男孩
尼古拉斯·保罗(英国) 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偷偷爬上那棵猴面包树,这是拉瓦一天中最期待的时 光。可惜,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仅仅只是两三分钟,耳边便会响起一声 熟悉的口哨声,有人来了,他必须以最快的速度回到营房。 “看到了什么?”刚刚躺下,安德烈便拖着瘸腿凑过来问道。拉瓦不想回答, 但安德烈就是那个吹口哨的人。两人约定,拉瓦每天爬上树冠看看周围,看 看远方,下来之后再把看到的新鲜事儿告知放风人,也就是安德烈。三年了, 两人还算默契,在这座死寂的集中营,每天都有人因为严厉的禁锢而自杀, 他们却因为那棵猴面包树而充满希望。 “我们就要自由了,等着吧!”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中考《小说阅读》专题考点精讲精练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中考《小说阅读》专题考点精讲精练](https://img.taocdn.com/s3/m/4b7259490740be1e650e9abb.png)
• 7 九下 CP82 《变色龙》
• 把笔触集中在一件事上,围绕着狗咬人的事件 ,从发生、发展、高潮到结局,从头到尾记述 了一个完整的故事。
• 8 九下CP95《溜索》
与一般的小说不同,作者说自己写的是笔记小说,继 承的是中国古代笔记小说的传统,寥寥几笔,形神 毕现。小说的情节也极为平淡,没有尖锐激烈的矛 盾冲突,也没有复杂的人物关系,故事发生地点在 怒江边的悬崖峻谷,中心事件就是马帮的一次溜索 经历。
• 4 九上《智取生辰纲》 SP117
小说围绕着生辰钢的争夺,采取了明暗结合的双线结 构。同学之间讨论:明线是什么?暗线又是什么? 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这篇小说存在一条明线和一条暗线。明线是杨志押运 生辰纲,写杨志一行的矛盾冲突;暗线是晁盖吴用 一行智取生辰纲,写团结智取。明、暗双线交织点 在六月初四正午、黄泥冈松树林。两条线索交织展 开故事情节,揭示了护送和智取双方的矛盾冲突, 为人物性格塑造和发展服务,更好地表现了主题。
(名师整理)最新人教部编版语文中考《小说的阅读理解》专题复习教案(含答案)
![(名师整理)最新人教部编版语文中考《小说的阅读理解》专题复习教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0a4e902680203d8ce2f24cb.png)
小说的阅读理解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本节课地学习,能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能对人物形象进行概括与分析;能把握文章的主旨。
2.自主、合作、探究,掌握一些记叙文阅读的方法与技巧。
3.学习文中姑娘掌控好自己的生活节奏,意志坚定的品质,增强中考必胜的信心。
教学重点:概括文章内容;人物形象的概括与分析。
教学难点:把握文章的主旨。
教学过程:一、目标导学以学生跑800米的生活实际体验导入新课,然后出示“学习目标”。
二、自主探学阅读《匀速奔跑》一文,结合“方法指导”,完成“题型演练”的1-3题。
匀速奔跑①我家附近有一所大学,每天晚上都有很多学生在那里跑步。
②一天下午,下班后我按照惯例驱车来到了学校体育场。
这会儿,体育场上的人已有不少。
我换上运动装,戴好耳机,听着富有激情的音乐,简单的做了几组热身运动之后便开始沿着1跑道跑了起来。
内心随之变得热血澎湃,感觉自己轻轻松松就能拿下一个马拉松。
可是,当我跑到第二圈的时候我就开始喘了,脚步也随之慢了下来。
很明显,因为我又胖了,我才变得比以前更容易透支。
③此时,一个身穿玫红色紧身背心和黑色运动裤的姑娘从我身边擦肩而过,速度不快但跑得明显很有节奏。
我心想,自己怎么也不能让个姑娘把自己给超了,于是心一横,我紧赶了几步向前冲刺了50米,很轻松的把姑娘落在了后面。
④可我有限的体力维持不了快速奔跑,慢慢的,我紧赶的步伐又缓了下来,一边双手掐腰喘着粗气,一边半走半跑挪着步子。
正当我决定停下来慢走一圈时,红衣姑娘又一次从我身边跑了过去,还是那个速度和节奏。
⑤“超就超吧,哥先走一走,缓一缓,等下体力恢复了再赶上你……”我心里不屑的盘算着。
⑥接下来我开始一边走一边观察着跑道上三三两两的人群,他们有的在一边慢走一边交谈,有的时而奔跑时而停下,有的跑得大汗淋漓,有的跑的漫不经心。
⑦跑步真的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它把你的体力、耐力和速度暴露无遗,并将你的性格从你跑步的姿势和神态上展露给别人。
约摸走了两分钟,我觉得自己喘的不再那么痛苦,体力貌似又恢复了一些,决定继续跑。
人教版中考 语文 小说阅读专题训练阅读训练及答案
![人教版中考 语文 小说阅读专题训练阅读训练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72b74699e314332396893ff.png)
人教版中考语文小说阅读专题训练阅读训练及答案一、中考语文小说阅读专题训练1.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珠光宝气聂鑫森北阙云从公家的文物商店退休十年了。
只可惜老伴五年前过世。
而儿子早去了太平洋彼岸,找了个洋媳妇,他的日子自然过得有些落寞。
他试着去美国探过亲。
可听不懂洋话,看不懂电视,真比坐牢还难受。
他赶忙回到了这座江南的古城。
儿子儿媳很通情达理。
劝他就地解决找个老伴。
北阙云动心思了。
半夜里醒来,连个说话的人也没有,到底不是个办法,是该找个伴了。
他开始注意起周围的动向,很快就发现他住的这个社区,每天清早都有不少老头老太太在锻炼身体。
他马上到街市去置办了各种设备,接着,就一头扎进这些团体,有滋有味地练起来。
还没等到北阙云的枪口找到准确的目标,却有目标撞到他的枪口上来了。
那天早晨,练完了太极剑,他正坐在一个石椅上休憩,蓦地旁边扬起一阵风,一个老太太坐在身边了。
说是老太太,却并不显老,脸很白。
露出一截光滑的手臂,像玉一样。
还没等他说话,老太太朝他稠稠地一笑,说:“对不起,我坐一下。
”北阙云说:“不要紧,你坐。
你好像不住在这个社区?”“嗯啦!”声音很好听,有一点媚。
答话的时候,老太太转过了脸,身子再慢慢转过来,穿的居然是浅黑低领T恤衫。
北阙云的心,怦怦地跳起来。
“我叫西门珠。
你呢?”“北阙云。
从前在文物商店做事,早退休了。
”“我知道。
“你怎么知道呢?”“我怎么知道呢?我也不知道。
”北阙云觉得她很调皮,很有趣。
他想找个什么话题和老太太聊一聊,但一时竟找不到。
突然,他看见老太太脖子上戴的一串珍珠了,每颗都很圆,珠色因受潮而发黄,但最下面的那颗珠子很大,估计有一钱来重。
他马上断定,这串珠子是野生的东珠,且是老珠,只可能是有身份的人家流传下来的。
重到一钱的大东珠,价钱恐怕在几十万元以上了,但这颗大东珠值不了这个价。
北阙云有好话题了,他说:“西门珠,你这串珍珠不错,只可惜不会养护,都发黄了,那颗大珠子里都有胎柳了。
中考语文小说阅读专题训练题及答案
![中考语文小说阅读专题训练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3f08234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2b.png)
中考语文小说阅读专题训练题及答案中考语文小说阅读专题训练题及答案一、确定文章类型本文是一篇议论文,旨在通过分析和评价,加深读者对小说阅读的理解和掌握。
二、梳理思路1、引入小说阅读的重要性2、分析中考语文小说阅读的考点3、探讨小说阅读的解题技巧4、举例子说明小说阅读在考试中的应用5、总结小说阅读对于中考语文的重要性三、展开论述1、引入小说阅读的重要性小说是一种重要的文学形式,通过小说的阅读,我们可以了解历史背景、人文风貌、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内容。
在中考语文中,小说阅读也是必考内容之一,因此掌握小说阅读的方法和技巧对于提高语文成绩至关重要。
2、分析中考语文小说阅读的考点中考语文小说阅读主要考察学生的以下能力:(1)理解能力:要求学生能够理解小说的主要内容,包括情节、人物形象、主题等。
(2)分析能力:要求学生能够分析小说中的人物性格、行为以及情节的作用。
(3)判断能力:要求学生能够根据题目要求,对小说中的相关信息进行判断。
(4)运用能力: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小说中涉及的文化、历史、社会等方面的内容进行解释和阐述。
3、探讨小说阅读的解题技巧(1)了解背景:了解小说的时代背景、作者背景等相关信息,有助于理解小说的内容和主题。
(2)注重人物: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是关键,要关注人物的性格、行为以及与其他人物之间的关系。
(3)注意情节:情节是小说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关注情节的发展、转折和高潮部分。
(4)理解主题:理解小说的主题,有助于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思想感情。
4、举例子说明小说阅读在考试中的应用以某年中考语文小说阅读题为例,题目为《夜晚的实验》,要求学生对小说的情节、人物形象、主题等方面进行分析和判断。
通过对于小说的阅读和理解,学生可以清晰地了解到小说的情节发展和人物形象,同时也可以根据题目的要求,对相关内容进行判断和分析。
5、总结小说阅读对于中考语文的重要性小说阅读是中考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小说阅读的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和运用能力。
新部编人教版中考 语文专题复习小说阅读专题训练训练含解析
![新部编人教版中考 语文专题复习小说阅读专题训练训练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423283a2de80d4d8d05a4f07.png)
新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小说阅读专题训练训练含解析一、中考语文小说阅读专题训练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柳先生的正骨膏刘玲海①邾镇东大街新开张的药铺叫汉春堂,坐堂的先生姓柳,人称柳先生,从东北躲战乱来到邾镇。
柳先生擅长骨科,跌打损伤脱臼骨折手到病除,据说,他熬制的外敷膏药正骨膏更是神奇,无论多严重的骨折,经柳先生手法复位后,贴上正骨膏再用竹片固定,少则十日多则一月,断骨愈好如初。
外人说伤筋动骨一百天,这话在柳先生这里就成了无稽之谈。
②日本人攻打邾镇的那天,一颗炮弹落在颜老爷的家里,三间大堂屋成了废墟,颜老爷正在前厅伺候他的花树,震得昏了过去。
半日后醒来,他看到养在莲花缸里的那株花树,如小臂粗的树干被炸断,仅连接着一部分树皮,颜老爷两眼一黑又昏过去。
那株树是儿子带回来的,儿子的喜好,颜老爷视为珍宝。
儿子和他的部队在台儿庄与日本人决战时,壮烈殉国,老人把儿子的一捧骨灰埋在树根下,更是视树为生命。
③现在,儿子的树被日本人毁了,颜老爷像被挖了心一样。
他失魂落魄地在院子的残垣断壁间转圈,不知如何是好。
许久,他一下子想起柳先生,救人的命和救树的命都是救命,也是心急乱求医,柳先生成了他救命的稻草,一路跌跌撞撞来到柳先生的药铺,全不顾大街上枪弹横飞,见到柳先生颜老爷扑通一声就跪下了。
柳先生来到花树前,小心地扶起来,把断茬对齐捏实贴上正骨膏,周匝固定木棍。
三日后,树叶竟振作起来,十日后,树叶重新泛绿,一月后,树干断处长好了。
颜老爷一脸泪痕,紧抓着柳先生的手说:你救了我儿子,也救了我啊!④邾镇沦陷后,病人挤满了柳先生的药铺,断胳膊断腿的病人很多。
这天,柳先生在药铺里配药,心里默念着药方,川续断十钱,右手去药匣抓药,放进左手的戥子里一称,正好。
继续一味味抓药,骨碎补十钱、藏红花十钱⑤汉春堂的大门咣当一声开了,听声音不是手推开的,是脚踢开的。
一群日本兵涌进来,后边还抬着一个嗷嗷乱叫的军官,候诊的病人吓得四处躲藏。
人教版中考 语文 小说阅读专题训练阅读训练含解析
![人教版中考 语文 小说阅读专题训练阅读训练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7cd65f4ea8114431b80dd82a.png)
人教版中考语文小说阅读专题训练阅读训练含解析一、中考语文小说阅读专题训练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黑夜沈从文两人在竹子编成的筏上,沿了河流向下游滑去,混过了四个水面哨卡,在离目的地只差将近五里时,竹筏傍在一些水苇泥泽的河边上,滞住了。
罗易,××的部队通信联络人,在黑暗里轻轻的声音带一点儿嘶哑,辱骂着他的年轻伙伴:“怎么回事,平平,你见鬼了!把事情当游戏,想在这儿搁下,让人家从堤上用枪子来打靶,打穿我们的胸膛吗?”那一个并不作声,先是蹲着,这时站起来了。
“搁浅了,什么东西掯住了。
”从声音上听来这人还只是一个小孩子。
照理这一片竹筏是不应当掯在这里的。
罗易带点焦躁埋怨他的年轻同伴:“还有五里,真是见鬼!应当明白,这是危险的地方,人家随时把电筒一照,就坏事的!”那个永远不知恐怖不知忧愁的年轻人,一面默默地听取这种埋怨,一面从腰间取下手枪子弹盒,卷起裤管预备下水去看看。
河水并不深,却有很深的污泥,拔脚时十分费力。
“呀,见鬼,这里就真有个鬼!”“怎么的?”“一个家伙,有意捣我们的乱。
被石磨缚着沉到这水里!”竹筏能转动,却不能流动。
时间不许两人从容打算。
“从旱路走,翻过坳,我们才可以在天明以前赶到。
”“从旱路走,不小心,我们就又得被魔鬼在我们脖子上悬一副石磨。
”两人从一个泥滩上走了许久,才走进了一片泽地,小径四围都是苇子,放心了一点。
进苇林后他们只觉得脚下十分滑泽,十分潮湿,且有一股令人欲呕的气味,越走气味越难闻。
“一定在这路上又躺了一个,小心一点,不要为这家伙绊倒。
”“我忘记摸摸我们筏底那一个身上了,或者是我们的伙计!”“不是我们的,你以为是谁的?”“我知道第七十四号文件是缝在领子上的,十三号藏在一支卷烟里。
还有那个……”“小心一点,我们还在人家笼子里,不然也会烂在这里的。
留心你的脚下。
”“等一等,我算定这是我们第七十四号的同志,我要过去摸摸他,只一分钟,半分钟。
”这伙伴不管那头目如何不高兴,仍然躬着腰迎着气味所在的方向,奋勇地向深密的苇林钻去,还不过三分钟,就又转身回来了。
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小说阅读专题训练及答案
![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小说阅读专题训练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2a4df1d71fe910ef02df869.png)
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小说阅读专题训练及答案一、中考语文小说阅读专题训练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旦角(注)江岸年轻的时候,他是闻名遐迩的人士。
每到农闲时节,四乡八里的人约在一起,组个草台班子,挨村唱梆子戏,都免不了跑到黄泥湾,邀他加盟。
他那媚媚的扮相,妖妖的身段,在台上一走,就是一串碰头彩;一个水汪汪的飞眼,能淹死一堆小媳妇;一挑葱白似的兰花指,能醉倒一群小姑娘;再唱上那么几嗓子,连半老徐娘们都从里往外酥透了。
不管演哪一出戏,都数他的戏份足。
《大祭桩》中的黄桂英,《铡美案》中的秦香莲,《打金枝》中的公主,《西厢记》中的红娘,都非他莫属。
他还真从戏迷中拐了个姑娘,做了他的媳妇儿。
一切有关他的杂务都被那姑娘包下来了。
他和媳妇儿相亲相爱地过了大半辈子,媳妇儿没舍得吵他一句骂他一声,横草不让他拈,竖草不让他拿,就是时不时让他在家简单地扮上,摆弄一下身段,哼那么几句。
嫁给他多少年了,媳妇儿看了听了他的戏,仍然眼睛放光。
后来,大队演样板戏,他演李铁梅、阿庆嫂,演了几次,不让他演了。
他演的李铁梅、阿庆嫂怎么看怎么不像英雄人物。
他不演戏,急得吃不好睡不香。
媳妇儿便让他在家里偷偷演,演给她一个人看。
当然,他演的是红娘,是秦香莲。
有时候,媳妇儿还能接几句张生、黑老包呢。
这么好的媳妇儿,打着灯笼也难找,谁知说走就走了,事前半点儿征兆都没有。
他哭天抢地,眼睛哭肿了,嗓子哭哑了,好长时间,整天都像是没了魂儿的人。
媳妇儿都埋了半年多了,他还时不时到坟头去哭,细听了,不是哭,却是唱——婆母娘且息怒站在路口,听儿把内情事细说根由。
想当初李黄两家结亲后,也算是门当户对第一流……媳妇儿走了,儿子在外面念书,家里只剩下他一个人,没抓没挠的。
他一辈子习惯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没料理日子的本领,一烦,连出去进来都离不了的戏也免了。
过了两年,儿子高中毕业回了家,不久又娶了亲,家里总算又有了一个女人,他才可以伸开肠子过一过日月,好好唱一唱他的戏了。
(部编本人教版)最新届中考语文 专题十五 小说阅读练习【必做练习】
![(部编本人教版)最新届中考语文 专题十五 小说阅读练习【必做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0110a5bf700abb68a982fb53.png)
专题十五小说阅读一、(2019·原创题)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等鱼断气胡展奋大概是1969年前后,母亲因肝病导致脸部浮肿。
当时医生授一消肿利水的奇方——鲫鱼汤。
需鲜活鲫鱼,且要三两以上,药效才好。
这可难住了父亲,要知道在那个时候,物质极度匮乏,菜市场里绝对没有活鱼供应。
他便去“黑市”,也就是地下自由市场购买。
更要命的是,因为“历史问题”,父亲还是“戴罪之身”,常去黑市是犯忌的。
但为了母亲,他义无反顾....地去黑市买鲫鱼。
买回来后,他马上开始操作,按每碗鱼汤一百克鱼计算,剖二百克鲜鱼熬约三十分钟,待骨肉分离时捞出骨渣,这时鱼汁呈白色,略注黄酒与蜂蜜,再熬十分钟,倒入两碗,早晚服用。
十天后,母亲脸部的黄疸消退,再服十天,两眼黄疸大退,月余黄疸全消。
他们即去医生处报捷,医生看了一眼说:“浮肿未退,继续。
”父亲一听,傻了,当时父亲的月收入才三十六块,但时值冬令,鲫鱼原本就少而贵,每天一条,总得八毛钱左右,甚至一元,一个月下来,岂不是要把家里掏空了。
“一定要活鱼吗?”父亲只问了一句。
“当然!”医生顿了顿,又说,“刚咽气的也行。
”父亲一回家就去了黑市,而且很久没回来,母亲不放心了:“怎么回事呢?阿二去看看吧!”天已摸黑。
路灯下,我远远地看见父亲正蹲在地上,两眼一眨不眨地盯着搪瓷盆子——那时卖鱼的都把鱼放在搪瓷盆里,以便稍有风吹草动就提盆走人。
而鱼贩则尴尬地注视着父亲,二人之间似乎是一种对峙。
此时的西北风像野兽一样咆哮着。
见我在他身边蹲下,父亲转脸尴尬地对我笑笑,然后附着我耳朵悄悄地说:“我在等鱼断气。
”后来我才知道,这是黑市的规矩,鱼一死,就腰斩而沽,一条一元的鲫鱼就可能暴跌到四五毛。
天越来越冷,也越来越暗,搪瓷盆里的鲫鱼,盖着水草,那腮帮子还在一口气、一口气地翕动着,越来越缓,越来越缓,忽然它不动了。
父亲胜利似的叫起来:“看!它不动了!”鱼贩恹恹地叹了口气:“好吧,拿去吧,算我输拜侬!”然而父亲还没完,说时迟,那时快,只见他飞快地抽出一把剪刀,钱还没付,就一刀刺入鱼腹,剐出鱼肠,那鱼心还在一翕一张呢。
人教版中考语文 小说阅读专题训练阅读训练及答案
![人教版中考语文 小说阅读专题训练阅读训练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c1f829acc1755270622087a.png)
人教版中考语文小说阅读专题训练阅读训练及答案一、中考语文小说阅读专题训练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颗未出膛的枪弹丁玲“娃娃,甭怕,咱是一个孤老太婆,还能害你?”老太婆亲热地望着面前张皇失措的孩子,“你是……嗯,咱知道。
”这孩子大约十三岁大小,迟疑地望着老太婆。
远处一望无际的原野,没有一个人影,连树影也找不到一点。
“还是跟咱回去吧、天黑了,你往哪儿走,万一落到别人手上……”窑里黑魆魆的,他不敢动,听着她摸了进去。
“不要怕,姓娃!”她把灯点着了。
里面的火光舔在他们脸上,锅里有热气喷出来。
陕北的冬天,孤冷的月亮那黯淡的光辉涂抹着无际的荒原,流落的孩子却拥抱着甜美的梦:他又回到队伍,继续当他的马夫,继续同司号兵玩着……孩子跟在老太婆后边去割草。
蒙着尘土的沙路上,寻不到杂乱的马蹄和人脚的迹印。
他热切地望着远方,他们—大部队到底走得离他多远了呢?他懊恼着自己。
那天正在野外放马,突然飞机来了,他藏在一个小洞里,听着外面连绵不断的爆炸声。
洞口塌了。
等他好不容易爬了出来,就只剩他一人了。
他大声地叫喊,凭着感觉一路狂奔,却没遇到一个认识的人……后来才遇着老太婆。
有人送来包谷做的馍,还有人送来羊毛淋子。
有着红五星的帽子仍揣在怀里,他不敢拿出来。
大家都高兴地盘问着:“你这么一个娃娃,也当红军,你娘你老子知道么?”天真的、热情的笑浮上了孩子的脸。
他暂时忘去忧愁,重复着在小组会学来的话:“红军是革命的军队,是为大多数工人农民谋利益的,要团结一切不愿做亡国奴的人去打日本……”有一夜,跟着狂乱的狗吠,院子里响起了庞杂的声音,马嘶声、脚步声和喊声一齐涌了进来。
烧着火的孩子,心在剧烈地跳:“难道自己人来了么?”“砰!”窑门被枪托撞开了。
冲进来的人一边骂,一边走到灶边,“哼,锅里预备着老子的晚饭吧。
”孩子悄悄看了一眼,他认得那帽子的样子,那帽徽是不同的。
他的心一下紧缩起来。
有人眼光扫到老太婆脸上。
她瑟缩地坐在地下,掩护她身后的孩子。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冲刺中考《小说阅读》专题精讲精练(含答案解析)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冲刺中考《小说阅读》专题精讲精练(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3230e94d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0f.png)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冲刺中考《小说阅读》专题精讲精练(含答案解析)小说专题阅读天使的礼物刘继荣①黄昏,儿子一如既往地推我去广场散心。
二月的风变得暖起来,但是吹到脸上依然带着股寒意,就如我此刻的心境。
②刚坐上轮椅的时候,医生尚笑呵呵打趣,说我最多只能享用三周。
可是如今漫长的三个月过去了,我依然坐在轮椅上。
广播里正放着《吉祥三宝》,真羡慕那个丰腴健硕的妈妈,想必她到了80岁还能健步如飞吧?不像我,三十几岁就坐在轮椅上了。
③儿子兴致勃勃地问:情人节送什么礼物好?④我漫不经心作答:“那要看对方喜欢什么,如果是心爱的,一句话,一首歌也是好的。
”说完才觉惊骇,他刚上一年级,居然提出这么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不禁想起上学期他曾说与一小女生相爱,我问,怎么爱?他答:“我们下课后一起在草坪里找灵芝草,给妈妈治病。
”现在,灵芝草没找到,居然懂得过情人节了。
⑤忽然间,在淡金的晚霞里,一首英文歌响起来,我不禁感慨:“人长耳朵,就为享受这样美的声音吧!”儿子动容。
⑥回家后,儿子替我按摩,他见过名医生为我做按摩,手法倒是学得有模有样,可力度还远远不够。
窗外传来孩子的笑闹声,我发现了儿子的心不在焉,顿时心生黯然,命他快快⑦第二天黄昏,竟然又听到那首歌,是洒水车在唱,一时间,只觉得漫天繁花落了又开,连时光都淹没了。
回过神来,才发现儿子早出去了。
⑧钟点工临走时提醒我,说整个寒假儿子日日在闹市区出没。
那一带网吧颇多,里面未成年人也很多,要我千万管紧孩子,她说她的儿子就是在网吧里毁了的。
我心里百味杂陈....,酝酿着如何同儿子谈。
⑨可儿子似乎总是很忙,没等我谈到正题,他就鱼一样溜了。
是的,外面春日融融,谁耐烦整日对着一张蜡黄的面孔呢!⑩每一次,听着楼道里咚咚远去的足音,每一步,都似踩在我心上,想起从前他寸步不离地守候着我,小朋友叫去踢足球、堆雪人一概不理,如今,怯得连边都不肯沾了。
⑾长叹一声,吃药罢,这一粒吃掉的是老公的轿车车灯,那一粒咽下的是儿子模型飞机的翅膀,家人的梦想悉数掉进我胃里。
中考语文复习 考点跟踪训练 15小说阅读
![中考语文复习 考点跟踪训练 15小说阅读](https://img.taocdn.com/s3/m/cfd2c8bd172ded630b1cb66e.png)
考点跟踪训练15 小说阅读一、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文题。
翻浆的心毕淑敏那年,我放假回家,搭了一辆运送旧轮胎的货车,颠簸了一天,夜幕降临才进入戈壁。
正是春天,道路翻浆①。
突然在无边的沉寂中,立起一根“土柱”,遮挡了银色的车灯。
“你找死吗?!”司机破口大骂。
我这才看清是个青年,穿着一件黄色旧大衣,拎着一个系着鬃绳的袋子。
“我要搭车,我得回家。
”“不带!哪有你的地方!”司机愤愤地说。
“我蹲大厢板就行。
”“不带!”司机说着,踩了油门,准备闪过他往前开。
那个人抱住车灯说:“我母亲病了……我到场部好不容易借到点小米……我母亲想吃……”“让他上车吧!”我有些同情地说。
他立即抱着口袋往车厢上爬,“谢谢谢……谢……”最后一个“谢”字已是从轮胎缝隙里发出来的。
夜风在车窗外凄厉地呜叫。
我找到司机身后小窗的一个小洞,屏住气向里窥探。
朦胧的月色中,那个青年龟缩在起伏的轮胎里。
每一次颠簸,他都像被遗弃的篮球,被橡胶轮胎击打得嘭嘭作响。
“我好像觉得他要干什么。
”司机说。
这一次,我看到青年敏捷地跳到两个大轮胎之间,手脚麻利地搬动着我的提包。
那里装着我带给父母的礼物。
“哎呀,他偷我东西呢!”司机狠踩油门,车就像被横刺了一刀的烈马,疯狂地弹射出去。
我顺着小洞看去,那人仿佛被冻僵了,弓着腰抱着头,企图凭借冰冷的橡胶御寒。
我的提包虽已被挪了地方,但依旧完整。
司机说:“车速这么快,他不敢动了。
”路面变得更加难走,车速减慢了。
我不知如何是好,紧张地盯着那个小洞。
青年也觉察到了车速的变化,不失时机地站起身,重新搬动了我的提包。
我痛苦地几乎大叫。
司机趁着车的趔趄,索性加大了摇晃的频率,车窗几乎吻到路旁的沙砾。
再看青年,他扑到在地,像一团被人践踏的草,虚弱但仍不失张牙舞爪的姿势,贪婪地守护着我的提包——他的猎物。
司机继续做着“高难”动作。
我又去看那青年,他像夏日里一条疲倦的狗,无助地躺在了轮胎中央。
道路毫无先兆地平滑起来,翻浆也消失得无影无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典型例题
【例1】 (2010·浙江湖州)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题目。 一包花生 陈亦权
①海啸袭击了这座贫穷的海滨小镇,无数大树和房子被摧毁, 包括小镇上唯一的学校——艾莱特小学。艾莱特是这所小学的校 名,同时也是个人名,他是城里的一位富翁。
②以前,小镇没有自己的学校,孩子们都要走到五里路以外 的另一座小镇上去读书。后来,镇长想在自己的镇上建一所学校, 就四处奔走,最后在艾莱特富翁那里得到了筹建资金。学校建成 后,为表示感谢,镇长把富翁的名字定为小学的校名。但一场海 啸把这所学校完全摧毁了!
2.从分析情节入手,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情节是人物性格的历史。情节一般是通过描写人物思想性格 和情感欲望的冲突以及由此引起的人物关系,人物命运的变化来 展开的。在情节的展开中,通过人物的外貌、行为和心理状态, 再现活生生的鲜明个性。因此,欣赏人物形象,应从情节入手, 据情论人。 根据故事情节,分析人物性格特征,必须注意以下四点: 第一,全面、恰当、实事求是。人物的性格特征是从情节中 引出的结论,反过来可以解释情节。只有全面而恰当的结论才能 正确解释全部情节。 第二,注意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多重性,多角度进行分析。 第三,分清主次,把握其主要性格特征。 第四,把握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
第二篇 现代文阅读
第一章 文学类作品阅读
第一节 小说阅读
真题体验
(2011·江苏南京)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题目。 雪地烤红薯 周海亮
①男人缩在高中校园门口,守着一个烤红薯的老式铁炉。他不 断地把烤熟的红薯挑出来,把没烤的红薯放进去,十几个红薯,让 他手忙脚乱。第一次做这种营生,男人的心里有点慌。
2.文中的男人对儿子(平头少年)的父爱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举例 说明。(4分)
[答案] (4分)在生活上关爱儿子,如白送并多给长脖子少年 几个烤红薯,是想让儿子吃上烤红薯;在精神上尊重、宽容儿 子,如顾及儿子的自尊,没有与儿子相认。(每点2分,意对即 可)
[解析] 考查对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的分析、概括能力。注意 题干中“哪些”这个词,说明不单是一个方面,文学作品是借 助人物的行动来表现主题的,要抽象概括。第二问要求举例说 明,也对解答第一问起到了辅助作用。
分析作品中的主要形象,把握其思想和性格特点 中考中涉及到的小说或片段不仅人物少,而且在人物的表 现上通过人物某一动作或行动片段,“闪现”人物性格、心理、 情感、情绪、思想、意识和人物命运的某一点细微特征。运用 特写,显示人物的微部、使其充分“曝光”,给读者留下一个 鲜明突出的印象,于细微处见精神。或只写人物性格的一个小 凸面,或只写人物心理上的一道波痕,或只写人物情绪上的一 丝变化,或写人物思想、意识上的一点升华,或只写人物命运 的一次小小撞击。当我们把欣赏的重点放在人物形象上时,环 境与情节就成为赏析人物形象的依据。
5.第⑨段“他没有剥皮,感觉到了烤红薯的微涩与甘甜”中的 “微涩”和“甘甜”意蕴丰富,请揣摩并写出平头少年的内心 活动。(3分) 平头少年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3分)示例:我为什么不去跟爸爸打个招呼呢?这哪里 是一只烤红薯啊,这分明是爸爸一片沉甸甸的心意啊。(意对即 可)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D )(3分) A.第④段儿子“边笑边喝着可乐”中“笑”字,反映了儿子 对烤红薯的不屑一顾。 B.第⑤段男人“眼睛盯住校门”中“盯”字,表现他盼着有 人来买红薯,更盼见到儿子。 C.第⑥段平头少年“拽了拽”长脖子少年的胳膊,是不想让 长脖子少年走近男人。 D.第⑦段男人说“那就给你们多带几个吧”,可见男人对这 些孩子关爱有加,很大方。
[解析] 本题是对文学作品的情节、人物欣赏的考查,难度中 等。结合⑨⑩两段内容,注意“微涩”和“甘甜”两个词语, 从两个角度答出平头少年的心理活动。如果不扣住文章内容, 妄自揣度,答题会偏离文章暗示的方向。造成扣分现象。
考点涵析
1.分析小说的人物性格特征。 2.感悟小说的人物形象。 3.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 4.拓展小说情节。 5.归纳小说主旨。 6.分析环境描写。
②(A)天空中飘着雪花,男人的头顶和肩膀上落着薄薄一层雪。 正是放学的时候,走读的学生赶着回家,住校的学生赶着回宿舍, 所有人都在雪中匆匆而过。男人把一个烤得最成功的红薯托在手里, 嘴张着,却并不吆喝。
③有人停下来,看他的红薯。他立刻打起精神,从旁边操起小 秤。他挑了两个最大的红薯放进秤盘,拉起提绳。“啪”的一声,
记叙的要素 1.记叙的“六要素”是指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 因、经过和结果,而起因、经过、结果三部分为记叙的情节。 2.记叙的线索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以时间的推移和地 点的转换为线索,以人物为线索,以事件为线索,以行踪为线 索,以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或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为线索,等 等。 3.记叙的顺序有三类:一是按时间顺序安排情节,包括 顺叙、倒叙、插叙等;二是按空间顺序安排内容;三是按材料 不同而分门别类叙述内容。记叙顺序考查重点一般为倒叙与穿 叙。倒叙是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重要、最突出的片断提前,
③镇长为此成天愁眉紧锁,他想再次去外面寻求帮助。
④几天之后,他敲响了艾莱特富翁的家门。“艾莱特先生, 学校被海啸摧毁了,我希望能再次得到您的帮助!”镇长说。 “我已经帮助过你们一次了,为什么我要再次帮助你们?”艾莱 特说完,转身就往里走。镇长只好无奈地离开,这时艾莱特叫住 了他:“你们一定缺少食物,我给你一包花生吧!”说完他把一 包花生递到了镇长手上。
⑦男人憨笑着挑出四个红薯,边挑边问长脖子少年:“你们 宿舍几个人?”长脖子少年说:“四个。”男人接着问:“那个 和你一起走的留平头的也是?”长脖子少年说:“不错。”男人 说:“那就给你们多带几个吧!”于是又挑了四个。他把八个烤 红薯分装进两个袋子,递给长脖子少年。
⑧天渐渐黑下来。(B)男人看了看天空,雪越下越大,地上铺 了厚厚的一层。男人仍然没有卖掉一个烤红薯。他推起三轮车, 慢慢往回走。他在一个街角停下来,就着昏黄的路灯,从炉里掏 出一个焦糊的烤红薯。他仔细地剥掉皮,慢慢地吃起来。他不声 不响地吃掉一个,又掏出第二个。他一口气吃掉八个烤红薯,那 是烤炉里剩下的全部烤红薯。吃到最后,他不再剥皮,将烤红薯 从烤炉里取出来,直接塞进嘴巴。男人想,自己的嘴唇肯定被烫 出了水泡,因为现在,那里钻心地痛……
⑤他重新把小秤放到身边,扭过头,眼睛盯住校门。这时, 有几个学生说笑打闹着,走了出来。男人眼睛一亮,清清嗓子,
喊了起来:“卖烤红薯啰!”嗓音很小,又哑又沙,像被砂纸打 磨过。声音吸引了这几个学生的目光,然而他们只是投来极为漠 然的一瞥,又转过脸继续说笑。
⑥于是,男人又提高嗓门吆喝:“烤红薯白送啰!”这时, 一个长脖子少年停下来,并转身朝男人走来。边上的平头少年拽 了拽他的胳膊,可是没能将他拉住。长脖子少年走到男人面前, 问道:“烤红薯白送?”
⑨长脖子少年回到宿舍,将两袋烤红薯随手放在床头柜上。 谁对烤红薯都没有兴趣,即使是白送,他们也不想吃上一口。终 于,快熄灯的时候,留平头的少年打开了一个袋子,取出一个烤 红薯,托在手里,细细端详。长脖子少年提醒他说:“都烤糊
了。”平头少年低头不理他,闭起眼睛嗅那个烤红薯。电灯恰在 这时熄灭,平头少年在黑暗来临的瞬间,将那个已经冰凉的烤红 薯凑近嘴巴,狠狠地咬了一口。他没有剥皮,感觉到了红薯的微 涩与甘甜。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中人物神态、动作、语言的理解。做题 时,要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结合文章主题、人物性格去理 解。文中男人说:“那就给你们多带几个吧”,这句话表现 了“男人对这些孩子关爱有加”是不准确的,准确地说,是 表现了对儿子的爱。“很大方”也不符合男人的处境,“大 方”体现的是对儿子的爱。所以D项不恰当。
⑩长脖子少年突然说:“你和卖烤红薯的那个人长得很像。” ⑪黑暗里,平头少年偷偷流下了一滴眼泪。
(选自《知识窗》2011年第1期,有删改)
1.根据文中男人的行为,完成下面的填空。(2分) 手忙脚乱 烤 红薯→打起精神称红薯→高声吆喝送 红理解把握和概括归纳的能力,难度 较低。根据细节以及其他两处“称”“吃”的提示作用,很容易 找出两个动词来。
1.从分析环境入手,探究人物命运与思想性格之所以如此 的社会原因。
小说的环境描写,通常包括历史背景、时代气氛。人物关 系,人情风俗以及自然景物等方面,概而言之即自然环境与社 会环境两个方面。自然环境对人物的命运有时也有影响,但真 正决定人物命运的往往主要是社会环境。
分析环境时,必须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社会环境往往有复合的因素,有几个因素就应分析 出几个因素。 第二,分析社会环境应透过当事人的言行深入挖掘社会历 史内涵。
其目的是使文章产生悬念,更能引人入胜,同时也可以避免 叙述时的平板和结构的单调。插叙是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 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其目的是对主要情节作必 要的铺垫和说明,使情节更完整,内容更充实。插叙的作用 是“交代来龙去脉”和“铺垫照应”。
4.记叙的人称包括: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
⑤镇长回到镇上。孩子们见到他,纷纷站起身来问:“艾莱 特先生答应帮助我们了吗?”“非常抱歉,艾莱特先生只给我们 这包花生,就这么一些,我只能分给每人几颗。”校长带着愧意 说。孩子们看着镇长手中的花生,纷纷沮丧地低下了头。“不过, 如果把这些花生种到地里去,不就可以长出许多花生吗?” 镇长说。“太好了!我们的学校废墟旁边就有一块空地,就把这 些花生种到那儿去吧!”孩子纷纷应和着说。说干就干,镇长立 刻和孩子老师们一起动手,给那块空地锄了草翻了土,把花生种
两个红薯紧跟着掉在雪地上。男人急忙再从烤炉里取出两个红薯, 那个学生却早已经走远了。
④整个下午他都没有卖掉一个烤红薯,这让他很伤心。现在, 除了他,谁还把烤红薯当成好东西?儿子考上重点高中的那一天, 闹着要去吃洋快餐。儿子点了一份薯条,端上来的东西又黄又瘦, 蜷缩扭曲着,他不知为何物。尝一个,才知不过是炸过的土豆条 罢了。他说:“这能比得上烤红薯?”儿子边笑边喝着可乐。可 乐他也尝了尝,不好喝,麻舌头。他想,烤红薯多好啊,剥了皮, 又香又甜,含在嘴里,不用嚼,直接化成蜜淌下去,如果再配一 大碗玉米糁子和一碟腌萝卜条,那滋味,真是给个皇帝也不换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