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三第3课《宋明理学》精品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材料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 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大学》
朱熹编写了《四书章句集注》,《大学》就是其中之一。他认为格物 致知的终极目的是什么?
三、易简功夫陆王心学
陆九渊(1139—1193)
——译编自朱熹《童蒙须知》
探究:宋明理学对孔孟儒学的继承与发展
继承:坚持儒家道德伦理、性善论,追求气节等 发展:(高、深、广) ①高——把儒家伦理提高的天理; ②深——把道德良知深植于内心; ③广——把追求圣贤推广到民众。
五、理学精神千古流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宋·文天祥
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
佛教是外来的宗教,它创自古代 印度,两汉之际传入中国内地, 魏晋时期盛行。
佛教宣扬人生一切皆苦、现实世 界一切皆空的苦空二谛学说,主 张超脱尘世,出家修行,落发为 僧。
一、危机重重儒士忧
2.文明危机
前日五代之乱,可谓极矣。五十三年之间,易五姓十三君,而亡国被 弑者八,长者不过十余岁,甚者三、四岁而亡。
材料二 儒学经典产生于先秦,到汉代 已难以读懂,学者对文字进行解释, 称为“注”。汉代的注释到唐代又难以 理解了,于是出现了对注释的解释疏 通,称为“疏”。学者热衷于细枝末节 的繁琐笺注,对现实的政治实践与个 人精神生活不能提供有效的指导,与 社会生活严重脱节,陷入危机之中。
体系不完整
日益僵化
佛教的传入
----《朱子文集》
(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程朱如何定义“理”?这样 定义的目的何在?体现出理学的什么特征?
定义:世界本原,永恒的宇宙和社会法则 目的:完善儒学思想,提高儒学和儒士地位 特征:融合佛道思想,哲学化,思辨化。
二、程朱理学的价值追求
1.儒学的思辨化
(2)“格物致知”的含义是什么?终极目的是什么?谈谈你对它的看 法。
——清·林则徐
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明·于谦
我的事业在中国,我 的成就在中国,我的 归宿在中国。
——钱学森
五、理学精神千古流
1.积极:有助于构建理想人格(气节、品德、责任、担当),塑 造民族精神,重建儒学信仰,发展中华文明,促进社会和谐。
五、理学精神千古流
贞节牌坊群
绣花鞋
五、理学精神千古流
——《王阳明全集》
三、易简功夫陆王心学
3.独立思考的批判精神
“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 孔子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之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 者乎”
——《传习录》
四、儒学的世俗化
穿衣:要颈紧、腰紧、脚紧。 说话:凡为人子弟须低声下气,语言详缓。 读书:要端正身体面对书册,详缓看字。 饮食:在长辈面前,必须轻嚼缓咽,不可闻饮食之声。
第4课 宋明理学
课程标准: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 学的发展。
主讲教师:张世博
孔子
创立
孟子
荀子
发展
董仲舒
独尊
一、危机重重儒士忧
1.儒学危机
阅读教材第一子目,简述儒学出现危机的时间及表现。
一、危机重重儒士忧
1.儒学危机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分析儒学出现危机的原因。
材料一 一套完整的哲学理论 体系应该包含三方面的内容: 本体论、认识论、伦理学。 本体论是对万物本原的认知, 认识论是如何认识本原的途 径,伦理学是以本体论解释 社会生活。
——《宋史》
文化积淀被打碎
一、危机重重儒士忧
3.社会危机
三冗之弊 内忧 阶级矛盾
①②
3.社会危机
③④
党争不断 外患
民族矛盾
一、危机重重儒士忧
4.危机重重下,士大夫精神觉醒
昨日之会,大率谈禅, 使人情思不乐,归而怅 恨者久之。此说天下已 成风,其何能救!…… 惟当自明其理,吾理自 立,则彼不必与争。
格物致知
南宋以后主要官 方哲学;国际影 响广泛。
二、程朱理学的价值追求
2.修身为本的道德自律
材料 (弟子)问:“饮食之间,孰为天理,孰为人欲?”(朱熹)曰: “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
——《朱子语类》
朱熹认为“天理”和“人欲”分别是什么,两者的关系如何?
二、程朱理学的价值追求
3.治国平天下的社会责任感
——《二程遗书》
北宋经济 繁荣、科 技进步、 士阶层扩 大、文化 政策宽松
一、危机重重儒士忧 形成
北 宋 五 子
周敦颐 张载
成熟
邵雍 程颢 程颐
发展
朱熹
陆九渊
王阳明
二、程朱理学的价值追求
1.儒学的思辨化
材料一 天理云者,这一个道理,更有甚穷已。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二程遗书》
材料二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 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1.积极:有助于构建理想人格(气节、品德、责任、担当),塑 造民族精神,重建儒学信仰,发展中华文明,促进社会和谐。 2.消极:维护封建专制统治,一定程度上束缚思想、扼杀人性; 唯心主义;轻视自然科学。
吸取精华,剔除糟粕; 古为今用,传承创新。
承担社会责任,提升道德品质
Leabharlann Baidu物致知
接触学习 探究实践
万事 扩充 万物
具体物理 社会伦理 普遍天理
含义: 探究万事万物本原,扩充知识,掌握普遍天理。
终极目的: 明道德之善。
看法: 注重知识和道德的结合,体现了理性精神;对学习 方法提供有益启示;忽视自然科学。
本体论 伦理学 认识论
地位
程朱 理学
天理
天理就是 三纲五常 “存天理, 灭人欲”
王守仁(1472-1529)
三、易简功夫陆王心学
1.主要思想观点
本体论
认识论
陆 “心”是万物的本原
九 “心”即“理”
反省内心
渊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
是真理”
王 “心外无物” 阳 “心外无理” 明
“致良知”
三、易简功夫陆王心学
2.“致良知”
心自然会知 ,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弟(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 是良知,不假外求。
——《大学》
朱熹编写了《四书章句集注》,《大学》就是其中之一。他认为格物 致知的终极目的是什么?
三、易简功夫陆王心学
陆九渊(1139—1193)
——译编自朱熹《童蒙须知》
探究:宋明理学对孔孟儒学的继承与发展
继承:坚持儒家道德伦理、性善论,追求气节等 发展:(高、深、广) ①高——把儒家伦理提高的天理; ②深——把道德良知深植于内心; ③广——把追求圣贤推广到民众。
五、理学精神千古流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宋·文天祥
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
佛教是外来的宗教,它创自古代 印度,两汉之际传入中国内地, 魏晋时期盛行。
佛教宣扬人生一切皆苦、现实世 界一切皆空的苦空二谛学说,主 张超脱尘世,出家修行,落发为 僧。
一、危机重重儒士忧
2.文明危机
前日五代之乱,可谓极矣。五十三年之间,易五姓十三君,而亡国被 弑者八,长者不过十余岁,甚者三、四岁而亡。
材料二 儒学经典产生于先秦,到汉代 已难以读懂,学者对文字进行解释, 称为“注”。汉代的注释到唐代又难以 理解了,于是出现了对注释的解释疏 通,称为“疏”。学者热衷于细枝末节 的繁琐笺注,对现实的政治实践与个 人精神生活不能提供有效的指导,与 社会生活严重脱节,陷入危机之中。
体系不完整
日益僵化
佛教的传入
----《朱子文集》
(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程朱如何定义“理”?这样 定义的目的何在?体现出理学的什么特征?
定义:世界本原,永恒的宇宙和社会法则 目的:完善儒学思想,提高儒学和儒士地位 特征:融合佛道思想,哲学化,思辨化。
二、程朱理学的价值追求
1.儒学的思辨化
(2)“格物致知”的含义是什么?终极目的是什么?谈谈你对它的看 法。
——清·林则徐
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明·于谦
我的事业在中国,我 的成就在中国,我的 归宿在中国。
——钱学森
五、理学精神千古流
1.积极:有助于构建理想人格(气节、品德、责任、担当),塑 造民族精神,重建儒学信仰,发展中华文明,促进社会和谐。
五、理学精神千古流
贞节牌坊群
绣花鞋
五、理学精神千古流
——《王阳明全集》
三、易简功夫陆王心学
3.独立思考的批判精神
“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 孔子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之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 者乎”
——《传习录》
四、儒学的世俗化
穿衣:要颈紧、腰紧、脚紧。 说话:凡为人子弟须低声下气,语言详缓。 读书:要端正身体面对书册,详缓看字。 饮食:在长辈面前,必须轻嚼缓咽,不可闻饮食之声。
第4课 宋明理学
课程标准: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 学的发展。
主讲教师:张世博
孔子
创立
孟子
荀子
发展
董仲舒
独尊
一、危机重重儒士忧
1.儒学危机
阅读教材第一子目,简述儒学出现危机的时间及表现。
一、危机重重儒士忧
1.儒学危机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分析儒学出现危机的原因。
材料一 一套完整的哲学理论 体系应该包含三方面的内容: 本体论、认识论、伦理学。 本体论是对万物本原的认知, 认识论是如何认识本原的途 径,伦理学是以本体论解释 社会生活。
——《宋史》
文化积淀被打碎
一、危机重重儒士忧
3.社会危机
三冗之弊 内忧 阶级矛盾
①②
3.社会危机
③④
党争不断 外患
民族矛盾
一、危机重重儒士忧
4.危机重重下,士大夫精神觉醒
昨日之会,大率谈禅, 使人情思不乐,归而怅 恨者久之。此说天下已 成风,其何能救!…… 惟当自明其理,吾理自 立,则彼不必与争。
格物致知
南宋以后主要官 方哲学;国际影 响广泛。
二、程朱理学的价值追求
2.修身为本的道德自律
材料 (弟子)问:“饮食之间,孰为天理,孰为人欲?”(朱熹)曰: “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
——《朱子语类》
朱熹认为“天理”和“人欲”分别是什么,两者的关系如何?
二、程朱理学的价值追求
3.治国平天下的社会责任感
——《二程遗书》
北宋经济 繁荣、科 技进步、 士阶层扩 大、文化 政策宽松
一、危机重重儒士忧 形成
北 宋 五 子
周敦颐 张载
成熟
邵雍 程颢 程颐
发展
朱熹
陆九渊
王阳明
二、程朱理学的价值追求
1.儒学的思辨化
材料一 天理云者,这一个道理,更有甚穷已。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二程遗书》
材料二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 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1.积极:有助于构建理想人格(气节、品德、责任、担当),塑 造民族精神,重建儒学信仰,发展中华文明,促进社会和谐。 2.消极:维护封建专制统治,一定程度上束缚思想、扼杀人性; 唯心主义;轻视自然科学。
吸取精华,剔除糟粕; 古为今用,传承创新。
承担社会责任,提升道德品质
Leabharlann Baidu物致知
接触学习 探究实践
万事 扩充 万物
具体物理 社会伦理 普遍天理
含义: 探究万事万物本原,扩充知识,掌握普遍天理。
终极目的: 明道德之善。
看法: 注重知识和道德的结合,体现了理性精神;对学习 方法提供有益启示;忽视自然科学。
本体论 伦理学 认识论
地位
程朱 理学
天理
天理就是 三纲五常 “存天理, 灭人欲”
王守仁(1472-1529)
三、易简功夫陆王心学
1.主要思想观点
本体论
认识论
陆 “心”是万物的本原
九 “心”即“理”
反省内心
渊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
是真理”
王 “心外无物” 阳 “心外无理” 明
“致良知”
三、易简功夫陆王心学
2.“致良知”
心自然会知 ,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弟(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 是良知,不假外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