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政治经济学与科学社会主义部分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政治经济学与科学社会主义部分复习资料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第一节:资本主义的形成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一)封建社会的经济结构封建社会的经济结构:即生产关系的基础,是封建主阶级占有基本生产资料——土地,和不完全占有生产者——农奴或农民。

农民完全没有或只有很少的土地,在人身上依附于封建主,耕种封建主的土地,忍受残酷的剥削和压迫。

(二)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是封建社会自然经济的主要特征封建社会的经济, 基本上是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是封建社会自然经济的主要特征。

(三)封建社会内部资本主义因素的萌芽封建社会末期,商品生产的发展,市场的扩大,促使自然经济逐渐瓦解,封建的人身依附关系逐渐削弱,城乡资本主义经济开始萌芽。

1.最初的资本主义关系是在小商品生产者分化的基础上产生的简单商品生产是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和个体劳动基础上,为交换而进行的生产。

2.工业中资产阶级产生的两种途径(1)手工业作坊主摆脱行会的束缚变成资本家(2)商人直接支配生产, 成为工业资本家3.农业中资本主义关系的产生二、资本的原始积累1.用暴力掠夺农民的土地,是原始积累过程的基础首先,暴力掠夺农民的土地(圈地运动)同时,掠夺教会等其他方面的地产2.利用国家政权的力量进行残酷的殖民掠夺是资本原始积累的又一个重要方式第一,17——18世纪,大规模的殖民掠夺是英国原始积累的重要来源第二,罪恶的奴隶贸易是英国殖民掠夺的重要手段,也是英国原始积累的重要来源之一3、加强对国内人民的剥削,积累起巨额货币资本资本原始积累的事实表明,资本原始积累是“用最残酷无情的野蛮手段,在最下流、最龌龊、最卑鄙和最可恶的贪欲的驱使下完成的。

”资产阶级用侵略、征服、残杀、掠夺和奴役这些充满着血与火的文字,写下了资本主义发展史的第一页资产阶级的发家史就是一部罪恶的掠夺史,正如马克思所说:“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三、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第二节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剖析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理论基础一、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1、人类社会的两种基本经济形态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是人类社会发展至今的两种基本经济形态。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复习提纲(详细)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复习提纲(详细)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复习提纲(详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复提纲
一、导论
-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历史渊源和发展演变
二、劳动价值论
- 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原理和内涵
- 商品的价值、使用价值和价值规律
- 利润的来源和剩余价值的产生
三、资本主义经济形态
-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特征和内在矛盾
-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和再生产过程
- 资本积累与资本集中的关系
四、剩余价值与剩余价值转化
- 剩余价值的概念和意义
- 剩余价值转化的过程和条件
- 剩余价值转化对经济运行的影响
五、经济危机
- 经济危机的产生和发展规律
-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主要表现和影响
-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经济危机的分析和应对策略
六、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 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特征和内在规律
-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基本原则和路径
- 社会主义经济改革和现代化建设
七、全球化与发展问题
- 全球化的内涵和特征
- 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和应对策略
-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全球视野和发展思路
八、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当代价值
-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当代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理论创新
-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趋势和未来挑战
以上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复习提纲,包含了该学科的重要内容和要点。

复习时可以根据提纲逐一深入学习,并结合相关案例和实践进行综合掌握。

祝您复习顺利!。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复习资料(三)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复习资料(三)

第三章 资本和剩余价值 ⼀、单项选择题 1、资本总公式是:G—W—G‘。

2、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是:劳动⼒成为商品。

3、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率。

4、准确反映资本主义剥削程度的概念是:剩余价值率。

5、超额剩余价值是: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

6、劳动⼒的价值或价格是:资本主义⼯资的本质。

7、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或剩余价值的资本化是:资本积累。

8、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是:单个资本增⼤的两条途径。

9、资本主义⽣产⽅式的基本⽭盾是:⽣产社会化与⽣产资料资本主义私⼈占有制的⽭盾。

10、相对剩余价值⽣产是在各个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过程中实现的。

⼆、多项选择题 1.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是(ABD)A.⾃⾏增殖的价值B.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C.⼀定的物品D.资本家剥削雇佣⼯⼈的⼀种剥削关系E.⼀定数量的货币 2.剩余价值(ABE)A.是由雇佣⼯⼈的剩余劳动时间所创造的B.是雇佣⼯⼈创造的超过劳动⼒价值的价值C.是由雇佣⼯⼈的必要劳动时间所创造的D.体现着商品经济的⼀般经济关系E.体现着资本家对雇佣⼯⼈的剥削关系 3.按照资本的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产中所起的作⽤不同可将资本划分为(BD)A.固定资本B.不变资本C.流动资本D.可变资本E.流通资本 4.资本家提⾼对⼯⼈剥削程度的基本⽅法是(BD)A.超额剩余价值⽣产B.绝对剩余价值⽣产C.降低雇佣⼯⼈⼯资D.相对剩余价值⽣产E.提⾼⼯⼈劳动强度 5.资本家获取绝对剩余价值的⽅法是(BD)A.提⾼劳动⽣产率B.延长⼯作⽇C.改进⽣产技术D.提⾼劳动强度E.缩短必要劳动时间 6.决定资本家不断进⾏资本积累的原因是(CE)A.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B.增加供给以满⾜消费需求C.追求剩余价值的内在动⼒D.为了发展资本主义市场经济E.资本主义竞争规律的强制压⼒ 7.相对过剩⼈⼝(BCD)A.产⽣的原因是⼈⼝的增长超过⽣产的增长B.产⽣的原因是资本积累过程中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C.是劳动⼒的供给超过了资本对它的需要D.是资本主义⽣产⽅式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E.是相对于经济发展对劳动⼒的需求⽽出现的过剩 8.资本主义基本⽭盾所决定的资本主义的各种⽭盾是:(ABC)A.单个内部⽣产的有组织性有计划性与社会⽣产⽆政府状态的⽭盾B.⽣产⽆限扩⼤趋势与劳动⼈民有⽀付能⼒的需求相对缩⼩的⽭盾C.⽆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盾D.资本主义简单再⽣产与扩⼤再⽣产的⽭盾E.各个资本家集团之间争夺剩余价值的⽭盾 三、名词解释 1、劳动⼒:是⼈的劳动能⼒,是存在于活的⼈体中,在进⾏⽣产劳动时运⽤的⼈的体⼒和脑⼒的总和。

政治经济学原理复习资料

政治经济学原理复习资料

政治经济学原理复习资料第一篇政治经济学的一般原理和范畴第一章◆政治经济学1、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学科。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来源是古典政治经济学、空想社会主义3、古典政治经济学代表人物:英国的威廉·配第创始,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完成。

提出了劳动价值论4、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立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理论基石)。

◆研究对象1、人类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是生产关系。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即经济关系◆阶级性1、政治经济学都具有鲜明的阶级性,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阶级性与科学性的统一第二章◆物质资料生产1、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物质资料生产,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物质资料生产。

2、一切劳动过程,必须具备三个简单要素:劳动者的劳动、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

劳动资料中最主要的是生产工具◆生产力1、社会生产力是生产过程中人与自然的关系、表明人类在生产过程中征服和改造自然的能力、由劳动者(人的因素)和生产资料(物的因素)构成在生产力中具有特殊重要地位、起着最根本作用的是人的因素2、生产工具是劳动资料中最主要的因素、生产力发展水平和性质的主要标志、划分经济发展时期的主要标志、生产力发展状况的主要表现3、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科学技术的应用4、生产力状况包括生产力性质、生产力水平,生产力性质取决于劳动资料的性质特别是生产工具的性质5、三次社会大分工,第一次畜牧业从其他原始部落中分离出来;第二次农业和手工业的分工;第三次产生了专门从事商品交换的商人阶层。

◆生产关系1、生产关系的内容包括生产、分配、交换和分配关系。

2、生产居于首要地位,起主导的决定作用。

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起积极的反作用3、生产决定作用的表现p20;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起积极的反作用的表现p21◆社会生产方式11、社会的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结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复习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复习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复习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指出:“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联系这一观点说明资本原始积累过程的基础是A.用暴力手段剥夺农民土地B.用暴力手段掠夺货币财富C.用暴力手段掠夺殖民地财富D.用暴力手段掠夺本国人民财富2.马克思说:“我们不可能从对小麦的品尝当中,来判定它是由封建社会的农奴生产的,还是由资本主义制度下雇佣劳动者生产的。

”这句话表明A.使用价值是商品和其他产品的共有属性,它体现人类社会共同的经济关系B.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它本身不反映人们的社会生产关系C.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与价值共同反映人们的社会生产关系D.使用价值以价值的存在为前提,反映人和自然界的关系3.在古代的物物交换中,一只羊能换两袋米。

这两种有用性完全不同的产品之所以能够按一定比例互相交换的原因,在于它们A.对人们有共同的效用B.有不同的使用价值C.在生产中都耗费了一般人类劳动D.都是具体劳动的产物4.马克思说:“一切商品对它们的所有者是非使用价值,对它们的非所有者是使用价值。

”这句话应理解为A.商品不可能既有使用价值又有价值B.商品所有者同时获得使用价值和价值C.商品消费者同时获得使用价值和价值D.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相互排斥,二者不可兼得5.马克思说:“就使用价值说,有意义的只是商品中包含的劳动的质;就价值量说,有意义的只是商品中包含的劳动的量,不过这种劳动已经转化为没有质的区别的人类劳动。

”这里所说的没有质的区别的人类劳动是指A.脑力劳动B.体力劳动C.具体劳动D.抽象劳动6.某厂生产一部笔记本电脑售价5000元,但此类笔记本电脑的大多数厂家通过采用先进的技术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得整个行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那么,单位劳动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和单个商品价值量的变化为A.商品数量增加,价值量不变B.商品数量增加,价值量增加C.商品数量不变,价值量增加D.商品数量增加,价值量减少7.当黄金、白银等贵金属充当了一般等价物之后,货币就产生了。

马克思主 义的政 治经济学基本问题复习

马克思主 义的政 治经济学基本问题复习

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基本问题复习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对于我们理解经济现象、把握经济运行规律以及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以下我们对其基本问题进行一次系统的复习。

一、商品和货币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基本属性。

使用价值是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货币是在商品交换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其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五种职能。

随着经济的发展,货币形式也在不断演变,从最初的实物货币到金属货币,再到纸币和电子货币。

二、劳动价值论劳动是创造价值的源泉。

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

在资本主义社会,劳动力成为商品,其价值由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决定,包括劳动者本人的生活资料、劳动者家属的生活资料以及劳动者的教育和培训费用。

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就是劳动,劳动能够创造出比劳动力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即剩余价值。

三、剩余价值的生产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是获取剩余价值。

资本家通过两种基本方法来生产剩余价值: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通过延长工作日的长度来增加剩余劳动时间,从而生产更多的剩余价值。

但工作日的延长受到生理和道德的限制。

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来生产剩余价值。

这主要是通过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降低劳动力价值来实现。

四、资本积累资本家把获取的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就是资本积累。

资本积累是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源泉。

在资本积累过程中,随着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即不变资本在总资本中所占比重增加,可变资本所占比重减少,会导致相对过剩人口的产生,即失业人口。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资料整理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资料整理

一、政治经济学概述(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形成的历史背景1.资本主义基本生产关系确立;2.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来源1.资本主义古典经济学(主要是指英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2.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1.辩证唯物主义;2.历史唯物主义。

(四)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物质资料的生产(社会生产)。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1)人们要满足物质生活需要,维持生存,只有通过物质资料的生产才能获得;(2)只有人们物质生活随着物质资料生产的发展而丰富起来后,政治、文化、科学和教育等活动才能发展起来。

2.生产的三要素:劳动者、劳动对象、劳动资料。

(劳动过程中最抽象、最一般、最基本、最有普遍使用性的要素)(1)劳动者的劳动是有劳动能力和劳动经验的人在生产过程中有目的地改造客观自然物质,使其成为人类需要的物质活动;(2)劳动对象是人们把自己的劳动加于其上的一切东西(人类劳动加工的对象);(3)劳动资料(劳动手段)是用来影响或改变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资料(主要是生产工具)。

(4)生产资料=劳动资料+劳动对象;(5)在生产的三个要素中,人的劳动是生产中能动的主体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是生产中的客观要素,是生产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

(五)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

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构成社会生产方式。

生产力是社会生产方式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则是它的社会形式。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方式中的生产关系,即生产的社会形式。

2.社会生产关系——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经济关系)是各种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

社会生产关系包括: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产品的分配形式。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各章复习重点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各章复习重点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各章复习重点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发展和研究对象1.考生在学习时应重点把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形成的历史背景和理论来源、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经济规律及其客观性等问题,以及生产力、生产关系、生产资料、生产方式、经济规律等一些基本概念。

并注意区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来源(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理论基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和研究对象(社会生产关系)。

2.难点在于两个问题:一个问题是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

这里要注意三点:第一,要准确理解生产关系的内涵和层次性;第二,要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中研究生产关系;第三,生产关系本质上是人们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这就决定了政治经济学是一门具有阶级性的学科。

另一个问题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根本任务是揭示经济规律。

这里也要注意三点:第一,要正确理解经济规律的含义及其客观性质;第二,要了解经济规律区别于自然规律的特殊性;第三,要了解经济规律的类型。

这两个问题贯穿于以下各章的学习过程中。

第二章商品和货币1.考查的知识点主要集中在:商品及商品经济的产生,商品的二因素,生产商品劳动的二重性,价值量的决定及其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货币的起源和本质,价值规律的内容、表现形式及其作用,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相互关系。

2.本章的难点是如何理解与把握价值这一核心概念及由这一概念展开的一系列相关内容。

综观本章可以发现,其所有内容都是紧紧围绕价值这一概念展开的:第一节分析了价值的本质是什么?价值的量是如何决定和衡量的?而商品价值无论是其质还是其量,都隐藏在商品内部,必须借助于某种外在的东西将其间接地表现出来,这就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价值形式的发展问题,而价值形式的发展过程也就是货币的产生过程,于是第二节阐述了货币的起源、本质和职能等内容。

政治经济学复习资料

政治经济学复习资料

00009政治经济学 简答导 论1简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而创立的。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是以批判地继承前人一切优秀成果为基础的。

(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是植根于社会经济实践的。

2为什么说物质资料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1)只有通过物质资料生产,人类才能获得吃、穿、住、行等基本生活资料,才能生存。

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基础。

(2)只有通过物质资料生产,人类才能从事生产活动之外的其他一切社会活动,如政治、科学、文化、艺术、体育等。

物质资料(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

(2)政治经济学研究的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上形成的,并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诸关系的总和。

(3)政治经济学必须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研究社会生产关系。

4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1)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人与自然的关系表现为生产力。

(2)生产力越发展,科学技术要素的作用就越重要。

(3)科学技术不是独立的实体,而是通过生产力的基本要素起作用的。

5什么是经济规律?如何理解经济规律的客观性?(1)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它体现着社会经济运动的必然趋势。

(2)经济规律的客观性主要表现在:一是任何经济规律都是在一定的客观经济条件的基础上产生的,并随着客观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二是任何经济规律都是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人们既不能消灭、废除或改造它,也不能随意地创造或制定它;三是人们从事经济活动必须尊重经济规律。

6.简述经济规律的特点和类型。

(1)经济规律的特点:一是会随着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二是总是和人们的经济活动相联系;三是要受到阶级利益的限制。

(2)类型:一是一切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二是几个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三是某一个社会形态特有的经济规律。

7.为什么说政治经济学是阶级性与科学性的统一?(1)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是指这门科学的理论体系反映一定阶级的意志和要求,为一定阶级的利益服务。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导论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物质资料生产时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生产力的三个要素: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时生产资料,生产资料和劳动者时生产的基本要素)生产关系(要联系上层建筑)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研究生产关系必须结合生产力和上层建筑。

生产力:是指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具有自然属性生产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具有社会属性。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意义:它把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从一般的社会关系中抽象出来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揭示社会经济过程的内在规律,由此揭示整个人类社会发展和变化的内在规律。

生产关系的含义:狭义的生产关系是指直接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经济关系,主要指生产关系所有制,广义的生产关系是指生产过程中的经济关系(再生产:直接生产过程,分配,交换和消费)2.生产和消费的关系: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生产直接是消费,消费直接是生产,分配和交换是中间的环节和桥梁)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满足需要),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动力,和需要,消费是生产的直接目的。

创造出新的劳动力,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3.生产和分配:生产和分配具有同一性,分配是指生产要素的分配,(分为生产工具的分配和生产要素的分配)生产决定分配,分配对生产具有反作用,(具有一定的激励作用,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要素的流动和配置起着一定的引导作用,影响者生产的效率)4.生产和交换:生产和交换(交换是指生产要素的交换)有着直接的同一性,生产决定交换,交换(产品的交换)对生产具有反作用交换可以调节生产的规模和质量模式等。

总的来说“一定的生产决定一定的消费分配交换和这些不同要素相互间的一定关系。

5.研究生产关系必须结合生产力和上层建筑: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决定着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时对经济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反之起着消极作用。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复习重点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复习重点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串讲资料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形成、发展及研究对象选择1.政治经济学不是政治加经济的学说。

P42.马克思批判的继承了:古典政治经济学科学的因素。

关于古典政治经济学有关的人物:威廉配第开始,亚当斯密集大成,大卫李嘉图完成。

P63.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凡是政治经济学都具有阶级性,但不是都具有科学性,只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实现了阶级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P94.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物质资料的生产。

P11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5.物质资料的生产的三个简单要素:劳动者的劳动,劳动资料,劳动对象。

(重点)劳动对象的两类:自然物(天然存在的:矿藏等),原料(劳动的生产物:棉花等)。

6.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社会生产关系。

P127.生产力:人们生产物质资料的能力,表示人们改造自然和征服自然的水平,反映人和自然界的关系。

8.物质资料的生产环节:生产(直接生产过程),分配,交换,消费。

P13广义的生产关系指: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诸关系在内的生产关系体系。

9.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标志:劳动工具。

10.社会生产过程的起点:生产,起决定性作用的是:生产。

11.社会生产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生产力。

12.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任务:揭示经济过程中存在的客观经济规律。

P1613.经济规律: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14.经济规律的种类:一切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几个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一个社会形态独有的经济规律。

15.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方法: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从具体到抽象的和从抽象到具体的方法,逻辑方法和历史方法,对现代科学和经济方法的借鉴。

P20答题1.为什么经济规律是客观的?人们如何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记住)1) 经济规律具有客观性是因为:第一,任何经济规律都是在一定的客观经济条件基础上产生和发生作用的,并随着客观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导论1.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物质资料生产时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生产力的三个要素: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时生产资料,生产资料和劳动者时生产的基本要素)生产关系(要联系上层建筑)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研究生产关系必须结合生产力和上层建筑。

生产力:是指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具有自然属性生产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具有社会属性。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意义:它把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从一般的社会关系中抽象出来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揭示社会经济过程的内在规律,由此揭示整个人类社会发展和变化的内在规律。

生产关系的含义:狭义的生产关系是指直接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经济关系,主要指生产关系所有制,广义的生产关系是指生产过程中的经济关系(再生产:直接生产过程,分配,交换和消费)2.生产和消费的关系: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生产直接是消费,消费直接是生产,分配和交换是中间的环节和桥梁)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满足需要),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动力,和需要,消费是生产的直接目的。

创造出新的劳动力,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3.生产和分配:生产和分配具有同一性,分配是指生产要素的分配,(分为生产工具的分配和生产要素的分配)生产决定分配,分配对生产具有反作用,(具有一定的激励作用,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要素的流动和配置起着一定的引导作用,影响者生产的效率)4.生产和交换:生产和交换(交换是指生产要素的交换)有着直接的同一性,生产决定交换,交换(产品的交换)对生产具有反作用交换可以调节生产的规模和质量模式等。

总的来说“一定的生产决定一定的消费分配交换和这些不同要素相互间的一定关系。

5.研究生产关系必须结合生产力和上层建筑: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决定着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时对经济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反之起着消极作用。

政治经济学复习重点整理

政治经济学复习重点整理

2-10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2-11货币的本质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2-12货币最基本的职能是:价值尺度、流通手段。

2-13流通中所必需的货币数量与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同一单位货币流通(速度)次数成反比。

2-14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所以商品的价格:与商品价值成正比,与货币价值成反比。

2-15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第三章3-1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决定性条件是:劳动力成为商品。

3-2资本主义商品价值中,工人新创造的价值是: v+m 。

3-3能准确反映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程度的经济范畴是:剩余价值率。

3-4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3-5单个资本增大的途径:资本积聚、资本集中。

3-6资本积聚:是资本积累的结果,是由资本积累而引起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增加。

3-7资本集中:是把原来分散的众多中小资本合并成为少数大资本。

3-8绝对剩余价值的产生是:工人必要劳动时间不变,延长工作日的结果。

3-9相对剩余价值的产生是:工作日不变,缩短必要劳动时间,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3-10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都是依靠增加工人的剩余劳动时间获得的。

3-11个别资本家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直接目的是:获取超额剩余价值。

3-12资本主义工资之所以掩盖了剥削,是由于它:本质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却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3-13资本积累的唯一源泉是:剩余价值。

3-14资本有机构成是指:以技术构成为基础并反映其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

3-15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它们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作用不同。

3-16资本有机构成具体表现为: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比率。

3-17资本主义相对过剩人口是:随着资本的增长对劳动力需求相对减少而出现的过剩人口。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复习资料(一)-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发展和研究对象一、单项选择题1.政治经济学是: 研究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学科。

2.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 物质资料的生产。

3.社会生产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 社会生产力。

4.生产力自身内在发展的根本动力是: 构成生产力系统的诸要素之间的矛盾和矛盾的不断解决。

5.生产资料是: 劳动资料与劳动对象的总和。

6.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是: 生产资料所有制以及生产资料与劳动者的结合方式。

7、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结合和统一构成: 社会生产方式。

8、经济规律产生和发生作用的客观经济条件主要是指: 一定的社会生产力与社会生产关系的状况。

二、多项选择题1.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ABCDE)A. 即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B. 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的C. 批判地继承丁古典政治经济学中的科学因素D. 是研究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E. 是不断发展的经济科学2. 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与科学性的关系是: (DE)A. 任何阶级的政治经济学都有阶级性和科学性B. 任何阶级的政治经济学都有阶级性, 没有科学性C. 任何阶级的政治经济学都有科学性, 没有阶级性D. 任何阶级的政治经济学都具有鲜明的阶级性E.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阶级性和科学性的统一3. 生产工具: (BCD)A. 是社会生产中最活跃的因素B. 在生产资料中起着最重要的作用C. 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状况的主要标志D. 是划分经济发展时期的主要标志E. 在生产中起着最根本的作用4. 生产力: (ABCDE)A. 是人们生产物质资料的能力B. 表示人们改造和征服自然的水平C. 反映人和自然界的关系D. 包括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E. 是社会生产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5. 社会生产总过程中所包含的生产关系体系是(ABCD)A. 生产(直接生产过程)关系B. 分配关系C. 交换关系D. 消费关系E. 借贷关系6. 生产资料所有制是: (BCDE)A. 人们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的结果B. 人们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的前提C. 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D. 社会生产关系性质的首要标志E. 通过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关系得到实现的7. 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关系中: (ADE)A. 最根本的方面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B. 最根本的方面是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C. 生产力对生产关系有重大反作用D.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重大反作用E.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8. 经济规律的客观性表明: (ABCD)A. 任何经济规律都是在一定客观经济条件基础上产生和发生作用B. 任何经济规律都随着客观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C. 人们不能消灭、废除和改造经济规律D. 人们不能创造和制定经济规律E. 人们不能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三、名词解释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即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 它是研究社会生产关系体系及其发展规律性的科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复习资料

1.经济全球化.概念:指随着科学技术和国际分工的发展以及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世界各地和各地区的经济活动能力超越出一国或地区的范伟而互相联系和紧密结合的趋势.经济全球化有利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2.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决定其他一切社会活动的基础.物质资料生产的三要素:①人的劳动,是指人改变外界自然的物体,使之能满足人类需要的活动.②劳动资料也称劳动手段,是指人用来影响和改变劳动对象的一切物件.③劳动对象,是指人类的劳动加予其上的一切东西.3.所谓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也叫经济关系.生产资料包括三方面内容: ①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②人们在直接生产过程中所处的地位和关系③人们在分配交换和消费中所结成的相互关系. 经济制度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生产关系的总和,或者说是生产关系的制度化.4.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社会经济有两种基本形态,即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自然经济又称自给自足经济,它是为了直接满足生产者个人或经济单位自身需要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特点: ①自然经济生产目的主要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每个生产者或经济单位利用自身的经济条件几乎生产自己所需要的一切产品; ②每个生产者是分散的,生产规模小,生产工具简陋,劳动生产力低下; ③生产者各自闭关自守,相互之间很少发生经济关系;④在自然经济条件下,社会生产力发展缓慢,社会财富匮乏. 商品经济是直接地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它包括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特点: ①生产者之间和经济单位之间存在着分工和协作的关系②各生产者各自从事某种产品和产品的某些部分的专业化生产,形成相互联系相互独立,又相互竞争的社会生产体系.③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经济运行的开放自由,促进了生产技术进步,劳动生产率提高,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5.所谓商品就是为交换而生产的劳动产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商品的使用价值就是商品的有用性,即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所谓交换价值,首先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时量的比例.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统一性表现为:一个物品必须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才是商品,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没有使用价值的商品就没有价值.反之,只有使用价值没有价值的商品只能是一般劳动产品而不是商品.使用价值与价值之间互为依据和条件,不可分割. 二者矛盾表现为: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为别人生产的,价值才是为生产者自己创造的,但生产者要想获得价值,就必须生产出使用价值并使它出售出去才能获得价值.因此,二者又是矛盾的,这个矛盾只有通过交换才能解决.6.商品之所以具有二音速,是因为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性,即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劳动的二重性不是指两种劳动也不是两个劳动的过程,而是指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即一方面是具体劳动,另一方面是抽象劳动.所谓具体劳动就是为创造某种使用价值而在一定具体形式下进行的劳动.抽象劳动是一般的人类劳动,它是永恒的,永远存在于各种劳动之中. 劳动二重性学说是马克思创立的.它在马克思的经济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是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理论的科学基础.7.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影响劳动生产率高低的因素包括:劳动这的生产劳动熟练程度,劳动工具及科学技术的先进性,劳动组织与管理的合理性,自然条件以及其他相关条件. 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关系:两者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矛盾.其联系表现为:没有私人劳动就没有社会劳动,社会劳动是各个私人劳动的总和.其矛盾表现为:各个私人劳动不能直接转化为社会劳动.所以,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的内在矛盾,即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和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矛盾的根源,也是简单商品生产的基本矛盾.这一矛盾决定了商品内的各个矛盾,决定了商品生产者的命运,决定了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全过程.8.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的产物,其本质就在于它是商品交换中固定用来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它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交换劳动的社会经济关系.货币具有五种职能,其顺序是: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基本职能,其他职能是在此基础上,随着生产与流通的发展而逐渐形成的.{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待流通的商品量×商品价格)÷货币流通速度 } 通胀就是流通中的货币超过了需求量,引起货币贬值和物价持续地大幅度上涨现象.9.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价值规律在商品经济活动中的主要作用表现为: ①作为一种客观的力量,自动调节社会资源在各产业部门之间的分配. ②刺激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之间不断改进技术和管理,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 ③强化竞争,促进优胜劣汰. 价值及其作用的发挥是通过市场机制表现出来的.市场机制主要包括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10.货币转化为资本: ①G—W—G’称为资本总公式[G货币 W商品 G’=G+△G △G剩余价值],因为它概括了各种资本运动的基本特性.价值规律中告诉我们商品流通或商品交换不产生价值增值,等价交换是商品经济的基本法则.因此,资本总公式与价值规律似乎发生了矛盾,这个矛盾也被称为资本总公式的矛盾. ②剩余价值不能在流通中产生,又不能离开流通而产生,这是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条件.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也是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关键所在.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包括三个部分: ①维持劳动者本人生存所必须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用以再生产他的劳动力. ②维持劳动者养活家属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以延续后代,不断再生产出新的劳动者③维持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使劳动者具有一定的知识和技能,以适应生产发展的要求.11.资本主义社会的工资并不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因为劳动不是商品,根本不存在价值或价格.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它体现了资本对雇用劳动的剥削关系. 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是为价值和价值增值. 资本的本质是是社会生产关系. 资本的一般属性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涵: ①资本不是物,而是一定社会形态的生产关系.这一内涵表现了资本的社会本质特征②资本是”自行增值的价值”,这一内涵反映了资本最典型最与众不同的经济特征. ③资本是对剩余劳动的占有权和支配权. 资本的特殊属性主要表现为资本总是同一定历史社会形态的生产关系相联系,因为社会经济条件不同,社会生产过程中物化劳动与活劳动的结合方式不同,人们在生产中的相互地位和关系不同,生产的动机与目的不同,以及产品的分配方式不同,资本所体现的社会生产关系性质就有所不同.12.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资本采取了两种不同的存在方式: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把资本家用于购买生产资料的那部分资本称之为不变资本.把资本家勇于购买劳动力的这部分资本称之为可变资本.资本的这种划分表明剩余价值只能由可变资本带来,雇佣工人的活劳动才是剩余价值产生的唯一源泉,是资本金增值的根本原因. 雇佣工人生产的商品的价值由三部分构成:不变资本价值(c)可变资本价值(v)剩余价值(m). 商品的总价值w=c+v+m. 资本的有机构成用C:V表示.13.无论绝对剩余价值生产还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方法,都是以工作日绝对超过必要劳动时间为七起点的,所以,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资本榨取剩余价值最基本的方法.但是,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相对剩余价值生产越来越称为资本家加强剥削的主要方法. 剩余价值的具体形态: ①如果把剩余价值视为预付资本的产物,它就称为利润. ②生产部门之间的竞争结果会导致利润的平均化趋势,最终形成平均利润. ③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后,商品的价值就转化为生产价格.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后,商品按照生产价格出售. 马克思关于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的理论,揭示出整个资本主义经济中,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表明①工人在资本主义社会受到本企业资本家和整个资产阶级的剥削,整个资产阶级共同剥削整个无产阶级②不仅是个别工人与个别资本家的对立,是两大阶级的对立.14.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①商业资本就是专门从事商品流通活动,在流通流域中独立发挥作用的资本.商业资本是用产业资本运动中分离出来,以获得商业利润为目的的独立资本形态.商业利润痛产业利润一样,也是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②借贷资本是借贷资本家为了取得利息而暂时借给职能资本家的闲置货币资本.利息是剩余价值的特殊转化形式,是平均利润的一部分. ③银行利润的主要来源是贷款利息与存款利息的差额.贷款利息总高于存款利息,两者的差额,加上其他业务的收入再减去经营的开支就是银行资本家的利润.它也剩余价值的特殊转化形式.④资本主义地租的是指是农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是剩余价值的一种特殊转化形式及分割形式.资本主义地租的主要形式是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 级差地租产生的条件是土地有限,并有优劣之分,产生的原因是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级差地租的源泉是农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农业的资本有机构成低于社会平均有机构成,从而使价值大于生产价格,这是绝对地租形成的条件.农产品必须按照高于生产价格的价值出售,价值高于生产价格的余额就转化为绝对地租.绝对地租产生的条件,是农业中资本有机构成低于社会平均的资本有机构成,绝对地租产生的原因是土地的私有权垄断. 土地价格=地息/利息率15.所谓垄断,就是少数大企业或若干企业联合起来为获取高额垄断利润,而对一个或几个部门的生产和销售进行控制.垄断利润,是指垄断组织凭借它们在经济条件上的垄断地位而获得的超过平均利润的那部分利润.垄断价格,是垄断组织操纵下保证获得垄断高额利润的一种市场价格.垄断价格包括高价和垄断低价两种形式,垄断高价是指垄断组织在销售产品时规定的高于生产价格或价值的价格,垄断低价是垄断组织在收购原材料或其他产品使规定的低于生产价格或价值的价格. 垄断利润的来源: ①垄断企业内部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②通过垄断价格占有非垄断企业工业创造的一部分剩余价值③通过对外扩张资本输出和不等价交换等形式,掠夺其他国家人民一部分财富④通过资产阶级国家的财政与信贷,对国民收入做有利于垄断资本的再分配.16.产业资本循环统一运动的基本条件: ①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在空间上同时并存②资本的三种循环形式在时间上依次继起.产业资本三种职能形式空间上的并存性和三种循环形式在时间上的继起性是互为前提和条件的.17.资本的周转时间是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的总和. 资本的生产时间包括劳动时间,自然力独立作用于劳动对象的时间和生产资料的储备时间.流通时间是资本处在流通过程的时间,包括生产要素的购买时间和商品的销售时间两部分. 资本周转次数的多少与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成正比例关系. 生产资本的各个组成部分按价值周转方式的不同,可以区分为固定资本和流通资本.固定资本是指以劳动资料形式存在的生产资本.流动资本是指投在劳动对象和劳动力上的那部分生产资本. 预付资本的年周转次数=(固定资本年周转价值+流动资本年周转价值)÷预付资本总额固定资本的有形磨损叫物质磨损,无形磨损又叫精神磨损. 固定资本磨损的两种情况:①由于生产方法改进和劳动生产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提高,生产同样性能的机器设备所需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使原来的机器设备的价值发生贬值②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出现了效率更高的新机器设备投入使用,使原来的机器设备的经济效能相对降低而引起的贬值. 资本周转速度对商品生产和价值增值的影响:①资本周转速度影响预付资本的数量.资本周转速度快,维持相同规模生产所需要的预付资本量就少.②资本周转速度对固定资本的影响③资本周转速度影响年剩余价值量和年剩余价值率. 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是社会资本运动的核心问题.18.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是通过社会生产的两大部类之间和两大部类内部的交换来实现的.而这些相互交换的产品之间又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也就是必须具备一定条件:Ⅰ (v+m)= Ⅱc 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是:第一部类原有的可变资本和追加的可变资本以及资本家用于个人消费的剩余价值之和,必须等于第二部类原有的不变资本和追加的不变资本之和.Ⅰ(v+△v+m/x)=(c+△c)19.经济危机指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周期性爆发的社会经济大混乱,其基本特征是生产过剩,因而又叫生产过剩危机.经济危机根源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具体表现:①个别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②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同广大劳动群众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20.银行资本和工业资本的关系密切表现在:①在资本和业务上互相渗透②组织人事上互相结合.21.金融寡头在经济上的统治,主要是通过”参与制”实现的.金融寡头在政治上的统治,主要通过”人事联合制”的方式来控制国家机器操纵政府政策的制定.2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分为三种形式:①国有垄断资本②国私共有的垄断资本③与国家密切联系的私人垄断资本23.影响利润率的因素:①剩余价值的高低②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③资本有机构成的高低④不变资本的节省.。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复习资料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应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经济现象进行深入分析的一门学科。

它以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系统阐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总体经济结构和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运行过程中的内在矛盾,为社会主义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

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述1.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历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学科,经历了从马克思、恩格斯的创立,到列宁、斯大林时期的发展,再到毛泽东时代的继续完善。

它伴随着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不断推进和深化。

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强调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分析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矛盾,提出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路径和原则。

3.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商品、货币、资本、劳动力等实际经济现象,通过辩证唯物主义的研究方法,揭示经济运行的内在规律。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详解1. 价值论和剩余价值理论马克思通过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商品的价值来源和利润的实现方式,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剥削的本质。

2.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与斗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分析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指出资本主义制度必然导致无产阶级的剥削和压迫,并提出无产阶级革命的历史任务。

3. 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和原则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阐述了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如公有制、计划经济和按劳分配原则,旨在实现社会主义公平、公正、可持续发展。

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当代中国的意义与发展。

《政治经济学》复习资料(完整版)

《政治经济学》复习资料(完整版)

《政治经济学》复习资料第一篇:政治经济学的一般原理和范畴第一章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本章重点难点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3、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性与阶级性学习目的了解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科学性和阶级性的统一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A、揭示生产力发展规律的科学B、反映人与自然界相互关系的科学C、为各阶级共同利益服务的科学D、揭示社会生产关系发展规律的科学2、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是在()A、17世纪初期产生的B、17世纪中叶产生的C、18世纪初期产生的D、18世纪中叶产生的3、政治经济学所研究的社会生产关系也就是()A、政治法律关系B、神会历史关系C、人文教育关系D、经济利益关系4、在人类的各种社会关系中起支配与制约作用的是()A、宗教关系B、生产关系C、政治关系D、家族关系5、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阶级性和()A、利益性的统一B、科学性的统一C、抽象性的统一D、规范性的统一6、具有高度科学性和真理性的政治经济学是()A、小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B、古典政治经济学C、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D、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7、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整个思想体系是为()A、各个阶级的共同利益服务的B、无产阶级的经济利益服务的C、资产阶级的经济利益服务的D、小资产阶级的利益服务的参考答案:1、D 2、B 3、D 4、B 5、B 6、C 7、C二、多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所研究的生产关系()A、是指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诸环节和谐方面的关系B、是人们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形成的诸方面经济关系的总和C、是人们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生产关系体系D、包括直接生产过程中的经济关系E、包括分配关系,交换关系,消费关系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A、无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学B、不断发展和创新的政治经济学C、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的D、在19世纪中叶所建立的E、阶级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3、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要在研究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基础上同时研究()A、社会主义经济体制B、社会主义经济运行C、资源配置方式D、经济增长与发展E、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4、政治经济学之所以有鲜明的阶级性是因为()A、它所研究的内容涉及人们的经济利益关系B、经济利益关系会表现为阶级利益关系C、对一定性质的经济关系和对阶级有不同的态度D、它研究的是生产力的发展变化规律E、它是具有高度科学性的学科5、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与科学性的关系是()A、任何阶级的政治经济学都有阶级性和科学性B、任何阶级的政治经济学都有阶级性,没有科学性C、任何阶级的政治经济学都有科学性,没有阶级性D、任何阶级的政治经济学都具有鲜明的阶级性E、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阶级性和科学性的统一参考答案:1、ABCDE 2、ABCDE 3、ABCDE 4、ABC 5、DE三、简答题1、马克思为什么侧重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答:(1)马克思要揭示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和发展历史趋势,为工人阶级的社会主义运动和最终以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提供理论武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复习资料(一)-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发展和研究对象一、单项选择题1、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学科。

2、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物质资料的生产。

3、社会生产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社会生产力。

4、生产力自身内在发展的根本动力是:构成生产力系统的诸要素之间的矛盾和矛盾的不断解决。

5、生产资料是:劳动资料与劳动对象的总和。

6、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是:生产资料所有制以及生产资料与劳动者的结合方式。

7、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结合和统一构成:社会生产方式。

8、经济规律产生和发生作用的客观经济条件主要是指:一定的社会生产力与社会生产关系的状况。

二、多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ABCDE)A.即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B.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的C.批判地继承丁古典政治经济学中的科学因素D.是研究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E.是不断发展的经济科学2.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与科学性的关系是:(DE)A.任何阶级的政治经济学都有阶级性和科学性B.任何阶级的政治经济学都有阶级性,没有科学性C.任何阶级的政治经济学都有科学性,没有阶级性D.任何阶级的政治经济学都具有鲜明的阶级性E.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阶级性和科学性的统一3.生产工具:(BCD)A.是社会生产中最活跃的因素B.在生产资料中起着最重要的作用C.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状况的主要标志D.是划分经济发展时期的主要标志E.在生产中起着最根本的作用4.生产力:(ABCDE)A.是人们生产物质资料的能力B.表示人们改造和征服自然的水平C.反映人和自然界的关系D.包括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E.是社会生产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5.社会生产总过程中所包含的生产关系体系是(ABCD)A.生产(直接生产过程)关系B.分配关系C.交换关系D.消费关系E.借贷关系6.生产资料所有制是:(BCDE)A.人们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的结果B.人们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的前提C.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D.社会生产关系性质的首要标志E.通过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关系得到实现的7.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关系中:(ADE)A.最根本的方面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B.最根本的方面是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C.生产力对生产关系有重大反作用D.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重大反作用E.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8.经济规律的客观性表明:(ABCD)A.任何经济规律都是在一定客观经济条件基础上产生和发生作用B.任何经济规律都随着客观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C.人们不能消灭、废除和改造经济规律D.人们不能创造和制定经济规律E.人们不能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三、名词解释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即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它是研究社会生产关系体系及其发展规律性的科学。

2、劳动:是有劳动能力和劳动经验的人,在生产过程中的有目的的活动。

3、劳动对象:是人们把自己的劳动加于其上的一切东西,也就是劳动加工的对象。

4、劳动资料:又称劳动手段,是人们用来影响或改变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资料,其中最主要的是生产工具。

5、生产资料:是生产过程中的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总和,它是任何社会进行物质生产所必备的物质条件。

6、物质资料生产过程:是人们的劳动、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劳动手段)在一定形式下结合起来,创造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所需的物质产品的过程。

7、生产力:是人们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的能力,反映人和自然界的关系。

8、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又称经济关系。

生产关系是各种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

9、生产关系体系:是人们在社会生产总过程中所建立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方面的经济关系的总和。

10、社会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结合与统一。

11、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它体现着经济过程的必然趋势。

12、生产资料所有制:即生产资料归谁所有,它是人们在占有生产资料方面所形成的关系,体现着生产劳动者同生产资料的结合方式。

13、经济基础:是一定社会形态中占主导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14、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并与它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

四、简答题:1.1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答: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在一定生产力状况基础之上的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的规律性。

②政治经济学所研究的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社会生产总过程中所形成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诸方面经济关系的总和,也就是社会生产关系体系。

③政治经济学的任务在于揭示经济运行过程中的客观经济规律。

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1.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什么要以物质资料生产作为研究的出发点?答: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之所以要以物质资料生产作为研究的出发点,是因为:①这是由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所决定的。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的规律性,而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是在人类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形成和存在的,因而要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首先要研究物质资料生产。

②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人类要生存和发展,首先要有生活资料,而生活资料是通过物质资料生产过程生产出来的,因而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所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社会经济的研究要以物质资料生产作为出发点。

③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人类社会只有在物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才会有政治、文化、科技、教育、艺术等等活动的存在和发展。

物质产品生产是精神产品生产的基础。

正因为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所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要以物质资料生产作为研究的出发点。

1.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什么实现了阶级性与科学性的统一?答:①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

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决定它和其他社会科学一样,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对于某种特定性质的生产关系,各个阶级都从本阶级利益出发,采取拥护或者反对的态度,因而政治经济学必然具有阶级性。

各个不同阶级,都有为本阶级利益服务的、性质不同的政治经济学。

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既是一门代表无产阶级利益和具有鲜明阶级性的科学,又是一门揭示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科学,它实现了阶级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所代表的无产阶级利益同广大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同社会发展方向是完全一致的。

1.4 如何正确看待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①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本质。

从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整个体系和总体内容来看,是为资产阶级利益服务的,是为资本主义制度辩护的经济理论。

②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应采取科学分析的态度。

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无论是重商主义经济学、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庸俗经济学,还是当代西方经济学,都应采取科学分析的态度,批判其中的糟粕,吸取并改造其中有价值的成分,为我所用。

特别是当代资产阶级经济学,其理论体系和根本内容是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资产阶级利益服务的,但是,它在发展和管理社会化大生产,在发展市场经济和实行政府调控,在经济增长与发展,在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在实行与发展股份制经济,在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方面的思想和理论,对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和进行经济体制改革,都具有借鉴意义。

1.5 生产力由哪些因素构成的?答:①生产力的涵义。

生产力是人们生产物质资料的能力,它表示人们改造自然和征服自然的能力,反映人和自然界的关系。

②构成生产力的因素。

生产力由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构成,还包括管理等其他因素。

人的因素是指有一定生产经验、劳动技能和科学知识的劳动者,它是生产中能动的主体要素,在生产中起着最根本的作用。

物的因素是指生产资料,它是生产中的客体要素,是生产必需的物质条件。

在生产资料中,起着最重要作用的是生产工具,它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发展状况的最主要标志,也是划分经济时期的主要标志。

1.6 科学技术为什么是生产力?答:①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涵义。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指当科学技术运用于生产时,便成为生产力。

而且生产力越发展,科学技术这一因素的作用越重要。

科学技术越是广泛地运用于生产,越是深刻地渗透到生产力的要素中,就越能提高生产力的水平。

当代发达国家生产力的发展,主要是科学技术的发展所推动的。

在当代社会生产中,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②科学技术渗透在生产力各因素之中。

生产力的各构成因素都同科学技术密切联系。

科学技术渗透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中,会引起它们的优化。

如新的科学技术为劳动者所掌握,可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劳动技能;可革新、创造出新的生产工具,提高人们改造自然和征服自然的能力;可扩大劳动对象的范围,并使劳动对象日益优化;可改进和变革工艺过程,有力地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1.7 什么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关系体系?答:①生产关系。

生产关系也称经济关系,就是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

它是各种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

②生产关系体系。

生产关系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生产关系是指直接生产过程中结成的人和人的关系,如企业中厂长、经理、工程技术人员、工人等之间的关系。

但是,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不会停止于一次或几次过程之中,而是不断重复和更新的再生产过程,它包括生产(直接生产过程)、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相互联系的环节,从而使人们在社会生产总过程中形成了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诸方面的经济关系。

这就是生产关系体系。

广义的生产关系就是指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诸关系在内的生产关系体系,它构成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1.8 怎样理解生产资料所有制在生产关系中的地位?答:①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

生产资料所有制指生产资料归谁所有,是人们在占有生产资料方面形成的关系,体现着生产劳动者同生产资料的结合方式。

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它从根本方面决定着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社会性质,是生产关系性质的首要标志。

②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实现。

生产资料所有制总是要通过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诸方面关系得到实现,而且后者对生产资料所有制具有反作用。

这表现在当它们适应所有制的性质与要求时,会对生产资料所有制起巩固和发展的作用;反之,就会对生产资料所有制起削弱和瓦解的作用。

1.9 社会生产总过程中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的相互关系是怎样的?答:社会生产总过程中有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

①生产对分配、交换和消费起着决定作用。

这种决定作用表现为:一是生产决定着分配、交换和消费的对象,生产什么才能分配、交换、消费什么,生产多少才能分配、交换、消费多少;二是生产的社会形式即生产关系决定着分配关系、交换关系和消费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