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史记简介 历史上第一本纪传体史书

合集下载

史记主要内容概括

史记主要内容概括

史记主要内容概括
《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由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

全书包括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部分,共一百三十篇。

本纪是全书提纲,按年月时间记述帝王的言行政绩。

表用表格来简列世系、人物和史事。

书则记述制度发展,涉及礼乐制度、天文兵律、社会经济、河渠地理等方面内容。

世家记述子孙世袭的王侯封国史迹和特别重要人物事迹。

列传是帝王诸侯外其他各方面代表人物的生平事迹和少数民族的传记。

《史记》以历史上的帝王等政治中心人物为史书编撰的主线,各种体例分工明确。

其中,“本纪”、“世家”、“列传”三部分,占全书的大部分篇幅,都是以写人物为中心来记载历史的,由此,司马迁创立了史书新体例“纪传体”。

同时,《史记》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在内容上,《史记》不仅记载了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重大事件,还广泛涉及社会各个阶层的生活状况,以及文化、科技、宗教、民族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描绘众多历史人物的形象和活动,展现了古代社会的风貌和历史变迁。

总的来说,《史记》是一部综合性强、内容丰富、思想深刻的历史巨著,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_参考资料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_参考资料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问题: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答案:史记【相关阅读】《史记》,是中国西汉时期的历史学家司马迁编写的中国一本纪传体通史。

《史记》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古典典籍之一,与之后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史记》记载了上自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共三千多年的历史。

全书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

作者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使《史记》成为中国第一部,也是最出名的纪传体通史。

《史记》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之后历代“正史”所传承。

同时,《史记》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

《史记》记载了上自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公元前122年),共3000多年的历史。

作者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使《史记》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

《史记》最初没有固定书名,或称“太史公书”,或称“太史公记”,也省称“太史公”。

“史记”本来是古代史书的通称,从三国时期开始,“史记”由史书的通称逐渐成为“太史公书”的专称。

《史记》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之后历代“正史”所传承。

同时,《史记》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刘向等人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

与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并称“史学双壁”全书有本纪十二篇,表十篇,书八篇,世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共一百三十篇。

《史记》简介

《史记》简介

《史记》简介《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最初称为《太史公书》,或《太史公记》、《太史记》。

作者是西汉时期的司马迁。

司马迁,字子长,父亲司马谈任太史令,写古今通史的愿望没有实现,临终要司马迁完成其夙愿。

后来,司马迁继任父亲太史令之职,开始写《史记》,历十余年而完成。

《史记》原名《太史公》到了三国时期,这本书才被明确称为“史记”。

司马迁的《史记》在汉魏期间属于禁书,官民不得自由阅读,即使是王公诸侯亦没有此权利,而且删去《史记》的《孝景本纪》、《孝武本纪》等10篇,其他篇章亦多有篡改。

今日《史记》的版本,与司马迁的原稿差别很大。

东汉明帝、魏明帝曹睿等君主都曾痛批司马迁诽谤汉武帝。

例如班固在他的著作《典引》称,永平十七年某日,魏明帝曾在云龙门召见他、傅毅、贾逵、杜矩、展隆及郗萌等人,派个宦官拿了篇司马迁的《秦始皇本纪》,询问他们是否觉得司马迁的史论有不对的地方,班固指司马迁引述贾谊《过秦论》:“假设子婴有中人之才,秦的社稷还可以保住”,这番话相当有问题。

《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通史,不但规模巨大,体系完备,而且对此后的纪传体史书影响很深,历朝正史皆采用这种体裁撰写。

同时,书中的文字生动性,叙事的形象性也是成就最高的。

被鲁迅先生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鲁迅先生在他的《汉文学史纲要》一书中称赞《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1创作背景大汉王朝继承五帝的遗风,接续三代中断的大业。

因周朝王道废弛,秦朝毁弃古代文化典籍,焚毁《诗》、《书》,以致明堂、石室的珍贵图书典籍散失错乱。

而这时汉朝兴起,萧何修订法律,韩信申明军法,张苍制立章程,叔孙通确定礼仪,于是品学兼优的文学之士逐渐进用,《诗》、《书》等被毁弃的古书亦不断在各地被爱好文学的人士搜寻并献出。

[1]等到汉武帝即位,汉朝兴起已有六十余年,海内安定,府库充实,然而四边未服,制度多缺。

皇上刚刚兴办文武大业,欲求人才唯恐不够,用蒲轮车迎年老的枚乘,见到主父偃而叹息相见太晚。

史记的基本介绍

史记的基本介绍

史记的基本介绍《太史公书》,后世通称《史记》,是中国西汉时期的历史学家司马迁编写的中国一本纪传体通史。

以下是为你精心整理的史记的基本介绍,希望你喜欢。

史记的作品介绍《史记》(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古典典籍之一)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与后来的《汉书》(班固)、《后汉书》(范晔、司马彪)、《三国志》(陈寿)合称“前四史”。

《史记》记载了上自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公元前122年),共3000多年的历史。

作者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使《史记》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

《史记》最初没有固定书名,或称“太史公书”,或称“太史公记”,也省称“太史公”。

“史记”本来是古代史书的通称,从三国时期开始,“史记”由史书的通称逐渐成为“太史公书”的专称。

《史记》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

同时,《史记》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刘向等人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

与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并称“史学双壁”全书有本纪十二篇,表十篇,书八篇,世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共一百三十篇。

班固在《汉书;司马迁传》中提到《史记》缺少十篇。

三国魏张晏指出这十篇是《景帝本纪》、《武帝本纪》、《礼书》、《乐书》、《律书》、《汉兴以来将相年表》、《日者列传》、《三王世家》、《龟策列传》、《傅靳列传》。

后人大多数不同意张晏的说法,但《史记》残缺是确凿无疑的。

今本《史记》也是一百三十篇,有少数篇章显然不是司马迁的手笔,汉元帝、成帝时的博士褚少孙补写过《史记》,今本《史记》中“褚先生曰”就是他的补作。

《史记》名词解释

《史记》名词解释

《史记》名词解释
《史记》是中国古代史书中的一部重要著作,是汉代史学家司马迁所著。

它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誉为中国古代史学的巅峰之作。

《史记》全书共分为十二卷,包括纪传体史书和列传体史书两种形式。

纪传体史书是以年代为序,按照君主的先后顺序叙述历史事件和人物事迹;列传体史书则是以人物为单位进行记述。

司马迁在《史记》中精确地记录了从上古时期到西汉末年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事迹,涵盖了政治、军事、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内容。

《史记》的价值在于其严谨的史料考证和深入的思想分析。

司马迁在撰写《史记》时,借鉴了当时已经存在的各种史书资料和先秦诸子的思想,尤其是儒家思想。

他通过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评述和解析,表达了对政治、道德、文化等问题的思考和观点。

《史记》以其独特的史学方法和深刻的洞察力,为后世研究中国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和思想启示。

除了史料考证和思想分析外,《史记》还以其生动的描写和精彩的故事叙述而闻名。

司马迁通过丰富的细节描写,塑造了许多深具个性鲜明的历史人物形象,使读者能够更加真实地感受到历史的魅力和人物的情感。

同时,《史记》中也穿插了不少脍炙人口的故事和典故,成
为后世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之,作为中国古代史学的瑰宝,《史记》以其独特的纪传体通史形式、严谨的史料考证、深入的思想分析和生动的叙述方式,成为了中国历史研究的重要参考之一,并对后世史学家和文化学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史记简介50字100字200字300字_史记主要内容简介

史记简介50字100字200字300字_史记主要内容简介

史记简介50字100字200字300字_史记主要内容简介史记简介50字_史记主要内容简介50字《史记》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

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史记简介100字_史记主要内容简介100字《史记》是由汉代的司马迁编写的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太初年间三千多年的历史。

最初称为《太史公》,或《太史公记》、《太史记》。

《史记》规模巨大,体系完备,而且对此后的纪传体史书影响很深,历朝正史皆采用这种体裁撰写。

同时,书中的文字生动性,叙事的形象性也是成就最高的。

史记简介200字_史记主要内容简介200字《项羽本纪》通过叙述秦末农民大起义和楚汉之争的宏阔历史场面,生动而又深刻地描述了项羽一生。

他既是一个力拔山、气盖世、“近古以来未尝有”的英雄,又是一个性情暴戾、优柔寡断、只知用武不谙机谋的匹夫。

司马迁巧妙地把项羽性格中矛盾的各个侧面,有机地统一于这一鸿篇巨制之中,虽然不乏深刻的挞伐,但更多的却是由衷的惋惜和同情。

史记简介300字_史记主要内容简介300字《史记》是一部贯穿古今的通史,从传说中的黄帝开始,一直写到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叙述了我国三千年左右的历史。

据司马迁说,全书有本纪十二篇,表十篇,书八篇,世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共一百三十篇,约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

《史记》取材相当广泛。

当时社会上流传的《世本》、《国语》、《秦记》、《楚汉春秋》、诸子百家等著作和国家的文书档案,以及实地调查获取的材料,读书笔记.都是司马迁写作《史记》的重要材料来源。

特别可贵的是,司马迁对搜集的材料做了认真的分析和选择,淘汰了一些无稽之谈。

对一些不能弄清楚的问题,或者采用阙疑的态度,或者记载各种不同的说法。

由于取材广泛,修史态度严肃认真,所以,《史记》记事翔实,内容丰富。

司马迁《史记》书籍介绍分享

司马迁《史记》书籍介绍分享

官方记录与民间口碑的结合
01
官方档案与文献
司马迁在撰写《史记》时,大 量参考了当时的官方档案和文 献,如政府公报、法令等。
02
民间传说与口述历史
除了官方资料,司马迁也广泛 搜集了民间传说和口述历史, 使《史记》更加生动和真实。
03
实地调查与亲身经历
司马迁还进行了大量的实地调 查和亲身经历,亲自走访各地, 收集第一手资料,确保了史料 的准确性。
档案资料的采纳
司马迁在《史记》中大量采纳了官 方档案,如政府文书、法令等,确 保了史实的准确性。
司马迁也广泛采纳了私人著述,如 传记、回忆录等,丰富了《史记》 的内容和视角。
司马迁还进行了大量的实地调查和 采访,亲自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 使《史记》更加生动真实。
采纳官方档案
采纳私人著述
实地调查与采访
史记的历史地位与影响
历史地位
《史记》是中国第一部 纪传体通史,被誉为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 离骚”,在中国史学史 上具有重要地位。
文学影响
《史记》的文学价值极 高,对后世文学产生了 深远影响,被誉为“二 十四史”之首。
文化价值
《史记》记录了大量历 史事件和人物,反映了 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 文化等各个方面,具有 重要的文化价值。
值。
史记的体裁与特点
01 纪传体史书
《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开创了纪传体的先 河,对后世史书编写产生了深远影响。
02 内容丰富
《史记》涵盖了从黄帝到汉武帝的广阔历史,包括政治、 经济、文化、军事等多个方面,内容极为丰富。
文笔生动 03
司马迁以生动的文笔,刻画了众多历史人物的形象,使 得历史事件栩栩如生,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史记简介范文

史记简介范文

史记简介范文史记简介篇1《史记》(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古典典籍之一)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与之后的《汉书》(班固)、《后汉书》(范晔、司马彪)、《三国志》(陈寿)合称“前四史”。

《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某某某绩)、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

《史记》最初没有固定书名,或称“太史公书”,或称“太史公记”,也省称“太史公”。

“史记”本来是古代史书的通称,从三国时期开始,“史记”由史书的通称逐渐成为“太史公书”的专称。

《史记》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之后历代“正史”所传承。

同时,《史记》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刘向等人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

与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并称“史学双壁”材广泛,修史态度严肃认真,所以,《史记》记事翔实,资料丰富。

史记简介篇2史记简介篇3《史记》时人称其书为《太史公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对后世史学影响深远,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长达3000年的历史。

全书共130篇,包括本纪(帝王传记)12篇,世家(记诸侯本系)30篇,列传(序列人臣事迹)70篇,表10篇,书(记经济、天文、历法、礼乐等方面的状况)8篇,共526500字。

其中《陈涉世家》对陈胜起义给予高度评价;《河渠书》《平准书》《货殖列传》反映了社会经济生活;《匈奴列传》《西南夷列传》等记述了少数民族的活动,都是本书的优点。

对部分历史人物的叙述,语言生动,形象鲜明,在文学史上也有很高的地位。

鲁迅称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在司马迁的笔下,篇幅不多的文字就能十分生动地刻画出一个历史事件或一个历史人物。

史记(司马迁作品)故事简介、原文全文及白话文翻译译文

史记(司马迁作品)故事简介、原文全文及白话文翻译译文

《史记》原文及翻译史记简介《史记》是由司马迁撰写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记载了上自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哲学、政治、经济、军事等)。

《史记》最初没有固定书名,或称“太史公书”,或称“太史公传”,也省称“太史公”。

“史记”本是古代史书通称,从三国时期开始,“史记”由史书的通称逐渐成为“太史公书”的专称。

《史记》与后来的《汉书》(班固)、《后汉书》(范晔、司马彪)、《三国志》(陈寿)合称“前四史”。

刘向等人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

与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并称“史学双璧”。

《十二本纪》简介《五帝本纪》原文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

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

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

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

于是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

而蚩尤最为暴,莫能伐。

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

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貔貅貙虎,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

三战,然后得其志。

蚩尤作乱,不用帝命。

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

而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是为黄帝。

天下有不顺者,黄帝从而征之,平者去之,披山通道,未尝宁居。

东至于海,登丸山,及岱宗。

西至于空桐,登鸡头。

南至于江,登熊、湘。

北逐荤粥,合符釜山,而邑于涿鹿之阿。

迁徙往来无常处,以师兵为营卫。

官名皆以云命,为云师。

置左右大监,监于万国。

万国和,而鬼神山川封禅与为多焉。

获宝鼎,迎日推策。

举风后、力牧、常先、大鸿以治民。

顺天地之纪,幽明之占,死生之说,存亡之难。

时播百谷草木,淳化鸟兽虫蛾,旁罗日月星辰水波土石金玉,劳勤心力耳目,节用水火材物。

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

黄帝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

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于西陵之女,是为嫘祖。

嫘祖为黄帝正妃,生二子,其后皆有天下:其一曰玄嚣,是为青阳,青阳降居江水;其二曰昌意,降居若水。

《史记》:史记简介 历史上第一本纪传体史书

《史记》:史记简介 历史上第一本纪传体史书

《史记》:史记简介历史上第一本纪传体史书>《史记》是中国的一部纪传体通史,被人们称为信史,由西汉武帝时期的司马迁花了13年的时间所写成的。

全书共一百三十卷,约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有十表、八书、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记载了上起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约公元前3000年)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共三千多年的历史。

它包罗万象,而又融会贯通,脉络清晰,“王迹所兴,原始察终,见盛观衰,论考之行”(《太史公自序》),所谓“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详实地记录了上古时期举凡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发展状况。

《史记》是历史上第一本“纪传体”史书,它不同于前代史书所采用的以时间为次序的编年体,或以地域为划分的国别体,而是以人物传记为中心来反映历史内容的一种体例。

从此以后,从东汉班固的《汉书》到民国初期的《清史稿》,近两千年间历代所修正史,尽管在个别名目上有某些增改,但都绝无例外地沿袭了《史记》的本纪和列传两部分,而成为传统。

同时,《史记》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史记》分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部分。

它以历史上的帝王等政治中心人物为史书编撰的主线,各种体例分工明确,“本纪”记载历代帝王的兴衰和重大历史事件(《项羽本纪》是例外);“表”是以表格形式呈现的各个历史时期的大事记;“书”是关于天文、历法、水利、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专题史;“世家”是历朝诸侯贵族的活动和事迹(《陈涉世家》也是例外);“列传”为历代各阶层有影响人物的传记,有少数篇章记载少数民族等的历史。

其中,“本纪”、“世家”、“列传”三部分,占全书的大部分篇幅,都是以写人物为中心来记载历史的,由此,司马迁创立了史书新体例“纪传体”。

司马迁《史记》简介

司马迁《史记》简介

《史记》简介
《史记》一书在司马迁死后略有缺失,由西汉 元帝、成帝时的博士褚少孙补撰了《武帝本 纪》、《三王世家》、《龟策列传》、《日者 列传》几篇,并补充了武帝后期的若干材料。 通行的注本有南朝裴骃《史记集解》、唐司马 贞《史记索隐》、唐张守节《史记正义》,另 有日本人泷川龟太郎的《史记会注考证》。
司马迁自称其先祖是颛顼时期的天官,《史记·太史公自序》 记载“昔在颛顼,命南正重司天,火正黎司地。唐、虞之际, 绍重、黎之后,使复典之,至于夏、商,故重、黎氏世序天 地。”周宣王时期,司马迁的祖上来到秦国。 他的直系八世祖先是战国中后期秦国著名的武将司马错。秦惠 文王时期,司马错曾经在朝堂上与张仪辩论,辩论内容被收入 《战国策·秦策》,后收入《古文观止》,名为《司马错论伐 蜀》。辩论胜利后,秦惠文王派司马错等人出兵巴蜀,得胜而 守之。 六世祖司马靳(司马错次孙)为名将武安君白起副手,参与长 平之战,坑杀赵卒四十万人,司马错、司马靳等军事之功为秦 国奠定了一统天下的军事基础。 高祖司马昌是秦始皇的铁官。曾祖司马无泽,在汉初作长安的 一个“市长”(管理市场)。祖父司马喜,没有做官,而有第 九等爵位,为五大夫。 司马迁的父亲是西汉武帝时期太史令司马谈。司马谈是当时一 位非常杰出的学者,著有《论六家要旨[2]》一文,系统总结了 春秋战国秦至汉初以来阴阳、儒、墨、法、名、道各家思想的 利弊得失,并对道家思想进行了高度肯定,该文是对春秋战国 以来的诸子百家思想的高度概括和凝练总结。司马谈在约汉武 帝建元六年至元封元年间任太史令。
司马迁(约公元前145年~约公元前87年),字子长,西汉夏阳(今 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中国西汉伟大的史 学家、文学家、思想家。他被世人称为“历史之父”。 早年时期的司马迁在故乡过着贫苦的生活,10岁开始读古书,学习 十分认真刻苦,遇到疑难问题,总是反复思考,直到弄明白为止。 20岁那年,司马迁从长安出发,到各地游历。后来,回到长安,作 了郎中。他曾几次同汉武帝出外巡游,到过很多地方。35岁那年, 汉武帝派他出使云南、四川、贵州等地。他了解到那里的一些少数 民族的风土人情。其父司马谈为太史令(主持史书的编写工作,监 管国家典籍,另外天文历法也是其职责,类似钦天监),司马谈学 问渊博,曾“学官于唐都,受易于杨何,习道论于黄子”。在父亲 司马谈死后,公元前108年(元封三年),司马迁接替其父做了太 史令。公元前104年(太初元年),与天文学家唐都等人共订“太 初历”。同年开始继承其父对《史记》的编纂。

《史记》简介

《史记》简介

史记》为西汉司马迁所著。

《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共一百三十篇,分为本纪、书、表、世家、列传五种形式。

传记的一种,主要记诸侯之事。

作者是西汉时期的司马迁。

《史记》约成书于公元前104年至公元前91年,本来是没有书名的,司马迁完成这部巨著后曾给当时的大学者东方朔看过,东方朔非常钦佩,就在书上加了“太史公”三字。

“太史”是司马迁的官职,“公”是美称,“太史公”也只是表明谁的著作而已。

班固的《汉书·艺文志》在著录这部书时,改成《太史公百三十篇》,后人则又简化成“太史公记”、“太史公书”、“太史公传”。

《史记》最初没有固定书名,一般称为“太史公书”,或称“太史公记”,也省称“太史公”。

“史记”本来是古代史书的通称,从三国开始,“史记”由通称逐渐成为“太史公书”的专名。

近人梁启超称赞这部巨著是“千古之绝作”(《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

鲁迅誉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汉文学史纲》)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任太史令,写古今通史的愿望没有实现,临终要司马迁完成其夙愿。

后来,司马迁继任父亲太史令之职,开始写《史记》,十多年后,终于完成。

司马迁著《史记》,其史学观念在于“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司马迁探求的天人之际,并非承认天的神秘力量反而重视天人之间关系的演变,从而了解“古今之变”的关键,探求出历史动态发展变化的层面,最终完成“一家之言”。

而他的撰述动机,主要有以下三方面:一、司马迁为了继承其父司马谈编订史书的遗志,完成撰述《史记》的宏愿。

司马氏世代为史官,司马谈一心继承先人久绝的世业—太史令,重现孔子撰述《春秋》的精神,整理和论述上代历史。

《隋书?经籍志》说:“谈乃据《左氏春秋》、《国语》、《世本》、《战国策》、《楚汉春秋》,接其后事,成一家之言。

”可见司马谈有意继续编订《春秋》以后的史事。

汉武帝元封元年,武帝进行封禅大典,司马谈身为太史令,却无缘参与当世盛事,引为终生之憾,忧愤而死。

《史记》资料

《史记》资料

《史记》资料史记简介《史记》(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古典典籍之⼀)与后来的《汉书》(班固)、《后汉书》(范晔、司马彪)、《三国志》(陈寿)合称“前四史”。

《史记》记载了上⾃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汉武帝(公元前122年),共3000多年的历史。

作者司马迁以其[1]“究天⼈之际,通古今之变,成⼀家之⾔”的史识,使《史记》成为中国历史上第⼀部纪传体通史。

《史记》全书包括⼗⼆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三⼗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列传(记重要⼈物的⾔⾏事迹,主要叙⼈⾂,其中最后⼀篇为⾃序)、⼗表(⼤事年表)、⼋书(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律、历法、天⽂、封禅、⽔利、财⽤),共⼀百三⼗篇,五⼗⼆万六千五百余字。

《史记》最初没有固定书名,或称“太史公书”,或称“太史公记”,也省称“太史公”。

“史记”本来是古代史书的通称,从三国时期开始,“史记”由史书的通称逐渐成为“太史公书”的专称。

《史记》对后世史学和⽂学的发展都产⽣了深远影响。

其⾸创的纪传体编史⽅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

同时,《史记》还被认为是⼀部优秀的⽂学著作,在中国⽂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韵之离骚”,有很⾼的⽂学价值。

刘向等⼈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不华,质⽽不俚”。

与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并称“史学双壁”。

作者简介司马迁(公元前145年~公元前90年),西汉史学家、思想家、⽂学家。

字⼦长,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南芝川镇)⼈。

著有《史记》,《汉书·艺⽂志》著录有《司马迁赋》⼋篇;《隋书·经籍志》有《司马迁集》⼀卷。

司马迁的⽗亲司马谈任太史令,写古今通史的愿望没有实现,临终要司马迁完成其夙愿。

后来,司马迁继任⽗亲太史令之职,开始写《史记》,⼗多年后,终于完成。

司马迁早在20岁时,便离开⾸都长安遍踏名⼭⼤川,实地考察历史遗迹,了解到许多历史⼈物的遗闻轶事以及许多地⽅的民情风俗和经济⽣活。

汉武帝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司马迁38岁时,正式做了太史令,有机会阅览汉朝官藏的图书、档案以及各种史料。

史记简介——精选推荐

史记简介——精选推荐

史记《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人们称为信史,由西汉武帝时期的司马迁花了13年的时间所完成的。

全书共有本纪十二篇,表十篇,书八篇,世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共一百三十篇。

记载了上起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约公元前3000年)下至汉武帝元年(公元前122年)共三千多年的历史。

它包罗万象,而又融会贯通,脉络清晰,“王迹所兴,原始察终,见盛观衰,论考之行”(《太史公自序》),所谓“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详实地记录了上古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发展状况。

《史记》它不同于前代史书所采用的以时间为次序的编年体,或以地域为划分的国别体,而是以人物传记为中心来反映历史内容的一种体例。

从此以后,从东汉班固的《汉书》到民国初期的《清史稿》,近两千年间历代所修正史,尽管在个别名目上有某些增改,但都绝无例外地沿袭了《史记》的本纪和列传两部分,而成为传统。

同时,《史记》还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正因为《史记》不以地理国家和统一纪年撰写,而是以各家之传记集合形势呈现,故《史记》中不以地理位置和时间发生顺序为线索,《史记》的重大发明是:同时记录了各家对同一事件或人物的不同立场和看法,故《史记》各篇中对同一事件记录看法颇有矛盾之处,而这正是《史记》的特点。

可谓“服其善序事理,辨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

(《汉书·司马迁传》),“迁文直而事核。

”(《后汉书·班彪传论》。

《史记》起初是没有固定书名,或称《太史公书》,或称《太史公记》,也省称《太史公》。

“史记”本来是古代史书的通称,从三国开始,“史记”由通称逐渐成为“太史公书”的专名。

《史记》全书130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对后世的影响极为巨大,被称为“实录、信史”,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列为前“四史”之首,与《资治通鉴》并称为“史学双璧”。

史记的基本介绍

史记的基本介绍

史记的基本介绍《太史公书》,后世通称《史记》,是中国西汉时期的历史学家司马迁编写的中国一本纪传体通史。

以下是店铺为你精心整理的史记的基本介绍,希望你喜欢。

史记的作品介绍《史记》(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古典典籍之一)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与后来的《汉书》(班固)、《后汉书》(范晔、司马彪)、《三国志》(陈寿)合称“前四史”。

《史记》记载了上自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公元前122年),共3000多年的历史。

作者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使《史记》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

《史记》最初没有固定书名,或称“太史公书”,或称“太史公记”,也省称“太史公”。

“史记”本来是古代史书的通称,从三国时期开始,“史记”由史书的通称逐渐成为“太史公书”的专称。

《史记》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

同时,《史记》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刘向等人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

与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并称“史学双壁”全书有本纪十二篇,表十篇,书八篇,世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共一百三十篇。

班固在《汉书·司马迁传》中提到《史记》缺少十篇。

三国魏张晏指出这十篇是《景帝本纪》、《武帝本纪》、《礼书》、《乐书》、《律书》、《汉兴以来将相年表》、《日者列传》、《三王世家》、《龟策列传》、《傅靳列传》。

后人大多数不同意张晏的说法,但《史记》残缺是确凿无疑的。

史记简介50字100字200字300字_史记主要内容简介

史记简介50字100字200字300字_史记主要内容简介

史记简介50字100字200字300字_史记主要内容简介史记简介50字_史记主要内容简介50字《史记》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

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史记简介100字_史记主要内容简介100字《史记》是由汉代的司马迁编写的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太初年间三千多年的历史。

最初称为《太史公》,或《太史公记》、《太史记》。

《史记》规模巨大,体系完备,而且对此后的纪传体史书影响很深,历朝正史皆采用这种体裁撰写。

同时,书中的文字生动性,叙事的形象性也是成就最高的。

史记简介200字_史记主要内容简介200字《项羽本纪》通过叙述秦末农民大起义和楚汉之争的宏阔历史场面,生动而又深刻地描述了项羽一生。

他既是一个力拔山、气盖世、“近古以来未尝有”的英雄,又是一个性情暴戾、优柔寡断、只知用武不谙机谋的匹夫。

司马迁巧妙地把项羽性格中矛盾的各个侧面,有机地统一于这一鸿篇巨制之中,虽然不乏深刻的挞伐,但更多的却是由衷的惋惜和同情。

史记简介300字_史记主要内容简介300字《史记》是一部贯穿古今的通史,从传说中的黄帝开始,一直写到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叙述了我国三千年左右的历史。

据司马迁说,全书有本纪十二篇,表十篇,书八篇,世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共一百三十篇,约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

《史记》取材相当广泛。

当时社会上流传的《世本》、《国语》、《秦记》、《楚汉春秋》、诸子百家等著作和国家的文书档案,以及实地调查获取的材料,读书笔记.都是司马迁写作《史记》的重要材料来源。

特别可贵的是,司马迁对搜集的材料做了认真的分析和选择,淘汰了一些无稽之谈。

对一些不能弄清楚的问题,或者采用阙疑的态度,或者记载各种不同的说法。

由于取材广泛,修史态度严肃认真,所以,《史记》记事翔实,内容丰富。

史记是中国第一部

史记是中国第一部

史记是中国第一部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简单来说纪传体就是指以人物传记为中心的史书形式,其中皇帝的传记被称为“纪”,一般人的传记被称为“传”,因此合称为“纪传体”。

从体裁形式上来看,纪传体是本纪、世家、列传、书志、史表、载记和史论等的综合。

《史记》作为中国二十四史之一,它记录了黄帝时期至汉武帝时期,共计三千多年的历史。

其中《史记》共写有一百三十篇,前十二篇本纪记录为帝王政绩,七十列传主要叙述人臣,三十世家记录诸侯。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为汉代文学家、史学家司马迁所著,是一部取材广泛、采择审慎的实录,是中国文史学界的不朽巨著。

全书由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部分组成,共计130篇,526500余字。

《史记》从传说中的黄帝开始,一直记述到汉武帝元狩元年(前122年),叙述了三千年左右的中国历史。

凡举政治、军事、经济、社会、文化、艺术、天文、地理、风俗,洋洋洒洒,林林总总,使它成为一部百科全书式的通史。

其中,表十篇,有世表、年表、月表;书八篇,有礼、乐、律、历、天官、河渠、封禅、平准,涉及礼乐制度、天文、历法、重大祭祀、地理环境、经济政策等自然与社会方面的内容;世家三十篇,记诸侯、封国的历史及其与王朝或皇朝的关系,记录历史上有特殊地位和重大贡献的人物的历史;列传七十篇,是为古往今来各阶层代表人物的立传。

《史记》位列“二十四史”之首,最初称为《太史公书》或《太史公记》、《太史记》。

《史记》不但历史地位高,其文学造诣方面也具有相当高的水准,被大文豪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史记的基本介绍

史记的基本介绍

史记的基本介绍《史记》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古典典籍之一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与后来的《汉书》班固、《后汉书》范晔、司马彪、《三国志》陈寿合称“前四史”。

《史记》记载了上自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公元前122年,共3000多年的历史。

作者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使《史记》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

《史记》最初没有固定书名,或称“太史公书”,或称“太史公记”,也省称“太史公”。

“史记”本来是古代史书的通称,从三国时期开始,“史记”由史书的通称逐渐成为“太史公书”的专称。

《史记》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

同时,《史记》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刘向等人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

与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并称“史学双壁”全书有本纪十二篇,表十篇,书八篇,世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共一百三十篇。

班固在《汉书·司马迁传》中提到《史记》缺少十篇。

三国魏张晏指出这十篇是《景帝本纪》、《武帝本纪》、《礼书》、《乐书》、《律书》、《汉兴以来将相年表》、《日者列传》、《三王世家》、《龟策列传》、《傅靳列传》。

后人大多数不同意张晏的说法,但《史记》残缺是确凿无疑的。

今本《史记》也是一百三十篇,有少数篇章显然不是司马迁的手笔,汉元帝、成帝时的博士褚少孙补写过《史记》,今本《史记》中“褚先生曰”就是他的补作。

《史记》取材相当广泛,取自《谍记》、《五帝系谍》、《尚书》、《秦记》、《牧民》、《山高》、《乘马》、《轻重》、《九府》及《晏子春秋》、《司马兵法》、《春秋历谱谍》、《春秋史书》、《国语》、《离骚》、《天问》、《招魂》、《哀郢》等;当时社会上流传的《世本》、《国语》、《国策》、《秦记》、《楚汉春秋》、《诸子百家》等著作和国家的文书档案,以及实地调查获取的材料,都是司马迁写作《史记》的重要材料来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史记》:史记简介历史上第一本纪传体史书
导语:《史记》是中国的一部纪传体通史,被人们称为信史,由西汉武帝时期的司马迁花了13年的时间所写成的。

全书共一百三十卷,约五十二万六千五百
《史记》是中国的一部纪传体通史,被人们称为信史,由西汉武帝时期的司马迁花了13年的时间所写成的。

全书共一百三十卷,约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有十表、八书、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记载了上起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约公元前3000年)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共三千多年的历史。

它包罗万象,而又融会贯通,脉络清晰,“王迹所兴,原始察终,见盛观衰,论考之行”(《太史公自序》),所谓“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详实地记录了上古时期举凡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发展状况。

《史记》是历史上第一本“纪传体”史书,它不同于前代史书所采用的以时间为次序的编年体,或以地域为划分的国别体,而是以人物传记为中心来反映历史内容的一种体例。

从此以后,从东汉班固的《汉书》到民国初期的《清史稿》,近两千年间历代所修正史,尽管在个别名目上有某些增改,但都绝无例外地沿袭了《史记》的本纪和列传两部分,而成为传统。

同时,《史记》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史记》分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部分。

它以历史上的帝王等政治中心人物为史书编撰的主线,各种体例分工明确,
“本纪”记载历代帝王的兴衰和重大历史事件(《项羽本纪》是例外);
“表”是以表格形式呈现的各个历史时期的大事记;
生活常识分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