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1课发达古代农业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1课发达古代农业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1课发达古代农业教学设计2人教版必修二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一、课标要求知道中国古代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二、教材分析(一)本课分析:本课是人教版必修二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

第一目“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主要介绍了我国原始农业产生的一般情况并指出了我国古代农业经济发展的社会基础。

第二目“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讲述古代农具的发展重点介绍了春秋战国时期的铁犁牛耕和唐代的曲辕犁并简述了灌溉工具和水利设施的发展。

第三目“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介绍的是耕作方式的进步重点讲述了小农经济出现的原因和特点。

本课是中国经济文明史的开篇具有开宗明义的作用让学生初次了解一些经济史的基本概念如经济模式、经济特点、耕作方式等同时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形成学习经济史的初步印象。

了解古代农业的统一性和中国农业文明的特殊性可以起到古今联系、中外关联的教育效果。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我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基本状况如农业的起源、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农业生产工具的发展、水利系统的完善以及生产工具的进步和生产技术的革新而带来的生产方式的变革。

理解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是我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前提进一步认识小农经济在我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的所起到积极作用和带来的消极影响的初步历史评价能力。

古代农业经济基本特点的史实分析和历史特征归纳概括的抽象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史料搜集整理、问题探究、自主合作。

对于学生的学习过程要始终进行及时和恰当的评价。

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专注度、参与度、思维度。

对知识与能力目标的达成度通过习题测验达到落实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农业是古代最重要的生产部门中国古代农业经济在当时世界上发展水平长期处于前列是我国古代社会繁荣和发展的经济基础。

先民的勤劳和智慧缔造我国农业大国的地位。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并关注三农问题增强社会责任感。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2教案-1_发达的古代农业_教学设计_教案_3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2教案-1_发达的古代农业_教学设计_教案_3

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学习目标】掌握我国古代农业的主要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理解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是我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前提,探讨它与我国古代农业精根细作之间的关系。

掌握小农经济形成的原因及意义,理解小农经济的基本特征,并认识封建政权对小农经济的双重作用与影响。

2. 教学重点/难点掌握我国古代农业的主要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理解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是我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前提,探讨它与我国古代农业精根细作之间的关系。

掌握小农经济形成的原因及意义,理解小农经济的基本特征,并认识封建政权对小农经济的双重作用与影响。

3. 教学用具4. 标签教学过程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导学案班级:小组:学生姓名:【学习目标】掌握我国古代农业的主要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理解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是我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前提,探讨它与我国古代农业精根细作之间的关系。

掌握小农经济形成的原因及意义,理解小农经济的基本特征,并认识封建政权对小农经济的双重作用与影响。

【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通过历史图片和历史资料理解生产力发展的表现。

【自主预习】熟读教材文本,按要求完成下列任务:(1)中国农业的起源起源时间:最早可追溯到距今1万年左右;原始作物:中国在世界上最早培植水稻和粟;※世界农业的起源(P4历史纵横)(2)古代中国农业发展状况及表现(包括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及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两个子目)(3)简述小农经济的含义,形成原因,特点及作用?含义: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原因:耕作方式从集体劳作——个体劳作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和普及;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

特点:以家庭为单位,精耕细作;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分散性、封闭性、脆弱性、作用:积极:A.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具有生产积极性;B.为我国农业的精耕细作作出了重要贡献。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一单元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课例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一单元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课例教学设计
此外,学生在分析历史问题时,往往容易受到现代观念的影响,对古代农业的认识可能存在片面性。因此,在本章节的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运用历史视角,全面、客观地看待古代农业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他们主动探究、合作交流,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问题解决的能力。同时,教师要关注学生对农业发展的情感态度,培养学生热爱农业、尊重农民的观念,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利用地图、图表等资料,帮助学生掌握古代农业作物的分布情况;
3.结合地理、经济等学科知识,引导学生分析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社会经济的关系;
4.通过案例分析、课堂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古代农业发展对国家、民族、文化的影响。
(二)教学难点
1.古代农业耕作技术的理解;
2.农田制度的变化及其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4.小组讨论作业: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古代农业发展对国家、民族、文化的影响,形成小组观点,并在下节课上进行分享。此类作业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5.实践性作业: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采访身边的农民业进行比较,撰写一篇心得体会。此类作业有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4.结合课堂所学,确保作业内容与学科、课本相关联。
2.能够运用地图、图表等资料,描述古代农业的分布特点;
3.能够通过文献资料、实物考察等方法,了解古代农业的发展状况;
4.能够撰写简明扼要的历史分析报告。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对古代农业发展历程的感知、理解和分析能力;
2.通过对历史文献、实物资料的研究,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教案完美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教案完美版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单元设计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中,经济活动不仅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而且在政治、文化的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曾经以其辉煌灿烂的文明,令世人瞩目与向往。

古代中国有着发达的农业、先进的手工业和繁盛的商业,为文明的萌生和发展提供了雄厚的经济基础。

本单元探讨的是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状况以及人们为发展社会经济所作出的努力。

本单元由四课组成,即发达的古代农业、古代手工业的进步、古代商业的发展、古代的经济政策。

了解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有利于弄清中国古代文明辉煌灿烂的原因。

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

中国传统农业发展水平长期处于世界最前列,是中国古代社会繁荣和发展的经济基础;古代手工业的成就是我国劳动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古代商业的产生是经济发展的结果,反过来又促进经济的发展。

中国古代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时期不同历史阶段的经济制度,是生产关系范畴的表现。

本单元的重点是掌握古代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特点,难点是分析古代的经济政策。

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整体设计本课概述古代农业孕育了我国古代文明,它的艰难成长历程,记载了我国古代枣动人民同大自然作斗争的艰辛和智慧。

精耕细作和自给自足,是我国古代农业的基本特征七本课内容分三目,对我国古代农业的成长历程和基本特征进行了充分的诠释。

第一目“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介绍了我国古代农业主要生产工具不断改进的过程,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水平在不断提高。

第二目“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则丛耕作方法、耕作制度等方面,详细地阐述了我国古代农业的辉煌成就,充分地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与智慧。

第三目“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则重点描述我国封建社会尘塞经济的产生和基本特征。

除此之外,本课还配有大量的插图和辅导资料,对以上三目内容进行了补充和解释,它有助于学生对农业知识的了解和掌握。

在教学时,要利用这些图片和资料,向学生解释一些农业生产现象,阐释一些农业生产名词,剖析一些农业生产问题。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二全册教案第1课_发达的古代农业.doc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二全册教案第1课_发达的古代农业.doc

【教案】【教学目的】1.让学生熟练掌握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生产工具的演进情况,理解小农经济的特点、影响发展的因素及形成正确的评价。

2.让学生熟练掌握中国古代赋税和徭役、土地制度以及土地兼并等相关史实。

【教学重难点】1.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生产工具的演进。

2.土地制度和土地兼并问题。

【教学时间】1课时【重难点“精讲”】一、整体感知发达的古代农业中国远古时期,农业就占据了主导经济的地位,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生产工具的演进、中国古代赋税和徭役、古代中国的农民承受的沉重负担、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和土地兼并问题等是发达的古代农业的核心内容。

二、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思想内容链接点政治宗法分封制瓦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逐步形成随着井田制瓦解,宗法分封制崩溃;小农经济的分散性,需要强有力的中央集权的国家政权的保护;在小农经济基础上,形成注重道德伦理、社会和谐的儒家思想;小农经济下,形成重男轻女、安土重迁的观念经济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确立;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出现思想儒家思想注重人际关系、道德伦理、重男轻女、安土重迁三、精耕细作在古代农业发展中的表现1.耕作方式发展: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是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基础,出现于春秋战国,后世得到完善而为后世所沿用。

2.耕作技术进步:耕作方法、田间管理系统完整,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提高土地利用率,是精耕细作技术体系的总目标。

3.改变农业环境:重视农田灌溉,改善土壤环境,使农业收成不再完全取决于天气的好坏。

四、古代中国农业生产工具的演变呈现出的特点1.从制作材料上看:经历了由骨、木、石等直接源于自然的材料到青铜、铁等需要加工的金属材料的变化。

2.从制作方法上看:经历了从原始的打制、磨制到金属冶炼、铸造变化。

3.从使用的动力上看:经历了从人力到畜力再到自然力的变化。

4.从农具种类上看:经历了由单一性向多样性的变化。

五、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1.从经营方式看,以家庭为单位,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人教版必修二第一课《发达的古代农业》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必修二第一课《发达的古代农业》优秀教学案例
2.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总结古代农业发展的规律,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3.强调古代农业发展对现代社会的启示,引导学生关注现代农业的发展。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撰写一篇关于古代农业发展的小论文,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2.要求学生在作业中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古代农业发展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古代农业发展的兴趣,增强学生对历史学科的情感。
2.引导学生认识农业在人类社会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珍视农业、关注农业发展的意识。
3.通过分析古代农业发展的历程,使学生认识到农业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巨大贡献,培养学生的感恩情怀。
4.教育学生从古代农业发展的经验教训中,汲取智慧,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关注现代农业的发展。
2.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发现自己的不足,明确今后的学习方向。
3.组织学生进行互评、师评,引导学生关注古代农业发展的关键问题,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4.结合反思与评价,调整教学策略,为后续教学提供有益借鉴。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以一幅古代农业场景的图片或一段视频作为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关注古代农业。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运用了多种教学手段,如多媒体展示、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同时,我还结合教材内容,引入了古代农业发展的相关史实,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古代农业的发展过程。在课堂实践中,我发现学生对古代农业的发展产生了浓厚兴趣,能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以情境导入的方式,让学生穿越时空,回到古代农业发展的历史现场,感受古代农业的魅力。

最新人教版必修2《发达的古代农业》教案

最新人教版必修2《发达的古代农业》教案

最新人教版必修2《发达的古代农业》教案发达的古代农业》教案刘理衡要点:知道古代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导入新课】:——————5分钟师:大家都听说过牛郎织女的故事吧,相传天上有个织女星,还有一个牵牛星。

织女和牵牛情投意合,心心相印。

可是,天条律令是不允许男欢女爱、私自相恋的。

织女是王母的孙女,王母便将牵牛贬下凡尘了,令织女不停地织云锦以作惩罚。

话说牵牛被贬之后,落生在一个农民家中,取名叫牛郎。

后来父母去世,他便跟着哥嫂度日。

哥嫂待牛郎非常刻薄,要与他分家,只给了他一头老牛和一辆破车,其他的都被哥哥嫂嫂独占了,然后,便和牛郎分家了。

他们结婚以后,男耕女织,相亲相爱,日子过得非常美满幸福。

不久,他们生下了一儿一女,十分可爱。

后面的事情大家都清楚了,我们可以想象的了解我国古代自足自给小农经济的生产形态,当然一句话不能概括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全貌,要想仔细了解我国古代男耕女织的农业生产的详情,还需要我们大家一起学习《发达的古代农业》这节课。

首先我们学习农业的起源和原始农业的发展一、早起农业的出现——————10分钟1、农业的起源(气候、工具)农业起源的原因有两方面,在地质史的几十亿年中,全球至少出现过3次大冰期,大约距今1.1万年,即公元前9000年左右,最后一个冰期结束,气候逐渐表暖,人类历史发生了重大转折,即由狩猎和采集时代过渡到农业时代。

在这个时期中,人类逐渐掌握了植物的性能和生长规律、栽培方法。

这时也是旧石器时代向新时期时代过渡,这时期的工具经磨制更准确、合用、锋利,这也为农耕准备了条件。

当然书上的神话传说——找到食物和尝百草的神农氏,由于不经意间他发现谷穗可以种植食用,便教人砍到树木,用斧头、耒耜等工具,开垦土地种植五谷:麻(稻)、麦、稷(白谷长——谷神,社稷)、黍(黄米)、菽(豆的总称)。

值得一提的是,五谷中最初无稻,因为古代经济中心在黄河流域,稻主要在南方,而北方有限。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精品教案.doc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精品教案.doc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精品教案课程标准:1、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2、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课标问题解读:重点:农业生产的发展;难点: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教学目标:(1)从中国农业发展的历程中,使学生认识到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树立正确的发展观。

(2)通过本节课教学,让学生认识到:我国古代人民利用勤劳双手和无穷智慧为中国古代文明创造了巨大财富,是历史的创造者,但是在阶级社会里,广大人民的生活却相当困难。

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1、原始农业的出现(1)出现时间:距今一万年左右。

(2)地位:在古代世界居于领先地位(引言部分最后一句),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也是世界上最早培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3)状况:生产工具:石刀、石斧。

耕作方式:刀耕火种。

生活方式:经常迁徙。

2、商周时期的农业(1)状况:生产工具:商周时期,出现了青铜农具,但木制耒耦和石锄、石犁仍是重要工具。

耕作技术:懂得开沟排水,除草培土,泯制肥料,治虫灭害等。

作物种类:西周时期,农作物种类更加丰富,有粟、稻、黍、稷、麦、桑、麻等,后世的主要农作物多已具备。

生活方式:开始走向定居。

(2)地位:中国农业自成体系,奠定了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基础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生产技术时间成就耕作方式春秋战国时期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并将其逐渐推广。

汉朝西汉赵过推广耦犁;使用耦犁的牛耕方法,到东汉时推广到珠江流域。

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隋唐时期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一直为后世沿用。

耕作技术春秋战国时期当时世界上先进的耕作方法——垄做法已经使用。

西汉时赵过推行代田法魏晋南北朝及其以后北方旱地耕耙糖技术形成;南方的水田也采用耕耙技术耕作两汉是以一年一熟为主制度宋朝以后江南逐渐形成了一年两熟制或一年三熟制战国时期都江堰汉朝漕渠、白渠和龙首渠曹魏翻车用于灌溉唐朝创制了筒车宋朝高转筒车明清出现风力水车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1、形成条件(1)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逐渐推广提高了社会水利工程灌溉工具生产力。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一单元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学案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一单元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学案

班级姓名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构造与特色第 1 课发达的古代农业【学习目标】1、知道中国古代农业的主要耕作技术||。

2、认识中国古代农业的耕作制度和耕作方式||。

3、知道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基本状况||。

4、认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色||。

【重难点】要点:农业生产的发展难点: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自主学习】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1.原始农业( 1)发源:距今左右 ||。

( 2)发达:距今||。

( 3)表现A 、培养作物: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培养和的国家 ||。

B、耕作方式:||。

( 4)影响:常常||。

2.商周期间( 1)概略工具农具以及木制的和和石锄等技术开沟排水、||,沤制肥料与作物粟、稻、黍、稷、麦、桑、麻等( 2)影响A 、人们的生活从屡次开始走向||。

B、中国农业独立发展||,||,确定了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基础||。

【预习检测】1.下传记说中的人物||,以前创制了原始农具耒耜的是()A. 蚩尤B.黄帝C.大禹D. 神农氏2.中国形成相当发达的原始农业是在()A. 五六千年前B.七八千年前C.六七千年前D. 八九千年前3.我国农业由“刀耕火种”进入“石器锄耕”阶段后||,人们使用的主要生产工具是()A. 石斧、石锛B.骨耜、石耜C.钱、钹D. 铁铲、铁犁4.古代中国最重要的生产部门是()A. 农业B.手工业C.商业D. 工业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1.生产工具( 1)春秋战国:人们开始使用和并将其渐渐推行 ||。

( 2)西汉:赵过推行||,此后又出现||。

( 3)东汉:使用耦犁的牛耕方法已推行到||。

( 4)隋唐:江东地域出现||,安装了||。

2.耕作方式:汉朝此后||,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3.耕作技术( 1)春秋战国:出现了当时世界上先进的耕作方法||。

( 2)西汉:赵过实行||。

( 3)魏晋南北朝:北方旱地的技术形成 ||,南方的水田也采纳技术 ||。

4.耕作制度( 1)西汉:以为主 ||。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1发达的古代农业教学设计1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1发达的古代农业教学设计1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1发达的古代农业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本章节“发达的古代农业”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以下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历程,掌握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农具的演变,以及农业制度的基本情况。
2.理解古代农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如气候、地理、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影响,分析其对农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3.掌握古代农业经济的主要特点,如自给自足、精耕细作等,以及农业经济对古代社会的影响。
4.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古代农业的发展,提高对历史事物的理解和判断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用以下方法,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1.通过图片、实物、文献等资料,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古代农业的发展情况,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1.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兴趣较浓,但需要激发他们对古代农业知识的兴趣,以增强学习的积极性。
2.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有待提高,需要通过案例分析和问题驱动,培养他们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生对农业发展的认识存在局限性,需要引导他们从多角度、多维度分析古代农业的发展。
4.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有待加强,通过小组讨论、成果展示等形式,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比较古代农业制度中的井田制和均田制,阐述它们的异同。
4.结合所学知识,思考古代农业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五)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将采取以下措施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1.梳理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古代农业发展的历程、耕作方式、农业制度等方面的重点知识。
2.引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鼓励他们在课后进行复习和拓展。
3.提醒学生关注农业发展的现实意义,培养他们珍惜粮食、尊重劳动的意识。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2教学设计:第一单元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2教学设计:第一单元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
1.学生对古代农业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掌握程度不同,需因材施教,进行差异化教学。
2.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有待提高,需要教师引导和培养。
3.学生对农业劳动的体验不足,教师可通过情境创设、角色扮演等方式,增强学生的代入感。
4.学生对于现实农业问题的关注程度不同,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农业发展,培养社会责任感。
5.设计一份关于古代农业的调查问卷,包括至少10个问题,旨在了解同学们对古代农业的认识和看法。完成后,可邀请同学或家人填写,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
作业要求:
1.作业内容要紧密结合课堂所学,体现对古代农业知识的深入理解和运用。
2.作业要注重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
3.作业格式规范,字迹清晰,表述准确,注意查阅资料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3)注重评价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教学拓展:
(1)组织学生参观农业博物馆、农业实践基地等,加深学生对农业发展的认识。
(2)开展课题研究,鼓励学生就古代农业发展中的某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
(3)举办农业知识竞赛、辩论赛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1)运用问题驱动法,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2)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古代农业的发展过程。
(3)利用多媒体手段,如图片、视频等,形象直观地展示古代农业的发展状况。
2.教学策略:
(1)注重知识点的整合,将古代农业发展与历史景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针对以上学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和分析能力,培养正确的劳动观念和价值观。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中收获知识和成长。

最新人教版历史必修2《发达的古代农业》教案.doc

最新人教版历史必修2《发达的古代农业》教案.doc

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教学目标:掌握中国农业的起源、刀耕火种、商周农业生产的发展。

掌握中国古代耕作技术的进步,水利灌溉。

掌握小农经济的形成。

理解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生产从原始向精耕细作发展的历程。

重点:农业生产的发展。

难点: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课前自主学习1、中国原始农业相当发达,其耕作方式先后经历了从“”到阶段,战国时期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2、我国是农业文明古国。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和的国家,至西周,主要农作物有粟、稻、黍、稷、麦、、等,后世的农作物多已具备。

3、我国非常注重水利灌溉工具的创制,主要有曹魏时的、唐朝的和宋代的和明清的风力水车。

课堂合作探究知识点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1、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最早可追溯到距今一万年左右。

距今七八千年时,中国原始农业已相当发达。

2、刀耕火种是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法。

人们先用石刀、石斧砍倒树木,晒干后焚烧,再用石犁翻土播种。

3、距今约七八千年时,松土工具耒耜出现并普遍使用。

国农业进入“耜耕时代”,农业生产力得到提高。

4.商周时期,出现了青铜农具,但只是很少使用,主要仍用木制的耒耜和石锄、石犁等工具。

人们已经懂得开沟排水,除草培土,沤制肥料。

5.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商周时,农作物种类更丰富,后来习称的“五谷”均已种植。

人们的生活由迁徙开始走向定居。

注意古代生产工具的演进趋势(1)生产工具的数量不断增长,还有品种也不断增加。

(2)许多生产工具自身都在不断完善。

如从牛力耕犁的出现,到犁壁的发明,再到曲辕犁的产生等。

(3)生产工具的进步表现为旧式工具的淘汰和新式工具的诞生。

典例剖析【例1】我国农业由“刀耕火种”进入“石器锄耕”阶段后,人们使用的主要生产工具是 ( )A.石斧、石锛 B.骨耜、石耜 C。

钱、镩 D.铁铲、铁犁知识点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1.精耕细作的含义:是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采用先进的技术措施,进行细致的土地耕作,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

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古代农业发展历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和纵向思维能力。
2.通过分析农业发展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地理素养。
3.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和农业科技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认识到古代农业发展对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教学策略:
(1)注重历史与现实的联系,以现代农业发展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关注古代农业发展的现实意义。
(2)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设置不同难度的教学任务,使学生在课堂上都能获得成就感。
(3)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观点,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探究的精神。
3.教学评价:
(1)设计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重点知识的掌握程度。
情感态度方面,学生对古代农业发展的认知可能较为片面,容易产生距离感。教师应通过生动、具体的教学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对古代农业发展重要性的认识。
此外,学生在团队合作和交流表达方面存在一定差异,部分学生可能较为内向,不善于主动参与讨论。因此,教师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创造多样化的教学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对古代农民勤劳、智慧的尊重,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
3.引导学生关注农业可持续发展,培养环保意识和生态文明观念。
二、教学内容
1.古代农业发展历程:从原始农业到封建农业的发展,介绍各个时期的农业特点和重要事件。
2.农业耕作方式和农具演变:介绍铁犁牛耕、水稻栽培等耕作方式,以及曲辕犁、耕牛等农具的发明和使用。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1)运用讲授法,系统介绍古代农业发展的历程、耕作方式、农具演变等知识,为学生奠定扎实的基础。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教学设计
(五)总结归纳,500字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古代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作物种植、水利工程及经济特点。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交流学习心得。
3.教师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提醒学生加强课后复习。
4.布置课后作业,如查阅相关资料、撰写小论文等,巩固所学知识,提升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
五、作业布置
(二)讲授新知,500字
1.教师简要介绍中国古代农业的背景,如地理环境、人口增长等。
2.讲解古代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如耦耕、牛耕等,以及曲辕犁等农业工具的发明和使用。
3.分析古代农业的主要作物和栽培技术,如粟、稻、麦等作物的种植,以及轮作、间作等栽培方法。
4.阐述水利工程在古代农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如灌溉、防洪等。
3.设计一份关于古代农业发展的知识问答卷,包括选择题、简答题等,涵盖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要求试卷结构合理,难度适中,能够有效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4.以小组为单位,制作一份关于古代农业的手抄报,内容包括耕作方式、作物种植、水利工程、经济特点等。要求版面设计美观,内容丰富,能充分展示古代农业的繁荣景象。
5.观看一部关于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纪录片,如《大国农业》等,并结合所学知识,撰写一篇观后感,字数不少于600字。
6.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思考如何传承和发扬古代农业的优良传统,为现代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做出贡献,撰写一篇500字左右的思考性文章。
1.完成作业时,要注重查阅相关资料,确保内容的准确性。
7.创新评价,激励进步: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小组互评、自我评价、教师评价等,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8.拓展延伸,提升素养:布置课后拓展任务,如查阅相关资料、撰写小论文等,引导学生深入研究古代农业,提升他们的历史学科素养。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优秀教学案例
3.采用小组竞赛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如“我在本节课中学到了哪些知识?我的学习方法是否有效?有哪些改进的空间?”等,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
2.设计课堂评价表,让学生对彼此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和公正客观的态度。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为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主要讲述了古代中国农业的发展历程及其特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古代农业发展的社会经济背景,掌握农业工具的演变、耕作制度的发展、土地制度的变化等知识,从而深入理解古代农业对我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影响。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案例背景为基础,结合教材内容,以生动形象的语言、贴近实际的生活实例,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古代农业的发展及其对我国历史的深远影响。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课堂讲解等方式,激发学生对古代农业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史实分析能力,使他们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三)情感来自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古代农业的发展历程,使学生认识到农业对我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巨大贡献,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引导学生理解农业发展的不平衡性,认识农业发展的地域差异,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精神。
3.通过分析古代农业发展的特点,使学生认识到农业与社会的相互影响,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4.培养学生对古代农业文化的尊重和热爱,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传统文化,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在案例背景中,我们以我国古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时期为线索,分别从耕作工具、农业技术、土地制度、农业生产组织等方面展开。首先,从原始社会石器时代的石刀、石斧,到夏商西周时期的青铜农具,再到战国秦汉时期的铁犁牛耕,让学生感受农业工具的演变过程。其次,通过讲解甲骨文中的农业技术记载,让学生了解古代农业技术的发展。再次,从井田制、封建土地私有制到均田制,让学生掌握土地制度的变化及其对农业发展的影响。最后,通过介绍古代农业生产组织的演变,如家族农业、地主庄园农业、农民个体农业等,让学生了解农业生产组织形式的发展。

最新人教版必修二高一历史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教学设计

最新人教版必修二高一历史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课程标准】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读图P4〗中华农业始祖神农氏:尝百草,找到适合食用的谷物和药草,创制耒耜(识别本课大量图片,解农业工具在生产中的作用)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一)耕作方式:刀耕火种(注意:生产力与生活方式的关系)1.商周之前:石器(石耕)、耒耜(耜耕);频繁迁徙。

2.商周:有少量青铜工具。

西周时,开始走向定居。

(二)农作物1.中国是世界最早培植粟和水稻的国家。

2.西周时期,后世农作物多已具备。

(三)地位:中国农业独立发展,自成体系;奠定中国古代农业社会基础。

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精耕细作”含义:提高土地利用率,从一年一熟,发展到江南地区的一年两熟、三熟。

精耕细作的条件----(一)耕作方式:铁犁牛耕1.春秋战国:开始使用、推广铁农具和牛耕。

2.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1)西汉出现犁壁;(2)西汉赵过推广耦犁牛耕方法,东汉时推广到珠江流域。

3.隋唐时期:江东(现江苏)地区出现曲辕犁,耕犁完善,为后世所沿用。

(二)耕作技术:垄作法、代田法、耕耙耱技术1.春秋战国:垄作法2.西汉:赵过的代田法3.魏晋至今:耕耙耱技术。

南宋时,我国经济重心南移,江南形成稳定的稻麦轮作的一年两熟。

(三)施肥、灌溉工程技术1.水利工程:战国都江堰,汉朝漕渠、白渠、龙首渠。

2.灌溉工具:曹魏翻车,唐朝筒车,宋朝高转筒车,明清风力水车。

(识图)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一)商周:集体耕作,原因1.生产力:石耕、耜耕2.生产关系:商周土地国有,实行井田制(二)春秋战国:小农经济逐渐形成。

1、小农经济形成、发展的条件(1)经济:铁器和牛耕推广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

(生产力、生产关系)(2)政治:封建政府重农政策。

2、小农经济特点(1)模式:以家庭为生产单位,男耕女织(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分散性、脆弱性)(2)特征: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1发达的古代农业优秀教学案例1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1发达的古代农业优秀教学案例1
3.小组展示:各小组展示讨论成果,其他同学进行评价和提问,促进知识的交流和巩固。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如古代农业的发展历程、农业技术的进步、农业制度的特点等。
2.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提醒学生注意理解和记忆。
3.结合学生的讨论和表现,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和鼓励。
(五)作业小结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历程,包括原始农业的出现、夏商周时期的农业发展、春秋战国时期的农业变革以及秦汉时期的农业繁荣。
2.掌握古代农业的生产工具、耕作技术和农业制度,如铁犁牛耕、水利工程、农田水利制度等。
3.了解古代农业发展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如粮食产量的提高、农业税制的建立、农民身份的变迁等。
五、案例亮点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1发达的古代农业优秀教学案例1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的主题是“发达的古代农业”,我们选取的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1课的内容。这一课主要讲述了我国古代农业的发展历程,包括原始农业的出现、夏商周时期的农业发展、春秋战国时期的农业变革以及秦汉时期的农业繁荣。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古代农业的发展特点、农业技术的进步以及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开场白:以引人入胜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同学们,你们知道粮食是如何从土地中诞生的吗?今天我们将走进历史,探索古代农业的发达之路。”
2.回顾上节课内容:简要回顾上节课讲述的古代农业的起源和发展,引导学生自然过渡到本节课的主题。
3.展示课程目标: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重点,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预期效果。
2.设计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扮演古代农民,体验农耕生活,从而加深对古代农业发展的理解。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教学设计
6.观看一部与古代农业相关的纪录片,如《中国古代农业文明》,并撰写一篇观后感,不少于600字。观后感要求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分析纪录片中展示的古代农业发展状况及其对历史的贡献。
5.掌握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如自给自足、家庭为单位等。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图片、实物等教学资源,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古代农业的特点。
2.运用比较法,让学生对比不同地区、不同时期的农业发展状况,培养学生的比较思维。
3.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古代农业发展的原因、影响等,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4.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加深对古代农业的认识,提高合作能力。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利用图片、实物等教学资源,为学生创设一个直观、生动的古代农业场景,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2.互动探究: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古代农业发展的原因、影响等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深化对古代农业的认识。
3.比较学习:通过比较不同地区、不同时期的农业发展状况,培养学生比较思维,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古代农业的发展特点。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古代农业的定义,了解其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2.掌握古代农业的主要耕作方法、农具的使用以及农业生产的季节性特点。
3.了解古代农业的主要作物及其分布,认识农业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4.了解古代农业技术的发展,如水利工程、肥料使用、农作物种植技术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到古代农业在中华民族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增强民族自豪感。
2.理解农民的辛勤劳动,尊重劳动人民,培养勤劳、朴实的品质。

高中历史发达的古代农业精品教案人教版必修2

高中历史发达的古代农业精品教案人教版必修2

高中历史发达的古代农业精品教案人教版必修2第一篇:高中历史发达的古代农业精品教案人教版必修2发达的古代农业(人教版必修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掌握我国古代农业的主要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理解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是我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前提,探讨它与我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之间的关系。

(2)理解中国农业独立发展,自成体系,奠定古代农业社会的基础;认识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从原始向精耕细作发展的历程。

(3)理解小农经济的基本特征,从小农经济成长的历程中,认识到封建政权对小农经济的双重作用与影响。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历史图片和历史资料提出问题、设置悬念,巧妙地引导学生主动认识历史和探究历史。

深入浅出,循循诱导,层层剖析。

(2)鼓励学生大胆地回答问题,提示学生用一定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为学生展示自我提供机会和平台。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从中国农业发展的历程中,使学生认识到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树立正确的发展观。

(2)地位: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

也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3)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原因:①河姆渡氏族公社遗址的发现——考古发现※河姆渡遗址于1973年,在今浙江宁波市以西25公里的余姚市河姆渡镇的河姆渡口北面被发现。

用碳-14法测定,该文化距今约7000年。

该遗址属于我国东南沿海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母系氏族繁荣时期的一处聚落遗址,河姆渡先民为中华民族古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②神农氏被尊奉为中国农业的始祖——民间传说※神农氏是我国传说中的农业和医药的发明者。

传说神农一生下来就是个“水晶肚”,几乎是全透明的,五脏六腑全都能看得见,还能看得见吃进去的东西。

他发明制作木耒、木耜,教民农业生产。

除了发明农耕技术外,还发明了医术,制定了历法,开创九井相连的水利灌溉技术等。

因为他发明农耕技术而号神农氏,又称炎帝、是当时与黄帝相争天下的部落首领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精品教案
课程标准:
1、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2、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课标问题解读:
重点:农业生产的发展;难点: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教学目标:
(1)从中国农业发展的历程中,使学生认识到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树立正确的发展观。

(2)通过本节课教学,让学生认识到:我国古代人民利用勤劳双手和无穷智慧为中国古代文明创造了巨大财富,是历史的创造者,但是在阶级社会里,广大人民的生活却相当困难。

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
1、原始农业的出现
(1)出现时间:距今一万年左右。

(2)地位:在古代世界居于领先地位(引言部分最后一句),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也是世界上最早培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3)状况:
①生产工具:石刀、石斧。

②耕作方式:刀耕火种。

③生活方式:经常迁徙。

2、商周时期的农业
(1)状况:
①生产工具:商周时期,出现了青铜农具,但木制耒耜和石锄、石犁仍是重要工具。

②耕作技术:懂得开沟排水,除草培土,沤制肥料,治虫灭害等。

③作物种类:西周时期,农作物种类更加丰富,有粟、稻、黍、稷、麦、桑、麻等,后世的主要农作物多已具备。

④生活方式:开始走向定居。

(2)地位:中国农业自成体系,奠定了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基础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1、形成条件
(1)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逐渐推广提高了社会
生产力。

(2)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2、形成时期:春秋战国
3、特点: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男耕女织,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目的主要是为了满足自家的基本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

4、地位:小农经济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

5、影响
(1)积极: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为我国农业的精耕细作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封建社会的形成和发展时期,适应生产力发展,积极作用是主要的。

(2)消极:十分脆弱;在封建社会后期,阻碍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不利于社会的进步。

四、思考题:
1、课本第7页的学思之窗
董永和七仙女所向往的生活是什么样的?这段戏词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什么特点?
答案提示:向往男耕女织的生活,反映出我国古代农业生产自给自足的特点
2、学案思维拓展第4题: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有哪些?
(1)中国是世界农业的起源地之一,农业长期领先于世界,独立发展,自成体系(地位);
(2)精耕细作是中国传统农业的基本特征;
(3)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是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4)小农经济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自给自足;
(5)封建土地私有制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土地制度。

3、农业是古代中国社会最重要的生产部门。

回答下列关于古代中国农业的相关问题:
(1)在古代中国的农业生产中,主要的耕作方式是什么?
使用铁农具和牛耕;铁犁牛耕
(2)这一耕作方式对古代中国的经济形态有何影响?
促进了小农经济(或自然经济)的产生;
(3)简要概述这一经济形态的基本特点。

自给自足;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其他言之成理亦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