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经典赏析5(五言古诗)

合集下载

经典古诗五言律诗赏析【五首】

经典古诗五言律诗赏析【五首】

经典古诗五言律诗赏析【五首】.【篇一】经典古诗五言律诗赏析:次北固山下朝代:唐朝|作者: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赏析/鉴赏这首写冬末春初,旅行江中,即景生情,而起乡愁。

开头以对偶句发端,写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情怀。

次联写“潮平”、“风正”的江上行船,情景恢弘阔大。

三联写拂晓行船的情景,对仗隐含哲理,“形容景物,妙绝千古”,给人积极向上的艺术魅力。

尾联见雁思亲,与首联呼应。

全诗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不失诗苑奇葩,艳丽千秋。

从海日东升,春意萌动,放舟于绿水之上,联想起“雁足传书”的故事,表达了淡淡的乡思愁绪。

全诗和谐而优美。

此诗载于《全唐诗》卷一百一十五。

下面是中华诗词学会、中国唐代文学学会副会长霍松林先生对此诗的赏析。

这首《次北固山下》唐人殷璠选入《河岳英灵集》时题为《江南意》,但有不少异文:“南国多新意,东行伺早天。

潮平两岸失,风正数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从来观气象,惟向此中偏。

”王湾是洛阳人,生中,“尝往来吴楚间”。

“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市以北,三面临江。

上引《江南意》中首二句为“南国多新意,东行伺早天。

”其“东行”,当是经镇江到江南一带去。

诗人一路行来,当舟次北固山下的时候,潮平岸阔,残夜归雁,触发了心中的情思,吟成了这一千古名篇。

诗以对偶句发端,既工丽,又跳脱。

“客路”,指作者要去的路。

“青山”点题中“北固山”。

作者乘舟,正朝着展现在眼前的“绿水”前进,驶向“青山”,驶向“青山”之外遥远的“客路”。

这一联先写“客路”而后写“行舟”,其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与末联的“乡书”、“归雁”,遥相照应。

次联的“潮平两岸阔”,“阔”,是表现“潮平”的结果。

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

这一句,写得恢弘阔大,下一句“风正一帆悬”,便愈见精采。

五言绝句古诗赏析五首

五言绝句古诗赏析五首

【篇一】五言绝句古诗赏析春夜喜雨朝代:唐朝|作者: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赏析/鉴赏《春夜喜雨》是唐诗中的名篇之一,是杜甫761年在成都草堂居住时所作。

此诗运用拟人手法,以极大的喜悦之情,赞美了来得及时、滋润万物的春雨。

诗中对春雨的描写,体物精微,细腻生动,绘声绘形。

作品意境淡雅,意蕴清幽,诗境与画境浑然一体,是一首传神入化、别具风韵的咏雨诗,为千古传诵的佳作。

诗中没有一个“喜"字,但处处都体现着诗人的喜悦之情。

《春夜喜雨》抒写诗人对春夜细雨的无私奉献品质的喜爱赞美之情。

全诗这样写道:“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江湿处,花重锦官城。

”一二句“好”字含情,赞盛春雨。

“知时节”赋予春雨以人的生命和情感,在作者看来,春雨体贴人意,知晓时节,在人们急需的时候飘然而至,催发生机。

多好的春雨!首联既言春雨的“发生”,又含蓄地传达出作者热切盼望春雨降临的焦急心绪。

颔联显然是诗人的听觉感受。

春雨来了,在苍茫的夜晚,随风而至,悄无声息,滋润万物,无意讨“好”,唯求奉献。

瞧,听雨情景作者体察得多么细致,就连春雨洒洒,静默无声也被诗人听出来了。

可见,惊喜于春雨的潜移默化,诗人彻夜难眠。

颈联紧承颔联,诗人唯愿春雨下个通宵,又恐突然中止,亦喜亦忧,推门而出,伫立远眺,只见平日泾渭分明的田野小径也溶入夜色,漆黑一片,可见夜有多黑,雨有多密。

而江船渔火红艳夺目,又反衬出春夜的广漠幽黑,也从侧面烘托出春雨之繁密。

尾联系想象之辞,诗人目睹春雨绵绵,欣慰地想到第二天天亮的时候,锦官城将是一片万紫千红的春色。

花之红艳欲滴、生机盎然正是无声细雨潜移默化,滋润洗礼的结果。

因此,写花实乃烘托春雨的无私奉献品格。

这是描绘春夜雨景,表现喜悦心情的名作。

一开头就用一个“好”字赞美“雨”。

在生活里,“好”常常被用来赞美那些做好事的人。

经典的五言绝句诗词赏析

经典的五言绝句诗词赏析

【导语】五⾔绝句属于近体诗范畴,是绝句的⼀种。

五⾔四句⽽⼜合乎律诗规范的⼩诗,叫做五⾔绝句,简称五绝。

下⾯是⽆忧考分享的经典的五⾔绝句诗词赏析。

欢迎阅读参考!【篇⼀】经典的五⾔绝句诗词赏析:蝉 唐代诗⼈: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声⾃远,⾮是藉秋风。

赏析 这是⼀⾸咏物诗,咏物中尤多寄托,具有浓郁的象征性。

句句写的是蝉的形体、习性和声⾳,⽽句句⼜暗⽰着诗⼈⾼洁清远的品⾏志趣,物我互释,咏物的深层意义是咏⼈。

诗的关键是把握住了蝉的某些别有意味的具体特征,从中找到了艺术上的契合点。

⾸句表⾯上是写蝉的形状与⾷性,实际上处处含⽐兴象征。

“垂緌”暗⽰显宦⾝份,因古⼈常以“冠缨”指代达官贵⼈。

显宦的⾝份和地位在⼀般⽼百姓⼼⽬中,和“清客”是有⽭盾甚⾄是不相容的,但在作者笔下,却把它们统⼀在“垂緌饮清露”的蝉的形象中了。

这“贵(⼈)”与“清(客)”的统⼀,正是为三、四句的“清”⽆须借“贵”做反铺垫,⽤笔巧妙。

次句描写蝉声之传播。

梧桐是⾼树,⽤⼀“疏”字,更见其枝⼲的清⾼挺拔,且与末句的“秋风”相呼应。

“流响”⼆字状蝉声的抑扬顿挫和长鸣不已;“出”字则把蝉声远播的意态形象化了,让⼈感受到蝉鸣的响度与⼒度。

全句虽只写蝉声,但却从中想象到⼈格化了的蝉那种清华隽朗的⾼标逸韵。

有了这句对蝉声传播的⽣动描写,后两句的发挥才字字有根。

三、四两句是全诗⽐兴寄托的“点睛”之笔。

它是在⼀、⼆两句基础上引发出来的议论。

蝉声远播,⼀般⼈往往认为是借助于秋风的传送,作者却别有慧⼼,强调这是出于“居⾼”⽽⾃能致远。

这种独特的感受蕴含着⼀个真理:修⾝⽽品格⾼尚的⼈,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例如权势地位、有⼒者的帮助),⾃能声名远扬。

它突出强调⼀种⼈格的美,强调⼈格的⼒量。

两句中的“⾃”字和“⾮”字,⼀正⼀反,相互呼应,表达出作者对⼈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和⾼度⾃信;表现出作者以蝉⾃许,雍容不迫的风度和⽓韵。

实际上,咏蝉这⾸诗包含着诗⼈虞世南的夫⼦⾃道。

唐诗三百首·五言律诗(带翻译和赏析)

唐诗三百首·五言律诗(带翻译和赏析)

唐诗三百首·五言律诗(带翻译和赏析)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代: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译文及注释译文三秦之地护卫着巍巍长安,透过那风云烟雾遥望着蜀川。

和你离别心中怀着无限情意,因为我们同是在宦海中浮沉。

四海之内有知心朋友,即使远在天边也如近在比邻。

绝不要在岔路口上分手之时,像小儿女那样悲伤泪湿佩巾。

注释少府:官名。

之:到、往。

蜀州:今四川崇州。

城阙(què )辅三秦:城阙,即城楼,指唐代京师长安城。

辅,护卫。

三秦,指长安城附近的关中之地,即今陕西省潼关以西一带。

秦朝末年,项羽破秦,把关中分为三区,分别封给三个秦国的降将,所以称三秦。

这句是倒装句,意思是京师长安三秦作保护。

五津:指岷江的五个渡口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

这里泛指蜀川。

辅三秦:一作“俯西秦”。

风烟望五津:“风烟”两字名词用作状语,表示行为的处所。

全句意为江边因远望而显得迷茫如啼眼,是说在风烟迷茫之中,遥望蜀州。

君:对人的尊称,相当于“您”。

同:一作“俱”。

宦(huàn)游:出外做官。

海内:四海之内,即全国各地。

古代人认为我国疆土四周环海,所以称天下为四海之内。

天涯:天边,这里比喻极远的地方。

比邻:并邻,近邻。

无为:无须、不必。

歧(qí)路:岔路。

古人送行常在大路分岔处告别。

沾巾:泪水沾湿衣服和腰带。

意思是挥泪告别。

▲送梓州李使君唐代:王维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汉女输橦布,巴人讼芋田。

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

译文及注释译文万壑古树高耸云天,千山深处杜鹃啼啭。

山中春雨一夜未停,树丛梢头流淌百泉。

汉女辛劳织布纳税,巴人地少诉讼争田。

望你发扬文翁政绩,奋发有为不负先贤。

注释梓州:《唐诗正音》作“东川”。

梓州是隋唐州名,治所在今四川三台。

李使君:李叔明,先任东川节度使、遂州刺史,后移镇梓州。

壑(hè):山谷。

唐诗三百首·五言古诗(带翻译和赏析)

唐诗三百首·五言古诗(带翻译和赏析)

贼退示官吏唐代:元结癸卯岁,西原贼入道州,焚烧杀掠,几尽而去。

明年,贼又攻永破邵,不犯此州边鄙而退。

岂力能制敌与?盖蒙其伤怜而已。

诸使何为忍苦征敛,故作诗一篇以示官吏。

昔岁逢太平,山林二十年。

泉源在庭户,洞壑当门前。

井税有常期,日晏犹得眠。

忽然遭世变,数岁亲戎旃。

今来典斯郡,山夷又纷然。

城小贼不屠,人贫伤可怜。

是以陷邻境,此州独见全。

使臣将王命,岂不如贼焉?今彼征敛者,迫之如火煎。

谁能绝人命,以作时世贤!思欲委符节,引竿自刺船。

将家就鱼麦,归老江湖边。

译文及注释译文癸卯年,西原贼人攻入道州城,焚烧杀戮掠夺,几乎扫光全城才走。

第二年,贼人又攻打永州并占领邵州,却不侵犯道州边境而去。

难道道州官兵能有力制敌吗?不过是蒙受贼人的哀怜而巳。

催缴赋税的官吏为什么还如此忍心苦苦搜括呢?因此作诗一篇给官吏们看看。

我早年遇到了太平世道,在山林中隐居了二十年。

清泉水流经过我家门口,山涧洞谷对着我家门前。

田租赋税有个固定期限,日上三竿依然安稳酣眠。

忽然间遭遇到世道突变,数年来亲自从军上前线。

如今我来治理这个郡县,又遇到蛮夷来骚扰侵犯。

县城太小蛮夷无意洗劫,百姓贫穷他们也觉可怜。

因此他们攻陷邻县境界,唯有这个道州独自保全。

奉皇命来收租税的使臣,难道还比不上盗贼慈善?现在那横征暴敛的官吏,催赋逼税恰如火烧油煎。

谁忍心断绝人民的生路,换取时世所称赞的忠贤?我想辞去官职丢弃符节,拿起竹篙自己动手撑船。

带领全家回到鱼米之乡,告老归隐住在那江湖边。

注释癸卯岁:即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

道县:今湖南县道县。

永、邵:永州和邵州,今均属湖南省。

边鄙:边境。

与:通“欤”,吗。

昔岁:从前。

庭户:庭院。

洞壑(hè):山洞,沟壑。

井:即“井田”;井税:这里指赋税。

晏:晚。

世变:指安史之乱所带来的社会动荡。

戎旃(zhān):战旗,一说为军帐。

典:治理、掌管。

见全:被保全。

将王命:奉皇上的旨意。

绝:断绝。

委:弃。

符节:古代朝廷传达命令或征调兵将用的凭证。

古诗赏析五言绝句的欣赏

古诗赏析五言绝句的欣赏

古诗赏析五言绝句的欣赏古诗赏析——五言绝句的欣赏古诗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承载着古人的智慧和情感。

而五言绝句作为古代诗歌的重要形式之一,具有独特的韵律和意境,深受后人的喜爱和欣赏。

本文将从字数限制角度,以及题目要求的格式为基础,来欣赏五言绝句中几首经典之作。

1. 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名作。

这首五言绝句以十六个字的形式,构成了整首诗的韵律。

诗人通过描绘黄河从山脚流向大海的壮观景象,表达了人们在追求更高层次的目标时必须不断超越自我的心境。

诗中的景物描写简短而精确,激起了人们的浩然之气和壮志凌云的情感。

2. 杜甫《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杜甫的五言绝句《春夜喜雨》以描写春夜雨水润泽大地为主题。

诗中“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春雨带来的喜悦和生机。

通过运用“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形象描写,使得诗歌更具韵律美和意境感。

3.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此首诗表达了人生无常的哲理和自然界的变化规律。

通过“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来描述自然界的草木生长轮回,结合“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来揭示人生的无常和希望的再生。

整首诗字数简洁,意境深远,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4. 杜牧《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以描绘塞北战火纷飞景象为题材。

通过“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这样壮阔的景观描写,展示了大漠戈壁中士兵忠诚卫国的形象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同时,诗中“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表达了杜牧深深地关怀和思念故国的情感。

5. 王之涣《登飞来峰》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这首五言绝句表达了一个人不畏艰难,勇往直前有所追求的精神。

唐诗三百首之五言绝句赏析

唐诗三百首之五言绝句赏析

唐诗三百首之五言绝句赏析1.唐诗三百首之五言绝句赏析鹿柴王维〔唐代〕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鉴赏这首诗写一座人迹罕至的空山,一片古木参天的树林,意在创造一个空寂幽深的境界。

第一句先正面描写空山的杳无人迹,侧重于表现山的空寂清冷。

之后紧接第二句境界顿出,以局部的、暂时的“响”反衬出全局的、长久的空寂。

第三、第四句由上幅的描写空山传语进而描写深林返照,由声而色。

大凡写山水,总离不开具体景物,或摹状嶙峋怪石,或描绘参天古木,或渲染飞瀑悬泉,其着眼点在于景物之奇。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我们走进深山密林都有这样的经验:山中分明杳无人迹,却突然听到有人说话的声音,前后左右环视寻觅,又见不到一丝人影。

诗的前两句,写的就是这种情境。

能听到话语,人应在不远之处,然而竟不得见,可见山林之茂密幽深。

山越深,林越密,就越寂静。

按常理,寂静的空山尽管“不见人”,却非一片死寂。

瑟瑟风声,潺潺水响,啾啾鸟语,唧唧虫鸣,大自然的声音其实是非常丰富多彩的。

然而,诗人让这些声音都消隐了,只是紧紧抓住偶尔传来的一阵人语声。

在一切都杳无声息之中,这突然而至的“人语响”,显得格外清锐,似乎一下就打破了山中的寂静。

可是,正如南朝王籍的诗所描绘的,“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空谷传音,只会愈见空谷之空。

这短暂的“响”,反衬出的是长久乃至永恒的空和寂。

待人语响过,山林复归于静,而由于刚才的那一阵“响”,此时的空寂便会更加触人心目。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景”,日光,“返景”,夕阳返照的余晖。

深林本就幽暗,林间树下有青苔,更强调了其幽暗。

夕阳斜斜地投进深林,又透过枝叶间的缝隙,照映到青苔上。

初初读来,会觉得这一抹余晖,给幽暗的深林带来了一线光亮,给冷冷的青苔带来了一丝暖意。

但稍加体会就会感到,实际恰与此相反。

斜晖带来的那一小片光影,和大片的无边的幽暗所构成的强烈对比,反而使深林的幽暗更加突出。

这就譬如作画,在大幅冷色的画面上掺进一点暖色,在四周冷色严严的包裹下,暖色只会显得微弱和孤立无援,绝不会改变整幅画的基调,而被衬托后的冷色,反而会带给人更深刻的感受。

50首经典五言 七言古诗鉴赏

50首经典五言 七言古诗鉴赏

50首经典五言七言古诗鉴赏五言、七言古诗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瑰宝,其中蕴含了优美的意境和深刻的情感。

今天,我将为大家介绍50首经典的五言、七言古诗,带您领略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

一、五言古诗1.《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望庐山瀑布》——李白日照香炉升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3.《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4.《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5.《夜泊牛渚怀古》——杨万里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忆谭家翁。

6.《早发白帝城》——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7.《宿建德江》——王之涣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8.《长恨歌》——白居易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9.《赤壁》——杨炯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0.《春晓》——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二、七言古诗1.《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2.《长恨歌》——李白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3.《月夜忆舍弟》——杜甫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4.《早望洞庭》——杜荀鹤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5.《鹿柴》——王之涣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6.《木兰花慢》——刘邦复战士冲冠一怒横,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7.《客至》——杜甫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8.《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之涣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遭难处,即应勇敢报恩人。

唐诗三百首之五言律诗(鉴赏)

唐诗三百首之五言律诗(鉴赏)

唐诗三百首之五言律诗(鉴赏)望月怀远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一轮皎洁的明月,从海上徐徐升起;和我一同仰望的,有远在天涯的伊。

有情人天各一方,同怨长夜之难挨;孤身彻夜不成眠,辗转反侧起相思。

灭烛欣赏明月呵,清光淡淡泻满地;起身披衣去闲散,忽觉露珠侵人肌。

月光虽美难采撷,送它给远方亲人;不如还家睡觉,或可梦见相会佳期。

此诗乃望月怀思的名篇,写景抒情并举,情景交融。

诗人望见明月,立刻想到远在天边的亲人,此时此刻正与我同望。

有怀远之情的人,难免终夜相思,彻夜不眠。

身居室内,灭烛望月,清光满屋,更觉可爱;披衣出户,露水沾润,月华如练,益加陶醉。

如此境地,忽然想到月光虽美却不能采撷以赠远方亲人,倒不如回到室内,寻个美梦,或可期得欢娱的约会。

诗的意境幽静秀丽,情感真挚。

层层深入不紊,语言明快铿锵,细细品味,如尝橄榄,余甘无尽。

“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为千古佳句,意境雄浑豁达。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古代三秦之地,拱护长安城垣宫阙。

风烟滚滚,望不到蜀州岷江的五津。

与你握手作别时,彼此间心心相印;你我都是远离故乡,出外做官之人。

四海之内只要有了你,知己啊知己,不管远隔在天涯海角,都象在一起。

请别在分手的岐路上,伤心地痛哭;象多情的少年男女,彼此泪落沾衣。

此诗是送别的名作。

诗意慰勉勿在离别之时悲哀。

起句严整对仗,三、四句以散调承之,以实转虚,文情跌宕。

第三联“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伟词自铸,传之千古,有口皆碑。

尾联点出“送”的主题。

全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

一洗古送别诗中的悲凉凄怆之气,音调爽朗,清新高远,独树碑石。

在狱咏蝉·并序骆宾王余禁所禁垣西,是法厅事也,有古槐数株焉。

唐诗五言绝句赏析

唐诗五言绝句赏析

唐诗五言绝句赏析唐诗是中国古典文化的精华,《全唐诗》存录唐涛近五万首。

其中五言诗占了不少。

下面就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唐诗五言绝句赏析,希望你们喜欢。

唐诗五言绝句赏析1: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注解1、举:抬。

译文皎洁的月光洒到床前,迷离中疑是秋霜一片。

仰头观看明月呵明月,低头乡思连翩呵连翩。

赏析这是写远客思乡之情的诗,诗以明白如话的语言雕琢出明静醉人的秋夜的意境。

它不追求想象的新颖奇特,也摒弃了辞藻的精工华美;它以清新朴素的笔触,抒写了丰富深曲的内容。

境是境,情是情,那么逼真,那么动人,百读不厌,耐人寻绎。

无怪乎有人赞它是“妙绝古今”。

唐诗五言绝句赏析2:山中送别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注释⑴掩:关闭。

⑵柴扉:柴门。

⑶王孙:贵族的子孙,这里指送别的友人。

鉴赏这首《山中送别》,不写离亭饯别的情景,而是匠心别运,选取了与一般送别诗全然不同的下笔着墨之点。

诗的首句“山中相送罢”,在一开头就告诉读者相送已罢,把送行时的话别场面、惜别情怀,用一个看似毫无感情色彩的“罢”字一笔带过。

这里,从相送到送罢,跳越了一段时间。

而次句从白昼送走行人一下子写到“日暮掩柴扉”,则又跳越了一段更长的时间。

在这段时间内,送行者的所感所想是什么呢?诗人在把生活接入诗篇时,剪去了这一切,都当作暗场处理了。

诗的三、四两句“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从《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句化来。

但赋是因游子久去而叹其不归,这两句诗则在与行人分手的当天就惟恐其久去不归。

唐汝询在《唐诗解》中概括这首诗的内容为:“扉掩于暮,居人之离思方深;草绿有时,行人之归期难必。

”而“归期难必”,正是“离思方深”的一个原因。

“归不归”,作为一句问话,照说应当在相别之际向行人提出,这里却让它在行人已去、日暮掩扉之时才浮上居人的心头,成了一个并没有问出口的悬念。

这样,所写的就不是一句送别时照例要讲的话,而是“相送罢”后内心深情的流露,说明诗中人一直到日暮还为离思所笼罩,虽然刚刚分手,已盼其早日归来,又怕其久不归来了。

经典古诗五言律诗赏析五首

经典古诗五言律诗赏析五首

经典古诗五言律诗赏析五首(篇一)经典古诗五言律诗赏析: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赏析/鉴赏这首写冬末春初,旅行江中,即景生情,而起乡愁。

开头以对偶句发端,写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情怀。

次联写“潮平”、“风正”的江上行船,情景恢弘阔大。

三联写拂晓行船的情景,对仗隐含哲理,“形容景物,妙绝千古”,给人积极向上的艺术魅力。

尾联见雁思亲,与首联呼应。

全诗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不失诗苑奇葩,艳丽千秋。

从海日东升,春意萌动,放舟于绿水之上,联想起“雁足传书”的故事,表达了淡淡的乡思愁绪。

全诗和谐而优美。

此诗载于《全唐诗》卷一百一十五。

下面是中华诗词学会、中国唐代文学学会副会长霍松林先生对此诗的赏析。

这首《次北固山下》唐人殷璠选入《河岳英灵集》时题为《江南意》,但有不少异文:“南国多新意,东行伺早天。

潮平两岸失,风正数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从来观气象,惟向此中偏。

”王湾是洛阳人,生中,“尝往来吴楚间”。

“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市以北,三面临江。

上引《江南意》中首二句为“南国多新意,东行伺早天。

”其“东行”,当是经镇江到江南一带去。

诗人一路行来,当舟次北固山下的时候,潮平岸阔,残夜归雁,触发了心中的情思,吟成了这一千古名篇。

次联的“潮平两岸阔”,“阔”,是表现“潮平”的结果。

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

这一句,写得恢弘阔大,下一句“风正一帆悬”,便愈见精采。

“悬”是端端直直地高挂着的样子。

诗人不用“风顺”而用“风正”,是因为光“风顺”还不足以保证“一帆悬”。

风虽顺,却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

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够“悬”。

那个“正”字,兼包“顺”与“和”的内容。

这一句写小景已相当传神。

但还不仅如此,如王夫之所指出,这句诗的妙处,还在于它“以小景传大景之神”《姜斋诗话》卷上。

五言古诗名篇

五言古诗名篇

五首著名的五言古诗1.《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解析:此诗以简洁明快的笔触,描绘了月夜思乡的情感。

诗人在床前看到明亮的月光,误以为是地上的霜露。

抬头仰望明月,又不禁低头思念远方的故乡。

诗人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家乡的深深思念之情。

2.《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解析:此诗以登高远眺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理想的追求。

诗人在鹳雀楼上俯瞰大地,看到太阳依山而落,黄河奔腾入海。

为了追求更广阔的视野和更高远的目标,诗人决定更上一层楼。

整首诗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和对未来的期望。

3.《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解析:此诗以春天为背景,描绘了清晨的景色和诗人的感慨。

诗人在春夜中安睡,不觉已是清晨。

醒来后听到处处鸟鸣声声,想到昨夜风雨交加,不知有多少花朵已经凋落。

诗人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感慨。

— 1 —4.《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解析:此诗以红豆为引子,表达了诗人对远方情人的思念之情。

诗人说红豆生长在南方,春天时会长出许多枝条。

他希望情人能多采摘一些红豆,因为这些红豆最能代表他对她的思念之情。

整首诗充满了浪漫的情感和对爱情的向往。

5.《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解析:此诗以游子出行前母亲为其缝制衣服为背景,表达了母亲对儿子的深深关爱和期望。

诗人说母亲手中的针线是为儿子缝制衣服的工具,临行前密密缝制,生怕儿子迟迟不归。

母亲的心就像春天的阳光一样温暖照耀着儿子。

整首诗充满了对母爱的赞美和对亲情的感慨。

— 2 —。

古诗中最经典的十大“五言律诗”

古诗中最经典的十大“五言律诗”

古诗中最经典的十大“五言律诗”古诗中最经典的十大“五言律诗”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自己喜欢的古诗吧,狭义的古诗,是指产生于唐代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近体诗(又名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歌体裁。

还在苦苦寻找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古诗中最经典的十大“五言律诗”,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01.《春夜喜雨》·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春夜喜雨》是唐诗中的名篇之一,是杜甫在成都草堂居住时所作,创作于公元761年。

在这首诗中,诗人怀着喜悦的心情描写了春夜喜雨的美妙情景,是写雨诗中难得的佳作,被誉为描摩精工、独具风采、通体精妙的一首五言律诗。

全诗对春雨的描写,体物精微,绘声绘形,是一首入化传神,别具风韵的咏雨诗,为千古传诵的佳作。

杜甫在五七律上也表现出显着的创造性,积累了关于声律、对仗、炼字炼句等完整的艺术经验,使这一体裁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

(什么是中国诗歌?这就是)02.《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杜甫具有爱国爱民的胸襟,博大精深的知识,以及丰富的生活经验,所以他的诗歌境界是雄浑壮阔的,可是这种雄浑壮阔的境界往往是通过刻画眼前具体细致的景物和表现内心情感的细微波动来达到的。

这首诗全篇先感时,后念家,再及己,显示诗人忧国忧民的胸怀,这正是本诗沉郁悲壮、动慨千古的内在原因。

本诗感情强烈而不浅露,内容丰富而不芜杂,格律严谨而不板滞,以仄起仄落的五律正格,写得铿然作响,气度浑灏,因而一千二百余年来一直脍炙人口,历久不衰。

(五律第一?)03.《登岳阳楼》·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诗圣杜甫创作的五言律诗《登岳阳楼》被誉为古今“登楼第一诗”,颔联是洞庭的浩瀚无边。

中国古代十大“五言绝句”及评价

中国古代十大“五言绝句”及评价

中国古代十大“五言绝句”及评价中国古代十大“五言绝句”及评价01.《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本诗是首千古传诵的名篇,平淡的语言娓娓道来,如清水芙蓉,不带半点修饰,完全是信手拈来!正是平平淡淡才是真。

明人胡应麟说胡应麟说:“太白诸绝句,信口而成,所谓无意于工而无不工者。

”王世懋认为:“(绝句)盛唐惟青莲(李白)、龙标(王昌龄)二家诣极。

李更自然,故居王上。

”这首《静夜思》就是这个样榜,所以胡氏特地把它提出来,说是“妙绝古今”。

此诗极为流行,有唐人的地方就有这首诗。

(绝句的代表作!)02.《春晓》·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这首小诗,初读似觉平淡无奇,反复读之,便觉诗中别有天地。

它的艺术魅力不在于华丽的辞藻,不在于奇绝的艺术手法,而在于它的韵味。

整首诗的风格就象行云流水一样平易自然,然而悠远深厚,独臻妙境。

千百年来,人们传诵它,探讨它,仿佛在这短短的四行诗里,蕴涵着开掘不完的艺术宝藏。

《春晓》的语言平易浅近,自然天成,就象是从诗人心灵深处流出的一股泉水,晶莹透澈。

这是最自然的诗篇,是天籁。

(天自然的诗篇,天籁之音)03.《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688—742),是盛唐时期的`诗人,20岁,便能精研文章,未及壮,便已穷经典之奥。

如此有才华之人,可惜终不见用,天也不假其年。

这也是一切有才华的正直知识分子的常见结局。

他的诗虽只流传下六首,但这寥寥数首,确为我国古典文学宝库的精华。

沈德在《唐诗别》中选录这首诗时曾指出:“四语皆对,读来不嫌其排,骨高故也。

”。

(是我国古典文学宝库的精华之一)04.《相思》·王维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全诗情调健美高雅,怀思饱满奔放,语言朴素无华,韵律和谐柔美,可谓绝句的上乘佳品!唐代绝句名篇经乐工谱曲而广为流传者为数甚多。

唐诗五言绝句及赏析

唐诗五言绝句及赏析

唐诗五言绝句及赏析唐诗五言绝句极多,佳作也多。

下面就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唐诗五言绝句及赏析,希望你们喜欢。

唐诗五言绝句及赏析1:寻隐者不遇贾岛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注释1、云深:指山深云雾浓。

译文苍松下,我询问了年少的学童;他说,师傅已经采药去了山中。

他还对我说:就在这座大山里,可是林深云密,不知他的行踪。

赏析这是一首问答,但诗人采用了寓问于答的手法,把寻访不遇的焦急心情,描摹得淋漓尽致。

其言繁,其笔简,情深意切,白描无华。

以白云比隐者的高洁,以苍松喻隐者的风骨。

写寻访不遇,愈衬出钦慕高仰。

这首诗有人认为是孙革所作,题为《访夏尊师》。

唐诗五言绝句及赏析2:听弹琴刘长卿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注释⑴泠(líng)泠:清凉、凄清的样子。

此处指清越的琴声。

⑵松风:以风入松林暗示琴声凄凉。

琴曲中《风入松》的调名。

赏析诗题一作“弹琴”,《刘随州集》为“听弹琴”。

从诗中“静听”二字细味,题目以有“听”字为妥。

琴是我国古代传统民族乐器,由七条弦组成,所以首句以“七弦”作琴的代称,意象也更具体。

“泠泠”形容琴声的清越,逗起“松风寒”三字。

“松风寒”以风入松林暗示琴声的凄清,极为形象,引导读者进入音乐的境界。

“静听”二字描摹出听琴者入神的情态,可见琴声的超妙。

高雅平和的琴声,常能唤起听者水流石上、风来松下的幽清肃穆之感。

而琴曲中又有《风入松》的调名,一语双关,用意甚妙。

如果说前两句是描写音乐的境界,后两句则是议论性抒情,牵涉到当时音乐变革的背景。

汉魏六朝南方清乐尚用琴瑟。

而到唐代,音乐发生变革,“燕乐”成为一代新声,乐器则以西域传入的琵琶为主。

“琵琶起舞换新声”的同时,公众的欣赏趣味也变了。

受人欢迎的是能表达世俗欢快心声的新乐。

穆如松风的琴声虽美,毕竟成了“古调”,已经没有几个人能怀着高雅情致来欣赏,言下便流露出曲高和寡的孤独感。

“虽”字转折,从对琴声的赞美进入对时尚的感慨。

经典五言古诗赏析大全

经典五言古诗赏析大全

【篇一】经典五言古诗赏析《送别》王维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赏析这首诗写友人归隐,看似语句平淡无奇,细细读来,却是词浅情深,含着悠然不尽的意味。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饮:这里是使动用法,“使......饮”的意思。

一、二句是说,请你下马来喝一杯酒,敢问朋友你要去何方?第一句叙事,五个字就叙写出骑马并辔送了友人一段路程,然后才下马设酒,饯别友人。

下马之地也就是饯饮之地,大概在进入终南山的山口。

第二句设问,问友人到哪里去,由此引出下面的答话,过渡到写归隐。

这一质朴无华的问话,表露了作者对友人的关切、爱护的深情厚意。

送别者的感情一开始就渗透在字里行间。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三、四句是说,你说因为生活不得意,回乡隐居在终南山旁。

“不得意”三字,显然是有深意的。

指出了友人归隐的原因,道出了友人心中郁积不平。

至于友人不得意的内容,当然主要是指政治上、功业上的怀才不遇,诗人没有明确写出,也不必写出,留以想象空间。

这三个字是理解这首诗题旨的一把钥匙。

“但去莫复闻,白云无尽时。

”结尾两句是说,只管去吧我何须再问,看那白云正无边飘荡。

诗人在得知友人“不得意”的心情后,劝慰道:“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你只管去吧,我不再苦苦寻问了,其实你何必以失意为念呢?那尘世的功名利禄总是有尽头的,只有山中的白云才没有穷尽之时,足以供你娱乐排遣了。

这两句表现了作者很复杂的思想感情:既有对友人的安慰,又有自己对隐居的欣羡;既有自己对人世荣华富贵的否定,又似乎带有一种无可奈何的情绪。

联系前面“不得意”三个字看来,在这两句诗中,更主要的是对朋友的同情之心,并蕴含着自己对现实的愤激之情,这正是此诗的着意之处和题旨所在。

王维这首《送别》用了禅法入诗,富于禅家的机锋。

禅宗师弟子问斗机锋,常常不说话,而做出一些奇怪的动作,以求“心心相印”。

即使要传达禅意,也往往是妙喻取譬,将深邃意蕴藏在自然物象之中,让弟子自己去参悟。

五言绝句古诗赏析

五言绝句古诗赏析

五言绝句古诗赏析五言绝句是古诗中绝句的一种,就是指五言四句而又合乎律诗规范的小诗,属于近体诗范畴。

有仄起、平起二格。

此体源于汉代乐府小诗,深受六朝民歌影响。

到了唐代与近体律诗如孪生姐妹,并蒂双花,以其崭新的异彩出现在诗坛上。

五言绝句仅二十字,便能展现出一幅幅清新的画图,传达一种种真切的意境。

因小见大,以少总多,在短章中包含着丰富的内容,是其最大特色。

代表作品有王维的《鸟鸣涧》、李白的《独坐敬亭山》、杜甫的《八阵图》、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刘长卿的《送灵澈上人》等。

五言绝句古诗赏析《鹿柴》[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注】鹿柴:有篱落的村野。

【简析】这首诗写空山非常幽静,“但闻人语响”更是静中而有动,似随手拈来,不着痕迹,敏锐的感觉独具匠心。

《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注】在深竹林中一个人弹琴和吹口哨,不是为了让人欣赏,只有明月才是唯一能见到这种忘情陶醉的知音,诗人道出人之所不能道。

《送别》[王维]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简析】刚刚送别,就盼望着明年能否再来,情意之深可想。

“绿”字意象飞动。

《相思》[王维]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简析】红豆,又名相思子,人们都将它当做是爱情的象征。

诗人咏此以寄相思,已不是在追述那位树下思念丈夫的妻子滴泪血成珠的故事,亦可包括友情,其境界更高了。

《杂诗》[王维]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简析】对故乡来人的询问,当然可以很多很多,但诗中独只问到那株寒梅有没有开花,扩展了读者的想象。

《送崔九》[裴迪]归山深浅去,须尽丘壑美。

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晨。

【简析】奉劝朋友隐居就要真下决心,才有可能尽情地领略丘壑林泉之美,不要当走“终南捷径”的假隐士。

立意独特新颖,但去难人所难。

《终南望余雪》[祖咏]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武诗四首
▪ 骨肉缘枝叶,结交亦相因。四海皆兄弟,谁为行路人 ?况我连枝树,与子同一身。昔为鸳与鸯,今为参与辰。 昔者常相近,邈若胡与秦。惟念当离别,恩情日以新。鹿 鸣思野草,可以喻嘉宾。我有一樽酒,欲以赠远人。愿子 留斟酌,叙此平生亲。

黄鹄一远别,千里顾徘徊。胡马失其群,思心常依依
。何况双飞龙,羽翼临当乖。幸有弦歌曲,可以喻中怀。
▪ 六臣注文选:此诗意为忠臣遭佞人谗谮见 放逐也。
苏李诗
▪ 昭明文选,先之以古诗十九首,继之以苏李赠别 诗七首。自唐以来,多以苏李赠别诗七首为五言 滥觞。然《汉书》载苏武李陵之别,乃曰:“陵 起舞,歌曰:‘径万里兮度沙幕,为君将兮奋匈 奴。路穷绝兮矢刃摧,士众灭兮名已聩。老母已 死,虽欲报恩将安归!’”近世逯钦立先生考证 ,苏、李诗实乃东汉末年灵、献时作品,“与当 时避地交趾之士大夫,且极有关”。(《汉魏六 朝文学论集》P10)
请为《游子吟》,泠泠一何悲。丝竹厉清声,慷慨有馀哀
。长歌正激烈,中心怆以摧。欲展清商曲,念子不能归。
俯仰内伤心,泪下不可挥。愿为双黄鹄,送子俱远飞。

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欢娱在今夕,燕婉及良时
。征夫怀往路,起视夜何其。参辰皆已没,去去从此辞。
行役在战场,相见未有期。握手一长叹,泪为生别滋。努
力爱春华,莫忘欢乐时。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
▪ 五言乐府一首
▪ 白头吟
▪ 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闻君有两意, 故来相决绝。一解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 头。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二解凄凄 复凄凄,嫁娶不须啼。愿得一心人,白头 不相离。三解竹竿何袅袅,鱼尾何筛筛。 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四解
▪ 五言古诗一首
▪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馀里, 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相去日已远, 衣带日已缓。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晩。弃捐勿复道, 努力加餐饭。
▪ 其六
▪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 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张琦曰:《离骚》滋 Nhomakorabea树蕙之旨。
▪ 吴淇曰:“涉江”四句云云,犹屈子以珍 宝香草为仁义,而思以报贻于其君也。
▪ 其七
▪ 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壁。玉衡指孟冬, 众星何历历。《春秋运斗枢》曰:北斗七 星,第五曰玉衡。白露沾野草,时节忽复 易。秋蝉鸣树间,玄鸟逝安適。昔我同门 友,高举振六翮。不念携手好,弃我如遗 迹。南箕北有斗,牵牛不负轭。良无盘石 固,虚名复何益?
▪ 吴淇《六朝选诗定论》:夫诗之为体,因 时而变,故一代之诗,必有一代之专体, 《三百》篇体不杂,盖一道同风之世也。 汉诗体错出,惟五言纯乎一朝之制,亦犹 诸体备于唐,而独七言律为唐之专制也。 (P76)
▪ 十九首不出于一手、作于一时,要皆臣不 得于君,而托意于夫妇朋友,深合风人之 旨。后世作者,皆不出其范围。《诗品》 云:升堂者刘桢,入室者曹植,此外寥寥 矣。
▪ 元瑞即胡应麟,明代学者,有《诗薮》。其原文是:“ 诗之难,其《十九首》乎?蓄神奇于温厚,寓感怆于和平 。意愈浅愈深,词愈近愈远;篇不可句摘,句不可字求。 盖千古元气,钟孕一时,而枚、张诸子,以无意发之,故 诣绝穷微,掩映千秋。世以晚近之才,一家之学,步其遗 响,即国工大匠,且瞠乎后,况其馀者哉!”(P26)
▪ 元瑞曰“蓄神奇于温厚,寓感怆于和平。 意愈浅愈深,词愈近愈远;篇不可句摘, 句不可字求。盖千古元气,钟毓一时,而 作者以无意发之,故诣绝穷微,掩映千秋 。”
▪ 止十九首耳。宏壮、宛细、和平、险急,各极其至,而总 归之浑雅。《诗品》云“惊心动魄,一字千金”者,学诗 者读过万遍,自能上进。(P77)
李陵诗三首
▪ 良时不再至,离别在须臾。屏营衢路侧,执手野 踟蹰。仰视浮云驰,奄忽互相逾。风波一失所, 各在天一隅。长当从此别,且复立斯须。欲因晨 风发,送子以贱躯。
▪ 嘉会难再遇,三载为千秋。临河濯长缨,念子怅 悠悠。远望悲风至,对酒不能酬。行人怀往路, 何以慰我愁。独有盈觞酒,与子结绸缪。
▪ 携手上河梁,游子暮何之?徘徊蹊路侧,悢々不 得辞。行人难久留,各言长相思。安知非日月, 弦望自有时。努力崇明德,皓首以为期。《周易 》曰:利用安身,以崇德也。毛苌《诗传》曰: 崇,终也。

烛烛晨明月,馥馥我兰芳。芬馨良夜发,随风闻我堂
。征夫怀远路,游子恋故乡。寒冬十二月,晨起践严霜。
俯观江汉流,仰视浮云翔。良友远离别,各在天一方。江
汉流不息,浮云去靡依。山海隔中州,相去悠且长。嘉会
难两遇,欢乐殊未央。愿君崇令德,随时爱景光。
古诗十九首的地位和作者
▪ 或曰枚乘,或曰有傅毅所作。殆以作于两 汉之间为可信。
中国古代文学经典赏析
五言古诗
▪ 五言古诗与乐府之别 ▪ 古诗不为合乐而著,乐府为合乐而著 ▪ 古诗重抒情,乐府重叙事。张实居以为诗
贵温裕纯雅,乐府贵遒深劲绝(《诗问四 种》p53)。实则凡合乐之音乐文学,决不 能深。故诗尚纯雅古拙,乐府尚流婉近人 。诗典雅,乐府通俗。
▪ 古诗自写身世,语多寄托,乐府每用代言 ,而近于直指。
古诗十九首选讲
▪ 其二
▪ 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娥 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昔为倡家女,今为荡子妇。荡子 行不归,空床难独守。(方廷珪曰:以女之有貌,比士之 有才,见人当慎其所与。)
▪ 其三
▪ 今日良宴会,欢乐难具陈。弹筝奋逸响,新声妙入神。令 德唱高言,识曲听其真。齐心同所愿,含意俱未申。人生 寄一世,奄忽若飙尘。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无为守 穷贱,坎轲长苦辛。(姚鼐曰:此似劝实讽,所谓谬悠其 词也。)
▪ 王国维曰:“昔为倡家女,今为荡子妇。荡子行不归,空 床难独守。”“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无为守穷贱, 坎轲长苦辛。”可谓淫鄙之尤。然无视淫词鄙词者,以其
▪ 其五
▪ 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此篇明高才之 人,仕宦未达,知人者稀也。西北,乾位 ,君之居也。交疏结绮窗,阿阁三重阶。 上有弦歌声,音响一何悲!谁能为此曲? 无乃杞梁妻?清商随风发,中曲正徘徊。 一弹再三叹,慷慨有馀哀。不惜歌者苦, 但伤知音稀。愿为双鸣鹤,奋翅起高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