缬沙坦分别联合氨氯地平和氢氯噻嗪治疗老年高血压的疗效比较

合集下载

氨氯地平和氢氯噻嗪联合缬沙坦治疗高血压70例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氨氯地平和氢氯噻嗪联合缬沙坦治疗高血压70例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氨氯地平和氢氯噻嗪联合缬沙坦治疗高血压70例临床治疗效果分析摘要】目的:比较氨氯地平和氢氯噻嗪联合缬沙坦两种治疗方法在高血压临床治疗中的效果。

方法:回顾与分析我院在2018年9月-2019年9月期间收治的70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数字随机分组为原则,将70例研究对象平均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单组患者数量35例。

对照组应用缬沙坦联合氢氯噻嗪的治疗方法,研究组应用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

对比两组研究对象的血压控制效果。

结果:治疗前,两组研究对象的收缩压与舒张压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平均数值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

结论: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的治疗方法在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价值高于缬沙坦联合氢氯噻嗪,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缬沙坦;氨氯地平;氢氯噻嗪;高血压高血压是我国临床上常见的慢性疾病种类,以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持续增高为主要症状表现,目前在中老年群体中发病率最高。

研究可知,高血压疾病的发生与患者的生活环境、遗传、基础疾病、精神状况以及生活习惯等因素有关。

如果患者血压长期控制效果欠佳,则其出现心脑血管疾病的几率将有所增加。

因此,临床上寻找针对高血压疾病的有效治疗和干预方法较为重要。

为了分析缬沙坦、氨氯地平、氢氯噻嗪药物在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价值与效果,针对2018年9月-2019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0例高血压患者实施了临床资料的回顾和分析,现有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的研究对象是我院在研究时间内收治的70例高血压患者,研究时间:2018年9月-2019年9月,回顾和分析70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对象的分组方法:数字随机分方法。

本次研究经由患者及其家属的知情同意,所有研究对象均经临床确诊为高血压疾病。

在对照组患者中,男性患者有18例,女性患者17例,年龄均分布在56-73岁区间内,平均年龄(65.13±1.42)岁,患者的最长病程有12年,最短病程2年,平均病程(6.37±1.58)年。

不同剂量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的临床分析

不同剂量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的临床分析

不同剂量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的临床分析目的研究并探讨不同剂量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的疗效。

方法选取于2014年1月~2017年1月老年高血压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计算机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每组50例。

对照组给予5 mg/d氨氯地平+80mg/d 缬沙坦治疗,观察组给予5 mg/d氨氯地平+160 mg/d缬沙坦治疗,比较两组血压情况。

结果治疗后,两组血压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而观察组在治疗后的血压低于治疗后的对照组(P<0.05)。

结论采用氨氯地平与双倍剂量缬沙坦治疗老年高血压可有效降低血压水平,具有更好的血压控制效果。

标签:老年;高血压;氨氯地平;缬沙坦高血压属于临床常见疾病,临床治疗以降压药物治疗为主,其治疗目标主要为“将血压控制在理想水平”,缬沙坦、氨氯地平是常用的降压药物,但临床上关于缬沙坦的给药剂量尚存在争议。

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剂量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壓的疗效,为此,针对老年高血压患者100例进行随机对照研究,具体报道见下文。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于2014年1月~2017年1月老年高血压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符合本研究纳入标准:血压测量发现,收缩压超过140 mmHg,舒张压超过90 mmHg,诊断为高血压;年龄达到60岁;对本研究知情,自愿参与。

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学委员会批准。

采取计算机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每组50例,其中,对照组年龄60~81岁,平均为(64.75±12.37)岁,包括男23例、女27例;观察组年龄60~82岁,平均为(65.03±12.41)岁,包括男24例、女26例。

两组患者的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对照组给予5 mg/d氨氯地平+80 mg/d缬沙坦治疗,均口服,每天1次。

观察组给予5 mg/d氨氯地平+160 mg/d缬沙坦治疗,均口服,每天1次。

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或氢氯噻嗪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的影响

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或氢氯噻嗪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的影响

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或氢氯噻嗪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的影响摘要:目的观察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缬沙坦联合氢氯噻嗪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分析两组方案对其血压变异性的影响。

方法抽取2015年2月——2017年9月为时间段,将期间我院收治的高年高血压老年(年龄>60岁)患者120例设为研究对象,遵循双盲随机法分两组,即对照组60例行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分析组60例行缬沙坦联合氢氯噻嗪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均行实时血压监测,观察两组血压变化。

结果①治疗前两组患者平均收缩压(SBP)、平均舒张压(DBP)、收缩压变异性(SBPV)、舒张压变异性(DBPV)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分析组SBP、DBP、SBPV、DBPV下降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②分析组总体生活质量改善百分比较之对照组升高(P<0.05)。

结论在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用药中,与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方案相比,缬沙坦联合氢氯噻嗪治疗效果更优,可有效控制患者血压指标水平与血压变异性,同时可有效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实用价值。

关键词:缬沙坦;氨氯地平;氢氯噻嗪;老年;高血压;血压变异性;生活质量在高血压的药物治疗研究中,于近年来更多趋向联合药物治疗方案,通过药物的作用机制互补,达到提升治疗效果的目的。

但对于联合药物方案现临床阶段仍无统一标准。

本次研究抽取2015年2月——2017年9月为时间段,将期间我院收治的高年高血压老年(年龄>60岁)患者120例设为研究对象,观察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缬沙坦联合氢氯噻嗪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分析两组方案对其血压变异性的影响,旨意为高血压的治疗用药选择提供数据参考,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抽取2015年2月——2017年9月为时间段,将期间我院收治的高年高血压老年(年龄>60岁)患者120例设为研究对象;遵循双盲随机法分两组,即对照组60例,其中男35例,女25例,年龄61~80岁,平均年龄(70.2±3.9)岁,病程1~20年,平均病程(11.3±1.6)年;分析组60例,其中男37例,女23例,年龄60~80岁,平均年龄(71.3±4.2)岁,病程1~20年,平均病程(12.5±2.0)年;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本组患者入院均行血压检查确诊,符合我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版)》中相关诊断标准;②本次研究内容,获得院方伦理会批准授权,患者与其家属均知情并自愿签署同意书;③本组患者年龄均为≥60岁,≤83岁;④对本次研究中使用的药物均无过敏征象;排除标准:①合并糖尿病者;②继发性高血压者;③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④伴有全身行感染者;⑤伴有急性或慢性心脑血管疾病者;⑥对本次研究内容不知情者;⑦对本次研究中使用药物存在过敏征象者。

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与单独使用缬沙坦或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病的比较

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与单独使用缬沙坦或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病的比较

褥篱 臻 辫
2 0 1 4 年l O 月第 l O 期
缬 沙坦联合氨氯地平与单独使 用缬沙 坦或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病的比较
赵 成 莲 (江苏省扬州市邗江 区蒋 王社 区卫 生服务中心 江苏 扬州 2 2 5 1 2 6)
【 摘要】 目的 : 比较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 与单独使用缬沙坦或氨氯地平 治疗高血压病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 法: 各选择 2 5例患者按 照用 药类型纳入缬 沙坦 组、 氨 氯地平组 、 联合组 , 对比临床疗效 与不 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联合组显效率 8 0 . 0 0 %高于缬沙坦组 4 8 . 0 0 % 与氨氯地平组 5 6 . ( x ) %, 治疗后联合 组舒张压 、 收缩压低于缬 沙坦组 与氨氯地平组, 三组患者血压水平低于治疗前, 差异具有统计 学意义 ( P< 0 0 5 ) ; 三组均未见严 重不 良反应 , 联合组 出现 2例眩晕、 头痛 , 但均 自 行缓解 结论 : 联合 缬沙坦 、 氨氧地平 治疗原发性高血压 , 疗效 显著 , 多数患者血压可获显著疗效, 无效患者少 , 但 可能增加不 良反应发生风险, 医师与患者应用应综合考虑风 险与获益
【 关键词 】 高血压 ; 缬 沙坦 ; 氨 氯 地 平

【 中图分类号】 R 4 5 3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2 0 9 5— 6 8 5 l ( 2 0 1 4 ) 1 o
高血压是一种 流行病 , 我国普 通人群发病率高达 2 0 %, 高血压 已成 为社会 公共 卫生问题1 。高血压是心脑 血管病 、 肾衰竭 多种致死性疾病 高危风险因素 , 可致广 注: 与联合组相 比, P< 0 . 0 5 。 泛性靶器官损害 , 研究证实血压控制水平直接影响心血管事 件发生风 险 , 故对 于高 2 . 2 血 压 水 平 血压患者而言 , 积极控制血压非常必要 , 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 血压管理已成为社 区 治疗前 , 三组患者血压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 0 0 5 ) ; 治疗 后 , 联 合组舒张 公共卫生重要服务内容 l 。临床治疗高血 压药物 主要包括 A R B 、 C C B 、 A C E I 、 利尿 压 、 收缩压低于缬沙坦组与氨氯地平组 , 治疗后三组患者血压水平低于治疗前 , 差异 剂 以及 p受体阻滞剂 , 多数 患者需联合两种药物才可获显著疗效 , 但联合用药可能 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 . 0 5 ) 。 增加疾病负担 与副作用发生风险 。本次研究就缬沙坦 、 氨氯地平单用以及联合疗效 表 2 缬沙坦组、 氨 氯 地 平 组 与 联 合 组 治疗 前 后 血 压 水 平 比 较 [ n ( %) ] 进行评价对 比。 组别 ( n=1 5 ) 治 疗前 治 疗 后 1 资料 和 方 法 1 1 一 般 资 料 收缩压 ( m m H g ) 舒张压( m m H g ) 收缩压 ( m m H g ) 舒张压( m m H g ) 选取我院 2 0 1 0年 1 月一 2 0 1 3年 1 2月收治的原发性高 血压患者 7 5例 , 其斗 , 男 缬 沙 坦 组 1 7 5±1 5 1 1 3±1 8 1 51±1 l 1 0 0±J 1 △ 3 9 例, 女3 6例 , 年龄 4 l ~ 6 4岁, 平 均( 5 3 . 1 ± 3 7 ) 岁, 病程 1 ~l 2 年, 平均( 7 l ±1 0 ) 年, 轻度 4 2 例、 中度 2 5例 、 重度 8例。将患者随机分为缬沙坦组 、 氨氯地 乎组、 联 氨氯地平组 1 7 6± 1 8 1 1 2 ±1 8 1 5 0± 1 3 1 0 2 ±1 3 △ 合组各 2 5 例, 三组 患者年龄 、 性别 、 血压水平等} 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 意义( P> 0 . 联合组 1 7 5± 1 7 l 1 2 ± 2 0 1 3 5 ±l 0 9 0 5 0 5 ) 。纳入标准 : ①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 ; ②近 1 个 月内未服用可影响 血压药 物; ③ 未合并其它严重系统性疾病 、 器质性 疾病, 除高血压外 , 体检正常 ; ④无药物禁 忌; ⑤ 知情同意 , 依从性 良好 , 可配合随访 ; ⑤具有一定认知 、 表达能力 。脱离标准 : ①未按 注: 与联合组相 比, P< 0 0 5 ; 与治疗前相 比, P< 0 0 5 。 照要求服药 ; ② 因不 良反应停药 ; ③未获随访 。 2 3 不 良反 应 1 2 方 法 三组均未见严 重不 良反应 , 联合组出现 2 例眩晕 、 头痛 , 但均 自行缓解 。 缬沙坦组 : 给予缬沙坦 , 8 0 m d 。氯氯地平组 : 给予氨氯地平 , 5 m g / d 。联 合组 : 3 讨论 联合氨氯地平 5 m g / d+ 缬 沙坦 8 0 m g / d 。持 续 1 2周 。治疗前 后 , 测量 体质量 与血 高血压具体发病机制 尚不 明晰 , 但从 流行病学特点上看 , 可能与高脂 、 胰岛素抵 压, 血压连测三次取均值 。 抗、 少运动有关 。血压控制不仅需要作用 于血管 , 还 需阻断致病 因素。临床 上多数 1 . 3 疗 效 判 定 患者需联合用药才可控制 血压, 提示高血压致病因素较复 杂 , 单 一靶点用药 恐难获 高血压疗效 : ① 显效 : 舒 张压下降 > 2 0 m m H g 或恢 复正常标准 ; ② 有效 : 舒张压 显著疗效。本次研究在 , 联合组联合作用 于血管 紧张素缬沙坦 , 以及 长效 c a 拮抗 下降 1 0 ~1 9 m m H g但 未恢 复 正 常, 或 收 缩 压 下降 ≥3 0 m m H g ; ③ 舒 张 压下 降 < 药, 前者通过抑制交感神经与血管 紧张素系 统, 改 善糖代谢 , 后 者通 过扩张外 周血 l O m m H g 或加重 , 且未恢复正常L 。 管, 增加胰 岛素敏感性 , 两者联用 , 药效具有叠加作用 , 且作 用途径 协同性较好 。结 1 . 4 统 计 学 处 理 果显示联合组I 临床疗 效、 降压幅度均优于单纯应用缬 沙坦 、 氨氯地平 。但 应注意 的 以 S P S S 1 8 . 0软 件 包 处 理 所 获 数 据 , 以( ±S ) 表示计量 资料, 以 n( %) 表 示 计 是 , 因降压效果显著 , 患者可能出现头晕 、 头痛等低血压反应 , 有研究表 明, 剧烈 的血 数资料 , P< 0 . 0 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 压波动对靶器官危害较大 , 联合用药应综合考虑获益。

缬沙坦分别联合氨氯地平与氢氯噻嗪治疗高血压患者的疗效比较

缬沙坦分别联合氨氯地平与氢氯噻嗪治疗高血压患者的疗效比较

缬沙坦分别联合氨氯地平与氢氯噻嗪治疗高血压患者的疗效比较徐冬梅;龚正;丁兆生【期刊名称】《实用临床医药杂志》【年(卷),期】2022(26)10【摘要】目的比较缬沙坦分别联合氨氯地平及氢氯噻嗪治疗高血压的疗效与安全性。

方法将老年高血压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用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对照组采用缬沙坦联合氢氯噻嗪。

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24 h血压水平变化以及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的变化,观察2组的血压达标及药物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2组治疗前24 h收缩压、舒张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24 h收缩压(126.5±8.9)mmHg,低于对照组的(134.8±9.1)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血压达标率分别为95.0%、93.3%;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NO分别为(69.6±18.7)、(65.4±15.2)μmol/L,均高于本组治疗前的(27.5±13.5)、(27.6±13.4)μmol/L;ET分别为(33.2±4.5)、(37.1±5.4)ng/L,均低于本组治疗前的(45.5±8.2)、(45.8±8.4)ng/L;观察组治疗后血清NO高于对照组,ET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8.3%,低于对照组的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能更有效地控制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收缩压,提高血清NO水平,降低ET水平,保护血管内皮功能。

【总页数】4页(P58-61)【作者】徐冬梅;龚正;丁兆生【作者单位】江苏省荣军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69;R544【相关文献】1.缬沙坦分别联合氨氯地平和氢氯噻嗪治疗老年高血压的疗效对比2.缬沙坦分别联合氨氯地平和氢氯噻嗪治疗老年高血压的疗效比较3.缬沙坦分别联合氨氯地平和氢氯噻嗪治疗老年高血压的疗效对比4.缬沙坦分别联合氨氯地平和氢氯噻嗪治疗原发性高血压78例疗效观察5.缬沙坦分别联合氨氯地平和氢氯噻嗪治疗老年高血压的疗效对比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缬沙坦和氨氯地平单独使用和联合使用治疗老年高血压的优劣差异

缬沙坦和氨氯地平单独使用和联合使用治疗老年高血压的优劣差异

缬沙坦和氨氯地平单独使用和联合使用治疗老年高血压的优劣差异作者:王春燕温泽云来源:《医学食疗与健康》2018年第08期[摘要]目的:探讨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原发性老年高血压患者90例,分别给予缬沙坦、氨氯地平、缬沙坦+氨氯地平治疗1年。

比较治疗前后24h平均血压的变化及不良反应。

结果:三组患者治疗后血压明显下降,缬沙坦+氨氯地平组血压下降程度明显大于另二组(P0.05)。

结论:缬沙坦+氨氯地平对控制老年高血压患者疗效较单独应用缬沙坦或氨氯地平更好。

[关键词]缬沙坦;氨氯地平;老年高血压;优劣差异长期高血压患者的重要器官往往受到损伤,缬沙坦具有高选择性,能够拮抗血管紧张素II 受体,竞争性拮抗血管紧张素Ⅱ的受体,但不进行任何激动作用,另外可抗高血压,但不影响心收缩功能及对心率无影响[l]。

氨氯地平能够拮抗钙离子,可治疗各种类型的高血压。

联用降压药物不仅能有效地降低血压,而且可提高高血压控制率[2]。

本研究收集我院90例确诊为高血压的老年患者,分析联合应用降压药的效果。

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确诊的原发性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抽取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其分为缬沙坦组与氨氯地平组联合治疗组。

1.2 纳入标准以2000年WHO/ISH高血壓病诊断标准为依据[3],年龄>65岁,无肝肾疾病、无继发性高血压等,未使用过其他降压药物,服药依从性好。

1.3 用药剂量缬沙坦分散片购白海南皇隆制药股份有限公司,60mg/d,苯磺酸氨氯地平片购自苏州东瑞制药有限公司,5mgd。

观察周期均为1年。

1.4 观察指标比较给药前3d血压平均值、治疗结束前3d血压平均值、以及患者的不良反应。

1.5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8.0分析数据。

ANOVA方差分析与t检验用于比较均数土标准差。

x2检验用于比较并发症发生率。

P2 结果2.1 血压变化三组患者经治疗后均有效果,但三组患者治疗后血压水平不完全相同,经两两比较,联合治疗组患者血压水平低于缬沙坦组与氨氯地平组。

缬沙坦氨氯地平片复合制剂治疗老年高血压的疗效观察

缬沙坦氨氯地平片复合制剂治疗老年高血压的疗效观察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Electronic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 Literature2019 年 第 6 卷第 87 期2019 Vol.6 No.8713缬沙坦氨氯地平片复合制剂治疗老年高血压的疗效观察徐兆风(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江苏 盐城 224000)【摘要】目的 对比分析老年高血压应用缬沙坦氨氯地平片复合制剂、缬沙坦氢氯噻嗪复合制剂治疗的疗效情况。

方法 随机纳入本院2018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100例高血压疾病老年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参照组(n =50)与研究组(n =50),参照组予以缬沙坦氢氯噻嗪复合制剂治疗,研究组予以缬沙坦氨氯地平片复合制剂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率情况。

结果 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相比参照组明显更高,不良反应相比参照组明显更低(P <0.05)。

结论 临床针对老年高血压疾病患者可予以缬沙坦氨氯地平片复合制剂治疗,该治疗方法的疗效更明显,不良反应率相对更低,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缬沙坦氨氯地平片复合制剂;老年高血压;临床疗效;不良反应【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8242.2019.87.13.01老年高血压疾病是当前威胁老人生命与健康的一类慢性疾病[1]。

临床针对老年高血压疾病的治疗主要是控制并稳定降低患者血压水平,当前临床针对该病治疗的药物种类较多,且各药物的疗效存在差异,研究以对比分析老年高血压应用缬沙坦氨氯地平片复合制剂、缬沙坦氢氯噻嗪复合制剂治疗预后。

1 资料与方法1.1 基础资料对100例罹患高血压的老年患者收集,均为2018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我院内科收治,应用数字表抽取法随机分组,其中参照组男性共抽取28例、女性共抽取22例,年龄介于62~73岁之间,平均(65.2±3.4)岁;研究组纳入男性26例、女性24例,患者年龄范围64~75岁,平均(65.4±3.5)岁。

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的临床效果

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的临床效果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1年2月第6卷第4期临床医学高血压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好发于老年人群。

饮食结构不良、生活方式不健康、遗传因素、环境恶劣、年龄大等均有可能导致高血压的发生。

有研究表明,高血压患者平均动脉压、血压变异性均高于常人。

临床通常应用降压药降低患者的血压变异性,但对于高血压最佳治疗药物尚无明确定论。

目前临床治疗高血压患者,主要采用联合用药的方式[1]。

缬沙坦是心肌梗塞、心力衰竭等高血压患者的常用药,调节心律及降血压效果较好。

氨氯地平为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的临床效果严华1,郭芳云2*(1.商洛市镇安县医院,陕西商洛,711500;2.咸阳市彬州市人民医院,陕西咸阳,713500)摘要:目的分析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9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18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0例。

对照组采用缬沙坦+氢氯噻嗪治疗,观察组采用缬沙坦+氨氯地平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8周。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变异性、血管弹性、生活质量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治疗前,两组昼、夜SSD、DSD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昼、夜的SSD、DSD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前,两组踝臂指数、PWV、C2、C1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踝臂指数、PWV、C2、C1均优于对照组及治疗前(P<0.05)。

治疗前,两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领域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能有效降低患者血压变异性,维持血压平稳,促进血管弹性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且不良反应较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缬沙坦分别联合氨氯地平和氢氯噻嗪治疗老年高血压的疗效比较
发表时间:2018-10-11T14:36:29.267Z 来源:《心理医生》2018年9月27期作者:薛国际
[导读] 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在缬沙坦治疗的基础上分别联合应用氨氯地平或氢氯噻嗪,均可获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

(云南省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云南红河 661000)
【摘要】目的:观察并比较老年高血压患者分别采用缬沙坦+氨氯地平与缬沙坦+氢氯噻嗪进行治疗的效果。

方法:随机将我院收治的84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分为两组,接受缬沙坦+氨氯地平治疗的为观察组,应用缬沙坦+氢氯噻嗪进行治疗的则为对照组。

统计两组患者的药物治疗效果,并展开对比与评价。

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5.2%与92.9%,两组数据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

而在不良反发生率方面,观察组为9.5%,相比于对照组的28.6%明显降低,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在缬沙坦治疗的基础上分别联合应用氨氯地平或氢氯噻嗪,均可获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但缬沙坦+氨氯地平治疗时产生的不良反应比较少,安全性更高,值得重视。

【关键词】老年高血压患者;缬沙坦;氨氯地平;氢氯噻嗪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27-0114-02 在临床上,高血压比较常见,是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一项高危因素,主要表现为动脉压异常升高,并且还会伴发血管、肾脏、心脏以及脑等器官病变,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威胁。

近些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患有高血压的人数也日益增多[1]。

目前,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临床通常采取联合用药的方式,以降低、稳定其血压水平,但对于具体药物的选择,还没有制定出最佳的方案。

基于此,本文以我院84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为例,就其分别采用缬沙坦+氨氯地平与缬沙坦+氢氯噻嗪进行治疗的效果展开探讨,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84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为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2例。

观察组中,男女分别有25例与17例;年龄为66至87岁,平均(76.3±8.2)岁;病程为2至14年,平均(8.5±1.3)年。

对照组中,男女分别有26例与16例;年龄为67至85岁,平均(76.0±8.1)岁;病程为2至15年,平均(8.7±1.5)年。

所有患者经临床检查均得到确诊,同时排除存在其他严重脏器疾病、生命体征不稳定及精神异常等患者。

在基本资料方面,两组差异不大,值得比较。

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患者接受缬沙坦+氨氯地平治疗,每天口服80mg缬沙坦与5mg的氨氯地平。

对照组应用缬沙坦+氢氯噻嗪进行治疗,每天口服80mg缬沙坦与12.5mg的氢氯噻嗪。

所有患者均连续接受14周的治疗。

在早晚用药以及睡觉之前,对患者的血液进行测量,每天测量三次。

同时,嘱咐患者在服药期间严禁抽烟、喝咖啡,并在测血压前的半小时采用坐位休息,切不可运动。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及心律失常、下肢水肿、恶心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观察与记录。

其中,患者的疗效判定标准具体如下。

显效:与治疗前相比,患者的收缩压及舒张压下降幅度超过20mmHg,或下降至正常水平;
有效:患者的收缩压及舒张压与治疗前相比下降幅度为10至20mmHg;
无效:患者血压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无明显变化,甚至出现升高的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本实验所得的所有数据均应用SPSS21.0软件展开统计学处理与分析,计数与计量方面的数据分别应用百分比与(平均数±标准差)表示,P<0.05,具有统计学方面的意义。

2.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经统计,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5.2%与92.9%,数据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

详见表1。

3.结论
老年高血压为临床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有着非常高的发病率,临床主要采取药物治疗的方法,来控制患者的血压水平。

但是,经临床大量研究发现,采取单一用药的治疗方法,难以获得理想的血压控制效果,并且还会产生较多的不良反应。

在此种形势下,临床提出了联合用药治疗的理念[2]。

作为临床常用的一种血管紧张受体阻滞剂,缬沙坦可有效抑制局部组织中的血管紧张素,大大减少患者血压受到感受器敏感性与血管收缩的影响,并且还可对交感神经兴奋产生抑制作用,促进血流动力学效果的改善。

但是,由于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年龄比较大,对药物的耐受性不高,容易出现不良反应,从而降低用药依从性及治疗效果。

针对此种情况,临床联合多种药物来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

氨氯地平在高血压治疗中同样得到了广泛应用,其作为一种钙离子拮抗剂,可有效降低患者的血压水平,并且还可缓解其心绞痛症状,有效保护肾脏。

具体分析,氨氯地平口服用药周期是36h,6至8h以后便可达到血药浓度峰值,并且其生物利用效率也可达到65%。

但是,尽管氨氯地平可保护患者的肾脏,但由于其通过肝脏进行代谢,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肝脏的负担,特别是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肝脏功能不断衰退,在应用氨氯地平时,可能会引起下肢水肿等不良反应的发生。

而通过联合应用缬沙坦与氨氯地平进行治疗,可减少氨氯地平的用药,在提高治疗效果的同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氢氟噻嗪作为一种降压及利尿的药物,对肾源性、肝源性、心源性等水肿疾病,以及慢性肾衰竭均可产生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并且利尿效果显著,可将尿钙的排泄大大减少,在抑制人体吸收氯化钠的同时,促进钠、钾离子的分泌,从而将水肿有效减少[3]。

其中,氢氟噻嗪的生物利用率可达到60%至80%,在用药期间进食,则可促进该药的吸收,因而为促进血药浓度,可叮嘱患者在饭前用药。

在用药4h 后,氢氟噻嗪的血药浓度便可达到峰值,但降压效果需在用药6h后才会产生,持续12h,因此,氢氟噻嗪的见效及持续时间均比较短,需多次向患者用药。

此外,患者在用药后,有可能出现内分泌代谢失调的情况,进而引起肌肉痉挛、恶心等、电解质失衡等并发症。

本实验结果显示,接受缬沙坦+氨氯地平治疗的观察组患者,其治疗总有效率与应用缬沙坦+氢氯噻嗪进行治疗的对照组差异不大(P>0.05)。

表明这两种治疗方法均可有效改善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且疗效均比较显著;但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于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表明缬沙坦与氨氯地平联用有着更高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在采用缬沙坦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治疗的基础上,分别联合应用氨氯地平或氢氯噻嗪,均可获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但缬沙坦+氨氯地平治疗时产生的不良反应比较少,安全性更高,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杨利和.厄贝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或氢氯噻嗪诊治老年性高血压病临床疗效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16):63.
[2]王磊,魏新伟,于芳. 两种药物联合治疗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J].中外医疗,2016,35(4):42-44,50.
[3]陈秀娟.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和氢氯噻嗪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对比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2016,6(05):97-9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