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中考专题复习第7单元热现象内能

合集下载

2020年中考物理试题分类训练——内能的利用

2020年中考物理试题分类训练——内能的利用

2020年中考物理试题分类训练——内能的利用专题一、选择题1.(2020朝阳,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冠状病毒的传播是扩散现象B.即使煤炭没有完全燃烧,其热值也不会改变C.一个物体的内能增加了,一定是它吸收了热量D.因为沙石的比热容比水小,所以吸收相同的热量,沙石比水升温快2.(2020曲阳,16)生活处处有物理,留心观察皆学问。

以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四冲程柴油机在工作过程中,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冲程是做功冲程B. 汽车发动机用水冷却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C. 使用试电笔时,手指不能碰到笔尖D. 家中的空气开关跳闸一定是因为发生了短路3.(2020随州,6)央视节目“远方的家”曾对随州广水马坪的特色饮食“拐子(猪肘子)饭”的制作过程有过详细的介绍,“拐子”的秘法卤制(将食材放在特殊汤汁中持续加热)十分关键。

以下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食客端上一碗“拐子饭”,立刻感到香气扑鼻而来,这是由于分子的热运动B.“拐子”在秘法卤制的过程中,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来增大内能的C.随着时代的进步,已经由液化石油气代替原来的柴火土灶来卤制“拐子”,这样更方便且卫生,液化石油气属于可再生能源D.在卤制“拐子”的过程中,液化石油气燃烧越充分,它的热值越大4.(2020达州,3)以下关于热现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腊梅是我市的市花,在隆冬无风的夜晚,腊梅园中飘来阵阵花香,说明花香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B.发生热传递时,内能从内能大的物体向内能小的物体传递C.物体吸收热量后,物体的温度不一定升高D.四冲程内燃机的做功冲程发生的能量转化与高压锅内的高温高压水蒸汽冲开限压阀时的能量转化是相同的5.(2020威海,6)关于能量的转化或转移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地球上的化石能源归根结底来自远古时期的太阳能B. 自然界中水能的循环再生过程不遵循能量守恒定律C. 空调将室内空气的内能转移至高温的室外需要消耗电能D. 热水自然变凉,能量自发的从高温物体转移至低温物体6.(2020南京,7)如图是内燃机某冲程的工作示意图,四个事例中能量转化与之相同的是()A.瓶塞冲出B.搓手取暖C.压缩气体D.钻木取火7.(2020恩施,10)动态制动是现代车辆采用的一种重要制动方式。

中考专题复习 第七单元 热现象 内能

中考专题复习  第七单元 热现象 内能

初四物理中考专题复习第七单元热现象内能【教学内容与目的要求】1、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测量温度。

2、能区分固、液、气三种物态,能用熔点和沸点的知识解释现象,熟练掌握物质三态变化特点并解释常见现象。

3、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了解原子的核式模型,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并用该理论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4、理解内能,以及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

5、理解热量,了解比热容,并会用热量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6、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燃料的热值,了解热机的工作原理及工作过程。

【知识重点与学习难点】1、会正确使用温度计、知道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2、知道物态变化及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放热现象。

3、知道物态变化的条件,及影响物态变化的一些因素。

4、分子运动论的基本内容,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5、内能的概念。

6、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7、要弄清一些基本概念。

例如温度、热量、内能和比热,要会正确区分,又要看到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

【方法指导与教材延伸】一、温度和温度计:1.温度的概念: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摄氏温度的标度方法是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1.013×105帕)纯净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作为0摄氏度,记作0℃,以纯水沸腾时的温度作为100摄氏度,记作100℃,在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份代表1℃。

2.温度计:(1)测量物体温度的仪器叫做温度计,常用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使用温度计之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量程,最小刻度和零刻度线的位置。

(2)温度计测量时,正确的使用方法是:a、不能超过温度计的最大刻度值。

b、温度计的玻璃泡要与被测物充分接触,不要碰到容器的底或容器的壁。

c、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物接触后要稍过一段时间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d、读数时,温度计玻璃泡仍需留在被测物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2020中考物理专题复习讲座7《内能热量比热容》试题(含答案)

2020中考物理专题复习讲座7《内能热量比热容》试题(含答案)

内能、热量、比热容要点索引:1、理解物体的内能,并会用物体内能的知识解释有关现象。

2、知道热量的含义、单位,会用热量知识解答问题。

3、理解比热容的定义、单位,会利用比热容知识解释有关现象。

4、由比热容的定义推出求物体吸放热的公式,并会利用吸放热公式进行常规计算。

一、基础点睛:1、物体内能的定义:物体内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内能的单位也是焦耳;一切物体,不论处于哪种状态,都有内能。

(1)物体内部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每个分子都有动能;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分子动能越大。

(2)物体的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和斥力,并有间隔,因此物质的分子还具有势能。

(3)物体内能的大小,除与温度有关外,还与物体的体积、状态、质量等因素有关。

在初中阶段,我们只讨论内能的改变,不具体进行内能的计算。

2、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途径:做功和热传递,且两种方法是等效的。

(1)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

内能增加(或减少)。

用热传递的方法改变物体的内能的过程,实质上是内能的转移过程。

(2)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加;物体对外做功,自身内能减少,用做功的方法改变物体内能的过程,实质上是内能与其他形式的能量之间相互转化过程。

(3)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间内能传递的多少称为热量。

用Q 表示,单位也为焦耳,符号是J 。

特别提示:温度是分子无规则运动剧烈程度的标志,或者说是分子平均动能大小的标志。

温度高的物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剧烈,但势能不一定大。

不能由温度的高低判定内能的大小,也不能由内能的增减判断温度的高低。

例如,晶体在熔化时,不断地从外界吸引热量,物体的内能增加,但物体的温度不变,所吸收的热量用来增加物体内分子的势能。

3、理解比热容(1)物质吸热规律相同质量的同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热是相同;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热是不同。

(2)比热容定义:比热容的大小等于单位质量的物质温度每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2020年中考物理专题复习热现象

2020年中考物理专题复习热现象

热现象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2分)1.下列现象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A.冬天室外的衣服冻干了B.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C.冰雪熔化了D.从冰箱里拿出的冰棒冒“白气”2.下列现象中,不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的是( )A.海绵很容易被压缩B.湿衣服在阳光下逐渐晒干C.春天,校园里花香扑鼻D.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变小3.下列实例中,为了加快蒸发的是( )A.用地膜覆盖农田B.给盛有饮料的瓶子加盖C.把湿衣服晾晒在通风向阳的地方D.农业灌溉中用管道输水代替沟渠输水4.如图是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可知该物质( )图1A.是非晶体B.熔化过程持续了14 minC.在ab段处于固态D.在bc段不吸热,温度不变5.五莲山是著名的风景区,远远望去,云雾缭绕,显得神秘而美丽。

关于云雾的形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是从山中冒出的烟B.是水蒸气凝华成的小水珠C.是从山中蒸发出来的水蒸气D.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6.下列现象的形成过程与物态变化对应正确的是( )A .窗户玻璃上的冰花——凝固B .树上的雾凇——凝华C .草叶上的露珠——熔化D .雪糕周围的“白气”——升华7.下列“物态变化”与其吸热、放热的关系正确的是( ) A .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要吸热 B .冰化成水是熔化现象,要吸热C .寒冷冬天呼出的“白气”是汽化现象,要吸热D .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是利用“干冰”升华,要放热 8.下列过程中,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 .寒冷的冬天,通过搓手来取暖 B .用铁锤锻打工件,工件会发热 C .做饭时,用炉火对锅里的水加热D .把铁丝反复弯折,弯折处变热9.太阳能是人类优先开发和利用的新能源之一,关于太阳能的利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图2A .图2甲中,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植物的化学能B .图2乙中,太阳能热水器通过做功方式将太阳能转化为水的内能C .图2丙中,太阳能交通信号灯将太阳能直接转化为信号灯的光能D .图2丁中,首架环球航行的太阳能飞机将太阳能直接转化为飞机的机械能 10.下列图形中,属于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是( )图3A .滑下滑梯B .弯折铁丝C .做功冲程D .压缩空气点火 11.关于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干冰给食品保鲜,利用了干冰熔化吸热B .把酒精擦在手背上,手背感觉到凉爽,是由于酒精汽化放热C .一瓶水被冰箱冷冻后,取出放一会儿,表面会变湿,是由于水蒸气液化D .北方的冬天,为了保存蔬菜,在菜窖里放几桶水,利用了水凝华放热 12.下图中有关物态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图4A .冰是凝固形成的,需要吸收热量B .雾是液化形成的,会放出热量C .霜是凝华形成的,需要吸收热量D .雪是升华形成的,会放出热量13.如图所示,把热水壶放在煤气灶上烧水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煤气的燃烧过程是内能转化为化学能B .煤气燃烧越充分,它的热值越大C .水的温度越高,水分子运动越剧烈D .烧水的过程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水的内能14.如图是酒精灯给试管中的水加热,一段时间后橡皮塞被冲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6A .酒精灯中酒精的质量越大,酒精的热值越大B .酒精燃烧放出的热量能全部被试管中的水吸收C .试管中水的内能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增加的D .橡皮塞被冲开的过程与内燃机的压缩冲程都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过程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2分) 图515.如图7所示,甲、乙两图的读数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s。

中考物理复习 分子热运动+内能+比热容

中考物理复习       分子热运动+内能+比热容
2.比热容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般不同; 同一物质的状态不同,比热容不同。
例3(2022· 广西百色)用冷水冷却发动机,是利用水的比热容较 ___大____(选填“大”或“小”)的特性。四冲程汽油机的工作过程中 __做__功___(选填“压缩”或“做功”)冲程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5.(2020·广西北部湾经济区Ⅰ卷)烈日炎炎的夏季,白天河岸上 沙土热得烫脚,但河水却非常凉爽,这是由于水的比热容较_大______(选 填“大”或“小”)。
6.(2018·广西贺州)用同一盏酒精灯分别给质量相等的甲、乙两 种物质加热,根据测量数据绘制如图17-1所示图像。由图像可知:甲物质 的温度比乙物质的温度升高得___快____(选填“快”或“慢”),甲物质 的比热容__小__于___(选填“大于”或“小于”)乙物质的比热容。
(3)被加热液体(尤其是易燃液体)不能过满,以免发生意外
实 验
加热相等质量的水和食用油,升高相同的温度时,水需要的加热时
结 论
间较长,即水比食用油吸收的热量多
续表
评 估
实验存在的不足:①受环境的影响较大,如风向、不同物质的散热
交 流
情况等;②难以控制酒精灯火焰的大小完全相同
(1)实验方法改进:选用完全相同的两个电加热器和可封闭的容器
考点4 热量及其相关计算 抢分攻略
1.热量是内能转移多少的量度,是一个过程量,可以用“吸收”或 “放出”来表述。
2.热量的计算公式Q=cmΔt
(1)吸热公式:Q吸=cm(t-t0) (2)放热公式:Q放=cm(t0 - t)
3.关于物质混合或接触时的热量问题,若题目明确不计热量损失, 则Q吸=Q放;时间足够长时,两物体末温相等。
(4)热传递过程中传递_能__量___的多少叫做热量。国际单位制中, 热量的单位是_焦__耳__(__J_)_。

中考物理热学专题复习内能热量温度的区别和联系

中考物理热学专题复习内能热量温度的区别和联系

中考物理热学专题复习内能热量温度的区别和联系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一杯水的温度越高,它具有的内能就越大B.热值大的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一定多C.一个物体吸收了热量,它的温度一定会升高D.把铝块放入热水中后再取出,铝块的比热容变大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的内能增大温度一定升高B.高温物体比低温物体含有的热量多C.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传给内能小的物体D.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大3.如图用蒸锅在天然气灶上烧水蒸包子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包子的温度越高所含热量越大B.水的温度越高,水分子运动越剧烈C.天然气燃烧越充分,热值越大D.用手拿包子的时候温度从包子传到手4.关于温度、内能和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内能增大,一定从外界吸收热量B.物体内能与温度有关,只要温度不变,物体的内能就一定不变C.物体内能减少时,温度可能不变D.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热量越多5.关于温度、内能和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是温度B.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C.物体温度相同,其内能一定相等D.物体的内能大,含有的热量就多6.关于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吸热时,温度一定升高,内能一定增加B.温度相同的两个物体间也能发生热传递C.0℃冰熔化成0℃的水,温度与质量不变,所以内能不变D.热量可能从内能少的物体转移到内能多的物体上7.关于温度、热量、内能,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的热量越多B.物体内能增加,一定要从外界吸收热量C.物体吸收热量时,温度可能不变D.物体内能减少时,温度一定降低8.关于热学知识中内能、热量和温度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的温度越低,所含的热量越少B.同一物体的温度越高,它的内能越大C.0℃的物体,它的内能也为0D.物体温度不变,它的内能就一定不变9.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B.温度越高的物体所含的热量越多C.温度为0℃的物体没有内能D.发生热传递的两物体间有温度差10.对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为0℃的物体没有内能B.温度相等的1kg水和100g水内能相同C.物体的内能增加,则一定是外界对物体做了功D.在相同物态下,同一物体温度降低,它的内能减少1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一切物体无论温度高低都具有内能B.“炙手可热”是通过做功的方式吸收热量C.扩散现象中,分子不可能从低温物体运动到高温物体D.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温度越低,分子运动越剧烈12.下列关于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大B.甲物体传递了热量给乙物体,说明甲物体原来的内能大C.静止的物体动能为零,内能为零D.物体温度不变,内能不变13.关于分子热运动、热量和内能,正确的是()A.手压面包,面包体积变小了,说明分子间有间隙B.一个物体具有内能的同时也具有热量C.物体温度升高,原因可能是外界对它做功D.热量总是从内能多的物体传递到内能少的物体14.以下关于热值、内能和热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酒精灯内的酒精用去一半后,酒精的热值减小B.温度相同的物体含热量也相等C.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传递给内能小的物体D.一块0℃的冰熔化成0℃的水,内能增加15.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相同的物体内能一定相等B.温度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一定多C.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传递给内能小的物体D.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1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热传递过程中,温度高的物体,由于具有较大的内能,所以会把内能传给低温物体B.夏天室内常洒一些水,是利用水蒸发吸热达到降温的目的C.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温度一定升高D.运载火箭的燃料采用液氢,是因为液氢的比热容大17.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B.物体温度越低,内能越小,所以0o C的冰没有内能C.热量总是从温度高的物体传给温度低的物体或者从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向低温部分D.热胀冷缩中的“热”“冷”是指内能,温度越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越多18.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0℃的物体没有内能B.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C.物体温度越高,含有的热量越多D.热量总是从内能多的物体传递给内能少的物体19.关于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热值大的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一定多B.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一定增大C.物体的内能增加,可能是从外界吸收了热量D.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向内能小的物体传递20.下列关于温度、热量、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温度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一定多B.热传递的实质是内能的转移C.0℃的冰熔化成0℃的水,由于温度不变,所以它的内能不变D.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21.将热水倒进玻璃杯中,玻璃杯会变热,是因为()A.水将温度传给了玻璃杯B.水含有的热量减少C.玻璃杯增加了内能D.当它们温度相同时,内能也相同22.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B.物体不吸收热量,其内能也可以增加C.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的热量越多D.物体的温度不变,其内能就一定不变23.关于内能、热量和温度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温度越高,含有的热量也就越多B.1kg、0℃的水的内能比1kg、0℃的冰的内能大C.在热传递过程中,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传向内能小的物体D.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24.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做功冲程中柴油机气缸里的气体内能增大B.手机充电过程中电能转化为化学能C.搓手时感到暖和是因为产生了热量D.物体吸收热量后,内能增大,温度一定升高二、双选题25.下列有关热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热传递中温度总是从热的物体传给冷的物体B.温度高的物体比温度低的物体含有的热量多C.内能少的物体也可能将能量传给内能多的物体D.炒菜时加盐,菜很快“入味”,说明温度越高分子扩散越快26.关于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同一物体温度越高,物体内能越大B.同一物体温度越低,物体内能越大C.温度相同的同种物质,分子个数越多,物体内能越大D.温度相同的同种物质,分子个数越多,物体内能越小27.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热传递时,温度总是从高温物体传递给低温物体B.一块0℃的冰熔化成0℃的水后,温度不变,整体内能变大C.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向内能小的物体传递D.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可能增加三、多选题28.关于温度、热量、内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B.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一定增大C.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的热量越多D.内能是物体内所有分子动能和势能的总和29.下列有关热学知识的认识,正确的是()A.物体的内能跟物体的运动速度、物体的温度和物质状态都有关系B.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内能增大C.汽车发动机用水做冷却物质,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D.内能总是从内能多的物体向内能少的物体转移四、填空题30.“热”字含义包括“温度、内能、热量”。

2020 人教版 九年级 热学专题复习(有答案)

2020 人教版 九年级  热学专题复习(有答案)

热学一、单选题1.关于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相同的物体,其内能的大小一定相同B.熔点越高的物体,熔化时吸收的热量越多C.物体的内能减小,一定是对外做了功D.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2.夏天从冰柜中取出冰棒,可以看到冰棒周围有“白气”产生,在冰棒包装袋外侧有一层白霜。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白气”是冰升华形成的水蒸气 B.“白气”的形成需要放热C.白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D.白霜的形成需要吸热3.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0℃的冰内能为零 B.对物体做功,物体的温度一定升高C.物体温度越高,所含热量越多 D.两个物体温度相同,它们之间不发生热传递4.夏天,把棒冰拿在手里,剥去纸后,棒冰周围冒出的“白气”主要是( )A.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珠B.棒冰中的水蒸发后形成的水蒸气C.棒冰中的冰升华为水蒸气,水蒸气再凝结成的雾D.人呼出的气体中的水蒸气,遇到低温棒冰而凝华成的小冰晶5.我国北方的冬季气温很低,到处都是冰天雪地,人们有时会将冰雪融化取水,把冰雪放在水壶里加热取水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冰在0℃时,内能为0 B.这是通过做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C.在加热过程中,壶内的温度一直在上升 D.水的温度越高,水分子运动越剧烈6.自然界中的云、雨、雪、雾、露、霜等现象,都是水的物态发生变化形成的,如图描述的物理现象理解正确的是A.“飘渺的雾”是汽化现象 B.“晶莹的露”是熔化现象C.“凝重的霜”是凝华现象 D.“轻柔的雪”是液化现象7.下列数据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A.淋浴用热水的温度约40℃B.学生座椅的高度约40dmC.一本中学物理教科书的重力约20N D.教室内一盏日光灯的额定功率约400W 8.对下列现象的成因解释正确的是()A.早春,河中的冰雪逐渐消融———凝固放热B.盛夏,洒在地面上的水很快变干———液化放热C.深秋,早晨树叶上的露珠———升华吸热D.严冬,树枝上的雾凇———凝华放热9.关于分子动理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B.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越剧烈C.分子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D.固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10.“估测”是物理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下面是林红同学对自己身边一些物理量的估测,以下估测符合生活实际的是()A.适合人洗澡的水温约为25℃ B.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3. 6m/sC.一本物理教科书的质量约为250 g D.教室内一盏日光灯工作时的电流约为1 A 11.如图是用相同的加热装置对a、b、c三种物质加热时它们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其中a、c质量相同。

2020年物理中考总复习:热和能(基础)知识讲解

2020年物理中考总复习:热和能(基础)知识讲解

总复习:热和能(基础)【考纲要求】1.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2.知道物体的内能,知道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3.掌握比热容的概念,能利用比热容解释有关现象;4.了解热机的工作原理,知道汽油机、柴油机的工作原理及能量转化;5.知道热机的效率;知道提高热机效率的途径;6.知道能量的转化和守恒。

【知识网络】【考点梳理】考点一、分子热运动1.物质的构成:常见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

2.分子的热运动:(1)扩散: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2)影响扩散快慢的因素:温度。

(3)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3.分子之间的作用力:分子之间既存在斥力也存在引力。

要点诠释:1.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温度的高低是物体内分子热运动剧烈程度的标志。

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扩散越快。

2.分子之间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只是对外表现不同:(1)当固体被压缩时,分子间的距离变小,作用力表现为斥力。

(2)当固体被拉伸时,分子间的距离变大,作用力表现为引力。

3、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1)常见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原子构成的;(2)物质内的分子在不停地做热运动;(3)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和斥力。

考点二、内能1.定义: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2.单位:焦耳,符号:J。

3.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温度、质量、体积、状态等。

4.改变内能的方式:热传递、做功。

5.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物体的内能大小与物体内部分子的热运动以及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情况有关,是物体能量的微观表现;物体的机械能则与整个物体的机械运动情况及相对位置有关,是物体能量的宏观表现。

物体的内能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为零(因为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总有动能),而物体的机械能可以相对为零。

所以内能和机械能是两种不同形式的能量。

要点诠释:1.内能与温度:同一个物体,它的温度越高,内能越大。

进阶中考2020——内能热量温度精选练习题

进阶中考2020——内能热量温度精选练习题

内能热量温度精选练习1.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所含热量的多少由温度高低来决定B.0℃的冰块,内部分子间相互作用力消失C.热传递的条件是物体间存在温度差D.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2.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火箭使用液态氢作燃料,是因为液态氢含有的热量多B.0℃的水变成0℃的冰,温度不变,内能不变C.在汽油机的压缩冲程中,内能转化为机械能D.集中供暖采用热水循环,是利用了水的比热容较大的性质3.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打开香水瓶闻到香味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B.汽油机的做功冲程是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C.高温的铁水具有内能,低温的冰块没有内能D.海边昼夜温差较小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小4.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为0℃的物体没有内能B.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C.物体的内能增加,一定是温度升高了D.温度相同的1kg水和1g水,内能相同5.关于温度、热量、内能,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0℃的冰没有内能B.水沸腾时继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C.物体的温度越低,所含的热量越多D.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只要温度不变,物体的内能就一定不变6.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冷水一定比热水的内能小,因为冷水的温度较低B.汽油机在做功冲程中,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C.用火炉烧水,是用做功的方法増加水的内能D.中午海滩上沙子比海水热,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小7.下列有关热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高空中的冰晶在空气中下落变成雨滴时,内能增加了B.初冬的早晨,地面上结有一层白霜属于升华C.所有物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D.物体的温度可以降到-273.15℃以下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B.物体温度越高,含有的热量越多C.物体温度为0℃时,其内能为零D.晶体熔化吸热,温度保持不变9.下列有关内能和比热容的说法正确的是A.0℃的物体不具有内能B.物体内能增加,温度一定升高C.比热容的大小与物体质量有关D.水的比热容较大,可作为冷却剂10.下列关于热学知识的说法正确的是A.烧开水是通过做功的方法增加水的内能B.冰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不变,内能增加C.柴油机的效率可以达到100%D.端午粽子飘香,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11.下列关于温度、内能、热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同一物体温度升高,它的内能增加B.物体温度越高,它的热量就越多C.要使物体内能增加,一定要吸收热量D.要使物体内能增加,一定要对物体做功12.用酒精灯给试管加热,如图所示,试管口软木塞冲出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水蒸气对软木塞做功,水蒸气内能增大B.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软木塞的机械能C.能量的转化与热机压缩冲程能量转化相同D.试管口的“白气”是水蒸气汽化形成的13.下列关于内能、热量、温度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温度越低,所含的热量越多B.物体吸收热量,它的温度一定会升高C.物体温度升高,它的内能一定增加D.物体内能减少,它一定放出热量14.下列方法中,利用热传递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是A.钻木取火B.用“搓手”的方法取暖C.用热水袋取暖D.反复弯折铁丝使其发热15.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内能增加,一定要从外界吸收热量B.1kg0℃的水和1kg0℃的冰内能相同C.做功和热传递都能改变物体的内能D.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16.在下列现象中,利用热传递的方式使物体内能增加的是A.用锯锯木头,锯条发热B.烧水时,水逐渐变热C.流星在大气层中高速下落,发出光和热D.小孩从滑梯上滑下,臀部有灼热感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桶水的比热容比一杯水的比热容大B.把-5℃的冰块放在0℃的冰箱内,几分钟后,有部分冰会变成水C.炽热的铁水具有内能,冰冷的铁块也具有内能D.用锯条锯木板,锯条的温度升高,是由于锯条从木板吸收了热量18.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以下说法正确的是(多选)A.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B.60℃的水比30℃的水所含有的热量多C.热量总是自发地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D.0℃的水内能为零19.下列现象中,是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是A.冬天在火炉边烤火B.冬天两手相互摩擦,手发热C.用酒精灯把烧杯中的水烧开D.夏天穿薄衣服凉快20.如图所示,在平底烧瓶内装有少量的水,用打气筒向瓶内打气,观察到许多物理现象,其中分析错误的是A.往瓶内打气时,外界对瓶内气体做功B.往瓶内打气时,瓶内气体内能减少C.塞子跳出时,看到瓶内有白雾出现,是液化现象D.塞子跳出时,瓶内气体温度降低答案1.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所含热量的多少由温度高低来决定B.0℃的冰块,内部分子间相互作用力消失C.热传递的条件是物体间存在温度差D.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答案:C2.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火箭使用液态氢作燃料,是因为液态氢含有的热量多B.0℃的水变成0℃的冰,温度不变,内能不变C.在汽油机的压缩冲程中,内能转化为机械能D.集中供暖采用热水循环,是利用了水的比热容较大的性质答案:D3.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打开香水瓶闻到香味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B.汽油机的做功冲程是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C.高温的铁水具有内能,低温的冰块没有内能D.海边昼夜温差较小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小答案:A4.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为0℃的物体没有内能B.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C.物体的内能增加,一定是温度升高了D.温度相同的1kg水和1g水,内能相同答案:B5.关于温度、热量、内能,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0℃的冰没有内能B.水沸腾时继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C.物体的温度越低,所含的热量越多D.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只要温度不变,物体的内能就一定不变答案:B6.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冷水一定比热水的内能小,因为冷水的温度较低B.汽油机在做功冲程中,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C.用火炉烧水,是用做功的方法増加水的内能D.中午海滩上沙子比海水热,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小答案:B7.下列有关热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高空中的冰晶在空气中下落变成雨滴时,内能增加了B.初冬的早晨,地面上结有一层白霜属于升华C.所有物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D.物体的温度可以降到-273.15℃以下答案:A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B.物体温度越高,含有的热量越多C.物体温度为0℃时,其内能为零D.晶体熔化吸热,温度保持不变答案:D9.下列有关内能和比热容的说法正确的是A.0℃的物体不具有内能B.物体内能增加,温度一定升高C.比热容的大小与物体质量有关D.水的比热容较大,可作为冷却剂答案:D10.下列关于热学知识的说法正确的是A.烧开水是通过做功的方法增加水的内能B.冰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不变,内能增加C.柴油机的效率可以达到100%D.端午粽子飘香,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答案:B11.下列关于温度、内能、热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同一物体温度升高,它的内能增加B.物体温度越高,它的热量就越多C.要使物体内能增加,一定要吸收热量D.要使物体内能增加,一定要对物体做功答案:A12.用酒精灯给试管加热,如图所示,试管口软木塞冲出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水蒸气对软木塞做功,水蒸气内能增大B.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软木塞的机械能C.能量的转化与热机压缩冲程能量转化相同D.试管口的“白气”是水蒸气汽化形成的答案:B13.下列关于内能、热量、温度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温度越低,所含的热量越多B.物体吸收热量,它的温度一定会升高C.物体温度升高,它的内能一定增加D.物体内能减少,它一定放出热量答案:C14.下列方法中,利用热传递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是A.钻木取火B.用“搓手”的方法取暖C.用热水袋取暖D.反复弯折铁丝使其发热答案:C15.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内能增加,一定要从外界吸收热量B.1kg0℃的水和1kg0℃的冰内能相同C.做功和热传递都能改变物体的内能D.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答案:C16.在下列现象中,利用热传递的方式使物体内能增加的是A.用锯锯木头,锯条发热B.烧水时,水逐渐变热C.流星在大气层中高速下落,发出光和热D.小孩从滑梯上滑下,臀部有灼热感答案:B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桶水的比热容比一杯水的比热容大B.把-5℃的冰块放在0℃的冰箱内,几分钟后,有部分冰会变成水C.炽热的铁水具有内能,冰冷的铁块也具有内能D.用锯条锯木板,锯条的温度升高,是由于锯条从木板吸收了热量答案:C18.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以下说法正确的是(多选)A.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B.60℃的水比30℃的水所含有的热量多C.热量总是自发地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D.0℃的水内能为零答案:AC19.下列现象中,是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是A.冬天在火炉边烤火B.冬天两手相互摩擦,手发热C.用酒精灯把烧杯中的水烧开D.夏天穿薄衣服凉快答案:B20.如图所示,在平底烧瓶内装有少量的水,用打气筒向瓶内打气,观察到许多物理现象,其中分析错误的是A.往瓶内打气时,外界对瓶内气体做功B.往瓶内打气时,瓶内气体内能减少C.塞子跳出时,看到瓶内有白雾出现,是液化现象D.塞子跳出时,瓶内气体温度降低答案:B。

2020中考科学考前冲刺之满分选择题系列专题7——水的三态变化问题

2020中考科学考前冲刺之满分选择题系列专题7——水的三态变化问题

水的三态变化问题一、单选题1. 生活中人们发现,如不小心被同样温度的液态水和水蒸气烫伤,往往是被水蒸气烫伤更严重.对这种现象的研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水蒸气液化时会放出更多热量B. 水蒸气与液态水的化学性质不同C. 水蒸气液化时,水的内能减少D. 水蒸气与液态水烫伤都可能导致人体非特异性免疫能力下降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B. 雾、露都是液化现象,需要吸热C. 夏天吃棒冰时,棒冰在嘴里发生熔化现象,需要吸热D. 冬天人呼出的“白气”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3. 安装在浴室内的某种防雾镜,内部有电热丝加热,使镜面的温度比室温略高,从而防止水蒸气在镜面()A. 汽化B. 液化C. 熔化D. 凝固4. 电水壶是常用小家电.下列有关电水壶烧水的观察和思考,正确的是()A. 加热过程中,水的内能通过热传递改变B. 加热过程中,水的热量不断增加C. 沸腾时,所冒的“白气”是水汽化产生的水蒸气D. 沸腾时,继续吸热水温不断上升5. 下表是几种物质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的熔点和沸点,根据表中数据,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铅在350 ℃处于固液共存状态B. 固态酒精与甲苯不是晶体C. 不能用水银温度计测气温D. 不能用酒精温度计测沸水的温度6. 春季,深圳会出现“回南天”现象,墙壁和地板都非常潮湿,甚至会“出水”。

这里涉及到的物态变化是()A. 液化B. 升华C. 汽化D. 凝华7. 下列所描述的现象中,属于液化的是( )A. 铁块熔成铁水B. 湿衣服晾干C. 河水结成冰D. 沸水上方出现“白气”8. 如图是甲同学在云南香格里拉风景区中拍摄的晨雾照片。

雾的形成过程属于( )A. 液化B. 汽化C. 凝固D. 熔化9. 下列生活中的“小水珠”属于熔化形成的是( )A. B. C. D.10. 加油站都有这样的提示:请“熄火加油”、“禁止抽烟”、“不要使用手机”等。

2020中考物理热和能考点:内能的改变表现与方法

2020中考物理热和能考点:内能的改变表现与方法

2020中考物理热和能考点:内能的改变表现
与方法
2020中考物理热和能考点:内能的改变表现与方法
内能的改变表现与方法
1、内能改变的外部表现:
物体温度升高(降低)--物体内能增大(减小)。

2、改变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A、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
①做功可以改变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加。

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会减少。

②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是内能和其他形式的能的相互转化
④解释事例:图15。

2-5甲看到棉花燃烧起来了,这是因为活塞压缩空气做功,使空气内能增加,温度升高,达到棉花燃点使棉花燃烧。

钻木取火:使木头相互摩擦,人对木头做功,使它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达到木头的燃点而燃烧。

图15。

2-5乙看到当塞子跳起来时,容器中出现了雾,这是因为瓶内空气推动瓶塞对瓶塞做功,内能减小,温度降低,使水蒸气液化凝成小水滴。

B、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①热传递是热量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向低温部分传递的现象。

②热传递的条件是有温度差,③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热,
温度升高,内能增加;放热温度降低,内能减少。

④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能量的多少叫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

热传递的实质是内能的转移。

C、做功和热传递改变内能的区别:由于它们改变内能上产生的效果相同,所以说做功和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

但做功和热传递改变内能的实质不同,前者能的形式发生了变化,后者能的形式不变。

中考物理“内能和热量”高频考点总结

中考物理“内能和热量”高频考点总结

中考物理“内能和热量”高频考点总结
中考物理中关于“内能和热量”的高频考点总结如下:
1. 内能的含义:内能是物体分子或原子微观运动的总能量,包括物体的热能、化学能、核能等形式。

内能与物体的质量、温度、物质的种类等因素有关。

2. 内能的转化:内能可以通过热传递的方式转化为热能或者从热能转化为内能。

当物
体受热时,其内能增加;当物体放热时,其内能减少。

3. 热量的含义:热量是能量传递的一种形式,是由于温度差引起的能量传递。

热量是
从温度较高的物体传递到温度较低的物体。

4. 热量的计量单位:国际单位制中,热量的单位是焦耳(J);在实际应用中,常用卡路里(cal)作为热量的单位,1卡=4.18焦耳。

5. 热平衡:当两个物体之间没有温度差时,它们之间不再有热量的传递,称为热平衡。

热平衡是热力学的基本原理之一。

6. 热传导:热传导是热量在物体内部通过分子间的碰撞传递的过程。

热传导通常发生
在固体和液体中。

7. 热辐射:热辐射是由于物体内部分子或原子的振动和电子的跃迁而产生的电磁波辐射。

热辐射可以在真空中传播,并且不需要介质。

8. 热对流:热对流是热量通过流体的流动传递的过程。

热对流通常发生在气体和液体中。

9. 物体的温度与热量:物体的温度是物体内部分子或原子微观运动的平均能量的度量。

热量的传递会改变物体的温度。

10. 热量的与容物体的热量变化:当物体的温度升高时,其热量增加;当物体的温度降低时,其热量减少。

热量的变化量可以用热容量表示。

2020中考总复习《内能》课件 (共21张PPT)

2020中考总复习《内能》课件 (共21张PPT)
循环
压缩冲程: 做功冲程:
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一个工作循环,燃气对外做功 1 次,
曲轴转 2 圈,活塞往复运动 2 次,经历 4 次冲程
3.热机的效率
课堂巩固
温度及变 加热前水 ②___ 水温的变 化燃料 温/℃ ____ 化/℃ 10g酒精
①___
课堂巩固


(2)需要控制相同的有

(3)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可以用
表示;
真题演练
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估测酒精热值.
他在烧杯中加入300g的水,将酒精灯放在电子台秤上,
调整好装置后,点燃酒精灯.装置中温度计的作用

,电子台秤的作用是

17
考 点 聚 焦 考点3 热机
1. 工作原理 热机工作时将___内_____能转化为__机__械____能.
2
(1)物质由大量分子组成,分子间有空隙。
冷水
热水
(2)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3)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
考 点 聚 焦 考点1 分子动理论
例1:如图所示,是由微颗粒(1~50nm)制备得到新型 防菌“纳米纸”。在“纳米纸”的表面细菌无法停留 且油水不沾。与此现象有关的判断正确的是( ) A.组成“纳米纸”的分子间没有间隙 B.油与“纳米纸”分子间有斥力没有引力 C.油分子间引力使纸面上的油汇集成小油珠 D.“纳米纸”可阻止细菌分子无规则运动
温度 煤油 20.0 20.3 20.7 21.5 23.0 25.0 27.0 29.0 32.0
/℃
水 20.0 20.2 20.5 21.0 22.0 23.0 24.0 25.0 26.0

2024年中考物理“内能和热量”高频考点总结范本(2篇)

2024年中考物理“内能和热量”高频考点总结范本(2篇)

2024年中考物理“内能和热量”高频考点总结范本2024年中考物理考试中关于“内能和热量”方面的高频考点总结如下:1. 内能的定义:内能是物体内所有微观粒子的热运动能量之和,用符号U表示。

它与物体的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内能越大。

2. 内能的变化:内能的变化可以通过物体的温度变化和物体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来描述,即ΔU = Q + W,其中ΔU表示内能变化,Q表示吸收或放出的热量,W表示外界对物体所做的功。

3. 热量的传递方式:(1) 导热:物体与物体之间通过热传导方式传递热量,遵循热传导定律,即热量传递的速率正比于温度差和传热面积,反比于传热距离。

(2) 对流:液体和气体中传热的方式,要求有物质的流动和温度差。

(3) 辐射:通过电磁波的传播,在真空中也可以传递热量,遵循斯特藩-玻尔兹曼定律,即辐射功率正比于物体面积和温度的四次方。

4. 比热容的概念:比热容表示单位质量物质温度升高1摄氏度所需吸收的热量,用符号C表示。

物体的比热容与物质的性质有关。

5. 热量传递中的温度变化:当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时,其温度会发生变化,根据热量传递的方向,可分为:(1) 吸热过程:物体吸收外界热量,温度升高。

(2) 放热过程:物体放出热量,温度降低。

6. 混合物的热平衡:当两个物体处于热接触状态,达到热平衡时,它们的物体内能相等,即U1 + U2 = 0,基于此可推导出热交换关系式:m1c1(θ1 - θ) = m2c2(θ - θ2),其中m1、m2分别为物体1和物体2的质量,c1、c2分别为物体1和物体2的比热容,θ1、θ2分别为物体1和物体2的初始温度,θ为达到热平衡时的温度。

7. 相变过程的热量计算:在物质从一个相态转变为另一个相态的过程中,需要吸收或放出一定的热量,热量计算公式为Q = mλ,其中m表示物质的质量,λ表示物质的相变潜热。

总体来说,2024年中考物理考试中关于“内能和热量”的考点主要有内能的定义和变化、热量的传递方式、比热容的概念、热量传递中的温度变化、混合物的热平衡以及相变过程的热量计算等内容。

2020年中考物理总复习专题:热学

2020年中考物理总复习专题:热学

中考物理热学专题知识结构重点难点1.热现象⑴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温度表示。

冷热是跟人体的主观感觉有关的概念。

准确地确定温度须用温度计,常用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常用温标为摄氏温标。

(2)物态变化:物质从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叫做物态变化。

物态变化的具体过程有六个,图示如下:六个过程里,从固态向气态变化的三过程,无论是直接还是经过液态,都是吸热过程;而从气态向固态变化的三个过程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蒸发和沸腾都属于汽化现象,但要注意它们的异同。

可通过下表加以对比蒸发和沸腾的相同点与不同点2.物体的内能物体内部大量分子做无规则运动所具有的能量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物体的内能跟温度有关。

做功和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物理过程。

3.比热容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l℃所吸收的热量叫该物质的比热容。

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应用比热容可以计算物体因温度变化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即:。

4.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消灭,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物体,而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这个规律叫做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

5.能的利用、热机⑴燃烧值:1千克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叫这种燃料的燃烧值。

⑵燃料在燃烧过程中,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中考命题预测全部热学知识在中考中所占比例各地不—,大体在10%到20%之间。

其中以14%以下者居多。

少于10%和多于20%者都极少。

这是个较为稳定的比例,大体与课时比例相当。

故在今后中考中,将会保持这种比例。

物态变化在热学知识中,大体占三分之一。

而且这部分知识多介绍现象,作定性的叙述,不涉及量的计算,以识别现象为主。

蒸发和沸腾是各地中考考查的一个重点,有相当数量的中考题出在这里。

在今后的中考中,它仍将是考查关注的热点。

归纳总结中考的热点内容主要集中在:温度和温度计、熔化和凝固、蒸发、沸腾、液化、升华和凝华。

其中温度计作为热学的一个基本测量仪器常考查它的读数、使用注意事项。

最新2020年 中考复习 内能总复习(共67页PPT)教育课件

最新2020年 中考复习 内能总复习(共67页PPT)教育课件

3.热量
(1)定义:
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
的多少叫做热量.
热量是内能转移多少的量度,是一个过程量。
(2)单位:_____(J).
(3)热量与内能的关系:
物体 热量时内能增加, 热量时内能减少,
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越多,它的内能改变越大.
难 点 辨 析 温度、内能、热量之间的关系
1、温度:
表示物体的
,是一个状态量 。只能
6、(2019张家界)桑植民歌“冷水泡茶漫漫浓”表 明了分子具有_____现象,其快慢与_____的高 低有关.
内能
考点1 内 能
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 1、分子动能: 由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所以分子具有动能 2、分子势能: 由于分子间由于存在相互的作用力(引力和斥 力),所以分子具有势能
内能
1、定义: 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热运动的______与 _______的总和, 叫做物体的内能. 单位: _____,单位符号为___. 2、特点: 一切物体,在任何温度,任何状态下都具有_____.
物体
考点2 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
1、做 功
2、热 传 递
实质 内能与其他形式的能之间 的___ __
内能的____
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
_ ,温度

方向
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
能_____,温度

热量由
物体转
移到____物体或从物
体的____部分转移到
____部分
做功
热传递
a.钻木取火;
a.用热水袋取暖;
为什么破镜难以重圆?
玻璃分子间的距离远大于分子平衡距离,分子间相互作用 的引力为0,所以不能把破碎的镜子重新聚合在一起。 因 此, 不能 用分子斥力来解释。

2020年中考物理重难点突破与金题精讲热物态变化内能

2020年中考物理重难点突破与金题精讲热物态变化内能

热(物态变化内能)经典精讲重难点突破1、物质的三态变化图2、生活及自然中对应的各种现象3、比热容的理解和计算4、决定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是:分子个数、温度、体积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金题精讲题一:生活中的很多现象可以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解释,下列解释错误的是()A.天气很冷时,窗户玻璃上会出现冰花,这是一种凝固现象B.“下雪不冷化雪冷”,这是因为雪在熔化时吸热C.游泳后,刚从水中出,感觉比较冷,这是因为人身上的水分蒸发带走热量D.取出在冰箱中被冷冻的冰糕,放一会儿,发现包装外层出现小水珠,这是一种液化现象题二:在同一地方,夏天大树树荫下的气温要比阳光直晒下的气温明显低,其主要原因是什么呢?几位同学有不同意见:小王认为主要是树叶不断散发出大量的水分,有降温的作用;小李认为主要是树叶挡住了太阳光的辐射,所以树荫下的气温降低了。

请回答下列问题:(1)小王认为主要是“树叶不断散发出大量的水分,有降温的作用”的科学原理是_________。

(2)小方认为造成树荫下的气温要比阳光直晒下的气温低,除了小王和小李说的原因外,从能量转化的角度看,还有一个比较重要原因,你认为这个原因是______________。

(3)针对小王和小李的猜想,设计以下的实验加以验证:①在同一地点选择间隔适当距离,阳光照射、周边环境一样,树种、大小、长势、树形都相同的两棵树,分别编号A、B。

②在B树全部树叶的正反两面喷上一层极薄无色无害不溶于水的透明膜,阻止树叶水分蒸发。

(透明膜经过一段时间后,会自动分解)③在无风晴天的中午实验地点进行测量,同时测定离地1.5米高处的三个点的气温。

这三个点的气温分别是:__________下的气温(T1)、__________下的气温(T2)、__________下的气温(T3)。

测温时,其中两支温度计放置地点除离地高度相同外,还应离________的距离相同。

④若不考虑小方说的造成树荫下气温低的原因,要证明小王和小李的猜想是正确的,测量得到的数据(T1、T2、T3)之间的温差关系式是________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届中考专题复习第7单元热现象内能【教学内容与目的要求】一、内容:1、温度2、物态变化3、分子动理论4、热量5、内能二、目的要求:1、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会测量温度2、能区分固、液、、气三种物态,能用熔点和沸点的知识讲明现象,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讲明自然界的水循环3、明白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了解原子的核式模型,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差不多观点并用该理论讲明生活中的现象。

4、了解内能,以及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

5、了解热量,了解比热容,并会用热量的公式进行简单运算。

6、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燃料的热值,了解热机的工作原理【知识重点与学习难点】1、会正确使用温度计、明白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2、明白物态变化及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放热现象。

3、明白物态变化的条件,及阻碍物态变化的一些因素。

4、分子运动论的差不多内容,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5、内能的概念。

6、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7、要弄清一些差不多概念。

例如温度、热量、内能和比热,要会正确区分,又要看到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

【方法指导与教材延伸】一、温度和温度计:1、温度的概念: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摄氏温度的标度方法是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1.013×105帕〕纯洁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作为0摄氏度,记作0℃,以纯水沸腾时的温度作为100摄氏度,记作100℃,在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份代表1℃。

2、温度计:(1)测量物体温度的仪器叫做温度计,常用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使用温度计之前,要注意观看它的量程,最小刻度和零刻度线的位置。

(3)温度计测量时,正确的使用方法是:a、不能超过温度计的最大刻度值。

b、温度计的玻璃泡要与被测物充分接触,不要碰到容器的底或容器的壁。

c、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物接触后要稍过一段时刻待温度计示数稳固后再读数。

d、读数时,温度计玻璃泡仍需留在被测物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医用体温计是内装水银的液体温度计,刻度范畴在35~42℃,体温计读数可离开人体进行读数,使用后拿住体温度的上部甩几下,让升入直管中的水银回到玻璃泡里。

二、物质的状态变化:1、物质的状态随温度改变而变化的现象叫状态变化。

物质常见的状态有固、液、气三种状态,会显现六种状态变化。

2、熔化、汽化、和升华三种状态变化过程中要吸取热量。

凝固、液化和凝华三种状态变化过程中要放出热量。

三、熔化和凝固: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做凝固。

固体分晶体和非晶体两大类。

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那个温度叫晶体的熔点。

在凝固过程中温度也保持不变,那个温度称晶休的凝固点。

同一种晶体的凝固点跟它的熔点是相同的,不同晶体的熔点〔凝固点〕是不相同的。

晶体熔化成液体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液体温度要达到熔点,二是液体要不断地吸取热量。

液体凝固成晶体,也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液体温度要达到凝固点;二是液体要不断地放出热量。

四、汽化: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叫汽化。

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1、蒸发是只在液体表面进行的平缓的汽化现象。

液体的蒸发在任何温度下进行蒸发时要吸取热量。

液体蒸发的快慢由以下因素决定:〔1〕在相同条件下,不同液体蒸发的快慢不同,例如,酒精比水蒸发得快,〔2〕在同种液体,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3〕同种液体,温度越高蒸发越快,〔4〕同种液体,表面邻近的空气流通得越快蒸发越快。

2、沸腾是在液体内部和表面上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在一定的温度下才能沸腾。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不同液体的沸点不同,液体的沸点跟气压有关,压强增大,沸点升高,压强减小,沸点降低。

五、液化、升华和凝华:1、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叫液化;物质由固态直截了当变成气态叫做升华;物质由气态直截了当变成固态叫凝华。

液化、凝华过程放出热量,升华过程吸取热量。

2时,压缩体积可使气体液化。

总结上述的物态变化可知,物质的三态能够互相转化,为便于经历,可用以下图关心你。

六、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

物质内分子之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引力和斥力都随分子间的距离增大而 减小。

当分子间距离为某一值r 0时,引力等于斥力,现在分子间的距离大于r 0时,引力和斥力都要减小;的距离大于分子直径的10略不计。

内能和机械能是两种不同形式的能:两者尽管都与运动相对位置有关,但它们的含义是不相同的。

和。

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

物体内能的大小跟物体内分子的个数,分子的质量,热运动的猛烈程度和分子间相对位置有关。

一个物体它的温度升高,物体内分子运动加快,内能也就增大。

八、温度、内能和热量的区不。

温度、内能和热量是三个既有区不,又有联系的物理量。

温度表示物体冷热程度,从分子运动论的观点来看,温度越高,分子无规那么运动的速度就越大,分子热运动就越猛烈,因此能够讲温度是分子热运动猛烈程度的标志。

那个地点还得讲明一下单个分子的运动是无意义的,我们那个地点指的差不多上大量分子的运动情形。

内能是一种形式的能。

它是物体内所有分子无规那么运动所具有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它跟温度是不同的两个概念,但又有紧密的联系,物体的温度升高,它的内能增大;温度降低,内能减小。

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热量。

在热传递过程中,热量从高温物体转向低温物固态液态气态熔化(放热)升华(吸热)液化(放热)汽化(吸热)凝固(放热)凝华(放热)体,高温物体放出了多少焦的热量,它的内能就减少了多少焦,低温物体吸取了多少焦的热量,它的内能就增加了多少焦。

温度和热量是实质不同的物理量,它们之间又有一定的联系。

在不发生物态变化时,物体吸取了热量,它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物体放出了热量,它的内能减少,温度降低。

九、如何样明白得做功和热传递对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改变物体内能有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一个物体温度升高了,假如没有其它条件,那么无法区不是由于做功依旧由于热传递而使它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的。

例如:锯条的温度升高了,它既能够是由于摩擦做功,也能够采纳放在火上烤的方法〔热传递〕,但不管它通过哪种方法,都达到了使锯条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的成效。

也确实是讲:通过做功和热传递都能够改变物体的内能。

因此,对改变物体的内能,做功和热传递是等效的。

十、明白得比热的概念比热是反映物质的热学特性的物理量,它表示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取的热量不同;或者讲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吸取相同的热量,它们升高的温度不同的性质。

为此,我们取单位质量的不同物质,都升高1°C 时所吸取的热量多少,来比较不同物质的这种性质,因此引出了比热的定义,这是每千克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C 时,所吸取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

比热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关于某种物质,它的比热是一定的,不同的物质,比热是不同的。

因此比热表如同密度表一样,能够供人们查阅。

比热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是物质本身所决定的,尽管某种物质的比热也能够用)()(00t t m Q C t t m Q C -=-=放吸或来运算,但某种物质的比热跟它吸、放热的多少,质量的大小升温或降温的多少无关。

十一、温度改变时,物体吸取或放出热量的多少跟哪些因素有关?在没有物态变化时,由于温度升高,运算物体吸取热量的公式是)(0t t cm Q -=吸,其中t 表示物体的末温,t 0表示物体的初温,用△t 表示物体的温度变化,那么△t=t-t 0,公式可改写为cm Q =吸△t 。

可见,物体吸取热量的多少跟它的比热、质量和升高温度的多少三个因素有关,同时由它们的乘积所决定,跟物体的初温t 0或末温t 无关。

在没有物态变化时,由于温度降低,运算物体放出热量的公式是)(0t t cm Q -=放,其中t 表示物体的末温,t 0表示物体的初温,用△t 表示物体的温度变化,那么△t=t-t 0公式可改写成cm Q =放△t 。

可见,【例题选讲】: 例1沸水温度为100cmcm C C ︒=-︒-︒54240100因此插在40cmC 5︒例2、某同学把温度计放入水中测量沸水温度〔如图〕当水沸腾一段时刻后,把温度计从沸水中取出并观看温度计,记下沸水温度,咨询该同学在例3、如何样看晶体熔化图象?CD 线段:代表物质处于液态吸热升温的时期〔2〕加热到某一时刻,物质所处的状态和温度可赶忙查到。

例如:加热到3分种在横轴上找到表示3分钟的点,作过那个点垂直于横轴的直线交图线上AB 线段于K 点,可知现在海波处于固态,从交点K 再作纵轴的垂线交纵轴于温度是40℃的点,可知现在海波的温度是40℃。

〔3〕从图线上可判定晶体的熔点。

图线上BC 线段表示晶体吸热但温度保持熔点不变。

可从B 或C 点作纵轴的垂线,交纵轴上的点所标的温度确实是晶体的熔点,从图上可明白海波的熔点是48℃。

例4、〝物体吸热,它的温度一定升高〞,这种讲法对吗?答:这种讲法不对。

在晶体熔化和液体沸腾过程中,物体吸热但温度保持它的熔点或沸点不变。

例5、〝水的温度升高到100℃,水就一定会沸腾起来。

〞这种讲法对吗?答:不正确。

100℃时水不一定沸腾,只有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才是100℃,液体的沸点与气压有关,气压增大,沸点升点;气压减小,沸点降低。

另外,即使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温达到了100℃,水也不一定能沸腾。

因为完成液体沸腾,条件有两个:一个是液体的温度达到沸点。

二是液体要连续吸热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因此,不能讲,液体达到了沸点,就一定会沸腾。

例6、不管外界气温如何样,什么缘故冰水混合物温度一定是0℃呢?答:因为冰是晶体,它在熔化时要不断的吸取热量,当冰未全部熔化时,温度保持0℃不变。

同理,水在凝固时要不断对外放热,在未全部凝固时,温度保持0℃不变。

而当外界气温高于0℃时,只会促进混合物中的冰熔化,但不能使混合物温度上升。

同理,当气温低于0℃时,只会促进冰水混合物中的水凝固,温度仍保持0℃不变。

当气温等于0℃,冰水混合物即不能吸热,也不能放热,温度保持0℃不变,因此不管气温如何样,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一定是0℃。

例7、冬天,我们在窒外吐出阵阵〝白气〞;夏天,打开冰糕的包装纸,也会看到冰糕冒〝白气〞。

这些〝白气〞是什么?它们的形成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答:这些〝白气〞差不多上小水珠。

它们差不多上水蒸气,遇冷放热而成的,但它们形成小水珠时有所不同,冬天哈出的〝白气〞是由于嘴里呼出的水蒸气温度比空气温度要高,呼出的水蒸气遇冷的空气就液化放热而成小水珠。

夏天冰糕冒〝白气〞是因为夏天气温比冰糕温度高,冰糕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对冰糕放热降温而液化成小水珠。

例8、以下讲法正确的选项是 〔 〕A 、扩散现象讲明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那么的运动B 、只有气体之间才能扩散C 、固体之间不能发生扩散D 、扩散现象讲明分子之间不存在作用力温度(℃)56484032042K 6B 81012C 14时间(分)D16分析与解:应选择A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