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重症患者的液体管理,看看最新共识怎么说
重症患者的液体复苏和液体管理-1
精品课件
南京市第二医院重症医学科
方案制定
限制性液体复苏
限制性液体复苏亦称低血压性液体复苏或延迟 复苏,是指机体处于有活动性出血的创伤失血 休克时,通过控制液体输注的速度,使机体血 压维持一较低水平的范围内(收缩压< 90mmHg),直至彻底止血
精品课件
南京市第二医院重症医学科
方案制定
限制性液体复苏的原则
失血性休克评估
精品课件
南京市第二医院重症医学科
急性失液的评估
以血浆丢失为主的失液量估算
以水盐丢失为主的 失液量估算
失液量%=100{1-[Ht1(100- Ht2)/ 失液量%=100[1-(Pr1 /
Ht2(100- Ht1)]}
Pr2)],Pr1与Pr2分别
Ht1与Ht2分别为正常与实测红细 为正常与实测血清蛋
3、如果CVP已经达到8-12mmHg而SvO2没有达到70%, 则可以输血使红细胞压积≥30%,同时或单独给予 多巴酚丁胺,最大剂量可以到20μg/kg/min
精品课件
南京市第二医院重症医学科
ICU收治的重症病人中有50%表现为容量不足 Stephan et al, Br J Anaesth, 2001
以恢复组织灌注为目的,不单纯以丢失量作为 指标
精品课件
南京市第二医院重症医学科
方案制定
液体复苏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Shires等的研究结果认为, 创伤性休克的本质是微循环障碍,应快速大量 补充血容量及丢失的细胞间液。建议补液量应 达到丢失液量的3倍,在重症休克时甚至可以达 到8倍
精品课件
南京市第二医院重症医学科
精品课件
南京市第二医院重症医学科
方案制定
原则:
中国神经外科重症患者营养治疗专家共识(2022)
中国神经外科重症患者营养治疗专家共识(2022)摘要为促进神经外科重症患者营养治疗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改善神经外科重症患者营养状况,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中国神经外科重症管理协作组组织国内神经外科、重症及营养领域的专家撰写本共识。
本共识系统总结了国内外文献,针对神经外科重症患者营养治疗过程中的营养状态评估、营养治疗目标、肠内营养治疗、肠外营养治疗、神经外科重症患者的营养添加剂的使用以及特殊情况下的营养治疗、营养管理流程和护理八个方面进行了论述并形成 43 条推荐建议,旨在为神经外科重症患者的营养治疗提供指导与参考。
关键词:神经外科(学); 重症; 肠内营养; 肠外营养; 营养管理; 专家共识神经外科重症患者是指因为严重缺血或出血性脑卒中、重型颅脑创伤、脑肿瘤、颅内炎性病变等疾患需要在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进行监护治疗的患者。
除具有其他重症患者的代谢特点外,还具有如下特殊性:(1)多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吞咽障碍及运动功能障碍:(2)代谢高、营养需求高;(3)部分患者气管插管或者气管切开、或进行机械通气;(4)多存在内分泌功能紊乱;(5)部分存在应激性胃肠道功能障碍;(6)多存在需要愈合的外科伤口问题;(7)常合并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基础疾病。
以上均为营养不良高风险因素,继而使患者感染、脏器功能障碍、死亡风险增加,影响临床结局。
2016年,中国神经外科重症管理协作组曾牵头制定《中国神经外科重症消化与营养专家共识(2016)》[1],随着神经外科重症管理理念的发展,2021年开始筹备并推进共识更新。
本共识是2016版共识的更新和扩展。
在制定本共识前,指南制定小组在原共识的基础上结合线上问卷调研的结果,并经专家讨论后,确定神经外科重症患者营养治疗中的关键问题清单,由秘书组按照PICO(patient,intervention,comparison,outcome,PICO)系统标准提出临床问题,涉及营养状态评估、营养治疗目标、肠内营养治疗、肠外营养治疗、神经外科重症患者的营养添加剂的使用以及特殊情况下的营养治疗、营养管理流程和护理的多个方面。
危重症患者液体管理方法研究进展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危重症患者液体管理方法研究进展液体管理是危重症患者管理核心内容之一,目前多数ICU液体管理主要分为:限制非限制液体入量两大类,从而达到一个液体平衡体状态。
入量过多易导致患者循环血容量急剧增,心脏负荷增加,造成应激性的心功能损害;入量不足则易导致容量不足、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组织缺血缺氧、代谢紊乱甚至休克等严重并发症。
本文现对常用的液体管理方法进行综述。
标签:危重患者;液体管理;方法1 临床常采用的危重患者液体管理监测方法1.1 被动抬腿试验法被动抬腿试验(PLR)是利用体位通过重力作用将下肢和内脏的静脉血(约300 mL)暂时转移到胸腔,通过增加心脏前负荷,在试验后的一分钟之内患者心率变化来的进行容量反应性评估。
具有方便、简单、敏感性高、安全和操作时间短(时间5 min)等优点,是一种有效的液体容量评估方法。
又因其操作可逆性,不受自主呼吸,呼吸机等因素干扰特点,其操作意外事件发生率低于补液试验方法,PLR适用于休克及心衰等患者[1]。
1.2 补液试验补液试验是一种将生理盐水250 mL,5~10分钟内快速静脉注入后观察BP 及CVP变化来评估容量水平的方法。
通过快速补液后患者血压和中心静脉压两者变化来判断容量水平。
优点是简单易行,缺点是操作过程不可逆,且又另需结合CVP水平才能进行容量判断。
1.3 重症床旁超声法超声的方法,利用人体对声波反射来进行观察判断,现也应用临床中。
但超声测量腔静脉因其随呼吸的变化而变化,因此不适用于辅助通气模式的机械通气患者,而超声心动图用于评估容量状态和液体反应性较好,但由于其在评估SV 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操作者的能力,且在ICU患者身上难以获取和重复,因此的实用性较差[2]。
1.4 中心静脉压监测法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CVP)是指右心房和腔静脉在右心房处的血压。
CVP取决因素两个:心脏射血功能和静脉回心速度和回心血量。
神经重症监护(NIC)患者的液体治疗
推荐意见
1建议使用晶体液作为低血压NIC患者的一 线复苏液体(弱推荐)
2不建议使用人工合成胶体液作为低血压 NIC患者的复苏液体(弱推荐)
3不推荐使用含葡萄糖的低渗液体和其他低 渗液体作为低血压NIC患者的复苏液体(强推 荐)
4不推荐使用小剂量(4%)白蛋白作为低血压 NIC患者的复苏液体(强推荐)
3推荐结合使用神经功能恶化(定义为GCS运 动项评分下降2分,或瞳孔反射消失或不对 称,或头颅CT检查显示恶化)和ICP>25 mmHg作为启动ICP升高的渗透治疗的触发 指标(强烈推荐)
推荐意见
4建议将IcP>25 mmHg (独立于其他变量)作 为启动降低ICP的渗透治疗的触发指标(弱推 荐)
2建议将TCD检测的CBF增加、脑灌注改善 以及CT灌注成像显示的平均通过时间缩短 作为次要终点,在SAH患者中评价液体治疗ABP? 压力 • CVP?
• CO、Sv02、Lac、尿量? 其他变量 • 渗透压?Na+、Cl-浓度?
推荐意见
1推荐采用多模式方法,以多种而非单一血 流动力学参数为指导,优化NIC患者的液体 治疗(强推荐)
2推荐考虑使用动脉血压和液体平衡作为 NIC患者优化液体治疗的主要终点(强推荐)
5关于ICP在20一22mmHg (独立于其他变量 )是否应该用作启动降低ICP的渗透治疗的触 发指标,不能提供任何推荐意见(无推荐)
6不推荐将IcP>15 mmHg (独立于其他变量) 作为启动降低ICP的渗透治疗的触发指标(强 推荐)
(三)、渗透治疗的不良反应
1建议监测血浆渗透压和电解质以减少渗透 治疗的不良反应(弱推荐)
1推荐使用晶体液作为NIC患者液体维持的 首选液体(强推荐)
危重病人的液体管理
对于老年、儿童、孕 妇等特殊人群,应谨 慎调整输液速度和剂 量。
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 和尿量等指标,及时 调整输液方案。
特殊情况下的输液策略
休克病人的输液
首选晶体液进行复苏,根据病情可补充胶体 液或血液制品。
心功能不全病人的输液
控制输液速度和总量,避免加重心脏负担。
烧伤病人的输液
根据烧伤面积和深度计算补液量,注意电解 质和酸碱平衡。
06
总结与展望
危重病人液体管理经验总结
个体化治疗
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合并症 等因素,制定个体化的液体治疗 方案,避免一刀切的治疗方法。
动态监测
通过实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出 入量、血液指标等,及时调整液体 治疗方案,保持患者内环境稳定。
多学科协作
加强医生、护士、药师等多学科团 队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共同制定和 执行液体治疗计划,提高治疗效果 。
电解质紊乱预防及纠正方法
定期监测电解质水平
通过血液检查等方式,定期监测患者体内钠、钾、氯等电解质的水 平。
及时调整输液成分
根据电解质监测结果,及时调整输液中电解质的成分和比例,以维 持电解质平衡。
采取针对性治疗措施
对于已经出现电解质紊乱的患者,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采取针对性的 治疗措施,如补充缺失的电解质或调整药物使用等。
液体平衡原理
体液组成
人体体液主要由水、电解质和有机物组成, 其中水和电解质对于维持体液平衡最为重要 。
体液平衡调节
人体通过神经、内分泌和肾脏等系统共同调 节体液的摄入和排出,以维持体液平衡。
液体治疗原则
根据病人的病情和体液平衡状况,制定合理 的液体治疗方案,包括液体的种类、量、速 度和时机等。
危重病人液体管理挑战
重症患者的液体复苏和液体管理-1
发生重要脏器不可逆的损伤 低灌注的时间不超过“治疗时间窗”
南京市第二医院重症医学科
方案制定
何种情况下采用延迟或限制性液体复苏策 略?
出血未控制的失血性休克 非颅脑的创伤 合并颅脑损伤的严重失血性休克病人,宜早期
CVP 14
继续
终止
成功的快速补液
南京市第二医院重症医学科
容量负荷试验 – 实例2
液体种类:林格 输液速度: 500 ml/30 min 临床终点: MAP 75 mmHg 安全压力: CVP 15 mmHg
方案制定
充分复苏与限制性复苏
1992年以来,Copone、Stern和Bickell等经过动 物和临床研究观察到,在活动性出血控制前积极地 进行液体复苏会增加出血量,使并发症和病死率增 加
在有活动性出血存在的情况下:(1)提升血压会使 保护性血管痉挛解除,扩张血管,加重出血(2)大 量补液可因稀释凝血因子而使出血加重(3)体液复 苏使脉压增加,也可机械破坏已形成的血凝块,使 出血加重,从而提出“限制性液体复苏”的概念
失血性休克评估
南京市第二医院重症医学科
急性失液的评估
以血浆丢失为主的失液量估算
以水盐丢失为主的 失液量估算
失液量%=100{1-[Ht1(100- Ht2)/ 失液量%=100[1-(Pr1 /
Ht2(100- Ht1)]}
Pr2)],Pr1与Pr2分别
Ht1与Ht2分别为正常与实测红细 为正常与实测血清蛋
终止
成功的快?速补液
南京市第二医院重症医学科
容量负荷试验 – 实例1
液体种类:林格 输液速度: 500 ml/30 min 临床终点: MAP 75 mmHg 安全压力: CVP 15 mmHg
神经外科重症管理专家共识
神经外科重症管理专家共识神经外科重症患者的管理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工作,需要多学科的协作和综合的治疗策略。
以下是基于专家们的经验和研究形成的一些共识。
一、病情评估准确而及时的病情评估是神经外科重症管理的基础。
首先,神经系统的评估至关重要。
通过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瞳孔对光反射、肢体活动等指标,可以初步了解患者的意识状态和神经功能受损程度。
同时,借助影像学检查,如头颅 CT、MRI 等,明确脑部病变的位置、大小和性质。
此外,全身状况的评估也不能忽视。
包括生命体征(体温、血压、心率、呼吸)、心肺功能、肝肾功能、凝血功能等。
还需考虑患者的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以及是否存在感染、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
二、颅内压监测与管理颅内压升高是神经外科重症患者常见且危险的情况。
颅内压监测有助于早期发现问题并指导治疗。
常用的监测方法有脑室内置管、脑实质内探头等。
一旦发现颅内压升高,应采取综合措施进行管理。
首先,保持患者头部抬高 30 度左右,以促进静脉回流。
适当限制液体入量,避免脑水肿加重。
使用脱水药物,如甘露醇、呋塞米等,但要注意其副作用,如肾功能损害、电解质紊乱等。
对于严重的颅内高压,可能需要进行手术干预,如去骨瓣减压术、脑室外引流术等。
三、气道管理保持气道通畅是神经外科重症患者管理的关键环节。
对于意识障碍或呼吸功能受损的患者,应及时进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
定期进行气道分泌物的吸引,防止痰液堵塞。
同时,要注意预防肺部感染。
加强口腔护理,合理使用抗生素。
定期进行肺部听诊和胸部影像学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并处理肺部问题。
四、营养支持神经外科重症患者往往处于高代谢状态,营养支持至关重要。
早期肠内营养是首选,一般在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胃肠道功能允许的情况下,应在 24 48 小时内开始。
营养配方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包括热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等的合理搭配。
注意监测患者的营养指标,如体重、白蛋白、前白蛋白等,及时调整营养方案。
中国神经外科重症管理专家共识(2020版)
中国神经外科重症管理专家共识(2020版)意识评估(consciousness assessment)是神经重症医生临床诊疗活动的主要内容,但由于神经重症患者的特殊状态,准确评价患者意识存在一定难度。
临床意识障碍(disorder of consciousness,DOC)评估经历了以下几个发展的阶段。
近十几年来,国内外神经重症医学经验积累和理念的更新,推动了我国神经外科重症管理的进步。
2013年,中国神经外科重症管理协作组成立并发表我国第一部《神经外科重症管理专家共识(2013版)》。
广大从事神经重症工作的医护人员不断掌握并深化相关神经重症医学知识和理念,规范医疗行为,提升了我国神经外科重症诊疗水平。
神经外科重症医学是一门综合了神经外科学、重症医学、神经内科学、急诊医学、重症护理学、重症康复学等的交叉学科。
多学科协作始终是神经外科重症医学的发展方向。
一、神经外科重症单元的定义、收治对象(一)神经外科重症单元的定义神经外科重症单元(neurosurgic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是指掌握了神经外科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相关手术技能,同时又掌握了重症医学监测技术、重症医学理念的专科化多学科协作医疗团队,基于现代重症医学的理念,利用先进的监测技术、医疗设备和生命支持手段,对神经外科重症患者实施有效集中监测、诊断和治疗的医疗单元。
(二)神经外科重症单元的收治对象中、重型急性脑血管病、重型急性颅脑损伤和脊髓损伤,中枢神经系统细菌性感染,癫痫持续状态,需要生命支持的围手术期神经外科患者、其他进展性神经系统重症患者等。
二、神经外科重症单元的配置条件参考《中国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建设与管理指南》(2006)等,NICU作为一个功能单位,应该具备符合条件的医护人员、独立的场所以及必要的设施和设备。
1.人员配置:需要至少配备一名具备重症医学、神经科学理论和实践经验的副高级及以上医师全面负责诊疗工作。
神经重症监护患者的液体治疗: ESICM专家共识及临床实践推荐
神经重症监护患者的液体治疗ESICM专家共识及临床实践推荐液体治疗是神经重症监护(neurointensive care,NIC)的基础成分,而NIC包括一般指征(容量复苏和维持)和神经特异性指征[颅内压(intracranialpressure,ICP)控制和迟发性脑缺血(dehyedcerebral ischemia,DCI)的处理]。
关于NIC患者的液体治疗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例如最佳的成分和容量,以及用于控制ICP的高渗液体的选择和剂量等。
仅有为数不多的高质量证据来指导临床管理以及定义液体治疗的生理性触发指标和监测终点。
一、方法(略)NIC患者定义为严重创伤性脑外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高级别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重症动脉性缺血性卒中(arterial ischemic stroke,AIS)或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后的成年危重症昏迷[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lasgow Coma Score,GCS)评分<9分]患者。
二、结果每节的组织结构如下:对于每个问题,基于GRADE流程对可用证据进行分析;当研究之间的异质性太大而不能合并成总体证据时,将报告单个研究的GRADE(每个问题的GRADE详细资料参见ESM GRADE)。
在每节的最后报告治疗推荐。
表1对所有治疗推荐进行了总结。
表1 神经重症监护(NIC)患者液体治疗的推荐总结(详见“方法学”部分)一、NIC患者的一般液体管理1、推荐使用晶体液作为NIC患者液体维持的首选液体(强推荐)2、不推荐使用胶体液、含葡萄糖低渗液体和低渗液体或自蛋白作为NIC患者的维持液体(强推荐)3、不推荐急性缺血l生卒中患者使用大剂量(20%~25%)白蛋白(强推荐)4、建议使用晶体液作为低血压NIC患者的一线复苏液体(弱推荐)5、不建议使用人工合成胶体液作为低血压NIC患者的复苏液体(弱推荐)6、不推荐使用含葡萄糖的低渗液体和其他低渗液体作为低血压NIC患者的复苏液体(强推荐)7、不推荐使用小剂量(4%)白蛋白作为低血压NIC患者的复苏液体(强推荐)8、不建议使用大剂量(20%一25%)白蛋白作为低血压NIC患者的复苏液体(弱推荐)9、不建议使用高渗盐水作为低血压NIC患者的复苏液体(弱推荐)10、建议NIC患者的补液以正常血容量为目标(弱推荐)11、推荐采用多模式方法,以多种而非单一血流动力学参数为指导,优化NIC患者的液体治疗(强推荐)12、推荐考虑使用动脉血压和液体平衡作为NIC患者优化液体治疗的主要终点(强推荐)一、NIC患者的一般液体管理问题1:有证据支持白蛋白优于晶体液吗?(ESM SGl Q1 GRADE)一项关于AIS患者的多中心RCT显示,大剂量(25%)白蛋白组(n=422)90 d时转归与生理盐水组(n=419)相当。
神经危重症的液体管理
南方医院神经内科 潘速跃
❖ 使用白蛋白患者,24月死亡率(33.2%), 生理盐水(20.4%),严重TBI,44.8%,盐水22.2%
南方医院神经内科 潘速跃
❖2225例 TBI回顾性研究,使用羟乙基淀 粉死亡率明显高于其他液体(OR2.5, 1.77-3.54)(Am J surg,2011)
南方医院神经内科 潘速跃
❖将焦点转移至心脏填充压在输液后的动态 变化上,尤其是对血管内容积和其内在的 原因不明时,能帮助医师避免以上错误。
南方医院神经内科 潘速跃
休克类型 BP 低容量性 ↓
心源性
左室
↓
右室
↓
分布性
感染性 ↓
过敏性 ↓
神经源性 ↓
梗阻性 ↓
CVP ↓
PAWP ↓
CO/SV ↓
-
↑
❖需考虑水肿,损失(腹泻),电解质平衡, 肾功能等情况。
南方医院神经内科 潘速跃
Crystalloids and colloids
Crystalloid
Colloid
Intravascular persistance
Poor
Good
Haemodynamic stabilisation
Transient
❖队列人群研究发现非动脉瘤性脑出血患者, 使用HES或明胶,需要更多输血 (P=0.003),6个月的不良预后明显增 加(OR4.45,1.11-17.77)(Br J Neurosurg ,2008)
南方医院神经内科 潘速跃
ESICM
❖不推荐TBI患者使用白蛋白(1C) ❖不推荐TBI和脑出血患者使用人工合成的
重症患者液体管理
系统评估
➢ 常规指标:如HR、Bp、出入量、尿量、皮肤温度、 神志、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等
➢ 中心静脉压(CVP) ➢ 肺动脉楔压(PAWP) ➢ 心排出量(CO)、每搏量变化率(SVV)等 ➢ 血管外肺水(EVLW),胸腔内总血容量(ITBV) ➢ 氧代谢监测:DO2、VO2、血乳酸、SvO2或ScvO2等 ➢ 其他:血气分析 、血常规 、凝血功能 、电解质与
重症患者的液体管理
1
ICU中的困惑与挑战
危重患者的液体复苏
有反应 反应不好
怎样保证液体充足又避免潜在危害?
什么时候补?补什么?补多少?
The real challenge!
2
危重患者液体复苏现状
3
危重患者液体复苏现状
充分、恰当的液体治疗:维持机 体细胞、组织及器官结构和功能 、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
气道 0.3L/d 2.4L/d
体温升高1.0℃→皮肤蒸发0.3L/d
9
病理状态下体液变化特点
容量异常: ➢ 失血,导致氧输送能力下降 ➢ 失血浆——烧伤 ➢ 失液——摄入不足、丢失过量 ➢ 水中毒——医源性、肾功障碍 ➢ 导致内环境紊乱,组织灌注不
足,脏器功能障碍
分布异常: ➢ 细胞、组织水肿或脱水 ➢ 低血容量或容量负荷过重 ➢第三间隙积液 性质异常: ➢ 代谢性酸中毒 ➢ 电解质紊乱 ➢ 血液稀释或浓缩
21
评估和监测
碱缺失(BE) ➢ 碱缺失水平能反应全身无氧代谢状况和组织酸中毒程度 ➢ 正常值(0±3)mmol/L ➢ 碱缺失可分为三度:轻度(-3~-5mmol/ L),中度(-6~ -9mmol/ L)
,重度(≤-10mmol/ L) ➢ 多项前瞻性、多中心、大样本研究发现:碱缺失越严重, MODS
神经重症最新专家共识 PPT
目录
1、 常规液体管理(容量复苏和维持)
2、 控制颅内压的高渗性液体
3、 迟发性脑缺血的液体治疗
根据需要对人口、干预、对比和预后这些问题进行回顾和更新,并生 成证据概要。 共32项声明,其中包括13项强推荐和17项弱推荐。2项不能提供推荐。
NIC患者
NIC患者指严重创伤性脑损伤(TBI)、高级别动脉瘤性蛛 网膜下腔出血(SAH)、严重的动脉缺血性卒中(AIS)、 颅内出血(ICH)后昏迷的危重症成人患者(GCS<9)。 该共识涉及稳定的NIC患者的液体治疗,即无循环休克、 急性出血或多发性创伤,仅限于早期ICU阶段,但不适用 于ICU的后期监护治疗。其他急性脑病(感染性脑炎、心 脏停搏后缺血脑损伤)未涉及。
脑缺血治疗中液体选择6个焦点问题
Q1:是否有足够的证据支持某种特定的液体(晶体/胶体)能够预防脑缺血( 脑血流或临床)及改善预后 ?
目前的研究仅关注了能否预防血管痉挛和迟发性脑缺血(DCI),对SAH患者预后的影响尚不明确
脑缺血治疗中液体选择6个焦点问题
Q2:在脑缺血治疗过程中,液体疗法是否会影响预后
神经重症监护患者常规液体治疗 Q4:是否有证据证明更喜欢输4注大高焦渗液点体(问复题苏液体)而不是输注等渗液体
所有研究都是关于TBI患者的。
神经重症患者的一般液体管理
大家学习辛苦了,还是要坚持
继续保持安静
神经重症患者的一般液体管理(续)
颅内压增高的高渗液体治疗4大焦点问题
Q1:高渗液体在降低颅内压中是否有效
虽然主要的关注点是SAH患者,但当与脑缺血主题相对,一些有关严重的脑缺血性卒中患者的研究也被纳入其中。
脑缺血治疗中液体选择6个焦点问题
神经危重症的液体管理
动脉血压的波形:PPV CI GEDV 血乳酸 中心静脉氧饱和度
3-7, 2-5法则
在液体输入后,每10分钟监测一次CVP或 肺动脉楔压(PAOP),如果 PAOP<3mmHg或CVP< 2mmHg,继 续输液,如果PAOP在3-7mmHg之间 (3-7法则)或CVP在2-5mmHg之间 (2-5法则),停止输液,但仍进行10分 钟一次的监测,如果PAOP>7mmHg, CVP>5mmHg,终止输液。
敏感度和特异度有限 血管外体液减少要在体液少于体重 的10%时才能表现出来, 体位性低血压20-30%
动态评估更为可靠
液体丢失和休克
% 脱水 <5 5
7 10 12
检查发现 液体丢失史,但体检时无任何发现* 口腔粘膜干燥,无心动过速和呼吸快
轻至中度皮肤皱缩,口腔粘膜干燥,心率略有增 快,脉压差正常 中重度皮肤粘膜皱缩,心率快,脉压差下降。 显著皮肤皱缩,口腔粘膜干燥,明显休克症状
*机体通过植物神经系统,AngII,肾脏钠的排泄调节血容量: 静脉收缩,增强心肌收缩和心率,动脉收缩,肾素分泌增加 FLUID AND ELECTROLYTE THERAPY (提高AngII水平,血管收缩),肾小管钠重吸收( AngII (/clinsci/wing/fluids/fluids.htm) Wayne E. Wingfield, MS, DVM 和醛固酮增加)
液体的生理需要量:30-40ml/Kg,或11.5ml/Kcal。 尽量选择经口或鼻饲补充。 体温每升高一度增加300ml。 急性神经系统疾病:生理盐水,林格氏液或 Hartmann’s液。 保持出入量平衡,监测。
在无明显低血容的表现情况下,哪些患者 能从补液中受益? 在血管内容积减少的早期,人体可通过代 偿机制使血压,循环维持稳定,但尽早发 现,尽早补充,可避免低血容量的发生。
神经重症监护患者的液体治疗:-ESICM专家共识及临床实践推荐
神经重症监护患者的液体治疗ESICM专家共识及临床实践推荐液体治疗是神经重症监护(neurointensive care,NIC)的基础成分,而NIC包括一般指征(容量复苏和维持)和神经特异性指征[颅内压(intracranialpressure,ICP)控制和迟发性脑缺血(dehyedcerebral ischemia,DCI)的处理]。
关于NIC患者的液体治疗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例如最佳的成分和容量,以及用于控制ICP的高渗液体的选择和剂量等。
仅有为数不多的高质量证据来指导临床管理以及定义液体治疗的生理性触发指标和监测终点。
一、方法(略)NIC患者定义为严重创伤性脑外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高级别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重症动脉性缺血性卒中(arterial ischemic stroke,AIS)或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后的成年危重症昏迷[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lasgow Coma Score,GCS)评分<9分]患者。
二、结果每节的组织结构如下:对于每个问题,基于GRADE流程对可用证据进行分析;当研究之间的异质性太大而不能合并成总体证据时,将报告单个研究的GRADE(每个问题的GRADE详细资料参见ESM GRADE)。
在每节的最后报告治疗推荐。
表1对所有治疗推荐进行了总结。
1、推荐使用晶体液作为NIC患者液体维持的首选液体(强推荐)2、不推荐使用胶体液、含葡萄糖低渗液体和低渗液体或自蛋白作为NIC患者的维持液体(强推荐)3、不推荐急性缺血l生卒中患者使用大剂量(20%~25%)白蛋白(强推荐)4、建议使用晶体液作为低血压NIC患者的一线复苏液体(弱推荐)5、不建议使用人工合成胶体液作为低血压NIC患者的复苏液体(弱推荐)6、不推荐使用含葡萄糖的低渗液体和其他低渗液体作为低血压NIC患者的复苏液体(强推荐)7、不推荐使用小剂量(4%)白蛋白作为低血压NIC患者的复苏液体(强推荐)8、不建议使用大剂量(20%一25%)白蛋白作为低血压NIC患者的复苏液体(弱推荐)9、不建议使用高渗盐水作为低血压NIC患者的复苏液体(弱推荐)10、建议NIC患者的补液以正常血容量为目标(弱推荐)11、推荐采用多模式方法,以多种而非单一血流动力学参数为指导,优化NIC患者的液体治疗(强推荐)12、推荐考虑使用动脉血压和液体平衡作为NIC患者优化液体治疗的主要终点(强推荐)13、建议整合其他变量(例如心输出量、Sv02、血乳酸、尿量)来优化NIC患者的液体治疗(弱推荐)14、不推荐单独使用中心静脉压作为NIC患者液体治疗的终点(强推荐)15、不建议NIC患者使用限制性液体策略(以总体液体负平衡为目标)(弱推荐)16、建议使用液体平衡作为NIC患者液体治疗的安全终点(弱推荐)一、NIC患者的一般液体管理问题1:有证据支持白蛋白优于晶体液吗?(ESM SGl Q1 GRADE)一项关于AIS患者的多中心RCT显示,大剂量(25%)白蛋白组(n=422)90 d时转归与生理盐水组(n=419)相当。
重症血液净化血管通路的建立与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23文字版
重症血液净化血管通路的建立与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23文字版重症血液净化技术主要包括血液滤过、血液透析、血液灌流、血浆置换、免疫吸附、体外膜肺氧合(ECMO)、体外二氧化碳去除(ECCO2R)及一些组合技术等。
一、总论共识意见1:良好的血管通路是保证血液净化治疗质量的重要因素。
(8.44分)通畅的血管通路是血液净化得以实施的前提条件。
良好的血管通路可明显减少血液净化治疗过程中的报警次数,保证治疗过程的连续性,从而保证血液净化治疗的质量。
共识意见2:推荐依据重症患者的实际情况,在血管通路的建立及维护过程中进行决策。
(8.03分)与慢性维持性透析患者不同,危重症患者病情更加复杂:容量不足/过负荷、进行无创/有创机械通气、凝血功能异常、反复中心静脉穿刺、放疗、留置起搏器、感染、特殊体位等,对血管通路的功能状态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共识意见3:推荐建立血管通路的医生经过包括理论知识及模拟人操作的系统培训。
(8.01分)实施血管通路建立的临床医生,首先应进行系统且有质量保证的培训,内容包括相关理论知识及模拟人操作。
共识意见4:推荐将“透析导管”更名为“血液净化导管”。
(8.04分)二、重症血液净化临时血管通路建立共识意见5:推荐重症患者进行血液净化治疗时选择临时血液净化导管。
(8.17分)中心静脉导管是重症血液净化最常用的血管通路。
目前血液净化导管分为临时血液净化导管(无隧道无涤纶套导管)和长期血液净化导管(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
长期血液净化导管置管操作较临时导管复杂、费时、费用高,并发症相对多,移除时也有一定的技术难度。
由于重症患者血液净化治疗需要立即或尽早进行,且急性肾损伤患者的平均肾脏替代治疗为12~13d,故多选择临时血液净化导管。
由于血浆置换、双重血浆置换等血液净化方法对血流量的要求不如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高,可在满足流量要求前提下,采用单根针或导管建立外周静脉-静脉穿刺血管通路。
共识意见6:推荐选用生物相容性好的血液净化导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经重症患者的液体管理,看看最新共识怎么说
医脉通编译整理,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导读:液体管理是神经重症患者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患者的容量复苏及维持,以及颅内压控制和延迟性脑缺血的防治。
近日,欧洲危重病医学会(ESICM)发布了最新神经重症监护患者液体治疗共识建议,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指导,以下是本指南的主要推荐意见,供大家参考。
推荐强度说明强推荐:专家共识小组中有80%以上的成员投票赞成或反对这一立场;弱推荐:当赞成票或反对票达到80%的门槛时,将该推荐设为弱推荐;没有建议:赞成票或反对票未达到80%。
神经重症患者的一般液体管理
1. 推荐使用晶体液作为神经重症患者的首选维持液(强推荐)。
?
2. 建议不要在神经重症患者中使用胶体液、含葡萄糖的低渗溶液和其他低渗溶液、白蛋白作为神经重症患者的维持液(低渗溶液:渗透压小于260 mOsm/L)(强推荐)。
?
3. 建议不要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中使用高剂量(20%~25%)白蛋白(强推荐)。
4. 对于低血压的神经重症患者,建议使用晶体液作为一线复苏液体(弱推荐)。
?
5. 不建议在低血压的神经重症患者中使用合成胶体作为复苏液(弱推荐)。
?
6. 不建议在低血压的
神经重症患者中使用含葡萄糖的低渗溶液和其他低渗溶液
作为复苏液(强推荐)。
? 7. 不建议在低血压的神经重症患者中使用低剂量(4%)白蛋白作为复苏液(强推荐)。
? 8. 不建议在低血压的神经重症患者中使用高剂量(20%~25%)白蛋白作为复苏液(弱推荐)。
? 9. 不建议在低血压的神经重症患者中使用高渗盐水作为复苏液(弱推荐)。
10. 建议临床医生在给神经重症患者进行补液期间,考虑以正常血容量为目标(弱推荐)。
? 11. 建议整合多个血液动力学变量,来指导多模式的治疗方案,从而优化神经重症患者的液体治疗(强推荐)。
? 12. 在对神经重症患者的液体治疗进行优化时,建议使用动脉血压和液体平衡作为主要终点指标(强推荐)。
? 13. 建议同时整合其他变量(如心输出量、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血乳酸、尿量),以优化神经重症患者的液体管理(弱推荐)。
? 14. 建议不要单独使用中心静脉压作为指导神经重症患者液体管理的终点指标(强推荐)。
?
15. 不推荐在神经重症患者中使用限制性液体管理策略(即整体液体负平衡)(弱推荐)。
16. 建议使用液体平衡作为神经重症患者液体管理的安全终点(弱推荐)。
? 17. 建议监测电解质情况(Na ,Cl-)作为神经重症患者液体管理的安全终点(弱推荐)。
? 18. 建议监测渗透压作为神经重症患者液体管理的安全终点(弱推荐)。
? 19. 不建议将中心静脉压监测作为神经重症患者液体
管理的安全终点(强推荐)。
颅内压升高患者的高渗液体管理
1. 建议使用甘露醇或高渗盐溶液来降低颅内压(弱推荐)。
?
2. 对于是否使用高渗乳酸作为颅内压升高患者降颅压的一线治疗,目前无法提供任何建议(没有建议)。
3. 建议预先设定一个触发指标,在颅内压升高患者满足该指标时开始高渗治疗(弱推荐)。
?
4. 建议同时使用临床和神经监测的变化情况,作为颅内压升高患者开始高渗治疗的指标(强推荐)。
?
5. 建议将神经功能恶化(包括格拉斯哥昏迷评分的运动评分减少2分,瞳孔不对称或反应性丧失,头部CT结果恶化)和颅内压>25 mmHg,作为颅内压升高患者启动高渗疗法的触发指标(强推荐)。
6. 建议将颅内压阈值>25 mmHg作为独立于其他变量的触发指标,以启动在启动降颅压的高渗治疗(弱推荐)。
?
7. 在启动高渗治疗的颅内压标准方面,颅内压阈值为20~22 mmHg是否可以作为独立于其他变量的触发指标,目前无法提供任何建议(没有建议)。
?
8. 建议不要将15 mmHg的颅内压阈值作为启动降颅压治疗的独立指标(强推荐)。
9. 建议对患者的血清渗透压和电解质进行监测,以防止高渗治疗的副作用(弱推荐)。
? 10. 建议监测患者颅内压对高渗治疗的反应,以防止高渗治疗的副作用(弱推荐)。
? 11. 建议监测高渗液对患者动脉血压和液体平衡的影响,作为防止
高渗治疗的副作用的次要变量(弱推荐)。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缺血患者的液体管理
1. 对于出现了迟发性脑缺血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建议采用多模式方法,包括动脉血压和神经功能缺损的逆转,作为评估输液功效的主要终点(强推荐)。
?
2. 对于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建议使用经颅多普勒脑血流速度降低、脑灌注改善和CT灌注的平均通过时间减少,作为评估逆转迟发性脑缺血液体治疗疗效的次要终点(弱推荐)。
指南全文下载>>> 2018 ESICM共识建议:神经重症监护患者液体治疗
医脉通编译自:Fluid therapy in neurointensive care patients: ESICM consensus and clinical practice recommendations. Intensive Care Med. 2018 Mar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