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病害的病原

合集下载

常见植物病害

常见植物病害

常见植物病害
第19页
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该病菌主要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
经过气孔穿破表皮直接侵入。
浇灌水是田间菌核传输主要动力。
水稻密植时易再侵染。
防治方法:防治采取“前压、中控、后保重点”策略。
1. 去除菌源,打捞“浪渣”,不用病稻草还田,铲除田间杂 草。
2. 选取抗病品种,加强田间管理。 3. 药品防治:a. 封行后至抽穗期间,或发病早期用井岗霉素
常见植物病害
第45页
葡萄病害
常见植物病害
葡萄黑痘病
第46页
茄子病害
常见植物病害
褐纹病
第47页
茄子病害
常见植物病害
黄萎病
灰霉病
第48页
瘟,于孕穗末期至抽穗期进行施药,着重在抽穗期保护,
尤其是孕穗期(破肚期)和齐穗期为防治适期。
发病早期20%三环唑1000倍液喷施。抽穗期喷施45% 硫环唑WP300倍液,20%三环唑悬浮剂400-600倍液或13% 三环唑春雷霉素350-400倍液等喷施一次。
常见植物病害
第16页
水稻纹枯病
常见植物病害
第5页
植物病害类型
按危害部位分:叶部、根部、枝干、果实、 全株病害。
按传输方式分:土传、气传、种传、虫传等。 按生育期分:苗期、成株期、储备期病害。 按作物分:小麦、玉米、水稻等。
常见植物病害
第6页
植物病害症状
症状=病状+病征 病状及类型:
1. 变色 2. 坏死 3. 萎蔫 4. 腐烂 5. 畸形 病征及类型:
第9页
病原物侵入方式
1、直接侵入 2、从伤口侵入 3、自然孔口
病害三角
常见植物病害
寄主植物

植物病害的三要素

植物病害的三要素

植物病害的三要素植物病害的三要素是指病原体、宿主和环境。

这三个要素相互作用,共同决定了植物病害的发生和流行。

病原体是指能够引起植物病害的病菌、病毒、真菌、原生动物等微生物。

病原体通过侵入植物体内,繁殖和生长,导致植物发生病害。

病原体的种类繁多,不同的病原体对植物的侵害方式和病害症状也各不相同。

有些病原体通过感染植物的根部或地下茎,引起根腐病、立枯病等;有些病原体通过感染植物的叶片、茎部或果实,引起叶斑病、枝枯病、果腐病等。

病原体的侵染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如适宜的温度、湿度和光照等。

宿主是指被病原体感染并发生病害的植物。

不同的植物对病原体的抵抗能力不同,有些植物对某些病原体具有较强的抗性,不易感染;而有些植物则容易受到病原体的侵害。

宿主的抗性与其遗传因素有关,也与其生理状态、养分供给等因素有关。

对于同一种病原体,不同的宿主植物可能表现出不同的病害症状和严重程度。

因此,了解宿主的特性和抗性对于防治植物病害具有重要意义。

环境是指病原体和宿主发生和发展的外部条件。

环境因素包括气候、土壤、水分、光照等。

不同的环境条件对病原体和宿主的生长和繁殖有不同的影响。

例如,某些病原菌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中繁殖迅速,易引发病害;而在干燥环境下,病原菌的繁殖能力较弱。

土壤的酸碱度、肥力等也会影响植物的健康状况和病害的发生。

光照是植物生长和繁殖的重要因素,适宜的光照条件有利于植物抵御病害。

病原体、宿主和环境三要素是植物病害发生和流行的基础。

只有在这三个要素相互作用的条件下,病害才能发生。

因此,在防治植物病害的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这三个要素,采取相应的措施。

例如,可以选择抗病性强的宿主品种,改善环境条件,以减轻病原体对植物的侵害;也可以通过合理的病害防治措施,控制病原体的繁殖和传播,从而减少病害的发生和流行。

病原体、宿主和环境是植物病害发生的三个重要要素。

了解和掌握这些要素的特点和相互关系,对于预防和控制植物病害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在综合考虑这些要素的基础上,才能制定出科学有效的病害防治策略,保护植物的健康生长。

植保第二章植物病害的基本知识测试题

植保第二章植物病害的基本知识测试题

植保第二章植物病害的基本知识测试题(试卷)一.填空题1.植物病害的病原按其不同的性质可分为二大类,即()和()。

2.引起非侵染性病害的主要原因有()、()、()、()等。

3.植物病原生物主要包括()、()、()、()、()、()及()等。

4.生长在寄主细胞内的真菌,由()直接从()吸收养分;生长在寄主细胞间的真菌,则以()上产生的特殊结构——(),伸入细胞内吸取养分。

5.真菌具有维持其生长发育需要的( )和繁衍后代的( );真菌繁殖的基本单位是()。

6.真菌性病害的症状有()、()、()。

7.细菌中的生理小种一般称(),病毒中的生理小种称()。

8.寄主植物对病原物侵入的反应,依据其抗性的强弱,分别有()、()、()、()四种表现。

9.植物病害的侵染循环主要包括三个环节:()、()、()。

二.单项选择题( )1.青枯病是属于植物病状中的______。

A.变色B.斑点C.萎焉D.畸形( )2.在植物病害中,______ 引起的病害最多。

A.真菌B.细菌C.病毒D.线虫( )3.在真菌生活史中,产生孢子数量最多的是______。

A.有性孢子B.无性孢子C.无法比较( )4.鉴定病毒病的可依据______。

A.植物的症状B.植物的病征C.寄主细胞内的内涵体D.传染性( )5.过敏性坏死反应是典型的______。

A.避病B.抗侵入C.抗扩展D.抗病( )6.金桔的气孔分布稀,数量少,中隙小,很少生溃肠病,这是由于金桔具有_____。

A.避病B.抗侵入C.抗扩展D.抗病( )7._______的环境条件有利于繁殖体产生,有利于病害流行。

A.高温高湿B.适温高湿C.适温低湿D.低温低湿( )8.防止病原物侵染的有利时期是______。

A.接触期B.侵入期C.潜育期D.发病期( )9.同一病害影响潜育期长短的主要因素是______。

A.温度B.湿度C.风雨D.光照( )10.________是多种病原物越冬越夏的主要场所。

植物病害三要素病原环境

植物病害三要素病原环境
知识点导学 (一)植物病害三要素 (二)植物病害四要素
课堂练习 课后作业
知识点导学
理解植物病害产生的原因
掌握植物病害的“三要素”
掌握植物病害的“四要素”
掌握三要素与四要素的主要区别
学会从植物病害发生条件的角度说明植物病害防治方法
病原
(一)植物病害 三要素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寄主
环境
病害的三要素中缺少一个条件,植物 病害能产生吗?
工业废水排放污染环境
滥施农药
工业废水
污染的土壤
污染的大气降雨 垃圾、矿渣、煤渣
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1)病原的致病性要强
(2)寄主植物抗病性弱
(3)环境条件有利于病原致病,不 利于寄主植物抗病
思考植物病害的防治应从哪些方面着手呢?
(1)病原的致病性要强
• 植物与病原物同时存在于自然生态系统中, 在长期共同进化过程中相互选择、彼此适 应,往往能达到一定的动态平衡,一般不 会导致病害发生。 当病原的致病性弱,则 不能侵染植物,则植物病害不能发生,只 有当病原物致病性强时,植物病害才有可 能发生。
(2)寄主植物抗病性弱
• 病原与寄主相互斗争过程中,寄主植物抗 病性弱不能抵抗病原侵入,则植物病害可 能发生,若寄主植物抗病性强,则病原物 不能入侵,则植物病害不能发生。
• 因此,生产过程中不但要选育、选种抗病 品种,还要抗病品种合理布局,严防抗病 品种退化和丧失。
(3)环境条件有利于病原致病,不 利于寄主植物抗病
总之,通过认识影响植物病害发生的因素,使 人们能够抓住寄主、病原、环境、人为因素中的主 要矛盾,灵活运用农业科学知识,有意识地提高寄 主抗病性,控制病原物,积极主动地改变农田环境 和人类活动创造有利于寄主而不利于病原物的环境 条件,达到控制植物病害发生的目的。

园艺植物病理学 第三章(1)园艺植物病害的病原-植物病原真菌

园艺植物病理学  第三章(1)园艺植物病害的病原-植物病原真菌
26
2、疫霉属(Phytophthora)
引起番茄和马铃薯晚疫病,苹果疫腐病。孢子囊 在孢囊梗上形成,孢囊梗无限生长。孢子囊圆形, 成熟后脱落,萌发时产生游动孢子,或直接萌发 产生芽管。孢子囊多数有层出现象,游动孢子在 孢子囊内形成,而不是在泡囊内形成。藏卵器穿 雄生。
3
4
❖ 菌组织:菌丝体密集而
形成菌组织。菌组织可
分为疏丝组织和拟薄壁
组织。
❖ 疏丝组织: 菌丝体组成比 较疏松的组织,能看到 菌丝体长形细胞。
❖ 拟薄壁组织:菌丝体组 成比较紧密的组织,菌 丝体细胞变为圆形或三 角形,与高等植物的薄 壁组织相似,称为拟薄 壁组织。
5
❖ 菌核(sclerotium):由拟 薄壁组织和疏丝组织形成 的一种较坚硬的休眠体。
单主寄生(Autoecism):有些真菌只在一种寄主 上完成生活史的现象。 转主寄生(Heteroecism):同一病原真菌不同类型 的孢子,发生在两种不同科的寄主上才能完成其生 活史的现象称为转主寄生。转主寄生以锈菌最为明 显。
22
二、植物病原真核菌的主要类群
(一)原生界根肿菌门
1. 习性:水生或两栖,寄生于高等植物根部,为专 性寄生菌,多引起促进型畸形病变。
❖ 子座(stroma):由菌组织 或与部分寄主组织结合形 成的一种垫状物。
❖ 菌索(rhizomorph):由 菌丝平行组织成的绳索状 物,外形与高等植物根系 相似,也称为根状菌索。
6
7
2、繁殖体
真核菌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经过营养阶段后,即进 入繁殖阶段。
繁殖方式:无性繁殖产生无性孢子 有性生殖产生有性孢子
第三章 园艺植物病害的病原
植物病原真核菌类/菌物(原生界根肿菌、色 藻界卵菌、真菌界接合菌门和双核菌门) 原核生物(细菌、植原体) 病毒界(病毒、类病毒、朊病毒) 动物界(植物病原线虫) 植物界(寄生性种子植物)

植物病原物的类型有哪些

植物病原物的类型有哪些

植物病原物的类型有哪些植物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植物也会受到各种病原物的侵害。

病原物是指引起植物疾病的微生物、真菌、细菌、病毒、线虫等。

不同类型的病原物会引起不同类型的疾病,对植物生长和发育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植物病原物类型:真菌真菌是造成植物疾病的最主要的病原物之一。

真菌可以通过孢子、分生孢子等方式扩散,侵入植物的叶子、茎、果实等组织,引起植物的腐烂、枯死、生长迟缓等症状。

常见的真菌性病害包括白粉病、黑霉病、灰霉病等。

细菌细菌是另一类常见的植物病原物。

细菌主要通过伤口、气孔等途径侵入植物组织,引起植物组织坏死、溃疡等症状。

常见的细菌性病害包括溃疡病、疮痂病等。

病毒病毒是一种微小的病原体,它依赖于寄主细胞进行繁殖。

病毒通过昆虫传播、接种、接种器、刀具、接种施肥机、污染种子等方式侵入植物,导致叶片变形、叶片失色、疮痂病等症状。

常见的病毒性病害有花叶病毒病、斑驳花叶病毒病等。

线虫线虫是一种微小的线形动物,它通过土壤或昆虫传播侵入植物根系,破坏植物的根部组织,导致植物生长发育受阻、死亡等现象。

常见的线虫性病害有根结线虫病、根结线虫病等。

真菌类病原物真菌类病原物是植物病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植物疾病中占有重要地位。

真菌类病原物包括霉菌、毛霉菌、子囊菌等,它们对植物的危害程度不同,引起的病害也各有不同。

总的来说,植物病原物的类型多种多样,每种类型的病原物都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因此,在种植和管理植物过程中,及时识别和控制不同类型的病原物对于减少疾病发生、提高产量和质量至关重要。

希望通过上述介绍,能够增加大家对植物病害的了解,有效预防和控制植物疾病的发生,保障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植物病原微生物

植物病原微生物

植物病原微生物植物病原微生物是指引起植物疾病的微生物。

它们可以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和原生动物等不同类型的微生物。

这些微生物对植物的生长健康造成危害,导致植物发生病变,并可能引起严重的病害流行。

一、细菌性植物病害细菌是一类单细胞微生物,有的具有运动能力,可以通过空气、水和昆虫等媒介传播到其他植物中。

细菌感染植物会导致叶片出现软腐、溃烂,或者在茎、根部形成溃疡等病状。

其中,番茄细菌性斑点病就是一种常见的细菌性植物病害。

如果发现植株出现黄化、斑点、腐烂等异常症状,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治。

二、真菌性植物病害真菌是一类寄生在植物体表或体内的生物,它们通过产生孢子进行繁殖和传播。

真菌感染植物时,会导致植物叶片出现褐斑、黑斑、霉斑等病状,严重时可能导致植株凋亡。

例如,白粉病是由真菌引起的一种常见植物病害,其特征是植物叶片上出现白色霉斑。

防治真菌性植物病害可以采用农药喷洒、适宜的灌溉管理和植物种植密度合理调整等方法。

三、病毒性植物病害病毒是一种非常小的生物体,通常需要借助昆虫或其他介体传播到植物中。

病毒感染植物后,会导致植株出现变黄、畸形、落叶等病状,严重时有可能导致植株衰竭。

例如,花叶病毒是一种常见的病毒性植物病害,感染植物后会使植株的叶片产生彩色斑纹。

防治病毒病害的主要方法是选择抗病品种、及时发现和清除带病植株,以及控制病媒介的传播。

四、原生动物性植物病害原生动物是一类单细胞或多细胞的微小生物,它们可以寄生在植物的表面或内部,通过摄食植物组织或侵入植物细胞来获取营养。

原生动物感染植物后,会导致植株出现萎黄、肿胀、畸形等病状,甚至引起植株死亡。

例如,根结线虫是一种常见的原生动物性植物病害,寄生在植物根部,会导致植株根部形成结节。

防治原生动物性植物病害可以采用适宜的灌溉管理、土壤消毒和栽培轮作等方法。

总结:植物病原微生物引起的植物病害对农业生产和园艺种植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为了减少植物病害对作物的危害,我们应深入了解不同类型的植物病原微生物,掌握相应的预防和防治技术。

第三章 传染性植物病害的病原(真菌)

第三章 传染性植物病害的病原(真菌)

图2-3 真菌吸器的类型
三、真菌的营养体



4.营养体变态结构 有的真菌在不良的条件下,菌丝可以形成特殊 的变态结构,由菌丝交织而成,其作用:渡过 不良的环境条件,进行繁殖和传播。如: 菌核:由菌丝形成的一种休眠体,形似鼠便状, 形状、大小不一,有丰富的养分。 子座:由菌丝和部分植物组织形成的垫状结构。 菌索:菌丝体平行组织而成,形似绳索状。
四、子囊菌亚门真菌及所致病害特点
2.分类 本目只有一个科,即白粉菌科Erysiphaceae) 重要属有 (1)布氏白粉菌属: (2)单丝壳属:瓜类白粉病,凤仙花 (3)叉丝单囊壳属:海棠、李 (4)白粉菌属:禾谷类白粉病 (5)叉丝壳属:板栗 (6)钩丝壳属: 桑白粉病 (7)球针壳属:木瓜、梧桐
2.真菌分类系统的演变和比较

三纲一类的系统 藻状菌纲 子囊菌纲 担子菌纲 半知菌类
Ainsworth 的系统 真菌(菌物)界 粘菌门 真菌门

鞭毛菌亚门 接合菌亚门 子囊菌亚门 担子菌亚门 半知菌亚门 各亚门的主要特征比较如下表:
类别
营养体
原质团或 无隔膜菌 丝 没有隔膜 菌丝
无性生殖
四.真菌的繁殖体

1.无性繁殖与无性孢子类型 是不经过性细胞的结合而产生新个体的繁殖方 式。无性繁殖主要在作用生长季节进行,产生的 孢子传播迅速,主要作用是在田间蔓延。因为产 生的孢子数量大、繁殖快、扩散广。 (1)游动孢子:鞭毛菌的无性孢子。形成于菌丝 或孢子囊梗顶端膨大的孢子囊内,游动孢子无细 胞壁,有1~2根鞭毛,能游动,有尾鞭和茸鞭之 分。 (2)孢囊孢子:是接合菌的无性孢。形成和游动 孢子相似,有细胞壁,无鞭毛,孢子囊膨大为球 形,孢囊孢子数量大,随风飞散。

园林植物病害的生物病原物

园林植物病害的生物病原物
病毒
常见的园林植物病毒包括花叶病毒、条纹花叶病 毒等。
真菌
常见的园林植物病害真菌包括白粉病菌、黑斑病 菌等。
真核寄生虫和线虫
常见的园林植物病害寄生虫包括线虫、蚜虫等。
生物病原物的传播途径
• 空气传播:细菌、真菌、病毒等通过空气传播,由风带来、飘落在园林植物上。 • 土壤传播:真菌、病毒、线虫等通过土壤传播,寄生在土壤中,通过根系进入植物体内。 • 昆虫传播:蚜虫、螨虫等昆虫通过寄生和咬取植物组织来传播生物病原物。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生物病原物引起的病害症状
1 叶片变黄
某些真菌和细菌感染园林植物后,会导致叶片变黄。
2 斑点和溃疡
一些寄生虫和病毒引起的病害表现为植物叶片出现斑点和溃疡。
3 畸形和矮化
部分植物病原物感染后,会导致植物发育畸形,矮化生长。
预防和控制园林植物病害的方法
1
病原物检疫
通过对种植材料进行检疫,防止病原物的引入。
2
保持植物健康
合理浇水、施肥、修剪等,保持植物健康,提高抗病能力。
3
生物防治
利用天敌、拮抗菌等生物防治手段来控制病害。
重要的园林植物病害的生物病原物
黑斑病菌 (Diplocarpon rosae)
这种真菌是玫瑰花常见的病原物,可导致叶片出现 黑色斑点。
晚疫病菌 (Phytophthora infestans)
园林植物病害的生物病原 物
园林植物病害的生物病原物对于园艺爱好者和专业园丁来说都是一个常见和 重要的话题。
园林植物病害的生物病原物的 定义
园林植物病害的生物病原物是指那些能够寄生或感染园林植物并引起病害的 生物体,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真核寄生虫和线虫等。

植物病害的病原

植物病害的病原

子囊孢子(ascospore)的形成
子囊壳和子囊孢子
子实体
4、担孢子:
担子菌产生的有性孢子。
菌丝经过特殊分化和有性结合形成担子,在担子上形成有性孢子
1.?
2.?
菌物的有性孢子 3.? 4.?
5.?
菌物的有性孢子细胞壁较厚或有休眠期,有助于植 物病原菌度过不良环境,往往成为植物病害的初侵 染源。
3)附着枝:若干寄生真菌由菌丝细胞生出1—2个细胞的短
枝,将菌丝附着于宿主体上。
菌丝组织
菌丝组织:菌丝体一般是分散的,菌丝有时可以疏 松或密集地纠结在一起形成组织化的菌丝组织。 菌丝组织可分为疏丝组织和拟薄壁组织两种。 菌丝组织可以形成菌核、子座和菌索等特殊结构
菌核(sclerotium)
由菌丝组成的紧密的 耐久体。 形状大小各异,质地 坚实。 菌核外部为拟薄壁组 织,内部为疏丝组织。 有抵抗不良环境的作 用。
3)重要属
寄生植物并引起严重病害的主要有腐霉目(Pythiales)中 的腐霉属(Pythium)以及霜霉目(Peronosporales)中的霜 霉属(Plasmopara)和疫霉属(Phytophthora)
1、腐霉(Pythium)

菌丝无隔。 产生游动孢子和卵孢子。 孢子囊长形。 喜欢潮湿环境。 能引起苗木猝倒病等。
3.菌物的生活史 菌物从一种孢子萌发开始,经过一定的营养生长和繁殖
阶段,最后又产生同一种孢子的过程,称为菌物生活史。
菌物典型的生活史包括无性和有性两个阶段。
菌丝体
产生无 性孢子
萌发
产生有 性孢子
生活史
形成新的 菌丝体
分生孢子
子囊孢子
正青霉Eupenicillium

植物病害主要病原物的识别

植物病害主要病原物的识别

白菜软腐病 (腐烂)有恶臭味。
西红柿青枯病(萎蔫 )挤压病株茎横切面 ,有乳白色菌脓流出 。
根癌细菌 病(畸形)
三.植物病毒
在高等植物中,植物病毒病害的数量及危害 仅次于真菌性病害。 1.主要特性:没有细胞结构,只含有一种核 酸DNA或RNA。蛋白质作为衣壳,把核酸包被 在中央。 2.植物病毒病害常见的症状: 没有明显病症,常见病状有花叶、黄化、斑 驳、皱缩、矮化、丛生及畸形等。有些症状 会受环境条件的影响出现暂时消失,即“隐 症现象”。
桑寄生
六.植物传染性病害诊断
1.真菌性病害的诊断:主要症状是坏死、腐 烂和萎蔫,少数为畸形。特别是病斑上有各
种颜色的霉状物、粒状物和粉状物。
2.细菌性病害的诊断:主要症状有坏死、 腐烂、萎蔫和畸形等,并时常有菌脓溢出,
患部往往有恶臭味。
3.病毒病害的诊断:没有明显病征,主要 症状是花叶、黄化、斑驳、皱缩、丛枝等, 少数为坏死斑点。还有出现“隐症现象”。
病毒
坏死斑点。花叶型、黄化型、坏
死型、畸形型。
线虫
无脊椎动物,圆筒状, 两端尖。
植物生长缓慢类似营养不良的现象;植株 或叶片干枯扭曲、畸形,组织干腐, 形成
虫瘿;植株干部肿大或腐烂,须根丛生,
形成根瘤或根结。
寄生性 种子植 高等种子植物,分半寄 生和全寄生。 被害植株长势缓慢似营养不良,严重者上 部枝条枯死。
二.葡萄炭疽病
防治方法:科学合理施肥增施有机肥、钾肥,注 意氮磷钾配比,忌氮肥过多,补充土壤中的微量 元素,增强树势提高抵抗能力。 生长期内要及时摘心、适度负载、合理夏剪以提 高果园的通风透光性改善田间环境。 注意排水防涝、田间不能有积水、降低湿度减少 病害的发病条件。 在果实着色期用250克/升苯醚甲环唑乳油20003000倍、40%氟硅唑乳油8000-10000倍、25%溴菌 腈微乳剂1500-2000倍、25%咪鲜胺乳油800-1500 倍,70%代森锰锌600-800倍,注意交替使用 提高 药效。

植物病害发生的原因

植物病害发生的原因

植物病害发生的原因植物病害是指造成植物生长、发育异常或病死的各种原因所导致的病害。

植物病害的发生原因有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病原体:病原体是引起植物病害的主要原因之一、病原体包括细菌、真菌、病毒、体细胞、原核生物等。

这些病原体可以寄生在植物体内或外,通过直接侵染或介体传播进入植物内部,破坏植物细胞结构和功能,引起病害的发生。

2.环境条件:环境条件是植物病害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高温、高湿和高湿度环境是许多病原体繁殖和传播的有利条件。

此外,干旱、寒冷、干燥等环境条件也会影响植物健康,使其抵抗病害的能力降低。

3.遗传因素:遗传因素是植物病害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植物对病原体的抗病性是由其遗传物质决定的,不同品种之间存在着不同的抗病性。

当植物缺乏特定的抗病性基因时,就容易受到病原体的感染和攻击,从而引起病害的发生。

4.土壤因素:土壤因素也是植物病害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土壤中的养分、酸碱度和含水量等因素对植物的生长和抗病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土壤中养分不足或养分过多会使植物体质虚弱,降低植物的免疫力,容易受到病原体的侵袭。

5.农艺管理不当:农艺管理不当也是植物病害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如田间灌溉不当,导致水分过湿,增加病原体的繁殖和传播;化学肥料使用过量,导致养分过剩,使植物生长过旺,易受病害侵袭;药剂喷洒不适当,导致药效不足或过量,达不到防治效果等。

6.生物因素:生物因素也是植物病害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其他植物、昆虫、土壤中的微生物等生物都可能成为植物病害的传播媒介。

例如,许多昆虫是植物病原体传播的载体,它们吸食有病原体的植物汁液后,再传播到其他健康的植物上,从而引起病害的传播和扩散。

总之,植物病害发生的原因是复杂多样的,不同的病害可能由不同的因素共同作用而引发。

为了减少植物病害的发生,除了采取科学的防治措施外,还要注重种植健康品种、优化农艺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以提高植物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从而减少植物病害的危害。

植物病害及病原分类(按科属系统分类)

植物病害及病原分类(按科属系统分类)
泛生菌属
Pantoea stewartii
玉米枯萎病
三、致病病毒引起的植物病害
病毒是一种由核酸和蛋白质两种主要成分组成的极微小颗粒,比细菌还小,必须用电子显微镜高度放大后才能看到。能通过昆虫、植物的各种繁殖方式进行传染。得病后,叶子或花出现黄绿相间的花叶、斑驳、皱缩、黄化、局部坏死、叶子皱缩、节间变短、植物矮小、丛生、生长畸形等。植物病毒共分为9个科(或亚科),47个病毒属,729个种或可能种。其中DNA病毒只有1个科,5个属;RNA病毒有8个科,42个属,624种,占病毒总数的85.60%。根据核酸的类型和链数,可将植物病毒分为五大类群:第一类群是双链DNA病毒,有2个病毒属,31个种;第二类群为单链DNA病毒,1个科,3个病毒亚组,74个种;第三类群为双链RNA病毒,2个科,5个病毒属,41个种;第四类群为负单链RNA病毒,包括2个科,4个病毒属,25个种。第五类群为正单链RNA病毒,涉达5个科,33个病毒属,558种。
密执棒形杆菌种
马铃薯环腐亚种
侵染为害五种茄属植物,马铃薯环腐病
诡谲亚种
花叶亚种
内布拉斯加亚种
密执安亚种
韧皮部杆菌属(2个种)
柑橘黄龙病菌
柑橘黄龙病(类菌质体引起)
柑橘青果病菌
柑橘青果病(黄枯病、黄少病)
链霉菌属
马铃薯接产疥疮病菌
马铃薯疥疮病、马铃薯疮痂病
劳尔氏菌属(Ralstonia)
劳尔氏菌
可危害30余科100多种植物,特别是茄科植物,能引起多种作物青枯病
座囊菌目
球腔菌属
引起山茶、月季等多种花木叶斑病
伯克利球腔菌:花生黑斑病
落花生球腔菌:花生褐斑病
球座菌属
浆果球座菌
葡萄房枯病
葡萄球座菌

植物的病害与病原微生物

植物的病害与病原微生物

植物的病害与病原微生物植物是地球上最为重要的生物资源之一,它们不仅为我们提供氧气和食物,还提供了美丽的景观和生态系统的平衡。

然而,植物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病害威胁,这些病害往往由病原微生物引起。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植物病害及其病原微生物。

一、真菌性病害真菌是植物病害中最常见的病原微生物,它们能够寄生在植物的根、茎、叶和果实等部位,造成严重的损害。

其中,霜霉病是一种常见的真菌性病害,它主要侵袭叶子,导致植物叶片出现灰白色的霉斑,影响光合作用和养分吸收。

另外,黑斑病和锈病等真菌性病害也会使植物叶片出现斑点、斑块和病斑等症状。

二、细菌性病害细菌也是引发植物病害的常见病原微生物。

比如,细菌性炭疽病会导致植物茎、果实和叶子表面出现黑色坏死斑点,严重时甚至导致植株死亡。

此外,细菌性斑点病和白粉病等也是细菌性病害的常见代表,它们会导致植物叶片出现斑点、病痕和枯萎等症状。

三、病毒性病害病毒是一类非细胞的微生物,它们寄生在细胞内,通过寄生植物的细胞来完成自身复制。

病毒性病害具有传染性和广泛性的特点,往往由介体昆虫传播。

例如,花叶病毒会导致植物叶片和花朵变形、变色,抑制正常生长。

此外,卷叶病毒和花纹叶病毒等病毒也是常见的植物病害。

四、真菌与细菌的防治针对真菌和细菌引发的植物病害,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

首先,选择抗病性良好的植物品种进行种植,这可以降低病害的发生。

其次,保持植物的生长环境卫生,及时清除病残体和病株,并保持植物通风良好。

另外,合理施用有机肥料和农药,可以增强植物的抵抗力,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繁殖和传播。

五、病毒的控制由于病毒具有传染性和广泛性,对于病毒性病害的防治较为困难。

目前主要采取的控制策略是研发抗病毒的转基因植物品种。

这些转基因植物通过引入能够抵抗特定病毒的基因,提高植物的抗病能力。

此外,定期巡查和监测病害的发生,及时发现病害,对受感染植株进行隔离和处理,也是有效控制病毒传播的重要手段。

在植物病害防治中,我们需要不断加强对病原微生物的研究和了解,掌握其感染植物的途径和机制,以制定出更加科学有效的防治策略。

农业植物病害的生物学特性与防治

农业植物病害的生物学特性与防治

农业植物病害的生物学特性与防治农业植物病害是指在农业生产中,由真菌、细菌、病毒、线虫等病原体引起的植物疾病。

其对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产生严重不良影响,给农民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防治农业植物病害,我们需要了解其生物学特性以及相应的防治措施。

一、农业植物病害的生物学特性1. 病原体特性农业植物病害的病原体多种多样,包括真菌、细菌、病毒和线虫等。

真菌是引起植物病害最重要的病原体之一,多通过孢子传播,并在植物体内侵染引起病状。

细菌和病毒通常通过昆虫媒介或者伤口侵入植物体内,引起相应病害。

线虫多侵害植物的地下部分,如根系等。

病原体的生活史和传播方式对于病害的发生和传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 宿主特性植物病害的发生和发展与宿主植物密切相关。

不同的农作物对于病原体具有不同的抗性或易感性,也会有不同程度的感病性。

作物品种的抗性是影响植物病害防治的重要因素之一。

了解宿主植物的抗病性和易感性,可以帮助农民选择适合的品种,减少病害的发生。

3. 环境特性环境因子是影响农业植物病害的关键因素之一。

气候、土壤和栽培管理等环境条件对病原体的生长发育和植物的抗病性有着重要影响。

例如,高温多湿的气候条件有利于真菌病害的发生,而通风良好的栽培措施可以减少病害的传播。

因此,在农业生产中,需要根据不同的环境条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二、农业植物病害的防治策略1. 预防措施预防是农业植物病害防治的首要策略。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做好田间管理,保持田面整洁,及时清除病残体和杂草,减少病原体的滋生和传播。

- 选择抗病性较好的品种,降低病害发生的可能性。

- 优化种植密度和间隔,提高植物之间的通风透光性,减少湿度,防止病害传播。

- 合理施肥,增强植物免疫力,提高抗病性。

2. 治疗措施当农作物受到病害侵袭时,需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根据病害的类型和严重程度,可以选择合适的药剂进行喷洒或者施用。

需要注意的是,药剂的选择应该合乎环保标准,避免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植物病害三要素病原环境

植物病害三要素病原环境
农作物病害防治技术课程
知识点导学
(一)植物病害三要素
(二)植物病害四要素
课堂练习
课后作业
知识点导学
理解植物病害产生的原因
掌握植物病害的“三要素”
掌握植物病害的“四要素”
掌握三要素与四要素的主要区别
学会从植物病害发生条件的角度说明植物病害防治方法
病原
(一)植物病害 三要素
寄主Biblioteka 环境病害的三要素中缺少一个条件,植物 病害能产生吗?
工业废水排放污染环境
滥施农药
工业废水
污染的土壤
污染的大气降雨
垃圾、矿渣、煤渣
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1)病原的致病性要强
(2)寄主植物抗病性弱
( 3 )环境条件有利于病原致病,不 利于寄主植物抗病
思考植物病害的防治应从哪些方面着手呢?
(1)病原的致病性要强
• 植物与病原物同时存在于自然生态系统中, 在长期共同进化过程中相互选择、彼此适 应,往往能达到一定的动态平衡,一般不 会导致病害发生。 当病原的致病性弱,则 不能侵染植物,则植物病害不能发生,只 有当病原物致病性强时,植物病害才有可 能发生。
(2)寄主植物抗病性弱
• 病原与寄主相互斗争过程中,寄主植物抗 病性弱不能抵抗病原侵入,则植物病害可 能发生,若寄主植物抗病性强,则病原物 不能入侵,则植物病害不能发生。
• 因此,生产过程中不但要选育、选种抗病 品种,还要抗病品种合理布局,严防抗病 品种退化和丧失。
(3)环境条件有利于病原致病,不 利于寄主植物抗病
三、多选题
1、植物病害发生的三要素是 ( ABD )。 A、寄主 B、病原 C、人为活动 D、环境 2、下面是植物病害四要素的是 ( ABCD )。 A、寄主 B、病原 C、人为活动 D、环境

植物病害的病原物ppt课件

植物病害的病原物ppt课件

ppt精选版
17
菌核萌发
ppt精选版
18
2.真菌的繁殖体
真菌经过营养阶段后,即转入生殖阶段。 先进行无性生殖产生无性孢子。 有的真菌在后期进行有性生殖,产生有性孢子。 真菌产生孢子的结构称子实体,在子实体上聚生无性孢 子或有性孢子。
ppt精选版
19
无性繁殖
是指不经过两个性细胞或性器官的结合而产生的个 体的繁殖方式。无性繁殖产生的孢子称无性孢子, 有六种类型:
▪ 认识病害的发生发展规律,就必须了解病 害发生发展的各个环节,深入分析病原物、 寄主植物和环境条件在各个环节中的作用。
ppt精选版
37
一、病原物的寄生性与致病性
ppt精选版
38
(一)病原物的寄生性
▪ 寄生性指病原物从寄主获得活体营养的能 力。
ppt精选版
39
1.专性寄生物
▪ 专性寄生物的寄生能力最强,自然条件下 只能从活的寄主细胞和组织中获得营养, 也称为活体寄生物。
▪ 寄主植物的细胞和组织死亡后,寄生物也 停止生长和发育。植物病原物中,所有植 物病毒、植原体、寄生性种子植物,大部 分植物病原线虫、霜霉菌、白粉菌和锈菌 等都是专性寄生物。
ppt精选版
40
2.非专性寄生物
▪ 绝大多数的植物病原真菌和植物病原细 菌都是非专性寄生的。但他们的寄生能力 也有强弱区分。强寄生物的寄生性仅次于 专性寄生物,以寄生生活为主,但也有一 定的腐生能力,在某种条件下,可以营腐 生生活。大多数真菌和叶斑性病原细菌属 于这一类。
21
有性繁殖
有性繁殖是经过性细胞的结合而进 行的繁殖方式。真菌经过营养阶段和无 性生殖后,多数转入有性繁殖。
多数真菌是在菌丝体上分化出性器 官称为配子囊,配子囊中的性细胞叫配 子。

简述植物病害及其病原

简述植物病害及其病原

简述植物病害及其病原1植物病害植物病害是植物健康受到威胁的原因,通常是因为植物被某种病原引起。

植物病害对社会经济活动的影响甚至更加巨大,因为它们会降低农作物的产量,损坏养殖场的经济收入,并影响植物原材料的价格。

病原分为真菌、细菌、病毒、立克次体、放线菌和单细胞真核生物。

真菌是植物病害的最常见病原,也是引起植物病害的主要原因。

例如,炭疽菌引起的腐烂,分生孢子菌引起的染病,小菌核菌引起的金黄色腐烂和橡胶腐烂等。

细菌是植物病害的另一个相当重要的病原。

如果植物被细菌感染,则会引起不同的症状,如水疱病、染病、湿疹病和硝基病等。

细菌通过气流、食物、害虫传播,并在土壤和寄主体上进行复制,以制造鞭毛、毒素和其他必需的细菌物质,使受害植物萎缩生锈等表现。

病毒是植物病害的另一个主要原因。

它们能够通过空气、污水和再生植物材料传播,并使植物变得萎缩和变形。

例如,小麦条锈病引起的条锈病,葡萄染病毒引起的葡萄和玉米蔓枯病毒引起的玉米蔓枯病等。

立克次体是植物病害的另一个病原。

它们是一类抗药性很强的细菌,能够诱导叶腐病、根枯病和其他有害症状。

它们可以在病毒或细菌性植物病害中使用,也可以作为生物杀草剂使用。

放线菌是另一种感染植物的病原微生物,它们对土壤中的植物生长有重要影响。

它们可以诱发各种植物病害,如灰白叶斑病、灰斑病和枯萎病等。

它们的传播途径包括水体传播、态势侵染、传播植物营养物质,并在环境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通过空气形成新的胞体来完成其生存。

单细胞真核生物是植物病害的最后一类病原,它们是一类多种、复杂的生物。

它们主要感染蔗糖、椰子和烟草等特定植物,可以引起水热病、枯萎病、青枯病和棕斑病等。

总的来说,植物病害可以由真菌、细菌、病毒、立克次体、放线菌和单细胞真核生物等异常病原组织引起,它们会严重影响到植物的正常生长和生理功能,并降低作物的产量和价值。

植物传染性病害的病原物

植物传染性病害的病原物
病原物在植物表面繁殖,释放有毒代谢产物和孢子等,污染大气 环境,对人类和动物健康造成威胁。
温室气体排放
病原物在分解过程中产生甲烷等温室气体,加剧全球气候变化。
降低空气质量
病原物产生的有毒物质和孢子等在大气中扩散,降低空气质量,影 响人类健康。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传播方式
真菌性病原物主要通过气流、水滴、昆虫等传播 ,也可通过农事操作和植物接触传播。
3
症状特点
真菌性病原物引起的病害症状多样,常见的有叶 片黄化、坏死、腐烂等,有时在病部可见霉层、 菌核等。
细菌性病原物
01
02
03
革兰氏阴性菌
细菌性病原物多为革兰氏 阴性菌,少数为阳性菌。
通过伤口侵入
细菌性病原物主要通过伤 口侵入植物体内,也可通 过气孔、水孔等自然孔口 侵入。
对土壤的影响
土壤结构破坏
病原物在土壤中大量繁殖,导致 土壤颗粒结构破坏,土壤变得紧 实,影响植物根系的生长和养分
吸收。
土壤养分失衡
病原物在土壤中分解有机物,释放 有毒物质,抑制植物对养分的吸收 ,同时消耗土壤中的有效养分,导 致土壤养分失衡。
土壤污染
病原物产生大量的有毒代谢产物, 污染土壤,对植物和土壤生物造成 毒害作用。
症状特点
细菌性病害的症状主要包 括坏死、腐烂、萎蔫等, 有时在病部可见溢脓现象 。
病毒性病原物
核酸类型
病毒的核酸类型为DNA或RNA,呈球 形或杆状。
传播方式
病毒主要通过昆虫、线虫等刺吸式口 器传播,也可通过种子、花粉等传播

专性寄生
病毒必须在活细胞内寄生才能复制繁 殖。
症状特点
病毒引起的症状主要包括花叶、黄化 、畸形、坏死等,有时在病部可见风 轮状或蚀纹状病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病虫害防治
植物病虫害防治
第一章 植物病害的基本概念
第二章 植物病害的病原 第三章 传染性病害的发生发展规律
第四章 植物病害的诊断
第五章 病害防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第六章 植物叶、花、果部病害
第七章 植物枝干病害 第八章 植物根部病害
第二章 植物病害的病原
Table of Contents
植物病原菌物
上产生孢子的繁殖方式,所产生的孢子称为无性孢子。 无性繁殖方式: a 断裂; b 裂殖; c 芽殖; d(原生质)割裂
无性 孢子
游动 孢子
孢囊 孢子 分生 孢子 厚垣 孢子
节孢子
(1)节孢子(Arthrospores)
由菌丝断裂而成,又称粉孢子或裂孢子。
2)游动孢子(zoospore)
产生在由菌丝膨大而成的游动孢子囊内,以原生质割裂方式 形成。孢子通常为圆形、洋梨形或肾形,无细胞壁,具一根或两 根鞭毛,能够游动。为根肿菌、卵菌及壶菌的无性孢子。
5)厚垣孢子(Chlamydospores)
是由菌丝中间的个别细胞膨大,原生质浓缩和细胞壁 变厚而形成的休眠孢子。
厚垣孢子
常 见 的 无 性 孢 子
节孢子
孢囊孢子
分生孢子
芽生孢子
丝 状 真 菌 的 无 性 孢 子
分生孢子
芽生孢子
节孢子
厚垣孢子
孢囊孢子
无性孢子在一个生长季中,环境适宜的条件下 可以重复产生多次,在病害传播和流行中起重要作 用。但其抗逆性差,环境不适宜很快失去生活力。
3)附着枝:若干寄生真菌由菌丝细胞生出1—2个细胞的短
枝,将菌丝附着于宿主体上。
菌丝组织
菌丝组织:菌丝体一般是分散的,菌丝有时可以疏 松或密集地纠结在一起形成组织化的菌丝组织。 菌丝组织可分为疏丝组织和拟薄壁组织两种。 菌丝组织可以形成菌核、子座和菌索等特殊结构
菌核(sclerotium)
由菌丝组成的紧密的 耐久体。 形状大小各异,质地 坚实。 菌核外部为拟薄壁组 织,内部为疏丝组织。 有抵抗不良环境的作 用。
3)孢囊孢子 (sporangiospore)
以原生质割裂方式形成于孢子囊内,有细胞壁,无鞭毛,不 能游动。为接合菌的无性孢子。
4)分生孢子(conidiospore)
是最常见的一类无性孢子。可着生于已分化的分生孢子梗或
具有一定形状的小梗上,也有些菌物的分生孢子就着生在菌丝的 顶端,或产生在一定的产孢结构如分生孢子座、分生孢子盘上或 分生孢子器内。为子囊菌、担子菌及无性型菌物的无性孢子。
菌物是植物病害最重要的一类病原生物。
在植物侵染性病害中,菌物引起的病害种类和数量约占70-80%。
(一)植物病原菌物的一般性状
1.菌物的营养体
典型的营养体都是呈纤细的管状体,称为菌丝(hypha) 。 多根菌丝交织集合成团称为菌丝体(mycelium) 。
细胞形态
无隔膜菌丝
有隔膜菌丝
高等菌物的菌丝有隔膜,将菌丝分隔成多个细胞,称为有隔菌丝; 低等菌物的菌丝一般无隔膜,通常认为是一个多核的大细胞,称为 无隔菌丝。
枝,侵入细胞 内分化成指状、球状或丝状,用以吸收细胞内的营 养。
2)附着胞:许多植物寄生真菌在其芽管或老菌丝顶端发生膨
大, 并分泌粘性物,借以牢固地粘附在宿主的表面,这一 结 构就是附着胞,附着胞上再形成纤细的针状感染菌丝,以侵入 宿主的角质层而吸取营养。
当感染植物的时候,这种附着胞 牢牢地附着到宿主的叶片表面, 并且通过提高附着胞内渗透压活 性物质的浓度产生巨大的膨压, 射出一钉状结构进入植物细胞, 为真菌的感染炸开一条通道。 真菌禾生刺盘孢(C. Graminicola) 的附着胞的压力为5.35Mpa; M. grisea附着胞的压力8.0Mpa, 相当于我们用高压蒸汽灭菌压力 (0.1Mpa)的50-80倍。
营养体的主要功能和变态
功能:寄生菌物以菌丝侵入寄主的细胞间或细胞内吸收营养物质。
菌丝的变态:对于不同的真菌来说,菌丝在它们的长期进化
过程中,对于相应的环境条件已有了高度的适应性,并明显地表 现在产生各种形态和功能不同的特化结构上。也称菌丝的变态。
菌丝的变态
1)吸器(haustorium): 一些专性寄生菌物从菌丝上分化出来的旁
2)菌物的有性繁殖和有性孢子
有性繁殖:两个性细胞(配子gamete)或性 器官(配子囊gametangium)的结合产生新 个体的繁殖方式。所产生的孢子称为有性孢子。
a)质配:两个性细胞结合,细胞质融合,成为双核细胞, 每个核均含单倍染色体(n+n)。 b)核配:两个核融合,成为二倍体接合子核,此时核的 染色体数是二倍(2n)。 c)减数分裂:具有双倍体的细胞核经过减数分裂,核 中的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单倍体状态。
植物病原原核生物
植物病毒
植物病原线虫
寄生性种子植物
非生物性病原
一、植物病原菌物
菌物(fungi),过去称之为真菌。
菌物的主要特征 :
有真正的细胞核;
无根、茎、叶的分化,没有叶绿素
典型的营养体为菌丝体; 细胞壁主要为几丁质或纤维素 营养方式为异养吸收型; 通过产生各种类型的孢子进行无性或有性繁殖。
菌核
菌索(rhizomorph)
由高等真菌的菌丝纠结 而成的一种索状物。 外部为拟薄壁组织,内 部为疏丝组织。 有抵抗不良环境的作用, 还有扩展的功能。
子座(stroma)
由菌丝组成的一种块状或垫状 物,有时其内部还混有部分寄 主组织。 通常在子座的上面或里面产生 真菌的繁殖器官和孢子。 有抗不良环境和繁殖的功能。
接合子
核 配 双核细胞 n+n 质 配 二倍体 2n 单倍体 n
减数分裂
菌物的有性孢子:
休眠孢子囊(Resting sporangium)
卵孢子(Oospores)
2.菌物的繁殖体
无性繁殖: 产生无性孢子 菌物的繁殖方式 有性繁殖: 产生有性孢子
菌物产生孢子的组织或机构统称为子实体(fruit body)。Fra bibliotek构简单的子实体
曲霉的分生孢子头
孢子囊
青霉 的帚 状分 生孢 子梗
结构复杂的子实体
产有性孢子
产无性孢子
1)菌物的无性繁殖和无性孢子
无性繁殖:指菌物不经过性细胞或性器官结合,直接从营养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