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区域性防突措施
矿井区域综合防突措施

织金县珠藏镇赣贵煤矿区域综合防突措施编制:审核:总工签发:赣贵煤矿煤矿生产技术科二○一二年月日区域综合防突措施一、区域综合防突措施基本程序和要求1、突出矿井应当对突出煤层进行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以下简称区域预测)。
经区域预测后,突出煤层划分为突出危险区和无突出危险区。
未进行区域预测的区域视为突出危险区。
区域预测分为新水平、新采区开拓前的区域预测(以下简称开拓前区域预测)和新采区开拓完成后的区域预测(以下简称开拓后区域预测)。
2、突出煤层区域预测的范围由煤矿企业根据突出矿井的开拓方式、巷道布置等情况划定。
3、新水平、新采区开拓前,当预测区域的煤层缺少或者没有井下实测瓦斯参数时,可以主要依据地质勘探资料、上水平及邻近区域的实测和生产资料等进行开拓前区域预测。
开拓前区域预测结果仅用于指导新水平、新采区的设计和新水平、新采区开拓工程的揭煤作业。
4、开拓后区域预测应当主要依据预测区域煤层瓦斯的井下实测资料,并结合地质勘探资料、上水平及邻近区域的实测和生产资料等进行。
开拓后区域预测结果用于指导工作面的设计和采掘生产作业。
5、对已确切掌握煤层突出危险区域的分布规律,并有可靠的预测资料的,区域预测工作可由矿技术负责人组织实施;否则,应当委托有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鉴定资质的单位进行区域预测。
区域预测结果应当由煤矿企业技术负责人批准确认。
6、经评估为有突出危险煤层的新建矿井建井期间,以及突出煤层经开拓前区域预测为突出危险区的新水平、新采区开拓过程中的所有揭煤作业,必须采取区域综合防突措施并达到要求指标。
经开拓前区域预测为无突出危险区的煤层进行新水平、新采区开拓、准备过程中的所有揭煤作业应当采取局部综合防突措施。
7、经开拓后区域预测为突出危险区的煤层,必须采取区域防突措施并进行区域措施效果检验。
经效果检验仍为突出危险区的,必须继续进行或者补充实施区域防突措施。
经开拓后区域预测或者经区域措施效果检验后为无突出危险区的煤层进行揭煤和采掘作业时,必须采用工作面预测方法进行区域验证。
区域性防突措施

区域性防突措施
区域性防突措施
A、开采保护层。
在突出矿井中,在煤层群中预先开采的,并能使相邻的突出煤层减少或消除突出危险的煤层称为被保护层。
保护层采后,被保护层在其保护范围内可以降低或消除突出危险。
B、预抽煤层瓦斯。
利用预抽突出危险煤层瓦斯作为区域性防止突出措施,其实质是利用均匀布置在突出危险煤层内的大量钻孔,经过一定时间(数个至数十个月)预先抽放瓦斯,以降低其瓦斯压力与瓦斯含量,并利用由此引起的煤层收缩变形、地应力下降、煤层透气系数增加、煤的强度增高等效应,使抽放瓦斯的煤体失去或减弱其突出的危险性。
C、煤层注水。
通过钻孔向煤体注水,使煤层湿润,增加煤的可塑性,在煤层随后开采时,可减小工作面前方的应力集中;当水进人煤层内部的裂缝和孔隙后,可使煤体瓦斯放散速度减慢,因此煤层注水可以减缓煤体弹性潜能及瓦斯潜能的突然释放,降低或消除煤层的突出危险性。
突出矿井如何实施区域性综合防突

4、区域措施效果检验 ⑴措施效果检验采用残存瓦斯含量或残存瓦斯 压力两个指标之一,若任何一个指标达到或超 过临界值而判定预抽防突效果无效,则此检测 检验点周围半径100m范围内的预抽区域均判定 为预抽效果无效。若检验期间在煤层中进行钻 孔作业时发现了明显突出预兆时,此位置周围 半径100m内预抽区域判定为措施无效,属突出 危险区。 ⑵预抽区钻孔的分布不符合设计要求的,不予 检验。
⑷出煤层鉴定的单项指标临界值
破坏类 瓦斯 放散 煤层 型 初速 度 临界 Ⅲ、Ⅳ、≥10 值 Ⅴ 坚固 瓦斯压 性 力 系数 (相对 压力) P/MPa ≤0. ≥0.74 5
6 、确矿井防突专项设计 (1)突出危险的新建矿井及突出矿井的新水平、新采区 必须编制防突专项设计; (2)防突专项设计内容: A、 开拓方式 B、 煤层开采程序 C、采区巷道布置 D、 采煤方法 E、通风系统 F、 防突设施(设备) G、 区域综合防突措施和局部综合放突措施等内容
新 建 矿 井 突 出 危 险 性 评 估
危 险 区
区 域 防 突 措 施
区 域 措 施 效 果 检 验
危 险 区 有 危 险 每 采 掘 10 ︱ 50 m 进 行 区 域 验 证
无 危 险 区
非 突 出 矿 井
生产 矿井 突出 煤层、 突出 矿井 鉴定
有 突 出 煤 层 无突出 煤层: 按非突 出矿井 管理
b、对穿层钻孔预抽煤巷条带煤层瓦斯区域防突 措施进行检验时,在煤巷条带每间隔30-50m至 少布置1个检验测试点; c、对穿层钻孔预抽石门揭煤区域煤层瓦斯区域 防突措施进行检验时,至少布置4个检验测试点 ,分别位于要求预抽区域内的上部、中部和两 侧,并且至少有1个检验测试点位于要求预抽区 域内距边缘不大于2m的范围; d、对顺层钻孔预抽煤巷条带煤层瓦斯区域防突 措施进行检验时,在煤巷条带每间隔20-30m至 少布置1个检验测试点,且每个检验区域不得少 于3个检验测试点;
预防煤与瓦斯突出的区域性措施

预防煤与瓦斯突出的区域性措施1.开采保护层开采保护层是防止煤与瓦斯突出最有效、最经济的区域性措施。
开采煤层群时,预先开采,并能使其他相邻的突出危险层因受它采动影响而减弱或丧失突出危险性的煤层称为保护层。
受预先开采层采动影响而后开采的煤层称为被保护层。
保护层位于被保护层上方的称为上保护层,位于下方的叫下保护层。
保护层先采以后,上下邻近煤层发生了变形卸压透气性增大瓦斯得到排放瓦斯含量和压力下降。
据测定,当保护层回采面采过被保护层两倍层间距以后,被保护层膨胀一般在2%以上,透气性增大数十倍至数百倍,瓦斯排放流量增大几十倍,煤层瓦斯含量和压力分别降至10m3/t和0.6MPa以下,煤层强度有所提高,从而在被保护范围以内的煤层突出危险性消失,采掘工作面瓦斯涌出量大量减少,社会和经济效益显著提高。
开采保护层应当注意的问题:(1)煤层群中如果有几个保护层时,应优先选用上保护层,这样不仅符合自上而下的开采程序,面且被保护层的同水平巷道都在保护范围以内。
(2)开采保护层时,要同时抽放被保护层的瓦斯。
开采近距离保护层结合抽放卸压瓦斯,可以防止保护层工作面在生产过程当中的瓦斯超限或瓦斯喷出。
(3)保护层的采空区内不得留煤柱,以免造或应力集中而增加突出危险性。
如果遇到特殊情况非留煤柱不可时,要将煤柱位置准确地标在采掘工程图上。
2.预抽煤层瓦斯采取预抽突出危险煤层瓦斯作为区域性防突措施效果良好。
抽放瓦斯的方式有沿层和穿层抽放两种。
该措施的实质是,通过大量的密集钻孔在突出煤层中取煤,并抽放瓦斯,使煤层瓦斯含量和压力的释放潜能降低。
由此引起的煤层丧失或减弱突出危险性。
该方法适用于煤层透气性不太小,可以预抽瓦斯的煤层;对于透气性甚小的煤层,由于抽出率低,抽放时间过长,效果不好。
区域综合防突措施

区域综合防突措施1. 引言在现代社会中,区域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如何有效应对各种安全威胁成为各级政府和组织亟需解决的问题。
区域综合防突措施的出现,旨在通过综合运用法律、警务、技术等手段,加强对区域内各类安全威胁的预防和处置,实现区域的安全稳定。
2. 综合防突的目标区域综合防突措施的目标是确保区域的安全稳定,预防和控制各类安全威胁对区域造成的影响,为居民提供一个安全可靠的生活环境。
具体目标包括:•提升区域的防控能力:通过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制,提高区域在突发事件和安全威胁面前的应对能力。
•加强信息共享: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各个相关部门之间的快速信息交流和共享,提高信息处理和决策的效率。
•维护社会稳定:通过综合应对各类社会安全事件,确保区域的社会稳定和公共秩序。
3. 综合防突的措施3.1 法律和制度措施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和制度,明确区域安全的法律责任和处置机制。
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包括但不限于:•制定区域安全保障法律法规,规范区域内的安全保障工作;•建立社会安全事件报告和处置机制,以便及时响应并采取行动;•加强对区域边境和通道的管理,预防非法入侵和不法活动。
3.2 警务和执法措施强化区域内的警务工作,加强对安全威胁的监视和控制。
具体措施包括:•增加警力和巡逻频次,加强对重点区域和场所的巡查和防控;•建立安全监控体系,通过视频监控和安全防护设备,提高对区域安全的感知能力;•推行智慧警务,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提高警务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
3.3 技术和设备措施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提升区域综合防突的技术手段和装备。
具体措施包括:•建设网络安全防护系统,加强对区域网络安全威胁的监测和防范;•利用无人机等技术手段,实现对区域内的空中监控和巡查;•配备先进的防暴装备,提高对突发事件和安全威胁的处置能力。
3.4 应急管理和响应措施建立完善的应急管理和响应机制,提高对突发事件和安全威胁的应对能力。
具体措施包括:•制定应急预案,明确各个部门和单位在突发事件发生时的职责和协作方式;•加强应急演练,提高相关人员对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和处置水平;•提供应急教育和培训,提升居民的应急意识和自救能力。
煤矿区域综合防突措施

XX煤矿区域综合防突措施百灵煤矿区域综合防突措施一、区域突出危急性猜测区域性猜测方法主要有单项指标法、综合指标法和地质统计法也可以采纳其他经试验证明有效的方法。
1)石门揭煤猜测法:(1)当石门揭煤工作面掘进至距煤层最小法向距离10m之前,按规定至少打两个穿透煤层全厚且进入顶(底)板不小于0.5m的前探取芯钻孔,并具体记录岩芯资料。
在地质构造简单、岩石破裂的区域,揭煤工作面掘进至距煤层最小法向距离20m之前必需布置肯定数量的前探钻孔,以保证能准确把握煤层厚度、倾角变化、地质构造和瓦斯状况。
(2)当石门掘进工作面距煤层底(顶)板的最小法向距离5m时,在工作面迎头布置3~4个猜测钻孔,其中沿巷道中心顶部、中部各布置一个钻孔、腰线两侧各部置一个钻孔,钻孔终孔距离距巷道轮廓线外3~5m,进展压力测定。
(3)当石门掘进工作面距煤层底(顶)板的最小法向距离3m时,为安全起见,在工作面迎头补打2个猜测钻孔,进展压力测定。
(4)封孔测压1)法向距离5m时,在迎头施工猜测钻孔。
2)在钻孔插入带有压力表接头、挡板和导气管(1寸无缝镀锌钢管和聚氨酯封孔剂),导气管在孔口外端安设球阀。
导气管节长2m,中间用管箍连接,在连接前将丝扣用生料带缠好,以确保其气密性,测压室为1m,管四周打上导气孔,测压室管端头用1mm的细铜纱网包裹,以防煤屑及杂物进入堵塞管路;封孔深度视钻孔岩石段详细状况确定,应进入煤层顶(底)板并超过岩石裂隙带,依据防突规定封孔长度为5~8m。
3)封孔前必需用压风将孔内水排净,同时严禁岩粉渣掉入孔内,采纳1.5寸导气管和聚氨酯封孔剂进展封孔,用麻袋片缠裹在导气管上,将聚氨酯封孔剂A、B两剂风别涂抹在麻袋片上,要涂抹匀称,立即放入孔内。
4)钻孔封好后在48小时后安装压力表,并定期观测压力值,待压力稳定至少一周以上,该值即为煤层瓦斯压力。
5)附图1~28-排放钻孔;1#、2#为效果检验孔布孔方式根据从0~70角度每隔10打钻,方位角根据沿巷道方向确定,可依据实际状况分几个循环来打,排放钻孔排放时间依据实际状况而定,一般不少于15天。
区域综合防突措施

11097工作面回采期间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的安全技术措施根据《煤矿安全规程》、《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矿等有关规定,我矿11097工作面回采过程中,必须采取区域防突措施及局部防突措施。
为确保11097工作面回采期间的安全和工作顺利进行,特编制如下安全技术措施:一、11097工作面简介11097工作面是我矿9#煤层南翼第二个工作面,该工作面南东至11097切眼,北西至9#煤层运煤上山。
上覆8#煤层采面回采结束,下伏无工程。
煤层平均厚度3.0米。
二、区域“四位一体”防突措施(一)区域预测11097采面,11097工作面上覆8#煤层已开采,由于工作面顶、底板位移量、煤层瓦斯压力、煤层瓦斯含量未进行实测,也未经具有突出危险性鉴定资质的单位进行试验考察,因此该工作面推进过程中严格按照《煤与瓦斯突出规定》进行区域综合防突措施进行管理。
(二)区域防突措施1、11097回采前,必须实行“先抽后采”的措施,采用对采面煤壁施工顺层抽防钻孔,且抽放钻孔设计必须经总工程师审批后方可进行施工。
(见抽放钻孔设计见附图)2、钻孔的施工采用ZY-150型液压钻机配合风或水进行施工(钻机操作注意事项按钻机操作规程执行),钻杆长度为0.77m,孔径为75mm。
3、封孔材料采用水泥浆配合石膏粉或用马丽散,封孔长度为8米,封孔必须确保严密。
4、该工作面上下巷安设抽放管路,抽放主管采用Φ150mm 无缝钢管,由钻机队按照设计要求接到工作面迎头往后20米位臵。
由于该工作面煤层瓦斯含量较大,因此钻孔施工结束后立即进行封孔并连接到主管路上进行抽放,并保证孔口抽采负压不得小于13kPa,预抽瓦斯低于30%时应当采取改进封孔措施,以提高封孔质量。
5、抽放瓦斯期间,每班安排参数测定人员对所有钻孔抽放参数进行测定,并将管内瓦斯、负压、流量等测定结果汇报矿调度整理存档。
6、工作面瓦斯检查员必须配备吸气筒和100%光学瓦斯检查仪,每班随时对所有抽放钻孔瓦斯浓度进行测定,并汇报矿调度记录。
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的区域性措施

1
一、开采保护层
(一)保护层开采区域性消突技术原理 (二)保护层开采与卸压瓦斯抽采工作程序 (三)保护层开采的保护范围、分类与判别方法 (四)被保护层未保护区域的瓦斯治理 (五)效果检验与保护范围考察方法
2
(一)保护层开采区域性消突技术原理 保护层是煤层群中的首采煤层,应首选瓦斯含量低或突出危险性相对较小的煤层,通过保护层开采的卸压作 用抽采上、下邻近煤层的卸压瓦斯,区域性消除邻近煤层的突出危险性,保护层的上、下邻近煤层称为被保 护层,如下图17-1所示。保护层位于被保护层下部的称为下保护层,保护层位于被保护层上部的称为上保护 层。
表17-2 保护层与被保护层之间的最大保护垂距
9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三)保护层开采的保护范围、分类与判别方法 保护层开采分类与判别方法 ➢ 分类指标
在反映保护层厚度与层间垂距的相对层间距基础上,综合考虑煤层赋存条件、层间硬岩以与保护层工作面回采参 数的影响,构建保护层的工程分类指标——当量相对层间距。
10
(三)保护层开采的保护范围、分类与判别方法 保护层开采分类与判别方法 ➢ 保护层的分类与判别方法
保护范围。淮南等矿区正在大力推广沿空留巷无煤柱保护层开采技术,有望实现被保护层在倾向上的连续卸压保 护。 ➢ 采用保护范围的扩界技术,扩大卸压角,相应扩大保护层开采的保护范围,进而缩小或是消除被保护层工作面在 走向上、倾向上的未保护范围。 ➢ 保护层采空区内不要随意留设煤柱,在无法避免煤柱留设的情况下应尽量减小留设煤柱的几何尺寸,以减小被保 护层中的未保护范围。
29
18
(五)效果检验与保护范围考察方法
效果检验指标的测量方法 ➢ 被保护层的膨胀变形测量 用深部基点法测定煤层顶底板的相对变形,进而可获得 被保护层的绝对膨胀变形量,绝对膨胀变形量除以被保 护层的厚度,便可得出被保护层的相对膨胀变形量。被 保护层的相对膨胀变形量大于3‰,说明被保护层的保 护效果较好。在煤层顶板与底板各安装一对钢楔固定深 部基点,见图17-9:
局部防突措施有哪些

防突措施
02
03
效果评估
根据预测结果,采取油气层注水 、油气层降压、油气层加固等局 部防突措施。
经过局部防突措施的实施,油气 层的突出危险性得到有效控制, 保障了油气开采的安全。
05
局部防突措施的挑战与解决方 案
局部防突措施面临的挑战
突发性强
局部防突措施难以预测和控制,一旦发生,可能 造成严重后果。
目的
通过消除或减小突出危险性,降低突 出发生概率或减轻突出危害程度,保 障煤矿安全生产。
局部防突措施的重要性
针对性强
01
局部防突措施针对特定区域或煤层,能够更精确地控制突出危
险性。
效果显著
02
通过消除局部突出危险源,能够显著降低煤矿事故发生的概率
。
灵活性高
03
局部防突措施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适应不同煤层和生
ABCD
收集地质资料
收集相关地质资料,包括煤层厚度、倾角、瓦斯 含量、地质构造等。
审批程序
将制定的局部防突措施提交给相关部门或专家进 行审批,确保措施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局部防突措施的实施与监督
准备实施材料
根据审批通过的局部防突措施 ,准备相应的实施材料,如钻 孔布置图、施工设备、安全防
护用品等。
现场实施
按照措施要求,在突出危险区 段或工作面进行局部防突措施 的实施工作。
安全监督
在实施过程中,加强安全监督 ,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和措施 的有效实施。
记录与报告
对实施过程进行详细记录,并 及时向上级部门报告实施情况
和效果。
局部防突措施的评估与改进
效果评估
对实施后的局部防突措施进行效果评估,包 括突出次数、强度等方面的变化。
局部防突措施有哪些

局部防突措施有哪些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冲突也层出不穷,为了维护社会稳定和秩序,加强局部的防突措施就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就围绕局部防突措施介绍一些具体的措施,以期可以为大家提供一些实用的参考。
1.加强安保力量在公共场所和重要场合,要适当增加安保人员的数量,以保障人员和物质的安全。
安保人员的职责不仅是维护场内秩序,还要对来往人流加以管理,预防不法分子藏匿或行恶。
同时,安保人员的素质和技能也需要得到提高,如对于突发事件的处置方法、急救处理等,都需要培训和提高。
2.制定规章制度在各个单位和场所,要建立严密的管理制度。
不仅要明确责任人,还要制定详细的监管流程和处罚措施。
这样既可以让全体员工或其他人员明确自己的职责和义务,又可以让遵守规章制度的人得到奖励,而违反规定的人则会受到严格的惩罚。
3.实现科学排查对于可能存在冲突和隐患的场所和区域,要实行科学的排查机制。
通过对区域的巡视、摸排等,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处理。
这样不仅可以保障人员和财物的安全,也可以为后续决策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
4.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对于可能出现冲突和隐患的场所和区域,还要建立科学的应急处置机制。
通过制定应急预案,培训应急专业人员和公众,经常开展应急演练活动等,以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水平。
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减轻事故的损失和影响,并且可以做出更加明智的决策。
5.宣传普及法律知识大众的法律意识水平不仅关乎社会的文明程度,也关系到社会治安的稳定。
因此,在平时要积极开展法律宣传教育活动,让民众了解有关法律的适用范围和处置方式,同时也要为犯罪行为提供举报热线,为最新的犯罪线索保护提供支持。
总之,局部防冲措施的重点在于预防和宣传教育,尽量让冲突不要发生。
如果真的出现了冲突,我们要及时判定其性质和严重程度,采取相应的处置措施。
我们可以从多方面实施措施,加强管理,提高素质,积极开展宣传教育和应急处置等等,让每一个人都感受到社会的安全与稳定。
局部防突措施有哪些

震动爆破的实施步骤与注意事项
3. 连接爆破网络,进行起爆操作;
4. 对爆破后的岩体进行检查,评估防 突效果。
震动爆破的实施步骤与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 1. 严格控制炸药用量和爆破时间,避免对周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2. 确保爆破作业人员的安全,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震动爆破的实施步骤与注意事项
3. 对爆破后的岩体进行检查,确保达到防突 效果;
钻孔排放瓦斯防突措施
钻孔布置
根据突出煤层的厚度、倾 角和瓦斯含量等因素,合 理布置钻孔,确保瓦斯能 够顺利排放。
钻孔深度
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钻 孔深度,以有效地降低突 出风险。
钻孔密封
钻孔完成后,应采用水泥 、聚氨酯等材料对钻孔进 行密封,以防止瓦斯泄漏 。
水力冲孔防突措施
冲孔设备
选择适合煤矿使用的冲孔设备, 确保其能够产生足够的冲击力和 水压,以有效地冲击突出煤层。
冲孔操作
在操作过程中,应控制冲孔设备 的冲击力和水压,以确保冲孔效
果和安全。
冲孔范围
根据需要,确定合理的冲孔范围 ,以确保突出煤层得到充分冲击
和破碎。
THANKS
感谢观看
注水工艺与技术
注水工艺流程
包括注水孔布置、注水压力控制、注水时间等。
注水技术参数
根据煤层条件和防突要求,确定合适的注水技术参数。
注水防突效果评估
01
煤层注水后,进行突出危险性预 测,以评估注水防突效果。
02
通过对比注水前后煤层的物理性 质、含水量等参数,评估注水防 突效果。
03
超前支架防突措施
06
其他局部防突措施
金属支架防突措施
01
02
03
区域综合防突措施

区域综合防突措施汇报人:2023-12-21•区域综合防突措施概述•区域综合防突措施的分类与特点目录•区域综合防突措施的制定与实施•区域综合防突措施的效果评估与改进•区域综合防突措施的案例分析与实践经验分享目录•未来发展趋势与展望01区域综合防突措施概述定义区域综合防突措施是指在突出矿井或突出煤层采掘工作面及其附近一定范围内,根据煤层赋存条件、地质构造、瓦斯地质状况、水文地质条件、矿井生产条件及瓦斯涌出情况,采取的一组预防和治理瓦斯突出的技术措施。
目的防止或减少瓦斯突出事故,保障煤矿生产安全。
定义与目的保障煤矿生产安全瓦斯突出是煤矿生产中常见的灾害之一,严重威胁煤矿生产安全。
采取有效的防突措施可以减少或避免瓦斯突出事故的发生,保障煤矿生产安全。
通过采取区域综合防突措施,可以降低瓦斯突出风险,提高煤炭资源利用率,促进煤炭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区域综合防突措施需要结合多种技术手段和措施,要求煤矿企业具备较高的技术水平和综合管理能力。
因此,采取区域综合防突措施可以促进煤矿科技进步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提高煤炭资源利用率促进煤矿科技进步防突措施的重要性区域综合防突措施的发展历程初步探索阶段在20世纪50年代,我国开始对瓦斯突出问题进行初步探索和研究。
当时主要采取的是一些简单的防突措施,如加强通风、控制采掘速度等。
这些措施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瓦斯突出的风险,但效果并不理想。
发展阶段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煤矿生产实践经验的积累,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对区域综合防突措施进行深入研究和实践。
这一阶段主要采取了多种技术手段和措施,如突出危险性预测、防突设计、效果检验等,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区域综合防突措施体系。
02区域综合防突措施的分类与特点区域危险性预测对区域内的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进行预测,确定突出危险区域和突出危险煤层。
区域防突措施针对突出危险区域和突出危险煤层,采取一系列防突措施,包括开采保护层、预抽煤层瓦斯、煤层注水等。
区域防突设计

一区域综合防突技术措施《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第六条要求, 防突工作应坚持区域防突措施先行、局部防突措施补充的原则, 突出矿井采掘工作做到不掘突出头、不采突出面。
未按要求采取区域综合防突措施的, 严禁进行采掘活动。
区域防突工作应当做到多措并举、可保必保、应抽尽抽、效果达标。
《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第五条要求, 区域综合防突措施包括下列内容:(一)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二)区域防突措施;(三)区域措施效果检验;(四)区域验证。
本章主要根据《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的有关要求, 并结合宏远煤业煤层赋存和开采技术条件, 对15号煤层区域防突技术方案进行设计。
1.1 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1.1.1 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方法根据《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的有关要求, 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应当根据煤层瓦斯压力P进行预测。
如果没有或者缺少煤层瓦斯压力资料, 也可根据煤层瓦斯含量W进行预测。
考虑到宏远煤业现场实际情况, 区域突出危险性采用瓦斯含量进行预测, 预测临界值如下:⑴瓦斯含量W<8m3/t, 区域属于无突出危险区;⑵瓦斯含量W≥8m3/t, 区域属于突出危险区。
1.2 区域防突措施区域防突措施包括开采保护层和预抽煤层瓦斯2类。
从我国煤矿瓦斯突出区域治理的实践来看, 当层间距离合宜时, 保护层开采措施的区域防突效果普遍好于预抽煤层瓦斯措施。
因此, 《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第46条要求: 在突出矿井开采煤层群时, 如在有效保护垂距内存在厚度0.5m及以上的无突出危险煤层, 除因突出煤层距离太近而威胁保护层工作面安全或可能破坏突出煤层开采条件的情况外, 应首先开采保护层。
宏远煤业属于煤层群赋存井田, 15号煤层处于煤系地层的最下方, 之上有14#煤层局部可采或不可采的薄煤层, 因此, 想要采用开采保护层区域防突措施, 也只可能是开采上保护层。
从上保护层的有效保护垂距和煤层厚度两个条件来看, 下距15号煤层4.53-12.15m、平均煤厚0.84m的14号煤层是唯一能作为上保护层进行开采的煤层。
区域性防突措施

区域性防突措施一、前言随着全球化和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区域性的冲突问题在不同地区不断出现,给当地社会带来不利影响。
为了有效预防和解决这些问题,不同国家和地区纷纷采取了各种不同的措施,以确保区域的和平与稳定。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区域性防突措施,以及它们的优缺点和应用范围。
这些措施并不完整,但可以为有需要的人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二、常见的区域性防突措施1. 政治疏导政治疏导是指采用某种措施来缓和双方或多方之间的紧张局势,以达到和解决冲突的目的。
这种措施通常需要政府或其他组织的协调和支持,包括外交渠道的开放、媒体的引导、高层会晤等。
政治疏导的优点是能够在较短时间内解决矛盾和冲突,缓和紧张局势。
同时,政治疏导也为多边谈判和对话提供了契机,进一步促进冲突解决。
但政治疏导的缺点是难以真正解决冲突的根源,仅仅是暂时地平息了紧张局势。
此外,有时政治疏导需要付出较大的政治和经济代价,例如米克尔松总统在1972年访问中国时,得到了中国政府在争议的钓鱼岛问题上的妥协,但也失去了美国在亚洲的影响力。
2. 经济合作经济合作是指在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建立起互相依赖、互利共赢的经济合作关系,以实现共同发展和繁荣。
这种措施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在经济合作上达成共识。
经济合作的优点是能够促进区域内各国的经济发展,同时也增加了彼此之间的联系和沟通。
此外,一些研究表明,经济合作能够减少冲突的发生,因为经济合作可以降低不同国家之间的敌意和信任障碍。
但经济合作的缺点也很明显,它需要各方都能够获得实际的收益,否则将难以持久。
同时,经济合作也有可能让某些国家成为所谓的“帝国以外的殖民地”,如果不加限制和监管,有可能殖民化的风险。
3. 安全合作安全合作是指通过合作建立起庞大的安全网络,以共同维护区域的和平与稳定。
这种措施需要各方共同参与,包括建立安全对话和合作机制、展开军事交流与演习等。
安全合作的优点是能够增加各个国家的安全保障,有效地防范和制止地区冲突。
区域防突措施

下触发而发生、发展的一次煤与瓦斯突出。
• 石门预抽煤层瓦斯措施效果检验钻孔布置,根据《防治煤 与瓦斯突出规定》地55条:对穿层钻孔预抽石门(含立、 斜井等)揭煤区域煤层瓦斯预抽区域防突措施进行效果检 验时,至少布置4个检验测试点,分别位于要求区域内的 上部、中部和两侧,并且至少有1个检验点位于要求预抽 区域内距边缘不大于2m的范围。
防治突出技术措施 (预抽煤层瓦斯)
• 防治突出的技术措施也分为两类,即区域措施和局部措施(见图)
一、区域防突措施
• 目前我国使用最广泛的区域防突措施有预抽煤层 瓦斯、开采保护层和水利化措施。水利化措施很 少有矿井使用,因为水利化措施需要专用设备, 且影响煤质和污染开采环境。
• 在四川境内或说在西南片区基本不使用水利化区 域防突措施,《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中已只 列出了开采保护层和预抽煤层瓦斯作为区域防突 措施。所以,下面我们只介绍预抽煤层瓦斯区域 防突措施:
• (3)揭煤石门效果检验钻孔布置
• 石门预抽煤层瓦斯效果检验,首先应根据石门揭煤的方向 和煤层的倾角,如果石门是底板方向揭煤,且煤层倾角较 小(缓倾斜及以下倾角)的煤层。石门的顶部很容易垮穿 煤层,其效果检验钻孔应重点控制石门顶板以上的煤层; 如果石门是从顶板方向揭煤,其效果检验钻孔应重点控制
石门底板以下的煤层。
岩石与煤层结合面形成一个逐渐变薄的三角区,造成石门底板揭煤点岩
柱厚度不够。石门底板预抽煤层瓦钻孔为-44°夹角的下斜钻孔,排渣困
难、积水严重,预抽斯效果差,而区域措施效果检验和验证时,石门底
板以下均未布置钻孔预测突出危险性的临界指标。所以,这次石门揭煤
突出从突出孔洞的位置、形状和理论分析都证明,首先是从石门底板以
3、预抽煤层瓦斯防突效果评价
局部防突措施

局部防突措施1. 简介局部防突措施是用于保护特定区域免受突发事件和灾害的影响的措施。
这些措施旨在减少潜在的伤亡和损失,并提高对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
局部防突措施可能包括建筑物设计、警报系统、应急疏散计划等。
2. 建筑物设计在局部防突措施中,建筑物设计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建筑物的设计应考虑多种潜在的威胁,如火灾、地震、洪水等。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建筑物设计措施:•使用防火材料:建筑物的结构和外墙可使用耐火材料,以减少火灾的蔓延和损失。
•加固结构:建筑物的结构应加固,以提高其抗震和抗风能力。
•设置紧急出口:建筑物应设置足够数量和位置合理的紧急出口,以便在突发事件发生时人员能够迅速疏散。
3. 警报系统警报系统是局部防突措施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可用于向人员发出紧急警报,并提醒他们采取适当的行动。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警报系统:•声音警报:建筑物内部可安装声音警报设备,如喇叭或警报器,以向人员发出紧急警报。
•火灾报警系统:建筑物应安装火灾报警器,一旦检测到火灾,系统将自动触发警报。
•紧急疏散指示:建筑物应设置明显的疏散指示,以指导人员迅速疏散。
4. 应急疏散计划应急疏散计划是为了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迅速、有序地疏散人员。
以下是制定应急疏散计划的几个关键步骤:•识别主要威胁:首先,需要识别可能面临的主要威胁,如火灾、地震等。
•制定疏散路线:根据建筑物的结构和紧急出口位置,制定不同情况下的疏散路线图,并确保路线清晰可见。
•指定疏散集合点:确定安全的疏散集合点,以便在人员疏散后进行人数统计和安全确认。
•演练和培训:定期进行疏散演练,以确保人员熟悉疏散程序和路线。
5. 其他措施除了上述措施之外,还有其他一些措施可以提高局部防突能力。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额外措施:•安装视频监控:建筑物内可以安装视频监控系统,以便监视并及时发现潜在的威胁。
•增加逃生装置:在建筑物内设置逃生装置,如防护门、逃生绳索等,以提供额外的逃生选择。
•建立应急响应团队:建立专门的应急响应团队,负责监测和应对突发事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区域性防突措施晴隆县中营镇新华煤矿区域性防治煤与瓦斯突出安全技术措施矿长总工程师安全副矿长生产副矿长机电副矿长通防工程师编制:新华煤矿通防科2012年1月30日目录第一节区域性突出危险性预测 (3)第二节工作面突出危险性预测 (5)第三节区域性防治突出措施 (8)第四节区域性防治突出措施效果检验 (17)第五节安全防护措施 (18)第一节 区域性突出危险性预测突出煤层中的区域预测可采用瓦斯地质统计法、综合指标法或其它经试验证实有效的方法。
新华煤矿采用综合指标法对突出煤层中的区域预测,综合指标法主要依据煤层的瓦斯压力、煤的坚固性系数、煤的瓦斯放散初速度、埋藏深度等参数计算区域性预测的综合指标D 、K 值。
其计算方法为:)74.0()30075.0(-⨯-=P fHD fp K ∆=式中 D —煤层的突出危险性综合指标;K —煤层的突出危险性综合指标; H —开采深度,m ; P —煤层瓦斯压力,MPa ;△p —软分层煤的瓦斯放散初速度指标;f —软分层煤的坚固性系数。
综合指标D 、K 的突出临界指标值应根据本矿区实测数据确定,目前,该矿暂无实测资料,参照表2-1所列的数据确定区域突出危险性。
表2-1 综合指标D 和K 预测煤层区域突出危险性的临界值注: (1)如果)74.0()30075.0(-⨯-=P fH D 式中两个括号内的计算值都为负时,则不论D 值大小,都为突出威胁区域;(2)地质勘探和新井建设时期进行煤层突出危险倾向性预测时,突出威胁视为无突出危险煤层。
对于局部区域预测,还应符合下列要求:(一)应主要依据实测的煤层瓦斯压力、煤的瓦斯放散初速度、坚固性系数等数据进行预测。
测定煤层瓦斯压力等参数的地点应按照不同的地质单元分别进行布置。
每个地质单元内宜根据地质单元的范围、地质复杂程度等实际情况和条件沿走向和倾向方向分别布置一定数量的测点,但必须至少沿煤层走向方向布置不少于2个测点,倾向方向不少于3个测点。
(二)当用穿层钻孔测定瓦斯压力时,在打测压孔的过程中每米煤孔采取一个煤样,测定煤的坚固性系数f,把每个钻孔中坚固性系数最小的煤样混合后测定煤的瓦斯放散初速度(Δp),则此值及所有钻孔中测定的最小坚固性系数f值作为软分层煤的瓦斯放散初速度和坚固性系数参数值。
(三)若用顺层钻孔测压,则在孔口附近巷帮采取软分层煤样测定煤的坚固性系数f和煤的瓦斯放散初速度指标△p。
(四)如果测压孔所取得的煤样粒度达不到测定f值所要求的粒度(20~30mm)时,可采取粒度为1~3mm的煤样进行测定,所得结果按下式换算。
f1-3≤0.25 时,f= f1-3f1-3>0.25 时,f=1.57 f1-3-0.14式中 f1~3—粒度为1~3mm煤样的坚固性系数。
矿井区域性预测煤层突出危险性也可根据下列指标进行预测:煤的破坏类型、瓦斯放散初速度指标(△P)、煤的坚固性系数(f)和煤层瓦斯压力(P)。
各指标临界值应根据相邻突出矿井实测资料确定。
如无实测资料时,参照《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细则》提供的数据进行预测,具体详见表2-2。
煤层全部指标值达到或超过临界值时,该煤层即为突出煤层。
表2-2 区域性预测煤层突出危险性单项临界指标表矿井目前未开展区域性预测。
因此,建议矿井应从安全生产角度考虑,尽快请有资质的单位组织对矿井井田各煤层进行突出危险性鉴定。
第二节工作面突出危险性预测1、石门揭煤工作面突出危险性预测石门(斜井)揭煤工作面的突出危险性预测,可选用综合指标法、钻屑瓦斯解吸指标法、瓦斯含量法或其它经试验证实有效的方法。
新华煤矿石门(斜井)揭开煤层前,设计采用钻屑瓦斯解吸指标法预测工作面突出危险性,具体操作步骤和方法为:在石门(斜井)揭煤工作面距所揭煤层最小垂距5m时,至少打三个钻孔,在钻孔钻进到煤层时每钻进1m采集一次孔口排出的粒径1~3mm的煤钻屑,测定其瓦斯解吸指标△h2值或K1值。
测定时,应考虑不同钻进工艺条件下的排渣速度。
钻屑瓦斯解吸指标的突出临界值应根据实测数据确定;目前,矿上无实测数据,参照表2-3中所列的指标临界值预测突出危险性。
表2-3钻屑瓦斯解吸指标法预测石门揭煤工作面突出危险性的参考临界值所有实测的指标中如果有任何一个数据超过了表2-3中的任一临界值指标时,该工作面即为突出危险工作面;否则,如未发现其他异常情况即可判断为无突出危险工作面。
钻屑指标预测石门揭煤工作面突出危险性的纪录见附表1。
2、煤巷掘进工作面突出危险性预测煤巷掘进工作面的突出危险性可采用下列方法预测:A、钻屑指标法;B、复合指标法;C、瓦斯含量法;D、R值指标法;E、其他经试验证实有效的方法。
新华煤矿煤巷掘进工作面,设计采用钻屑瓦斯解吸指标法预测突出危险性。
操作步骤和方法为:在倾斜煤层至少打2个直径42mm、孔深9m的钻孔(在缓倾斜煤层向工作面前方煤体至少打3个钻孔),钻孔布置见图2-1。
测定钻屑瓦斯解吸指标和钻屑量。
钻孔应尽可能布置在软分层中,一个钻孔位于巷道工作面中部,并平行于掘进方向,其他钻孔的终孔点应位于巷道两侧轮廓线外2~4m 处。
钻孔每钻进1m测定该1m段的全部钻屑量S,每钻进2m至少测定一次钻屑瓦斯解吸指标△h2值或K1值。
采用钻屑指标法预测工作面突出危险性的各项指标临界值,应根据现场测定资料确定。
目前,矿井无实测资料,在预测煤巷掘进工作面突出危险性时,设计采用煤科总院重庆分院生产的WTC防突参数仪测定K1值进行预测(也可使用煤科总院抚顺分院生产的解析仪测定△h2值),并参照表2-4的临界值确定工作面的突出危险性。
表2-4 钻屑指标法预测煤巷掘进工作面突出危险性的参考临界值实测得到的△h2、K1、S的任一测定值等于或大于临界值时,该工作面即预测为突出危险工作面;在打钻过程中,有喷孔、顶钻等现象时,也视为有突出危险工作面;否则,如未发现其他异常情况即可判断为无突出危险工作面。
当预测为无突出危险工作面时,每预测循环应留2m的预测超前距离。
图2-1 煤巷掘进工作面突出危险性预测钻孔布置图3、回采工作面突出危险性预测采用煤巷掘进工作面突出危险性预测方法,沿工作面每隔10~15m布置一个预测钻孔,孔深9m。
当实测的钻屑解吸指标K1(或△h2)值超过表2-4的指标时,该工作面预测为突出危险工作面,反之工作面无突出危险性。
预测为无突出危险工作面时,每预测循环应留2m的预测超前距离。
第三节区域性防治突出措施区域性防治突出措施有开采保护层和预抽煤层瓦斯措施。
1、开采保护层开采保护层分为开采上保护层和开采下保护层两种方式。
(1)保护层的选择原则及保护层开采后被保护层的保护范围选择保护层时,应优先选择上保护层,条件不允许时,也可选择下保护层,但在开采下保护层时,不得破坏被保护层的开采条件。
开采下保护层时,上部被保护层不被破坏的最小层间距应根据矿井开采实测资料确定;如无实测资料时,可参照下述公式确定。
H=K×M×cosα式中:H——允许采用的最小层间距,m;M——保护层的开采厚度,m;α——煤层倾角,度;K——顶板管理系数,取K=10。
保护层与被保护层的最大有效垂距,对于缓倾斜和倾斜煤层为:上保护层<50m;下保护层<100m;对于急倾斜煤层,上保护层<60m;下保护层<80m;新华煤矿煤层倾角250~300。
对停采的保护层采煤工作面,停采时间超过3个月、且卸压比较充分,该采煤工作面的始采线、采止线及所留煤柱对被保护层沿走向和倾向的保护范围可参照图3-1和3-2执行。
图3-1 保护层工作面始采线、采止线和煤柱的走向影响范围 1-保护层;2-被保护层;3-煤柱;4-采空区;5-被保护范围;6-始采线、终采线图3-2 保护层开采后,被保护层沿倾向范围1-保护层已开采范围;2-被保护范围保护层开采后,应将被保护层的准备巷道布置在如图3-1和图3-2所示的被保护范围之内。
突出层矿井首次开采保护层时,必须对保护层的保护效果及范围进行实际考察,并不断积累经验、不断改进,以便准确确定本矿保护层开采的有效作用范围。
开采保护层时,采空区内不得留有煤(岩)柱;特殊情况需留煤(岩)柱时,应经矿法定代表人的批准,并将煤(岩)柱的位置和尺寸准确地标在采掘工程平面图上。
每个被保护层的瓦斯地质图上,应标出煤(岩)柱的影响范围,在煤(岩)柱的影响范围内进行采掘工作或在没有被解放的煤层中采掘作业时,必须采取“四位一体”的综合防治突出措施。
并必须按表3-1填写好煤柱记录表。
(2)矿井煤层赋存的特点根据《晴隆县中营镇新华煤矿生产地质报告》,矿井井田范围内有可采煤层五层(M1、M5、M6、M10、M12),且属于中距离煤层群。
煤层厚度、层间距及稳定性具体详见表1-3。
根据调查了解,新华煤矿邻近矿井—土城矿在井下实际生产过程中,除M12煤层曾发生过煤与瓦斯突出动力现象外,其它煤层(如M1、M5、M6)暂未发生过有煤与瓦斯突出动力现象。
但这些只是调查了解,本矿所赋存的各个煤层是否具有突出危险性,还要待组织鉴定后方可确定。
(3)保护煤层开采后对其它煤层的影响①M1煤层开采后,M5煤层瓦斯排放率的计算开采M1煤层后,M5煤层瓦斯排放率计算公式K i =100%×0.9584e-0.049hi式中:K i——受开采层影响的第i邻近层瓦斯排放率;h i——瓦斯排放煤层至开采层的层间距。
经计算,开采M1煤层后,M5煤层瓦斯排放率为33.8%。
②M1或M5开采后,M12煤层瓦斯排放率的计算开采M1或M5,M12煤层瓦斯排放率计算公式K i =100%×0.9584e-0.049hi经计算,开采M1或M5煤层后,M12煤层瓦斯排放率分别为3.28%、9.30%。
即M1和M5煤层均开采后,M12煤层瓦斯排放率为:9.30%×(1-3.28%)+3.28%=12.27%。
③M6开采后,M12煤层瓦斯排放率的计算开采M6煤层后,M12煤层瓦斯排放率计算公式Ki =100%×0.9584e-0.049hi经计算,开采M6煤层后,M12煤层瓦斯排放率为17.08%。
④M10开采后,M12煤层瓦斯排放率的计算开采M10煤层后,M12煤层瓦斯排放率计算公式Ki =100%×0.9584e-0.049hi经计算,开采M10煤层后,M12煤层瓦斯排放率为50.69%。
M1煤层开采后,对M5—M12煤层的影响范围见图3-3;M1或M5煤层开采后,对M12煤层的影响范围见图3-4;M6煤层开采后,对M12煤层的影响范围见图3-5;M10煤层开采后,对M12煤层的影响范围见图3-6。
图3-3 开采M1煤层,M5、M6、M10、M12煤层影响范围示意图1-M1煤层开采范围;2-开采M1煤层后,M5煤层的影响范围;3-开采M1煤层后,M6煤层的影响范围;4-开采M1煤层后,M10煤层的影响范围;5-开采M1煤层后,M12煤层的影响范围;6-回风顺槽;7-运输顺槽;8-区段回风石门;9-区段运输石门;10-区段煤柱;δ1=77°;δ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