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痢疾 教案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传播途径:1)本病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随病人粪便排出后,通过手、苍蝇、食物和水。
第 1 页
长 沙 卫 生 职 业 学 院 教 案 纸
经口感染。如食物或水被污染,则可引起食物型或水型爆发流行。
2)生活接触传播,即接触病人或带菌者的生活用具而感染。
3. 易感性:普遍易感,病后免疫短暂而不稳定,各群型之间无交叉免疫,易反复感染。
多呈不典型发作,痢疾志贺菌的毒力最强,可引起严重症状。
2.志贺菌属的分型:按O抗原结构及生化反应(甘露醇)分 :4群40型。各群、型之间无交叉
免疫。
3. 存在于病人和带菌者的粪便中,抵抗力弱。 痢疾 < 鲍氏 < 福氏 < 宋内
4.致病因素:
(1)侵入肠粘膜上皮细胞后,繁殖并散播到临近细胞,由毒素引起细胞死亡。
4.流行病学 20分钟
(1)传染源:
(2)传播途径:
(3)人群易感性:
5.菌痢的发病机制(重点) 20分钟
详细介绍志贺菌的侵袭力和内、外毒
素的致病机理,及其与临床表现的关系。
6.病理解剖 5分钟
简要介绍病变部位,急、慢性菌痢及
中毒性菌痢的肠道病变特点。
7.临床表现(重点) 25分钟
详细讲授菌痢的主要症状及体征,特
2.讲解急性和中毒型菌痢的主要临床表现,临床分型,诊断方法及鉴别诊断的要点。
3.讲解菌痢的治疗、中毒型菌痢高热、惊厥的对症处理,呼吸衰竭和循环衰竭的抢救。
教学难点 :菌痢的发病机制
教学内容
一、概述
简称菌痢,是由志贺菌属(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菌痢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终年
散发,可引起流行。其主要病理变化:直肠、乙状结肠的炎症与溃疡,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
4. 流行特征:三间分布:时间、地点、人。时间:终年散发,有明显的季节性,一般从五月开始
上升,8—9月达高峰,10月以后逐渐减少。地点:主要集中在发展中国家。人:5岁以下儿童
四、发病机理
1、细菌入侵后的致病因素:
1疾杆菌因素 ① 数量 若105,75%发病;若180,22%发病
② 致病力 毒素(内、外毒素),吸附及侵袭力
1起病急,有畏寒、发热,;
2全身中毒症状:头痛、乏力。食欲减退等;
3肠道表现:腹痛、腹泻及里急后重。大便每日 十余次或数十次,量少,始为稀水便,1~
2天粘液脓血便。重者(老幼患者)可有脱水及电解质紊乱。体征:左下腹压痛及肠鸣音亢进。
4病程:1~2周,多可自行恢复
5演变:少数可转为慢性。
2、轻型(非典型型):
别是急性和中毒型菌痢的主要临床表现特点,临床分型。
8.实验室检查 10分钟
简要介绍血、大便常规特点,病原
学检查,其中突出介绍大便常规的特点。
9.治疗 10分钟
讲授
精讲、讨论
精讲
精讲、讨论
精讲、讨论
演示、讲授
精讲
精讲
精讲
精讲、提问
互动讨论
小结
教案
教材
参考书
多媒体教学
图片
图表
10.护理措施(重点) 25分钟
引起炎症反应和小血管循环障碍
①内毒素:发热、毒血症,作用三大系统释放各种血管活性物质 引起急性微循环衰竭、感染
性休克、DIC及重要脏器衰竭。临床表现:1)中毒性痢疾(休克型、脑型、混合型)休克型主要
为:感染性休克、脑型则以脑水肿或脑疝引起的昏迷、抽搐与呼吸衰竭
②外毒素:不可逆性的抑制蛋白质合成,从而导致上皮细胞损伤, 出血性结肠炎、溶血性尿毒综
11.简要介绍预防 10分钟
12.小结 10分钟
断诊断性测试
时间:5分(根据教学需要择用)
1.简述急性普通型细菌性痢疾的临床表现特点(包括症状、体征及大便常规的特点)
2.细菌性痢疾的病变部位
授课教师:时春红教研组长:教务科:
长 沙 卫 生 职 业 学 院 教 案 纸
第三节 细菌性痢疾
教学重点:
1.介绍病原菌的侵袭力和肠毒素在普通型菌痢及中毒型菌痢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合症
五、临床表现
潜伏期:1—2日(数小时~1周)潜伏期长短和临床症状轻重取决于1)病人的年龄2)抵抗力
3)感染细菌的数量4)毒力5)菌型等因素
根据病程长短及轻重可以分为下列各型:
(一)急性菌痢
根据毒血症和肠道症状轻重,可以分为4型:
第 2页
长 沙 卫 生 职 业 学 院 教 案 纸
1、普通型(典型菌痢):
1全身中毒症状轻,可无发来自百度文库或仅低热
2肠道症状轻,急性腹泻,每日数次,大便有粘液而无脓血便,有轻微腹痛及左下腹腹痛
长沙卫生职业学院目标教学教案(首页)
专业:护理学科:传染病护理学班级2011级护理5-6班授课时间:4月22、24日
单元:第三章课题:细菌性痢疾课时:4学时
学习目标
教学内容及时间分配
教学活动
教学资源
1.掌握本病的临床表现、分型、诊断及急性菌痢的病原学治疗。
2.掌握细菌性痢疾的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3. 熟悉各型菌痢的治疗,特别是中毒型菌痢的抢救治疗;急性菌痢及中毒性菌痢的发病机制。
4. 了解本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各型菌痢的基本病理改变、当前流行菌株的耐药情况及预防措施。
第三节 细菌性痢疾
1.内容导入 5分钟
询问学生有否腹泻的经历与感受,引导学生对该病的关注与注意力。
2.概述 5分钟
简要介绍菌痢的概念、流行病学特点、肠道病变与临床表现特征。
3.病原学 10分钟
介绍痢疾杆菌的分群、分型、我国的流行菌群。
(2) 内毒素 引起全身反应:如发热、毒血症及休克
外毒素(志贺菌素);有肠毒性、神经毒性和细胞毒性。
致病性:痢疾志贺菌-重;福氏志贺菌-慢性;宋内氏志贺菌-轻。
三、流行病学
1.传染源:包括急、慢性菌痢病人和带菌者。非典型病人、慢性菌痢病人及无症状带菌者由于症
状不典型而容易误诊或漏诊,且管理困难,因此在流行病学中具有重要意义。
排粘液血脓便伴以及里急后重等,可伴有发烧及全身中毒症状。重者出现感染性休克和(或)中
毒性脑病。可反复感染,一般为急性,少数迁延成慢性。
二、病原学
1.一般特征:属于肠杆菌科志贺菌属、革兰氏染色阴性,有菌毛、无鞭毛、荚膜及芽胞杆菌。我
国目前以福氏和宋内志贺菌占优势,福氏志贺菌感染易转为慢性,宋氏志贺菌感染引起症状轻,
⑵人体抵抗力 胃酸杀死、正常菌群拮抗作用及肠道分泌型IgA的阻断作用—无法吸附在肠粘膜
上皮,而不能致病。
2、痢疾杆菌致病机制:
痢疾杆菌 胃(粘膜屏障)细菌被清除(胃酸分泌正常,细菌数量少)
(粘膜上皮细胞)结肠 不引起发病(正常菌群的拮抗作用和分泌型IgA的作用)
经基底层,进入结肠粘膜固有层(繁殖、释放毒素)
第 1 页
长 沙 卫 生 职 业 学 院 教 案 纸
经口感染。如食物或水被污染,则可引起食物型或水型爆发流行。
2)生活接触传播,即接触病人或带菌者的生活用具而感染。
3. 易感性:普遍易感,病后免疫短暂而不稳定,各群型之间无交叉免疫,易反复感染。
多呈不典型发作,痢疾志贺菌的毒力最强,可引起严重症状。
2.志贺菌属的分型:按O抗原结构及生化反应(甘露醇)分 :4群40型。各群、型之间无交叉
免疫。
3. 存在于病人和带菌者的粪便中,抵抗力弱。 痢疾 < 鲍氏 < 福氏 < 宋内
4.致病因素:
(1)侵入肠粘膜上皮细胞后,繁殖并散播到临近细胞,由毒素引起细胞死亡。
4.流行病学 20分钟
(1)传染源:
(2)传播途径:
(3)人群易感性:
5.菌痢的发病机制(重点) 20分钟
详细介绍志贺菌的侵袭力和内、外毒
素的致病机理,及其与临床表现的关系。
6.病理解剖 5分钟
简要介绍病变部位,急、慢性菌痢及
中毒性菌痢的肠道病变特点。
7.临床表现(重点) 25分钟
详细讲授菌痢的主要症状及体征,特
2.讲解急性和中毒型菌痢的主要临床表现,临床分型,诊断方法及鉴别诊断的要点。
3.讲解菌痢的治疗、中毒型菌痢高热、惊厥的对症处理,呼吸衰竭和循环衰竭的抢救。
教学难点 :菌痢的发病机制
教学内容
一、概述
简称菌痢,是由志贺菌属(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菌痢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终年
散发,可引起流行。其主要病理变化:直肠、乙状结肠的炎症与溃疡,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
4. 流行特征:三间分布:时间、地点、人。时间:终年散发,有明显的季节性,一般从五月开始
上升,8—9月达高峰,10月以后逐渐减少。地点:主要集中在发展中国家。人:5岁以下儿童
四、发病机理
1、细菌入侵后的致病因素:
1疾杆菌因素 ① 数量 若105,75%发病;若180,22%发病
② 致病力 毒素(内、外毒素),吸附及侵袭力
1起病急,有畏寒、发热,;
2全身中毒症状:头痛、乏力。食欲减退等;
3肠道表现:腹痛、腹泻及里急后重。大便每日 十余次或数十次,量少,始为稀水便,1~
2天粘液脓血便。重者(老幼患者)可有脱水及电解质紊乱。体征:左下腹压痛及肠鸣音亢进。
4病程:1~2周,多可自行恢复
5演变:少数可转为慢性。
2、轻型(非典型型):
别是急性和中毒型菌痢的主要临床表现特点,临床分型。
8.实验室检查 10分钟
简要介绍血、大便常规特点,病原
学检查,其中突出介绍大便常规的特点。
9.治疗 10分钟
讲授
精讲、讨论
精讲
精讲、讨论
精讲、讨论
演示、讲授
精讲
精讲
精讲
精讲、提问
互动讨论
小结
教案
教材
参考书
多媒体教学
图片
图表
10.护理措施(重点) 25分钟
引起炎症反应和小血管循环障碍
①内毒素:发热、毒血症,作用三大系统释放各种血管活性物质 引起急性微循环衰竭、感染
性休克、DIC及重要脏器衰竭。临床表现:1)中毒性痢疾(休克型、脑型、混合型)休克型主要
为:感染性休克、脑型则以脑水肿或脑疝引起的昏迷、抽搐与呼吸衰竭
②外毒素:不可逆性的抑制蛋白质合成,从而导致上皮细胞损伤, 出血性结肠炎、溶血性尿毒综
11.简要介绍预防 10分钟
12.小结 10分钟
断诊断性测试
时间:5分(根据教学需要择用)
1.简述急性普通型细菌性痢疾的临床表现特点(包括症状、体征及大便常规的特点)
2.细菌性痢疾的病变部位
授课教师:时春红教研组长:教务科:
长 沙 卫 生 职 业 学 院 教 案 纸
第三节 细菌性痢疾
教学重点:
1.介绍病原菌的侵袭力和肠毒素在普通型菌痢及中毒型菌痢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合症
五、临床表现
潜伏期:1—2日(数小时~1周)潜伏期长短和临床症状轻重取决于1)病人的年龄2)抵抗力
3)感染细菌的数量4)毒力5)菌型等因素
根据病程长短及轻重可以分为下列各型:
(一)急性菌痢
根据毒血症和肠道症状轻重,可以分为4型:
第 2页
长 沙 卫 生 职 业 学 院 教 案 纸
1、普通型(典型菌痢):
1全身中毒症状轻,可无发来自百度文库或仅低热
2肠道症状轻,急性腹泻,每日数次,大便有粘液而无脓血便,有轻微腹痛及左下腹腹痛
长沙卫生职业学院目标教学教案(首页)
专业:护理学科:传染病护理学班级2011级护理5-6班授课时间:4月22、24日
单元:第三章课题:细菌性痢疾课时:4学时
学习目标
教学内容及时间分配
教学活动
教学资源
1.掌握本病的临床表现、分型、诊断及急性菌痢的病原学治疗。
2.掌握细菌性痢疾的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3. 熟悉各型菌痢的治疗,特别是中毒型菌痢的抢救治疗;急性菌痢及中毒性菌痢的发病机制。
4. 了解本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各型菌痢的基本病理改变、当前流行菌株的耐药情况及预防措施。
第三节 细菌性痢疾
1.内容导入 5分钟
询问学生有否腹泻的经历与感受,引导学生对该病的关注与注意力。
2.概述 5分钟
简要介绍菌痢的概念、流行病学特点、肠道病变与临床表现特征。
3.病原学 10分钟
介绍痢疾杆菌的分群、分型、我国的流行菌群。
(2) 内毒素 引起全身反应:如发热、毒血症及休克
外毒素(志贺菌素);有肠毒性、神经毒性和细胞毒性。
致病性:痢疾志贺菌-重;福氏志贺菌-慢性;宋内氏志贺菌-轻。
三、流行病学
1.传染源:包括急、慢性菌痢病人和带菌者。非典型病人、慢性菌痢病人及无症状带菌者由于症
状不典型而容易误诊或漏诊,且管理困难,因此在流行病学中具有重要意义。
排粘液血脓便伴以及里急后重等,可伴有发烧及全身中毒症状。重者出现感染性休克和(或)中
毒性脑病。可反复感染,一般为急性,少数迁延成慢性。
二、病原学
1.一般特征:属于肠杆菌科志贺菌属、革兰氏染色阴性,有菌毛、无鞭毛、荚膜及芽胞杆菌。我
国目前以福氏和宋内志贺菌占优势,福氏志贺菌感染易转为慢性,宋氏志贺菌感染引起症状轻,
⑵人体抵抗力 胃酸杀死、正常菌群拮抗作用及肠道分泌型IgA的阻断作用—无法吸附在肠粘膜
上皮,而不能致病。
2、痢疾杆菌致病机制:
痢疾杆菌 胃(粘膜屏障)细菌被清除(胃酸分泌正常,细菌数量少)
(粘膜上皮细胞)结肠 不引起发病(正常菌群的拮抗作用和分泌型IgA的作用)
经基底层,进入结肠粘膜固有层(繁殖、释放毒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