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例题教学的反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例题教学的反思

发表时间:2011-03-31T10:06:29.610Z 来源:《新校园》理论版2011年第2期供稿作者:任静陈俊

[导读] 在解题过程中,学生由于受思维定势、概念模糊或粗心大意等因素的影响,常常会导致解题不正确。任静陈俊(邗江实验学校,江苏扬州225002)

一、反思结果的正确性

在解题过程中,学生由于受思维定势、概念模糊或粗心大意等因素的影响,常常会导致解题不正确。因此,教师在例题教学中必须强调复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要向学生讲解检查的方法。

例1:把下列各式中根号外面的因式移到根号里面。

二、反思题目的条件

学生往往在求出结果后就认为解题已结束,不再去推敲求得结果是否与条件吻合,这是导致解题失误的重要原因。教师应在例题教学中给予恰当地引导,培养这方面的反思习惯。

例2:已知关于x 的方程(k+1)x2-2x+3=0 有实根,求k 的取值范围。

评析:本题学生解错的原因在于受到思维定势的影响,以为有实根就是一元二次方程。而事实上一元二次方程是有两个实数根或没有根。在讲解此题时教师也可以把它变成已知关于x 的方程(k+1)x2-2x+3=0 有两个实数根,求k 的取值范围。三、反思是否漏解

初中数学已初步涉及到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但由于学生刚刚接触,运用不熟练,因此对有些需分类讨论的题目导致以偏概全或漏解的错误。所以在解题后要引导学生反思解答是否全面,有无出现漏解的错误,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完整性。

例3:圆O 的半径为13cm,弦AB∥CD,AB=10cm,CD=24cm,求AB与CD 间的距离。

大部分学生只考虑两条弦在半径的异侧的情形,如图1,解得距离为17cm,而忽视了两条弦在半径的同侧的情形(如图2),造成了漏解。

四、反思题目的多解

数学教学的目的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好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求发展学生的能力,培养他们良好的个性品质和学习习惯,在实现数学教学目的的过程中,适当的一题多解,可以激发学生去发现和去创造的强烈欲望,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刻理解,训练学生对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娴熟运用,锻炼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灵活性和独创性,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这些都对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和数学知识的应用产生深远的影响。

例4:如图,若在⊿ABC 中,∠C=90°,AD 平分∠CAB 交BC 于点D,AB=10,AC=6,求D 到AB 的距离。

解法一:作DE⊥AB,垂足为E,DE 即为D 到AB 的距离。

设CD=x,因为AB=10,AC=6,所以AE=6,BC=8,BE=4,DE=CD=x,BD=8-x,在Rt⊿BED 中,DE2+EB2=DB2,即,求出x=3。

解法四:利用三角形的性质,S⊿ABC=S⊿ACD+S⊿ABD, 即6×8÷2=6x÷2+10x÷2,求出x=3。

通过一题多解,探究式教学问题,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例题教学后,应该引导学生反思同一个问题的多种解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思考不同解法适用的特点,同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找相关的问题,类似的题型还有哪些。然后在课堂上相互交流,总结规律,培养学生多思考的习惯,提高数学学习能力.

综上所述,从四个方面阐述了例题教学反思的方法及意义。例题的教学过程实质上是运用知识的过程,就是将获得的知识通过试验和演算以及在实际活动中去应用,以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熟练掌握,灵活运用的要求。例题教学要做到:一题多用、一题多解、一题多问、一题多变、多题一图、多题一法,以此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和深刻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