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畜传染病的传染过程和流行过程
《家畜传染病病》课程教学大纲
家畜传染病学课程教学大纲DOMESTIC ANIMAL INFECTIOUS DISEASE TEACHING PROGRAM学时数:32其中:实验学时:8学分:2适用专业:饲料与动物营养专业(专科)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本课程作为饲料与动物营养专业专科选修课程,是兽医科学的重要临床学科之一。
是研究家畜传染病发生、发展规律和终止条件,以及预防、控制和消灭这些传染病方法的科学。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1、掌握家畜传染病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和控制其流行的基本措施;2、掌握常见家畜传染病和人畜共患传染病的流行特点、特征症状、诊断要点、处理原则和防疫措施;3、简要了解一些烈性传染病的流行规律及国内外发生动态,以及预防、控制、扑灭这些烈性传染病的研究进展。
三、课程的教学内容、重点和要点绪言(0.5学时)1.介绍本课程的基本性质2.介绍本课程的基本任务3.介绍本课程与相关学科的关系4.介绍本学科的发展简史、取得的成就第一章家畜传染病的传染过程和流行过程(3.5学时)基本内容和要求:从总体的角度介绍传染病的发生、发展、流行的基本规律和特性;要求掌握其基本规律和概念。
一、感染和传染病的基本概念二、感染的类型三、传染病的发展阶段四、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基本环节五、疫源地和自然疫源地六、流行过程发展的某些规律性七、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第二章家畜传染病的防疫措施(4学时)基本内容和要求:从总体的角度介绍预防、控制和扑灭传染病的措施,要求掌握防疫工作的基本原则和内容,以及常用的消毒措施。
一、防疫工作的基本原则和内容二、疫情报告和诊断三、检疫四、隔离和封锁五、传染病病畜的治疗六、消毒、杀虫、灭鼠从第三章至第四章为各论部分,具体介绍各种传染病,所讲授的病种主要是与广东畜牧生产和公共卫生关系密切的传染病,包括多种家畜和人畜共患的、猪和反刍兽的病毒性、细菌性传染病,通过学习要求了解各种传染病的分布流行情况和掌握这些疫病的病原、流行病学、症状、病理变化、诊断和防制措施等环节。
传染病学
Training Center
家畜传染病学是研究家畜、家禽
传染病发生和发展的规律以及预防和 消灭这些传染病方法的科学,是兽医 科学的重要预防兽医学科之一。
Training Center
主要内容
一、传染病的传播过程和流行过程 二、传染病的防控措施
Training Center
3
一、传染病的传播过程和流行过程
Training Center
(五)治疗
在家畜传染病的治疗方面,帮助动物机体杀灭或抑制病原 体,或消除其致病作用的疗法很重要的,一般可分为特异 性疗法、抗生素疗法和化学疗法。扼要介绍如下: 1、特异性疗法: 应用针对某种传染病的高度免疫血清、痊 愈血清(或血栓)、卵黄抗体等特异性生物制品进行治疗 ,因为这些制品只对某种特定的传染病有疗效,而对他种 病无效,故 称为特异性疗法。例如破伤风抗毒素血清只能 治疗破伤风,对其他病无效。 2、抗生素疗法:抗生素为细菌性急性传染病的主要治疗 药物,近年来在兽医实践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并已获得显 著成效。抗生素的种类、性质和药理作用详见药理学。 3、化学疗法:使用有效的化学药物帮助动物机体消灭或 抑制病原体的治疗方法,称为化学疗法。
Training Center
2-2发生疫病时的扑灭措施 2-2.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及时发现、诊断和上报疫情并通知邻近 单位做好预防工作 2-2.2迅速隔离病畜,污染的地方进行紧急消 毒 2-2.3以疫苗实行紧急接种,对病畜进行及时 和合理的治疗 2-2.4死畜和淘汰病畜的合理处理。
Training Center
(二)疫情报告和诊断
发现畜禽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时,必须立 即报告当地畜禽防疫检疫机构或乡镇畜牧 兽医站。 诊断: 1、临诊诊断 2、流行病学诊断(流行情况、疫情来源调查 、传播途径和方式、该地区的政治经济基 本情况) 3、病理学诊断
家畜传染病学
疫源地的范围大小要根据传染源的 分布和污染的具体情况而定,可分别将 其称为疫点或疫区。
五、疫源地和自然疫源地
有些疾病的病原体在自然条件下,即使没 有人类或家畜的参与,也可以通过传播媒介 (吸血节肢动物)、感染宿主(野生脊椎动物) 造成流行,并且长期在自然界循环延续其后代。 人和家畜的感染和流行,对其在自然界的保存 来说不是必要的,这种现象称为自然疫源性。 具有自然疫源性的疾病,称为自然疫源性疾病。 存在自然疫源性疾病的地方,称为自然疫源地。
五、传染病病畜的治疗
(一) 针对病原体的疗法 1.特异性疗法 2.抗生素疗法 3.化学疗法 (二) 针对动物机体的疗法 1.加强护理 2.对症疗法
六、消毒、杀虫、灭鼠
(一) 消毒 1、预防性消毒 2、随时消毒 3、终末消毒 (二)杀虫 (三)灭鼠
常用消毒方法:
1.机械性清除 2.物理消毒法 (1)阳光、紫外线和干燥 (2)高温 3.化学消毒法
一、防疫工作的基本原则和内容
(一)防疫工作的基本原则
1、建立和健全各级防疫机构
2、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
(二)防疫工作的基本内容
1、平时的预防措施
2、发生疫病时的扑灭措施
1、平时的预防措施
1)加强饲养管理,搞好卫生消毒工作,增
强家畜机体的抗病能力。贯彻自繁自 养的原则,减少疫病传播。 2)拟订和执行定期防疫接种和补种 3)定期杀虫、灭鼠,进行粪便无害化处理
水平传播
2、间接接触传播:必须在外界环 境因素的参与下,病原体通过媒介使易感 动物发生传染的方式,称为间接接触传播。 一般通过如下几种途径而传播: (1)经污染的饲料和水传播:以消 化道为主要的侵入门户的传染病如口蹄疫、 牛瘟、猪瘟、鸡新城疫等。 (2)经污染的土壤传播
传染病传染过程和流行过程
第一章、动物传染病的传染过程和流行过程一、感染、抗感染免疫及易感性1、感染:病原微生物侵入动物机体,并在一定部位定居、生长繁殖、从而引起机体一系列的病理反应,这一过程称为感染。
2、抗感染免疫:就是机体对病原微生物的不同程度的抵抗力.3、易感性:动物对某一病原微生物没有免疫力(也就是无抵抗力)。
4、传染病:凡是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具有一定潜伏期和临诊表现,并具有传染性的疾病,称为传染病。
5、传染病的特点1。
由病原微生物和机体相互作用引起;2.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3.被感染机体发生特异性反应;4.耐过动物可获得特异性免疫;5。
具有特征性的临诊表现.二、感染的类型1、外源性感染:病原微生物从动物体外侵入机体引起的感染过程,(大多数感染均属于这种类型)2、内源性感染:病原体(条件性病原微生物)寄生在动物机体内,当机体抵抗力减弱时,病原微生物活化,增强毒力,大量繁殖,最后引起机体发病(例如:猪肺疫、马腺疫等)。
3、单纯感染:由一种病员微生物引起的感染。
4、混合感染:由两种以上的病原微生物同时参与的感染。
5、继发感染:动物感染了一种病原病原微生物之后,在机体抵抗力减弱的情况下,又由新侵入或体内原来存在的另一种微生物引起的感染.(例:慢性猪瘟经常继发感染猪副伤寒、猪肺疫等.)6、显性感染:表现出该病所特有的明显的临诊症状的感染(如鸡新城疫、猪瘟等)。
7、隐性感染:在感染后不呈现任何临诊症状而呈隐蔽经过的感染,其在机体抵抗力降低时可以转化为显性感染。
8、局部感染:机体抵抗力较强或病原微生物毒力较弱,数量较少,病原微生物被局限在一定部位生长繁重,并引起一定病变的称为局部感染(如化脓性葡萄球菌、链球菌等引起的各种脓创).9、全身感染:机体抵抗力较弱,病原微生物冲破了机体的各种防御屏障侵入血液向全身扩散,则发生严重全身感染.表现形式有菌血症,病毒血症、毒学症、败血症、脓毒症和脓毒败血症。
10、典型感染:在感染过程中表现出该病的特征性(有代表性临诊症状者(如:马腺疫—颌下淋巴结肿大、猪瘟-肠纽扣状溃疡等)。
兽医传染病学-题库
兽医传染病学-题库1、简述造成动物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答案:家畜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就是从家畜个体感染发病发展到家畜群体发病的过程,也就是传染病在畜群中发生和发展的过程。
传染病在畜群中蔓延流行,必须具备三个相互连接的条件,即传染源、传播途径及易感的动物。
2、简述动物传染病不同的传播方式?答案:病原体由传染源排出后,经一定的方式再侵入其他易感动物所经的途径称为传播途径。
研究传染病传播途径的目的在于切断病原体继续传播的途径,防止易感动物受传染,这是防制家畜传染病的重要环节之一。
传播途径可分两大类。
一是水平传播,即传染病在群体之间或个体之间以水平形式横向平行传播;二是垂直传播,即从母体到其后代两代之间的传播。
水平传播在传播方式上可分为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传播两种;垂直传播又分为经胎盘传播,经卵传播,经产道传播。
3、实施动物检疫的主要内容?答案:实施检疫的动物包括各种家畜、家禽、皮毛兽、实验动物、野生动物和蜜蜂、鱼苗、鱼种等;动物产品包括生皮张、生毛类、生肉、种蛋、鱼粉、兽骨、蹄角等;运载工具包括运输动物及其产品的车船、飞机、包装、铺垫材料、饲养工具和饲料等。
4、简述传染病在流行过程中表现出季节性的原因?答案:某些家畜传染病经常发生于一定的季节,或在一定的季节出现发病率显著上升的现象,称为流行过程的季节性。
出现季节性的原因,主要有下述几个方面:(1)季节对病原体在外界环境中存在和散播的影响:夏季气温高,日照时间长,这对那些抵抗力较弱的病原体在外界环境中的存活是不利的。
(2)季节对活的传播媒介(如节肢动物)的影响:夏秋炎热季节,蝇、蚊、蛇类等吸血昆虫大量孳生,活动频繁,凡是能由它们传播的疾病,都较易发生。
(3)季节对家畜活动和抵抗力的影响:冬季舍饲期间,家畜聚集拥挤,接触机会增多,如舍内温度降低,湿度增高,通风不良,常易促使经由空气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爆发流行。
季节变化,主要是气温和饲料的变化,对家畜抵抗力有一定影响,这种影响对于由条件性病原微生物引起的传染病尤其明显。
传染病流行过程的3个基本环节
类 型。
家 畜传染 病的基本特征是 能在 家畜之 间直接接触传染 或 间接地通 过媒介物 ( 生物或非生物 的传播媒介 ) 互相传染 , 构 成流行 。家畜传染病 的流行过程 , 就是从 家畜个体感染发病发
件, 即传染 源、 传播途径及易感 的动物 。这 3个条件 常统 称为 传染 病流行过程的 3个基本环节 ,当这 3 条件 同时存 在并 个 相互联 系时就会造成传染病 的发生 。因此 , 掌握传染 病流行过
程 的基本条 件及 其影响因素 ,有 助于我们制订 正确 的防疫措
量毒力强大 的病原体 , 因此作为传染源 的作用也最大 。潜伏期 和恢复期 的病畜是具有传染 源的作用 , 则随病种不 同而异 。
毒 。猪 气 喘病 重 在 预 防 ,可 用 盐 酸林 可 霉 素拌 料 饲
喂 , 吨料加 05千 克 , 每 . 轮换 用 药 预 防 , 泰 乐霉 素 也 用
可 以预 防 。
在 治 疗 病 猪 方 面采 取 的 原则 是 抗 菌 消 炎 、止 咳 平 喘 。可用 6%三 氯异 氰脲 酸粉 ( 50) 天 2次 1 1: 0 每 带 猪 喷 雾 消 毒 ; 1 氯 异 氰 脲 酸 粉 ( 4 0) 猪 6 %三 1: 0 对 场食 槽 、 料槽 进 行 消 毒 。对 病 猪 进行 严 格 隔离 消 毒 。 土霉 素 碱 按每 千 克体 重 4 ~ 0毫 克克 , 花 生 油 10 05 用 0 毫升 ( 菌过 ) 入土霉 素碱 2 灭 加 5克 , 匀 混 合 , 均 在 颈 、背 两 侧行 深 部 肌 肉分 点 轮 流 注射 ,小 猪 12毫 - 升, 中猪 3 5毫 升 , 猪 5 8毫 升 , 隔 3天 1次 , ~ 大 ~ 每 5 次 1 程 。重病 猪可 进行 2 3 疗 程 , 疗 —个 可获 得 良好 效 果 。林 可霉 素 每 吨饲料 加 入 2 0克 , 喂 3星期 , 0 连 或
《动物传染病学》课程教学大纲
《动物传染病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课程名称:动物传染病学英文名称:Animal Epidemiology课程类别:专业课学时:72学分:3.5,其中讲授:50学时,实验:22学时。
适用对象:动物科学/医学专业本科生考核方式:考试先修课程:动物生物化学,动物生理学,兽医微生物学,兽医免疫学等二、课程简介《动物传染病学》是动物医学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它与畜牧业生产、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提高密切相关。
该课程主要研究动物传染病发生和发展的规律以及预防和消灭这些传染病方法的科学。
动物传染病是对养殖业危害最严重的一类疾病,它不仅可能造成大批畜禽死亡和畜产品的损失,影响人民生活和对外贸易,而且某些人畜共患病还能给人民健康带来严重威胁。
尤其是现代化的养殖业,畜禽饲养高度集中,调运移动频繁,更易受到传染病的侵袭。
因此,对畜禽传染病的防制与研究,历来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并在兽医科学技术中居首要地位。
该课程建立在兽医微生物学、兽医临床诊断学、兽医免疫学、兽医病理学和药理学等专业基础课的基础上,直接解决生产实践的动物传染病的诊断和防制等问题,是兽医专业必修的专业课。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动物传染病是指由病原微生物引起,具有一定的潜伏期和临诊表现,并具有传染性的疾病。
由于其病原体大多感染宿主广泛,致使防治工作极为复杂,同时,也正是由于其感染宿主广泛,致使其中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在公共卫生安全乃至国际贸易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特别是继2003年SARS和2004年的禽流感流行后,动物传染病特别是人畜共患传染病得到了全社会空前的重视。
本课程教学将抓住这一契机,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进行相应的调整,以适应形势变化的需要。
将以人畜共患病作为讲授的重点内容,考虑本科生现有的教材内容,在此基础上力求将近年来该研究领域最新研究成果、研究动态及发展方向讲授给学生,特别要让学生掌握运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手段解决动物传染病诊断及免疫方面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整体、综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动物传染病的传染与流行过程
返回
(二)、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发展阶段:
1、流行前期:从传染病病原体侵入到出现第一批 病例为止的时期。 2、流行发展期:流行前期之后,患病不断升高的 时期。 3、大流行期:畜禽大批罹病,患病率、死亡率都 达到最大限度时期。 4、流行减退期:畜禽发病数量减少,死亡数减低 或病情减轻的时期。 5、流行后期:不再出现新病例的时期。 6、流行间歇期:上一次流行之后到下一个流行之 间的时期。
返回
2.病原携带者:是指没有任何病状,但携 带并排出病原体的动物,因而是更具有危 险性的传染源。重点阐明病原携带者的分 类及其各自的意义。 (1)潜伏期携带者:只有少数,如:狂犬病、 口蹄疫、猪瘟等。 (2)恢复期携带者:是指病状消失后仍能排 出病原体的动物。如:布菌病、猪气喘病 等。 (3)健康携带者:如巴氏杆菌病、沙门氏菌 病、猪丹毒等。
第一章:动物传染病的传 染与流行过程
第一节:动物传染病的传染
◆一、传染及传染病的概念 ◆二、传染的临诊类型 ◆三、传染病的发展阶段
返回
一、传染及传染病的概念
1、传染的概念:病原微生物侵入动物机体, 并在一定的部位定居、生长繁殖,引起机 体出现一系列病理反应,也叫感染。 2、传染病的概念:由病原微生物引起,具有 一定的潜伏期和临诊表现,并具有传染性 的疾病。
返回
一、流行过程的概念 动物传染病能够在动物之间直接传染或 间接通过媒介物(生物或非生物)互相传染, 即构成流行过程,也可称流行。 也就是动物个体感染发病到动物群体发 病的过程。 也就是传染病在动物群中发生和发展以 及终止的过程。
返回
二、构成流行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
三个基本环节: 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动物 (一)、传染源:有病原体寄居、生长 、繁殖, 并能排出体外的动物机体。 1.患病动物:是主要的传染源。注意: 发病期的动物,更要注意那些非典型和慢 性感染的动物*如结核病和布病以及猪气喘 病*,还要注意患有人兽共患病的病人。
家畜传染病流行过程的规律性
病 的免疫水平较高 ,如猪瘟本是流行性很强 的传染 病, 但在每年进行全面疫苗注射后 , 易感动物这个环
节 基 本 上得 到 控 制 , 如平 时 预 防 _作 不 够 细致 , T 免疫 密 度不 够 高时 , 还有 可能 出现散 发病 例 。某 些疾 病 的
兽 医 临 床 锄
家 畜 传 染 病 流 行 过 程 的 规 律 性
花 丽 茹 ( 黑龙 江省铁路兽 医卫生处哈 尔滨段 100 ) 501
1 流 行 环 节
构成传染病的流行过程 , 必须具备传染源 、 传播 途径及 易感畜群 3 个基本环节。只有这 3 个基本环 节相互 连结 , 同作用时 , 协 传染病才有可能发生和流
重要 疾病 可 能表现 为 流行性 。
暴发是指某种传染病在 1 个畜群单位或一定地 区范围内, 在短期间突然 出现很多病例。 大流行是规模非常大 的流行 ,流行范 围可扩散
至 全 国 ,甚 至 可 涉及 几个 国家或 整 个 大陆 ,如 口蹄 疫、 牛瘟 和流感 等都 曾出现过 大流行 。上述 几种 流行
一
般 在夏 季减 缓 或平 息 。在 多雨 和洪水 泛滥 季节 , 如
果 土 壤 中含 有 炭 疽 杆 菌 芽 孢 或气 肿 疽 梭 菌芽 孢 , 则 可 随洪 水 散播 , 因而 炭 疽或 气 肿疽 的发生 可 能增 多 。 夏 、 炎热 季 节 , 、 、 秋 蝇 蚊 虻类 等 吸血 昆虫 大 量孳 生 和 活 动 频繁 , 是 能 由他 们 传 播 的 疾 病 , 较 易发 生 , 凡 都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某 些 家畜 传 染病 经 常 发生 于 一 定 的季 节 ,或 在 定的季节出现发病率显著上升的现象 ,称为流行
家畜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基本环节
• 潜伏期病原携带者:是指感染后至症 状出现前既能排出病原体的动物。 – 狂犬病 – 猪瘟 – 口蹄疫等
• 恢复期病原携带者:是指在临诊症状消 失后仍能排出病原体的动物。 – 猪气喘病 – 布鲁氏菌病等
• 健康病原携带者:是指过去没有患 过某中传染病但却能排出该种病原 体的动物。 – 巴氏杆菌病 – 沙门氏菌病 – 猪丹毒 – 马腺疫等 • 病原携带者存在间歇排毒的现象。
• 家畜传染病的传播途径较为复杂,每种 传染病有其特定传播途径。或一种(如 皮肤霉菌病,虫媒病)或多种(如炭疽: 接触,饲料,饮水,土壤,空气,媒介 节肢动物)或不同病例不同传播途径。 掌握和了解传播途径有助于对现实的传 播途径进行分析和判断,从而切断传播 途径,达到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目的。
• 畜群的易感性(易感动物):
• 传播途径:病原体由传染源排出后,经 一定的方式再侵入其他易感动物所经的 途径称为传播途径。传播途径可分两大 类:
水平传播 垂直传播
• 预防家畜传染病的重要环节之一——切 断传播途径
• 水平传播概念:传染病在群体 之间或个体之间以水平形式横 向平行传播 • 水平传播方式:
直接接触传播 间接接触传播
经空气(飞沫,飞沫核,尘埃) 经污染的饲料和水 经污染的土壤 经活的媒介物 经使用的工具、器械
经空气传播
• 飞沫传染:经飞散于空气中带有病原体 的微细泡沫而散播的传染。如结核病, 猪喘气病,牛肺疫,猪流感,鸡传喉。 – 影响飞沫传播的因素:畜群密度大, 潮湿,阴暗,通风不良,飞沫传播 作用时间较长。 • 飞沫核:飞沫中的水分蒸发变干后,成 为蛋白质和细菌或病毒组成的飞沫核 • 尘埃传染:由病原体覆着的尘埃在空气 流动冲击下,在空气中飘扬,被易感动 物吸入而感染。主要有结核病、炭疽、 猪瘟。
家畜传染病流行过程的特性、规律性与影响因素
行, 上述 几 种 流行 形 式 之 间 的界 限是 相 对 的 。
22 季节性 和 周期性 .
某些家畜传染病经常发 生于一定 的季 节 ,或在一定 的季
传染病是 在一定 环境条件 下由病 原微 生物与机体相 互作
用所引起 的。 种传染病 都有其特 异的致病性微生物存在 , 每 如
节出现发病率 显著 上升 的现象 , 称为流行过程 的季节性 。出现 季节性的原因 ,是 因为季节对病 原体在外界 环境中存在和散
宜 时 , 一 定 时 间 内 , 个 地 区易 感 动 物 群 中可 能有 许 多 动 物 在 某
被感染 , 致使传染病蔓延散播 , 形成 流行 。
家畜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基本环节与规律
的动物 , 只有能排 出病原体 , 才能发挥传染源作用 。 大多数传染病此 阶段不能排出病原体 ,少数传染病
此时可以排 出病原体。恢复期病原携带者 , 指疾病在 临床症状消失后体 内仍携带病原体 的动物。很多传
2 规律性
流行过程 的表现形式。传染病在流行过程 中, 根
据在一定时间 内发病率 的高低和传播范 围的大小 。 散发性发病数 目不 多 ,并且在较长的时间里只有个
染病这时已不 向外排出病原体 ,或排 出的病原体数 量很少 , 毒力很弱 , 传染性很 弱 , 但有些传染病此 时 仍能排 出具有感染性的病原体 , 如布鲁 氏菌病 、 猪气 喘病等。健康病原携带者 , 指没患某种传染病但体 内
性的动物有时可 以机械性地传播传染病 。人类有时 在工作生活活动 中可以机械性地传播动物传染 病 , 特别是兽医畜牧人员。从另一角度考虑 , 传播途径可
分为水平传播和垂直传播 2 大类 。 水平传播 , 传染病 在群体之间或个体之 间以水平形式横 向传播。以上 介绍 的间接接触传播和直接接触传播途径均属水 平
芽胞的细菌和猪丹毒杆菌等。经活的媒介物传播如
节肢动物是很多传染病 的重要传播媒介 。有些病原
体在传播媒介体 内要生长繁殖, 这样的传播媒介称为 生物性传播媒介 , 其实质上起到传染源的作用。而有
些病原体在传播媒介体 内不生长繁殖 ,这样 的传播 媒 介称 为 机械 性 传 播 媒介 。本 身对 某 种病 原 无 易 感
有局限性传播特征 , 并且流行规模较小。地方流行性 含有 2层含义 , 一是发病数稍超过散发性 , 二是带有
兽医传染病学:家畜传染病学总论
兽医传染病学:家畜传染病学总论一、引言兽医传染病学是研究动物传染病的发生、发展、传播、预防和控制的科学。
在家畜养殖业中,传染病对动物的生长发育、繁殖性能以及产品质量产生严重影响,给养殖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因此,了解家畜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流行特点、诊断方法和防治措施,对于保障家畜养殖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家畜传染病的病因及传播途径1.病因家畜传染病的病因主要包括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等病原微生物。
这些病原微生物侵入动物机体后,破坏动物正常生理功能,导致疾病的发生。
2.传播途径家畜传染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直接接触、间接接触、空气传播、食物传播、垂直传播等。
直接接触传播是指患病动物与健康动物直接接触,如交配、哺乳等;间接接触传播是指健康动物接触患病动物排泄物、分泌物、尸体等污染物;空气传播是指病原微生物通过空气传播,如咳嗽、打喷嚏等;食物传播是指动物摄入含有病原微生物的食物或饮水;垂直传播是指病原微生物通过母体传给胎儿或新生儿。
三、家畜传染病的流行特点1.季节性家畜传染病的流行具有一定的季节性,如冬季易发生呼吸道传染病,夏季易发生肠道传染病等。
2.周期性家畜传染病的流行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如猪瘟、口蹄疫等疾病每隔一定时间就会出现一次大流行。
3.地域性家畜传染病的流行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如某些传染病在特定地区高发。
4.群发性家畜传染病的流行往往呈现群发性,如一个养殖场内的动物短时间内大量发病。
四、家畜传染病的诊断方法1.临床诊断通过观察患病动物的症状、体征,结合流行病学特点,对疾病进行初步诊断。
2.实验室诊断实验室诊断包括病原体分离、血清学检测、分子生物学检测等。
通过对病原微生物的分离、培养、鉴定,以及对动物体内抗体的检测,可以确诊家畜传染病。
五、家畜传染病的防治措施1.加强饲养管理加强饲养管理是预防家畜传染病的基础。
养殖户应保持养殖环境清洁卫生,定期消毒,合理饲养,增强动物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家畜传染病学1
家畜传染病学1华南农业⼤学《家畜传染病学》课程简介家畜传染病学是研究家畜、家禽传染病发⽣、发展规律以及如何预防和消灭这些传染病⽅法的科学。
家畜传染病不仅是危害畜禽⽣产最严重的⼀类疾病,⽽且其中多种⼈畜共患病还严重威胁⼈类健康,因此它历来是兽医专业的⼀门主要的专业课。
本课程分为总论和各论两⼤部分,总论部分论述家畜传染病发⽣、发展的⼀般性规律以及预防和控制这些传染病的通⽤⽅法,各论部分将分门别类就各种动物的传染病加以详尽讨论,主要涉及该病的主要特性,病原体的分类,⽣物学属性,培养特性,流⾏病学特性(包括易感动物,传染源及传播媒介及途径),发病机理,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法,防治措施。
由于该学科发展迅速,本门课程的学时有限,加之实际应⽤性很强,要学好这门课,不仅要求要注重课堂上的学习,⽽且要花⼀定的时间阅览相关杂志⽂献,互联⽹资料,会议或新闻报道,尤其是条件可能时结合⽣产实际(实习或实验)强化实验操作技能和学会现场处理疫情的能⼒。
在这门课程的学习时,建议每次课下来花1-2倍时间及时复习课堂内容,完成思考题或作业,每个单元学完后,花少量时间按系统进⾏疾病分类⽐较,找出共性和每⼀疾病的个性(即不同点),以便对所学知识更充分的消化与掌握。
还要注意对相关学科的知识点建⽴联系,特别是最密切的微⽣物与免疫学,病理学,临床诊断学与药理学。
家畜传染病学教学⼤纲(Lemology of Domestic Animals)课程简介:家畜传染病学是研究家畜、家禽传染病发⽣、发展规律以及如何预防和消灭这些传染病⽅法的科学。
家畜传染病不仅是危害畜禽⽣产最严重的⼀类疾病,⽽且其中多种⼈畜共患病还严重威胁⼈类健康,因此它历来是兽医专业的⼀门主要的专业课,也是预防兽医学的⼀门重要课程。
⼀、教学⽬的与要求1.⽐较系统地掌握家畜传染病学的基本概念、家畜传染病发⽣、发展和终⽌的基本规律,充分认识家畜传染病对畜牧业⽣产的严重危害及在社会公共卫⽣⽅⾯的重要意义。
家畜传染病学
家畜传染病学(6314)自学考试大纲一、本课程性质与设置的目的(一)本课程的性质和特点家畜传染病学是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专业的专业课。
主要特点是:基本概念、基本知识较广,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也较多,涉及动物医学中的一些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程,是研究畜禽传染病的发生、发展规律、终止条件,以及预防和消灭这些传染病方法的综合性学科。
学习时应掌握基本概念,从简到繁,并注意比较各种疾病的同异地方,融会贯通,综合理解。
(二)本课程在本专业中的地位、任务和作用家畜传染病学是一门综合性的临床学科,也是动物医学专业和动物性食品卫生检疫专业的一门专业课,家畜传染病学是研究家畜传染病的发生、发展的规律、终止条件,以及预防和消灭这些传染病方法的科学。
家畜传染病是制约当前畜牧业健康发展并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的一种群发病,同时,该病也影响人民的身体健康,具有公共卫生意义。
因此,要在学习兽医基础理论和专业基础课之后,加深和具体地学习各种畜禽重要传染病诊断和预防的基本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尤其是掌握在当前畜牧业走向集约化,规模化的饲养模式后,特别需要掌握动物传染病发生的新特点及防治措施。
对自学者要按照全日制普通高校相同课程的要求进行水平合格考试。
目的是检测课程应考者是否达到课程合格水平。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总的要求是掌握传染病的发生、发展的规律、终止条件,以及预防和消灭这些传染病方法的基本理论。
充分认识畜禽传染病的重要性,平时积极预防,发病后采取有效措施防制畜禽传染病的发生与发展,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保证畜禽健康,发展畜牧生产。
(四)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本课程是一门综合性的临床学科,是本专业的一门专业课,先修课程有解剖组织胚胎学、动物生理学、家畜病理学、兽医药理学、兽医微生物学和兽医免疫学等;与之相关的专业课有动物性食品卫生检验、动物寄生虫病学等。
学习本课程应具备的基础知识是:1、化学;2、生物学。
重点是:1、传染病的主要特征;2、一、二类动物传染病的诊断与防制。
2019动物传染病基本概论1
征性的临诊症状。 4、转归期(恢复期):动物体的抵抗力得到改进和增强,
可以转入恢复期。如果病原体的致病性增强,或动 物机体的抵抗力减弱,则动物可发生死亡。
(一)、流行、流行过程 流行:畜禽传染病的一个基本特征是能在家畜
流行性(epidemic):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一定畜群出 现比寻常为多的病例,疾病发生频率较高的一个相 对名词。
大流行性(pandemic):发病数量大,流行的范围可达 几个省甚至全国或几个国家。
2、流行过程的季节性和周期性 季节性是指某些畜禽传染病发生在一定季节或在
一定的季节内发病率升高。
周期性是指某些家畜传染病的发病率呈现周期性 的上升和下降,即经过一定的间隔期间可见到同 一传染病再度流行,这种现象叫做家畜传染病的 周期性。处于两个发病高潮的中间一段时间,叫
做流行间歇期。
第七节、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
1、自然因素:气候、气温、湿度、阳光、地形、地 理分别作用于传染源、传播媒介和易感动物。
四、传染病的研究方法
1、观察的方法 2、实验的方法
病原的分离培养及鉴定 科赫法则(Koch postulates): (1) 在每一病例中都出现相同的微生物,且在健康者体内不存在; (2) 要从寄主分离出这样的微生物并在培养基中得到纯培养; (3) 用这种微生物的纯培养接种健康而敏感的寄主,同样的疾病 会重复发生; (4) 从试验发病的寄主中能再度分离培养出这种微生物来。 免疫学试验 人工感染试验
动物对某一病原微生物没有免疫力(即没有抵抗力), 称为有易感性。病原微生物只有侵入有易感性的动物机 体才能引起感染过程。
非特异免疫:动物生来就具有的对某种致病微生 物及其有毒产物的不感受性。
家畜传染病的传染过程和流行过程
第一章家畜传染病的传染过程和流行过程一、感染和传染病的概念病原微生物侵入动物机体,并在一定的部位定居、生长繁殖,从而引起机体一系列的 病理反应,这个过程称为感染。
病原微生物在其物种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以某些动物的机体 作为生长繁殖的场所,过寄生生活,并不断侵入新的寄生机体,亦即不断传播的特性。
这 样其物种才能保持下来,否则就会被消灭。
而家畜为了自卫形成了各种防御机能以对抗病 原微生物的侵犯。
在感染过程中,动物机体和病原微生物在一定环境条件影响下不断相互 作用与相互斗争,其结果由于双方力量的对比和相互作用的条件不同而表现不同的形式。
当病原微生物具有相当的毒力和数量,而机体的抵抗力相对地比较弱时,病原体侵入 动物体后可不断生长繁殖并引起一系列病理变化,动物体在临诊上出现一定的症状,这一 过程就称为显性感染。
如果侵入的病原微生物定居在某一部位,虽能进行一定程度的生长 繁殖,但动物不呈现任何症状,亦即动物与病原体之间的斗争处于暂时的、相对的平衡状 态,这种状态称为隐性感染。
处于这种情况下的动物称为带菌者。
健康带菌是隐性感染的 结果,但隐性感染是否造成带菌现象须视具体情况而定。
病原微生物进入动物体不一定引起感染过程。
在多数情况下,动物体的身体条件不适 合于侵入的病原微生物生长繁殖,或动物体能迅速动员防御力量将该侵入者消灭,从而不 出现可见的病理变化和临诊症状,这种状态就称为抗感染免疫。
换句话说,抗感染免疫就 是机体对病原微生物的不同程度的抵抗力。
动物对某一病原微生物没有免疫力(亦即没有 抵抗力)称为有易感性。
病原微生物只有侵入有易感性的机体才能引起感染过程。
凡是由病原微生物引起,具有一定的潜伏期和临诊表现,并具有传染性的疾病,称为 传染病。
传染病的表现虽然多种多样,但亦具有一些共同特性,根据这些特性可与其他非 传染病相区别。
这些特性是:1.传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与机体相互作用所引起的。
每一种传染病都有其特异的致病 性微生物存在,如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没有猪瘟病毒就不会发生猪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经污染的饲料和水传播: 经污染的饲料和水传播: 以消化道为主要侵入门户的传染病,如口 蹄疫、牛瘟、猪瘟、鸡新城疫、沙门氏菌病、 结核病、炭疽、鼻疽等。
(3)经污染的土壤传播: 经污染的土壤传播: 经污染的土壤传播 病畜排泄物、 分泌物或其尸体落入土壤,部 病畜排泄物 、 分泌物或其尸体 分病原微生物可在其中生存很久(称为土壤 性病原微生物)。如炭疽、气肿疽、破伤风、 恶性水肿等。
显性感染: 显性感染:
表现出该病所特有的明显的临诊症状的感染过程。
隐性感染: 隐性感染: 在感染后不呈现任何临诊症状而呈隐蔽经过。能 排出病原体,一般只能用实验室方法才能检查出 来。机体抵抗力降低时可转化为显性感染。 一过型感染:开始症状较轻,特征症状未见出现即行恢复者。 一过型感染: 顿挫型: 顿挫型: 开始时症状表现较重,与急性病例相似,但特征 性症状尚未出现即迅速消退恢复健康者。
动物感染病原微生物后会有不同的临床表现,从完全没有 临床症状到明显的临床症状,甚至死亡,这种不同的临环境 病原微生物 动物机体
外源性和内源性感染 局部感染和全身感染 典型感染和非典型感染 持续性感染和慢病毒感染
良性感染和恶性感染 单纯感染、混合感染和继发感染 最急性、急性、亚急性和慢性感染 显性感染、隐性感染 顿挫型和一过型感染
持续性感染(Persistent infection): 持续性感染 :
是指动物长期持续的感染状态。 是指动物长期持续的感染状态。由于入侵的病毒不能杀死 宿主细胞而形成病毒与宿主细胞间的共生平衡, 宿主细胞而形成病毒与宿主细胞间的共生平衡,感染动物可长 期或终生带毒,而且经常或反复不定期地向体外排出病毒, 期或终生带毒,而且经常或反复不定期地向体外排出病毒,但 常缺乏临诊症状,或出现与免疫病理反应有关的症状。若由这 常缺乏临诊症状,或出现与免疫病理反应有关的症状。 种动物采取血液或脏器感染同种健康动物时, 种动物采取血液或脏器感染同种健康动物时,常可成功地引起 感染。 感染。
1.散发性 .
疾病发生无规律性, 随机发生, 疾病发生无规律性 , 随机发生 , 局部地区病例零 星地散在发生, 星地散在发生 , 各病例在发病时间与发病地点上没有 明显的关系。 明显的关系。 (1) 畜群对某病的免疫水平较高,如猪瘟。 畜群对某病的免疫水平较高,如猪瘟。 (2) 某病的隐性感染比例较大,仅有一部分动物偶尔 某病的隐性感染比例较大, 表现症状。如钩端螺旋体病、流行性乙型脑炎。 表现症状。如钩端螺旋体病、流行性乙型脑炎。 (3) 某病的传播需要一定的条件,如破伤风。 某病的传播需要一定的条件,如破伤风。
典型感染:在感染过程中表现出该病的特征性(有代表性) 临诊症状者。 非典型感染:表现或轻或重临诊症状者,与典型症状不同。
良性感染:一般常以病畜的死亡率作为判定传染病严重性的 主要指标。良性感染并不引起病畜的大批死亡。 恶性感染:能引起大批死亡。
显性感染
最急性感染: 最急性感染:病程短促,常在数小时或一天内突然死亡,症 状和病变不显著,常见于疾病的流行初期。 急性感染: 急性感染: 病程较短,自几天至二、三周不等,并伴有明 显的典型症状。 亚急性感染:临诊表现不如急性那么显著,病程稍长,和急 亚急性感染: 性相比是一种比较缓和的类型。如疹块型猪丹毒。 慢性感染: 病程发展缓慢,常在一个月以上,临诊症状常不 慢性感染: 明显或甚至不表现出来,如慢性猪气喘病。
外源性感染:病原微生物从外界侵入机体引起的感染过程。 外源性感染
内源性感染:如果病原体是寄生在动物机体内的条件性病原 内源性感染 微生物,在机体正常的情况下,它并不表现其 病原性。但当受不良因素的影响,致使动物机 体的抵抗力减弱时,可引起病原微生物的活化, 增强毒力,大量繁殖,最后引起机体发病。
单纯感染: 单纯感染:由一种病原微生物所引起的感染。大多数感染过程 都是由单一种病原微生物引起的。 混合感染: 混合感染:由两种以上的病原微生物同时参与的感染,称为混 合感染。 继发感染: 继发感染:动物感染了一种病原微生物之后,在机体抵抗力减 弱的情况下,又由新侵入的或原来存在于体内的另 一种病原微生物引起的感染。
间接接触传播途径
空气 (飞沫、飞沫核、尘埃) 飞沫、 飞沫 飞沫核、尘埃) 污染的饲料和水 污染的土壤 活的媒介物
(1) 经空气 (飞沫、飞沫核、尘埃)传播 飞沫、 飞沫 飞沫核、尘埃)
飞沫传染:经飞散于空气中带有病原体的微细泡沫而散播的 传染。(鸣叫、咳嗽、喷嚏) 尘埃传染:从传染源排出的分泌物、排泄物和处理不当的尸体 散布在外界环境的病原体附着物,干燥,在空中飘 扬,被易感动物吸人而感染。如结核病、炭疽等。 流行特征 病例常连续发生,潜伏期短的传染病,可形成爆发。 有周期性和季节性,一般以冬春季多见。
慢病毒感染(长程感染) 慢病毒感染(长程感染):
是指潜伏期长,发病呈进行性, 是指潜伏期长 , 发病呈进行性 , 且最后常以死亡为转归的 病毒感染。 病毒感染。 与持续性感染的不同点: 疾病过程缓慢, 与持续性感染的不同点 疾病过程缓慢,但不断发展且最后 常引起死亡。 常引起死亡。 反转录病毒科的慢病毒属的病毒, 反转录病毒科的慢病毒属的病毒,又称寻常病毒 梅迪—维斯纳病毒、马传染性贫血病毒、HIV-1 亚病毒中的朊病毒, 亚病毒中的朊病毒,又称非寻常病毒 绵羊痒病,人类库鲁病(Kuru)、BSE、传染性水貂脑病
第四节 家畜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基本环节
传染病的流行过程 个体感染 流行过程的基本环节 传播途径
?
群体 发病 传染源 易感动物
传染源: 传染源:
是指有某种传染病的病原体在其中寄居、生长、繁殖,并 能排出体外的动物机体。具体说传染源就是受感染的动物,包 括传染病病畜和带菌(毒)动物。
被病原体污染的各种外界环境因素?
转归期(恢复期) : 死亡:病原体的致病性能增强,或动物体的抵抗力减退, 则传染过程以动物死亡为转归。 康复:动物体抵抗力得到改进和增强,则机体便逐步恢复健 康,表现为临诊症状逐渐消退,体内的病理变化逐 渐减弱,正常的生理机能逐步恢复。 机体在一定时期保留免疫学特性。 机体在一定时期保留免疫学特性。 在病后一定时间内有带菌(毒 排菌 排菌(毒 现象 现象。 在病后一定时间内有带菌 毒)排菌 毒)现象。
一种病程缩短而没有表现该病主要症状的轻病例(流行后期)。
温和型: 温和型:
临诊表现比较轻缓。
局部感染: 局部感染:由于动物机体的抵抗力较强,而侵入的病原微生物 毒力较弱或数量较少,病原微生物被局限在一定部 位生长繁殖,并引起一定病变。(如化脓创) 菌血症 病毒血症 局部 感染 全身 感染 毒血症 败血症 脓毒症 脓毒败血症
传播媒介
传染源分类: 1.患病动物:重要的传染源。不同病期的病畜,其作 .患病动物: 为传染源的意义也不相同。 潜伏期、前驱期、症状明显期、恢复期
病畜能排出病原体的整个时期称为 传染期 隔离期 2.病原携带者: 指外表无症状但携带并排出病原体 .病原携带者: 的动物。
病原携带者
潜伏期病原携带者:是指感染后至症状出现前即能排出病 原体的动物。如狂犬病、口蹄疫和猪 瘟。一般不能起传染源。 恢复期病原携带者:是指在临诊症状消失后仍能排出病原 体的动物。如猪气喘病、布鲁氏菌病 等。一般无传染性。 健康病原携带者:是指过去没有患过某种传染病但却能排 出该种病原体的动物。如巴氏杆菌病、 沙门氏菌病、猪丹毒和马腺疫。一般为 时短暂,作为传染源的意义有限。
疫源地 人类或家畜
新疫源地
X
野生脊椎 动物 自然疫源性
自然疫源地
自然疫源性疾病 一种生态学现象
吸血节肢 动物
野生脊椎 动物
原始森林、沙漠、草原、深山等荒野地区
第六节 流行过程发展的某些规律性
(一) 流行过程的表现形式(发病率和传染范围) 一 流行过程的表现形式(发病率和传染范围) 1.散发性(sporadic) .散发性 2.地方流行性(endemic;enzootic) .地方流行性 ; 3.流行性(epidemic;epizootic) .流行性 ; 4. 大流行 大流行(pandemic;panzootic) ;
传播途径: 传播途径:病原体由传染源排出后,经一定的方式再侵入
其他易感动物所经的途径。 水平传播(horizontal transmission) 传染病在群体之间或个体之间以水平形式横向平行传播。 垂直传播(vertical transmission) 从母体到其后代两代之间的传播。
带菌者、带毒者、带虫者
前驱期:是疾病的征兆阶段,其特点是临诊症状开始表现出来。 但该病的特征性症状仍不明显。仅可察觉出一般的症 状,如体温升高、食欲减退、精神异常等。各种传染 病和各个病例的前驱期长短不一,通常只有数小时至 一两天。 明显(发病)期:病的特征性症状逐步明显地表现出来,是疾病 发展到高峰的阶段。该阶段很多代表性的特征 性症状相继出现,在诊断上比较容易识别。
总
感 染 的 概 念 病 程 的 发 展 阶 段 的
论
第一章 家畜传染病的传染过程和流行过程
的
的
第一节 感染的概念
1. 感染 病原微生物侵人动物机体,并在一定的部位定居,生长繁殖, 引起机体一系列病理反应,这个过程称为感染。
2. 感染梯度 感染梯度(gradient of infection): :
检疫
暴发或流行
控制、净化、 控制、净化、消灭
水平传播(传播方式不同) 水平传播(传播方式不同) 1.直接接触传播 .
病原体通过被感染的动物(传染源)与易感动物直接接触(交 配、舐咬等)而引起的传播方式。其流行特点是一个接一个 地发生,形成明显的链锁状。一般不易造成广泛的流行。
2.间接接触传播 .
病原体通过传播媒介使易感动物发生传染的方式。 媒介者vector, 媒介物vehicle,或称污染物fomite 两种方式都能传播的传染病也可称为接触性传染病。
饲养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