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语类》三则 精品教案

合集下载

《朱子语类》三则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共3篇

《朱子语类》三则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共3篇

《朱子语类》三则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共3篇《朱子语类》三则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1《朱子语类》三则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我们越来越需要了解和学习传统哲学思想。

朱熹是中国传统哲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其学术思想留下深远的影响。

其著作《朱子语类》是朱熹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

本篇文章将分享三个教案,以探索如何在高二选修课程中教授《朱子语类》。

教案一:《朱子语类》入门目标:了解《朱子语类》的基本知识和主要思想步骤:1.引入:介绍朱熹及其学术思想,如朱熹思想的来源、特点等。

2.重点讲解:将学生引导钻研《朱子语类》第一篇《杂言》。

讲解其中的主要脉络和关键思想:物我两忘、格物致知、致良知等。

3.活动:请学生自行挑选一段《朱子语类》的内容,并针对其主题写出个人见解。

4.总结:让学生讨论和分享各自的见解,进一步理解朱子思想的实质和精神内涵。

教案二:探索《朱子语类》的理论体系目标:了解《朱子语类》的整体理论框架步骤:1.引入:让学生从“物我两忘”、“格物致知”、“致良知”等关键词入手,梳理出朱子思想的总体框架。

2.重点讲解:将学生分小组研究某一篇《朱子语类》,深入探讨其中的主要思想和相关理论,如人性论、教育论等。

3.辅助材料:请学生阅读相应的论述和历史背景资料,以更好地理解《朱子语类》的整体框架。

4.总结:各小组向全班介绍其所研究的内容,进一步了解《朱子语类》的理论体系及其最核心的思想。

教案三:运用《朱子语类》中的思想进行创新目标:巩固并运用《朱子语类》中的思想进行创新思考。

步骤:1.引入:让学生了解朱子学派的后继者及其对传统文化、现代社会的解读和发展。

2.重点讲解: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朱子思想和现代社会相结合,包括如何应对当今社会的困境和挑战。

3.活动:让学生自主寻找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利用朱子思想进行思考和解决方案的设计,例如如何应对当今社会的道德缺失、个人主义等。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7《朱子语类》三则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7《朱子语类》三则

《朱子语类》三则第一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研习第二则,引导学生讨论并把握朱熹在理欲问题上的基本思想。

2、通过联系现实,引导学生们对“人的欲望满足与社会的道德规范”的关系进行辨析,并形成正确认识。

教学重难点:理解朱熹关于理欲问题的思想。

教学过程:一、设疑导入:在必修三,我们学过鲁迅的《祝福》,提到《祝福》,想必大家对“祥林嫂”记忆犹新。

祥林嫂在祝福之夜凄惨死去,可以说跟鲁四老爷的关系最大。

鲁四老爷是个怎样的人?我们来重温《祝福》里的描述:“……他是我的本家,比我长一辈,应该称之曰“四叔”,是一个讲理学的老监生……”理学,又称道学,是宋代周敦颐、程颢、程颐、朱熹等人阐释儒家学说而形成的思想体系。

它认为“理”是宇宙的本体,把“三纲五常”等封建伦理道德说成是“天理”,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

理学的毒害如此之大吗?一个人“讲理学”就会如此冷漠无情?不独鲁迅借小说批判理学,被梁启超称为“前清学者第一人”的戴震,在《孟子字义疏证》中也说:“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人死于法,尚有怜之者;死于理,谁复怜之?”作为孔孟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作为理学集大成者的朱熹,该承担“以理杀人”的最大责任吗?今天我们开始第七单元的学习——《天理人欲》。

二、学习目标:1、研习第二则,理解朱熹关于理欲问题的思想。

2、联系现实,正确看待“人的欲望满足与社会的道德规范”之间的关系。

三、自主学习:读P61(一、二),结合课下注释,归纳概括朱熹“天理”“人欲”的概念:天理:是心之本然,表现为仁义理智四德,体现为父子、兄弟、夫妻等伦常,是善的。

是一种普遍的、公共的道德准则,是社会整体利益的体现。

人欲:是外在所求,表现为追求超越延续生存条件的物质生活,是道德败坏的标志,是恶的,是只顾一己私欲的思想行为。

“饮食,天理也;山珍海味,人欲也。

夫妻,天理也;三妻四妾,人欲也。

”三、研读文本:1、诵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

2、思考:如何在行为上去贯彻“天理”,克制“人欲”?作者是如何论述的?践行方法天埽除打叠克喻证:大路、小路(形象阐释)理己圣人明理以先之分类贤人(区别对待)人复中人欲勇猛以行之“理”引证承担、坚持(如何用功)小心、谨慎(板书设计)四、读写训练:马斯洛提出的人的需求层级。

2020—2021学年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七单元《朱子语类》三则 教案

2020—2021学年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七单元《朱子语类》三则 教案

读圣贤书,明君子理——《朱子语类》三则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分析】《朱子语类》三则选自于人教版选修教材《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七单元“天理人欲”部分。

出自于先秦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先生的讲学记录《朱子语类》。

三则语录分别围绕读书的方法,天理人欲之间的关系和读书的意义三个方面来论述。

学习这一课,既可以让学生获得读书方法方面的指导,也可以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同时,了解历史上真正的“理学”与“天理人欲”的观念。

【学情分析】高二年级的学生目前已经完成人教版选修教材《先秦诸子选读》部分的学习,对于文言文的掌握和理解程度较好,对于先秦时期的文化也有所了解。

同时《论语》部分的《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选篇与《孟子》部分的《王何必曰利》选篇所涉及到的古之学者的“义利观”也与本文中所提到的朱熹的“义利观”有一脉同源的关系。

【教学目标】1、语言建构与运用:掌握有关的文言词语和句式。

2、思维发展与提升:总结朱熹的读书方法并与自己的读书收获相结合。

3、审美鉴赏与创造:由文及己,从中获得启发,在义利之间做出正确的选择,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4、文化传承与理解:了解朱熹的“天理人欲”思想。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总结朱熹的读书方法并与自己的读书收获相结合。

2、教学难点:由文及己,从中获得启发,在义利之间做出正确的选择,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设计思路】对于非连续性文本的教学,最重要的是找到多则文本之间的逻辑关系。

在本次的教学中,打破了教材原有的文本顺序,以“读书”为设计主线,按照读书的意义、读书的价值和读书的方法这一逻辑线,将三则语录连接起来。

因为是学校选择课本之外的选修教材,在课前给学生印发了相关的课文原文,并印制了导学案,介绍文本的相关创作背景和作者朱熹的相关知识。

【学习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点播法。

【学习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很多同学可能会有这样的疑问:我读过很多书,但后来大部分都被我忘记了,那阅读的意义是什么呢?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把它理解成,当我们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我们吃了很多的食物,大部分我们已经不记得是什么味道了,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们中的一部分已经长成我们的骨头和肌肉。

《朱子语类》三则 教学设计

《朱子语类》三则  教学设计

《朱子语类》三则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研读《朱子语类》三则中的第一则,讨论并把握朱熹关于读书的方法问题2、研读《朱子语类》三则中的第二则,讨论并把握朱熹在天理和人欲问题的思想。

导语:悬梁刺股,凿壁偷光,囊萤映雪,韦编三绝,屈原洞中苦读,梁代刘绮燃荻读书,汉末李密牛角挂书,董仲舒三年不窥园,司马光警枕励志,陆游书巢勤学,今天让我们走近一位儒学大师,领悟他关于读书方法、为人处世、天理与人欲问题的一些精辟教诲作者介绍:1、朱熹,南宋理学之集大成者,对经学、史学、文学、佛学、道教以及自然科学,都有所涉猎或有著述,被人誉为继孔子后最博学儒家代表人物。

他的学术思想,在中国元明清三代,一直是封建统治阶级的官方哲学。

2、《朱子语类》是朱熹与弟子问答的语录汇编,其中密布着师徒间紧凑的对答,且以口语式的文体记录下来,使朱子精深细致的哲学观点变得极为平易而实用。

教学过程:一、迎接挑战(复习课内文言文知识)第一则实词1、数过:2、略晓:3、厌:4、着意:5、得趣:6、愦愦:第二则实词1、芜秽:2、交战之机:3、战战兢兢:4、仁:5、自家:6、大段:7、以为:二、合作探究第一则:1、此卷主要讲了一种什么样的读书方法?请结合具体的句子予以简要分析明确:精读,反复读,深思,不贪多,要勤奋。

只有通过精读,才能掌握书中的义理,即真味。

从反复诵读入手,才能真正把书读通、读透。

还特别指出不好的读书习惯,“读之数过,略晓其义即厌之”,读得不深不透,也就是说没有弄懂书中的真趣。

2、在你的印象中,还有哪些名言警句是谈论此类读书方法的?三、合作探究第二则:1、文中的“大路、小路”各喻代什么?人们为什么舍大路而取小路?(用原文回答,并作简要解释)2、圣人、贤人、普通人在天理人欲之间各是怎样选择的?3、本段引用曾子的话,有何目的?四、理学的发展概况五、拓展训练阅读这则新闻,谈谈在当代,我们应该怎样理解朱子的“天理”“人欲”?7月17日报道国家级贫困县---重庆巫山县交通局原局长晏大彬因涉嫌受贿2226万元,昨日在该市第二中级法院上堂受审。

《朱子语类》教案v

《朱子语类》教案v

《朱子语类》教案-v第一章:引言1.1 课程背景介绍《朱子语类》的背景,包括作者朱熹的时代背景、学术背景和思想背景。

1.2 课程目标明确本课程的学习目标,包括对《朱子语类》的理解、分析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1.3 教学方法介绍本章的教学方法,包括讲解、讨论和案例分析等。

第二章:朱熹的哲学思想2.1 朱熹的理学思想介绍朱熹的理学思想,包括“理”和“气”的概念,以及“格物致知”和“诚实正心”的方法。

2.2 朱熹的道德思想探讨朱熹关于道德的思想,包括“仁爱”、“忠诚”、“孝道”等价值观。

2.3 案例分析:朱熹理学思想在现代社会的应用分析朱熹理学思想在现代社会的应用,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传统哲学思想融入现代生活。

第三章:《朱子语类》的编纂和结构3.1 《朱子语类》的编纂背景和过程介绍《朱子语类》的编纂背景和过程,包括朱熹的教学活动和学生的记录整理。

3.2 《朱子语类》的结构和内容分析《朱子语类》的结构和内容,包括各卷的主题和内容安排。

3.3 文本解读:选取《朱子语类》中的重要段落进行解读引导学生对《朱子语类》中的重要段落进行解读,理解其中的哲学思想和教育理念。

第四章:朱子的教育思想4.1 朱子的教育理念介绍朱子的教育理念,包括“格物致知”、“诚实正心”等教育原则。

4.2 朱子的教学方法探讨朱子的教学方法,包括讲解、问答、实践等。

4.3 案例分析:朱子的教育思想在现代教育的应用分析朱子的教育思想在现代教育的应用,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传统教育理念融入现代教育实践中。

第五章:《朱子语类》中的道德教育5.1 《朱子语类》中的道德教育思想介绍《朱子语类》中的道德教育思想,包括“仁爱”、“忠诚”、“孝道”等道德价值观。

5.2 《朱子语类》中的道德教育实践分析《朱子语类》中的道德教育实践,包括朱熹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和道德修养的强调。

5.3 小组讨论:如何将《朱子语类》中的道德教育应用于现代社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如何将《朱子语类》中的道德教育应用于现代社会。

7《朱子语类》三则-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教案

7《朱子语类》三则-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教案

7 《朱子语类》三则-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朱子语类》的内容和意义;2.学习朱子的思想,掌握其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联系;3.形成学习经典、领悟人生的意识和观念。

二、教学内容1. 文本阅读选读《朱子语类》三篇:(1)《知识解如(上)》、《知识解如(下)》主要内容:注意名实关系,善于比喻,以辞达意,宜知所养。

学习任务:① 速读全文,初步了解朱子的语言风格和思想内涵;② 仔细阅读,理解作者的观点,掌握文中重点词汇、成语和典故;③ 分组讨论,探究文章的主旨和意义,并解释其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格物致知》主要内容:格物,即从具体事物出发,通观宇宙、人生;致知,即求知识和真理。

学习任务:① 快速浏览全文,寻找文章的重点和主题;② 仔细阅读,理解朱子的格物与致知思想,分析文章中的论证过程;③ 在课堂上进行感悟交流,探讨格物致知的影响和意义。

2. 思想解读通过对经典文本的阅读和分析,探究朱子思想的根源和内涵。

学习任务:① 详细了解朱子思想的形成背景和历史典故;② 总结朱子思想的核心观念和思想体系;③ 对比当代社会的一些现象和朱子思想,思考现代人应该如何实践朱子思想。

3. 课外拓展1.研究《朱子语类》中的其他篇章,加深对朱子思想的理解;2.到图书馆或者线上搜索相关资料,对朱子思想进行深入研究;3.听取文化名人或者专家学者对朱子思想的解读和评价。

三、教学方法1. 互动讨论在阅读文本和分析思想过程中,采用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并与同学交流,拓宽思路,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2. 课堂演讲分组设计课堂演讲,学生可以就朱子思想的某一方面,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并与同学进行交流和讨论。

3. 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活动来深入了解朱子思想的实质,例如:出门考察,实地观察,回报家乡等。

四、学习评估1. 课堂测验采用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等方式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听、说、读、写能力和培养的文化素养进行检测。

《朱子语类》三则 教案

《朱子语类》三则   教案

《朱子语类》三则教案思南县第九中学高二年级组蒲心珍 2014/3/5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理学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发展概况,辩证思考理学的历史意义。

2、引导学生讨论并把握朱熹在理欲问题、义利问题、读书方法方面的基本思想。

教学重点:了解朱熹关于理欲问题的思想。

教学时数:三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我们经常从报纸互联网上看到政府官员贪污受贿的真实报道。

这些高官为什么会纷纷落马呢?究其原因是无法抑制的人欲和贪欲将他们变成了魔鬼。

那么古人对人欲又是如何看待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朱子语类》三则,一起来聆听朱老夫子的教诲。

二、作家、作品介绍1、作家朱熹(1130-1200),字元晦,号晦庵,著名理学家,教育家,宋代理学思想的集大成者。

著《四书集注》《周易本义》等书。

如果把孔孟看作前儒家的代表人物,那么朱熹则是后儒家的代表人物。

朱熹的哲学思想主要表现为理学思想。

宋明理学是我国传统哲学发展的最高形态,是宋明直至清前期主要的哲学思潮,影响中国社会长达九百年之久。

在其理学思想中,一个重要的哲学命题即天理,人欲。

朱子曰:“饮食,天理也;山珍海味,人欲也。

夫妻,天理也;三妻四妾,人欲也。

”人不能不吃饭,这是正常的欲望,是天理;追求过高的享受,要求美味,就是人欲。

朱子认为天理、人欲是人性中相对的两个方面,即道德规范与物质欲望之间的关系问题,从孔子的“克己复礼”,到孟子的“舍生取义”,到宋明理学的“天理人欲”乃至“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都真实地反映了儒家在处理这种关系的态度与主张。

2、《朱子语类》是朱熹与弟子问答的语录汇编,其中密布着师徒间紧凑的对答,且以口语式的文体记录下来,使朱子精深细致的哲学观点变得极为平易而实用。

三、介绍理学产生时代背景和发展概况。

1、产生时代背景在宋明理学六七百年的发展过程中,主要有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两个主要的派别,其中朱熹是最为关键的人物。

朱熹继承并进一步发展了北宋时期兴起的理学思想,为理学思想体系初步确立了范围及基础。

朱子语类教师用讲义

朱子语类教师用讲义

《朱子语类》三则教案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词句,把握文意。

2、引导学生讨论并把握朱熹在读书方法、理欲问题、义利问题等方面的基本思想。

3.初步了解宋明理学,既要继承其思想精华,又要批判其僵化、禁锢人性的一面。

教学重点了解朱熹关于理欲问题的思想。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语联曰:“反躬践实,穷理致知,传二程而分流;讲学授徒,著书立说,配十哲之永馨。

”,“集大成而绪千百年绝传之学,开愚蒙而立亿万世一定之归。

”二,作家,作品介绍1,作家朱熹,字元晦,号晦庵,著名理学家,教育家,宋代理学思想的集大成者.如果把孔孟看作前儒家的代表人物,那么朱熹则是后儒家的代表人物.朱熹的哲学思想主要表现为理学思想.宋明理学是我国传统哲学发展的最高形态,是宋明直至清前期主要的哲学思潮,影响中国社会长达七百年之久。

2,《朱子语类》是朱熹与弟子问答的语录汇编,其中密布着师徒间紧凑的对答,且以口语式的文体记录下来,使朱子精深细致的哲学观点变得极为平易而实用.三,具体研习第一则.1,结合注释,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略晓:大略通晓别:另外厌:通"餍",满足得趣:明白其中旨趣恁:指示代词愦愦(kuì):昏乱不清醒2,分析课文(师设疑)(1)此卷主要讲了一种什么样的读书方法?请结合具体的句子予以简要分析.。

熟读,精思,不贪多朱子认为学者必须通过熟读精思,其学习才会取得进步。

只有通过熟读,才能真正掌握书中所讲的义理,领会其真味。

大凡读书,须是正看背看,左看右看。

看得是了,未可便说道是,更须反复玩味。

熟读了,自精熟。

精熟后,理自见得。

(2)在你的印象中,还有哪些名言警句是谈论此类读书方法的?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

--苏轼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三国志》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

读书不知义,等于嚼树皮。

吃饭不嚼不知味,读书不想不知意。

《朱子语类三则》教案新部编本1

《朱子语类三则》教案新部编本1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朱子语类》教案一、导入我们经常从报纸互联网上看到政府官员贪污受贿的真实报道。

这些高官为什么会纷纷落马呢?究其原因是无法抑制的人欲和贪欲将他们变成了魔鬼。

那么古人对人欲又是如何看待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朱子语类》三则,一起来聆听朱老夫子的教诲。

二、作家、作品1、作家朱熹,字元晦,号晦庵,著名理学家,教育家,宋代理学思想的集大成者。

如果把孔孟看作前儒家的代表人物,那么朱熹则是后儒家的代表人物。

朱熹的哲学思想主要表现为理学思想。

宋明理学是我国传统哲学发展的最高形态,是宋明直至清前期主要的哲学思潮,影响中国社会长达九百年之久。

在其理学思想中,一个重要的哲学命题即天理,人欲。

朱子曰:“饮食,天理也;山珍海味,人欲也。

夫妻,天理也;三妻四妾,人欲也。

”人不能不吃饭,这是正常的欲望,是天理;追求过高的享受,要求美味,就是人欲。

朱子认为天理、人欲是人性中相对的两个方面,即道德规范与物质欲望之间的关系问题,从孔子的“克己复礼”,到孟子的“舍生取义”,到宋明理学的“天理人欲”乃至“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都真实地反映了儒家在处理这种关系的态度与主张。

2、《朱子语类》是朱熹与弟子问答的语录汇编,其中密布着师徒间紧凑的对答,且以口语式的文体记录下来,使朱子精深细致的哲学观点变得极为平易而实用。

三、具体研习1、齐读2、分析课文第一则老师读(1)主要讲了一种什么样的读书方法?熟读、精思、不贪多(只有通过熟读,才能掌握书中的义理,即真味。

从反复诵读入手,才能真正把书读通、读透。

他还特别指出读书中的不好习惯,“读之数过,略晓其义即厌之”,读得不深不透,也就是说没有弄懂书中的真趣。

(2)由朱子的读书方法你会想起哪些名言警句?(3)对你学习的启示:译文:读书应读到不忍释手的时候,才能领略到书中的真意。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教案-7 《朱子语类》三则5-人教版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教案-7 《朱子语类》三则5-人教版

《朱子语类》三则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掌握课文第二则重点文言词语。

2、疏通第二则的文意,探究主旨。

教学重点及难点1、了解作者关于理欲问题的思想。

2、文段引用曾子的话的用意。

教学方法多媒体课件展示学生分小组对学、互学、群学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以回忆朱熹的诗歌《观书有感》导入新课——“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暗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二、第二则教学过程(一)学生自读课文,思考并讨论问题1、课文中有哪些文言词语是关键词语,找出来。

2、从段落层次看,这一则可以划分为几层?各层的意思分别是什么?3、这一则的核心主旨是什么?(二)问题探究(小组合作学习)1、文中“大路、小路”各喻代什么?人们为什么舍大路而取小路?(用原文回答)2、圣人、贤人、普通人在天理人欲之间各是怎样选择的?3、本段引用曾子的话,有何目的?(三)拓展延伸展示目的——何为天理,何为人欲?材料一:昆明市西山区富善村的普通村民张正祥,40多年来,为保护滇池,经常在滇池边巡查、拍摄、写材料、反映污染情况,为此他花掉了所有的积蓄,还变卖了家里的养猪场,妻子离开他,非法矿主见他就打,右眼瞎了,右手折了,他始终没有放弃保卫滇池的孤军奋战……材料二:震惊全国的大案——2017年8月4日,辽宁原省委书记王珉因受贿1.46亿、贪污100万、玩忽职守,被判处无期徒刑。

看法新闻记者梳理发现,十八大以来获刑省部级及以上高官中,敛财上亿者共有15人。

其中,贪腐超2亿元的大老虎共有4只。

武长顺以贪污3.42亿、受贿8440万,共计4.2亿,超过了白恩培(2.47亿),成为新的“首贪”。

位居第三名的是朱明国,受贿1.4亿,另9104万元不明来源。

最后一个超2亿元的是苏荣,受贿1.16亿,另8027万元来源不明。

至于王珉,他的1.46亿位居第8位,如果以纸币100元/1.15克来计算,此人受贿达1.6吨多,相当于5只雄性东北虎(一只成年虎约为300公斤)。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教案-7 《朱子语类》三则7-人教版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教案-7 《朱子语类》三则7-人教版

《朱子语类》三则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阅读单元说明,辩证思考理学的历史意义。

2、引导学生讨论并把握朱熹在读书方法方面的基本思想。

教学重点:了解朱熹关于读书方法问题的思想。

教学时数:一课时一、导入从朱熹的“存天理,灭人欲”的理论思想入手,结合现实让学生明白封建统治为了维护统治,夸大一方面的作用,从而歪曲了朱熹思想作为孔孟学说延续和发展的说法。

二、作家、作品介绍1、作家朱熹,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字元晦,号晦庵,著名理学家,教育家,宋代理学思想的集大成者。

如果把孔孟看作前儒家的代表人物,那么朱熹则是后儒家的代表人物。

朱熹的哲学思想主要表现为理学思想。

宋明理学是我国传统哲学发展的最高形态,是宋明直至清前期主要的哲学思潮,影响中国社会长达九百年之久。

在朱熹的所有著述当中,影响最为深远的是《四书章句集注》。

朱熹将《大学》《中庸》与《论语》和《孟子》并列,并用毕生精力为之注释,据说直至去世前还在修改。

朱熹在《四书集注》当中,不重训诂,重在义理,以精炼的文字,阐述了他的理学思想,把《四书》纳入了程朱理学的轨道,如他的门徒李性传所说,这是一部“覃思最久,训释最精,明道传世”之作。

2、《朱子语类》是朱熹与弟子问答的语录汇编,三个特点:第一,集中朱熹晚年的许多精要语言。

第二,涉及先前文集解释过简或者完全阙如的问题。

第三,涉及范围广,上至天所以高厚,下至一物之微。

三、具体研习第一则。

1、结合注释,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数(shù)过:几次略晓:大略通晓厌:通“餍”,满足得趣:明白其中旨趣愦愦(kuì):昏乱不清醒。

别:另外2、分析课文(师设疑)(1)学生熟读课文第一则。

(2)教师详解第一则。

(3)让学生分层次翻译,教师纠正。

(4)教师分析文本含义。

此卷主要讲了一种什么样的读书方法?请结合具体的句子予以简要分析。

熟读、精思、不贪多(只有通过熟读,才能掌握书中的义理,即真味。

从反复诵读入手,才能真正把书读通、读透。

朱子语类三则教案zb

朱子语类三则教案zb
湖南宁远一中高二语文组
湖南宁远一中高二语文组
本章讨论的主旨是义利之辨,这与前章的理欲 之辨是相关的,也是儒家思想当中重要的问题。 义就是道义原则,利就是利益。重义轻利,是 儒家一贯的立场,也是朱熹在这一章语录当中要 讲明的问题。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 里仁》) 孔子把义与利对立起来,看做是君子和小人的 分界。 “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孟子· 梁惠 王上》) 孟子认为“舍生取义”,要舍弃利,选择义。
湖南宁远一中高二语文组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 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 不亦远乎?” 【译文】曾子说:“读书人不可不志向远 大,意志坚毅,因为他任务艰巨而路途遥 远。以实行仁德为己任,不是很艰巨吗? 到死才罢休.不是很遥远吗?” 朱熹认为,以实践仁德为人生修养的毕 生目标,这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的事情,因 此要尽心尽力去完成。这也暗含着对前文 所讲的理欲之辨、克己复礼的修养工夫要 认真对待的教导。 2013年上期 湖南宁远一中高二语文组
湖南宁远一中高二语文组
2013年上期
第三则重点字词:
说话:说教 向外:只求表面 剖判:分辨 要求:只要求得 自为己: 自己为自己 喻:懂得 为己: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 为人:为了(做给)别人(看)
湖南宁远一中高二语文组
2013年上期
【 翻译 】第三则 廷秀问:“现在我们应该读什么书?” 朱子回答说:“古代的圣贤教育人,都是 用自己切身的体会来说教,不是让人只求 表面,只满足于读了书而已。今天自己暂 且分辨个义利之别,试着察看下自己,现 在是要被别人知道,还是完全为了自己呢? 孔子说:‘君子懂得是义,小人懂得的是 利。’又说:‘古代的学者学习的目的是 修养自己(的学问道德),现在学者的目 的是为了(给)别人(看)。’

朱子语类三则教学设计

朱子语类三则教学设计

工作案例课题:《‹朱子语类›三则》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经典文化研读第七单元天理人欲经典原文)科目:语文教学对象:高二年级课时: 2课时提供者:单位:一、教学内容分析《朱子语类》是朱熹与其弟子问答的语录汇编。

本文选取其中三则,希望让学生对于程朱理学有初步了解。

在之前我们学过的鲁迅等人的作品中,理学、理学家面常常以僵化可憎的面目出现,但实际上,理学最初只是一种哲学思想,延续了孔孟的学生。

应让学生正确认识理学。

而且本文节选的这三则能容和我们的生活有密切的关系,它不仅使用与当时的社会,也适用于我们的生活。

要教会学生用与时俱进的眼光来看待问题,从中读出新的内涵。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作者朱熹,初步了解程朱理学关于天理人欲的问题。

2、作为一篇文言文,强化阅读文言文的能力;记识关键词,疏通文意。

3、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学习中理论联系实际。

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分析课文的内容,将课文中的理论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将朱熹关于理欲问题的思想和现实相结合,思考朱熹的思想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意义,以及对我们价值观的引导作用。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本班学生为高二年级普通班学生,语文基础普遍不太好,阅读量小,并且学习习惯不佳,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不懂得把语文学习和现实生活相联系。

但是,他们的思维很活跃,如果是他们感兴趣的话题,会让人有意外的收获。

本课选自《朱子语类》,是学生们比较陌生领域,应给予适当的引导将纯理论的内容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并举出他们所感兴趣的事例,把他们陌生的话题转化为他们熟悉的内容,才能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

要给学生充分的展示空间,让学生体会小组合作探究的意义。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本课展示的是关于朱熹理欲的思想,是可以和学生们现在的生活密切联系的,又可以作为以后人生的指导,给予适当的引导应该可以帮助学生解决眼前的迷惑,指明未来人生的方向。

主要采取小组合作探究的模式,小组内部分工:收集材料、整理归纳、疏通课文、联系实际、成果展示、质疑讨论等。

《朱子语类》三则 精品课教案

《朱子语类》三则 精品课教案
《朱子语类》三则
【教学目标】
1.读懂原文。 2.把握朱子思想。 3.将这些思想举一反三。
【教学重难点】
将这些思想举一反三。【教学来自程】一、导入。 我们经常从报纸互联网上看到政府官员贪污受贿的真实报道。这些高官为什么会纷纷落
马呢?究其原因是无法抑制的人欲和贪欲将他们变成了魔鬼。那么古人对人欲又是如何看待 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朱子语类》三则,一起来聆听朱老夫子的教诲。 二、作家、作品。
4/7
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 在市场经济今天,我们应鼓励人们在不违背法律道义及损害他人利益的前提下积极地追 求自己的合法权益,在“义”与“利”上实现双赢。然而,当二者不可调和,必须在其中作 出抉择时,我们仍须把守住心中道德的底线,只有平时肯为公益放弃个人利益,在关键时刻 才会毫不犹豫地献出生命。 正如去年 5 月份的四川地震,8 月份的北京奥运,9 月份的三鹿 奶粉,其中有很多人很多事让我们不齿,也有很多人很多事令我们感动。 4.课文回顾: 第一则:读书方法→义理 第二则:天理、人欲 第三则:义、利 四、合作探究 阅读这则新闻,谈谈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的今天,怎样理解朱子的“天理”“人 欲”? 7 月 17 日报道 国家级贫困县---重庆巫山县交通局原局长晏大彬因涉嫌受贿 2226 万元, 昨日在该市第二中级法院上堂受审。 晏大彬因受贿金额巨大而成为“重庆第一贪”;而其妻则因帮助洗钱,同时走上了被告 席,成为因亲属贪污受贿被指控“洗钱罪”的全国第一人。该案将择期判决。 今年 1 月 14 日晚,重庆南岸区铜元局派出所。接到报警求助,称楼上房屋严重漏水,而该业主不在家, 保安不能擅自进入他人住宅。民警随后赶往这处小区。 警方人士赶到后,发现这户居民的水 管爆了,物管开始处理漏水,民警则发现卫生间有 8 个矿泉水纸箱,用胶带密封着,但被水 浸泡,已经打湿。民警和物管人员帮着把这些纸箱搬到室内干的地方,却发现下方已被泡烂 的一角露出了一扎一扎的红色纸张,里面竟然全是百元大钞,总计为 939 万元。这一案件很 快被移送到重庆市纪委。钱的主人很快明确:它们都属于一位名叫晏大彬的男子。检察机关 查明:晏自 2001 年底担任县交通局局长到 2007 年底,在巫山长江大桥及该县各公路建设项 目中,层层捞钱,63 次共接受建筑承包商送钱 2226 万元---这一金额,相当于当地年财政收 入的 20%强。 天理与人欲的问题是道德规范与人的物质欲望之间的关系,儒家一贯认为,天理与人欲 是对立的,人欲横行则天理灭,要克服人的一心之私欲,使之符合礼的要求。 在物质和精神的关系中,必须把精神的要求放在前面。天理和人欲的关系实际上是人的 物质和精神的关系。朱熹主张人追求精神的需求应该超过对物质的需求。这才是朱熹原本的

第七单元 《朱子语类》三则(教师版)

第七单元 《朱子语类》三则(教师版)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七单元天理人欲《朱子语类》三则☆学习目标1、初步了解理学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发展概况,辩证思考理学的历史意义。

2、引导学生讨论并把握朱熹在理欲问题、义利问题、读书方法方面的基本思想。

☆作家作品1、作家朱熹,字元晦,号晦庵,著名理学家,教育家,宋代理学思想的集大成者。

如果把孔孟看作前儒家的代表人物,那么朱熹则是后儒家的代表人物。

朱熹的哲学思想主要表现为理学思想。

宋明理学是我国传统哲学发展的最高形态,是宋明直至清前期主要的哲学思潮,影响中国社会长达九百年之久。

在其理学思想中,一个重要的哲学命题即天理,人欲。

朱子曰:“饮食,天理也;山珍海味,人欲也。

夫妻,天理也;三妻四妾,人欲也。

”人不能不吃饭,这是正常的欲望,是天理;追求过高的享受,要求美味,就是人欲。

朱子认为天理、人欲是人性中相对的两个方面,即道德规范与物质欲望之间的关系问题,从孔子的“克己复礼”,到孟子的“舍生取义”,到宋明理学的“天理人欲”乃至“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都真实地反映了儒家在处理这种关系的态度与主张。

2、《朱子语类》是朱熹与弟子问答的语录汇编,其中密布着师徒间紧凑的对答,且以口语式的文体记录下来,使朱子精深细致的哲学观点变得极为平易而实用。

☆整体感知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中国封建时代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学术思想,在中国元明清三代,一直是封建统治阶级的官方哲学,标志着封建社会意识形态的更趋完备。

元朝皇庆二年(1313)复科举,诏定以朱熹《四书集注》试士子,朱学定为科场程式。

朱元璋洪武二年(1369)科举以朱熹等“传注为宗”。

朱学遂成为巩固封建社会统治秩序的强有力的精神支柱。

朱熹的学术思想在世界文化史上也有重要影响。

☆问题导学1.朱子对读书有什么观点?是如何表达的?1.提示:通过第三则“廷秀问读”可以看出,朱子认为读什么样的书并不重要,关键是要从“内外”“义利”等方面明确读书的目的。

朱子还引用了孔子和孟子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见解。

高中语文 朱子语类教案详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高中语文 朱子语类教案详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朱子语类》教案详案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理学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发展概况,辩证思考理学的历史意义。

2、引导学生讨论并把握朱熹在理欲问题、义利问题、读书方法等方面的基本思想。

教学重点了解朱熹关于理欲问题的思想。

教学难点了解朱熹关于理欲问题的思想。

教学设想理解分析掌握教学时数三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我们经常从报纸互联网上看到政府官员贪污受贿的真实报道。

这些高官为什么会纷纷落马呢?究其原因是无法抑制的人欲和贪欲将他们变成了魔鬼。

那么古人对人欲又是如何看待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朱子语类》三则,一起来聆听朱老夫子的教诲。

二、作家、作品1、作家朱熹,字元晦,号晦庵,著名理学家,教育家,宋代理学思想的集大成者。

如果把孔孟看作前儒家的代表人物,那么朱熹则是后儒家的代表人物。

朱熹的哲学思想主要表现为理学思想。

宋明理学是我国传统哲学发展的最高形态,是宋明直至清前期主要的哲学思潮,影响中国社会长达九百年之久。

在其理学思想中,一个重要的哲学命题即天理,人欲。

朱子曰:“饮食,天理也;山珍海味,人欲也。

夫妻,天理也;三妻四妾,人欲也。

”人不能不吃饭,这是正常的欲望,是天理;追求过高的享受,要求美味,就是人欲。

朱子认为天理、人欲是人性中相对的两个方面,即道德规范与物质欲望之间的关系问题,从孔子的“克己复礼”,到孟子的“舍生取义”,到宋明理学的“天理人欲”乃至“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都真实地反映了儒家在处理这种关系的态度与主张。

2、《朱子语类》是朱熹与弟子问答的语录汇编,其中密布着师徒间紧凑的对答,且以口语式的文体记录下来,使朱子精深细致的哲学观点变得极为平易而实用。

三、具体研习1、齐读2、分析课文第一则老师读第一则翻译读书应该读到手不释卷之时,才能领略到书中真意。

如果只是粗读几遍,大概了解书中大义就感到满足,然后就去找其它书来看,那么,就是连看过的这一卷书,其实也没有真正明白其中含义。

人心的性灵,由天理决定,勤用心才会更明白事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朱子语类》三则【教学目标】1.读懂原文。

2.把握朱子思想。

3.将这些思想举一反三。

【教学重难点】将这些思想举一反三。

【教学过程】一、导入。

我们经常从报纸互联网上看到政府官员贪污受贿的真实报道。

这些高官为什么会纷纷落马呢?究其原因是无法抑制的人欲和贪欲将他们变成了魔鬼。

那么古人对人欲又是如何看待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朱子语类》三则,一起来聆听朱老夫子的教诲。

二、作家、作品。

1.作家朱熹,字元晦,号晦庵,著名理学家,教育家,宋代理学思想的集大成者。

如果把孔孟看作前儒家的代表人物,那么朱熹则是后儒家的代表人物。

对经学、史学、文学、佛学、道教以及自然科学,都有所涉猎或有著述,被人誉为继孔子后最博学儒家代表人物。

他的学术思想,在中国元明清三代,一直是封建统治阶级的官方哲学,标志着封建社会更趋完备的意识形态。

元朝皇庆二年(1313)复科举,诏定以朱熹《四书集注》为标准取士,朱学定为科场程式。

朱元璋洪武二年(1369)科举以朱熹等“传注为宗”。

朱学遂成为巩固封建社会统治秩序的精神支柱。

它强化了“三纲五常”,对后期封建社会的变革,起了一定的阻碍作用。

朱熹的哲学思想主要表现为理学思想。

宋明理学是我国传统哲学发展的最高形态,是宋明直至清前期主要的哲学思潮,影响中国社会长达九百年之久。

在其理学思想中,一个重要的哲学命题即天理,人欲。

朱子曰:“饮食,天理也;山珍海味,人欲也。

夫妻,天理也;三妻四妾,人欲也。

”人不能不吃饭,这是正常的欲望,是天理;追求过高的享受,要求美味,就是人欲。

朱子认为天理、人欲是人性中相对的两个方面,即道德规范与物质欲望之间的关系问题,从孔1 / 7子的“克己复礼”,到孟子的“舍生取义”,到宋明理学的“天理人欲”乃至“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都真实地反映了儒家在处理这种关系的态度与主张。

2.《朱子语类》是朱熹与弟子问答的语录汇编,其中密布着师徒间紧凑的对答,且以口语式的文体记录下来,使朱子精深细致的哲学观点变得极为平易而实用。

三、具体研习。

第一则1.齐读结合注释,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数(shù)过:几次略晓:大略通晓厌:通“餍”,满足得趣:明白其中旨趣愦愦(kuì):昏乱不清醒2.分析课文老师读(1)主要讲了一种什么样的读书方法?熟读、精思、不贪多(只有通过熟读,才能掌握书中的义理,即真味。

从反复诵读入手,才能真正把书读通、读透。

他还特别指出读书中的不好习惯,“读之数过,略晓其义即厌之”,读得不深不透,也就是说没有弄懂书中的真趣。

(2)由朱子的读书方法你会想起哪些名言警句?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

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于潜僧绿筠轩(宋)苏轼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2 / 7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无题(今)竹子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书。

无肉令人瘦,无书令人愚。

人瘦尚可肥,士愚不可亲。

(3)对你学习的启示:第二则1.结合注释,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芜秽(wú huì):杂草丛生交战之机:交战的关键战战兢兢:害怕而发抖,或小心谨慎的样子仁:实现仁德自家:自己大段:仔细学者:求学的人以为:以……为2.此卷中“大路”、“小路”分别指什么?人们为什么舍“大路”而取“小路”?大路:天理,社会的道德伦常小路:人欲,人心的物质欲望原因:无克己工夫思考:(1)大路、小路指什么?人们为什么舍大路而取小路?大路:天理小路:人欲“无克己工夫”(外物无官无尽地撼动人心,而人好恶的情感又不能加以节制,这样很容易被人欲左右)(2)很明显这一则围绕天理,人欲而展开讨论,圣人、贤人、普通人在理欲之间是怎样选择的?圣人:自然存天理3 / 7贤人:先分辩再行动普通人:克制私欲3.作为常人,我们该怎样提高自己的身心修养?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圣人在理欲问题上依天理而行,贤人比圣人稍差,普通人则在后天的修养中更加用力,时刻克己复礼,不为人欲所牵引,最后说:“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说明对于理欲之辨的问题要谨慎对待,这样才能达到道德修养的最终目标。

)第三则1.结合注释,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切己:切身说话:说教睹:察看剖(pōu)判:辨别,分析喻:明白不肖:不才,不正派将:助词,常用于动词后,无实意2.此卷主要是围绕什么问题展开讨论怎样阐述义利问题的?(引用了哪些名人名言)围绕“义利”二字展开:读书之首要目的在于分辨内外、义利、为人还是为己义利来源于孔子所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把义利对立起来,看作是君子与小人的区别,孟子也说:“亦有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孔孟的这些说法是儒家关于义利关系的基本主张,朱子继承了儒家重义轻利的传统,并进一步作了阐释。

指出选择“义”,便是向内,才能步入圣贤殿堂,选择“利”,便是“向外”,只会趋向不肖之途,可见,义是天理之所宜,利则“人情之所欲”,义利问题是等同于理欲问题的。

3.今天,你如何看待作者“重义轻利”的观点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不义且富贵,于我若浮云。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4 / 7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在市场经济今天,我们应鼓励人们在不违背法律道义及损害他人利益的前提下积极地追求自己的合法权益,在“义”与“利”上实现双赢。

然而,当二者不可调和,必须在其中作出抉择时,我们仍须把守住心中道德的底线,只有平时肯为公益放弃个人利益,在关键时刻才会毫不犹豫地献出生命。

正如去年5月份的四川地震,8月份的北京奥运,9月份的三鹿奶粉,其中有很多人很多事让我们不齿,也有很多人很多事令我们感动。

4.课文回顾:第一则:读书方法→义理第二则:天理、人欲第三则:义、利四、合作探究阅读这则新闻,谈谈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的今天,怎样理解朱子的“天理”“人欲”?7月17日报道国家级贫困县---重庆巫山县交通局原局长晏大彬因涉嫌受贿2226万元,昨日在该市第二中级法院上堂受审。

晏大彬因受贿金额巨大而成为“重庆第一贪”;而其妻则因帮助洗钱,同时走上了被告席,成为因亲属贪污受贿被指控“洗钱罪”的全国第一人。

该案将择期判决。

今年1月14日晚,重庆南岸区铜元局派出所。

接到报警求助,称楼上房屋严重漏水,而该业主不在家,保安不能擅自进入他人住宅。

民警随后赶往这处小区。

警方人士赶到后,发现这户居民的水管爆了,物管开始处理漏水,民警则发现卫生间有8个矿泉水纸箱,用胶带密封着,但被水浸泡,已经打湿。

民警和物管人员帮着把这些纸箱搬到室内干的地方,却发现下方已被泡烂的一角露出了一扎一扎的红色纸张,里面竟然全是百元大钞,总计为939万元。

这一案件很快被移送到重庆市纪委。

钱的主人很快明确:它们都属于一位名叫晏大彬的男子。

检察机关查明:晏自2001年底担任县交通局局长到2007年底,在巫山长江大桥及该县各公路建设项目中,层层捞钱,63次共接受建筑承包商送钱2226万元---这一金额,相当于当地年财政收入的20%强。

天理与人欲的问题是道德规范与人的物质欲望之间的关系,儒家一贯认为,天理与人欲是对立的,人欲横行则天理灭,要克服人的一心之私欲,使之符合礼的要求。

在物质和精神的关系中,必须把精神的要求放在前面。

天理和人欲的关系实际上是人的物质和精神的关系。

朱熹主张人追求精神的需求应该超过对物质的需求。

这才是朱熹原本的5 / 7意义。

朱熹不是教大家不吃不喝,而是为了说明精神的需求最重要,不要为了物质的需求,把精神的需求都废除了。

这和孔子夸奖他的学生颜回不因为物质生活低下而放弃理想的行为是一致的。

一个贫困县,挖出大贪官。

不可思议的是,就是这位巨贪,某家刊物还曾专题报道了他的“清廉勤政”事迹。

今天,我们重提朱子的学说,不光是为了了解古代文化,更重要的是,合理继承古人的精神遗产,为现实的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当今社会,物质虽然高度丰富了,但一些人仍是欲壑难填,在物质的狂迷中丧失了自己,完全突破了伦理道德乃至法律的底线,“人欲”无度,“天理”何存?在对待个人获取财富的原则和途径问题上,朱熹倡导儒家“见利思义”、“先义后利”,认为对于“天理之公”的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非但不应否定,还应该加以宣传,而对于“人欲之私”的利己之心,则应受到道德和论理的规范和限制。

因为“向内便是入圣贤之域,向外便是趋愚不肖之途”,希望每一个人都能正确地使用“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来指导自己的生活。

所以说,在现代社会,同样存在社会的道德规范与人的欲望满足之间的矛盾。

例如在体育竞赛中,每个运动员都志在摘金夺银,这可以说也是人的一种欲望的表现,理应得到肯定与尊重。

但是如果为了这一目的而服用兴奋剂,就违反了体育精神与比赛规则,是不允许的。

从大的方面说,人类为了求发展、谋生存,过度地向自然索取,以致进行破坏性、掠夺性地开发,造成严重的环境危机,其实也是放纵欲望的结果,必然会受到自然的惩罚。

因此,无论对个人,还是对社会来说,都应当正确的处理欲望与规范的关系,只有这样,人的正常需求才能最终得到合理的满足。

五、课堂寄语:在市场经济的今天,我们应鼓励人们在不违背法律道义及损害他人利益的前提下积极地追求自己的合法权益,在“义”与“利”上实现双赢。

然而,当二者不可调和,必须在其中作出抉择时,我们必须努力加强个人道德修养,把守住心中的道德底线。

译文:读书一定要读到不忍放下的时候,才算是品出书中真趣。

如果读书数遍,大致知道它的意思就满足了,想另外找书看,那是对这一卷书还没有弄懂它的旨趣。

人心的性灵,由天理决定,使用它就更加明白事理。

只要提神醒志,整天用心,就能看完很多文字,推究很多道理。

(如果)只是懒散倦怠,那么精神自然是昏乱不清醒,就这样昏愦闭塞不明道理,多么可惜啊!问:“平时遇到事情时,也知道这是心之本然,那是人的欲望。

等到做时,却被人的欲6 / 7望吸引了去,事情做完却后悔,怎么办呢?”回答说:“这就是没有克制自己(言行私欲)的能力。

这种情况,最要紧的是帮他洒扫收拾,才能拥有(克制能力)。

譬如有一条大路,又有一条小路,明知道应该走大路,然而小路前面有个物吸引着(我),自己不知不觉向小路走去;等到走到前面荆棘杂草丛生的地方,却又产生后悔。

这就是天理人欲交战的关键。

定要在遇到事情时,就把(它)克制住,不能随便放过。

这必须首先明白事理,(然后)勇猛地去做。

如果是(具有)上等智慧的圣人的资质,不用努力,自然心存天理(按它)去做,不会被人欲控制。

如果是资质次于圣人的贤人,在遇到事情时本来不会出错,只是事先也要用不同的方式教(他)然后去做(才能做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