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首先要读的两本书

合集下载

中国人一生必读的100本古典书籍,你读过几本?

中国人一生必读的100本古典书籍,你读过几本?

古典文学泛指各民族的古代文学作品,是文学的一部分,是现代文学的发展基础,它是承上启下的,是文学发展史上不可缺少的部分。

它是中国文学最根本的东西。

所谓的古典文学,也专指优秀的、有一定价值的古代文学作品。

“古典”在拉丁文中是“第一流的、典范的”意思。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文艺理论家以古希腊、罗马的优秀作品为典范,称为古典文学。

在中国,把从远古流传下来的原始歌谣和神话传说,直到五四以前大量的有一定价值的文学作品,叫古典文学。

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我为广大网友朋友们挑选出来了100本古典书籍,也是中国人的传统文化宝典,希望更多的人传承下去!《论语》《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

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

《周易》《周易》即《易经》,《三易》之一(另有观点:认为易经即三易,而非周易),是传统经典之一,相传系周文王姬昌所作,内容包括《经》和《传》两个部分。

《经》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和爻各有说明(卦辞、爻辞),作为占卜之用。

《周易》没有提出阴阳与太极等概念,讲阴阳与太极的是被道家与阴阳家所影响的《易传》。

《传》包含解释卦辞和爻辞的七种文辞共十篇,统称《十翼》,相传为孔子所撰。

《周易》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人文实践的理论根源,是古代汉民族思想、智慧的结晶,被誉为“大道之源”。

内容极其丰富,对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

《易经》为群经之首,设教之书。

《孟子》《孟子》是中国儒家典籍中的一部,记录了战国时期思想家孟子的治国思想和政治策略,是孟子和他的弟子记录并整理而成的。

《孟子》在儒家典籍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为“四书”之一。

《中庸》《中庸》是一篇论述儒家人性修养的散文,原是《礼记》第三十一篇,相传为子思所作,是儒家学说经典论著。

中国人一生要读100本书

中国人一生要读100本书

作者:孔丘类型:哲学论著成书时间:春秋时期《尚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史书,也是古代世界著名的历史典籍之一。

《周易》作者:佚名类型:哲学论著成书时间:西周7战国时期《周易》,是我国最古老、最有权威、最著名的一部经典,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春秋》作者:孔丘类型:编年体史书成书时间:春秋时期《春秋》是我国最早的编年体史书。

《左氏传》、《公羊传》和《谷梁传》,被称为“春秋三传”,是我们读《春秋》时可对照参考的。

《老子》作者:李耳类型:哲学论著成书时间:春秋末年《老子》用“道”的根源性,从根本上否定了“天”、“帝”的神圣性,这本身就是一个了不起的贡献,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

《诗经》作者:佚名(集体创作)类型:诗歌成书时间:春秋时期《诗经》是我国文学的光辉起点,它的出现以及它的思想性和艺术成就,是我国文学发达很早的标志,在我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极高的地位。

作者:孔丘及其后学类型:语录体散文成书时间:春秋时期《论语》的记载到孔子晚年的学生曾参的死为止,其中保留着孔子生平、思想学说的重要材料,尤其是它还记载了很多重要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活动,称得上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书,也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

《尔雅》作者:孔丘及后学类型:工具书成书时间:春秋时期《尔雅》是我国古代重要经典十三经之一,也是我国古代以训释词语为主的词语文字重要文献。

《孟子》作者:孟轲类型:汇编成书时间:战国时期《孟子》一书以问对、答辩的记述形式,记载了孟子的思想、言论和事迹,还涉及了先秦文学、历史、经济和哲学等诸多方面的内容。

《荀子》作者:荀况类型:哲学论著成书时间:战国时期“荀子的文章颇为宏富,他以思想家而兼长于文艺,在先秦诸子中与孟轲、庄周可以鼎足而三。

”《庄子》作者:庄子类型:哲学论著成书时间:战国时期“其文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孙子兵法》作者:孙武类型:军事论著成书时间:战国时期《孙子兵法》在中国军事学史上地位极高,对后世影响极大。

中国人人生必读的100本书推荐

中国人人生必读的100本书推荐

中国人人生必读的100本书推荐中国人人生必读的100本书1. 《1984》2.《时间简史》3.《怪才的荒诞与忧伤》4.《A Long Way Gone by Ishmael Beah》5.《雷蒙·斯尼奇的不幸历险》6.《A Wrinkle in Time by Madeleine L’Engle》7.《爱丽丝·门罗短篇小说选》8.《爱丽丝漫游奇境》9.《总统班底》10.《安吉拉的灰烬》11.《Are You There, God? It’s me, Margaret by Judy Blume》12.《Bel Canto by Ann Patchett》13.《Beloved by Toni Morrison》14.《天生就会跑》15.《Breath, Eyes, Memory by Edwidge Danticat》16.《第22条军规》17.《查理和巧克力工厂》18.《夏洛的网》19.《Cutting For Stone by Abraham Verghese》20.《Daring Greatly: How the Courage to Be Vulnerable Transforms the Way We Live, Love, Parent, and Lead by Brene Brown》21.《小__孩日记》22.《Dune by Frank Herbert》23.《华氏451度》24.《远离赌城》25.《Gone Girl by Gillian Flynn》26.《晚安月亮》27.《远大前程》28.《枪炮、细菌与钢铁——人类社会的命运》29.《哈利波特与魔法石》30.《冷血》31.《Interpreter of Maladies by Jhumpa Lahiri》32.《隐身人》33.《Jimmy Corrigan: Smartest Kid on Earth by Chris Ware》34.《厨房机密》35.《Life After Life by Kate Atkinson》36.《Little House on the Prairie by Laura Ingalls Wilder》37.《洛丽塔》38.《霍乱时期的爱情》39.《Love Medicine by Louise Erdrich》40.《Man’s Search for Meaning by Viktor Frankl》41.《Me Talk Pretty One Day by David Sedaris》42.《中性》43.《午夜的孩子》44.《Moneyball by Michael Lewis》45.《人性的枷锁》46.《在路上》47.《走出非洲》48.《Persepolis by Marjane Satrapi》49.《Portnoy’s Complaint by Philip Roth》50.《傲慢与偏见》51.《寂静的春天》52.《五号屠场》53.《Team of Rivals by Doris Kearns Goodwin》54.《纯真年代》55.《The Amazing Adventures of Kavalier and Clay》56.《马尔科姆·X自传》57.《窃书贼》58.《The Brief Wondrous Life of Oscar Wao by Junot Diaz》59.《麦田里的守望者》60.《The Color of Water by James McBride》61.《纠正》62.《The Devil in the White City: Murder, Magic, and Madness at the Fair that Changed America by Erik Larson》63.《安妮日记》64.《The Fault in Our Stars by John Green》65.《The Giver by Lois Lowry》66.《黄金罗盘》67.《了不起的盖茨比》68.《使女的故事》69.《The House At Pooh Corner by A. A. Milne》70.《饥饿游戏》71.《The Immortal Life of Henrietta Lacks by Rebecca Skloot》72.《The Liars’ Club: A Memoir by Mary Karr》73.《The Lightning Thief (Percy Jackson and the Olympians, Book 1) by Rick Riordan》74.《小王子》75.《漫长的告别》76.《巨塔杀机》77.《魔戒》78.《The Man Who Mistook His Wife For A Hat: And Other Clinical Tales by Oliver Sacks》79.《The Omnivore’s Dilemma: A Natural History of Four Meals by Michael Pollan》80.《The Phantom Tollbooth by Norton Juster》81.《The Poisonwood Bible: A Novel by Barbara Kingsolver》82.《The Power Broker: Robert Moses and the Fall of New York by RobertA. Caro》83.《The Right Stuff by Tom Wolfe》84.《路》85.《The Secret History by Donna Tartt》86.《闪灵》87.《局外人》88.《太阳照常升起》89.《The Things They Carried by Tim O’Brien》90.《饥饿的毛毛虫》91.《柳林风声》92.《奇鸟形状录》93.《The World According to Garp by John Irving》94.《The Year of Magical Thinking》95.《Things Fall Apart by Chinua Achebe》96.《杀死一只知更鸟》97.《Unbroken: A World War II Story of Survival, Resilience, and Redemption by Laura Hillenbrand》98.《Valley of the Dolls by Jacqueline Susann》99.《Where the Sidewalk Ends by Shel Silverstein》100.《Where the Wild Things Are by Maurice Sendak》一生中必读的名著1.《伊利亚特》——人类历史开篇的第一首歌2.《奥德赛》——人类征服大自然无数奇险的交响诗3.《伊索寓言》——西方寓言文学的范本4.《被缚的普罗米修斯》——希腊悲剧的典范之作5.《俄狄浦斯王》——“十全十美”的悲剧6.《罗摩衍那》——世界文学史中最长的史诗7.《一千零一夜》民间口头创作中“最壮丽的一座纪念碑”8.《源氏物语》——日本宫廷版的《红楼梦》9.《神曲》——中世纪的史诗10.《十日谈》——100篇“醒世小说”11.《坎特伯雷故事》——英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现实主义典范12.《堂吉诃德》——一部讽刺骑士小说的小说13.《巨人传》——人的力量.智慧和品德的赞歌14.《罗密欧与朱丽叶》——一部充满诗意的爱情悲剧15.《哈姆雷特》——莎士比亚戏剧创作的最高成就16.《蒙田随笔》——常识与哲学的完美统一17.《伪君子》——一部思想深刻的“政治喜剧”18.《失乐园》——英国诗歌中一座令人仰视的高峰19.《鲁滨逊漂流记》——一曲原始积暴时期资产者的颂歌20.《格列佛游记》——开创了英国文学中的讽刺传统21.《老实人》——一部宣传启蒙思想的最重要的哲理小说22.《忏悔录》——文学史上的一部奇书23.《阴谋与爱情》——德国第一部有政治倾向的戏剧24.《少年维特的烦恼》——一件玲珑剔透、美不胜收的艺术品25.《浮士德》——一部“名著”中的名著26.《傲慢与偏见》——一部社会风俗喜剧佳作27.《格林童话集》——流传甚广的浪漫主义童话集28.《唐璜》——一部彻底的天才的作品29.《巴黎圣母院》——运用浪漫主义对照原则的艺术范本30.《红与黑》——一部政治爱情小说31.《叶甫盖尼.奥涅金》——俄国生活的百科全书32.《高老头》——《人间喜剧》的序幕33.《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一篇诗体的.旅行记34.《名利场》——一部逗趣而又启人深思的小说35.《筒.爱》——一位灰姑娘式人物的奋斗史36.《呼啸山庄》——英国文学史上一部“最奇特的小说”37.《汤姆叔叔的小屋》——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胜利38.《神秘岛》——一部启迪人们想象力的科幻小说39.《大卫。

中国人阅读书目

中国人阅读书目

中国人阅读书目作为一个古老而丰富的文化大国,中国人的阅读书目自然是广泛多样的。

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中国人都对各类文学作品情有独钟,这些作品涵盖了中国的历史、文化、哲学和社会等方方面面。

下面,我将介绍几个中国人喜欢的阅读书目。

首先,中国古典文学作品是中国人阅读书目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作品层出不穷,涵盖了从古代到现代几千年的历史。

比如《红楼梦》,这部作品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被誉为中国文学的巅峰之作。

它以丰富的人物形象、复杂的情节和深刻的洞察力展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种种矛盾和问题。

除了《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和《三国演义》等作品也是中国人喜爱的佳作。

其次,中国人还热衷于读一些经典的哲学著作。

中国有着丰富而深邃的哲学传统,这些著作反映出中国人的思考方式和价值观。

《论语》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哲学著作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门徒的言行和思想。

这部书为后来的中国文化和思想奠定了基石。

此外,《道德经》、《庄子》和《墨子》等也是中国人广泛阅读的哲学著作,它们对于人们的思考方式和生活方式都有深远的影响。

除了文学和哲学著作,中国人也喜欢阅读历史书籍。

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历史书籍对于了解和研究中国历史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体例完备的通史著作,它记录了从上古到秦代这一段时间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传记。

《资治通鉴》是另一部里程碑式的历史著作,它将中国历史延续到宋代,成为研究中国历史的重要参考书。

这些书籍在中国人的阅读书目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让人们了解自己的过去,并且通过对历史的回顾来寻找对现实的启示。

此外,中国人对于自然和科学也有浓厚的兴趣,因此科普图书也是他们阅读书目中的一部分。

《天文学导论》、《自然观察日记》和《物理大师讲科学》等书籍受到了广大读者的欢迎。

这些书籍手把手地教会我们如何观察和理解世界,使得人们对科学的认识更加深入和全面。

总的来说,中国人的阅读书目非常丰富多样,涵盖了文学、哲学、历史和科学等各个领域。

钱穆:中国人必读的七本书

钱穆:中国人必读的七本书

钱穆:中国⼈必读的七本书所谓修养,犹如我们栽种⼀盆花,需要时常修剪枝叶,⼜得施肥浇⽔;如果偶有三五天不当⼼照顾,便决不会开出好花来,甚⾄根本不开花,或竟⾄枯死了。

栽花尚然,何况做⼈!当然更须加倍修养。

中国有关⼈⽣修养的⼏部书是⼈⼈必读的。

⾸先是《论语》。

切不可以为我从前读过了,现在⽏须再读。

正如天天吃饭⼀样,不能说今天吃了,明天便不吃;好书也该时时读。

再次是《孟⼦》。

孔、孟这两部书,最简单,但也最宝贵。

如能把此两书经常放在⾝边,⼀天读⼀⼆条,不过化上三五分钟,但可得益⽆穷。

此时的读书,是各⼈⾃愿的,不必硬求记得,也不为应考试,亦不是为着要做学问专家或是写博⼠论⽂;这是极轻松⾃由的,只如孔⼦所⾔“默⽽识之”便得。

只这样⼀天天读下,不要以为没有什么⽤。

如像诸位每天吃下许多⾷品,不必也不能时时去计算在⾥⾯含有多少维他命,多少卡路⾥,只吃了便有益;读书也是⼀样。

这只是我们⼀种私⽣活,同时却是⼀种⾼尚享受。

孟⼦曾说过:“君⼦有三乐,⽽王天下不与存焉。

”连做皇帝王天下都不算乐事,那么,看电影、中马票,⼜算得什么?但究竟孟⼦所说的那三件乐事是什么?我们不妨翻读⼀下《孟⼦》,把他的话仔细想⼀想,那实在是有意义的。

⼈⽣欲望是永远不会满⾜的,有⼈以为⽉⼊⼆百元能加⾄⼆百五⼗元就会有快乐,哪知等到你如愿以偿,你始觉得仍然不快乐。

即使王天下,也⼀样会不快乐。

我们试读历史,便知很多帝王⽐普通⼈活得更不快乐。

做⼈确会有不快乐,但我们不能就此便罢,我们仍想寻求快乐。

⼈⽣的真快乐,我劝诸位能从书本中去找;只化三两块钱到书店中去,便可买到《论语》、《孟⼦》;即使⼀天读⼀条,久之也有⽆上享受。

还有⼀部《⽼⼦》,全书只五千字。

⼀部《庄⼦》,篇幅较巨,⽂字较深,读来⽐较难;但我说的是业余读书,尽可不必求全懂。

要知:即是⼀⼤学者,他读书也会有不懂的,何况我们是业余读书;等于放眼看窗外风景,或坐在巴⼠渡轮中欣赏四周景物,随你⾼兴看什么都好;不⼀定要全把外景看尽了,⽽且是谁也看不尽。

中国人一生应该读的100本书

中国人一生应该读的100本书

中国人一生应该读的100本书(国学经典)• 1 《尚书》• 3 《春秋》• 4 《老子》• 5 《诗经》• 6 《论语》•7 《尔雅》•8 《孟子》•9 《荀子》•10 《庄子》•11 《孙子兵法》•12 《楚辞》•13 《韩非子》•14 《吕氏春秋》•15 《战国策》•16 《淮南子》•17 《史记》•18 《周礼》•19 《九章算术》•20 《论衡》•21 《汉书》•22 《古诗十九首》•23 《针灸甲乙经》•24 《搜神记》•25 《抱朴子》•26 《陶渊明集》•27 《文心雕龙》•28 《诗品》•29 《水经注》•30 《文选》•31 《颜氏家训》•32 《齐民要术》•33 《三十六计》•34 《李太白集》•35 《杜工部集》•36 《通典》•37 《历代名画记》•38 《资治通鉴》•39 《东坡集》•40 《通志》•41 《四书章句集注》•42 《三字经》•43 《宋史》•44 《文献通考》•45 《西厢记》•46 《三国演义》•47 《琵琶记》•48 《水浒》•49 《永乐大典》•50 《本草纲目》•51 《西游记》•52 《阳明全书》•53 《焚书》•54 《元曲选》•55 《金瓶梅》•56 《三言二拍》•57 《徐霞客游记》•58 《牡丹亭》•59 《农政全书》•60 《王季重集》•61 《天工开物》•62 《明儒学案》•63 《明夷侍访录》•64 《日知录》•65 《天下郡国利病书》•66 《长生殿》•67 《桃花扇》•68 《红楼梦》•69 《聊斋志异》•70 《儒林外史》•71 《唐诗三百首》•72 《古文观止》•73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74 《说文解字注》•75 《文史通义》•76 《曾国藩家书》•77 《艺概》•78 《大同书》•79 《人间词话》•80 《清史稿》•81 《中国历史研究法》•82 《沉沦》•83 《呐喊》•84 《女神》•85 《徐志摩诗全编》•86 《子夜》•87 《骆驼祥子》•88 《雷雨》•89 《金粉世家》•90 《激流三部曲》•91 《上海屋檐下》•92 《围城》•93 《吾国与吾民》•94 《青春之歌》•95 《红岩》•96 《鹿鼎记》•97 《万历十五年》•98 《美的历程》•99 《活动变人形》•100 《平凡世界》2013.7.4 顾源。

发言稿推荐一本书乡土中国

发言稿推荐一本书乡土中国

发言稿推荐一本书乡土中国尊敬的领导,亲爱的老师和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要向大家推荐一本非常优秀的书籍——《乡土中国》。

这是一本写给所有中国人的书,它以华北平原上的一片小村庄为切入点,深入挖掘了中国农民的生活状态、思想情感和独特价值观。

首先,我想要给大家介绍一下《乡土中国》这本书的作者陈寅恪先生。

陈寅恪先生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历史学家、文化学者和思想家,他长期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和农民社会,对中国社会变迁有着深刻的洞察力。

《乡土中国》这本书共分为两卷,第一卷名为《北方篇》,第二卷名为《南方篇》。

全书通过描写一个名叫陶家和周家的平民村庄,展示了中国平民社会的生活面貌和传统文化的特点。

在《北方篇》中,陈寅恪先生详实地描绘了陶家村民的生活状况,如农田耕作、村庄风貌、宗族制度等,以及他们对于社会变革和政治动荡的反应。

通过对陶家村的描绘,读者能够更清晰地了解中国农民的智慧、勤劳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而《南方篇》则以周家为主要背景,书中则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独特风情。

南方一带的农民生活与北方有很大的差异,他们形成了与北方不同的生活模式与社会结构。

通过描写周家村的民俗风情,读者可以感受到江南水乡的文化特色和人们的生活方式。

这本书之所以引人入胜,是因为陈寅恪先生不仅从农村经济和社会结构的角度来剖析中国农民的生活,更关注他们的精神内涵和价值观。

他深入地研究了农民的宗教信仰、习俗习惯和道德价值观念,使我们对中国的历史与文化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

以陶家和周家为代表的乡土中国虽然已经过去了,但是其中体现出的中国农民的精神和文化传统仍然富有启发和思考的意义。

通过阅读《乡土中国》,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中国农民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尊重并传承他们的文化精髓。

因此,我向大家强烈推荐《乡土中国》这本书。

我相信,通过阅读这本书,不仅可以开阔我们的视野,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之处,还可以深入思考乡土文化对于现代社会的启示和指引。

最后,我希望大家都能抽出时间来读一读这本书,《乡土中国》将会为你们带来一次难得的文化盛宴,让我们共同感悟乡土中国的独特魅力!谢谢大家!。

中国人不得不读的十本书

中国人不得不读的十本书

解读中国人——中国人不得不读的十本书说中国人改变了,似乎没有。

我们不是常说中国人不改小农思想吗?说中国人没有改变,好像也不对。

我们时常担心,中国人已经忘了自己的根,变得越来越不像中国人。

中国人看似简单,实际上很复杂!为了更真实全面地了解中国人与中国文化,今天为大家精选了十本书:有的是恨铁不成钢式的“骂”,有的是自我激励式的“捧”;或是自己看自己的透彻与激昂,或是他人看自己的清晰与冷静……不管是哪一种,希望都能达到“开卷有益”。

丑陋的中国人柏杨著我们的丑陋,来自我们不知道自己丑陋。

台湾著名作家柏杨以“恨铁不成钢”的态度,强烈批判中国人的“脏、乱、吵”、“窝里斗”、“不能团结”、“死不认错”等,指出“中国传统文化有一种滤过性疾病使我们的子子孙孙受感染,到今天也不能痊愈。

”本书一经出版,轰动一时![详细]吾国与吾民林语堂著林语堂在该书中用坦率幽默的笔调、睿智通达的语言娓娓道出了中国人的道德、精神状态与向往,以及中国的社会、文艺与生活情趣。

它实事求是,不为真实而羞愧。

它既严肃又欢快,对古今中国都能给予正确的理解评价。

被认为是迄今为止最真实、最深刻、最完备、最重要的一部关于中国的著作。

[详细]中国人的精神辜鸿铭著这是一战前后(即五四时期)世界范围内兴起的东方文化思潮的代表作之一。

其主旨是揭示中国人的精神生活,宣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倡导儒家文明救西论。

该书出版后,立即在西方、特别是在德国引起轰动,各种报刊纷纷摘录和译载。

西方曾流传一句话:到中国可以不看故宫,但不可不看辜鸿铭。

[详细]中国人的素质(美)明恩溥著明恩溥(1845-1942)是美国公理会教士,1872年来中国传教,广泛接触中国各阶层人群,尤其熟悉下层农民生活。

《中国人的素质》即是他在华传教二十二年之后,于1894年成书出版的一部代表作。

本书开创了研究中国国民性的先河,是这方面第一本带有社会学性质的著述,对后世学人影响极深。

同时,它也代表了一个时代的中国观。

钱穆:中国人都该读这七部书

钱穆:中国人都该读这七部书

钱穆:中国人都该读这七部书钱穆,男,江苏无锡人,吴越国太祖武肃王钱镠之后。

字宾四,笔名公沙、梁隐、与忘、孤云,晚号素书老人、七房桥人,斋号素书堂、素书楼。

中国现代历史学家,国学大师,教育家,中央研究院院士,故宫博物院特聘研究员。

历任燕京、北京、清华、华西、四川、齐鲁、西南联大等大学教授,也曾任无锡江南大学文学院院长。

1949年迁居香港,创办新亚书院。

1966年,钱穆移居台湾台北市,在“中国文化书院”(今中国文化大学)任职。

1990年在台北逝世,1992年归葬苏州太湖之滨。

1978年,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设立“钱宾四先生学术文化讲座”,请钱穆作了系列讲座。

在讲演中钱穆指出有七部书是“中国人所人人必读的书”。

《论语》《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

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

《孟子》《孟子》是中国儒家典籍中的一部,记录了战国时期思想家孟子的治国思想和政治策略,是孟子和他的弟子记录并整理而成的。

《孟子》在儒家典籍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为“四书”之一。

《老子》《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或《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李耳(似是作者、注释者、传抄者的集合体)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三十七章在前,后四十四为《德经》,共分为八十一章。

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

《庄子》《庄子》书分内、外、杂篇,原有五十二篇,乃由战国中晚期逐步流传、揉杂、附益,至西汉大致成形,然而当时流传版本,今已失传。

目前所传三十三篇,已经郭象整理,篇目章节与汉代亦有不同。

2023年《中华上下五千年》读书笔记

2023年《中华上下五千年》读书笔记

2023年《中华上下五千年》读书笔记2023年《中华上下五千年》读书笔记1暑假里,妈妈给我买了本书《上下五千年》。

这本书介绍了中国五千年的史诗,它从盘古开天辟地写到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

他是一本集中国发展史、重大历史事件及名人简介为一身的优秀历史读物。

这本书中有许多经典的民间传说和精粹的历史故事,记载了许多大名鼎鼎的历史人物,有精忠报国的岳飞,雄才大略的诸葛亮,天下为公的孙中山……这本书中我最喜欢的一个故事叫《神农尝百草》。

它主要讲了神农教会人们耕田种粮食后,看到人们经常因为乱吃东西而得病,甚至丧命,在疾病面前,人类一点办法都没有,只能等死。

神农心里很焦急,他决心尝遍所有的草他做了两只大口袋,一直挂在身子的左边,一直挂在右边。

他每尝一样东西,觉得可以吃的就放在左边袋子里,觉得能治病的就放在右边的口袋里,将来当药用。

神农的足迹遍布了江河山川,高山峻岭。

他尝遍各种花草,认识了许多药草,用它们救了无数人的性命。

最后,神农因为尝了“断肠草”而毒发身亡。

人们隆重地安葬了神农,尊他为农耕和医药之祖。

我被神农舍己救人、助人为乐的精神所折服。

这本书中,还有数不清的英雄豪杰和文人志士。

他们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和不计其数的物质文化。

我要以他们为榜样,努力学习,报效祖国。

2023年《中华上下五千年》读书笔记2试问一下,历史是什么?历史是一面镜子,也是一本深刻的教科书,了解历史,就等于了解了半个世界。

因为古希腊哲学家曾说过:“一个远离历史文明,头脑中失去这方面知识的人是贫穷的。

"由此可知,历史对于我们炎黄子孙是多么的重要。

由邵珠磊编写的《中华上下五千年》是一套故事化的历史读物,它记录了从远古时代到清朝统治结束,上下五千年的中国历史。

在华夏广袤的大地上,我们的祖先以伟大的创造力,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凝聚力,世世代代繁衍生息,历尽磨难,从远古到现代,从蒙昧到文明,五千年来,中华民族走过了一条不寻常的道路,铸成了灿烂的中华文明。

中国人必读的9本书

中国人必读的9本书

中国⼈必读的9本书 我们当知中国⽂化,本不是⼀个⼈⼀家派所建⽴的。

读这九部书,喜欢那⼀派、喜欢这⼀派,都可以,下⾯,店铺为您带来“中国⼈必读的9本书”,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更多内容尽在店铺。

《论语》 倘使要找⼀部⽐《论语》更重要,可以⽤来了解中国⽂化,⼜是⼈⼈可读的,我想这不容易,在中国没有⼀个读书⼈不读《论语》。

——钱穆 《孟⼦》 既然要读《论语》,便连带要读《孟⼦》。

讲孔⼦讲得最好的,莫过于孟⼦。

读了《论语》有不懂,再读《孟⼦》,容易帮我们懂孔⼦。

——钱穆 《⼤学》 《⼤学》把中国学术重要之点全包在内,使⼀个初学的⼈,开始就可知道我们做学问的⼤规模。

——钱穆 《中庸》 《中庸》有些话讲得深微奥妙,朱⼦说《四书》的顺序,该最后才读《中庸》。

——钱穆 《⽼⼦》 讲中国⽂化,也不是儒家⼀家就可代表得尽,《⽼⼦》、《庄⼦》道家⼀派的思想,从秦开始到清也历两千载。

——钱穆 《庄⼦》 我想介绍⼀本注《庄⼦》的书,清代末年的⺩先谦,有⼀部《庄⼦集解》,⼀是注得简单,⼆是他把《庄⼦》原⽂分成⼀章⼀节,更易读。

——钱穆 《六祖坛经》 中国唐代以后,中国佛教中最盛⾏的是禅宗。

唐代禅宗开⼭的第⼀部书,就是《六祖坛经》。

这是在中国第⼀部⽤⽩话⽂来写的书。

——钱穆 《近思录》 这书把北宋理学家周濂溪、程明道、程伊川、张横渠四位的话分类编集。

这样⼀来,宋朝理学⼤体也就在这⾥了。

——钱穆 《传习录》 ⺩阳明⾃⼰是⼀个⼤学者,但他讲的道理,却说不读书⼈也能懂,他的话不⼀定是讲给读书⼈听,不读书⼈也能听。

——钱穆。

人一生中必须要看的书

人一生中必须要看的书
[15] M.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马克斯·韦伯是20世纪最伟大的社会科学家,从某种意义上讲可以与马克思相提并论。马克思侧重经济基础,而韦伯则强调意识形态,特别是宗教的作用。在一个片面强调竞争、优胜劣汰、尔虞我诈的社会中,理性的经济伦理——诚实、信任、责任、互惠是多么难以建立起来。而这就是韦伯的新教伦理学说的重要意义。
[37] 卡西尔《符号形式的哲学》
“人是什么?”——人们对哲学本来应该解决的最根本问题一直没有给出像样的答案。卡西尔解决这个问题的出发点与众不同,那就是“人是符号的动物”。这打开了一个新的通道。由于所有的文化的基础都是建立在人有形成概念的能力之上,这种能力使我们能够发明和使用人工记号和符号。卡西尔认为这些“符号形式”正是哲学所应该集中研究的对象。
[1] 《圣经》
它是了解西方文化的钥匙! 作为基督教的正式经典,其最重要的主题是人。
[2] 《古兰经》
伊斯兰教的经典。从对世俗的征服来看,它表现的威力比任何神迹都大。
[3] 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没有牛顿,就没有近代科学。牛顿第一次表明人可以像上帝那样洞察世界的奥妙,这种思想在思想史上是空前的。
[8] 马尔萨斯《人口原理》
两个世纪以来,马尔萨斯可以说被攻击得体无完肤。不过,即便他的每一句话、每个数据都是错的,其精神实质总是得到辉煌的证实。
[9] 卡逊《寂静的春天》
同《人口原理》一样,《寂静的春天》是人类对自己的生存状况提出严重警告的警世之作,在它出版四十多年之后,“环境”已经成为最流行的热门词条之一。
[33] 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不管你相信不相信资本主义必将灭亡,20世纪没能灭亡恐怕得归功于凯恩斯,是他拯救了资本主义免遭灭顶之灾。战后经济学的理论框架也是他奠定的。

中国人必读的17本书籍

中国人必读的17本书籍

中国人必读的17本书籍中国人必读的17本书籍有哪些呢?下面是店铺精心为您整理的中国人必读的17本书籍,希望您喜欢!中国人必读的17本书籍一、《论语》:一部中国人人人必读的书论语是“一部中国人人人必读的书。

不仅中国人,将来此书,应成为一部世界人类的人人必读书。

”凡关心吾中华民族之生命前途,必连带关心及于吾民族文化之传统。

凡关心吾民族文化传统者,又必关心及于吾古圣先师之孔子。

若使中国人,只要有读中学的程度,每人到60岁,都读《论语》40遍到100遍,那都成圣人之徒,那时的社会也会彻底变样子。

——钱穆读《论语》,还没有读《论语》的时候是这么一个人,读了《论语》之后就变了另外一个人;如果说你读了《论语》之后还是原来那个人,表示你没有把《论语》读到脑子里头。

——朱高正(台湾著名学者哲学家)二、《孟子》:教你如何激发斗志《孟子》言:“吾养吾浩然之气。

”《孟子》的文气极为雄壮,如孟子其人,泰山乔岳。

儒家以孔子发端,孟子畅其源流。

朱子以《孟子》次《论语》,是在学者大根大本确立之后,激发其昂扬的志气。

如《易·乾》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读《孟子》,以激其发越,即是期望通过阅读《孟子》来激发学者乾健不已的精神。

三、《老子》:大气做人,小细做事在这复杂的社会中,很多人时常感叹自己不懂得与他人相处,老子也曾有感于复杂的人际关系,于是悟出了大气做人的三个主张,即“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

故去彼取此。

”大丈夫立身敦厚,不居于浇薄;存心朴实,不居于虚华。

所以要舍弃浇薄虚华而采取朴实敦厚。

这一切,说的就是要大气做人。

大气做人,若懂得了甘为居下,谦虚不争,委曲求全,则心胸也就自然开阔了,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也就更美好了。

这对于现代来说,特别是人际关系愈来愈复杂的时代,老子的大气思想,无非对我们在为人处世中颇有指导借鉴意义。

四、《庄子》:心无旁骛专注于一件事,结果都不会太让人失望人生在世,一定要明白两件事:在乎什么?不在乎什么?不在乎,并非是对人生的放任,而是因为有更值得在乎的东西。

必读的美学书籍

必读的美学书籍

必读的美学书籍必读的美学书籍有哪些?下面是店铺精心为您整理的必读的美学书籍,希望您喜欢!一百本关于美学的书籍1.朱光潜《西方美学史》中国第一部、也是目前最好的一部《西方美学史》,可能代表朱光潜的最高学术成就。

读美学史似乎没有用处,就像读哲学史是无用的一样。

但用处其实还是有的,只是体现得比较缓慢,没有那么明显罢了,就像喜马拉雅山每年只不过增高那么一点点,肉眼看不见的。

要有心理准备:当你看了以下书目之后,便会发现,这绝对不是一份“速成”的书单。

学术界流传着这么一句话:“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

”怎样做到“不空”?当然要有自己的见解,但必须先了解前人大家都是怎么说的。

2.朱光潜《文艺心理学》中国人在20世纪所写的最好的美学入门书。

知识量不小。

行文生动,文才斐然。

所谓“言之无文,行之不远”,美学史上的传世之作,必定都是有文采的(康德几乎是唯一的例外)。

文字不清不楚的人,怎么搞学问?3.朱光潜《悲剧心理学》朱光潜的处女作,大家的处女作往往不可小觑。

易中天先生说:“这部著作类似可以看见太阳的一滴水,支撑着它的是整个西方美学。

”4.李泽厚《美学三书》(《美的历程》、《华夏美学》、《美学四讲》)《美的历程》是写得最好的中国美学史,至今无人超越;也是李泽厚写得最好的一本书,至今无以超越。

《美学四讲》代表20世纪80年代中国美学的最高水平。

5.宗白华《艺境》(或《美学散步》)宗白华有灵性,对中国艺术有独到的感悟,研究中国传统艺术不可以绕过。

依我看,此书是“艺术美学”。

他的表述没有逻辑。

文字自然是很好的,如诗一般,但关键是文字背后的体验。

邓晓芒对他的评价是:有体验而无理论。

6.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徐复观对中国美学的贡献是,阐明庄子乃是中国艺术精神的源头,可谓抓住要害,这个发现如今几乎已成中国古典美学研究的出发点之一。

7.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关于中国美学史的一个比较全面的图景,资料丰富,可以利用。

8.叶维廉《中国诗学》(选读)道家美学与现代解释学文论的一次较为成功的结合。

一百本关于美学的书籍

一百本关于美学的书籍

一百本关于美学的书籍1.朱光潜《西方美学史》中国第一部、也是目前最好的一部《西方美学史》,可能代表朱光潜的最高学术成就。

读美学史似乎没有用处,就像读哲学史是无用的一样。

但用处其实还是有的,只是体现得比较缓慢,没有那么明显罢了,就像喜马拉雅山每年只不过增高那么一点点,肉眼看不见的。

要有心理准备:当你看了以下书目之后,便会发现,这绝对不是一份“速成”的书单。

学术界流传着这么一句话:“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

”怎样做到“不空”?当然要有自己的见解,但必须先了解前人大家都是怎么说的。

2.朱光潜《文艺心理学》中国人在20世纪所写的最好的美学入门书。

知识量不小。

行文生动,文才斐然。

所谓“言之无文,行之不远”,美学史上的传世之作,必定都是有文采的(康德几乎是唯一的例外)。

文字不清不楚的人,怎么搞学问?3.朱光潜《悲剧心理学》朱光潜的处女作,大家的处女作往往不可小觑。

易中天先生说:“这部著作类似可以看见太阳的一滴水,支撑着它的是整个西方美学。

”4.李泽厚《美学三书》(《美的历程》、《华夏美学》、《美学四讲》)《美的历程》是写得最好的中国美学史,至今无人超越;也是李泽厚写得最好的一本书,至今无以超越。

《美学四讲》代表20世纪80年代中国美学的最高水平。

5.宗白华《艺境》(或《美学散步》)宗白华有灵性,对中国艺术有独到的感悟,研究中国传统艺术不可以绕过。

依我看,此书是“艺术美学”。

他的表述没有逻辑。

文字自然是很好的,如诗一般,但关键是文字背后的体验。

邓晓芒对他的评价是:有体验而无理论。

6.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徐复观对中国美学的贡献是,阐明庄子乃是中国艺术精神的源头,可谓抓住要害,这个发现如今几乎已成中国古典美学研究的出发点之一。

7.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关于中国美学史的一个比较全面的图景,资料丰富,可以利用。

8.叶维廉《中国诗学》(选读)道家美学与现代解释学文论的一次较为成功的结合。

9.邓晓芒《文学与文化三论》(《灵之舞》、《人之镜》、《灵魂之旅》)在我看来,邓晓芒无疑是当今中国最高的山峰和最深的深渊。

跨时代的中国人应该读的书

跨时代的中国人应该读的书

1、西方寓言的始祖《伊索寓言》伊索2、中国先秦时期的百科全书《诗经》孔子3、兵家韬略之首《孙子兵法》孙武4、垂范千古的儒家经典《论语》孔子及其弟子5、中国道家学说的开山之作《老子》老子6、对人类影响最大最深的基督教经典《圣经》希伯来人7、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记》司马迁8、历史与文学的完美体现《资治通鉴》司马光等9、从地狱到天堂的旅程《神曲》但丁10、穿越时空的爱情经典《西厢记》王实甫11、最受中国人推崇的英雄传奇《水浒传》施耐庵12、包含处世权谋与人生智慧的杰作《三国演义》罗贯中13、驾驭与统治的教科书《君主论》马基雅维里14、阿拉伯世界的百科全书《一千零一夜》“⒗15、东方世界的《堂吉诃德》《西游记》吴承恩16、成就人生事业的大学问《菜根谭》洪应明17、探索心灵与世界的距离《蒙田随笔全集》蒙田18、世界文学最辉煌的殿堂《莎士比亚全集》威廉"莎士比亚19、骑士风尚的飘逝《堂吉诃德》塞万提斯20、便览古文发展的最佳范本《古文观止》吴楚才,吴调侯21、不会做诗也会吟《唐诗三百首》孙洙,徐兰英22、中国最伟大的文学作品《红楼梦》曹雪芹,高鹗23、徜徉在幻想的天空《格林童话》雅各布"格林,威廉"格林24、东方宗教的神圣赞歌《吉檀迦利》泰戈尔25、精神在现实与梦境中的徘徊《变形记》卡夫卡26、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之作《红与黑》司汤达27、与《孙子兵法》齐名的一代巨著《战争论》克劳塞维茨28、梦回美好的童年《安徒生童话》“餐缴29、世界女权运动的图腾柱《简"爱》夏洛蒂"勃朗特30、科学与文学的完美结合《昆虫记》法布尔31、可怜一卷《茶花女》,断尽支那荡子肠《茶花女》小仲马32、文学大师精雕细琢的艺术品《包法利夫人》居斯塔夫"福楼拜33、瞻望我们最遥远的过去《物种起源》达尔文34、雄浑磅礴的史诗般生活画卷《悲惨世界》雨果35、生命的攀锢与放逐《罪与罚》陀思妥耶夫斯基36、日神和酒神的至深本能《悲剧的诞生》尼采37、谆谆教诲中的睿智与光芒《曾国潘家书》曾国藩38、心理描写的完美巨著《安娜"卡列尼娜》列夫"托尔斯泰39、人类心灵的旅途《梦的解析》弗洛伊德40、民族脊梁的心血与灵魂《鲁迅全集》鲁迅41、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毛泽东诗词》毛泽东42、意识流小说的旗帜《尤利西斯》詹姆斯"乔伊斯43、清新与华美的交响曲《朱自清散文》朱自清44、随心轻扬的爱与才华《志摩的省》徐志摩45、一代文学的辉煌体现《宋词三百首》朱疆村46、革新生命意识的文学经典著作《追忆似水年华》马塞乐"普鲁斯特47、哥萨克人的史诗巨著《静静的顿河》肖洛霍夫48、爱与性的挣扎与解放《查泰莱夫人的情人》劳伦斯49、开户人生的一把钥匙《卡耐基成功之道全书》卡耐基50、诠释最宝贵的生命的历程《钢铁是怎样炼成》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51、随风而逝的爱情经典《飘》玛格丽特"米切尔52、爱情在现实中的残酷与辉煌《倾城之恋》张爱玲53、人生的徘徊与轮回《围城》钱钟书54、改变命运的必修学科《经济学》萨缪尔森,诺德豪斯55、散发青春气息的现代经典《麦田的守望者》塞林格56、光辉的生存法则和人生尊严《老人与海》厄纳斯特"海明威57、再现拉丁美洲社会历史的鸿篇巨制《百年孤独》加西亚"马尔克斯58、美的回归与美的魅力《美的历程》李泽厚59、人类灵魂的独特诠释《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米兰"昆德拉60、历史的回归与文化的展望《文化苦旅》余秋雨中华读书报编者按21世纪正在走近我们。

人生必读的十本经典书籍推荐

人生必读的十本经典书籍推荐

人生必读的十本经典书籍推荐一、《道德经》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道德经》一书围绕着“道”娓娓叙述,读懂了“道”,则上可治国,下可持家,修身养性,泰然自若。

读《道德经》是一次对终极学问的探究,是一次追寻自我的修行,是一次直达灵魂的感触。

明白了这本书,就会明白,我们是谁?我们从哪儿来?我们要到哪儿去?二、《黄帝内经》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黄帝内经》被后世尊为“医家之宗”,初始建立了中医的各种理论学说,而其不仅仅只是医学之书,还包括了天文、数理、哲学等内涵,是一部围绕人类终极课题“生命”而展开的深刻学问。

上医治“未”病,不治“已”病,这本书里告诉了人们如何不生病的养生之道,读这本书,我们不仅能了解自己的身体,更能深刻的了解这个世界。

三、《资治通鉴》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资治通鉴》不仅仅是一本优秀的史学文献,还是一部囊括治国、用兵、为人的综合性杰作,更是一部热衷并致力于研究政史的精练入门书籍。

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史学优先于其他学科,不知过去,焉知未来,读史是人生的必修课,此书毛主席更是看了17遍。

明荣辱,知兴替,我们的未来才能不迷路。

四、《红楼梦》真亦假来假亦真,无为有处有还无《红楼梦》作为古代小说的巅峰,其成就高度自不必说,但认真读过此书的却是极少数,且不能说它晦涩难懂,也不能说它平淡乏味,真正语言文字的力量,需要仔细的品,就像喝一杯陈酒,一杯老茶,日久更能弥新。

当你读过了,读的懂了,才发现原来是我们自己平时不爱思考了,是我们没有时间共情了,是我们的心灵得不到慰藉了,在这里,我们能够找到一切的归宿。

五、《中国人的精神》正因为怀有同情心和真正的人类智慧,才使中国式的人性,即真正的中国人,具有了难以言说的温顺《中国人的精神》用温良的语言写出了中国人的温良,它让人拨开迷雾,重新审视自己,审视自己的文明。

就像书中所说:衡量一种文明的价值,在我看来,我们最终要问的问题,不是看它是否修建了以及能够修建的城市有多么伟大,建筑有多么豪华,马路有多么漂亮......我们必须追问的要义是:它能造就什么样的人性类型,也即什么样的男人和女人。

20年来对中国影响最大的20本书

20年来对中国影响最大的20本书

20年来对中国影响最大的20本书
编者按:这20本书并不能代表中国人近20年来阅读的全貌。

但可以肯定,这20年来中国人阅读的眼界越来越开阔,从中国走向了世界,从古典走向了未来。

1.《邓小平文选》邓小平著人民出版社
2.《新概念英语》 (英国)亚历山大著上海译文出版社
3.《金庸作品集》金庸著三联书店
4.《美的历程》李泽厚著文物出版社
5.《数字化生存》 (美国)尼葛洛庞蒂著海南出版社
6.《精神分析引论》(奥地利)弗洛伊德著商务印书馆
7.《傅雷家书》傅雷著三联书店
8.《第三次浪潮》 (美国)托夫勒著三联书店
9.《时间简史》 (英国)霍金著湖南科技出版社
10.《丑陋的中国人》柏杨著湖南文艺出版社
11.《经济学》 (美国)萨缪尔森著商务印书馆
12.《百年孤独》 (哥伦比亚)马尔克斯著上海译文出版社
13.《万历十五年》黄仁宇著中华书局
14.《围城》钱钟书著人民文学出版社
15.《哥德巴赫猜想》徐迟著人民文学出版社
16.《平凡的世界》路遥著人民文学出版社
17.《王朔文集》王朔著华艺出版社
18.《学习的革命》 (新西兰)戈顿德莱顿著上海三联书店
19.《张爱玲文集》张爱玲著安徽文艺出版社
20.《中国科学技术史》 (英国)李约瑟著科学出版社。

中国人必读的三本书籍推荐_励志书籍

中国人必读的三本书籍推荐_励志书籍

中国人必读的三本书籍推荐在现在网络普及的社会,我们应该多看书,看一些经典的书籍,放下手机,重新找回阅读的快乐。

下面是由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中国人必读的三本书籍推荐,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中国人必读的三本书籍推荐中国人必读的书一、《近思录》:身边之事,日常之理《近思录》囊括了五位顶级理学大师——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的思想精华,理学思想的主要内容在书中得到了全面阐述,是学习研究理学最为经典和权威的著作。

太极、理、气等概念,是理学经常论及的根本和核心范畴,其一切理论都是建基于这个高度之上而得出的。

说白了,理学之所以让人觉得疏远和不亲切,不是因为它有问题,而是在于太高、太精英化。

譬如《近思录》的主线便是——从宇宙生成到圣人气象,循着格物穷理、存养而意诚、正心而迁善、修身而复礼、齐家而正伦理,以至治国平天下及古圣王的礼法制度,批异端而明圣贤道统。

读这本书,是啃硬骨头,对思维是极大砺炼,对认知是巨大提升。

中国人必读的三本书二、《传习录》:心外无学,传而习之《传习录》是明代心学宗师的著作,记载了阳明先生的和论学书信。

上卷经王阳明本人审阅;中卷里的书信出自王阳明亲笔,是他晚年的著述;下卷虽未经本人审阅,但较为具体地解说了他晚年的思想,著名的王阳明心学“四句教”就是在下卷提出。

王阳明“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等主要心学思想,都包含在《传习录》里。

要了解千古心学的真谛和王阳明的大智慧,这本书是最佳选择,一本足矣。

更为难得的是,王阳明虽是一个大学者,其书和思想却无论人还是非读书人,都可以读可以听、听得进听得懂,这也是心学比理学更为人喜爱的一大原因。

这本书对于现代人也有着更为紧迫切实的意义:在当下,人的欲望日渐膨胀,许多人竭尽全力攫取财富,却不明白自己的生活何以越来越迷惘和纠结,日甚一日地充满挫折与焦虑,越来越没有安全感和存在感。

此时,你就需要读读《传习录》,把灼灼目光收回来,投向自己那放逐已久的心灵,由知而行,步入知行合一之途。

中国通史读书笔记(精选10篇)

中国通史读书笔记(精选10篇)

中国通史读书笔记(精选10篇)中国通史读书笔记中国通史内容简介本书在内容上首先确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历史为《中国通史》撰述的范围,时间跨度从远古时代始至近代,是对中国历史全面、系统的论述,集中体现了该书编写时中国历史学研究的最新研究成果。

在体例上突破了20世纪以来历史著作大多采用的章节体,借鉴了古代纪传体史书的特点,分为甲编序说、乙编综述、丙编典志、丁编传记,以期容纳更多的内容,尽可能全面反映历史的重要方面。

《中国通史》包含经济、政治、民族、军事、文化、中外关系、历史人物等多方面内容,史料翔实,读来使人产生厚实、凝重之感。

尤其应当提到的是:它把各少数民族的历史都放在中国历史进程的大背景下加以阐述,充分肯定前者在后者之中的重要位置,充分肯定多民族共同创造中华文明的历史业绩;它把科学技术同生产力的发展状况结合起来阐述,反映出科学技术在推进生产力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它展现出从先秦至近代各个历史时期的人物群像,使中国历史更加生动、更加引人入胜地反映在读者面前。

如第十二卷“近代后编”传记部分,就写出了50多人的传记。

至于资料的翔实,各卷都很突出,同时也各有特点。

以第八卷“元时期”为例,其“序说”部分凡八章,依次是:汉文资料;蒙、藏、回鹘文资料;国外资料(含波斯文资料、阿拉伯文史料、欧洲文字史料、亚美尼亚文资料、叙利亚文史料、俄日文资料);明清两代的元史著述;二十年代以后元史研究的进步;建国以来的蒙元史研究;国外的蒙元史研究;本书编写旨趣。

这240页的文献概述,足以表明本书编撰的坚实的史料基础。

中国通史读书笔记(精选10篇)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是时候写一篇读书笔记好好记录一下了。

那么你会写读书笔记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国通史读书笔记(精选10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国通史读书笔记1《中国通史》这本书,它记述了中国五千年来的发展,反映了中国古代人民的生活状况,描绘了中国古代各国家的兴起、发展与衰落,记载了各种军事谋略,赞颂了古代各国的英雄好汉,咏唱了自古至今的那些非凡诗人用自己的灵魂所书写的诗歌,向我们讲述了一个又一个或喜或悲的故事…这本书,无愧称为“人类历史比读经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人首先要读的两本书:《论语》和《老子》
张翼星发布时间:2008-11-10 05:52光明日报
“人之能为人,由腹有诗书。

”(韩愈《符读书城南》)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文化、学术界不同层次的“国学热”已经多次兴起,说明绵延了数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线索不容中断,自古流传、溶入血脉的文化典籍的意义不会消失。

炎黄子孙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不能数典忘祖,不能割断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而应当共同守护民族文化的原
典和基因。

那么,在浩如烟海的中国文化典籍中,究竟首先或主要读什么书呢?历来有不少学者开列过“国学书目”,一般都在几十本以上,今日的专门研究者或尚可参考利用,广大读者多半望而生畏。

梁实秋先生曾说:“作为一个道地的中国人,有些部书是非读不可的。

这与行业无关。

理工科的,财经界的,文法门的,都需要一些蔚成中国文化传统的书。

”(《雅舍小品选》)钱穆先生曾说:“《论语》自西汉以来,为中国识字人一部人人必读书。

”(《论语新解》)1978年,他在香港中文大学的一次讲座中又提出七本“中国人所人人必读的书”:《论语》、《孟子》、《老子》、《庄子》、《六祖坛经》、《近思录》、《传习录》。

近来也有学者建议读《论语》、《孙子兵法》、《老子》、《周易》。

我则主张更集中一点,先把《论语》和《老子》读好,然后逐步扩展。

理由如下:
1.这是两本中国传统文化最主要的代表作。

《论语》是儒家思想的主要代表作;《老子》则是道家思想的主要代表作。

先秦诸子百家中,儒家和道家是影响最大的两家,而儒家和道家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两条主线。

把这两家思想的源头抓住了,就比较容易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来龙去脉,还可以避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单向理解,易于进行儒、道两家思想的比较,铺垫一个较为开阔的思想平台。

《论语》和《老子》在问世以来的二千余年间,对中国的政治、哲学、伦理、教育等方面,无不产生了极其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要继承和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首先就要读懂、读通《论语》和《老子》。

这是没有疑问的。

2.这是两本有利于开展中外文化交流与比较的书。

正因为《论语》和《老子》分别为儒家和道家的最早代表作,所以,熟读了这两本书,就为传播中国文化,进行中外文化的交流与比较打下一个初步的基础。

胡适、冯友兰等老一辈学者,当年出国留学时,已有国学的深厚根底,这是他们融合中西文化,进行综合创新的基本条件。

近一百年前,胡适在美国就发现中国某些留学生忽视传统文化,不读中国文化典籍,他为此感到羞耻和焦虑。

今日的情况更为严重,不少留学生、“海归派”,确实连《论语》和《老子》都没读过,试问他们怎么传播中国文化,在文化的交流与合作中有多少发言权?又怎能比较与融合中西文化,进行文化的综合创新呢?此外,据我所知,国内有一些热衷于讲“国学”或“中国传统文化”的人,他们对“四书”“五经”或《论语》、《老子》,都没认真地读过一遍。

这不正
是孔子所说:“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学而第一)么?老子说:“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老子》第六十三章)“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第六十四章)我们应当老老实实地打点基础,先把《论语》、《老子》读懂、读熟,然后才能对国学研究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有点发言的资格,做点扎实的工作。

3.这是两本在教育上体现人类精神家园的书。

国内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不仅引导学生围着考试转,而且引导考试围着教材、讲义转。

一些大学生学了四年,上了二、三十门课,考试通过了,文凭拿到手,却主要读了一堆教材、讲义,而很少直接接触原著、经典。

因为对付考试,读读教材就够了。

殊不知优秀教材,固然有重要参考价值,不可不读,但终究是第二手的辅助性读物。

大学生要培养独立思考和研究问题的能力,提高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素养,就必须直接攻读原汁原味的原著和名著。

只有这些著作才是经过时间检验和历史淘洗的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从事学术研究的可靠来源或依据,从中不仅可以学习思想观点,而且可以学习研究方法,还可体验学者、大师的品格与魅力。

所以,攻读原著是基本功的训练,是学术上登堂入室所必经的途径。

应试教育和沉重的课程负担,让学生只读教材,不读原著,实际上是让青少年一代逐渐离开了人类精神的家园。

这是我们教育领域的一个重大误区。

这与中国的传统教育,与西方的教育体系都是不一致的。

《论语》和《老子》就是中国传统文化最基本的原著,国学研究的本源性著作,它应当是每一个有条件学习的中国人,首先是每一个中国大学生的必读书。

可是,我个别问过十多个大学生(包括文、理科),是否完整地读过一遍《论语》或《老子》?都说没有。

这个触目惊心的事实,让我感到困惑。

西方有的大学生都读过这两本书,中国的大学生,却普遍地没有读过,这是说不过去的事情。

我认为,不论功课怎么忙,事情怎么多,在大学本科的四年里,一定要抽时间认真地读一读《论语》和《老子》,没有这方面的课程,就自觉地把它作为必修的自学课。

书中的有些段落,可以背诵下来,并运用于实际的生活与思考。

可以让《论语》、《老子》中的思想首先在大学师生中普及,然后在国家公务员、机关干部、企业家和企业工作人员、中小学教师中普及,并逐步在市民、百姓中普及。

这是可能做到的传统文化的普及工作。

经过这种普及,全民族的传统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就可以在精神的层面,得到普遍的提升。

在这种普及的基础上便可以逐步提高,从各个方面展开比较深入的研究。

这种研究又可以推动更为广泛的普及。

《论语》是一种语录体,又多是孔子与其弟子和弟子之间的对话,比较形象、生动;《老子》(又名《道德经》)则是一部富于诗意的散文。

两书内容丰富,深蕴哲理,篇幅较短,言简意赅。

《老子》只有五千字,《论语》也不过一万两千字。

先读《论语》和《老子》,便有了一个好的开头,好比垫下两块传统文化的基石。

接下来就可以逐步扩展。

比如,从《论语》就可以扩展到《孟子》、《大学》、《中庸》,或整个“四书”、“五经”。

从《老子》可以扩展到《庄子》、《淮南子》等道家的其他著作。

《论语》与《老子》虽然比较好读,但终究是古代典籍,难解和易于发生歧义的地方是有的。

首先要尽量读懂,必要时可适当参考某些学者的注解或评论性著作,但我们不能满足于读别人的“心得”或“讲解”,而要自己直接把原著读懂,在读懂的基础上还要读熟,并且进一步读出自己的见解、体会来。

这就必须勤于思考,勇于提问,还要善于分析和批评,看到它的局限性。

对原著、名著,是必须反复阅读、反复提问和体味的。

像熊十力先生所说:“沉潜往复,从容含玩。

”这既要下功夫,又是一种精神自由而愉悦的活动。

孔子说过一句很值得玩味的话:“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雍也第六)这里像是道出了学习、教育的三个层次:“知之者”,大致是获得或传授知识的层次;“好之者”,则是从学习中引发了兴趣,
激发了提出问题和研究问题的动力;“乐之者”则更进一步,从学习和探讨中形成思想的升华,产生高度愉悦的心情,或对研究“欲罢不能”的迷恋状态。

这是读书、学习可以达到的精神境界。

我们读《论语》和《老子》,或读其他原著和名著,以及从事各项学习和研究,都可以追求这种精神境界。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哲学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