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湿地面积有多少
中国的湖泊
出版者的话1980~1986年间,我们曾组织出版了一批地理知识读物,着重介绍中国的自然地理基础知识。
这些书出版以后,引起了国内外广大读者的注意和好评。
但因时隔多年,不少读者要求重印,有的建议进行修订,增补更新的资料。
为了满足广大读者的要求,同时适应新时期发展的需要,我们约请了原作者对原书进行修订,增补了新的科研成果并更新资料,修改了原书中一些不必要的或不够准确的内容和提法,文字表述上也进行了修饰。
书中的插图作了部分调整,还新增了彩色照片,以增加读者的感性认识。
为了突出主题,我们将《中国的地形》、《中国的气候及其极值》、《中国的河流》、《中国的湖泊》、《中国的沼泽》、《中国的土壤》、《中国的森林》、《中国的草原》、《中国的沙漠》、《中国的海洋》和《中国的自然保护区》这11种书汇总起来,组成一套“中国自然地理知识丛书”出版,在开本设计上与原书相比亦有一些变化。
我们还将继续组织编写一些有关的专题,纳入这套丛书之中。
这套丛书适合于中等文化程度的读者自学阅读,又可作为中小学教师和高年级学生的教学参考资料,是一份进行爱国主义和国情教育的好材料。
我们希望这套丛书能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
商务印书馆编辑部《中国自然地理知识丛书》内容提要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国家之一,不仅疆域辽阔,人口众多,自然地理环境亦极其复杂而丰富多彩。
5000多年前,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这片土地上劳动、生息、繁衍;在漫长的岁月里,又不断地开发、利用和改造着周围的环境。
今天,中国人民正面临着新的考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需要我们每一个人进一步认识这片土地。
这套丛书,系统介绍中国的自然地理基本知识,广及地形、气候、水文、生物、土壤、资源、环境等各个方面,内容丰富,资料新颖,文字流畅。
广大读者,特别是青年同志,将会从中学到多种知识,加深对祖国的了解,更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和自信心,以极大的爱国热忱,投入祖国的建设中去。
中国的湖泊湖泊是由湖盆、湖水及水中所含的矿物质、有机质和生物等所组成的。
人教新课标高中生物必修三《我国的湿地资源及保护
我国的湿地资源及保护根据《湿地公约》对湿地的定义,湿地是指天然的或人工的、永久的或临时的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静止或流动的淡水、半咸水或咸水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
因此,所有季节性或常年集水地带,包括沼泽、泥炭地、湿草甸、湖泊、河流及洪泛平原、河口三角洲、滩涂、珊瑚礁、红树林、水库、池塘、水稻田以及低潮时水深浅于6米的海岸线等,均属于湿地范畴。
湿地是重要的国土资源和自然资源,是具有多种功能的生态系统。
湿地不仅为人类提供大量食物、原料和水资源,而且在维持生态平衡、保持生物多样性。
涵养水源、蓄洪防旱、降解污染等方面都能起到重要作用,被誉为“地球之肾”。
它与森林、海洋一起被称为地球三大生态系统,受到全世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
我国现有湿地面积6594万公顷,占世界湿地总面积的 10%,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具有类型多、面积大、分布广、区域差异显著、生物多样性丰富等特点。
由于人们在开发利用湿地的过程中,忽视了对湿地的保护,致使湿地生态系统承受的压力不断增加。
湿地资源得不到正常的休养生息,湿地面积日益减少,功能和效益下降,生物多样性丧失,污染加剧,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据统计,近40年来,我国沿海地区累计丧失海滨滩涂湿地约219万公顷,相当于沿海湿地总面积的一半;我国沿海红树林已由20世纪 50年代初的 5万公顷下降到目前的 1.4万公顷;近50年来,全国围垦湖泊面积超过了130万公顷,因围垦而消亡的天然湖泊近1000个;我国有2/3的湖泊存在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 20%的湖泊因污染丧失了基本使用功能;我国最大的湿地——黑龙江三江平原湿地,20世纪50年代面积536万公顷,现在只剩下113万公顷。
《湿地公约》正是各国在认识到保护和合理利用湿地重要性的基础上,共同达成的一个重要的政府间国际公约。
它是由前苏联、英国、加拿大等6国于1971年签署的,目的通过国际合作,保护重要的湿地生态系统,以拯救世界上迅速消失的湿地和濒临灭绝的水禽。
中国十大魅力湿地
公益活动:“美丽中国·湿地行”评选标准:“价值是否突出、形态是否典型、物种是否独特、保护是否有力”【十大湿地】1. 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扎龙之秋①地理位置: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境内,地处中国东北松嫩平原外围,嫩江支流乌裕尔河下游,西北距齐齐哈尔市30公里。
②湿地形成:嫩江支流乌裕尔河下游失去河道、河水漫溢而成的一大片永久性弱碱性淡水沼泽区,由许多小型浅水湖泊和广阔的草甸、草原组成。
沼泽地最大水深0.75米,湖泊最大水深达5米。
③气候特点: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④湿地面积:21万公顷和谐之美⑤湿地特点:扎龙湿地是同纬度地区景观最原始、物种最丰富的湿地自然综合体。
境内有大面积的沼泽、草甸和小湖泡,苇丛茂密、鱼虾众多,许多地方芦苇高达1-3米而人迹罕至,是水禽理想的栖息地。
此外,扎龙湿地有“鹤乡”之美誉,在全世界所有15种鹤类中,中国有9种,这里就有6种。
其中属于一级保护鸟类有丹顶鹤、白鹤和白头鹤,及二级保护鸟类的白枕鹤、灰鹤和蓑羽鹤。
每年4-5月份,约有300余只丹顶鹤来此栖息繁衍,芦苇沼泽和塔头苔草是丹顶鹤的主要栖息地;白鹤数量近1000只,来此栖息逗留后继续北迁至俄罗斯境内,为迁徙性停息鸟。
齐齐哈尔市也因而被称为“鹤城”。
除著名的鹤类外,还有天鹅、大鸨、白琵鹭、隼等其他珍禽。
1992年扎龙湿地被列入“世界重要湿地名录”,主要保护对象是丹顶鹤和其他野生珍禽及湿地生态系统,被誉为鸟和水禽的“天然乐园”。
2. 山口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临海美景①地理位置:广西壮族自治区合浦县境内,距合浦县城77km。
②气候特点:南亚热带湿润气候,光热资源充足,雨量充沛。
③湿地面积:8000公顷④保护对象:红树林生态系统⑤湿地特点:山口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类型为海洋和海岸生态系统,海岸线总长为50km,分布着发育良好、结构典型、连片较大、保存较完整的天然红树林,有红海榄、木榄、秋茄、桐花树等12种红树林等12种红树林植物,其中连片的红海榄纯林和高大通直的木榄在我国实为罕见。
中国的湖泊及十大排名
中国湖泊的分布湖泊可以镶嵌在白雪皑皑的高山,也可以沉睡在陡峭的深谷,也可以仰卧在辽阔的平原,也可以偎依在咆哮的海滨。
不论是白雪茫茫的极地,四季如春的温带,还是赤日炎炎的南方,你都可以寻觅到她的芳踪。
湖泊的分布没有地带性规律可循,也不受海拔的限制。
我国湖泊分布,大概以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昆仑山-冈底斯山一线为界。
此线东南为外流湖区,以淡水湖为主,湖泊大多直接或间接与海洋相通,成为河流水系的组成部分,属吞吐型湖泊。
此线西北为内陆湖区,以咸水湖或盐湖为主,湖泊位于封闭或半封闭的内陆盆地之中,与海洋隔绝。
湖泊的分布没有地带性规律可循,也不受海拔的限制,凡是地面上一些排水不良的洼地都可以潴水,发育成湖泊。
东部平原湖区东部平原湖区共有大小湖泊834个,其中,大于1km2的湖泊有696个,总面积为21171.60km2 ;大于10km2湖泊有138个,总面积为19587.50km2。
东部平原湖区较著名的湖泊有洞庭湖、洪湖、鄱阳湖、巢湖、太湖、淀山湖、东钱湖、南四湖、白洋淀、七里海、日月谭等。
蒙新高原湖区蒙新高原湖区共有大小湖泊879个,其中,大于1km2的湖泊有772个,总面积为19700.30km2 ;大于10km2湖泊有107个,总面积为18059.43km2。
蒙新高原湖区较著名的湖泊有呼伦湖、运城盐湖、红碱淖、文县天池、罗布泊等。
云贵高原湖区云贵高原湖区共有大小湖泊73个,其中,大于1km2的湖泊有60个,总面积为1199.40km2;大于10km2湖泊有13个,总面积为1088.20km2。
云贵高原湖区较著名的湖泊有滇池、洱海、泸沽湖、草海、邛海、九寨沟海子群等。
青藏高原湖区青藏高原湖区共有大小湖泊1437个,其中,大于1km2的湖泊有1091个,总面积为44933.30km2;大于10km2湖泊有346个,总面积为42816.10km2。
青藏高原湖区较著名的湖泊有纳木错、青海湖、察尔汗盐湖、鄂陵湖等。
2024年湿地日有奖知识问答
2024年湿地日有奖知识问答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2024年湿地日有奖知识问答湿地日是一个旨在增加人们对湿地保护重要性的全球性活动,旨在提高人们对湿地的认识,促进湿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2024年的湿地日即将到来,为了让更多人了解湿地,我们特别准备了一场湿地日有奖知识问答活动。
让我们一起来测试一下你对湿地的了解吧!一、基础知识部分1. 什么是湿地?答:湿地是指有着湿地特征的地带,包括沼泽、河流、湖泊、池塘、沼泽、沼泽和河口等。
答:湿地可以净化水源、调节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持生态平衡等作用。
答:湿地受到过度开发、污染、气候变化等多种因素的威胁。
4. 世界上最大的湿地是哪里?答:世界上最大的湿地是南美洲的亚马逊河流域。
5. 湿地日是哪一天?答:湿地日是每年的2月2日。
二、生物多样性部分6. 湿地中常见的鸟类有哪些?答:湿地中常见的鸟类包括水鸟、涉禽、雁类、鹳类等。
8. 怎样保护湿地中的生物多样性?答:保护湿地中的生物多样性需要建立自然保护区、减少人类活动对湿地的影响、加强监管等手段。
9. 生物多样性丧失会对湿地生态系统产生什么影响?答:生物多样性丧失会导致湿地生态系统的不稳定和崩溃。
10. 你认为保护湿地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三、湿地保护部分11. 湿地保护的主要方法有哪些?答:湿地保护的主要方法有建立湿地公园、加强法律保护、推动生态修复等。
12. 你知道有哪些国际组织致力于湿地保护?答:有国际自然保护联盟、世界自然基金会等组织致力于湿地保护。
13. 你认为政府应该如何加强湿地保护?答:政府应该加强立法监管、提高投入资金、宣传教育等。
14. 作为普通市民,你可以为湿地保护做出哪些贡献?答:作为普通市民,可以不乱丢垃圾、不乱砍树木、关注湿地信息、参与志愿活动等。
15. 你认为未来湿地保护面临的主要挑战是什么?答:未来湿地保护面临的主要挑战包括气候变化、人类活动、资源开发等。
中国湿地现状
中国湿地现状国家林业局最新统计显示,中国湿地自然保护区的数量已经增加到二百六十处,总面积达一千六百多万公顷。
中国是世界上湿地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共拥有湿地面积六千五百九十多万公顷,约占世界湿地面积的百分之十,居亚洲第一位。
自一九九二年中国正式签署《国际湿地公约》以来,青海湖的鸟岛、湖南省洞庭湖和香港米浦等七处湿地已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然而,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湿地面积急剧萎缩。
统计显示,近四十年来,中国沿海地区累计丧失海滨滩涂湿地和城乡工矿占用湿地共约二百万公顷以上,相当于沿海湿地总面积的一半。
1. 黑龙江省三江平原的湿地它们位于黑龙江省三江平原,三江平原沼泽及沼泽化土地广泛公布,湖泊、沼泽、河道和湿草甸面积约200 万公顷,其中沼泽面积约有130 余万公顷,沼泽一般年份地表积水大于20厘米,主要是毛果苔草沼泽,为腐植质沼泽土,本区水分条件不稳定,早年积水消失,多无泥炭积累。
沼泽边缘和一些平浅洼地,季节性积水一般5--10厘米,春季积水往往消失,但土壤多被饱和,植被以囊苔草,灰脉苔草,小叶樟为主,土壤为草甸沼泽土,三江平原河流与沼泽区是黑龙江水系、松花江水系和乌苏里江水系鲤科鱼类的重要产卵、繁殖地,也是亚洲东北部的水禽繁殖中心和亚洲的部分水禽南迁的必经之地,河流两岸的沼泽和湖滨沼泽是鲤科鱼类繁殖和幼鱼育肥的场所,丰富的维管束植被为鱼类产卵提供了附着基。
该区有丰富的水生动植物资源,若把黑龙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部分包括在内,合计有鱼类70-80种左右,重要经济鱼类有大马哈鱼、哲罗鱼类、细鳞鲑、江鳕、乌鳢、黄桑鱼和许多其它鲤科鱼类,其中的大部分鲑科和鲤科鱼类以该湿地水域和沼泽地为产卵和幼鱼肥育场,并为水禽等动物的栖息生存提供了主要的食物来源,在这些地区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动物有丹顶鹤、天鹅等。
目前三江平原已经开垦了大量的沼泽化荒地和部分沼泽地,在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下,三江平原环境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过去珍禽、野兽、鱼类很多,被称为是 "棒打獐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的地方,现在上述这种荒原现象已不复存在了,生态环境有恶化的现象,如土壤风蚀和水蚀,水土流失加重,有机质含量下降,物理性状变坏,地方小气候有所变化,由于大面积围垦,使鱼类失去产卵附着基,产卵、索饵场大面积减少,导致鱼、虾、贝、藻等渔业资源显著减少。
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结果
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结果(2014年1月13日)国家林业局一、基本情况为满足我国湿地保护管理需要,更好地履行《湿地公约》,2003年我国完成了首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初步掌握了单块面积100公顷以上湿地的基本情况。
十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我国湿地生态状况发生了显著变化,为准确掌握湿地资源及其生态变化情况,制订加强湿地保护管理政策,编制重大生态修复规划,国家林业局于2009-2013年组织完成了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
按照《湿地公约》,第二次调查确定起调面积为8公顷(含8公顷)以上的近海与海岸湿地、湖泊湿地、沼泽湿地、人工湿地以及宽度10米以上、长度5公里以上的河流湿地,开展了湿地类型、面积、分布、植被和保护状况调查,对国际重要湿地、国家重要湿地、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小区和湿地公园内的湿地,以及其他特有、分布有濒危物种和红树林等具有特殊保护价值的湿地开展了重点调查,主要包括生物多样性、生态状况、利用和受威胁状况等。
参与本次调查的省级及以上单位203个、技术人员2.2万人,调查采用3S技术(即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的简称)与现地核查相结合的方法。
全国共区划湿地斑块27.62万块,区划湿地区3391个,重点调查湿地1579处,布设植物调查样方72227个,动物调查样带和样方14044个,获取调查成果数据2.6亿条。
二、调查结果调查主要成果:一是掌握了调查范围内符合公约标准的各类湿地面积、分布和保护状况,建立了遥感影像和基础数据库。
二是掌握了国际重要湿地、国家重要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和其他重要湿地的生态、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社会经济及受威胁状况等。
三是掌握了近十年来100公顷以上湿地面积、保护状况和受威胁状况的动态变化情况。
四是建立了稳定的湿地资源调查专业队伍和专家团队。
五是形成了完善的湿地资源调查监测系列技术规范。
全国湿地总面积5360.26万公顷(另有水稻田面积3005.70万公顷未计入),湿地率5.58%。
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结果
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结果(2014年1月13日)国家林业局一、基本情况为满足我国湿地保护管理需要,更好地履行《湿地公约》,2003年我国完成了首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初步掌握了单块面积100公顷以上湿地的基本情况。
十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我国湿地生态状况发生了显著变化,为准确掌握湿地资源及其生态变化情况,制订加强湿地保护管理政策,编制重大生态修复规划,国家林业局于2009-2013年组织完成了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
按照《湿地公约》,第二次调查确定起调面积为8公顷(含8公顷)以上的近海与海岸湿地、湖泊湿地、沼泽湿地、人工湿地以及宽度10米以上、长度5公里以上的河流湿地,开展了湿地类型、面积、分布、植被和保护状况调查,对国际重要湿地、国家重要湿地、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小区和湿地公园内的湿地,以及其他特有、分布有濒危物种和红树林等具有特殊保护价值的湿地开展了重点调查,主要包括生物多样性、生态状况、利用和受威胁状况等。
参与本次调查的省级及以上单位203个、技术人员2.2万人,调查采用3S技术(即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的简称)与现地核查相结合的方法。
全国共区划湿地斑块27.62万块,区划湿地区3391个,重点调查湿地1579处,布设植物调查样方72227个,动物调查样带和样方14044个,获取调查成果数据2.6亿条。
二、调查结果调查主要成果:一是掌握了调查范围内符合公约标准的各类湿地面积、分布和保护状况,建立了遥感影像和基础数据库。
二是掌握了国际重要湿地、国家重要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和其他重要湿地的生态、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社会经济及受威胁状况等。
三是掌握了近十年来100公顷以上湿地面积、保护状况和受威胁状况的动态变化情况。
四是建立了稳定的湿地资源调查专业队伍和专家团队。
五是形成了完善的湿地资源调查监测系列技术规范。
全国湿地总面积5360.26万公顷(另有水稻田面积3005.70万公顷未计入),湿地率5.58%。
中国滨海湿地现状和问题及管理对策建议
中国滨海湿地现状和问题及管理对策建议张健; 李佳芮; 杨璐; 李潇【期刊名称】《《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年(卷),期】2019(044)005【总页数】3页(P127-129)【关键词】滨海湿地; 现状; 问题; 对策【作者】张健; 李佳芮; 杨璐; 李潇【作者单位】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天津 30017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21滨海湿地是指低潮时水深浅于六米的水域及其沿岸浸湿地带,包括水深不超过六米的永久性水域、潮间带(或洪泛地带)和沿海低地等[1]。
滨海湿地具有重要的资源、生态和环境效益。
滨海湿地形成并保存了目前我们所依赖的大量化石燃料,是能源的制造者和供应者;滨海湿地具有的巨大食物链及其所支撑的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为众多野生动植物提供了独特的生境,具有丰富的遗传物质,被誉为“物种基因库”;滨海湿地具有汇集水分和废弃物、降解污染、美化环境、防潮护岸和维持区域生态平衡等方面的功能,因而又被称为“地球之肾”[2]。
2009年,联合国发布《蓝碳:健康海洋固碳作用的评估报告》,确认了红树林、盐沼等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在全球气候变化和碳循环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但是,我国滨海湿地受围垦、港口开发、陆源污染等人为活动干扰,面临湿地面积骤减、湿地生态系统退化等问题,亟须实施一系列对策措施来保护我国珍贵的滨海湿地资源。
为此,本文深入分析了我国滨海湿地类型和现状,以及湿地退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今后管理与保护我国滨海湿地的对策建议。
1 我国滨海湿地分类依据《湿地分类》(GB/T 24708-2009)将我国滨海湿地分为自然滨海湿地(近海与海岸湿地)和人工湿地两类。
前者包括浅海水域、岩石海岸、沙石海滩、淤泥质海滩、潮间带盐水沼泽、红树林、河口水域、沙洲/沙岛、海岸性湖泊、海草床、珊瑚礁等,后者包括盐田、稻田、养殖池塘、库塘和苇塘。
2 我国滨海湿地现状采用遥感影像解译等方法对2016年全国滨海湿地基本情况进行了“摸底”调查。
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
退田还林、植树种草、改坡为 梯
解决当地群众生活用能,严禁 砍伐
一、滥伐森林的生态灾难
森林及其保护
6、森林破坏的后果:生态失调,环境恶化,洪水频发,水土 流失加剧,土地沙化,全球气温升高,物种灭绝
7、林破坏的原因: ①过度的焚耕开垦 ②大规模的农场和牧场开发 ③商业性采伐 ④采矿、水利、公路建设,城镇建设 ⑤农业时代的毁林开荒,滥砍滥伐 ⑥战争,森林火灾
森林及其保护
6、中国不同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措施
中国区域生态环境 问题及其防治途径
生态环境问题 主要分布区域
自然背景
森林破坏
东北、西南、 中温带、亚热带边
华南林区
远山区
草原退化 湿地萎缩
内蒙古、青海、 属半干旱干旱草原泊
滨海滨
海洋边缘地区
生物多样性锐 林区、草原、
中国区域生态环境 问题及其防治途径
地区名称
自然背景
主要生态问题
形成原因
自然
认为
A
大兴安岭西 侧
大兴安岭西侧,内 森林破坏、土壤侵蚀 半干旱草原地区, 过垦,过牧,
蒙古半干旱草原区 (风蚀)、草地退化
降水少
过樵
B
西北干旱半 干旱地区
西北干旱半干旱荒 漠绿洲区
草地退化,土壤侵蚀
降水少
过度樵采, 过垦,
C
护生物多样性,调节气候
草地退化及其防治
一、草地退化
1、草原地区环境特点:雨量较小,自然环境比较脆弱,易受 外力破坏
2、载畜量:一定面积牧场所能容纳(承载)牲畜的头数,一般 以羊为标准,称为羊单位
3、草地退化人为原因: 人口增加--->畜牧产品需求增加--->超载过牧--->草场退化
中国及湖泊及十大排名
中国及湖泊及十大排名中国湖泊的分布湖泊可以镶嵌在白雪皑皑的高山,也可以沉睡在陡峭的深谷,也可以仰卧在辽阔的平原,也可以偎依在咆哮的海滨。
不论是白雪茫茫的极地,四季如春的温带,还是赤日炎炎的南方,你都可以寻觅到她的芳踪。
湖泊的分布没有地带性规律可循,也不受海拔的限制。
我国湖泊分布,大概以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昆仑山-冈底斯山一线为界。
此线东南为外流湖区,以淡水湖为主,湖泊大多直接或间接与海洋相通,成为河流水系的组成部分,属吞吐型湖泊。
此线西北为内陆湖区,以咸水湖或盐湖为主,湖泊位于封闭或半封闭的内陆盆地之中,与海洋隔绝。
湖泊的分布没有地带性规律可循,也不受海拔的限制,凡是地面上一些排水不良的洼地都可以潴水,发育成湖泊。
东部平原湖区东部平原湖区共有大小湖泊834个,其中,大于1km2的湖泊有696个,总面积为21171.60km2 ;大于10km2湖泊有138个,总面积为19587.50km2。
东部平原湖区较著名的湖泊有洞庭湖、洪湖、鄱阳湖、巢湖、太湖、淀山湖、东钱湖、南四湖、白洋淀、七里海、日月谭等。
蒙新高原湖区蒙新高原湖区共有大小湖泊879个,其中,大于1km2的湖泊有772个,总面积为19700.30km2 ;大于10km2湖泊有107个,总面积为18059.43km2。
蒙新高原湖区较著名的湖泊有呼伦湖、运城盐湖、红碱淖、文县天池、罗布泊等。
云贵高原湖区云贵高原湖区共有大小湖泊73个,其中,大于1km2的湖泊有60个,总面积为1199.40km2;大于10km2湖泊有13个,总面积为1088.20km2。
云贵高原湖区较著名的湖泊有滇池、洱海、泸沽湖、草海、邛海、九寨沟海子群等。
青藏高原湖区青藏高原湖区共有大小湖泊1437个,其中,大于1km2的湖泊有1091个,总面积为44933.30km2;大于10km2湖泊有346个,总面积为42816.10km2。
青藏高原湖区较著名的湖泊有纳木错、青海湖、察尔汗盐湖、鄂陵湖等。
湿地类型及其分布
湿地类型及其分布(1)沼泽湿地。
中国的沼泽约1197万公顷,主要分布于东北的三江平原、大小兴安岭、若尔盖高原及海滨、湖滨、河流沿岸等,山区多木本沼泽,平原为草本沼泽。
三江平原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是由黑龙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冲积形成的低平原,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淡水沼泽分布区,1990年尚存沼泽约113万公顷。
三江平原无泥炭积累的潜育沼泽居多,泥炭沼泽较少。
沼泽普遍有明显的草根层,呈海绵状,孔隙度大,保持水分能力强。
本区资源利用以农业开垦,商品粮产出为主。
大、小兴安岭沼泽分布广而集中,大兴安岭北段沼泽率为9%,小兴安岭沼泽率为6%,该区沼泽类型复杂,泥炭沼泽发育,以森林沼泽化、草甸沼泽化为主,是我国泥炭资源丰富地区之一。
若尔盖高原位于青藏高原东北边缘,是我国面积最大、分布集中的泥炭沼泽区。
特别市黑河中、下游闭流和伏流宽谷,沼泽布满整个谷底,泥炭层深厚,沼泽率达20%--30%。
本区以富营养草本泥炭沼泽为主,复合沼泽体发育。
若尔盖高原是我国重要的草场。
海滨、湖滨、河流沿岸主要为芦苇沼泽分布区。
滨海地区的芦苇沼泽,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北至鸭绿江口的淤泥质海岸,集中分布在河流入海的冲积三角洲地区。
我国较大湖泊周围,一般都有宽窄不等的芦苇沼泽分布。
另外,无论是外流河还是内流河,在中下游河段往往有芦苇沼泽分布。
(2)湖泊湿地。
中国的湖泊具有多种多样的类型并显示出不同的区域特点。
据统计,全国有大于1平方公里的天然湖泊2711个,总面积约90864平方公里。
根据自然条件差异和资源利用、生态治理的区域特点,中国湖泊划分为五个自然区域。
?东部平原地区湖泊,主要指分布于长江及淮河中下游、黄河及海河下游和大运河沿岸的大小湖泊。
面积1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有696个,面积21171.6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湖泊总面积的23.3%。
著名的五大淡水湖-鄱阳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和巢湖即位于本区。
该区湖泊水情变化显著,生物生产力较高,人类活动影响强烈。
中国湿地特点
中国湿地可分为8个主要区域,即:东北湿地,长江中下游湿地,杭州湾北滨海湿地,杭州湾以南沿海湿地,云贵⾼原湿地,蒙新⼲旱、半⼲旱湿地和青藏⾼原⾼寒湿地。
据最新统计显⽰,中国湿地⾃然保护区的数量已经增加到260处,总⾯积达1600多万公顷。
中国是世界上湿地⽣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共拥有湿地⾯积6590多万公顷,约占世界湿地⾯积的10%,居亚洲第⼀位,⽬前,青海湖的鸟岛、湖南省洞庭湖和⾹港⽶浦等7处湿地已被列⼊“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中国湿地特点类型多、绝对数量⼤、分布⼴、区域差异显著、⽣物多样性丰富。
按照湿地公约对湿地类型的划分,31类天然湿地和9类⼈⼯湿地在中国均有分布。
中国湿地的主要类型包括沼泽湿地、湖泊湿地、河流湿地、河⼝湿地、海岸滩涂、浅海⽔域、⽔库、池塘、稻⽥等⾃然湿地和⼈⼯湿地。
中国湿地⾯积约6594万公顷(其中还不包括江河、池塘等),占世界湿地的10%,位居亚洲第⼀位,世界第四位。
其中天然湿地约为2594万公顷,包括沼泽约1197万公顷,天然湖泊约910万公顷,潮间带滩涂约217万公顷,浅海⽔域270万公顷;⼈⼯湿地约4000万公顷,包括⽔库⽔⾯约200万公顷,稻⽥约3800万公顷。
在中国境内,从寒温带到热带、从沿海到内陆、从平原到⾼原⼭区都有湿地分布,⽽且还表现为⼀个地区内有多种湿地类型和⼀种湿地类型分布于多个地区的特点,构成了丰富多样的组合类型。
中国东部地区河流湿地多,东北部地区沼泽湿地多,⽽西部⼲旱地区湿地明显偏少;长江中下游地区和青藏⾼原湖泊湿地多,青藏⾼原和西北部⼲旱地区⼜多为咸⽔湖和盐湖;海南岛到福建北部的沿海地区分布着独特的红树林和亚热带和热带地区⼈⼯湿地。
青藏⾼原具有世界海拔的⼤⾯积⾼原沼泽和湖群,形成了独特的⽣态环境。
中国的湿地⽣境类型众多,其间⽣长着多种多样的⽣物物种,不仅物种数量多,⽽且有很多是中国所特有,具有重⼤的科研价值和经济价值。
据初步统计,中国湿地植被约有101科,其中维管束植物约有94科,中国湿地的⾼等植物中属濒危种类的有100多种。
2013-2014学年高二地理人教版选修六导学案 4.3 湿地干涸及其恢复
4.3 湿地干涸及其恢复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湿地的定义及其价值,掌握中国现有湿地现状。
2. 针对我国湿地减少的原因提出保护湿地的措施。
【重点难点】1.湿地的概念、特点及减少的原因。
2.认识保护湿地的重要性。
【知识链接】一、湿地及其减少(一)湿地1.定义:不论其为天然或①____________、永久或暂时、静止或②________、淡水或③________,由沼泽、④________、泥炭地或水域所构成的地区,包括低潮时水深6米以内的海域。
2.湿地的价值(1)生态价值—“地球之肾”——维护生态平衡。
具有⑤____________、调蓄水量、净化水体、⑥____________、美化环境、保护生物⑦__________等功能。
(2)经济价值:提供丰富的⑧________产品、提供⑨______资源、提供矿物资源、能源和水运。
(3)社会效益:观光与⑩________、教育与⑪________价值。
3.中国湿地现状(1)面积:中国现有湿地面积约26万平方千米(不包括江河、池塘等)占世界湿地的10%左右,位居亚洲第⑫____位,世界第四位。
(2)特点:⑬________多、绝对数量大、分布广、区域⑭______显著、生物多样性丰富。
(3)分布:东北⑮____________是世界上最大的湿地之一(成因: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
青藏高原上有着世界海拔⑯________的湿地。
(二)日益减少的湿地1.湿地减少的原因(1)自然原因:⑰____________充满湖沼,全球变暖,气候暖干化。
(2)人为原因:⑱__________________,导致泥沙大量沉积;⑲________________造田,导致湖泊和海滨滩涂面积缩小;⑳____________,导致水体富营养化;○21____________、河流的改向,导致水量减少。
2.我国湖泊面积减少的主要原因:过度引水○22________和盲目围湖造田。
最新中国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中国国际重要湿地名录依照《湿地公约》第二条,各缔约国应指定其领土内适当湿地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并给予充分、有效的保护。
目前我国已有37个湿地分五批列入了该名录。
第一批6个是我国1992年加入湿地公约时列入的;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香港米埔-后海湾成为我国第7个国际重要湿地;第二、三、四批分别14个、9个和6个湿地于2002年、2005年和2008年获得湿地公约认可;2009年1个被列入该名录;2011年4个被列入该名录。
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是一种荣誉。
一国列入该名录的湿地越多,说明该国保护意识越强。
列入名单的湿地将接受国际湿地公约相关规定的约束,一旦发现湿地生态退化,就可能被列入黑名单。
如果湿地在规定期限内未得到相应治理的,就会被逐出名录。
中国的国际重要湿地至今还未被列入过黑名单。
至2009年6月,全世界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的达1847块,其中面积最大的是博茨瓦纳的奥卡万高三角洲(Okavago Deltal System) ,面积达6,864,000公顷;面积最小的是澳大利亚圣诞岛的霍斯尼泉(Hosnie’s Spring),面积不到1公顷。
首批被列入的7块国际重要湿地1. 扎龙自然保护区位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东南约30公里,面积约210,000公顷。
区内湿地主要有湖泊、沼泽、湿草甸3种类型,芦苇沼泽面积最大。
保护区内有高等植物67科468种、鱼类9科46种、鸟类48科260多种,其中鹤类是本区的主要保护对象,尤以丹顶鹤、白枕鹤为主。
2. 向海自然保护区位于吉林省西部的通榆县境内,面积约105,467公顷,区内有有3条河流、22个湖泊以及数以百计的泡沼和大面积的沼泽。
保护区内现已发现鸟类253种;兽类30多种;两栖爬行动物8种;鱼类30多种;野生植物600余种。
本区内有6种鹤,其中3种在此繁殖;东方白鹳在区内营巢繁殖。
该保护区以鹤类、白鹳和蒙古黄榆等为主要保护对象。
3. 东寨港自然保护区位于海南省琼山县,面积5,400公顷,主要保护对象是以红树林为主的北热带边缘河口港湾和海岸滩涂生态系统及越冬鸟类栖息地。
中国生态系统与生态功能区划
NPP mean (a) and trend (b)
生态系统变化的驱动因素
–自然因素: 气候-如北方的干暖化趋势, 地貌条件, 等 –社会经济: 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资源利用、地方生计 需求 –经济社会因素在百年尺度内具有主导性:
• 人类活动对草地退化的贡献达到 89%, 人与自然耦合作用占 60% ( 1953-2004, 呼伦贝尔草原) • 黄河源区,人文因子和自然因子对高寒草原荒漠化的贡献分别 为61.6%和38.4% • 湿地退化的人为因素,包括农业扩张(30.3%)、水污染( 26.1%)、过度开发( 24.2%)、土壤侵蚀和淤积(8%)、水资 源的不合理利用(6.6%)
生态系统服务与土地利用
生态系统服务水平
0
轻度利用 ligh t 粗放利用 集中利用 退化
供给服务 (P):
R Cr P (最大化)
调节服务 (R): 文化-娱乐服务 (Cr): 文化 – 信息服务 (Ci): 各土地利用类型下的 多种服务
自然系统
高生物多样性
低生物多样性 Braat et al. 2009
生态系统服务权衡与优化
•生态恢复 •增加输入
生态系统状况情景分析
情景一: 现状趋势 (一切照常情景) 情景二: 基于规划的情景 情景三: 生态系统服 务优化情景
中国生态区划
土地利用类型
土地利用
生态系统服务
生态系统服务的经济价值
km2
2700000 2400000 2100000 1800000 1500000 1200000
因此,调控人类资源开发利用行为的法律、政策、管理手 段的不断强化,是实现生态系统可持续管理的必然途径
2000以来生态保护与恢复效果
辽河三角洲湿地是我国最大
对辽宁盘锦市自然生态环境的简要论述——以辽河三角洲湿地为例盘锦市位于辽东湾北岸、辽河三角洲中心地带,1984年建市,是新兴的石油化工城市,区域总面积4071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18公里,境内有800平方公里芦苇湿地,辖盘山县、大洼县、兴隆台区和双台子区,总人口119万人。
盘锦市经济比较发达,属重型工业城市,主要工业为石油化工、石油开采,农业以水稻、芦苇为主。
这里是退海冲积平原,地势平坦、上质肥沃、四季分明,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性气候,生态类型复杂多样。
盘锦市自然资源十分丰富,有石油天然气、芦苇湿地、海洋滩涂、联片草场、井盐、野生动植物资源等,2009年被第一批命名为生态示范区。
辽河三角洲湿地是我国最大、世界上第一的滨海河口湿地。
2005年2月2日,三角洲的一个重要部分——双台河口湿地被列为国际重要湿地,成为第三批进入国际重要湿地的我国湿地。
双台子河口湿地具有浅海海域、滩涂、河流、水库、芦苇沼泽、水稻田六种湿地类型,具有很高的生态经济价值。
盘锦市被称为湿地之都与地处三角洲密不可分,因此以其为例对于盘锦市的自然生态有一定的代表性。
下面开始简述辽河三角洲湿地的生态特色。
首先补充介绍湿地的概念和功能:湿地的定义有很多种,接近60个,但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湿地定义是由197t年在伊朗的拉姆萨正式通过的《湿地公约》提出的:湿地是指不论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静止或流动,淡的、半成的或咸的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m的水域。
虽然湿地有多种类型,但有一个共同特点:表面常年或经常覆盖着水或充满水,是介于陆地或水体之间的过渡带。
湿地是水陆相互作用形成的特殊自然综合体,是地球上非常有特色的一部分区域,湿地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具有很强的自我调节能力,同森林和海洋一样,湿地被认为是地球上重要的生命支持系统之一。
植被是湿地的重要标志,沼泽是湿地的主要类型。
湿地的功能和价值①湿地的环境功能湿地蕴涵丰富的水资源,具有极高的生产力。
湿地的阅读题答案
湿地的阅读题答案读书有三种方法:一种是读而不懂,另一种是既读也懂,还有一种是读而懂得书上所没有的东西。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湿地的阅读题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湿地①平静的水面像镜子一样,在和煦的阳光下,芦苇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
成群的野鸭在水面上玩耍,各种水鸟在欢娱地歌唱……这就是湿地的真实写照。
像这样濒临江河湖海的地带,长期受水浸泡而形成的滩涂、沼泽、湿草甸、泥炭地、红树林以及潮落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海域都是湿地。
湿地是地球上具有多种独特功能的生态系统。
②湿地是如何形成的呢?③当泥沙丰富的流水流近湖泊之时,由于水域变阔而流速变缓、泥沙下落沉积而成浅水滩。
湖泊,不单是五彩云霞的梳妆镜,更是水生植物的乐园。
浅水湖区,芦花飞荡,香蒲拂摇;次深湖区,睡莲、浮萍悬浮、飘摆于水面上;深水湖区,墨绿色的绸缎般的波浪时起时伏,那些生长于X-中的水草繁杂而茂盛。
春来夏往,秋隐冬藏,植物生活于湖泊,总会有生有死,有死有生。
那些腐烂的残体日积月累,最终多默默地、叠加式地沉积于湖底,经由水涨水落的浸泡,经由日月轮转的沧桑,终成泥炭,于是,湖底慢慢抬升,湿地也就逐渐形成了。
④湿地调节着地球的水循环。
那些河边的森林、湖边的漫滩,一直在进行地下水与地表水的交换。
洪涝之时,湿地总能够缓冲、储蓄和吸收洪水;倘遇干旱季节,又能够将水分“解放”出来。
湿地上的植被摇荡起伏,减轻或减缓了水体对海岸线、河湾及湖岸的侵蚀。
⑤湿地被科学家誉为地球之“肾”。
自然界生物链的完整、优化,离不开湿地。
湿地既吸收营养物质,又促进地球的新陈代谢,是“天然的过滤器”。
⑥植物在湿地繁衍,动物在湿地蹒跚游弋、跳跃爬行和栖息。
即使晴空排云而上的仙鹤,声鸣于天,也是清晨从湿地超发,黄昏则次第归来,在湿地降落,喝水照影;翩翩起舞的大雁会呈“一”字、“人”字形排列,从广阔的天空降落于湿地之上。
鸟类依赖湿地就像影子依赖光,、翅膀依赖空气一样。
湿地是生命的家园,是文明的摇篮和温床。
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结果显示 全国湿地总面积5360.26万公顷
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结果显示全国湿地总面积5360.26
万公顷
无
【期刊名称】《国土绿化》
【年(卷),期】2014(000)002
【摘要】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月13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张永利宣布了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结果。
调查结果显示,全国湿地总面积5360.26万公顷,湿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比率(即湿地率)为5.58%。
与第一次调查同口径比较,湿地面积减少了339.63万公顷,减少率为8.82%。
其中,自然湿地面积4667.47万公顷,占全国湿地总面积的87.08%。
与2003年的第一次调查同口径比较,自然湿地面积减少了337.62万公顷,减少率为9.33%。
造成湿地面积大幅度减少的原因,除了气候变化等自然因素外,人类活动占用和改变湿地用途是主要原因。
【总页数】1页(P5-5)
【作者】无
【作者单位】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75
【相关文献】
1.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结果公布 [J], 摘自《中国绿色时报》
2.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结果公布 [J], 吴锋
3.我国湿地保护形势不容乐观--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结果公布 [J], 耿国彪
4.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结果 [J], 无
5.新疆发布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结果湿地总面积增加252.88万公顷 [J], 李娜;柳吉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湿地面积有多少
湿地水分通过蒸发成为水蒸汽,然后又以降水的形式降到周围地区,保持当地的湿度和降雨量,起到调节局部小气候的重要作用,然而中国湿地面积有多少?
生态破坏小知识:
中国湿地指中国境内的湿地。
中国拥有湿地面积6600多万公顷,约占世界湿地面积的10%,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
到2005年2月2日,青海湖的鸟岛、湖南洞庭湖、香港米埔、黑龙江省兴凯湖等30处湿地已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1]
中国是世界上湿地类型齐全、数量丰富的国家之一。
但改革开放开始以后,由于不合理利用和破坏,湿地的面积急剧缩减。
到1990年代中期,已有50%的滨海滩涂不复存在,近1000个天然湖泊消亡,黑龙江三江平原78%的天然沼泽湿地丧失,七大水系63.1%的河段水质因污染失去了饮用水的作用。
1992年中国加入湿地公约后,积极开展湿地保护工作。
国家林业局专门成立了“湿地公约履约办公室”,负责推动湿地保护的规划和执行工作。
提醒您:湿地退化对我们的危害发生大,所以我们一定要保护环境,学习一些生态破坏知识和环境污染知识来帮助自己。
最后要了解更多环境污染小知识和湿地退化后果有多严重等问题直接进入本网站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