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复习重点-党校研究生
四川省委党校研究生入学考试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考试复习题库
四川省委党校研究生入学考试《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考试复习题库一、选择题每题2 分共 6 道题、12 分1、意识是ABCA、人脑的机能 B 、人脑的属性 C 、物质的反映2、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在ABA、通过实践认识世界 B 、通过实践改造世界3、矛盾的同一性是指ABCDA、互相联结 B 、互相依存 C 、互相渗透 D 、互相贯通斗争性是指互相对立、互相排斥、互相否定、互相分离。
4、矛盾的普遍性是指ABA、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无所不在B、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自始至终存在着矛盾运动。
无时不有5、矛盾的特殊性的具体表现有ABCA、物质运动形式及其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的矛盾的特殊性。
B、矛盾及其各个方面地位和作用的特殊性。
C、矛盾解决方式的特殊性。
6、实践的基本特点有ABCA、客观实在性 B 、自觉能动性 C 、社会历史性7、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表现在ABC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 、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8、真理的基本属性有ABA、绝对性 B 、相对性9、以下哪些是社会存在的范畴ABCA、生产方式B、地理环境 C 、人口因素10、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ABCA、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B、物质和意识关系问题在社会生活领域的体现C、人们的物质生活过程与人们的精神生活过程的关系问题11、生产方式对社会发展起决定性作用表现在ABCA、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B、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决定着整个社会的基本性质和面貌C、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决定着整个社会制度、社会形态的变革与更替12、以下哪些属于意识形态ABCDEFA、政治思想B、法律思想C、道德 D 、艺术 E 、宗教 F 、哲学13、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主要体现在ABCA、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B、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C、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14、党的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包括ABCDA、坚信人民群众能自己解放自己 B 、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C、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 D 、虚心向群众学习15、党的群众路线是指ABCDA、一切相信群众 B 、一切依靠群众 C 、从群众中来 D 、到群众中去16、商品使用价值是ABCA、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的有用性B、它为商品的自然物体本身所具有是商品的自然属性C、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17、商品价值是ABCDA、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人类一般劳动或抽象劳动B、是商品的社会属性C、商品的价值体现着在物的外壳掩盖下的商品生产者之间交换劳动的社会关系是价值的本质D、二因素之一(二因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18、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客观要求包括ABCA 、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B、商品的价格以价值为基础C、商品交换根据价值对等的原则实行等价交换。
省委党校研究生入学考试复习资料之马克思理论.docx
2. 为什么说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一.多选题(划线部分为正确选项)答:生产劳动在意识产生和发展过程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生产劳1. 意识是人脑的人脑的机能.属性、物质的反映动是猿进化成人的决定因素;语宫和劳动一起促进了人脑的形成和发展.2. 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联结.互相依存.翦棺漫从生产劳动中,并与生产劳动一起卢生和发展的;生产劳动促进意透、互相贯通的性质。
识内容日益丰富和思维能力不断提高。
而人类的生产劳动属于社会的劳3. 矛盾的普遍性有两个方面的意义,其一,矛盾存在于一切娜拯有社会的性质,因此说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发展过程中;其二,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自始至终存在着矛盾运动。
3.如何正确把握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4. 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人们借助一定的手段。
有意识、有目的答: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产物和社会的产物,是对物质的反映.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总体上它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点。
客牺做定意识。
同时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意识既可以能动的反映世性。
自觉能动性。
社会历史性。
界也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的作用。
5.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要正确把握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还应当反对两种片面的观点。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正确的标准;实践是论礙形而上学的机械论,它承认物质决定意识,但不承认意识的能动作最终目的。
用。
另一种是唯心主义观点,它抽象地发展了意识的能动方面,夸大了意6. 真理的基本属性(或真理的两毛性〉:具有绝对性和相对彳说的能动作用,把意识说成是脱离物质、决定物质的东西。
辩证唯物主义7. 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包括社会物质生湍潇駝物质决定意识的基础上,强诡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的生产方式、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三个方面4・简述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含义及其辩证关系(划线部分为必记8・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具体表现为:物质资擀瞬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决定着答:同一性和斗争性是辩证矛盾的基本属性。
党校研究生马哲专业复习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及答案一、概念解释题(4题,每题5分,共20分)1、哲学: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即世界观的理论形态,是关于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研究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最一般本质和规律的学问。
2、内容和形式:内容和形式是揭示事物所具有的内在要素和它们的结构及其表现方式的一对范畴。
内容是事物内在要素的总和,形式指内在要素的组织和结构。
内容和形式是对立统一关系。
3、政治上层建筑:政治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法律制度及其设施,它构成了社会的政治结构。
政治上层建筑是“思想的物质附属物”,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关系决定的,它是通过人的思想而建立的社会关系,因而是派生的、第二性的。
①凭借于暴力的强制性来发挥作用;②在整个上层建筑中起着主导的作用。
4、实践的基本特征:实践是人改造物质世界的活动。
有三个显著特征:客观现实性即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即目的性;社会历史性即社会制约性。
1、唯物主义:唯物主义肯定物质、自然界是本原的、第一性的,而思维、精神则是由物质、自然界所派生的、第二性的。
有古代的朴素的唯物主义、近代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三种形态。
2、现象与本质:现象和本质是揭示和反映事物的外在表现和内在根据之间的关系的一对哲学范畴。
现象是指事物的外部联系、表面特征、外在表现;本质是指事物的根本性质,是组成事物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
现象与本质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3、文化结构:文化结构是指以意识形态为主要内容的观念体系的结构,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等系统化的社会观念及其联结方式。
4、价值:价值是客体以自身属性满足主体需要或主体需要被客体满足的效益关系。
价值具有客观性、主体性。
1、唯心主义:认为思维、精神是本原的、第一性的。
有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两种基本形态。
客观唯心主义认为某种客观的精神或原则是先于物质世界并独立于物质世界而存在的本体,物质世界则不过是这种客观的精神或原则的外化和表现。
考研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重点
考研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重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也是中国共产党教育干部和广大青年学生的必修课程之一。
掌握好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重点内容,对于考研复习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哲学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阶级斗争理论、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以及共产主义理想等几个方面来讨论考研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复习重点。
一、哲学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1. 哲学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物质决定意识,自然界的客观实在是物质无限发展的结果,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2. 哲学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历史唯物主义是哲学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领域的具体应用,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是以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革为基础的。
二、阶级斗争理论1. 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基础理论:阶级是社会中产生的一种社会关系,阶级对立和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
2.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革命理论:无产阶级革命是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任务。
3. 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专政理论:无产阶级专政是无产阶级在革命胜利后对资产阶级实行的国家政权形式。
三、社会主义发展道路1. 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的阐释:社会主义是一种新型的社会制度,其本质特征是生产资料的公有制。
2.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及其主要方面: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主要表现为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3.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及其主要任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初级阶段,主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逐步消除剥削、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四、共产主义理想1. 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点:共产主义社会是一个无阶级、无剥削的社会,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
2. 共产主义社会的实现条件: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条件是生产力高度发展,社会主义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
3. 共产主义社会的历史地位:共产主义社会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高阶段,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理想境界。
总结起来,考研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复习重点包括哲学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阶级斗争理论、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以及共产主义理想等几个方面。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研知识点归纳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研知识点归纳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科学的社会主义理论,被广泛运用于中国各个领域。
考研中,对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掌握是学生们必不可少的要求。
下面将对考研中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知识点进行归纳,以帮助学生准备考试。
1.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1.1 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
它认为事物的发展是由矛盾的斗争推动的,矛盾的斗争推动着事物的发展变化。
1.2 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之一,它认为人类社会发展是历史的必然性,是由人类经济基础的变化导致的。
1.3 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它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具有矛盾性的,并通过矛盾的斗争推动事物的发展。
2.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基本原理2.1 阶级斗争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是由社会阶级之间的斗争推动发展的,只有通过消灭阶级差别才能达到共产主义社会。
2.2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动力,而生产关系则决定了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权益。
2.3 社会意识形态社会意识形态是指人们对社会现象的认识和评价,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意识形态是阶级斗争的产物。
3. 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基本原理3.1 无产阶级专政马克思主义认为无产阶级应该通过暴力手段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3.2 社会主义道路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是人类社会的最高形式,通过社会主义革命实现阶级斗争的转变。
3.3 党的领导马克思主义认为共产党应该起到无产阶级革命的领导核心。
4. 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基本原理4.1 生产剩余价值马克思主义认为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经济基础的核心问题。
4.2 商品经济马克思主义认为商品经济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础。
4.3 资本积累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积累是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动力。
5.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5.1 共产主义马克思主义认为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的最终目标。
5.2 生产资料公有制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资料应该归全社会所有,实现社会主义公有制。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原)必考知识点总结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原)必考知识点总结考点1:运动和静止,时间和空间(选择题)运动观:1、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实在基础和承担者;2、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3、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是“动中有静,静中有动”;4、静止是运动的衡量尺度/标准。
5、静止是过去运动的结果和未来运动的开始。
时空观:1、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2、具体物质形态的时空是有限的,而整个物质世界的时空是无限的;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客观实在性是绝对的,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具体特性是相对的。
考点2: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表现在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上。
从意识的起源来看,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意识也是社会历史的产物。
社会实践特别是劳动在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劳动为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客观需要和可能,在人们的劳动和交往中形成的语言促进了意识的发展。
意识从其本质来看,意识是特殊的物质——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意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在形式上是主观的,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意识的能动作用,即人特有的积极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
主要表现在:第一,意识反映世界具有自觉性、目的性和计划性。
第二,意识具有创造性。
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第四,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考点3:联系的内涵和特点联系具有一系列特点:①联系具有客观性。
②联系具有普遍性。
事物联系的普遍性有三层含义:其一,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即任何事物都具有内在的结构性。
其二,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之中。
其三,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每一事物都是世界普遍联系中的一个成分或环节,并通过它表现出联系的普遍性。
考研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知识点精讲
考研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知识点精讲马克思主义是党的指导思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的实践中,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于我们深入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重点介绍考研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知识点。
一、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基础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强调对事物的矛盾性质的认识,认为事物的发展是由内部矛盾推动的;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历史发展具有客观规律,认识历史唯物主义可以更好地认识和改造社会。
2.实践观: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是实践。
马克思主义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3.辩证法的基本范畴: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方法论。
其中的基本范畴包括矛盾、对立统一、量变质变、否定之否定等。
二、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理论1.社会主义社会的特点:社会主义社会是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其基本特点是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我国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社会主义发展阶段。
其基本要求是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的情况下,发展社会生产力,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3.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改造是指在我国资本主义社会中实现社会主义革命和制度变革的过程。
包括土地改革、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教育改革等。
4.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建设是指在社会主义基础上进行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的过程。
其中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三、马克思主义的共产主义理论1.共产主义社会的特点:共产主义社会是无阶级社会,实现了共同富裕,实现了人的全面发展。
2.共产主义的实现途径:共产主义的实现具有长期性和曲折性,需要通过社会主义的发展逐步实现。
具体途径是经济、政治、文化的革命和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四、马克思主义的国际意义1.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马克思主义认为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最高阶段,推动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形成和发展。
考研复习重点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考研复习重点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和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科学理论基础。
考研复习中,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非常关键的一部分。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述:马克思主义的起源和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马克思主义对当代中国的现实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的起源和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关于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科学理论,起源于19世纪的欧洲。
马克思主义提出了一系列基本观点,其中包括:唯物史观、辩证法、剩余价值理论等。
唯物史观认为,社会的发展是有规律的,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推动。
辩证法则强调了事物的矛盾运动和发展的不平衡性。
剩余价值理论则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中剥削的本质。
这些基本观点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础。
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马克思主义是在20世纪初传入中国的。
它先后经历了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等时期的推动和发展。
面对中国社会的落后和国家主权的侵犯,一批有识之士接纳并学习了马克思主义。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马克思主义逐渐在中国发展壮大。
特别是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被结合于中国实际,形成了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三、马克思主义对当代中国的现实意义马克思主义对当代中国有着深远的影响和现实意义。
首先,马克思主义提供了一种科学的理论工具,帮助我们认识和分析社会现象。
其次,马克思主义强调了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倡导社会公平和正义。
在当代中国,这对我们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改善民生等都有着重要指导意义。
此外,马克思主义还为我们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指明了方向。
综上所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对于考研复习非常重要。
通过了解马克思主义的起源和基本观点,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其理论体系。
了解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可以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同时,了解马克思主义对当代中国的现实意义,可以使我们更好地把握时代潮流,指导我们的学业和未来的工作。
马克思主义理论考研知识点归纳
马克思主义理论考研知识点归纳在马克思主义理论考研中,有许多重要的知识点需要我们掌握。
本文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以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1.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认识论基础,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2. 社会基本矛盾和社会形态: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社会基本矛盾,社会基本矛盾决定了社会的发展方向。
同时,社会基本矛盾的变化推动了社会形态的演进。
二、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1. 社会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马克思主义将社会主义革命看作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过程,社会主义建设则是在新的社会形态下推进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
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社会主义先进阶段: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从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阶段,社会主义先进阶段是实现共产主义的阶段。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根据中国国情发展起来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和五位一体发展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是指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发展。
五位一体发展思想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和中国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是指中国面临的改革、发展、稳定、环境、安全等各方面的重大任务。
中国梦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
四、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实践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个重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这三个重大理论成果是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发展起来的。
2.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的重大理论成果,是党和国家工作的总纲领、总纲领性文件。
五、马克思主义发展史1. 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和发展: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了马克思主义,之后经过多位马克思主义者的努力和发展,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
(考研)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汇总和章节总结
(考研)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汇总和章节总结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第一节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1、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中期。
2、马克思主义作为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在内的统一整体。
3、对马克思主义的形成产生最直接、最重大影响的,是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学和19世纪的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的辩证法(唯心主义)、费尔马哈是(唯物主义)英国古典经济学是威廉·配第,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
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指圣西门、傅立叶、欧文4、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与生物进化论这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为整个马克思主义的形成提供了坚定的自然科学基础。
5、标志马克思主义基本形成的著作《关于费尔马哈的提纲》、《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6、《哲学的贫困》、《共产党宣言》,则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1、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1)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的。
2)马克思主义不仅包括它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而且包括它的继承人的理论,特别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人的理论。
3)列入马克思主义范畴的理论,必须是在基本观点、基本立场、基本方法、价值取向等方面与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理论前后相继、一脉相承,在本质上相一致的。
4)马克思主义的各个组成部分,不是彼此孤立、互不联系的,而是组成一个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科学体系,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义的理论基础,处于核心地位的则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2、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征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党校研究生入学考试马克思主义理论复习题及答案
党校研究生入学考试马克思主义理论复习题及答案马克思主义理论考试复习题一、选择题(不定项)1、物质的本质属性是什么?(41)客观实在性。
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38)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3、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哪种原理的要求?(51)矛盾特殊性原理的根本要求。
4、意识形态具有什么样的特点?(68)阶级性5、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表现在哪里?(54)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的目的、认识发展的动力、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6、理性认识的特点是什么?(56)理性认识具有间接性和抽象性;感性认识具有直接性和具体性。
7、生产力系统的基本要素是什么?(63)生产力系统的基本要素是: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构成生产力系统的实体部分;生产过程中的分工、协作、科学技术、劳动组织和管理等构成生产力系统的非实体性要素。
8、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什么?(63)生产力9、英雄创造历史的观点属于什么观点?(69)唯心史观、非科学的观点。
10、商品的二重性指什么?(76)使用价值和价值。
11、劳动的二重性指什么?(77)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12、价值规律的内容是什么?(79)商品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商品价值量为基础。
13、市场经济最基本的运行机制是什么?(96)价值规律、供求规律、竞争规律。
14、市场经济的主要功能是什么?(96)市场联结功能、信息传递功能、资源调节功能、利益激励功能、奖优罚劣功能。
(即:ABCD)15、在我国公有制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哪里?(99)第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自从中占优势。
第二,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
第三,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第四,公有制经济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不断发展和壮大自己中,这是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基础。
16、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中,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什么样的作用?(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1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哪些内容?。
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复习资料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一、马克思主义:1.时代背景:①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
②无产阶级革命运动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正确指导。
2.理论来源:①德国古典哲学;②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③法国英国空想社会主义。
3.活灵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含义:①广义:不仅指马克思和思格斯所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也包括后人对它的运用和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马克思主义。
②狭隘:由马克思和思格斯所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5.三个组成部分:①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基础);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应用);③科学社会主义(实质核心)。
6.根本特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①鲜明的阶级性和实践性;(根本特性)②四大基本原理:⑴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首先: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其次: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最后:为马克思主义整个理论体系提供根本理论基础。
总之:得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结论,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⑵政治立场: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首先,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性决定的。
其次,这是由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决定的。
最后,是否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
⑶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马克思理论品质的反映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具体表现和基本要求;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
⑷社会理想: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
(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7.本质属性:在于它的彻底的科学性(最根本属性)、坚定的革命性和自觉的实践性。
第二章世界的发展及其物质规律(辩证唯物主义)一、哲学:1.涵义:关于自然、社会、思维知识功能的总结。
马克思原理复习重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导论部分:①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其三个基本组成部分,它们有机统一并共同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主体内容。
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对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集中概括,是马克思主义在其形成、发展和运用过程中经过实践反复检验而确立起来的具有普遍真理性的理论。
③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学和19世纪的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
④十九世纪的三大科学发现,即细胞学说、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
⑤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
⑥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科学性、革命性、实践性、人民性和发展性。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①(选择判断)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②(选择判断)恩格斯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存在和思维关系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存在和思维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
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构成了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其二,存在和思维有没有统一性,及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构成了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③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马克思唯物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质或本原归结为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以当时在自然科学中占主导地位的原子论为依据,把原子看成是世界的本原,认为原子是构成世界万物的最小物质单位)④(简答题)列宁对物质概念作了全面的科学的规定:“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列宁的这一界定继承和汲取了以往唯物主义理解物质存在和物质概念的合理内容,实现了物质定义的科学化。
所谓物质,就是不依赖于人类的意识而存在,并能为人类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所谓物质范畴,就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度四川省委党校研究生入学考试: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
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一、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本质特征及产生的时代背景。
来源: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
本质特征:实践性、科学性、阶级性(革命性)。
时代背景:1、彻底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要求;2、适应了开展无产阶级革命和完成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时代需要;3、依托所积累的经济、阶级、思想和科学等社会条件。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及产生自然科学前提。
直接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特别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自然科学前提: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达尔文生物进化论。
三、世界观、哲学、方法论的含义(辨析)。
世界观:是人们对于生活于其中的整个世界以及人与外在世界之间的关系的总的看法或根本观点。
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形式,或者说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方法论:把世界观运用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中就是方法论。
四、哲学的基本问题(多选或辨析)。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或精神和物质谁产生谁?谁决定谁?谁是第一性?凡是认为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第二性的就是唯物主义,反之是唯心主义,这是区别哲学两大基本派别的最根本的标准。
二是我们的思想对于周围的世界的关系是怎么样的,这是关于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可以把哲学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之所以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因为:1、这个问题是古今中外一切哲学派别最终都回避不了的问题,它贯穿于人类哲学史的始终。
2、如何解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研究和解决其他哲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
3、思维和存在的对立统一关系,是人类哲学思想发展史的基本矛盾、基本规律。
五、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点(简答或多选)。
1、实践性:马克思主义哲学所做的革命边个集中表现在它把时间引进哲学,并对哲学做了科学的理解和论证,把时间作为人的认识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强调自己哲学的全部理论都要付诸实践。
考研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知识点
考研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知识点一、知识概述《物质的客观实在性》①基本定义: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就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简单来说,物质不管你有没有感觉到它,它就在那儿,你能通过各种方式认识它。
比如桌子,不管你看没看见它,它都实实在在地在那放着,你能摸能碰能感觉到,这就是一种物质的存在。
②重要程度:这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基概念。
如果把马克思主义哲学比作一座大厦,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就是大厦的基石。
要是这个概念理解错了或者不清晰,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体系都会受到极大的影响。
③前置知识:需要有基本的唯物主义观念,就是说要相信存在是先于意识的。
比如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者认为世界是由水或者火等原始物质组成的,虽然这种观点有局限性,但有这种朴素的实在观念会有助于理解物质的客观实在性。
④应用价值:在实际生活中很多方面都有体现。
在科学研究上,科学家们要承认自然现象背后的客观物质存在才能展开研究。
像牛顿研究万有引力,就是因为他承认物体间存在一种客观的相互吸引的力这种物质性的东西。
在社会发展方面,承认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就能明白社会存在的经济基础等是客观的,政策的制定就要符合生产力发展等这些客观情况,而不是仅凭空想。
二、知识体系①知识图谱:这一知识点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板块是最基础的部分,位于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的核心位置。
整个马克思主义对世界的认识都是从这个物质的本质概念出发构建起来的。
②关联知识:它与意识的本质与作用这一知识点紧密相连,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还和唯物辩证法的内容相关联,因为唯物辩证法研究的就是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规律。
③重难点分析:- 掌握难度:对于刚接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人来说有点难度,因为这个概念很抽象。
很多人容易和具体的物质形态混淆。
比如说把物质就理解成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忽略了场等这些看不见摸不着但也是物质的东西。
- 关键点:要从本质上去理解不依赖于意识而存在,还能被意识反映这个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研究生考试复习重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重点,党校研究生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复习重点,党校研究生考试复习重点。
按照党校研究生考试考前培训导师所划定的重点容总结而来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如何强化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答:1、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
2、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3、积极发展党,增强党的创造活力。
4、深化干部任职制度改革,建设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
5、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把各方面优秀人才聚集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
6、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
7、坚定不移反对腐败,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
8、严明党的纪律,自觉维护党的集中统一。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一、哲学的基本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或者物质与意识的关系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容:第一方面,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哪个是本原的,哪个是派生的?或者说哪个是第一性的,哪个是第二性的?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哲学两阵营、两大基本派别的唯一标准。
另一方面:我们的意识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我们能不能在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地反应现实?依据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把哲学区别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唯物主义坚持可知论,认为认识是意识对物质的颖。
一些唯心主义也承认世界是可知论。
为什么说思维和存在之所以是哲学的基本问题?答:第一,意识和物质是世界上各种现象最高的概括,要从总体上把握世界,就必须对意识和物质两大类现象做出理论慨括,并回答它们的相互关系。
第二,如何解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是解决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
正确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重大意义。
第一,在理论上,它给予我们识别形形色色的哲学派别,批判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以锐利的思想武器。
第二,正确解决哲学基本问题是贯彻执行好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思想路线的重要前提。
第三,正确回答哲学基本问题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关键。
哲学的本质是:永不停息的探索。
第二章物质与意识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而存在的客观实在。
规律是事物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规律有客观性、普遍性、稳定性、重复性等特点。
客观性是规律最基本的特点。
规律的客观性依存于物质的客观实在性。
自然规律是客观的。
认识规律,改造世界创造世界,不能成为规律的奴隶。
☼一切从实际出发是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客观世界的根本要求。
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坚持以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的世界观指导自己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活动。
所谓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客观世界,就是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以空间和时间的形式,遵循着物质固有的规律,永远地运动、变化和发展着。
承认世界的物质性及其运动规律的客观性,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的出发点。
主观主义表现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在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的关系上,或者表现为保守主义,或者表现为急躁冒进的思想倾向。
在理论与实际的关系上或者表现为教条主义,或者表现为经验主义。
形式主义,不是从客观需要出发,而是从某种主观需要出发,不是注重实际容,而是追求表面形式,因而也是一种主观主义。
第四章对立统一规律唯物辩证法的矛盾概念:矛盾是指客观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本性。
矛盾就是对立面的统一,矛盾规律也叫做对立统一规律。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同一性和斗争性是辩证矛盾的基本属性。
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联结、互相依存、互相渗透、互相贯通的性质。
在一定条件下,对立面的转化总是向着自己的他者,即自己的对立面转化。
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互相对立、互相排斥、互相否定、互相分离的倾向。
斗争性是一个广泛的哲学畴,它不同于具体的斗争形式。
斗争性是斗争形式的一般性质,斗争形式式斗争性的具体表现。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相互联系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同一性包含着差别和对立。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又是有区别的。
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对立面又统一又斗争,使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我们头脑不应当把事物看作死的、凝固的东西,而应当看作生动的、有条件的、可变动的、互相转化的东西。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1、矛盾的普通性。
意义:其一是说,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其二是说,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
矛盾无所不在,无时不有;或处处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没有什么事物是不含矛盾的,没有什么时候是不存在矛盾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
2、矛盾的特殊性。
是指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特点。
研究矛盾特殊性的重大意义是?答:第一,是正确认识事物的需要。
第二事物的本质是由矛盾的特殊性决定的,不同质的矛盾要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第三,只有认识矛盾的特殊性,才能确定一事物不同于其他事物的特殊本质,发现事物运动发展的特殊原因和根据,找到解决矛盾的方法。
第四,认识矛盾的特殊性对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尤其重要。
对于矛盾的特殊性,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分析。
(1)物质运动形式及其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的矛盾特殊性。
各种物质运动形式的矛盾都有其特殊性,从而构成了每一种物质运动形式的特殊的本质。
研究物质运动形式的特殊性,才能认识事物。
(2)矛盾及其各个方面地位和作用的特殊性。
在复杂的矛盾体系中,矛盾的两个方面是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主要的矛盾方面和非主要的矛盾方面。
由于主要矛盾的存在和发展,规定或影响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
非主要矛盾处于次要和服从的地位。
只有抓住主要矛盾,才能正确地确定工作中心。
在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的同时,要认真处理好非主要矛盾。
在一定条件下,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可以相互转化。
地位与作用:主要的矛盾方面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
非主要矛盾方面处于被动支配地位,起次要作用。
主要矛盾方面和非主要矛盾方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在实际工作中,一方面要抓住主要矛盾,抓住事物的本质和主流;另一方面要注意非主要矛盾方面,逐一解决非本质、非主流问题。
在处理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主要矛盾方面和非主要矛盾方面的关系时,要把重点论和两点论结合起来,反对均衡论和一点论。
要全面贯彻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3)矛盾斗争形式的特殊性:矛盾斗争是无条件的、普遍的、绝对的;矛盾斗争形式即解决矛盾的方法,是有条件的、特殊的、相对的。
矛盾斗争采取何种形式,取决于矛盾的性质及所处的具体历史条件。
社会领域的对抗性矛盾是根本利益对立基础上的矛盾,这种矛盾一般要通过对抗斗争形式去解决;非对抗性矛盾是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这种矛盾通过非对抗的斗争形式加以解决。
对抗性矛盾和非对抗性矛盾同敌我矛盾和人民部矛盾,是既有联系又不完全等同的两对畴。
敌我矛盾用专政的方法解决,人民部矛盾只能采取的方法加以解决。
对抗性矛盾和非对抗性矛盾,敌我矛盾和人民部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总体上,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是非对抗性矛盾,在人与人的关系上主要是人民部矛盾。
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主要用非对抗性的方法加以解决。
但社会主义社会依然存在敌我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发生对抗。
矛盾就是对抗是错误的。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矛盾的普遍性是矛盾的共性、绝对性,矛盾的特殊性是矛盾的个性、相对性。
(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第一,它们互相联结。
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矛盾的特殊性之中,没有脱离个别的一般,也没有脱离一般的个别。
第二,它们互相区别。
矛盾的普遍性只是概括了同类矛盾的共同本质,并非把矛盾的特殊性包括无遗,个别不能完全进入一般之中。
第三,它们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
由于事物围的及其广大和发展的无限性,在一定场合、一定时间为普遍性的东西,在另一一定场合、一定时间则变为特殊性,反之亦然。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结合原理的意义第一,它为我们提供了正确认识矛盾的根本方法。
人美的认识是由特殊到一般,又由一般到特殊,如此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每一次循环都使人类的认识提高一步。
第二,它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砼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这一思想原则的重要哲学基础,是建设有中国特殊社会主义的重要哲学依据。
建设中国特殊社会主义,一定要把马克思主义普遍性的原理和中国的特点结合起来,并找到结合的具体形式,才能成功地开辟建设社会主义的新道路。
第三,它是我们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根本指导思想。
各级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只有不断提高自己把普遍性与特殊性结合起来的本领,善于把理论同实际,党中央的方针政策同本地区部门、单位的实际情况集合起来工作,才能使工作富有创造性、开拓性。
第五章认识与实践☼认识和实践的统一。
认识和实践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一对基本矛盾。
认识和实践是辩证的统一。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指人借助于一定的手段有目的地改造外部世界的能动的活动。
具有客观实在性、自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实践的基本形式是:生产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和科学实验。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表现: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2、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
认识对实践的能动作用表现在:(1)没有认识的作指导,实践无法进行,认识的正确与否和正确地深刻程度,直接制约着实践的成败以及实践成功的大小。
(2)认识对实践的能动作用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增强。
(3)理论是认识的高级形式,它依赖于实践又对实践具有相对独立性。
它有自身存在和发展的规律。
科学理论能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可以预见事物发展的去时和进程,用它来指导实践,能合乎规律地改造客观世界,促进事物的发展。
3、认识和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实践与认识都是无限发展的,人们的实践总是一定的具体历史阶段的实践,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也总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认识。
因此,认识和实践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第六章认识的辩证过程和主体认识能力认识的辩证过程一般为: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理性认识到实践。
认识的发展具有反复性、曲折性、前进性和无限性。
1、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
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它以感性具体的形式直接反映客观事物的现象,具有直接性和具体性,其形式是感觉、知觉和表象。
感性认识是认识的起点和构成一切知识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