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地理高一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地理高一必修二知识点总结1.地理高一必修二知识点总结篇一四季更替和五带1.四季划分依据是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的变化。
2.划分的方法有三种:(1)物候四季:3、4、5月为春季,6、7、8月为夏季,9、10、11月为秋季,12、1、2月为冬季。
(2)传统四季:以“四立”为起始点。
(3)天文四季:以“二分二至”为起始点。
3.五带的划分依据是年太阳辐射总量从低纬向高纬递减,界限是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
4.黄赤交角与回归线、极圈之间的关系⑴黄赤交角的度数等于南北回归线的纬度数,与极圈的纬度数互余。
⑵如果黄赤交角变小,南北回归线度数变小,极圈度数增大,从而使热带和寒带的范围缩小,温带范围扩大。
如果黄赤交角变大,南北回归线纬度变大,极圈纬度减小,热带和寒带的范围扩大,温带范围缩小。
2.地理高一必修二知识点总结篇二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1)大气的受热过程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
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
a)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作用,反射作用,散射作用b)对地面的保温效应:大气逆辐射(2)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3)大气的水平运动等压线越密集的地方,则风力越大a)在单一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下:风向垂直等压线,指向低压b)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平行c)在三个力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成一夹角始终由高压指向低压方向3.地理高一必修二知识点总结篇三地球的运动(1)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自转:自西向东,恒星日(23时56分4秒),各地相等15°/小时(两极除外),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公转:自西向东,恒星年(365天6时9分10秒),近日点(1月初)快,远日点(7月初)慢,平均1°/日。
(2)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运动,周期为一个回归年。
(3)昼夜交替和时差昼夜交替的周期为一个太阳日。
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知识点一:人口的自然增长1、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的因素人口增长受社会、经济、自然因素的影响,生产力水平是决定人口增长的重要因素。
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
2、人口自然增长率: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人口自然增长数与同期平均总人口数之比。
计算公式为: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3、人口数量的变化的原因: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主要有两个原因:人口的自然增长和人口的机械增长。
人口的机械增长:是由净迁入率和人口基数决定的,净迁入率=迁入率—迁出率。
(要学会根据迁入率迁出率大小判断一个地区生产力水平高低)4、世界人口增长的特征某个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的数量受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基数大小共同影响。
特点①人口增长模式是由原始型向传统型,继而向现代型转变。
②转变的因素:生产力水平、国家政策、社会福利、自然环境、文化观念③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是从死亡率下降开始的10、大部分发达国家(欧洲、北美为代表)为现代型,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为传统型,中国为现代型,世界为由传统型转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
[记忆]知识点二:人口问题1、人口老龄化(1)原因:①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晚婚晚育甚至不愿意生育,使出生率不断降低,少年儿童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逐渐下降;②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人口平均水平寿命延长,死亡率低,老年人口比重相应上升。
(2)产生的问题: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用于老年人退休、养老的费用增加,社会负担加重,老年人生活困难、精神孤单等。
(3)解决措施:鼓励生育、吸纳移民、健全社会保障体系、鼓励老有所为等。
2、人口增长过快(1)原因:人口再生产处于过渡阶段的国家,出生率仍然较高,但随着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别是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人口死亡率大幅度下降,人口增长速度过快。
(2)带来的问题:①给资源和环境带来巨大压力。
②可能造成粮食短缺,医疗卫生、教育、交通、住房、就业困难等社会经济问题(3)解决措施:①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②发展社会生产力,转变生育观念,促进人口再生产向现代型转变。
高一地理必修2必背知识点归纳
高一地理必修二必背知识第一章人口与环境一、人口自然增长1.历程:历史上的人口增长曲线呈“J”形,且有快有慢。
2.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出生率= 出生人口×100% 死亡率= 死亡人口×100%总人口总人口注意:①人口自然增长数量受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低和人口基数大小的共同影响。
例如,我国目前虽然人口自然增长率不高,但人口基数大,每年新增人口的绝对数仍然较大。
②人口地区差异:目前世界人口接近70亿,人口最多的是亚洲,最少的是大洋洲,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非洲,最低欧洲。
世界上超过一亿的国家有11个,由多到少是:中国、印度、美国、印尼、巴西、巴基斯坦、俄罗斯、孟加拉国、尼日利亚、日本,墨西哥。
其中亚洲亚洲国家有6个。
③一个地区人口数量最多是在其增长率由正值变为0的时刻,而不是增长率最大的时刻。
自然增长率越大,增长速度越快。
只要增长率为正值,人口总数就在增加3.影响人口增长快慢的因素生物学规律育龄妇女占总人口的比重等经济基础经济发达程度、医疗卫生条件、妇女就业状况、自然灾害上层建筑文化教育水平、婚姻生育观、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战争、人口政策等根本性因素: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二、人口增长模式-------划分依据: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1 使人口增长速度加快是从死亡率下降开始的2 从数值上区分人口增长的模式目前高低界值大约是:出生率的界值是2%,死亡率的界值%,自然增长率的界值%。
(1)“高高低”模式------“原始型”,“传统型”(2)“高低高”模式----“过渡型”(3)“低低低”模式-----“现代型”3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差异人口增长模式人口增长特点及成因今后变化趋势发达国家“低低低”型增长缓慢,受生育观念、生活质量、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影响人口数量将比较稳定,一些国家还会逐渐减少,如意大利、匈牙利、俄罗斯、德国已出现负增长发展中国家高低高型,但韩国,古巴,新加坡,乌拉圭已经是三低型由于政治独立,民族经济发展,医疗卫生事业进步,死亡率下降,人口增长很快采取了控制人口的措施,人口增长速度将趋缓,但人口数量还将增加中国“高低高”型向“低低低”型过渡增长率较低,增加人口多;70年代开始实行计划生育,但人口基数大人口基数大4、人口的发展一定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与环境的承载力相适应。
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归纳
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归纳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1、产业转移的因素:劳动力因素、内部交易成本、市场因素。
还有国际经济形势、国家政策的调整,原生产地用地紧张、地价昂贵,环境污染严重等。
例:山东接受韩国产业转移的原因地理位置优越,距离近;交通便利;市场广阔;技术水平较高;基础设施完善;社会协作条件好;劳动力丰富等例:广东产业转移到江西的原因临近广东,有铁路相连,交通便利;劳动力充足且较廉价;地价水平低等2、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注意分转入和转出区)①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②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③改变了区域地理环境(改变了区域的地理景观,伴随着环境污染的转移和扩散)④改变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
例:对转入区的影响: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缩短产业升级时间,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改变原来的地理景观,加重环境污染。
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大全一、主要运输方式及其特点:铁路运输当代最重要的运输方式之一。
运量大,速度快,运费较低,受自然因素影响小,连续性好修筑铁路造价高,消耗金属材料多,占地面积广,短途运输成本高公路运输发展最快、应用最广、地位日趋重要的运输方式。
机动灵活,周转速度快,装卸方便,对各种自然条件适应性强运量小,耗能多,成本高,运费较贵水路运输历史最悠久的运输方式,运量大,投资少,成本低速度慢,灵活性和连续性差,受航道水文状况和气象等自然影响大航空运输速度快,运输效率高,是最快捷的现代化运输方式运量小,能耗大,运费高,且设备投资大,技术要求严格。
管道运输运具和线路合二为一的新型运输方式。
货物主要是原油、成品油、天然气、煤浆及其它矿浆。
气体不挥发,液体不外流,损耗小,连续性强,平稳安全,管理方便,而且可以昼夜不停,运量很大。
管道运输要铺设专门管道,设备投资大,灵活性差。
二、交通运输网的形成与发展趋势:分一种运输方式形成的运输网、两种以上运输方式形成的运输网及不同地域的综合运输网。
发展趋势:交通运输不仅日益网络化、国际化,而且日益高速化、大型化和专业化高一地理知识点必修二。
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归纳笔记
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归纳笔记一、自然地理环境1. 我国地理位置我国位于东亚,东临黄海、东海,南濒南海,西南与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接壤,西北与蒙古、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巴基斯坦、阿富汗接壤,北与俄罗斯、蒙古、朝鲜接壤,东北与朝鲜、俄罗斯接壤。
2. 我国的自然地理环境我国自然地理环境复杂多样,南北地势分明。
东部为平原和丘陵地,中部为高原和盆地地貌,西部为山地和高原地形。
我国地处亚热带、北温带和北寒带的交接处,气候类型多样,有热带季风、温带季风、地中海式气候等类型。
3. 我国的自然灾害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常见的自然灾害有地震、洪涝、干旱、台风等。
我国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台风带,地震、洪涝、台风等自然灾害频发,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
二、人文地理环境1. 我国的人口分布我国人口众多,人口分布不均衡。
东部沿海地区人口密集,而西部地区人口稀少。
这主要是由于东部地区地势平坦、气候温暖,适宜人类居住和生产;而西部地区地势复杂,气候恶劣,自然条件差,限制了人口的分布。
2. 我国的工业分布我国的工业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尤其是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
这是因为东部地区交通发达,资源丰富,人口多,市场需求大,是工业区的理想选择地。
3. 我国的交通网络我国的交通网络发达,包括公路、铁路、航运等多种交通方式。
我国的铁路网总长居世界第一,公路、航运等交通设施也十分完善。
三、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1. 我国的农业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的农业以粮食作物为主,包括稻谷、小麦、玉米等。
我国还发展了棉、油料、茶叶、糖料等经济作物。
2. 我国的工业我国的工业发展迅速,已成为世界工业大国。
主要工业有煤炭、石油、钢铁、有色金属等,同时也发展了机械、化工、轻工等产业。
3. 我国的城市化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人口增加迅速。
特别是在东部地区,城市化水平较高,而西部地区的城市化水平相对较低。
高一地理必修二全套知识点
高一地理必修二全套知识点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和地球上的人类活动的学科。
在高中阶段,学生们将接触到各个层面的地理知识。
在高一地理必修二课程中,学生们将学习有关地球的内外部结构、板块构造与地壳运动、地形的形成与发展、气候与季风、人口与城市发展等内容。
下面是地理必修二的全套知识点。
第一节:地球的内外部结构1. 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地球的真实形状是近似于椭球体;- 地球的平均半径约为6371千米。
2. 地球的内部结构- 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 地壳又分为陆地地壳和海洋地壳;- 地幔分为上、中、下三层;- 地核分为外核和内核。
第二节:板块构造与地壳运动1. 板块构造理论- 板块构造理论认为地壳是由若干个构造单元(板块)组成的;- 板块可分为大陆板块和海洋板块。
2. 地壳运动的类型- 地壳运动可分为构造地貌运动和地震活动。
第三节:地形的形成与发展1. 岩石的类型与特征- 岩石可分为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不同类型的岩石具有不同的特征和形成方式。
2. 地形的形成与发展- 地形的形成与风化、侵蚀和物质运移有关;- 侵蚀作用包括河流侵蚀、风蚀、冰蚀等。
第四节:气候与季风1. 气候与气候因素- 气候是指一个地区长期的平均天气状况;- 气候受纬度、海陆分布、地形等因素影响。
2. 季风与季风气候- 季风是指在温带或热带地区因季节变化而产生的气流;- 季风气候在气温和降水方面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
第五节:人口与城市发展1. 人口与人口问题- 人口是一个地区居民的总数;- 人口问题包括人口增长、人口迁移等。
2. 城市与城市体系- 城市是人口聚集、经济发展较为集中的地区;- 城市体系包括超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和小城市。
总结:以上介绍了高一地理必修二课程的全套知识点,包括地球的内外部结构、板块构造与地壳运动、地形的形成与发展、气候与季风、人口与城市发展等内容。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同学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地球的运行规律、了解地貌的形成与变化、认识气候与人口等重要的地理概念,为进一步学习地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归纳总结(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幼儿教案、音乐教案、语文教案、知识梳理、英语教案、物理教案、化学教案、政治教案、历史教案、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preschool lesson plans, music lesson plans, Chinese lesson plans, knowledge review, English lesson plans, physics lesson plans, chemistry lesson plans, political lesson plans, history lesson plans, and other sample text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归纳总结本店铺为各位同学整理了《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归纳总结》,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1.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归纳总结篇一(一)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高一地理必修二每章知识点
高一地理必修二每章知识点第一章:地球与地图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对于地球的认知是地理学的基础。
本章我们将学习地球的基本结构,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以及地图的使用。
1. 地球的基本结构地球由固态的地壳、流态的地幔和铁镍合金构成的核心组成。
地壳包括陆地地壳和海洋地壳,地壳是地球最外围的一层,表面厚度不均,海洋地壳较薄,陆地地壳较厚。
2.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呈近似于椭球体,但由于自转所产生的离心力,使得地球在赤道处略为膨胀,而在两极处略为扁平。
地球的直径约为12756.27公里,赤道周长约为40075公里,极半径约为6356.8公里。
3. 地图的使用地图是地球的缩影,是人们观察和研究地球表面地理分布的重要工具。
在使用地图时,需要了解地图的比例尺、方向标和图例等基本要素,以便准确地读懂地图上的信息。
第二章:宇宙中的地球这一章主要介绍宇宙中的地球位置以及与宇宙其他天体的关系。
了解地球在宇宙中的地位,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地球的特点和人类在地球上的生存条件。
1. 太阳系的形成太阳系由太阳、八大行星以及众多的卫星、小行星和彗星等组成。
太阳系的形成是由一个巨大的分子云逐渐坍缩而成的,其中太阳质量占据整个太阳系质量的绝大部分。
2.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地球位于太阳系的内部行星地带,距离太阳约 1.496亿公里,成为第三颗从太阳算起的行星。
地球的轨道呈椭圆形,公转周期为365.24地球日。
3. 地球与宇宙其他天体的关系地球与宇宙其他天体之间存在着共同的物质和能量交换。
例如,地球从太阳获取能量,并通过辐射、对流和传导等方式向宇宙释放能量。
第三章:碰撞地壳构造和地理环境本章主要介绍地球地壳的构造特点以及地理环境对地壳形态的影响。
了解地球地壳的构造和地理环境的关系,有助于我们理解地球表面的地理现象。
1. 地壳构造的特点地壳构造是指地壳上地理现象的总体分布格局和形态特征。
地壳构造包括大地构造和小地构造两个层面,大地构造是指地球上大范围地理现象的总体分布格局;小地构造是指地球上局部地理现象的形态特征。
高一必修二地理知识点框架
高一必修二地理知识点框架一、自然地理1. 全球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1.1 地球的形状与结构1.2 地球的运动与季节变化1.3 大气环流与气候分布1.4 水循环与水资源利用1.5 海洋与海洋资源2. 大陆地理2.1 陆地的形成与地壳演化2.2 地形、地势与地貌2.3 土壤与农业生产2.4 矿产资源与能源利用2.5 内陆水系与水资源3. 生物地理3.1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3.2 生物多样性与保护3.3 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二、人文地理1. 人口与城市1.1 人口的分布与迁移1.2 人口增长与控制1.3 城市的起源与发展1.4 城市规划与管理2. 农业与农村2.1 农业的类型与特点2.2 农业生产与现代农业技术 2.3 农村的变迁与发展3. 工业与工业化3.1 工业体系与工业布局3.2 工业化的过程与影响3.3 工业园区与经济开发区4. 交通与通信4.1 交通方式与发展4.2 交通网络与交通规划4.3 通信技术与信息社会5. 其他人文地理相关知识点包括但不限于城乡差异、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地理信息系统等相关内容。
总结:高一必修二地理知识点框架共分为两大部分,即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
自然地理部分包括全球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大陆地理和生物地理等内容,涵盖了地球的形状与结构、地球的运动与季节变化、大气环流与气候分布等重要概念。
人文地理部分包括人口与城市、农业与农村、工业与工业化、交通与通信以及其他人文地理相关知识点,例如人口的分布与迁移、农村的变迁与发展、工业化的过程与影响等。
通过掌握这些地理知识点,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全球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联系与影响,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提供基础支持。
2021年高一地理必修2知识点总结(全)超详细
1.1 人口的数量变化高一地理知识点总结必修 21、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
[记忆]3、一个区人口自然增长的数量受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基数大小共同影响。
4、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口变化比较:(理解记忆增长速度常见人口问题影响人口政策典型国家举例发达国家缓慢人口老龄化劳动力不足、社会负担重鼓励生育和移民俄罗斯、德国、日本发展中国家快人口增长过快就业困难、环境压力大计划生育中国、印度、巴基斯坦5、人口增长模式由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三个指标构成。
(记忆公式: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6、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特点(记忆人口模式特点原始型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传统型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现代型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7、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 记忆]人口增长模式是由原始型向传统型、继而向现代型转变。
转变的因素:生产力水平、国家政策、社会福利、自然环境、文化观念8、大部分发达国家(欧洲、北美为代表为现代型、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为传统型、中国和世界为由传统型转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
[ 记忆]1.2 人口的空间变化1、人口迁移: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记忆]人口迁移的判断:是否发生了地域上的移动(行政区位的改变;是否有居住地的改变; 时间的改变(通常为一年2、人口迁移的类型(按是否跨越国界:国际迁移、国内迁移4、人口迁移的意义[ 理解]调节人口空间分布和人才余缺、加强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促进经济发展和缩小地区差异。
5、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理解记忆]对人口迁出地:好的影响有减少迁出地人口密度、缓解人口对环境的压力不好的影响有人才、劳动力的流失对人口迁入地:好的影响有人才的流入和提供廉价劳动力、有利于经济发展不好的影响有人口密度增加、人口对环境的压力增加6、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记忆](1 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2 个人对生活或职业需求的变化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中、经济因素往往起重要作用。
高一必修二地理必背知识点
高一必修二地理必背知识点(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幼儿教案、音乐教案、语文教案、知识梳理、英语教案、物理教案、化学教案、政治教案、历史教案、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preschool lesson plans, music lesson plans, Chinese lesson plans, knowledge review, English lesson plans, physics lesson plans, chemistry lesson plans, political lesson plans, history lesson plans, and other sample text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高一必修二地理必背知识点本店铺为各位同学整理了《高一必修二地理必背知识点》,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1.高一必修二地理必背知识点篇一太阳直射点移动1.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如图示:2.地球公转过程中两分两至点的判断依据:看日地球心连线和赤道的位置关系――连线在赤道以北说明太阳直射23°26′N,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夏至点;连线在赤道以南说明太阳直射23°26′S,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冬至点。
高一地理科目必修二知识点归纳
高一地理科目必修二知识点归纳1.高一地理科目必修二知识点归纳篇一大气的受热过程1、大气的能量来源:太阳辐射能2、大气受热过程及温室效应大气受热过程:⑴太阳辐射能传播的过程中部分被大气吸收或反射,大部分到达地面,并被地面吸收。
⑵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能增温,以长波辐射的形式把热量传递给大气。
⑶地面是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
大气温室效应: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增温的同时也向外辐射热量,向上的部分散失到宇宙空间,向下的部分称为大气逆辐射,把热量归还给地面。
①多云的阴天夜晚气温不会太低是因为云层厚大气逆辐射强②十雾九晴:晴天夜晚大气逆辐射弱气温低空气中的水汽易凝结成雾滴③青藏高原光照强但热量不足的原因:青藏高原空气稀薄,大气吸收太阳辐射少,光照强夜晚大气逆辐射弱气温低2.高一地理科目必修二知识点归纳篇二时间计算(1)一般而言,凡涉及到日出时刻、日落时刻、正午时刻、昼长、夜长等则为地方时的计算;凡没有特别说明的都为计算区时。
(2)北京所在的时区(东八区)、伦敦所在的时区(零时区或中时区)要当常数记忆。
(3)北京时间是我国全国通用的时间标准。
北京时间=东八区的区时=120°E的地方时,所以北京时间不等于北京(116°E)的地方时。
(4)地方时计算中的时间早晚要和日常生活中所说的时间早晚区分开。
日常生活中的时间早晚往往是针对同一地点来说的,因而时刻数值越小时间越早;而地方时计算中的时间早晚是针对不同的地点来说的,一般来说是根据同一纬线上看到日出的早晚来区分的,因而时刻数值越大地方时越早。
(5)在进行新旧一天的计算时,新旧一天可结合地方时的早晚来判断,建议画出极点俯视图来辅助计算,以避免混乱。
在计算区时时,直接按照区时计算公式进行计算即可,不需要考虑日界线。
3.高一地理科目必修二知识点归纳篇三1.经度的递变: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度,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度。
2.纬度的递变: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度,向南度数增大为南纬度。
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归纳
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归纳在高一学习地理的必修二课程中,我们学习了许多与地球、地理环境和地球上的人类活动有关的知识点。
下面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这些内容。
一、地球与地图1. 地球的形状和结构:地球是一个近乎球体的椭球体,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
2. 地球的运动:地球有自转和公转两种运动,自转导致地球的昼夜变化,公转导致季节的变化。
3. 地理坐标与经纬度:地球表面的任意点都可以用经纬度来表示,经度表示东西方向的位置,纬度表示南北方向的位置。
二、自然灾害与防治1. 地震:地震是地壳发生剧烈震动的现象,地震带和地震测定可以用来确定地震的分布和来源,预测地震仍然是地理学中的难题。
2. 火山:火山是地壳向地表喷发岩浆、气体等物质的地质现象,火山喷发会引发火山爆炸、熔岩流、火山灰等灾害。
3. 台风:台风是热带海洋中形成的强烈风暴,它具有巨大的风力和降水量,台风对沿海地区和海上交通造成严重影响。
4. 干旱与水灾:干旱是指湿度不足、降水稀少的气象现象,水灾是由于河流洪水、暴雨等造成的灾害,通过水资源管理和灌溉系统建设可以减轻这些灾害的影响。
三、人口与城市1. 人口增长与控制:人口增长受到出生率、死亡率和迁移率的影响,人口过快增长会带来资源紧缺和环境问题,因此需要进行人口控制。
2. 城市化与城市规划:城市化是人口向城市聚集的过程,需要进行合理的城市规划来解决交通、住房、环境等问题。
3. 城市扩张与城市管理:城市扩张导致城市规模的增大,城市管理面临着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挑战,需要建设智能城市和加强城市管理来提高生活质量。
四、资源与环境保护1. 资源分类与分布:资源可以分为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自然资源包括陆地、水域、大气、矿产等,人文资源包括人力资源、文化资源等。
2. 能源与能源消耗:能源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化石能源的快速消耗导致能源危机,因此需要开发可再生能源和提倡节能减排。
3.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是保护地球上的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当前需求而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的发展方式。
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超完整)
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超完整)1.行星运动地球绕太阳公转,自转的轴线与公转轨道平面夹角23.5度,形成了地球的季节和昼夜交替现象。
2.地球的内部结构地球由地核、外核、下地幔、上地幔和地壳五部分组成。
其中地核分为外核和内核,外核为液态,内核为固态。
3.地壳的构成和地质作用地壳由岩石组成,分为基性岩、酸性岩和盐岩。
地质作用包括构造作用(地震、火山、地堑等)和侵蚀作用(河流侵蚀、风蚀、冰蚀等)。
4.地球上的水资源地球上的水资源主要分为地表水、地下水和大气水三种类型。
其中地下水储量最大,但需要注意地下水过度开采可能导致地面塌陷等问题。
5.气候类型和气候带气候类型包括热带雨林气候、草原气候、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寒带冷漠气候等。
气候带则分为赤道气候带、副热带气候带、温带气候带和寒带气候带。
6.地球的环境问题地球的环境问题主要包括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地退化、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下降等。
需要通过环保政策和个人行动等方式予以解决。
7.地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以空间数据为基础,整合和分析地理信息数据,为城市规划、资源管理、环境保护和灾害预防等领域提供支持。
8.水循环和碳循环水循环是指地球上水分持续从海洋、地表水、地下水、大气中蒸发、输送、下降、流入海洋的过程。
碳循环包括陆地碳汇、海洋碳汇、生物碳汇和大气碳汇等,对于控制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作用。
9.地球自然灾害地球自然灾害包括地震、火山、泥石流、洪水、干旱、风暴潮等。
预警和防灾措施能够减轻受灾程度和救援难度。
10.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是保证资源安全的重要途径。
需要通过技术创新和制度改革等方式,推动经济发展的绿色转型。
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
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1一、人口增长1、影响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生产力水平、医疗卫生条件和教育程度影响到人口的死亡率和出生率,进而影响到人口的增长模式。
此外,政策、社会福利、自然灾害等也会影响到人口的增长。
2、人口增长模式(人口再生产模式):原始型:高低高(水平较低的发展中国家)、现代型:三低(发达国家)、传统型:“高低高”向“三低”过渡(水平较高的发展中国家)。
3、世界人口增长:非洲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欧洲最低;亚洲净增人口数量最多。
二、人口迁移1、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经济(落后地区向发达地区)、政治(政治迫害、战争、国家有组织的人口迁移)、社会文化(宗教迫害、民族歧视)、生态环境、其他因素(家底和婚姻、投亲靠友、逃避歧视)。
2、人口迁移的意义(效应)(1)利:①加强民族团结,促进民族融合②加强文化交流③减轻迁出地的人口压力④为迁入地提供廉价劳动力。
(2)弊:①造成迁出地人才外流②给迁入地社会管理增加了难度三、人口分布与人口容量1、人口环境承载力:一定时期,某一地域能够维持抚养的最大人口数量。
人口合理容量: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人口合理容量要小于人口承载力。
2、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环境承载力)的因素:资源状况、生产力水平、开放程度和消费水平。
四、城市的空间结构1、城市功能分区--相同的城市用地类型发生集聚(1)商业区:位于城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交通便利,通信发达,人流量大;付租能力强。
★中心商务区(CBD):建筑密集、高楼林立、交通便捷--面积有限,但需求量大(2)工业区:一般分布在城市边缘,交通便利,大多有河流或铁路、公路经过。
(3)住宅区:是城市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
(4)文化区:一般要求环境优美,远离工业区和商业区。
城市建设要注意保护文物古迹。
2、城市地域功能分区形成的原因:历史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行政因素3、城市规模与地域结构、服务范围★小城市:地域结构的分化不明显,提供的服务种类少、级别低,服务范围小★大城市:地域结构的分化明显,提供的服务种类多、级别高,服务范围大。
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1、城市形态的概念: 城市占据一定的空间,有着特定的外部轮廓形态。 2、 中心商务区的主要特征:
①经济活动最为繁忙;②建筑物高大稠密;③人口数量的昼夜差别很大;④内部分区明显;
3、功能区比较 [ 理解记忆 ]
4、城市地域结构模式: [ 记忆 ]
同心圆模式、多核心模式、扇形模式
5、经济因素是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体现在各种活动的付租能力。影响付租能力高低的
古代:主要是战乱(永嘉之乱、安史之乱、靖康之难) ,其次为开疆拓土、流放、戍边等。 近几十年:主要是国家政策、社会变革、经济发展、个人需求等。
1.3 人口的合理容量
1、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容量的关系 [ 理解 ] 环境承载力是指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衡量环境承载力的重要指标是就是环境人口数量。
3
2、环境人口容量概念及制约因素 [ 记忆 ]
因素主要有: 交通的便捷程度 , 距离市中心的距离 。
6、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 [ 理解 ]
商业的付租能力受市中
心距离的影响最大
工业的付租能力受市中
4
心距离的影响最小
7、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其他因素: ( 1)收入的高低,导致住宅区的分化
( 2)历史文化或经济方面的声誉
( 3)种族或宗教团体(唐人街等)
人口增长模式是由原始型向传统型,继而向现代型转变。
转变的因素:生产力水平、国家政策、社会福利、自然环境、文化观念
主要分布在发达国家(如意大 利、匈牙利、瑞典等)和部分 发展中国家(如韩国、新加坡 等)
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是从 死亡率 下降开始的 10、大部分发达国家(欧洲、北美为代表)为现代型,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为传统型,中国为现代型,
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篇一: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第一章人口与环境第一节人口增长模式1、人口增长模式: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2.生条件,妇女就业状况,婚姻生育观,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战争,自然灾害,人口政策等。
第二节人口合理容量自然资源是人类生产生活资料的主要来源自然资源是有限的:土地。
矿产资源。
森林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资源(成正比)、科技发展水平(成正比)、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成反比)。
人口容量三个特点:临界性。
相对性。
警戒性。
第三节人口迁移人口迁移的判断:空间位移;变更居住地;永久性人口迁移的类型(按是否跨越国界):国际迁移、国内迁移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对人口迁出地:减少迁出地人口密度、缓解人口对环境的压力有人才、劳动力的流失对人口迁入地:人口增加,人才的流入,有利于经济发展人口密度增加,人口对环境的压力增加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自然:气候,土壤,水源,地形,资源经济:发展水平,交通通讯发展政治:政策。
战争,政治中心变更,第二章城市与环境第一节城市空间结构城市区位因素自然:地形平原,高原,山谷气候:中低纬(温度)。
沿海(降水)河流,供水,运输,军事人文:矿产。
交通。
旅游。
政治。
宗教。
科技。
商业的付租能力受市中心距离的影响最大工业的付租能力受市中心距离的影响最小OA商业付租能力最强 AB住宅付租能力最强 BC工业付租能力最强城市等级越大,数目越少,服务范围越大,服务种类越多,级别越高。
第二节城市化过程与特点城市化的标志:城市人口比重上升。
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逐渐转移。
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发达国家的城市化:起步早,水平高,近期速度慢,开始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起步晚,水平低,尚未达到世界平均水平,但是发展快,城市化的一般规律: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第三章区域产业活动第一节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区域联系生产协作联系:工序—协作(布)工业聚集部件—生产(车)工业分散商贸联系:区域贸易。
完整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归纳
完整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归纳第一章人口与环境第一节人口增长模式人口增长可以通过出生率减去死亡率得出自然增长率。
某个地区的人口自然增长速度受到生物学规律的制约,同时也受到经济发达程度、文化教育水平、医疗卫生条件、妇女就业状况、婚姻生育观、宗教、风俗惯、战争、自然灾害、人口政策等因素的影响。
不同时期的人口增长模式具有不同的特点。
原始社会的人口模式是高出生率、高死亡率、极低自然增长率。
奴隶、封建和资本主义初期的传统型人口模式也是高出生率、高死亡率、较低自然增长率。
发达国家在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过渡型的人口模式是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而20世纪中期到现在的现代型人口模式则是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发展中国家的部分发达地区也呈现出类似的模式。
人口增长的快慢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第二节人口合理容量自然资源是人类生产生活资料的主要来源,但是自然资源是有限的,包括土地、水、森林、矿产资源等。
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包括资源、科技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以及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等因素。
人口容量具有临界性、相对性和警戒性三个特点。
第三节人口迁移人口迁移的判断可以通过空间位移、变更居住地以及长期性来确定。
人口迁移是人口移动的一种形式,是指人们变更定居点的空间流动行为。
根据人口迁移空间范围的不同,人口迁移可以分为国际迁移和国内迁移。
由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是城市化和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因此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是发达国家历史上和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
人口迁移对迁出地和迁入地都会产生影响。
对于迁出地来说,人口密度减少,人口对环境的压力也会减轻,但同时也会出现人才和劳动力的流失。
对于迁入地来说,人才的流入和提供廉价劳动力有利于经济发展,但同时也会导致人口密度增加和人口对环境的压力增加。
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包括自然生态因素、经济因素、政治因素以及社会文化因素。
其中,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城市化、区域开发和大型工程建设等是引起人口迁移的重要原因。
高一必修2地理知识点总结
高一必修2地理知识点总结一、人口的变化。
1. 人口的自然增长。
- 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的因素:主要是出生率和死亡率。
- 人口自然增长的时间变化:- 农业革命之前,人口增长极为缓慢;农业革命期间,人口增长速度有所加快;工业革命之后,人口增长速度明显加快,20世纪以来是世界人口增长的快速时期。
- 人口自然增长的空间差异:- 发达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人口增长缓慢,有的国家甚至出现负增长,如德国、俄罗斯等。
- 发展中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人口增长快,如印度、尼日利亚等。
2. 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 人口增长模式:- 原始型: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如一些原始部落。
- 传统型: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多存在于发展中国家。
- 现代型: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发达国家多为此模式。
- 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 转变的根本原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 从原始型向传统型的转变是从死亡率的下降开始的;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是从出生率的下降开始的。
3. 人口的迁移。
- 人口迁移的概念: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 人口迁移的分类:- 国际人口迁移:- 19世纪以前,以集团性、大批的移民为主,例如欧洲人迁移到美洲和大洋洲。
- 二战以后,人口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的人口增多。
- 国内人口迁移:- 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主要是从东部地区迁往内地和边疆地区。
-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受经济因素影响,人口大量从内地向沿海,从农村向城市迁移。
-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自然因素:气候、土壤、水和矿产资源等。
例如,美国老年人向“阳光地带”迁移与气候有关。
- 经济因素:是主要因素,如就业机会、经济收入等。
- 社会因素:政策、社会变革、战争和宗教等。
如我国的西部大开发政策吸引人口迁入西部。
二、城市与城市化。
1.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1.1人口的数量变化1、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
[记忆]2、几个重要的人口日:“世界70亿人口日”(2010/10/31);中国13亿人口(2005/1/6)。
[记忆]3、人口增长的历史阶段(理解记忆)时期人口变化特点原因农业革命之前人口数量少,人口增长慢生产力水平低,死亡率高农业革命期间人口数量增多,增长速度较快生产力水平提高,医疗条件改善,寿命提高工业革命开始后世界人口增长速度明显加快生产力、生活质量不断改善,死亡率逐渐降低4、20世纪以来特别过去100多年人口增长迅速的原因:(理解记忆)过去100多年,伴随着生产工具和社会生产力等方面的进步,人类对自然环境开发利用和改造的范围不断扩大,对各种灾害和疾病的防御能力也不断提高,使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利用和适应性不断增强,死亡率进一步降低。
5、某个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的数量受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基数大小共同影响。
(理解记忆)6、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口变化比较:(理解记忆)自然增长率水平人口增长特点原因分析今后变化趋势典型国家举例发达国家保持较低水平增长缓慢社会保障制度健全,生育观念的转变等比较稳定,一些国家的人口数量还会逐渐减少俄罗斯、德国、日本发展中国家水平较高人口增长很快,世界新增人口中,发展中国家占到80%以上政治上的独立,民族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人口死亡率下降人口增长开始趋于缓慢,很多国家实施人口控制措施中国、印度、巴基斯坦措施:发达国家鼓励生育,引进外来移民发展中国家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7、人口增长模式由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三个指标构成。
(记忆)公式: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8、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特点(记忆)人口增长模式“高高低”模式高低高(过渡模式)“三低”模式特点出生率高高高低死亡率高高低低自然增长率极低较低高低人口增长极为缓慢快速增长零增长或负增长生产力水平−−−→−不断增长分布热带原始森林等地区的较落后的发展中国家或亚、非、拉等洲的发展中国家或地区主要分布在发达国家(如意大利、匈牙利、瑞典等)和部分发展中落后民族地区国家(如韩国、新加坡等)9、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记忆]人口增长模式是由原始型向传统型,继而向现代型转变。
转变的因素:生产力水平、国家政策、社会福利、自然环境、文化观念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是从死亡率下降开始的10、大部分发达国家(欧洲、北美为代表)为现代型,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为传统型,中国为现代型,世界为由传统型转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
[记忆]口诀:欧(北)美摩登全“现代”,亚非拉发展忙“过渡”,发展中国家占多数,世界只好先“过渡”1.2人口的空间变化1、人口迁移: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记忆]人口迁移的判断:是否发生了地域上的移动(行政区位的改变);是否有居住地的改变;时间的改变(通常为一年)2、人口迁移的类型(按是否跨越国界):国际迁移、国内迁移3、二战前后国际人口迁移的比较:[记忆]迁移原因特点迁移路线二战前1.殖民主义扩张和资本主义发展2.地理大发现和新航线开辟1.从旧大陆到新大陆2.从已知开发国家到未开发地区1.洲人到美洲、非洲2.非洲黑人被贩卖到美洲3.东亚、南亚人被招到美洲二战后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1.从发展中国家到发达国家2.定居移民减少,流动工人增加(外籍工人)1.拉丁美洲人到北美打工2.南亚、南欧、非洲人到西亚打工3.南欧、非洲人到西欧世界人口迁移口诀:二战前,旧到新,一去不返乡二战后,发展到发达,打工挣钱回故乡4、中国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人口迁移:[记忆]迁移原因特点迁移方向20世纪80年代中期前1.计划经济体制2.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1.国家从东部城市抽调各种人员支援西部、内地和边疆地区的建设2.大量农村人口从东部人口稠密区迁往西北和东北20世纪80年代中期后改革开放政策自发迁移1.内地到沿海2.山区到平原3.贫困地区到发达地区、“民工潮”5、人口迁移的意义[理解]调节人口空间分布和人才余缺,加强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促进经济发展和缩小地区差异。
6、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理解记忆]对人口迁出地:好的影响有减少迁出地人口密度、缓解人口对环境的压力不好的影响有人才、劳动力的流失对人口迁入地:好的影响有人才的流入和提供廉价劳动力,有利于经济发展不好的影响有人口密度增加,人口对环境的压力增加7、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记忆](1)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2)个人对生活或职业需求的变化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中,经济因素往往起重要作用。
8、中国古代和近几十年来人口迁移的因素:[理解记忆]古代:主要是战乱(永嘉之乱、安史之乱、靖康之难),其次为开疆拓土、流放、戍边等。
近几十年:主要是国家政策、社会变革、经济发展、个人需求等。
1.3人口的合理容量1、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容量的关系[理解]环境承载力是指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衡量环境承载力的重要指标是就是环境人口数量。
2、环境人口容量概念及制约因素[记忆]环境人口容量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利用本地区资源及其他资源、智力和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货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制约因素:资源(成正比)、科技发展水平(成正比)、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成反比)。
3、合理人口容量概念:[记忆]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4、保持合理人口容量的紧迫性表现:日益严峻的人口过快增长问题、人口城市化问题、城市人口老龄化问题5、保持合理人口容量的措施:(1)国际社会倡导尽最大可能把人口控制在合理规模内建立公平秩序保证大多数人拥有不断追求高水平生活质量的平等权利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2.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1、城市形态的概念:城市占据一定的空间,有着特定的外部轮廓形态。
2、中心商务区的主要特征:①经济活动最为繁忙;②建筑物高大稠密;③人口数量的昼夜差别很大;④内部分区明显;3、功能区比较[理解记忆]4、城市地域结构模式:[记忆]同心圆模式、多核心模式、扇形模式5、经济因素是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体现在各种活动的付租能力。
影响付租能力高低的因素主要有:交通的便捷程度,距离市中心的距离。
6、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理解]商业的付租能力受市中心距离的影响最大工业的付租能力受市中心距离的影响最小OA商业付租能力最强AB住宅付租能力最强BC工业付租能力最强7、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其他因素:(1)收入的高低,导致住宅区的分化(2)历史文化或经济方面的声誉(3)种族或宗教团体(唐人街等)(4)早期土地的利用方式影响8、城市内部空间结构随城市发展而逐渐形成和变化[理解]早期:功能区分异不明显,市中心以市场、交通等优势吸引工业聚集后期:由于用地紧张、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问题,工厂企业向外搬迁,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发生变化。
2.2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1、城市等级划分及依据:[记忆]城市等级一般分为:集镇、城市、大城市、特大城市我国的划分:特大城市(100万以上)、大城市(50~100万)中等城市(20~50万)、小城市(20万以下)、依据:城市人口规模2、城市等级与服务范围的关系[理解]城市等级低,数目多,服务种类少,服务范围比较小;城市等级高,数目少,服务种类多,服务范围比较大。
3、上海城市等级和服务范围变化的影响因素[理解记忆](1)上海位于我国南北海岸线的中点以及长江的出海口(2)上海市有发达的铁路网,使得上海有充足的原材料、劳动力、农产品以及巨大的市场(3)上海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形平坦开阔。
4、城市等级体系:城市的服务种类、服务范围是与城市的等级相对应的,在同一个区域中,城市的空间分布也与城市的等级密切相关,这些不同级别的城市空姐组合,构成了一个地区的城市等级系统。
5、城市等级与城市数目、相互距离的关系[理解]等级较高的城市数目较少,相距较远;等级较低的城市数目较多,相距较近。
(德国南部为例) 6、门槛人口与商业服务等级(1)把维持一家企业生存所需的最低人口数称为门槛人口服务人口>门槛人口(赢利) 服务人口=门槛人口(保本) 服务人口<门槛人口(亏本) (2)商业等级与门槛人口的关系根据门槛人口的小,可划分出商品或服务的等级。
价格低,门槛人口小,为低级商品;价格相对较高,门槛人口相对较大,为高级商品2.3城市化1、城市化的含义[理解]人口的城市化 城市范围不断扩大的过程乡村变为城市的过程 土地的城市化 2、人口向城市迁移的动力:[记忆]推力:人口增长快对土地压力大,自然灾害,收入低、社会服务短缺 动力:就业机会多,社会福利保障程度高,文化设施全,交通便利 3、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标志:[记忆]城市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人口在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 4、城市化的意义:(1)城市市区域发展的经济中心,能够带动区域经济发展,而区域经济水平的提高又促进城市的发展 (2)促使聚落形态、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的变化 5、世界城市化的进程[理解记忆]后期阶段:一慢一高(城市化速度慢,城市化水平高) 逆城市化中期阶段:一快一慢(城市化速度快,城市化水平变化大) 郊区城市化 初期阶段:两低(城市化水平低,城市化速度低)逆城市化郊区城市化6、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城市化比较发展中国家:起步晚,发展快;水平低;发展不合理(出现畸形发展);处于初期和中期阶段发达国家:起步早;水平高;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处于后期阶段78、城市环境的改善措施(1)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措施①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②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③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2)建立生态城市在城市建设中,要发展低污染的节能建筑和绿色交通,减少环境污染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3.1农业的区位选择1、农业的概念:人类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以获得所需要的产品。
2、农业区位的含义:(1)农业生产的位置(2)农业与地理环境各因素的联系3、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记忆]自然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社会经济因素:市场、劳动力、交通、政策、机械、科技决定农业活动的类型和规模的重要因素是市场因素。
4、农业区位选择的实质:对农业土地的合理利用5、对农业活动主导区位因素的判断[理解]水稻主要分布在季风区、“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气候因素)千烟洲立体农业、横断山区的农业(地形因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亚热带沿海农业景观的变迁(市场和政策)茶叶宜在南方酸性红壤种植(土壤因素)大城市公路边的乳畜业、园艺业(交通因素)河西走廊的粮棉生产(水源因素)6、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理解记忆]自然因素比较稳定,社会经济因素发展变化较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