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灌溉与排水》教案
灌溉与排水技术课程设计
灌溉与排水技术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灌溉与排水技术的基本原理,掌握土壤水分、作物需水量及灌溉排水之间的关系。
2. 学生能掌握常见的灌溉设备及工作原理,了解不同灌溉方式的优缺点。
3. 学生能了解我国农业灌溉与排水现状,认识到水资源合理利用的重要性。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灌溉与排水知识,分析实际农田水利工程问题,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2. 学生能通过小组合作,设计简单的灌溉与排水系统,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3. 学生能运用信息技术,收集、整理和分析农业灌溉与排水数据,提高信息处理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灌溉与排水技术,培养对农业水利工程的兴趣,激发探究农业科技的热情。
2. 学生能认识到水资源的重要性,树立节约用水、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意识。
3.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增强沟通与交流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农业水利学科的基础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灌溉与排水技术的基本知识,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初中阶段,具有一定的物理、生物基础知识,对农田水利工程有一定的好奇心,喜欢动手实践。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案例分析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团队协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灌溉与排水技术的基本原理- 土壤水分与作物需水量关系- 灌溉与排水的相互作用2. 常见灌溉设备及工作原理- 水泵、渠道、喷灌、滴灌等设备- 设备选型与适用条件3. 灌溉方式及其优缺点- 地面灌溉、喷灌、滴灌、微灌等- 各自适用范围及效果对比4. 农业灌溉与排水现状- 我国农业水资源利用状况- 灌溉与排水工程案例分析5. 水资源合理利用与保护- 节约用水技术措施- 水资源保护政策及法规6. 实践操作与案例分析- 设计简单的灌溉与排水系统- 分析实际农田水利工程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课时:灌溉与排水技术的基本原理第二课时:常见灌溉设备及工作原理第三课时:灌溉方式及其优缺点第四课时:农业灌溉与排水现状第五课时:水资源合理利用与保护第六课时:实践操作与案例分析本教学内容与课本紧密关联,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六章:农田排水原理《灌溉排水工程学》教学用课件
第一节 排水对水土环境及作物生长的影响
一、农田灌溉与农田排水
农田灌溉与农田排水是调节农田水分状况的两种措施。
二、农田排水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排水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有以下几个方而:
1、改善土壤结构
2、排除有毒物质
3、降低土壤含水量,改善土壤热状况
4、改善土壤通气 化
5、降低土壤含盐量,治理盐碱
第二节 排水沟对地面水及地下水位的调控原理
一、排除地面水的田间排水沟
排除地面水的目的主要是防止作物受淹。
1、排涝水量
降水过多就会造成涝灾。
(1)利用超蓄产流法计算净雨深
蓄水量
W H max 0 H s max
径流深
R P Wm W0
(2)利用超渗产流法计算净雨深
蓄水量 I i1 t T 1
1
径流深 R P I
2、田间排水沟的深度与间距 末级固定排水沟的间距,要根据田间作业对田块的要求并 结合田间灌溉渠道的规划布置统考虑确定。一般北方地区 排涝农沟的间距多为200~400m;南方地区农沟间距多为 100~200m。单纯排涝用的农沟深度一般为1.0m左右。 二、控制地下水的田间排水沟 控制农田地下水位的目的是有效地排除渍害和防止土壤盐 碱化。控制地下水位的田间工程,有水平排水和垂直排水 两种形式。当作物允许的地下水埋深△H一定时,排水农 沟的深度D可用下式计算:
三、农田排水对作物生长的影响
1、排水对作物根系生长的影响
2、排水对作物植株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四、农田排水对地下水动态的影响 1、排水沟对地下水位的调控作用
2、排水对农田地下水动态的影响 水稻的晒田期间,地下水位迅速下降,其处于动态变化过 程。若无水补给,地下水呈非稳定流状态。 地下水位下降值计算公式为:
灌溉排水教学设计与反思
灌溉排水教学设计与反思在农业生产中,灌溉排水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它关系到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农作物的产量。
因此,在农业教学中,必须对灌溉排水进行全面系统的教学设计和反思,确保学生能够掌握灌溉排水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将来的农业生产做好准备。
一、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通过灌溉排水教学,使学生能够掌握以下内容:(1) 理解灌溉排水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了解不同灌溉方式和排水系统的特点和适用范围;(3) 掌握灌溉和排水设备的选型、安装和维护方法;(4) 学会运用科学的灌溉排水管理方法,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2. 教学内容(1) 灌溉的基本概念和原理:a. 灌溉的定义及其作用;b. 水分在土壤中的运动和分布规律;c. 灌溉的方法和技术。
(2) 灌溉方式的特点和适用范围:a. 表面灌溉法;b. 潜水灌溉法;c. 滴灌和喷灌法。
(3) 排水系统的特点和设计:a. 土壤排水特点;b. 排水系统的构成和设计原则;c. 排水设备和材料的选择和使用。
(4) 灌溉排水管理方法:a. 灌溉水量的确定和控制;b. 排水水质的检测和处理;c. 灌溉排水的时间和频率管理。
3. 教学方法(1) 理论教学:通过课堂讲授,向学生介绍灌溉排水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实验教学:安排学生进行灌溉排水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3)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农业生产基地,了解现代农业中灌溉排水的实际应用。
4.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平时表现、实验报告和期末考试,综合评价学生对灌溉排水教学的掌握程度,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二、教学反思1. 教学设计合理性分析本教学设计旨在培养学生对灌溉排水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的掌握。
通过理论教学和实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 教学方法改进在今后的灌溉排水教学中,可以加强小组合作学习和问题导向学习的方法,通过互动探究和思维导图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灌溉排水课程设计
灌溉排水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灌溉和排水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技术,能够分析灌溉和排水工程的设计和实施,提高学生对农业水利工程的认识和理解。
具体的教学目标包括:1.知识目标:(1)了解灌溉和排水的定义、作用和分类;(2)掌握灌溉和排水工程的设计原则和技术要求;(3)了解我国灌溉和排水工程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2.技能目标:(1)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灌溉和排水问题;(2)具备灌溉和排水工程的基本设计和实施能力;(3)能够运用现代技术手段获取和处理灌溉和排水相关信息。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农业水利事业的热爱和责任感;(2)增强学生对科学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尊重和重视;(3)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创新精神和持续学习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灌溉和排水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技术。
具体的教学内容安排如下:(1)灌溉的定义、作用和分类;(2)灌溉制度的设计原则和技术要求;(3)灌溉工程的设计和实施。
(1)排水的定义、作用和分类;(2)排水工程的设计原则和技术要求;(3)排水工程的设计和实施。
3.我国灌溉和排水工程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节课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具体的教学方法安排如下:1.讲授法:用于传授灌溉和排水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2.讨论法:用于分析灌溉和排水工程的设计和实施问题;3.案例分析法:用于分析实际灌溉和排水工程案例,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4.实验法:进行灌溉和排水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本节课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等。
具体的教学资源安排如下:1.教材:用于引导学生学习灌溉和排水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2.参考书: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灌溉和排水相关知识,拓宽视野;3.多媒体资料: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直观展示灌溉和排水工程实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4.实验设备:用于进行灌溉和排水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附图灌溉与排水课程设计
附图灌溉与排水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灌溉与排水的基本知识和技术,培养学生解决灌溉与排水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学生能理解灌溉与排水的定义、原理和作用;掌握灌溉与排水的主要方法和技术;了解灌溉与排水在我国农业发展中的重要性。
2.技能目标: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对灌溉与排水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能设计简单的灌溉与排水系统;能进行灌溉与排水的实际操作。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认识到灌溉与排水对农业发展的重要性,培养热爱农业、服务农业的情感;培养学生珍惜水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灌溉与排水的基本概念:介绍灌溉与排水的定义、作用和分类。
2.灌溉与排水的方法和技术:介绍灌溉的方式、设备和技术,以及排水的方法和设备。
3.灌溉与排水的设计和实施:讲解灌溉与排水的规划、设计和管理。
4.灌溉与排水在我国农业中的应用:介绍灌溉与排水在我国农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实例。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灌溉与排水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的灌溉与排水案例,使学生学会解决实际问题。
3.实验法:通过进行灌溉与排水的实验操作,使学生掌握实际的操作技能。
4.讨论法:通过分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国内权威的灌溉与排水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理论知识。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料,直观展示灌溉与排水的实例和操作过程。
4.实验设备:准备灌溉与排水的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实际操作的机会。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本课程将采用以下几种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理解程度。
农田灌溉与排水规划方案
农田灌溉与排水规划方案引言:农田灌溉与排水是农业生产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对于提高农田产量、保证农作物健康生长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随着气候变化和人口增长的影响,农田灌溉与排水面临着新的挑战。
为了有效应对这些挑战,制定科学合理的农田灌溉与排水规划方案至关重要。
一、灌溉与排水的重要性1. 提高农田产量灌溉是农田正常生产的基础,通过合理的灌溉,可以提供作物所需的水分,促进植物正常生长,从而提高农田产量。
2. 保证农作物健康生长灌溉不仅提供了作物所需的水分,还可以有效地冲洗土壤中的盐分,防止土壤盐碱化,保证农作物的健康生长。
3. 防止干旱和水浸通过合理的灌溉与排水,可以有效应对干旱和水浸等自然灾害,保护农田免受灾害的侵袭,确保农作物的安全生长。
二、农田灌溉与排水的挑战1. 气候变化的影响气候变化导致降雨不均、干旱频发等现象,给农田灌溉带来了新的挑战。
如何根据不同气候条件制定灌溉方案,提高农田抗旱能力,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2. 人口增长的压力人口的不断增长导致农田面积不断减少,农田灌溉与排水的需求也不断增加。
如何在有限的资源下,实现农田灌溉与排水的有效利用,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农田灌溉与排水规划方案1. 综合利用水资源在制定农田灌溉与排水规划方案时,应充分考虑水资源的综合利用。
通过建设水库、修建水渠等措施,合理调配水资源,确保农田灌溉与排水的需求。
2. 优化灌溉技术灌溉技术的优化是提高农田灌溉效率的关键。
引入节水灌溉技术,如滴灌、喷灌等,减少水分的浪费,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3. 引入智能化管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引入智能化管理系统,实现对农田灌溉与排水的实时监测和控制。
通过远程监控和自动化控制,提高农田灌溉与排水的效率,减少人力资源的浪费。
4. 加强农民培训农民是农田灌溉与排水的主要执行者,加强农民的培训和技能提升,提高他们对农田灌溉与排水的认识和技术水平,对于实施农田灌溉与排水规划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结语:农田灌溉与排水规划方案的制定是保障农田生产的关键。
排水与灌溉课程设计
排水与灌溉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包括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知识目标要求学生掌握排灌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技能目标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要求学生认识到排灌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明确课程目标,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
学生能理解并运用排灌的基本概念;能分析并解决实际生产中的排灌问题;能认识到排灌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排灌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首先,介绍排灌的定义和作用,让学生了解排灌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
其次,讲解排灌的基本原理,包括重力、压力、流动等,使学生能理解并运用这些原理。
然后,介绍排灌的方法,如排水、灌溉、喷灌、滴灌等,让学生了解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场景。
最后,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节课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首先,运用讲授法,明确排灌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其次,采用讨论法,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探讨排灌方法的选择和应用。
接着,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生产中的排灌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最后,利用实验法,进行现场演示,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排灌原理和操作方法。
四、教学资源本节课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
教材和参考书用于提供理论知识和案例分析;多媒体资料用于形象生动地展示排灌原理和操作方法;实验设备用于进行现场演示和实验操作。
此外,还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如农业科技、视频教程等,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料和实践案例。
五、教学评估本节课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
平时表现主要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等;作业主要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考试则是对学生整体学习成果的全面评估。
附图灌溉与排水课程设计
附图灌溉与排水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灌溉与排水的概念,掌握其基本原理;2. 学生能描述不同类型的灌溉系统和排水设施,了解其适用条件;3. 学生能掌握灌溉与排水工程的设计原则和计算方法;4. 学生能解释灌溉与排水在农业生产和水资源管理中的重要性。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评价特定地区的灌溉与排水需求;2. 学生能够设计简单的灌溉与排水系统,并进行基本的工程计算;3. 学生能够运用图表、数据和文字表达灌溉与排水工程的相关信息。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到水资源的宝贵性,培养节约用水和保护水资源的意识;2. 学生能够理解灌溉与排水工程对农业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增强社会责任感;3. 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培养合作、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对水利工程学科的兴趣。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农业水利学科的一部分,旨在帮助学生建立灌溉与排水的理论知识体系,培养实际工程设计和应用能力。
学生特点:考虑到学生所在年级的特点,课程内容将结合具体实例,以易于理解的方式进行讲解。
教学要求:本课程要求学生在掌握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基础上,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通过课程目标的分解和教学设计,使学生在课程结束后能够达到预定的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1. 灌溉与排水的基本概念- 灌溉的定义、目的与分类- 排水的定义、作用与重要性2. 灌溉系统设计- 灌溉水源的选择与评价- 灌溉制度的制定与优化- 灌溉设施的类型与适用条件- 灌溉系统设计原则及计算方法3. 排水系统设计- 排水设施的类型与功能- 排水系统设计原则及计算方法- 排水工程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4. 灌溉与排水工程案例分析- 分析不同地区灌溉与排水工程实例- 探讨灌溉与排水工程在实际中的应用与效果5. 水资源管理与保护- 水资源的重要性与现状- 水资源管理策略与措施- 节约用水与保护水资源的方法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周:灌溉与排水基本概念,灌溉水源的选择与评价第二周:灌溉制度制定与优化,灌溉设施类型与适用条件第三周:灌溉系统设计原则及计算方法,排水系统设计原则及计算方法第四周:排水设施类型与功能,案例分析第五周:水资源管理与保护,课程总结与复习教材章节关联:教学内容与课本第二章“灌溉与排水工程”相关,涵盖了该章节的主要知识点,确保了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灌溉与排水工程学课程设计
1 小麦、玉米灌溉制度与灌水率的确定设计年灌区降雨量统计:见表1表格 1 灌区降雨量统计1.1 小麦灌溉制度小麦总需水量ET m=KY=0.45*500/666.7*1000=337.5mm各生育期需水量ET=ET m x模比系数全生育期地下水补给总量K=45m3/亩=67.5mm,随计划湿润层增加而增加的水量W t=(800-500)*0.23*(0.95+0.5)/2=50mm,假定K值与W t值均随生育期增长而呈线性变化。
由此得出小麦各生育期需水情况见表2。
表格 2 小麦各生育期需水情况根据表1、2的数据,绘出小麦灌溉制度,见附图一。
1.2 玉米灌溉制度ET m=600×0.38÷666.7×1000=342.0mm各生育期需水量ET=ET m x模比系数全生育期地下水补给总量K=45m3/亩=67.5mm,以直线变化按各生育期所占时间比例划分,假定W t呈直线变化,总量为W t=(900-600)×0.23×(0.95+0.5)÷2=50mm,玉米各生育期需水情况见表3 。
表格3玉米各生育期需水情况根据表1、表3数据,绘出玉米灌溉制度,见附图一。
1.3 初步灌水率根据小麦灌溉制度,得出全生育期需对小麦进行三次灌水,时间分别是5月4日,5月30日和7月25日,灌水量分别为59.3mm,67.3mm,20mm。
由教材表1-27,小麦生育期灌水延续时间为7—10天,第一次灌水处于小麦拔节期,取T1,1=9d;第二次灌水处于小麦抽穗时期,应当及时满足小麦对水分的需求,取T1,2=7d;最后一次灌水时小麦已即将成熟,灌水量少,取T1,3=5d。
单位换算:1mm=10m3/hm2。
小麦各次初步灌水率如下:=0.042 m3/(s·100hm2)5月4日,T1,1=9d ,m1,1=59.3mm ,q1,1=0.55×59.3×10864×9=0.061 m3/(s·100hm2)5月30日,T1,2=7d ,m1,2=67.3mm ,q1,2=0.55×67.3×10864×7=0.025 m3/(s·100hm2)7月25日,T1,3=5d ,m1,3=20mm ,q1,3=0.55×20×10864×5玉米全生育期共需灌三次水,苗期5月29日灌水61.6mm,拔节期7月3日70.7mm,吐丝期8月4日89.5,mm。
灌溉与排水课程设计大图
灌溉与排水课程设计大图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灌溉与排水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对农业水利工程的认知能力和实践技能。
1.了解灌溉与排水的定义、分类和作用;2.掌握灌溉与排水的基本原理和技术;3.了解我国灌溉与排水工程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5.能够熟练使用相关仪器设备和软件;6.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农业水利事业的热爱和责任感;2.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的精神;3.培养学生关注社会、服务社会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灌溉与排水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以及我国灌溉与排水工程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1.灌溉与排水的定义、分类和作用;2.灌溉与排水的基本原理和技术;3.灌溉与排水工程的设计、施工和管理;4.我国灌溉与排水工程的发展现状和趋势;5.灌溉与排水领域的科技创新和典型案例。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1.讲授法:用于传授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2.讨论法:用于探讨灌溉与排水工程的问题和解决方案;3.案例分析法:用于分析典型工程案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4.实验法:用于验证灌溉与排水原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实验设备等。
1.教材:选用国内权威出版的《灌溉与排水工程》教材;2.参考书:推荐《农业水利工程》、《灌排工程手册》等书籍;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视频、图片等资料,辅助教学;4.实验设备:配置相应的实验仪器设备,开展实验教学。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以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1.平时表现:评估学生的出勤、课堂参与度、提问回答等情况,占比20%;2.作业:布置灌溉与排水相关的练习题,评估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占比30%;3.考试:包括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占比50%。
《农田灌溉与排水》教案
第一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名称:农田灌溉与排水总学时:80
专业:农水专业已授学时:0
授课班级:本学期计划学时80
教师:年月日
审
批
签
字
教研室(组):年月日
教务处(科):年月日
校长:年月日
《农田灌溉与排水》教案
授课
题目
第一章绪论
教研室主任
教务科长
授课时数
2
授课方法
讲授
授课教师
教学
目标
知识目标:我国水资源特点
技能目标:了解我国水资源特点
授课班级
教学重点
我国水资源特点
教学难点
我国水资源特点
教学内容、方法及过程
第一节、灌溉排水在我国农业发展中的应用
一、我国水资源现状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我国如今的水资源现状是不容乐观的,我国虽有水量2.8万亿立方米,但人均水资源仅2300立方米,相当于世界人均的1/4,被列为世界上最贫水的13个国家之一。1998年我国人均水量为2251立方米,预测到2030年我国人口增至16亿时,人均水资源量将降到1760立方米。专家预言,2010年后我国将进入严重缺水期,2030年我国缺水将达400亿立方米到期500亿立方米。供水量不足,给城市生产、生活造成极大影响。我国部分山区、草原、滨海和海岛还有6000万人口和4500万头牲畜饮水本分困难。每年的农业收成和工业产值都因缺水造成重大损失。水资源的总量严重短缺。
3.研究污水利用技术。
4.研究土壤、水分、大气系统中水分运移规律。
5.现代化的试验和田间测试的新技术。
五、灌溉排水的任务
1.其根本任务是通过兴建和运用各种水利工程措施,调节和改善农田水分状况和地区水利条件,促进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使之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灌溉排水教学设计教案
灌溉排水教学设计教案教案标题:灌溉排水教学设计教案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了解灌溉和排水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通过本教学设计,学生将学习到如何正确进行农田灌溉和排水,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本教案适用于中学生,涵盖了必要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
教学目标:1. 了解灌溉和排水的定义、重要性和目的。
2. 掌握灌溉和排水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 能够分析和解决常见的灌溉和排水问题。
4. 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并实施农田的灌溉和排水系统。
教学内容和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引入灌溉和排水的概念,提问学生对灌溉和排水的认识和了解程度。
2. 引导学生思考灌溉和排水的重要性,并与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质量进行关联。
二、理论知识讲解(15分钟)1. 简要介绍灌溉和排水的定义和目的。
2. 解释灌溉和排水的基本原理,包括土壤水分特性、水分运移和保持水分平衡。
3. 介绍常见的灌溉和排水方法,如地面灌溉、滴灌和喷灌等。
三、案例分析和讨论(20分钟)1. 提供几个农田灌溉和排水的案例,让学生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和可能的解决方法。
2. 引导学生讨论不同灌溉和排水方法的优缺点,并比较其适用性和效果。
四、实践操作(3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设计一个农田的灌溉和排水系统。
2. 学生需要考虑土壤类型、植物需水量、地形地貌等因素,并选择适合的灌溉和排水方法。
3. 学生需要绘制示意图,并解释其设计理由和预期效果。
五、总结与展望(10分钟)1. 学生展示各自设计的灌溉和排水系统,并进行评价和讨论。
2. 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并展望灌溉和排水领域的发展和应用前景。
教学资源:1. PowerPoint或黑板/白板2. 灌溉和排水的案例材料3. 绘图纸和绘图工具教学评估:1. 课堂讨论和案例分析的参与度和质量。
2. 学生设计的灌溉和排水系统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3. 学生对灌溉和排水知识的掌握程度,可以通过小组展示和个人口头回答问题的方式进行评估。
灌溉与排水课程设计摘要
灌溉与排水课程设计摘要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灌溉与排水的基本概念,掌握灌溉系统的组成及其工作原理。
2. 使学生掌握排水系统的分类及功能,了解农田水利中的排水原理。
3. 帮助学生了解我国农业水利现状,认识到灌溉与排水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灌溉与排水问题的能力。
2. 提高学生设计简单灌溉与排水系统的技能,能够进行基本的灌溉与排水工程规划。
3. 培养学生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如GIS和遥感技术,进行灌溉与排水资源调查和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农业、关心农村、服务农民的情感。
2.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到合理利用水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与交流能力,为将来从事农业水利工作打下基础。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农业水利学科的基础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建立灌溉与排水的理论知识体系,为实际应用打下基础。
学生特点:学生为初中年级,具有一定的自然科学基础,但对灌溉与排水等专业概念了解较少。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课程要求以实例为引导,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灌溉原理与系统设计- 灌溉基本概念:介绍灌溉的定义、类型及灌溉制度的确定。
- 灌溉水源与水质:探讨灌溉水源的选择、利用及水质要求。
- 灌溉系统组成:学习灌溉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如水源、输水、配水及灌水设备。
- 灌溉系统设计:分析灌溉系统的设计原则,以案例形式进行实际操作练习。
2. 排水原理与工程规划- 排水基本概念:阐述排水的重要性,介绍排水的分类及作用。
- 排水系统设计:学习排水系统的设计方法,包括排水沟、泵站等设施的设计。
- 农田排水工程:了解农田排水工程的建设要求,探讨排水工程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 灌溉与排水技术应用- 灌溉技术:介绍节水灌溉技术,如滴灌、喷灌等,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
农田灌溉与排水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农⽥灌溉与排⽔⼯程施⼯组织设计农⽥灌溉与排⽔⼯程施⼯组织设计⽬录第⼀章编制说明和编制依据 (3)⼀、编制依据 (3)⼆、编制原则 (3)第⼆章⼯程概况 (5)第三章施⼯组织布署 (6)⼀、指导⽅针 (6)⼆、施⼯布置的原则 (6)三、项⽬组织机构的设置 (7)第四章主要⼯程项⽬的施⼯⽅案、⽅法与技术措施 (9)⼀、灌溉与排⽔⼯程 (9)1、改建⽃渠、改建农渠⼯程 (9)2、新建分⽔闸⼯程 (13)3、⽥间道桥涵、⽣产路桥涵⼯程 (16)4、单向分⽔⼝、双向分⽔⼝⼯程 (17)⼆、⽥间道路⼯程施⼯⽅案 (19)第五章施⼯进度计划及主要措施 (22)第六章⼯程质量保证体系及措施 (28)第七章安全⽣产保证体系及措施 (34)⼀、安全⽬标 (34)⼆、安全⽣产组织机构 (34)三、安全⽣产保证措施 (34)四、质量与安全控制、环境保护措施 (36)(⼀)、质量控制措施 (36)(⼆)、安全控制措施 (39)(三)、环境保护措施 (40)第⼋章环境保护保证措施 (43)第九章主要设备配置 (44)⼀、技术准备 (44)⼆、材料、机具、设备配置 (45)三、主要设备进退场计划 (46)第⼗章⼯程进度计划及保证措施 (48)⼀、⼯程施⼯计划 (48)⼆、⼯期保证措施 (48)三、⼯期延误责任 (49)四、进度控制办法 (49)第⼗⼀章资源配置计划 (53)⼀、劳动⼒投⼊计划及其保证措施 (53)⼆、劳动⼒投⼊计划 (53)三、劳动⼒保证措施 (54)四、材料投⼊计划及其保证措施 (54)五、材料供应保证措施 (55)六、现场材料堆放的贮存 (56)第⼗⼆章季节性施⼯措施 (57)第⼗三章环境保护、⽔⼟保持保证体系及保证措施 (59)⼀、环境保护的保证体系及保证措施 (59)⼆、⽔⼟保持的保证体系及保证措施 (59)第⼗四章⽂明施⼯保证措施 (61)⼀、⽂明施⼯组织管理机构 (61)⼆、现场⽂明施⼯措施 (61)第⼗五章执⾏国家强制性条⽂的保证措施 (63)第⼗六章新设备、新技术、新⼯艺、新材料的应⽤措施⽅案 (64)⼀、“四新”应⽤的组织措施 (65)⼆、新⼯艺、新技术的应⽤ (65)三、新材料的应⽤ (66)四、先进机械、仪器设备的应⽤ (66)五、流⽔施⼯法的应⽤ (66)第⼗七章针对本⼯程的特点和难点分析及解决措施 (68)第⼗⼋章项⽬风险预测与防范、事故应急预案 (71)第⼗九章计划、统计和信息管理 (73)第⼆⼗章⼯程回访及保修服务管理规定 (76)第⼆⼗⼀章附图表 (78)附表⼀:拟投⼊本标段的主要施⼯设备表 (78)附表⼆:拟配备本标段的试验和检测仪器设备表 (79)附表三:劳动⼒计划表 (80)附表四:计划开、竣⼯⽇期和施⼯进度⽹络图 (81)附表五:施⼯总平⾯图 (82)附表六:临时⽤地表 (83)第⼀章编制说明和编制依据⼀、编制依据1、XX招标⽂件及清单。
灌溉排水课设
一、灌区开发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1.贡河灌区开发的背景贡河运区位于长江以南,南为贡河,北至介荣山,西起马头山,东以龙尾河为界。
河流水资源丰富,土地肥沃。
不过长期以来,由于地势较高,一直没有自流的灌溉渠道,水资源利用率很低,灌水劳动力消耗很大。
人民迫切希望通过科学的治理方法,来改变靠天吃饭的现状。
缺水已经造成制约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当地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决定抓住“十二五”时期加快水利发展的机遇,解决当地人民用水困难问题。
2.规划概况贡河灌区总控制面积11万亩,设计后灌溉面积8.8万亩。
规划确定在贡河上游筑坝,从马头山谷处引水,充分利用当地地势优势,沿北面山区修建干渠,其间跨吴家河,申溪处修建渡槽两座,修建4条支渠,农渠若干。
沟道充分利用天然河道排水优势,沿吴家河,申溪,龙尾河建支沟3条,并在申溪与龙尾河中间修建支沟1条,斗、农沟若干。
规划后水田占75%,旱地占5%,沟塘水面占7%,村庄道路等非耕地占13%。
3.灌区水资源极其利用情况(1)地表水灌区过境地表水为贡河,多年平均流量为 37.1m3/s,保证率为80%,年来水量约11.7亿立方米,5~8月多年平均径流量较大,达62.5 m3/s。
(2)地下水地下水平均埋深为1.17,4~8月份埋深较浅,地下水充沛。
(3)水资源利用情况贡河水位较低,其他天然河流水位也很低,不能满足自流灌溉,只能采用抽水提水,而且灌水没有固定的灌溉渠道。
水分配的不均匀也给水的利用带来了困难,申溪与龙尾沟之间的间距过大,中间部分地区无法获得水源,因此灌溉极为不便。
4.灌区建设的必要性灌区幅员辽阔,土地连片,土壤肥沃,地势较为平坦,气候适宜,雨、热、光同季,水土资源丰富,农业开发增产潜力很大,灌区的建设对巩固国有商品粮基地,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1)灌区建设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需要在过去20年间,我国粮食总量从3500亿千克增加到4695亿千克(2004年底),基本实现粮食的供需总量平衡,但略有缺口,每年仍要从国外进口粮食350亿千克左右。
灌溉与排水工程课程教案
《灌溉与排水工程》课程教案一、课程的基本要素1、课程中文名称:灌溉与排水工程2、课程英文名称:Irrigation and Prainage Engineering3、课程编号:0312094、学科分类:农业工程4、课程类别:专业课。
5、课程性质:必修课。
6、适用层次:汉族本科7、适用专业:农业水利工程。
9、学时:总学时60(理论课学时52,实验课学时8)。
10、学分:311、先修课程水力学、水文与水资源学、土壤与农作、地下水利用等有关基础课12.并修课程水工建筑物、水利工程经济、水利工程概预算等二、课程介绍:1、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灌溉与排水的基本理论和灌排技术、灌排系统规划设计方法及地区水利规划的基本知识和方法等。
具体要求为:(1)知识方面了解农田水分变化规律,掌握控制农田土壤水分以及进行合理灌排的基本理论和知识;掌握灌溉排水系统的规划设计方法;掌握灌区田间工程的规划方法;了解灌区水利规划的方法步骤以及掌握有关基本知识;明确农田水利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掌握灌排管理的基本知识。
(2)技能方面能根据水源条件选择合理的取水方式,能进行引水工程的水利计算;能进行灌区灌排系统的规划布置;能进行灌排系统的流量计算和纵横断面设计。
(3)能力方面能独立担当中小型灌区的规划设计及灌、排管理工作。
2、课程特点《灌溉与排水工程》是农业水利工程专业的一门主干必修专业课。
其基本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灌溉与排水的基本理论与基本原理,灌排技术,灌排系统规划设计的方法;了解灌、排工程对水环境的影响及其评价;使学生重视灌、排管理;了解灌排系统管理中的一些现代化技术;掌握灌排工程的经济评价,掌握新疆盐碱土防治的水利措施等基本知识和技能。
3、使用教材《灌溉排水工程学》.汪志农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2005年5月第一版4、参考教材(1)《农田水利学》(第三版). 郭元裕主编,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9年8月(2)《灌溉排水工程学》汪志农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2000年5月(3)《农田水利学习题试验集》.张增圻、沈荣开合编, ,水利电力出版社,1994年(4)《新疆垦区盐碱地改良》.罗家雄等编著·水电出版社·1985.4三、教学要求与学习方法1、教学要求由本课程的特点,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始终贯彻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认识过程。
《农田灌溉与排水》教学大纲
一、课程中文名称:灌溉排水工程学二、课程性质:灌溉排水工程学是农业水利工程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
它的基本任务是研究农田水分状态及其变化规律,通过各种工程及管理措施来调节和改变农田水分状况及其地区的水利条件,它介于工程学与农学之间,属于农业工程学科范畴。
是一门利用灌溉排水工程措施,消除水旱灾害,为发展农业生产服务的科学。
三、课程目的与要求:课程目的与要求: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灌溉排水的基本理论和灌排技术、灌排系统规划设计方法及地区水利规划的基本知识和方法等。
具体要求为:(1) 知识方面了解农田水分变化规律,掌握控制农田土壤水分以及进行合理灌排的基本理论和知识;掌握灌溉排水系统的规划设计方法;掌握灌区田间工程的规划方法;了解灌区水利规划的方法步骤以及掌握有关基本知识;明确农田水利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掌握灌排管理的基本知识。
(2) 技能方面能根据水源条件选择合理的取水方式,能进行引水工程的水利计算;能进行灌区灌排系统的规划布置;能进行灌排系统的流量计算和纵横断面设计。
(3) 能力方面能独立担当中小型灌区的规划设计及灌排管理工作。
四、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灌溉排水工程学课程的学习应建立在学生掌握有关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内容的基础上。
与本课程相关的主要课程有:高等数学、水力学、土力学、水文学、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土壤与农作学、地下水利用、水资源规划与管理、水工建筑物和水泵及水泵站等。
五、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课堂讲授、实验、作业与课程设计相结合的方法。
六、考核方法采取基本理论测试与实验技能测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七、选用教材参考书目主要参考书目:1.选用教材《灌溉排水工程学》,史海滨、田军仓、刘庆华主编,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辅助教材:《农田水利学》(第三版),郭元裕主编,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73.辅助教材:《灌溉排水工程学自学指导教材》,杨树青、李瑞平和史海滨主编,内蒙古农业大学自编教材4.辅助教材:《灌溉排水工程学习题集记课程设计指导书》,吕志远、李为萍和史海滨等主编,内蒙古农业大学自编教材5.辅助教材:《灌溉排水工程学实验指导书》,霍星等主编,内蒙古农业大学自编教材八、教学进程安排表学时序号章节教学内容理论实践合计1第一章绪论112第二章农田水分状况7293第三章作物需水量和灌溉制度10104第四章灌水方法10105第五章田间工程446第六章灌溉渠道系统10107第七章灌溉水源和取水方式668第八章农田排水6289第九章排水沟道系统的规划设44计10第十章分区水利问题及治理22合计60464九、主要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一、学习目的通过对第一章绪论的学习重点了解了本学科研究内容、目前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农业科学课教案农田水利与灌溉技术
农业科学课教案农田水利与灌溉技术教案:农田水利与灌溉技术引言:农田水利与灌溉技术是农业科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关系着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本教案将围绕农田水利与灌溉技术的相关知识进行讲解,帮助学生了解农田水利的基本原理和灌溉技术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一、农田水利的基本原理农田水利是利用水资源,通过改变水文条件,为农作物提供适量的水分,改善土壤环境,提高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
农田水利的基本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水的吸收及运输:介绍植物对水分的需求及水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方式,如根系吸水、蒸腾作用等。
2. 水的渗漏与蓄水:讲解土壤的渗透性以及水分在土壤中的分布情况,引导学生了解如何合理利用土壤蓄水。
3. 农田排水与灌溉:探讨农田中的排水问题以及灌溉所需的水源,引导学生了解排水与灌溉对农作物的重要性。
二、灌溉技术的分类与应用灌溉技术是指根据农作物的需水量以及农田水分分布情况,运用科学的方法和设备,将水源输送到农田中,为农作物提供适量的水分。
灌溉技术主要分为以下几类:1. 表面灌溉:介绍表面灌溉的工作原理和适用条件,并结合实际案例分析表面灌溉的优缺点。
2. 地下灌溉:讲解地下灌溉的工作原理、设备和适用条件,引导学生思考地下灌溉对于节水和农作物生长的意义。
3. 滴灌技术:探讨滴灌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在详细介绍滴灌系统的组成和使用注意事项的同时,提醒学生注意滴灌技术的投资和维护成本。
4. 喷灌技术:引导学生了解喷灌技术的工作原理和喷灌器的分类,并通过实际操作展示喷灌技术的应用效果。
三、农田水利与灌溉技术的实践应用为了加强学生对农田水利与灌溉技术的理解和掌握,本节课将组织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参与农田水利与灌溉技术的应用实践。
活动内容包括:1. 实地考察:带领学生走进农田,观察不同类型的农田灌溉设施,并与农民交流他们在灌溉过程中的经验和困惑。
2. 设计灌溉方案:让学生结合实地考察中的问题和需求,分组设计一套完整的农田水利与灌溉方案,包括灌溉设备的选择和布局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年来我国连续遭受严重干旱,旱灾发生的频率和影响范围扩大,持续时间和遭受的损失增加。目前全国 600多个城市中,400多个缺水,其中100多个严重缺水,而北京、天津等大城市目前的供水已经到了最严峻时刻。与此同时,由于人口的增长,到2030 年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将从现在的2200立方米降至1700至1800立方米,需水量接近水资源可开发利用量,缺水问题将更加突出,因此,节约水资源,强化水资源稀缺意识已刻不容缓,大家得从我做起,从自身做起,节约每一滴水。 此外,我国水资源开发中还存在着其他问题: (1) 洪水灾害对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存在潜在威胁 (92) 水分利用效率不高 (3) 水资源普遍受到污染 ,淮河、海河、辽河、太湖、巢湖、滇池,其主要水污染物排放总量居高不下。淮河流域仍有一半的支流水质污染严重,海河、辽河生态用水严重缺乏,其中内蒙古的西辽河已连续五年断流。太湖、巢湖、滇池均为劣五类水质,总氮和总磷等有机物污染严重。
二、我国水资源特点
1、我国降水总量较少,降水分布不均。
由于我国降雨分布由东南向西北递减的总趋势,形成南方水多、北方水少的局面。
2、降水量年际和年内变化大。
我国的水土资源分布情况是南方水多地少,北方水少地多。南方单位耕地面积所占的河川年径流量为45000m3/hm2,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17倍;北方单位耕地面积所占的水资源量为45103m3/hm2,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7%;南北差异达10倍。其中最高的浙闽片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143倍,最低的海河流域单位耕地面积所占的水资源量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11%,两者差距达22倍之多。按人口平均,长江流域以北的北方片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南方片的1/3,其中最高的珠江流域为最低的海河流域的1219倍。由于南北方水资源供需状况不同,使南北方水资源供需矛盾呈现不同的特点,南方水资源供需矛盾主要属于工程型、污染型或管理型缺水,北方则以资源型缺水为主,部分地区存在浪费型缺水。
授课班级
教学重点
灌溉排水事业的发展
教学难点
灌溉排水事业的发展
教学内容、方法及过程
第二节、灌溉排水事业的发展
一 、我国的农田水利史
1.战国以前时期:以沟洫、芍陂为代表的水利工程
我国的水土资源分布情况是南方水多地少,北方水少地多。南方单位耕地面积所占的河川年径流量为45000m3/hm2,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17倍;北方单位耕地面积所占的水资源量为45103m3/hm2,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7%;南北差异达10倍。其中最高的浙闽片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143倍,最低的海河流域单位耕地面积所占的水资源量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11%,两者差距达22倍之多。按人口平均,长江流域以北的北方片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南方片的1/3,其中最高的珠江流域为最低的海河流域的1219倍。由于南北方水资源供需状况不同,使南北方水资源供需矛盾呈现不同的特点,南方水资源供需矛盾主要属于工程型、污染型或管理型缺水,北方则以资源型缺水为主,部分地区存在浪费型缺水。
3、水资源总量相对不足,时空分布不均。
长江以南的南方地区河川径流量约占全国总径流量的83%,而北方地区的河川径流量仅占全国总径流量的17%。按流域面积平均,北方各大流域的水资源量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如海滦河片仅达到全国平均值的1/2,黄河片还不到全国平均值的1/3。
4、降水和水资源的地区分布与人口和耕地的分布不适应。
授 课
题 目
第一章 绪论
教研室主任
教务科长
授课时数
2
授课方法
讲授
授课教师
教 学
目 标
知识目标:灌溉排水在我国农业发展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了解灌溉排水在我国农业发展中的应用
授课班级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内容、方法及过程
第一节、灌溉排水在我国农业发展中的应用
复习一、我国水资源现状
复习二、我国水资源特点
三、灌溉排水在我国农业发展中的应用
水资源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是生态与环境的重要控制性要素,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水短缺已然是我国水资源安全中最突出的问题之一。当前,要实行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科学开发利用水资源,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来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 发展。
解决我国日益复杂的水资源问题,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大力推进水资源管理从供水管理向需水管理转变,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只有通过兴修灌溉排水工程,强调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治理、节约、保护盒优化配置,提高抵御水旱灾害和水资源的承载能力,强化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意识,才能为农业生产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
授 课
题 目
第一章 绪论
教研室主任
教务科长
授课时数
2
授课方法
讲授
授课教师
教 学
目 标
知识目标:灌溉排水事业的发展
技能目标:了解灌溉排水事业的发展
技能目标:了解我国水资源特点
授课班级
教学重点
我国水资源特点
教学难点
我国水资源特点
教学内容、方法及过程
第一节、灌溉排水在我国农业发展中的应用
一、我国水资源现状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我国如今的水资源现状是不容乐观的,我国虽有水量2.8万亿立方米,但人均水资源仅2300立方米,相当于世界人均的1/4,被列为世界上最贫水的13个国家之一。1998年我国人均水量为2251立方米,预测到2030年我国人口增至16 亿时,人均水资源量将降到1760立方米。专家预言,20XX年后我国将进入严重缺水期,2030年我国缺水将达400亿立方米到期500亿立方米。供水量不足,给城市生产、生活造成极大影响。我国部分山区、草原、滨海和海岛还有6000万人口和4500万头牲畜饮水本分困难。每年的农业收成和工业产值都因缺水造成重大损失。水资源的总量严重短缺。
教案
第一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名称:农田灌溉与排水总学时:80
专业:农水专业已授学时:0
授课班级:本学期计划学时80
教师:年月日审批来自签字教研室(组):年月日
教务处(科):年月日
校长:年月日
《农田灌溉与排水》教案
授 课
题 目
第一章绪论
教研室主任
教务科长
授课时数
2
授课方法
讲授
授课教师
教 学
目 标
知识目标:我国水资源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