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排序优化模型

合集下载

大众点评评分算法

大众点评评分算法

大众点评评分算法1. 简介大众点评是中国最大的本地生活服务平台,用户可以在平台上搜索、浏览和评论各类商家和服务。

为了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大众点评采用了一套评分算法来对商家进行评级。

本文将详细介绍大众点评的评分算法。

2. 评分计算方法大众点评的评分计算方法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综合得分计算和排序策略。

2.1 综合得分计算综合得分是根据用户对商家的评论和打分来计算的,主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2.1.1 用户打分用户可以给商家打出5星、4星、3星、2星或1星的评价,其中5星为最高,1星为最低。

每个星级对应一个权重值,一般情况下,5星权重最高,而1星权重最低。

2.1.2 用户评论用户可以对商家进行文字评论,并且可以选择是否推荐该商家。

推荐与否也会影响综合得分的计算。

如果用户推荐该商家,则会有额外加分;反之则不会。

2.1.3 用户等级大众点评根据用户的活跃程度和贡献度,给予用户不同的等级。

高等级用户的评论和打分会有更大的权重。

通过以上因素的综合考虑,大众点评可以计算出商家的综合得分。

2.2 排序策略大众点评还采用了一套排序策略来对商家进行排名。

排序策略主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2.2.1 综合得分商家的综合得分是排序的主要依据,得分越高,排名越靠前。

2.2.2 评论数量商家的评论数量也是影响排序的重要因素之一。

评论数量越多,说明该商家受关注程度高,排名也会相应提升。

2.2.3 最近活跃度最近活跃度指商家在最近一段时间内是否有新的评论和打分。

如果商家最近有新的活动,则说明该商家仍然在运营,并且能够吸引用户关注。

最近活跃度较高的商家排名也会相应提升。

通过以上排序策略,大众点评可以将商家按照综合得分进行排序,并将排名结果展示给用户。

3. 算法调优为了提供更准确的评分和排序结果,大众点评还对评分算法进行了不断的调优。

调优的主要目标是提高算法的准确性和用户满意度。

3.1 用户反馈大众点评鼓励用户对商家进行反馈,包括评分、评论以及其他相关信息。

数学建模竞赛成绩的评价排序与预测模型

数学建模竞赛成绩的评价排序与预测模型

§4 一、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与符号说明
1.奖项等级:只比赛成绩划分的不同奖项,如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成功参 赛奖。 2.获奖比例:学校参加比赛获得某一奖项的队伍数量占所有队伍数量的比例。 3.比赛成绩:参赛队伍获得的比赛卷面成绩。 4.规模成绩:每个学校组织参赛的规模,主要包括组织参赛的队伍数量和参赛队 伍的获奖情况两个方面的因素。 5.综合实力:学校的综合实力主要是一个学校组织参赛的规模和比赛获得的奖项 状况决定的,所以学校的实力是比赛成绩与规模成绩的总和。
§3
零;
模型的假设
1.在安徽赛区的排名中, 假设专科组和本科组的记分标准一样, 不做另外分组处理; 2.假设如果一个学校那一年没有参赛, 则该年获得各个等级奖项的参赛队伍数记为 3.如果一个学校在某个奖项等级获奖空缺,也将参赛队伍记为零; 4.每年的考试难度没有差别; 5.每个同学的学习能力基本不变,并且发挥其真实水平; 6.影响学生成绩的因素主要有真实成绩与进步程度; 7.每个学生处于相同的考试环境中; 8.所给的数据时学校的真实考试成绩,没有作弊问题的影响。
n
Cj
i Wi
a
P X T N S
m ji
i
mn
优化因子 为某高校该年奖项的平均得分 为某高校该年所获奖项的总得分 为某高校该年每个学校参赛的队伍 为某高校该年所有参赛队伍的总数
§5
解。 一、问题一的分析与求解
模型的建立与求解
从所要解决的问题和对问题所做的假设出发, 分别对三个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与求
4
安徽科技学院 安徽理工大学 安徽绿海商务职业学院 安徽农业大学 安徽三联学院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 安徽师范大学 安徽新华学院 安徽新闻出版职业技术学院 安庆师范学院 蚌埠学院 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巢湖学院 池州学院 滁州学院 阜阳师范学院 阜阳师范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合肥工业大学 合肥师范学院 合肥学院 河海大学文天学院 淮北师范大学 淮北师范大学信息学院 淮南联合大学 淮南师范学院 黄山学院 江淮学院 解放军电子工程学院 解放军陆军军官学院 六安职业技术学院 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铜陵学院 皖西学院 芜湖信息技术职业学院 宿州学院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②年综合规模评比

评分卡模型

评分卡模型

评分卡模型0 引言信用评分模型是消费信贷管理中的先进的技术手段,是银行、信用卡公司、个人消费信贷公司、电信公司、水电服务公司、保险公司等涉及消费信用的企业实体最核心的管理技术之一。

被广泛应用于信用卡生命周期管理、汽车贷款管理、住房贷款管理、个人贷款管理、其他消费信贷管理等领域,在市场营销、信贷审批、风险管理、账户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等各个方面都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

信用评分模型运用先进的数据挖掘技术和统计分析方法,通过对消费者的人口特征、信用历史记录、交易记录等大量数据进行系统的分析,挖掘数据中蕴含的行为模式、信用特征,捕捉历史信息和未来信用表现之间的关系,发展出预测性的模型,以一个信用评分来总和评估消费者未来的某种信用表现。

信用评分本质上是模式识别中的一类分类问题将企业或个体消费者划分为能够按期还本付息(即“好”客户)和违约(即“坏”客户)两类。

具体作法是根据历史上每个类别(如期还本付息、违约)的若干样本,从已知的数据中找出违约及不违约者的特征,从而总结出分类的规则,建立数学模型,用于测量借款人的违约风险(或违约概率),为消费信贷决策提供依据。

1 基于Logistic回归分析的客户信用评价卡模型本文将采用 Logistic 逻辑回归分析方法对小额贷款公司的客户信用进行评价。

首先,建立信用评价模型,给出客户信用评分卡模型,并对客户样本进行初步分类预测。

下面的理论基础和变量选择都以该小额贷款公司为例。

1.1 建模的准备1.1.1 目标变量的定义研究的目标变量为客户是否具有“违约”行为,本文是以客户逾期未归还贷款定义为“违约”行为(即“坏”客户)。

1.1.2 定量指标的筛选方法第一种定量指标的筛选方法:用随机森林法寻找自变量中对违约状态影响最显著的指标。

第二种定量指标的筛选方法:计算变量间的相对重要性,并通过相对重要性的排序,获取自变量中对违约状态影响最显著的指标。

第三种定量指标的筛选方法:通过自变量间的广义交叉验证法,获取自变量中对违约状态影响最显著的指标。

学科评价模型

学科评价模型

答卷编号(参赛学校填写):答卷编号(竞赛组委会填写):论文题目(同时标明A、B):组别:(填写本科生、专科生):参赛队员信息:姓名专业班级及学号联系电话参赛队员1参赛队员2参赛队员3参赛学校:报名序号(可以不填):答卷编号(参赛学校填写):答卷编号(竞赛组委会填写):评阅情况(学校评阅专家填写):学校评阅1:学校评阅2:学校评阅3:评阅情况(省赛评阅专家填写):省赛评阅1:省赛评阅2:省赛评阅3:学科评价模型摘要学科间水平的评价对于学科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在遵循学科评价的客观性、发展性、服务性等原则的基础上,运用建模选题所提供数据,本文建立了两种不同的评价模型对学科进行评价。

模型一首先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影响学科发展的主要因素,建立指标评价体系,然后采用理想解法来建立学科评价模型;模型二与模型一一样也是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指标评价体系,然后运用专家评分法进行调查,对调查结果取众数,得到了关于学科评价指标体系各层次指标的判断矩阵,再运用matlab求判断矩阵特征值,检验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最终求出各指标的有效权重系数,用各指标的权重系数乘以各指标的得分,以求出学科的综合得分,得分越高,说明排在前面的指标越多,在一定程度上就是说,该学科综合实力和发展水平相对其他学科靠前。

最后,为防止有些学科中一些指标得分很高、另一些指标得分很低,但综合得分仍然靠前,而掩盖了学科发展的不稳定、不均衡的病态现象,因此,再进一步对最低级指标计算方差,以检测学科发展的稳定性和均衡性,从而指导学科的正确发展。

通过运用以上方法,不仅可以分出各学科的建设水平高低,学科本身也可看出自己发展中的优势劣势,从而,给学科发展指明了方向。

本题所提供的数据是来自科研与教学并重型高校,因此,我们在此基础上还假设了数据是来自科研型或教学型的高校,又该如何改进模型以适合不同类型的高校学科特点而给出了相应的评价模型。

关键词:学科评价层次分析法理想解法多级指标1.问题的提出学科是教学、科研等各项工作的基础和载体,学科建设水平是考察学校办学水平、办学实力、办学特色的主要标志,是高校建设的核心内容。

Borda排序法

Borda排序法
(1) 用BORDA计分法分析谁应当选。 (2)思考一下,BORDA评分法有什么问题。
四、方法改进
在练习中若采用 BORDA方法,以4分、3分、2分、 1分记排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则各候选人的 得分为:
A : 4×18+1×31=103; B : 1×18+4×12+3×10+2×9=114; C : 2×(18+12)+4×10+3×9=127; D : 3×(18+12)+2×10+4×9=146。 D 会获最高分而当选。
(5)逐对表决。这种方法恰如单循环赛。每2位候选人 进行一次面对面的表决,共需10次,每位参加4次。 可以发现E以37比18票赢了A,以33比22票赢了B, 以36比19票赢了C,以28比27票赢了D。 E成了鹰派赢家。
例1:55位记者要在五支球队的提名代表(记为A、B、 C、D、E)中确定一位最有价值球员。现在要求每位 记者都对他们的偏爱对五名提名候选人进行排序。
55名记者的偏爱次序是:记者人数18源自12109
4
2
第一选择
A
B
C
D
E
E
第二选择
D
E
B
C
B
C
第三选择
E
D
E
E
D
D
第四选择
C
C
D
B
C
B
第五选择
B
A
A
A
A
A
解:(1)用BORDA计分法,以5、4、3、2、1分 记名次
二、评分法则
设有n个投票者,p个候选人 x1, x2 ,, x p
如果一个投票者的偏好次序为:
x1 x2 xp 则候选人 x1, x2 ,, xp 的得分依次为

一种改进的判断矩阵排序的优化模型

一种改进的判断矩阵排序的优化模型

设 w = ( 。W , , 是正互 反判 断矩 阵 A 的最大特 征值 A 。对应 的归 一化特 征 向量 , W , … W ) ’ 即
∑z =1 ,=1 , n t , ≥0i , …, , W 2 .
若 A = ( 为完全 一致性 正互 反判 断矩 阵 , a) 则有 …
1 在 最 小 绝 对 误 差 和 准则 下 改 进 的 判 断矩 阵排 序 的 优化 模 型 的建 立
设 矩 阵 A : ( … 是 n阶正互 反判 断矩 阵 , A 满足 : a) 即
a > 0, = 1 a = 1 a ̄ V i = 1, … , i≠ . a , /j , 2, n,

种 改 进 的 判 断 矩 阵 排 序 的 优 化 模 型
胡 彦。 张俊 婷 陈 一, ,
( 安徽 大学 a .数 学 科 学 学 院 , 肥 合

20 1 ) 30 1
203 ; . 30 9 b 职业 技 术 学 院 , 合肥

要: 层次分析法是一种重要的多属性决策方法, 如何判 断矩 阵的构造及其 给 出合理 的排序方 法是其研 究的

() 3
由于判 断矩 阵是 由决 策者 给 出的 , 以决策 者 的知识水 平 、 验 和偏 好等 主观 因素必 然影 响判断一 致 所 经
性 .若 A 为非一致 性判 断矩 阵 , 3 ( )式 的等式 不可 能恒成 立. 合理 的权 系数 向量 W应该 使其 到所有平 面 故
距 离最 短.’到第 i 平面 的欧 氏距离 . , 个
Aw —n =0 w .
() 1
() 2
注意 到 A = ( ' a ) … . ( W , , )’ ( ) ,= W , … , 1 式写 成矩 阵形式 为

als算法与apS

als算法与apS

als算法与apSALS(Alternating Least Squares)算法和APS(Approximate Personalized Ranking)算法都是用来解决协同过滤推荐问题的算法,但在实现上有一些不同之处。

ALS算法是一种基于矩阵分解的协同过滤方法,主要用于解决推荐系统中的矩阵填充问题。

其基本思想是将用户-物品评分矩阵分解成两个低秩矩阵的乘积,然后通过交替更新这两个矩阵的行向量来优化模型。

具体而言,算法分为两个步骤:首先,固定用户向量,通过最小化误差函数来求解物品向量;其次,固定物品向量,通过最小化误差函数来求解用户向量。

通过不断迭代这两个步骤,最终得到的用户和物品的向量即为推荐系统的模型。

与ALS算法不同,APS算法是一种基于代价函数最小化的协同过滤算法,主要应用于推荐系统中的个性化排序。

其基本思想是将用户个性化排序问题转化为一个排序问题,并通过最小化排序代价函数来优化模型。

具体实现上,APS算法将用户-物品评分矩阵分解成两个低秩矩阵的乘积,并引入了排序代价函数。

通过迭代更新矩阵的行向量,使得排序代价函数最小化,从而优化模型。

APS算法的优点是能够更好地处理排名问题,适用于个性化排序场景。

两种算法的主要区别在于应用场景和优化目标。

ALS算法主要应用于填充用户-物品评分矩阵的问题,通过矩阵分解来优化模型。

而APS算法主要应用于个性化排序问题,将用户-物品评分矩阵转化为排序代价函数最小化的问题。

此外,ALS算法的优化目标是最小化误差函数,而APS算法的优化目标是最小化排序代价函数。

在实际应用中,选择使用ALS算法还是APS算法要根据具体场景和需求来决定。

如果需要填充用户-物品评分矩阵并进行推荐,可以选择ALS 算法;如果需要进行个性化排序,推荐系统中的物品展示顺序需要个性化定制,可以选择APS算法。

此外,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不同的调参策略和性能优化方法,以提高算法的推荐效果和运行效率。

【经典】建模-组合优化模型-排序问题

【经典】建模-组合优化模型-排序问题

(X,t) (X/{i,j},zij(t))
f (X ,t,i, j) ai aj f [X /i, j, zij(t)]
zij (t ) max[zi(t) aj,0] bj max(t ai aj bi bj, bi bj aj, bj)
zji (t ) max( t ai aj bi bj, bi bj ai, bi)
ai f (X / i,t ai bi) 当t ai时
f (X ,t,i)
ai f (X / i,bi)
当t ai时
zi(t) max( t ai,0) bi f ( X , t, i) ai f [ X / i, zi(t)]
X/i表示在集合X中去掉工件i后剩下的工件集合
5
6
8
+2
+2
-5
9
5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43
2
T
动态规划思想
动态规划是用来解决多阶段决策过程最优 化的一种数量方法。其特点在于,它可以 把一个n 维决策问题变换为几个一维最优 化问题,从而一个一个地去解决。
需指出:动态规划是求解某类问题的一种 方法,是考察问题的一种途径,而不是一 种算法。必须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 运用动态规划的原理和方法,建立相应的 模型,然后再用动态规划方法去求解。
j2
j3
j4
j5
7
1
5
4
交货日期(d) 23
20
8
6
14
分析:
加工工件在机床A上有加工顺序问题,在机
床B上也有加工顺序问题。可以证明:最优 排序方案可以只在机床A、B上加工顺 序相同的排序中寻找。即使如此,所有
可能的方案仍有n!个,这是一个不小的数, 用穷举法是不现实的。

评价模型-TOPSIS法

评价模型-TOPSIS法

topsis简介Topsis法,全称为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an Ideal Solution中文常翻译为优劣解距离法,该方法能够根据现有的数据,对个体进行评价排序。

Topsis法和之前讲过的AHP方法一样,都可以对一系列的个体进行评价,不过通常来说AHP的应用场景是在没有明确的量化指标的情况下,而topsis是在有量化指标的情况下完成的。

例如,我们之前的例子是说小明想要买饮料,那么如何从可乐,雪碧和汇源果汁中进行选择,这很明显大部分是基于买饮料的人的主观想法进行选择的。

Topsis法应用的场景就比如在医院检查身体,医生最后会给每个人体检报告,上面有你的一些和健康相关的指数,在这种有实实在在数字支持的时候,如何较为客观的评价大家的健康状况就是我们要研究的问题。

1. topsis法基本原理Topsis法的基本原理从他的中文名称中就可以大体知晓——优劣解距离法,那么简单的理解就是一个指标,到该指标的最优解的距离越小说明越好,举个例子,考试满分是100分,那么你考了90分,和100的距离是10分,小明考了80分,和最好的100分距离是20分,比你更远,所以从成绩上看你要比小明更接近最优的分数,所以你更好,就这么简单。

当数据是多个维度的时候,比如说有好多次的成绩,有月考成绩,期中考试成绩,期末考试成绩。

那么为了知道谁的分数最好,我们就可以计算在三维上,成绩到最好成绩之间的距离作为指标,距离越近说明成绩越好。

比如你的成绩是(90,95,90),最好的成绩是(100,100,100)那么你到最好的成绩之间的距离就是:这里这个距离越小,就说明你到最优点的距离越小,也就越好,基本的思想就是这样的,但是实际上还有一些小的改动。

我们以下面的表格为例我们仔细观察上面的表格,发现事情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数据纷繁复杂大小不一,最优的值也不像考试一样有个100分的明确指标,如何综合的考虑这些指标,就是今天要解决的问题。

评价类模型——TOPSIS法(优劣解距离法)

评价类模型——TOPSIS法(优劣解距离法)

评价类模型——TOPSIS法(优劣解距离法)⼀、TOPSIS⽅法TOPSIS法(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Ideal Solution)可翻译为逼近理想解排序法,国内常简称为优劣解距离法TOPSIS 法是⼀种常⽤的综合评价⽅法,其能充分利⽤原始数据的信息,其结果能精确地反映各评价⽅案之间的差距。

基本过程为先将原始数据矩阵统⼀指标类型(⼀般正向化处理)得到正向化的矩阵,再对正向化的矩阵进⾏标准化处理以消除各指标量纲的影响,并找到有限⽅案中的最优⽅案和最劣⽅案,然后分别计算各评价对象与最优⽅案和最劣⽅案间的距离,获得各评价对象与最优⽅案的相对接近程度,以此作为评价优劣的依据。

该⽅法对数据分布及样本含量没有严格限制,数据计算简单易⾏。

例题1:请你为以下四名同学进⾏评分,该评分能合理的描述其⾼数成绩的⾼低。

分析:此评价指标只有⼀项即“成绩”,评价对象为4个。

topsis分析⽅法如下:解:1.取指标成绩中,最⾼成绩max : 99 最低成绩min:60构造计算评分的公式:2.根据评分公式为每⼀评价对象进⾏打分,构建如下评分表格、并归⼀化3.打分完成,接下来可以由评分确定谁的成绩最好,谁的最差。

可见,清风的成绩最好,⼩王的最差例题2:请你为以下四名同学进⾏评分,该评分能合理的描述其综合评价。

分析:例题1考虑的评价指标只有⼀个,例题2转化为两个评价指标,且评价时指标⼀(成绩)应该越⼤越好,指标⼆(与他⼈争吵次数)应该越⼩越好。

这就引发⽭盾,怎么确定评分使得兼顾两种不同取向的指标?注:成绩是越⾼(⼤)越好,这样的指标称为极⼤型指标(效益型指标)。

与他⼈争吵的次数越少(越⼩)越好,这样的指标称为极⼩型指标(成本型指标)。

解:1.将所有的指标转化为极⼤型指标,即指标正向化。

极⼩型指标转换为极⼤型指标的公式:max-x正向化后得到的表格如下:2. 为了消去不同指标量纲的影响,需要对已经正向化的矩阵进⾏标准化处理。

KANO模型详解与应用-需求分析及优先级排序理论

KANO模型详解与应用-需求分析及优先级排序理论

KANO模型详解与应用一、KANO模型的作用KANO模型是之前学习和工作中使用的时候觉得特别有用的,这篇文章就是由浅入深,由概念说到使用方法,和大家分享最落地、成本最低的一个交互方法论。

你是不是经常遇到过这样的场景,运营说先做这个XX功能,产品说先做XXX这个功能,这个开发说时间不够,只能做其中一个,要么放在下一个版本。

各方有各方的需求和利益点,我们应该怎么去平衡呢?某一个功能,在大范围上,他到底存不存在,并不是你说它存在就存在的。

功能如果要上的话,我们也不是一个版本就上完,一定要有一个先后顺序。

这个时候就用到KANO模型。

怎么样去辨别需求的真伪,以及确定是真需求以后怎么样去做量化的优先级排序。

很明显了KANO模型的作用就是:怎么样去辨别需求的真伪,以及确定是真需求以后怎么样去做量化的优先级排序。

二、KANO模型的概念起始你可能听过KANO模型,只是简单的知道这个是个什么东西,我们这次和大家分享他最基础的由来和概念,只有了解了概念和理论,你才会从根本去理解他,和别人分享的时候也会更加有理有据。

01.双因素理论我们就先花一点时间把它概念来源说清楚。

那么在大家传统的观念里面,我们大家会认为用户满意反面是用户不满意。

但是有一位美国的心理学家——赫茨伯格他在研究企业员工的满意度的时候,他提出了双因素理论。

一般我们认为满意的反面是不满意,不满意的反面是满意。

但是他认为,满意的反面不是不满意。

他们不是连续体,二者是可以分开的。

也说他们满意和不满意,不是二选一的关系。

因此满意的反面是没有不满意。

举个例子说,如果我把令员工满意的一些条件因素去掉,员工充其量就变成了没有满意,他不一定会变成不满意。

同样的,我把人不满意的因素去掉,也不一定会直接导致员工不满意,最多只是他没有不满意。

这就是叫双因素理论。

赫茨伯格他采访了两百多位美国工商企业的一些工程师,询问他们工作的满意度,研究发现,日常工作当中。

员工的满意因素,它分为两种。

航空公司飞机排班问题的排序模型及算法

航空公司飞机排班问题的排序模型及算法

航空公司飞机排班问题的排序模型及算法
航空公司飞机排班问题是指对于一组航班,如何合理地安排飞机的起飞与降落时间,以最大化飞机的利用率、节约成本、提高客户满意度等目标。

在航班排班的过程中,需考虑飞机的机型、乘客流量、航班的降落时间、机场的容量等多种因素,因此,这是一个复杂的优化问题。

为解决航空公司飞机排班问题,我们需要设计一个排序模型,并选择合适的算法进行优化。

以下是简要介绍:
排序模型:
1. 把航班排成一个表格,列出每个航班的信息,如航班号、起点和终点、出发时间和降落时间、是否直达、服务等级等。

2. 根据航班信息表,制定不同的权重系数,比如起点和终点位置的距离、旅客的需求量、航班执行的难度、航空公司的成本等。

3. 通过对航班信息表进行加权排序,筛选出符合条件的航班。

算法:
1. 遗传算法:采用遗传算法可以更好的优化航班排班,通过模拟自然环境的遗传过程,生成一批子代,筛选出适应度高的结果。

2. 离散粒子群算法:该算法通过粒子群的移动来发现更好的解决方案,与遗传算法相比,优点在于适用于需要离散化处理的问题。

3. 模拟退火算法:模拟退火算法是一种随机化的优化算法,通过对答案的随机性和存在的问题求解的概率性进行评估,来计算出全局最优解。

总结:
航行公司飞机排班问题的排序模型和算法的选择,需要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优化,及时调整参数,选择适合的算法,从而得到一个更合理、更高效的航班排班方案。

ecpm的排序模型

ecpm的排序模型

ecpm的排序模型以eCPM的排序模型为标题的文章随着互联网广告业务的发展,广告主和广告平台对于广告投放效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在广告投放过程中,如何选择合适的广告位和广告内容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而eCPM(每千次展示收入)的排序模型则是一种常用的方法,用于帮助广告平台根据广告位的价值和广告内容的质量来进行排序和优化。

本文将介绍eCPM的排序模型以及它在广告投放中的应用。

1. eCPM的概念和计算方式eCPM是一种广告效果衡量指标,它表示广告每千次展示所带来的收入。

eCPM的计算方式为广告收入除以广告展示次数,再乘以1000。

例如,某广告位的广告收入为1000元,展示次数为10000次,则该广告位的eCPM为100元。

2. eCPM的排序模型原理eCPM的排序模型基于广告位的价值和广告内容的质量来进行排序。

广告位的价值通常由广告平台根据多个因素来评估,例如广告位的位置、尺寸、流量等。

而广告内容的质量通常由广告主提供的广告素材的质量、广告点击率等因素来评估。

eCPM的排序模型会根据广告位的价值和广告内容的质量来计算每个广告位的eCPM值,然后按照eCPM值进行排序,将eCPM值高的广告位优先展示。

3. eCPM的优势和应用场景eCPM的排序模型具有以下优势:- 精准度高:eCPM的排序模型通过综合考虑广告位的价值和广告内容的质量,能够更好地匹配广告主的需求和用户的兴趣,提高广告投放效果。

- 高效性:eCPM的排序模型能够自动对广告位进行排序,提高广告投放的效率和效果。

- 可扩展性强:eCPM的排序模型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和优化,适应不同的广告平台和广告主的需求。

eCPM的排序模型在广告投放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场景,包括但不限于:- 广告位推荐:根据广告位的eCPM值,广告平台可以向广告主推荐合适的广告位,提高广告投放的效果。

- 广告内容优化:根据广告内容的eCPM值,广告主可以优化广告素材,提高广告的点击率和转化率。

lambdarank 例子 -回复

lambdarank 例子 -回复

lambdarank 例子-回复LambdaRank 是一种用于信息检索中的机器学习算法,它被广泛应用于排序问题。

本文将一步一步回答有关LambdaRank的例子,并深入探讨其在信息检索中的潜力和应用。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LambdaRank背后的思想。

LambdaRank算法的核心概念是利用Lambda表达式来表示排序模型的优劣。

Lambda表达式的定义是一个方程,用于衡量排序结果的变化对模型的梯度的影响。

举个例子来说,如果某个查询的两个文档的相关性评分相同,但排序结果却不同,那么LambdaRank会通过计算两个结果之间的差异来确定梯度。

这种将排序问题转化为梯度优化问题的方法使得LambdaRank成为信息检索领域的热门算法之一。

为了更好地理解LambdaRank的工作原理,让我们来看看一个简单的例子。

假设我们有一个搜索引擎,用户输入了一个查询词"机器学习",然后我们的搜索引擎需要返回一系列与该查询相关的文档。

在传统的排序算法中,文档的排序顺序可能是根据关键字匹配程度或者文档的权威度来确定的。

然而,LambdaRank则利用机器学习的方法来改进排序结果。

首先,我们需要训练一个LambdaRank模型,该模型可以基于多个特征对文档进行排序。

这些特征可以包括关键字匹配得分、文档权威度、以及其他与用户查询相关的特征。

通过训练数据集中的相关性标签,模型可以学习到如何将这些特征转化为文档的排序得分。

然后,在查询阶段,当用户输入一个查询词时,我们的搜索引擎会用LambdaRank模型对所有候选文档进行打分。

这些分数将用于对文档进行排序,以便返回给用户最相关的文档。

与传统的排序算法不同,LambdaRank可以更好地捕捉到文档之间的关系和特征的不同贡献。

接下来,让我们看一个具体的例子来进一步说明LambdaRank的优势。

假设我们有三个候选文档:A、B、C。

传统的排序算法可能会简单地根据关键字匹配程度对它们进行排序。

评分卡模型

评分卡模型
1.2.4评分卡的创建
由逻辑回归的基本原理,我们将客户违约的概率表示为p,则正常的概率为1-p。因此,可以得到:
此时,客户违约的概率p可表示为:
评分卡设定的分值刻度可以通过将分值表示为比率对数的线性表达式来定义,即可表示为下式:
其中,A和B是常数。式中的负号可以使得违约概率越低,得分越高。通常情况下,这是分值的理想变动方向,即高分值代表低风险,低分值代表高风险。
而AUC(Area Under Curve)被定义为ROC曲线下的面积,显然这个面积的数值不会大于1。又由于ROC曲线一般都处于y=x这条直线的上方,所以AUC的取值范围在0.5和1之间。使用AUC值作为评价标准是因为很多时候ROC曲线并不能清晰的说明哪个分类器的效果更好,而作为一个数值,对应AUC更大的分类器效果更好。
很多二元分类器会产生一个概率预测值,而非仅仅是0-1预测值。我们可以使用某个临界点(例如0.5),以划分哪些预测为1,哪些预测为0。得到二元预测值后,可以构建一个混淆矩阵来评价二元分类器的预测效果,如表2所示。所有的训练数据都会落入这个矩阵中,而对角线上的数字代表了预测正确的数目,即TP+TN。
表2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类结果混淆矩阵
预测
1
0
合计
实际
1
TruePostiveTP
False NegativeFN
Actual Postive(TP+FN)
0
False PostiveFP
Ture NegativeTN
Actual Negative(FP+TN)
合计
Predict positive(TP+FN)
Predicted Negative(FN+TN)

Excel数据模型优化技巧

Excel数据模型优化技巧

Excel数据模型优化技巧Excel是一款常用的办公软件,在处理大量数据时,数据模型的优化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为您介绍一些Excel数据模型的优化技巧,帮助您提高工作效率和数据处理能力。

1. 数据筛选和排序在Excel中,数据筛选和排序是最基本的优化技巧之一。

通过筛选数据,可以快速找到需要的信息,并且提高数据处理的效率。

在排序方面,根据需要对数据进行升序或降序排列,可以使数据更加清晰有序,方便查找和分析。

2. 数据透视表数据透视表是Excel中一个非常有用的功能,可以帮助用户对大量数据进行汇总和分析。

通过创建数据透视表,可以快速生成汇总报表,并进行多维度的分析,提高数据处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3. 公式优化在使用Excel时,合理使用公式可以大大提高计算速度,减少冗余操作。

避免使用复杂的数组公式和重复的公式,可以提高计算效率。

另外,在公式中使用绝对引用和命名区域,可以使公式更加清晰易懂,避免引用错误。

4. 数据有效性验证数据有效性验证可以帮助用户对数据进行限制和控制,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通过设置数据有效性验证规则,可以对输入的数据进行限定,例如设置数据范围、限制输入格式等。

这样可以减少数据错误和冗余,提高数据的质量。

5. 条件格式通过使用条件格式,可以将符合特定条件的数据进行突出显示,使数据更加直观和易于分析。

例如,可以对超过某个阈值的数据进行标记,或者将某些特定条件下的数据以不同的颜色显示。

这样可以提高数据的可读性和分析效率。

6. 数据分析工具Excel中提供了丰富的数据分析工具,例如求和函数、平均函数、标准差函数等。

合理使用这些函数,可以对数据进行快速的统计和分析,提取有用的信息。

另外,可以使用Excel的图表功能,将数据可视化,帮助用户更好地理解和展示数据。

7. 数据表关系建立当处理多张相关联的数据表时,可以通过建立数据表关系,实现数据的共享和联动。

通过建立关系,可以在一个表中修改数据,自动更新其他相关的表格。

优秀青年教师模型

优秀青年教师模型

数信人沙龙之约之“数模来袭”团队编号:131106所选题目:优秀青年教师评比模型团队成员①马海洋②孙秋玲③李文生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2013年4月17日摘要某单位进行青年教师讲课竞赛评比,每个评委对数量不同的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听课并进行评价。

所给问题要求建立一个评分综合排序优化模型,在要求要尽可能的达到公平、公正评比中具有实际应用的意义。

题目中没有具体给出评委的评分细则,只是给出评委对自己相应评分青年教师的总分数,我们根据这些评分数据及结合相应的实际情况和出的假设,我们对所给问题运用统计数学中的统计学原理建立模型,由简单到复杂,由片面到均衡兼顾,逐步优化首先,我们建立了常用的简单模型(1)均值评比模型,其数学表达式为221ijj i ixP n ==∑,由此按均值由高到低对青年老师进行排序。

然后,考虑到模型(1)忽略了不同评委对同一青年教师的差异,及评委的自身知识水平的限制和主观成份的波动误差影响,结果存在很大的误差。

我们假设每位评委的评分服从正态分布,在对均值评比模型改进的基础上建立了模型(2)评分标准化模型。

221ijj ixn =∑其数学表达式为ij jij jx x Z s -=,使用MATLAB 软件编程计算出所有评分的标准分,再利用模型(1)求出均值,进行名次排序。

最后,对模型进行评价,并对其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关键词:均值 标准化 评分标准化 加权一、 问题重述某单位进行青年教师讲课竞赛评比,所有35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都要参加竞赛(共20人)。

竞赛共有评委22人,每个人对数量不同的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听课并进行评价,评价满分为100分。

评价分数见附件。

问题1:请你建一个合适的数学模型,对每个青年老师的成绩做一个客观的评价。

要求(1) 若此次评比设立一等奖2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6名,请你给出确定的获奖人员名单;(2)若该单位要求选3名青年教师参加上级单位的青年教师讲课观摩竞赛,请你帮单位领导确定参赛代表名单;问题2:请根据你的结论进一步讨论22名评委中哪些评委评价更为合理?二、问题分析对于某单位某单位进行青年教师讲课竞赛评比的问题,可以简化为一个评分综合排序的优化模型,因此我们如果先将排序优化模型建立起来,让后再根据题意进行奖项的设定安排、选派认定及对评委评分的合理性分析。

大模型微调参数lora rank

大模型微调参数lora rank

大模型微调参数lora rankLora排名指的是使用大模型进行微调的参数Lora Rank。

在机器学习领域,微调是指通过调整已经训练好的模型的参数,以适应新的任务或数据集。

而Lora Rank是一种特定的参数,用于优化模型的排序功能。

本文将探讨大模型微调参数Lora Rank的相关内容。

我们先了解一下什么是大模型。

大模型是指具有庞大参数量和复杂结构的深度学习模型。

由于其参数量巨大,大模型通常需要在强大的计算资源上进行训练。

而微调则是在大模型基础上进行的进一步优化。

微调的目的是使模型更好地适应新的任务或数据集。

当我们需要将一个已经训练好的模型应用到不同的任务或数据集上时,通常会发现原有模型的性能不尽如人意。

这时,微调就能帮助我们解决这个问题。

那么,Lora Rank又是什么呢?Lora Rank是微调过程中的一个参数,用于优化模型的排序功能。

在很多任务中,排序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例如,在搜索引擎中,我们希望搜索结果能按照相关性进行排序,以提供最符合用户需求的结果。

而Lora Rank就是为了解决这个排序问题而设计的。

Lora Rank是基于神经网络的排序模型。

它通过学习数据集中的排序信息,来优化模型的排序能力。

在微调过程中,我们可以使用大量的已排序的数据来训练Lora Rank参数。

通过不断迭代优化,最终得到一个更好的排序模型。

大模型微调参数Lora Rank的优势在于能够提升模型的排序性能。

通过微调Lora Rank参数,我们可以使模型更好地理解数据集中的排序规律,从而提高排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这对于很多需要排序的任务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大模型微调参数Lora Rank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数据集不平衡的问题。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数据集中一部分类别的样本数量远远多于其他类别的情况。

这样的数据集不平衡会对模型的排序性能造成一定的影响。

而通过微调Lora Rank参数,我们可以更好地处理这种数据集不平衡的情况,提高模型的整体性能。

NDCG及其实现

NDCG及其实现

NDCG及其实现NDCG (Normalized Discounted Cumulative Gain) 是信息检索和推荐系统中常用的评估指标之一,用于衡量排序模型的质量。

它是对DCG (Discounted Cumulative Gain) 的归一化扩展,通过考虑文档的相关性、排序位置和排名阈值,为不同位置的文档进行加权。

在本文中,我们将详细介绍NDCG的计算方法以及其实现。

一、NDCG的计算方法1.评分模型在计算NDCG之前,我们需要一个评分模型来描述文档的相关性。

一般来说,评分模型会根据领域和任务的不同而有所区别。

通常,我们使用0到1之间的实数表示文档的相关程度,其中0表示完全不相关,1表示完全相关。

2.DCG的计算DCG是衡量排序模型排序结果的指标,它从相关程度和排序位置两个方面进行考虑。

对于一个具有n个文档的排序结果,DCG的计算公式如下:DCG = rel_1 + sum((rel_i / log2(rank_i)) for i in range(2, n + 1))其中,rel_i表示第i个文档的相关性得分,rank_i表示第i个文档的排序位置。

对于DCG来说,文档的排序位置越靠前而且相关度越高,其得分越高。

3.NDCG的计算NDCG是对DCG的归一化扩展,它将DCG的结果除以一个理想排序结果的DCG,以消除不同排序结果之间的偏差。

理想排序结果是指根据文档相关性得分进行排序的最佳结果。

NDCG的计算公式如下:NDCG=DCG/IDCG其中,IDCG表示理想排序结果的DCG。

二、NDCG的实现在实际中,我们可以使用不同的编程语言和工具对NDCG进行计算。

下面以Python语言为例,介绍一种常用的实现方法。

1.准备数据首先,我们需要准备一个包含文档相关性和排序结果的数据集。

一般来说,数据集可以存储为一个二维列表,其中每一行代表一个查询结果,第一列是文档相关性得分,后面的列是文档的排序位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评分排序优化模型摘要一年一度的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是一项规模宏大的课外科技活动之一。

所给问题要求建立一个评分排序优化模型,正是针对建模竞赛中重要环节——答卷评分排序环节而提出的,具有很重要的实际应用意义。

答卷的评分排序只有做到科学、合理、公正,才能评选出优秀的作品。

根据这些特点,我们对所给问题运用统计数学中的统计学原理建立模型,由简单到复杂,由片面到均衡兼顾,逐步优化。

建模前期,我们对所给数据进行了筛选,部分答卷为零分或只有两个数据,也许违反了竞赛规则和评阅规则,将作为废卷处理,剔除这一小部分答卷的数据。

首先,我们建立了常用的简单模型I ——均值评比模型,其数学表达式为913jij i xP ==∑,得到最初的名次,前五名的答卷编号分别为。

然后,考虑到模型I忽略了不同评委对同一份答卷的差异,及评委的自身知识水平的限制和主观成份的波动误差影响,结果存在很大的误差。

在对均值评比模型改进的基础上建立了模型II ——标准分模型。

其数学表达式为90013ji j j j i x x x s P δ=⎛⎫-⋅+ ⎪ ⎪⎝⎭=∑,由于该模型成立的前提条件是服从正态分布,故借助SPSS 对数据进行了单样本K-S 正态检验和描述性统计分析,可得每位评委的评分服从正态分布及相关统计数据,使用MATLAB 软件编程计算出所有评分的标准分,再利用模型I 求出均值,进行名次排序,前五名的答卷编号分别为。

其次,对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可得各评委的评分偏好存在较大的差异,给每位评委加权,建立了模型III ——加权评分模型,其数学表达式为()000,100100100,100ji j jji jx x x x x i x x P ⋅≤-⋅-+-⎧⎪=⎨⎪⎩当时否则利用MATLAB 软件编程求解出所有加权后的评分,依旧用模型I 求出均值,进行名次排序,得到新的名次,前五名的答卷编号分别为。

最后,对三个模型进行评价,并对其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关键词:均值、正态检验、描述性统计、标准化、单因素分析、加权目录一、问题重述 (3)二、问题分析 (3)三、模型的假设 (4)四、符号的定义 (5)五、模型的建立与求解 (6)第一部分准备工作……………………………………第二部分建立评分排序优化模型……………………(一) 模型I——均值评比模型 (8)(二) 模型Ⅱ——标准分模型………………………(三) 模型Ⅲ——加权评分模型……………………六、结果分析……………………………………………………七、模型的评价与推广 (10)八、参考文献 (11)九、附录…………………………………………………………评分排序优化模型一、问题重述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是全国高校规模最大的课外科技活动之一,评卷是其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评卷以假设的合理性、建模的创造性、结果的正确性和文字表述的清晰程度为主要标准。

对同一问题,给参赛者提供了较大的创新空间,运用不同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建立数学模型。

同时也给评卷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

尽管评卷者大都为建模方面的专家,但由于各自研究方向的局限、对某些理论理解程度的不同,常常会在评阅中带有主观的成份,造成对同一答卷评判会略有差异。

如何根据每个专家的评分,公正合理地评选出优秀的作品,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评卷工作的评委由该赛区竞赛组委会聘请(指定),通常为该赛区高校教师。

为保证评卷工作的准确、公平、合理,对评委除了专业能力的要求外,制定了如下评卷规则:(1)评委不能是该校本年度数学建模比赛的指导教师。

(2)评阅每题的评委人数根据答卷的多少按比例分配,但不能少于三人。

(3)评阅采取回避制,评委不能评阅本校的参赛论文。

(4)保证每份答卷有三人评阅。

赛区在评阅前,对所有的论文进行编号,论文中没有任何可能显示答题人身份的标志,并根据上述的评卷规则,把论文分派给每位评委。

表1为某赛区B题各评委的按照事先的评分标准评出的成绩。

根据这些资料,利用数学建模的方法,给答卷一个科学、合理、公正的排序,以便评出优秀的作品。

二、问题分析主要是表达对题目的理解,特别是对附件的数据进行必要分析、描述(一般都有数据附件),这是需要提到分析数据的方法、理由。

评分排序优化问题研究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是一种大型的重大赛事,评分的科学、合理、公正更是尤为重要,只有做到科学、合理、公正,才能真正体现这种大型竞赛的价值。

而评委自身的知识领域局限和主观成分对评分造成的偏差无可避免,建立一种评分排序优化模型,以消除或减少评委的系统误差带来的对参赛队成绩影响,很有实际运用意义。

评分排序优化问题属于数理统计中优化综合评比的数学问题,对于解决此类问题要用数理统计的相关原理进行分析,建立模型。

附件所给数据是195份答卷所有评分的原始数据,总共有9位评委参与评卷,根据评卷规则,每份答卷由三位评委评阅并给原始评分。

可能由于作弊抄袭等原因,有14份答卷全为零分,考虑这小部分答卷的数据对总体数据分析影响不大,因此视为废卷,剔除这部分数据。

我们用单样本K-S正态检验、描述性统计分析和单因素方差分析等方法进行数据分析。

首先,我们建立一个简单的直接取平均分的数学模型I,然后考虑评委自身限制和主观因素影响,将所有评委的评分转化到统一价值尺度中,建立一个标准分模型II,根据每位评委评分偏好的不一致性,为减少这种不一致性带来的误差,将建立加权评分模型III,根据每个模型求出每份答卷的最终成绩,进行排序,并将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三、模型假设1. 假设每份答卷都有绝对分数,能够反映其真实水平,且每份答卷分数服从正态分布;2.假设每位评委所评分数服从正态分布;3.假设每名评委独立评卷,互不影响;4.假设每名评委的评分偏差服从以他的尺度偏差为期望的正态分布。

5. 假设答卷的分数制度为百分制。

四、符号定义j N :第j 位评委的评阅卷数ji x :第j 位评委对第i 份答卷的评分,规定当第j 位评委不对第i 份答卷评分时,ji x =0j x :第j 位评委评分的均值j s :第j 位评委评分的标准差i P :第i 份答卷的综合评分ji Z :第j 位评委对第i 份答卷的评分标准化后的评分0x :所有答卷评分的均值0 :所有答卷评分的的标准差五、模型的建立与求解第一部分:准备工作 (一)数据的处理1、答卷编号B004、B015、B019、B034、B060、B064、B067、B076、B091、B094、B144、B148、B157、B185数据全部缺失,或由于抄袭等原因所有评分都给了零分,故将其 视为废卷,不予考虑。

2、答卷编号B158数据残缺,只有两个评委的评分,不符合保证每份答卷有三人评阅的评卷规则,或某位评委发现该份答卷违反了竞赛规则,评为零分,将其视为废卷,不予考虑。

3、剔除废卷后的数据有如下特点:①每份答卷按照竞赛评卷规则评阅人数都为3人;②九位评委都参与了评阅,但每份答卷对应的评委无明显的一致性,也就是说相同的三位评委一起评阅多份答卷的概率不大,数据较分散。

(二)单样本K-S 正态检验:用SPSS 软件检验每位评委的评分服从正态分布。

(三)描述性统计分析:用SPSS 软件描述性统计分析,将每位评委所对应的特征值进行列表。

(四)单因素方差分析:用MATLAB 的anova1命令分析比较9位评委的评分偏好及评分离散程度。

(五)预测的准备工作:根据数据特点,对总体和个体的特点进行比较,以表格或图示方式显示。

第二部分:建立评分排序优化模型(一)模型I ——均值评比模型1.模型I 的数学表达式:913jij i xP ==∑该模型是一般的常规比赛中最常用的成绩评判方法,对多组成绩采用直接平均的方法即得最终成绩。

2. 模型I 的求解利用办公软件Excel 对数据进行求和取平均、排序,即得所有答卷在模型I 下的排名。

3.模型I 的评价模型I 是最简单快捷的成绩评定办法,但存在很大的缺陷,就是忽略了评委的主观成分对评分的影响,造成很大的误差,成绩均值并未能真正反映其真实水平。

因此,需要综合考虑评委自身知识水平的限制及主观成分的影响,下面将对所有评分进行标准化处理,我们建立了模型II.(二)模型Ⅱ——标准分模型由于每一个评委给出的分数体现不同试卷在他心中的排名的差异,那么把分数整体平移是不会改变这种差异的。

根据文献[3]的思想,就可以得到模型Ⅱ,即将每位评卷老师的均值平移到同一个基点,这个基点我们选取所以老师所给出的分数的均值。

而每位老师方差的不同导致每位老师所给出的每一分对总分的贡献不同,因此我们把所有老师的离散(即方差)调到同一水平,这个水平我们就选取所有老师方差的均值,于是模型Ⅱ就更能体现评卷的公平性1.建立模型Ⅱ前的准备:每位评委评分分布的正态性检验由上表可得,每位评委的显著性水平(P 值)都大于0.05,因此每位评委的评分服从正态分布。

2.模型Ⅱ的数学表达式如下:ji jji jx x Z s -=(18011j jii jx xN ==∑,j s =由于标准化后的数会出现负数和小数点,使用起来不方便,因此再对标准化后的Z 分数进行T 分数变换:00ji ji T Z x δ=⋅+取均值: 913jij i TP ==∑模型Ⅱ的总数学表达式为90013ji jj j i x x x s P δ=⎛⎫-⋅+ ⎪ ⎪⎝⎭=∑3.模型Ⅱ的求解 (1)借助SPSS 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可得每位评委的评阅卷数、评分的最小值和最大值、均值、标准差,直接使用操作命令,既简单又快捷,省去用其他软件编程的麻烦。

执行后结果如下:(2)利用MATLAB 软件编程求解求总体评分均值0x 、标准差0δ:导入数据→剔除废卷数据→所有评分化为一向量→使用mean 、std 命令。

运行结果为 045.6500x =,09.7656δ=(三)模型Ⅲ——加权评分模型 1.建立模型Ⅲ前的准备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9位评委的评分偏好在MATLAB 中的调用格式:P=anova1(X) X 为数据矩阵 具体程序见附录 运行结果:P=0ANOVA Table∙ Source SS df MS F Prob>F ∙ -------------------------------------------------------------------------------------------------------- ∙Groups 11379.8 8 1422.48 18.87 0∙ Error 40023 531 75.37 ∙ Total 51402.8 539结果分析可得,对同一份答卷,不同评委的评分差异影响显著。

图形分析:该图显示了这9位评委的评分分散情况,和最值、均值的粗略位置,评分分散程度最大的是评委5,最小的是评委6,对于评分偏好,评委4和评委9的评分偏低,评委5的评分偏高,其他评委在评分居中线上上下波动,虽有差异,但不是相差很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