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常用逻辑用语

合集下载

高中数学 第一章 常用逻辑用语 1.3 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 1.3.1 全称量词与全称命题 1.3.

高中数学 第一章 常用逻辑用语 1.3 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 1.3.1 全称量词与全称命题 1.3.

2.特称命题 “有些”“至少有一个”“有一个”“存在”等都有表示个别或一部分 的含义,这样的词叫作存在量词,含有存在量词的命题,叫作特称命 题. 【做一做2】 下列命题不是特称命题的是( ) A.有些实数没有平方根 B.能被5整除的数也能被2整除 C.存在x∈{x|x>3},使x2-5x+6<0 D.有一个m,使2-m与|m|-3异号 答案:B
题型一 题型二 题型三 题型四
解:(1)不等式m+f(x)>0可化为m>-f(x),即m>-x2+2x-5=-(x-1)2-4. 要使m>-(x-1)2-4对于任意x∈R恒成立,只需m>-4即可. 故存在实数m,使不等式m+f(x)>0对于任意x∈R恒成立,此时,只 需m>-4. (2)不等式m-f(x)>0可化为m>f(x),若存在一个实数x,使不等式 m>f(x)成立,只需m>f(x)min.
【做一做 3】 给出下列命题:
①任意 x∈R, ������是无理数; ②任意������, ������∈R,若 xy≠0,则 x,y 中至少
有一个不为 0;③存在实数既能被 3 整除又能被 19 整除.
其中真命题为
.(填序号)
解析:①是假命题,例如 4是有理数;②是假命题,若 xy≠0,则 x,y
题型一 题型二 题型三 题型四
题型三 利用全称命题、特称命题求参数范围
【例3】 已知函数f(x)=x2-2x+5. (1)是否存在实数m,使不等式m+f(x)>0对于任意x∈R恒成立?并 说明理由. (2)若存在一个实数x,使不等式m-f(x)>0成立,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分析:可考虑用分离参数法,转化为m>-f(x)对任意x∈R恒成立和 存在一个实数x,使m>f(x)成立.

高中常用逻辑用语

高中常用逻辑用语

高中常用逻辑用语1. 高中常用逻辑用语啊,那可太重要啦!就像我们走路需要看清路一样,逻辑用语能让我们的思维更清晰呀!比如“如果明天下雨,我就不出门”,这就是一个简单的逻辑关系嘛。

2. 嘿,高中常用逻辑用语,不就是帮我们理清思路的好帮手嘛!就好比在迷宫里找到正确的路线一样。

像“要么选文科,要么选理科”,是不是很直白?3. 哇塞,高中常用逻辑用语真的很神奇呢!它就像一把钥匙,能打开我们思维的大门呀!“所有的三角形内角和都是 180 度”,这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呀。

4. 高中常用逻辑用语呀,那可是学习中不可或缺的呀!这不就跟我们每天要吃饭一样重要嘛!“只要努力学习,就会取得好成绩”,大家都懂吧?5. 哎呀呀,高中常用逻辑用语,简直就是思维的导航仪呀!就像在海上航行需要指南针一样。

“没有一个人不喜欢美好的事物”,是不是这样?6. 嘿哟,高中常用逻辑用语,可太有意思啦!它就像游戏里的规则,让一切都有条有理呢!比如“只有认真听讲,才能学好知识”。

7. 哇哦,高中常用逻辑用语,那可是相当重要哇!就好像盖房子需要坚实的基础一样。

“有的同学喜欢数学”,这就是一种存在呀。

8. 高中常用逻辑用语,不就是让我们说话做事更有条理嘛!像给混乱的线团找到线头一样。

“若一个数是偶数,则它能被 2 整除”,多清晰呀。

9. 哎呀,高中常用逻辑用语,真是神奇的东西呢!就像魔法棒一样能让我们的思维变得更厉害!“不是正数就是负数”,很简单易懂吧。

10. 高中常用逻辑用语,那绝对是学习的好帮手呀!就跟好朋友一样可靠呢!“只要坚持锻炼,身体就会健康”,这道理多浅显。

我的观点结论就是:高中常用逻辑用语非常重要,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表达,一定要好好掌握呀!。

高中数学常用逻辑用语

高中数学常用逻辑用语

逆否命题: 若 q 则 p
结论1:要写出一个命题的另外三个命
题关键是分清命题的题设和结论(即
把原命题写成“若p则q”的形式)
注意:三种命题中最难写 的是否命题。 高中数学常用逻辑用语
三、四种命题之间的 关系
原命题
பைடு நூலகம்若p则q
互逆 逆命题
若q则p




否命题
逆否命题
若﹁p则﹁q
互逆 若﹁q则﹁p
高中数学常用逻辑用语
x∈N”是“x∈M∩N”的
B
A.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分不必要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
注、集合法
2、a∈R,|a|<3成立的一个必要不充分条件是
A.a<3 B.|a|<2 C.a2<9 D.0<a<2
A
高中数学常用逻辑用语
练习5、
1.已知p是q的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那么┐p是┐q的___充__分_不__必__要_条__件__.
(2)从这个假设出发,经过推理 论证,得出矛盾;
(3) 由矛盾判定假设不正确, 从而肯定命题的高中数结学常用论逻辑正用语 确。
归谬 结论
1.写出命题“当c>0时,若a>b, 则ac>bc“的逆命题,否命题 与逆否命题,并分别判断他们的真假
2.写出命题“若x≠a且x≠b, 则x2-(a+b)x+ab≠0”的否命题
充分非必要条件
2) 若A B且B A,则甲是乙的
必要非充分条件
3)若A B且B A,则甲是乙的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4)若A=B ,则甲是高中乙数学的常用逻充辑用分语 且必要条件。
注意点
1.在判断条件时,要特别注意的是它们能否互相 推出,切不可不加判断以单向推出代替双向推出.

高中数学第一章常用逻辑用语1.1.1四种命题12111数学

高中数学第一章常用逻辑用语1.1.1四种命题12111数学
样的两个命题就叫做互否命题,若把其中一个命
题叫做原命题,则另一个就叫做原命题的否命题.
例如: 原命题是: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否命题(mìng tí)是:同位角不相等,两直线不平行。
第七页,共二十一页。
课中共(zhōnɡ ɡò①nɡ)学如果两个三角形全等,那么它们的面积相等;
④如果两个三角形的面积不相等,那么它们不全等。
逆否命题,并判断各命题的真假。
解 原命题(mìng tí):若a=0,则ab=0是真命题; 逆命题:若ab=0,则a=0是假命题(mìng tí);
否命题:若a 0,则ab 0 ”是假命题;
逆否命题:若ab 0,则a 0”是真命题;
原命题为真,它的否命题不一定为真;
原命题为真,它的逆否命题一定为真.
逆否命题 是:两直线不平行,同位角不相等。
第八页,共二十一页。
课中共(zhōnɡ 学 ɡònɡ)
探究 活动: (tànjiū)
1.探求(tànqiú)四种命题之间的关系,为 什么存在这种关系?
第九页,共二十一页。
课中共学
四种命题间的相互(xiānghù)关系:
原命题(mìng tí) 若p则q
互 否
例如:
原命题(mìng tí)是: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逆命题就是:两直线(zhíxiàn)平行,同位角相等。
第六页,共二十一页。
课中共(zhōnɡ ɡ①ònɡ如)学果两个三角形全等,那么它们的面积相等;
③如果两个三角形不全等,那么它们的面积不相等;
2.在两个命题中,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分别 (fēnbié)是另一个命题的条件的否定和结论的否定,这
第十三页,共二十一页。
课中共(zhōnɡ 学 ɡònɡ)

高中数学第一章常用逻辑用语1.4逻辑联结词“且”“或”“非”5121数学

高中数学第一章常用逻辑用语1.4逻辑联结词“且”“或”“非”5121数学

真假:

(1) p: 12是3的倍数, 真 p∧qq:: 1122是是34的的倍倍数数(b;èishù)且12是4的倍数. 真

(2) p: π > 3 , 假 p∧qq:: ππ大< 于2 ;3且小于2. 假

(3) p:
p∧qq::
666是是是奇奇素数数数,且. 是假素数.

第四页,共二十页。
小组讨论1:“p∧q”的真假与p、q的真假有何关系(guān xì)?
【思考】命题的否定的否定是原命题吗?
提示:是
第十页,共二十页。
探究4:命题的否定(fǒudìng)与否命题的区别? 原命题: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
若一个四边形是正方形,则它的四条边相等.
命题的否定: 正方形的四条边不相等.
若一个四边形是正方形,则它的四条边不相等.
否命题: 若一个四边形不是正方形,则它的四条边不相等.
就得到一个新命题, 记作:“p∧q”,读作:“p且q”
从集合角度看:P∩Q={x|x∈P且x∈Q}
P
P∩Q
Q
第三页,共二十页。
P∩Q
小探究组(讨tànj论iū)11::逻“p辑∧联q”结的词真“假且与”p、q的真假有何关系?
例1 用“且”构造新命题(mìng tí),并判断命题(mìng tí)的
简记(jiǎn jì)“p且q,同真则真,有假则假”
【思考】
1.若“p∧q”是假命题,则命题p、q都是假命题吗?为何? 提示:不一定,因为命题p、q中只要有一个(yī ɡè)是假命题, “p∧q”就是假命题. 2.判断“p∧q”命题真假的关键是什么? 提示:关键是判断命题p、q的真假.
第五页,共二十页。

高中数学常用逻辑用语的解题方法归纳

高中数学常用逻辑用语的解题方法归纳

§.常用逻辑用语一、知识导学1.逻辑联结词:“且”、“或”、 “非”分别用符号“∧”“∨”“⌝”表示.2.命题:能够判断真假的陈述句.3.简单命题:不含逻辑联结词的命题4.复合命题:由简单命题和逻辑联结词构成的命题,复合命题的基本形式:p 或q ;p 且q ;非p5.四种命题的构成:原命题:若p 则q ; 逆命题:若q 则p ;否命题:若p 则q ;逆否命题:若q 则p.6.原命题与逆否命题同真同假,是等价命题,即“若p 则q”“若q 则p ” . 7.反证法:欲证“若p 则q”,从“非q”出发,导出矛盾,从而知“若p 则非q”为假,即“若p 则q”为真 .8.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①pq :p 是q 的充分条件;q 是p 的必要条件; ②p q :p 是q 的充要条件 . 9.常用的全称量词:“对所有的”、“ 对任意一个”“ 对一切”“ 对每一个”“任给”等;并用符号“∀” 表示.含有全称量词的命题叫做全称命题.10.常用的存在量词:“存在一个”、“至少有一个”、“有些”、“有一个”、 “有的”、“对某个”; 并用符号“∃”表示.含有存在量词的命题叫做特称命题.二、疑难知识导析1.基本题型及其方法(1)由给定的复合命题指出它的形式及其构成;(2)给定两个简单命题能写出它们构成的复合命题,并能利用真值表判断复合命题的真假;(3)给定命题,能写出它的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并能运用四种命题的相互关系,特别是互为逆否命题的等价性判断命题的真假.注意:否命题与命题的否定是不同的.(4)判断两个命题之间的充分、必要、充要关系;方法:利用定义(5)证明p 的充要条件是q ;方法:分别证明充分性和必要性(6)反证法证题的方法及步骤:反设、归谬、结论.反证法是通过证明命题的结论的反面不成立而肯定命题的一种数学证明方法,是间接证法之一. 关键词 是 都是(全是) >(<) 至少有一个 至多有一个 任意 存在否定 不是 不都是(全是) ≤(≥) 一个也没有 至少有两个 存在 任意2.全称命题与特称命题的关系:全称命题p:)(,x p M x ∈∀,它的否定p ⌝:)(,x p M x ⌝∈∃;特称命题p:)(,x p M x ∈∃,它的否定p ⌝:)(,x p M x ⌝∈∀;即全称命题的否定是特称命题,特称命题的否定是全称命题.否定一个全称命题可以通过“举反例”来说明.三、经典例题导讲[例1] 把命题“全等三角形一定相似”写成“若p 则q ”的形式,并写出它的逆命题、否命题与逆否命题.错解:原命题可改写成:若两个三角形全等,则它们一定相似.否命题:若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则它们不一定相似.逆否命题:若两个三角形不一定相似,则它们不一定全等.错因:对“一定”的否定把握不准,“一定”的否定 “一定不”,在逻辑知识中求否定相当于求补集,而“不一定”含有“一定”的意思.对这些内容的学习要多与日常生活中的例子作比较,注意结合集合知识.因而否命题与逆否命题错了.正解:否命题:若两个三角形不全等,则它们不相似.逆否命题:若两个三角形不相似,则它们不全等.[例2] 将下列命题改写成“若p 则q ”的形式,并写出否命题.a>o 时,函数y=ax+b 的值随x 值的增加而增加.错解:原命题改为:若a>o 时,x 的值增加,则函数y=ax+b 的值也随着增加.错因:如果从字面上分析最简单的方法是将a>o 看作条件,将“随着”看作结论,而x 的值增加,y 的值也增加看作研究的对象,那么原命题改为若a>o 时,则函数y=ax+b 的值随着x 的值增加而增加,其否命题为若a ≤o 时,则函数y=ax+b 的值不随x 值的增加而增加.此题错解在注意力集中在“增加”两个字上,将x 值的增加当做条件,又不把a>o 看作前提,就变成两个条件的命题,但写否命题时又没按两个条件的规则写,所以就错了.正解:原命题改为: a>o 时,若x 的值增加,则函数y=ax+b 的值也随着增加.否命题为: a>o 时,若x 的值不增加,则函数y=ax+b 的值也不增加.原命题也可改为:当x 的值增加时,若a>o ,,则函数y=ax+b 的值也随着增加.否命题为: 当x 增加时,若a ≤o ,则函数y=ax+b 的值不增加.[例3] 已知h>0,设命题甲为:两个实数a 、b 满足h b a 2<-,命题乙为:两个实数a 、b 满足h a <-|1且h b <-|1,那么A .甲是乙的充分但不必要条件B .甲是乙的必要但不充分条件C .甲是乙的充要条件D .甲是乙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错解:h b a 2<-⇔h h h b a +=<---2)1()1(⇔h a <-|1|,h b <-|1|2.全称命题与特称命题的关系:全称命题p:)(,x p M x ∈∀,它的否定p ⌝:)(,x p M x ⌝∈∃;特称命题p:)(,x p M x ∈∃,它的否定p ⌝:)(,x p M x ⌝∈∀;即全称命题的否定是特称命题,特称命题的否定是全称命题.否定一个全称命题可以通过“举反例”来说明.三、经典例题导讲[例1] 把命题“全等三角形一定相似”写成“若p 则q ”的形式,并写出它的逆命题、否命题与逆否命题.错解:原命题可改写成:若两个三角形全等,则它们一定相似.否命题:若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则它们不一定相似.逆否命题:若两个三角形不一定相似,则它们不一定全等.错因:对“一定”的否定把握不准,“一定”的否定 “一定不”,在逻辑知识中求否定相当于求补集,而“不一定”含有“一定”的意思.对这些内容的学习要多与日常生活中的例子作比较,注意结合集合知识.因而否命题与逆否命题错了.正解:否命题:若两个三角形不全等,则它们不相似.逆否命题:若两个三角形不相似,则它们不全等.[例2] 将下列命题改写成“若p 则q ”的形式,并写出否命题.a>o 时,函数y=ax+b 的值随x 值的增加而增加.错解:原命题改为:若a>o 时,x 的值增加,则函数y=ax+b 的值也随着增加.错因:如果从字面上分析最简单的方法是将a>o 看作条件,将“随着”看作结论,而x 的值增加,y 的值也增加看作研究的对象,那么原命题改为若a>o 时,则函数y=ax+b 的值随着x 的值增加而增加,其否命题为若a ≤o 时,则函数y=ax+b 的值不随x 值的增加而增加.此题错解在注意力集中在“增加”两个字上,将x 值的增加当做条件,又不把a>o 看作前提,就变成两个条件的命题,但写否命题时又没按两个条件的规则写,所以就错了.正解:原命题改为: a>o 时,若x 的值增加,则函数y=ax+b 的值也随着增加.否命题为: a>o 时,若x 的值不增加,则函数y=ax+b 的值也不增加.原命题也可改为:当x 的值增加时,若a>o ,,则函数y=ax+b 的值也随着增加.否命题为: 当x 增加时,若a ≤o ,则函数y=ax+b 的值不增加.[例3] 已知h>0,设命题甲为:两个实数a 、b 满足h b a 2<-,命题乙为:两个实数a 、b 满足h a <-|1且h b <-|1,那么A .甲是乙的充分但不必要条件B .甲是乙的必要但不充分条件C .甲是乙的充要条件D .甲是乙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错解:h b a 2<-⇔h h h b a +=<---2)1()1(⇔h a <-|1|,h b <-|1|故本题应选C.错因:(1)对充分、必要、充要条件的概念分不清,无从判断,凭猜测产生错误;(2)不能运用绝对值不等式性质作正确推理而产生错误.正解:因为,11⎪⎩⎪⎨⎧<-<-h b h a 所以,11⎩⎨⎧<-<-<-<-h b h h a h 两式相减得h b a h 22<-<- 故h b a 2<-即由命题甲成立推出命题乙成立,所以甲是乙的必要条件.由于⎪⎩⎪⎨⎧<-<-hb h a 22 同理也可得h b a 2<-因此,命题甲成立不能确定命题乙一定成立,所以甲不是乙的充分条件,故应选B.[例4] 已知命题甲:a+b ≠4, 命题乙:a 1≠且b 3≠,则命题甲是命题乙的 .错解:由逆否命题与原命题同真同假知,若a=1且b=3则a+b=4成立,所以命题甲是命题乙的充分不必要条件.错因 :对命题的否定不正确.a 1≠且b 3≠的否定是a=1或b=3.正解:当a+b ≠4时,可选取a=1,b=5,故此时a 1≠且b 3≠不成立( a=1).同样,a 1≠,且b 3≠时,可选取a=2,b=2,a+b=4,故此时a+b=4.因此,甲是乙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注:a 1≠且b 3≠为真时,必须a 1≠,b 3≠同时成立.[例5] 已知p 是r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s 是r 的必要条件,q 是s 的必要条件,那么p 是q 成立的( )A .充分不必要条件B .必要不充分条件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分析:本题考查简易逻辑知识.因为p ⇒r ⇒s ⇒q 但r 成立不能推出p 成立,所以q p ⇒,但q 成立不能推出p 成立,所以选A 解:选A[例6] 已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 (m∈Z)① mx 2-4x +4=0 ② x 2-4mx +4m 2-4m -5=0求方程①和②都有整数解的充要条件.解:方程①有实根的充要条件是,04416≥⨯⨯-=∆m 解得m ≤1.方程②有实根的充要条件是0)544(41622≥---=∆m m m ,解得.45-≥m ,.145Z m m ∈≤≤-∴而故m =-1或m =0或m =1. 当m =-1时,①方程无整数解.当m=0时,②无整数解;当m=1时,①②都有整数.从而①②都有整数解m =1.反之,m =1①②都有整数解.∴①②都有整数解的充要条件是m =1.[例7] 用反证法证明:若a 、b 、c R ∈,且122+-=b a x ,122+-=c b y ,122+-=a c z ,则x 、y 、z 中至少有一个不小于0证明: 假设x 、y 、z 均小于0,即:0122<+-=b a x ----① ;0122<+-=c b y ----② ;0122<+-=a c z ----③;①+②+③得0)1()1()1(222<-+-+-=++c b a z y x ,这与0)1()1()1(222≥-+-+-c b a 矛盾,则假设不成立, ∴x 、y 、z 中至少有一个不小于0[例8] 已知命题p :方程x 2+mx +1=0有两个不等的负根;命题q :方程4x 2+4(m -2)x +1=0无实根.若“p 或q ”为真,“p 且q ”为假,求m 的取值范围.分析:“p 或q ”为真,则命题p 、q 至少有一个为真,“p 且q ”为假,则命题p 、q 至少有一为假,因此,两命题p 、q 应一真一假,即命题p 为真,命题q 为假或命题p 为假,命题q 为真. 解: 若方程x 2+mx +1=0有两不等的负根,则⎩⎨⎧>>-=∆0042m m 解得m >2,即命题p :m >2若方程4x 2+4(m -2)x +1=0无实根,则Δ=16(m -2)2-16=16(m 2-4m +3)<0解得:1<mq :1<m <3.因“p 或q ”为真,所以p 、q 至少有一为真,又“p 且q ”为假,所以命题p 、q 至少有一为假,因此,命题p 、q 应一真一假,即命题p 为真,命题q 为假或命题p 为假,命题q 为真.∴⎩⎨⎧<<≤⎩⎨⎧≥≤>312312m m m m m 或或 解得:m ≥3或1<m ≤2.四、典型习题导练1.方程0122=++x mx 至少有一个负根,则( )A.10<<m 或0<mB.10<<mC.1<mD.1≤m2.“0232>+-x x ”是“1<x 或4>x ”的( )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3.三个数,,a b c 不全为0的充要条件是 ( )A.,,a b c 都不是0.B.,,a b c 中至多一个是0.C.,,a b c 中只有一个是0.D.,,a b c 中至少一个不是0.4.由命题p :6是12的约数,q :6是24的约数,构成的“p 或q ”形式的命题是:_ ___,“p 且q ”形式的命题是__ _,“非p ”形式的命题是__ _.5.若,a b R ∈,试从A.0ab =B.0a b +=C.220a b +=D.0ab >E.0a b +>F.220a b +> 中,选出适合下列条件者,用代号填空:(1)使,a b 都为0的充分条件是 ;(2)使,a b 都不为0的充分条件是 ;(3)使,a b 中至少有一个为0的充要条件是 ;(4)使,a b 中至少有一个不为0的充要条件是 .6.分别指出由下列各组命题构成的逻辑关联词“或”、“且”、“非”的真假.(1)p : 梯形有一组对边平行;q :梯形有一组对边相等.(2)p : 1是方程0342=+-x x 的解;q :3是方程0342=+-x x 的解. (3)p : 不等式0122>+-x x 解集为R ;q : 不等式1222≤+-x x 解集为. 7.命题:已知a 、b 为实数,若x 2+ax +b ≤0 有非空解集,则a 2- 4b ≥0.写出该命题的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并判断这些命题的真假.8.用反证法证明:若a 、b 、c 、d 均为小于1的正数,且x=4a(1-b),y=4b(1-c),z=4c(1-d),t=4d(1-a),则x 、y 、z 、t 四个数中,至少有一个不大于1.。

高中数学 第一章 常用逻辑用语 1.4 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 1.4.1 全称量词 1.4.2 存在量

高中数学 第一章 常用逻辑用语 1.4 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 1.4.1 全称量词 1.4.2 存在量
所以“p或q”是真命题时,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1]∪[2,+∞).
方法技巧 (1)含参数的全称命题为真时,常转化为不等式的恒成立问题来 处理,最终通过构造函数转化为求函数的最值问题. (2)含参数的特称命题为真时,常转化为方程或不等式有解问题来处理,最 终借助根的判别式或函数等相关知识获得解决.
是错误的,故选C.
方法技巧 (1)全称命题的真假判断
要判定一个全称命题“∀x∈M,p(x)”是真命题,必须对限定集合M中的每个
元素x验证p(x)成立;但要判定全称命题是假命题,只要能举出集合M中的一
个x=x0,使得p(x0)不成立即可. (2)特称命题的真假判断 要判断特称命题“∃x0∈M,p(x0)”为真命题,只需在限定集合M中找出一个 x=x0,使得p(x0)成立即可;要判断特称命题为假命题,就要验证集合M中的每 个元素x都不能满足p(x),即在集合M中,使p(x0)成立的元素x0不存在.
新知探求 课堂探究
新知探求 素养养成
知识点一 全称量词与全称命题
问题1:结合你学过的知识,谈谈你对全称量词的含义的理解.
答案:短语“所有”在陈述中表示所述事物的全体,在逻辑中通常叫做全称量
词.

梳理 全称量词有:所有的、任意一个、任给一个,用符号“
”表示,含
有全∀称x∈量M词,p的(x命) 题,叫做全称命题.“对M中的所有x,p(x)”用符号简记为:
解析:(1)可以改为所有的凸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故为全称命题.
(2)含有全称量词“任意”,故是全称命题;
(3)是命题,但既不是全称命题,也不是特称命题;
(4)有一个实数a,a不能取对数. (5)任何数的0次方都等于1吗?
解析:(4)含有存在量词“有一个”,因此是特称命题; (5)不是命题.

高中数学:常用逻辑用语

高中数学:常用逻辑用语

常用逻辑用语一、知识框架1.命题定义:用语言、符号或式子表达的、可以判断正误的陈述语句,叫做命题。

其中,判断为真的即为真命题,为假的即为假命题。

2.命题的判断以及命题真假的判断(1)命题的判断:①判断该语句是否是陈述句;②能否判断真假。

(2)命题真假的判断:首先,分清条件与结论,其次,再判断命题真假。

3.一般地,用p 和q 分别表示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用¬p 和¬q 表示p 与q 的否定,即如下:(四种命题的关系)4.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 (1)充分条件:如果A 成立,那么B 成立,则条件A 是B 成立的充分条件。

(2)必要条件:如果A 成立,那么B 成立,这时B 是A 的必然结果,则条件B 是A 成立的必要条件。

(3)充要条件:如果A 既是B 成立的充分条件,又是B 成立的必要条件,则A 是B 成立的充要条件,与此同时,B 也一定是A 成立的重要条件,所以此时,A 、B 互为充要条件。

【注意】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是完全等价的,是同一逻辑关系“A =>B ”的不同表达方法。

5.逻辑联结词(1)不含逻辑联结词的命题是简单命题,由简单命题和逻辑联结词“或”“且”“非”构成的命题是复合命题,它们有以下几种形式:p 或q (p ∨q );p 且q (p ∧q );非p (¬p )。

(2)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含义的理解 在集合中学习的“并集”“交集”“补集”与逻辑联结词中的“或”“且”“非”关系十分密切。

6.量词与命题量词名称 常见量词表示符号全称量词 所有、一切、任意、全部、每一个、任给等 ∀存在量词 存在一个、至少有一个、某个、有些、某些等∃命 题 表述形式 原命题 若p 则q 逆命题 若q 则p 否命题 若¬p 则¬q 逆否命题若¬q 则¬p(2)全称命题与特称命题 命题全称命题“()x p M x ,∈∀”特称命题“()00,x p M x ∈∃”定义短语“对所有的”“对任意一个”等,在逻辑中通常叫做全称量词,用符号“∀”表示。

高中数学 第一章 常用逻辑用语 1.1 命题及其关系 1.1.2 四种命题 1.1.3 四种命题间的

高中数学 第一章 常用逻辑用语 1.1 命题及其关系 1.1.2 四种命题 1.1.3 四种命题间的

1.1.2 四种命题1.1.3 四种命题间的相互关系学习目标:1.了解四种命题的概念,能写出某命题的逆命题、否命题和逆否命题.(重点)2.知道四种命题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真假性之间的联系.(易混点)3.会利用命题的等价性解决问题.(难点)[自主预习·探新知]1.四种命题的概念及表示形式名称定义表示形式互逆命题对于两个命题,如果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分别是另一个命题的结论和条件,那么这样的两个命题叫做互逆命题.其中一个命题叫做原命题,另一个叫做原命题的逆命题.原命题为“若p,则q”;逆命题为“若q,则p”互否命题对于两个命题,其中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恰好是另一个命题的条件的否定和结论的否定,这样的两个命题叫做互否命题.如果把其中的一个命题叫做原命题,那么另一个叫做原命题的否命题原命题为“若p,则q”;否命题为“若p,则q”互为逆否命题对于两个命题,其中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恰好是另一个命题的结论的否定和条件的否定,这样的两个命题叫做互为逆否命题.如果把其中的一个命题叫做原命题,那么另一个叫做原命题的逆否命题原命题为“若p,则q”;逆否命题为“若q,则p”2.四种命题间的相互关系(1)四种命题之间的关系(2)四种命题间的真假关系原命题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真真真真真假假真假真真假假假假假由上表可知四种命题的真假性之间有如下关系:①两个命题互为逆否命题,它们有相同的真假性;②两个命题为互逆命题或互否命题,它们的真假性没有关系.思考:(1)“a=b=c=0”的否定是什么?(2)在原命题,逆命题、否命题和逆否命题四个命题中.真命题的个数会是奇数吗?[提示](1)“a=b=c=0”的否定是“a,b,c至少有一个不等于0”.(2)真命题的个数只能是0,2,4,不会是奇数.[基础自测]1.思考辨析(1)命题“若p,则q”的否命题为“若p,则q”.( )(2)同时否定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所得的命题是否命题.( )(3)命题“若A∩B=A,则A∪B=B”的逆否命题是“若A∪B≠B,则A∩B≠A”.[答案](1)×(2)√(3)√2.命题“若一个数是负数,则它的相反数是正数”的逆命题是( )A.“若一个数是负数,则它的相反数不是正数”B.“若一个数的相反数是正数,则它是负数”C.“若一个数不是负数,则它的相反数不是正数”D.“若一个数的相反数不是正数,则它不是负数”B[根据逆命题的定义知,选B.]3.命题“若m=10,则m2=100”与其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这四个命题中,真命题是( )【导学号:97792008】A.原命题、否命题B.原命题、逆命题C.原命题、逆否命题D.逆命题、否命题C[原命题正确,则逆否命题正确,逆命题不正确,从而否命题不正确.故选C.][合作探究·攻重难]四种命题把下列命题改写成“若p,则q”的形式,并写出它们的逆命题、否命题和逆否命题.(1)相似三角形对应的角相等;(2)当x>3时,x2-4x+3>0;(3)正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解](1)原命题:若两个三角形相似,则这两个三角形的三个角对应相等;逆命题:若两个三角形的三个角对应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相似;否命题:若两个三角形不相似,则这两个三角形的三个角对应不相等;逆否命题:若两个三角形的三个角对应不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不相似.(2)原命题:若x>3,则x2-4x+3>0;逆命题:若x2-4x+3>0,则x>3;否命题:若x≤3,则x2-4x+3≤0;逆否命题:若x2-4x+3≤0,则x≤3.(3)原命题:若一个四边形是正方形,则它的对角线互相平分;逆命题:若一个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则它是正方形;否命题:若一个四边形不是正方形,则它的对角线不互相平分;逆否命题:若一个四边形对角线不互相平分,则它不是正方形.[规律方法] 1.写出一个命题的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的方法(1)写命题的四种形式时,首先要找出命题的条件和结论,然后写出命题的条件的否定和结论的否定,再根据四种命题的结构写出所求命题.(2)在写命题时,为了使句子更通顺,可以适当地添加一些词语,但不能改变条件和结论.2.写否命题时应注意一些否定词语,列表如下:原词语等于(=)大于(>)小于(<)是都是至多有一个否定词语不等于(≠)不大于(≤)不小于(≥)不是不都是至少有两个原词语至少有一个至多有n个任意的任意两个所有的能否定词语一个也没有至少有(n+1)个某一个(确定的)某两个某些不能1.(1)命题“若y =kx ,则x 与y 成正比例关系”的否命题是( )【导学号:97792009】A .若y ≠kx ,则x 与y 成正比例关系B .若y ≠kx ,则x 与y 成反比例关系C .若x 与y 不成正比例关系,则y ≠kxD .若y ≠kx ,则x 与y 不成正比例关系D [条件的否定为y ≠kx ,结论的否定为x 与y 不成比例关系,故选D.] (2)命题“若ab ≠0,则a ,b 都不为零”的逆否命题是________.若a ,b 至少有一个为零,则ab =0 [“ab ≠0”的否定是“ab =0”,“a ,b 都不为零”的否定是“a ,b 中至少有一个为零”,因此逆否命题为“若a ,b 至少有一个为零,则ab =0”.]四种命题的关系及真假判断(1)对于原命题:“已知a 、b 、c ∈R ,若a >b ,则ac 2>bc 2”,以及它的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在这4个命题中,真命题的个数为( )A .0个B .1个C .2个D .4个(2)判断命题“若a ≥0,则x 2+x -a =0有实根”的逆否命题的真假. [思路探究] (1)只需判断原命题和逆命题的真假即可. (2)思路一 写出原命题的逆否命题→判断其真假 思路二 原命题与逆否命题同真同假即等价关系→判断原命题的真假→得到逆否命题的真假[解析] (1)当c =0时,ac 2>bc 2不成立,故原命题是假命题,从而其逆否命题也是假命题;原命题的逆命题为“若ac 2>bc 2,则a >b ”是真命题,从而否命题也是真命题,故选C.[答案] C(2)法一:原命题的逆否命题:若x 2+x -a =0无实根,则a <0. ∵x 2+x -a =0无实根,∴Δ=1+4a <0,解得a <-14<0,∴原命题的逆否命题为真命题.法二:∵a ≥0,∴4a ≥0,∴对于方程x 2+x -a =0,根的判别式Δ=1+4a >0,∴方程x2+x-a=0有实根,故原命题为真命题.∵原命题与其逆否命题等价,∴原命题的逆否命题为真命题.[规律方法]判断命题真假的方法1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牢记四种命题的概念,正确地写出所涉及的命题,判定为真的命题需要简单的证明,判定为假的命题要举出反例加以验证.2原命题与它的逆否命题同真同假,原命题的否命题与它的逆命题同真同假,故二者只判断一个即可.[跟踪训练]2.判断下列四个命题的真假,并说明理由.(1)“若x+y=0,则x,y互为相反数”的否命题;(2)“若x>y,则x2>y2”的逆否命题;(3)“若x≤3,则x2-x-6>0”的否命题;(4)“对顶角相等”的逆命题.[解](1)命题“若x+y=0,则x,y互为相反数”的逆命题为“若x,y互为相反数,则x+y=0”,则逆命题为真命题,因为原命题的逆命题和否命题具有相同的真假性,所以“若x+y=0,则x,y互为相反数”的否命题是真命题.(2)令x=1,y=-2,满足x>y,但x2<y2,所以“若x>y,则x2>y2”是假命题,因为原命题与其逆否命题具有相同的真假性,所以“若x>y,则x2>y2”的逆否命题也是假命题.(3)该命题的否命题为“若x>3,则x2-x-6≤0”,令x=4,满足x>3,但x2-x-6=6>0,不满足x2-x-6≤0,则该否命题是假命题.(4)该命题的逆命题为“相等的角是对顶角”是假命题,如等边三角形的任意两个内角都相等,但它们不是对顶角.等价命题的应用1.当一个命题的条件与结论以否定形式出现时,为了研究方便,我们可以研究哪一个命题?提示:一个命题与其逆否命题等价,我们可研究其逆否命题.2.在证明“若m2+n2=2,则m+n≤2”时,我们也可以证明哪个命题成立.提示:根据一个命题与其逆否命题等价,我们也可以证明“若m+n>2,则m2+n2≠2”成立.(1)命题“对任意x∈R,ax2-2ax-3>0不成立”是真命题,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2)证明:已知函数f(x)是(-∞,+∞)上的增函数,a,b∈R,若f(a)+f(b)≥f(-a)+f(-b),则a+b≥0.【导学号:97792010】[思路探究] (1)根据其逆否命题求解.(2)证明其逆否命题成立.[解析](1)∵命题“对任意x∈R,ax2-2ax-3>0不成立”等价于“对任意x∈R,ax2-2ax-3≤0恒成立”,若a=0,则-3≤0恒成立,∴a=0符合题意.若a≠0,由题意知{a<0Δ=4a2+12a≤0,即{a<0-3≤a≤0,∴-3≤a<0综上知,a的取值范围是-3≤a≤0.[答案][-3,0](2)证明原命题的逆否命题为“已知函数f(x)是(-∞,+∞)上的增函数,a,b∈R,若a+b<0,则f(a)+f(b)<f(-a)+f(-b)”.若a+b<0,则a<-b,b<-a.又∵f(x)在(-∞,+∞)上是增函数,∴f(a)<f(-b),f(b)<f(-a),∴f(a)+f(b)<f(-a)+f(-b).即原命题的逆否命题为真命题.∴原命题为真命题.[规律方法] 1.若一个命题的条件或结论含有否定词时,直接判断命题的真假较为困难,这时可以转化为判断它的逆否命题.2.当证明一个命题有困难时,可尝试证明其逆否命题成立.3.证明:若a2-4b2-2a+1≠0,则a≠2b+1.[证明]“若a2-4b2-2a+1≠0,则a≠2b+1”的逆否命题为“若a=2b+1,则a2-4b2-2a+1=0”.∵a=2b+1,∴a2-4b2-2a+1=(2b+1)2-4b2-2(2b+1)+1=4b2+1+4b-4b2-4b-2+1=0.∴命题“若a=2b+1,则a2-4b2-2a+1=0”为真命题.由原命题与逆否命题具有相同的真假性可知,原命题得证.[当堂达标·固双基]1.命题“若a∉A,则b∈B”的逆命题是( )A.若a∉A,则b∉B B.若a∈A,则b∉BC.若b∈B,则a∉A D.若b∉B,则a∉AC[“若p,则q”的逆命题是“若q,则p”,所以本题的逆命题是“若b∈B,则a∉A”.]2.已知a,b,c∈R,命题“若a+b+c=3,则a2+b2+c2≥3”的否命题是( ) A.若a+b+c≠3,则a2+b2+c2<3B.若a+b+c=3,则a2+b2+c2<3C.若a+b+c≠3,则a2+b2+c2≥3D.若a2+b2+c2≥3,则a+b+c=3A[同时否定命题的条件与结论,所得命题就是原命题的否命题,故选A.]3.命题“若a>-3,则a>-6”以及它的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中,真命题的个数为 ( )A.1 B.2 C.3 D.4B[原命题是真命题,从而其逆否命题是真命题,其逆命题是“若a>-6,则a>-3”,是假命题,从而其否命题也是假命题,故真命题的个数是2.]4.命题“若m>1,则mx2-2x+1=0无实根”的等价命题是________.【导学号:97792011】若mx2-2x+1=0有实根,则m≤1[原命题的等价命题是其逆否命题,由定义可知其逆否命题为:“若mx2-2x+1=0有实根,则m≤1”.]5.已知命题p:“若ac≥0,则二次不等式ax2+bx+c>0无解”.(1)写出命题p的否命题;(2)判断命题p的否命题的真假.[解] (1)命题p的否命题为:“若ac<0,则二次不等式ax2+bx+c>0有解”.(2)命题p的否命题是真命题.判断如下:因为ac<0,所以-ac>0⇒Δ=b2-4ac>0⇒二次方程ax2+bx+c=0有实根⇒ax2+bx+c>0有解,所以该命题是真命题.。

高中数学 第1章 常用逻辑用语 1

高中数学 第1章 常用逻辑用语 1

§1.3简单的逻辑联结词知识点一由简单命题写出复合命题分别写出由下列各组命题构成的“p或q”、“p且q”、“非p”形式的复合命题:(1)p:2是无理数,q:2大于1;(2)p:N⊆Z,q:0∈N;(3)p:x2+1>x-4,q:x2+1<x-4.解(1)p∨q:2是无理数或大于1;p∧q:2是无理数且大于1;綈p:2不是无理数.(2)p∨q:N⊆Z或0∈N;p∧q:N⊆Z且0∈N;綈p:N⃘Z.(3)p∨q:x2+1≠x-4;p∧q:x2+1>x-4且x2+1<x-4;綈p:x2+1≤x-4.知识点二从复合命题中找出简单命题指出下列复合命题的形式及构成它的简单命题.(1)96是48与16的倍数;(2)方程x2-3=0没有有理数解;(3)不等式x2-x-2>0的解集是{x|x<-1或x>2};(4)他是运动员兼教练员.解(1)“p且q”形式,其中p:96是48的倍数,q:96是16的倍数.(2)“非p”形式,其中p:方程x2-3=0有有理数解.(3)“p或q”形式,其中p:不等式x2-x-2>0的解集是{x|x<-1},q:不等式x2-x-2>0的解集是{x|x>2}.(4)“p且q”形式,其中p:他是运动员,q:他是教练员.知识点三判断含有逻辑联结词的命题的真假分别指出由下列各组命题构成的“p或q”“p且q”“非p”形式的命题的真假.(1)p:3>3,q:3=3;(2)p:∅{0},q:0∈∅;(3)p:A⊆A,q:A∩A=A;(4)p:函数y=x2+3x+4的图象与x轴有交点,q:方程x2+3x-4=0没有实根.解(1)因为p假q真,所以“p∨q”为真,“p∧q”为假,“綈p”为真.(2)因为p真q假,所以“p∨q”为真,“p∧q”为假,“綈p”为假.(3)因为p真q真,所以“p∨q”为真,“p∧q”为真,“綈p”为假.(4)因为p假q假,所以“p∨q”为假,“p∧q”为假,“綈p”为真.知识点四非命题与否命题写出下列命题的否定及命题的否命题:(1)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2)面积相等的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解(1)命题的否定:存在一个菱形,其对角线不互相垂直.否命题:不是菱形的四边形,其对角线不互相垂直.(2)命题的否定:存在面积相等的三角形不是全等三角形.否命题:面积不相等的三角形不是全等三角形.考题赏析1.(广东高考)已知命题p:所有有理数都是实数;命题q:正数的对数都是负数,则下列命题中为真命题的是()A.(綈p)∨q B.p∧qC.(綈p)∧(綈q) D.(綈p)∨(綈q)解析不难判断命题p为真命题,命题q为假命题,从而上述叙述中只有(綈p)∨(綈q)为真命题.答案 D2.(如皋联考)已知命题:p:若实数x,y满足x2+y2=0,则x,y全为0;命题q:若a>b,则1a<1b.给出下列四个复合命题:①p且q;②p或q;③綈p;④綈q.上述命题中为真命题的是________.解析p为真,q为假,故p或q,綈q为真命题.答案②④1.如果命题“非p或非q”是假命题,则在下列各结论中,正确的为()①命题“p且q”是真命题;②命题“p且q”是假命题;③命题“p或q”是真命题;④命题“p或q”是假命题.A.②③B.②④C.①③D.①④答案 C解析因“p且q”的否定为“綈p或綈q”,即綈(p且q)等价于綈p或綈q,所以“綈p或綈q”是假命题等价于“綈(p且q)”是假命题,即p且q为真命题.故选C.2.条件p:x∈A∪B,则綈p是()A.x∉A或x∉B B.x∉A且x∉BC .x ∈A ∩BD .x ∉A 或x ∈B 答案 B解析 因x ∈A ∪B ⇔x ∈A 或x ∈B ,所以綈p 为x ∉A 且x ∉B ,故选B.3.对于命题p 和q ,若p 且q 为真命题,则下列四个命题: ①p 或綈q 是真命题; ②p 或綈q 是假命题; ③綈p 且綈q 是假命题; ④綈p 或q 是假命题, 其中真命题是( )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 答案 C解析 因为p 且q 为真,所以p 与q 都为真,所以綈p 且綈q 为假.所以只有①③是真命题,所以选C. 4.若命题“p ∧q ”为假,且“綈p ”为假,则( ) A .p ∨q 为假 B .q 假C .q 真D .不能判断q 的真假 答案 B解析 綈p 为假,则p 为真,又p ∧q 为假,所以q 为假.所以选B. 5.“a ≥5且b ≥2”的否定是________. 答案 a <5或b <2解析 本题考查命题的否定,“p 或q ”的否定是“綈p 且綈q ”,“p 且q ”的否定是“綈p 或綈q ”. 6.命题p :{2}∈{2,3},q :{2}⊆{2,3},则下列对复合命题的判断,正确的是________.(填上所有正确的序号)①p 或q 为真;②p 或q 为假;③p 且q 为真;④p 且q 为假;⑤非p 为真;⑥非q 为假. 答案 ①④⑤⑥解析 由题可知p 为假,q 为真,所以p 或q 为真,p 且q 为假,非p 为真,非q 为假.答案为①④⑤⑥.7.已知p :3-x ≤0或3-x >4,q :5x +2<1,求p ∧q .解 由3-x ≤0或3-x >4,解得p :x ≥3或x <-1; 由5x +2-1<0,即3-x x +2<0, 解得q :x <-2或x >3.所以p ∧q :x <-2或x >3.8.已知a >0,a ≠1,设p :函数y =log a (x +1)在x ∈(0,+∞)内单调递减;q :曲线y =x 2+(2a -3)x +1与x 轴交于不同的两点.如果p 与q 有且只有一个正确,求a 的取值范围.解 当0<a <1时,函数y =log a (x +1)在(0,+∞)内单调递减;当a >1时,y =log a (x +1)在(0,+∞)内不是单调递减,曲线y =x 2+(2a -3)x +1与x 轴交于不同的两点等价于(2a -3)2-4>0,即a <12或a >52.若p真q 假,则a ∈(0,1)∩⎩⎨⎧⎭⎬⎫⎣⎡⎭⎫12,1∪⎝⎛⎦⎤1,52=⎣⎡⎭⎫12,1. 若p 假q 真,注意到已知a >0,a ≠1,所以有 a ∈(1,+∞)∩⎩⎨⎧⎭⎬⎫⎝⎛⎭⎫0,12∪⎝⎛⎭⎫52,+∞=⎝⎛⎭⎫52,+∞. 综上可知,a 的取值范围为⎣⎡⎭⎫12,1∪⎝⎛⎭⎫52,+∞.讲练学案部分知识点一 含逻辑联结词的命题的构成将下列命题写成“p ∧q ”“p ∨q ”和“綈p ”的形式: (1)p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q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2)p :能被5整除的整数的个位数一定为5,q :能被5整除的整数的个位数一定为0. 解 (1)p ∧q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且平分. p ∨q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或平分. 綈p :菱形的对角线不互相垂直.(2)p ∧q :能被5整除的整数的个位数一定为5且一定为0; p ∨q :能被5整除的整数的个位数一定为5或一定为0;綈p :能被5整除的整数的个位数一定不为5.【反思感悟】 简单命题用联结词“或”、“且”、“非”联结得到的新命题是复合命题,联结后可以综合起来叙述,但综合叙述不能叙述成条件复合的简单命题或叙述成结论复合的简单命题.如(2)中的p ∨q 不能叙述成:能被5整除的整数的个位数一定为5或0,因为p 、q 都是假命题,则p ∨q 也为假命题.判断下列命题是否是复合命题并说明理由.(1)2是4和6的约数;(2)不等式x 2-5x +6>0的解为x >3或x <2.解 (1)是“p 且q ”形式的复合命题,其中p :2是4的约数;q :2是6的约数.(2)是简单命题,而不是用“或”联结的复合命题,因不等式x 2-5x +6>0的解为x >3是假命题,不等式x 2-5x +6>0的解为x <2也是假命题,而命题(2)是真命题,这与p 、q 都假,则p ∨q 一定假矛盾.命题“不等式x 2-5x +6>0的解为x >3或解为x <2”是p ∨q 的形式.知识点二 含逻辑联结词的命题的真假判断分别指出下列命题的形式及构成它的命题,并判断真假:(1)相似三角形周长相等或对应角相等; (2)9的算术平方根不是-3;(3)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段弧.解 (1)这个命题是p ∨q 的形式,其中p :相似三角形周长相等,q :相似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因为p 假q 真,所以p ∨q 为真.(2)这个命题是綈p 的形式,其中p :9的算术平方根是-3,因为p 假,所以綈p 为真.(3)这个命题是p ∧q 的形式,其中p :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q :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所对的两段弧,因为p 真q 真,所以p ∧q 为真.【反思感悟】 判断含逻辑联结词的命题的真假,关键是对应p 、q 的真假及“p ∧q ”“p ∨q ”为真时的判定依据,至于“綈p ”的真假,可就p 的真假判断,也可就“綈p ”直接判断.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1)-1是偶数或奇数;(2)2属于集合Q ,也属于集合R ; (3)A ⃘(A ∪B ).解 (1)此命题为“p ∨q ”的形式,其中p :-1是偶数,q :-1是奇数,因为p 为假命题,q 为真命题,所以“p ∨q ”为真命题,故原命题为真命题.(2)此命题为“p ∧q ”的形式,其中p :2属于Q ,q :2属于R ,因为p 为假命题,q 为真命题,所以“p ∧q ”为假命题,故原命题为假命题.(3)此命题为“綈p ”的形式,其中p :A ⊆(A ∪B ).因为p 为真命题,所以“綈p ”为假命题,故原命题为假命题.知识点三 简单的逻辑联结词的综合应用已知p :函数y =x 2+mx +1在(-1,+∞)上单调递增,q :函数y =4x 2+4(m -2)x +1大于零恒成立.若p 或q 为真,p 且q 为假,求m 的取值范围.解 若函数y =x 2+mx +1在(-1,+∞)上单调递增,则-m2≤-1,∴m ≥2,即p :m ≥2;若函数y =4x 2+4(m -2)x +1恒大于零, 则Δ=16(m -2)2-16<0, 解得1<m <3,即q :1<m <3.因为p 或q 为真,p 且q 为假,所以p 、q 一真一假,当p 真q 假时,由⎩⎨⎧m ≥2m ≥3或m ≤1,得m ≥3,当p 假q 真时,由⎩⎨⎧m <21<m <3,得1<m <2.综上,m 的取值范围是{m |m ≥3或1<m <2}.【反思感悟】 由p 、q 的真假,可以判断“p ∨q ”“p ∧q ”“綈p ”的真假.反之,由“p ∧q ”“p ∨q ”“綈p ”的真假,也能推断p 、q 的真假,如“p ∧q ”为假,则包括“p 真q 假”“p 假q 真”“p 假q 假”三种情况.已知p :方程x 2+mx +1=0有两个不等负根.q :方程4x 2+4(m -2)x +1=0无实根.(1)当m 为何值时,p 或q 为真? (2)当m 为何值时,p 且q 为真?解 由已知可知:p 真时m >2,q 真时1<m <3, (1)若p 或q 为真,只需m ∈{m |m >2}∪{m |1<m <3} ={m |m >1}.(2)若p 且q 为真,只需m ∈{m |m >2}∩{m |1<m <3} ={m |2<m <3}.课堂小结:1. 从集合的角度理解“且”“或”“非”. 设命题p :x ∈A.命题q :x ∈B. 则p ∧qx ∈A 且x ∈Bx ∈A ∩B ;p ∨q x ∈A 或x ∈B x ∈A ∪B ;2.对有逻辑联结词的命题真假性的判断 当p 、q 都为真,p ∧q 才为真;⌝p 与p 的真假性相反且一定有一个为真.当p 、q 有一个为真,p ∨q 即为真; 3.含有逻辑联结词的命题否定(1)“x=0或x=1”的否定是“x ≠0且x ≠1”而不是“x ≠0或x ≠1”; (2)“x 、y 全为0”的否定是“x 、y 不全为0”,而不是“x 、y 全不为0”;(3)“全等三角形一定是相似三角形”的否定是“全等三角形一定不是相似三角形”而不是“全等三角形不一定是相似三角形”.一、选择题1.p :点P 在直线y =2x -3上,q :点P 在抛物线y =-x 2上,则使“p ∧q ”为真命题的一个点P (x ,y )是( )A .(0,-3)B .(1,2)C .(1,-1)D .(-1,1) 答案 C解析 点P (x ,y )满足⎩⎪⎨⎪⎧y =2x -3,y =-x 2.可验证各选项中,只有C 正确.2.如果原命题的结论是“p 且q ”的形式,那么否命题的结论形式为( ) A .綈p 且綈q B .綈p 或綈q C .綈p 或q D .綈q 或p 答案 B解析 注意逻辑联结词的否定,“或”的否定是“且”,“且”的否定为“或”,所以p 且q 的否定为綈p 或綈q .所以选B.3.命题p :函数y =log a (ax +2a )(a >0且a ≠1)的图象必过定点(-1,1);命题q :如果函数y =f (x )的图象关于(3,0)对称,那么函数y =f (x -3)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则有( )A .“p 且q ”为真B .“p 或q ”为假C .p 真q 假D .p 假q 真 答案 C解析 由于将点(-1,1)代入y =log a (ax +2a )成立,故p 真;由y =f (x )的图象关于(3,0)对称,知y =f (x -3)的图象关于(6,0)对称,故q 假.4.若p 、q 是两个简单命题,p 或q 的否定是真命题,则必有( ) A .p 真q 真 B .p 假q 假 C .p 真q 假 D .p 假q 真答案 B解析 因为p 或q 的否定綈p 且綈q 为真命题,所以綈p 与綈q 都是真命题,所以p 与q 都为假命题.所以选B.5.下列命题中既是p ∧q 形式的命题,又是真命题的是( ) A .10或15是5的倍数B .方程x 2-3x -4=0的两根是-4和1C .方程x 2+1=0没有实数根D .有两个角为45°的三角形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答案 D解析 A 中的命题是条件复合的简单命题,B 中的命题是结论复合的简单命题,C 中的命题是綈p 的形式,D 中的命题为p ∧q 型. 二、填空题6.由命题p :6是12的约数,命题q :6是24的约数.构成的“p ∨q ”形式的命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 ∧q ”形式的命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綈p ”形式的命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6是12或24的约数 6是12和24的约数 6不是12的约数7.若“x ∈[2,5]或x ∈{x |x <1或x >4}”是假命题,则x 的范围是________. 答案 [1,2)解析 x ∈[2,5]或x ∈(-∞,1)∪(4,+∞), 即x ∈(-∞,1)∪[2,+∞),由于命题是假命题,所以1≤x <2,即x ∈[1,2).8.已知a 、b ∈R ,设p :|a |+|b |>|a +b |,q :函数y =x 2-x +1在(0,+∞)上是增函数,那么命题:p ∨q 、p ∧q 、綈p 中的真命题是________.答案 綈p 解析 对于p 当a >0,b >0时,|a |+|b |=|a +b |,故p 假,綈p 为真;对于q ,抛物线y =x 2-x +1的对称轴为x =12,故q 假,所以p ∨q 假,p ∧q 假.这里綈p 应理解成|a |+|b |>|a +b |不恒成立,而不是|a |+|b |≤|a +b |.三、解答题9.判断下列复合命题的真假:(1)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 (2)x =±1是方程x 2+3x +2=0的根; (3)A ⃘(A ∪B ).解 (1)这个命题是“p 且q ”的形式,其中p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q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垂直于底边,因为p 真q 真,则“p 且q ”真,所以该命题是真命题.(2)这个命题是“p 或q ”的形式,其中p :1是方程x 2+3x +2=0的根,q :-1是方程x 2+3x +2=0的根,因为p 假q 真,则“p 或q ”真,所以该命题是真命题.(3)这个命题是“非p ”的形式,其中p :A ⊆(A ∪B ),因为p 真,则“非p ”假,所以该命题是假命题. 10.已知p :x 2+4mx +1=0有两个不等的负数根,q :函数f (x )=-(m 2-m +1)x 在(-∞,+∞)上是增函数.若p 或q 为真,p 且q 为假,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解 p :x 2+4mx +1=0有两个不等的负根⇔⎩⎪⎨⎪⎧Δ=16m 2-4>0-4m <0⇔m >12.q :函数f (x )=-(m 2-m +1)x 在(-∞,+∞)上是增函数 ⇔0<m 2-m +1<1⇔0<m <1.(1)若p 真,q 假,则⎩⎪⎨⎪⎧m >12,m ≤0或m ≥1.⇒m ≥1.(2)若p 假,q 真,则⎩⎪⎨⎪⎧m ≤120<m <1⇒0<m ≤12综上,得m ≥1或0<m ≤12.。

新教材高中数学第2章常用逻辑用语1命题定理定义2

新教材高中数学第2章常用逻辑用语1命题定理定义2

判断下列各命题中p是q的什么条件: (1)p:x-2=0,q:(x-2)(x-3)=0; (2)p:t≠2,q:t2≠4; (3)p:0<x<3,q:|x-1|<2.
解析 (1)x-2=0⇒(x-2)(x-3)=0, (x-2)(x-3)=0⇒x-2=0或x-3=0. ∴“x-2=0”是“(x-2)(x-3)=0”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2)t≠2 t2≠4(当t=-2时,t2=4), t2≠4⇒t≠2且t≠-2. ∴“t≠2”是“t2≠4”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3)令A={x|0<x<3},B={x||x-1|<2}={x|-1<x<3}. 易知A⫋B,∴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探求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步骤 (1)分清“条件”和“结论”,明确探求的方向; (2)分析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隐含条件,进行等价转化,即可得到使结论成立的充要条 件; (3)将得出的充要条件对应的范围扩大或缩小,即可得到结论成立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或充分不必要条件.
求方程x2+kx+1=0与x2+x+k=0有一个公共实数根的充要条件. 思路点拨 设两个方程的公共实数根为x0,列方程组求出k的值,再检验k取此值时两个方程是否有 一个公共实数根,从而解决问题.
1 | 命题、定理、定义的概念 1.命题 在数学中,我们将① 可判断真假 的陈述句叫作命题.许多命题可表示为“如果p, 那么q”或“若p,则q”的形式,其中p叫作命题的② 条件 ,q叫作命题的③ 结论 . 2.定理 在数学中,有些已经被证明为真的命题可以作为推理的依据而直接使用,一般称之为 定理. 3.定义 定义是对某些对象标明符号、指明称谓,或者揭示所研究问题中对象的内涵.
2 | 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证明与探求

高中数学第一章常用逻辑用语1.2基本逻辑联结词1.2.2“非”(否定)b11b高二11数学

高中数学第一章常用逻辑用语1.2基本逻辑联结词1.2.2“非”(否定)b11b高二11数学

12/13/2021
第七页,共三十二页。
3.命题 p:“∃x∈R,x2+1<2x”的否定﹁p:________; ﹁p 为________命题.(填“真”“假”) 答案:∀x∈R,x2+1≥2x 真
12/13/2021
第八页,共三十二页。
4.写出下列命题的否定,并判断真假. (1)p:y=sin x 是周期函数; (2)p:3<2. 解:(1)﹁p:y=sin x 不是周期函数.是假命题. (2)﹁p:3≥2.是真命题.
12/13/2021
第九页,共三十二页。
命题的否定 写出下列命题的否定,并判断其真假: (1)p:圆(x-1)2+y2=4 的圆心是(1,0); (2)q:50 是 7 的倍数; (3)r:一元二次方程至多有两个解; (4)s:7<8.12/13源自2021第十页,共三十二页。
【解】 (1)“是”的否定词语为“不是”,利用命题的否定 的定义写出﹁p:圆(x-1)2+y2=4 的圆心不是(1,0).因原 命题为真,故其否定为假. (2)﹁q:50 不是 7 的倍数.因原命题为假,故其否定为真. (3)“至多有两个”的否定词是“至少有三个”,利用命题 的否定的定义写出该命题的否定﹁r:一元二次方程至少有 三个解.因原命题为真,故其否定为假. (4)﹁s:7≥8.因原命题为真,故其否定为假.
12/13/2021
第十九页,共三十二页。
命题的否定的应用 已知命题 p:“至少存在一个实数 x∈[1,2],使不 等式 x2+2ax+2-a>0 成立”为真,试求参数 a 的取值范围.
12/13/2021
第二十页,共三十二页。
【解】 由已知得﹁p:∀x∈[1,2],x2+2ax+2-a≤0 成 立. 所以设 f(x)=x2+2ax+2-a, 则ff( (12) )≤ ≤00, , 所以14++24aa++22--aa≤≤00,,

高中数学-常用逻辑用语

高中数学-常用逻辑用语

常用逻辑用语一、命题1.定义:用语言、符号或式子表达的,可以判断真假的陈述句2.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都不是命题3.真命题:判断为真的语句4.假命题:判断为假的语句5.一般用小写英文字母表示如p:∀x>0,x2+1>0二、量词1.全称量词所有、一切、任意、全部、每一个、任给等符号:∀2.存在量词存在、至少有、有一个、某个、某(有)些等符号:∃3.全称命题:含有全称量词的命题全称命题q:∀x∈A,q(x) 它的否定是⌝q:∃x∈A,⌝q(x) 4.存在性命题:含有存在量词的命题存在性命题p:∃x∈A,p(x) 它的否定是⌝p:∀x∈A,⌝p(x)三、“且”与“或”,“非”1. “且”(p∧q一假则假)“或”(p∨q一真则真)2. “非”(否定)互 否互 否互逆互逆四、推出与充分条件、必要条件 1.推出“如果p ,则q”经过推理证明断定是真命题时,我们就说由p 可以推出q ;记作:p ⇒q 2.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如果p 可推出q ,则称:p 是q 的充分条件;q 是p 的必要条件 3.充要条件如果p ⇒q ,且q ⇒p ,则称 p 是q 的充分且必要条件(p 是q 的充要条件) 五、命题的四种形式 1.若p ,则q原命题:若p ,则q 逆命题:若q ,则p 否命题:若非p ,则非q 逆否命题:若非q ,则非p 注:命题的否定(否结论)否命题(否条件,否结论)2.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判定(一)(1)如果p ⇒q ,则p 是q 的充分条件,同时q 是p 的必要条件 (2)如果p ⇒q ,但q ⇏p ,则p 是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3)如果p ⇒q ,且q ⇒p ,则p 是q 的充要条件 (4)如果q ⇒p ,但p ⇏q ,则p 是q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5)如果p ⇏q ,且q ⇏p ,则p 是q 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原命题:若p ,则q逆否命题:若非q ,则非p否命题:若非p ,则非q逆命题:若q ,则p3.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判定(二)若p 以集合A 的形式出现,q 以集合B 的形式出现即A ={ x | p(x) },B ={ x | q(x) },则关于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又可以叙述为 (1)若A ⊆B ,则p 是q 的充分条件 (2)若A ⊇B ,则p 是q 的必要条件 (3)若A =B ,则p 是q 的充要条件(4)若A B ,则p 是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5)若A B ,则p 是q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6)若A ⊈B 且A ⊉B ,则p 是q 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4.等价命题(1)两个命题互为逆否命题,它们有相同的真假性①¬q 是¬p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p 是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②¬q 是¬p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p 是q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③¬q 是¬p 的充要条件⇔p 是q 的充要条件④¬q 是¬p 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p 是q 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2)两个命题为互逆命题或互否命题,它们的真假性没有关系 5. 常见结论的否定形式≠⊂≠⊃。

高中数学常用逻辑用语符号

高中数学常用逻辑用语符号

1、几何符号
⊥∥∠⌒⊙≡≌△
2、代数符号
∝∧∨~∫≠≤≥≈∞∶
3、运算符号
如加号(+),减号(-),乘号(×或·),除号(÷或/),两个集合的并集(∪),交集(∩),根号(√),对数(log,lg,ln),比(:),微分(dx),积分(∫),曲线积分(∮)等.
4、集合符号
∪∩∈
5、特殊符号
∑π(圆周率)
6、推理符号
|a| ⊥∽△∠∩∪≠≡±≤∈←
↑→↓↖↗↘↙∥∧∨
7、数量符号
如:i,2+i,a,x,自然对数底e,圆周率π.
8、关系符号
如“=”是等号,“≈”是近似符号,“≠”是不等号,“>”是大于符号,“<”是小于符号,“≥”是大于或等于符号(也可写作“≮”),“≤”是小于或等于符号(也可写作“≯”),.“→”表示变量变化的趋势,“∽”是相似符号,“≌”是全等号,“∥”是平行符号,“⊥”是
垂直符号,“∝”是成正比符号,(没有成反比符号,但可以用成正比符号配倒数当作成反比)“∈”是属于符号,“?”是“包含”符号等.
9、结合符号
如小括号“()”中括号“[]”,大括号“{}”横线“—”10、性质符号
如正号“+”,负号“-”,绝对值符号“| |”正负号“±”
11、省略符号
如三角形(△),直角三角形(Rt△),正弦(sin),余弦(cos),x的函数(f(x)),极限(lim),角(∠),
∵因为,(一个脚站着的,站不住)
∴所以,(两个脚站着的,能站住)总和(∑),连乘(∏),从n个元素中每次取出r个元素所有不同的组合数(C(r)(n) ),幂(A,Ac,Aq,x^n)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论:
(1)原命题与逆否命题同真假。
(2)原命题的逆命题与否命题同真假。
反证法
反证法的一般步骤:
(1)假设命题的结论不成立,即假 反设 设结论的反面成立;
(2)从这个假设出发,经过推理 论证,得出矛盾;
归谬
(3) 由矛盾判定假设不正确, 从而肯定命题的结论正确。
结论
1.写出命题“当c>0时,若a>b, 则ac>bc“的逆命题,否命题 与逆否命题,并分别判断他们的真假
2、a>b成立的充分不必要的条件是( D )
A. ac>bc
B. a/c>b/c
C. a+c>b+c D. ac2>bc2
3.关于x的不等式:|x|+|x-1|>m的
解集为R的充要条件是( C )
(A)m<0
(B)m≤0
(C)m<1
(D)m≤1
练习4、
1、设集合M={x|x>2},N={x|x<3},那么”x∈M或
2.写出命题“若x≠a且x≠b, 则x2-(a+b)x+ab≠0”的否命题
充要条件
如果命题“若p则q”为真,则记
作p
q(或q
p)。
如果命题“若p则q”为假,则记作p q。
定义:如果 p q ,则说p是q的充分
条件,q是p的必要条件
p q,相当于P q , 从集合角度理解: 即 P q 或 P、q
3、注意几种方法的灵活使用: 定义法、集合法、逆否命题法
1:填写“充分不必要,必要不充分,充要, 既不充分又不必要。 既不充分又不必要 1)sinA>sinB是A>B的___________条件。
2)在ΔABC中,sinA>sinB是 A>B的 _充__要__条_件__条件。
注、定义法(图形分析)
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2.给出下列命题:①关于x的不等式
(m 2)x2 2(m 2)x 4 0 对xR恒成立;
② f (x) (1 3m m2 )x 是减函数。
若①和②中至少有一个是真命题,求实数 m的取值范围
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
短语”对所有的””对任意一 个”在逻辑中通常叫做全称量词,
并用符号 “ ”表示.含有全称
注、等价法(转化为逆否命题)
2:若┐A是┐B的充要条件,┐C是┐B的充 要条
件,则A为C的( )条A件
A.充要
B必要不充分
C充分不必要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
练习6、
1.已知P:|2x-3|>1;q:1/(x2+x-6)>0,
则┐p是┐q的( A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x+a(a+1)≤0。若 p是 q的必要
不充分条件 ,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我们再来看几个复杂的命题:
(1)10可以被2或5整除. (2)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且平分. (3)0.5非整数.
“或”,“且”, “非”称为逻辑联结词.含有 逻辑联结词的命题称为复合命题,不含逻辑联 结词的命题称为简单命题.
常用逻辑用语 复习
用常 语用
逻 辑
知识网络
命题及其关 系
简单的逻辑联结 词
四种命题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并集

交集 运算

补集
全称量词与存在 量词
量词
全称量词 存在量词
含有一个量词的否定
一.用语言、符号或式子表达的,可以判断真 假的陈述句称为命题. 其中判断为真的语句称为真命题,判断为假 的语句称为假命题.
x∈N”是“x∈M∩N”的
B
A.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分不必要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
注、集合法
2、a∈R,|a|<3成立的一个必要不充分条件是
A.a<3 B.|a|<2 C.a2<9 D.0<a<2
A
练习5、
1.已知p是q的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那么┐p是┐q的___充__分_不__必__要_条__件__.
“非”命题对常见的几个正面词语的否定.
正面 = > 是 都是 至多 至少 任 所有 有一 有一 意 的 个个的
否定 ≠ ≤ 不 不都 至少 没有 某 某些 是 是 有两 一个 个 个
1.已知p: 方程 x2 mx 1 0 有 两个不
等的负实根;q:方程 4x2 4(m 2)x 1 0
无实根.若 p q为真, p q 为假,
量词的命题,叫做全称命题.
常见的全称量词还有:
“对所有的”,”对任意一个”,”对一 切”,”对每一个”,”任给”,”所有的”
通常,将含有变量x的语句用p(x)、q(x)、 r(x)表示,变量x的取值范围用M表示。
全称命题”对M中任意一个x有p(x) 成立”可用符号简记为
x M , p(x)
读作”对任意x属于M,有p(x)成 立”.
复合命题有以下三种形式: (1)P且q. (2)P或q. (3)非p.
逻辑联结词 : 或、且、非
一般地,用逻辑联结词”且”把命题p和命 题q联结起来.就得到一个新命题,记作
p q 读作”p且q”.
规定:当p,q都是真命题时, p q 是 真命题;当p,q两个命题中有一个命
题是假命题时, p q 是假命题. pq
充要条件定义:
如果既有p q,又有q p就记做p q
称:p是q的充分必要条件,简称充要条件
显然,如果p是q的充要条件,那么q也是p的充要条件
p与q互为充要条件(也可以说成”p与q等价”)
各种条件的可能情况
1、充分且必要条件 2、充分非必要条件 3、必要非充分条件 4、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2、从逻辑推理关系看充分条件、必要条件:
全称命题p: x M , P(x),
它的否定p: x M,p(x).
全称命题的否定是特称命题.
一般地,对于含有一个量词的特称命题的否定, 有下面的结论:
特称命题 p : x M,p(x)
它的否定 p : x M,p(x)
特称命题的否定是全称命题.
1.写出下列命题的否定,判断它们否定 的真假
(1)无论x为何实数,sin2x+cos2x=1 (2)存在a,使得不等式ax2+x+1≤0 有实数解
命题的形式:“若P, 则q”
通常,我们把这种形式的命题中的P叫做 命题的条件,q叫做结论.
记做: p q
二、 四 种 命 题
原命题:若p 则q
结论2:
(1)“或”的否定为“且”
逆命题:若q 则p
(2)“且”的否定为“或” (3)“都”的否定为“不
否命题: 若 p 则都 ”q 。
逆否命题: 若 q 则 p
结论1:要写出一个命题的另外三个命
题关键是分清命题的题设和结论(即
把原命题写成“若p则q”的形式)
注意:三种命题中最难写 的是否命题。
三、四种命题之间的 关系
原命题
若p则q
互逆 逆命题
若q则p




否命题Βιβλιοθήκη 逆否命题若﹁p则﹁q
互逆 若﹁q则﹁p
四、命题真假性判断
(1) 原命题为真,则其逆否命题一定为 真。但其逆命题、否命题不一定为真。 (2) 若其逆命题为真,则其否命题一定为 真。但其原命题、逆否命题不一定为真。
充分非必要条件
2) 若A B且B A,则甲是乙的
必要非充分条件
3)若A B且B A,则甲是乙的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4)若A=B ,则甲是乙的充分且必要条件。
注意点
1.在判断条件时,要特别注意的是它们能否互相 推出,切不可不加判断以单向推出代替双向推出.
2.搞清 ①A是B的充分条件与A是B的充分非必要条件之间 的区别与联系; ②A是B的必要条件与A是B的必要非充分条件之间 的区别与联系
存在量词
短语”存在一个””至少有一个”在
逻辑上通常叫做存在量词,并用符号” ”
表示.含有存在量词的命题,叫做特称命题. 常见的存在量词还有”有些””有
一个””有的””对某个”等.
特称命题”存在M中的一个x,使p(x) 成
立”可用符x号简记M为 , p(x).
含有一个量词 的命题的否定
一般地,对于含有一个量词的全称命题的否 定,有下面的结论:
全真为真,有假即假.
一般地,用逻辑联结词”或”把命题p和命
题q联结起来.就得到一个新命题,记p作 q
规定:当p,q两个命题中有一个是真命题
时, p q 是真命题;当p,q两个命题中都是
假命题时, p q 是假命题. p
q
p 一般地,对一个命题p全盘否定,就得到一个
新命题,记作
读作”非p”或”p的否定”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2、已知p:|x+1|>2,q:x2<5x-6,
则┐p是┐q的( A)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非充分又非必要条件
集合法与转化法
7.求关于x的方程x2-mx+3m-2=0的 两根均大于1的充要条件
8.设p:|4x-3|≤1,q:x2-(2a+1)
1)A B且B A,则A是B的
充分非必要条件
2)若A B且B A,则A是B的
必要非充分条件
3)若A B且B A,则A是B的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4)A B且B A,则A是B的
充分且必要条件
3、从集合与集合的关系看充分条件、必要 条件
一般情况下若条件甲为x∈A,条件乙为x∈B
1)若A B且B A,则甲是乙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