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园田居》说课稿
归园田居的说课稿
![归园田居的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29bc18d4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6ecb770.png)
归园田居的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归园田居》。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归园田居》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第七课《诗三首》中的第一首。
本单元主要学习从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诗歌,这个时期的诗歌在思想内涵和艺术成就上都堪称后世诗歌的典范。
《归园田居》是东晋诗人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辞官归隐后的田园生活,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的厌倦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与向往。
诗歌语言质朴自然,意境优美,是陶渊明田园诗的典型代表,对于学生了解陶渊明的诗歌风格和思想内涵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学情分析授课对象是高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在初中阶段已经接触过一些古代诗歌,对诗歌的基本常识和常见的表现手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陶渊明诗歌的风格和思想内涵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和启发。
此外,高一学生正处于思维活跃、好奇心强的阶段,对于新鲜事物和未知领域充满了探索的欲望。
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思考。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陶渊明的生平经历和创作背景,掌握诗歌中的生字词。
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变化。
学习诗歌中的写景手法和抒情方式,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诵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诗歌朗读能力。
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让学生进行诗歌改写和创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诗人对官场的厌倦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感受田园生活的宁静与美好,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四、教学重难点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变化。
学习诗歌中的写景手法和抒情方式。
2、教学难点理解陶渊明归隐田园的深层原因,体会诗人的人生追求和精神境界。
《归园田居》说课稿精选
![《归园田居》说课稿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40b86221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82.png)
批改作业时,关注学生 的完成质量,如答案的 准确性、思路的清晰性
等。
针对作业中出现的问题 ,及时进行反馈和指导 ,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
。
期末考试评价:全面评估学生掌握情况
设计涵盖课程重点的期末考试试卷,确保试题的难度 和区分度适中。
严格按照评分标准阅卷,确保评分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
通过考试成绩分析,了解学生掌握情况,为今后的教 学提供参考。
不断更新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及时关注学术动态和教学研究成果,不断更新教学资源和方法。
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生动的学习材料 。
加强与其他教师的交流和合作,共同探讨教学问题,分享教学经 验,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THANKS
感谢观看
理解。
课堂互动不够充分,部分学生 没有积极参与讨论。
时间安排略显紧凑,部分内容 讲解不够深入。
听取学生意见,调整教学策略
在课前调查中,了解学生对诗人其他作品的熟悉程度,有 针对性地补充相关背景知识。
加强课堂互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分享自己的见解 。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需求,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进度,确保 学生能够充分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学 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诗歌意象和修辞手法,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热爱自然。针对这一难点,教 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田园风光、播放相关音乐等方式,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诗歌 所描绘的世界,从而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情感和态度。同时,也可以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对
诗歌内容概述与风格特点
内容概述
归园田居说课稿(精选4篇)
![归园田居说课稿(精选4篇)](https://img.taocdn.com/s3/m/ec8226a9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99.png)
归园田居说课稿归园田居说课稿(精选4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说课稿,通过说课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
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归园田居说课稿(精选4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归园田居说课稿1一、说教材《归园田居》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的一首诗歌,它是陶渊明归隐后的作品。
写的是田园之乐,实际表明的是作者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心声。
学习该诗,有助于学生了解山水田园诗的特点,感受者不同流俗的高尚情操,同时可以培养学生初步的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
因此,它十分重要。
二、说学情学生通过小学、初中的系统学习和本册古诗部分的集中学习,初步掌握了读诗的基本方法,有了一定的古诗鉴赏能力,但是还未能形成成熟的稳定的学习方式。
同时,本单元学习是高中第一次接触古代诗歌,诗歌语言上的障碍和时间上的跨度对他们来说都是学习上的困难。
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为他们设置学习情境,提供合作探究的机会。
三、说目标根据教材、学情及课标要求,我确定以下的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抓住重点词句,领会诗歌真挚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感悟内容;通过自主、合作、探究,体会作者的人生志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真确看待归隐行为,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
四、说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背诵并默写四首诗。
2、体会诗词的意境美、语言美。
难点:激发学生想象,再现诗歌画面,深刻体会景物描写中蕴含着的深厚的情思。
五、说教法和学法教法:1、诵读法;2、问题引导法;3、交流讨论法;4、点拨法。
学法:1、自主学习法——搜集资料、自主思考、主动探究、解决问题。
2、勾画圈点法——勾出文中的重点句,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
3、合作探究研讨法——交流讨论,共同研读。
六、说教学过程《归园田居》是略读课文,但它又是属于高中阶段学习古诗文的开始,对以后继续学习诗歌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归园田居》说课稿
![《归园田居》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7aa22340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baebb56.png)
《归园田居》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归园田居》。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归园田居》是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的一首古诗。
本单元所选的诗歌都是山水田园诗,旨在引导学生通过欣赏山水田园诗,感受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归园田居》是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诗人描绘了自己辞官归隐后的田园生活,表达了对官场的厌倦和对自然的向往,反映了他追求自由、宁静、纯真的人生理想。
这首诗语言质朴,意境优美,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二、学情分析授课对象是高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在初中阶段已经接触过一些古诗,对古诗的基本常识和表现手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山水田园诗的特点和陶渊明诗歌的风格还缺乏深入的认识。
此外,高一学生的生活阅历相对较少,对诗人的情感体验可能不够深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结合诗人的生平经历和时代背景,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
三、教学目标基于以上的教材和学情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陶渊明的生平经历和文学成就。
(2)掌握诗歌中的重要字词和意象,理解诗歌的内容。
(3)学习并掌握借景抒情、白描等表现手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反复诵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诗歌鉴赏能力。
(2)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体会诗人的情感变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感受诗人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追求精神的自由和独立。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2)掌握借景抒情、白描等表现手法。
2、教学难点(1)理解诗人归隐田园的深层原因。
(2)感悟诗歌所传达的人生哲理和文化内涵。
五、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节奏美,体会诗人的情感变化。
陶渊明《归园田居》说课稿及反思
![陶渊明《归园田居》说课稿及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20ac60336137ee06eef9189d.png)
陶渊明《归园田居》说课稿及反思《归园田居》是晋宋时期文学家陶渊明的组诗作品,共五首(一本作六首)。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陶渊明《归园田居》说课稿及反思,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语文《归园田居》说课稿一【设计指导思想】陶诗之美,不是一个十五、六岁的中学生轻易能领会得到的;陶诗之情,同样难以引起年轻人的共鸣。
他的反朴归真,他的淡泊,是历经浮沉世俗的淘洗后人性的回归。
如果就诗论诗,归园田居并无多少疑难之处,任何强加的桂冠只会导致学生的不满或不屑。
所以,对归园田居的学习,既要注重对诗歌本身的理解与感悟,更要注重从侧面挖掘诗人的诗心所在。
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认同诗人,进而获得情感的熏陶和价值观的建构。
【教学目标】1、掌握重点字词,了解陶渊明其人及诗文。
2、体会平中有奇,淡中有味的语言特色。
3、体会诗中流露出的对官场的厌恶之情和感受田园生活乐趣的欢愉。
【教学重点】体会诗中流露出的对官场的厌恶之情和感受田园生活乐趣的欢愉。
【教学难点】体会平中有奇,淡中有味的语言特色。
【教学方法】朗读、品读、比较、探究【教学工具】一支粉笔一把黑板刷【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步骤】一、联系旧知,精彩导入同学们是否以前学过的《桃花源记》这篇文章?作者是谁?陶渊明的桃花源景色怡人,民风淳朴,在那里没有压迫,人人平等,他们过着一种自己自足与世隔绝的生活,这个充满人情温暖的桃花源是陶渊明心中的理想国,但是,这美好的桃花源在现实生活中是没有的,那么,在现实中,陶渊明向往的居处是怎么样的呢?今天,我们一起去看看在现实中,陶渊明向往的居处到底是怎么样的。
引出今天所学的课文《归园田居》。
二、知人论世,作者简介陶渊明:(365-427),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晋浔阳(今九江)人。
曾祖曾官至大司马,到他时已家境没落。
少年时代有“大济苍生”的壮志。
但是,陶到29岁时才出仕,不久又归隐。
后又时隐时仕。
在41岁时,为彭泽县令,在官八十余日,逢郡里督邮来县,属吏告诉他应束带接见,他叹道:“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
人教版必修2语文《归园田居》说课稿
![人教版必修2语文《归园田居》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4dd52d07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788be4b.png)
人教版必修2语文《归园田居》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 教材背景本篇教材所在的《归园田居》是《红楼梦》的第四十八至第五十一回,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
教材选取《归园田居》的片段,通过生动的语言描写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主人公林黛玉因被贬黜而回到故乡乌台诗社生活的场景。
2. 教学目标•了解《归园田居》的背景和作者曹雪芹•理解文章中的意象和情感表达•掌握辨析动词、形容词、名词的语境运用•培养学生对故事情节的思考和想象能力3. 教学重点•掌握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的意义和用法•分析并理解故事情节的描写和人物形象的塑造4. 教学难点•理解和运用文章中的意象和情感表达•分析作者运用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二、教学准备•课文:人教版必修2语文《归园田居》•音频设备和教学投影仪三、教学过程1. 导入引入通过问一些导入性的问题,引起学生对乌台诗社和林黛玉的兴趣。
例如: - 你们知道乌台诗社吗?它有什么作用? - 林黛玉为什么退隐到乌台诗社?她在那里过的怎样?2. 目标分析解释教学目标,告诉学生他们将会学到什么,并激发他们对课文的兴趣。
例如: - 今天我们要学习《归园田居》这篇文章的描写手法和情感表达,了解其中的意境和情感画面。
3. 教学展示运用多媒体设备,展示课文的文字和图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例如: - 展示《归园田居》的文字,让学生跟读,感受其中的语言风格和情感表达。
- 展示与课文中情节相关的图片,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思考能力。
4. 课文解析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短语,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意义和运用。
例如: - 解释课文中的生字词和短语,如“闲居”、“丛生”、“悠游”等,并引导学生探讨它们在文章中的具体含义和用法。
5. 语境运用让学生根据课文中的语境,运用所学词汇和短语进行句子填空和语境拓展。
例如: - 请根据课文中的句子“闲居小园通四面,长埋谷水井不干。
”将“谷水”和“井不干”填入合适的句子中。
- 请用你自己的话描述林黛玉的内心感受,包括她的情感变化和对乌台诗社生活的态度。
陶 渊明《归园田居》说课稿及反思
![陶 渊明《归园田居》说课稿及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8bb44a6d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f8.png)
陶渊明《归园田居》说课稿及反思一、说教材《归园田居》是东晋诗人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被选入中学语文教材。
这首诗生动地描绘了诗人回归田园生活后的所见所感,表达了他对官场的厌倦和对自然、自由的向往。
诗歌语言质朴,意境优美,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通过学习这首诗,学生能够领略到古代文人的精神追求和田园诗的独特魅力,同时提高诗歌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背诵并默写《归园田居》。
理解诗歌的大意,品味诗歌的语言和意境。
学习诗歌中的写景手法和抒情方式。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诵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对诗歌的感知能力。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理解诗歌的内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的追求,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让学生感受古代文人的精神世界,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
三、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题,体会诗人的情感变化。
分析诗歌中的写景手法和语言特色。
2、教学难点领悟诗人在诗歌中所表达的归隐情怀和人生哲理。
引导学生将诗歌中的情感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四、说教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节奏美,从而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2、提问法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3、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在交流中互相启发,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
4、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帮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田园风光。
五、说学法1、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预习诗歌,查阅相关资料,初步了解诗歌的背景和大意。
2、合作学习法在小组讨论中,学生相互交流观点和看法,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习效果。
3、探究学习法鼓励学生深入思考诗歌中的疑难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探究能力。
六、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展示一些田园风光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谈谈对田园生活的感受和向往。
陶 渊明《归园田居》说课稿及反思
![陶 渊明《归园田居》说课稿及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51a3ad11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a2.png)
陶渊明《归园田居》说课稿及反思1、说教材11 《归园田居》是高中语文教材中的经典篇目,是东晋诗人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
111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辞官归隐后的田园生活,表达了他对官场的厌倦和对自然的热爱。
112 教材选入这首诗,旨在让学生领略古代诗歌的魅力,感受诗人的情感世界,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2、说教学目标21 知识与技能目标211 学生能够理解诗歌的内容,把握诗人的情感变化。
212 掌握诗歌中写景抒情的手法,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22 过程与方法目标221 通过反复诵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对诗歌的理解能力。
222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
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231 体会诗人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之情。
232 让学生在学习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不随波逐流,坚守内心的追求。
3、说教学重难点31 教学重点311 理解诗歌的意境,把握诗人的情感。
312 分析诗歌中写景抒情的手法。
32 教学难点321 体会诗人归隐田园的深层原因和复杂情感。
322 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正确对待名利与自由。
4、说教法41 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在诵读中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42 问题引导法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43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多媒体展示图片、音频等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
5、说学法51 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预习,查阅相关资料,初步了解诗歌的背景和内容。
52 合作学习法小组合作探究,交流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共同解决问题。
53 诵读品味法反复诵读诗歌,品味诗歌的语言和情感。
6、说教学过程61 导入新课611 播放一段田园风光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这样的田园生活你喜欢吗?612 引出课题《归园田居》,介绍陶渊明的生平及创作背景。
62 初读诗歌621 学生自由诵读诗歌,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622 教师范读,强调重点字音和节奏。
623 学生再次诵读,初步感受诗歌的意境。
《归园田居》优秀说课稿范文(精选5篇)
![《归园田居》优秀说课稿范文(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35417321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d2.png)
《归园田居》优秀说课稿范文(精选5篇)《归园田居》优秀说课稿范文(精选5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说课稿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归园田居》优秀说课稿范文(精选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归园田居》优秀说课稿1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这首诗选自高中语文必修二诗歌单元。
陶渊明的诗作内容比较简单,选入中学课本的这几篇都是讲自己向往的田园生活以此来彰显自己的选择。
加上初中已经学过《归园田居(其三)》《饮酒》《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学生对陶渊明已经有一定的熟知度。
必修二诗歌单元选编这篇《归园田居》,后面必修五还有陶渊明的一篇骈文《归去来兮辞》,我希望高中可以给学生不同的视角,让学生对陶渊明的认识有逐渐深入的了解,而不是拘囿于我们给陶渊明贴的标签。
二、说学情高一学生还未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在发散思维和表达能力上还有所欠缺。
虽然对陶渊明已经有一定的认识,但是还不够深入,高中再读陶渊明希望给他们更深层的认识和引导。
同时,高一孩子思维很活跃,有强烈的表达欲望,但是表达效果可能会不够规范,需要慢慢贯彻。
三、说教学目标:《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针对这些,我制定的教学目标是:知识与技能:理解全诗描写的内容,探知陶渊明其人其文。
过程与方法:触摸诗人隐藏在诗歌语言和意象之后的诗心。
体味作者对黑暗官场的厌恶之情和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作者诗意的面对残酷的现实生活,在激流中积极进取坚持自身。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探究陶渊明在诗歌语言和意象之后的诗心,学习作者诗意地面对残酷的现实生活,在激流中积极进取坚持自身。
五、说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古典诗歌语言精练,内涵丰富,教学时应该让学生展开充分想象,来体会其文其人。
7.2《归园田居》说课稿+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7.2《归园田居》说课稿+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fc3c54ab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46a2708.png)
《归园田居》说课稿《<归园田居>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归园田居》其一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
本单元学习从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诗歌,这个时期的诗歌在思想内涵和艺术成就上都堪称后世诗歌典范。
《归园田居》是陶渊明辞官归隐后所作,描绘了田园风光的美好和宁静,抒发了诗人对官场的厌倦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体现了诗人淡泊名利、追求自由的人生志趣。
这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意境优美,是学生了解陶渊明诗歌风格和思想的重要作品。
二、学情分析授课对象是高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在初中阶段已经接触过一些古代诗歌,对诗歌的基本常识和表现手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对于陶渊明的诗歌风格和思想内涵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更深入的探究。
同时,高一学生思维活跃,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精神,能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讨论和交流。
三、教学目标基于以上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陶渊明的生平经历和文学成就,积累相关文学常识。
(2)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意境。
(3)学习诗歌中的写景手法和抒情方式,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韵律和节奏,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分析诗歌的意象和意境,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
(3)通过比较阅读,拓展学生的思维,加深对陶渊明诗歌风格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感受田园生活的美好,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2)体会诗人淡泊名利、追求自由的人生志趣,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意境。
(2)学习诗歌中的写景手法和抒情方式。
2、教学难点体会诗人淡泊名利、追求自由的人生志趣,理解诗歌的深层内涵。
《归园田居》教案设计(优秀10篇)
![《归园田居》教案设计(优秀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04aaabd2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ca.png)
《归园田居》教案设计(优秀10篇)《归园田居》教案篇一《归园田居》其一是陶渊明的名篇,教学这篇文章,除了让学生明白诗歌的意思和体味田园的意境外,了解陶渊明的精神世界也是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
这首诗教学设计为一课时,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桃花源记》和《五柳先生传》,对陶渊明的性格、行文风格有一定的了解;同时,对于高一的学生来说,他们具备一定的诗歌感受能力,学生完全可以根据课文下的注释来了解本首诗的内容。
所以根据高一学生的实际和本课意境较为浅显的特点,我在上课时以“归”字为中心辐射开来,以“从何而归、为何而归、归向何处、归去如何”四个问题来紧扣诗中相应的句子,从而将本文的行文思路清晰地展现在了学生的面前。
同时通过诗句中如“羁鸟”、“性本”“自然”等关键词语的理解准确地阐释了上面的四个问题,把学生的感受和分析落实到具体的语言上,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知识储备,真正做到“望文生义”,从而避免了学生的凭空想象。
为了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探究能力,中间穿插对田园生活诗句的改写描绘和对诗歌的反复朗读。
为了更好地理解陶渊明所追求的精神境界,在理解本诗内容的基础上,还引用了其它相关的诗句来说明陶渊明归隐过后所面临的物质上贫困但内心却自由无比的生活,进而提出了“ 自由精神与丰厚物质之间,我们该如何选择?”的问题,学生讨论并发言,不强求唯一的答案,只要说出自己的理由即可,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启示,并在学习中成长。
在上课的过程中,基本能按照自己预设的教学思路进行讲授,知识讲解、朗读、讨论等环节都能较好地进行,整堂课上下来,学生的积极性都很高,对于我抛出的每个问题都能积极思考,主动回答问题,气氛很好,在时间上也掌握的刚好。
但也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进行前面结构内容分析的时候主要是老师讲解学生听,给学生参与的时间不够;在引入讨论环节的时候对学生的引导还不够,使得刚开始讨论的时候学生只能从宏观上谈自己的理解,不能更好地结合自身的现实。
归园田居说课稿(一等奖)
![归园田居说课稿(一等奖)](https://img.taocdn.com/s3/m/53c2538e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f3.png)
归园田居说课稿(一等奖)一、说教材《归园田居》是唐代诗人陶渊明创作的一首脍炙人口的五言律诗,描绘了诗人向往田园生活、追求内心宁静的思想感情。
该诗在我国古典诗歌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陶渊明诗歌创作的代表作之一。
本诗以朴实的语言、生动的描绘、深刻的寓意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封建社会的批判。
本文在教材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1. 展现陶渊明诗歌的艺术风格。
《归园田居》以其独特的表现手法,展现了陶渊明追求自然、超脱世俗的生活态度,体现了其诗歌的“田园风光”和“归隐思想”。
2. 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
通过学习本文,学生可以了解古代诗人的思想情怀,感受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培养爱国主义情操。
3. 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本文以优美的诗句、生动的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诗人的高尚情操,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4.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通过对本文的深入学习,学生可以理解诗人对现实生活的反思和批判,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
主要内容:《归园田居》全诗共八句,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前四句):描绘了诗人对官场的厌倦,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第二部分(中间两句):表达了诗人辞官归隐的决心。
第三部分(后两句):展现了诗人归隐田园后的喜悦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二、说教学目标学习本课,学生需要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诗歌手法、韵律、意象等基本知识。
(2)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体会诗中的意境。
(3)背诵全诗,并能正确书写。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提高阅读和分析诗歌的能力。
(2)运用比较、联想等方法,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自然、生活的热爱,培养美好情感。
(2)理解诗人追求自由、独立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三、说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手法、韵律、意象等基本知识的掌握。
(2)诗人思想感情的理解和体会。
2. 教学难点:(1)诗中意象的把握。
必修二7-3《诗三首:归园田居(其一)》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5篇)
![必修二7-3《诗三首:归园田居(其一)》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5篇)](https://img.taocdn.com/s3/m/6916106df242336c1eb95e59.png)
《诗三首:归园田居(其一)》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5篇)《归园田居(其一)》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本诗的相关的写作背景以及陶渊明的语言风格,理解词意,熟读成诵。
【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合作交流的过程,学习表达技巧,提高诗词语言的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者对官场的厌恶及羡慕田园生活,同时保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节。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感受陶渊明的“厌恶官场、向往田园”的情感态度。
【教学难点】感受陶渊明的语言风格。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方法:朗读法、小组合作探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同学们,陶渊明是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那么回忆我们曾经学过的陶渊明诗歌,同学们一起来分享一下。
(同学们积极发言)那么关于陶渊明我们也已经不陌生了,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陶渊明的诗歌,感受陶渊明田园诗歌的美丽和他深刻的情感。
让我们走进《归园田居》这首诗歌。
(板书标题)二、整体感知(1)初读课文,结合书下注释,解决阅读障碍。
(2)教师朗读,学生注意诗歌的节奏、停顿,指导学生快速阅读课文。
(3)然后提问“陶渊明从那几个方面写作本首诗歌的?”明确:第一层:表作者个性思想,渴望归田。
第二层:绘作者情趣盎然的田园生活。
第三层:写田园乐之因。
三、深入研读问1:诗歌开篇两句写出了作者“爱丘山、憎世俗”的情感。
作者想要表达什么,通过什么方式表达出来的?明确:作者以比喻、对偶的手法,生动地展示了自己为官13年的“羁鸟”“池鱼”的仕途生活,表现了对仕途的厌恶,对自由田园生活的强烈渴望。
问2:第二个层次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能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吗?明确:方宅以下四句,以简淡的笔墨,勾画出自己居所的朴素美好;暧暧以下四句,视线转向远处,使整个画面显出悠邈、虚淡、静穆、平和的韵味。
然后用舒缓的语气朗读描写田园风光之一部分,体味淡然的平凡。
问3:作者为何花这么多笔墨来描写这样一幅田园风景图?(同学自主发言描绘)明确:在这里,淳朴、宁静的田园生活与虚伪、欺诈、互相倾轧的上层社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具有格外吸引人的力量。
归园田居说课稿(10篇)
![归园田居说课稿(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7f3e91c7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1d.png)
归园田居说课稿(10篇)归园田居说课稿1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我准备从教材、教法、学法和教学过程四个方面来解说。
一、说教材(一)说本文在教材中的地位《归园田居(其一)》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第四课《诗三首》中的一首诗,这三首古诗分别为汉末古诗和魏晋古诗,它在我国诗歌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为后面学习唐诗奠定了基础。
本诗是陶渊明辞去彭泽县令,归隐田园后写的一首诗。
《归园田居》组诗共五首,此为其第一首,写的是自己辞别官场,回归田园之后的喜悦心情,同时也透漏出他对官场生活的极端厌恶之情。
(二)说学情高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文言基础知识,对陶渊明已有一定的了解,同时,《归园田居(其一)》这首诗语言朴素、简洁,学生比较容易理解诗句的大意,但学生对诗歌的阅读鉴赏能力还有待提高。
结合学生的特点,本课的特点,以及大纲的要求,特制定学习目标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陶渊明的生平。
所谓“知人论世”,这更有利于学生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
2、能力目标:通过诵读诗歌,感知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所蕴涵的情感。
3、情感目标:1、理解作者辞官归田,热爱田园生活的感情。
2、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归隐,学习其洁身自好的高尚情操。
【教学重、难点】:1、通过诵读整体把握文意。
2、提炼能体现陶渊明人生志趣的重点诗句诵读、品味。
3、理解作者辞官归田,热爱田园生活的感情,学习其洁身自好的高尚情操,正确看待归隐。
【课时安排】:1课时二、说教法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
因此,我确立的教学方法有:诵读法、点拨法、讨论法、探究法。
只有反复诵读,学生才能理解诗歌的美,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其参与讨论才能激发学生的个性见解。
所以,我会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自由讨论,得出答案。
当然,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我会适当地予以点拨。
教学上我采取多媒体教学,对学生进行多重感官刺激,让他们更容易走进诗歌,走进诗人,去感受诗人的思想感情。
《归园田居》说课稿(通用5篇)
![《归园田居》说课稿(通用5篇)](https://img.taocdn.com/s3/m/229f4277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e6.png)
《归园田居》说课稿《归园田居》说课稿(通用5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
那么问题来了,说课稿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归园田居》说课稿(通用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归园田居》说课稿1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篇目是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方法、教学流程、板书设计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教材这部分我将从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教学目标和重难点三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归园田居》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第六单元《诗四首》中的一首。
属于必读课。
本单元收录了《三峡》、《短文两篇》和《湖心亭看雪》等都是描绘自然山水景物的优秀诗篇。
通过本单元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秀美风光,理解诗人在嘈杂的社会环境中回归清新自然的闲适之情。
通过《归园田居其三》的学习,使学生对山水田园诗有初步的了解,感受田园生活的喜人情趣和作者不同流俗的高尚情操。
陶渊明的作品大多写退隐后的生活,表现农村生活,表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
他的诗情感真实,风格平淡自然,诗味醇厚,语言清新,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
因此,引导学生通过学习本诗了解山水田园诗的风格特征,当是本诗的学习目标之一。
(二)关于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教学目标:根据单元教学要求和学生情况,我们确定的教学目标是:感受作者的隐士情怀,领悟作者返朴归真的人生志趣与人生境界。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热爱田园生活地精神,学习其高尚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二、课时安排:1课时三、教学器具:多媒体投影四、关于教学过程:在上课前,请同学们做两个选择题。
1、有两种人生道路:A十年寒窗苦读,金榜题名。
B过着悠闲自得的生活,不上大学。
2、如果走入社会,有两条路:A做官,有名有利B做农民,平平淡淡。
大家的选择都有各自的理由,但其实我们都在做同一件事:舍、得。
《归园田居》教案(精选16篇)
![《归园田居》教案(精选16篇)](https://img.taocdn.com/s3/m/47986d1b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e4.png)
《归园田居》教案〔精选16篇〕《归园田居》教案〔精选16篇〕《归园田居》教案篇1【教学目的】学习诗歌素描,以写促读。
【教学重点】对《归园田居〔其一〕》进展素描。
【教学难点】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巧用诗歌中的元素构思文章。
【学时安排】1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1、导入新课:大部分同学为了使文章富有文采往往把诗歌嵌入文章当中去,那么你们知道诗歌还有一种利用的方式吗,那就是诗歌素描。
一首诗歌,就是一个灵魂,一首诗歌,就是一段经历,一首诗歌,一幅美景,我们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巧用诗歌中的元素,来做一篇文章。
2、概念介绍:素描:文学上指文句简洁、不加渲染的朴素描写。
素描即改写,只是这种改写更加灵敏、自由。
在记诵的根底上,用文字传达出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体验,可以以诗歌内容为原型,也可以改编内容,改造其中的人物、事件。
对诗歌的理解和体验换成文字的方式表达出来。
3、投影:饮酒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菊花人生〔2023年湖北高考总分值作文片断〕一簇簇幽幽香菊在院子里静放,娇美的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山涧清泉一直流过家院门口。
早上,雾色渐渐散去。
透过微薄的阳光,一位老人拿着锄头,提着竹篮,向院中走去。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他吟唱诗句,步履悠闲地跨进了院子他便是陶渊明。
4、《归园田居》素描练习:练习1:园田扩展练习:陶渊明向往的是园田生活,请你根据《归园田居》提供的信息,通过自己的想象加工,描绘一下的田园风光。
〔注意:不是翻译〕练习时间:10分钟。
学生展示片断,老师点评。
老师示范:透过晨雾暮霭,陶渊明与家人葛衣芒鞋,荷锄园田;在屋子周围的柳树和桃树伸展出最迷人姿态的季节里,他与友人在树下饮酒作诗畅聊至天明。
那时,炊烟从远处村落袅袅升起,雏鸟刚刚发出稚嫩的鸣叫,姿态骄傲的公鸡在树颠呼喊天明,远处农家大黄狗的嬉戏,惊醒了熟睡中的小儿这一切在他的眼里都那么自然,虽贫寒但宁静,虽守拙但归真。
《归园田居》说课稿
![《归园田居》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d2257579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0c.png)
《归园田居》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归园田居》。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归园田居》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第七课《诗三首》中的第一首。
本单元学习从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诗歌,旨在引导学生领略不同时期诗歌的艺术魅力。
这首诗是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诗人通过对田园生活的描绘,表达了对官场的厌倦和对自然的向往,反映了他追求自由、宁静、淡泊的人生理想。
诗歌语言质朴自然,意境优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二、学情分析授课对象是高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在初中阶段已经接触过一些古典诗歌,对诗歌的基本常识和表现手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对于陶渊明诗歌的风格特点和深层内涵,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探究。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但在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方面,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诵读、品味、联想等方式,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
基于以上的教材和学情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陶渊明的生平及创作背景,积累相关文学常识。
(2)掌握诗歌中的重点字词,理解诗歌的大意。
(3)学习诗歌的写景手法,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反复诵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诗歌鉴赏能力。
(2)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深入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体会诗人对官场的厌倦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之情。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追求自由、宁静、淡泊的人生境界。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把握诗人的思想变化。
(2)赏析诗歌的写景手法,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1)理解陶渊明归隐田园的深层原因和人生追求。
(2)引导学生将诗歌中的情感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生感悟。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体会诗歌的情感。
《归园田居》说课稿
![《归园田居》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2756b02c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d858905.png)
《归园田居》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归园田居》。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归园田居》是高中语文教材中的经典篇目,出自东晋诗人陶渊明之手。
这首诗生动地描绘了诗人辞官归隐后的田园生活,表达了他对官场的厌倦和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
这首诗语言质朴,意境优美,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学生可以深入了解陶渊明的人生哲学和文学风格,提高诗歌鉴赏能力和审美素养。
二、学情分析授课对象是高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在初中阶段已经接触过一些古代诗歌,但对于诗歌的鉴赏方法和技巧还不够熟练。
这个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有较强的求知欲和表现欲,但对于诗歌中深层的文化内涵和情感理解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三、教学目标基于以上的教材和学情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熟读并背诵全诗,理解诗歌的大意和主要意象,掌握诗歌的艺术特色。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诵读、品味、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能力,提高诗歌鉴赏水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官场的厌倦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感受诗人追求自由、宁静的人生境界,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之情。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意象和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变化。
2、教学难点掌握诗歌的艺术特色,如白描手法、对比手法的运用。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体会诗歌的韵律美和情感美。
(2)问题引导法: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情景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诗歌的意境。
2、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引导学生采用以下学习方法:(1)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预习,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诗人和诗歌的背景。
《归园田居》其说课稿
![《归园田居》其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5b068e42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95.png)
《归园田居》其说课稿1、说教材11 《归园田居》(其一)是高中语文教材中的一首经典古诗,作者是东晋诗人陶渊明。
111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辞官归隐后田园生活的宁静与美好,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的厌倦和对自然的向往。
112 教材将其选入,旨在让学生体会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理解诗人的情感世界,提升诗歌鉴赏能力。
2、说学情21 高中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诗歌阅读基础和理解能力,但对于陶渊明诗歌的独特风格和深刻内涵还需要深入探究。
211 学生在理解诗歌中的意象、意境和情感表达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3、说教学目标3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熟读并背诵全诗,理解诗歌中的重点字词和诗句的含义。
311 能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意境,把握诗人的情感变化。
3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诵读、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321 引导学生学会运用诗歌鉴赏的方法,提高诗歌鉴赏水平。
3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的追求,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之情。
4、说教学重难点41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内容,把握诗人的情感。
411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意境,体会诗歌的艺术特色。
42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陶渊明归隐田园的思想内涵,以及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5、说教法51 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节奏美,体会诗人的情感。
511 讲授法:讲解诗歌中的重点字词、诗句和艺术手法,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内涵。
512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6、说学法61 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预习诗歌,查阅相关资料,初步了解诗歌的背景和内容。
611 合作学习法:在小组讨论中,学生相互交流、启发,共同解决问题。
7、说教学过程71 导入新课711 通过展示田园风光的图片或播放相关的音乐,营造出宁静美好的氛围,引出课题。
72 作者及背景介绍721 简要介绍陶渊明的生平经历、文学成就以及他归隐田园的原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归园田居》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所要说的是《归园田居》的教学设计,下面我将从说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方面进行解说。
一、说教材
《归园田居》(其一)是新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第三册第二单元《古诗三首》中的一首。
这三首古诗分别为汉末古诗和魏晋古诗,在我国诗歌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通过这三首古诗的学习,可以对我国五言诗的发展脉络有个窥一斑而知全豹的认识。
并且具有一定的培养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的作用。
这三首诗在本册古代诗歌单元中也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为后面学习唐诗诗歌奠定了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大纲及教材的要求以及结合本文的特点,现制定以下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抓住重点词句,领会诗歌质朴的语言表达真挚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自主、合作、探究,体会作者返朴归真的人生志趣和人生境界,进一步了解其文其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必须“培养学生社会主义的道德情操、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和爱国主义精神,提高社会主义觉悟”。
可见语文课具有思想情感教育的特点,所以本课还确立了解作者辞官归隐的原因,深刻体会诗人鄙弃官场,对田园生活无限热爱欣赏之情。
三、说教学重难点
在具体一节语文课的组织上,教学重点的确立既关系到教材中知识重点的确立,又关系到通过知识重点教学发展能力等问题。
诗歌是通过形象来反映生活,表现思想感情的,体会形象是诗歌欣赏的重点;《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都规定高中生必须“具有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
因此,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重点:(1)体会作者笔下的田园之美。
(2)提炼表现陶渊明思想志趣的语句进行探究式学习。
难点:欣赏作者如何以质朴的语言表达真挚的情感,塑造高洁的品格。
四、说教法: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
1、主要采用点拨法、诵读法。
这是符合新课程改革要求的。
本课着重点主要在于了解陶渊明的思想及其人生感悟,通过抓住关键诗句进行点拨,以点代面的讲解。
反复朗读在于逐步加深学生对诗意的理解。
重点可以适当提示,把讨论、探究式教学方法结合于一体。
以学生个体情感介入来体验陶渊明的思想。
2、多媒体教学法
优点在于让学生能够从视觉,听觉等多方面更加直观的学习,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五、说学法
叶圣陶指出“语文教学的根在听说读写,是听说读写之内的挖掘与创新,而不是游离于听说读写之外的花样翻新。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自主学习是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任务,教会学生怎样学习,从而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境界,让学生在课堂中不仅学到知识,更拿到了打开知识世界的钥匙,从而通向终身学习之路,走向成功,这是教学改革的真正目的。
在本节课中,要在一课时完成教学内容,必须以学生为课堂的主体,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具体方法:
(一)圈点阅读法:教师应该适当地指导学生如何阅读,在阅读过程中让学生养成边读边圈点、画线的良好阅读习惯,这其实也是一种思考的过程。
(二)讨论法:在解决教学难点的过程中,让学生分组讨论,运用集体的智慧,采用合作探究的方式,完成教学任务。
六、说教学过程
课时:计划1课时或者2课时完成本课的教学,具体视学生的整体语文水平而定。
1、导入新课(计划用时2分钟)
导语的作用主要是通过兴趣引导,能让学生尽快的从下课完的气氛中进入到上课的气氛中,让学生尽快的把注意力转移到本堂课的学习中。
由陶渊明“不为五斗米而折腰”,归隐田园的故事导入《归园田居》。
2、作者简介(计划用时2分钟)
主要是对作者进行一个简单的介绍,让学生对作者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从而结合作者的具体情况,让学生初步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结合学生预习使学生在课前就进入陶渊明诗风所营造的氛围,为学习本文理解作者的情感作好准备。
作者情况将展示在多媒体课件上,让学生能够迅速的浏览一遍。
陶渊明,又名陶潜,字元亮,东晋田园诗人,浔阳柴桑人,自称“五柳先生”。
因以其“不为五斗米而折腰”而传为佳话,从此辞官归隐,从此结束了身不由己的仕途生活,终老田园,死后世称“世称靖节”。
陶渊明的作品大多写的是退隐后的生活,表现农村风物,劳动生活,表示对
黑暗现实的不满。
他的诗情感真实,风格平淡自然,诗味醇厚,语言清新,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
田园生活是陶诗的重要题材,他开创了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
《归园田居》是一组组诗共五首,本诗是第一首。
3、诵读课文、整体感知(计划用时3分钟)
请学生齐声朗读课文,并由教师提示指正个别字的读音及重点字词意义。
以完成前面教学方法中所提到的点拨法、诵读法的教学模式。
4、解题(计划2分钟)
文章和诗歌的题目就好像一个人的眉毛和眼睛,俗话说:眉目传情。
文章的标题往往也能传达或暗示许多有效信息。
从而提出问题:“归园田居”这个标题能告诉我们哪些信息呢?题眼是哪个字?
师生共同讨论明确出:“归”。
从而进一步提问:既然“归”字是题眼,标题只是明确告诉我们要回到园田生活,那么在这个明示信息下面还潜藏着哪些隐性信息和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呢?从而提出以下四个问题.
(1)、从何而归?(2)、为何而归?(3)、归向何处?(4)、归去如何?
以“归”字为核心来解读诗歌,并通过学生朗读课文,自由讨论,探究学习寻找相关信息,来回答上述问题,以此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学习主动性。
在重难点问题上,教师将进行点拨分析,引导学生思考,从而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5、内容探讨,读读背背(计划用时25分钟)
(1)、从何而归?
明确:尘网、樊笼
追问:尘网、樊笼比喻什么?
明确:官场生活(“羁鸟”、“池鱼”是陶渊明自比)
从而归纳出作者的思想感情——(对官场生活的厌恶)
(2)、为何归来?
明确: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本性)
从而归纳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淡泊明志)
(3)、归向何处?
明确:归向园田
从而归纳出作者的思想感情——(对自然的向往)
问:诗人笔下的田园景色有何特点?请抓住诗中几组意象分析。
明确:恬静,朴素,和谐而充满生机)
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
明确:这里作者通过几处普通的意象衬托出了作者追求恬淡生活和平静、和谐的心境的感情,这正如刘禹锡在《陋室铭》中所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4)、归去如何?
明确:“无尘杂”/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从而归纳出作者的思想感情——(作者厌恶官场,热爱田园生活,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独立的思想感情。
)
(这四个过程主要是针对前面的教学目标而设定,意在通过重点语句,词的分析,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从而把握全诗。
)
6、品味语言,体会诗歌之美。
(7分钟)
(1)、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入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2)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7、总结:(计划用时2分钟)
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总结回顾本课的重点,全面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从而慨括出:
诗人归后与归前心情的对比:
归前------无奈、后悔
归后------愉悦、豁达、释然、返朴归真
8、知识拓展,布置作业(计划用时2分钟)
1、结合根据本文写一篇关于田园生活的散文,600字以上。
(本文所描述的田园生活至善,至美。
写散文有助于提高学生们的散文写作能力和审美能力。
)
2、背诵全文。
(本课重点诗句在高考诗歌默写中出现的概率很大,并且在新教学大纲中也明确要求学生背诵全文,所以在这里我要求学生背诵全文,并达到默写的能力。
)
七、说板书设计
精心设计板书是实现课堂教学最优化控制的重要手段之一。
随着目标教学的发展,板书设计也应突出教学目标和重点,与当堂教学内容相对应,概括更丰富的知识类项;同时还要精练,才能有使用价值。
本课的板书设计最重要的是要求工整,简洁,以便学生直观理解,体会,并有利于学生能够更快更好地掌握知识。
本课板书:
归园田居
从何而归为何而归归向何处归去如何
尘网、樊笼本性、守拙美丽园田无/有、久/复厌弃官场淡泊明志自然和谐自由、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