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园田居》说课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归园田居》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所要说的是《归园田居》的教学设计,下面我将从说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方面进行解说。
一、说教材
《归园田居》(其一)是新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第三册第二单元《古诗三首》中的一首。这三首古诗分别为汉末古诗和魏晋古诗,在我国诗歌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通过这三首古诗的学习,可以对我国五言诗的发展脉络有个窥一斑而知全豹的认识。并且具有一定的培养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的作用。这三首诗在本册古代诗歌单元中也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为后面学习唐诗诗歌奠定了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大纲及教材的要求以及结合本文的特点,现制定以下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抓住重点词句,领会诗歌质朴的语言表达真挚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自主、合作、探究,体会作者返朴归真的人生志趣和人生境界,进一步了解其文其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必须“培养学生社会主义的道德情操、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和爱国主义精神,提高社会主义觉悟”。可见语文课具有思想情感教育的特点,所以本课还确立了解作者辞官归隐的原因,深刻体会诗人鄙弃官场,对田园生活无限热爱欣赏之情。
三、说教学重难点
在具体一节语文课的组织上,教学重点的确立既关系到教材中知识重点的确立,又关系到通过知识重点教学发展能力等问题。诗歌是通过形象来反映生活,表现思想感情的,体会形象是诗歌欣赏的重点;《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都规定高中生必须“具有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因此,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重点:(1)体会作者笔下的田园之美。
(2)提炼表现陶渊明思想志趣的语句进行探究式学习。
难点:欣赏作者如何以质朴的语言表达真挚的情感,塑造高洁的品格。
四、说教法: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
1、主要采用点拨法、诵读法。这是符合新课程改革要求的。
本课着重点主要在于了解陶渊明的思想及其人生感悟,通过抓住关键诗句进行点拨,以点代面的讲解。反复朗读在于逐步加深学生对诗意的理解。重点可以适当提示,把讨论、探究式教学方法结合于一体。以学生个体情感介入来体验陶渊明的思想。
2、多媒体教学法
优点在于让学生能够从视觉,听觉等多方面更加直观的学习,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五、说学法
叶圣陶指出“语文教学的根在听说读写,是听说读写之内的挖掘与创新,而不是游离于听说读写之外的花样翻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自主学习是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任务,教会学生怎样学习,从而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境界,让学生在课堂中不仅学到知识,更拿到了打开知识世界的钥匙,从而通向终身学习之路,走向成功,这是教学改革的真正目的。在本节课中,要在一课时完成教学内容,必须以学生为课堂的主体,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具体方法:
(一)圈点阅读法:教师应该适当地指导学生如何阅读,在阅读过程中让学生养成边读边圈点、画线的良好阅读习惯,这其实也是一种思考的过程。
(二)讨论法:在解决教学难点的过程中,让学生分组讨论,运用集体的智慧,采用合作探究的方式,完成教学任务。
六、说教学过程
课时:计划1课时或者2课时完成本课的教学,具体视学生的整体语文水平而定。
1、导入新课(计划用时2分钟)
导语的作用主要是通过兴趣引导,能让学生尽快的从下课完的气氛中进入到上课的气氛中,让学生尽快的把注意力转移到本堂课的学习中。
由陶渊明“不为五斗米而折腰”,归隐田园的故事导入《归园田居》。
2、作者简介(计划用时2分钟)
主要是对作者进行一个简单的介绍,让学生对作者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从而结合作者的具体情况,让学生初步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结合学生预习使学生在课前就进入陶渊明诗风所营造的氛围,为学习本文理解作者的情感作好准备。作者情况将展示在多媒体课件上,让学生能够迅速的浏览一遍。
陶渊明,又名陶潜,字元亮,东晋田园诗人,浔阳柴桑人,自称“五柳先生”。因以其“不为五斗米而折腰”而传为佳话,从此辞官归隐,从此结束了身不由己的仕途生活,终老田园,死后世称“世称靖节”。
陶渊明的作品大多写的是退隐后的生活,表现农村风物,劳动生活,表示对
黑暗现实的不满。他的诗情感真实,风格平淡自然,诗味醇厚,语言清新,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田园生活是陶诗的重要题材,他开创了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归园田居》是一组组诗共五首,本诗是第一首。
3、诵读课文、整体感知(计划用时3分钟)
请学生齐声朗读课文,并由教师提示指正个别字的读音及重点字词意义。
以完成前面教学方法中所提到的点拨法、诵读法的教学模式。
4、解题(计划2分钟)
文章和诗歌的题目就好像一个人的眉毛和眼睛,俗话说:眉目传情。文章的标题往往也能传达或暗示许多有效信息。
从而提出问题:“归园田居”这个标题能告诉我们哪些信息呢?题眼是哪个字?
师生共同讨论明确出:“归”。
从而进一步提问:既然“归”字是题眼,标题只是明确告诉我们要回到园田生活,那么在这个明示信息下面还潜藏着哪些隐性信息和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呢?从而提出以下四个问题.
(1)、从何而归?(2)、为何而归?(3)、归向何处?(4)、归去如何?
以“归”字为核心来解读诗歌,并通过学生朗读课文,自由讨论,探究学习寻找相关信息,来回答上述问题,以此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学习主动性。在重难点问题上,教师将进行点拨分析,引导学生思考,从而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5、内容探讨,读读背背(计划用时25分钟)
(1)、从何而归?
明确:尘网、樊笼
追问:尘网、樊笼比喻什么?
明确:官场生活(“羁鸟”、“池鱼”是陶渊明自比)
从而归纳出作者的思想感情——(对官场生活的厌恶)
(2)、为何归来?
明确: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本性)
从而归纳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淡泊明志)
(3)、归向何处?
明确:归向园田
从而归纳出作者的思想感情——(对自然的向往)
问:诗人笔下的田园景色有何特点?请抓住诗中几组意象分析。
明确:恬静,朴素,和谐而充满生机)
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