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高考(2017-2019)化学真题分项版解析——专题15 化学反应原理综合(解析版)

合集下载

专题15化学反应原理综合——三年(2019-2021)高考化学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解析版)

专题15化学反应原理综合——三年(2019-2021)高考化学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解析版)

专题15 化学反应原理综合1.(2021·山东卷)2−甲氧基−2−甲基丁烷(TAME)常用作汽油原添加剂。

在催化剂作用下,可通过甲醇与烯烃的液相反应制得,体系中同时存在如图反应:反应Ⅰ:+CH 3OH1K △H 1反应Ⅱ:+CH 3OH2K △H 2反应Ⅲ:3K △H 3回答下列问题:(1)反应Ⅰ、Ⅱ、Ⅲ以物质的量分数表示的平衡常数K x 与温度T 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据图判断,A 和B中相对稳定的是__(用系统命名法命名);12ΔH ΔH 的数值范围是___(填标号)。

A .<−1B .−1~0C .0~1D .>1(2)为研究上述反应体系的平衡关系,向某反应容器中加入1.0molTAME ,控制温度为353K ,测得TAME 的平衡转化率为α。

已知反应Ⅲ的平衡常数K x3=9.0,则平衡体系中B 的物质的量为___mol ,反应Ⅰ的平衡常数K x1=___。

同温同压下,再向该容器中注入惰性溶剂四氢呋喃稀释,反应Ⅰ的化学平衡将__(填“正向移动”“逆向移动”或“不移动”)平衡时,A 与CH 3OH 物质的量浓度之比c(A):c(CH 3OH)=___。

(3)为研究反应体系的动力学行为,向盛有四氢呋喃的另一容器中加入一定量A 、B 和CH 3OH 。

控制温度为353K ,A 、B 物质的量浓度c 随反应时间t 的变化如图所示。

代表B 的变化曲线为__(填“X”或“Y”);t=100s 时,反应Ⅲ的正反应速率v 正__逆反应速率v 逆(填“>”“<”或“=)。

【答案】(1)2−甲基−2−丁烯 D (2)0.9α()()21011ααα-+ 逆向移动 1:10(3)X < 【解析】(1)由平衡常数K x 与温度T 变化关系曲线可知,反应Ⅰ、Ⅱ、Ⅲ的平衡常数的自然对数随温度升高(要注意横坐标为温度的倒数)而减小,说明3个反应均为放热反应,即△H 1<0、△H 2<0、△H 3<0,因此,A 的总能量高于B 的总能量,能量越低越稳定,A 和B 中相对稳定的是B ,其用系统命名法命名为2−甲基−2−丁烯;由盖斯定律可知,Ⅰ−Ⅱ=Ⅲ,则△H 1−△H 2=△H 3<0,因此△H 1<△H 2,由于放热反应的△H 越小,其绝对值越大,则12ΔH ΔH 的数值范围是大于1,选D 。

三年高考(2017-2019)化学真题分项版解析——专题15 化学反应原理综合(原卷版)

三年高考(2017-2019)化学真题分项版解析——专题15 化学反应原理综合(原卷版)

专题15 化学反应原理综合1.[2019新课标Ⅰ]水煤气变换[CO(g)+H 2O(g)=CO 2(g)+H 2(g)]是重要的化工过程,主要用于合成氨、制氢以及合成气加工等工业领域中。

回答下列问题:(1)Shibata 曾做过下列实验:①使纯H 2缓慢地通过处于721 ℃下的过量氧化钴CoO(s),氧化钴部分被还原为金属钴Co(s),平衡后气体中H 2的物质的量分数为0.0250。

②在同一温度下用CO 还原CoO(s),平衡后气体中CO 的物质的量分数为0.0192。

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判断,还原CoO(s)为Co(s)的倾向是CO_________H 2(填“大于”或“小于”)。

(2)721 ℃时,在密闭容器中将等物质的量的CO(g)和H 2O(g)混合,采用适当的催化剂进行反应,则平衡时体系中H 2的物质的量分数为_________(填标号)。

A .<0.25B .0.25C .0.25~0.50D .0.50E .>0.50(3)我国学者结合实验与计算机模拟结果,研究了在金催化剂表面上水煤气变换的反应历程,如图所示,其中吸附在金催化剂表面上的物种用❉标注。

可知水煤气变换的ΔH ________0(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该历程中最大能垒(活化能)E 正=_________eV ,写出该步骤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Shoichi 研究了467 ℃、489 ℃时水煤气变换中CO 和H 2分压随时间变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催化剂为氧化铁,实验初始时体系中的2H O p 和CO p 相等、2CO p 和2H p 相等。

计算曲线a 的反应在30~90 min 内的平均速率v (a)=___________kPa·min −1。

467 ℃时2H p 和CO p 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曲线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89 ℃时2H p 和CO p 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曲线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7-2019化学高考真题汇编--专题15 化学反应原理综合(解析版)

2017-2019化学高考真题汇编--专题15 化学反应原理综合(解析版)

及相对能量差值大小计算并比较最大能垒;根据最大能垒对应的反应历程对应的物质写出方程式;
(4)根据图中曲线 a 在 30~90 min 内分压变化量计算平均反应速率;先根据 CO 与 H2 的倾向大小关系判断 CO 与 H2 的含量范围,然后根据温度变化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判断出在不同温度下曲线对应的物质。 【详解】(1)H2 还原氧化钴的方程式为:H2(g)+CoO(s) Co(s)+H2O(g);CO 还原氧化钴的方程式为:
2
CO(g)+H2O(g) CO2(g)+H2(g)
起始(mol) 1 1
00
转化(mol) x x
xx
平衡(mol) 1-x 1-x
xx
则平衡时体系中
H2
的物质的量分数=
n
H2
n总
=
1-x
+
xmol
1-x +x+x
mol
=
x 2
,因该反应为可逆反应,故
x<1,可假设二者的还原倾向相等,则 x=0.5,由(1)可知 CO 的还原倾向大于 H2,所以 CO 更易转化为
0.5×105
0
0
0.5×105×40% 0.5×105×40% 1×105×40%
0.3×105
0.2×105
0.4×105
Kp=(00.4.3110055)2 0.03.2101505 =3.56×104;
A.T、V 一定,通入惰性气体,由于对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无影响,速率不变,平衡不移动,故 A 错误; B.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环戊烯转化率升高,故 B 正确;C.增加环戊烯的浓度平衡正向移动, 但环戊烯转化率降低,故 C 错误;D,增加 I2 的浓度,平衡正向移动,环戊烯转化率升高,故 D 正确; (3)A.温度越高化学反应速率越快,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减少越多,则 T1<T2,故 A 错误;B.温度越 高化学反应速率越快,因此 a 点反应速率大于 c 点反应速率,故 B 错误;C.a 点、b 点反应一直在正向进 行,故 v(正)>v(逆),a 点反应物浓度大于 b 点,故 a 点正反应速率大于 b 点,故 C 正确;D.b 点时环戊 二烯浓度由 1.5mol/L 减小到 0.6mol/L,减少了 0.9mol/L,因此生成二聚体 0.45mol/L,故 D 正确。 (4)根据阳极升失氧可知 Fe 为阳极;根据题干信息 Fe-2e-=Fe2+,电解液中钠离子起到催化剂的作用使得

高考化学真题专题解析—化学反应原理综合题

高考化学真题专题解析—化学反应原理综合题

高考化学真题专题解析—化学反应原理综合题【母题来源】2022年全国甲卷【母题题文】金属钛(Ti)在航空航天、医疗器械等工业领域有着重要用途,目前生产钛的方法之一是将金红石()2TiO 转化为4TiCl ,再进一步还原得到钛。

回答下列问题:(1)2TiO 转化为4TiCl 有直接氯化法和碳氯化法。

在1000℃时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及其平衡常数如下:(ⅰ)直接氯化:-1-222421p1TiO (s)+2Cl (g)=TiCl (g)+O (g) ΔH =172kJ mol ,K =1.010⋅⨯(ⅱ)碳氯化:-1122242p2TiO (s)+2Cl (g)+2C(s)=TiCl (g)+2CO(g)ΔH =-51kJ mol ,K =1.210Pa ⋅⨯①反应22C(s)+O (g)=2CO(g)的ΔH 为_______-1kJ mol ⋅,p K =_______Pa 。

②碳氯化的反应趋势远大于直接氯化,其原因是_______。

③对于碳氯化反应:增大压强,平衡_______移动(填“向左”“向右”或“不”);温度升高,平衡转化率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在51.010Pa ⨯,将2TiO 、C 、2Cl 以物质的量比1∶2.2∶2进行反应。

体系中气体平衡组成比例(物质的量分数)随温度变化的理论计算结果如图所示。

①反应2C(s)CO (g)2CO(g)+=的平衡常数()p K 1400=℃_______Pa 。

②图中显示,在200℃平衡时2TiO 几乎完全转化为4TiCl ,但实际生产中反应温度却远高于此温度,其原因是_______。

(3)2TiO 碳氯化是一个“气—固—固”反应,有利于2TiO C -“固—固”接触的措施是_______。

【答案】(1) -223 1.2×1014 碳氯化反应气体分子数增加,∆H 小于0,是熵增、放热过程,熵判据与焓判据均是自发过程,而直接氯化的体系气体分子数不变、且是吸热过程 向左 变小(2) 7.2×105 为了提高反应速率,在相同时间内得到更多的TiCl 4产品,提高效益 (3)将两固体粉碎后混合,同时鼓入Cl 2,使固体粉末“沸腾”【试题解析】(1)①根据盖斯定律,将“反应ⅱ-反应ⅰ”得到反应2C(s)+O 2(g)=2CO(g),则∆H=-51kJ/mol-172kJ/mol=-223kJ/mol ;则Kp=p p1K K 2=12-21.210Pa1.010⨯⨯=1.2×1014Pa ; ②碳氯化的反应趋势远大于直接氯化,因为碳氯化反应气体分子数增加,∆H 小于0,是熵增、放热过程,熵判据与焓判据均是自发过程,而直接氯化的体系气体分子数不变、且是吸热过程;③对应碳氯化反应,气体分子数增大,依据勒夏特列原理,增大压强,平衡往气体分子数减少的方向移动,即平衡向左移动;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温度升高,平衡往吸热方向移动,即向左移动,则平衡转化率变小。

2017-2019三年高考化学全国卷试题附答案

2017-2019三年高考化学全国卷试题附答案

2017-2019三年高考全国卷化学试题 2019-2017年全国Ⅰ卷化学2019-2017年全国Ⅱ卷化学2019-2017年全国Ⅲ卷化学2019年高考全国卷Ⅰ化学试题7.陶瓷是火与土的结晶,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之一,其形成、性质与化学有着密切的关系。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雨过天晴云破处”所描述的瓷器青色,来自氧化铁B.闻名世界的秦兵马俑是陶制品,由黏土经高温烧结而成C.陶瓷是应用较早的人造材料,主要化学成分是硅酸盐D.陶瓷化学性质稳定,具有耐酸碱侵蚀、抗氧化等优点8.关于化合物2−苯基丙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不能使稀高锰酸钾溶液褪色B.可以发生加成聚合反应C.分子中所有原子共平面D.易溶于水及甲苯9.实验室制备溴苯的反应装置如下图所示,关于实验操作或叙述错误的是A.向圆底烧瓶中滴加苯和溴的混合液前需先打开KB.实验中装置b中的液体逐渐变为浅红色C.装置c中的碳酸钠溶液的作用是吸收溴化氢D.反应后的混合液经稀碱溶液洗涤、结晶,得到溴苯10.固体界面上强酸的吸附和离解是多相化学在环境、催化、材料科学等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

下图为少量HCl气体分子在253 K冰表面吸附和溶解过程的示意图。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冰表面第一层中,HCl以分子形式存在B.冰表面第二层中,H+浓度为5×10−3 mol·L−1(设冰的密度为0.9 g·cm−3)C.冰表面第三层中,冰的氢键网格结构保持不变D.冰表面各层之间,均存在可逆反应HCl垐?噲?H++Cl−11.NaOH溶液滴定邻苯二甲酸氢钾(邻苯二甲酸氢钾H2A的K a1=1.1×10−3 ,K a2=3.9×10−6)溶液,混合溶液的相对导电能力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其中b点为反应终点。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混合溶液的导电能力与离子浓度和种类有关B.Na+与A2−的导电能力之和大于HA−的C.b点的混合溶液pH=7D.c点的混合溶液中,c(Na+)>c(K+)>c(OH−)12.利用生物燃料电池原理研究室温下氨的合成,电池工作时MV2+/MV+在电极与酶之间传递电子,示意图如下所示。

2017-2019三年高考全国卷化学试题及答案

2017-2019三年高考全国卷化学试题及答案

题。下图为少量 HCl 气体分子在 253 K 冰表面吸附和溶解过程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 的是
A.冰表面第一层中,HCl 以分子形式存在 B.冰表面第二层中,H+浓度为 5×10−3 mol·L−1(设冰的密度为 0.9 g·cm−3) C.冰表面第三层中,冰的氢键网格结构保持不变
D.冰表面各层之间,均存在可逆反应 HCl H++Cl−
8.关于化合物 2−苯基丙烯( A.不能使稀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可以发生加成聚合应
C.分子中所有原子共平面
D.易溶于水及甲苯
9.实验室制备溴苯的反应装置如下图所示,关于实验操作或叙述错误的是
A.向圆底烧瓶中滴加苯和溴的混合液前需先打开 K B.实验中装置 b 中的液体逐渐变为浅红色 C.装置 c 中的碳酸钠溶液的作用是吸收溴化氢 D.反应后的混合液经稀碱溶液洗涤、结晶,得到溴苯 10.固体界面上强酸的吸附和离解是多相化学在环境、催化、材料科学等领域研究的重要课
A.相比现有工业合成氨,该方法条件温和,同时还可提供电能
B.阴极区,在氢化酶作用下发生反应 H2+2MV2+
2H++2MV+
C.正极区,固氮酶为催化剂,N2 发生还原反应生成 NH3
D.电池工作时质子通过交换膜由负极区向正极区移动
13.科学家合成出了一种新化合物(如图所示),其中 W、X、Y、Z 为同一短周期元素,Z
A.<0.25
B.0.25
C.0.25~0.50
②在同一温度下用CO还原CoO(s),平衡后气体中CO的物质的量分数为0.0192。
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判断,还原CoO(s)为Co(s)的倾向是CO_________H(2 填“大于”或“小 于”)。

高考化学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三年高考(2015-2017)化学真题分项版解析(解析版)

高考化学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三年高考(2015-2017)化学真题分项版解析(解析版)

1.【2017江苏卷】通过以下反应可获得新型能源二甲醚(CH3OCH3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①C(s) + H2O(g)CO(g) + H2 (g) ΔH1 = a kJ·mol−1②CO(g) + H2O(g)CO2 (g) + H2 (g) ΔH 2 = b kJ·mol−1③CO2 (g) + 3H2 (g)CH3OH(g) + H2O(g) ΔH 3 = c kJ·mol−1④2CH3OH(g)CH3OCH3 (g) + H2O(g) ΔH 4 = d kJ·mol−1A.反应①、②为反应③提供原料气B.反应③也是CO2资源化利用的方法之一C.反应CH3OH(g)CH3OCH3 (g) +H2O(l)的ΔH =kJ·mol−1D.反应2CO(g) + 4H2 (g) CH3OCH3 (g) + H2O(g)的ΔH = ( 2b + 2c + d ) kJ·mol−1【答案】C【名师点睛】本题以合成新能源二甲醚为背景,考查学生对简单化工流程的反应原理、能量的转化关系、化学反应焓变的概念、盖斯定律的运用等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同时关注了节能减排、工业三废资源化处理、开发利用新能源等社会热点问题。

2.【2016海南卷】油酸甘油酯(相对分子质量884)在体内代谢时可发生如下反应:C57H104O6(s)+80O2(g)=57CO2(g)+52H2O(l)已知燃烧1kg该化合物释放出热量3.8×104kJ。

油酸甘油酯的燃烧热△H为A.3.8×104kJ·mol-1B.-3.8×104kJ·mol-1C.3.4×104kJ·mol-1D.-3.4×104kJ·mol-1【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燃烧热指的是燃烧1mol可燃物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所放出的热量。

高考化学真题专项汇编卷(2017—2019) 知识点12:化学反应原理综合

高考化学真题专项汇编卷(2017—2019) 知识点12:化学反应原理综合

高考化学真题专项汇编卷(2017—2019)知识点12:化学反应原理综合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填空题1.由γ-羟基丁酸生成γ-丁内酯的反应如下:在298K下,γ-羟基丁酸水溶液的初始浓度为10.180mol L-⋅,测得γ-丁内酯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数据如表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1)该反应在50~80min内的平均反应速率为mol L min⋅⋅。

(2)120min时γ-羟基丁酸的转化率为。

(3)298K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4)为提高γ-羟基丁酸的平衡转化率,除适当控制反应温度外,还可采取的措施是1.答案:(1)0.0007 (2)0.5(50%)(3)114(4)将γ-内酯移走解析:(1)在50∼80min内v(γ−丁内酯)=(0.050−0.071)/30mol/l(L.min)=0.0007mol/(L.min),故答案为:0.0007;(2)120min时γ−丁内酯浓度为0.090mol/L,根据方程式知,120min内消耗γ−羟基丁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090mol/L,120min时γ−羟基丁酸的转化率=△cc(初始)×100%=0.090mol/L/0.180mol/L×100%=50%或0.5,故答案为:50%或0.5;(3)220min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可逆反应开始(mol/L)0.180 0反应(mol/L)0.132 0.132平衡(mol/L)0.048 0.132化学平衡常数K=(γ−丁内酯)c(γ−羟基丁酸)=0.132/0.048=11/4,故答案为:11/4;(4)为提高γ−羟基丁酸的平衡转化率,除适当控制反应温度外,还可以通过减小生成物浓度实现,所以可以通过将γ−内酯移走实现,故答案为:γ−内酯移走。

2.CO2的资源化利用能有效减少CO2排放,充分利用碳资源。

高考化学真题专项汇编卷(2017-2019)知识点12化学反应原理综合应用word版

高考化学真题专项汇编卷(2017-2019)知识点12化学反应原理综合应用word版

知识点12化学反应原理综合应用1、[2019江苏]CO2的资源化利用能有效减少CO2排放,充分利用碳资源。

(1).CaO可在较高温度下捕集CO2,在更高温度下将捕集的CO2释放利用。

CaC2O4·H2O热分解可制备CaO,CaC2O4·H2O加热升温过程中固体的质量变化见下图。

①写出400~600 ℃范围内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与CaCO3热分解制备的CaO相比,CaC2O4·H2O热分解制备的CaO具有更好的CO2捕集性能,其原因是。

(2).电解法转化CO2可实现CO2资源化利用。

电解CO2制HCOOH的原理示意图如下。

①写出阴极CO2还原为HCOO−的电极反应式:。

②电解一段时间后,阳极区的KHCO3溶液浓度降低,其原因是。

(3).CO2催化加氢合成二甲醚是一种CO2转化方法,其过程中主要发生下列反应:反应Ⅰ:CO2(g)+H2(g)CO(g)+H2O(g) ΔH =41.2 kJ·mol−1反应Ⅱ:2CO2(g)+6H2(g)CH3OCH3(g)+3H2O(g) ΔH =﹣122.5 kJ·mol−1在恒压、CO2和H2的起始量一定的条件下,CO2平衡转化率和平衡时CH3OCH3的选择性随温度的变化如图。

其中:CH3OCH3的选择性=332CH OCHC2O的物质的量反应的的物质的量×100%①温度高于300 ℃,CO2平衡转化率随温度升高而上升的原因是。

②220 ℃时,在催化剂作用下CO2与H2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CH3OCH3的选择性为48%(图中A点)。

不改变反应时间和温度,一定能提高CH3OCH3选择性的措施有。

2、[2019北京]氢能源是最具应用前景的能源之一,高纯氢的制备是目前的研究热点。

(1)甲烷水蒸气催化重整是制高纯氢的方法之一。

①反应器中初始反应的生成物为H2和CO2,其物质的量之比为4∶1,甲烷和水蒸气反应的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

2017-2019年高考真题化学分项汇编_专题15 化学反应原理综合

2017-2019年高考真题化学分项汇编_专题15 化学反应原理综合

专题15 化学反应原理综合1.[2019新课标Ⅰ]水煤气变换[CO(g)+H 2O(g)=CO 2(g)+H 2(g)]是重要的化工过程,主要用于合成氨、制氢以及合成气加工等工业领域中。

回答下列问题:(1)Shibata 曾做过下列实验:①使纯H 2缓慢地通过处于721 ℃下的过量氧化钴CoO(s),氧化钴部分被还原为金属钴Co(s),平衡后气体中H 2的物质的量分数为0.0250。

②在同一温度下用CO 还原CoO(s),平衡后气体中CO 的物质的量分数为0.0192。

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判断,还原CoO(s)为Co(s)的倾向是CO_________H 2(填“大于”或“小于”)。

(2)721 ℃时,在密闭容器中将等物质的量的CO(g)和H 2O(g)混合,采用适当的催化剂进行反应,则平衡时体系中H 2的物质的量分数为_________(填标号)。

A .<0.25B .0.25C .0.25~0.50D .0.50E .>0.50(3)我国学者结合实验与计算机模拟结果,研究了在金催化剂表面上水煤气变换的反应历程,如图所示,其中吸附在金催化剂表面上的物种用❉标注。

可知水煤气变换的ΔH ________0(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该历程中最大能垒(活化能)E 正=_________eV ,写出该步骤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Shoichi 研究了467 ℃、489 ℃时水煤气变换中CO 和H 2分压随时间变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催化剂为氧化铁,实验初始时体系中的2H O p 和CO p 相等、2CO p 和2H p 相等。

计算曲线a 的反应在30~90 min 内的平均速率v (a)=___________kPa·min −1。

467 ℃时2H p 和CO p 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曲线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89 ℃时2H p 和CO p 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曲线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7-2019高考化学真题分类解析---反应速率、化学平衡

2017-2019高考化学真题分类解析---反应速率、化学平衡

2017-2019高考化学真题分类解析---反应速率、化学平衡1.[2019江苏]在恒压、NO和O2的起始浓度一定的条件下,催化反应相同时间,测得不同温度下NO转化为NO2的转化率如图中实线所示(图中虚线表示相同条件下NO的平衡转化率随温度的变化)。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2NO(g)+O2(g)2NO2(g)的ΔH>0B.图中X点所示条件下,延长反应时间能提高NO转化率C.图中Y点所示条件下,增加O2的浓度不能提高NO转化率D.380℃下,c起始(O2)=5.0×10−4 mol·L−1,NO平衡转化率为50%,则平衡常数K>2000【答案】BD【解析】A.随温度升高NO的转化率先升高后降低,说明温度较低时反应较慢,一段时间内并未达到平衡,分析温度较高时,已达到平衡时的NO转化率可知,温度越高NO转化率越低,说明温度升高平衡向逆方向移动,根据勒夏特列原理分析该反应为放热反应,∆H<0,故A错误;B.根据上述分析,X点时,反应还未到达平衡状态,反应正向进行,所以延长反应时间能提高NO的转化率,故B正确;C.Y点,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状态,此时增加O2的浓度,使得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可以提高NO的转化率,故C错误;D.设NO起始浓度为amol/L,NO的转化率为50%,则平衡时NO、O2和NO2的浓度分别为0.5amol/L、(5×10-4-0.25a)mol/L、0.5amol/L,根据平衡常数表达式K=2222242c(NO)0.5)c(NO)c(O)0.5)(5100.5)aa a-=⋅⨯⨯-((>41510-⨯=2000,故D正确;故选BD。

【点睛】解本题时需要注意:实线中在最高点之前反应没有达到平衡状态,主要讨论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最高点之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可以研究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2.[2019浙江4月选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H(g)+I2(g) ⇌ 2HI(g),其他条件不变,缩小反应容器体积,正逆反应速率不变B.C(s)+H2O(g) ⇌ H2(g)+CO(g),碳的质量不再改变说明反应已达平衡C.若压强不再随时间变化能说明反应2A(?)+B(g) ⇌ 2C(?)已达平衡,则A、C不能同时是气体D.1 mol N2和3 mol H2反应达到平衡时H2转化率为10%,放出的热量为Q1;在相同温度和压强下,当2 mol NH3分解为N2和H2的转化率为10%时,吸收的热量为Q2,Q2不等于Q1【答案】B【解析】A.该可逆反应的反应前后气体计量数不发生变化,当缩小反应容器体积,相当于加压,正逆反应速率同等程度增加,A项错误;B.在建立平衡前,碳的质量不断改变,达到平衡时,质量不变,因而碳的质量不再改变说明反应已达平衡,B项正确;C.若压强不再改变说明反应达到平衡,表明反应前后气体的计量数不等,故A、C不可能均为气体,C项错误;D.易知N2(g)+3H2(g)⇌2NH3(g) ΔH,合成氨气实际参与反应n(H2)=3×10%=0.3mol,因而Q1=0.3/3×|ΔH|=0.1|ΔH|,分解氨气时实际消耗的n(NH3)=2×10%=0.2mol,Q2=0.2/2×|ΔH|=0.1|ΔH|,则Q1=Q2,D项错误。

高考化学真题专项汇编卷(2017-2019)知识点12 化学反应原理综合应用

高考化学真题专项汇编卷(2017-2019)知识点12    化学反应原理综合应用

知识点12化学反应原理综合应用1、[2019江苏]CO2的资源化利用能有效减少CO2排放,充分利用碳资源。

(1).CaO可在较高温度下捕集CO2,在更高温度下将捕集的CO2释放利用。

CaC2O4·H2O热分解可制备CaO,CaC2O4·H2O加热升温过程中固体的质量变化见下图。

①写出400~600 ℃范围内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与CaCO3热分解制备的CaO相比,CaC2O4·H2O热分解制备的CaO具有更好的CO2捕集性能,其原因是。

(2).电解法转化CO2可实现CO2资源化利用。

电解CO2制HCOOH的原理示意图如下。

①写出阴极CO2还原为HCOO−的电极反应式:。

②电解一段时间后,阳极区的KHCO3溶液浓度降低,其原因是。

(3).CO2催化加氢合成二甲醚是一种CO2转化方法,其过程中主要发生下列反应:反应Ⅰ:CO2(g)+H2(g)CO(g)+H2O(g) ΔH =41.2 kJ·mol−1反应Ⅱ:2CO2(g)+6H2(g)CH3OCH3(g)+3H2O(g) ΔH =﹣122.5 kJ·mol−1在恒压、CO2和H2的起始量一定的条件下,CO2平衡转化率和平衡时CH3OCH3的选择性随温度的变化如图。

其中:CH3OCH3的选择性=332CH OCHC2O的物质的量反应的的物质的量×100%①温度高于300 ℃,CO2平衡转化率随温度升高而上升的原因是。

②220 ℃时,在催化剂作用下CO2与H2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CH3OCH3的选择性为48%(图中A点)。

不改变反应时间和温度,一定能提高CH3OCH3选择性的措施有。

2、[2019北京]氢能源是最具应用前景的能源之一,高纯氢的制备是目前的研究热点。

(1)甲烷水蒸气催化重整是制高纯氢的方法之一。

①反应器中初始反应的生成物为H2和CO2,其物质的量之比为4∶1,甲烷和水蒸气反应的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

2019届高考三轮化学反应原理综合题汇编(含答案)

2019届高考三轮化学反应原理综合题汇编(含答案)

专题跟踪检测 化学反应原理综合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已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巻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東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1.目前,处理烟气中SO 2常采用两种方法:液吸法和还原法。

Ⅰ.碱液吸收法25 ℃时,K b (NH 3·H 2O)=1.8×10-5;H 2SO 3:K a1=1.5×10-2,K a2=1.0×10-7; K sp (CaSO 4)=7.1×10-5。

第1步:用过量的浓氨水吸收SO 2,并在空气中氧化;第2步:加入石灰水,发生反应Ca 2++2OH -+2NH +4+SO 2-4CaSO 4↓+2NH 3·H 2O K 。

(1)25 ℃时,0.1 mol ·L -1(NH 4)2SO 3溶液的pH________(填“>”“<”或“=”)7。

(2)计算第2步中反应的K =__________________。

Ⅱ.水煤气还原法已知:①2CO(g)+SO 2(g)S(l)+2CO 2(g) ΔH 1=-37.0 kJ ·mol -1; ②2H 2(g)+SO 2(g)S(l)+2H 2O(g) ΔH 2=+45.4 kJ ·mol -1;③CO 的燃烧热ΔH 3=-283 kJ ·mol -1。

(3)表示液态硫(S)的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反应②中,正反应活化能E 1________(填“>”“<”或“=”)ΔH 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2,故 x>0.5,由此可判断最终平衡时体系中 H2 的物质的量分数介于 0.25~0.50,故答案为 C;
(3)根据水煤气变换[CO(g)+H2O(g)=CO2(g)+H2(g)]并结合水煤气变换的反应历程相对能量可知,
CO(g)+H2O(g)的能量(-0.32eV)高于 CO2(g)+H2(g)的能量(-0.83eV),故水煤气变换的 ΔH 小于 0;活化能
(g)+2HI(g) ③ ΔH3=___________kJ·mol −1。
(2)某温度下,等物质的量的碘和环戊烯(
)在刚性容器内发生反应③,起始总压为 105Pa,平
衡时总压增加了 20%,环戊烯的转化率为_________,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Kp=_________Pa。达到平
衡后,欲增填标号)。
A.通入惰性气体
B.提高温度
C.增加环戊烯浓度
D.增加碘浓度
(3)环戊二烯容易发生聚合生成二聚体,该反应为可逆反应。不同温度下,溶液中环戊二烯浓度与反
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填标号)。
A.T1>T2 B.a点的反应速率小于c点的反应速率 C.a点的正反应速率大于b点的逆反应速率 D.b点时二聚体的浓度为0.45 mol·L−1
(4)环戊二烯可用于制备二茂铁(Fe(C5H5)2,结构简式为
),后者广泛应用于航天、化工等领
域中。二茂铁的电化学制备原理如下图所示,其中电解液为溶解有溴化钠(电解质)和环戊二烯 的 DMF 溶液(DMF 为惰性有机溶剂)。
该电解池的阳极为____________,总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电解制备需要在无水条件下进
因此,将氯化氢转化为氯气的技术成为科学研究的热点。回答下列问题: (1)Deacon 发明的直接氧化法为:4HCl(g)+O2(g)=2Cl2(g)+2H2O(g)。下图为刚性容器中,进料浓度比
c(HCl) ∶c(O2)分别等于 1∶1、4∶1、7∶1 时 HCl 平衡转化率随温度变化的关系:
可知反应平衡常数 K(300℃)____________K(400℃)(填“大于”或“小于”)。设 HCl 初始浓度
CO(g)+H2O(g) CO2(g)+H2(g)
起始(mol) 1 1
00
转化(mol) x x
xx
平衡(mol) 1-x 1-x
xx
则平衡时体系中
H2
的物质的量分数=
n
H2
n总
=
1-x
+
xmol
1-x +x+x
mol
=
x 2
,因该反应为可逆反应,故
x<1,可假设二者的还原倾向相等,则 x=0.5,由(1)可知 CO 的还原倾向大于 H2,所以 CO 更易转化为
由此可知,a、b 表示的是 H2 的分压,c、d 表示的是 CO 的分压,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升高温度,平衡逆 向移动,CO 分压增加,H2 分压降低,故 467 ℃时 PH2 和 PCO 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曲线分别是 b、c;489 ℃ 时 PH2 和 PCO 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曲线分别是 a、d。 【点睛】本题以水煤气交换为背景,考察化学反应原理的基本应用,较为注重学生学科能力的培养,难点 在于材料分析和信息提取,图像比较新,提取信息能力较弱的学生,会比较吃力。第(3)问来源于我国化 学工作者发表在顶级刊物 Science 中的文章“沉积在 α-MoC 上单层金原子对水煤气的低温催化反应”,试题以 文章中的单原子催化能量变化的理论计算模型为情境,让学生认识、分析催化吸附机理及反应过程中的能 量变化。本题属于连贯性综合题目,本题的解题关键在于第(1)问的信息理解与应用,若本题的第(1) 问判断错误,会导致后续多数题目判断错误;第(2)问可以采取特殊值法进行赋值并结合极限法计算,考 生若只是考虑到完全转化极限,则只能判断出 H2 的物质的量分数小于 0.5,这是由于对题干的信息应用能 力不熟练而导致;对于第(4)问中曲线对应物质的确定需根据第(1)(2)问得出的相关结论进行推断, 需先确定物质对应曲线,然后再根据勒夏特列原理判读相关物质的变化。
计算曲线a的反应在30~90 min内的平均速率 v (a)=___________kPa·min−1。467 ℃时 pH2 和 pCO 随
时间变化关系的曲线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489 ℃时 pH2 和 pCO 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曲
线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还原为金属钴Co(s),平衡后气体中H2的物质的量分数为0.0250。 ②在同一温度下用CO还原CoO(s),平衡后气体中CO的物质的量分数为0.0192。
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判断,还原CoO(s)为Co(s)的倾向是CO_________H2(填“大于”或“小于”)。 (2)721 ℃时,在密闭容器中将等物质的量的CO(g)和H2O(g)混合,采用适当的催化剂进行反应,则平
【解析】 【分析】 (1)利用盖斯定律解题; (2)利用差量法计算转化率;三行式法计算平衡常数;根据平衡移动原理解释; (3)通过外界因素对速率的影响和平衡状态的形成分析 A、B、C 选项,D 选项观察图象计算; (4)根据阳极:升失氧;阴极:降得还进行分析确定阴阳极;根据题干信息中 Na 元素的变化确定环戊二 烯得电子数和还原产物,进而写出电极反应式;注意 Na 与水会反应,Fe2+在碱性条件下生成沉淀。 【详解】(1)根据盖斯定律①-②,可得反应③的 ΔH=89.3kJ/mol; (2)假设反应前碘单质与环戊烯均为 nmol,平衡时环戊烯反应了 xmol,根据题意可知;
即反应物状态达到活化状态所需能量,根据变换历程的相对能量可知,最大差值为:
其最大能垒(活化能)E 正=1.86-(-0.16)eV=2.02eV;该步骤的反应物为 COOH +H +H2O =
COOH +2H +OH ;因反应前后 COOH 和 1 个 H 未发生改变,也可以 表述成 H2O =H +OH ;
环戊二烯得电子生成氢气,同时与亚铁离子结合生成二茂铁,故电极反应式为 Fe+2
=
+H2↑;
电解必须在无水条件下进行,因为中间产物 Na 会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亚铁离子会和氢氧根离子 结合生成沉淀。 【点睛】本题以能力立意,考查提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体现了化 学学科思想、学科方法、创新意识和学科价值,易错点第(2)小题平衡常数计算;第(4)小题电极反应 式的书写。 3.[2019 新课标Ⅲ] 近年来,随着聚酯工业的快速发展,氯气的需求量和氯化氢的产出量也随之迅速增长。
(g)+I2(g)=
(g)+2HI(g) 增加的物质的量
1mol
1mol
1mol
2mol
xmol
得 x=0.4nmol,转化率为 0.4n/n×100%=40%;
1mol 2n×20%
(g) + I2(g)=
(g)+ 2HI(g)
P(初) 0.5×105
ΔP
0.5×105×40%
P(平) 0.3×105
行,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89.3
(2)40%
3.56×104
BD
(3)CD
(4)Fe 电极 Fe+2
=
+H2↑(Fe+2C5H6
Fe(C5H5)2+H2↑)
水会阻碍中间物 Na 的生成;水会电解生成 OH−,进一步与 Fe2+反应生成 Fe(OH)2
专题 15 化学反应原理综合
1.[2019新课标Ⅰ]水煤气变换[CO(g)+H2O(g)=CO2(g)+H2(g)]是重要的化工过程,主要用于合成氨、制氢以
及合成气加工等工业领域中。回答下列问题:
(1)Shibata曾做过下列实验:①使纯H2缓慢地通过处于721 ℃下的过量氧化钴CoO(s),氧化钴部分被
衡时体系中H2的物质的量分数为_________(填标号)。
A.<0.25
B.0.25
C.0.25~0.50 D.0.50
E.>0.50
(3)我国学者结合实验与计算机模拟结果,研究了在金催化剂表面上水煤气变换的反应历程,如图所
示,其中吸附在金催化剂表面上的物种用❉标注。
可知水煤气变换的ΔH________0(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该历程中最大能垒(活化能)E正= _________eV,写出该步骤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Shoichi研究了467 ℃、489 ℃时水煤气变换中CO和H2分压随时间变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催化 剂为氧化铁,实验初始时体系中的 pH2O 和 pCO 相等、 pCO2 和 pH2 相等。
及相对能量差值大小计算并比较最大能垒;根据最大能垒对应的反应历程对应的物质写出方程式;
(4)根据图中曲线 a 在 30~90 min 内分压变化量计算平均反应速率;先根据 CO 与 H2 的倾向大小关系判断 CO 与 H2 的含量范围,然后根据温度变化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判断出在不同温度下曲线对应的物质。 【详解】(1)H2 还原氧化钴的方程式为:H2(g)+CoO(s) Co(s)+H2O(g);CO 还原氧化钴的方程式为:
【答案】(1)大于 (2)C (3)小于 2.02 COOH*+H*+H2O* (4)0.0047 b c a d 【解析】
COOH*+2H*+OH*(或H2O*
H*+OH*)
【分析】(1)由 H2、CO 与 CoO 反应后其气体物质的量分数判断二者的倾向大小; (2)根据三段式以及 CO 与 H2 的倾向大小关系综合判断; (3)根据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相对能量差大小进行比较判断;根据反应物达到活化状态所需能量为活化能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