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全诗翻译赏析
古诗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翻译赏析
古诗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翻译赏析《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作者是唐朝文学家杜甫。
其全文古诗如下: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前言】《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是唐代诗人杜甫的组诗《绝句》中的第三首,唐朝平定“安史之乱”,心情愉快所作。
前两句诗人对美景进行了细微的刻画。
后两句诗人睹物生情,想念故乡。
【注释】(1)西岭:西岭雪山。
(2)千秋雪:指西岭雪山上千年不化的积雪。
(3)泊:停泊。
(4)东吴:古时候吴国的领地,江苏省一带。
(5)万里船:不远万里开来的船只。
【翻译】翠绿的柳树,在河边摇荡,引来了爱嬉闹的黄鹂。
两只可爱的黄鹂鸟,不断的鸣唱,好像在赞颂柳树的美丽。
抬头一看,许多只又白又可爱的白鹭排着整齐的队伍,一齐向蔚蓝的天飞去,样子真是令人喜爱。
从小小的窗户里望出去,西边的山岭依然被白雪所覆盖,那洁白的雪,好像是永远溶化不掉的样子,一直罩在山顶上。
接着,我打开门,望着远远的湖泊,看着那正要远征的东吴战舰,一排排,一排排,真像是一条条水中的蛟龙啊。
【赏析】“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两个黄鹂在鸣,这就有声音了。
“一行白鹭上青天”,这就有一个行为、一个行动。
一横一纵,“两”和“一”相对;一横一纵,就展开了一个非常明媚的自然景色。
这句诗中以“鸣”字最为传神,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黄鹂描写的更加生动活泼。
那么接下来杜甫又讲到“窗含西岭千秋雪”,我的窗子里包含了岷山千万年累积的雪,西面的岷山,是千年的积雪的一个岷山。
“门泊东吴万里船”我的门口停着长万里的船只。
这样就形成了一迎一送,迎这个积雪的山头来进入你的视野,送这个船到下游去。
那么这个“万里船”能够通行,也说明这个“安史之乱”已经进入了尾声了,已经接近要平定了,这个时候那航船也可以通行了,做生意的人可以在这条江上来来往往了。
那么这么一首诗,它本身是非常有修饰之美的,在加之它四句都是对仗的。
从六朝开始就有绝句,到了唐代以后绝句就形成了非常圆熟的一种艺术/b/633htm,我们很多著名的诗都用绝句。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翻译赏析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翻译赏析绝句唐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河南巩县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与李白齐名,并称为"诗圣".他的诗深刻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被称为"诗史".其诗风格沉郁顿挫,质朴通俗,寓意深远。
这首《绝句》是诗人住在成都浣花溪草堂时写的,描写了草堂周围明媚秀丽的春天景色。
诗中大量使用了表示颜色的形容词,如"黄"、"翠"、"白"、"青"等,使画面色彩绚丽鲜明,更显示出春天景色的明朗秀丽。
通过诗中生机勃勃的春景描写,我们不难体会到诗人隐藏在字里行间的那种欢快喜悦之情。
[注释] 黄鹂:属黄鹂科,又名叫黄莺、黄鸟,广泛分布于我国东部各省。
鸣翠柳:在翠绿的柳树上鸣叫。
鹭:一种水鸟名,鹭鸶。
窗含:就是从窗子可以看到的意思。
含:包含。
西岭:指岷山。
岷山,在四川和甘肃的交界。
千秋雪:终年不化的积雪。
泊:停靠。
东吴:指长江下游一带,三国时期的孙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建立的政权,史称"东吴".泛指现在江苏、浙江一带。
万里:指东吴到成都相距遥远的路程。
[译诗] 两只黄鹏在翠绿的柳枝上鸣唱,一行白鸳飞上了高高的蓝天。
窗口正对着岷山千年不化的积雪,门外停泊着来自江苏的万里航船。
[赏析] 杜甫诗作沉郁顿挫久为人所称颂,而其诗圣创作的艺术手法的多样对诗歌意境的开拓等方面更是为后者所重,诗学杜甫的难计其数,"诗圣"的影响至今不息。
杜甫的诗作,除真写关切人世社会的遭遇、变动外,还有不少是通过写景以达情景相生,以抒发自己的情怀的,现在要赏析的这首《绝句》正属此例。
杜甫平生有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志向,但由于当朝李林甫等权奸的当道,再加上房官一事,使他的仕途寸步难行,从此永远离开了长安,离开了宫廷,历经飘泊,他始终关心着民生,关切朝廷,但却也长久地受着被投闲置散而愁闷满怀的煎熬。
《杜甫诗选绝句四首(其三)》(杜甫)原文及翻译
《杜甫诗选绝句四首(其三)》(杜甫)原文及翻译杜甫诗选绝句四首(其三)杜甫系列:杜甫诗选|杜甫诗集杜甫诗选绝句四首(其三)【原文】两个黄鹂1鸣翠柳,一行白鹭2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3,门泊4东吴万里船。
【注释】1黄鹂:即黄莺。
2鹭:鹭鸶,一种水鸟。
春夏间活动于水边或水田中,以小鱼和其他一些水生动物为主食。
3西岭:指岷山。
千秋雪:指终年不化的积雪。
4泊:停靠。
【译文】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枝上鸣唱,一行白鹭飞上了蔚蓝的天空。
透过窗子可以看到西山上千年不化的积雪,门前停著来自万里之外的东吴的船只。
【赏析】这首诗是杜甫于广德二年(764)在成都草堂居住时所作。
全诗运用了对仗的手法,四句话在内容上相对独立,各自描绘了一幅画面,但其中所包含的诗人的思想感情却把它们营造成一个统一的意境。
第一句描写了绿柳上两只正在欢唱的黄鹂,画面有声有色,看上去让人欢愉,意境清新而优美。
紧接着写蓝天上一行自由飞翔的白鹭,它们整齐划一,姿态十分优美。
黄鹂、翠柳透出的是活泼的意境,白鹭、青天则让人感到宁静、安逸。
「鸣」写出了鸟儿的怡然自得,「上」表明白鹭的悠然飘逸。
在这幅春景图中,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相互交错,既描绘出了一个明媚的春天,又让人感受到诗人心中的欢快。
第三句写的是诗人站在窗前眺望远处的西山雪岭的情景。
「千秋雪」给人以时间久远的感觉。
「含」字表明作者是站在窗前向外远望,这情景如同一幅嵌入窗框的图画。
第四句是说诗人不经意间看到了门外江边泊著的船只。
「万里船」表明空间之广,细细揣摩,含有很深的意味:战乱已经平定,交通也已恢复,船只可以在万里之内畅行。
「万里船」是对「千秋雪」的呼应,空间很广,时间也很久远。
诗人虽在草堂,但思绪却连接着千年的历史长河、万里之外的地方,这胸襟是多么开阔啊!。
杜甫《绝句》原文及赏析
绝句[唐] 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作品赏析【译文】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婉转地歌唱,一队整齐的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
我坐在窗前,可以望见西岭上堆积着终年不化的积雪,门前停泊着自万里外的东吴远行而来的船只。
【注释】(1)西岭:西岭雪山。
(2)千秋雪:指西岭雪山上千年不化的积雪。
(3)泊:停泊。
(4)东吴:古时候吴国的领地,江苏省一带。
(5)万里船:不远万里开来的船只。
(6)“绝句”是诗的名称,并不直接表示诗的内容。
这种形式便于用来写一景一物,抒发作者一瞬间的感受。
诗人偶有所见,触发了内心的激情,信手把诗人自己的感受写下来,一时不去拟题,便用诗的格律“绝句”作为题目。
杜甫用这一形式写了一组诗,共四首,用“绝句”为总题。
《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是其中的一首。
诗歌以自然美景,透一种清新轻松的情调氛围。
前两句,以“黄”衬“翠”,以“白”衬“青”,色彩鲜明,更托出早春的生机初发的气息。
首句写黄鹂居柳上而鸣,与下句写白鹭飞翔上天,空间开阔了不少,由下而上,由近而远。
“窗含西岭千秋雪”上两句已点明,当时正是早春之际,冬季的秋雪欲融未融,这就给读者一种湿润的感受。
末句更进一步写出了杜甫当时的复杂心情——说船来自“东吴”,此句表战乱平定,交通恢复,诗人睹物生情,想念故乡。
【鉴赏】“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两个黄鹂在鸣,这就有声音了。
“一行白鹭上青天”,这就有一个行为、一个行动。
一横一纵,“两”和“一”相对;一横一纵,就展开了一个非常明媚的自然景色。
这句诗中以“鸣”字最为传神,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黄鹂描写的更加生动活泼。
那么接下来杜甫又讲到“窗含西岭千秋雪”,我的窗子里包含了岷山千万年累积的雪,西面的岷山,是千年的积雪的一个岷山。
“门泊东吴万里船”我的门口停着长万里的船只。
这样就形成了一迎一送,迎这个积雪的山头来进入你的视野,送这个船到下游去。
那么这个“万里船”能够通行,也说明这个“安史之乱”已经进入了尾声了,已经接近要平定了,这个时候那航船也可以通行了,做生意的人可以在这条江上来来往往了。
古诗词学习,杜甫《绝句》讲解和赏析
古诗词学习,杜甫《绝句》讲解和赏析绝句唐.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注释:鹭:一种水鸟名。
西岭:指岷山。
千秋雪:终年不化的积雪。
泊:停泊,停靠。
东吴:古时候吴国的领土,江苏省一带。
万里船:不远万里开来的船只。
古诗译文: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鸣叫婉转,一队整齐的白鹭直冲上蔚蓝的高天。
窗外西岭上堆积着千年的积雪,门前停泊着万里外的东吴远行而来的帆船。
古诗赏析:这首诗是杜甫在成都浣花溪草堂闲居时写的《绝句四首》中的第三首,描写了草堂门前浣花溪边的春景。
首句堂前黄鹂鸣于翠柳间,是近景。
次句白鹭飞上晴天,是远景。
这些景物的画面,色彩艳丽:嫩黄的小鸟,翠绿的柳林,雪白的鹭鸶,蔚蓝的青天,四种色彩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不仅有色还有声,真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明丽景象。
后两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写的是静景。
前两句两个动词是“鸣”、“上”,后两句是“含”、“泊”,一动一静。
第三句写西岭积雪,是远景。
“含”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十分贴切生动。
“千秋”点出时间的久远,更显出其静。
第四句门前的船只,是近景。
这首诗,每句一景,其中动景、静景、近景、远景交错映现,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幽美平和的画卷,令人心旷神怡,百读不厌。
作者简介: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出生于巩县(今属河南),被后世誉为诗圣。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
杜甫历经盛衰离乱,饱受艰难困苦,写出了很多反映现实、忧国忧民的诗篇。
其诗作被称为“诗史”。
他集诗歌艺术之大成,是继往开来的伟大现实主义诗人。
唐诗《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拼音及解释整理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
,
。
,
。
一、原文译文
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
唐杜甫《杜甫全集》七言绝句
《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是唐代诗人杜甫的组诗《绝句》中的第三首,唐朝平定“安史之乱”,心情愉快所作。前两句诗人对美景进行了细微的刻画。后两句诗人睹物生情,想念故乡。
4.东吴:古代吴国领地,江苏省一带。
5.万里船:不远万里开来的船只。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两只黄鹂在柳枝上鸣叫,
一行白鹭在天空中飞翔。
窗口可以看见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
门口停泊着从东吴万里迢迢开来的船只。
二、词句解释
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
唐杜甫《杜甫全集》七言绝句
1.西岭:西岭雪山
2.千秋雪:指西岭雪山上千年不化的积雪。
3.泊:停泊。
杜甫《绝句》(其二)翻译和赏析
杜甫《绝句》(其二)翻译和赏析杜甫是唐代伟大的诗人,他的诗歌以其深沉的思想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闻名。
其中,他的《绝句》(其二)是一首非常有代表性的诗歌,充分展现了他的才华和情感。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这首诗的原文: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这首诗共四句,每句都是七言绝句。
诗中以自然景观为背景,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深情和对家国的思念。
接下来,让我们来翻译和赏析这首诗。
首先是第一句,“两个黄鹂鸣翠柳”,这句描述了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上鸣叫。
黄鹂是一种优美的鸟类,它的鸣叫声清脆悦耳,给人以愉悦的感觉。
而翠柳则是春天的标志,它的嫩绿色给人以生机盎然的感觉。
这句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
接着是第二句,“一行白鹭上青天”,这句描绘了一行白鹭在蓝天上飞翔的场景。
白鹭是一种高雅的鸟类,它的飞翔姿态轻盈优美,给人以清新脱俗的感觉。
而青天则代表着无边无际的天空,给人以豁达开阔的感觉。
这句诗通过对白鹭飞翔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由和远方的向往。
然后是第三句,“窗含西岭千秋雪”,这句描绘了窗外的景色,西岭上积雪不化。
西岭是中国西部的一座山脉,而千秋雪则代表着雪山上的积雪。
这句诗通过对窗外雪山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岁月的感慨。
最后是第四句,“门泊东吴万里船”,这句表达了诗人对远方的向往和对家乡的思念。
东吴是中国古代的一个地名,而万里船则代表着漫长的旅途。
这句诗通过对远方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家乡的眷恋和对远方的向往。
通过对这首诗的翻译和赏析,我们可以看到,杜甫在这首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自由和远方的向往、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家乡的眷恋,都在这首诗中得到了充分的表达。
这种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正是杜甫诗歌的独特魅力所在。
总的来说,杜甫《绝句》(其二)是一首非常有代表性的诗歌,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意思出处
诗句出处: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唐杜甫《绝句》
意思翻译:凭窗远眺,岷山的景色仿佛是嵌在窗框中的一幅画,山上堆积着终年不化的积雪;向门外瞧去,停泊在岸边的来自东吴的船只,宁静而安详。
意蕴解释:千秋雪和万里船分别从选自.时间和空间上极显景物之美丽壮阔,诗句突现了诗人身居草堂,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开阔胸襟。现在我们常常将诗句化用为成都的代称,或用于人们视野的阔大或胸襟的开阔等。
《绝句》古诗翻译赏析
《绝句》古诗翻译赏析《绝句》古诗翻译赏析 这⾸《绝句》是杜甫住在成都浣花溪草堂时写的,描写了草堂周围明媚秀丽的春天景⾊。
下⾯是⼩编为⼤家整理的,欢迎阅读。
绝句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船。
译⽂ 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婉转地歌唱,⼀队整齐的⽩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
我坐在窗前,可以望见西岭上堆积着终年不化的积雪,门前停泊着⾃万⾥外的东吴远⾏⽽来的船只。
注释 (1)西岭:西岭雪⼭。
(2)千秋雪:指西岭雪⼭上千年不化的积雪。
(3)泊:停泊。
(4)东吴:古时候吴国的'领地,江苏省⼀带。
(5)万⾥船:不远万⾥开来的船只。
(6)“绝句”是诗的名称,并不直接表⽰诗的内容。
这种形式便于⽤来写⼀景⼀物,抒发作者⼀瞬间的感受。
诗⼈偶有所见,触发了内⼼的激情,信⼿把诗⼈⾃⼰的感受写下来,⼀时不去拟题,便⽤诗的格律“绝句”作为题⽬。
杜甫⽤这⼀形式写了⼀组诗,共四⾸,⽤“绝句”为总题。
《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是其中的⼀⾸。
诗歌以⾃然美景,透⼀种清新轻松的情调氛围。
前两句,以“黄”衬“翠”,以“⽩”衬“青”,⾊彩鲜明,更托出早春的⽣机初发的⽓息。
⾸句写黄鹂居柳上⽽鸣,与下句写⽩鹭飞翔上天,空间开阔了不少,由下⽽上,由近⽽远。
“窗含西岭千秋雪”上两句已点明,当时正是早春之际,冬季的秋雪欲融未融,这就给读者⼀种湿润的感受。
末句更进⼀步写出了杜甫当时的复杂⼼情——说船来⾃“东吴”,此句表战乱平定,交通恢复,诗⼈睹物⽣情,想念故乡。
赏析 “两个黄鹂鸣翠柳,⼀⾏⽩鹭上青天”两个黄鹂在鸣,这就有声⾳了。
“⼀⾏⽩鹭上青天”,这就有⼀个⾏为、⼀个⾏动。
⼀横⼀纵,“两”和“⼀”相对;⼀横⼀纵,就展开了⼀个⾮常明媚的⾃然景⾊。
这句诗中以“鸣”字最为传神,运⽤了拟⼈的⼿法把黄鹂描写的更加⽣动活泼。
那么接下来杜甫⼜讲到“窗含西岭千秋雪”,我的窗⼦⾥包含了岷⼭千万年累积的雪,西⾯的岷⼭,是千年的积雪的⼀个岷⼭。
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唐诗原文及赏析
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唐诗原文及赏析本文是关于杜甫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门泊东吴万里船是出自《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的名句。
【全诗如下】《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作者:杜甫(唐代)好朋友网名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全诗翻译赏析绝句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诗文解释】1、成对的黄鹂在新绿的柳枝上鸣叫,一行白鹭在青天上自由飞翔。
凭窗望去,西山千秋雪景好像是嵌在其中的一幅画,门外停泊着来自东吴,畅行万里的船只。
2、两只黄鹏在翠绿的柳枝上鸣唱,一行白鸳飞上了高高的蓝天。
窗口正对着岷山千年不化的积雪,门外停泊着来自江苏的万里航船。
【词语解释】黄鹂:属黄鹂科,又名叫黄莺、黄鸟,广泛分布于我国东部各省。
鸣翠柳:在翠绿的柳树上鸣叫。
鹭:一种水鸟名,鹭鸶。
窗含:就是从窗子能够看到的意思。
含:包含。
西岭:指岷山。
岷山,在四川和甘肃的交界。
千秋雪:终年不化的积雪。
泊:停靠。
东吴:指长江下游一带,三国时期的孙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建立的政权,史称“东吴”。
泛指?在江苏、浙江一?。
万里:指东吴到成都相距遥远的路程。
【赏析一】公元七六二年,成都尹严武入朝,蜀中发生动乱,杜甫一度避往梓州,翌年安史之乱平定,再过一年,严武还镇成都。
杜甫得知这位故人的消息,也跟着回到成都草堂。
这时他的情绪个性好,应对这生气勃勃的景象,情不自禁,写下了这一组即景小诗。
兴到笔随,事先既未拟题,诗成后也不打算拟题,干脆以“绝句”为题。
诗的上联是一组对仗句。
草堂周围多柳,新绿的柳枝上有成对黄鹂在欢唱,一派愉悦景象,有声有色,构成了新鲜而优美的意境。
“翠”是新绿,“翠柳”是初春物候,柳枝刚抽嫩芽。
“两个黄鹂鸣翠柳”,鸟儿成双成对,呈现一片生机,具有喜庆的意味。
次句写蓝天上的白鹭在自由飞翔。
绝句杜甫意思解释全诗
绝句杜甫意思解释全诗
杜甫的《绝句》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七言绝句,全诗如下: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这首诗的意思解释如下:
"两个黄鹂鸣翠柳":描绘了春天里两只黄鹂(即黄莺)在翠绿的柳枝间欢快地鸣叫的场景,充满生机与活力。
"一行白鹭上青天":描述了一群(行)白色的鹭鸶展翅飞向蔚蓝的天空,形象展示了大自然中自由和谐的画面。
"窗含西岭千秋雪":通过窗户可以看到远处西边的山岭——西岭上的积雪,这里的“千秋”并非实指千年,而是形容时间长久,雪景常年不化,象征着永恒和宁静。
"门泊东吴万里船":门前停泊着来自遥远的东吴(今江苏一带)而来的船只,这些船只历经万里的航程来到这里,暗示着交通繁忙、人来人往以及诗人所居之地的地理位置优越。
整首诗以四个富有诗意的画面构成一幅生动立体的春日画卷,既有动态的鸟儿飞翔、船只航行,又有静态的雪景和翠柳。
诗人在写景之中寄寓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界的赞美,同时也反映出其淡泊宁静的心境。
《绝句四首》杜甫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绝句四首》杜甫唐诗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绝句四首》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组诗作品。
此诗作于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年),诗人经过一段较长时的东川漂流,因严武再次镇蜀而重返成都草堂,此时他的心情特别舒畅,面对一派生机的春景,不禁欣然命笔,将所见所感,随意收入诗篇,四首绝句一挥而就,是杜诗中寓情于景的佳作。
其中第三首最为著名,曾作为唐诗名篇选入了小学语文教科书中。
作品原文:绝句四首杜甫其一堂西长笋别开门,堑北行椒①却背村。
梅熟许同朱老②吃,松高拟对阮生②论。
其二欲作鱼梁③云复湍,因惊四月雨声寒。
青溪④先有蛟龙窟,竹石如山不敢安。
其三两个黄鹂⑤鸣翠柳,一行白鹭⑥上青天。
窗含⑦西岭⑧千秋雪,门泊东吴⑨万里船。
其四药条药甲⑩润青青,色过棕亭⑪入草亭。
苗满空山惭取誉,根居隙地⑫怯成形⑬。
词句注释:①行椒:成行的椒树。
②朱老、阮生:杜甫在成都结识的朋友,喻指普普通通的邻里朋友;后世常用,“阮生朱老”或“朱老阮生”作为咏知交的典故。
③鱼梁:筑堰拦水捕鱼的一种设施,用木桩、柴枝或编网等制成篱笆或栅栏,置于河流中。
但因为这里的水势险恶(“青溪先有蛟龙窟”),所以有“竹石如山不敢安”之说。
④青溪:碧绿的溪水;⑤黄鹂:黄莺。
⑥白鹭:鹭鸶,羽毛纯白,能高飞。
⑦窗含。
是说由窗往外望西岭,好似嵌在窗框中,故日窗含。
⑧西岭:即成都西南的岷山,其雪常年不化,故云千秋雪。
这是想象之词。
⑨东吴:指长江下游的江苏一带。
成都水路通长江,故云长江万里船。
⑩药条、药甲:指种植的药材。
王嗣爽《杜臆》说:“公常多病,所至必种药,故有“种药扶衰病”之句。
⑪棕亭、草亭:言药圃之大。
杜甫患多种疾病。
故所到之处需种药以疗疾。
⑫隙地:千裂的土地。
⑬成形:指药材之根所成的形状,如人参成人形,茯苓成禽兽形,等等。
白话译文:(一)厅堂西边的竹笋长得茂盛,都挡住了门头,堑北种的行椒也郁郁葱葱长成一行却隔开了邻村。
看到园中即将熟的梅子,便到待梅熟时邀朱老一同尝新;看到堂前的松树,便希望和阮生在松荫下尽情地谈古论今。
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的意思
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的意思【诗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出处】唐·杜甫《绝句》。
【意思翻译】从窗内可以望到西岭上千年不化的积雪,门外停泊着从万里之外驶来的东吴的船只。
窗含:从窗内向外望景物,窗框像一个画框,故说“含”。
西岭:泛指岷山,在四川省成都市西。
东吴:泛指江浙一带。
【鉴赏1】凭窗远眺西山的雪岭,岭上有终年不化的皑皑白雪,历经千秋万代。
而门外的江岸边,也停泊着来自万里之外“东吴”船只。
诗歌两句俱是写景,上句是远景,诗人从窗框中看到;下句是近景,诗人从门口看到。
全首诗歌俱是写景,我们却能从字里行间体会诗人的感情:“万里船”意味深长,安史之乱历经八年之久,这之间由于战乱,船只是无法畅行万里的,而今战乱平息,这门前停泊的船只正是来自万里之外的“东吴”,诗人以此表达自己对平定安史之乱的愉快心情。
“万里船”与“千秋雪”相对,空间无限宽广,时间无限久远,境界开阔。
【鉴赏2】凭窗远眺,西山雪岭积雪终年不化。
向草堂门外看去,来自万里以外东吴的江船停泊门前。
诗句对仗工整,一句一景,由远及近,千秋雪岭,万里江船,构成了一幅意境优美壮阔的山水图画。
“含”字状窗框内所见,俗字在此生辉。
【用法例释】用以形容窗含远山,户临江河的家居环境。
[例]“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时间上与太古相接,空间上与远方相通,这真是叫人浮想联翩的好地方。
可我的故乡也不坏,打开门窗,但见水外绿水,帆外白帆,天边上淡淡一抹青山,把人的思想感情带得远远的。
(吴岩《打开门窗》)【全诗】《绝句》.[唐].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注释】①西岭:指成都西面的岷山,终年积雪,故称“千秋雪”。
东吴:江苏、浙江一带。
万里:指蜀、吴两地,相距万里之遥。
【全诗鉴赏1】本篇写于广德二年春天(764)。
这年正月,杜甫正准备由阆州沿江东下,忽然听到严武又被朝廷任命为成都尹兼剑南节度使的消息,于是决定重回成都。
《绝句四首 其三》杜甫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绝句四首其三》杜甫唐诗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绝句四首·其三》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组诗作品。
此诗作于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年),诗人经过一段较长时的东川漂流,因严武再次镇蜀而重返成都草堂,此时他的心情特别舒畅,面对一派生机的春景,不禁欣然命笔,将所见所感,随意收入诗篇,是杜诗中寓情于景的佳作。
曾作为唐诗名篇选入了小学语文教科书中。
作品原文: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词句注释:1、黄鹂:黄莺。
2、白鹭:鹭鸶,羽毛纯白,能高飞。
3、窗含。
是说由窗往外望西岭,好似嵌在窗框中,故日窗含。
4、西岭:即成都西南的岷山,其雪常年不化,故云千秋雪。
这是想象之词。
5、东吴:指长江下游的江苏一带。
成都水路通长江,故云长江万里船。
白话译文:黄鹂在新绿的柳条间叫着春天,成双作对好喜庆;白鹭排成行迎着春风飞上青天,队列整齐真优美。
那西岭的雪峰啊,像一幅美丽的画嵌在窗框里;这门前的航船啊,竟是从万里之外的东吴而来。
创作背景:唐代宗广德二年(公元764年)春,杜甫因严武再次镇蜀而重返成都草堂,其时,安史之乱已平定,杜甫得知这位故人的消息,也跟着回到成都草堂。
这时诗人的心情特别好,面对这生气勃勃的景象,情不自禁,写下了这一组即景小诗。
兴到笔随,事先既未拟题,诗成后也不打算拟题,干脆以“绝句”为题。
这四首诗就是杜甫初归草堂时所写的一些绝句诗,包括其中的《绝句四首》。
明末王嗣奭《杜臆》说“是自适语”,“盖作于卜居草堂之后,拟客居此以终老,而自叙情事如此。
”作品鉴赏:这组诗一开始写草堂的春色,情绪是陶然的;而随着视线的游移、景物的转换、江船的出现,触动了他的乡情,四句景语完整表现了诗人这种复杂细致的内心思想活动。
此诗两两对杖,写法非常精致考究,读起来却一点儿也不觉得雕琢,十分自然流畅。
把读者由眼前景观引向广远的空间和悠长的时间之中,引入对历史和人生的哲思理趣之中。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原文、赏析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出自唐代杜甫的《绝句》原文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
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创作背景:公元762年,爆发“安史之乱”,杜甫一度避往梓州。
第二年,叛乱得以平定,杜甫也回到成都草堂。
当时,他的心情很好,面对这一派生机勃勃,情不自禁,写下这一首即景小诗。
赏析这首《绝句》是诗人住在成都浣花溪草堂时写的,描写了草堂周围明媚秀丽的春天景色。
诗歌以一幅富有生机的自然美景切入,给人营造出一种清新轻松的情调氛围。
前两句,诗人以不同的角度对这副美景进行了细微的刻画。
翠是新绿,是初春时节万物复苏,萌发生机时的颜色。
“两”和“一”相对;一横一纵,就展开了一个非常明媚的自然景色。
这句诗中以“鸣”字最为传神,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黄鹂描写的更加生动活泼,鸟儿成双成对,构成了一幅具有喜庆气息的生机勃勃的画面。
而黄鹂居柳上而鸣,这是在静中寓动的生机,下句则以更明显的动势写大自然的生气,白鹭在这个清新的天际中飞翔,这不仅是一种自由自在的舒适,还有一种向上的奋发。
再者,首句写黄鹂居柳上而鸣,与下句写白鹭飞翔上天,空间开阔了不少,由下而上,由近而远,使诗人所能看到的、所能感受到的生机充盈着整个环境,这样就再从另一角度显出早春生机之盛。
第三句,“窗含西岭千秋雪”,诗人凭窗远眺,因早春空气清新,晴天丽日,所以能看见西岭雪山。
上两句已点明,当时正是早春之际,冬季的秋雪欲融未融,这就给读者一种湿润的感受,此句“窗”与“雪”间着一“含” 字,表现出积雪初融之际湿气润泽了冬冻过的窗棂,这更能写出诗人对那种带着湿气的早春生机的感受。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屋里万泊的诗意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屋里万泊的诗意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的意思是:坐在窗户边可以看到远处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门前停泊着的船只是从千里之外的东吴过来的。
这里的“万里船”的意思是不远万里开来的船只。
“千秋雪”的意思:西岭雪山上千年不化的积雪。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出自于杜甫的《绝句》,原文如下:
《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整首诗描绘的是以作者家为事件发生的中心地,时间在春末夏初的六月,家旁的柳树上成双结对的黄鹂鸟在卿卿我我地鸣叫,预示着什么事要发生。
果不其然,作者所有的努力都没有白费,有船来接作者与一群高洁之士要同去做官了。
事件脉络表达得非常清晰明确。
全诗看起来一句一景,是四幅独立的图景,但诗人的内在情感使其内容一以贯之,以清新轻快的景色寄托诗人内心复杂的情绪,构成一个统一的意境。
杜甫绝句翻译
杜甫绝句翻译本文是关于杜甫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导语:“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下面是《绝句》的原文及翻译。
(更多内容请关注应届毕业生网)【绝句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译文】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婉转地歌唱,一队整齐的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
我坐在窗前,可以望见西岭上堆积着终年不化的积雪,门前停泊着自万里外的东吴远行而来的船只。
【注释】(1)西岭:西岭雪山。
(2)千秋雪:指西岭雪山上千年不化的积雪。
(3)泊:停泊。
(4)东吴:古时候吴国的领地,江苏省一带。
(5)万里船:不远万里开来的船只。
(6)“绝句”是诗的名称,并不直接表示诗的内容。
这种形式便于用来写一景一物,抒发作者一瞬间的感受。
诗人偶有所见,触发了内心的激情,信手把诗人自己的感受写下来,一时不去拟题,便用诗的格律“绝句”作为题目。
杜甫用这一形式写了一组诗,共四首,用“绝句”为总题。
《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是其中的一首。
诗歌以自然美景,透一种清新轻松的情调氛围。
前两句,以“黄”衬“翠”,以“白”衬“青”,色彩鲜明,更托出早春的生机初发的气息。
首句写黄鹂居柳上而鸣,与下句写白鹭飞翔上天,空间开阔了不少,由下而上,由近而远。
“窗含西岭千秋雪”上两句已点明,当时正是早春之际,冬季的秋雪欲融未融,这就给读者一种湿润的感受。
末句更进一步写出了杜甫当时的复杂心情——说船来自“东吴”,此句表战乱平定,交通恢复,诗人睹物生情,想念故乡。
【创作背景】公元762年,唐朝鼎盛时期,成都尹严武入朝,当时由于“安史之乱”,杜甫一度避往梓州。
第二年,叛乱得以平定,严武还镇成都。
杜甫也回到成都草堂。
当时,他的心情很好,面对这一派生机勃勃,情不自禁,写下这一首即景小诗。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全诗翻译赏析绝句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诗文解释】1、成对的黄鹂在新绿的柳枝上鸣叫,一行白鹭在青天上自由飞翔。
凭窗望去,西山千秋雪景好像是嵌在其中的一幅画,门外停泊着来自东吴,畅行万里的船只。
2、两只黄鹏在翠绿的柳枝上鸣唱, 一行白鸳飞上了高高的蓝天。
窗口正对着岷山千年不化的积雪, 门外停泊着来自江苏的万里航船。
【词语解释】黄鹂:属黄鹂科,又名叫黄莺、黄鸟,广泛分布于我国东部各省。
鸣翠柳:在翠绿的柳树上鸣叫。
鹭:一种水鸟名,鹭鸶。
窗含:就是从窗子可以看到的意思。
含:包含。
西岭:指岷山。
岷山,在四川和甘肃的交界。
千秋雪:终年不化的积雪。
泊:停靠。
东吴:指长江下游一带,三国时期的孙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建立的政权,史称“东吴”。
泛指現在江苏、浙江一帶。
万里:指东吴到成都相距遥远的路程。
【赏析一】公元七六二年,成都尹严武入朝,蜀中发生动乱,杜甫一度避往梓州,翌年安史之乱平定,再过一年,严武还镇成都。
杜甫得知这位故人的消息,也跟着回到成都草堂。
这时他的心情特别好,面对这生气勃勃的景象,情不自禁,写下了这一组即景小诗。
兴到笔随,事先既未拟题,诗成后也不打算拟题,干脆以“绝句”为题。
诗的上联是一组对仗句。
草堂周围多柳,新绿的柳枝上有成对黄鹂在欢唱,一派愉悦景象,有声有色,构成了新鲜而优美的意境。
“翠”是新绿,“翠柳”是初春物候,柳枝刚抽嫩芽。
“两个黄鹂鸣翠柳”,鸟儿成双成对,呈现一片生机,具有喜庆的意味。
次句写蓝天上的白鹭在自由飞翔。
这种长腿鸟飞起来姿态优美,自然成行。
晴空万里,一碧如洗,白鹭在“青天”映衬下,色彩极其鲜明。
两句中一连用了“黄”、“翠”、“白”、“青”四种鲜明的颜色,织成一幅绚丽的图景;首句还有声音的描写,传达出无比欢快的感情。
诗的下联也由对仗句构成。
上句写凭窗远眺西山雪岭。
岭上积雪终年不化,所以积聚了“千秋雪”。
而雪山在天气不好时见不到,只有空气清澄的晴日,它才清晰可见。
用一“含”字,此景仿佛是嵌在窗框中的一幅图画,近在目前。
观赏到如此难得见到的美景,诗人心情的舒畅不言而喻。
下句再写向门外一瞥,可以见到停泊在江岸边的船只。
江船本是常见的,但“万里船”三字却意味深长。
因为它们来自“东吴”。
当人们想到这些船只行将开行,沿岷江、穿三峡,直达长江下游时,就会觉得很不平常。
因为多年战乱,水陆交通为兵戈阻绝,船只是不能畅行万里的。
而战乱平定,交通恢复,才看到来自东吴的船只,诗人也可“青春作伴好还乡”了,怎不叫人喜上心头呢?“万里船”与“千秋雪”相对,一言空间之广,一言时间之久。
诗人身在草堂,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胸次何等开阔!全诗看起来是一句一景,是四幅独立的图景。
而一以贯之,使其构成一个统一意境的,正是诗人的内在情感。
一开始表现出草堂的春色,诗人的情绪是陶然的,而随着视线的游移、景物的转换,江船的出现,便触动了他的乡情。
四句景语就完整表现了诗人这种复杂细致的内心思想活动。
【赏析二】公元七六二年,成都尹严武入朝,安史之乱发生,杜甫一度避往梓州,翌年安史之乱得以平定,严武还镇成都。
杜甫也回到成都草堂。
这时,他的心情很好,面对这一派生机勃勃,情不自禁,写下这一首即景小诗。
这首诗描绘出四个独立的景色,营造出一幅生机勃勃的图画,诗人陶醉其中,望着来自东吴的船只,不觉勾起了乡愁,细致的内心活动自然地流露出来。
杜甫诗作沉郁顿挫久为人所称颂,而其诗圣创作的艺术手法的多样对诗歌意境的开拓等方面更是为后者所重,诗学杜甫的难计其数,“诗圣”的影响至今不息。
杜甫的诗作,除真写关切人世社会的遭遇、变动外,还有不少是通过写景以达情景相生,以抒发自己的情怀的,现在要赏析的这首《绝句》正属此例。
杜甫平生有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志向,但由于当朝李林甫等权奸的当道,再加上房官一事,使他的仕途寸步难行,从此永远离开了长安,离开了宫廷,历经飘泊,他始终关心着民生,关切朝廷,但却也长久地受着被投闲置散而愁闷满怀的煎熬。
乾元二年杜甫到成都翌年建草堂,使飘泊的生活有所安定。
文德二年,杜甫故人严武向朝廷举荐杜甫为节度参谏检校工部员外郎。
这首绝句就写在这一期间。
诗歌以一副富有生机的自然美景切入,仿佛给人营造出一个清新轻松的情调氛围。
此两句,诗人以不同的角度对这副美景进行了细微的刻画。
翠是新绿,是初春时节万物复苏,萌发生机时的颜色。
以“鸣”发,黄鹂的啼叫,仿佛给人一种轻脆,悦耳之感。
早春时节嫩芽初发的柳枝上,成双成对的黄鹂在欢唱,好一片具有喜庆气味的生机!而黄鹂居柳上而鸣,这是在静中寓动的生机,下句则以更明显的动势写大自然的生气:晴空万里,一碧如洗,白鹭在此清新的天际中飞翔,这不仅是一种自由自在的舒适,还有一种向上的奋发,此着一“上”字之妙。
此两句,以“黄”衬“翠”,以“白”衬“青”,色彩鲜明,更托出早春的生机初发的气息。
两首句还写到黄鹂的啼鸣,对这幅生机盎然,绚丽多彩的早春图象就分别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进行刻划,而这种有声有色的手法,就加增了生机之盎然。
再者,首句的写黄鹂居柳上而鸣,与上句写白鹭的飞翔上天,前间的空间开阔了不少,由下而上,由近而远,使诗人所能看到的能感受到的生机充盈着整个环境,这样就再从另一角度显出早春生机之盛。
第三句,“窗含西岭千秋雪”,一说凭窗远眺,因早春空气清澄,晴天丽日故可睹西山雪岭。
但我却以为此说不甚如意。
可否这般理解更好一点:上两句已点明,当时节全是早春之际,冬季的秋雪大概正是欲融未融,这给人就有一处湿润的感受,此句“窗”与“雪”间着一“含”字,使人生出雪初融之际湿气润泽了冬冻过的窗棂,仿如润含了感受,这不更能写出对那种带着湿气的早春生机的感受吗?而“西岭”则不妨理解为诗人看到带窗前初融的冰雪而想起草堂近旁的西岭,想到西岭山上的长久积雪继而以那西岭上千秋的雪代在窗上所见之雪。
但诗人为何以这“千秋雪”代窗上这上年的残雪呢?诗人失落多年的运用,使所表达的意境更广远。
上文我已简单述了杜甫写作此诗的处境,当年,杜甫已久离朝廷飘泊多年,而忽而又有效力之机。
这是诗人观物寄情时物物相融之手法,另外“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少年志向历数十年的重重阻扼后终有重展的机会,多年战乱得以平定,这与诗人看到窗前的融雪而想到西岭,并以岭上千年雪代窗上残雪进而给人顽雪消融之感正好相联。
但同时,以生此顽雪可融之感,以另一角度来说也表明一种艰难,冰封三尺非一日之功,何况要融此千年秋之雪?于是,在那淡淡的希望之中却有着更深的忧虑。
故我以为,这句就不仅仅是对窗前雪的描写了,它有着更深的寓意,而这种对景物的体察,其实早在一二句中就暗含其中了。
“两个”、“一行”,数目历历分明,观察仔细,不是因为内心的轻松愉快,而是要排遣心内那久受的投闲置散的愁闷意绪和百无聊赖的心情。
这与《小槛遣心》中“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与《曲江》中“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对景物的体察有异曲同工之妙,同以清新自由之景象以心中百无聊赖的心情。
末句更进一步写出了杜甫当时的复杂心情。
一说船来自“东吴”,此句表战乱平定,交通恢复,诗人睹物生情,想念故乡。
此解也似不够妥帖。
着一“泊”字,实有深意。
泊“有停留不开”义,杜甫用的应正是此义。
杜甫的多年飘泊无着。
虽然他心中始终还有那么一点希冀,但那毕竟已大大消去了。
他对自己一展抱负的信心,他自己应该知道自己“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在当时实难实现,而且在严武向朝廷推荐他之前,他刚因成都少尹徐的叛乱而在梓州、阆州一带历了一番流亡生活而归,连偏于一隅的草堂也不能安居,杜甫当时心情可知,怀着这样强烈迷惘不定的心绪,又有着这样无着无依和对朝廷虽有所望但却又极感希望渺茫的人生体验,杜甫对严武的推荐是否成功,而即使成功后自己是否真可一展抱负,着实百抱望不大的,“泊”,正好写出此种处于希望与失望之间的复杂心情。
而“万里”则暗示了目的达到的远难,这与三句中千秋并举,一从时间上,一从空间上,同写出那种达到目的之难,以示希望之不大。
此其一。
其二,这只停泊门前的东吴船并非自东吴来,而是到东吴去的。
东吴,正是杜甫心中那点希冀的象征。
不直言长安而云东吴,原因何在?一则如上述,以成都、东吴间相距之远,路径之难暗示诗人抱负得展之不易;二则,三国孙权善任贤能,西联蜀汉,北抗曹魏,使世成三分局面,自古为不少士人誉之为明主,借东吴代孙仲谋,一则暗示杜甫对当朝帝皇的希望,同时也更应是他那“致君尧舜上”志向的寄寓之所。
而以“泊”、“万里”、“东吴船”合而为一句,正是写出那“难”字。
而以这种情绪作结,则又可引人再去细品寓于轻快春景之内的余味。
这首绝句一句一景,但又融而为一,其中起联结作用的正是诗人内心的心绪。
在表面看来是一切生机,欢快明亮的景象内,却寄托着诗人对时光流逝,孤独而无聊的失落之意,更写出了诗人在重有一线希望之时的复杂心绪,在那希望之外,更多的是诗人对失望的感伤,对希望可否成真的无着、彷徨。
以清新轻快之景寄托自己内心这般复杂的心情,正是诗人此诗的主意之所在。
【赏析三】“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两个黄鹂在鸣,这就有声音了。
“一行白鹭上青天”,这就有一个行为、一个行动。
一横一纵,“两”和“一”相对;一横一纵,就展开了一个非常明媚的自然景色。
那么接下来杜甫又讲到“窗含西岭千秋雪”,我的窗子里包含了岷山千万年累积的雪,西面的岷山,是千年的积雪的一个岷山。
“门泊东吴万里船”我的门口停着长万里的船只。
这样就形成了一迎一送,迎这个积雪的山头来进入你的视野,送这个船到下游去。
那么这个“万里船”能够通行,也说明这个“安史之乱”已经进入了尾声了,已经接近要平定了,这个时候那航船也可以通行了,做生意的人可以在这条江上来来往往了。
那么这么一首诗,它本身是非常有修饰之美的,在加之它四句都是对仗的。
从六朝开始就有绝句,到了唐代以后绝句就形成了非常圆熟的一种艺术,我们很多著名的诗都用绝句。
绝句就是四句,四句往往或者四句都不对仗,或者四句前面两句写景对仗后面两句抒情不对仗,或者是前面两句不对仗后面两句对仗,那么现在他这首诗四句都对仗,可以说是一首非常工整的、写得非常认真的一首诗。
杜甫有一个写诗的时候让人“语不惊人誓不休”,所以他就把这首诗千锤百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