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流行文化现象的多元解读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随着社会价值出现多元化的局面,青少年流行文化出现了新特征。通过对青少年流行文化内涵和特征的解析,以及历史轨迹的追踪,分析青少年流行文化存在的社会基础,提出通过对青少年流行文化关注的价值基点、关注方式等转变促进大学生成人成才成功。

【关键词】流行文化青少年多元价值

青少年流行文化的界定

从语言学的角度来看,青少年流行文化由青少年、流行和文化三个概念构成。首先,青少年指年龄为16~24岁的群体,他们思想活跃,创新意识和接纳新鲜事物能力较强;其次,对于流行,社会学理论认为其是起到意指作用的一般行为的典型形式;再次,文化的本质就是人化,包括了人所创造的物质与精神产品的总和。

从青少年流行文化构成来看,分为两大类:物质性和思想精神性因素。物质性因素,指以特定物质资料为基础而成为青少年流行文化的表现形式,包括流行服饰和奢侈品。思想精神性因素,指创造青少年流行文化产品的精神思想因素。它以各种各样的符号、象征等精神性的无形原料构成和传播,例如DIY精神。上述两种因素在生活中存在交叉,例如奢侈型物质也代表着奢侈型精神文化。

青少年流行文化的特征

变化性和周期性。在一定时间内出现的青少年流行文化,经历一段传播后,就会作为“旧”东西而逐渐消失;“新”青少年流行文化便取而代之,但也很快被更新的所取代,如此一波又一波而传播,形成了青少年流行文化的变化性和周期性。

独创性和控制性。青少年流行文化的出现本身具有独创性和主动性的一面,但是其在传播过程中又需要靠广告和各种大众传媒的不断作用,具有被控制、被推广和被复制性的另一面。

手段性和象征性。青少年流行文化本身在作为进行物质和精神消费手段的同时,又作为表现主体自身以及社会身份的象征形式,最终形成对自我群体的归属感,形成了70后、80后、90后群体的身份认同感。

模糊性和渗透性。青少年流行文化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传统的精英文化、精致文化同大众文化的区别和差异①。同时,青少年流行文化的出现,使文化和生活的进一步紧密结合,使“文化生活化”和“生活文化化”能够同时进行。

青少年流行文化的变迁和时代特点

我国的青少年流行文化从起源到现在一共经历了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流行内容:

第一阶段: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港台文化勃兴。港台文化开始在内地兴起:在文学领域,以梁羽生和金庸的《龙虎斗京华》、《射雕英雄传》等武学小说和琼瑶的《窗外》等言情小说为典型代表;在歌曲领域,邓丽君的歌曲广为流传;在影视方面,《霍元甲》、《上海滩》、《几度夕阳红》等掀起了观影热潮。

这一阶段,体现了青少年渴望解放思想观念,解放世俗生活欲望的心态,客观上流行文化以作为传统文化的平衡者身份出现,逐渐形成70后这一人群的文化身份认同。

第二阶段:20世纪90年代到世纪末,内地流行文化开始壮大并与港台文化合流共生。在影视领域,春晚开始出现,周星驰、王家卫、冯小刚的作品引领影视潮流;在歌曲领域,四大天王和罗大佑走红,崔健《一无所有》等新摇滚走热。

这一阶段,流行文化和工业化紧密结合,体现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物质财富的不断增加,青少年对于精神文化需求不断增强,流行文化不仅作为传统文化的平衡者出现,而且逐步开始占据青少年视线主流,形成80后这一人群的文化身份认同。

第三阶段:21世纪初到现在,中国流行开始和国际流行共生,这一阶段伴随着市民社会的进一步孕育,人们的主体意识被激活,更加关注小人物,出现了草根文化、山寨文化。流行文化开始和主流文化、精英文化三足鼎立,形成了90后这一人群的文化身份认同,青少年流行文化的特点有:

第一,突破了原有的港台领域,开始向国际化迈进。第二,青少年流行文化开始和信息化发展结合随着我国开始进入信息化时代。手机和网络的不断普及,为青少年流行文化的发展提供便捷的手段和沟通的平台,催生了短信文化和网络文化,手机网络和电脑网络开始成为传播的主要载体,青少年本身作为流行文化的参与者和互动者地位更加的突出,文化流行周期加快。第三,青少年流行文化背后经济推手更加明显。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的完善,对利益的追逐已成为文化传播的原动力,青少年流行文化越来越被媒体和商家对利益的追求所左右。尤其是网游、博客、造星活动,其背后往往伴随着经济主体通过文化的盈利结果。第四,青少年流行文化更加本土化,原创化。本土化包括原创性和模仿性。原创性体现在民族特色越来越凸显,歌曲领域,周杰伦的《发如雪》、《东风破》、《青花瓷》,都充满了浓浓的中国风。但是还有模仿痕迹,可喜的是这种模仿不是简单照搬,而是蕴含着本土化的二次创作,被称为山寨化时代。第五,青少年流行文化反应了社会价值的多元化。随着社会改革进入深水区,青少年之间开始存在多元化社会价值。青少年对朦胧诗,网络文学等文化的追求,反应了他们对价值探索;对于选秀活动和偶像明星的崇拜,反映了对成功的向往;开设博客,以及晒客族体现出来自信,同时也体现渴望被关注和理解的心理。

引导青少年正确认识青少年流行文化途径

面对着各类各样的青少年流行文化,应当用一元化的主流价值观去兼容并包,发挥流行文化对将学习生活环境的选择逐渐向社会转移,实现青少年在进入社会后成功实现角色扮演的作用②,应当着重做到引导青少年关注流行文化的转变。关注角度的转变。目前青少年的关注角度过于狭隘,以“快男”“超女”为例,首先,要做到从关注结果转变到关注过程,不仅仅要让青少年们了解到他们舞台上的成功,更应当理解他们对自己梦想的执着和所付出的艰辛努力;其次,从关注点转变到关注面、体,不仅让青少年了解到他们在音乐上的成功,同时引导关注他们在其他方面的优秀品质;再次,从关注一时转变到关注长期,不仅关注一场比赛的胜利,同时更关注历届超女快男发展的轨迹,提取他们人生成功的积极因素教育青少年;通过上述三个转变,最终实现引导青少年从关注表象转变到关注内涵的转变。

关注内容的转变。首先,对青少年流行文化内容关注要从生活时尚转向思想时尚和生活时尚并重,着重引导学生关注先进思想,进取精神,引导他们逐步形成奉献,自信,创新的80、90后良好精神品质;其次,要引导从从关注草根文化转向精英文化草根文化并重,恶搞文化成为当代青少年颠覆传统的一个标签,在关注草根文化的同时,更加关注精英文化,将两者结合,打造当代青少年“文化集群”;再次,引导从宏观模糊关注向微观精确关注,尤其是对社会民生热点的关注过于概括、模糊,仅停留在大概阶段,以北大实行的校长实名推荐制为例,首先引导学生关注是否应当实行该制度,引导价值评价;其次,如果实行,如何实行,程序如何,标准如何,引导程序关注;再次,该制度会对完善现有人才评价模式影响,引导影响关注,通过每一个环节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关注方式的转变。由于科技的发展,使青少年群体对于流行文化的互动更频繁,此时,关注的方式犹为重要,目前对于流行文化的关注途径主要是通过网络,而对传统报纸,书刊途径使用较少,而网络虽然存在着互动性更强和更加方便和快捷的优势,但也同时存在着匿名性,消息来源的权威性以及信息的易逝性等主要缺陷,因此,要引导青少年将关注的途径的拓宽,形成多元的关注渠道。

关注价值基点的转变。对于流行文化关注都预设了主体的价值判断,而价值判断基点不同会带来不同结论,笔者认为作为引导当代青少年对流行文化的价值评断尺度应当包括四个方面内容:首先,利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评价;其次,利用和谐文化评价;再次,利用优秀传统文化来评价;最后,利用现代的各学科前沿知识评价流行文化,包括用法律知识,经济学的博弈论知识来认识包括周正龙事件、三鹿事件、价格联盟在内的各类流行热点,以李宇春获得超女冠军为例,引导学生思考公正民主的评选机制如何实现,思考现实很多人不支持她,却成为了冠军,引如制度经济学的阿罗不可能定理来进行解释,扩充学生的知识面。

关注目的的转变。引领青少年关注流行文化要以成人,成才,成功作为最终目的,处理好三者之间关系,其中,成人是从道德维度对“人之所以成为人”的界定,成才主要是从知识维度对青少年作为学生群体本职任务界定,成功主要是从青少年和社会发展的互动角度进行的界定,引导青少年走向成功,其中,成人是基础,成才是关键,成功是目标,三位一体,最终实现当代青少年的全面协调科学发展。(作者单位:重庆三峡学院;本文系重庆三峡学院校级课题“当代大学生‘成人’教育体系研究”部分成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