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异常心电图诊断标准
关于常见异常心电图
心肌梗死(一)基本图形
3. 坏死型Q波改变 • Q 波 异 常 增 宽 加 深 ( 宽 度 ≥ 0.04s, 深 度
≥1/4R) ,R波振幅降低甚至消失而呈QS 型。 以上图形出现在面对梗死区的导联上。
心肌梗死(一)基本图形
心肌梗死(二)图形演变与分期
早期(超急性期) 梗死后数分钟或数小时内 • T波高耸或S-T段斜行上升,不出现异常Q波。 急性期 梗死后数小时或数日,可持续数周 • S-T段抬高呈弓背型,T波倒置并加深,出现异常Q波 近期(亚急性期) 梗死后数周至数月 • S-T段恢复,坏死型Q波存在。倒置T波加深、变浅。 陈旧期(愈合期) 梗死3~6个月之后或更久 • T波恢复直立或趋于恒定不变,常遗留坏死型Q波。
典 型 心 绞 痛
心肌缺血 —— 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
临床常无症状,静息心电图约2/3有ST-T异常改变: S-T段压低 以缺血型最有诊断意义。
缺血型S-T段压低特征:①压低的S-T段可呈水平型或 下垂型,也可呈弓背型;②S-T段压低的幅度 ≥0.05mV。 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呈现“冠状T波”特点时诊断 较有把握。并有以下特点:常能定位,有动态变化,有 对应导联的变化。
急性心肌梗塞的图形演变
心肌梗死(三)定位诊断
左前降支: 左室前壁 前室间隔 左回旋支: 左室侧壁 右冠状动脉: 右室壁(少见) 左室后壁(多见) 左室下壁(多见)
心肌梗死(三)定位诊断
常见的梗死部位及其相应导联: 前间壁:V1、V2 (V3) 前壁:V3、V4、V5 下壁(膈面):Ⅱ、Ⅲ、aVF 侧壁:Ⅰ、aVL、V5(V6) 正后壁:V7、V8、V9 (V1、V2出现高R波)。
心律失常(三)常见心电图特征
➢ 窦性心律与窦性心律失常 ➢ 过早搏 Nhomakorabea ➢ 异位性心动过速 ➢ 扑动与颤动 ➢ 传导阻滞 ➢ 逸搏与逸搏心律 ➢ 预激综合征
常见异常心电图诊断
a
27
阵发性室速心电图特点
3个或3个以上连续出现的宽大畸形的 QRS波群,符合室早的诊断标准
心室率>110次/分
a
28
R-on-T心电图特点
提前出现的R波落在前一个T波的降支上
a
29
心室扑动心电图特点
为连续宽大畸形的心室波,频率约150-250 次/分或较慢,分不清QRS及ST-T波,P波也 看不到。
扣击心前区(对VT尤为有效) 360J电除颤
200J电除颤
a
8
临床常见异常心电图
a
9
窦性心动过速的原因
疼痛、惊吓、运动 血容量减少 心肌梗死 心力衰竭 肺动脉栓塞 肥胖 身体适应性差
妊娠 甲亢 贫血 CO2滞留 药物:阿托品等
a
10
窦性心动过速心电图特点
P-QRS-T波正常 RR间期一致 心率>100次/分
a
11
窦性心动过缓的原因
``0.20-0.12:P-R间期 •
'`0.10-0.06:QRS时限 •
,上抬< V1~V2 0.05<ST段:下移 • V4~V6 0 . 1 mv.,V3 0 .5mv ,0 .3mv
a
4
P波
心房肌除极的电位变化 在aVR导倒置,I、II 、aVF、V4~V6导联
直立,III 、aVL、V1~V2 双向。直立或 倒置。 II导振幅最高。 时间<0.11``。 电压:肢导<0.25mv,胸导 <0.2mv。
血管迷走神经性发作 病窦综合症 AMI,尤其下壁AMI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低温 阻塞性黄疸 颅内压升高 药物:地高辛、β-阻滞剂、异搏定
a
12
常见异常心电图识别
1)心房扑动
各导联P波消失,而代之以F波; F波呈波浪形或锯齿状,形态大小一致,
FF间隔规整; F波的频率一般为250350次/min。
现在是34页\一共有81页\编辑于星期四
现在是35页\一共有81页\编辑于星期四
现在是36页\一共有81页\编辑于星期四
以正弦型的大扑动波;频率200250次/min。 心室扑动时心脏失去排血的功能,若不很快恢复 则会转为心室颤动而死亡。 心室颤动:心跳停搏前的短暂征象。
心脏完全失去排血的功能。QRS-T波群完全 消失,代之以大小不等、形状不同、极不匀齐的 低小波(颤动波);频率200500次/min。
现在是42页\一共有81页\编辑于星期四
其表现为振幅不等地在等电位线上上下下扭动;
室性波形宽大,不具有QRS及T波的特征;
其心率在180-250次/min之间变化。
现在是31页\一共有81页\编辑于星期四
现在是32页\一共有81页\编辑于星期四
4.扑动与颤动
当心房或心室起搏点的自律性增高,
超过异位性心动过速的频率时, 便形成扑动或颤动(纤维颤动), 可发生于心房和心室。
现在是44页\一共有81页\编辑于星期四
1)窦房传导阻滞
Ⅰ度窦房传导阻滞普通心电图机不能观察到; Ⅲ度窦房传导阻滞与窦性静止较难鉴别; Ⅱ度窦房传导阻滞才有明确的心电图诊断,
可分为MorbizⅠ型和Ⅱ型。
现在是45页\一共有81页\编辑于星期四
Ⅱ度窦房传导阻滞
MorbizⅠ型:长间歇之前的P-P间隔逐渐缩短, 于出现漏搏后又突然增长(称文氏现象);
现在是22页\一共有81页\编辑于星期四
现在是23页\一共有81页\编辑于星期四
常见异常心电图的识别
窦性心动过速
具有窦性心律的特征 频率快而规则的P 波,每分钟在100次 以上。QRS波紧跟P波之后,形态正常。 P-R间段:0.12~0.20
窦性停搏
窦房结在某个时期内兴奋性降低,不能产生冲 动,而使心房暂时停止活动,称为停搏或窦性 静止
心电图特点:在正常窦性心律中突然出现显著 的长间歇;长间歇中无P、QRS、T波群的存 在;长间歇与基本PP间期无倍数关系;长间歇 后往往出现房室交界性或室性逸搏
急性心肌梗死(ST抬高型)
超急性损伤期:ST升高;T波高耸 急性期:ST弓背向上抬高与T波连成单相曲线; T波逐渐倒置成冠状T;R波降低;病理Q波 (>0.04秒、Q>1/4R) 亚急性期:ST逐渐回落;T波逐渐恢复正常或 恒定倒置 慢性稳定期(陈旧期):病理性Q波(有的能 消失);ST正常;T波正常或倒置
高血钾
•T波高尖成“帐幕状”(Ⅱ、Ⅲ、avF、V3、V5显著)
电解质紊乱
低血钾
主要表现: U波增高(显著≥1mm),大于同一导 联T波,ST段压低≥0.05mv,T波降低,QT间期延
长 U波增高、 T波降低、ST段压低同时存在高度提示
“低血钾”
心电图的阅读分析
1、将各导联大致浏览一遍,注意有无伪 差,常见伪差有:交流电干扰、肌肉震 颤的干扰、基线不稳等。 2、观察P波 3、观察QRS波群 4、观察P与QRS的关系 5、结合临床资料,做出判断
内容提要
心脏的传导系统 心律失常的定义 常见异常心电图
窦性心律失常 房性心律失常 室性心律失常 房室传导阻滞 心肌梗死的心电图 电解质紊乱的心电图
心电图的分析
心脏的传导系统
心电图的组成及命名
心电图的组成及命名
P波代表左右心房除极时的电位和时间变化 PR间期代表心房除极开始至心室除极开始的 时间 QRS波群代表心室除极时的电位和时间变化
ECG监护及常见异常心电图的识别2
ECG监护及常见异常心电图的识别前言ECG监护是指利用心电监护仪等设备实时记录和监测心电图(ECG)信号以及进行相关处理的一种技术手段。
ECG可以反映心脏的电生理活动情况,ECG监护可以帮助医护人员了解一个人的心脏状况以及及时处理心脏异常情况。
本文将介绍ECG的基本概念、ECG监护常见异常及其识别方法。
ECG基本概念ECG是由心肌细胞释放的微电脉冲所形成的心电信号,可以用来反映心脏和心脏周围结构的电生理活动情况。
常规12导联心电图可以记录出心脏从不同方向发出的电信号,并反映不同心脏组织的电活动情况。
ECG测量出的电信号的基本参数包括心率、心律、QRS波形、ST段、T波等。
下面是对这些参数的简单解释:•心率:每分钟心跳次数,正常值在60到100之间。
•心律:指心脏跳动的节律,正常为有规律的节律。
•QRS波形:表示心室的兴奋-收缩过程,正常情况下波形呈短而宽的“M”形。
•ST段:反映心肌缺血或者损伤的情况,正常情况下应该为等电位线。
•T波:反映心室肌肉在收缩后重新极化的情况,正常情况下呈现出矮而窄的正弦波。
ECG 监护常见异常及其识别方法心率失常心率失常是指心脏跳动的节律不正常。
常见的心律失常包括窦性心律、房颤、心房颤动、室速/房室逸搏等。
下面是对这些心律失常的简单描述:窦性心律窦性心律是最常见型的心律失常,指正常的心电信号沿着窦房结传导,控制心脏跳动的节律。
正常情况下,窦性心律的ECG记录呈现出正常的QRS复合物波形和稳定的心率。
心房颤动心房颤动是指心房的收缩变得不规则和无序,而引发的心律失常。
ECG记录显示呈现出的是无规律的心率,QRS波形通常呈现出正常设备下的情况。
室速/房室逸搏室速/房室逸搏是指心室自发性放电会影响心跳的节律,导致失常。
ECG记录时可能会出现正常的QRS波形和不规则心率。
心肌缺血心肌缺血是指冠状动脉流量减少,导致心肌缺氧或死亡。
ECG记录上可以表现为下列异常:•ST段抬高或者下降:心肌缺血可能会导致ST段抬高或下降,这取决于心肌缺血的严重程度和缺血的时间。
常见异常心电图 - 12.12
ST压低: <0.1mv
第六步 : 看QT间期
• 从Q波起点至T波终末代表心室肌除极和 复极全过程 所需时间
正常:0.32 —0.44s
8小格--11小格
心律失常
• 定义:正常的心脏起搏点位于窦房结, 并按正常传导系统顺序激动心房和心室。 各种原因使心脏冲动的频率、节律、起 源部位、传导速度与激动顺序出现异常, 称为心律失常。
房颤
仅次于早搏的常见心律失常
定义:由于心房内多处异位起搏点发出 极快而不规则的冲动引起心房不协调的乱颤
病因: 持续性房颤:绝大多数为器质性,风心二狭最常见 阵发性房颤:
正常人,情激、手术后、运动、急性酒精中毒 部分由器质性心血管病引起
房颤
ECG特点: 窦性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形态、间隔不一的f波
室性心动过速
心电图特点 心室夺获:少数P波可以下传激动至心室。 表现为在P波之后,提前发生一次正常的QRS波群
室性心动过速
室介性于融窦合 性波 与: 异室位性心异室位搏冲动动之间+心室室冲性动融波合的波形态
扑动与颤动
当自发性异位搏动的频率超过阵速的范围时 形成扑动或颤动
按部位 房性:房扑(AF)、房颤(Af) 室性:室扑(VF)、室颤(Vf)
联倒置。 • “P”振幅:肢导联﹤0.25mv 胸导联﹤0.20mv (小于3
小格) • “P” 波时间: ﹤0.12s (小于3小格)
第一三五步“P”“QRS”“T”三波
“QRS”波 • 波型特点:肢导联特点,看心电轴是否正常(Ⅰ、Ⅱ
均正向波为主 , aVR导联倒置) 。胸导联特点 ,V1V2 rS型, V3V4 RS型, V5V6 qRs型。 无异常Q波。 • 振幅:I导联的R波小于1.0mV (小于2大格) , V5的R 波小于2.5mV (小于5大格) • 时间: ﹤0.12s (小于3小格) “T波” 方向:多与QRS波群主波方向一致, Ⅰ、Ⅱ、V4~V6导
心电图诊断标准
心电图诊断标准心电图诊断标准房室肥大一,左心房肥大(Left Atrial Hypertrophy)●I、II、aVL、V4~V6导联上,P波增宽,时间>0.11秒;●P波顶部有切迹,呈双峰型,峰距≥0.04秒,称为“二尖瓣”型P波;●PTF-V1≤-0.04毫米.秒。
二,右心房肥大(Right Atrial Hypertrophy)●II、III、aVF导联上,P波高尖,电压>0.25mV,又称为“肺型P波”;●I、aVL导联P波低平或倒置;●V1、V2导联P波,多高尖耸立,少数低平或倒置;●P波时间正常。
注解:“二尖瓣P波”并非只见于二尖瓣狭窄,二尖瓣狭窄的病人也不一定全部显示此种图形特征。
“肺型P波”虽多见于肺部疾患所致右房肥大,但在晚期风湿性二尖瓣狭窄病人也常可见到。
所以作为心房肥大的定位诊断,仍需要结合其它改变及临床资料来肯定诊断。
目前采用一种简便而实用的鉴别方法是测量P/P-R段比值。
此比值在1.0~1.6范围内为正常,如左心房肥大者,因P波时间延长,故此比值大于1.6,右心房肥大者,此比值小于1.0,但尚须结合病史等综合判断。
三,左心室肥大(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RI>1.5mV, RavL>1.2mV,RavF>2.0mV,或RI+SIII>2.5mV,RV5>2.5mV,SV1+RV5≥3.5mV(女),4.0mV(男)●QRS综合波时间延长,可达0.10~0.11秒;●V1、V5、V6导联T波呈低平、双向或倒置,S-T段下移>0.05mV;●心电轴左偏。
注解:原有的一项即V5导联的V AT>0.05秒,现有学者认为这个概念并不正确,实际在左心室肥大的诊断中非常有限,故可删除这项标准。
如临床无引致左心室肥大的疾病存在,心电图仅有QRS综合波V5电压增高,或平均电轴轻度左偏时,只能作出QRS综合波高电压或电轴左偏的诊断,当见于青年人和儿童一般无病理意义。
疾病状态下的异常心电图波形解读与诊断
疾病状态下的异常心电图波形解读与诊断在疾病状态下,心电图波形的异常表现对于医生来说是诊断和判断病情的重要依据。
本文将以不同的疾病状态为例,探讨与心电图相关的异常波形解读与诊断。
1. 心肌梗死:心肌梗死是冠心病的重要并发症,通常伴随着异常的心电图表现。
常见的心肌梗死心电图改变包括ST段抬高和Q波增宽。
当导联V1-V6出现Q波时,尤其是QRS波群时间超过0.04秒且振幅超过导联R波振幅的1/3时,提示心肌梗死的存在。
ST段抬高在梗死区域的导联上通常表现为持续抬高,持续时间大于20分钟,伴有相应导联的T波倒置,这种改变提示心肌梗死的存在。
2. 心房颤动:心房颤动是常见的心律失常,其心电图表现特点是P波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基本不规则的f波,称为无规律心房颤动波。
在心房颤动波的基础上,心室继发不规则收缩,显现为无规律的QRS波群。
此外,由于心房颤动引起心室率快而不规律,导致心室收缩不充分,可出现心室肥厚、心力衰竭等。
3. 心室颤动:心室颤动是一种严重的心律失常,其心电图表现为极度不规则、低电压的心室波形,没有明显的P波、QRS波群和T波。
心室颤动时,心室呈现高度不协调的快速振动,无法有效地泵血,是一种危及生命的状况。
心室颤动的紧急处理是电除颤。
4. 心室早搏:心室早搏指的是起源于心室的异常搏动,其心电图表现是QRS波群宽大畸形,形态与窦性搏动有明显不同。
心室早搏常见的心电图特征包括:QRS波群时间>0.12秒,呈宽大畸形,ST段和T波的形态和方向与窦性搏动不一致。
心室早搏可能由多种因素引发,如电解质紊乱、心肌缺血等。
5. 慢性心力衰竭: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心电图上的常见表现是QRS波群宽度增加(>0.12秒),代表心室传导延迟,这是由于心室分支传导系统受到病变的影响导致的。
此外,由于左室扩大以及心室肥厚,可出现ST段压低或巨高T波,表明心肌供血不足,进而发生心绞痛或心肌梗死。
6. 瓣膜病变:瓣膜病变是指由于先天性异常、感染或退变等原因引起的心脏瓣膜结构和功能的异常改变。
常见异常心电图诊断标准
常见异常心电图诊断标准一. 心肌梗塞1.基本图形:a①坏死Q波,时间>0.04秒,深度>1/4R。
②损伤性ST段抬高,弓背向上。
③缺血性T波改变。
2.心电图演变过程:起病数小时之内,可无异常或仅出现高耸T波。
起病数小时之后,ST段明显抬高呈弓背向上,ST段与T波融合形成单向曲线。
数小时至两天左右,出现病理性Q波,此为急性期改变,病理性Q波永久存在(偶可见Q波消失)。
抬高的ST段可持续数天至两周左右后,恢复至基线水平,T波可以低平或倒置,此为亚急性期的改变。
起病数周数月之后,T波呈V行倒置,倒置的T波可永久存在,或在数月至数年后恢复正常。
3.心电图定位:前间壁V1---V3下壁ⅡⅢ avF广泛前壁V1---V5高侧壁Ⅰ avL前侧壁V5—V7 Ⅰ avL二. 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电图表现1. T波变化,最早TV1>TV5,然后T波低平(T<1/10R)、双向、甚至倒置(QRS波群不以R为主可以倒置,如Ⅲ,A VR,V3R,V1,V2可倒置)。
2. ST段下移超过0.05mv(除A VR)。
3. 出现心律失常,传导阻滞。
4. QT间期延长(正常心率者QT间期0.36~0.44秒)。
三. 房性早搏:1. 提早出现房性P’波,形态与窦性不同。
P’-R间期≥0.12秒。
2. 房性P’波之后有正常形态的QRS波群,T波与QRS波的主波一致。
3. 不完全代偿间歇。
四. 交界区早搏1. 提前出现的QRS波群,形态基本正常。
2. P’波有三种可能:①先有逆行P’波(即倒置的P波),再有QRS波群,但此P’-R间期<0.12秒②先有QRS波群然后有逆行P’波,此R’-P间期<0.20秒③只有QRS波群而无P’波。
3. 交界区早搏的T波与QRS波群主波一致。
4. 完全代偿间歇。
五. 室性早搏1. 提早出现宽大畸形的QRS波群,前无P波。
2. QRS波群时间≥0.12秒。
.3. T波与QRS波群主波方向相反。
4. 完全代偿间歇。
异常的心电图报告
异常的心电图报告心电图是一种常用的医学检查手段,通过记录心脏电活动的变化,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心脏病等疾病。
正常的心电图通常呈现出一定的规律和特征,但有时也会出现异常的心电图报告。
本文将逐步介绍异常心电图的可能原因和诊断方法。
第一步:初步观察在初步观察心电图报告时,我们首先要注意患者的基本信息,比如年龄、性别、病史等。
这些信息有助于医生对异常心电图进行初步判断。
此外,还应关注心电图的整体形态,包括心率、心律、QRS波群、ST段和T波等。
第二步:分析心率和心律心率是指每分钟心脏跳动的次数,正常成年人的心率一般在60-100次/分钟之间。
如果心率过快(心动过速)或过慢(心动过缓),就可能出现异常心电图。
心律是指心脏跳动的节律,正常情况下应为规律的窦性心律。
若出现房颤、房扑等心律失常,也会在心电图上表现出来。
第三步:评估QRS波群QRS波群是心电图上记录心室除极和复极的特征波形,它包括Q、R、S三个波峰。
正常情况下,QRS波群应呈现出一定的形态和间距。
如果QRS波群存在异常增宽、缩窄、增高或降低等情况,就可能意味着心室传导阻滞或心肌损伤。
第四步:分析ST段和T波ST段和T波是心电图上衡量心室复极过程的指标。
正常情况下,ST段应平坦且位于等电位线上,T波应对称、挺拔。
如果ST段出现抬高或压低,T波倒置或高尖,就可能意味着心肌缺血、心肌梗死等异常情况。
第五步: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判断除了上述步骤,我们还需结合患者的临床资料,如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等,进行综合判断。
例如,如果患者有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并且心电图显示ST段抬高,可能是心肌缺血所致。
总结:异常的心电图报告可能暗示着患者存在心脏疾病或其他病理情况。
通过对心率、心律、QRS波群、ST段和T波的分析,结合患者的临床资料,医生可以初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心脏病等异常情况,并进一步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诊断。
心电图作为一种简便而有效的检查手段,对于心脏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常见异常心电图
向。
常见异常心电图
第19页
冠心病患者心电图 1、倒置深尖、双肢对称T波,反应
心外膜下或透壁性心肌缺血,也见 于心内膜下或透壁性心肌梗塞。 2.暂时性ST段抬高伴T波高尖及对应 导联ST段下移,为变异性心绞痛。
常见异常心电图
第20页
(三)判别诊疗 除外心肌病、心肌炎、心包炎;低钾、 高钾;药品影响。 除外心室肥大、束支传导阻滞、预激 综合征引发继发改变。
第12页
常见异常心电图
心肌缺血 一、心电图类型 (一)缺血型改变 1、心内膜下心肌缺血: 对应导联出现高大T波 2.心外膜下心肌缺血:
对应导联T波倒置
第13页
常见异常心电图
第14页
(二)损伤型心电图改变 心内膜下心肌损伤时, 心外膜导联ST 段压低, 心外膜下心肌损伤时, 心外 膜导联ST段抬高。 普通缺血时, 缺血部位导联上ST段压 低;严重缺血时, 缺血部位导联上ST 段抬高。
(P′R间期<0.12s),或在QRS波群之后(RP′间期<0.20s), 或与QRS波群重合而隐匿不出现。
3)多有完全性代偿间歇(即期前收缩前后两个窦性P波间距 等于正常P—P间距两倍)。
常见异常心电图
第53页
6.室性期前收缩
心电图特征:
1)期前出现QRS-T波,其前无相关P波。
2)期前出现QRS波群形态宽大畸形,时间常>
前壁:V3、V4、V5
后壁:V7、V8、V9
常见异常心电图
第32页
常见异常心电图
第33页
(四)不经典图形改变及判别诊疗 1.非Q波型心肌梗塞: 只有ST段抬高或压低及T波倒置, ST段可动态演变,但无Q波。 多见于多支冠状动脉病变
常见异常心电图
常见异常心电图
心肌梗死基本图形
• “缺血性”改变:面向缺血区的导联出 现T波高大、直立或对称性倒置
• “损伤性”改变:面向损伤区的导联出 现ST段逐渐抬高与T波融合,形成弓背向 上的单向曲线
• “坏死性”改变:面向坏死的导联出现 异常宽而深的Q波
整理课件
心肌梗死的图形演变及分期
• 超急性期:发病的数分钟至数小时 • 急性期:梗死后数小时至数天,一般不
按发生原理
异位心律失常
被动性 逸搏 逸搏心律
主动性 期前收缩
传导异常
预激综合征 传导阻滞
窦房阻滞 房内阻滞
扑动、颤动 阵发性心动过速
房室阻滞
室内阻滞
按心率快慢
快速性 早搏、扑动、颤动、心动过速等 缓慢性 病窦、窦缓、房室传导阻滞等
整理课件
窦性心律失常
• 凡起源于窦房结的心律称为窦性心律。 • 正常窦性心律心电图特点: ➢P波呈钝圆形, Ⅰ、Ⅱ、aVF导联,aVR
整理课件
急性下壁心梗心电图
整理课件
心律失常
• 定义:各种原因使心脏激动的起源或传 导出现异常,导致心脏跳动的频率好、 节律或激动的顺序异常,称为心律失常。
• 分类: 按发生机制 按心率快慢 按严重程度:良性、恶性
整理课件
整理课件
心律失常的分类 窦速
起源异常
窦房结心律失常
窦缓 窦性心律不齐 窦性停搏
临床表现
心电图特点 连 续 3 个 或 3 个 以 上 快 速 匀 齐 的 QRS 波 群 , QRS 波 形 态及时限正常 心率150~250次/分,心律规则 起止突然,通常由一个期前收缩触发
P波常难以辨认 暂时性ST段压低和T波倒置
整理课件
整理课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异常心电图诊断标准
一、心肌梗塞
1、基本图形:a
①坏死Q波,时间>0、04秒,深度>1/4R。
②损伤性ST段抬高,弓背向上。
③缺血性T波改变。
2.心电图演变过程:
起病数小时之内,可无异常或仅出现高耸T波、起病数小时之后,ST段明显抬高呈弓背向上,ST段与T波融合形成单向曲线。
数小时至两天左右,出现病理性Q波,此为急性期改变,病理性Q波永久存在(偶可见Q波消失)。
抬高得ST段可持续数天至两周左右后,恢复至基线水平,T波可以低平或倒置,此为亚急性期得改变。
起病数周数月之后,T波呈V行倒置,倒置得T波可永久存在,或在数月至数年后恢复正常。
3.心电图定位:
前间壁V1—-—V3下壁ⅡⅢ avF
广泛前壁V1—--V5高侧壁Ⅰ avL
前侧壁V5—V7Ⅰ
avL
二、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电图表现
1、T波变化,最早TV1>TV5,然后T波低平(T<1/10R)、双向、甚至倒置(QRS波群不以R为主可以倒置,如Ⅲ,AVR,V3R,V1,V2可倒置)。
2、 ST段下移超过0。
05mv(除A VR)。
3。
出现心律失常,传导阻滞、
4、 QT间期延长(正常心率者QT间期0、36~0。
44秒)、
三. 房性早搏:
1。
提早出现房性P’波,形态与窦性不同、P'—R间期≥0。
12秒。
2、房性P’波之后有正常形态得QRS波群,T波与QRS波得主波一致、
3. 不完全代偿间歇、
四. 交界区早搏
1。
提前出现得QRS波群,形态基本正常。
2、P’波有三种可能:①先有逆行P'波(即倒置得P波),再有QRS波群,但此P'-R间期<0、12秒②先有QRS波群然后有逆行P’波,此R’-P间期<0、20秒③只有QRS波群而无P'波。
3、交界区早搏得T波与QRS波群主波一致。
4。
完全代偿间歇、
五、室性早搏
1. 提早出现宽大畸形得QRS波群,前无P波、
2。
QRS波群时间≥0、12秒、.
3、T波与QRS波群主波方向相反。
4。
完全代偿间歇。
六。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1。
相当于一系列连续很快得房性早搏或交界区早搏(3个或3个以上),频率大多数为150~250次/分,节律一般绝对规则。
2。
QRS波群形态基本正常,<0、10s。
3. ST-T无改变,但发作时可有改变。
七、室性心动过速
1. 相当于一系列连续很快得室性早搏(连续3次或3次以上),频率大多数为150~200次/分,R—R大致相等,室律略有不齐。
2、宽大畸形得QRS波群,时间≥0。
12s,T波与QRS波群得主波方向相反。
3、如果出现窦性P波,可发现P波与QRS波群指尖无固定关系。
八、心房扑动
1。
心电图上无P波。
2、可出现锯齿状得F波,其频率就是250~350次/分、
3. QRS波群得形态正常,如心房到心室得传导就是固定得假设为4:1或5:1则心律比较规整,如传导不规律则心律不整齐。
九。
心房颤动
1。
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不等得f波
2。
f波频率350~600次/分、
3、QRS波略有差异,R-R间期绝对不规整,心率80~180次/分。
十。
心室得扑动(略)
十一. 心室颤动(略)
十二、房室传导阻滞
1。
Ⅰ度房室传导阻滞:①窦性P波之后均有QRS波群出现
②P-R间期≥0。
21s(老年人〉0。
22s)、
2。
Ⅱ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文氏现象:①P波规律出现。
②P-R间期进行性延长,直至出现一次心室漏搏,其后P—R间期恢复到最短,再逐渐延长,直至再次出现心室漏搏、这种周而复始得现象,称为房室传导得文氏现象。
③房室传导比例3:2 、4:3、5:4等。
3。
Ⅱ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①P波规律性出现②P—R间期固定(除了漏搏),QRS波群成比例得脱漏,形态一般正常或宽大畸形、③房室传导比例2:1、3:2 、4:3等、
4。
Ⅲ度房室传导阻滞:①P波与QRS波群无固定关系,P-P与R-R间距各有其固定规律。
②心房率〉心室率,P波频率高于QRS波群频率。
③QRS波得形态正常或畸形、
十三。
束支传导阻滞
1、左束支传导阻滞
①RV5顿挫、M型波,Ⅰ导与V5一样,其后常无S波、②V1、V2 S波增宽顿挫、③QRS波得时间≥0、12秒,为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 QRS波得时间〈0、12秒,为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2、右束支传导阻滞
①RV1顿挫、M型波,Ⅲ、avR有时常见M波,其后常无S波。
②V5、V6S波增宽顿挫、③QRS波时间≥0.12秒,为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如QRS波<0、12秒,为
3、左前分支传导阻滞
①心电轴左偏>-45度以上。
(有学者认为达—30度~以上加典型图形似可诊断)
②Ⅰ、avL导联呈qR型但q波不超过0。
02s,R波较高,RaVL〉RⅠ、通常Ⅰ导联无S波。
ⅡⅢ、aVF导联呈rS型,S波较深,SⅢ〉SⅡ。
③QRS时间正常或稍延长,多在0、10~0。
11s、aVL导联得室壁激动时间≥45ms。
胸前导联QRS波群无明显改变。
4。
左后分支阻滞
①心电轴右偏〉+90度以上。
②Ⅰ、aVL导联呈rS型,Ⅱ、Ⅲ、aVF导联呈qR型,q波〈0。
02s。
呈SⅠQⅢ型特点。
③QRS不增宽或轻度增宽,时限<0。
12s。
④Ⅱ、Ⅲ导联得R波相对较高,RⅢ>RⅡ。
⑤心前导联QRS波无明显改变,V1导联可呈QS型,V2导联可呈rS型。
十四。
预激症候群
1、P-R间期缩短小于0、12秒
2、R波得起始部有△波。
十五、左心房肥大:
1。
Ⅰ、Ⅱ、avL、P波>0.11秒、
2。
PV1双向倒置,部分较宽大。
3。
V3、V5呈双峰P波,双峰间距大于0。
04秒(二尖瓣型P波)。
十六、右心房肥大:
1. Ⅱ、Ⅲ、avF P波〉0.25mv。
2、 PV1高尖或双向,(肺型P波)、
3、若电压<0.25mv,但与同导联R波同样高,提示右房肥大。
十七、左心室肥大
1。
心电轴左偏:〉-15~-30度
2、反映左室得电压增高:
(1) RV5 RV6>2。
5 mv RV5+SV1〉4、0 mv(男)
(2) RV5 RV6>2.0 mv RV5+SV1>3.5 mv(女)
(3) RⅠ>1、5mv
(4) RⅠ+SⅢ〉2.5mv
(5) RavL>1.2mv
(6) RavF〉2、0mv
3、QRS波增宽>0.10秒VATV5>0、05秒(女0、045秒)
注:V AT代表室壁激动时间
4。
ST-T改变以R波为主得导联,ST下移大于0、05mv。
十八. 右心室肥大
1。
电轴右偏:>110度
2。
反映右心室得电压增高:
(1) RV1>1、0mv
(2) RV1+S V5>1。
2mv
(3) R avR>0、5mv (R>Q)
(4) V1R/S〉1 V5 R/S〈1
3。
V ATV1〉0.03秒
4。
QRS波形改变V1呈qR,显著顺钟向转位。
5、 ST—T改变ST V1 ,A VR 下移大于0、05mv,STV5上抬,T波直立。
十九、心电轴
0~90度为正常+30~+90无偏移
0~30轻度左偏0~—30中度左偏-30~-90显著左偏
+90~+120轻度右偏+120~+-180显著右偏+-180~-90(或+270)重度右偏
二十、过早复极综合征
1、 R波降支与ST段连接部出现J点或J波。
2。
ST段呈水平型或下斜型升高0、1~0、6mV,升高得ST段弓背向下。
3、ST段抬高得导联,T波呈对称性增高ST段与T波升支融合、
4。
胸前导联R波升高S波变小或消失。
上述改变多见于V3~V5导联。
5。
T波可出现倒置常在ST段升高得V3~V5导联。
其特点:倒置T波两支不对称,有周期性变化有时变浅或直立口服氯化钾或普萘洛尔后方可变为正性T 波但ERS得特征ST段并无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