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媒体的概念特性和类别

合集下载

《教育传播学》课程教学大纲

《教育传播学》课程教学大纲

《教育传播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教育传播学课程类别:专业主干课适用专业:教育技术学考核方式:考试总学时、学分: 32学时 2学分其中实验学时: 0 学时一、课程教学目的《教育传播学》是教育技术学专业基础理论课程之一,是国家高等院校教育技术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核心课程之一。

教育是一种典型的文化信息传播活动,教学、学习的实质就是实现信息的流动。

如何将教育信息结构化、符号化,实现教育信息的有效互动,是教育传播学研究的实质。

无论是基于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还是现代化的多媒体组合教学模式以及远程教学模式,都可以在教育传播学的理论框架内找到合理的解释。

进入信息时代,教育传播学是现代教育技术信息化教育的基本理论之一,为本专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习者应该达到以下目标:了解现代信息社会中的传播类型及传播领域的主要发展趋势;了解教育传播学区别于大众传播等相关相近领域的特殊性;掌握教育传播学的基本结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体系;学会运用教育传播理论与方法,分析教育教学过程,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能够将所学的教育传播理论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中,并在自己感兴趣的范围内,继续从事教育传播理论研究,为不断丰富和发展我国的教育传播学而努力。

二、课程教学要求1.教材使用与建设本课程使用的教材为南国农教授编写和李运林教授主编或主持修订的《教育传播学》教材,并制作了相应的电子讲义与课程教学资源库等。

2006年本教材已列入被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立项。

2.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扩充性资料使用情况本课程使用的扩充性的资源有:(1)向学生推荐的参考文献和有关刊物,在图书馆和我院资料室都可以获得;(2)往届学生的课程作业(主要为电子作品等);(3)向学生推荐的网络资源(如有关网站、网络资源);(4)专家讲座,有关专家的专题报告视频通过网络和课堂播放等形式供学生使用。

这样,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学习资源,扩大了其知识视野,可以帮助其进行基于资源的学习和主动探究,可以使其很好地理解教育传播的理论,促进教育传播理论向实践应用迁移。

教育学专业的教育技术与媒体

教育学专业的教育技术与媒体

教育学专业的教育技术与媒体教育技术与媒体,在当今信息化社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作为教育学专业的学生,了解和掌握教育技术与媒体的应用将使我们更好地适应现代教育的需求,并有效地运用新兴媒体手段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本文将从教育技术与媒体的定义、教育技术的应用以及教育媒体的开发与运用等方面论述教育学专业在这一领域的重要性。

首先,教育技术与媒体是指运用各类技术手段和媒体资源来辅助教学和学习的过程。

它包括但不限于使用多媒体设备、互联网、电子教材等教学工具,以及利用各类媒体传播教育信息和资源。

教育技术与媒体的应用可以提供更多元化的学习方式和资源,使学生能够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达到个性化教育的目的。

教育学专业的学生应该关注教育技术的应用,并通过学习相关课程和参与实践活动来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

例如,学生可以学习多媒体设计与制作的技巧,掌握电子教学平台的使用方法,了解线上教学的运作模式等。

这些知识与技能将为将来从事教育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教育媒体的开发与运用也是教育学专业需要重视的领域之一。

教育媒体是为教育目的而设计和制作的各类媒体资源,包括但不限于教学视频、在线课件、教学游戏等。

借助教育媒体,教师可以更好地表达教学内容,学生可以通过视听等多种感官获得知识,这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

在教育媒体的开发方面,教育学专业的学生可以通过学习媒体设计与制作的相关课程,了解媒体资源的开发过程和技术要求。

在运用方面,学生可以学习如何选取、利用和评价各类教育媒体资源,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需求,将合适的媒体资源融入教学中,提高教学效果。

除了学校教育,教育技术与媒体在继续教育和远程教育等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

在继续教育方面,教育技术可以提供在线课程和学习平台,方便职场人士进行职业技能的更新和提升。

在远程教育方面,教育技术可以打破时空限制,使学生可以在家中或任何地点参与学习。

这些应用形式的发展,为教育学专业的毕业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就业机会。

现代教育技术基本概念与术语(全)

现代教育技术基本概念与术语(全)

现代教育技术基本概念与术语(一)1、教育技术:教育技术是为了促进学习,对有关过程和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

2、教育媒体:媒体又叫媒介、介质,泛指各类信息的载体和传递信息的媒介,是一种和信息传播有关的物质和手段。

应用于教育领域的媒体即教育媒体。

常见的教育媒体主要有书本、图片、模型、标本、幻灯、投影、电影、录像、计算机等。

3、常规教学媒体: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被广泛使用的课本、教学板、图表、模型、演示仪等非电子教学媒体。

4、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以传播理论和学习理论为基础,应用系统理论的观点和方法,调查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求,确定设计目标,建立解决问题的步骤,选择相应的教学活动与教学资源,分析、评价设计结果,以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的过程。

5、视听教学:视听教学是以各种视听教学媒体以及相应的软件为基础而开展的教学活动。

从教学组织形式来看,视听教学包括所有利用视听媒体手段组织教学的各种教学形式,如完全基于视听媒体的教学、以视听媒体为主要教学媒体的教学、以视听媒体为辅助手段的教学等。

6、教育传播: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教育活动是一种典型的传播活动。

从教育传播系统的构成来说,教学过程的四个基本因素是教育者、学习者、教学信息和教学媒体。

这四个因素在教学环境中通过相互作用而产生一定的教学效果。

7、系统方法:系统方法是以系统理论为基础而提出的一系列用以指导实践活动,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原理、方法、步骤和程序。

系统方法主张对研究对象进行整体性分析,从系统构成及其相互关系中探讨系统自身的规律并进而指明解决复杂的系统问题的一般步骤、程序和方法。

8、课程开发:课程开发是对新课程的研究、设计、实施、评价以及再研究、再设计、再实施、再评价的循环往复的过程。

课程开发是以社会对教育的价值以及价值标准如何在教育活动中具体体现为核心的,它是社会发展对人提出的具体需要在教育活动中的体现。

9、计算机辅助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是一种自动化的教学技术。

多媒体技术与应用教学大纲

多媒体技术与应用教学大纲

多媒体技术与应用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名称:多媒体技术与应用2、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3、课程总学时:具体学时4、课程学分:具体学分二、课程性质与任务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一门涉及多媒体技术的综合性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多媒体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课程任务(1)使学生了解多媒体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发展趋势。

(2)掌握多媒体素材的采集、处理和制作方法。

(3)能够运用多媒体软件进行多媒体作品的设计与开发。

三、课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多媒体技术的基本概念,包括多媒体的定义、类型、特点等。

(2)掌握常见多媒体文件格式及其特点。

(3)熟悉多媒体硬件设备的工作原理和性能指标。

2、能力目标(1)能够熟练使用图像、音频、视频等多媒体素材采集设备。

(2)掌握图像处理、音频编辑、视频剪辑等软件的操作技能。

(3)具备独立设计和制作简单多媒体作品的能力。

3、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

(2)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3)增强学生对多媒体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认识和理解。

四、课程教学内容与要求1、多媒体技术概述(1)多媒体的概念、类型和特点。

(2)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

(3)多媒体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2、多媒体素材采集(1)图像素材的采集方法,如数码相机、扫描仪的使用。

(2)音频素材的采集方法,如录音设备、音频文件下载。

(3)视频素材的采集方法,如摄像机、视频截取软件的应用。

3、图像处理技术(1)图像的基本概念和数字化表示。

(2)图像处理软件的使用,如 Adobe Photoshop 等。

(3)图像的编辑、合成、特效处理等操作。

4、音频处理技术(1)音频的基本概念和数字化原理。

(2)音频编辑软件的使用,如 Adobe Audition 等。

(3)音频的录制、剪辑、混音、特效添加等操作。

5、视频处理技术(1)视频的基本概念和常见格式。

(2)视频剪辑软件的使用,如 Adobe Premiere Pro 等。

北京市高等学校专业技术人员教育技术等级考试(二级)大纲

北京市高等学校专业技术人员教育技术等级考试(二级)大纲

重点
了解
掌握
掌握


√ √




裁剪图片

知识点\层次
设置【前景色】与【背景色】 环节三: Photoshop 常用工具 选框工具组 选区的羽化 套索工具组 魔术棒工具组 画笔工具的调整 图章工具组 修补工具组 橡皮擦工具组 油漆桶工具 渐变工具 模糊工具组 减淡、加深和海绵工具 自定义形状工具 矩形、圆角矩形、椭圆、直线工具 多边形工具的调整 文字工具组 第二单元 Photoshop 色彩调整命令 环节一:色阶命令 【色阶】命令的原理 【色阶】命令的运用 环节二:色相 / 饱和度命令 【色相 /饱和度】命令 环节三:变化命令
了解
掌握
重点 掌握
√ √ √ √
√ √
√ √
√ √
文档中添加脚注和尾注

第二单元:表格的高级应用
环节一:表格的制作与设置
插入表格

知识点\层次
制作复杂的表格 - 单元格的合并与拆分 制作复杂的表格 - 绘制表格与擦除 制作复杂的表格 - 绘制斜线表头 制作复杂的表格 - 插入和删除行、列、单元格 设置表格 - 选择行、列、单元格、表格 设置表格 - 平均分布各行、各列 设置表格 - 对齐方式 设置表格 - 边框和底纹 设置表格 - 自动套用格式 设置表格 - 标题行重复 设置表格 - 拆分表格 将表格与文本之间相互转换 环节二:表格的计算与排序 表格中的有关数据进行相关计算 表格中的数据进行排序显示 第三单元:图形对象的高级应用 环节一:图片的插入与设置 插入剪贴画 插入图片文件 对图像进行处理 使文字和图片搭配美观(设置文字环绕) 环节二:绘图工具的高级应用 绘制图形 调整图形大小 为图形设置填充效果

广西幼师《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标准

广西幼师《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标准

《现代蕤盲版术》课程杼渔课程名称: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授课学时:36学分:2课程性质:《现代教育技术》的课程性质是高职高专院校师范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具有基础理论和基本操作技能相结合的学科特点。

该课程在传授现代教育技术基本理论和基本操作知识,促进学生应用这些知识服务于自己的教学,提升学科整合的能力。

课程目标:知识:介绍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现代化、教育技术的有关概念和学习理论、现代教学媒体及应用、多媒体素材处理、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制作、现代教育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能力与技能:熟悉常用的教学辅助设备的使用,利用电子幻灯片制作多媒体课件,了解现代教育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具体应用。

态度与情感:让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技术观,形成良好的学习方式,培养扎实认真的学习态度,能克服困难,有持久战的学习思想准备。

先修后续课程:修读本课程应具备一定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否则,在教学设计环节易出现不准确、不到位的问题。

课程内容:第一章现代教育技术理论概述[目的要求]1.理解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研究范畴、功能及作用;2.了解教育技术的产生与应用发展趋势;3.了解教育技术学科的理论基础;4.掌握教学系统设计的一般模式及要素分析;5.掌握教学系统设计的应用;6.了解幼儿教师需要具备的教育技术能力。

[重点难点]理解和掌握教育技术的概念;掌握教学系统设计的一般模式及要素分析;掌握教学系统设计的应用。

[主要内容]第一节教育技术的概念a)教育技术的含义b)教育技术的功能和作用C)教育技术的产生与发展趋势第二节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a)学习理论b)教学理论C)教育传播学理论d)系统科学理论第三节教学设计概述a)教学设计的概念b)教学设计的一般模式c)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第四节教师教育技术素养a)教师学习教育技术的必要性b)中小学教师需要具备的教育技术能力c)幼儿教师需要具备的教育技术能力[思考与练习]1.教育技术的概念是什么?2.建构主义的要点是什么?3.什么是教学设计?结合某一幼儿园教学活动内容写出一个教学设计案例。

现代教育技术考试知识点

现代教育技术考试知识点

现代教育技术考试知识点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94定义:教育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04定义:教育技术是通过创造、使用、管理适当的技术过程和资源,促进学习和改善绩效的研究与符合道德规范的实践。

是一门综合性交叉性学科,包括哲学、技术、教育类等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

现代教育技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核心技术的、在现代教育思想和方法以及学习心理学成果的指导下开展的教育技术研究与实践活动。

教育信息化:在教育领域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的过程。

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改革中的作用:1.是教育改革的突破口。

2.可促进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

3.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现代教育技术主要学习内容:1.现代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

2.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媒体实用技术。

3.教学软件的开发制作技术。

学习理论的主要流派:行为主义:以人类的可观察的行为作为主要的观测元素,认为人的行为是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学习的获得就是形成刺激和反应的联结和联想,而强化则是促进这种联结的重要手段。

人物:斯金纳。

(学习历程分两类:1.反应型条件作用;2.操作型条件作用。

)认知主义:学习并非是一连串的刺激反应过程,而是人根据自身已有的经验,对外部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形成认知结构的过程。

人物:布鲁纳。

(认知表征过程。

动作至形象至符号)奥苏贝尔。

(意义学习理论)加涅。

(信息加工学理论。

)建构主义:人们认知的“实在”只是知者的心中之物,是知者构造了实在,或者说是按他自己的经验解释了实在。

1.学习是一种建构的过程。

2.是一种协商活动的过程。

3.学习必须处于真实的情境中。

现代教育理论的主要代表:1.程序教学理论2.发现教学法3.掌握学习模式4.讲解式教学5.范例教学论6.巴班斯基的最优化理论戴尔的经验之塔:把人类学习的经验依抽象程度不同分成抽象经验,观察经验和做的经验3大类10个层次。

排球教案模板之教学媒体

排球教案模板之教学媒体

排球教案模板之教学媒体在现代教学中,教学媒体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教学媒体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教学工具和教学资源,它可以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学习成果。

对于排球教学而言,教学媒体也是必不可少的。

首先,教学媒体可以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

排球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运动,学生需要了解排球的规则、技术要领、战术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使用教学媒体,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各种排球比赛的视频,让学生亲眼目睹优秀运动员的技术动作,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排球的技术要领。

同时,教学媒体还可以提供大量的文字资料,教师可以通过投影仪或电子白板将这些资料展示给学生,让他们更加深入地了解排球的相关知识。

其次,教学媒体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排球是一项富有激情和刺激性的运动,但对于一些学生来说,可能会感到枯燥和无聊。

通过使用教学媒体,教师可以将学习内容制作成生动有趣的动画或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他们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比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排球比赛的模拟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排球的技术要领和战术,并通过比赛的方式增加学生的参与度。

最后,教学媒体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果。

排球是一项需要不断训练和实践的运动,学生需要通过多次的练习来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

通过使用教学媒体,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一些排球训练的视频,让他们观摩优秀运动员的训练方法和技巧,从而帮助他们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

同时,教学媒体还可以提供一些排球训练的示范和指导,让学生在课后能够进行更加有效的自主训练。

综上所述,教学媒体在排球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使用教学媒体,教师可以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果。

因此,在编写排球教案模板时,教学媒体的使用应该被充分考虑,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排球技术。

课程与教学论-教学大纲

课程与教学论-教学大纲

《课程与教学论》教学大纲Curriculum and Teaching Methodology课程编码:16A04051 学分: 1.0 课程类别:教师教育课程计划学时:16 其中讲课:16 实验或实践:0 上机:0适用专业:全校师范类专业推荐教材:刘欣,孙泽文,严权主编,《课程与教学新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参考书目:1、黄甫全主编,《现代课程与教学论学程》,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2、施良方主编,《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课程的教学目的与任务本课程旨让师范类专业学生系统掌握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原理、基本价值和基本策略,正确认识和解释各种课程与教学现象,具备课程开发和实施、教学设计与评价的基本技能,了解国内外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发展和现状,初步学会分析课程与教学的现实问题,掌握一定的教学方法,掌握合理安排教学过程组织教学活动的方法,为从事教学工作奠定的理论基础。

课程的基本要求1、使学生掌握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理论知识,如教学目标、课程实施与教学过程、课程与教学模式、课程和教学评价及课程开发等内容。

2、通过课堂讲授与观看优质课视频要求掌握说课的方法、掌握组织教学活动的基本技能。

3、要求学生在理论知识学习后能形成对课程与教学现象的问题意识和研究兴趣。

要求学生完成说课的视频录制和作业,完成期末考试。

各章节授课内容、教学方法及学时分配建议(含课内实验)第一章:课程与教学论基本概述建议学时:2[教学目的与要求] 旨在让学生了解课程与教学论的定位,掌握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要素,了解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与任务,掌握课程与教学论的关系,了解课程与教学论的历史演进进程。

[教学重点与难点] 研究对象;要素;课程与教学的关系[授课方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以学生自学[授课内容]一、课程与教学论基本概述二、课程与教学论研究对象与任务三、课程与教学论基本要素四、课程与教学论的关系五、课程与教学论的历史演进六、学习课程与教学论的意义和方法第二章: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建议学时:2[教学目的与要求] 旨在让学生掌握课程的含义,了解课程的不同形态,掌握课程目标和内容的涵义及其不同取向,掌握课程目标和内容确定的依据及原则。

大学教案中的教学媒体运用

大学教案中的教学媒体运用

大学教案中的教学媒体运用在大学教学中,教案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重要工具之一,而教案中的教学媒体运用则能够有效地提升教学效果。

本文将探讨大学教案中的教学媒体运用。

一、教学媒体的概念与种类教学媒体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的各种工具、设备和技术手段,用于传达知识、促进学生参与和理解。

常见的教学媒体包括幻灯片、视频、音频、实物模型等。

二、教学媒体在大学教案中的作用1. 强化学习效果:通过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刺激,教学媒体使得学习者更容易理解和记忆教材内容,提高学习效果。

2. 激发学习兴趣:多样化的教学媒体形式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促进他们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

3. 拓展知识视野:通过运用教学媒体,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更广阔的知识领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扩展学科知识的能力。

4. 增强互动性:教学媒体的运用可以打破传统的一-way教学模式,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和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提高教学效果。

三、教学媒体在大学教案中的运用原则1. 与教学目标相匹配:教学媒体选择应与教学目标相一致,能够更好地展现教学内容,帮助学生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2. 符合学生需求:教学媒体的运用要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需求,避免过分依赖技术,应注意平衡媒体和学生的关注点。

3. 简洁明了:教学媒体的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避免信息过载,使学生能够快速理解和掌握知识。

4. 灵活运用:教师在编写教案时应考虑到教学现场的特点,并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媒体运用,保证教学过程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四、教学媒体在不同学科的运用案例1. 人文类学科:在语言、历史等人文类学科的教学中,可以使用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手段,通过实例、故事等形式生动地呈现学科知识,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

2. 自然科学类学科:在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类学科的教学中,可以使用实物模型、实验演示等教学媒体,直观地展示实验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工程技术类学科:在计算机、工程等应用技术类学科的教学中,可以使用电脑、投影仪等现代化设备,进行实际操作和展示,帮助学生掌握技能。

教学系统重点(1)

教学系统重点(1)

第一章一、教学设计的几种定义?①教学设计是系统计划或规划教学的过程②教学设计是创设和开发学习经验和学习环境的技术③教学设计是一门设计学科二、教学系统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法、实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

三、教学系统设计的作用?①学习教学系统设计是信息社会发展的要求。

②有利于教学工作科学化。

③可以培养科学态度,提高科学思维能力。

④可以促进教育技术的实践与理论的发展。

⑤有力加速青年教师的培养。

第二章教学系统设计的理论基础一、教学系统设计的四大基础理论:系统理论、传播理论、学习理论、教学理论。

二、学习理论:研究人类学习的本质、及其形成的机制的心理学理论三、学习理论的发展阶段?行为主义——认知主义——联结认知主义——建构主义①20世纪前50年行为主义:桑代克与斯金纳①20世纪后50年认知主义:皮亚杰②20世纪90年代至今建构主义:皮亚杰、科恩伯格、卡茨四、教学系统设计与教学理论的关系?①以行为主义联结学派为基础的斯金纳程序教学运动促使教学设计过程和理论的诞生与早期发展②教学设计吸收各学习理论学派的精髓作为自己的科学依据作为教学设计的实践五、教学系统设计理论的性质:规定性六、新课程理论、新课程理念、教学观,教师观、学生观、评价观①教材观:教材是可利用的课程资源,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主要材料②教学观:教学是课程传递和执行的过程,更是课程创造和开发的的过程,是师生交流、积极交流、共同发展的过程③学生观:学生的独特的具有独立主义的发展的人,要尊重、赞赏、帮助、引导④评价观:多角度、多层次的评价学生⑤教师观:定位新的教师角色⑥教师: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足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探究中的伙伴、平等中的首席、课程的研究着和开发者、自觉的研究者、主动的实践着、严肃的反思者第三章教学系统设计的模式一、教学系统设计模式的概念:在教学系统设计的实践当中逐渐形成的、运用系统方法进行系统设计的理论简约形式。

“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大纲英文名称:Modern education technology授课专业: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学时:34 学分:2开课学期:2014~2015学年第2学期适用对象:师范生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普通高校师范类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

通过对《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学习,使师范生能够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基本理论和方法,提高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和水平,促进教师专业专业能力的发展,达到《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对教师的基本要求,在日后的教学工作中成功地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即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教学主导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设计者、组织者、促进者和帮助者,真正提高教学质量,能够担负起未来教育改革的重任。

本课程将重点介绍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多媒体素材的采集与处理,信息化教学设计、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设计与应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等内容,使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一步提升师范生的综合素质。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1.根据“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的要求,转变和更新教育教学概念,课程的结构和内容应充分体现现代性、先进性和超前性。

2.以教学活动的优化作为本门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重点培养提高学习者的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践能力和教学评价能力,使教学活动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和现代化。

3.从教学实际出发,重点突出现代教学媒体的选择和应用,充分发挥现有教学媒体的效益,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效整合。

4.使学生能利用至少一种多媒体创作工具制作课件,了解课件在教学中的应用。

5.能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信息检索、获取、处理。

三、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技术支持下的教育(2学时)第二章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基础(3学时)第三章教学媒体理论(2学时)第四章多媒体素材的采集与处理(6学时)第五章教学设计理论(6学时)第六章信息化教学设计(5学时)第七章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设计与应用(5学时)第八章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2学时)第九章教育信息资源的获取与管理(1学时)第十章信息化教学系统及应用(2学时)四、教学重点、难点1.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基础2.多媒体素材的采集与处理3.教学设计理论4.信息化教学设计5.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设计与应用6.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7.信息化教学系统及应用五、教学时数分配教学时数34学时,其中理论讲授22学时,实验实训12学时。

教学媒体的概念、特性和分类

教学媒体的概念、特性和分类
9.按媒体呈现的形态,罗纳德·安德森(Ronald.H.Anderson)将媒体分为10大类:
听觉媒体、印刷媒体、听觉-印刷媒体、静止图像投影媒体、听觉-静止图像投影媒体、活动视觉媒体、有声活动视觉媒体、实物媒体、人类与环境的资源、计算机。
10.根据教学媒体作用于人的感官不同,分为非投影视觉媒体、投影视觉媒体、听觉媒体、视听觉媒体和综合媒体等5类。
教学媒体的特性:
教学媒体除了具备一般媒体的共同特性之外,还有自己独有的个别特性。
1.表现性:也称为表现力,指教学媒体表现事物的空间、时间和运动特征的能力。空间特征:指事物的形状、大小、距离、方位等;时间特征:指事物出现的先后顺序、持续时间、出现频率、节奏快慢等;运动特征:指事物的运动形式、空间位移、形状变换等。
教学媒体的概念
教学媒体的特性
教学媒体的类别
在教与学的活动过程中所采用的媒体称为教学媒体,它是指在传播知识、技能和情感的过程中,储存和传递教学信息的载体和工具。
媒体的共同特性:
1.固定性
媒体可以记录和储存信息,以供需要时再现。媒体的这一特性使前辈们能够把丰富的实践经验逐渐积累,把宝贵的知识、技能传授给后代。
5.从能否及时反馈信息来看,可分为单向和双向两类。
6.从传递信息与现实事物的关系来看,可分为实物型、模拟型和符号型等三类。
7.从使用者对媒体的可控性来看,可分为可控型、基本可控型和不可控型三类。
8.根据使用方式不同,又可分为教学辅助媒体和学生自学媒体。自学媒体是指教师不在场的情况下,学生可进行自学的媒体。
5.工具性
媒体与人相比处于从属地位,即使功能先进的现代化媒体,它还是由人所创造,受人所操纵的。媒体只扩展或代替人的部分作用,而且适用的教学媒体还需要教师和设计人员去精心编制或置备。

《多媒体技术及应用》教学大纲

《多媒体技术及应用》教学大纲

《多媒体技术及应用》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多媒体技术及应用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学分:_____学时:_____先修课程:计算机基础、编程语言二、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全面了解多媒体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培养学生的多媒体创作和处理能力,为学生在多媒体领域的进一步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1、掌握多媒体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关键技术,包括图像、音频、视频等多媒体元素的处理和编码。

2、熟练掌握至少一种多媒体创作工具,能够独立完成多媒体作品的设计与制作。

3、具备分析和解决多媒体技术应用中常见问题的能力,能够对多媒体系统进行简单的维护和管理。

4、培养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够在多媒体项目中发挥积极作用。

三、课程内容(一)多媒体技术概述1、多媒体的概念、特点和应用领域。

2、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历程和趋势。

(二)多媒体数据压缩1、数据压缩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图像压缩标准(如 JPEG、PNG 等)。

3、音频压缩标准(如 MP3、WMA 等)。

4、视频压缩标准(如 H264、MPEG 等)。

(三)多媒体硬件设备1、多媒体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2、图像采集设备(如扫描仪、数码相机等)。

3、音频采集设备(如麦克风、录音笔等)。

4、视频采集设备(如摄像机、摄像头等)。

5、输出设备(如显示器、打印机、投影仪等)。

(四)图像处理技术1、图像的基本概念和表示方法。

2、图像的获取、编辑和处理(如裁剪、旋转、调色等)。

3、图像特效的制作(如模糊、锐化、浮雕等)。

4、图像的合成与融合。

(五)音频处理技术1、音频的基本概念和数字化。

2、音频的录制、编辑和特效处理(如降噪、均衡、混响等)。

3、 MIDI 音乐的制作与编辑。

(六)视频处理技术1、视频的基本概念和数字化。

2、视频的剪辑、合成和特效处理(如过渡效果、字幕添加、调色等)。

3、视频的编码与解码。

(七)多媒体创作工具1、常用多媒体创作工具的介绍(如 Adobe Premiere Pro、After Effects、Audition 等)。

现代教育技术

现代教育技术

“经验之塔”的理论要点
(1)塔基的经验最具体,最直接,学习起来也最容易,越往上越抽象,塔的顶层经验最抽象。但并不意味获得任何经验都必须经过从底层到顶层的各个阶段,或下一层的经验比上一层的经验更有用。
(2)位于塔中部的是观察经验,易于培养学习者的观察能力。特别是位于塔中层的视听教学媒体,比用语言、视觉符号更能为学生提供较具体的和易于理解的经验,能不受时空的限制,弥补学生直接经验的不足。
九.布卢姆的目标分类理论、掌握学习理论和评价理论
目标分类
布卢姆最早提出将学生学习行为作为教育目标并对教育目标加以分类研究,他将学生学习目标分为三个基本领域:认知、情感、动作技能。 而这几个领域又包含若干个层次,其中关于认知领域包括六个主要类别:⑴知识;⑵领会;⑶运用;⑷分析;⑸综合;⑹评价。每个主要类别都包括若干子类别
信息道德——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信息伦理道德修养,要让学生学会对媒体信息进行判断和选择,自觉地选择对学习、生活有用的内容,自觉抵制不健康的内容,不组织和参与非法活动,不利用计算机网络从事危害他人信息系统和网络安全、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活动。这也是师范生信息素质的一个重要体现。
四.技术:是人类在生产活动、社会发展和科学实验过程中,为了达到预期的目的而根据客观规律对自然、社会进行认识、调控和改造的物质工具、方法技能和知识经验等的综合体。
信息知识——既是信息科学技术的理论基础,又是学习信息技术的基本要求。通过掌握信息技术的知识,才能更好地理解与应用它。它不仅体现着师范生所具有的信息知识的丰富程度,而且还制约着他们对信息知识的进一步掌握。
信息能力——包括信息系统的基本操作能力,信息的采集、传输、加工处理和应用的能力,以及对信息系统与信息进行评价的能力等。这也是信息时代重要的生存能力。

《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大纲

《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大纲

《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码:140105C中文名称:现代教育技术英文名称:Modern Educational Technology课程类别:教师教育课程总学时:32学时总学分:1.5学分适用专业:教师教育专业先修课程: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计算机操作基础二、课程的性质、目标和任务《现代教育技术》是我院教师教育专业的一门公共必修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课程。

本课程旨在培养中小学教师面向21世纪教育教学的实践能力,突出实用性、实效性、针对性、简明性,坚持以应用为中心,力求通俗易懂。

通过课程学习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使师范生掌握教育技术基本理论和方法,提高教育技术的应用能力和水平,达到《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对教师的基本要求,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顺利地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即由“知识传授者”、“教学主导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设计者、组织者、促进者和帮助者,担负起未来教育的重任。

同时,熟悉各类教学资源获取和处理的方法和技巧,掌握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流程和方法,树立科学应用教育技术的意识,具备把信息技术应用到教育教学中的能力。

通过《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完成如下任务:1.了解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及其发展历史。

2.了解教学媒体的基本特征,并掌握其使用方法。

3.初步掌握教学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以及教学评价的基本内容。

4.具备一定的教育技术实践能力,能够结合专业特点设计、制作多媒体教学软件并应用到教学实践中。

5.理解现代教育技术对优化教育教学工作,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作为一门交叉性、综合性、应用性都非常强的课程。

《现代教育技术》理论课程教学时,主要采取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案例分析法等方法进行,注重不同专业学生的学习起点和需求差异,设计与之相符的教学情境。

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与训练中,坚持“信息技术能力为基础、教学设计能力为核心、终身学习能力为扩展”的原则,根据学科的实际进行针对性的练习,注重培养学生在学科专业领域中应用教育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媒体文化研究教学大纲

媒体文化研究教学大纲

媒体文化研究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媒体文化研究课程类别:专业选修学分:3总学时:48先修课程:传播学概论、文化概论二、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媒体文化的内涵、特点、形成机制及其在社会中的作用和影响。

通过系统的学习和研究,培养学生对媒体文化现象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使其能够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读当代媒体文化的各种表现形式。

三、课程内容(一)媒体文化的概念与范畴1、媒体文化的定义和特征2、媒体文化与大众文化、精英文化的关系3、媒体文化的主要类型,如影视文化、网络文化、广告文化等(二)媒体文化的理论基础1、文化研究学派的理论观点2、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理论3、后现代主义文化理论4、传播政治经济学的相关理论(三)媒体文化的生产与传播1、媒体文化产业的结构和运作模式2、媒体文化产品的制作流程和营销策略3、媒体文化的传播渠道和受众接受(四)媒体文化与社会1、媒体文化对社会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的影响2、媒体文化与社会阶层、性别、种族等议题的关系3、媒体文化在社会变迁中的作用(五)媒体文化的案例分析1、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影视作品、网络现象、广告案例等进行深入剖析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案例报告(六)新媒体与媒体文化的发展1、新媒体技术对媒体文化的创新和变革2、社交媒体时代媒体文化的特点和趋势四、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讲解媒体文化的基本概念、理论和重要观点。

2、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3、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相关议题,培养合作与交流能力。

4、文献阅读:布置相关的学术文献,培养学生的阅读和研究能力。

5、课堂展示:要求学生进行个人或小组的课堂展示,分享研究成果。

五、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的媒体文化研究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知识框架。

2、参考书籍:推荐相关的学术著作和研究报告,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3、在线资源:利用网络平台提供相关的视频、文章等资料。

4、学术期刊:引导学生关注权威的学术期刊,了解最新的研究动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媒体的概念特性和类别?
教学媒体:在教与学的活动过程中所采用的媒体称为教学媒体,它是指在传播知识、技能和情感的过程中,储存和传递教学信息的载体和工具。

从本质上看,教与学的活动过程是一种获取、加工、处理和利用事物信息的过程,因此作为储存与传递事物信息的任何媒体,都能作为教学媒体。

但事实上,绝大多数新开发的媒体,首先都不是用在教学上,而是在军事、通信、娱乐、工业等部门使用相当长一段时间之后,才逐步被引进教学领域。

教学媒体的特性:
1.固定性
2.扩散性
3.重复性
4.组合性
5.工具性
6.能动性
教学媒体除了具备一般媒体的共同特性之外,还有自己独有的个别特性。

1.表现性
2.重现性
3.接触性
4.参与性
5.受控性
教学媒体的分类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学媒体越来越多。

依据不同的标准,教学媒体可分为多种类型。

1.按照媒体使用时用“电”与否,可分为传统教学媒体和现代教学媒体两大类。

2.按照媒体的制作方式,可分为印刷和非印刷两大类。

3.按照媒体的物理性能,可分为光学投影媒体、电声媒体、电视媒体和计算机媒体等4类。

4.从传递信息的范围来看,可分为有限接触和无限接触等两类。

5.从能否及时反馈信息来看,可分为单向和双向两类。

6.从传递信息与现实事物的关系来看,可分为实物型、模拟型和符号型等三类。

7.从使用者对媒体的可控性来看,可分为可控型、基本可控型和不可控型三类。

8.根据使用方式不同,又可分为教学辅助媒体和学生自学媒体。

自学媒体是指教师不在场的情况下,学生可进行自学的媒体。

9.按媒体呈现的形态,罗纳德·安德森(Ronald.H.Anderson)将媒体分为10大类:听觉媒体、印刷媒体、听觉-印刷媒体、静止图像投影媒体、听觉-静止图像投影媒体、活动视觉媒体、有声活动视觉媒体、实物媒体、人类与环境的资源、计算机。

10.根据教学媒体作用于人的感官不同,分为非投影视觉媒体、投影视觉媒体、听觉媒体、视听觉媒体和综合媒体等5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