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园田居其一》课件01.ppt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田园风光美
恬静幽美、清新喜人 动静结合、和谐成趣 朴素自然、平静安详
二、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是如何表 现的? • 表现了诗人厌恶官场、回归自然的心情。 • 诗人用“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 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久在樊笼里, 复得返自然”这些诗句来表现他的心情。他 把官场比作“尘网”、“樊笼”,显示他对 官场的厌恶,把自己比作“羁鸟”、“池 鱼”,把园田生活比作“旧林”、“故渊”, 显示他本性超凡脱俗,对自然无比留恋。
[教学目的] 1、了解陶所处的时代背景、陶的生 活经历,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全 面理解陶渊明其人。 2、分析体会诗的平谈质朴的语言。 3、初步学会诗歌分析、诗歌赏鉴的 技巧。
[教学设想] 1、多加诵读,仔细体会 2、分析、学习语言特点 3、正确理解,体会感情 4、比较分析、赏鉴诗歌

山水田园诗 南朝· 宋
陶渊明
陶渊明41岁时辞官归 隐。时,檀道济作江州刺 史,亲至其家:“贤者处 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 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 奈何自苦如此?”檀道济 馈以粱肉,被拒。元嘉四年 冬,在贫病交攻之下去世。
令彭泽,耻折腰,入 莲社,欲眉攒,寄奴何罪, 慧远何功,名教慨沦胥, 晋宋总非公世界; 将抚琴,若无弦,或 摊书,不求解,松菊吾朋, 羲皇吾侣,馨香昭弈褀, 子孙常恋旧柴桑。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注] ①胡:为什么。②谏:挽回。 ③追:补救。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垂 髻 , 并 怡 『陶 然 桃渊 自 花明 乐 源 。 记 』
著 ( 着 ) 悉 如 外 人 , 黄 发
中 往 来 种 作 , 男 女 衣
阡 陌 交 通 , 鸡 犬 相 闻 。 其
有 良 田 美 池 桑 竹 之 属 。
土 地 平 旷 , 屋 舍 俨 然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归园田居 陶渊明 “靖节先生”“ 五柳先生” “古之隐逸诗人之宗” ----钟嵘《诗 品》
个性与人生路的冲突 两种生活之间的过渡 摆脱冲突、咏唱风光 呼应开头、揭示主旨
“馈以梁肉,挥之而去” ----萧统《陶渊明》
这些描写初读起来,只觉得自然 平淡,其实构思安排,颇有精妙。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 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是简笔的勾 勒的近景,以此显出主人生活的简朴 清雅。 虽无雕梁画栋之堂皇宏丽, 却有榆树柳树的绿荫笼罩于屋后,桃 花李花竞艳于堂前,素淡与绚丽交掩 成趣。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这是远景,给人以平静安详的感觉, 好像这世界不受任何力量的干扰。
《归园田居》是陶渊明仕宦情 结与田园情结激烈碰撞而最后以田 园情结获胜的精神产物。本诗作为 《归园田居》五首中的第一首,其 两种情结冲撞痕迹清晰可见。请从 诗中找出最能体现这种冲撞痕迹的 一个字。
“误”字包含作者怎样的情感?
对官场的厌恶。 对曾经选择的悔恨。
对脱离官场的庆幸。
此处提及作者“ 性本爱丘 山”,“爱丘山”只能说明其 兴趣爱好,并不能说明其本性。 其本性到底是什么?

陶渊明是汉魏南北朝800年间最杰出的诗人。陶 诗今存125首 ,多为五言诗。从内容上可分为饮酒 诗 、咏怀诗和田园诗三大类 。陶渊明的田园诗数 量最多,成就最高。这类诗充分表现了诗人鄙夷功 名利禄的高远志趣和守志不阿的高尚节操;充分表 现了诗人对黑暗官场的极端憎恶和彻底决裂;充分 表现了诗人对淳朴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对劳动的认 识和对劳动人民的友好感情;充分表现了诗人对理 想世界的追求和向往。作为一个文人士大夫,这样 的思想感情,这样的内容,出现在文学史上,是前 所未有的,尤其是在门阀制度和观念森严的社会里 显得特别可贵。陶渊明的田园诗中也有一些是反映 自己晚年困顿状况的,可使我们间接地了解到当时 农民阶级的悲惨生活。
研究、思考、讨论 一、陶渊明笔下的田园风光美在哪里? 这里描写的一切,是极为平常的。 你看:土地,草房;榆柳,桃李; 村庄,炊烟;狗吠,鸡鸣……但正 是这些平平常常的事物,在诗人笔 下,构成了一幅十分恬静幽美、清 新喜人的图画。在这画面上,田园 风光以其清淡朴素的、毫无矫揉造 作的天然之美,呈现在我们面前, 使人悠然神往。这不是有点儿像世 外桃源的光景吗?
陶渊明
谢灵运
田园诗派
山水诗派
派发展脉络
唐 王 孟 山水田园诗派
陶渊明:(365—427),字元亮,一说名潜, 字 渊明,晋浔阳(今九江)人。曾祖曾官至大 司马,到他时已家境没落。陶少年代大有“大济 苍生”之壮志。但是反动门阀制度却对他不利。 陶曾祖是高官,尚被当时之人讥骂为“小人”、 “溪狗”。到了陶渊明时,家世没落,自然更得 不到社会的重视。陶到29岁时才出仕,不久又归 隐。后又时隐时仕。在39岁时,为彭泽县令,在 官八十余日,逢郡里督邮来县,属吏告诉他应束 带接见,他叹道:“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 小儿。”即日,他便解职而归,从此,他结束了 仕隐不定的生活,坚决走了归田的道路。死后, 友人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五柳 先生)
【课堂练习】
(1994年全国高考试题第11题)对下面这首《菊花》 诗分 析不确切的一项是: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A.第一句写丛丛秋菊围着房舍,仿佛是陶渊明 的家。 B.第二句表现了诗人赏菊入迷,留连忘返的情 景。 C.三、四两句由描写转入议论,突出渲染了菊 花的高洁气质。 D.全诗用语平易,没有刻意求工,却含意隽永, 极富艺术感染力。
其次<农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顺着前两句而来, 面对「草盛」,只有早出晚归辛勤的除草,日出而作,日 入而息,对陶渊明来说好象是奢侈些,他工作忙碌,每天 披星戴月。这二句中的动词字特多,似乎令人更能感受到 工作的劳苦。
接下来<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两句平实的记 下路上情况,承前句的「荷月」而来。回家的路狭小,两 旁的草木却高大浓密,在黑暗中走来已是不便,穿过杂草 间,衣服难免被草上的露珠沾湿。辛苦的情况不言可 喻。 最后二句<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世上没有轻 松的耕种,要过农家生活并不容易,但如果能达成自己 的心愿,这些辛苦都变得微不足道。在世人眼中,为官 就是安逸舒适的代词,陶渊明为什么放弃,而选择辛苦 的农家生活?并不是他特别不怕吃苦,而是比起在官场 志愿难伸的「精神苦」,农家的「身体苦」又算得了什 么?与其追求物质,不如去求精神的自由,这两句正是 陶渊明的人生告白。
C
迁移阅读:
归园田居(三) 种豆南山下 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 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 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 但使愿无违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一种什么样生活? 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心情?
前二句<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辞官退隐后的 生活,并不是轻松的优游。衣食等现实的问题,马上摆在 眼前,而这些又不能假手他人,因为既然成为平凡的小老 百姓,一切就只能靠自己。在几亩田地上播种,竟是杂草 比豆苗还要多的局面,可看出诗人对农事并不熟悉,加上 土地的贫瘠,农家生活的辛苦已在不言中。
课堂练笔
用散文的笔调 描绘诗人笔下的田 园风情。

率真的个性
独立的人格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君子固穷隐田园 豪华落尽见真淳
户庭无尘杂, 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 复得返自然。
虚室——既指房间 的简朴空寂,又指 人心的虚空纯净。
视频欣赏
陶彭泽信手拈来, 便是宇宙间第一等好 诗。何则?其本色高 也。 ——唐顺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