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思考
来源:2012中国(望城)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系列活动论文集作者:高杨宗立科发布
时间:2014-11-21 浏览次数:6092次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是以农业生产模式和农村生活方式为要素,以自然资源和地域文化为载体的生产经营活动。两者可以独立存在,亦可以包容并举。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涵盖一、二、三产业形态,是农业和旅游服务业相结合的一种新型产业。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具有广阔的物理发展空间,其本质的吃住行游娱购的行业特征,具有改变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的带动功能,具有吸纳农民就业的承载功能,具有拓展新农村建设内涵的牵动功能,具有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承接功能。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是后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是实现城乡一体化的重要举措。
思考之一:发展休闲农业由乡村旅游应当坚持几个结合
1.坚持与区域规划相结合。一是与城市、城镇规划相结合。城市、城镇人口是支撑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命脉。城镇基础设施是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保障。依托城市规划构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体系,拓展市场空间。借助城市的交通、通信、视讯、供水、供暖等基础设施,确定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布局和规模。二是与农业产业规划相结合。休闲农业必须在农业产业的基础上做休闲文章。这是两个不可或缺的要素。必须围绕政府农业产业规划,确定休闲农业经营方向,集聚观光农业、示范农业。三是与旅游规划相结合。旅游景区是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重要载体。围绕旅游景区拓展特色迥异、野趣横生的采摘农业和清新自然、恬静怡人的休闲场所。围绕国家、省市级旅游景区规划乡村旅游路线。
2.坚持与资源禀赋相结合。智者乐山,仁者乐水。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一定要注重地区比较优势。一望无际是草原的风光,长天一色是海洋的景致,逶迤起伏是山区的特征。大漠孤烟、感受荒凉是戈壁的休闲,策马扬鞭、追逐牛羊是游牧的休闲,登高望远、啼耳林啸是山区的休闲。这是资源禀赋。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生命力在于地域性、独特性和多元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感召力在于让人们亲近自然、享受自然、融入自然、尊重自然。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生产力在于投资小、见效快、公众参与性强。“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阐述的就是资源禀赋。只有把农业、资源、休闲和旅游有效结合,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要充分保护、珍惜、利用好上帝的恩赐。
3.坚持与民俗文化相结合。这里提出的民俗文化是指地域民俗文化。强调的是土著民族文化的特质。我国拥有56个民族,不同民族拥有不同的文化。即便文化融合致使某个民族文化弱化,但融合的文化仍然蕴含不同民族文化的元素。我们要挖掘他,包装他,弘扬他。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张扬的是民族个性的文化,雅俗共赏的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并存的文化。通过民俗文化演绎古朴民风,地域风情。让休闲度假的人放松心情,放松身体,放松大脑。收获清馨,收获喜悦,收获健康。感受怡然自得、物我两忘的世外桃源生活。
4.坚持与交通环境相结合。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必须以城市为依托,以城里人为服务对象。休闲形式与乡村旅游一般以家庭、朋友、单位同仁结伴出行居多。城里人或许因为寻求静谧、远离尘嚣而选择农村,或许因为松弛紧张、缓解压力而选择休闲,或许因为发思古之幽情,觅飧野味而到乡下。或许因为春之绿,夏之吟,秋之色,冬之雪而选择乡村旅游。不论个中原委如何,这种消遣都是一种短期的、假日的行为。这就提出时间与距离的问题。一般情况下,休闲农业经济时区为驱车时间在2—3小时,距离应当在200公里半径内。路况为三级以上公路标准。乡村旅游必须坚持与旅游景区路线相结合,设计经济路线,智者当借力而行。
5.坚持与现代文明相结合。物化的社会和快捷的现代生活方式使城里人倍感紧张。导致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他人、人与自我的自然疏离。他们需要宣泄,需要排解。需要亲和,需要凝聚。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正迎合了这一点。农耕文化带来远古的呼唤,河边垂钓唤起童年的乐趣,田园篱笆引起往昔的追忆,泥土的芬芳诱发故乡的眷恋。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灵魂在于质朴。质朴不等于落后。城市与农村的卫生条件和生活习惯不尽相同。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一定要让城里人在感受质朴的同时,充分享受现代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文明。服务态度儒雅大方,服务设施一应俱全,服务项目一目了然。确实做到身居乡间享受现代文明,田园生活感受都市文化。
思考之二: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应当注意几个问题
1.避免趋同性。地域资源和地域环境决定地域产业。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避讳的是产业的趋同性,服务项目的雷同性。宏观规划和项目选择上一定要突出特色,突出优势,标新立异,错位发展,拾遗补缺。可以没有长足的优点,但必须有独到的特点。
2.避免低俗性。乡土文化、民俗文化不是低俗文化。不能把糟蹋农民、埋汰农村、践踏自己作为取悦游客的素材。也不能把文化大革命的痛苦记忆当做鼓噪的时尚。要突出民族文化本色,挖掘主题鲜明、诙谐幽默、返璞归真、催人上进的文化。
3.避免单一性。观光农业展现的是现代农业发展成果,采摘农业体会的是收获的乐趣,农家乐体现的是农村遗存习俗。可以作为单一项目进行推介,亦可以囊括其他休闲项目之中。山的逶迤,水的韵律,洞的灵秀,泉的雅致,都是乡村旅游灵魂。二者结合,相得益彰。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不拘泥于视觉的满足,一定要拓展到吃住玩与游娱购。
4.避免破坏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是借助自然生态环境和资源发展的产业。一山一水、一景一物均是上帝的恩赐,均是先人留给我们遗产。我们在索取的同时,一定要呵护她,敬畏她。生活需要改变,生命需要传承,环境更需要保护。
5.避免危险性。休闲不是探险,旅游不是野游,体验不是考验。作为休闲产业与乡村旅游业主,要把各种危险因素考虑在内,在服务项目设计上规避各种危险因素。警示游客活动区域和行为规范。
思考之三: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应当采取几个措施
1.科学规划。2010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要加快发展休闲农业。各级政府要对辖区内休闲农业发展现状有一个基本了解,结合“十二五”规划,高标准、前瞻性制定本地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并指导实施。
2.政策引导。地方政府设立专项资金扶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农业开发资金重点向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倾斜。加大对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典型的宣传,引导更多的农民投身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上来。鼓励金融部门加大对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资金扶持。
3.扩大投资。科学定位,科学布局,科学实施。通过概念招商,合作招商等形式,动员工商资本、民间资本加大对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投入。把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成为农村社会经济的支柱产业。
4.强化服务。加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职能部门建设,明确工作职责,完善工作机制。从规划、资源、信息、资金等多领域、全方位服务。改变目前松散的、无序的、政出多门的服务模式。
5.提高认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手段,是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有效途径,是保障农村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主要成分。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因势利导,插柳成荫,汇江河而成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