崩塌地质灾害调查及评价方法--69页
崩滑流地质灾害调查与评价
![崩滑流地质灾害调查与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28f16abaaa00b52acfc7cab9.png)
(2)地质灾害(隐患点)测量 该阶段调查的主要任务是:对于重点区主要调查发生地质灾害 的危险性和地质灾害类型及要素,包括已发生灾害的形成条件、 发育特征、已造成损失、复活的危险性、危害性及潜在对人类经 济生活的威胁等;对于一般调查区应以遥感解译为主,对其进行 验证和补充,以发现地质灾害为主。 1)野外调查工作手图;2)致灾地质环境调查;3)观测路线 与观测点密度;4)地面测绘;5)观察点的布置;6)野外原始 记录;7)观测点的定位和上图 地质剖面测量 地质剖面测量包括工程地质岩组或地层单位的测量和斜坡隐患
调查流程
资料收集
遥感解译
野外踏勘和重点 工作区确定
地质灾害草图(1:50000)
设计书编制与 审批
第二阶段 野外调查
遥感解译要素 的定位、核实 与编录、工程 地质测绘、地 质灾害编录等
地球物理勘探,工 程地质钻探,山地 工程,岩土体样品 取样和必要的监 测、观测等野外工
作。
地质灾害及 隐患点调查 编录、监测 与防治技术 研发等专项 调查研究。
泥石流冲毁材料工棚三座、旧办公楼一 栋(4层、砖混)及临时宿舍工棚一座,造 成35人死亡1人失踪。
涌浪以超出坝顶约100m高度的冲入下游,约有3000万m3的水量注 入底宽20m、深200m的下游河谷中,造成大坝下游的洪水灾害。
洪 水 界 限
大坝
水库区
滑坡区
洪水摧毁了下游数公里以内的5个村庄,并夺去了2043人的生命。
验收意见
审验收意见 验收意见
崩塌地质灾害调查及评价方法
![崩塌地质灾害调查及评价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d509538a195f312b3169a577.png)
贯通段和未贯通段粘聚力标准值按长度加权的加权平均值, 未贯通段粘聚力标准值取岩石粘聚力标准值的0.4倍;
——后缘裂隙内摩擦角标准值(º);当裂隙未贯通时,
取贯通段和未贯通段内摩擦角标准值按长度加权的加权平 均值,未贯通段内摩擦角标准值取岩石内摩擦角标准值的 0.95倍。
崩塌地质灾害调查及评 价方法
1
一、崩塌的特征 二、崩塌调查方法 三、崩塌评价方法 四、崩塌的防治方法
2
一、崩塌的特征
高陡斜坡(含人工边坡) 上的岩土体完全脱离母 体后,以滚动、跳动、 坠落等为主的移动现象 与过程,称为崩塌。
特点:下落速度快、发 生突然,垂直位移大于 水平位移。
3
• 崩塌又称崩落、垮塌或塌方。
④ 崩塌堆积床形态、坡度、岩性和物质组成、地层产状。 ⑤ 崩塌堆积体内地下水的分布和运移条件。 ⑥ 评价崩塌堆积体自身的稳定性和在上方崩塌体冲击荷载作用
下的稳定性,分析在暴雨等条件下向泥石流、崩塌转化的条件和 可能性。
34
3、崩塌测绘
应包括崩塌区地形测绘和工程地质测绘。 崩塌测绘平面图比例尺宜在1:500~1:2000之间。崩塌测绘剖
强烈的机械震动。如火车机车行进中的震动,工厂锻轧 机械震动均可起诱发作用。
10
外界因素
• 地震:地震引起坡体晃动,破坏坡体平衡,从而 诱发崩塌。一般烈度大于7度以上的地震都会诱发 大量崩塌。
• 融雪、降雨:特别是大雨、暴雨和长时间的连续 降雨,使地表水渗入坡体,软化岩、土及其中软 弱面,产生孔隙水压力等,从而诱发崩塌。
力。 危岩稳定性计算所采用的工况可分为现状工况(工况1)、枯季工
地质灾害(地面塌陷调查)评价方法概要
![地质灾害(地面塌陷调查)评价方法概要](https://img.taocdn.com/s3/m/07db7fcc76a20029bd642d7d.png)
第四节
地面塌陷
面塌陷的防治措施主要包括控水措施、工 程加固措施和非工程性的防治措施。
路面塌陷
一、控水措施
• 1、水防渗措施
• • 在潜在的塌陷区周围修建排水沟,防止地表水进入塌陷区,减少向地下的渗 入量。在地势低洼、洪水严重的地区围堤筑坝,防止洪水灌入岩溶孔洞和裂 隙。 对塌陷区内严重淤塞的河道进行清理疏通,加速泄流,减少对岩溶水的 渗透补给。对严重漏水的河溪、库塘进行铺底防漏或者人工改道,以减少地 表水的渗入。对严重漏水的塌陷洞隙采用粘土或水泥灌注填实,采用混泥土、 石灰石、水泥土、氯丁橡胶、玻璃纤维涂料等封闭地面,增强地表土层抗蚀 强度,均可有效防止地表水冲刷入渗。
基本无塌陷区
基本为0
基本无危害
<二>工程地质测绘要点
• ①地形地貌测绘 测绘比例尺1:5000~1:10000,根据需要可更大 宏观地形地貌 :河流、分水岭、台地、阶地、溶蚀洼地、地表岩溶洞湖、地下岩溶湖 等位置,界限 微观地形地貌:溶沟、漏洞、落水洞、入水洞、出水洞、穿山洞、陷落洞、塌陷坑、岩 溶泉 ②工程地质结构特征测绘 松散堆积物按工程地质分类分层测绘辅以形成时代,基岩分可溶岩和非可溶岩 重要断裂采用追索法测绘,统计节理、裂隙溶孔、裂隙、提交岩性工程地质图 ③水文地质测绘 按有关规范执行,提交第四系水文地质图,基岩水文地质图,地下水等水位线图和岩溶 水径流图和岩溶水径流 ④人类活动测绘 地表:建筑物、道理、桥梁 地下工程:隧道、地铁、煤气管线、给排水管线、人防工程、地下商城、窑洞等 ⑤测绘路线 除了重要断裂采用追索法,其他采用穿越法
地质灾害风险调查与评价
![地质灾害风险调查与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80b8091a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bf.png)
地质灾害风险调查与评价地质灾害是指由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地质构造变化和自然环境因素引起的自然灾害。
地质灾害具有突发性、难以预测性和破坏性强的特点,严重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安全。
为有效预防和控制地质灾害,必须对其风险进行调查和评价。
本文将从地质灾害的类型、特点和影响等方面出发,阐述地质灾害风险调查与评价的内容和方法。
一、地质灾害类型及特点地质灾害的类型包括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岩溶塌陷、地面隆起、地震等。
这些灾害类型各具特点,具体如下:1. 滑坡:滑坡是指由于坡面受到外力作用,土壤失稳而发生的坡体整体向下滑动现象。
滑坡的特点是滑坡面呈弧形或波浪形,坡面上覆盖着一层土石混合物,滑坡区域的土壤含水量较高。
2. 泥石流:泥石流是指在山区和丘陵地带,由于大雨或其他原因引起的土石混合物沿坡面流动形成的灾害。
泥石流的特点是速度快、体积大、含有大量碎石和泥沙,容易阻塞道路和山沟,危害性极大。
3. 地面塌陷:地面塌陷是指由于岩石层发生变形或溶蚀等原因引起的地面下沉现象。
地面塌陷的特点是常伴随土地沉降和地表上下的变形,呈圆形或椭圆形,容易造成建筑物倾斜和损坏。
4. 岩溶塌陷:岩溶塌陷是指由于岩溶地貌发生崩塌和塌陷等现象引起的地质灾害。
岩溶塌陷的特点是可造成地表通常出现大小不等、深度不一的陷坑,极易引起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5. 地面隆起:地面隆起是指由于地下水、煤层气等物质的运移,造成地面隆起现象。
地面隆起的特点是常伴随着地面抬升、地表裂缝等现象,具有一定的危害性。
6. 地震:地震是由地质构造变化或地下岩石运移等原因引起的地壳的震动现象。
地震的特点是具有突发性、居群性和破坏性强等特点,能够引起地面破裂、建筑物倒塌等灾害。
二、地质灾害风险评价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是指对某种具体灾害或区域的灾害进行分析、评估和预测的过程。
其目的是为了找到灾害目标(人、房屋、道路、桥梁等)所承担的风险和潜在损失,从而制定出更为合理、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地质灾害中的地质灾害评价
![地质灾害中的地质灾害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6ae9d8b5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8d.png)
地质灾害中的地质灾害评价地质灾害作为一种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不容忽视。
在地质灾害发生之前,对地质灾害进行准确的评价和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地质灾害评价的方法和应用。
一、地质灾害评价的基本原则地质灾害评价的目的是提供科学依据,预测潜在的地质灾害风险,为相关部门制定防灾减灾方案提供参考。
评价的结果需要准确、可靠,并能够反映地质灾害的严重程度和潜在影响。
在进行地质灾害评价时,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 多学科综合评价:地质灾害评价需要结合地质学、地理学、工程学、环境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形成综合的评估结果。
2. 数据支撑:评价结果需要基于大量的实测数据和先进的监测技术。
地形图、地质图、遥感影像等数据可以提供评估所需的基础信息。
3. 风险分区:根据评价结果,将潜在地质灾害风险进行分区划定,以指导规划建设和灾害管理工作。
二、地质灾害评价的方法地质灾害评价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根据具体的地质灾害类型和研究目的选择合适的方法。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评价方法。
1. 定性评价:定性评价主要是根据地质灾害的特征和演化规律,通过对地质环境、地震动力学和地质灾害历史等方面的综合分析,判断潜在的地质灾害危险性。
这种方法适用于地质灾害的普查和评估。
2. 定量评价:定量评价是通过收集并分析相关数据,借助数学模型和统计方法,量化地质灾害风险。
常用的方法包括灾害概率模型、灾害损失模型、统计模型等。
3. 综合评价:综合评价方法将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综合考虑地质灾害的潜在危险性和风险程度。
这种方法不仅可以综合利用各类数据和模型,还能够考虑专家意见和公众参与,提高评价结果的可信度。
三、地质灾害评价的应用意义地质灾害评价在许多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1. 城市规划与建设:地质灾害评价可以为城市规划和建设提供科学依据,避免在潜在地质灾害风险区进行大型建设项目,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 灾害管理与应急响应:地质灾害评价可以为相关部门提供及时的灾害预警和应急响应措施,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
地质灾害调查评价技术要点
![地质灾害调查评价技术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ed81d40b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d224055.png)
地质灾害调查评价技术要点学习地质灾害调查评价技术这么久了,今天来说说关键要点吧。
首先我理解啊,地质灾害调查评价的第一步就是资料收集。
你想啊,这就跟我们出门玩要先看地图一样。
得收集当地的地质图、地形图还得要以前发生地质灾害的记录等等。
我之前就犯过糊涂,以为随便找点资料就行,后来才知道这些资料都是基础中的基础。
像有一次做一个小区域的泥石流调查评价,因为没有好好收集之前的灾害记录,结果差点遗漏了很重要的泥石流发生周期的信息。
然后就是野外调查了。
这个环节可太重要啦。
我总结一下大概有几个方面得注意哈。
一个是地质结构,徒步走在山里面的时候啊,要仔细观察岩石的种类、结构,是不是有断裂带这些我觉得就像是给大地做个体检。
还有就是水文情况,比如说小溪流的水量变化、河流的走向等,这就好比人体里的血液流动,一旦水文情况有大变化,就可能是地质灾害的信号。
不过野外调查也有好多困扰我的地方。
有些地方特别难到达,设备还很重,这个时候就好想有个超轻便又功能强大的设备啊但这也不太现实。
唉,只能坚持呗。
室内分析也不能马虎。
要用合适的软件对采集来的数据进行分析,我一开始对那些软件的使用很迷糊各种参数搞不清楚。
这时候我就找一些网上的教程和前辈们的笔记来参考,多做几次就熟练一些了。
我理解这个是把野外调查的碎片化东西整合起来找到规律。
对了还有个要点就是如何评估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和风险性。
这得把各种因素结合起来考虑,就好像拼图一样。
像地形地貌、气候条件和人为活动等。
人为活动这一项我一开始没太重视,后来发现一些开矿的不合理行为会大大增加山体滑坡的风险呢。
最后一个小技巧就是建立一个自己的知识小系统。
把调查评价分解成一个个小部分,然后每个部分都去深入学习。
写一些小卡片总结每一个部分的要点方便随时复习。
参考资料的话我觉得地质出版社的一些地质灾害相关的教材就很不错,还有就是一些当地的地质灾害勘查报告也能从中汲取很多经验。
总之,我还在不断学习这个技术,希望我们都能掌握得越来越好。
崩塌地质灾害调查及评价方法
![崩塌地质灾害调查及评价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f75c1bd67f1922791688e852.png)
1、崩塌稳定性的宏观判断标准
(1)地貌标志
斜坡坡面形态在纵剖面上可分为直线坡、凹形坡和凸 形坡,在总坡度相同的情况下,斜坡稳定性顺序为凹 形坡>直线坡>凸形坡,即上陡下缓的凹形坡最不稳定。 此外陡崖处的岩屋地貌常发育有不稳定崩塌体。
崩塌体斜坡草木丛生,树木高大直立,坡体后缘壁长 满了草木,则该崩塌较稳定,反之崩塌体斜坡草木不 多,坡体后缘壁草木少,则该崩塌不稳定。
崩塌地质灾害调查及评 价方法
1
一、崩塌的特征 二、崩塌调查方法 三、崩塌评价方法 四、崩塌的防治方法
2
一、崩塌的特征
高陡斜坡(含人工边坡) 上的岩土体完全脱离母 体后,以滚动、跳动、 坠落等为主的移动现象 与过程,称为崩塌。 特点:下落速度快、发 生突然,垂直位移大于 水平位移。
3
• 崩塌又称崩落、垮塌或塌方。
10
外界因素
• 地震:地震引起坡体晃动,破坏坡体平衡,从而 诱发崩塌。一般烈度大于7度以上的地震都会诱发 大量崩塌。 • 融雪、降雨:特别是大雨、暴雨和长时间的连续 降雨,使地表水渗入坡体,软化岩、土及其中软 弱面,产生孔隙水压力等,从而诱发崩塌。 • 表水的冲刷、浸泡:河流等地表水体不断地冲刷 坡脚或浸泡坡脚、削弱坡体支撑或软化岩、土, 降低坡体强度,也能诱发崩塌。
危岩--高陡斜坡产生了拉裂、松动变形并随时 可能发生破坏,向坡下运动的岩体。
27
二、崩塌调查方法
1、基本要求
• 根据调查分级和工作精度,崩塌调查应按调查、 测绘和勘查等3个层次进行。重点对可能产生崩 塌的危岩体和高陡斜坡进行调查。 • 崩塌(危岩体)的调查范围应包括危岩带和相邻 地段,坡顶应到达卸荷带之外一定位置,坡底应 到达危岩崩塌堆积区外一定位置。 • 根据崩塌规模等级和崩塌发生机理,可按附录 B.2的规定对崩塌进行分类。
地质灾害调查和评价 69页PPT文档
![地质灾害调查和评价 69页PPT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84cfe19d9ec3d5bbfc0a7420.png)
(实例解读详查)
贾建业
2019年3月
连南瑶族自治县地质灾害详细调查
项目概况
1
经费预算 调查区现状 技术方法
2
3
4
预期成果
5
TOOL
一、项目概况
1.任务来源
2019年12月19日 连南瑶族自治县国土资源局 粤国土资地环发[2019]178号文件 政府采购公开招标方式 项目编号GDXCG2019-083 广东省核工业地质调查院 中标 工作起止年限:2019年~2019年。
收集资料
德中大道 纵横捭阖
现场踏勘
燃烧梦想 激情飞越
设
计
编
写
立项论证
技术路线
编写设计
遥感解译
地质环境条件调查
地质灾害点调查
技术路线
野 重点调查 外 调 查
一般调查
重点调查
一般调查
灾灾灾
灾
害害害
害
点点点
点
调测勘
核
查绘查
查
群测群防
遥感再解译
资
料
遥感解译
整
技术路线
理 稳定性分析 易发性分区 危险性分区 &
广东省德庆县地质灾害详细调查成果验收
Contents
1
项目概况
2
调查成果
3
数据库与信息系统
4
主要成果
5
存在问题
(一)项目概况
1.项目来源
A
B
C
下达
承担
实施参与
1.广东省国土资源 厅地质环境处 2.地质灾害调查评 价与地质灾害监测 示范工程计划项目
1.广东省地质环境 监测总站 2.广东省德庆县地 质灾害详细调查工 作项目
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方法与预测和预防措施设计
![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方法与预测和预防措施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fce7a98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c5.png)
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方法与预测和预防措施设计地质灾害是自然灾害中的一种重要类型,以其突发性和破坏性而备受关注。
对地质灾害风险进行准确评估并设计合理的预测和预防措施,对于减少灾害损失和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常用的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方法,并结合具体案例讨论相应的预测和预防措施设计。
一、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方法1.专家评估法:根据专家知识和经验,结合地质灾害的地质环境、天气因素、地震活动等多个因素进行评估。
专家评估法的优点是快速和经济,但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较大。
2.定性评估法:利用定性指标对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脆弱度和暴露性进行评估。
通过分析地质灾害的潜在威胁、影响范围和易损性,判断其风险程度。
3.定量评估法:基于统计学和数学模型,建立地质灾害的概率模型和风险模型。
通过对历史灾害数据、地质环境、气象数据等进行分析,计算出地质灾害的发生概率和风险指数。
二、地质灾害预测方法1.遥感与卫星监测:利用航空遥感和卫星遥感技术获取大范围地质灾害信息。
通过监测地表形变、地质构造变化等指标,实时监测地质灾害的变化趋势,提前预警可能发生的灾害。
2.地下水位监测:地下水位的波动与地质灾害有着密切的关系。
通过地下水位的监测,可以预测地质灾害的发生概率。
当地下水位升高或突然波动时,可能意味着地质灾害的潜在风险增加。
3.地震监测:地震是引发地质灾害的重要因素之一。
通过地震监测站记录地震波传播路径和震级,可以预测地震引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
地震预警系统可以提前数秒到数十秒发出警报,使居民有时间采取逃生措施。
三、地质灾害预防措施设计1.规划管理:加强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管理,确定灾害易发区、高风险区,合理规划土地利用,避免在高风险区域进行重要建设项目。
此外,要加强监测和预警系统的建设,及时发布灾害警报。
2.工程措施:采取合理的工程措施预防地质灾害,如加固山体、巩固岩层、设置防护堤等。
若已发生地质灾害,应及时进行抢险和维修工程,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地质灾害(地面塌陷调查)评价方法
![地质灾害(地面塌陷调查)评价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c42554ea84254b35eefd3463.png)
进了岩溶作用,加强了岩溶洞 隙的发展,降低了地下水的浮 托力,从而引发岩溶塌陷;愈
接近降落漏斗中心,地下水运
动愈强烈,岩溶塌陷愈发育
重庆遭遇115年以来最大的暴雨, 造成主城区大面积与技 术方法
地面塌陷阶段包括 • ①地面塌陷调查要点 • ②工程地质测绘要点 • ③勘探与测试要点 • ④地面塌陷监测要点
• 2、人为地下洞穴:人防工程、地铁、地下 商场、地下车库、停车场、隧洞、下水道、 涵洞及窑洞等。
第一节 地面塌陷形成的机制
• 潜蚀机制 • 真空吸蚀机制 • 其他地面塌陷形成机制
潜蚀机制
• 在地下水流作用下,岩溶洞穴和含盐土洞 中的物质和上覆层沉积物产生潜蚀、冲刷 和掏空作用,岩溶洞穴或溶蚀裂隙中的充 填物被水流搬运带走,在上覆盖层底部的 洞穴或裂隙开口处产生空洞。若地下水下 降,则渗透水压力在覆盖层中产生垂向的 渗透潜蚀作用,土洞不断向上扩展最终导 致地面塌陷。
• ⑶、地下水不断侵蚀、搬运崩落体,隐伏土洞继续向上扩展。当上覆 土体的自重压力逐渐接近洞体的极限抗剪强度时,地面沉降加剧,在 张性压力作用下,地面开裂。
• ⑷、当上覆土体自重压力超过洞体的极限强度时,地面产生塌陷。同 时,在其周围伴生有开裂现象。这是因为土体在塌陷过程中,不但在 垂直方向产生剪切应力,还在水平方向产生张力所致。
在径流区岩溶水呈脉管状流,注重查明名流暗流交替、层状溶洞与河流阶地的 对比、高角度大断裂与非可溶性岩石的的位置,分析深溶洞存在的可能性;
在排泄区,、岩溶水呈网流状态,具有统一水位,注重明岩溶泉、出水洞的位 置和分布,追索入水洞。
• 3第四系地质情况 查明第四纪地层、岩性、厚度、分布情况,分析土洞存在的可能性、规模和 分布情况。
勘察设计中的地质灾害调查与评估
![勘察设计中的地质灾害调查与评估](https://img.taocdn.com/s3/m/8eaf08b1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de.png)
案例三:某城市地面塌陷防治措施
总结词
地面塌陷的防治措施
详细描述
某城市在建设过程中出现了地面塌陷的问题。在勘察 设计中,需要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防止地面塌陷的 发生和扩大。具体措施包括加强地质勘察、合理规划 城市布局、采取适当的工程措施等。同时,需要建立 地面塌陷监测系统,及时发现塌陷迹象,采取应对措 施,确保城市建设和居民安全。
方法
包括地面调查、遥感解译、地球 物理勘探、钻探等。
地质灾害评估
目的
根据地质灾害调查结果,评估地质灾 害对工程建设的可能影响,预测可能 发生的灾害风险,为工程设计和施工 提供依据。
方法
包括定性评估和定量评估,综合考虑 地质灾害的危险性、易损性和风险性 等因素。
地质灾害防治
原则
以防为主,防治结合。
06
勘察设计中的地质灾害案例分析
案例一:某山区滑坡灾害调查与评估
总结词
滑坡灾害的勘察与评估
详细描述
在某山区,滑坡灾害是一种常见的地质灾害。在勘察设计中,需要对滑坡灾害进行全面 的调查和评估,包括滑坡体的形态、滑坡面的特征、滑坡体的物质组成、滑坡体的稳定 性等。通过勘察和评估,可以确定滑坡灾害的规模、影响范围和潜在危害,为后续的防
实施治理工程
按照治理方案要求,组织实施治理工程,消除地质 灾害隐患,提高区域内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监督与验收
对治理工程进行监督和验收,确保治理效果 达到预期目标,并对未达标的地方进行整改 和完善。
05
勘察设计中的地质灾害监测与预警
监测目的与内容
监测目的
及时发现地质灾害的迹象,为预警和防 治提供依据,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地质灾害评估
![地质灾害评估](https://img.taocdn.com/s3/m/a886714a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81.png)
地质灾害评估地质灾害评估是对自然灾害中的地质灾害进行科学、客观、系统的分析和评价,旨在了解地质灾害造成的危险性和风险,为灾区的防灾减灾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从地质灾害评估的基本概念、评估指标、方法和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地质灾害评估的基本概念地质灾害评估是指对地质灾害的发生概率、危险性和风险程度进行科学评判的过程。
它不仅包括对地质灾害的成因和发展规律进行研究,还要对其可能对人类、社会和经济造成的灾害性后果进行评估。
地质灾害评估的目的是为了评估自然环境中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和风险,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制定科学合理的防灾减灾措施。
通过评估,可以更好地认识灾害的性质、原因、发展过程和灾害后果,提高应对灾害的能力和水平。
同时,评估结果还可以引导分析其他相关问题,比如对土地规划、自然资源利用、城市发展等方面的影响进行评估。
二、地质灾害评估的指标地质灾害评估的指标主要包括灾害概率、危险程度和风险程度等。
灾害概率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通常以年均发生概率来表示。
危险程度是指地质灾害给人类、社会和经济造成的直接损失的大小,可以用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等指标来衡量。
风险程度是指地质灾害对人类、社会和经济造成损失的综合评估,一般是通过综合考虑灾害概率和危险程度来评估。
评估指标的选择需根据具体的地质灾害类型和评估目的来确定。
例如,在评估滑坡灾害时,可以考虑滑坡体规模、坡度、坡高、坡面积等指标;在评估地震灾害时,可以考虑震源深度、震级以及地表破裂等指标。
三、地质灾害评估的方法地质灾害评估的方法有很多种,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常用的方法包括定性评估和定量评估。
定性评估是根据经验和专家知识进行判断和评估,主要通过对地质环境、地质遗迹、地质构造等进行观察和分析,以及对历史地震、地面塌陷等进行调查和研究来判断灾害的发生概率和危险程度。
定量评估是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利用大量的数据和统计方法进行分析和计算,从而评估地质灾害的发生概率和危险程度。
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方法
![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4dd75c3d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f2.png)
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方法地质灾害是指由于地球内部和地表的地质作用,导致的对人类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威胁的自然灾害。
地质灾害的发生不仅与自然环境因素有关,还与人类活动因素密切相关。
为了准确评估地质灾害的风险,科学家们提出了一系列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方法。
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是指通过对地质灾害的潜在危害和人类暴露程度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定量或定性地判断地质灾害对人类生命和财产的威胁程度。
在地质灾害风险评价中,主要包括灾害潜在性评价、暴露评价和脆弱性评价三个方面。
灾害潜在性评价是指对潜在地质灾害的发生可能性进行评估。
该评价主要考虑地质灾害发生的条件和因素,如地质构造、地质材料、地形地貌等。
通过对这些因素的综合分析,可以评估出地质灾害的潜在危险程度。
例如,对于地震灾害的评价,可以考虑地震带的分布情况、历史地震的频率和强度等因素。
暴露评价是指对人类和财产在地质灾害发生时的暴露程度进行评估。
暴露评价主要考虑人类活动的分布和人口密度,以及财产的分布和价值等因素。
通过对这些因素的分析,可以评估出地质灾害对人类生命和财产的潜在威胁程度。
例如,在评估洪水灾害风险时,可以考虑到人口密集的城市地区和财产价值高的工业区域更容易受到洪水的影响。
脆弱性评价是指对暴露于地质灾害之下的人类和财产的脆弱性进行评估。
脆弱性评价主要考虑人类和财产对地质灾害的抵抗能力和适应能力,以及灾后恢复和重建的能力。
通过对这些因素的分析,可以评估出地质灾害对人类生命和财产的实际影响程度。
例如,在评估滑坡灾害风险时,可以考虑到建筑物的结构强度和土地利用规划的合理性等因素。
综合以上三个评价方面的结果,可以得出地质灾害的风险等级和风险分布图。
根据这些评估结果,可以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和预警系统,以减少地质灾害对人类生命和财产的损失。
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方法主要包括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两种。
定性评价主要基于专家经验和判断,通过对各种因素的综合考虑,给出地质灾害的风险等级。
定量评价则基于数学模型和统计分析,通过对大量数据的处理和计算,给出地质灾害的风险值。
地质灾害评估
![地质灾害评估](https://img.taocdn.com/s3/m/5fd6301a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af.png)
地质灾害评估地质灾害评估是通过对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影响范围和严重程度进行综合评价的过程。
它是对区域内的地质条件、地质过程、人类活动等因素进行分析和研究,以确定地质灾害的潜在风险,并制定相应的防灾减灾措施。
本文将以地质灾害评估为主题,探讨其重要性和方法。
地质灾害评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首先,评估可以帮助减少人类因地质灾害造成的伤亡和财产损失。
通过对地质灾害的潜在危险性进行评估,可以提前预警和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以减少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范围。
其次,评估还可以为土地规划和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对地质条件进行评估,可以了解区域内的地质特征,为土地利用、城市规划和工程建设提供重要参考。
最后,评估是提高社会公众对地质灾害风险的认识和理解的重要手段。
通过评估结果,可以向公众传播相关知识,提高其对地质灾害风险的警觉性,促使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地质灾害评估的方法多种多样,常用的方法有定性评估和定量评估两种。
定性评估是通过对地质条件、地质过程和人类活动进行综合分析,并结合专家知识和经验,对地质灾害的潜在风险进行评估。
这种方法较为简便,适用于数据不足的情况。
定量评估则是通过数学模型和统计方法,对地质灾害的发生概率和影响范围进行定量分析。
这种方法更加科学和精确,但对数据要求较高。
在进行地质灾害评估时,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
首先,要考虑地质条件,包括地质构造、地表形态、地下水位、土壤类型等。
这些因素对地质灾害的发生和影响具有重要影响。
其次,要考虑地质过程,包括地震、滑坡、泥石流等自然地质活动。
这些地质过程是地质灾害的主要诱因,对其进行定量评估可以提前预警和采取相应措施。
最后,要考虑人类活动,包括土地利用、城市规划和工程建设等。
人类活动对地质灾害的发生和影响也具有重要影响,因此要将其纳入评估范畴。
综上所述,地质灾害评估是减灾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通过对地质灾害的潜在风险进行评估,可以提前预警和采取相应措施,减少灾害的损失。
岩溶塌陷地质灾害的评价方法探讨
![岩溶塌陷地质灾害的评价方法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d3057506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d3.png)
岩溶塌陷地质灾害的评价方法探讨摘要:在众多地质灾害点中,岩溶塌陷不容小觑。
既会对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破坏,还会成为工程建设的一大障碍。
要想最大限度降低岩溶塌陷地质灾害的影响,需要选择适当评价方法。
目前常用的评价方法有三种,分别是GIS法、AHP 法、模糊数学法。
本文分别阐述每种方法的评价因素及步骤,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岩溶塌陷;地理信息系统方法;层次分析法;模糊数学法前言这些年,地质灾害频发,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为消除不良情绪,需要有效控制地质灾害。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在开展防治工作前,需要对灾害的危害性及稳定性进行评价。
结果是否准确,关键要看方法选取是否妥当。
在如今的社会上,评价方法有很多,如何选择及使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基于此,本文以岩溶塌陷为例,对几种常用方法进行研究。
一、地理信息系统方法(一)评价因子GIS法的评价因子多达九个,虽然说处理因子有些麻烦,但能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第一,基岩地层。
主要关注的内容有:溶蚀裂隙多寡,溶沟宽度大小、溶槽发育数量、岩面起伏状况。
将这些因素和岩溶塌陷数量进行比对,判断出是正相关,还是负相关。
接下来,对各地层的可溶性进行分析,以结果为依据划分评价单元。
评价单元的等级越小,赋值就越低。
第二,岩溶发育程度。
对岩溶塌陷的危险性进行分析,以便区分出强弱。
随即,判断危险性和岩溶发育程度的关系。
多数情况下,呈正比关系。
岩溶发育程度可划分成四个等级,最低一级是不发育,最高一级是强发育[1]。
等级越低,赋值越小。
第三,地质构造。
地质构造和岩溶空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常见的构造类型有两种,一种是断层,另一种是褶皱。
地质构造的发育状况良好,赋值就越高。
第四,地表入渗。
测量水流入渗量,数值越大,赋值越高。
第五,抽吸地下水。
过度开采地下水,就会形成“低槽带”,极易发生岩溶塌陷。
在赋值时,需要关注抽水量。
数值越大,赋值越大。
第六,地下水径流度。
岩溶水在运动过程中会产生波动,超过临界值,土体就会崩解,最终形成崩塌。
地质灾害调查与评价:要点
![地质灾害调查与评价: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c568f246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2c.png)
四、崩塌调查评价要点及方法
4、钻探方法解决的主要问题
四、崩塌调查评价要点及方法
4、钻探方法解决的主要问题
四、崩塌调查评价要点及方法
5、试验
四、崩塌调查评价要点及方法
5、试验
四、崩塌调查评价要点及方法
5、试验
四、崩塌调查评价要点及方法
A 空间特征 B地质特征
C水文地质条件
D变形发育史 E非地质因素对崩塌形成的作用
F评价崩塌灾害的危险性和灾情况
四、崩塌调查评价要点及方法
A 空间特征 B地质特征
C水文地质条件
D变形发育史 E非地质因素对崩塌形成的作用
F评价崩塌灾害的危险性和灾情况
四、崩塌调查评价要点及方法
A 空间特征 B地质特征
四、崩塌调查评价要点及方法
A 空间特征 B地质特征 C水文地质条件 D变形发育史 E非地质因素对崩塌形成的作用 F评价崩塌灾害的危险性和灾情况
四、崩塌调查评价要点及方法
A 空间特征 B地质特征
C水文地质条件
D变形发育史 E非地质因素对崩塌形成的作用
F评价崩塌灾害的危险性和灾情况
四、崩塌调查评价要点及方法
5、试验
四、崩塌调查评价要点及方法
5、试验
四、崩塌调查评价要点及方法
5、试验
四、崩塌调查评价要点及方法
5、试验
四、崩塌调查评价要点及方法
5、试验
四、崩塌调查评价要点及方法
5、试验
请问: 1、危岩体总体积是多 少?
2、其中东段、和西段 的体积分别是多少?
请问: 1、坠落类危岩: 该类危岩东段有( )
C水文地质条件
崩塌地质灾害调查评价方法介绍课件
![崩塌地质灾害调查评价方法介绍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db10b1a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07.png)
2
宣传教育:加强崩塌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防灾意识
3
风险评估:开展崩塌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确定灾害风险等级和防治重点
4
应急管理:制定崩塌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监测预警系统
A
建立监测网络:在地质灾害易发区设置监测站点,实时监测地质变化
B
监测数据采集:通过传感器、遥感等技术手段,收集地质灾害相关数据
C
数据分析处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处理,预测地质灾害风险
D
预警信息发布:根据分析结果,及时发布地质灾害预警信息,提醒相关部门和公众采取防范措施
谢谢
02
崩塌地质灾害可能导致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交通中断、生态环境破坏等严重后果。
03
崩塌地质灾害的调查评价方法主要包括地质调查、遥感调查、现场勘查、数值模拟等。
04
崩塌地质灾害类型
山体崩塌:山体因各种原因发生崩塌,如地震、暴雨等
滑坡:斜坡上的土体或岩体在重力作用下整体下滑
泥石流:暴雨、冰雪融化等导致大量泥沙、石块混合物沿沟谷、河道快速流动
崩塌地质灾害调查评价方法介绍课件
演讲人
01.
02.
03.
04.
目录
崩塌地质灾害概述
崩塌地质灾害调查方法
崩塌地质灾害评价方法
崩塌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1
崩塌地质灾害概述
崩塌地质灾害定义
崩塌地质灾害是指由自然或人为因素引起的山体、岩体、土体等突然崩落、滑落或倾倒的现象。
01
崩塌地质灾害通常发生在地质条件较差、地形陡峭、植被破坏严重、降雨量较大等地区。
地震活动:分析崩塌地质灾害发生的地震活动情况,如地震强度、地震频率、地震与崩塌地质灾害的关系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6
危岩体调查内容
① 危岩体位置、形态、分布高程、规模。 ② 危岩体及周边的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地形地貌、岩(土)体结
构类型、斜坡组构类型。岩土体结构应初步查明软弱(夹)层、断 层、褶曲、裂隙、裂缝、临空面、侧边界、底界(崩滑带)以及它 们对危岩体的控制和影响。 ③ 危岩体及周边的水文地质条件和地下水赋存特征。 ④ 危岩体周边及底界以下地质体的工程地质特征。 ⑤ 危岩体变形发育史。历史上危岩体形成的时间,危岩体发生崩 塌的次数、发生时间,崩塌前兆特征、崩塌方向、崩塌运动距离、 堆积场所、崩塌规模、诱发因素,变形发育史、崩塌发育史、灾 情等。
5
6
2、可能诱发崩塌的人类工程经济活动
自然原因 人为原因 外界原因
7
人为原因
采掘矿产:我国在采掘矿产资源活动过程中出现崩塌的 例子很多。
边坡开挖:修筑铁路、公路时,开挖边坡切割了外倾的 或缓倾的软弱地层,加之大爆破对边坡强烈震动,有时 削坡过陡都可以引起崩塌。
水库蓄水与渠道渗漏:主要是水浸润和软化作用,以及 水在岩体(土体)中的静水压力、动水压力,可能导致 崩塌发生。
27
危岩体调查内容
⑥ 危岩体成因的动力因素。包括降雨、河流冲刷、地面及地下开挖、采 掘等因素的强度、周期以及它们对危岩体变形破坏的作用和影响。在高 陡临空地形条件下,由崖下硐掘型采矿引起山体开裂形成的危岩体,应 详细调查采空区的分布范围、顶板岩性结构,开采工艺,地压现象(底鼓、 冒顶、片帮、鼓帮、开裂、压碎、支架位移破坏等)、地压显示与变形时 间,地压控制与管理办法,研究采矿对危岩体形成与发展的作用及影响。
22
二、崩塌调查方法
1、基本要求
• 根据调查分级和工作精度,崩塌调查应按调查、 测绘和勘查等3个层次进行。重点对可能产生崩 塌的危岩体和高陡斜坡进行调查。
• 崩塌(危岩体)的调查范围应包括危岩带和相邻 地段,坡顶应到达卸荷带之外一定位置,坡底应 到达危岩崩塌堆积区外一定位置。
• 根据崩塌规模等级和崩塌发生机理,可按附录 B.2的规定对崩塌进行分类。
4
1、崩塌的形成条件
岩土类型:一般而言,各类岩、土都可以形成崩塌,但不 同类型,所形成崩塌的规模大小不同。
地质构造:各种构造面,如节理、裂隙面、岩层界面、断 层等,对坡体的切割、分离,为崩塌的形成提供脱离母体 (山体)的边界条件。
地形地貌:江、河、湖(水库)、沟的岸坡及各种山坡、 铁路、公路边坡、工程建筑物边坡及其各类人工边坡都是 有利崩塌产生的地貌部位,坡度大于45°的高陡斜坡、孤 立山嘴或凹形陡坡均为崩塌形成的有利地形。
堆(弃)渣填土:加载、不适当的堆碴、弃碴、填土, 如果处于可能生产崩塌的地段,等于给可能的崩塌体增 加了荷载,从而可能而诱发崩塌。
强烈的机械震动。如火车机车行进中的震动,工厂锻轧 机械震动均可起诱发作用。
8
外界因素
• 地震:地震引起坡体晃动,破坏坡体平衡,从而诱 发崩塌。一般烈度大于7度以上的地震都会诱发大 量崩塌。
野外调查记录按附录A崩塌野外调查表及记录表填写, 不得遗漏崩塌主要要素。
25
2、崩塌调查
县城、村镇、矿山、重要公共基础设施以及崩塌灾害 高发区的所有居民点须进行现场崩塌调查。
崩塌灾害野外调查须采用以实地量测为主的调查方法。 崩塌调查点应实测代表性剖面线,并绘制素描图、进
行拍照或录像。 调查崩塌及崩塌堆积体造成的灾害损失,分析预测危
崩塌地质灾害调查及评 价方法
1
一、崩塌的特征 二、崩塌调查方法 三、崩塌评价方法 四、崩塌的防治方法
2
一、崩塌的特征
高陡斜坡(含人工边坡) 上的岩土体完全脱离母 体后,以滚动、跳动、 坠落等为主的移动现象 与过程,称为崩塌。
特点:下落速度快、发 生突然,垂直位移大于 水平位移。
3
• 大小不等,零乱无序的岩块(土块) 呈锥状堆积在坡脚的堆积物称为崩积 物,也称为岩堆或倒石堆。
4 块体稳定 Ψ<φ b/h>tanΨ
3
2
仅发生滑动 Ψ>φ
b/h>tanΨ
滑移式崩塌ψ>φ,b/h>tg ψ 1 倾倒式崩塌ψ<φ,b/h<tg ψ 混合式崩塌ψ>φ,b/h<tg ψ 0
2021/3/3
仅发生倾倒
又滑动又倾斜 Ψ>φ b/h<tanΨ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地面的角度Ψ,度
12
13
滑动型 主控结构面倾角小于45° 重心在下内侧
14
滑 动 型 崩 塌
15
倾倒型
主控面倾角>45° 卸荷拉放结构面 重心在主控结பைடு நூலகம்面下端
外侧 旋转倾倒
16
坠落型
倾角大于80° 顶部为主控面,
近水平,扩展贯 通 失稳坠落
17
18
崩塌的渐进性
19
20
21
危岩--高陡斜坡产生了拉裂、松动变形并随时 可能发生破坏,向坡下运动的岩体。
• 融雪、降雨:特别是大雨、暴雨和长时间的连续降 雨,使地表水渗入坡体,软化岩、土及其中软弱面, 产生孔隙水压力等,从而诱发崩塌。
• 表水的冲刷、浸泡:河流等地表水体不断地冲刷坡 脚或浸泡坡脚、削弱坡体支撑或软化岩、土,降低 坡体强度,也能诱发崩塌。
9
10
2、崩塌的分类
土崩
岩崩
11
5
比率:b/h Cφ
23
24
在1:50000地形图上,长、宽大于100m的崩塌用线、 面表征,标示崩塌源、堆积区及潜在影响区;在 1:10000地形图上长宽大于20m的崩塌用线、面表征, 标示崩塌源、堆积区及潜在影响区。不能表示实际 面积、形状的,用规定的符号表示;各种界线应在 实地勾绘,其误差在图上不应大于2mm。
⑦ 分析危岩体发生崩塌的可能性,初步划定危岩体崩塌可能造成的灾害 范围,进行灾情的分析与预测。⑧ 危岩体崩塌后可能的运移斜坡,在不 同崩塌体积条件下崩塌运动的最大距离。在峡谷区,要重视气垫浮托效 应和折射回弹效应的可能性及由此造成的特殊运动特征与危害。⑨ 危岩 体崩塌可能到达并堆积的场地的形态、坡度、分布、高程、地层岩性与 产状及该场地的最大堆积容量。在不同体积条件下,崩塌块石越过该堆 积场地向下运移的可能性,最终堆积场地。⑩ 可能引起的灾害类型(如 涌浪,堵塞河流形成堰塞湖等)和规模,确定其成灾范围,进行灾情的 分析与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