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信息服务业集聚效应研究
现代服务业集聚若干理论问题研究
市 的实 力也往 往代 表着 国家 的实力 。随之 而来 的 , 国家之 间 的竞 争 在很 大程 度上 被具 体 化 为 以城 市 为核 心 的 区域 间 的竞争 。现代 服 务业 是驱 动 现代 城市 经济 发展 的 主要产 业部 门 .对 于处 于 世界 城 市体 系结 构层 级 中顶端 的全 球 大都 市 ,其经 济 增 长 更是依 靠高 度专业 化 的现代 服务 的生产 在 服 务业 空 间集 聚现 象 的形 成 机 理 方 面 , 有
的国外学 者研 究 指 出 ,由于服 务 企业 服 务 的定制
括 : 一 , 争 的关 联 。这是 面 向统一 市场 的相 同 第 竞 或相 似活 动 的集结 , 现为 一 种竞 争性 质 的关联 . 表
如大型百货商店之问的关系。第二 ,补充性 的关
联 。这是服 务 于 同一 市场 的相关 活 动的集 结 , 活 是 动之 间具 有 补充性 质 的关 联 ,譬 如律 师行 和 法 院
的。
一
空 间集 聚 可能 已不 能仅 仅用 工 厂相 互接 近 和工业
的物质联 系 所带 来 的总 成本 节约 和 总收 益增 大来
解 释 。 勿庸置 疑 , 但 正是对 于集 群效益 的追 求是 中 心城 市现代 服务 业成 长最重 要 的动力 源泉 。
15 9 6年 ,美 国学 者 Jh an l 在他 的“ h o nR n e s Te C r fh i ” 书 中对 城市 中心 区 内各 种活 动 oeo eCt 一 t y
收稿 日期 :0 7 1一 2 2 0 — 1 O
关联性 的存 在 ,服 务业 的 空 间结构 在 客观 上应 该 存 在着 一个 特殊 的区域 , 即现代 服务 业 集 聚 区 , 在
服务业集聚
服务业集聚关于加快建设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研究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是按照现代经营管理理念,以新兴服务业态为主体,相关产业相配套,特色鲜明、空间集中,具有资源集合、产业集群、功能集成以及管理、信息等共享平台的区域。
加快建设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有利于现代服务业集中、集聚、集约发展,为现代制造业提供基础支撑,为完善城市功能提供有效载体,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大活力,进而推动服务业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一、发展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重要意义1、加快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是顺应经济发展潮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由路径。
如今,全球经济产业结构已经呈现出由“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加快转型的特征。
经济全球化和分工专业化加快了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在发达国家,服务业占GDP比重达70%。
我国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在40%左右,甚至落后于部分发展中国家,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
就某某而言,2022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在35.7%,与我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还不相适应。
发展服务业,建设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
随着资源、环境的硬约束日益增强,今后经济增长将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三、第二、第一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建设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符合这一发展趋势,有利于资源集约利用、功效提高,是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环节。
2、加快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是提升服务业发展质态、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手段。
尽管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必须以市场为基础,但其产业特色也决定了其经营覆盖的区域范围的有限性,因而,“大水漫灌式”地发展现代服务业并不符合服务业自身发展的规律,必须依托资源、区位、经济、文化、环境等因素,集中优势力量,把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成为服务业发展的新引擎。
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可以营造和维护良好的市场环境、创业环境、经营环境,吸引更多的要素集聚,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
现代服务业区域集聚水平与集聚经济效应及创新效应实证研究:以深圳为例
域之间发展水平 存 在 明 显 差 距 ;当 I=0 时 表 示 空 间 不 相 关 ,即 研
究区内各单元经济活动呈现无规律的随机分布状态。
二、集聚水平测度
考虑到获取数据的准确性,行业分类参照《国民经济行业分
类 》(2002、2011 年 修 订 );数 据 来 源 《深 圳 统 计 年 鉴 》;其 中 ,信 息
内所有企业规模均相同时的企业集中度。
从上述计算公式可知,EGa 的取值范围在 0 和 1 之 间 , 取 值
越大,表示产业集聚程度越高;反之,则表示产业集聚程度越低。
修 正 后 的 EGa 指 数 消 除 了 企 业 规 模 差 异 和 地 方 专 业 化 差 异 对 产
业集聚度的影响,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伪集聚”的产生,衡量现代
别计算 2004-2013 年深圳现代 服 务 业 RZI 和 LP,计 算 结 果 见 表
1。
表1 年份 RZI LP
2004-2013 年深圳现代服务业 RZI 和 LP 值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1.070618477 0.998368542 1.066835538 1.17253167 1.290344827 1.346291294 1.621582138 1.541860995 1.591367221 1.603137991
关键词:现代服务业;区域集聚;专业化与多样化;集聚结构;集聚效 应
中图分类号:F061.5;F062.9 文献标识码 A Abstract:Based on the research of the modern service industry agglomeration specialization, diversification and agglomeration structure characterization methods and the choice of measures indicators,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correlation and influence degree of the above factors on modern service industry agglomeration effect,and analyzed the indicators of modern service industry cluster in Shenzhen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the agglomeration economy effect. Keywords:Modern Service Industry;Regional Agglomeration;Specialization and Diversification;Agglomerate structure;Agglomerate Effect
关于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
服务业的兴旺发达是现代经济的重要特征。
2007年3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7号),确定“到2010年,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比2005年提高3个百分点”,“有条件的大中城市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到2020年,基本实现经济结构向以服务经济为主的转变”;从而掀起了新一轮服务业发展的高潮。
其中,各地争相规划建设服务业集聚区,成为一个新的亮点。
一、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主要特征1.产业性。
服务业集聚区不同于一般的房地产住宅开发项目,它是以金融、中介、商务、商业等生产性服务业为主要产业,能够持续产生经营收入和税收,具有长期效应。
2.集聚性。
服务业集聚区是若干服务产业在有限的空间里实现高密度、高效率集聚,形成产业发展高地。
在特定区域内,服务产业密度远远大于其他地区,在较小的地域内实现较大的经济总量,创造较多的经济效益。
3.集约性。
现代服务业集聚区遵循利用存量、节约发展的原则,不新增或少增建设用地。
主要是在依托城市功能、完善城市功能的基础上发展起来,而不是重新占有、开发土地搞建设。
重点是在现有的工业开发区和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利用存量土地和老厂房进行建设。
4.系统性。
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既是商务办公的集聚地,也是休闲、娱乐、购物的汇集场所。
集聚区强调功能的系统性,根据所在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趋势,科学合理界定核心功能定位,以商务和商业活动为核心,将现代化的办公楼、宾馆、购物休闲娱乐中心、酒店式公寓等多种业态融为一体,区内各类企业相互依存。
二、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的理论思考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理论问题,主要是解决服务业为何集聚、为何在某地集聚,以及通过集聚获得了什么效应等问题。
(一)服务业为何集聚从形式上说,产业集聚可以分为集群式集聚和共生式集聚。
集群式集聚是指相同的企业聚集在一起,共生式集聚是指不同的企业聚集在一起。
一般说来,服务业的集聚程度比制造业更高。
1.集群式集聚的机理(1)成本效应。
基于劳动生产率的中国服务业产业集聚效应研究
区域 是否存 在 产业 集聚 现 象 。本文 选用 区位 商来 衡量 中 国服 务业 的专 业化 集 聚程度 。 区位 商 ,又 称专 门化 率 ,是 用于 衡 量地 域 分工 深度 或地 区专 门化程 度 的指 标 ,其计 算 公式 如下 :
E/ n
∑
E / ∑
,
( 1 )
率 效应 特征 ,进 而 探讨 提 高我 国服 务业 集 聚效 应 的方 法和 途径 。
2 中国服务业集聚现状及 其生产 率效应 特征
本 文 以 中国大 陆地 区 的 3 0个 省 、市 、 自治 区 ( 资料 不全 ,不含 西 藏 )服 务行业 1 9 ~2 0 的统 因 9 6 0 8年 计数 据 为样 本 ,运用 现有 的衡量 指标 分 别考 察 我 国各省 级 区域 的专 业化 集 聚和 多样 化集 聚 水平 。
第 3 卷第 1 1 期
2 01 1年 2 月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 ( 自然科学版)
J un l f io igUnv ri f e h oo yNaua ce c dt n o r a a nn iest o c n lg ( trl in eE i o ) oL y T S i
a g o r t n a d u b n z t n a g o r t n we e e a n d b s g b a d-a ea a y i o 1 9 - g l me ai n r a i a i g l me a i r x mi e y u i o r - t n l ssf m 6- o o o n d r 9 2 0 f Ch n .T e c n l so s o ti e h t d fe e ta g o e ai n sr c u e a e d f r n 0 8 o i a h o c u i n wa b an d t a i r n g l m r t t t r s h v i e e t f o u
服务业集聚的动态溢出效应研究——来自中国26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经验证据
2 0 1 4年第 3 期
服 务 业 集 聚 的 动 态 溢 出效 应 研 究
— —
来 自中国 2 6 1 个地级及 以上城 市的经验证据 王 晶晶 黄繁华 于 诚
( 南京 大学 商学 院 ,南京 2 1 0 0 9 3 )
[ 提
要] 本 文基于 中国 2 0 0 0 -2 0 1 1年 2 6 1 个 地级 及 以上城 市 的面板 数 据 ,利 用 两步 系统
[ 关键词] 服务业集聚;拥塞效应 ;集聚效应 [ 中图分类号]F 1 2 1 . 3[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 0 0 0 -5 9 6 X( 2 0 1 4 )0 3 一O 0 4 8 —1 1
于如何 发展 服务 业及其 在 经济增 长 和结构调 整 中 的
一
、
引 言
作用 问题 ,引 起 了学 界 的 高 度 关 注 。 [ ] [ 。 ] [ ] 但是, 这些研 究 存 在 一 个 缺 陷 , 即忽 略 了服 务 业 集 聚 现 象 。 由于 生产 和消 费 在 时 间和 空 间 上 的不 可 分 性 , 服务业 比制造业 更依 赖本 地市 场 的容 量 ,因此 显现 出更 强 的空 间集 聚效 应E j L ,服 务业 集 聚对 于 地 区 服务 业发 展 的作 用 显得尤 为重要 。 根据 克鲁 格曼 ( Kr u g ma n ) 的观点 ,区域 经济
GMM 方 法 ,实证分 析 了服 务 业集聚 的 动态溢 出效 应 。研 究结果 表 明:第 一 ,服 务 业集 聚 显著 促 进 服 务业 劳动 生产率增 长 ,而滞 后 一期 的服 务 业集 聚与服 务 业生产 率之 间存在 负相 关关 系 ,服 务
集聚视角下的服务业发展与区位选择:一个最新研究综述
集聚视角下的服务业发展与区位选择:一个最新研究综述作者:陈建军陈国亮来源:《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05期[摘要]作为后工业社会的主导产业,服务业集聚现象的研究已成为经济地理学、产业经济学和城市经济学研究领域的新热点。
出于对解读服务业集聚现象的社会需求的回应,当前国际上有关服务业集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与制造业集聚的比较;集聚的空间分布,包括服务业整体和分部门分布;集聚的成因,如集体学习过程、社会因素以及共同集聚等;集聚的效应。
这些研究为我国通过调整空间结构和促进服务业集聚,实现第二、第三产业协调发展提供了可供参考的思路。
另一方面,如何基于新经济地理学婷理论构建适应于服务业集聚研究的分析框架,如何进行服务业集聚度的测算,以及如何推进服务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发展互动等问题将成为今后亟须探讨的课题。
[关键词]服务业;制造业;集聚;区位产业集聚的研究从早期以Marshall为代表的新古典经济学发展到后来以Krugman为代表的新经济地理学,关于产业集聚的理论文献主要以制造业为例,对服务业集聚的研究相对较少,但随着“服务经济”的到来,服务业集聚开始进入学者研究的视野。
从服务业演进的历史和产业集聚理论沿革来看,在20世纪70年代之前,服务业的研究主要处于从有关生产性劳动与非生产性劳动的争论向服务业在三次产业结构中演变的转型阶段,而在此之前已经出现了诸如冯·杜能的农业区位论和韦伯的工业区位论等,这些研究都是集中在生产有形产品产业的集聚上。
因此,在这一阶段,对服务业集聚的研究也很容易被忽视。
而从20世纪70年代以后,特别是西方国家开始进入后工业化社会以来,服务业在经济中的比重不断提高,服务业研究开始与现实经济相结合,服务业集聚逐渐受到重视。
也就是说,服务业集聚的研究时间不像制造业集聚那样有着很长的历史,而是从新经济地理学兴起时期开始的,但近几年产业集聚的研究重点逐渐从制造业向服务业转变。
集聚效应对中国城市服务业发展差异影响的实证研究
集聚效应对中国城市服务业发展差异影响的实证研究前言城市的服务业是其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在实际发展中,不同城市的服务业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这种差异背后的原因值得进一步探究。
本文将从集聚效应的角度出发,利用实证研究的方法,探究集聚效应对中国城市服务业发展差异的影响。
集聚效应的概念及重要性集聚效应是指当某个领域或行业在某个区域内达到一定规模后,能够吸引该领域或行业其他合作伙伴的入驻,形成一定规模的规模经济效应和技术创新效应。
近年来,集聚效应在经济学界备受关注,被广泛视为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
在城市服务业方面,集聚效应的作用尤为突出。
由于服务业的产业特征,包括非竞争性、高度专业化和技术密集型等,所以服务业在城市内部容易形成集聚。
集聚效应可以使城市的服务业规模不断扩大,提高规模经济效应,也有助于推动服务业技术进步,形成技术外溢效应。
数据来源和方法本文采用的数据来源为2003年至2017年中国城市服务业企业数据,数据来自于中国国家统计局。
本文使用了服务业企业从业人数、从业人均产值和企业数量三个指标来衡量城市服务业的发展水平。
同时,为了衡量集聚效应的影响,本文还引入了城市规模、城市发展阶段和人口因素等控制变量。
本文采用面板数据模型,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两种模型进行实证分析。
并且采取 Bootstrap 检验方法对模型的稳健性进行了检验。
实证结果根据实证分析的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集聚效应对城市服务业发展具有显著正向作用,即集聚效应的增强有助于促进城市服务业发展。
2.城市规模是服务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因素,与服务业从业人数、从业人均产值和企业数量均呈现显著正相关。
3.城市发展阶段和人口因素对服务业发展也有显著的影响。
分析和讨论通过对实证结果的分析与讨论,我们可以得到一些结论:1.集聚效应是促进城市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当某城市内服务业规模达到一定规模后,服务业企业之间互相依赖关系的形成将进一步加强,从而形成集群效应,进一步推动城市服务业的发展。
新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研究
新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研究新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研究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快速成长和发展。
生产性服务业指的是那些为其他行业提供支持服务的企业,包括物流、咨询、金融、IT 等领域。
这些服务业的发展将不可避免地导致其在某些地区的集聚现象,并且对经济增长和区域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因此,研究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于我们理解经济地理学的演变和区域发展方向具有重要意义。
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现象是由新经济地理学中的网络外部性和溢出效应所驱动的。
网络外部性指的是企业之间的联系和合作,通过集中在特定地区,企业之间可以更加高效地共享信息、资源和市场机会。
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将会形成一个供应链和价值链的生态系统,各种支持服务环节相互紧密联系,形成复杂的产业簇,进而推动经济发展。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溢出效应。
溢出效应指的是一家企业的成功有助于其他企业在同一地区获得类似的成功。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地区通常拥有一定的优势,如技术、市场信息或资源,这将使得其他企业进一步集聚在这些地区。
这种溢出效应对于促进创新、提高生产效率和促进经济增长起到重要作用。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例子在世界范围内都可以找到。
例如,硅谷在美国加州的集聚现象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
硅谷凭借着先进的科技和创新氛围,不仅吸引了世界上许多顶尖的科技企业,也吸引了大量的初创企业和高端人才。
由于在同一地区的企业之间形成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和供应链,硅谷成为了全球科技创新和创业的重要中心之一,为经济增长作出了巨大贡献。
在中国,深圳的集聚现象也是一个引人注目的例子。
深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者,发展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电子制造业集群。
由于拥有先进的制造技术和便捷新加坡港口的福利,深圳成为了全球电子产品的重要生产基地。
随着电子制造业的发展,大量的生产性服务业也相继在深圳集聚。
这包括供应链管理、物流和维修服务等。
促进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展对策研究
促进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展对策研究作者:马涛来源:《现代商贸工业》2014年第05期摘要: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发展,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
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建设是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增强地方产业竞争优势的重要方式。
加快建设和发展功能完善、布局规范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是使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的重要路径。
分析了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集聚效应和对区域经济产生的影响,根据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情况提出对策。
关键词:现代服务业;集聚区;集聚效应中图分类号:F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4)050009031引言在全球一体化和知识经济的背景下,现代服务业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
目前,服务经济发展大潮中,现代服务业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现代服务业主要依托先进管理理念和信息网络技术发展起来的信息和知识相对密集的服务业,又称新兴第三产业,一般包括物流业、金融保险业、咨询业、旅游业、房地产、科技开发、信息服务业、法律服务、商务服务、教育及社区服务业等,是现代经济的重要部分。
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是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重要途径。
近几年,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成为各地发展的热点之一。
随着现代城市服务经济的发展,国内外发达城市衍生出了不同特色和种类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在我国,上海2004年最早提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概念,《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服务业的实施意见》清晰地提出,要编写制定全省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总体布局和规划,支持和引导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
2011年初,“服务业优先发展战略”被写入嘉兴“十二五”发展规划。
嘉兴市应该把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作为提高城市素质、强化城市功能的载体,进一步优化空间布局和建设重点。
在嘉兴实现跨越崛起的进程中,应更加重视、深入研究、大力推进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
2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集聚效应分析建设和发展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来获取集聚、集群效应,是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产业集聚的根本原因在于集聚效应可以给区域内企业带来较高的投资回报。
《我国主要中央商务区现代服务业集聚研究:国际比较与中国特色》
2C D . B 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演主 持人:首都经济贸易 大学蒋 三庚教 授
业集聚的发展演变规律进 行了探 索性研 究。由于城市化 、产业结构 的升级 以及消费水平的提 高 ,促进 了现代服务业的集聚
过 程 ,该 过 程 使 C D 代 服 务业 呈现 四个 阶 段 ,即 集 聚 形 成 、快 速 集 聚 、稳 步 发展 、调 整 甚至 衰 退 阶 段 。 中 国城 市 C D开 B 现 B 发 尚 处 于 初级 阶 段 ,因此 ,课 题 提 出要 对 CB 现 代 服 务 业 的 发 展 有 一 种 理 性 认识 ,对 它 的风 险 有 充 分 的 认 识 ,避 免 资源 浪 D 费和无谓的损失。
3 提炼C D功能区国际金融 业集群 的发展模式 。C D . B B 功能区国际金融业的发展呈现 出5 0 0 强企 业总部高度聚集、国际证 券交易所布局全球市 场、外资再保险 巨头拓展国 内市场 、发展链条较为完善 、高端人 才内外兼容 、企业总部群落分布等特
点 和企 业层 次分 明 、机 构 比例 适 当 、涉 外 资 源 丰 富 、产 品 需 求 多 样 、市 场导 向 良 好 、 聚集 效 应 巨大 、文 化 价 值观 独 特 、劳
集中于企业入驻相关资金的返 还补贴 、产业关联不够密切 ,企业调整频率较高 、人员流动较受制约 ,国际性产业人才匮乏
等方面。
5从 C I . B) 功能 区全局发展的角度 ,提 出了现代服务业发展建议。主要包括 建立全球 C D现代服务业联谊发展机制等协 B
调 布局 集群 发展 链 条 、 合 理 布局 引 导 等 统 筹 建 立 集 群 发 展 平 台 、加 快 广 告 、 出版 、会 展 和 商 务 旅 游 业 等 重 点 行 业 的 引 导培
我国生产者服务业城市集聚度测算及其特征研究——基于21个城市的分析
31 —
张三峰
我 国生产 者服务业城 市集聚度测算及其特征研 究
的集 聚主要 表现是 一 些 重要 的大 城 市 出现 十分 集 中和 完 善 的 服 务 业集 聚 区 , 成 城 市 中央 商 务 区 形 ( B ②。 国内的研究 表 明 , C D) 生产 者服务 业在 城市集 聚不 仅是 未来 我 国服 务业 发展 的方 向 , 而且 是城 市吸 引资本 和人才集 聚不 可或 缺 的关 功 能 1] 2 我
辖 市 中金 融业 、 息服务 业 、 信 商务服 务 业 和 科研 服 务 业 集聚 程 度较 高 ; 制造 业 与 相 关 的生产 者服 务 业在 东部 沿海城 市集 聚 度较 高 , 而其他 城 市 的生 产 者服 务 业
并 没有 形成 集 聚优 势 。 因此 , 为提 升城 市竞争 力 , 同的城 市应 采取 不 同的 策略 不
促进 生产者 服 务业 集 聚。 关键 词 : 生产 者服务 业 ; 集聚 ; 区位 商 ; 市 城
中 图分 类 号 :7 9 F 1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1 9 0 ( 00 0 —0 3 — 7 17 — 3 1 2 1 ) 3 0 1 0
一
、
引言
一
收稿 日期 :0 9—1 0 20 2— 9
作者简介 : 张三峰( 9 1 18 一
) 男 , 南周 口人 , , 河 南京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 。
基金项 目: 本文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 目“ 现代服务业发展 战略研究”( 目编 号 :8 J 06) 项 O A Y 4 和 国家 社会科 学基 金项 目“ 快发 展现代服务业的制度障碍 与政策 ” 项 目编号 :8 J 0 3 阶段性成果 。 加 ( 0 CY 4 )
我国产业集聚理论研究综述
二、我国产业集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3、产业集聚类型多样化。我国产业集聚的类型逐渐多样化,包括高新技术产 业集聚、传统制造业集聚、农产品加工业集聚、服务业集聚等。不同类型的产业 集聚区都在不断发展和壮大,形成了各自的特点和优势。
三、我国产业集聚存在的问题
三、我国产业集聚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国产业集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产业集聚理论的实践探究
产业集聚理论的实践探究
在实践中,产业集聚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以下是一些有代表性的产业集 聚区实践案例:
产业集聚理论的实践探究
1、硅谷:硅谷是全球著名的科技创新中心,拥有众多高科技企业,如苹果、 谷歌、Facebook等。硅谷的成功离不开其独特的创新文化和完善的创新生态体系, 这使得硅谷在信息技术领域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四、原因和对策
1、政府加强政策引导。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引导企业在产业集聚过 程中加强合作与交流,避免同质化竞争和恶性竞争。同时,政府还可以通过给予 企业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措施,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
四、原因和对策
2、企业提升自身素质。企业可以通过加强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 平、加强品牌建设等方式,提升自身竞争力,避免同质化竞争和恶性竞争。同时, 企业还可以通过与高校、科研机构等合作,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提升自身创新 能力和竞争力。
产业集聚理论的创新与发展
2、绿色发展研究: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未来的产业集聚区需要更加注重环 保和可持续发展。这包括建设绿色产业链、推广清洁能源、促进资源循环利用等 方面。
产业集聚理论的创新与发展
3、数字经济与人工智能研究:随着数字经济的崛起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 未来的产业集聚区需要更加注重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这包括大数据分析、人工 智能技术应用、智能制造等方面。
高端服务业集聚效应研究_基于产业控制力视角的分析_马鹏(1)
一、 引言 经济发展模式决定了不同行业的发展水平, 中国虽已实现了持续三十年的高速增长, 但服务
业发展显得非常滞后。 究其原因是中国经济过去 主要依靠高投入、 高消耗的粗放型增长方式, 像服 务业这种能源消耗较少、 环境污染很少的行业发
收稿日期: 2013 - 11 - 25
修回日期: 2014 - 02 - 27
[ 6]
。
从产业链控制的角度来看, 高端服务业 此外, 集聚更会加强这种控制力。 首先, 从产业集聚的 角度来讲, 美国之所以能大量进行服务贸易的输 出,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美国拥有全世界最为发达 的科技、 最为丰裕的智力资本, 这些都是高端服务 业发展所需要的要素。 故其能向其他国家或地区 进行服务贸易; 其次, 随着全球产业链分工的日益 深化, 占据着“微笑曲线 ” 两端的高端服务业占据 , 了行业的“制空权 ” 与“话语权 ” 其向其产业链的 其他环节输出智力成果, 牢牢掌握着本行业的控 制力。基于此, 本文试图探析高端服务业集聚与 产业控制力实现的作用机理, 以期为我国服务产 业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上的支撑。 二、 高端服务业集聚与产业控制力关系的理 论分析 1. 高端服务业集聚成因的理论探讨 “高端服务业” , 2008 ; 所谓 目前学术界 ( 王廉, 2011 ; 李文秀, 2012 ; 等等 ) 和政府 ( 深圳市 陈艳莹, 发改委、 上海市发改委等 ) 都进行了定义和说明。 其中陈艳莹等 ( 2011 ) 、 原毅军等 ( 2011 ) 从要素高
The Study on HighOrder Services Agglomeration Effec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dustry Control MA Peng,LI Wenxiu
服务业的城市集聚机理理论与实证研究——来自纽约、东京的例证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服务业的城市集聚机理理论 与实证研究
来 自纽约 、 东京 的例 证 及 其对 我 国的启 示
李 文秀
[ 要】服 务业城市集聚效应本质上是一个产业效应 扩散 的衍 生现 象 ,尽 管服务 业集 聚效应本 身并 不 摘
构成问题,但服务 业集聚效应传导 的渠道背离使城市产 业政 策扶 持缺乏依据 ,服 务业 集聚效应 的差异 必将 导致城市经济发展 的差别 。基于此 ,本 文从服务 业集聚 的影响 因素 出发 ,探 讨 了服务 业城 市集聚 的原 因,
・
Hale Waihona Puke 3 ・ 6 二服务业集聚影响因素分析
从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来看 ,影响服务业集聚因素较多。本文结合产业经济学和区域经济学的相 关理论 ,从 市场 需求 、资源 禀 赋 、地 理 区位 和制 度 环 境 四个 方 面 对 服 务 业 集 聚 的影 响 因 素 进 行 了
梳理 。
( 一)市场需求 对服务业来讲 ,在 “ 本地市场效应”( o e m r tf c hm — a e eet k f )的作用下 ,地区内的高需求具有一种 “ 放大效应” ,能促使集聚区服务产品生产的增长大于需求增长 。而服务业集聚的动力就是要获得收 益剩余 ,寻求容量大 、发展快的市场需求是服务企业区位选择的依据之一。因此 ,与需求相关的因素 也必然会影响服务业集聚,如整体经济发展、产业发展、分工等。从整体经济发展来看 ,正如配第 一 克拉克定理所认为的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生产结构会呈现从第一产业为主向第二产业 为主转移 ,再 向第三产业转移的规律 ,库兹涅茨也从实证分析角度确证 了这种规律。而且 ,整体经济发展 良好时 , 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也会使消费者消费更多的服务产 品。因此 ,整体经济发展状况是决定服务需求量 的重要因素。从产业发展来看 ,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是为了满足中间需求向相关产业提供中间 需 求产 品 ,包 括 向农业 、工业 甚 至服务 业 自身提供 服务 。与此 同时 ,在 专业分 工利 益 的导 向下 ,越来 越多 的制造 、农业 甚 至服务 企业 ( 部 门) 从 专业 化 的角 度 出发 ,将 一 些 原来 属 于 企 业 内部 的职 能 或
我国信息服务业集聚水平差异分析
第 1 0期
情
报
杂
志
21 0 2年 1 0月
J OURN NT L GENCE AL OF I EL I
Vo . No 0 1 31 .1 0c . 2 2 t 01
我 国信 息 服务 业集 聚水平差 异 分析
程 慧 平
( 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 院 摘 要 南京 209 ) 10 3
( c o l fi omao n gmet Naj gUnvr t, nig 2 0 9 ) Sh o fr t nma ae n, ni iesy Naj 10 3 o n i n i n
Ab t a t e p pe mp r al n l z s t e a v n a e fc n e ta i g t e t fi f r ai n s r i e i d sr n Ch n o 2 01t 01 s r c Th a re i c ly a ay e h d a t g s o o c n r tn a n s o n o m t ev c n u ty i i a f m 0 o 2 0 i l o r b o ai n e to y i d x a d c n l d st tt e e se e i n i e t h e n x s t e we t r e i n,a d t e ls n st e mi d e r ‘ y l c t n p n e n o cu e ha h a tr r g o sb s ,t e ti h s n r g o o r n e n a to e i h d l e h go i n.Th i g— i J . n t e Ri e l n e r Ri e l r s n a e e n t r .Th p r ma e i e e c o e Jn Jn- i Ya g z v rDe t a d P a l v rDe t p e e twe k n d i u a a n epa e k s a d f r n e c mpa ai e a f r tv -
中国城镇化与服务业集聚发展关系研究
中国城镇化与服务业集聚发展关系研究[摘要] 在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过程中,服务业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服务业发展到一定水平便会产生服务业集聚现象,服务业集聚可以降低交易成本,并在就业、城市空间结构、产业结构、城市生活质量等方面促进城镇化的发展。
相反,城镇化的发展也为服务业集聚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和社会保障。
为促进二者更好地协调发展,应推动传统服务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特色服务业。
同时,应合理分布城市人口和空间布局,加快城市经济发展,推动科技创新。
[关键词] 城镇化;服务业集聚;发展关系;研究一、引言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开始步入城镇化的发展道路,出现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潮流。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扩大了就业,增加农民额外收入的同时,也带动了城市经济发展。
早期城镇化的内涵单纯地认为是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现代意义上城镇化的内涵比较丰富,不仅仅表现为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城镇人口规模的扩大,还表现为城镇化质量的提高,如产业经济、城市建设用地、城市交通、户籍制度以及土地制度等的改革与完善。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我国逐渐与世界接轨,知识和技术越来越受到重视,服务业正是凭借知识和技术的力量,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的凸显地位。
第三产业中服务业的发展水平逐渐成为衡量我国现代化经济发展的关键指标之一。
产业集聚是在适应需求的情况下,从事同类或相关行业的企业聚集在一起,从而产生积极的外部效应,对当地的一些小企业起到一定的示范作用,这就是小城镇产生的来源。
通过集聚效应,提供更多的岗位以及更好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来进一步吸引要素和人口,从而促进城镇的发展。
分析城镇化与服务业集聚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政府部门制定促进城镇化的政策建议,认清服务业集聚对城镇化的重要影响作用,更好的解决城镇化进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促进服务业与城镇化的协调发展。
二、文献综述关于城镇化的研究主要有:李强,陈宇琳等(2012年)分析了城镇化进程中的不同模式类型,并将我国城镇化分为七种“推进模式”[1];马晓河,胡拥军(2010年)回顾了我国有关农民进城的政策,提出我国城镇化面临的众多问题和解决意见[2];姚士谋,陆大道等(2011年)用一系列关于城镇化的数据来衡量我国城镇化水平以及其中产生的问题,为科学的进行城镇化发展提供规划建议[3]。
现代服务业的集聚_扩散效应与城市功能转型分析
中国城市群的服务业协同集聚研究——基于长三角与珠三角的对比
广东社会科学2021年第2期中国城市群的服务业协同集聚研究——基于长三角与珠三角的对比*钟韵秦嫣然[摘要]城市群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空间载体,协同集聚为城市群内部的产业发展研究提供了新视角。
本文选取长三角和珠三角两大城市群2003年至2018年的服务业面板数据,运用EG协同指数方法测度对比两地的服务业协同集聚特征,并对其影响机制进行实证分析。
研究对研判我国城市群内服务业行业间的关联性提供了新的解读思路。
研究发现:(1)两大城市群当前已有部分服务行业呈现协同集聚的空间格局,但各自特征存在差异;(2)知识密集型行业与劳动密集型行业间的协同集聚程度相对更为显著;(3)产业因素和科技水平对服务业协同集聚均存在促进作用,但产业关联度仅在长三角地区显著,产业结构和科技投入因素仅在珠三角地区显著;(4)由于服务业发展水平和城市数量差异等原因,城市规模因素对协同集聚的影响虽然显著,但在两个地区的影响存在差异。
[关键词]城市群服务业协同集聚长三角珠三角[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114X(2021)02-0005-11引言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已经由追求高速增长和数量扩张,转向推进高质量发展、讲求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发展阶段。
城市群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空间载体,高质量发展对城市群内部的产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
已有研究显示,当产业发展到高级化阶段,单一产业的集聚将发展至产业协同集聚。
其依据在于:产业集聚是由知识溢出所产生的,那么,在知识交流的空间应该可以看到协同集聚,换而言之,当出现集聚效应时,协同集聚也将会出现(Helsely et al,2014)。
所谓协同集聚,是指在某一特定空间内不同产业在区域中高度集中的现象(Ellison et al,1997;Duranton et al,2005;陈建军*本文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城市等级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互动关系研究”(项目号41371174)和暨南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专项资金资助(项目号19JNYH09)的阶段性成果。
服务业专业化集聚与服务业内部结构演进
产 业 经 济 评 论
冀 戮£ 糕 耩 簿 舞 l 鬓 £ 鼗 瓣 彝 耩I g ¥
服务业专业化集聚与服务业 内部结构演进
王智渊 ,马 晶
( 华 南 师 范 大学 ,广 东 广 州 5 1 0 0 0 6)
【 摘要 】 服务业结构升级是 当下 中国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本文试 图从服务业 专业化集聚 的角度提供新的动力解释 ,研究发现服务业专 业化集聚对服务业 内部结构 演进有正 的显著的影响,它推动着服务业 内部结构 的升级和转型。本文先构建一个非 均衡 的增长模型分析服务业专业化集聚如何 影响资源在各个 部门间的流动,接着采用 省际面板数据分析 两者 间的关系,最后 ,针对地 区间指标 显著 的差异,采用分位 数回 归方法来进一步验证 ,结果表明,服务业专业化集聚对服务业 内部结构演进有着正的
影 专业化集聚 ; 内部结构 ; 集聚效应 f 中图分类号 1 F 2 8 7 . 4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1 2 0 9 5 . 5 0 7 3 ( 2 0 1 4 ) 0 5 — 0 0 1 4 — 1 0
不 断 深化 ,区域 的服 务 业集 聚不 断加 速 形 成 ,并 且 以 生产 性 服 务业 为主 体 。现 实 中, 生产 性 服 务 业 集 聚现 象 非 常 常 见 ,如 著名 美 国的 曼 哈顿 、 英 国 的伦 敦 金 融城 、 日本 东 京 丸之 内金 融 区 。
而 近 几 年在 中 国, 北京 、上 海 、深圳 、广 州等 地 也 逐 渐 形成 了各 类 生 产性 服 务业 、 大 公 司总 部 的集 聚 区 。对 产 业 集 聚 机 制 作 出 突 出贡 献 的新 经 济 地 理 学 派 尽 管 研 究对 象 为 制 造 业 ,但 以克 鲁 格 曼 为代 表 的 经济 学 家 在现 代 服 务 经 济 的质 疑 声 中也 不 得 不 承认 ,服 务业 集 聚 让他 的理 论 显 得 “ 过 时 ”。生 产 性 服务 业 大 量集 聚 的深 层 原 因在 于 存 在 明显 的集 聚 效应 。狄 普 斯瓜 与魏 盾 等 ( D i p a s q u a l e  ̄ w h e a t o n , 2 0 0 2 )指 出,享 受 人 力资 源 的 “ 蓄 水池 ”、快 速 的信 息交 流 、 商务 往 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信息服务业集聚效应研究
信息服务业是信息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客观条件,是经济发展和
社会进步的重要保障,因其科技含量高且渗透性强的特点,该产业已
经渐渐成为经济发展的倍增器和推进器,也是许多国家级地区实现产
业升级和结构调整的突破口。
在中国经济的“新常态”下,信息服务
业不仅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且成为较热的投资点。
经济的发展离
不开信息的快速传递,信息服务业和信息化水平也要受到经济发展条
件的制约。
国民经济发展客观上要求信息服务业与社会经济建立协调发展的模式,并不断进行优势互补,协调创新才能使整个社会经济及
信息服务业发展达到最优化效果。
本文在研究中国信息服务业集聚的过程中,发现集聚对信息服务业本身存在推进效果,但对于区域经济
却呈现负向影响;为深究其原因本文进一步选用全要素生产率(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来反映产业效率的状况,研究信息服务业的集
聚效应及影响因素作用机理。
全要素生产率是指总产出中不能由资本、劳动等有形生产要素投入所解释的“剩余”,即在有形生产要素投入
水平既定的条件下,产业所达到的额外的生产效率。
全要素生产率的
来源包括技术创新、组织创新、管理创新等。
在新常态下,信息服务
业的增长仅依靠资本和劳动等有形生产要素投入拉动方式是难以持
续的。
可以说,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是新常态信息服务业实现可持续发
展的动力源,能够有效地提升信息服务的发展质量。
在产业集聚区内
信息技术流动会以较低的成本溢出和扩散,集聚优势的作用也会促进
共生技术集成和产学研协同创新,但是产业集聚是否促进了中国信息
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产业集聚对中国信息服务业全要素生产
率是如何产生影响的?产业集聚对中国信息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是否
存在门槛特征?是否有空间溢出现象?通过研究上述问题,可以更清楚
地认识中国信息服务业发展变化状况,为实现中国信息服务业有质量
的经济增长,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依据。
围绕上述问题,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总结如下:第一,中国信息服务业产业集聚状况及其经济效应无
论从静态集聚指标的计算结果还是动态的计量结果都可以得出,中国
信息服务业的发展已经呈现集聚状态,从集聚的变化过程来看,信息
服务业集聚呈现出主动的、相互合作的、由目标集聚优势向多方面协同集聚的动态过程;从信息服务业集聚对产业本体经济的影响来看,
中国经济发展较快的省份通过集合要素与信息资源优势,提高了本经
济体可用的先天资源与信息方面的优势。
产业集聚对信息服务业经济的影响呈现威廉姆森倒“U”型,而且从总体效果来看信息服务业集聚的影响处于倒“U”型的左侧,在一定时期内对信息经济仍将表现为积极的正向影响;中国的信息服务业集聚对相应区域经济的影响表现为
线性负相关,说明信息服务业的迅速集聚带来区域内资源过快集合,
区域经济体还没能及时吸纳,因此初期往往易于形成离散,需要逐步
实现外部优势的内部化和持续的积累以支配自身的集聚优势,同时经
济体不能仅限于利用优势,还需要不断内化和再创新以实现优势再造。
第二,信息服务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状况依据信息服务业全要素生
产率的计算结果,索洛余值法反映的是全要素生产率绝对数量的变化,数据包络分析法测量的是全要素生产率相对技术变化的前沿面,二者
分别从不同角度诠释了中国信息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但总体趋于一致。
在研究时间内各省的全要素增长率均在互联网迅速普及的时间段内(2009-2011年)呈现跨越式增长,随后的时期里渐渐呈现缓慢并伴有下减趋势的走向,2013-2014年略有上升趋势。
分省份变化来看,效率领先的区域仍位于经济相对发达的沿海地区,在期初迅速走高后,但后期有放缓趋势;发展紧随其后的中部地区变化的波动范围不大,而且在后期有较强的追赶态势;相比之下西部地区除四川重庆外,整体落后明显,信息服务业有待积极发展。
第三,产业集聚对中国信息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程度依据面板数据全要素生产率分析的影响因素实证结果,信息服务业集聚明显已经呈现过度的态势,集聚优势作用亟待发挥;中国信息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加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仍将依赖性于外部投资的拉动,并且信息服务企业相对来讲也过于集中,效率发挥与地区的受教育水平不同步;城市化经济的发展程度与信息服务业效率增长发展同步,表明现阶段信息服务业服务的效率发展水平并没有发挥其渗透作用,综合来看中国信息服务业的发展并未展现其应有的拓展力,应在现有的基础上拓宽产业融合,促进技术更新。
第四,产业集聚对中信息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门槛效应从集聚对信息服务业效率的门槛效应来看,大多数影响因素存在双门槛,集聚优势的动态作用有待发挥,信息服务技术相对较低的地区在一定时间内仍然通过调节各项环境因素来促进该地区行业效率;而技术较高地区则在不同程度上表现为受环境要素的限制,进而呈现负向作用。
要达到整体效率的进步,适当的技术溢出是
有效的途径之一,但技术溢出能否发生依赖于技术接受方所拥有技术承接能力和劳动力状况。
当局部地区的吸纳能力满足一定的门槛条件时,相应的技术溢出才可能发生。
第五,产业集聚对中国信息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空间溢出效应从空间自相关检验来看,中国信息服务全要素生产率呈现空间集聚。
空间集聚大致阶段为:首先以先进地区为中心发展,到区域间无领导的均衡发展,再重回以先进地区技术提升为中心发展。
从空间面板模型估计结果来看,中国信息服务全要素生产量的空间溢出效应主要来源于邻近地区信息服务业的误差冲击对本地区信息服务业行为的影响。
信息服务业集聚的空间溢出效应整体上增加了信息服务业的吸收能力,但是抑制了处于前列的区域的集聚优势,使其处于“被吸收”的状态。
空间溢出效应充分反映了信息服务业集聚优势的动态转移过程,集聚优势本质是区域经济体首先获得优势的可利用,然后通过积累和内生性转化不断增强对优势的支配力,最终进一步再创新和升级。
中国发达地区的信息服务业凭借其要素禀赋优势在一段时期内形成了信息服务资源的集聚优势,但是信息服务业作为科技类产业,需要以主动、积极的态度有目标、有重点地参与集聚优势合作,并在合作中促进产业升级。
同时有利的空间政策导向可以引导要素流动,以影响信息服务产业的区位选择,使得经济外部性内部化,减少产业发展的空间不平衡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