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城市总体规划1-4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大纲及重点归纳以及考试试题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大纲第一章城市与城市发展1、城市发展的动因城市形成和发展根本动因:建立在工业化基础上的经济发展,城市的规模效益和聚集效益使城市成为人类聚居地的主要形式。
2、城市化概念定义: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农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具体的分析包括:人口(农业、非农业);地域(农村、城市);产业(农业产业、非农产业);空间形态转化(城市空间形态、农村空间形态);文化和生活方式;基础设施和环境.3、城市化发展的S形曲线初期阶段(小于30%左右):生产力水平低,发展速度较缓慢;中期阶段(30%~60%或以上):快速发展期;稳定阶段:农业现代化过程已基本完成,农业剩余劳动力已基本转移,城市中工业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一部分工业人口又转向第三产业。
第二章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和发展1、现代城市规划理论发展的两种基本指向1、分散发展(指通过新建城市来缓解大城市的发展):1、田园城市(霍华德)2、卫星城、新城(恩维等)3、有机疏散(沙里宁)4、广亩城(赖特)2、集中发展:柯布西埃:指望通过对城市结构的重组在城市内部解决城市问题。
2、田园城市、卫星城、新城的概念⏹田园城市Garden City一种兼有城市和乡村优点的理想城市,是为健康、生活以及产业而设计的城市,它的规模能足以提供丰富的社会生活,但不应超过这一程度;四周要有永久性农业地带围绕,城市的土地归公众所有,由委员会受托管理。
以解决城市与自然隔离的矛盾和城市自发膨胀、土地投机等问题。
⏹卫星城:是一个经济上、社会上、文化上具有现代城市性质的独立城市单元,但同时又是从属于某个大城市的派生产物。
⏹新城:改进的卫星城。
城中居住与就业岗位协调,具有与大城市相近似的文化福利设施配套,可以满足居民就地工作和生活所需,是一个职能健全的相对独立的城市。
3、有机疏散的城市发展方案、技术手段和特点指导思想:有机秩序的原则,是大自然的基本规律,也应当成为人类建筑的基本原则。
4第四章城市及村镇规划法律制度
2012-2-11
18
乡规划、 乡规划、村庄规划
住宅、道路 公益事业 规划区范围 规划区范围
供水、供电
生活服务设施
垃圾收集
2012-2-11
畜禽养殖场所
19
三、城乡规划的编制及审批权限
1 .编制: 编制: 编制
城镇体系规划: 城镇体系规划: 城市、镇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 城市、镇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 修建性详细规划: 修建性详细规划: 村规划: 乡、村规划:
乡、村庄:应当因地制宜、节约用地,发挥村民自治组织的作 村庄:应当因地制宜、节约用地, 引导村民合理进行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用,引导村民合理进行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镇:应当结合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优先安排供 应当结合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 排水、供电、供气、道路、通信、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和 水、排水、供电、供气、道路、通信、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和 学校、卫生院、文化站、幼儿园、福利院等公共服务设施 公共服务设施的建 学校、卫生院、文化站、幼儿园、福利院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建 2012-2-11 26 为周边农村提供服务。 设,为周边农村提供服务。
2012-2-11 25
2.城市、镇、乡和村庄发展的原则 城市、 城市
城市:优先安排基础设施以及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 城市:优先安排基础设施以及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 妥善处理新区开发与旧区改建的关系,统筹兼顾进城 妥善处理新区开发与旧区改建的关系, 务工人员生活和周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务工人员生活和周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村民生产与 生活的需要。 生活的需要。
2012-2-11
27
4.风景名胜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原则 风景名胜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原则
城市总体规划培训课件(ppt 28页)
① 指城市人口各年龄组的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 ②一般分6组:托儿组(0-3岁)、幼儿组(4-6岁)、小学组 (7-11岁)、中学组(12-17岁)、成年(Male:18/19-60,Female: 18-55)、老年组(Male:61以上,Female:56以上)。 百岁图、年 龄构成图
城镇体系规划
以区域为整体,建设良好的区域化基础设施和 生态环境;对区域开发活动的空间布局和时 序进行引导、协调和控制,防止对区域整体 发展不利的开发活动;引导投资活动符合国 家产业政策。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概念:
既满足当代人的要求,又不影响子孙后代的需求能 力的发展,应是支持型发展;少用不可再生资源; 减少污染;基本内涵是生态的可持续性,还扩展 到社会、文化、经济领域的可持续性;核心是发 展,但要从全局、长远观点认识发展。达到可持 续发展是最本质的战略目标。
总之,确定城市性质时不能就城市论城市;既要避免把现状 城市职能照搬到城市性质上,又要避免脱离现状职能。
对城市性质的描述要简明,一要突出特色;二不回避难 免的“雷同”;三要避免罗列。同时在城市性质的 表述中对城市 的主要职能的概括深度要适当,城市性质所代表的城市地域要明
§4-4城市人口构成与规模
• 城市人口的含义 • 城市人口调查研究的意义 • 城市人口的构成与素质 • 城市的流动人口 • 城市人口规模
b.劳动人口(按工作性质和服务对象):
基本人口:指在城市的主要职能部门的从业人员。 它不是由城市的规模决定,相反的对城市的规模起决定性的作用。
服务人口:在为当地服务的企业、机关、文化、商 业等机构中工作的人员。其多少随城市的规模而变动。
② 劳动构成:(人口构成)指人口按分类在人口中的比例,是 估算城市人口发展规模的重要依据之一。 ③影响因素
第四章 城市及村镇建设规划法规
问题2:
被告据此作出限期拆除违法建筑的处罚决定 是恰当的。 该违法建筑位于贵阳市区主干道一侧,属城 市规划区的重要地段,未经规划部门批准即擅自 动工修建永久性建筑物,其行为本身就严重影响 了该区域的整体规划,且原告在被告责令其停止 施工并作出处罚决定后仍继续施工,属从重处罚 情节。
《城乡规划法》第64条: 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者未按照建设工 程规划许可证的规定进行建设的,由县级以上地 方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责令停止建设;尚 可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对规划实施的影响的,限期 改正,处建设工程造价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十以 下的罚款;无法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影响的,限期 拆除,不能拆除的,没收实物或者违法收入,可 以并处建设工程造价百分之十以下的罚款。
3.被管理者的法律责任
第三十九条 规划条件未纳入国有土地使用 权出让合同的,该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无效; 对未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的建设单位批准用 地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撤销有关批准文件; 占用土地的,应当及时退回;给当事人造成损失 的,应当依法给予赔偿。
第六十四条 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 者未按照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规定进行建设的, 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责令 停止建设;尚可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对规划实施的 影响的,限期改正,处建设工程造价百分之五以 上百分之十以下的罚款;无法采取改正措施消除 影响的,限期拆除,不能拆除的,没收实物或者 违法收入,可以并处建设工程造价百分之十以下 的罚款。
《建筑法》第65条
【案例4-1】不理睬城市规划局的处罚决定, 违法建筑被拆除案
原告贵州省电子联合康乐公司不服被告贵 州省贵阳市城市规划局作出的对其违法建筑拆 除的决定,向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 讼。 原告诉称:被告作出的令原告限期拆除违 法建筑的决定所依据的事实不清,适用法律、 法规错误。原告新建的儿童乐园大楼曾经贵阳 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同意,且报送给被告审批。 该工程虽然修建手续不全,但不属于严重违反 城市规划。请求法院撤销被告的限期拆除房屋 决定。庭审中,原告又提出变更被告的拆除决 定为罚款、保留房屋的诉讼请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90年4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89年12月26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1990年4月1日起施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确定城市的规模和发展方向,实现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合理地制定城市规划和进行城市建设,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制定本法。
第二条制定和实施城市规划,在城市规划区内进行建设,必须遵守本法。
第三条本法所称城市,是指国家按行政建制设立的直辖市、市、镇。
本法所称城市规划区,是指城市市区、近邻区以及城市行政区域内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
城市规划区的具体范围,由城市人民政府在编制的城市总体规划中划定。
第四条国家实行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和小城市的方针,促进生产力和人口的合理布局。
大城市是指市区和近郊区非农业人口50万以上的城市。
中等城市是指市区和近郊区非农业人口20万以上、不满50万的城市。
小城市是指市区和近郊区非农业人口不满20万的城市。
第五条城市规划必须符合我国国情,正确处理近期建设和远景发展的关系。
在城市规划区内进行建设,必须坚持适用经济的原则,贯彻勤俭建国的方针。
第六条城市规划的编制应当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当地的自然环境、资源条件、历史情况、现状特点,统筹兼顾,综合部署。
城市规划确定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应当按照国家基本建设程序的规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按计划分步实施。
第七条城市总体规划应当和国土规划、区域规划、江河流域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协调。
第八条国家鼓励城市规划科学技术研究,推广先进技术,提高城市规划科学技术水平。
第九条国务院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主管全国的城市规划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城市规划工作。
第十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遵守城市规划的义务,并有权对违反城市规划的行为进行检举和控告。
第二章城市规划的制定第十一条国务院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当分别组织编制全国和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城镇体系规划,用以指导城市规划的编制。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章2
Principles of urban Planning 4
26
2、城市商业街的布局方式
中小城市、小城镇,公共设施用地的布局通常以线状形式 展开,即通常的商业街
国外:商业街 步行街(Mall) 两侧商业集中,规模小,以不行交通为主,道路中间有铺地、 花坛、咖啡座等,是人们休息的场所,以游玩为主、购物次之。 我国:目前的商业街的开发有两个目的 通过商业街开发带动旧城改建 形象工程
Principles of urban Planning 4
8
3、大城市或特大城市 多采用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方式 将仓库按性质加以分类后形成不同性质、功能的仓库区 根据各仓库区的性质并结合城市其它用地的布局呈分散 的仓库区的形式布局
4、城市中的流通中心:把仓储和批发、销售、加工等结合 起来的综合区 日用品的流通中心:国内——仓储式销售(超市) 国外——郊外超市 工业品的流通中心:仓储、批发、加工
Principles of urban Planning 4
20
3、按服务范围分
1)市级 2)区级或居住区级 3)小区级或街坊级 1)商业系统 2)教育系统 3)卫生系统 4)体委系统 ……
4、按不同的管理体系分
如:小学:直接相关的、小区级的、教委系统的 大学:非直接相关的,市级的、教委系统的
Principles of urban Planning 4
如:金安徽——美菱大道与芜湖路上的空缺
Principles of urban Planning 4
25
(三)城市公共设施用地布局的主要形式
1、城市中心的布局方法 大城市:点、线、面 大、中城市 城市中心区(CBD) 城市次中心
如合肥市:城市的CBD,总面积约1.5平方公里 城市次中心
第四章 城市规划的编制 共18个知识点
第四章 城市规划的编制 共18个知识点1、制定城市规划应遵循的原则 1)统筹兼顾,综合部署。
2)协调城镇建设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3)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功能的提高。
4)合理和节约利用土地与水资源。
5)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6)正确引导小城镇的建设和发展 7)保护历史文化遗产 8)加强风景名胜区的保护:前提是规划,核心是保护,关键在管理,位于规划区内的要纳入总规。
9)塑造富有特色的城市形象 10)增强城市抵御各种灾害的能力。
2、城市规划中的调查内容和方法调查-分析-规划是规划的基本方法。
1)调查内容区域环境、历史文化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经济环境、市政基础设施、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2)调查方法现场踏勘或观察;抽样、问卷调查;访谈和座谈会;文献资料的运用。
3、城市规划的分析方法 1)定性分析:两种:因果分析法、比较法(难以定量分析而需要量化的问题,如用地指标的确定。
) 2)定量分析:频数和频率分析、集中量数分析、离散程度分析、一元线形回归分析。
3)空间模型分析实体模型:投影法;透视法概念模型:几何图形法(用于功能结构分析);等值线法(交通可达性分析);方格网法(用于环境、人口的空间分布);图表法(用于经济、社会各种因素的比较分析)。
4、城市规划的专题研究:根据各个城市的具体情况和规划的具体要求而确定。
5、城市用地的分类 10大类,46中类,73小类。
总规:大类为主,中类为辅;分区:中类为主,小类为辅;详规:达到小类深度。
用地标准:人均城市建设用地指标分四级(60.1-75 75.1-90 90.1-105 105.1-120);人均单项建设用地指标:居住18-28;工业10-25;道路广场7-15;绿化大于等于9;建设用地结构:居住20-32,工业15-25,道路广场8-15;绿地8-15。
6、城市用地的自然条件评价 1)工程地质条件:土质与地基承载力;地形条件;冲沟;滑坡与崩塌;岩溶;地震(有活动断裂带地区,慎重),强震区不宜建设城市,地震断裂带上可设置绿化带,不得进行建设。
城市总体规划
7 ) 特殊职能的城市:
特殊职能在城市的建设和布局上占主导地位,规划异与一般城市。 A. 革命纪念性城市: B. 风景旅游、修疗养为主的城市: C. 边贸城市:满洲里、景洪、伊宁、二连浩特等。
2. 根据城规法,按人口规模分:
1) 大城市:≥20万。 2) 中等城市:20-50万。 3) 小城市:<20万。 习惯上:≥100万为特大城市。
②城市的重心位置
一个区域的人口分布和开发条件差异较大时,会有一个偏向于优势区域的 重心位置,这里形成的中心城市有和中心位置一样的总联系的最短的效果。E.g.:
③城市的边缘位置
即城市区位追求位于区域边缘并邻接于其他影响其发展的区域。这种位置 非常有利,可以成为两个或多个地区的贸易中心。这种边缘位置既可以在不同 的地形区域和经济区域之间,也可以在不同的政治区域或其他人文因素之间。
一、城市性质的含义
是指城市在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 是个城市在城市网络以至更大范围内分工的主要职能(突出的对 城市发展起决定作用的职能),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有稳定性。
二、确定城市性质的意义
1、城市性质对城市规模大小,城市用地组织布局结构以及各 种市政公用设施的水平起重要指导作用。编制总体规划时
②战略重点:
指对城市发展具有全局性或关键性意义的问题。它涉及的是事关全局的关键部门和
地区的问题,体现在城市发展中比较长时期发挥作用的行业或地域,具有阶段性。 战略重点通常 表现在:
a.在竞争中的优势领域。
b.经济发展的基础建筑,科技,能源,交通,教育常被列为发展重点。 c.发展中的薄弱环节
③战略措施:
总结:①首先要对城市自然地理位置予以充分关注,赋予她经济意义。
湘教版地理选修4《城镇总体布局》课件
确定供电电源和备用电源。
供电线路
规划和建设高压、中压和低压供电线路。
变配电设施
规划和建设变电站、开闭所、配电室等设施。
节能措施
推广节能型电气设备,加强用电管理,提高 电能利用效率。
通信工程规划与布局
通信需求
分析城市通信需求和发展趋势。
通信设施
如通信基站、交换中心、管道等设施的规划和建设。
ABCD
传承方式
通过教育、宣传、展示等方式, 让更多人了解和传承历史文化遗
产。
发展途径
结合现代科技和文化创意产业,开 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产品和旅游 项目。
传承与创新
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使历史 文化遗产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国内外成功案例借鉴
国内案例
借鉴故宫、颐和园等国内著名历史文 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经验。
均衡分布各类绿地,确保城市居民公平享受绿地资源。
经济性原则
在保障绿地功能的前提下,注重节约用地和投资成本。
景观风貌构建目标与策略
目标
构建具有地域特色、历史文化底蕴和现代气息的城市景观风貌。
策略
挖掘城市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历史建筑和传统街区;加强城市设计,塑造特色 鲜明的城市形象;注重色彩、光影等视觉元素的运用,提升城市景观品质。
用于建设学校、医院、文化体 育等公共设施。
城镇用地选择原则与方法
原则
符合城镇总体规划,满足功能需求, 考虑地形地貌、地质条件、气候条件 等自然因素。
方法
综合评价法、多因素分析法、GIS技术 等。
功能分区概念及作用
概念
将城市中各种物质要素,如住宅、工厂、公共设施、道路、 绿地等按不同功能进行分区,组成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 。
03城市规划原理复习-第三节课件
编制近期建设规划。
建议
进行技术经济论证,提出规划实施步骤、措施和方法的建议。
03城市规划原理复习-第三节
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方法
1、基础资料收集、整理与分析
条条调查——各部门资料调查; 块块调查——调查各类用地的分布与面积。 城市用地适用性评价——综合用地的自然条件以及整备用地的工程措施的可能性 与经济性,对用地质量进行的评价。 评价因素——地基承载力、地形坡度、地下水位、洪水淹没、内涝、工程地质。 一类用地——适于建设用地:地形坡度在10%以下,地下水位低 二类用地——采取工程措施后适于建设用地:洪水淹没深度不超过1—1.5米 三类用地——不适于建设用地:地形坡度超过20%,洪水淹没深度超过2米;丰产 农田、矿藏、水源保护区、永久性设施和军事设施等。
4、其他必要的分析图纸。
03城市规划原理复习-第三节
城市总体规划的主要任务
综合研究和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空间发展形态,统筹安排城市各项建设用地,合理 配置城市各项基础设施,处理好远期发展与近期建设的关系,指导城市合理发展。
03城市规划原理复习-第三节
城市总体规划内容(十四部分)
体系
设市城市应当编制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所处的地位和所担负的主要职能,由城市形成与发展的主导因素决定。
城市性质与职能的关系
性质 标明城市类属的概念 相对稳定(非一成不变) 希望的目标或方向 关注最主要最本质的职能
职能 标明城市功能的概念 多变
现状 有多个职能
主观意念,可能正确,也可能不03城正市确规划原理复习-客第三观节存在,可能合理,也可能不合理
规划
确定城市性质和发展方向,划定城市规划区范围;
提出人口、用地规模,确定空间布局、功能分区,以及中心位置;
第四章 城市化原理(第四节 城市化的近域推进))
(3)住宅的扩散与城市化 )
居住作为城市的主要功能之一。在城市向外围的扩展中, 居住作为城市的主要功能之一。在城市向外围的扩展中,住 宅扩散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宅扩散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城市人口的增加和改善居住条件的欲望导致城市住宅大量地、 城市人口的增加和改善居住条件的欲望导致城市住宅大量地、 导致城市住宅大量地 经久不断地兴建,这是住宅不断向城市外围扩散的原因所在。 经久不断地兴建,这是住宅不断向城市外围扩散的原因所在。 住宅扩散有两种形式:自由扩散和附属扩散。自由扩散指居 住宅扩散有两种形式:自由扩散和附属扩散。自由扩散指居 住区不随其它设施一起扩散;附属扩散指居住区随其它设施一起 住区不随其它设施一起扩散;附属扩散指居住区随其它设施一起 扩散出去,如商业服务、中小学校、医疗保健、 扩散出去,如商业服务、中小学校、医疗保健、文体娱乐设施等 等。在它们的参与下,街区才会慢慢繁华起来,城市的气氛才会 在它们的参与下,街区才会慢慢繁华起来, 慢慢浓起来。 慢慢浓起来。
20世纪初出现了电气火车。更重要的是, 20世纪初出现了电气火车。更重要的是,新兴的公共汽车可以 世纪初出现了电气火车 使人们沿现有的道路通达任何方向。于是,铁路线之间的空地得到 使人们沿现有的道路通达任何方向。于是, 开发,原先触须状的城市转变为大致圆形的城市, 开发,原先触须状的城市转变为大致圆形的城市,城市的占地面积 大为增加。 大为增加。 近几十年来,随着高速公路的出现和小汽车的普及, 近几十年来,随着高速公路的出现和小汽车的普及,城市向郊 外扩散的速度更快,距离也越远。 外扩散的速度更快,距离也越远。为了防止城市无限制地向四周蔓 延,人们采取了不少措施,如兴建绿带、卫星城镇等。但若干发达 人们采取了不少措施, 兴建绿带、卫星城镇等 国家中,大城市向郊外扩展的势头依然很猛, 国家中,大城市向郊外扩展的势头依然很猛,从而出现所谓郊区城 市化、逆城市化的现象。 市化、逆城市化的现象。
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黄岛区)总体规划文本
⑶综合旅游区:位于薛家岛风景旅游区。规划建设用地面积2平方公里,分布人口2-3万人。规划主体功能旅游、度假、居住及海上娱乐。
⑷大型临港工业区:位于辛安街道办事处辖区内。规划建设用地面积10平方公里,分布人口11.5万人,依托前湾港建设,规划主体功能为全区重要的工业基地、机械、电子工业区。
⑸重化工区:铁路以东,黄辛路以北。规划建设用地面积为13平方公里,分布人口8-10万人。规划主体功能为重化工基地、建材工业基地,对外交通枢纽。
5.前湾沿岸(船厂与电厂间)生活岸线
6.黄岛电厂西南至显浪咀前湾港及港口发展备用岸线
7.显浪咀至薛家岛安子码头工业使用岸线建港施工基地、北海船厂
8.薛家岛安子码头附近岸线客运码头扩建备用岸线
9.薛家岛安子码头至小岔湾水域造船工业岸线
10.石岔山码头至后岔湾村北生活岸线
11.窟窿山北至鱼鸣咀旅游及生活岸线,其中:
●社会事业目标
提高各类社会事业的建设水平,建立比较完善的社会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加强科、教、文、卫、体设施建设,比较完善的城市社会事业服务网络和体系。
第三章城市规模
第十一条人口规模:规划期内全区人口总量将持续增长,考虑到城市吸引辐射能力的不断增强和重大建设基础上的引进等因素,采用系数增长,产值需求和综合平衡等多种方法预测,至2000年人口在30万人,2010年人口规模在60万人(包括城市暂住人口)。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章
第4章城市规划的价值观城市可持续发展——人人、人地、当代与未来第1节城市规划的任务1.规划【概念】:规划是一种有意识的系统分析与决策过程,规划者通过增进对问题各方面的理解以提高决策的质量,并通过一系列决策保证既定目标在未来能够得到实现。
【属性】:第一,既定目标,即规划必定是基于既定的,特定的目标:第二,行动或决策集合或序列,即规划必定包含一系列对于实现目标有贡献的决策或行动:第三,这些决策或行动的内在逻辑在于后向传递性,即上一项决策或行动引发下一项决策或行动,最终导致既定目标的实现。
2.城市规划2。
1城市规划职业的起源城市规划泛指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有意识地管理与干预城市土地开发过程的活动.城市规划学科从其诞生之曰起就致力于化解城市矛盾与危机,为创造更为美好的生活提供解决方案。
进入20世纪后,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问题矛盾层出不穷,城市规划学科始终以增进公共利益为基本方针。
2.2 城市规划的任务【一般】:城市规划是人居环境各层面上的以城市层次为工作对象的空间规划。
【计划经济】: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城市规划的任务是根据已有的国民经济计划和城市既定的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确定城市的性质和规模,落实国民经济计划项目,进行各项建设投资的综合部署和全面安排。
【市场经济】: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城市规划的本质任务是合理地、有效地和公正地创透有序的城市生活空间环境。
这项任务包括实现社会政治经济的决策意志及实頑这种意志的法律法规和管理体制,同时也包括实现这种意志的工程技术、生态保护、文化传统保护和空间美学设计,以指导城市空间的和谐发展,满足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和生态保护的需要。
【中国】:中国现阶段城市规划的基本任务是保护创造和修复人居环境,保障和创造城市居民安全、健康,舒适的空间环境和公正的社会环境,达到城乡经济,文化和社会协调、稳定地永续、和谐发展。
第2节城市规划的目标与价值观1.城市规划的目标【本质层面】:城市规划的目的在于消除或抑制发展的消极影响,并增进积极影响.【专家认知】:利维(J。
城市规划原理知识重点
第一章城市产生与城市发展城市最为本源和最为主要的特征是:聚集现代城市的含义,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因素:非农人口数量、产业规模和行政管辖的意义。
我国一般按行政建制设立中央直辖(省级)市、副省级市、地级市及县级市四个级别。
城镇体系是指在一个相对完整的区域或国家中,由不同职能分工、不同等级规模、空间分布有序的,联系密切、相互依存的城镇群体。
城镇体系并不是与城市同时产生的,它是在区域内的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城镇体系的构成一般具备以下条件:①城镇群体内部各城镇之间在地域上是邻近的,具有便捷的空间联系。
②城镇群体内部各城镇均有自己的功能和形态特征。
③城镇群体内部各城镇从大到小,从主到次,从中心城市到一般集镇,共同构成系统内部的等级序列,而系统本身又是从属于一个更大系统的组成部分。
城市的特征:城市发展十分缓慢绵延时间很长,城市结构较为简单,城市成长主要采取有机生长方式,规划成长很少,城市的主要作用是政治的而不是经济的。
现代城市的主要特点:1城市趋向现代化、生态化、宜人化、家园化……2城市地域结构趋向分散,由单中心变为多中心城市;3城市职能倾向两极化:职能叠加和职能分化。
4城市个数继续增多,城市规模空前膨胀。
5城市化波及整个世界,但各地区发展不平衡。
城市发展基本规律:一、城市发展的经济规律二、城市发展的人口规律三、城市发展的区域空间增长规律四、城市发展的经济全球化理论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以及城市人口集聚、财富集聚、技术集聚和服务集聚与完善的过程。
它又称城镇化、都市化。
当代世界城市呈现如下主要特征:1、发展速度快且呈现持续加速的趋势;2、以20世纪中叶为界限,城市化发展的主流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3、大城市迅速膨胀并且在现代社会中居于越来越重要的主导地位;我国城市发展政策新趋势:1.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形成国家主体功能区2.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3.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第二章城市规划与城市开发建设城市规划定义: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重点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重点第一章城市及城市规划1、城市的含义:城市是以非农产业与非农人口集聚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
2、城市化含义:城镇化这一概念最简单的解释就是农业人口与农用土地向非农业人口与城市用地转化的现象及过程。
3、城市化几个阶段:城镇化划分为起步、加速与稳定三个阶段。
起步阶段:生产力水平尚低,城镇化的速度较缓慢,较长时期才能到达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30%左右。
加速阶段:当城镇化超过30%时,进入了快速提升阶段。
由于经济实力明显增加,城镇化的速度加快,在不长的时期内,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就到达60%或以上。
稳定阶段: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已根本完成,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已根本上转化为城市人口。
随着城市中工业的开展与技术的进步,一局部工业人口又转向第三产业。
第二章城市规划思想开展1、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的?周礼·考工记?记述了关于周代王城建立的空间布局:“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
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
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
〞周礼反映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开场进入都城建立规划,这是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最早形成的时代。
2、现代城市规划思想:(1)田园城市理论:英国霍华德提出。
意义:提出开展极限的概念;有机平衡的。
原那么;动态管理的观点。
(2)卫星城镇理论:昂温提出。
这些卫星城镇独立性较强,城内有必要的生活效劳设施。
(3)雅典宪章:提出城市要及其周围影响地区座位一个整体来研究,指出城市规划的目的是解决居住、工作、游憩及交通四大城市功能的正常运行。
(4)马丘比丘宪章:重视人及人的联系。
(5)邻里单位:要求在交大的范围内统一规划居住区,使每一个邻里单位称为组成居住区的细胞。
第三章城乡规划体制1、一书两证:我国城市规划运作实施“一书两证〞制度,即建立工程选址意见书、建立用地规划许可证与建立工程规划许可证。
第四章城市规划的价值观1、城市规划的含义:城市规划是人类为了在城市的开展中,维持公共生活的空间秩序而作的未来空间安排的意志。
城市规划条例
城市规划条例《城市规划条例》 [1]在1984年1月5日由国务院颁布.1990年4月1日废止.目录.1第一章总则.2第二章城市规划的制定.3第三章旧城区的改建.4第四章城市土地使用的规划管理.5第五章城市各项建设的规划管理.6第六章处罚.7第七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编辑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关于国家领导和管理城市建设的规定,为了合理地、科学地制定和实施城市规划,把我国的城市建设成为现代化的、高度文明的社会主义城市,不断改善城市的生活条件和生产条件,促进城乡经济和社会发展,特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城市,是指国家行政区域划分设立的直辖市、市、镇,以及未设镇的县城.城市按照其市区和郊区的非农业人口总数,划分为三级:大城市,是指人口五十万以上的城市。
中等城市,是指人口二十万以上不足五十万的城市。
小城市,是指人口不足二十万的城市。
第三条本条例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城市。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城市,都必须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制定城市规划,按照规划实施管理。
任何组织和个人,在城市规划区内进行与城市规划管理有关的活动,必须遵守本条例,并服从城市规划和管理。
第四条城市规划的任务是:根据国家城市发展和建设的方针、经济技术政策,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长远计划,区域规划,以及城市所在地区的自然条件、历史情况、现状特点和建设条件,布置城镇体系,合理地确定城市在规划期内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标,确定城市的性质、规模和布局,统一规划、合理利用城市的土地,综合部署城市经济、文化、公共事业及战备等各项建设,保证城市有秩序地、协调地发展。
第五条城市规划必须从实际出发,正确处理城市与乡村、生产与生活、局部与整体、近期与远期、平时与战时、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需要与可能的关系,并且考虑治安的需要以及地震、洪涝等自然灾害因素,统筹兼顾,综合部署。
第六条城市规划必须合理地、科学地安排城市各项建设用地。
城市建设应当节约土地,尽量利用荒地、劣地,少占耕地、菜地、园地和林地.第七条城市规划必须切实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保护城市绿地,搞好绿化建设。
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
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文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 1983年国务院批复的《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1978年~2000年)》,对济南的全面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城市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为适应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根据建设部、山东省人民政府的工作部署,济南市人民政府1995年5月22日发布《关于做好〈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修订工作的通知》(济政发[1995]6号),决定对原总体规划进行修订。
编制《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年~2010年)》。
第二条规划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与城市规划有关的国家法律、法规《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规划工作的通知》(国发〔1996〕18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l37--90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济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九个五年计划及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济南统计年鉴(1995)》《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1994年~2010年)》第三条总体规划范围分为市域、市区、中心城区三个层次。
市域为济南市全部行政辖区。
面积8227平方公里。
规划主要内容是城镇体系规划。
市区为市辖行政五区,面积2119平方公里。
规划主要内容是土地利用和卫星镇建设规划。
中心城区以古城区及商埠区为核心,东至机场路,西至玉符河,南至分水岭及崔马庄,北至黄河及济青高速公路,面积526平方公里,是城市总体规划的重点规划范围。
第四条总体规划期限为1996年~2010年,重大问题考虑到21世纪中叶。
近期建设规划期限到Z000年。
第五条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规定划定城市规划区,范围为市辖行政五区和市域内的城市水源保护区、文物古迹、风景名胜区、城市重要基础设施等需要保护和控制的区域。
总面积约2570平方公里。
第二章城市性质第六条济南是山东省省会,著名的泉城和历史文化名城,我国东部沿海经济开放区重要的中心城市。
第七条济南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科教和旅游中心。
第四章 城市化原理(第四节 城市化的近域推进))
(1)对外交通设施的伸展与城市化 )
城市的对外交通是城市向外伸出的触角, 城市的对外交通是城市向外伸出的触角,交通干线延伸的方向 是城市地域拓展的主要方向。 是城市地域拓展的主要方向。 城市的对外交通干线与城市内部的交通线在具体功能上有所区 别: ① 组织交通 对外交通干线:大流量、高速度,联系城市与区域, 对外交通干线:大流量、高速度,联系城市与区域,其客货流 主要原因来自域外。 主要原因来自域外。 城市内部的交通干线:并不要求大流量和高速度, 城市内部的交通干线:并不要求大流量和高速度,主要强调安 全性、时效性、联结性。 全性、时效性、联结性。 ② 划分景区和街区
(3)住宅的扩散与城市化 )
居住作为城市的主要功能之一。在城市向外围的扩展中, 居住作为城市的主要功能之一。在城市向外围的扩展中,住 宅扩散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宅扩散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城市人口的增加和改善居住条件的欲望导致城市住宅大量地、 城市人口的增加和改善居住条件的欲望导致城市住宅大量地、 导致城市住宅大量地 经久不断地兴建,这是住宅不断向城市外围扩散的原因所在。 经久不断地兴建,这是住宅不断向城市外围扩散的原因所在。 住宅扩散有两种形式:自由扩散和附属扩散。自由扩散指居 住宅扩散有两种形式:自由扩散和附属扩散。自由扩散指居 住区不随其它设施一起扩散;附属扩散指居住区随其它设施一起 住区不随其它设施一起扩散;附属扩散指居住区随其它设施一起 扩散出去,如商业服务、中小学校、医疗保健、 扩散出去,如商业服务、中小学校、医疗保健、文体娱乐设施等 等。在它们的参与下,街区才会慢慢繁华起来,城市的气氛才会 在它们的参与下,街区才会慢慢繁华起来, 慢慢浓起来。 慢慢浓起来。
曼 哈 顿
值得重视的问题
第一个是我国城市中心区大多为旧市区,人口高度密集, 第一个是我国城市中心区大多为旧市区,人口高度密集, 城市中心区大多为旧市区 基础设施老化,大量高层商业楼、 基础设施老化,大量高层商业楼、住宅楼的兴建使城市各项基 础设施的负担更为加重。 础设施的负担更为加重。 第二个是我国很多城市具有悠久历史, 第二个是我国很多城市具有悠久历史,市中心区保留有传 统的建筑风格,如盲目兴建现代化高层建筑, 统的建筑风格,如盲目兴建现代化高层建筑,势必破坏原有的 风貌。 风貌。 因此,对我国城市中心区的发展,必须要有合理的规划、 因此,对我国城市中心区的发展,必须要有合理的规划、 控制。 控制。
02城市总体规划法定内容及说明
城市总体规划法定内容及说明(2030 版)城市总体规划法定内容第一章总则(一)规划依据(二)规划期限(三)城市规划区范围第二章发展目标与战略(一)城镇化和城市发展战略(二)城市发展目标(三)城市性质和职能(四)人口和建设用地规模(五)城市总体规划核心指标第三章空间结构和总体布局第一节市域规划(一)区域协调(二)市域空间格局和分区管理要求(三)生态红线划定和生态红线区管控(四)镇村发展策略(五)城乡统筹规划要求(六)区域性重大设施和通道第二节城市规划区规划(规划区小于市域的城市应单列此节)(一)城市规划区空间管制(二)城市、镇开发边界和城市集中建设区第三节城市集中建设区规划(一般城市)(一)空间结构(二)建设用地布局(三)城市地下空间(四)城市更新(五)新城新区建设要求第三节分区指引(超大、特大城市)(一)中心城(主城)(二)外围组团(包括副中心、城市新区等)(三)镇按照集中建设区内的空间结构和空间层次,分别提出规划指引, 包括边界、功能、规模和规划管理要求等。
第四章主要专项第一节历史文化保护(一)历史文化保护目标和层次(二)各层次保护名录、保护范围和保护要求,划定城市紫线第二节城市特色风貌(一)城市特色风貌定位黄线(二)城市形态格局和景观体系求(三)城市设计重点地区和控制要求(四)公共空间体系和城市开敞空间布局第三节生态环境(一)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目标(二)生态建设和生态修复(三)绿地规划与城市绿线(四)水系统规划与城市蓝线第四节居住和公共服务(一)保障性住房需求预测和布局原则(二)城乡公共服务体系和建设标准(三)社区规划要求第五节综合交通(一)交通发展目标、指标和策略(二)主要对外交通设施和交通枢纽布局、城市(三)城市路网和轨道交通网(四)停车设施和管理(五)城市货运和物流(六)行人、自行车交通组织(七)保障措施第六节市政公用设施(一)各类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和建设要求(二)市级重大市政设施(邻避设施)布局要求、城市黄线第六节综合防灾减灾第五章规划实施(一)搭建统一的空间信息平台(二)对专项规划和各层次规划深化细化要求(三)规划时序和远景展望(四)规划实施机制和政策保障(五)规划评估、报告和公开制度(六)加强规划实施监管(七)完善规划实施过程中的公众参与第六章附则(一)法律效力(二)名词解释城市总体规划编写要求为规范上报国务院审批城市的城市总体规划(以下简称总体规划)成果,规范表达,强化强制性内容的刚性,提高规划的针对性、法定性和动态适应性,有利于城市总体规划的落实、实施和监管,现对总体规划上报成果提出以下要求:一、总体要求(一)总体规划上报成果包括法定内容及其说明。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总则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第二章城市性质、发展目标与策略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第三章城市规模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第四章城市空间布局与城乡协调发展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第五章新城发展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第六章中心城调整优化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第七章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第八章产业发展与布局引导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第九章社会事业发展及公共服务设施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第十章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第十一章资源节约、保护与利用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第十二章市政基础设施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第十三章综合交通体系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第十四章城市综合防灾减灾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第十五章近期发展与建设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第十六章规划实施北京城市总体规划-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图北京城市总体规划- 旧城文物保护单位及历史文化保护区规划图北京城市总体规划- 区域空间结构规划示意图北京城市总体规划- 市政用地规划图北京城市总体规划- 中心城功能结构规划图第1条1993年以来,经国务院批准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1991年-2010年)》在指导首都建设和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规划确定的2010年的大部分发展目标已经提前实现。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北京进入了新的重要发展阶段。
为紧紧抓住本世纪前二十年重要战略机遇期,充分利用好城市发展的良好机遇和承办2008年夏季奥运会的带动作用,实现首都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解决城市发展中面临的诸多矛盾和问题,迫切需要为城市未来的长远发展确定新的目标,开拓新的空间,提供新的支撑条件。
为了适应首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2002年5月北京市第九次党代会提出了修编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工作任务,根据2003年国务院对《北京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的批示精神,以及2004年1月建设部《请尽快开展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的函》,特编制《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
第2条指导思想和原则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为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 分析确定城市性质的依据和方法
避免两种倾向: 1) 以“共性”作为城市的性质。 2) 不区分基本因素的主次。
1、一般方法是“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 以定性分析为主。
定性分析是在全面分析说明城市在政治、经济、文化中 的地位、作用。
定量分析是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对城市职能,特别是经 济职能用一定的技 术指标,从数量上 去分析自然资源、劳力资 源、能源交通及主导的经济产业部门,说明现有和潜在的优势。
未来几年人口预测=现有人数*(1+人口增长率)n
1. 年龄构成
① 指城市人口各年龄组的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 ②一般分6组:托儿组(0-3岁)、幼儿组(4-6岁)、小学组 (7-11岁)、中学组(12-17岁)、成年(Male:18/19-60,Female: 18-55)、老年组(Male:61以上,Female:56以上)。 百岁图、年 龄构成图
第四章 城市总体规划
主要内容: 城市总体规划的区域背景分析 城市发展战略 城市性质 城市人口构成与规模 城市用地组成与用地选择 城市总体布局
§§44--22城城市市发发展展战战略略
• 城市发展战略 • 城市规划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
一、城市发展战略
城市经济发展战略的概念
指城市发展中有重要意义的全局性的策划。其核心是要解 决一定时期的城市发展目标和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一般包括战 略目标,战略重点,战略措施等内容。
a.城市性质 b.城市规模 c.人口自然增长率 d.社会闲散劳动力就业情况 e.城市建设阶段
5. 职业构成:城市人口中的社会劳动者按职业类型划分,各占
总人数的比例。
专业结构和职业构成的分析可反映城市性质经济结构、现 代化水平。城市设施社会化程度、社会结构的合理协调程度是制 定城市发展政策与调整规划定额指标的重要依据。规划中应提出 合理的职业构成与产业构成建议协调城市各项事业的发展。
3)人口平均增长速度:(自、机械或两者合计的增长)
一定年限内,平均每年人口增长的速度=(期末人口数÷ 期出人口数)1/年限-1 =人口平均发展速度-1
总之,人口增长实质上是一个劳动力的扩大与再生产过程, 可利用自然增长规律和经济发展规律来估算人口发展规模。计算 城市人口发展规模就是根据“按一定比例分配社会劳动”的基本 原理,以社会经济发展计划为依据,分析城市人口自然增长规律 和经济发展规律。合理确定城市劳动构成,再分析城市对劳动量 的需要和可能,求得其相对平衡。
2)城市人口发展规模=基本人口的规划人数/基本人口百 分比
=基本人口的规划人数/1-(服务人口百分比+被 抚养人口百分比)
三类人口的比例,远期可控制的范围见《城规定额指标暂行规定》 中的人口构成比例参考数据:
城市类型
特大城市 大城市 中等城市 小城市 工矿区
人口构成(%)
基本人口 27~32
服务人口 21~26
b.劳动人口(按工作性质和服务对象):
基本人口:指在城市的主要职能部门的从业人员。 它不是由城市的规模决定,相反的对城市的规模起决定性的作用。
服务人口:在为当地服务的企业、机关、文化、商 业等机构中工作的人员。其多少随城市的规模而变动。
② 劳动构成:(人口构成)指人口按分类在人口中的比例,是 估算城市人口发展规模的重要依据之一。 ③影响因素
居民系数=带眷比*(1-同地双职工人数百分比/2) *平均每户人数+单身职工百分比
带眷比:带有家属的职工人数比例。
职工带眷有关指标:
类别
占职工总数比 例
备注:
1.单身职工 2.带眷职工 3.带眷系数 4.生产性职工
40~60% 40~60% 3~4,1~3 10~20%
2.根据情况而定。独立工业城镇 采用上限,靠近旧城采用下限; 迁厂采用上限,新厂采用下限; 建设初期用下限,建成后采用 上限;单职工比相应而变。 3.已考虑了双职工因素。双职工 比例高的用下限,比例低的用 上限。
城市人口的含义:
从城规角度看,指那些与城市活动有密切关系的人口。
城市规划中的城市人口指市区与近郊区的非农业人口。 市辖县的非农业人口,除了个别直属该市的工业区(镇)外,一 般不计入,而应将它们分别计入各市辖县镇中去。
三、城市人口的构成和素质
在城市规划中主要研究人口的年龄、性别、家庭、劳 动力、文化水平、职业等构成情况。
国土规划
对国土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和保护进行 全面规划。
区域规划
是根据国家或地区的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长 期计划及设想,对一定地区范围内,在综合 分析评价各种自然、技术经济因素和条件的 基础上,作出该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建设 的综合安排。主要包括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和 区域发展方向,合理配置工业和城镇居民点, 安排区域性交通、能源、水利、园林、疗养、 旅游、环境保护等各项区域服务性工程设施。
确定城市性质的依据
城市性质的确定可从两方面去认识:
1. 从城市在国民经济的职能方面去认识
城市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对城市的性质起决 定性的作用,市域规划及城镇体系规划是确定城市性质的主要依 据。
2. 从城市的形成与发展的基本因素中去研究,主导 基本因素决定城市的性质,由该因素组成的基本部门 的主要职能所体现。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估算城市人口发展规模的方法
我国目前使用的方法有劳动平衡法、职工带眷系数法、递推法, 各类城市可根据情况以某种方法为主,辅以其他方法进行较核。
1.劳动平衡法: (过去较多采用)
1)它主要建立在“按一定比例分配社会劳动”的基本原 理、社会经济发展计划以及相互平衡的原则基础之上,以社会经 济发展计划的基本人口数和劳动构成比例的平衡关系来确定。
3)这种推算法对于新建工矿城镇,根据建设的企业规模推算建 成后的城镇人口是可行的。
3. 递推法
① 核心:将城市发展分成若干阶段,根据城市发展不同阶段、 影响人口因素的变化,分别确定有关参数,逐段向前递推预测。
② 动态修正有关参数进行推算,虽不及采用数学的相关因子、 回归分析法的严密,但这种定性分析结合动态的参数调整来预测, 显得更科学,计算也简单。
2. 经济职能的定量分析从三方面入手:
①分析主要产业部门在全国或地区的地位和作用
② 分析主要部门经济结构
一般采用同一经济技术标准(职工人数、产量、产 值等)从数量上分析,以其超过部门结构整体的20%-30%为主导 因素,超过5%为支柱产业。
③ 分析用地结构的主次,以用地的所占比重的大小来定 量分析。
城镇体系规划
以区域为整体,建设良好的区域化基础设施和 生态环境;对区域开发活动的空间布局和时 序进行引导、协调和控制,防止对区域整体 发展不利的开发活动;引导投资活动符合国 家产业政策。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概念:
既满足当代人的要求,又不影响子孙后代的需求能 力的发展,应是支持型发展;少用不可再生资源; 减少污染;基本内涵是生态的可持续性,还扩展 到社会、文化、经济领域的可持续性;核心是发 展,但要从全局、长远观点认识发展。达到可持 续发展是最本质的战略目标。
远景规划:对扩展阶段中的城市作出全面 的轮廓性、结构性的部署,它是一个空间 结构的安排。
§4-3城市性质和类型
• 城市性质的含义 • 确定城市性质的意义 • 确定城市性质的依据 • 城市类型 • 分析确定城市性质的依据和方法
城市性质的含义
是指城市在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起 的作用,是城市在城市网络以至更大范围内分工的主要职能(突 出的对城市发展起决定作用的职能),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有稳定 性。
1)人口自然增长指人口再生产的变化量(出生人数与死 亡人数的净差值)
通常以自然增长率来表示自然增长的速度
自然增长率=(本年出生人口数-本年死亡人口数)
÷年平均人口数
×1000‰
2)机械增长:由于人口迁移所形成的变化量
机械增长速度以机械增长率表示
机械增长率=(本年迁入人口数-本年迁出人口数)÷年 平均人数×1000‰
2、 性别构成:反映男女人口之间的数量和比例关系。规划中
必须考虑男女性别比例的基本平衡。
3、 家庭构成:反映城市人口的家庭人口数量、性别、辈份等
组合情况。它对住宅类型的选择,生活与文化设施的配置,城市 生活居住区的组成等都有密切关系。
4. 劳动构成
①城市总人口(按劳动与否) :
a.非劳动人口(被抚善人口):随职工人数变动
6. 文化构成:人口的文化素质、劳动力质量直接影响社会经济
的发展。
大学学历人口比重成为衡量人口素质的重要指标。
五.城市人口规模
一)估算城市人口发展规模的基本原则
1、城市对劳动的需要量,也就决定了城市人口的发展规模,所 以马克思的 “按一定比例分配社会劳动”是估算城市人口发展 规模的理论基础。
2、就一个城市而言,人口增长速度与发展规模是受自然增长率 和机械增长率所支配 。
总之,确定城市性质时不能就城市论城市;既要避免把现状 城市职能照搬到城市性质上,又要避免脱离现状职能。
对城市性质的描述要简明,一要突出特色;二不回避难 免的“雷同”;三要避免罗列。同时在城市性质的 表述中对城市 的主要职能的概括深度要适当,城市性质所代表的城市地域要明
§4-4城市人口构成与规模
• 城市人口的含义 • 城市人口调查研究的意义 • 城市人口的构成与素质 • 城市的流动人口 • 城市人口规模
被抚养人 口
42~52
28~33
20~25
42~52
29~34
19~24
42~52
30~35
18~23
42~52
31~36
17~22
42~52
2.职工带眷系数法 1)本法根据新增就业岗位数及带眷情况而计算的。
2)公式:规划总人口数=带眷职工人数*(1+带眷系数)+ 单身职工数 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