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寒食》 部编版(人教版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3古诗三首之《寒食》(精华版)

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3古诗三首之《寒食》(精华版)

合作探究
白天的长安无处不飞花,那 夜晚的长安是怎样的情景呢?
古诗解读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注释
【汉宫】指这里用汉朝皇宫来指代唐朝皇宫。 【传蜡烛】寒食节禁火,但朝廷传赐蜡烛给公
侯之家,受赐的可以点火。 【五侯】这里指天子宠幸之臣。
翻 译 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赐蜡烛,袅袅轻烟在 王侯贵戚的府第飘散开。
翻 译 暮春时节,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英缤纷, 寒食节的东风吹拂着宫城里的柳枝。
讨论交流
读古诗前两句,思考、讨论:诗的 开头描绘了春天长安城怎样的画面?
古诗解读
点明暮春季节。 皇宫里的风光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对比
这两句诗写描绘了春天京都长 安城的寒食节景象。暮色临近,京城 处处花絮纷飞。寒食节里,东风吹过, 皇家花园里柳枝随风飘拂。
易写错
hóu
侯 王侯
公侯
hòu
候 时候
丨 等候
同音字
暮幕慕墓
暮春 屏幕 仰慕 墓碑 日暮 幕后 羡慕 墓地
讨论交流
我们在学习古诗时一般会运用哪些方法?
(多读、边看插图边想象、借助注释、查阅 工具书,与别人交流……)
古诗解读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注 释 【春城】指春天的京城。 【御柳】皇帝御花园里的柳树。
示例二:
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后两句所描绘的画面。“日暮汉宫传蜡 烛,轻烟散入五侯家”这两句诗用白描的手法写长安城落日时分 的情景,前一句写了传蜡烛的情景,后一句描绘了沿途轻烟飘散 的情景。“轻烟散入”生动地描绘出一幅“宫中走马传烛图”, 虽然既没有写马也没有写人,但那袅袅飘散的轻烟,却让人身临 其境,自然而然地使人产生一种联想,体会到更多的言外之意。

六年级下册语文素材-第3课《古诗三首》人教部编版

六年级下册语文素材-第3课《古诗三首》人教部编版

六年级下册语⽂素材-第3课《古诗三⾸》⼈教部编版3 古诗三⾸(1)寒⾷①[唐] 韩翃(hóng)春城②⽆处不飞花,寒⾷东风御柳③斜。

⽇暮汉宫④传蜡烛⑤,轻烟散⼊五侯(hóu)⑥家。

注释①【寒⾷】寒⾷节,在冬⾄后的第105天,清明节前1-2天,节⽇期间不能⽣⽕做饭。

②【春城】指春天的京城。

③【御柳】皇帝御花园⾥的柳树。

④【汉宫】这⾥⽤汉朝皇宫来指唐朝皇宫。

⑤【传蜡烛】寒⾷节禁⽕,但朝廷传赐蜡烛给公侯之家,受赐的可以点⽕。

⑥【五侯】这⾥指天⼦宠幸之⾂。

(⼀)寒⾷节寒⾷节亦称“禁烟节”“冷节”“百五节”,在夏历冬⾄后⼀百零五⽇,清明节前⼀⼆⽇。

在不断发展的途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卵等风俗。

节⽇起源:寒⾷节原发地是⼭西介休绵⼭,距今已有2640年的历史(⽐端午节的发⽣早358年)。

春秋时,介⼦推历经磨难辅佐晋公⼦重⽿复国后,隐居介休绵⼭。

重⽿烧⼭逼他出来,⼦推母⼦隐迹焚⾝。

晋⽂公为悼念他,下令在⼦推忌⽇(后为冬⾄后⼀百零五⽇)禁⽕寒⾷,形成寒⾷节。

(⼆)作者简介韩翃(hóng),字君平,南阳(今河南南阳)⼈。

唐代诗⼈。

是“⼤历⼗才⼦”之⼀。

天宝⼗三载(754)考中进⼠,宝应年间在淄青节度使侯希逸幕府中任从事,后随侯希逸回朝,闲居长安⼗年。

建中年间,因作《寒⾷》诗被唐德宗所赏识,因⽽被提拔为中书舍⼈。

韩翃诗笔法轻巧,写景别致,在当时传诵很⼴。

诗多写送别唱和题材,如《韩君平诗集》,《全唐诗》录存其诗三卷。

(三)翻译春城⽆处不飞花,寒⾷东风御柳斜。

⽇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五侯家。

暮春的长安城⾥漫天舞着杨花,寒⾷节东风吹斜了宫中的柳树,傍晚汉宫传送蜡烛赏赐王侯近⾂,袅袅的轻烟飘散到五侯的家中。

(四)主题解说这⾸诗描绘了寒⾷节的景象,由⽩天写到了夜晚,借古讽今,流露出诗⼈对现实的不满。

(2)迢tiáo迢牵⽜星①迢迢牵⽜星,皎jiǎo皎河汉⼥②。

纤纤擢zhuó③素④⼿,札zhá札⑤弄机杼zhù⑥。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全册古诗与日积月累(注释、译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全册古诗与日积月累(注释、译文)

统编版六年级下册古诗与日积月累(注释、译文)第3课古诗三首(第10-11页)寒食[唐]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注释:寒食:寒食节,在冬至后的105天,清明节前1-2天,节日期间不能生活做饭。

春城:指春天的京城。

御柳:皇帝御花园里的柳树。

汉宫:这里用汉朝皇宫来指唐朝皇官。

传蜡烛:寒食节禁火,但朝廷传赐蜡烛给公侯之家,受赐的可以点火。

《唐辇下岁时记》“清明日取榆柳之火以赐近臣”。

五侯:这里泛指天子宠幸之臣。

汉成帝时封王皇后的五个兄弟王谭、王商、王立、王根、王逢时皆为候,受到特别的恩宠。

译文:暮春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城中的柳树。

傍晚汉宫传送蜡烛赏赐王侯近臣,袅袅的轻烟飘散到天子宠臣的家中。

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注释:选自《古诗十九首》。

作者不详,写作时代大约在东汉末年。

迢(tiáo)迢:遥远。

牵牛星:河鼓三星之一,隔银河和织女星相对,俗称“牛郎星”,是天鹰星座的主星,在银河东。

皎皎:明亮的样子。

河汉女:指织女星,是天琴星座的主星,在银河西,与牵牛星隔河相对。

河汉,银河。

纤纤:纤细柔长的样子。

擢(zhuó):伸出,抽出。

素:白皙的。

札(zhá)札:织布机发出的响声。

弄:摆弄。

机杼(zhù):织机的梭子。

章:有花纹的纺织品,这里指整幅的布帛。

此句是用《诗经·小雅·大东》语意,说织女终日也织不成布。

《诗经》原意是织女徒有虚名,不会织布。

而这里则是说织女因相思,而无心织布。

涕:眼泪。

零:落下。

清且浅:清又浅。

相去:相离,相隔。

去,离。

复几许:又能有多远。

盈盈:形容清澈。

间(jiàn):间隔。

脉(mò)脉:用眼睛表达情意的意思。

译文:在银河东南牵牛星遥遥可见,在银河之西织女星明亮皎洁。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寒食》阅读理解及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寒食》阅读理解及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寒食》阅读理解及答案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

,轻烟散入。

1.《寒食》是一首诗,是诗人的作品。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2.春城是什么意思?春城指的是3.诗歌前两句用两字点明仲春色;后两句用点明享受特权的对象。

4.《寒食》这首诗运用了的手法,诗的前两句写的是,描写了的景色,后两句则是写,用、二字生动地刻画出了一幅图。

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

从这两句我们可以想到这句俗语。

5.诗歌首联当中“无处不”可不可以改为“处处都”?为什么?6.诗歌的后两句中的“传”字用得很妙,请你分析一下它的妙处。

7.今天人们用此诗中的渲染的美丽景色。

8.请你用自己的话说说“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的意思。

9.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这一句是什么意思?10.《寒食》这首诗引用贴切的典故对外度戚得宠专权的腐败现象进行讽刺,请你分析诗歌暗寓讽喻的特色。

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1.《寒食》是一首讽刺诗,是唐代诗人韩翃的作品。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封建政治腐败现象的讽刺。

2.春城是什么意思?春城指的是春天的京城。

3.诗歌前两句用花、柳两字点明仲春色;后两句用汉宫、五侯点明享受特权的对象。

4.《寒食》这首诗运用了白描的手法,诗的前两句写的是白昼风光,描写了春天京城长安寒食节的景色,后两句则是写夜晚景象,用“传”、“散”二字生动地刻画出了一幅夜晚走马传赐新火图。

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

从这两句我们可以想到“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这句俗语。

5.诗歌首联当中“无处不”可不可以改为“处处都”?为什么?不可以,因为“无处不”是用双重否定来表示肯定,形成强调的语气,表达效果更强烈,更能写出整个长安都充满了春意,热闹非凡,那么皇宫的情景也就更可想而知了,深刻讽刺了统治阶级的腐败。

6.诗歌的后两句中的“传”字用得很妙,请你分析一下它的妙处。

“传”字不但写出了动态,而且意味着皇帝的赐予,由此可以看出封建等级次第之森严。

统编版六年级下册古诗与日积月累(注释+译文)

统编版六年级下册古诗与日积月累(注释+译文)

注释:统编版六年级下册古诗与日积月累(注释、译文)第3课古诗三首(第10-11 页)寒食[唐] 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寒食:寒食节,在冬至后的 105 天,清明节前 1-2 天,节日期间不能生活做饭。

春城:指春天的京城。

御柳:皇帝御花园里的柳树。

汉宫:这里用汉朝皇宫来指唐朝皇官。

传蜡烛:寒食节禁火,但朝廷传赐蜡烛给公侯之家,受赐的可以点火。

《唐辇下岁时记》“清明日取榆柳之火以赐近臣”。

五侯:这里泛指天子宠幸之臣。

汉成帝时封王皇后的五个兄弟王谭、王商、王立、王根、王逢时皆为候,受到特别的恩宠。

译文:暮春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城中的柳树。

傍晚汉宫传送蜡烛赏赐王侯近臣,袅袅的轻烟飘散到天子宠臣的家中。

注释: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选自《古诗十九首》。

作者不详,写作时代大约在东汉末年。

迢(tiÁo)迢:遥远。

牵牛星:河鼓三星之一,隔银河和织女星相对,俗称“牛郎星”,是天鹰星座的主星,在银河东。

皎皎:明亮的样子。

河汉女:指织女星,是天琴星座的主星,在银河西,与牵牛星隔河相对。

河汉,银河。

纤纤:纤细柔长的样子。

擢(zhuó):伸出,抽出。

素:白皙的。

札(zhÁ)札:织布机发出的响声。

弄:摆弄。

机杼(zhù):织机的梭子。

章:有花纹的纺织品,这里指整幅的布帛。

此句是用《诗经·小雅·大东》语意,说织女终日也织不成布。

《诗经》原意是织女徒有虚名,不会织布。

而这里则是说织女因相思,而无心织布。

涕:眼泪。

零:落下。

清且浅:清又浅。

相去:相离,相隔。

去,离。

复几许:又能有多远。

盈盈:形容清澈。

间(jiÀn):间隔。

脉(mò)脉:用眼睛表达情意的意思。

译文:在银河东南牵牛星遥遥可见,在银河之西织女星明亮皎洁。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寒食》古诗三首PPT教学电子课件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寒食》古诗三首PPT教学电子课件

寒食
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注 意 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顿
寒食
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春天的京城长安没有一个 地方不飞花,寒食节这一 天东风吹拂着皇宫中的柳 树,柳枝随风轻摇。到了 傍晚皇宫里开始分传端处, 轻烟飞散到五侯家。
寒食
元日
寒食节是中国农历清明节前一天。古人在这一天,不生火做饭,所以 叫寒食。相传当年重耳(晋公子重耳)周游列国,历尽艰辛。一次,他挨饿 难熬,百般无奈时,介之推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给他吃。后来重耳当了国 王(晋文公,春秋五霸之一),去找和母亲一起躲在深山中的介之推。遍 寻不到,便下令放火烧山,想以此逼出介之推,但最后发现介之推与其母 被烧死。重耳十分后悔,便规定每年此时不得生火,一切吃冷食,称为寒 食节。寒食节习俗,有上坟、郊游、斗鸡子、荡秋千、打毯、拔河等。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从景物的颜色中感受到奇妙。大雪 纷飞的时候世界只有一种颜色就是白色; 而杨花飞舞的时候世界早已是花红柳绿 了,各种颜色的衬托下,杨花的白就不 是那么单调,这种颜色的搭配非常奇妙。
寒食节人们出外游玩,长安 城内一定热闹非凡,但诗人 仍把目光停留在景物上,这
又是一幅怎样的景象呢?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诗意:春天,长安城处处 飘飞着落花;寒食节,东风把 御园柳枝吹斜。
从“飞”字你能想到什么?
“飞”字动态感极强,表现了春天的 生机勃勃。“飞花”明写花而暗写风,一 个“飞”字,神笔。
白天的长安无处不飞花,那夜 晚的长安是怎样的情景呢?
皇帝赐予的荣耀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寒食》(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寒食》(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寒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三首寒食》,理解诗意,感受诗中的形象,背诵全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方式,学生学会鉴赏古诗,培养对古典文化的兴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领略古诗的韵味,体会诗人的情感,增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教学内容1. 诗的背景:介绍《寒食》的作者、时代背景及寒食节的习俗。

2. 诗意理解: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讨论,理解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3. 诗歌鉴赏:分析诗歌的韵律、节奏、对仗等艺术特点。

4. 文化拓展:探讨古代诗歌中的寒食节描写及其文化意义。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学生能够理解诗意,背诵全诗,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2. 难点:诗歌中意象的解读,诗人心境的把握。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PPT课件、黑板。

2. 学具:语文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寒食节的图片和习俗,引起学生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寒食》的作者和背景,引导学生朗读全诗。

3. 诗意解析: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诗意的理解。

4. 诗歌鉴赏:分析诗歌的韵律、对仗等艺术特点,引导学生感受古诗的美。

5. 文化拓展:介绍寒食节在古代诗歌中的表现,增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诗歌学习的意义。

板书设计- 《古诗三首寒食》- 作者:介子推- 背景:寒食节- 诗意:描述寒食节的景象和情感- 艺术特点:韵律、对仗作业设计1. 必做题:背诵《寒食》,并用自己的话解释诗意。

2. 选做题:查找一首描写寒食节的古诗,与《寒食》进行比较。

课后反思1. 教学方法:考虑如何更有效地引导学生理解诗意,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2.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接受程度,调整教学方法。

3. 文化传承:思考如何进一步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尊重。

---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严谨的教学结构和丰富的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寒食》这首古诗,同时培养他们对古典文化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部编(统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背诵内容

部编(统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背诵内容

部编(统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背诵内容1.《寒食》XXX(hóng)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2.《十五夜望月》XXX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3.《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XXX素手,XXX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XXX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4.《长歌行》(第一单元日积月累)XXXXXX,朝露待日晞。

XXX,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XXX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5.《马诗》XXX大漠XXX,XXX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6.《竹石》XXX(xiè)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XXX工具南北风。

7.《石灰吟》XXX千锤万凿出深山,猛火焚烧若轻易,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8.《采薇》(节选)昔我往矣,XXX。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酸悲,莫知我哀!9.《春夜喜雨》XXX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XXX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0.《闻官军收河南河北》XXX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老婆愁安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XXX须纵酒,XXX作伴好回籍。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1.《江上渔者》XXXXXX往来人,但XXX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12.《呈水部张十八员外》XXX天街细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3.《泊船瓜洲》XXX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什么时候照我还。

14.《游园不值》XXX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15.《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XXX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寒食》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寒食》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寒食》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课选自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具体章节为第三单元《诗歌中的节日》中的《寒食》。

详细内容包括对《寒食》这首古诗的解读,了解寒食节的由来和风俗,体会诗人韩愈在诗中表达的情感,并学会欣赏和创作诗歌。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正确朗读、背诵《寒食》诗,理解诗句的含义,了解寒食节的习俗和文化内涵。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解读诗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学会运用古诗表现手法创作诗歌。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感受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诗句的解读和诗歌创作手法的学习。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背诵诗歌,理解诗句含义,了解寒食节的文化内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寒食节的来历和风俗,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本课。

2. 朗读诗歌: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朗读《寒食》,注意字音、停顿和节奏。

3. 解读诗句:逐句解析诗句含义,体会诗人的情感。

4. 例题讲解:分析诗句中的修辞手法,如对偶、拟人等,并举例讲解。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修辞手法,创作一首以寒食节为主题的诗歌。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创作过程中的问题,互相交流心得。

7. 展示成果:学生朗读自己的作品,大家共同欣赏、评价。

六、板书设计1. 《寒食》2. 诗句: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重点词语:飞花、寒食、东风、御柳3. 诗歌创作手法:对偶、拟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寒食节为主题,创作一首诗歌。

2. 答案示例:寒食佳节在眼前,家家户户禁炊烟。

东风轻拂柳枝斜,满城飞花似锦天。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寒食节的了解和诗歌创作兴趣较高,但在修辞手法的运用上还需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让学生课后收集关于寒食节的资料,了解其他与寒食节相关的诗歌,拓宽知识面。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古诗三首《寒食》《迢迢牵牛星》《十五夜望月》特级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古诗三首《寒食》《迢迢牵牛星》《十五夜望月》特级教案

第 3 课古诗三首教学目标1. 会写“侯、章”等生字。

2.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三首古诗。

3. 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古诗大意。

4. 结合古诗的创作背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5. 了解诗中介绍的传统习俗,感受民风民俗。

重点、难点突破方法(A 案)1. 通过朗读、借助注释等方法来感知古诗大意。

2. 拓展延伸,阅读关于节日的其他诗词,感受传统习俗。

(B 案)1. 学生自主学习,体会诗句内容。

2. 小组学习,感受民风民俗。

难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突破方法(A 案)了解古诗的创作背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B 案)通过质疑和讨论,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法与学法教法(A 案)情景教学法、点拨法。

(B 案)引导法、点拨法。

学法(A 案)体验法、自读自悟法。

(B 案)自读自悟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准备(A 案)多媒体课件。

(B案)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建议2 课时。

A案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 学习古诗《寒食》。

2. 能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3. 了解寒食节的习俗,积累其他关于寒食节的古诗词。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1. 师:同学们,通过学习《北京的春节》和《腊八粥》两篇课文,你们了解到了哪些习俗?2. 师:让我们走进古诗,了解古诗中的传统节日与习俗。

二、揭示课题,了解“寒食”1. 板书课题。

2. 师:寒食节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通常在冬至后的第105 天,因为过去在节日期间不能生火做饭,所以叫寒食。

我们一起来看看古代寒食节时的长安城是什么样的吧。

三、初读古诗,了解作者1. 教师范读古诗。

2. 学生自读,读准字音。

3. 介绍作者:韩翃,唐代诗人,字君平,南阳(今河南南阳)人,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天宝十三载(754 年)考中进士。

建中年间,他因作《寒食》一诗被唐德宗所赏识,晋升不断,最终官至中书舍人。

韩翃的诗笔法轻巧,写景别致,在当时传诵很广。

四、结合注释,理解诗意1.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古诗,学生思考诗意。

【2020部编语文】6年级(下册)全册古诗+注释+译文

【2020部编语文】6年级(下册)全册古诗+注释+译文
注释
1、弈:下棋。 2、秋:人名。 3、通国:全国。 4、之:的。 5、善:善于,擅长。 6、使:让。 7、诲:教导。 8、其:其中。
9、惟弈秋之为听:只听弈秋(的教导)。 10、之:指弈秋的教导。 11、鸿鹄:天鹅。 12、将至:将要到来。 13、思:想。 14、援:引,拉。 15、缴:古时指带有丝绳的箭 。 16、之:天鹅。 17、之:他,指前一个人。 18、弗若:不如,比不上。 19、矣:了。 20、为:因为。 21、其:他的,指后一个人。 22、与:文言助词。 23、曰:说。 24、非:不是。 25、然:代词,这样。
译文
看那遥远的牵牛星,明亮的织女星。
(织女)伸出细长而白皙的手 ,摆弄着织机(织着布), 发出札札的织布声。
一整天也没织成一段布,哭泣的眼泪如同下雨般零落。 这银河看起来又清又浅,两岸相隔又有多远呢? 虽然只隔一条清澈的河流,但他们只能含情凝视,却无法 用语言交谈。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译文
回想当初我离开的时候,连杨柳都与我依依惜别。 如今回来路途中,却纷纷扬扬下起了大雪。 路途曲折漫长难行走,又渴又饥真劳累。
我心里不觉伤悲起来,没有人会懂得我的痛苦的!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注释
1、渭城: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即秦代咸阳古城。 2、浥(yì):润湿。 3、客舍:旅馆。 4、柳色:柳树象征离别。 5、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西南,为自古赴西北边疆的要道。
译文:
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棋的人。让他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 个人专心致志,一心一意,聚精会神,只听弈秋的教导;
而另一个人虽然也听讲,可是心里却想着天上有天鹅要飞 过来,便想拉弓搭箭去射它。这个人虽然同前一个人一起 学习,成绩却不如那个人。有人说,是他的智力不如前一 个人吗?回答:并非这样。

古诗《寒食》部编版(人教版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名师版PPT课件

古诗《寒食》部编版(人教版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名师版PPT课件

学 习 要 求:
1、了解诗歌大意,有感情地朗读,并 背诵古诗。
2、借助注释、图片,了解、想象诗中描 绘的景物。
3、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清明的前两日
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飞花:柳絮纷纷飘落。
日暮:傍晚。 五侯:东汉时,同时受封的五个宦官。泛指
关于寒食节的起源有不同说法。民间流传最广的说 法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期晋国的介子推。
春秋时代,晋国公子重耳逃亡在外,生活艰苦,跟随 他的介子推不惜从自己的腿上割下一块肉让他充饥。后 来,重耳回到晋国,做了国君(即晋文公〕,封赏有功之 臣。唯独介子推拒绝接受封赏。他带母亲隐居绵山,不 肯出来。晋文公无计可施,只好放火烧山,逼其下山。 谁知介子推母子宁愿被烧死也不肯出来。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王侯贵族。
春城无处不飞花,
春城:唐都城长安。
译文: 春天长安城处处飘飞着落 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御柳斜:皇帝御花园里的柳树。
译文: 寒食节的东风吹斜了宫中 的柳树。
传蜡烛:虽然寒食节这天禁火,但公侯之家受赐赏,是可以点蜡烛的。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译文:傍晚,皇宫里忙着传蜡烛,袅袅 青烟散入王侯贵族的家中。
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绵山改名为介山,并 修庙立碑。同时,还下令在介子推遇难的这一天,“寒 食禁火”,举国上下不许烧火煮食,只能吃干粮和冷食 。
古代的人们都非常崇敬介子推的气节,“寒食禁火 ”的习俗,被后人流传下来,形成了寒食节这个特殊的 纪念节日。
1
2
3
4
5
6
7
8
9
寒食节的起源

部编版六下语文全册古诗以及解析汇总

部编版六下语文全册古诗以及解析汇总

六下古诗词1.寒食①[唐] 韩翃春城②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③斜。

日暮汉宫④传蜡烛⑤,轻烟散入五侯⑥家。

【注释】①寒食:寒食节,通常在冬至后的第105天,过去在节日期间不能生火做饭。

②春城:指春天的京城。

③御柳:皇城里的柳树。

④汉宫:这里用汉代皇宫来借指唐代皇宫。

⑤传蜡烛:指宫中传赐新火。

⑥五侯:这里泛指权贵豪门。

【作者简介】韩翃(hóng)(719一788),字君平,南阳(今河南南阳)人,唐代诗人。

一直在军队里做文书工作,擅长写送别体裁的诗歌,与钱起等诗人齐名,时称“大历十才子”。

韩翃的诗笔法轻巧,写景别致,在当时传诵很广泛。

著有《韩君平诗集》。

【译文】暮春时节,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英缤纷,寒食节的东风吹拂着宫城里的柳枝。

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赐蜡烛,袅袅轻烟在王侯贵戚的府第飘散开。

【赏析】诗的前两句描写了整个长安城的美好春景,引人遐思。

作者起笔高远,视野开阔,抓住暮春时节典型之景,通过“飞”字和“斜”字,明写花、柳而暗写风,与“东风”相呼应。

此外,按古代的风俗,寒食日要折柳插门,取的新火还往往是榆柳之火,因此写“御柳斜”,又暗中呼应了节日习俗。

诗的后两句写夜晚景象,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夜晚传烛图。

“日暮”二字在时间上承接前两句,“汉宫”指的是就唐宫,这是唐诗中常见的以汉喻唐的写法。

“传蜡烛”指的就是寒食当日,宫中传赐新火给权贵豪门,最后一句表示权贵近臣们已蒙受皇恩,表现出一派承平气象。

全诗用白描手法写实,刻画皇室的气派,充溢着对皇都春色的陶醉和对盛世承平的歌咏。

2.迢迢牵牛星①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②。

纤纤擢③素④手,札扎⑤弄机杼⑥。

终日不成章⑦,泣涕零⑧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⑨一水间,脉脉⑩不得语。

【注释】①选自《古诗十九首》。

作者不详,写作时代大约在东汉末年。

②河汉女:指织女星。

河汉,银河。

③擢:伸出。

④素:白皙。

⑤札札:织机发出的响声。

⑥机杼:织机。

杼,梭子。

⑦章:花纹。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三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三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

【导语】《古诗三⾸》包含《寒⾷》、《迢迢牵⽜星》和《⼗五夜望⽉》,这三⾸诗分别写了三个节⽓的习俗,准备了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篇⼀】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第三课《古诗三⾸》课⽂原⽂ 寒⾷ [唐]韩翃 春城⽆处不飞花, 寒⾷东风御柳斜。

⽇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五侯家。

注释 _____________ ①[寒⾷]寒⾷节,在冬⾄后的第105天,清明节前1~2天,节⽇期间不能⽣⽕做饭。

②[春城]指春天的京城。

③[御柳]皇帝御花园⾥的柳树。

④[汉宫]这⾥⽤汉朝皇宫来指唐朝皇宫。

⑤[传蜡烛]寒⾷节禁⽕,但朝廷传赐蜡烛给公侯之家,受赐的可以点⽕。

⑥[五侯]这⾥指天⼦宠幸之⾂。

迢迢牵⽜星 迢迢牵⽜星,皎皎河汉⼥。

纤纤擢素⼿,札札弄机杼。

终⽇不成章,泣涕零如⾬;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许! 盈盈⼀⽔间,脉脉不得语。

注释 _____________ ①选⾃《古诗⼗九⾸》。

作者不详,写作时代⼤约在东汉末年。

迢迢,遥远。

②[河汉⼥]指织⼥星。

河汉,银河。

③[擢]伸出,抽出。

④[素]⽩皙的。

⑤[札札]织机发出的响声。

⑥[机杼]织机的梭⼦。

⑦[章]有花纹的纺织品,这⾥指整幅的布帛。

⑧[零]落下。

⑨[盈盈]形容清澈。

⑩[脉脉]⽤眼睛表达情意的样⼦。

⼗五夜望⽉ [唐]王建 中庭地⽩树栖鸦, 冷露⽆声湿桂花。

今夜⽉明⼈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注释 _____________ ①[⼗五夜]农历⼋⽉⼗五中秋节的夜晚。

②[中庭]即庭中,庭院中。

③[地⽩]⽉光照在庭院的地上,像铺了⼀层⽩霜。

【篇⼆】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第三课《古诗三⾸》知识点 我会写: 侯hóu:侯爵 公侯 封侯 侯门似海 章zhāng:乐章 篇章 简章 盖章 约法三章 泣qì:哭泣 抽泣 泣不成声 盈yíng:充盈 丰盈 盈利 盈余 热泪盈眶 脉mò:脉脉 含情脉脉 栖qī:栖息 栖居 栖⾝ 两栖 鸦yā:乌鸦 鸦⽚ 鸦雀⽆声 鸦⽚战争 多⾳字: 处:chù办事处 chǔ处理 相:xiāng相处 xiàng相貌 传:chuán(传说) zhuàn(传记) 脉:mài(⼭脉) (mò(脉脉) 纤:xiān(纤维) qiàn(纤夫) 形近字: 宫(宫廷) 官(官员) 侯(王侯) 候(等候) 栖(栖息) 柄(把柄) 问题归纳: 1、《寒⾷》这⾸诗写的是怎样的景⾊?运⽤了什么描写⽅法? 这⾸诗运⽤了⽩描⼿法,诗的前两句写的是⽩昼风光,描写了整个长安柳絮飞舞,落红⽆数的迷⼈春景和皇宫园林中的风光;后两句则是写夜晚景象,⽣动地描绘出了⼀幅夜晚⾛马传烛图,使⼈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必背古诗词鉴赏——寒食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必背古诗词鉴赏——寒食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必背古诗词鉴赏——寒食寒食唐代: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译文暮春时节,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家花园的柳枝。

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袅袅炊烟散入王侯贵戚的家里。

注释春城:暮春时的长安城。

寒食:古代在清明节前两天的节日,焚火三天,只吃冷食,所以称寒食。

御柳:御苑之柳,皇城中的柳树。

汉宫:这里指唐朝皇官。

传蜡烛:寒食节普天下禁火,但权贵宠臣可得到皇帝恩赐而得到燃烛。

《唐辇下岁时记》“清明日取榆柳之火以赐近臣”。

五侯:汉成帝时封王皇后的五个兄弟王谭、王商、王立、王根、王逢时皆为候,受到特别的恩宠。

这里泛指天子近幸之臣。

鉴赏一韩翃,唐代诗人。

字君平,南阳(今河南南阳)人。

是“大历十才子”之一。

天宝13年(754)考中进士,宝应年间在淄青节度使侯希逸幕府中任从事,后随侯希逸回朝,闲居长安十年。

建中年间,因作《寒食》诗被唐德宗所赏识,因而被提拔为中书舍人。

韩翃诗笔法轻巧,写景别致,在当时传诵很广。

唐代制度,到清明这天,皇帝宣旨取榆柳之火赏赐近臣。

这仪式用意有二:一是标志着寒食节已结束,可以用火了;二是藉此给臣子官吏们提个醒,让大家向有功也不受禄的介子推学习。

中唐以后,几任昏君都宠幸宦官,以致他们的权势很大,败坏朝政,排斥朝官。

有意见认为此诗正是因此而发。

寒食是中国古代一个传统节日,一般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清明前两天。

古人很重视这个节日,按风俗家家禁火,只吃现成食物,故名寒食。

唐代制度,到清明这天,皇帝宣旨取榆柳之火赏赐近臣,以示皇恩。

这仪式用意有二:一是标志着寒食节已结束,可以用火了;二是藉此给臣子官吏们提个醒,让大家向有功也不受禄的介子推学习,勤政为民。

唐代诗人窦叔向有《寒食日恩赐火》诗纪其实:“恩光及小臣,华烛忽惊春。

电影随中使,星辉拂路人。

幸因榆柳暖,一照草茅贫。

”正可与韩翃这一首诗参照。

中唐以后,几任昏君都宠幸宦官,以致他们的权势很大,败坏朝政,排斥朝官,正直人士对此都极为愤慨。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教学《寒食》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教学《寒食》
(唐)韩翃
寒食 唐 韩翃[hán hóng]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 韩翃,字君平,南阳人, 唐代诗人。是“大历十 才子”之一。建中年间, 因作一首《寒食》而被 唐德宗所赏识,晋升不 断,最终官至中书舍人。 韩翃的诗笔法轻巧,写 景别致,在当时传诵很 广泛。著有《韩君平诗 集》。
寒食 唐 韩翃[hán hóng]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寒食》是_唐__代诗人_韩__翃__的作品,诗中把春城描 写的无限美好的诗句是:_春_城__无__处__不_飞__花_______, _寒_食__东__风__御__柳_斜__________。寒食节特有的习俗是: _日__暮__汉_宫__传__蜡__烛_______,_轻_烟__散__入__五__侯_家________。
译文: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点蜡烛 的轻烟散入王侯贵戚的家里。
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这其中写实 的成份是主要的。唐代制度,清明日皇帝宣旨,取 榆柳之火以赐近臣,以示恩宠。又寒食日天下一律 禁火,唯宫中可以燃烛。“日暮汉宫传蜡烛”,皇 帝特许重臣“五侯”也可破例燃烛,并直接自宫中 将燃烛向外传送。能得到皇帝赐烛这份殊荣的自然 不多,难怪由汉宫(实指唐朝宫廷)到五侯之家, 沿途飘散的“轻烟”会引起诗人的特别注意。
“寒食东风御柳斜”,春风吹遍全城,自然也吹入 御苑。苑中垂柳也随风飘动起来了。一个“斜”字 间接地写出了风之韵。
传蜡烛:寒食节普
日暮:傍晚。
汉宫:这里指唐 朝皇官。
天下禁火,但权贵 宠臣可得到皇帝恩 赐而得到燃烛。
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飘散 的烛烟。

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寒食》古诗三首

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寒食》古诗三首

《寒食》这首诗写的是怎样的景色?运用了什么 描写方法?
这首诗运用了白描手法,诗的前两句写的是白昼风光, 描写了整个长安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和皇宫园 林中的风光;后两句则是写夜晚景象,生动地描绘出了一幅 夜晚走马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
课文结构 寒食
无处不飞花 御柳斜 传蜡烛 五侯家
课文整体感知
诗的前两句:第一句就展示出寒食节长安的迷人风光。把春日的长 安称为“春城”,造语新颖,富于美感。处处“飞花”,不但写出春天 的万紫千红、五彩缤纷,而且确切地表现出寒食的暮春景象。不说“处 处”而说“无处不”,以双重否定构成肯定,形成强调的语气,表达效 果更强烈。“春城无处不飞花”写的是整个长安,下一句则专写皇城风 光。既然整个长安充满春意,热闹繁华,皇宫的情景也就可以想见了。 这里并未直接写到游春盛况,而剪取无限风光中风拂“御柳”一个镜头 。当时的风俗,寒食日折柳插门,所以特别写到柳。同时也关照下文“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检查自读情况
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 句子是否通顺。
多音字
读一读下面的句子,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日暮汉宫传. 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chuán (传说) 传
zhuàn(传记)
加点的字 是多音字 !
注意加点字 的读音!
《寒食》古诗三首
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生动有趣的课程,搭配各个互动环节助理您教学成功
感谢所有辛勤付出的人民教师
许多诗人都曾写过关于寒食节的诗歌,今天我们 一起来学习一首——韩翃《寒食》。
走近作者
韩翃(719-788) 字君平,唐代诗人。天宝13年(754)考中进 士。建中年间,因作一首《寒食》而被唐德宗所 赏识,晋升不断,最终官至中书舍人。韩翃的诗 笔法轻巧,写景别致,在当时传诵很广泛。 主要作品:《寒食》《河上寄故人》《寄柳 氏》《同题仙游观》《酬程延秋夜即事见赠》等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译文:傍晚,皇宫里忙着传蜡烛,袅 袅青烟散入王侯贵族的家中。
▲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讽刺诗
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寒食节通常是冬至后第105日。与清明节日期相近。寒 食节就在清明节前一日。 新中国成立后,很多地区把寒食 节与清明节等同了起来,在同一天过。
在山西大部分地区是在清明节前一天过寒食节;榆社县 等少数地方是在清明节前两天过寒食节;垣曲县还讲究清明节 前一天为寒食节,前二天为小寒食。
清明的活动
寒食节的故事
时代背景
这首诗描写的是 古代宫廷寒食节的情 况。诗人以汉喻唐, 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 的特权和宦官得宠专 权的腐败现象。
学 习 要 求:
1、了解诗歌大意,有感情地朗读,并 背诵古诗。
2、借助注释、图片,了解、想象诗中 描绘的景物。
3、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清明的前两日
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飞花:柳絮纷纷飘落。 日暮:傍晚。
五侯:东汉时,同时受封的五个宦官。泛指 王侯贵族。
春城无处不飞花,
春城:唐都城长安。
译文: 春天长安城处处飘飞着落 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御柳斜:皇帝御花园里的柳树。
译文: 寒食节的东风吹斜了宫中 的柳树。
传蜡烛:虽然寒食节这天禁火,但公侯之家受赐赏,是可以点蜡烛的。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韩翃(hÓng)
诗人介绍
寒 食 节 的 来 历:
寒食节亦称“禁烟节”、“冷节”、“百五节”,在 夏历冬至后一百零五日,清明节前一二日。是日初为节时, 禁烟火,只吃冷食。并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 青、秋千、蹴鞠、牵勾、斗鸡等风俗,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 余年,曾被称为民间第一大祭日。寒食节是汉族传统节日中 唯一以饮食习俗来命名的节日。后来因为寒食和清明离的较 近,所以人们把寒食和清明合在一起只过清明节。
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绵山改名为介山, 并修庙立碑。同时,还下令在介子推遇难的这一天, “寒食禁火”,举国上下不许烧火煮食,只能吃干粮和 冷食。 古代的人们都非常崇敬介子推的气节,“寒食禁 火”的习俗,被后人流传下来,形成了寒食节这个特殊 的纪念节日。
1
2
345Fra bibliotek67
8
9
寒食节的起源
民俗专家介绍说,汉代以前,寒食节禁火的时间较长,以一个月为期。 整整一个月都吃冷食,对身体实在不利,汉代改为3天。 寒食节从晋国开始后,延续了不少年代,中间也有严禁寒食习俗的, 如三国时期的曹操。但时间不长,“寒食禁火”之风又在民间自发兴起。 从先秦到南北朝时期,寒食节都被当作重大的节日。唐朝时也仍然被作为 全国性的隆重节日,不少文人墨客都写过关于寒食节的诗文。
关于寒食节的起源有不同说法。民间流传最广的说 法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期晋国的介子推。 春秋时代,晋国公子重耳逃亡在外,生活艰苦,跟 随他的介子推不惜从自己的腿上割下一块肉让他充饥。 后来,重耳回到晋国,做了国君(即晋文公〕,封赏有 功之臣。唯独介子推拒绝接受封赏。他带母亲隐居绵山, 不肯出来。晋文公无计可施,只好放火烧山,逼其下山。 谁知介子推母子宁愿被烧死也不肯出来。
专家表示,寒食节是在清明节的前一天,古人常把寒食节的活动延续 到清明,久而久之,人们便将寒食与清明合而为一。晚唐、宋以后,禁火 冷食的习俗日趋淡化、消衰。到了元代,许多人基本上已不再沿用此习俗。 明清时期,寒食节期间已经不再禁火,也不要求人们寒食了。 赵之珩(héng )说,寒食节禁火冷食的习俗,连同寒食节本身,在 我国大多数地区慢慢消失了。或者说寒食节成了清明节的一部分。但知道 和了解这个节日,有助于人们挖掘我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和民俗内涵,非常 有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