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化学实验报告 实验教案
中学化学实验教案
中学化学实验教案一、实验目的1. 提高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和动手能力。
2. 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
二、实验原理1. 掌握常见化学仪器的使用方法。
2. 了解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
3. 熟悉化学实验的安全操作规程。
三、实验仪器与药品1. 仪器:试管、烧杯、量筒、滴定管、显微镜等。
2. 药品:硫酸、盐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氯化钠等。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1. 实验一:硫酸铜溶液的制备步骤:1) 取一个试管,加入适量硫酸铜固体。
2) 加入少量水,用玻璃棒搅拌,观察溶液颜色。
3) 讨论实验现象和结论。
2. 实验二:酸碱中和反应步骤:1) 取一个烧杯,加入适量氢氧化钠溶液。
2) 用滴定管滴加硫酸,观察实验现象。
3) 记录滴定数据,计算中和体积。
3. 实验三:氯化钠的溶解度步骤:1) 取一个试管,加入适量氯化钠固体。
2) 加入少量水,观察溶解现象。
3) 讨论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
4. 实验四:氢氧化钙的制备步骤:1) 取一个试管,加入适量氢氧化钠溶液。
2) 用滴定管滴加盐酸,观察实验现象。
3) 记录滴定数据,计算氢氧化钙的浓度。
5. 实验五:显微镜观察步骤:1) 取一个载玻片,放置一滴待观察的液体。
2) 盖上盖玻片,用显微镜观察。
3) 记录观察到的现象,进行讨论。
五、实验报告与评价2. 教师对学生的实验报告进行评价,给予批改和反馈。
3. 结合学生的实验操作、实验报告,评价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综合素质。
六、实验六:气的溶解度1. 实验目的探讨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
理解压力和温度对气体溶解度的影响。
2. 实验原理气体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气体溶解度随压力的增大而增大。
3. 实验仪器与药品仪器:气压计、气球、烧瓶、试管、水。
药品:二氧化碳、氧气。
4. 实验内容与步骤步骤一:准备烧瓶和气球。
将一定量的水加入烧瓶中。
将气球充满气体(如二氧化碳或氧气)。
步骤二:观察气体溶解度。
初中化学基本实验的教案
初中化学基本实验的教案
实验目的:
1. 观察不同金属与盐酸反应的现象;
2. 探究金属与酸之间的化学反应。
实验材料:
1. 锌片、铁片、铜片(或其他金属片);
2. 盐酸溶液(浓度约为1 mol/L);
3. 试管、试管架、试管夹;
4. 酒精灯或Bunsen燃烧器;
5. 灭菌棉球、玻璃棒。
实验步骤:
1. 将三根试管编号为A、B、C,并放入试管架中;
2. 在试管A中加入少量盐酸溶液,然后放入铁片;
3. 在试管B中加入少量盐酸溶液,然后放入锌片;
4. 在试管C中加入少量盐酸溶液,然后放入铜片;
5. 观察每个试管中发生的现象,并记录下来。
实验结果分析:
1. 铁片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并放出热量,产生气泡和沉淀;
2. 锌片与盐酸反应同样生成氢气,并放出热量,产生气泡和溶液变色;
3. 铜片与盐酸无法反应,不产生氢气和沉淀。
实验总结:
1. 金属与酸发生化学反应时,通常会生成金属盐和氢气;
2. 不同金属与盐酸反应的现象和速度有所不同,可通过实验观察和比较;
3. 实验中需要注意操作安全,避免盐酸溶液溅到皮肤或眼睛。
拓展实验:
1. 用其他金属来重复实验,比较它们与盐酸的反应性;
2. 尝试用不同酸溶液(如硫酸、醋酸等)进行实验,观察不同酸对金属的影响。
化学实验三个单元教案初中
化学实验三个单元教案初中
一、酸碱中和实验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酸和碱的中和反应,了解酸碱中和的原理。
实验器材:烧杯、滴管、PH试纸、盐酸溶液、氢氧化钠溶液。
实验步骤:
1. 取一只烧杯倒入适量的盐酸溶液。
2. 使用滴管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并同时观察PH试纸变化。
3. 持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直到PH试纸显示中性。
4. 记录下添加的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
实验原理及结论:盐酸和氢氧化钠中和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中和反应的本质是酸的氢离
子和碱的氢氧化物结合生成盐和水。
二、生成气体实验
实验目的:观察不同物质之间的化学反应生成气体。
实验器材:试管、火柴、烧杯、碳酸钠、稀盐酸溶液。
实验步骤:
1. 在试管中加入适量的碳酸钠溶液。
2. 慢慢滴入稀盐酸溶液,并观察试管内气体的变化。
3. 使用火柴点燃试管中的气体,观察燃烧现象。
实验原理及结论: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无毒的气体,但对火具有促进作用。
三、氧化还原实验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氧化还原反应,了解金属和非金属的化学性质。
实验器材:试管、硫酸铜溶液、锌箔。
实验步骤:
1. 在试管中倒入适量的硫酸铜溶液。
2. 将锌箔放入试管中,观察反应过程。
3. 观察试管内溶液的颜色和气泡的产生。
实验原理及结论:锌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氧化锌和硫酸铜,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物质之间电子的转移。
初中化学探究实验教案
初中化学探究实验教案
实验名称:酸碱中的中和反应
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帮助学生了解酸碱中的中和反应,并掌握中和反应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实验材料:
- 硫酸(5%)
- 碱性溶液(如氢氧化钠)
- 酚酞指示剂
- 玻璃棒
- 试管
实验步骤:
1. 取两支试管,分别装入等量的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
2. 在硫酸试管中加入少量酚酞指示剂。
3. 使用玻璃棒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硫酸溶液中,直至试管中出现明显的颜色变化。
4. 记录溶液混合时出现的变化,观察是否有气体生成或者温度变化。
5. 分析反应产物及观察结果,总结中和反应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实验前准备:
- 学生需要提前了解酸碱中的基本知识,了解酸碱中性化反应的原理。
- 教师需要提前准备好实验所需材料,并确保实验环境安全。
实验注意事项:
1. 实验中需要小心操作化学药品,避免溅射到皮肤或眼睛中。
2. 实验结束后要及时清理实验用具,保持实验环境整洁。
3.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实验台的稳定性,避免试管倾斜或倒下。
实验评价:
通过本实验,学生可以深入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本质,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实验结果的能力。
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精神,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初中化学简单试验教案
初中化学简单试验教案实验名称:酸碱中和实验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让学生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特点,并掌握中和反应的基本原理。
实验材料:1. 试管2. 碳酸氢钠溶液3. 盐酸溶液4. 酚酞指示剂实验步骤:1. 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适量的碳酸氢钠溶液和盐酸溶液。
2. 在每个试管中加入一滴酚酞指示剂。
3. 缓慢滴加盐酸溶液到碳酸氢钠溶液中,观察试管中的颜色变化。
4. 当颜色由粉红色变为无色时,停止滴加盐酸,并记录所使用的盐酸溶液的用量。
实验原理:碳酸氢钠和盐酸进行中和反应时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
酚酞指示剂是一种常用的酸碱指示剂,可以在酸性条件下呈红色,在碱性条件下呈紫色。
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中使用的化学品要小心使用,避免接触皮肤和眼睛。
2. 实验过程中要避免飞溅溶液,避免化学品吸入口腔和鼻腔。
3. 实验结束后要将废液和废品分类处理,不可随意倒入下水道。
实验结果:当盐酸与碳酸氢钠中和后,颜色由粉红色变为无色,表明中和反应已完成。
思考题:1. 中和反应的特点是什么?2. 为什么在中和反应中需要使用指示剂?3. 如果实验中使用过多盐酸,结果会有什么变化?师生交流:老师:通过这个实验,你们了解了酸碱中和反应的基本原理吗?学生:是的,当碳酸氢钠和盐酸中和时,会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
老师:很好,你们还有什么问题要询问吗?学生:老师,如果在实验中使用过多盐酸,会不会影响中和反应的结果?老师:好问题!如果使用过多盐酸,会导致中和反应过度,使碱性物质无法完全中和,影响实验结果。
因此,在进行实验时要注意控制滴加的盐酸溶液量。
初中化学实验教案怎么写
初中化学实验教案怎么写
实验目的:通过化学实验,学习如何测定镁的质量。
实验原理:利用反应物质量守恒的原理,利用氧化铜和镁的反应来测定镁的质量。
实验器材:镁带、氧化铜粉、坩埚、坩埚夹、天平、酒精灯、试管、试管架、玻璃棒
实验步骤:
1. 将天平调零,称取一定质量的氧化铜粉放入坩埚中,并记录下氧化铜的质量。
2. 在氧化铜粉上方撒上一层镁带,取一根玻璃棒搅拌坩埚中的氧化铜粉和镁带。
3. 用坩埚夹将坩埚固定在试管架上,点燃酒精灯,将火焰置于坩埚下方,加热坩埚中的氧化铜和镁。
4. 等到氧化铜和镁反应完全结束后,关闭酒精灯,让样品冷却。
5. 将冷却后的坩埚重新称重,记录下包括产物在内的总质量。
实验注意事项:
1. 实验过程中要小心操作,避免发生意外。
2. 保持实验环境干净整洁,避免影响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计算:
1. 计算反应前的氧化铜质量:氧化铜的质量 = 总质量 - 镁的质量。
2. 计算反应后的镁的质量:镁的质量 = 总质量 - 氧化铜的质量。
实验结论:通过化学实验测定镁的质量,我们可以得出确切的实验结果,并且加深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
初中化学简单试验教案模板
初中化学简单试验教案模板
实验名称:金属与非金属的化学反应实验
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让学生了解金属与非金属之间的化学反应,并学会观察、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材料:
1. 铜片
2. 锌片
3. 铁片
4. 酸性溶液
5. 碱性溶液
6. 铜硫化物
实验步骤:
1. 将铜片、锌片、铁片分别放入三个试管中。
2. 将酸性溶液倒入第一个试管中,观察实验现象。
3. 将碱性溶液倒入第二个试管中,观察实验现象。
4. 将铜硫化物与铜片混合在第三个试管中,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现象记录:
1. 酸性溶液与铁片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气泡和气体释放。
2. 碱性溶液与锌片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氢气气泡和溶液变色。
3. 铜硫化物与铜片混合后,产生黑色沉淀。
实验总结:通过以上三个实验现象的观察,我们可以得出结论,金属与非金属之间在特定条件下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
学生应该在实验中注意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并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
注意事项:
1.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穿戴实验服、手套和护目镜。
2. 实验结束后要注意处理好废弃物品,保持实验环境整洁。
扩展实验:
学生可以尝试其他金属和非金属之间的化学反应,比如铁与硫的反应等,以加深对化学反应的理解。
高中化学实验报告教案
高中化学实验报告教案
实验名称:酸碱中和反应实验
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学生将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并通过实验操作验证中和反应的结论。
实验原理:酸和碱反应会产生中和反应,生成相对中性的物质和水。
实验材料:试管、试管夹、试管架、PH试纸、醋酸、氢氧化钠溶液、蓝色石蕊试剂。
实验步骤:
1. 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一定量的醋酸和氢氧化钠溶液。
2. 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一滴蓝色石蕊试剂。
3. 用PH试纸检测两支试管的PH值,并记录结果。
4. 将两支试管倒在一起,观察并记录中和后的颜色变化。
实验数据记录:
试管1(醋酸):
试管2(氢氧化钠溶液):
PH值:
中和后颜色变化:
实验结果分析:
根据中和反应的原理,醋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乙酸钠和水。
根据PH值的变化和颜色的变化可以验证酸碱中和反应的结论。
实验结论:
在酸碱中和反应中,醋酸和氢氧化钠通过反应生成乙酸钠和水,实验结果表明中和反应的确发生,并生成了相对中性的物质。
实验总结:
通过本次实验,学生不仅理解了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还通过实验操作验证了中和反应的结论。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避免发生意外情况。
同时,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技能,让他们在实验中获得更多的探究和发现。
初中生化学实验教案
初中生化学实验教案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观察金属和非金属的性质,了解它们的特点和区别。
实验材料:金属铁钉、铜丝、锡片,非金属炭棒,硫磺粉末,盐酸溶液,镁丝,玻璃试管,试管夹,燃烧器等。
实验步骤:
1. 将金属铁钉、铜丝、锡片和非金属炭棒准备好,放在台面上。
2. 取一个玻璃试管,依次将铁钉、铜丝、锡片和炭棒放入试管中。
3. 分别取一小部分硫磺粉末和盐酸溶液,滴入试管中,观察金属和非金属与两者的反应情况。
4. 将镁丝点燃,放入试管中,观察金属燃烧产生的现象。
5. 将试管置于试管夹中,用火焰加热试管,观察金属和非金属受热后的变化。
实验结果:
1. 金属铁钉在盐酸中会产生气泡,并产生气体的反应;
2. 金属铜丝在盐酸中会出现褪色变化;
3. 锡片在盐酸中会溶解并产生气泡;
4. 炭棒在硫磺粉末中无反应;
5. 镁丝点燃后会燃烧,并产生明亮的火焰;
6. 金属和非金属在加热后会有不同的变化,例如金属会发生形变,非金属则不会。
实验结论:金属和非金属在化学性质上有明显的差异,金属容易与酸类发生反应,产生气
体等现象,而非金属大多不会与酸类发生反应。
金属在加热后有形变的现象,非金属则不会。
通过实验的观察,可以更好地了解金属和非金属的性质和特点。
注意事项:
1. 实验时需佩戴实验室护目镜,注意安全;
2. 操作时要小心,防止试管破裂或其他意外;
3. 实验结束后要及时清理实验台和实验器材,保持实验室整洁。
初中化学物质实验现象教案
初中化学物质实验现象教案
实验名称:观察各种物质的化学性质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不同物质之间的化学反应,了解它们的不同化学性质。
实验器材: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碳酸氢钠溶液、氯化铁溶液、稀盐酸、试管、试管架、
试管夹
实验步骤:
1. 在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观察是否有气体释放,并记录下观察结果。
2. 在另一个试管中加入少量碳酸氢钠溶液,再滴入稀盐酸,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并记录
下观察结果。
3. 在另一个试管中加入氯化铁溶液,再滴入氢氧化钠溶液,观察是否形成沉淀,并记录下
观察结果。
实验结果:
1. 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产生氯化钠和水,有气体产生,呈轻微的气味。
反应式为:HCl + NaOH → NaCl + H₂O。
2. 碳酸氢钠和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呈现气泡产生的现象。
反应式为:NaHCO₃ + HCl → NaCl + H₂O + CO₂。
3. 氯化铁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了铁(III)氢氧化物沉淀,呈现了沉淀生成的现象。
反应式为:FeCl₃ + 3NaOH → Fe(OH)₃ + 3NaCl。
结论:
通过上述实验可以看出,不同物质之间的化学反应会产生不同的化学性质,有些反应会产
生气体,有些会产生沉淀等。
这些观察结果说明了不同物质之间的化学性质是多样的,通
过观察这些现象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物质的性质。
初中化学全册实验教案
初中化学全册实验教案
实验名称:测定钠的含量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测定一定量食盐中钠的含量。
实验原理:用氯化银法测定含有氯离子的化合物中的钠。
实验器材:分析天平、烧杯、移液管、试管、烧杯、玻璃棒、热水浴、石英坩埚、燃烧器、砝码、钳子、移液管、滤纸、蒸馏水。
实验方法:
1. 称取一定质量的食盐溶液,放入烧杯中。
2. 加入适量的氯化银溶液,观察是否生成沉淀。
3. 若生成白色沉淀,则表示有氯离子。
4. 使用试管收集生成的沉淀。
5. 在石英坩埚中加热至白色沉淀完全消失。
6. 过滤沉淀,收集固体,称重。
7. 利用质量守恒原理计算出钠的质量。
实验结果:通过这个实验测得食盐中含有x克钠。
实验注意事项:
1. 实验中注意安全,操作时戴上手套和护目镜。
2. 实验过程中注意观察实验结果,及时调整实验步骤。
3. 实验结束后要彻底清洗各种容器和仪器。
实验总结: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学会了测定食盐中钠的含量,了解了氯化银法的原理和操
作方法,提高了我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化学实验分析能力。
初中化学教师实验教案
初中化学教师实验教案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氢氧化钠和盐酸的反应,掌握化学反应的观察方法和分析反应产物的能力。
实验器材:氢氧化钠固体、盐酸溶液、试管、试管架、玻璃棒、白纸
实验步骤:
1. 取一只干净的试管,用试管架将其固定在桌面上。
2. 在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固体。
3. 向试管中慢慢滴加盐酸溶液,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4. 将试管中的混合液倒出到一张白纸上,观察产生的颜色变化。
实验现象观察及分析:
1. 加入盐酸后,试管内会冒出气泡并产生气体,同时试管外表面会感觉变冷。
这是因为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了气体和释放了热量。
2. 倒出混合液后,可以观察到产生了白色沉淀,这是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了氯化钠和水的结果。
实验结论: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反应产生了气体、释放了热量,并产生了白色沉淀。
注意事项:
1. 操作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接触眼睛和皮肤,避免吸入气体。
2. 实验后要及时清洗试管和试管架,避免试剂残留影响下次实验。
3. 实验结束后要正确处理废弃物,不得直接倒入下水道。
拓展实验:可以进一步尝试不同浓度的氢氧化钠和盐酸溶液进行反应,观察反应速率的变化和产物的量变化。
初中化学教师的实验教案
初中化学教师的实验教案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金属与非金属之间的化学反应,了解金属和非金属的不同特性及其反应性。
实验材料:
1. 铁钉
2. 铜片
3. 镁带
4. 锌粉
5. 硫粉
6. 碘结晶
7. 碘液
8. 碘液化学瓶
9. 玻璃试管
10. 蒸馏水
实验步骤:
1. 将一根铁钉放入一只玻璃试管中,加入足够的硫粉,然后用酒精灯或 Bunsen 火炉加热试管。
2. 观察铁钉和硫粉的反应现象。
3. 将铜片放入一只玻璃试管中,加入足够的碘结晶,然后加入蒸馏水摇匀。
4. 观察铜片和碘结晶的反应现象。
5. 将镁带放入一只玻璃试管中,加入足够的碘液,摇匀。
6. 观察镁带和碘液的反应现象。
7. 将锌粉放入一只玻璃试管中,加入足够的碘液,摇匀。
8. 观察锌粉和碘液的反应现象。
实验结果与分析:
1. 铁钉和硫粉加热后产生黑色的硫化铁。
2. 铜片和碘结晶加入蒸馏水后生成紫色的铜碘络合物。
3. 镁带和碘液反应生成白色的碘化镁。
4. 锌粉和碘液反应生成棕色的氧化锌。
结论:金属与非金属之间的化学反应形成的产物具有不同的颜色和性质,说明金属和非金属在化学反应中具有不同的反应性和特性。
注意事项:
1. 实验中要注意安全,避免接触有毒物质,并避免化学品溅入眼睛和皮肤。
2. 实验结束后及时清理化学品和实验器材,保持实验室环境整洁。
3. 实验结束后及时将废弃物品分类处理,避免污染环境。
初中化学学生实验教案
初中化学学生实验教案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观察不同金属和非金属在酸中的化学反应,了解金属与非金属在化学反应中的特性和规律。
实验器材:试管、试管夹、酸、锌片、铅片、铜片、铁片、氢气仪等。
实验步骤:
1. 将锡片、铅片、铜片和铁片分别放入四个试管中。
2. 用试管夹将试管固定在支架上。
3. 分别向每个试管中加入少量的酸,观察金属与酸的反应。
4. 记录下每种金属与酸的反应产物和现象。
5. 将上述实验中产生的氢气收集起来,并通过氢气仪观察氢气的性质。
实验原理:金属与酸发生化学反应时,会产生盐和氢气。
不同金属与酸的反应速率和产物也会有所不同。
实验注意事项:
1.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用试管夹夹持试管,避免触碰试管的热量。
2. 操作时要注意用安全眼镜和实验衣,并避开火源。
3. 实验结束后要将废弃物处理干净,保持实验台整洁。
实验结果:锌与盐酸反应会产生氢气和氯化锌;铅与硫酸反应会产生氢气和硫酸铅;铜与硝酸反应会产生氮氧化铜和氮气;铁与盐酸反应会产生氢气和氯化铁。
实验讨论:金属与非金属之间的化学反应是化学学科中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本实验可以深入了解金属与非金属在酸中的反应规律和性质,为今后更深入的学习奠定基础。
实验延伸:可以进一步研究金属与强碱的反应以及金属与氧气的反应,加深对金属与非金属化学反应的理解。
初中化学实验室教案
初中化学实验室教案
实验名称:观察化学反应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观察化学反应的产生过程,加深学生对化学反应的理解。
实验材料:碳酸氢钠(NaHCO3)、盐酸(HCl)、试管、试管架、试管夹、滴管、容量瓶、玻璃棒、溶液槽、天平。
实验原理:碳酸氢钠和盐酸混合会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氯化钠(NaCl)、水(H2O)和二氧化碳(CO2)。
实验步骤:
1. 在容量瓶中准备一定浓度的盐酸溶液。
2. 在另一个容量瓶中准备一定浓度的碳酸氢钠溶液。
3. 取一根试管放入试管架中,用试管夹夹住试管。
4. 向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碳酸氢钠溶液。
5. 使用滴管向试管中滴入少量的盐酸溶液。
6. 观察试管中的变化,记录下气泡产生的情况和颜色变化。
7. 继续加入盐酸溶液,直到气泡完全停止产生为止。
实验注意事项:
1.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用手套和护目镜保护实验者的安全。
2. 试管中的废液要正确处理,不要随意倒入下水道或垃圾桶中。
3. 实验结束后要及时清洗试管和其他实验器材,保持实验室的清洁。
实验结果:观察到在盐酸和碳酸氢钠反应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气泡,试管内液体变得混浊,并有气味产生。
实验讨论:这个实验展示了碳酸氢钠和盐酸混合后产生的化学反应现象,产生的气泡是二氧化碳气体的释放,混浊和气味的产生是其他反应物的副产物。
学生可以通过这个实验加深对化学反应现象的理解,同时也可以学习如何正确地进行化学实验。
中学化学课实验教学设计三篇
中学化学课实验教学设计三篇中学化学课试验教学设计三篇了解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知道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确定了物质的用途,但还须要考虑其他因素,如价格、资源、回收等;相识合金,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的合金,以及合金比纯金属具有更广泛的用途。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中学化学课试验教学设计资料,供应参考,欢送你的阅读。
中学化学课试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学问与技能:(1)通过日常生活中广泛运用金属材料等详细事例,相识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开展的亲密关系;(2)了解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知道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确定了物质的用途,但还须要考虑其他因素,如价格、资源、回收等;(3)相识合金,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的合金,以及合金比纯金属具有更广泛的用途。
过程与方法:(1)学习运用视察、试验等方法获得信息。
(2)学习运用比拟、分析、归纳等方法对获得的信息进展加工。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1)进一步造就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新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习化学的爱好。
(2)树立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观点,逐步形成合理运用物质的观念。
(3)树立为社会进步而学习化学的志向。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质。
(2)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教学难点:能正确区分物质的改变。
教学工具投影仪、金属制品(如曲别针、铝箔、铜丝、水龙头等)、金属制品的挂图(如飞机、坦克、轮船等)、铁架台(带铁圈)、铁片、酒精灯、绿豆粒大小的焊锡、锡、铅、火柴等教学过程学习情景展示金属制品(如曲别针、铝箔、铜丝、水龙头等)和金属制品的图片(如飞机、坦克、轮船等)。
介绍:以上这些实物或图片中的物质都是由金属材料制成的。
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以及它们的合金。
设问:看到这些实物或图片,你想到了什么?学生发表感想]如:1.想到金属与人类的生活、生产关系亲密。
2.感到金属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用途。
3.想要知道它们是由什么金属制成的。
4.想知道制造不同的东西依据什么选用金属。
[新课引入]通过大家刚刚的发言,可以看出大家对金属材料的重要性有了必须的相识,而且也对它们很感爱好,当然也有许多疑问。
中学化学实验设计教案
中学化学实验设计教案教案主题:酸碱中指示剂的使用及颜色变化实验一、教学目标:1. 知道酸碱中普通指示剂的种类和颜色变化规律。
2. 掌握酸碱中指示剂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3. 能够进行酸碱反应实验,并观察颜色变化结果。
4. 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实验观察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熟悉酸碱中普通指示剂种类及颜色变化规律。
2. 掌握指示剂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三、教学难点:1. 观察颜色变化,确定酸碱的性质。
2. 根据实验现象判断不同酸碱指示剂的适用范围。
四、教学内容及步骤:步骤一:引入课题(10分钟)1. 教师找两个清澈的杯子放在讲台上,一杯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另一杯加入盐酸溶液。
2. 介绍指示剂的作用及颜色变化规律,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步骤二:实验前准备(10分钟)1. 准备酸碱溶液及普通指示剂溶液,可使用酚酞、甲基橙、酚酞等常见的指示剂。
2. 准备pH试纸。
步骤三:实验操作(50分钟)1. 分组进行实验,每组3-4名学生。
2. 先取小量酸溶液加入试管中,再滴入指示剂溶液,观察颜色变化;分别使用不同指示剂重复实验,直到掌握颜色规律,可记录实验结果。
3. 取小量碱溶液加入试管中,再滴入指示剂溶液,观察颜色变化;分别使用不同指示剂重复实验,直到掌握颜色规律,可记录实验结果。
4. 取一块pH试纸小片,分别浸淫酸溶液、碱溶液中,并观察颜色变化。
5. 分析比较不同试剂的优缺点。
步骤四:实验后总结(10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实验结果,归纳指示剂在酸碱反应中的应用。
2. 带领学生总结实验中需注意的操作及安全问题。
五、教学评估1. 课堂中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检查其实验操作是否规范,是否理解颜色变化规律。
2. 回答实验操作及实验原理相关问题,检测学生是否达到教学目标。
3. 通过教学练习,检测学生掌握的程度。
六、教学延伸:1. 探究其他指示剂的性质和应用范围。
2. 探究酸碱反应速率对指示剂颜色变化的影响。
3. 带领学生学习酸碱滴定实验,深入了解酸碱反应原理。
中学化学实验教案
中学化学实验教案一、教学目标•了解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观察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1.实验名称:酸碱中和反应实验2.实验目的:通过观察和测量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现象,探究酸碱反应的特点和原理。
3.实验装置和材料:–烧杯、滴定管、滴定管架、酸碱指示剂等。
–硫酸、氢氧化钠等酸碱溶液。
4.实验步骤:1.将一定量的硫酸倒入烧杯中。
2.用滴定管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同时加入酸碱指示剂。
3.每次滴定后搅拌均匀,并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4.当溶液颜色由酸性变成中性时,停止滴定。
5.记录滴定所需的氢氧化钠的体积。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操作和观察。
•难点:对滴定过程的掌握和理解。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和引入实验现象,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和好奇心。
2. 实验操作1.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
2.教师进行指导和辅助。
3.学生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注意安全和仪器使用方法。
3. 观察和记录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下实验过程中的观察结果。
例如,溶液颜色的变化和滴定所需的氢氧化钠的体积。
4. 实验讨论学生进行实验后的讨论,分析实验结果和现象。
例如,解释溶液颜色变化的原因和滴定结果的含义。
5. 实验总结学生进行实验总结和归纳,总结酸碱中和反应的特点和原理。
五、实验要点提示•实验安全:注意使用实验室用品,避免直接触摸或吸入有毒物质。
戴上实验眼镜和实验手套,注意实验室的安全规定。
•仪器使用:学生需要掌握烧杯、滴定管等实验工具的正确使用方法。
•滴定操作:学生需要准确掌握滴定的方法和技巧,以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实验观察:学生需要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注意记录实验中的观察结果。
六、教学评价•对学生进行实验报告的评价,包括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实验结果的分析和总结能力等。
•对学生的实验观察和记录进行评价,包括观察的细致程度和记录的准确性等。
初中化学班实验教案
初中化学班实验教案
1. 实验目的
该实验旨在帮助初中化学班学生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并培养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
2. 实验材料
- 氢氧化钠溶液
- 盐酸溶液
- 脱色糖水溶液
- 酚酞溶液
- 茜素石蓝溶液
- 铁粉
- 锌粉
- 铜板
- 锡箔
- 纸巾
- 试管
- 试管夹
- 醋酸纸
3. 实验步骤
实验一:化学反应速率的观察
1. 取两个试管,分别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溶液。
2. 观察两种溶液混合后是否产生气体并伴有温度变化。
3. 将两种溶液混合的试管放置在醋酸纸上,观察是否有气体释放并检测其酸性或碱性。
4. 记录气体释放的时间和气体的性质。
实验二:酸碱中和反应的指示剂
1. 取一个试管,加入适量的脱色糖水溶液。
2. 分别滴加酚酞溶液和茜素石蓝溶液,观察溶液的变化。
3. 分析溶液颜色的变化和指示剂的作用原理。
实验三:金属与酸的反应
1. 取四个试管,分别加入适量的盐酸溶液。
2. 将铁粉、锌粉、铜板和锡箔分别放置在不同的试管中。
3. 观察四种金属与盐酸溶液的反应。
4. 分析金属与酸的反应产物和反应速率的差异。
4. 实验注意事项
- 实验过程中要佩戴实验室白大褂和手套,保持实验台面整洁。
- 操作试管时要注意安全,避免试管破裂或受伤。
- 实验结束后,将废弃物分类处理并清洗实验器材。
以上是初中化学班实验教案的内容,希望能帮助学生们更好地
学习化学实验知识。
任何问题请随时向老师提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基本操作训练实验目的 :1. 学习使用酒精灯2. 学习玻璃仪的洗涤3. 学习加热的方法实验器材 :酒精灯、火柴、试管、试管夹、水、毛刷酒精灯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火柴量筒实验步骤 :一.酒精灯的方法1. 点燃酒精灯,仔细观察火焰分层的情况。
2. 取下一根火柴根, 拿住一端迅速平放入火焰中, 约 1-2秒后取出,观察?3. 哪一层的火焰温度最高?应该用哪一层火焰加热?二.给物质加热1.取三支试管各加 3ML 的水。
将其中的一支试管和底部放在酒精灯火焰上方约 3CM 处加热2.将另一支试管的底部放在接近灯蕊处加热;3.第三支试管的底部放在外焰部分加热,记录上述三种情况下将水加热到沸腾时所需要的时间。
结论:三 .1. 用 10ML 量筒量取 2ML 的氢氧化钠溶液,倒入试管中,然后用滴管在该试管中滴加硫酸铜溶液,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2. 用试管夹夹住试管, 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 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四.玻璃仪器的洗涤1. 先将废液倒入拽定的容器内,再注入水,振荡后把水倒掉,再注入水,振荡后把水倒掉。
如有残留物就用刷子转动或上下移动刷, 不能用力过猛。
2. 洗过的玻璃仪器洗干净的标志:—————————————―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目的 :学习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实验器材 :蜡烛火柴烧杯石灰水小刀水实验步骤 :一. 点燃前:观察蜡烛的颜色、状态、形状和硬度,并闻一下气味, 从蜡烛上切下一块石蜡放水盛有水的烧杯中,观察?二. 点燃蜡烛:仔细观察蜡烛燃烧时发生了哪些变化?三. 熄灭蜡烛: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用火柴去点燃蜡烛刚熄灭时白烟,蜡烛能否重新燃烧?结论:我们吸人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实验目的 :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有什么不同实验器材 :水槽、集气瓶、滴管、石灰水、玻璃管、火柴玻璃片实验步骤 :1. 将两个集气瓶分别盛有满水 , 并用玻璃片先盖住瓶口的一小部分 , 然后推动玻璃片将瓶口全部盖住 , 把盛满水的瓶子连同玻璃片一起倒立在水槽内 , 将玻璃管小心的插入集气瓶内 , 并向集气瓶内缓缓吹气 , 直到集气瓶内充满呼出的气体。
在水下把玻璃片盖好。
然后取出放在实验桌上。
2. 取下两个空集气瓶,用玻璃片将瓶口盖,这样 2瓶空气就收集好了。
向 1瓶空气和 1瓶呼出的气体中各滴入数滴澄清的石灰水,振荡,观察并记录4. 将燃着的小木条分别插入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观察并记录实5. 取两块干燥玻璃片,对着其中的一块呼气,观察玻璃片上水蒸气的情况,并与另一块放在空气中的玻璃片作对比。
物质的加热实验目的 :学习使用酒精灯实验器材 :酒精灯、火柴、试管、试管夹、水实验步骤 :一.酒精灯的方法1、点燃酒精灯,仔细观察火焰分层的情况。
2、取下一根火柴根, 拿住一端迅速平放入火焰中, 约 1-2秒后取出,观察?3、哪一层的火焰温度最高?应该用哪一层火焰加热? 二.给物质加热1.取三支试管各加 3ml 的水。
将其中的一支试管和底部放在酒精灯火焰上方约 3cm 处加热2.将另一支试管的底部放在接近灯蕊处加热;3.第三支试管的底部放在外焰部分加热,记录上述三种情况下将水加热到沸腾时所需要的时间。
结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探究实验目的 :学习实验室制取氧气实验器材 :高锰酸钾、铁架台、试管、导管、酒精灯、水槽、集气瓶实验步骤 :一、 1.连接好装置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在试管中装入少量的高锰酸钾,并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用带有导管的塞子塞紧试管。
把试管固定在铁架台。
2. 将两个集气瓶分别盛满水, 并用玻璃片盖住瓶口, 然后把盛满水的瓶子连同玻璃片一同倒立在盛水的水槽里。
3. 给试管加热,先预热。
4. 导管口开始有气泡冒出来时, 不宜立即收集, 让气泡均匀的冒出时再收集。
5. 停止加热,先要把导气管移出水面,然后再熄灭酒精灯。
二、氧气的性质1. 用坩埚钳夹取一小块木炭, 在酒精灯上加热到发红, 插入到前面收集的氧气中(由瓶口向下缓慢插入观察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
燃烧停止后,取出坩埚钳,向集气瓶加入少量的石灰水,有集气瓶的氧气中(瓶中预先加了少量水。
观察铁丝在氧气燃烧三.结论:1.实验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2.氧气的性质:(1物理性质:(2化学性质:(3装置如右图水的净化实验名称 :水的净化实验目的 :探究水的过滤方法实验器材 :铁架台、漏斗、滤纸、烧杯、玻璃棒、水(湖水、河水、井水各一杯、明矾、药匙实验步骤:1. 向其中的两个烧杯中各加入 3药匙的明矾粉末,搅拌,静置,观察现象?2. 再取一张圆形滤纸,对折好并放入漏斗中,使之紧贴漏斗壁,并与滤纸边缘略低于漏斗口,用少量的水润湿滤纸边缘并与漏斗壁之间不要有气泡。
3架好漏斗, 使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 以使滤液沿烧杯壁流下。
4. 取上面处理过的一杯液体,沿玻璃棒慢慢向漏斗中倾倒 , 注意液面始终要低于滤纸的边缘 .5. 比较未经处理的天然水和做了不同程度的处理的水 , 它们的清澈程度有什么不同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研究实验名称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研究实验目的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研究实验器材 :锥形瓶、平瓶烧瓶、烧杯、试管、集气瓶、长颈漏斗、双孔导管、单孔导管、水槽、酒精灯、稀盐酸、稀硫酸、碳酸钠、碳酸钙、碳酸氢钠实验步骤 :1. 实验室里制取气体的装置的确定3通过讨论, 得出一套最佳装置来制取二氧化碳。
怎么样检验生成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分子运动现象实验目的 :认识分子运动现象及其本质实验器材 :大烧杯小烧杯 2个酚酞试剂浓氨水蒸馏水实验步骤 :1、向 20ml 蒸馏水的小烧杯 A 加入 5、 6滴酚酞溶液,搅拌均匀, 观察溶液的颜色2、从烧杯 A 中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慢慢滴加浓氨水,观察溶液颜色变化3、另取一个小烧杯 B , 加入约 5ml 浓氨水, 用一个大烧杯罩住 A 、 B 两个小烧杯,观察几分钟,有什么现象发生?4、解释现象氢气制取的探究实验目的 :1、知道氢气的实验室制备方法、收集方法和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
2、了解实验室制氢气的步骤、验证氢气的性质。
3、认识制氢气所需仪器的名称及知道这些仪器的连接和使用方法。
4、熟悉启普发生器的构造,熟练掌握其安装和安全操作。
5、知道实验室收集氢气的方法 (排水法和向下排空气法实验器材 :实验仪器:启普发生器、烧杯、集气瓶、毛玻片、导管、水槽、硬质试管、酒精灯、铁架台、止水夹。
实验药品:硫酸溶液 (1:4 、洗涤剂、凡士林、硫酸铜、锌粒。
实验步骤 :(一普发生器制氢气1. 启普发生器由球形漏斗、容器、导气管三部分组成2. 锌粒由容器上插入导气管的口中加入,然后放正仪器,再将装导气管的塞子塞好。
3. 接着由球形漏斗口加入稀硫酸。
4. 使用时, 扭开导气管活塞, 酸液由球形漏斗流到容器的底部, 再上升到中部跟锌粒接触而发生反应,产生的氢气从导气管放出(二氢气纯度的检验1. 用排水法收集一试管氢气。
2. 用拇指堵住试管口向下移近火焰。
3. 如听到尖锐的爆鸣声,说明氢气不纯 , 则要重复 1、 2两步操作。
4. 如爆鸣声轻而沉闷,说明试管内收集的氢气纯净。
(三注意事项1、实验前检查装置气密性。
2、使用启普发生器制备氢气,应远离火源。
启普发生器不能加热。
3、由于氢气易燃易爆,因此我们在使用前必须先检验氢气的纯度。
金属活动性顺序实验目的 :1. 认识不同的金属与酸反应的快慢不同2. 知道一些常见的金属与酸反应的快慢关系实验器材 :锌粒稀盐酸硬质试管铜片镁条铝片等实验步骤 :1. 镁条与酸的反应2. 铝片与酸的反应3. 锌粒与酸的反应4. 铜片与酸的反应比较, 4种金属与酸反应时,产生的气泡的快慢,说明了说明问题?气泡产生的速率越快说明了什么,慢又说明了什么,不反应又怎么样?通过对比得出,不同金属与同一种酸的反应速度是不同的, 反应有快有慢,因此得出了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电解水一课资料网实验目的 :1. 认识霍夫曼装置2. 知道电解水的原理3. 能分析正负极产生的气体的成分及其比例实验器材 :霍夫曼电解装置电源铁架台实验步骤 :1. 在电解器玻璃管里加满水, 接通电源, 观察并记录两个电极附近和玻璃管内发生的现象2. 切断上述装置的电源, 用燃着的木条分别在两个玻璃管尖嘴口检验电解反应中产生的气体,观察并记录发生的现象3. 讨论(1 上述反应中水是否发生了分解反应?生成了几种新物质(2 分析说明其中的那些现象和事实能够说明水不是一种元素,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质量守恒定律实验目的 :1. 认识质量守恒定律2. 知道并熟悉天平称量原理3. 深刻体会质量守恒定律, 学会通过验证的方法来检验所学知识,有怀疑的求知态度实验器材 :仪器:托盘天平、锥形瓶、酒精灯、铁架台(带铁圈、石棉网、气球、烧杯、小试管、镊子、坩埚钳等药品:白磷、铁钉、 CuSO 4溶液、盐酸、碳酸钠、镁带等实验步骤 :方案一: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
方案二: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注意事项:1、称量时天平应注意调平。
2、白磷燃烧时,锥形瓶底部应预先装一部分沙子。
3、白磷燃烧这个实验中不用橡皮塞而改用气球套在锥形瓶口, 连同白磷一起放在石棉网上加热, 待白磷燃烧时移开酒精灯, 此时不要用手拿锥形瓶。
4、在铁与硫酸铜反应这个实验中,铁钉在放入硫酸铜溶液之前要用砂纸打磨干净。
学生实验 , 教师巡视 , 及时发现学生操作中的一些错误并进行纠正。
由学生陈述实验结果,不同意见进行补充。
方案一:在白磷燃烧这个实验中我们看到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生成一种白色固体, 气球先膨胀后缩小, 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没有发生改变。
方案二:在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这个实验中,用砂纸把铁钉打磨干净放入硫酸铜溶液中, 一会儿看到铁钉表面有一层红色的物质析出, 同时溶液的颜色也略有改变, 由蓝色溶液逐渐变为浅绿色溶液, 用天平称量, 发现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没有发生改变。
实验记录自主完成图 5-5燃烧的条件实验目的 :1. 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2. 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3. 通过活动与探究, 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实验器材 :木条石块镊子蜡烛等实验步骤 :1、用镊子分别夹取一根小木条和一块小石子,在酒精灯上点燃。
2、观察常温下存放的蜡烛会燃烧吗?点燃后呢?3、分别点燃两支蜡烛,将其中一支蜡烛用烧杯罩住。
分析实验请将未完成的实验报告填写完整结论:一、燃烧的定义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二、物质燃烧需要三个缺一不可的条件:(1可燃物;(2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3氧气(或空气氧气的性质实验目的 : 1.练习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练习用排水取气法收集气体。
2. 通过实验,加深对氧气性质的认识实验器材 :大试管、试管夹、单孔橡皮塞、胶皮管、玻璃导管、集气瓶 (125毫升、水槽、铁架台 (带铁夹、酒精灯、玻璃片、坩埚钳 (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