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影响人格健全发展的因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庭影响人格健全发展的因素

赵莞珺

摘要: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儿童最早接触的社会环境。从教育顺序来说,儿童接受的首先是家庭教育,然后才是学校教育。因此,家庭对一个人的人格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和深远的影响。弗洛姆指出,家庭是社会的精神媒介,通过适应家庭,儿童获得了后来在社会生活中适应其必须履行的职责的性格。家庭被称为“制造人类性格的工厂”,社会和时代的要求都通过家庭在儿童心灵上打下深深的烙印。许多心理学家都认为,从出生到五六岁是儿童人格形成的主要阶段,在这个阶段中,绝大多数儿童在家庭中生活,在父母爱抚下成长。我国心理学工作者的近期研究表明,早期经验对人格发展的作用十分重要,但人格的最终形成要到青年期乃至成年期,而且是从量变到质变,从不稳定到稳定而逐步形成的。人格具有稳定性,但也不是恒定不变的。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来论述家庭教育对人格健全发展的影响。

关键词:家庭;人格健全;因素

当代心理学家和行为遗传学在研究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对人格形成和发展的作用时提出,为什么来自同一家庭的孩子人格有所不同,并区分了共享环境和非共享环境。共享环境是孩子们在同一个家庭成长共同享有的环境;非共享环境是孩子们在同一个家庭成长却并不共同享有的环境,例如,因为性别、出生顺序和体形等不同,受到父母亲的不同对待。因此,她们认为,同一家庭中的孩子,所处的环境并不完全相同。

邓恩和普洛明的一项研究编码,人格40%左右的变异是遗传因素的作用,约35%的变异是非共享环境的左右,约5%的变异是共享环境的作用,20%左右是测验误差造成的。

儿童在家庭内外都会获得独特经验。邓恩等人认为,与在同一家庭中的共享经验相比,儿童在家庭外的独特经验对其发展更重要。

关于共享环境和非共享环境在儿童人格发展中的作用研究还在继续。虽然也有一些不同的观点,但不能由此低估家庭环境的作用,不能低估早期经验在儿童人格发展中的作用。在教育、管理、医疗等实践中,我们应该充分应用这项研究成果,促进儿童人格的健康发展。

一、亲子关系

亲子关系即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是儿童最早的人际关系。这种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

儿童的身心发展,也影响儿童以后各层次的人际关系。

1979年,帕克等人编制了亲子关系量表,一了解被试童年期与父亲、母亲的关系。该量表包括“关心”和“约束”两个维度,分为四个象限,代表四种亲子关系类型:关心多——约束多;关心少——约束多;关心少——约束少;关心多——约束少。研究表明,关心少和约束过严的亲子关系影响儿童人格的健康发展。

霍妮把儿童寻求安全需要看作人格发展的动力。她指出,儿童是无能的,要满足这些需要,完全依赖父母。如果父母对子女是温和慈爱的,儿童的安全需要就能够得到满足,儿童的人格就能得到正常发展;如果父母对子女是冷淡甚至是敌意的,儿童的安全需要就得不到满足,就可能导致神经症。人本注意心理学家马斯洛指出,2岁以内儿童爱的教育特别重要,儿童如果失去了安全、爱和尊重的需要,就很难自我实现。母爱在儿童的人格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三四个月以后的乳儿会出现一种“天真快乐”的情绪反应,这与父母的抚爱分不开、苏联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指出,母亲是天然的教师。她对儿童,特别是幼儿的影响最大。日本心理学家松原达哉指出:“婴儿生长的环境是由母亲准备的,但必须认识到,整天都在照料并同婴儿说话的母亲本身,也是重要环境之一……对婴儿的未来而言,母亲的存在、家庭生活方式是无法估量的重要。”(松原达哉,1984)缺乏母爱的儿童,往往会形成不合群、孤僻、任性和情绪反应冷漠等不良人格特征。

纽顿1950年调查了100位自己哺乳的母亲,发现:凡是持积极态度的,74%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凡是持消极态度的,取得良好效果的只有24%。

父亲为男孩提供模仿同化的榜样,为女孩提供与异性成人交往的机会。父亲对儿童的性别角色发展起重要作用。幼年没有与父亲接触过的儿童,在性别社会化方面往往是不完全的。

许多研究表明,在家庭诸多因素中,父母的教养态度对儿童的人格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西蒙兹根据许多学者的研究指出,双亲对子女的教养态度,基本上可以用两个独立的轴来表示:接受——拒绝,支配——服从,并从中划分出四种养育态度:严格、放任、溺爱、过于保护。

北京大学徐政援教授研究了儿童的性格特点与家庭教育方式的关系。她与全国是个地区进行协作,用问卷法调查了2254名3~6岁幼儿的性格特征与父母教育方式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教育总平均分与性格总平均分之间相关显著,良好的教育方式对儿童优良性格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二、家庭结构

家庭结构主要分为大家庭、核心家庭和破裂家庭三种。

大家庭指几代同堂。大家庭中的孩子受家风、家规等影响,容易形成良好的人格特征,但可能有隔代溺爱和长辈在教育孩子问题上看法不一致的情况,致使孩子无所适从,形成恐惧、焦虑等不良人格特征。

核心家庭由一对夫妇和一个孩子组成。核心家庭中没有传统的隔代溺爱,但年轻父母由于缺乏教育孩子的经验和方法,对孩子可能有时放纵,有时管教过严。夫妇一般都是双职工,

可能缺少教养和爱抚孩子的时间。

杨善堂先生等人比较了两代人家庭和三代人家庭幼儿的人格发展。结果表明,两代人家庭的幼儿,人格品质优于三代人家庭的幼儿,其中7种品质(独立性、自制力、敢为性、情绪特征、自尊心、文明礼貌、行为习惯)存在这显著差异,两种品质(合作性、聪慧性)无显著差异。

破裂家庭指父母离婚,其中一人被判刑、监禁或死亡的家庭。许多研究表明,破裂家庭会给孩子的人格特征带来不良影响。有人认为,父母离婚对孩子性格的影响比父母死亡更大,但是,如果有良好的教育,破裂家庭的孩子也会形成良好的人格特征。

傅安球教授等指出:“离婚的家庭,从父母的关系破裂,人际关系失和,整日无休止地打闹开始,直至离婚的整个过程,既是对孩子施加各种不良影响,造成她们严重心理创伤的过程,也是使孩子形成不良性格的过程……乃至照成他们性格异常,这可能会伴随他们度过一生。”(傅安球、史丽芳,1993)在性格的问题行为方面,离异家庭子女平均占21.22%,完整家庭子女为5.81%。他们认为,离异家庭子女容易产生的性格缺陷有自卑、孤僻、怯懦和粗暴。

中国心理学家的一些研究表明,在正常结构家庭里生活的儿童,智力发展比在不正常结构家庭里生活的儿童更好。

研究者参照没过肯特州立大学教授吉杜鲍迪设计的“儿童认知发展量表”,对中国27个省、市、自治区的1733名小学一、三、五年级的儿童进行测试。其中离异家庭儿童923名,完整家庭804名。结果发现两点:一时离异家庭儿童与完整家庭儿童的认知总水平有差异,无论是非文字测验还是文字测验,都是离异家庭儿童的认知成绩明显落后于完整家庭儿童;二是7~13岁的离异家庭儿童的认知水平和推理水平均比完整家庭儿童低,父母婚姻破裂对小学儿童认知总水平的发展影响较大。其中,对文字测验的认知成绩影响最为严重,对非文字测验推理成绩的影响随儿童年龄的增长而越来越明显,到儿童11~13岁时,就显得极为严重了。

三、家庭气氛与父母榜样

家庭气氛可分为融洽与对抗两种类型。

家庭气氛由家庭全体成员造成,主要有夫妻关系造成。因为夫妻关系影响家庭其他成员之间的关系。在气氛宁静、愉快的家庭中,孩子有安全敢、愉快、生活乐观、信心十足、待人和善,并且能很好完成学习任务;在气氛紧张的及冲突的家庭中,孩子缺乏安全感、情绪不稳定、容易紧张和焦虑、长期忧心忡忡,担心家庭悲剧将要发生,害怕父母迁怒于自己而给自己严厉的惩罚,对人不信任,容易产生行为问题。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最早的学习榜样,社会信仰、规范、价值观等也是通过父母的“过滤”而影响孩子的,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孩子时时处处都在模仿和学习父母的行为,因此孩子的人格往往与父母十分相似。

四、出生顺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