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会计实务中收入费用与利得损失的区别与联系

合集下载

【会计实操经验】注会利得和收入、损失和费用的辩析

【会计实操经验】注会利得和收入、损失和费用的辩析

【会计实操经验】注会利得和收入、损失和费用的辩析新会计准则对会计六要素进行了重新定义,并且引入了利得和损失的概念,对于利得和损失并没有单独作为一个会计要素,而是分别作为利润和所有者权益要素的子要素来体现的.我国基本准则的这一做法,不同于美国会计准则的独立要素概念,也不同于国际会计准则中将其分别作为收入和费用的子要素的方式.这种分类方法是新会计准则会计理念由”收入费用观”转向”资产负债观”的一个具体体现.因此,在基本准则中,明确将利得和损失作为利润和所有者权益的子要素.在利润表中,利得和损失虽然是构成了企业利润总额的组成部分,但是却是将其与企业的营业利润分离开来.在资产负债表中,利得和损失与企业的留存收益区分开.利得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损失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出.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我们可以发现利得与收入、损失和费用的定义非常相似:1.利得、损失强调的是”非”日常活动,而收入、费用则是产生于日常活动;2.利得、损失强调得是”净流入”“净流出”的概念,收入、费用强调的是”总”流入、”总”流出的概念.所谓日常活动是指企业为完成其经营目标所从事的经常性活动以及与之相关的活动.经常性活动如工业企业制造并销售产品、商业企业销售商品、保险公司签发保单等,上述业务收入和费用是通过记入”主营业务收入”和”主营业务成本”科目来核算的.与经常性活动相关的活动如企业转让无形资产使用权、出售不需用原材料等,其收入和费用分别记入”其他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成本”科目来核算的.而与经常性活动无关的活动产生的经济利益流入和流出都构成利得和损失,利得和损失分为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和直接计入当期利润两种情况:3.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或损失一般用”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核算.主要有以下八种情况:(1)采用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被投资单位除净损益以外所有者权益的其他变动.(2)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在等待期内每个资产负债表日,借记”管理费用”,贷记”资本公积-其他”;行权时,借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贷记”实收资本”“资本公积-资本溢价”. (3)存货或自用房地产转为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大于账面价值,差额贷记”资本公积-其他”,待该投资性房地产处置时转入”其他业务收入”.(4)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变动计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5)金融资产的重分类:①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重分类为以成本或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重分类日以公允价值或账面价值作为成本或摊余成本,原计入”资本公积-其他”的利得、损失不变,于处置时转出.②持有至到期投资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转换日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待处置时转出.③原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现转为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的差额计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待其发生减值或终止确认时,将上述差额转出,计入当期损益.6.可转换公司债券余额与股票面值总额的差额,计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7.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变动,使相关的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形成暂时性差异的,应按照准则规规定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并计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8.资产负债表日,满足运用套期会计方法条件的现金流量套期和境外经营净投资套期产生的利得和损失,属于有效套期的,贷记或借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是指企业发生的与日常活动无关的各项利得和损失,利得包括非流动资产处置利得,非货币性交换利得、债务重组利得、盘盈利得、捐赠利得等,应计入”营业外收入”科目.损失包括非流动资产处置损失、非货币性交换损失、债务重组损失、公益性捐赠支出、非常损失等,应计入”营业外支出”科目.总而言之,利得和收入,损失和费用,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利得和损失产生于非日常活动,收入和费用产生于非日常活动;从核算科目上,利得和损失或者计入”资本公积”科目,或者计入”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科目;而收入和费用或者计入”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科目,或者计入”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成本”科目.无论是”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还是”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还是每个会计期末转入”本年利润”科目进行核算的收入和费用,最终这四个项目均构成所有者权益的一部分.会计是一门很实用的学科,从古至今经历漫长时间的发展,从原来单一的以记账和核账为主要工作,发展到现在衍生出来包括预测、决策、管理等功能。

利得与损失解析及《会计》处理

利得与损失解析及《会计》处理

利得与损失解析及《会计》处理一、收入与利得(一)收入这里所讨论的是会计学意义上的收入概念,与一般意义上的概念范畴有区别。

在我国会计准则中,收入的定义是:“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从收入要素的定义分析,具有以下特征:(1)收入是企业日常经营性活动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企业日常经营性活动是指企业为完成其营业目标所从事的经常性、营利性活动以及与之相关的活动。

如,企业生产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服务、出租资产、对外投资等,均属于企业日常经营性活动。

所以,其他非日常经营性活动形成的经济利益流入则不能确认为收入,一般可将其泛称为收益。

(2)收入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

与收入相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增加,不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经济利益的流入不符合收入的定义,不应确认为收入。

如,某企业向银行借入款项,尽管该借款导致了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入,但是该流入并不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增加,反而使企业承担了一项现时义务。

因此,企业对于因借入款项所导致的经济利益的增加,不应将其确认为收入,应当确认一项负债。

(3)收入是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收入应当会导致经济利益的流入,从而导致资产的增加。

比如企业销售商品,必须要收到现金或者有权利将收到现金,才表明该交易符合收入的定义。

但是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入有时是由所有者投入资本的增加所导致的,所有者投入资本的增加不应当确认为收入,应当将其直接确认为所有者权益。

(4)收入的取得应为此付出代价。

在收入的定义中,首先强调了“日常活动中形成”,最终将落脚点放在经济利益的“总流入”上(区别于净流入)。

基于经济学的一般原理及市场交换原则,企业为博取收入必须为此发生某种经营性耗费,且在收入与该项耗费之间存在因果联系,即形成会计学上的配比关系。

如,为获得收入而付出商品、发生劳务成本、让渡资产使用权或其他权利等。

会计眼里,“收入”和“利得”是有区别的

会计眼里,“收入”和“利得”是有区别的

会计眼里,“收入”和“利得”是有区别的小丽是某公司的会计,一天,小丽的丈夫中了彩票回家兴高采烈地说:“这周未的足球彩票中了100元,我们好好庆祝一番吧!”“上次你中了200元的时候,我们花了300元吃饭呢~”“...........”“我们吃顿麻辣烫就算庆祝你的“利得”吧!”“利得?啥利得?中的100元彩票是我的收入。

”“错!错!错!收入和利得是两回事。

收入是你日常的工资、奖金。

彩票是你的利得,这是营业外收入喔~”在生活中,我们习惯认为收到的钱就是收入。

其实依据会计学的理论,因我们付出劳动而收获的工资、奖金才能算作收入。

而我们购买彩票而获奖并不能计入收入范畴。

收入的概念本身有延续性、可持续性特点,而且收入也是可预见的。

而营业外收入顾名思义,很大程度上是在业务发生之前是无法预见的。

会计人眼中收入的特点:1、收入是从企业的日常活动中产生的。

2、表现为企业资产的增加或负债的减少。

3、收入将引起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增加。

4、收入只包括本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入、而不包括为第三方代收的款项。

(在我们会计人眼中,并不是所有的资金流入都可以被称为“收入”。

比如公司收到一笔捐款,虽然账面上资产增加,可是这笔业务并非是“收入”。

偶发事件发生发生利益流入被称为“利得”。

例如非流动资产处置利得,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利得、债务重组利得、政府补助以及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都不能称之为“收入”。

)财务中收入的分类: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收入是指企业经常性的,主要业务所产生的基本收入,如制造业的销售产品、非成品和提供工业性劳务作业的收入;商品流通企业的销售商品收入、旅游服务业的门票收入、客户收入、餐饮收入等。

其他业务收入:是指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以外的所有通过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入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流入。

(从利润表中我们也很好地了解到,收入与营业外收入是两回事。

它们列示的位置是不相同的。

而且营业外收入是在营业利润之下,通过利润总额来反映。

【推荐】实务收入费用与利得损失的区别与联系

【推荐】实务收入费用与利得损失的区别与联系

实务收入费用与利得损失的区别与联系为了反映企业正常的盈利能力,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以下简称新基本准则)中首次将利得和损失列入我国基本会计准则,收入和费用、利得与损失共同构成了企业的净利润,收入与费用应该是构成企业净利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日常工作中经常会发生收入、费用和利得、损失的混淆,在利润构成中利得、损失喧宾夺主占净利润相当大比重的情况,根据笔者的学习有如下总结。

一、收入(一)收入的概念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包括销售商品收入、提供劳务收入和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

(二)收入的特征1.收入是从企业的日常活动中产生;2.收入是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总流入;3.收入能引起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增加或负债的减少。

(三)收入确认的原则销售商品的收入只有同时符合以下四项条件时,才能确认:1、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

2、企业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对已售出的商品实施控制。

3、与交易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4、相关的收入和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四)收入的核算1、主营业务收入的核算该账户用于核算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所产生的收入。

在符合确认收入时贷记“主营业务收入”,销售退回时记借方。

按照主营业务的种类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核算。

本账户期末应无余额2、其他业务收入的核算该账户用于核算企业除主营业务收入以外的其他销售或其他业务的收入,如材料销售、代购代销、包装物出租等收入。

在符合确认收入时贷记“其他业务收入”,按其他业务的种类,如“材料销售”、“代购代销”、“包装物出租”等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核算。

本账户期末应无余额。

二、费用费用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耗费。

(一)费用的确认条件费用的确认至少应当符合以下条件:1、与费用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2、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结果会导致资产的减少或者负债的增加;3、经济利益的流出额能够可靠计量。

问题收入与利得、费用与损失的区别

问题收入与利得、费用与损失的区别

问题收入与利得、费用与损失的区别解答:1.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关键点)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根据收入的定义,收入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1)收入应当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2)收入应当会导致经济利益的流入,该流入不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3)收入应当最终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增加。

例如:企业销售商品、提供服务等均属于日常活动的收入。

2.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关键点)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根据费用的定义,费用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1)费用应当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2)费用应当会导致经济利益的流出,该流出不包括向所有者分配的利润;(3)费用应当最终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减少。

例如:企业日常活动发生的水电费等属于费用。

解释1利得和损失包括两种,一种是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另一种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

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是营业外收入,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损失是营业外支出。

所有者权益的构成:实收资本(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实收资本是所有者直接投入的,资本部分(一部分是所有者投入、另一部分属于利得或损失构成的。

)解释2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实际上是针对的直接增加或减少资本公积的部分;直接计入到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主要指可供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额等,可供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是计入到资本公积(所有者权益)的。

注意:利得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所有者投入的资本超过所占份额应当记入到资本公积,但该情况不属于利得。

解释3利得和损失可能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也可能先计入当期损益(利润表中的营业外收入或营业外支出),最终影响所有者权益(因为利润表最终会影响到未分配利润)。

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要结转到本年利润,然后到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未分配利润是所有者权益的一部分,从而导致所有者权益发生了变化。

利得和损失在会计核算的界定

利得和损失在会计核算的界定

利得和损失在会计核算的界定近些年,国家经济发展迅速,为了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加大了自身的投入和产出,在企业的利益计算中,也加大了难度.所以,在财务会计方面,财政部提出了新的要求,并在2006年2月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这一准则中所界定的会计要素与国际惯例相一致,把利润和所有者权益两个要素定义为基本要素,其他要素还分为资产、收入、费用和负债.同时,新准则把利得和损失作为附属要素划入到我国会计的基本准则里.这一要素的界定,对国内企业会计的计算起到一定的规整的作用,促进了与国际会计核算的相接轨的速度,同时又把企业的会计核算细化,使企业账务更加清晰和透明,有利于企业的整体发展.1利得和损失的基本概念和提出利得和损失被作为子要素纳入到《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新会计准则中明确了利得和损失的具体内容.利得和损失是生产单位正常经营成果以外的收入和支出.这种收入和支出同时影响着单位所有者权利和利益的上升或者下降.这里的日常活动包括产品的销售,劳务输出,企业机械设备的出租等等.此类企业的经济利益与企业所有者的资金成本没有任何关系.同时这一部分经济利益的变化具有不确定性,随机性,对于多少也是不可预测的.对于利得和损失的核算方法也是不确定的.利得和损失在会计核算中的会计要素归属分为两种,即利润和所有者权益.对于一个交易事项而言,所产生的利得和损失在会计核算要素归属中,要么是利润,要么是所有者权益,这两种要素是互相矛盾的,不能同时成为一个交易事项的结果.根据新准则的规定,把利得和损失在会计核算中分为两种.一种是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另一种是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新会计准则中,对利得和损失的具体核算去向没有一个清晰的界定规则.对于某一交易事项,其产生的利得和损失最终是计入利润中,还是计入所有者权益中,没有专门的教学科目和专业的核算人员进行区分,这给企业和会计工作者带来很大困扰.2利得和损失与收入和费用之间的关系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很难对利得和损失与收入和费用进行明显的界定和划分.如果想准确的计算企业经济效益中的利得和损失,就必须明确的分清哪部分是利得和损失,哪部分是收入和费用,真正了解这两部分之间的关系.只有明确的分清其中的关系问题,才能更好的完成会计整体的核算.具体来说,利得和收入都是企业利润的流入,而损失和费用都是企业利润的流出,他们构成了企业的利润和所有者权益的整体.首先,利得和损失是非日常经营活动的成果,具有不确定性和非常规性.利得和损失不受企业本身资产本金的直接影响.而收入和费用是经营单位通过正常的生产所得的经济效益,具有常规性和反复性.收入和费用直接与企业经营成本相关联,直接影响着企业利润和所有者权益的增减.其次,利得和损失核算结果不直接计入营业利润中,核算结果要么计入企业所有者权益中,要么直接计入企业利润总额中.而收入和费用的营业结果直接计入到营业利润中.最后,利得和损失与收入和费用的核算方式不尽相同.利得和损失的核算方式在会计准则中没有固定的规范,他的核算过程是间接的、含蓄的,核算内容比较分散.而收入和费用的核算方式在会计准则中有固定的规范.核算过程中有具体的依据和模式,核算内容也比较直观和集中,可以直接作为财务报表出现.3利得和损失的会计核算一般的利得和损失的会计核算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另一种是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如果利得和损失已经形成并且在数额上已经构成了可纳税的条件,从总体上影响了纳税总额,这一部分的利得和损失应该加入到当时的利润中,而利得和损失没有产生并且还没有构成纳税金额的条件时,对企业纳税总额没有产生影响的,把这一部分可以纳进企业所有者权益里.3.1利得和损失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会计核算3.1.1在持有股权比例的不变情况下,使用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当被投资的企业拥有者的权利和利益发生变化的时候(这部分权利和利益不包括企业的净损失和利润),单位可以通过拥有股份的多少来划分利益的多少,借记或贷记“长期股权投资———其他权益变动”科目,贷记或借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在处理使用权益法进行计算长期的股权投入时,要把在其他资本公积的起初数据加入到最终的利润里.3.1.2属于自己用的房屋资产或者已经成为公允价值的投资性的房地产.单位把自己的房屋资产变为投资性房屋资产时,它的公允价值大于单位总体账本中表现的数额,也要计入资本公积.若产生的差额属于借方的,计入到整体变化损失和利益,‘在对这种房屋资产进行分配时,把纳入到其他资本公积的利益变换加到其他业务收入.3.1.3用权利和利益的方式进行计算的股权份额的支付进行获得其他部门或员工服务的,依照已经决定的固定数额来借记管理费用科目,贷记资本公积.在行使权利当天,依照现实的权益工具数量来进行数额的核算,借记其他项目的资本公积,依据纳入的实际资金的数额,贷记实收资本科目,根据这些资本的差额,贷记资本公积———资本溢价科目.3.1.4金融资产种类重新划分.依据相关规定,把将符合出售条件的金融资产重新分类为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或者将持有至到期投资重新分类为符合出售条件金融资产的进行处理,并重新调整与之相对应的资本公积.对于有固定到期日的金融资产,在此项金融资产的剩余期限内,按照实际利率法计算确定的数据,借记或贷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贷记或借记投资收益.没有固定的到期日的,对其进行分配时,借记或贷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贷记或借记投资收益,并相对应调整资本公积.3.2利得和损失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会计核算3.2.1自用房地产或存货转换变动的利得和损失纳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核算.当自用房屋资产或者存货转换作为投资性房地产计量时,其在转换日的公允比原有账面价值低的,这部分的差额直接计入当前的损益,借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贷记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另外,对于投资性房地产利用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时,除了折旧和摊销以外,最后,利用公允价值来调整账面价值,其差额作为利得和损失,贷记或者借记公允价值损益,直接计入当期利润中.相反,在其转换日公允价值比原账面价值高的,借记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贷记公允价值损益.3.2.2无形资产和固定资产变动的利得和损失直接计入营业外收入和营业外支出的核算.如果无形资产和固定资产产生无法偿还的债务、罚款,捐赠的接受和支出时,如政府补助,非流动资产处置,债务重组等,这些被确认为营业外收支.在债务重组中,以现有金或者非现有金资产的方式进行清偿债务时,债务人应该将重组的债务账本表面上的价值与实际支付现金或者非现金资产转让的公允价值的差额,直接计入当期损益中.而债权人应该将重组的债务账面价值与受到现金或者受转让的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的差额,也直接计入当期损益中.3.2.3利得和损失直接计入资产减值损失的核算.资产减值损失是企业在对资产进行评估和减值测试时计算的可回收金额小于其原有的账面价值而形成的差额,这部分差额被界定为资产减值损失,被直接计入当期损益中,借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贷记与该资产相对应的减值准备.例如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等.资产减值损失直接反映到利润报表中,直接计入当期损益.3.2.4长期股权投资的利得和损失直接计入投资收益的核算.投资收益是企业活动中经常发生的行为结果,是企业对外投资后所取得的收益或损失.而长期股权投资是其中之一.长期股权投资根据权益法进行核算,投资单位在期末单位的净损益发生变动时,企业通过他们拥有的股份多少来计算投资所得的利益.另外,如果在以成本为基础的情况下,对长期的股权投资进行计算时,必须在确定被投资的企业公布股利时才能确定投资企业的所得利益.如果是用公允价值来计算的金融资产,把这部分纳入到当期的损益里.而产生的费用直接计入投资收益.一般情况下,对金融资产的经营所得的利益和股份收益进行处理时,首先要确定这部分收益的数额,才能进行最终的处理.4利得和损失会计处理涉及的账户在利得和损失会计处理核算中,计入所有者权益确认利得和损失时的账户只有“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在转出已确认利得和损失时会涉及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资产减值损失”、“投资收益”、“资本公积———资本溢价等账户”;而当利得和损失直接计入当期利润时,确认利得和损失所涉及的账户有“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和支出”“,资产减值损失等账户”.在转出时所涉及到的账户只有本年利润账户,并且在利得转出后,账面归零.5结束语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市场竞争机制的持续完善,企业的业务类型也持续增加.财政部要求企业在财务方面进一步透明化和合理化.为了趋同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要求,提出了利得和损失相关内容.我国新会计准则中,明确规定了利得和损失的概念和在会计中核算方式,增强了会计核算的严谨性,为企业经营结果提供明确的划分依据,完善了会计工作准则.但是,在其实施的过程中,也相对应的产生了一些弊端.在我国现行的会计核算理论中,将利得和损失的会计核算只分为直接计入当期利润和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核算两种,也就是说利得和损失成为了利润和所有者权益的附属要素,一定水准上不能清晰的划分已确认实现的收益和为实现的收益,使财务岗位的工作人员不能准确的判断和决策财务报告的数据,影响了准确利润报表的形成,所以,在对利得和损失会计核算进行分析和界定时,必须对其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使其在会计行业中为会计岗位工作者提供更加准确的规则,从而促进企业经济的发展。

2015年《中级会计实务》知识点:利得与收入的区分

2015年《中级会计实务》知识点:利得与收入的区分

一、概念利得与收入是财务会计中重要的概念,它们在会计处理和税收申报中有着不同的影响和要求。

在日常的会计工作中,正确区分利得与收入对于企业的财务报表和经营成果的准确反映具有重要意义。

二、利得的概念1. 利得是指企业在经营活动中所获得的非日常性收益,包括但不限于投资收益、资产处置收益、赞助收入等。

利得通常是指企业在其正常经营活动之外获得的收益,一般会计报表中将其列为非经常性收益项目。

2. 利得的认定企业在确认利得时,需要参照相关会计准则和税收法规进行认定。

通常情况下,利得的确认需要符合一定的条件,比如投资收益需要符合相关投资标准,资产处置收益需要满足相关处置条件等。

企业在确认利得时需要审慎处理,避免虚报或者误报利得。

3. 利得的会计处理利得的会计处理通常需要将其单独列示在利得表中,与企业的经营活动收入分开列示。

利得表是企业财务报表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它可以展示企业在经营活动之外获得的收益情况,并为投资者、管理者等利益相关方提供重要信息。

三、收入的概念1. 收入是指企业在正常经营活动中所取得的经济利益,包括但不限于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提供资产使用权等。

收入是企业经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生产和经营的主要来源之一。

2. 收入的确认企业在确认收入时,需要参照相关会计准则和税收法规进行确认。

一般情况下,收入的确认需要符合一定的条件,比如销售商品需要符合交付条件、提供劳务需要符合完工条件等。

企业在确认收入时需要注意遵循收入确认原则,确保收入的准确和合规。

3. 收入的会计处理收入的会计处理通常需要将其分别列示在营业收入表和利润表中,以反映企业的营业收入和经营成果。

营业收入表和利润表是企业财务报表中的重要部分,它们可以展示企业在正常经营活动中取得的收入情况,并为投资者、管理者等利益相关方提供重要信息。

四、利得与收入的区别1. 定义上的区别利得是指企业在经营活动中获得的非日常性收益,而收入是指企业在正常经营活动中取得的经济利益。

利得与收入、损失与费用的比较

利得与收入、损失与费用的比较

利得与收入、损失与费用的比较我们可以发现利得与收入、损失和费用的定义非常相似: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但是一个很明显的区别是收入和费用是企业的日常活动形成的,而利得和损失是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

利得和损失分为两种:一种是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或损失;一种是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或损失。

利得或损失具体会涉及到非常多的业务: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或损失包括的业务有:盘亏损失、非常损失、公益性捐赠支出、盘盈利得、政府补助、捐赠利得、处置非流动资产的利得或损失、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利得或损失、债务重组的利得或损失等。

一般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或损失用“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科目来核算。

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或损失一般用“资本公积”科目核算,常见的业务有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计入所有者权益、被投资方除净损益外的其他权益变动时投资方按应享有的份额而增加或减少的资本公积。

【识记要点】①收入和费用是企业的日常活动形成的,而利得和损失是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

②利得和损失分为两种:一种是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或损失;一种是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或损失。

③一般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或损失用“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科目来核算;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或损失一般用“资本公积”科目核算。

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损失,是指企业发生的与日常活动无关的各项利得和损失。

主要通过以下科目核算:1.营业外收入,主要包括:非流动资产处置利得、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利得、债务重组利得、政府补助、盘盈利得、捐赠利得等。

2.营业外支出,主要包括:非流动资产处置损失、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损失、债务重组损失、公益性捐赠支出、非常损失、盘亏损失等。

3.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核算企业交易性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负债、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衍生工具、套期保值业务,以及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等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应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或损失。

利得和损失与收入和费用的相关问题探讨

利得和损失与收入和费用的相关问题探讨

利得和损失与收入和费用的相关问题探讨摘要:2006年,我国财政部颁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使得利得和损失的引入实现了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准则在内容上的进一步趋同。

然而,我国准则并没有将其作为独立的会计要素,而是通过将其划分为两种不同的分类,分别归入了利润要素和所有者权益要素。

文章将先对利得和损失与收入和费用各自的概念进行阐述,然后对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进行探讨,最后又提出了与此相关的问题和建议。

关键字:利得和损失收入和费用区别和联系问题和建议一、基本概念(一)利得和损失的概念《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二十七条指出:利得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损失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出。

利得和损失没有单独作为报表要素出现,而是通过两种不同的分类,即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分别归入了所有者权益要素和利润要素。

其中,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是指不应计入当期损益、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或者损失;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是指应当计入当期损益、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或者损失。

(二)收入和费用的概念基本准则第三十条指出: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第三十三条指出: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二、利得和损失与收入和费用的区别和联系从概念上看,彼此之间有着共同点:利得与收入都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而且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损失与费用都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收入、费用、利润三要素的重新界定

收入、费用、利润三要素的重新界定

收入、费用、利润三要素的重新界定内容摘要:本文对《企业会计准则》中关于收入、费用与利润所做的规定进行研究,提出并分析了收入、费用与利润不配比和收入、费用定义中的“日常活动”应如何界定的问题,并给出相应建议:收入与费用的定义应该采用广义定义,但不包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与损失;日常活动是指企业为完成其经营目标所从事的经常性活动以及与之相关的活动,应按照发生的频率并结合活动的性质划分。

关键词:收入费用利润日常活动收入、费用与利润属于我国2006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以下简称准则)中规定的会计要素,是编制利润表的基础。

正确理解收入、费用与利润有助于如实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规范我国的财务会计,推动我国会计理论研究的发展。

准则对收入、费用与利润所作出的规定存在如下问题:收入、费用与利润不配比;收入和费用定义中的“日常活动”应如何界定,准则并未明确规定。

目前已有一些学者做过一些初步的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如重新对收入、费用和利润进行定义,收入是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运用存量资金所获得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费用是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运用存量资金所承担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利润是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运用存量资金所实现的经济利益的净流入(彭俊,2003);增加利得和损失两个会计要素,会计等式修改为“收入+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费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损失)=利润”,从而使会计等式符合准则对收入、费用和利润的定义;将收入和费用定义为广义的收入和费用(蒋昕,2010);构造新的会计等式“收入-费用=营业利润”(郝春晖,2007);将利得、损失与收入、费用共同作为会计基本要素(刘资焱,2008)等,且对于日常活动的界定也有学者做出举例。

但是对收入、费用和利润不配比的研究未达成共识,仍处研究阶段,且如何界定“日常活动”尚值商榷。

本文拟通过对上述两个问题进行分析,借助于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对比,提出相关建议。

收入与利得的区别和联系【会计实务操作教程】

收入与利得的区别和联系【会计实务操作教程】
只分享有价值的会计实操经验,用有限的时间去学习更多的知识!
收入与利得的区别和联系【会计实务操作教程】 【问题】收入与利得有何联系与区别? 【解答】 根据上述会计六要素的阐述,应注意两者的共同点都是经济利益的流 入,只不过收入是由日常活动引起,利得是由非日常活动引起。收入在 会计处理时,可以计入主营业务收入或者其他业务收入;而利得有二个 去向,分别计入营业外收入和资本公积。现归纳如下:
学一点,然后在学习的过程中找到自己的缺陷,你可以针对自己的习惯
来制定自己的学习方案,只有你自己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最后希望同 学们都能够大量损失可能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也可能先计入当期损益,最终 影响所有者权益。 会计是一门很基础的学科,无论你是企业老板还是投资者,无论你是 税务局还是银行,任何涉及到资金决策的部门都至少要懂得些会计知 识。而我们作为专业人员不仅仅是把会计当作“敲门砖”也就是说,不 仅仅是获得了资格或者能力就结束了,社会是不断向前进步的,具体到 我们的工作中也是会不断发展的,我们学到的东西不可能会一直有用, 对于已经舍弃的东西需要我们学习新的知识来替换它,这就是专业能力 的保持。因此,那些只把会计当门砖的人,到最后是很难在岗位上立足 的。话又说回来,会计实操经验也不是一天两天可以学到的,坚持一天

现行会计要素中的“利得”和“损失”

现行会计要素中的“利得”和“损失”

浅析现行会计要素中的“利得”和“损失”摘要:我国新会计准则颁布后,在所有者权益和利润要素中分别引入国际准则中的“利得”和“损失”概念,在处理利得损失和收入费用的关系上也存在不足,而正确划分收入费用和利得损失,对有关各方作出理性的预测和决策至关重要。

所有这些将会影响到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会计要素利得损失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355(2012)01—0107—02我国新会计准则颁布后引起了各方面的变化,如会计要素的调整、引入公允价值、单独列示直接计入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

不可否认,新准则的实施更严格地控制了企业对利润的操纵。

但在会计理论教学和实务操作中,对于现行六大会计要素也存在一些疑惑与困难,尤其是收入费用与利得损失的划分与定位。

本文就利得损失的定位做出探讨。

一、利得损失定位不清1、利得损失与收入费用会计要素模糊不清新准则对六大会计要素作了重大调整,并借鉴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 fasb)等,在所有者权益和利润要素中分别引入国际准则中的“利得”和“损失”概念。

利得指的是利得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损失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出。

并将利得和损失区分为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以及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

这样就会从整体上造成利得和损失归属不清的问题,首先,利得损失的存在是一种单独的要素,又或是会计要素的进一步划分。

其次,和收入费用要素的一种交互。

因为会计要素里的收入和费用要素强调日常活动中形成,而利得损失强调的是非日常活动中形成。

但是如何准确判断日常与非日常活动,虽然在《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应用指南中,将企业的日常活动认定为完成其经营目标所从事的经常性活动以及与之相关的活动。

但是这种判断标准仍过于抽象,不具有较强的操作性,所以据此来判断利得损失的确切范围是个难题。

浅析新企业会计准则中收入和利得 费用与损失的区别

浅析新企业会计准则中收入和利得 费用与损失的区别
1 . 1 . 2利得 。 针 对 利得 的概 念 , 现 行 的主 要 有 两 种 定 义 。

是 ,利得 属于偶发性 的收益 ,是指 收入 以外 的其他 收益 ,
是一种不经过经营的过程就可 以取得 的收益 ,比如接受赠予、
接受补助等形式取得 的收益等 ,在会计报表 中通 常用净额表 示 利 得 的数 额 , 就 是 我 国 的 会 计 准 则 中所 说 的 营 业 外 收 入 。
常 活 动 。只有 企 业 的 日常 活 动 形 成 的经 济 利 益 的流 入 或流 出 才 构 成 了企 业 的 营 业 收 入 和 营 业 成 本 。 若 一 项 业 务 导 致 所 有 者 权 益 的增 加 ,并 且 与 所 有 者 的 投
1收入和利得 、费用与损 失的 内涵分析 1 . 1收入与利得
1 . 1 . 1收入 : 国 际 会 计 准 则 中将 收 入 定 义 为 企 业 在 正 常 的 经 营 活 动 中 ,不 包 括 所 有 者 权 益 在 内 的 ,导 致 权 益 增 加 的 经济利益 的流入总量 。首先 ,收入是指 由企业的正常 的经营 活 动 带 来 的经 济 收入 ,不 包 括 利 得 。其 次 ,是 指 会 导 致 所 有
有重 要意义 的概念 ,企业会计准 则和企业会计准 则讲和 损 失 给 出 了这 样 的解 释 :收 入 是 指
者权益增加 的经济利益 的总流入 。从资产一负债 =所有者权 益的等量关系来看 ,所 有者权益的增加一般包括资产 的增加 、 负债的减少 ,而收入 只包括企业 自身收到的或者应该收到 的 经 济 利 益 的总 和 ,代 收 的 金 额 都 不 会 导 致 所 有 者 权 益 的增 加 , 固然不属于收入 的计算范 围,大部分的企业将此部分的收入 计入其 中。最后 ,由所 有者 权益增加 带来的经济收益不计入 收 入 中 ,因 为 收 入 的 来 源 主 要 是 商 品的 销 售 、提 供 劳 务 及 让 渡资产 的使 用权等 。在我 国股份制有 限公司 的会计 制度 中, 规定其 主 营业务 收入是 指企 业按照 营业执 照 中规 定 的主营 业务 内容所发生 的经营带来 的收入 ,可 以包括销售收入 ( 企

收入、成本、费用、利润的概念及关系

收入、成本、费用、利润的概念及关系

.,.. 收入、成本、费用、利润的概念及关系1、收入收入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经营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我公司主要指商品销售收入。

2、成本主要指商品进价。

3、费用费用是指不能直接归属于某个特定商品、产品成本的费用(主要包括进货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我公司期间费用主要包括:运费、包装费、工资、福利费、燃料动力费、宣传费、劳保用品、取暖费、防暑降温费、折旧费、修理费、低值易耗品摊销、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劳动保险费、业务应酬费、差旅费、邮电费、水电费、零星购置、文具纸张、印刷费、清洁卫生费、利息、手续费等费用。

4、利润利润是指企业经营所取得的盈利,即一定期间企业的全部收入扣除为取得这些收入而发生的全部成本、费用、税金后的余额,又称净利润或净收益。

利润是衡量企业管理水平、经营效益的重要指标。

4.1营业利润: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中所产生的利润。

营业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4.1.1主营业务利润是指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减去主营业务成本和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后的余额。

4.1.2其他业务利润是指企业主营业务以外的其他业务活动所产生的利润。

4.2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4.2.1投资收益是指企业对外投资所取得的利益,减去发生的投资损失和计提投资减值准备后的余额。

4.2.2补贴收入是指企业实际收到先征后返的增值税以及国家财政扶持的领域而给与的其他形式的补贴。

4.2.3营业外收入是指企业发生的与其他生产经营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收入,如罚款净收入等。

4.2.4营业外支出是指企业发生的与其他生产经营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支出,如罚款交出等。

收入与费用、利得与损失——收益的不同方面

收入与费用、利得与损失——收益的不同方面
入 广 义 的解 释是 采 用 了全 面 收 益 观 , 为 所 有 引 起 认 经 济 利益 流 入 的事项 都 应纳 入 收入 的范 围 。如 国际 会 计 准则 委 员 会 就 认 为 收 益 ( 实 目的利得 和损 失 。 不
于负债是企业的一种义务 , 以它会导致企业经济 所 利 益 的流 出 , 由资产 和 负债 共 同形 成 的滞 留在 企 业 中的经济利益 , 是企业所享有 的剩余权益。因此 , 资 产、 负债和所有者权 益就构成 了企业在某一 时点上
经 济利 益 的平衡 。
企 业 经 营 活动 并 不 是 静 止 的 , 业 的 资金 运 动 企 是川 流 不息 的。按 照 马克 思 理 论 , 资本 最 初 表 现 为
“ 真实 的收 益 ” 企 业 所 有 利 益 相 关 者 都 期 望 是
的。但 什 么才 是真 实 的收 益 , 济 学 与 会 计 学 有 不 经 同的 看 法 。 经 济 学 认 为 收 益 的 本 质 是 “ 富 的 增 财 加 ”, 收益 是 伴 随 着 未 来 服 务 的 现 时 价 值 的增 加 而
内, 从所 有 者 以外 的交 易 以 及其 他 事 项 和 情 况 中所
产生的某一主体权益的权益变动。国际会计准则委
员 会则 直接 采用 了“ 收益 ” 的概 念 , 为 收 益 是 指 会 认 计 期 间 内经 济利 益 的增 加 。我 国 2 0 06年《 业 会计 企
准则》 中规定 : 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 的净额 , 直 接 计入 当期 利 润 的利得 和损 失 。 二、 收入 与 利得— — 企 业经 济 利益 的流 入
常发 生 的交 易 或 事项 要 在 收益 中反 映 , 会 误 导 投 将 资人 。 因此 , 益 只 能 反 映 企 业 正 常 经 营 下 的收 入 收

怎样区分理解收入和利得

怎样区分理解收入和利得

回顶部1.怎样区分理解收入和利得?要想正确地理解和把握收入和利得的区别和联系,能够熟练地判断和运用收入和利得,需要从二者的定义入手: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利得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

从上面的定义可以看出,二者最终均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增加,并都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这是二者的相同之处。

二者的区别在于,收入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而利得是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这是二者的本质区别,在判断一项交易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流入到底属于收入还是属于利得时,这一点是非常关键的判断依据。

定义中的“日常活动”,是指企业为完成其经营目标所从事的经常性活动以及与之相关的活动。

这里的理解包括两个层面,一是企业为完成其经营目标所从事的经常性活动,二是与经常性活动相关的活动。

比如,工业企业制造并销售产品、商品流通企业销售商品、保险公司签发保单、咨询公司提供咨询服务、软件企业为客户开发软件、安装公司提供安装服务、商业银行对外贷款、租赁公司出租资产等,均属于企业为完成其经营目标所从事的经常性活动,由此产生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构成收入。

而工业企业转让无形资产使用权、出售不需用原材料等,则属于与经常性活动相关的活动,由此产生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也构成收入。

企业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活动,不是企业为完成其经营目标所从事的经常性活动,也不属于与经常性活动相关的活动,由此产生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不构成收入,应当确认为营业外收入,这也构成企业的利得。

利得又进一步可分为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

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是指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不应计入当期损益、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

相对应的,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是指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应当计入当期损益、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

会计准则中“利得”和“损失”辨析 论文

会计准则中“利得”和“损失”辨析 论文

会计准则中“利得”和“损失”的辨析中图分类号:f233文献标识:a文章编号:1009-4202(2012)01-163-02摘要2006年以来,“利得”和“损失”概念给会计学习及会计实务工作中带来了极大困惑,本文阐述了如何在现行准则下确认“利得”和“损失”以及进行相关会计处理,并针对实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的改进意见。

关键词收入利得费用损失企业会计准则2006年2月颁布的会计准则加入了“利得”和“损失”的概念,笔者认为增加“利得”和“损失”是为了补充“收入”和“费用”无法反映的损益,更好的提供准确的会计信息,但时至今日我们对“利得”和“损失”的确认、计量、记录仍不是很清晰。

今天我们就讨论一下如何界定“利得”和“损失”,以及涉及到的有关账务处理。

一、2006准则下利得和损失的确认(一)利得和损失的概念为清晰理解利得和损失的内涵,我们来比较一下在美国和在我国对利得和损失的定义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1.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的定义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简称fasb)的第6号财务会计概念报告,将财务会计报表要是划分为资产、负债、权益或净资产、业主投资、向业主分派、全面收益、收入、费用、利得、损失十项。

其中对利得的定义是“某一个体除来自营业收入和业主投资外,来自边缘性或偶发性交易,以及来自一切其他交易或其他事项与情况的权益(净资产)之增加”。

对损失的定义是“某一个体除来自出于费用或派发业主款外,出于边缘性或其他事项与情况的权益(净资产)之减少”。

由此可见,fasb将利得和损失作为独立的会计要素,平行于收入和费用,这种定义下的利得和损失属于狭义观。

2.我国会计准则中对利得和损失的定义在2006年颁布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将利得定义为“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将损失定义为“有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会计实务中收入费用与利得损失的区别与联系
华菊
为了反映企业正常的盈利能力,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以下简称新基本准则)中首次将利得和损失列入我国基本会计准则,收入和费用、利得与损失共同构成了企业的净利润,收入与费用应该是构成企业净利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日常工作中经常会发生收入、费用和利得、损失的混淆,在利润构成中利得、损失喧宾夺主占净利润相当大比重的情况,根据笔者的学习有如下总结。

一、收入
(一)收入的概念
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包括销售商品收入、提供劳务收入和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

(二)收入的特征
1.收入是从企业的日常活动中产生;
2.收入是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总流入;
3.收入能引起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增加或负债的减少。

(三)收入确认的原则
销售商品的收入只有同时符合以下四项条件时,才能确认:
1、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

2、企业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对已售出的商品实施控制。

3、与交易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4、相关的收入和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四)收入的核算
1、主营业务收入的核算
该账户用于核算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所产生的收入。

在符合确认收入时贷记“主营业务收入”,销售退回时记借方。

按照主营业务的种类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核算。

本账户期末应无余额
2、其他业务收入的核算
该账户用于核算企业除主营业务收入以外的其他销售或其他业务的收入,如材料销售、代购代销、包装物出租等收入。

在符合确认收入时贷记“其他业务收入”,按其他业务的种类,如“材料销售”、“代购代销”、“包装物出租”等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核算。

本账户期末应无余额。

二、费用
费用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耗费。

(一)费用的确认条件
费用的确认至少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1、与费用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
2、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结果会导致资产的减少或者负债的增加;
3、经济利益的流出额能够可靠计量。

(二)费用的特征
1、费用最终会导致企业经济资源的减少。

2、费用最终会减少企业的所有者权益。

3、费用可能表现为资产的减少或负债的增加,或者二者兼而有之。

(三)费用的分类:
1、按经济内容分类
费用按其经济内容,可以分为以下费用要素:外购材料、外购燃料、动力、工资及职工福利费、折旧费、利息支出、税金、其他费用。

按上列费用要素反映的费用就称为要素费用。

2 、按经济用途分类
①生产成本
生产成本,是指企业为生产一定种类和数量的产品所发生的费用,即产品成本项目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的总和。

②期间费用
期间费用,是指不计入产品生产成本、直接计入发生当期损益的费用,包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销售费用。

企业一定期间所发生的不能直接归属于某个特定产品的成本费用,归属于制造费用,在发生时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费用按经济用途进行分类,能够明确反映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材料费用、工人工资以及耗用于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上的各项支出各是多少,从而有助于企业了解费用计划、定额、预算等的执行情况,控制成本费用支出,加强成本管理和成本分析。

三、利得和损失
(一)利得和损失的定义
利得是企业非日常活动形成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会引起所有者权益增加的经济利益的流入。

损失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形成的、与所有者利润分配无关的、会引起所有者权益减少的经济利益的流出。

(二)利得和损失的会计核算
1.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的会计核算
①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的,在持股比例不变的情况下,被投资单位除净损益以外所有者权益的其他变动,企业应按持股比例计算应享有的份额,借记或贷记“长期股权投资—其他权益变动”科目,贷记或借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

处置采用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时,还应结转原计入资本公积的部分,借记或贷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贷记或借记“投资收益”科目。

②自用房地产或存货转换为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该项投资性房地产应当按照转换日的公允价值计量,转换日的公允价值大于原账面价值的,其差额确认为“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③将持有至到期投资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或将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重分类为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应按照“持有至到期投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等科目的相关规定进行处理,相应调整“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2.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和损失的会计核算
①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当换出资产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时,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确认为“营业外收入”或“营业外支出”。

②在债务重组过程中,债务人应当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超过清偿债务的现金及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所转换股份的公允价值,或者重组后债务的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在满足《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所规定的金融负债终止确认条件时,将其终止确认,计入“营业外收入”。

债权人应当将重组债权的账面余额与受让资产的公允价值、所转换股份的公允价值,或者重组后债权的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在满足《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所规定的金融资产终止确认条件时,将其终止确认,计入“营业外支出”,重组债权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应当先将上述差额冲减已计提的减值准备,冲减后仍有损失的,计入“营业外支出”。

③盘亏、毁损的各项资产,按管理权限报经批准后处理时,按残料价值,借记“原材料”等科目,按可收回的保险赔偿或过失人赔偿金额,借记“其他应收款”科目,属于管理原因造成的,借记“管理费用”科目,属于非正常损失的,借记“营业外支出—非常损失”科目,按“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余额,贷记“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

盘盈时按“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余额,贷记“管理费用”、“营业外收入”等科目。

④对于企业的捐赠支出以及接受的捐赠,新会计准则并没有明确规范。

笔者认为,对于公益性捐赠支出,借记“营业外支出”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如果公益性捐赠超过年度应纳税所得额的12%,则超过部分在年末计征企业所得税时进行纳税调整。

四、收入、费用和利得、损失的区别
从本质上看,收入、费用、利得和损失都代表了经济利益的流入或流出,在性质上没有差别。

但是一个很明显的区别是收入和费用是企业的日常活动形成的,它们的确认严格遵循配比性原则,而利得和损失是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由于两者都是偶发性的业务所导致,因此不具有严格意义上的配比关系,这是它们的根本区别。

可见,界定是收入还是利得、是费用还是损失的关键是区分“日常活动”还是“非日常活动”。

为此,在《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
—收入》应用指南中,财政部对企业日常活动的认定有明确的规定,所谓日常活动是企业为完成其经营目标所从事的经常性活动以及与之相关的活动。

也就是说,判断是否为日常活动的标准有两个:一是看是否是企业为完成其经营目标所从事的活动以及与之相关的活动;二是看这些活动发生的频率。

五、收入、费用和利得、损失对所有者权益的影响
利得和损失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增减变动,包括直接的变动(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和间接的变动(计入当期损益而后影响所有者权益),而收入和费用仅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间接变动(计入当期损益而后影响所有者权益)。

利得和损失与投资者的投资、分配无关,属于企业经营活动收益的组成部分,并与收入和费用共同构成企业的利润总额,即:利润=收入-费用+利得-损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