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条件危险性安全条件分析法(LEC)

合集下载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LEC)评价法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LEC)评价法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LEC)评价法D=L×E×C。

D值越大,说明该作业活动危险性大、风险大。

事故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判断准则分值事故、事件或偏差发生的可能性10 6完全可以预料。

相当可能;或危害的发生不能被发现(没有监测系统);或在现场没有采取防范、监测、保护、控制措施;或在正常情况下经常发生此类事故、事件或偏差可能,但不经常;或危害的发生不容易被发现;现场没有检测系统或保护措施(如没有保护装置、3没有个人防护用品等),也未作过任何监测;或未严格按操作规程执行;或在现场有控制措施,但未有效执行或控制措施不当;或危害在预期情况下发生可能性小,完全意外;或危害的发生容易被发现;现场有监测系统或曾经作过监测;或过去曾经发1生类似事故、事件或偏差;或在异常情况下发生过类似事故、事件或偏差0.5很不可能,可以设想;危害一旦发生能及时发现,并能定期进行监测极不可能;有充分、有效的防范、控制、监测、保护措施;或员工安全卫生意识相当高,严格执行0.2操作规程0.1实际不可能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判断准则分值频繁程度分值频繁程度10连续暴露(8 小时不离工作岗位,或连每月一次暴露班作业,算“连续暴露”)26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1每年几次暴露3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0.5非常罕见地暴露发生事故事件偏差产生的后果严重性(C)判别准则法律法规直接经济损失分值人员伤亡停工公司形象及其他要求(万元)严重违反法律法规10 人以上死亡,或 50人5000 以上公司100重大国际、国内影响和标准强制性条款以上重伤停产违反法律法规和标3 人以上 10 人以下死亡,装置或 10 人以上 50 人以下重1000 以上行业内、省内影响40准强制性条款伤停工潜在违反法规和标 3 人以下死亡,或 10人100 以上部分装地区影响15准强制性条款以下重伤置停工不符合上级或行业丧失劳动力、截肢、骨折、部分设7的安全方针、制度、公司及周边范围听力丧失、慢性病10 万以上规定等备停工2不符合公司的安全轻微受伤、间歇不舒服1 套设引人关注,不利于基1 万以上操作程序、规定备停工本的安全卫生要求1没有完全符合无伤亡 1 万以下形象没有受损停工风险值>320 160 ~320 70~ 160 20~70风险等级判定准则及控制措施(D)风险等级应采取的行动/控制措施实施期限A/1 级重大风险在采取措施降低危害前,不能继续作业,立刻对改进措施进行评估B/2 级较大危险采取紧急措施降低风险,建立运行控制立即或近期程序,定期检查、测量及评估整改C/3 级一般风险可考虑建立目标、建立操作规程,加强2年内治理培训及沟通D/4 级低风险可考虑建立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但有条件、有经需定期检查费时治理<20E/5级低风险无需采用控制措施,但需保存记录/。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格雷厄姆法)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格雷厄姆法)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1、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又称LEC格雷厄姆法,是一种对作业危险性的半定量评价方法,用与系统风险率有关的三种因素指标值之积来评价系统人员伤亡风险的大小,并将所得作业条件危险性数值与规定的作业条件危险性等级相比较,从而确定作业条件的危险程度。

(1) D=L×E×C(2)符号D表示作业条件危险性,符号L、E、C代表危险性的三个因素。

2 、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性,用符号L表示,取值方法见表1.(1)发生危险情况的可能性用可能发生事故的概率来表示,不可能发生事件为0,而必然发生的事件为1。

然而,我们在作安全系统考虑时,完全不发生事故是不可能的。

所以,人为地将实际上不可能发生的事故的情况的分数定为0.1,而必然发生事故的分数定为10,这两种之间的情况取中间值。

(2)安全控制设施指在危险源与作业人员之间加一硬件防护设施,如机械防护罩、安全联锁装置、隔离装置、通风装置等。

异常报警、监测手段指有紧急状态报警装置或有效的定期检验。

管理控制措施指如作业规程、工作许可等。

表1 发生危险可能性分数(L值)3、人出现在这种危险环境的时间,用符号E 表示,取值方法见表2。

(1) 当人出现于危险情况中的时间E 越长,危险性越大。

这里规定连续出现在危险环境中的情况为10,而每年仅出现几次或相当少的时间为1。

(2)E 值取值时,如果实际情况界于两档之间,按照上限取值。

表2 出现于危险环境中的分数(E 值)4、发生事故可能产生的后果,用符合C 表示,取值方法见表3。

(1)事故(包括职业病)发生后的危害程度变化范围很大,对于伤亡事故来说,可以是轻微的伤害直到多人死亡的后果。

把微伤规定为1,把大灾难10人及以上死亡的可能性分数定为100,其它情况的分数值均在1~100之间。

(2)C值取值时,应按照事故发生的最严总后果取值,重大危险源C值取100。

表3 事故发生后可能结果的分数(C值)表4 危险性等级分数(D值)。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PPT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PPT

•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
LEC
•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
LEC
•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的应用:
• 对一个危险后果)分别进行打分,三者相乘得到 危险性分值D,按D值大小确定危险源的风险等级。
• 比如某台运行3年的电梯,由正规厂家生产,安装、使用、保养规 范,定期检测。根据经验,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为“很不可能”,分数 值为0.5分;人员暴露的频繁程度E为“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分数 值为6分;发生事故后果的严重性为“1-2人死亡”,分数值为15分, 危险性分值D=LEC =0.5 ×6×15=45分,对应的风险等级为4级(低 风险)。如果是老旧电梯,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为“可能性小”,L分数 值为1,E和C不变,则危险性分值D为90分,对应的风险等级为3级 (一般风险)。
LEC
•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L(可能性)、E(人员暴露频繁程度)和C(后果)。给
三种因素的不同等级分别确定不同的分值,再以三个分值的乘积D(危险性)来评价作业条件危 险性的大小,即:D=L×E×C。D值越大,说明该作业活动危险性大、风险大。
LEC
•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
LEC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法)介绍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法)介绍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法)
一、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中危险性大小值D按下式计算:
D=LEC
式中:D—危险性大小值;
L—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性大小;
E—人体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
C—危险严重程度。

二、事故或危险性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值与作业类型有关,可根据施工工期制定出相应的L值判定指标,L值可按表1的规定确定。

三、人体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E值与工程类型无关,仅与施工作业时间长短有关,可从人体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或危险环境人员的分布及人员出入的多少,或设备及装置的影响因素,分析、确定E值的大小,可按表2的规定确定。

四、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即危险严重度因素C值与危险源在触发因素作用下发生事故时产生后果的严重程度有关,可从人身安全、财产及经济损失、社会影响等因素,分析危险源发生事故可能产生的后果确定C值,可按表3的规定确定。

五、危险源风险等级划分以作业条件危险性大小D值作为标准,按表4的规定确定。

(完整word版)6.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

(完整word版)6.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

附录A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评价法(简称LEC)。

L(likelihood,事故发生的可能性)、E(exposure,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和C(consequence,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

给三种因素的不同等级分别确定不同的分值,再以三个分值的乘积D(danger,危险性)来评价作业条件危险性的大小,即:D=L×E×C。

D值越大,说明该作业活动危险性大、风险大。

表A.1 事故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判定准则
表A.2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判定准则
表A.3 发生事故事件偏差产生的后果严重性(C)判定准则
表D.3 发生事故事件偏差产生的后果严重性(C)判定准则(续)
表A.4 风险等级判定准则(D)及控制措施。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LEC法及举例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LEC法及举例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LEC法及举例LEC法是常用于评价作业条件危险性的一种方法,全称为“Loss of Life Expectancy(寿命损失预期)法”。

它是根据作业条件对人类寿命的影响进行评估,并用数值化的方式表示出来。

下面将介绍LEC法的基本原理,并通过一些实际案例来说明其应用。

LEC法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对潜在事故对人的影响进行估算,确定作业条件的危险性等级。

该方法主要包含三个步骤:确定伤害害、估算伤害后果、计算损失寿命。

具体步骤如下:第一步:确定伤害害确定伤害害主要包括确定危险源、伤害机理和伤害效应。

危险源是造成伤害的条件,伤害机理是危险源对人体造成伤害的过程,伤害效应是人体受到伤害后的生理或心理影响。

第二步:估算伤害后果估算伤害后果主要包括伤害概率和伤害严重程度。

伤害概率是指发生事故的概率;伤害严重程度是指发生事故后对人体造成的伤害程度。

第三步:计算损失寿命计算损失寿命是将伤害后果转化为对人的寿命影响,一般是以“年”为单位进行计算。

根据损失寿命的计算结果,可以评估作业条件的危险性等级。

下面通过两个实际案例来具体说明LEC法的应用:案例一:厂房火灾1.确定伤害害:危险源是火灾,伤害机理是火灾对人体造成烧伤和中毒,伤害效应是烧伤后导致伤残或死亡。

2.估算伤害后果:伤害概率根据过去的统计数据和安全措施的有效性来确定,伤害严重程度可以通过火灾的热能和烟雾浓度等指标来估算。

3.计算损失寿命:根据伤害后果的数据计算出每个可能的结果对人的寿命影响,然后加权求和得到总的损失寿命。

最后,根据损失寿命的数值,评估作业条件的危险性等级。

案例二:工业装置泄漏1.确定伤害害:危险源是装置泄漏,伤害机理是泄漏物对人体造成中毒和烧伤,伤害效应是中毒和烧伤后导致伤残或死亡。

2.估算伤害后果:伤害概率可以通过泄漏的频率和装置的可靠性来确定,伤害严重程度可以通过泄漏物的毒性和燃烧性来估算。

3.计算损失寿命:根据伤害后果的数据计算出每个可能的结果对人的寿命影响,然后加权求和得到总的损失寿命。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法)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法)
7
严重,重伤,或2万元及以上不满10万元直接经济损失
3
重大,致残,或很小的财产损失,可能造成障碍
1
引人注目,不利于基本的安全卫生要求,可能造成未遂及异常
4、危险性等级划分以作业条件危险性大小D值作为标准,按表7的规定确定。
表7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危险性等级划分标准
风险值(D)
危险程度
风险级别
备注
D>320
3
每周1次,或偶然暴露
2
每月1次暴露
1
每年几次暴露
0.5
非常罕见暴露
3、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C值与危险源在触发因素作用下发生事故时产生后果的严重程度有关,按表6的规定确定。
表6危险严重度因素C值对照表
C值
危险严重度因素
100
大灾难,重大、特别重大事故
40
灾难,较大事故
15
非常严重,死亡1~2人,或10万元及以上不满30万元直接经济损失
极其危险,不能继续作业
特别重大风险
320≥D>160
高度危险,需立即整改
重大风险
160≥D>70
显著危险,需要整改
较大风险
70≥D>20
一般危险,需要注意
一般风险
20≥D
稍有危险,可以接受
较小风险
L值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10
完全可以预料
6
相当可能
3
可能,但不经常
1
可能性小,完全意外
0.5
很不可能,可以设想
0.2
极不可能
0.1
实际不可能
2、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值仅与作业时间长短有关,按表5的规定确定。
表5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因素E值对照表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判断准则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判断准则
0.1
实际不可能。
表2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
分值
频繁程度
分值
频繁程度
10
连续暴露
2
每月一次暴露
6
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
1
每年几次暴露
3
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
0.5
非常罕见地暴露
表3 发生事故事件偏差产生的后果严重性(C)
分值
法律法规及
其他要求
人员伤亡
财产损失
(万元)
停工
公司形象
100
严重违反法律法规和标准。
部分装置停工
地区影响。
7
不符合上级或行业的安全方针、制度、规定等。
丧失劳动力、截肢、骨折、听力丧失、慢性病。
10万以上100万以下直接经济损失。
部分设备停工
公司及周边范围。
2
不符合公司的安全操作程序、规定。
轻微受伤、间歇不舒服。
1万以上10万以下直接经济损失。
1套设备停工
引人关注,不利于基本的安全卫生要求。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判断准则分值频繁程度分值频繁程度10连续暴露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05非常罕见地暴露发生事故事件偏差产生的后果严重性c判别准则分值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万元停工公司形象100严重违反法律法规和标准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判断准则
表1 事故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
分值
事故、事件或偏差发生的可能性
10
完全可以预料。
6
相当可能;或危害的发生不能被发现(没有监测系统);或在现场没有采取防范、监测、保护、控制措施;或在正常情况下经常发生此类事故、事件或偏差。
3
可能,但不经常;或危害的发生不容易被发现;现场没有检测系统或保护措施(如没有保护装置、没有个人防护用品等),也未作过任何监测;或未严格按操作规程执行;或在现场有控制措施,但未有效执行或控制措施不当;或危害在预期情况下发生。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LEC法)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LEC法)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LEC法)
危险源的危险度通过此法来计算,即把危险源诱发事故的可能性、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后果的严重程度三种因素的量化值之乘积,作为该危险源的危险度,即:危险度D= L×E×C(L—事故发生的可能性、E—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C—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
L、E、C赋值标准
危险性等级划分标准
例子:
某工厂冲床无红外光电等保护装置,而未设计使用安全模,也无钩、夹等辅助工具,因此操作时可能发生冲手事故,发生事故的危险度计算方法:
1、确定分值:
L值:属于相当可能,6
E值:属于每天作业,6
C值:致残、严重伤害,3,7
D值:108,252。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评价法(LEC)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评价法(LEC)

附件7
风险评价就是要评价危害的的严重度,也就是确定危险因素一旦被触发,可能引起损伤的程度。

按评价结果类型可将风险评价分为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两种。

我们结合企业的实际采用半定量的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C评价法)。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用与系统风险有关的三种因素指标值之积来评价操作人员伤亡风险的大小,这三种因素是:L(事故发生的可能性)、E (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C(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

但是,要取得这三种因素的准确数据,却是相当繁琐的过程。

首先给三种因素的不同等级分别确定不同的分值,再以三个分值的乘积D来评价作业条件危险性的大小,即:D=LEC。

通过综合评价危害发生的可能性、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和事故发生的后果严重度来表示风险大小
LEC风险评价分值法是一种评价风险等级的简单有效的方法,根据所评价的风险分值可以将风险进行分级。

风险分值69>D>0为低风险,表达为稍有危险,需要注意;如果160>D>70定位一般风险,需及时整改;如果320>D>160定为较大风险,需制定安全措施方案组织整改;D>320定为重大风险,不能继续作业。

值得注意的是危险性等级的划分是凭经验判断,难免带有局限性,不能认为是普遍适用的,应用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予以纠正。

按危险性分值划分危险等级的标准如下表。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LEC评价法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LEC评价法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LEC评价法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LEC评价法是一种评估作业过程中潜在危险的方法,主要用于评估和降低作业过程中事故发生的风险。

这种方法通过量化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事故后果的严重性以及危险等级划分,为企业提供了一种有效的风险评估手段。

1.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是指一项作业中可能导致伤害或财产损失事件的可能性。

LEC评价法通过为每种潜在的事故分配一个概率值,将这种可能性量化了。

这些概率值是根据历史数据、专家意见或直接观察确定的。

2.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是指员工在危险环境中工作的次数或时间。

频繁暴露于危险环境中会增加事故发生的风险。

LEC评价法通过确定员工在危险环境中工作的次数或时间,评估这种风险。

3.事故后果的严重性事故后果的严重性是指事故发生后可能导致的伤害或财产损失的程度。

LEC评价法通过为每种可能的事故后果分配一个严重性等级,将这种程度进行了量化和比较。

这些等级是根据事故的潜在影响确定的。

4.危险等级划分危险等级划分是根据上述三个因素的评价结果来划分的。

LEC评价法采用了一个简单的数学模型,将这三个因素结合起来,得出一个综合的危险等级。

根据这个等级,可以更加有效地评估和比较不同作业的风险水平。

5.风险控制措施针对不同的危险等级,需要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对于高等级的风险,需要采取多重控制措施,包括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和培训措施等,以尽可能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和后果。

对于低等级的风险,则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取较为简单的控制措施。

6.安全管理制度制定安全管理制度是降低事故发生风险的重要手段之一。

安全管理制度应当包括明确的安全管理职责、完善的安全管理流程以及有效的安全管理和考核机制。

同时,还应当建立定期的安全检查、隐患排查和整改制度,确保各项安全管理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7.安全教育及培训加强员工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是提高安全意识、减少事故发生的必要手段。

6.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

6.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

附录A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评价法(简称LEC)。

L(likelihood,事故发生的可能性)、E(exposure,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和C(consequence,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

给三种因素的不同等级分别确定不同的分值,再以三个分值的乘积D(danger,危险性)来评价作业条件危险性的大小,即:D=L×E×C。

D值越大,说明该作业活动危险性大、风险大。

表A.1 事故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判定准则
表A.2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判定准则
表A.3 发生事故事件偏差产生的后果严重性(C)判定准则
表D.3 发生事故事件偏差产生的后果严重性(C)判定准则(续)
表A.4 风险等级判定准则(D)及控制措施。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LEC)评价法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LEC)评价法
/
3
可能,但不经常;或危害的发生不容易被发现;现场没有检测系统或保护措施(如没有保护装置、没有个人防护用品等),也未作过任何监测;或未严格按操作规程执行;或在现场有控制措施,但未有效执行或控制措施不当;或危害在预期情况下发生
1
可能性小,完全意外;或危害的发生容易被发现;现场有监测系统或曾经作过监测;或过去曾经发生类似事故、事件或偏差;或在异常情况下发生过类似事故、事件或偏差
部分设备停工
公司及周边范围
2
不符合公司的安全操作程序、规定
轻微受伤、间歇不舒服
1万以上
1套设备停工
引人关注,不利于基本的安全卫生要求
1
完全符合
无伤亡
1万以下
没有
停工
形象没有受损
风险等级判定准则及控制措施(D)
风险值
风险等级
应采取的行动/控制措施
实施期限
A/1级
重大风险
在采取措施降低危害前,不能继续作业,对改进措施进行评估
40
违反法律法规和标准强制性条款
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
1000以上
装置
停工
行业内、省内影响
15
潜在违反法规和标准强制性条款
3人以下死亡,或10人以下重伤
100以上
部分装置停工
地区影响
7
不符合上级或行业的安全方针、制度、规定等
丧失劳动力、截肢、骨折、听力丧失、慢性病
10万以上
2
每月一次暴露
6
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
1
每年几次暴露
3
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
0.5
非常罕见地暴露
发生事故事件偏差产生的后果严重性(C)判别准则

(完整版)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LEC法)及举例

(完整版)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LEC法)及举例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论 (LEC 法)LEC法是一种简单易行的、评论职工在拥有潜伏危险性环境中作业时危险性的半定量评论方法。

它是由美国格雷厄姆 (K.J.Graham) 和金尼 (G.F.Kinney) 提出的。

他们以为影响作业条件危险性的要素主要包含:L——发惹祸故的可能性大小( liable )E——人体裸露在这类危险环境中的屡次程度( equency)C——一旦发惹祸故会造成的损失结果( consequence)D=L*E*C——危险性以现场作业条件(或类比作业条件)为基础,由熟习作业条件的人员构成专家组,按规定标准给L、E、C分别打分,取三组分值的均匀值作为L、E、C的计算分值,用计算的危险性分值(D)来评论作业条件的危险等级。

1、取值标准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分数值裸露于危险环境的分数值事故造成的分数( L)屡次程度( E)结果( C)值完整会被预想到10 连续裸露10 十人以上死亡100 相当可能 6 每日工作时间内裸露 6 数人死亡40 可能,但不常常 3 每周一次或有时裸露 3 一人死亡15完整不测 , 极少可能 1 每个月裸露一次 2 严重伤残7能够假想 , 很不行能每年几次裸露 1 有伤残 3 极不行能特别稀有地裸露小伤,需救护 1 实质上不行能2、危险等级区分标准危险性分值危险程度危险元分级≥ 320 极度危险,不可以持续作业一级≥ 160~320 高度危险,需要立刻整顿二级≥70~160 明显危险,需要整顿三级≥20~ 70 比较危险,需要注意四级< 20 稍有危险,能够接受五级举例说明作业场序所或类号别1234某施工场所578高处焊接作业辨别结果作业可能致使风险评论( LEC 法现有等级安全危险要素L E C D活动的事故举措未穿工作其余损害6 3 3 54 四级服(灼烫)未戴绝缘触电 6 3 3 54 四级手套未系安全高处坠落 6 3 7 126 三级带未戴安碰伤 6 3 7 126 三级高处全帽电焊无工作平高处坠落 6 3 7 126 三级作业台焊接时产生有毒气尘肺病、3 3 3 27 四级体、粉尘锰中毒未戴口罩电焊火花火灾、烫6 37 126 四级伤。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法)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法)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法)
LEC法是由美国安全专家K.J.格雷厄姆和K.F.金尼提出的,对具有潜在危险性作业环境中的危险源进行半定量的风险评估方法,用于评价人员在具有潜在危险性环境中作业时的危险性、危害性。

1 该方法用与系统风险有关的三种因素指标值的乘积来评价操作人员伤亡或设备损坏风险大小,
这三种因素分别是:L(likelihood,事故发生的可能性)、E(exposure,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和C(consequence,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

给三种因素的不同等级分别确定不同的分值,再以三个分值的乘积D(danger,危险性)来评价作业条件危险性的大小。

2 量化分值判定标准如下:
表C.1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基准值(L)
表C.2 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基准值(E)
表C.3 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基准值(C)
3 LEC法计算公示:D=L×E×C,使用方法如下:
a)针对评估对像,根据现有的经验判断,在上述三个表格中分别选取人员伤亡、健康伤害、设备
损坏、生产中断、环境污染等风险的“L”“E”“C”分值;
b)利用LEC法计算公示:D=L×E×C,分别计算出人员伤亡、健康伤害、设备损坏、生产中断、
环境污染风险值D;
c)按照表4中D值确定各项风险等级,将其中最高的风险等级定为该风险点的风险等级;
d)D值越大,说明该系统危险性大,需要增加安全措施,或改变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或减少人体
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或减轻事故损失,直至调整到允许范围内。

表C.4 危险性分值D与风险等级判定准则。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法)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法)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对于具有潜在危险性的作业条件,采用格雷厄姆——金尼法(也称LEC法)进行评价。

根据此方法,影响危险性的主要因素包括:1)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性;2)暴露于这种危险环境的频率;3)事故一旦发生可能产生的后果。

用公式表示为:D=L*E*C 式中 D为作业条件的危险性;L为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E为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C为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结果。

根据现场检查的情况,分别给L、E、C赋予不同的分值,然后再根据三者的乘积确定作业条件的危险性。

以下为L、E、C取值表及危险性分值表:
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分值(L)
暴露于潜在危险环境的频率分值(E)
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可能结果的分值(C)
危险性分值(D)。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业条件危险性安全条件分析法LEC公式及评分标准
根据各类安全事故统计,70%的人身伤亡事故发生在各种现场作业和现场操作活动中。

对于一个具有潜在危险性的作业条件,影响危险性的主要因素有3个:
1.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性;
2.暴露于这种危险环境的情况;
3.事故一旦发生可能产生的结果。

用公式来标示,则为:D=LEC
式中,D为作业条件的危险性;L为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E为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C为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后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