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处理制度
交通事故处理工作规范

交通事故处理工作规范
交通事故处理工作规范
交通事故是一种常见的现代社会现象,其对社会公共安全造成的危害不可避免。
交通事故处理工作规范是一定的条例制度,其是治理交通事故的一项有效手段,也是司法机构依法执法、保障公民合法权益的重要途径。
以下是一些具体内容:
一、事故处理人员的资质要求
1.1行政管理机关派出的交通事故处理人员需严格执行有关规定,并持证上岗;
1.2事故处理人员必须经过相关知识培训和多次实践演习;
1.3事故处理人员需保持良好的职业操守,不得利用职务权利谋取不正当利益。
二、事故处理的程序规范
2.1当接到交通事故报警后,及时派出交通警察或者交通事故处理人员到达现场,并对现场进行勘察;
2.2通过询问、法律条件及现场证据判断事故责任的承担情况,形成《交通事故处理决定书》;
2.3当事故造成人员伤亡情况,要及时将伤者送往医院,并联系法医验证筛查相关证据。
三、处理的流程
3.1事故处理人员要尽快将处理结果正式公告并向有关部门报告。
3.2当事故责任方不服处理结果时,可以通过申请行政复议或者相关诉讼来维护自身权益。
四、事故处理机构的制度规范
4.1制定相关办公纪律,在工作中坚持公正、公平、公开原则。
4.2对于多次因处理工作规范不合规被处罚的员工,可以进行降职甚至开除处理,防止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总之,交通事故处理工作规范的实施,不仅可以促进事故现场秩序,降低事故后续风险,更能体现社会公共治理的公正性和权威性。
对全面推进交通治理、保障公共安全、维护社会稳定,都具有特殊的意义。
交通事故处理管理规章制度

交通事故处理管理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交通事故处理工作,维护交通秩序,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全国范围内的交通事故处理工作。
第三条交通事故处理工作应当遵循公平、公正、公开、便民的原则。
第四条交通事故处理工作涉及的相关机构包括公安、交通管理部门、保险公司、医疗机构等。
第五条交通事故处理工作应当高度重视预防工作,加强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提高交通参与者的安全意识和法规意识。
第二章交通事故报警及处置第六条当发生交通事故时,相关当事人应当立即报警,并等待交警到场处理。
第七条交警接到报警后,应当迅速到达现场,并进行事故勘察和责任认定。
第八条交警应当根据事故的性质和情况,及时采取措施保障交通畅通,并协助处理事故现场。
第九条交警在处理事故时,应当依法处理事故当事人,如有违法行为,应当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第三章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与赔偿第十一条交通事故责任认定应当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根据事故发生时的证据,确定事故责任方。
第十二条交通事故责任方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包括人身伤害赔偿、财产损失赔偿等。
第十三条交通事故责任方应当及时向受害人赔偿,并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赔偿。
第十四条交通事故责任方可以通过保险公司进行赔偿,保险公司应当依法履行赔偿责任。
第四章交通事故处理的程序和方式第十五条交通事故处理应当依法进行,相关当事人应当积极配合交警的工作。
第十六条交通事故处理程序包括勘察现场、取证、询问当事人、调查取证等。
第十七条交通事故处理应当采用现场勘察、调查取证、听证等方式,确保认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第十八条交通事故处理应当及时公布处理结果,告知当事人有关权利和义务。
第五章交通事故处理的监督与评估第十九条交通事故处理工作应当接受上级机关的监督,确保工作的规范性和效果。
第二十条交通事故处理工作应当定期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第二十一条交通事故处理工作应当加强与社会各界的沟通合作,接受社会监督。
交通事故快报制度

交通事故快报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为了加强企业交通安全管理,及时掌握交通事故情况,提高应急处理本领,保障员工出行安全,订立本规章制度。
本规章制度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职工工伤保险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规章制度适用于公司全部职工及企事业单位用车。
第三条定义1.交通事故:指车辆在道路上发生的交通事故,包含碰撞、侧翻、刮擦、撞固定物等。
2.交通事故快报:指在交通事故发生后,驾驶员或相关人员向企业管理负责人、维护和修理部门、保险公司等部门及时通报事故基本情况的制度。
第二章交通事故快报程序第四条事故发生后的第一时间1.驾驶员在交通事故发生后,应立刻停车并采取必需紧急避险措施,保护现场,并确保人员安全。
2.驾驶员应立刻拨打公司供应的事故快报电话,向企业管理负责人报告事故发生的基本情况,包含事故时间、地方、车牌号、人员伤亡情况等。
第五条事故快报电话1.公司将在各办公区域、车辆内设置事故快报电话,并在便捷位置张贴相关电话号码。
2.驾驶员应熟知事故快报电话,并及时拨给他打个电话进行报告。
第六条事故快报内容1.驾驶员在拨打事故快报电话时,应供应以下基本信息:–事故发生时间及地方–事故车辆车牌号码–驾驶员身份信息–人员伤亡情况及受伤者姓名、联系方式–事故初步推断2.报告结束后,企业管理负责人将指定专人与驾驶员进行认真沟通,并依据需要通知保险公司、维护和修理部门等相关单位进行后续处理。
第七条驾驶员责任1.驾驶员在交通事故发生后,应立刻报告企业管理负责人,并乐观搭配相关工作人员的事故调查和处理工作。
2.驾驶员不得私自处理事故,包含修补车辆、更改事故现场等,全部后续处理工作需经企业布置并得到相关部门的引导。
第八条信息保密及处理1.企业管理负责人及相关人员应对收集到的交通事故信息进行保密,不得泄露给任何非相关人员。
2.对于涉及敏感信息或重点事故的情况,企业管理负责人应及时向公司高层汇报,并依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处理。
交通事故处理及上报制度

交通事故处理及上报制度交通事故处理及上报制度是指针对发生交通事故后,相关部门或个人所要遵守的一系列规范和流程。
这一制度的建立旨在保障交通事故的有效处理和准确上报,以维护道路交通秩序和保护交通参与者的生命财产安全。
下面将从交通事故的处理流程和上报要求两个方面详细介绍交通事故处理及上报制度。
其次,交通事故的上报要求包括报案、事故认定和信息报送等内容。
一旦发生交通事故,相关当事人应立即向交通管理部门报案,便于安排相关人员进行事故处理。
在接到报案后,交通管理部门将派遣执法人员到达事故现场进行勘查和取证。
根据勘查结果,执法人员将对事故进行认定,并形成相应的事故认定书。
接下来,相关单位需要及时向交通管理部门上报事故相关信息,如事故时间、地点、事故责任、伤亡情况等,以便交通管理部门统计分析和及时调查处理交通事故。
首先,交通事故处理及上报制度有助于追究事故责任。
通过明确的处理流程和固定的上报要求,可以便于相关部门准确判断事故责任,确保责任人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这有助于遏制交通违法行为,提高道路交通秩序和安全性。
其次,交通事故处理及上报制度可以提高处理效率。
制定明确的流程和要求,让事故处理流程更加科学化、制度化。
这有助于缩短事故处理时间,减少因处理不当或拖延而导致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此外,交通事故处理及上报制度有助于统计和分析交通事故情况,为制定和完善交通安全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对交通事故进行准确的记录和上报,可以及时掌握交通事故的发生趋势和高发地点,从而有针对性地加强交通安全管理,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综上所述,交通事故处理及上报制度是保障交通安全的重要保障措施之一、各相关部门和个人应严格遵守制度规定,确保交通事故的及时处理和准确上报。
只有通过规范的流程和要求,才能有效地维护交通秩序,减少交通事故造成的伤亡和损失。
交通事故应急处理管理制度

交通事故应急处理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与依据1.本制度的目的是为了规范医院交通事故的应急处理工作,确保伤者及时得到救治,保障医院正常的工作秩序。
2.本制度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卫生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医院实际情况订立。
第二条适用范围1.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发生的交通事故应急处理工作。
2.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全部员工、医务人员及患者。
第三条定义1.交通事故:指医院内发生的车辆或行人之间的交通事故,包含但不限于车辆碰撞、车辆溜坡、行人被撞伤等。
2.伤者:指在交通事故中受伤的患者或员工。
第二章应急处理措施第四条情况报告1.交通事故发生后,现场人员应立刻向医院应急中心进行报告,并报告具体情况和伤者伤情。
2.医院应急中心应快速启动应急响应,派遣专业人员前往现场。
第五条救治措施1.医务人员应第一时间进行现场救治,对受伤者进行急救处理,并稳定伤者伤情。
2.如有需要,应立刻转运伤者到医院内的急诊科进行连续治疗,或者布置专家会诊。
第六条伤者登记1.医院应急中心应对受伤者进行登记,记录伤者的身份信息、伤情严重程度及所接受的治疗过程。
2.伤者的亲属应供应相关资料以及签署相关手续,如需要,可要求供应相关证明。
第七条事故调查1.医院应急中心应成立事故调查小组,对交通事故的原因进行调查。
2.调查小构成员应包含医务人员、相关部门负责人及安全监管人员,并应尽快完成调查报告。
第八条媒体应对1.医院应急中心负责向外界媒体供应事故情况的信息,并保持及时沟通。
2.医院不得隐瞒、窜改或散布不实信息,保障信息的真实性和公信力。
第三章员工教育与演练第九条培训教育1.医院应定期开展员工交通安全教育培训,提升员工交通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本领。
2.培训内容应包含交通法规知识、急救技能以及应急处理流程等。
第十条应急演练1.医院应定期组织交通事故应急演练,提高医务人员应对交通事故的处理本领。
2.应急演练应掩盖不同情况和地方,包含但不限于车辆碰撞、火灾等。
交通事故处理管理规章制度

交通事故处理管理规章制度一、总则1.本规章制度的目的是为了规范交通事故的处理管理,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安定和交通秩序。
2.本规章制度适用于全国范围内所有机动车辆和非机动车辆的交通事故的处理管理。
3.交通事故处理应以救治伤员、保护现场和畅通交通为首要任务,依法判定责任、追究责任,并进行相应的赔偿。
二、交通事故的认定和报警1.交通事故的认定应依据现场勘查结果,包括交通事故的时间、地点、车辆和人员损伤情况等证据。
2.交通事故的当事人应及时报警,并等待交警部门到达现场处理。
三、现场处理和警示标志1.交通事故现场处理时,应将事故车辆移至不妨碍交通的地方,并保持事故现场的原貌,不得私自移动或损坏现场证据。
2.在交通事故现场,应按照相关规定设置警示标志,保证交通的安全畅通。
四、责任认定和赔偿处理1.交通事故责任的认定应依据事故的性质和责任的过错程度,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2.交通事故的赔偿应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包括对受伤人员进行医疗费用补偿、对财产损失进行赔偿等。
3.合理的赔偿应以受损方的合法权益为基础,不得少赔或多赔。
五、交通事故的处理和调解1.交通事故处理应依法及时公正,维护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2.对于涉及交通事故纠纷的当事人,可以通过相关的调解机构进行协商和调解解决纠纷。
3.调解不成的交通事故纠纷,当事人可以向法院起诉,通过司法审判解决。
六、违法处理和法律责任1.对于违法行为造成的交通事故,应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理和处罚,包括罚款、吊销驾驶证等。
2.对于交通事故当事人的拒不配合、妨碍处理等恶劣行为,应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七、交通事故的预防和教育1.社会各界应加强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提高交通安全意识和法律意识。
2.相关部门应加强交通安全监管和整治,加大对交通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3.交通行业从业人员应接受专业培训,提高驾驶技能和安全意识。
八、附则1.本规章制度的解释权归交通管理部门所有。
交通事故处理管理规章制度范本

交通事故处理管理规章制度范本要想有效地遏制交通事故的发生,确保行车安全,督促教育相关人员制定并实施相应的管理制度很重要。
小编今天为你整理了以下交通事故的管理制度,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交通事故处理管理制度范本篇一1、目的为认真贯彻落实《道路交通安全法》,加强公司车辆交通安全管理,有效地遏制交通事故的发生,确保行车安全,督促教育相关人员,结合公司车辆事故发生情况,特制订以下交通事故处理制度。
2、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的工程运输车辆、工具车、公务车在工作期间所发生的非道路交通事故和道路交通事故。
3、主要职责安机部协助公司安委会对事故的调查处理,根据处罚标准开出处罚决定书,经当事人确认签字后,经安委会审核签字确认后送公司财审部。
公司财审部根据处罚决定书,及时、准确办理处罚手续。
4、内容及要求处理交通事故的依据是事故责任的大小,并由此来承担相应的经济赔偿,所有交通事故的责任认定由公安交警部门负责,公司依据公安交警部门认定的事故责任,对交通事故肇事者按以下规定处理:(本规定中的损失是指扣除保险公司赔款、其他方赔款及能在相关部门报支的费用后,由公司支付的部分,是事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4.1对交通事故肇事者的经济处罚标准4.1.1公安交警部门认定,在事故中本单位车辆及驾驶人员负有全责的,则对全责事故肇事者处罚标准为:①损失在20XX元以内的按损失的40%处罚;②损失在5000元以内的:20XX元以内按损失的40%处罚,20XX-5000部分按损失的20%处罚;③损失在30000元以内的:20XX元以内按损失的40%处罚,20XX-5000部分按损失的20%处罚,5001-30000部分按损失的10%处罚;④损失在30000元以上的:0-30000元之间的处罚按损失在30000元以内标准执行,30000元以上部分按损失的5%处罚;○5处罚最高上限为5000元。
4.1.2对交通全责事故肇事者应按以上标准处罚,分段计算,最后得出对肇事者的累计处罚款。
交通事故快报制度(3篇)

交通事故快报制度事故报告是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与之有关的伤害和损失,吸取教训,防止同类事故的再次发生。
特制定本制度:一、发生重大行车或场地事故,及时在____小时内上报公司管理部门和公司所在地安监部门;二、重特大事故发生后,必须按国家有关规定,向上级及时如实报告事故情况,不得隐瞒不报、谎报或拖延不报。
三、接到事故报案后,不得瞒报、漏报、错报,造成严重后果的对当事人按公司有关规定处理;四、重大事故在接到报案后____小时内报告;五、一般事故要在____小时内报告并备案;六、轻微事故要在____小时内报告并备案;七、事故结案一个月内,积极上报赔付手续,按照保险公司的承诺,压缩赔付时间;八、要准确、及时、规范的填报安全统计月报表。
交通事故快报制度(2)是指建立一个快速、高效的机制,对发生的交通事故进行快速报告和处置的系统。
该制度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对交通事故的监管和管理,提高交通事故的处理效率,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和造成的损失。
交通事故快报制度的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快速报告:交通事故发生后,相关各方应立即向交通管理部门报告,包括报警电话、事故现场信息等,以便及时组织救援和处理。
2. 快速处置:交通管理部门接到交通事故报告后,应快速派遣交警和相关人员到达现场,进行事故调查和处理。
同时,根据现场情况进行交通管制,保障交通畅通。
3. 快速通报:交通管理部门应及时向上级部门和相关单位通报交通事故情况,包括事故发生地点、事故原因、伤亡情况等,以便上级部门和相关单位采取相应的措施。
4. 快速赔偿:对于交通事故造成的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应建立健全的赔偿机制,确保受害人能够及时得到赔偿。
同时,加强对交通事故责任的追究,减少交通违法行为和事故发生。
交通事故快报制度的实施可以提高交通事故处理的效能,减少事故处理时间,降低事故处理成本,提高公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
同时,也能够促使驾驶员和行人提高交通安全意识,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交通事故管理制度(5篇)

交通事故管理制度第1条发生交通事故,对事故的性质和事故的损失按规定给予定性,拿出单位处理意见报主管部门审批,批准后分别预以处理。
第2条召开事故分析会,肇事司机进行事故检查,分析发生事故的原因,吸取事故教训,查找不安全因素和容易发生的事故隐患,举一反三的总结教训,找出规律,进行事前预防、预测,采取有效防范措施,确保交通安全。
做到四不放过:1、事故原因查找不清楚不放过;2、事故责任人和员工没有吸取教训受到教育不放过;3、没有制定防范有效措施不放过;4、事故责任人没有受到应有处理不放过。
第3条事故等级和对事故处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事故处理办法执行,内部处理参照油田分公司交通事故处理规定和单位对事故处理办法,进行处罚。
第4条单位的机动车辆所发生的一般等级以上(含一般事故)的事故,均立即报告油田分公司交通管理中心,并在____日内将事故发生时间、地点,经过,伤亡、经济损失情况及事故原因分析上报油田交通管理中心。
第5条事故统计上报时间自上月____日起至本月____日止,按事故统计规定和上报标准,及时填报,不得瞒报、漏报,违者追究主管领导责任。
第6条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罚按照油田分公司交通管理中心事故处理办法执行,并填写事故责任人驾驶档案。
交通事故管理制度(2)是指由政府或相关机构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和管理措施,旨在预防和处理交通事故,保障道路交通安全。
交通事故管理制度通常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1. 交通法规和行驶规定:政府制定交通法规和行驶规定,规定了驾驶人和车辆在道路上的行为规范,如交通信号使用、车速限制、超车规定等。
2. 驾驶人培训和考试制度:通过驾驶人培训和考试,确保每个驾驶人都具备必要的驾驶技能和交通法规知识,提高驾驶素质。
3. 车辆安全技术标准和检测制度:制定车辆安全技术标准,对新车进行检测和监督,保证车辆在道路上的安全性能。
4. 交通管理和监控系统:建设交通信号灯、监控摄像头等设施,对交通流量进行监测和管理,提高交通效率和减少交通事故发生。
交通事故处理规章制度

交通事故处理规章制度一、交通事故的定义交通事故是指道路交通活动中发生的车辆相撞、车辆与行人相撞、车辆坠入水中或其他特殊情况下车辆被破坏、车辆运行受到妨碍导致行人、车辆损伤或者死亡的事件。
二、交通事故的分类1. 轻微交通事故:双方车辆受轻微损坏,无人员受伤,事故责任单方倾向明确。
2. 一般交通事故:双方车辆受中等损坏,有轻微人员受伤,事故责任双方有争议。
3. 重大交通事故:双方车辆受严重损坏,有轻重人员伤亡,事故责任难以明确。
4. 特大交通事故:双方车辆受大范围损坏,有严重人员伤亡,事故责任难以判断。
三、交通事故的处理程序1. 发生事故后应第一时间切断电源,做好现场保护,保证现场安全。
2. 确认事故原因,及时联系警方并在事故现场做好必要的勘查记录。
3. 保护现场,确保现场证据完整性,不得随意更换车辆位置。
4. 保障受伤人员的安全,拨打急救电话并提供必要的急救措施。
5. 根据事故情况,处理车辆的移动安排,以免对交通造成更大的影响。
6. 确认责任,进行责任认定,如有争议可通过法律途径解决。
7. 根据责任认定结果和保险公司协商理赔,妥善处理赔偿问题。
8. 对于重大交通事故,应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参与事故处理。
四、处理交通事故的注意事项1. 保护现场是处理事故的首要任务,不得随意更换车辆位置或移动现场证据。
2. 事故责任认定应客观公正,不可违法猜测,以免导致错判。
3. 对于涉及人身伤害的事故,应第一时间提供急救措施并拨打急救电话。
4. 遵守交通法规,减少发生交通事故的可能性。
5. 对于事故责任方,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按照规定进行赔偿。
六、结语交通事故是影响社会稳定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因素,应加强对交通安全意识的宣传教育,提高人们的交通安全意识。
同时,建立健全的交通事故处理规章制度,加强对事故处理程序的规范化管理,确保交通事故的快速有效处理,维护社会秩序和人民安全。
2024年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调查、处置、赔偿、四不放过制度

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调查、处置、赔偿、四不放过制度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调查、处置、赔偿、四不放过制度1为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加强道路运输安全管理,进一步规范安全事故报告、统计和调查处理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及上级有关事规定和要求,结合本公司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一、生产安全事故报告(一)、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后,车辆驾驶人必须采取以下紧急处置措施。
1、立即停车。
当发生交通事故时,驾驶人首先采取制动措施停车,避免交通事故损害的进一步扩大,也有利于交通事故的处理和现场证据的固定。
2、保护现场。
发生交通事故时,要注意保护现场,有利于查清事故原因和认定相关方的责任。
事故现场的范围通常是指机动车采取制动措施时的地域或停车的地域,以及受害人进、终止的位置。
对于未造成人员伤亡的交通事故,当事人对事实及成因无争议的可立即撤离现场或者报告公安交通管理部门。
3、立即抢救伤员。
机动车驾驶人如果发现受害人受伤,应立即抢救伤员。
如立即止血,防止失血过多。
紧急情况下,可拦截过往车辆或事故车辆直接将伤员送往医院,但注意保护好现场和有关证据。
4、及时报案。
发生交通事故后,驾驶人应及时报案,报案时讲清楚交通事故发生时间、地点、车辆类型、号牌、伤亡和损失情况等。
5、按照《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和交通运输部制定《道路运输行业行车事故统计报表制度》的规定,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除向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报案外,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或安全部门报告,公司接到报告后必须在1小时内向行业管理部门报告,如发生较大及以上事故应同时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等报告,并启动应急救援预案。
(二)、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1、事故发生单位概况(车辆牌号、车型、运行线路、核载(实载)人数,驾驶员姓名、驾驶证、从业证号);2、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3、事故的简要经过;4、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5、以及采取的措施;6、事故报告出现的新情况(道路交通事故、火灾事故自发生之日起7日内,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补报;7、其他应当报告的情况。
道路交通事故涉案车辆处理制度

道路交通事故涉案车辆处理制度一、事故车辆的处理程序一旦发生交通事故,涉案车辆需要经过一系列处理程序:1.立案登记:交通事故发生后,相关当事人应立即报警并到交警部门进行立案登记。
交警会记录事故的具体情况,包括时间、地点、车辆信息以及当事人的资料等。
这是确定事故责任和赔偿的依据。
2.协商处理:交通事故当事人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协商处理或报警处理。
协商处理包括双方私下协商解决和通过交警部门的调解。
如果双方可以达成一致意见,可以直接办理赔偿手续;如果无法达成一致,当事人可以申请调解或提起诉讼。
3.调解处理:当事人可以向交警部门申请调解,由交警部门组织双方进行调解。
调解是通过交警调解员的指导和引导,促使当事人达成一致意见。
在调解过程中,交警还会为当事人提供相关法律知识和保护交通事故受害人权益的信息,确保公平公正。
4.报警处理:如果当事人无法通过协商和调解解决,或者事故情况严重,需要法律部门介入,当事人可以报警处理。
交警会调查事故现场,协助保护现场和收集证据。
根据事故责任和危害程度,交警会追究相应责任人的法律责任,并做出相应处理。
二、事故车辆的处理原则1.保留现场:涉案车辆发生事故后,当事人应尽量保留现场和有关证据,包括现场照片、事故车辆照片、事故清单等,以确保后续处理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当事人不应擅自移动车辆或改变现场,以免影响调查和处理。
2.排除危险:如果涉案车辆发生事故后造成交通堵塞或其他安全隐患,当事人应立即采取措施排除危险,以保障其他道路使用者的安全。
3.协助调查:涉案车辆的驾驶人应积极配合交警的调查工作,如提供驾车证、行驶证等相关证件,说明自己对事故的认识和描述。
4.及时报案:涉案车辆的驾驶人应按照规定及时报案,主动向交警部门提供事件发生的详细情况,并积极配合警方的调查和处理工作。
5.赔偿迅速:事故车辆涉及赔偿时,应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和司法解释,及时向受害人支付赔款。
无论是单方事故还是双方事故,当事人都应遵守交通法规和交通事故赔偿制度。
公司车辆事故处理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公司车辆管理,规范车辆事故处理流程,保障公司利益和员工安全,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车辆及其驾驶员。
第二章事故处理流程第三条事故报告1. 发生交通事故后,驾驶员应立即停车,保护现场,并迅速向公司安全管理部门报告。
2. 报告内容包括:事故时间、地点、天气、双方车辆及人员情况、事故原因、损失情况等。
第四条事故调查1. 安全管理部门接到事故报告后,应立即组织人员进行调查。
2. 调查内容包括:事故原因、责任认定、损失评估等。
第五条责任认定1. 根据事故调查结果,由安全管理部门负责责任认定。
2. 责任认定应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
第六条赔偿处理1. 对于交通事故造成的损失,由责任方承担赔偿责任。
2. 安全管理部门应根据事故调查结果,与责任方协商赔偿事宜。
第七条事故处理1. 事故发生后,驾驶员应积极配合调查和处理工作。
2. 安全管理部门应及时向公司领导汇报事故处理情况。
第三章事故预防第八条驾驶员应严格遵守交通法规,提高安全意识,预防交通事故的发生。
第九条公司定期组织驾驶员进行交通安全教育培训,提高驾驶员的安全驾驶技能。
第十条公司对车辆进行定期检查、保养,确保车辆安全技术状况良好。
第四章奖惩第十一条对在事故处理过程中表现突出的个人或部门给予奖励。
第十二条对事故责任人和责任单位进行严肃处理,包括但不限于经济处罚、停职检查、降职降级等。
第五章附则第十三条本制度由公司安全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第十四条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注意事项1. 本制度旨在规范公司车辆事故处理流程,提高事故处理效率,保障公司利益和员工安全。
2. 驾驶员应严格遵守本制度,如有违反,将依法追究责任。
3. 本制度可根据公司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事故应急处理制度(5篇)

事故应急处理制度为迅速处置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损失,根据《____安全生产法》、《____道路交通安全法》等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我司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一、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在我司在册客运车辆发生的以下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一)重大事故。
指一次造成死亡____人,或者重伤____人以上____人以下,或者财产损失____万元以上不足____万元的事故。
(二)特大事故。
指一次造成死亡____人以上,或者重伤____人以上,或者死亡____人,同时重伤____人以上,或者死亡____人,同时重伤____人以上,或者财产损失____万元以上的事故。
二、____领导道路交通事故发生后,应急处置工作在公司统一领导下,成立由公司总经理任组长,分管副总经理任副组长,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应急处置领导组,负责统一____、监督和检查事故应急处置工作,研究解决应急处置工作中的有关问题。
领导组下设办公室于公司行政办,由行政办负责人任主任,有关部门负责人任副主任。
主要任务是督促有关部门、单位落实领导组的各项决策、命令;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做好上情下达和下情上传工作。
为加强对事故现场处置工作的领导,成立现场处置领导小组,由一名副总经理任组长,公司安全、客运等部门负责人任副组长。
现场处置领导小组下设四个专业组:(一)抢险组。
由保卫负责人任组长。
主要任务是____安全、保卫、后勤、车管、线路等部门人员赶赴现场,及时了解、控制现场情况,搞好现场警戒,维护现场秩序,及时抢救、转移受伤人员,随时与公司领导组办公室保持联系,确保信息畅通。
(二)救护组。
由后勤负责人任组长。
主要任务是____医疗救护队伍、车辆赶赴现场,设立现场临时抢救中心,及时抢救、转移受伤人员,调动医疗人员、器械、药品参加伤员抢救工作。
(三)事故调查组。
由安全负责人任组长。
主要任务是____安全、保卫等部门配合交警搞好现场警戒,维护现场秩序,疏导现场周围交通,勘查现场,调查取证,并会同有关部门清理事故现场,扑灭火灾,排除险情,恢复道路交通,积极参加救护和理赔等工作。
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处理管理制度

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处理管理制度一、简介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处理管理制度是为了规范高速公路上发生的交通事故的处理流程和管理方式,保障道路交通安全,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保护道路使用者的生命财产安全而制定的。
二、事故报警与救援1. 事故报警在高速公路上发生交通事故后,当事人或目击者应立即通过紧急报警电话拨打110或者交通警察电话报警。
报警时要提供准确的事故地点、伤亡情况和车辆信息等。
2. 救援措施一旦接到事故报警,交通警察部门应立即派遣救援人员和设备前往现场。
救援人员应采取合适的措施,防止次生事故的发生,并及时将伤者送往医院救治。
三、事故现场保护和勘察1. 事故现场保护到达事故现场后,警察人员应立即采取措施保护现场,警示其他车辆减速慢行,并划定现场保护区域。
对于严重事故,应及时通知相关部门,协调处理。
2. 事故勘察交通警察应迅速进行事故现场勘察,记录事故现场情况、车辆损坏情况以及可能的事故原因等,保留必要证据,为后续的事故责任认定提供依据。
四、事故责任认定1. 事故责任认定原则根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事故责任认定分为全责、同等责任和部分责任三种情况,以明确事故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2. 事故责任认定程序事故责任认定程序包括现场勘查、询问当事人、查阅证据、鉴定认定等环节。
通过逐一调查相关证据,从而得出准确的事故责任认定结论。
五、事故处理与赔偿1. 事故处理方式事故处理可以采取和解、调解、仲裁或诉讼等方式。
当事人应根据事故性质和损失情况,选择适当的方式,与对方协商解决争议。
2. 赔偿责任与金额根据事故责任认定结果,责任方要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赔偿金额应包括财产损失、医疗费用和精神损害赔偿等,确保受害人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
六、事故记录与统计分析1. 事故记录交通警察在处理交通事故后,应及时做好相关记录,包括事故经过、事故处理过程和处理结果等,以备将来查询和统计分析之用。
2. 统计分析道路交通事故的统计分析是预防和处理交通事故的重要依据。
交通事故处理管理规章制度范本

交通事故处理管理规章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交通事故处理行为,保障交通事故受害人的合法权益,合理、有效地解决交通事故纠纷,特制定本规章。
本规章适用于公司内部交通事故处理行为。
第二章交通事故参与方责任第二条在交通事故中,涉及到行人、骑车人、驾车人等各类交通参与方,他们在交通事故中应承担相应的责任,包括但不限于:1.行人应遵守交通信号灯规定,行走在人行道或指定区域内,不得私自横穿马路。
2.骑车人应按照交通规则骑车,不得在非指定区域内骑车,不得闯红灯。
3.驾车人应持有有效驾驶证,并按照相关交通法规驾驶车辆,不得酒后驾车或超速行驶。
第三章交通事故处理程序第三条在交通事故发生后,相关当事人应立即协商解决,按照以下程序处理:1.当事人应首先妥善保护现场,确保不再发生次生事故。
如车辆无法移动,应立即报警并做好现场标识。
2.当事人应相互了解双方责任,如有争议,可以调取监控录像、目击证人等相关证据。
3.当事人应及时向保险公司报案,并填写事故处理书,确保事故记录准确无误。
4.当事人应向保险公司提供双方车辆信息、驾驶证、行驶证等相关证明文件。
第四章交通事故赔偿第四条在交通事故中,应根据造成的损失程度和责任判定进行赔偿。
具体赔偿标准如下:1.对于轻微事故,责任方应承担修理费用,并赔偿对方驾驶员的医疗费用。
2.对于一般事故,责任方应承担修理费用,并赔偿对方驾驶员的医疗费用、工作损失费用等。
3.对于重大事故,责任方应承担修理费用,并赔偿对方驾驶员的医疗费用、工作损失费用、精神损失费用等。
第五章交通事故处理机构第五条公司设立交通事故处理组织,负责处理公司内部发生的交通事故纠纷。
交通事故处理组织应具备以下职责:1.协调当事人之间的交通事故处理纠纷,推动纠纷解决。
2.监督当事人遵守交通事故处理程序,维护处理的公平和公正。
3.负责收集交通事故有关证据文件,记录事故过程和处理结果。
第六章附则第六条本规章制度经公司领导审批后生效,由公司交通事故处理组织进行具体实施。
交通运输交通事故调查处理制度

交通运输交通事故调查处理制度在现代社会中,交通运输事故时有发生。
为了确保公众的交通安全以及保护各方权益,建立健全交通事故调查处理制度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探讨交通运输交通事故调查处理制度的重要性、基本原则以及实施方法。
一、交通运输交通事故调查处理制度的重要性交通事故的频发给社会治安带来威胁,对受伤者和家属造成严重的身体和精神损失。
交通运输交通事故调查处理制度的建立和执行,可以帮助找出交通事故发生的原因,并对责任进行判定。
这有助于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并为受害者提供充分的赔偿和救济措施。
制度的有效实施可以提高整个社会的交通安全水平,为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保障。
二、交通运输交通事故调查处理制度的基本原则1. 公正公平原则:交通事故调查处理制度应该公正、公平地对待各方当事人,不偏袒任何一方。
所有的调查和处理都应基于客观事实和证据,避免主观偏见的干扰。
只有遵循公正公平原则,才能确保被损害方的合法权益得到充分保护。
2. 司法化原则:交通事故的调查和处理应当遵循司法程序,确保合法性和透明度。
相关部门和机构应具备必要的法律知识和调查技巧,按照法律程序进行调查和判定。
只有在司法化的过程中,才能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3. 效率原则:交通事故调查处理制度应高效运作,以减少调查时间和资源成本。
当事人可以通过系统化流程和规范化的报告形式,快速获得调查处理的结果。
同时,制度应鼓励各相关部门和机构的合作与协调,提高工作效率。
三、交通运输交通事故调查处理制度的实施方法1. 调查标准与流程:制定统一的交通事故调查标准与流程。
这包括调查所需的证据和材料,调查人员的职责和权益,以及调查结果的呈报和公示方式等。
2. 责任判定与赔偿机制:建立明确的责任判定原则和赔偿机制,确保受害者在事故中能够得到及时且公正的赔偿。
同时,对于责任方也要依法进行处罚,并对违规行为进行记录和登记。
3. 数据收集与分析:建立完善的数据收集与分析体系,对交通事故进行全面的统计和研究。
交通事故应急处置制度

交通事故应急处置制度一、应急处置组织机构和人员:1.应急处置指挥中心:设立交通事故应急指挥中心,负责指挥、协调和组织应急处置工作。
2.交通警察:交通警察是交通事故应急处置的核心力量,负责现场保护、交通疏导和调查处理等工作。
3.医疗救护人员:医疗救护人员应及时赶到现场,对伤者进行急救,并转送至医院进行进一步救治。
4.救援人员:救援人员负责现场救援、搜救被困人员和清理事故现场等工作。
5.宣传报导人员:宣传报导人员负责对交通事故进行媒体宣传和报道,引导公众关注和重视交通安全。
二、应急处置程序:1.接警和报告:接到交通事故报警后,应立即启动应急处置程序,通知相关单位和人员赶往现场。
2.现场保护:交通警察应及时赶到现场,采取措施保护现场,确保事故现场的安全。
3.伤者救助:医疗救护人员应尽快赶到现场,对伤者进行急救,确保伤者的安全和健康。
4.交通疏导:交通警察应根据现场情况和交通流量,采取灵活的交通疏导措施,保障交通畅通。
5.调查处理:交通警察应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和处理,收集证据,依法处理相关责任人。
6.清理现场:救援人员应及时清理事故现场,恢复道路通行,减少二次事故的发生。
7.宣传报导:宣传报导人员应及时对事故进行宣传和报道,引导公众重视交通安全。
三、应急处置制度的要求:1.快速反应:应急处置制度要求各单位和人员能够及时反应,迅速到达现场,做好应急处理工作。
2.协同合作:应急处置制度要求各单位和人员之间加强协同合作,形成合力,提高应急处置效率。
3.精细管理:应急处置制度要求对应急处置工作进行精细化管理,确保工作顺利进行。
4.法律依据:应急处置制度要求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置,确保处置过程合法合规。
5.信息共享:应急处置制度要求加强信息共享,通报案情、救助情况等,提高应急处置的整体水平。
四、应急处置制度的意义:1.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维护社会稳定和交通秩序,保障交通畅通,减少交通拥堵和次生事故。
交通事故处理规章制度

交通事故处理规章制度近年来,随着汽车的普及和道路交通的日益繁忙,交通事故频繁发生,已经成为社会大众生活的一部分。
为了维护交通秩序和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各级政府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交通事故处理规章制度。
交通事故处理规章制度主要包括事故报警、勘察、处理和赔偿等方面。
事故发生后,第一时间报警是必要的。
报警可以快速启动救援机制,保护现场和受伤人员不受进一步危害。
同时,报警也是记录事故发生的重要证据之一。
警方接到报警后,应尽快赶到现场进行勘察。
勘察的目的是确定事故原因、责任和造成的损失程度。
勘察人员通常会测量事故现场的尺寸和位置,拍摄照片,并询问事故当事人的情况。
基于勘察结果,交通事故的处理依法进行。
根据不同情况,有关部门会制定相应的处理措施。
对于一般交通事故,双方当事人应及时到公安交警部门办理相关手续。
如果事故造成人员伤亡或者财产损失较严重,当事人应在事故处理的同时,报案并配合警方进行调查。
交通事故处理的基本原则是依法公正,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各方当事人均有权提供证据来证明自己的清白或责任程度。
谈到交通事故的规章制度,就不得不提到对事故受害者的赔偿。
我国实行的是全责制,即依法由肇事者或其保险公司负责赔偿。
对于交通事故引起的人身伤害,根据损失程度和受害人的收入情况,采用不同的赔偿方式。
一般来说,受害人可以获得医疗费、误工费、残疾补偿金和精神抚慰金等方面的赔偿。
对于交通事故引起的财产损失,如果肇事者有保险,由其保险公司负责赔偿,保险金额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如果肇事者没有保险或赔偿不能完全覆盖损失,受害人可以通过法律途径申请强制执行。
交通事故处理规章制度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正常的交通秩序,保障了交通安全。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交通事故频繁发生的现象仍然存在。
事实上,许多交通事故是可以避免的。
提高驾驶员的安全意识和驾驶素养是预防交通事故的关键。
此外,还需要加强交通法规的宣传和应用。
司机在上路前应熟悉交通规则并时刻遵守,保持适当的车速和安全的车距,避免疲劳驾驶和酒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深圳市东部公共交通有限公司 交通事故处理流程规范一、发生交通事故的现场处理接到事故报案有关要求及标准:(一)重大伤亡事故指有人员死亡或重大群伤的事故,驾驶员、车队必须第一时间上报分公司和总公司领导,启动应急预案,公司有关领导应立即赶赴现场处理事故。
(二)了解事故情况后,如是一般车损事故,驾乘人员可现场解决的,应电话指导协调解决;现场不能解决的,第一时间携带照相机、协议书、印油、笔、纸赶赴现场,视情通知保险公司到现场协助处理。
(三)事故现场处理要求:不得移动事故车辆;劝阻围观者进入事故现场;寻找两名以上的事故目击者作证(证人姓名、联系电话、住址、书面经过)。
(四)事故现场的拍摄要求:原则上是先拍原始,后拍变动,先拍重点,后拍一般,先拍容易,后拍困难,先拍易于消失和破坏的,后拍不易消失和被破坏的。
摄影方位的确定,要以肇事为中心,反映现场的地形、路况、地面面貌、肇事车和其他事物的全貌(①接触点;②事故发生地前、后、侧面全景图;③车辆刹车痕迹;④车辆车牌号;⑤事故点车道标线、标志)。
(五)事故图的绘制要求:现场图包括现场的位置和周围环境以及遗留有痕迹、物证的地点、运动关系、事故情况等。
内容要求完整齐全、尺寸准确,以出事地点为中心,把痕迹、其他事物的相互关系按比例、图例绘制在图上,绘制时必须十分认真、细致、准确,见交通元素图形符号(附件7)。
(六)属车损事故,记录对方车辆资料:车牌号、驾驶员姓名、联系电话。
(七)属伤亡事故,记录伤亡者资料:伤亡者姓名、性别、年龄、职业、住址、籍贯、联系电话,并留下伤亡者身份证复印件。
(八)协助交警现场处理(现场的保护、取证、笔录),如车辆被扣,应记录车辆扣停地点,取回扣车回执。
(九)如当事双方同意协商私了解决,需双方签订书面协议,公司不承担事故损失。
(十)发生事故后如需报保险必须在事故发生后24小时内电话报事故车投保的保险公司。
(十一)事故发生后肇事驾驶员必须在24小时内到车队填报事故资料,在《交通事故登记表》(附件2)上做好记录,并建立交通事故档案(附件1),填写交通事故分析表(附件3)、驾驶员事故自述(附件4)、驾驶员事故认识(附件5)、交通事故询问记录(附件6)等。
(十二)如发生事故后对方逃逸,指导驾驶员拨打122报警。
如车损较小,在不影响安全行驶的情况下可指导驾驶员继续营运,如影响到行车安全,应指导驾驶员把车停到安全的位置等候抢修;如车损较大,则需立即赶赴现场。
二、交通事故跟踪流程及事故处理有关规定1、车损事故处理流程备注:此流程与《未结案事故跟踪表》(附表8)配套使用2、伤人事故处理流程(附表83、死亡事故处理流程备注:此流程与《未结案事故跟踪表》(附表8)配套使用4、事故处理有关规定(1)驾驶员自理的交通事故(私了),事故经济损失由驾驶员承担,不纳入公司事故考核。
(2)单宗事故费用支付款超过五万元,需报公司审核。
(3)事故赔偿一般应按法规规定的标准予以支付,特殊情况下如有法规规定标准之外的人道主义赔偿,3000以内报分公司批准,超过3000元的报总公司批准。
(4)如属车损事故,需在车辆修复前24小时内通知保险公司检验定损。
(5)车队应将所有事故赔偿资料复印一份留底作为到财务冲帐的凭证。
(6)伤人事故在伤者住院时应启动保险公司的医疗抢救担保金或交强险的支付程序,需转院应及时通知保险公司并办理转院手续。
(7)驾驶员发生交通事故后不保护现场或逃逸,造成事故责任无法认定,事故所造成的全部经济损失由肇事驾驶员承担。
三、事故报表报送规定(一)发生死亡事故,分公司或直属车队必须在6小时内向总公司报送行业行车事故快报表、事故现场图以及肇事驾驶员车辆资料,二天内向公司报送事故整改报告。
(二)二级公司、直属车队应在每月27日前将上月26日至本月25日的交通事故情况报送公司安技部(附件10、附件11)。
(三)二级公司、直属车队应在每月3日前将未结案交通事故情况报公司安技部(见附件8)。
四、事故借款及冲账(一)车队应指定专人(车队长或安全员)借款支付事故费用。
(二)事故借款支付有关事故费用后,借款人应备齐有关事故费用单据,到公司安全管理部门预冲帐,核定事故借款使用情况。
(三)公司根据直属车队规模的大少,核定每个直属车队可以常备5000至10000元事故备用金,直属车队使用事故备用金支付事故费用后,可以备齐有关事故费用单据,报安全管理部门核定预冲帐后,补足事故备用金。
(四)事故结案后一星期内,应递交事故资料办理保险索赔。
(五)公司收到保险公司事故赔偿后,事故借款人应填写交通事故处理费用审批表(见附表9),提供以下单据冲减事故借款:1、交警责任书复印件;2、交警调解书或法院裁决书复印件;3、事故费用单据复印件;4、保险公司赔款计算审批单原件;5、银行转帐单复印件。
五、事故“四不放过”处理(一)凡发生事故,应按“四不放过”的原则调查处理,作好书面记录。
(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分公司应立即进行事故倒查,召开事故分析会,深刻分析事故原因,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进行跟踪落实,向总公司提交事故整改报告。
(三)发生重大伤亡事故,应向全公司进行事故通报,作为事故案例警示教育所有司乘人员,认真吸取事故教训,防止类此事故再次发生。
(四)在交警部门作出事故责任认定后,应对有关责任人作出处理,重大伤亡事故分公司应向总公司提交事故处理报告。
1、对驾驶员的事故责任处理。
(1)经济处罚根据《深圳市东部公交司乘人员安全、服务及三大材料消耗考核暂行办法》规定执行。
(2)肇事驾驶员应停班约谈、培训,考核合格后才能重新上岗。
(3)一年内有三次以上(含三次)一般责任事故的,或造成人员死亡的交通责任事故,解除劳动合同,作辞退处理。
2、对管理责任人的处罚。
根据公司有关管理人员的安全考核办法处理。
六、事故档案(一)事故档案由分公司或车队保管存档,经损3000元以上的事故,必须建立事故档案,3000元以下的事故,车队要备案记录。
(二)事故档案要求一宗事故一卷案宗。
(三)每卷案宗要建立档案编号,编号按线路、年月日、顺序号,加A、B、C后缀区分事故类型编制,A为财产损失事故,B为伤人事故,C为亡人事故。
如编号3192008010101A,即319线路2008年1月1日发生的第一宗事故,属财产损失事故;编号3192008060503B,即319线路2008年6月5日发生的第三宗事故,属伤人事故。
(四)一般事故档案要求保存3年以上,亡人事故档案要求保存5年以上,然后封存。
(五)档案内容的填写,要保证真实,字体清晰,不得漏填。
(六)档案中需要填写的日期、时间统一用“2007年1月1日1时1分”格式,用24小时制表述。
(七)填写车辆的牌号需完整,车号中间不加注标点符号,如“粤BXXXX”。
(八)填写“事故概况”要完整说明事故发生的具体时间、详细地点、过程简况、对人员和车辆造成后果、现场处理情况等内容。
(九)“事故性质”分为财产损失事故、伤人事故、死亡事故(一般死亡事故指一次事故造成1-2人死亡;重大死亡事故指一次事故造成3-9人死亡;特大事故指一次事故造成10-29人死亡;特别重大死亡事故指一次事故造成30人以上死亡)。
(十)、“事故责任”统一用“全责、主责、同责、次责、无责”等类别表述。
二00八年十二月十日附件一:深圳市东部公共交通有限公司交通事故档案档案编号:事故时间:年月日天气:事故地点:事故性质:财产损失事故□伤人事故□死亡事故□事故形态:事故责任:车队:车号:粤B 车型:肇事驾驶员姓名:档案清单目录交通事故登记表 (1)交通事故现场图 (2)交通事故现场照片 (3)驾驶员事故自述 (4)驾驶员事故认识 (5)交通事故询问记录 (6)交通事故分析表 (7)肇事驾驶员驾驶证及从业资格证复印件 (8)事故费用单据复印件 (9)事故责任认定书 (10)事故处理调解书或法院判决书复印件 (11)事故车辆检测单 (12)责任事故驾驶员及管理人员处理记录 (13)事故快报表(重特大交通事故) (14)招聘考核培训记录(重特大交通事故) (15)事故整改报告(重特大交通事故) (16)事故结案报告(重特大交通事故) (17)附件2:深圳市东部公共交通有限公司交通事故登记表深圳东部公共交通有限公司交通事故分析表深圳市东部公共交通有限公司驾驶员事故自述姓名:性别:民族:出生年月:身份证号:籍贯:文化程度:驾驶证准驾车型:领证日期:车牌号:粤B 户籍所在地:现住址:单位及联系方式:经我自行请求,现将事故经过亲笔如下:当事人签名或指印:年月日附件5:深圳市东部公共交通有限公司驾驶员事故认识当事人签名或指印:年月日附件6:深圳市东部公共交通有限公司交通事故询问记录询问地点:询问时间:年月日自时分至时分询问人:询问记录:问:是否已婚?家庭经济情况怎样?问:家庭、夫妻关系如何?问:事发前一天几点下班?几点休息?休息是否正常?问:什么时间调休过?事发当天参加营运几趟?发生事故是第几趟?问:事发当天精神状态怎样?有无异常现象?问:事发当天车辆是否做了三检?车辆正常吗?问:发生事故时车速大约多少?看见伤者(对方)时的距离大约多远?采取了什么措施?问:事故现场伤者情况怎样?采取了什么措施?问:还有否补充?深圳市东部公共交通有限公司交通事故现场图深圳市东部公共交通有限公司交通事故现场照片深圳市东部公共交通有限公司肇事驾驶员驾驶证和从业资格证复印件深圳市东部公共交通有限公司事故费用单据(复印件)深圳市东部公共交通有限公司事故责任认定书(复印件)深圳市东部公共交通有限公司事故处理调解书(复印件)深圳市东部公共交通有限公司事故处理法院裁决书(复印件)深圳市东部公共交通有限公司事故车辆检测单(复印件)深圳市东部公共交通有限公司责任事故驾驶员及管理人员处理记录其他记事附件7:交通元素图形符号交通元素图形符号道路标线符号30附件8:深圳市东部公共交通有限公司制表人:审核:制表时期:年月日31深圳市东部公共交通有限公司交通事故处理费用审批表33附件102008年月车队(分公司)事故统计表填报部门:填报时间:注:1、事故原因可分车速过快、跟车过近、操作不当、注意力不集中、违章变更车道、酒后开车、其它等;2、报表周期为上月26日至本月25日;3、本报表每月27日前报送公司安技部。
34附件11200 年月事故月报表填报单位(盖章):单位负责人:填表人:联系电话:报出时间: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