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生态系统能量流动
人教版教学课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课件
3.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什么? 生产者 ——太阳光能
4.来源:
4.各个营养级能量的来源又是什么? 5.各营养级能量的去路有哪些? 5.去路: 被下一营养级的生物所利用 请以生产者(第一营养级)为例说明.
被分解者所利用
消费者 ——前一营养级
呼吸作用消耗
三、能量流动的特点
思考: 1.该生态 系统各营养级的 能量输入为多少 ? 各营养级的能量 去处? 2.计算各营养级 的传递效率?
鸟 昆虫 树
迁移创新:
1.为什么说“一山不容二虎”?
根据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和规律,
营养级越高,可利用的能量就越少,老虎在生态系统
中几乎是最高营养级,通过食物链(网)流经老虎的 能量已减到很少的程度。因此,老虎的数量将是很少 的。故“一山不容二虎”有一定的生态学道理。
迁移创新:
2.食物链一般不超过5个营养级?
第五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 性
第二节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执教人 王成振
第五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 性
第二节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2012.3.7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
本节内容是人教社高中生物必修模块3第五章的 核心内容,. 亦是本章的重点,在教学中本节知识 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既和必修一模块《细胞代谢》 的知识联系密切,又直接关系到《生态系统的物质 循环》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学习,学科内综合 性强,理论联系实际紧密,是高考命题的热点。
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
次级消费者
呼吸作用
生产者 (植物)
(植食性动物) (肉食性动物) (肉食性动物)
初级消费者
三级消费者
分解者
呼吸作用
第2节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8. 蓝色箭头表示: 该能量是散失到系统外的,不能再利用的能量
9. 能量散失的主要途径: 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 10.能量传递的效率: 10%~20%
能量传递效率的有关计算
选取最短食物链
消费 者获 得的 能量 最多 最大的传递效率20%
选取最长食物链
最少 最小的传递效率10%
五、能量金字塔
3、下图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部分示意图,各代 表一定的能量值,下列各项中,不正确的是( B )
A.生物与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不可逆转,所以能 量流动具单向性 B.①表示流经生态系统内部的总能量 C.一般情况下,②为①的10%~20% D.从能量关系看:②>③+④
4.某草原上长期生活着野兔、狐和狼,它们共 同形成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经测定其各种生物 所含能量如表5-1。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呼吸作用
生产者
(植物) 遗体 残骸
初级消费者
(植食性动物)
分 解 者
被下一营养级 的生物所利用
…
….
粪便
初级消费者 摄入
2.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示意图
分 初级消费者 解 同化 呼 者 去路: 遗体 吸 利 用于生长 呼吸作用消耗 发育和繁殖 用 残骸 失散 呼 分解者分解利用 次级消费者 吸 下一营养级摄食 摄入 散失
能量是如何流动的?从哪里开始研究?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教材第94页,并 分析下面的问题:
二.能量流动的过程 请阅读并讨论: ⒈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源: 太阳光能
2.起点: 生产者 渠道:食物链和食物网 1.生态系统的能量来源是什么?
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 3.流经生态系统总能量: 2.能量流动的起点和渠道是什么? 能的总量(约占1%)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1、概念:包括能量的 输入、 传递、转化 和 散失 的过程。
生态系统
无机环境
输入
光能
生物群落
传递和转化
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
散失
热量
热量 热量
2.起点: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 3.总能量: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4.能量流动的过程:
(1)输入:
①含义:能量由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
18.8
植食性动物 62.8
2.1
分解者 14.6
7.5
12.6 29.3
0.1
肉食性动物 12.6
5.0
未利用 327.3
…
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示意图P173
摄入的能量:
粪便
粪便中的能量(未被同化的能量)
初级消费者 摄入
属于上一营养级同化量的一部分
该营养级所固定的能量
属于本营养级的同化量
初级消费者
②参与者: 生产者 ③相关生理过程:光合作用、化能合成作用
④总能量 : 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流入到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⑤形式 : 有机物固定
(2)、传递: ①形式: 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②途径: 食物链和食物网 ③每一 环节能量的来源:
A、生产者:太阳能 B、消费者:上一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 C、分解者:生产者(遗体、残枝败叶); 消费者(尸体、粪便)
C
例3豌豆蚜和鳞翅目幼虫是利马豆的主要害虫 ,蝉大眼蝽可取食利马豆及两类害虫。研究人 员用蔬果剂处理去除部分豆荚后,测试以上动 物密度的变化,结果见下表(单位:个/株,蔬 果剂对以上动物无危害)。
(1)调查豌豆群的种群密度应采用 法,施用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知识点
第2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1、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指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
输入:(1)能量的最终源头:太阳能(2)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传递:(1)渠道:能量沿着生物链、食物网逐级流动(2)形式:以有机物中的化学能传递转化:太阳能光合作用化学能呼吸作用热能散失:各级生物的呼吸作用及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呼吸),能量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注意:流经各营养级的总能量:对生产者而言强调关键词“固定”而不能说“照射”;对各级消费者而言强调关键词“同化”而不能说“摄入”。
)2、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1)太阳能进入第一营养级:生产者光合作用将太阳光能固定转变成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
⑵输入每一营养级的能量的去向:①一部分:生产者呼吸作用中以热能形式散失。
②一部分:流入下一营养级。
③一部分:被分解者分解。
④一部分:暂未被利用(最终被分解者分解)。
未利用是指未被自身呼吸作用消耗,也未被后一营养级和分解者利用的能量。
(3)下一营养级粪便中的能量属于上一营养级同化(或固定)的能量,而不属于自身的。
(4)同化量=摄入量—粪便中的能量=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的能量+自身生长、发育、繁殖消耗的能量=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的能量+被下一营养级同化+被分解者利用= 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被下一营养级同化+被分解者利用 +未利用的能量(5)能量流动图解:补充图中标号代表的内容:h: 粪便量c: 初级消费者同化量f: 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量d: 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量i:遗体残骸中的能量g:分解者分解量甲:生产者乙:消费者丙:次级消费者丁:呼吸作用戊:分解者3、能量流动的特点:(1)单向流动:①方向:沿食物链由低营养级流向高营养级。
②特点:不可逆转,也不能循环流动。
(2)逐级递减:①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逐级减少,传递效率约为10%~20%。
②营养级越高,所获得的能量越少,因此食物链越长,能量损失越多。
5.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2)逐级递减:能量在相邻两个_营__养__级__间的传递效 率大约是_1_0_%_~__2_0_%_。
2.能量金字塔: (1)概念:将单位时间内各个_营__养__级__所得到的能量数 值,由_低__到_高__绘制成图,可形成一个金字塔图形,叫 做能量金字塔。
(2)能量金字塔中的营养级: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营养 级越多,在能量流动过程中消耗的能量就_越__多__。生态 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一般不超过_4_~__5_个营养级。
【解题指南】(1)关键信息:题干“若鹰迁入了蝉、螳 螂和黄雀所在的树林中,捕食黄雀并栖息于林中”。 (2)关键知识:生产者固定太阳能是食物链(网)能量流 动的开始,高营养级生物的加入增加了能量消耗的环节, 并不增加或改变能量流动的方向。
【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 链(网)和能量流动。A项,题干中包含的食物链:植物 →蝉→螳螂→黄雀→鹰,鹰的迁入会导致黄雀减少、 螳螂增加、蝉减少等变化,故错误。B项,该生态系统 中细菌产生的能量不参与能量流动,生产者一般是通 过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故错误。C项,鹰的迁入使该
A.造成Ⅱ的原因可能是生产者的生活周期很短或初级 消费者的个体很小 B.Ⅰ、Ⅱ中的消费者的总能量都大于生产者同化的总 能量 C.Ⅰ中的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应该大于Ⅱ中 的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D.Ⅰ中的生产者同化的总能量大于消费者的总能量, 但Ⅱ中的则相反
【解析】选A。由图分析可知,Ⅱ有4个营养级,且第二 营养级个体数量大于第一营养级,造成Ⅱ的原因可能 是生产者的生活周期很短或初级消费者的个体很小数 量很多;能量流动的起点是生产者,且能量流动的特点 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因此Ⅰ、Ⅱ中的消费者的总 能量都小于生产者同化的总能量;生态系统中的能量 传递效率是相同的,为10%~20%;Ⅰ中的生产者同化的 总能量大于消费者的总能量,Ⅱ中也是。
新教材高中生物3.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二、能量流动的特点
464.6 62.8 13.52% 62.8 12.6 20.06% 12.6
能量传递效率=
某一营养级的同化量 上一营养级的同化量
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 传递效率是10%~20%
二、能量流动的特点
变式:最多需要A__1_0_0_0___kg 方法:多条食物链, 需最少能量:选最短食物链;按÷20%计算 需最多能量:选最长食物链;按÷10%计算
题型三:关于“定值”的计算 在食物网中,某一营养级同时从上一个营养级的多种生物中按一定比例 获取能量,则按照单独的食物链进行计算后再合并。
【例】有一食物网如图所示。如果能量传递效率为10%,各条食物链传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在由草、兔、狐组成的一条食物链中,兔经同化作用所获得的能量, 其去向不应该包括( B )。 A.通过兔子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 B.通过兔子的粪便流入分解者体内 C.通过狐的粪便流入分解者体内 D.流入狐体内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下图是某湖泊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定量分析图解。图中A.B.C代表三个营养级,数字均为 实际测得的能量数,单位为106kJ。已知该生态系统受到的太阳辐射为1188872×106kJ, 但其中1188761×106kJ的能量未被利用。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3.流入某一营养级的能量,为什么不会百分之百地流到下一个营养级? 流入某一营养级的能量除了流入下一营养级的之外,还有以下去向: ①一部分通过该营养级的呼吸作用散失; ②一部分作为排出物、遗体或残枝败叶被分解者利用; ③一部分未被捕食,未能进入下一营养级。 所以,流入某一营养级的能量不可能百分之百地流到下一营养级。 4.通过以上分析,你能总结出什么规律? 能量流动是单向的;能量在流动过程中逐级递减。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思考:人工鱼塘、城市生态系统输入的总能量 就是鱼塘、城市中全部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 ,对吗?
2、能量的传递(在生物群落内部) (1)每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全部流入下一 营养级了吗?画出能量流经第一、二营养级 示意图。
(关键词:摄入量、同化量、生长发育繁殖、 分解者、粪便、呼吸作用)
生产者的能量流动途径
(2)传递给初级消费 者的能量是否包括生 产者呼吸作用消耗的 能量? (3)初级消费者产 生的粪便量是否属于 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 量?同化量、摄入量 和粪便量之间有什么 关系?
(4)生产者流向分解 者的能量包括哪些? 分
生产者
同化量
枯枝 落叶 遗体
呼 吸 作 用
解
者
用于生长
发育和繁殖
散失
利
用
吸 作 用
例2.在1957年,美国的生态学家H.T.Odum对佛罗里达州的银泉进行了生态 系统营养级和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下表是调查结果。表中的①、②、③、④分 别是表示不同的营养级,⑤为分解者。GP表示生物同化作用所固定的能量,R表 示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NP表示生物体贮存着的能量(NP=GP-R),下列叙述 中正确的是( C) 单位:102千焦/m2/年 GP NP R
第一:食物链中各营养级捕食关系不可逆转(自然选择 原因是:的结果) 第二:各营养级生物呼吸作用产生的热能不能转化为化学能 (2).逐级递减 原因是: 第一:各营养级的生物呼吸作用消耗了大部分的能量 第二:各个营养级总有一部分能量未被下一个营养级 的生物所利用。 第三:各营养级生物中的能量都有一部分流入分解者
① ② ③
④ ⑤ 输入
15.91 871.27 0.88
141.20 211.85
2.81 369.69 0.34
5.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20-
第2节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学习目标导航
J 基础知识 Z 重点难点
ICHUZHISHI
IHONGDIANNANDIAN
D典型例题 S随堂练习
IANXINGLITI
UITANG LIANXI
一
二
三
四
本表呈现的是某生物体的有机汞浓度。 有机汞存在生物富集现象,即随 着营养级的增加,汞浓度增加,所以从表中有机
一
二
三
四
象征含义 每一级的 含义
能量沿食物链 流动过程中具 有逐级递减的 特征 每一营养级所 含能量的多少
生物个体数目在 食物链中随营养 级升高而逐级递 减 每一营养级生物 个体的数目
生物量(现存生物有机物 的总质量)沿食物链升高 而逐级递减 每一营养级生物的有机物 总量
-16-
第2节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8-
第2节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学习目标导航
J 基础知识 Z 重点难点
ICHUZHISHI
IHONGDIANNANDIAN
D典型例题 S随堂练习
IANXINGLITI
UITANG LIANXI
一
二
三
四
一、能量流动的过程
1 .能量的输入 几乎所有的生态系统——太阳能 (1)源头 深海热泉生态系统——氧化无机物产生的化 学能 相关 (2)生理 过程 (3)输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13-
第2节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学习目标导航
J 基础知识 Z 重点难点
ICHUZHISHI
IHONGDIANNANDIAN
D典型例题 S随堂练习
IANXINGLITI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一、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概念和过程1.能量流动的概念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
2.能量流动的过程地球上几乎所有的生态系统所需要的能量都来自太阳能。
(1)能量流经第一营养级的过程①能量输入: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固定在它们所制造的有机物中。
②能量去向(2)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的过程①初级消费者摄入量=初级消费者同化量+初级消费者粪便量。
②初级消费者同化能量=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③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通过遗体残骸被分解者利用的能量+被下一营养级摄入的能量。
(3)能量流动图解易错提示:初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属于箭头①,而不属于箭头②,如兔子吃草,兔子的粪便相当于草的遗体残骸,应该属于草流向分解者的能量。
同理,次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属于箭头②,而不属于箭头③。
(4)能量流动过程总结3种能量流动过程图比较图1:每一环节能量去向有2个,图中出现粪便量,由于同化量=摄入量-粪便量,所以A为摄入量,B为同化量;由图可知B同化量总体有2个去向,即D为呼吸散失,C为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C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量有2个去向,即E为流入分解者的能量,F为下一营养级摄入量。
图2:每一营养级能量去向有3个(除最高营养级)即:一个营养级同化的能量(A)=自身呼吸消耗(E)+流入下一营养级(被下一营养级同化B)+被分解者分解利用。
图3:每一营养级能量去向有4个(研究某一时间段)(除最高营养级)即:一个营养级同化的能量(A)=自身呼吸消耗(D)+流入下一营养级(被下一营养级同化B)+被分解者分解利用+未被利用。
“未利用”是指未被自身呼吸作用消耗,也未被后一个营养级和分解者利用的能量。
重点中的重点各营养级同化量来源和去向注意:最高营养级的能量去路缺少下一营养级同化。
二、能量流动的特点1.能量流动的特点及原因分析 特点 原因分析单向流动 ①能量流动是沿食物链进行的,食物链中各营养级之间的捕食关系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是不可逆转的。
复习5.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答案:C
例4.在“绿色植物→昆虫→蛙→蛇”这条食物链中,若能量 传递效率为10%~20%,则蛇每增加1kg体重,最多需要消耗的
绿色植物的质量是( A. 25 kg
C. 1000 kg
) B. 125 kg
的能量。
【易误警示】
(1)生产者的同化量就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2)真正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应该是该生物的同
化量,即同化量=摄入量-粪便量。
二、能量流动的特点
1. 单向流动 :能量流动只能从第一营养级流向第
二营养级,再依次流向后面的各个营养级,不 可 逆转,也不可 循环流动 。 2. 逐级递减 :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传递 效率大约为 10~20% 。
3.能量金字塔:将单位时间内各个营养级所得到 的 能量数值 由低到高绘成图,可形成一个金字
塔图形。
提醒 (1)能量单向流动的原因:①只能从被 捕食者流向捕食者,不能逆流;②散失的热能 不能重新利用,不能循环,只能单向。 (2)能量逐渐递减的原因:①自身呼吸消耗; ②分解者分解;③未被利用。
三、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
1.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 人工生态系统,使能 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2.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 能量流动关 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
分。
有关能量流动计算的考点
1.要求确定能量的传递效率
关于能量的传递效率,有些题目会直接告诉,如果没有直接 说明的,可以遵循以下规律确定。
①求“最多”则按“最高”值20%流动 ②求“最少”则按“最低”值10%流动 (未知) (已知) 较低营养级 较高营养级 (未知) ①求“最多”则按“最低”值10%流动 (已知) ②求“最少”则按“最高”值20%流动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完美版)
初级消费者 摄入
初级消费者 同化
分 解 者 利 用
呼 吸
遗体
呼 吸
残骸
用于生长 发育和繁殖
次级消费者 摄入
散 失
散失
能 量 在 第 二 营 养 级 中 的 变 化
...
鹰(最高营养级)的能量 去向如何 呼吸消耗
分解者分解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
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在这个过程中每一 个营养级都有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
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
生产者 (植物)
植食动物
肉食动物
肉食动物 …
分
解
呼吸作用
者
总结
1、能量流动的起点:(能量的最终源头) 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太阳能) 2、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生产者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3、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渠道:
食物链和食物网
4|、生态系统能量的散失: 热能
3、肉食动物不可能是一条食物链中的第几 营养级( B ) A.第五 B.第二 C.第三 D.第四
4、对水稻→鼠→蛇→鹰这条食物链的错误 描述是( D ) A.水稻是生产者 B.鼠是初级消费者 C.蛇是次级消费者 D.鹰属于第三营养级
5.下面有关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C ) A .能量流动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 B.食物链越短,可供消费者的能量越多 C .初级消费者越多,次级消费者获得的能量越少 D .营养级越多,散失的能量越多
• 3. 根据规定的能量流动效率计算
例4 有一食物网如图1所示。假如猫 头鹰的食物2/5来自兔子,2/5来自老 鼠,其余来自蛇,那么猫头鹰要增加 20g体重,最多消耗植物多少克?
• 例5 在如下图3所示的食物网中,已知 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转化效率为10%, 若一种生物摄食两种上一营养级的生物 时,两种被摄食的生物量相等,则丁每 增加10千克生物量,需消耗生产者多少 千克?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识图作答:下图表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请据图回答:
(5)从生态系统能量传递效率上看,一个 营养级的能量,流到下一个营养级只 10%-20%因此,一个食物链一般不 有______
五个营养级 能超过______
一、能量流动相关概念
新陈代谢 同化作用
又叫合成代谢,是指生物体把从外界环 境中获取的营养物质转变成自身的组成物质, 并且储存能量的过程。
异化作用
又叫分解代谢,是指生物体把自身的一部 分组成物质加以分解,释放出其中的能量, 供给生命活动的过程。
一、能量流动相关概念
光合作用
光能 叶绿体
6CO2+ 6H2O
C6H12O6+ 6O2
呼吸作用
线粒体 6CO2 + 6H2O + 能量 ATP
热能散失
C6H12O6 + 6O2
一、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
2、能量是怎样流经第一营养级的? 量阳生 呼吸散失 )能产 (呼吸消 (者 耗量) 遗体、 分解者 光固 残枝败叶 合定 作的 用于生长、 初级消费者摄食 用太 发育、繁殖(光合作 用量-呼吸作用消耗量 =储存量)
思考: 1、逐级递减这一特点与能量守恒定律矛盾吗? 2、从能量流动的特点角度解释为什么食物链一 般不超过五个营养级及“一山不容二虎”的原理。 3、如把各个营养级的生物量(质量)和数量用 金字塔的方式表示,是否也成金字塔形?如果是, 有没有例外?
生物量金字塔:人们对一片海域中生态 系统作了统计:
生产者(大叶藻) 4 800万吨; 初级消费者(吃大叶藻的小鱼虾) 1200万吨; 次级消费者(吃小鱼虾的大鱼)17万吨;
第2节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假设你像小说中的鲁宾逊那样, 流落在一个荒岛上,那里除了 有能饮用的水之外,几乎没有
任何食物。你随身尚存的食物
只有一只母鸡,15kg玉米。 策略 1.先吃鸡,再吃玉米。 2.先吃玉米,同时用一部分玉 米喂鸡,吃鸡产下的蛋,最后 吃鸡。
一 能量流动的概念和过程(完成学案梳理并思考下列问题)
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 ②输入过程:主要是通过生产者的_________ 化学能。 _______
(2)传递:
食物链和食物网 。 ①传递途径:_______________ ②传递过程:
生产者
次级消 费者
分解者
(3)转化和散失过程(以第一营养级为例): 呼吸作用 过程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①_________ 生长、发育和繁殖 等生命活动,储存在植物体的_____ 有机 ②用于_________________ 物 中。 ___ 分解者 分解而释放出来; a.一部分随着残枝败叶等被_______ 第二 营养级。 b.另一部分则被初级消费者摄入体内,流入_____
1.人们常用能量金字塔来描述一个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所 得到的能量的数值,下面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A.生态系统中,营养级越多,在能量流动过程中损失的 能量越多
B.最多约有20%的能量从第一营养级流入次级消费者
C.生产者呼吸消耗的能量一般没有流入初级消费者的能量 多 D.位于金字塔顶部的消费者获能最多
1、太阳能如何进入生态系统(输入)?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就一个生物个体(如人)而言,能量是如何输入、储存、
转化和散失的呢? 能量输入
个体 储存在体内的能量 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 能量流经一个生物个体的模型
能量流动的分析
3-2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学设计】生物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
生物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教学设计】第2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学习目标]1.通过分析生态系统中能量在生物群落中单向流动并逐级递减的规律,培养物质与能量观等生命观念、归纳与概括等科学思维。
2.通过举例说明利用能量流动规律,人们能够更加科学、有效地利用生态系统中的资源,培养关注生物学社会性议题的社会责任感。
3.通过解释生态金字塔表征了食物网各营养级之间在个体数量、生物量和能量方面的关系,培养建模的科学思维。
4.通过调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培养观察提问、团队合作、交流讨论等科学探究素养。
【课件自主预习】一、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概念和过程1.能量流动的概念:是指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
2.能量流经第一营养级的过程(以绿色植物为例)(1)能量输入: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固定在它们所制造的有机物中。
(2)能量去向①在生产者的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②用于生产者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储存在植物体的有机物中。
构成植物体的有机物中的能量,一部分随着残枝败叶等被分解者分解而释放出来;另一部分被初级消费者摄入体内,这样,能量就流入了第二营养级。
3.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的过程(1)能量输入:初级消费者同化生产者的能量。
(2)能量去向①在初级消费者的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②用于初级消费者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储存在初级消费者的有机物中。
构成初级消费者的有机物中的能量,一部分以遗体残骸的形式被分解者利用;另一部分被次级消费者摄入体内,这样,能量就流入了第三营养级。
(3)图解4.能量在不同营养级间变化情况能量在第三、第四营养级的变化,与第二营养级的情况大致相同。
5.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示意图(教材P55图36)由图可以看出:生产者及各级消费者能量流动相同的三个去向是: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被下一营养级同化,被分解者利用。
二、能量流动的特点和生态金字塔1.能量流动的特点2.能量的输入任何生态系统都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补充,以便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课件
入量
()
(8)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转化不遵循能量守恒定律,总量
越来越少
()
(9)流经该生态系统的能量能够重新再回到这个生态系统,被
重复利用
()
答 案 (1)× (2)× (3)√ (4)× (5)√ (6)√ (7)× (8)× (9)×
探究点二 能量流动的特点及相关计算 美国生 态学家林德曼对一 个结构相对简单的 天然湖泊 —— 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进行了定量分析,得出了如图所示的 数据[单位:J/(cm2·a)],请完成以下分析:
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 能量 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 氧气 的 过程。
4.化能合成作用:少数种类的细菌能够利用体外环境中的 某些无机物 氧化时所释放的能量来制造有机物。
5.在“草→兔→狼”这条食物链中,兔属于第 二 营养级, 初级 消费者;兔生命活动需要的能量来自于 草 。
【情景导入】 电影推荐:请同学们欣赏《荒岛余生》电影。谈谈你的感想。
【活学活用】 3.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四川某地通过新建沼气池和植树
造林,构建了新型农业生态系统(如图所示)。请判断下列说 法的正误。
(1)该生态系统中,处于第二营养级的生物有人和家禽、家畜
() (2)该生态系统中,人的作用非常关键,植物是主要成分( ) (3)该生态系统的建立,提高了各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归纳提炼】 能量流动的极值计算 (1)能量在食物链中传递的计算 ①在一条食物链中若某一营养级的总能量为 n,则最多传 到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为 0.2n,最少为 0.1n。 ②在一条食物链中,某一营养级的能量为 n,需要前一营 养级的能量至少为 n÷20%=5n,最多为 n÷10%=10n。 (2)能量在食物网中传递的计算 ①若一食物网中,已知最高营养级增加能量为 N a.求最多消耗第一营养级多少时,按最长食物链,最低传 递效率计算;
3.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y+5=5.1+2.1+0.25+0.05
x
y
y=2.5 x+2=0.5+2.5+4+9
x=14
2.5/16*100%=15.6%
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 3+14+70+23+2+5
3.如图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部分示意图(字母表示能
量的多少),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c
呼吸作用
用于生长 发育和繁殖
B.食物网中的计算:
A
BC
DEF
思考:如上食物网中,①A为1千克,则C最多约为多少?C最少约为多少?
0.04千克
0.0001千克
正推解题思路:最少按最长食物链、最小效率(10%)算 最多按最短食物链、最大效率(20%)算
② 若C增加1千克,则A最少需要消耗多少千克?最多又为多少?
25千克
10000千克
消费者 —来自上一个营养级的同化量(+人工投放有机物中的能量
5.归纳各营养级能量的去路有哪些?
5.去路:
呼吸作用消耗 被下一营养级的生物所利用(最高营养级除外)
被分解者所利用 未被利用(定时分析)
三、能量流动的特点
[思考]流经某生态系统的能量能否再回到这个生态系统中来?为什么? 不能 【思考.讨论】的数据,完成表格,分析赛达伯格胡的能量流动,总结能量流动的特点。
初级消费 者摄入
初级消费 者同化
用于生长、 发育和繁殖
粪便 (粪便属于上一营养级的同化量)遗体残骸 分解者利用
次级消费 者摄入
(3)中间营养级的能量去向:①③呼流入吸下作用一营散养失级;②;④分未解被者利利用用(;定时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如何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 • 天然条件下:温度的升高,雨量的增多。 人工条件下:营造高光合效能的速生树种, 树 种的合理混交,整地,灌溉,排水,施 肥,森 林抚育,病虫害防治等。 • 从实质上看,提高生产力的措施实际上是 向生态系统增加能量的投入。 • 温室效应的积极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可以 提 高地球陆地生态系统的生产力。
• 生产力(productivity):指单位时间单位面积的生 产 量,即生产的速率。 • 总第一性生产力:也称为总初级生产力,指单位 时 间和单位面积内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所制造 的有 机物的总量(包括植物呼吸消耗掉的部分)。 • 净第一性生产力:也称为净初级生产力,指绿色 植 物除去呼吸消耗之后的有机物的积累速率。 • 地球上绝大多数的生物的能量来源于生态系统 的 净生产力。
4. 生物量在植物体内的分配
生物量在植物各器官中的比例关系 树干 枝条
总生物量
叶片 总根系
美国长岛松栎幼林 (Whittaker):根:25%;树 干:40%;叶:33%;花果:2%
经营者的愿望 林业工作者:净生产量更多地分布于树干; 农民:要求农作物结出更多的种子或其他可食的块茎和根茎;
各器官的生物量之间具有相关性。
g/m 2•天
荒漠 草原、稀树 和极 干草原、深 热带雨林、 地 湖、山地森 浅湖、农耕 林 地
深海 大陆架
某些河口、珊瑚礁、冲积 平原、 有燃料补助的农业
( 3)影响生产力的因素:
• 光照、温度、水分(降水)、养分、生长 期 和生物因子都会影响生态系统的生产力。 • 生态系统的结构也会影响生态系统的生产 力。 • 通过改善上述的各种生态因子,可以提高 森 林生态系统的生产力。
第二章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本章主要内容
• • • • • 一 二 三 四 五 关于能量的基本概念 生物能量的来源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生态系统中能量动态和储存 森林经营对生态系统中能量的影响
为什么要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 能量是生态系统的驱动力。 • 林业、农业、渔业、牧业等工作者对森林、 农田、渔场、草原等的经营管理,应掌握 能量的输入和输出途径及其限制因素,以 达到高产目的,设法调整生态系统的能量 分配关系,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 分。
3 净生产力和生物量
(1)生态系统生产力的变化 森林的总生产力一般在中年达到高峰, 然 后稍微下降达到一个稳定值;但呼吸作用 随 年龄的增加成逐渐增加的趋势;因此,净 生 产力在中年达到最高值。
林分总生产力
林分净生产力
林分呼吸
林分年龄
• ( 2)各种生态系统的生产力比较 : • 奥德姆根据初级生产力将生态系统划分为4级: • 最低:荒漠和深海,通常为0.1g/m 2•天或少于0.5 g/m 2 •天。 • 较低:山地森林、热带稀树草原、某些临时农耕 地、 半干旱草原、深湖和大陆架0.5-3.0g/m 2 •天。 • 较高:热带雨林,长久性农耕地和浅湖,3-10 g/m2 •天。 • 最高:少数特殊的生态系统(农业高产田、 河漫 滩、三角洲、珊瑚礁、红树林),10-20 g/m 2 • 天。
• 热力学第二定律(熵律entropy law) • 自然界中任何形式的能最终归宿是热能, 且不可逆。 • 在能量的转换过程中,总有一些能量损失 掉,一种形式的能不会全部转换成另一种 形式的能。
热力学的两个定律
第一定律:A = B + C 第二定律:C < A
A: 日光:100单位释放的能量
B: 热,98单位释放的能量形式
4'C 3'C
3'C
2'C 1'C P 4'C
数量
2'C 1'C P
能量
2'C 1'C P
3'C
3'C 2'C 1'C P
落叶林
草地
落叶林及草地生态系统数量和能量金字塔
单位:公斤 1
鱼 浮游动物 浮游植物
10 100 1000
湖泊生态系统的生物量金字塔
能量金字塔
四 生态系统的能量动态和储存
• • • • (一)基本名词解释 1.与生产量有关的概念: 生产量(production):一定时期内有机物质增加的总重量。 总生产量(gross production):某一时期合成的有机物质 总量. • 净生产量(net production):总生产量减去呼吸损失的部 分. • 初级生产量(primary production):绿色植物的生产量. • 次级生产量(secondary production):消费者的生产量.
初级生产者 陆地与海洋生态系统的食物链
• 腐生食物链(分解食物链): 指以死有机物质为 基 础,从腐生生物开始的食物链。森林是以腐生 食 物链为优势的生态系统。在森林中,有90%的 净生 产是被腐生生物所分解消耗的。 • 在自然界中不如捕食食物链明显,但是它是最 重 要的食物链。初级生产者合成的有机质只有一小 部分被动物取食,而在食物链中进行传递,大部 分 被分解者所分解。
不同生态系统总初级生产量中用于呼吸的消耗
呼吸消耗占 比重 (%) 净生产效能 (净生产量/总生产量)
生态系统
弃耕地 苜蓿地 欧洲松人工林 松栎林 热带雨林
450年生花旗松林
15 23 38 39 55 71
85 77 62 61 45 29
• • • • •
( 2)草食动物的消耗 因生态系统类型不同而有很大变化。 草地损失量约28%-60%之间。 森林为1.5%-2.5%。 水体生态系统浮游植物群落60%-99%。 思考:如何看待森林中的昆虫?
(三)初级消费者(草食动物)营养级
• 有关能量转化效率的概念: • ( 1)利用效率=食物摄入量/被食者生产 量 • ( 2)同化效率=同化的能量/食物摄取量 ( 3)净生产效率=生产量/同化的能量 ( 4)总生产效率=(2) × (3) =生产 量/食物摄入量 • ( 5)生态效率=(1) × (2) × (3) =消费者生产量/被食者生产量
(四)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流动
1.能量流动的过程:
呼吸作用 取食
取食
太阳
分解者
热
SUN
热
热
热
生产者
草食动物
肉食动物
第二级肉食动物
分解者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 2.能量流动特点: • ( 1) “越流越细”,能量在流动过程中逐渐减 少。 到最后,不足以维持一个营养级,所以一般 营养 级不超过5个。 • ( 2)能量单向流动,不可逆。绿色植物固定的 能量最后都以热量的形式散发出去。 • 3.生态系统中的三种能流: • ( 1)第一种能流:沿草牧食物链进行的能流。 通 过捕食过程实现。 • ( 2)第二种能流:沿腐生食物链进行的能流。 通 过微生物的分解过程来实现。是还原和腐化过 程。 • ( 3)第三种能流:贮存和矿化过程。
C:糖,2单位 浓缩的能量形 式
SUN
橡树叶能量转换系统
二、 生物能量的来源 我们能利用的能量来自:太阳辐射、核能、 地热 太阳辐射能是生态系统中的能量的最主要 来 源。
万物生长靠太阳!
按能量来源将生物分为:
光能自养型(photoautotrophs)
自养生物
化能自养型(chemoautotrophs) 草食动物(herbivores)
(五)生态金字塔(ecological pyramid)
1.概念:
把每个营养级有机体的数量、能量或生物量,按 营养级的顺序依次排列,绘制成图, 所得到的图 形就称为生态金字塔。
营 养 级
能量、数量、生物量大小
• 2.分类: • 生物量金字塔(pyramid of biomass) • 以各营养级的生物量为基础构建的生态金字塔, 一般为 正三角形。 • 数量金字塔(pyramid of numbers) • 以各营养级的生物个体数量为基础构建的生态金 字塔, 有时为正三角形,有时为倒三角形,有时 不能确切的体 现各营养级的能量变化关系。 • 能量金字塔(energy pyramid) • 以各营养级所包含的能量为基础构建的生态金字 塔,为 正三角形。 能量金字塔最能够确切的表示 各营养级能量的变化。
草食动物对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量的消耗
生态系统 成熟阔叶林 针叶人工林 人工经营牧地 海洋 海湾 初级生产者类型 草食动物的消耗量(%) 树木 松树 草本植物 浮游植物 浮游植物 1.5-2.5 12.5 30-45 60-99 75
( 3)凋落物的消耗
除去草食动物危害以外,净生产量的另一个 损失 是凋落物量。尤其是森林中,凋落物消耗占 有很大 的比例,而草原相对较小。 森林内凋落物量从极地到赤道不断增加,与 生 物量和净初级生产力的变化规律相似。但赤道 地 区的凋落物的积累量 是最低的。
主要影响因素:品种,环境,经营措施
5. 能量流周转期
• 表明生态系统中能量流转的快慢。
生物量(g / m 2) 转换时间(年)= 净生产力(g / m 2 / yr) 凋落物积累量(g / m2 ) (凋落物)转换时间(年)= 凋落速率(g / m2 / yr) 陆地森林生态系统一般为20年, 水体浮游生物群落则少于20天。
被食者生产量
摄取的能量
利用效率 同化效率 生 态 效 率
总初级生产力=净初级生产力+呼吸消耗
生物的生长过程实际是净 生产 力的积累过程。
(二)初级生产者(绿色植物)营养级
1 能量输入 ——光合作用 光合效能:太阳能量进入生态系统的效能。 生产量 X 100% 光合效能=
进入系统的太阳能量
测定值:1%-5%
2 能量消耗
• ( 1)呼吸的消耗 • 植物群落呼吸损失掉的能量变化幅度在15 %-90% 以上。 • 损失量从极地到热带逐次提高。原因:温 度增高, 尤其是夜晚温度高。从而影响植 物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