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州词》阅读答案

合集下载

学年小学四年级(上)语文 古诗三首 凉州词 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学年小学四年级(上)语文 古诗三首 凉州词 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学年小学四年级(上)语文古诗三首凉州词同步练习题(含答案)学年小学四年级(上)语文古诗三首凉州词同步练习题(含答案)学年小学四年级(上)语文古诗三首凉州词同步练习题一、根据拼音写词语。

pú tao cuī cù zhēng zhàn shā chǎng()()()()二、比一比,组词语。

词()饮()催()征()醉()伺()吹()摧()证()碎()三、根据古诗内容选一选。

1、王翰在《凉州词》中描述的事情是()。

A、边疆的将士奋勇杀敌,伤亡惨重。

B、边疆的将士在开怀痛饮,尽情酣醉。

C、边疆的将士贪图享乐,饮酒作乐。

2、给加点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1)不教胡马度阴山() A、令,使B、教导;教育 C、传授;教课(2)欲饮琵琶马上催() A、欲望 B、想要 C、将要(3)但使龙城飞将在() A、即使B、只要C、但是四、课内阅读。

[唐]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1、古时描写战争的著名诗句很多,如()朝()写过: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A、宋岳飞B、元戚继光2、这首写战争的诗,不写()而写(),表现了边塞战士在边地荒寒艰苦的环境下,过着紧张动荡的征戍生活。

A、激烈的战争场景;将士们开怀痛饮B、悠扬的民族音乐;优美的大漠风景3、这首诗写的事情是什么?()A、边疆的将士奋勇杀敌,伤亡惨重B、边疆的将士在开怀痛饮,尽情酣醉4、连线题。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戚继光《马上作》晓战随军鼓,宵眠抱玉鞍。

王昌龄《从军行》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

李白《塞下曲》五、课外阅读。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2、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一、根据拼音写词语。

葡萄催促征战沙场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本课生字的书写和掌握情况。

《浪淘沙 云藏鹅湖山》《锦瑟》《凉州词》等阅读理解答案与赏析

《浪淘沙 云藏鹅湖山》《锦瑟》《凉州词》等阅读理解答案与赏析

章谦亨《浪淘沙•云藏鹅湖山》阅读答案及全词赏析【阅读理解题目】:浪淘沙·云藏鹅湖山①章谦亨②台上凭栏干,犹怯春寒。

被谁偷了最高山?将谓六丁③移取去,不在人间。

④却是晓云闲,特地遮拦。

与天一样白漫漫。

喜得东风收卷尽,依旧追还。

⑤注释①鹅湖山在今江西省上饶市铅山县境内。

②章谦亨(生卒年不详)字牧叔,一字牧之,吴兴(今浙江湖州)人。

绍定间,为铅山令,为政宽平,人称生佛,家置像而祀,勒石章岩,以志不忘。

历官京西路提举常平茶盐。

嘉熙二年(1238),除直秘阁,为浙东提刑,兼知衢州。

③六丁:认为六丁(丁卯、丁巳、丁未、丁酉、丁亥、丁丑)为阴神,为天帝所役使;道士则可用符箓召请,以供驱使,道教中的火神。

④,此为词的上阙。

我站在观景台倚着栏杆观赏鹅湖山,春天的寒意还让人心生怯意。

放眼望去,啊!是谁把最高的山峰偷走了?难道是神仙将它移到了天上么?⑤,此为词的下阙。

原来是云彩闲来无事,故意将它给遮住了啊!让它就像天空一样白茫茫一片。

还好东风吹来,将山原样的追回来了。

(注:古文诗词讲究意境,现代白话直接翻译很难表达,难免直白晦涩。

此处只是给出一般意思,更深的意境还望读者细细品读。

)试题(1)有人说,“偷”字在词中最为传神,试加以分析。

(3分)(2)作者观赏鹅湖山时的心情怎样?试作简要赏析。

(5分)【参考答案】:1.鹅湖山本来是被云遮住的,作者却说是被神“偷”去的,想象丰富,构思新奇,幽默而有情趣,运用拟人手法,照应了题目中的“藏”字。

(意对即可)2.喜悦、悠闲。

作者冒“春寒”去观赏鹅湖山,但因云遮雾罩暂未见到,作者将此看成有人将高山“偷”去。

刚设想是“六丁”将它搬离人间,却又觉是“晓云”闲来无事,顽皮遮拦,转眼间风吹云散,作者认为是风又为自己把山追了回来,整首词透露出作者悠闲、喜悦的心情。

(言之有理即可)【赏析】:构思趣谈这阕词,给人印象最深的当是它的构思。

“云藏鹅湖山”本是极平常的自然现象,但出现在作者笔下,劈头就是“被谁偷了最高山?将谓六丁移取去,不在人间。

凉州词王之涣阅读答案

凉州词王之涣阅读答案

凉州词王之涣阅读答案本文是关于王之涣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这首凉州词的词作的首句成为家喻户晓的名句,凉州词描绘出一幅辽阔的高原上,黄河奔腾而去动人的图画,勾起戍卒的离愁,而这首词《凉州词》深深人们的喜爱。

(一)凉州词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7. 诗中的“春风”除了指自然现象之外,还指的是。

(1分)8. 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 诗歌前两句以远川高山衬托“孤城”,描绘出边地的雄阔苍凉之景。

B. “杨柳”是双关语,既指音乐的曲调,又指现实中的杨柳树。

C. 诗歌用“何须”二字,由边地图景描绘转入情感抒发。

D. 全诗极写戍边者不得还乡的怨情,情绪消极悲切。

凉州词王之涣阅读答案:7.(1分)某种温暖关怀或某种人间春意春象。

8.(2分)D(二)凉州词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注释】①这是一首旨在写凉州险僻,守边艰苦的边塞诗。

②万仞:一仞八尺,万仞是形容山很高的意思。

③羌笛:西汉羌人所制的一种管乐器,有二孔。

杨柳:指《折杨柳》曲,是一种哀怨的曲调。

④玉门关:关名,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是古代通西域的要道。

【翻译】远远奔流而来的黄河,好像与白云连在一起,玉门关孤零零地耸立在高山之中,显得孤峭冷寂。

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折杨柳》去埋怨春光迟迟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阅读训练】凉州词王之涣阅读:1、首句写诗人眺望黄河的特殊感受。

这一句的观察顺序是____;使画面具有动感的关键词是__;第二句写塞上"孤城"及环境。

从表现"孤城"的角度看,这一句运用了_的手法。

(3分)2、这首诗如一幅画卷。

如果说"孤城"是"画卷"的主体部分,那么首句与"孤城"是什么关系? (1分)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首诗的意境。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词阅读理解专项练习(一)(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词阅读理解专项练习(一)(含答案)

(小升初必考)小学古诗阅读理解专项训练题一一、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出塞(其一) 《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二)》[唐]王昌龄 [唐]卢纶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注释:①但使:只要。

②惊风:突然被风吹动。

③平明:天刚亮的时候。

④白羽:指箭。

⑤没:陷入。

1.请为加点的“将”选择正确的读音,用“”标出。

(2分)飞将(jiāng jiàng) 将军(jiāng jiàng)2.诗中的“飞将”和“将军”指的是同一个人,他是( )。

(2分)A.霍去病B.李广C.薛仁贵D.卫青3.请分别写出每首诗最后两句的诗意。

(4分)《出塞》: 。

《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二)》: 。

4.王昌龄感叹“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这与“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有什么联系?用自己的话写下来。

(4分). 。

5.写一句你积累的边塞诗: 。

(2分)二、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这首诗的题目是《》,作者是代的。

2.“独”的意思是,“倍”的意思是。

3.“佳节”泛指亲人团聚的节日,在诗中指的是, 是农历这天。

诗中提到的习俗有和。

4.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A.喜欢秋天。

B.思念亲人。

三、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夜书所见萧萧梧叶送________,________秋风动客情。

________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________。

1.把诗句补充完整。

题目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所作,抒发了诗人在秋天思念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3.诗中“挑”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促织”就是________。

作者看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料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想起了自己的家乡和童年。

王之涣《凉州词》阅读训练附答案

王之涣《凉州词》阅读训练附答案

王之涣《凉州词》阅读训练附答案本文是关于王之涣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原文】:凉州词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注释】:①这是一首旨在写凉州险僻,守边艰苦的边塞诗。

②万仞:一仞八尺,万仞是形容山很高的意思。

③羌笛:西汉羌人所制的一种管乐器,有二孔。

杨柳:指《折杨柳》曲,是一种哀怨的曲调。

④玉门关:关名,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是古代通西域的要道。

【翻译】:远远奔流而来的黄河,好像与白云连在一起,玉门关孤零零地耸立在高山之中,显得孤峭冷寂。

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折杨柳》去埋怨春光迟迟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赏析】:王之涣这首诗写戍边士兵的怀乡情。

写得苍凉慷慨,悲而不失其壮,虽极力渲染戍卒不得还乡的怨情,但丝毫没有半点颓丧消沉的情调,充分表现出盛唐诗人的豁达广阔胸怀。

首句“黄河远上白云间”抓住远眺的特点,描绘出一幅动人的图画:辽阔的高原上,黄河奔腾而去,远远向西望去,好像流入白云中一般。

次句“一片孤城万仞山”,写塞上的孤城。

在高山大河的环抱下,一座地处边塞的孤城巍然屹立。

这两句,描写了祖国山川的雄伟气势,勾勒出这个国防重镇的地理形势,突出了戍边士卒的荒凉境遇,为后两句刻画戍守者的心理提供了一个典型环境。

在这种环境中忽然听到了羌笛声,所吹的曲调恰好是《折杨柳》,这就不能不勾起戍卒的离愁。

古人有临别折柳相赠的风俗。

“柳”与“留”谐音,赠柳表示留念。

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有《折杨柳枝》,歌词曰:“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

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

”歌中提到了行人临去时折柳。

这种折柳赠别之风在唐代极为流行。

于是,杨柳和离别就有了密切的联系。

现在当戍边士卒听到羌笛吹奏着悲凉的《折杨柳》曲调时,就难免会触动离愁别恨。

于是,诗人用豁达的语调排解道:羌笛何须老是吹奏那哀怨的《折杨柳》曲调呢?要知道,玉门关外本来就是春风吹不到的地方,哪有杨柳可折!说“何须怨”,并不是没有怨,也不是劝戍卒不要怨,而是说怨也没用。

王之涣《凉州词》阅读答案

王之涣《凉州词》阅读答案

王之涣《凉州词》阅读答案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1. 诗中的“春风”除了指自然现象之外,还指的是。

(1分)2. 以下理解不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A. 前两句以远川高山衬托“孤城”,描绘出边地的雄阔苍凉之景。

B. “杨柳”是双关语,既指音乐的曲调,又指现实中的杨柳树。

C. 诗歌用“何须”二字,由边地图景描绘转入情感抒发。

D. 全诗极写戍边者不得还乡的怨情,情绪悲切。

【参考答案】1.某种温暖关心或某种人间春意春象。

2.D【延伸阅读】王之涣(688年-742年),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字季凌,汉族,绛州(今山西新绛县)人。

豪放不,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

名动一时,他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

其代表作有《登雀楼》、《凉州词》等。

其诗"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家喻户晓。

王之涣现存生平资料不多,只知早年由并州迁居至绛州(今山西新绛县),曾任冀州衡水主簿。

衡水县令李涤将三女儿许配给他。

因被人诬谤,乃拂衣去官,"遂化游青山,灭裂黄绶。

夹河数千里,籍其高风;在家十五年,食其旧德。

雅谈圭,酷嗜闲放。

"。

后复出担任文安县尉,在任内期间去世。

王之涣"慷慨有大概,倜傥有异才",早年精于文章,并善于写诗,多引为歌词,常与王昌龄、高适等诗人互相唱和,名动一时。

他尤善五言诗,以描写边塞风光为胜,是浪漫主义诗人。

靳能《王之涣墓志铭》称其诗"尝或歌参军,吟出塞,兮极关山明月之思,萧兮得易水寒风之声,传乎乐章,布在人口。

"但他的作品现存仅有六首绝句,其中三首边塞诗。

他的诗以《登雀楼》、《凉州词》为代表作。

章太炎推《凉州词》为"绝句之最":"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

《凉州词》阅读附答案

《凉州词》阅读附答案

《凉州词》阅读附答案
凉州词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①凉州词:当时有《凉州曲》,这首诗是为“曲”配的“词”。

②夜光杯:这里指很精致的酒杯。

③催:催促欢饮的意思。

④沙场:指战场。

1.古时描写战争的著名诗句很多,如()朝()写过: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A.宋、岳飞
B.元、戚继光
正确答案:A
2.这首写战争的诗,不写()而写(),表现了边塞战士在边地荒寒艰苦的环境下,过着紧张动荡的征戍生活。

A.激烈的战争场景、将士们开怀痛饮
B.悠扬的民族音乐、优美的大漠风景
正确答案:A
3.这首诗写的事情是什么?
A.边疆的将士奋勇杀敌,伤亡惨重
B.边疆的将士在开怀痛饮,尽情酣醉
正确答案:B
4.假如你当时就在即将出征前的现场,你会有什么感慨?
答:
正确答案:表现出豪放、开朗、兴奋的情形,有一点视死如归样子。

此外还可能感慨战争的无情与残酷。

5.连线题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从军行》
晓战随军鼓,宵眠抱玉鞍。

李白《塞下曲》
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

戚继光《马上作》
正确答案: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从军行》
晓战随军鼓,宵眠抱玉鞍。

------李白《塞下曲》
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

------戚继光《马上作》
搜集整理仅供参考。

【类文阅读】最新人教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三首》试题(含答案、解析)

【类文阅读】最新人教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三首》试题(含答案、解析)
A.宋岳飞B.元戚继光
2.★这首写战争的诗,不写而写,表现了边塞战士在边地荒寒艰苦的环境下,过着紧张动荡的征戍生活()
A.激烈的战争场景将士们开怀痛饮
B.悠扬的民族音乐优美的大漠风景
长相思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1.这首词的作者是清代的,“长相思”是这首词的。
7.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8.龚自珍诗人创作的时间
9.活力,生命力,这里指朝气蓬勃的局面希望社会变革,期待人才辈出
【分析】
1.本题考查字词的理解。
解答此题时要遵循“字不离句”的原则和平时积累的字、词、句,进行分析得出答案。
但悲不见九州同:只是感到悲伤,没能见到国家统一。九州:这里代指宋代的中国。古代中国分为九州,所以常用九州指代中国。
5.考查诗句的理解。第二句诗人“几时休”运用反问手法,不但强化了自己的对这些当政者不思收复失地的愤激之情,也更加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而产生的忧伤之感。
6.考查体会思想感情。第一句点出临安城青山重重叠叠、楼台鳞次栉比的特征,第二句用反问语气点出西湖边轻歌曼舞无休无止。后两句以讽刺的语言写出当政者纵情声色,并通过“杭州”与“汴州”的对照,不露声色地揭露了“游人们”的腐朽本质,也由此表现出作者对当政者不思收复失地的愤激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这首古诗的译文是:酒筵上甘醇的葡萄美酒盛满在精美的夜光杯之中,歌伎们弹奏起急促欢快的琵琶声助兴催饮,想到即将跨马奔赴沙场杀敌报国,战士们个个豪情满怀。今日一定要一醉方休,即使醉倒在战场上又何妨?此次出征为国效力,本来就打算马革裹尸,没有准备活着回来。
这首古诗写的是《凉州词》,是咏边寒情景之名曲。根据译文可知这首诗没有写激烈的战争场景,而是写艰苦荒凉的边塞的一次盛宴,描摹了征人们开怀痛饮、尽情酣醉的场面。

王之涣《凉州词》阅读训练附答案知识讲解

王之涣《凉州词》阅读训练附答案知识讲解

王之涣《凉州词》阅读训练附答案本文是关于王之涣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原文】:凉州词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注释】:①这是一首旨在写凉州险僻,守边艰苦的边塞诗。

②万仞:一仞八尺,万仞是形容山很高的意思。

③羌笛:西汉羌人所制的一种管乐器,有二孔。

杨柳:指《折杨柳》曲,是一种哀怨的曲调。

④玉门关:关名,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是古代通西域的要道。

【翻译】:远远奔流而来的黄河,好像与白云连在一起,玉门关孤零零地耸立在高山之中,显得孤峭冷寂。

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折杨柳》去埋怨春光迟迟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赏析】:王之涣这首诗写戍边士兵的怀乡情。

写得苍凉慷慨,悲而不失其壮,虽极力渲染戍卒不得还乡的怨情,但丝毫没有半点颓丧消沉的情调,充分表现出盛唐诗人的豁达广阔胸怀。

首句“黄河远上白云间”抓住远眺的特点,描绘出一幅动人的图画:辽阔的高原上,黄河奔腾而去,远远向西望去,好像流入白云中一般。

次句“一片孤城万仞山”,写塞上的孤城。

在高山大河的环抱下,一座地处边塞的孤城巍然屹立。

这两句,描写了祖国山川的雄伟气势,勾勒出这个国防重镇的地理形势,突出了戍边士卒的荒凉境遇,为后两句刻画戍守者的心理提供了一个典型环境。

在这种环境中忽然听到了羌笛声,所吹的曲调恰好是《折杨柳》,这就不能不勾起戍卒的离愁。

古人有临别折柳相赠的风俗。

“柳”与“留”谐音,赠柳表示留念。

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有《折杨柳枝》,歌词曰:“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

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

”歌中提到了行人临去时折柳。

这种折柳赠别之风在唐代极为流行。

于是,杨柳和离别就有了密切的联系。

现在当戍边士卒听到羌笛吹奏着悲凉的《折杨柳》曲调时,就难免会触动离愁别恨。

于是,诗人用豁达的语调排解道:羌笛何须老是吹奏那哀怨的《折杨柳》曲调呢?要知道,玉门关外本来就是春风吹不到的地方,哪有杨柳可折!说“何须怨”,并不是没有怨,也不是劝戍卒不要怨,而是说怨也没用。

【古诗文阅读】许浑《塞下曲》王翰《凉州词》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古诗文阅读】许浑《塞下曲》王翰《凉州词》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古诗文阅读】许浑《塞下曲》王翰《凉州词》阅读答案对比赏析塞下曲许浑①夜战桑乾北,秦兵半不归。

朝来有乡信,犹自寄征衣。

凉州词王翰②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注]①许浑(?-约858)晚唐诗人。

②王翰,生卒年不详,唐朝开元盛世时期诗人。

1.清代学者马沅选编的《唐绝诗钞略》评《塞下曲》,说它“写得酸楚不可言”。

结合全诗分析该诗的思想内容及表现手法。

(5分)2.王翰与许浑同样写战争的悲剧,请结合王翰与许浑所处的时代分析表达情感的不同点。

(6分)答案:1.许浑的《塞下曲》前两句仅用十个字描写了发生在桑乾河北的夜战。

后两句诗人选择了一个战士的典型性的情节,即“朝来有乡信,犹自寄寒衣”来突出牺牲战士的悲剧,表达对牺牲者和家属寄予深刻的同情,以及对制造这场战争的统治者的无声谴责。

(2分)诗歌用白描手法,四句诗只叙事,无议论,却在典型事件中自然流露情感。

平淡并不浅露,思想深刻,很耐人寻味。

(2分)【一面是征人已经血洒疆场,一面是寄托着亲人深情厚意的寒衣,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具有动人心魄的力量。

(2分)】战士已喋血沙场,家人却捎来书信,寄出寒衣。

人已死,衣何用?人已死,家人犹自深深惦记。

这样的悲剧、这样的悲情令人心酸,令人同情。

(大意对即可)(1分)2.王诗虽然也写战争的残酷,但仍充满着乐观与豪迈,充盈着一股英雄气,而且这种豪迈气、旷达气及视死如归的英雄气,还是借战士的诙谑口吻表达出来的,这与盛唐强大的国势是分不开的。

《凉州词》正是“盛唐之音”的代表。

(3分)许浑身处晚唐,回纥、吐蕃经常侵扰边塞,唐朝征战频频,且经常战败,将士百姓都有浓重的厌战情绪。

这种情绪反映在诗歌中,其悲情往往给人以一种异常酸楚与沉重的感觉,诗风因而也显得更加深沉悲凉。

许浑的《塞下曲》之所以令人黯然销魂,正因为它表达了晚唐时代人们厌战的心声。

(3分)附诗歌赏析:《塞下曲》许浑赏析《塞下曲》是以边塞风光和边塞战争为题材的新乐府辞。

凉州词 王翰 阅读附答案

凉州词 王翰 阅读附答案

凉州词王翰阅读附答案
凉州词
 王翰
 秦中①花鸟已应阑②,塞外风沙犹自寒。

 夜听胡笳折杨柳,教人意气③忆长安④。

 【注】①秦中:指今陕西中部平原地区。

②阑:尽。

③意气:情意。

一作气尽。

④长安:这里代指故乡。

 8.与《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相比,本诗前两句描写场景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5分)
 9.诗的后两句表达了什幺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6分)
 参考答案:
 8.【答案】(1)本诗前两句通过虚实结合、对比的手法既描绘了眼前战士们在边关忍受苦寒、恨春风不度的景象,也有对故乡秦中花谢鸟飞情景的联想与想象。

第一句写秦中万紫千红的盛花期已过,鸟儿争相觅食的场景;第二句则描绘了大风凛冽、尘沙满天、冷酷严寒的边塞场景。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

题目要求将此诗与《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进行对比,对诗歌描写景物的角度进行分析。

《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正面描写战士们出征前五光十色、琳琅满目、酒香四溢的盛大筵席的场面,渲染了一种欢快宴饮的气氛;而此诗,既有联想与想象,又实写眼前塞外边关的场景,虚实结合,对比鲜明。

 
 9.【答案】万里别家,多年不归,战士们在夜晚听到悲凉的胡笳曲《折杨柳》,心中涌起了浓浓的思乡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

解答此题,考生抓住诗歌第一句。

王之涣凉州词阅读训练附答案

王之涣凉州词阅读训练附答案

王之涣《凉州词》阅读训练附答案本文是关于王之涣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原文】:凉州词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注释】:①这是一首旨在写凉州险僻,守边艰苦的边塞诗。

②万仞:一仞八尺,万仞是形容山很高的意思。

③羌笛:西汉羌人所制的一种管乐器,有二孔。

杨柳:指《折杨柳》曲,是一种哀怨的曲调。

④玉门关:关名,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是古代通西域的要道。

【翻译】:远远奔流而来的黄河,好像与白云连在一起,玉门关孤零零地耸立在高山之中,显得孤峭冷寂。

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折杨柳》去埋怨春光迟迟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 【赏析】:王之涣这首诗写戍边士兵的怀乡情。

写得苍凉慷慨,悲而不失其壮,虽极力渲染戍卒不得还乡的怨情,但丝毫没有半点颓丧消沉的情调,充分表现出盛唐诗人的豁达广阔胸怀。

首句“黄河远上白云间”抓住远眺的特点,描绘出一幅动人的图画:辽阔的高原上,黄河奔腾而去,远远向西望去,好像流入白云中一般。

次句“一片孤城万仞山”,写塞上的孤城。

在高山大河的环抱下,一座地处边塞的孤城巍然屹立。

这两句,描写了祖国山川的雄伟气势,勾勒出这个国防重镇的地理形势,突出了戍边士卒的荒凉境遇,为后两句刻画戍守者的心理提供了一个典型环境。

在这种环境中忽然听到了羌笛声,所吹的曲调恰好是《折杨柳》,这就不能不勾起戍卒的离愁。

古人有临别折柳相赠的风俗。

“柳”与“留”谐音,赠柳表示留念。

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有《折杨柳枝》,歌词曰:“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

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

”歌中提到了行人临去时折柳。

这种折柳赠别之风在唐代极为流行。

于是,杨柳和离别就有了密切的联系。

现在当戍边士卒听到羌笛吹奏着悲凉的《折杨柳》曲调时,就难免会触动离愁别恨。

于是,诗人用豁达的语调排解道:羌笛何须老是吹奏那哀怨的《折杨柳》曲调呢?要知道,玉门关外本来就是春风吹不到的地方,哪有杨柳可折!说“何须怨”,并不是没有怨,也不是劝戍卒不要怨,而是说怨也没用。

许浑《塞下曲》王翰《凉州词》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许浑《塞下曲》王翰《凉州词》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许浑《塞下曲》王翰《凉州词》阅读答案对比赏析【阅读理解题目】:塞下曲许浑①夜战桑乾北,秦兵半不归。

朝来有乡信,犹自寄征衣。

凉州词王翰②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注]①许浑(?-约858)晚唐诗人。

②王翰,生卒年不详,唐朝开元盛世时期诗人。

1.清代学者马沅选编的《唐绝诗钞略》评《塞下曲》,说它“写得酸楚不可言”。

结合全诗分析该诗的思想内容及表现手法。

(5分)2.王翰与许浑同样写战争的悲剧,请结合王翰与许浑所处的时代分析表达情感的不同点。

(6分)【参考答案】:1.许浑的《塞下曲》前两句仅用十个字描写了发生在桑乾河北的夜战。

后两句诗人选择了一个战士的典型性的情节,即“朝来有乡信,犹自寄寒衣”来突出牺牲战士的悲剧,表达对牺牲者和家属寄予深刻的同情,以及对制造这场战争的统治者的无声谴责。

(2分)诗歌用白描手法,四句诗只叙事,无议论,却在典型事件中自然流露情感。

平淡并不浅露,思想深刻,很耐人寻味。

(2分)[一面是征人已经血洒疆场,一面是寄托着亲人深情厚意的寒衣,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具有动人心魄的力量。

(2分)]战士已喋血沙场,家人却捎来书信,寄出寒衣。

人已死,衣何用?人已死,家人犹自深深惦记。

这样的悲剧、这样的悲情令人心酸,令人同情。

(大意对即可)(1分)2.王诗虽然也写战争的残酷,但仍充满着乐观与豪迈,充盈着一股英雄气,而且这种豪迈气、旷达气及视死如归的英雄气,还是借战士的诙谑口吻表达出来的,这与盛唐强大的国势是分不开的。

《凉州词》正是“盛唐之音”的代表。

(3分)许浑身处晚唐,回纥、吐蕃经常侵扰边塞,唐朝征战频频,且经常战败,将士百姓都有浓重的厌战情绪。

这种情绪反映在诗歌中,其悲情往往给人以一种异常酸楚与沉重的感觉,诗风因而也显得更加深沉悲凉。

许浑的《塞下曲》之所以令人黯然销魂,正因为它表达了晚唐时代人们厌战的心声。

(3分)附诗歌赏析:《塞下曲》许浑赏析《塞下曲》是以边塞风光和边塞战争为题材的新乐府辞。

孟浩然《凉州词》“浑成紫檀金屑文”古诗词阅读理解

孟浩然《凉州词》“浑成紫檀金屑文”古诗词阅读理解

孟浩然《凉州词》“浑成紫檀金屑文”古诗词阅读理解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凉州词孟浩然浑成紫檀金屑文,作得琵琶声入云。

胡地迢迢三万里,那堪马上送明君。

异方之乐令人悲,羌笛胡笳不用吹。

坐看今夜关山月,思杀边城游侠儿。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凉州词”不是诗题,是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调名。

本为凉州一带的歌曲,唐代诗人多用此调作诗,描写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战事。

B.一、二句中,“紫檀金屑文”是指一种有金色纹路的珍贵檀木,“文”通“纹”,纹路。

诗人认为用这种檀木做成的琵琶,声音一定悦耳动听,响遏行云。

C.三、四句中,“明君”指王昭君。

即使马上把琵琶送给王昭君谱曲弹奏,琵琶声再响亮高亢,也无法传到万里之外的胡地,写出胡地的遥远。

D.五、六向写在艰苦的边关能听到乐曲,本是一种难得的享受,但戍边将士听到的胡地音乐粗俗难听,使他们内心反感悲伤,所以才会说不要再吹奏羌笛和胡笳了。

2.有人认为孟浩然的这首诗写尽了边塞将士们的思乡之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1.D2.(1)诗的前四句写琵琶曲即使能响遏行云,也无法传到远在万里之外的胡地,凸显戍边将士离乡之远,归乡无望,内心思乡之情难以忍受。

(2)五、六句写戍边将士身处异乡听到异地羌笛和胡笳的吹奏之声,没有熟悉的乡音,也没有熟悉的曲调,思乡之情瞬间迸发,故越听异地的音乐,思乡之情就越强烈。

(3)七、八句写将士们看到的是他乡的明月,望月思乡,心里只想着快点杀光敌人,结束战争,早日回到那魂牵梦萦的家。

思乡之情溢于言表。

(4)诗歌未直言思乡,却句句与思乡有关,听到的是异地之乐,看到的是他乡明月,内心无比悲伤,将边塞将士的思乡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D.“胡地音乐过于粗俗难听”理解有误,“异方之乐令人悲”是因为没有熟悉的乡音,越听异地的音乐,思乡之情越强烈,内心越觉得悲凉悲伤。

故选D。

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

[《塞下曲》卢纶]《塞下曲》《凉州词》的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塞下曲》卢纶]《塞下曲》《凉州词》的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塞下曲》卢纶]《塞下曲》《凉州词》的阅读答案对比赏析(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成语大全、谜语大全、汉语拼音、美文、教案大全、实用模板、话题作文、写作指导、试题题库、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idioms, riddles, pinyin, American writing, lesson plans, practical templates, topic essays, writing instructions, test question bank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materials Format and writing, please pay attention![《塞下曲》卢纶]《塞下曲》《凉州词》的阅读答案对比赏析【阅读答案】塞下曲许浑①夜战桑乾北,秦兵半不归。

2022年江苏语文中考真题(无锡常州扬州徐州宿迁等)分项汇编专题06:诗词赏析(解析版)

2022年江苏语文中考真题(无锡常州扬州徐州宿迁等)分项汇编专题06:诗词赏析(解析版)

专题06 诗词赏析1.(2022·江苏·中考真题)阅读上面诗歌,回答问题。

望月有感白居易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

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1)诗的前两联反映出那个时代的社会状况:家园荒芜、_________、_________。

(2)“千里雁”写出诗人_________之苦,“九秋蓬”写出诗人_________之苦。

(3)这首诗的尾联和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中“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表现手法和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答案】(1)骨肉分离战乱频年(2)离别漂泊(3)这首诗的尾联是借月抒情,表达了作者的骨肉相思之情。

苏诗尾联是通过引用典故,表达了作者渴望为国杀敌立功的雄心壮志。

【解析】(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概括。

“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

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意思是自从河南地区经历战乱,关内一带漕运受阻致使饥荒四起,我们兄弟也因此流离失散,各自在一处。

“世业空”“田园寥落”写出家园荒芜之景;“弟兄羁旅各西东”“骨肉流离道路中”写出兄弟们为了生计也不得不背井离乡、各奔东西的骨肉分离之景;“时难年荒”“干戈”写出那个时代战乱频年的社会现实。

(2)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概括。

“千里雁”,诗人以“雁”作比,手足离散各在一方,犹如那分飞千里的孤雁,只能吊影自怜。

写出了诗人的离别之苦。

“九秋蓬”,诗人以“蓬”作比,辞别故乡流离四方,就像深秋中断根的蓬草,随着萧瑟的西风,飞空而去,飘转无定。

写出了诗人的漂泊之苦。

(3)本题考查诗歌的表现手法和情感。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意思是同看明月,分散的亲人都会伤心落泪,一夜思乡心情五地相同。

诗人借用“明月”这一自古以来就容易引人遐思的美好意象点明了题意。

孤单的诗人凄惶中夜深难寐,举首遥望孤悬夜空的明月,情不自禁联想到飘散在各地的兄长弟妹们,表达了与兄弟无法团聚的伤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