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防毒技术课件

合集下载

工业防毒技术(精)

工业防毒技术(精)

工业防毒法律法规发展 相关的法律体系
中国地质大学安全工程系 -- 2 -© 2006 安全工程系
工业防毒技术
第一节
事故描述
职业中毒现状
事故案例之一:印度博帕尔毒气泄漏事故
1984年12月3日凌晨,印度的中央联邦首府傅帕尔的美国联合碳化公 司农药厂发生毒气泄露事故。45吨剧毒的甲基异氰酸酯(MIC)及其反 应物在2h内冲向天空,顺着7.4km/h的西北风向东南方向飘荡,霎时间 毒气弥漫,覆盖了相当部分市区 。高温且密度大于空气的MIC蒸气,在 当时17℃的大气中,迅速凝聚成毒雾,贴近地面层漂移,许多人在睡梦 中就离开了人世。一座座房屋完好无损,满街遍野到处是人、畜和飞鸟 的尸体,惨不忍睹。在短短的几天内死亡2500余人,有20多万人受伤需 要治疗。一星期后,每天仍有5人死于这场灾难。半年后的1985年5月还 有10人因事故受伤而死亡,据统计本次事故共死亡3500多人。受害者需 要治疗,孕妇流产、胎儿畸形、肺功能受损者不计其数。这次事故经济 损失高达近百亿元,震惊整个世界。
中国地质大学安全工程系 -- 6 -© 2006 安全工程系
工业防毒技术
事故案例之一:印度博帕尔毒气泄漏事故(续 4)
事故原因 有人对本次事故进行了较详细分析,找出67条事故发生原因。主要原因如下。
直接原因
610号贮罐进入大量的水和产品中氯仿含量过高(标准要求不大于0.5%,而实际发生 事故时高达12%-16%)。 12月2日当用氮气将MIC从610号贮罐传送至反应罐时没有成功。部门负责人命令工 人对管道进行清洗。按安全操作规程要求,应把清洗的管道和系统隔开,在阀门附近 插上盲板,但实际作业时并没有盲板。 水进入贮罐后与MIC反应可产生二氧化碳和热量。因为热量累积,加之氯仿及充气 提供的离子起催化作用,加速水和MIC之间反应;而且氯离子腐蚀管道(新安装的安 全阀排放管不是不锈钢而是普通钢),使其中含铁离子等催化MIC发生聚合反应也产 生大量的热,加速水与MIC之间反应。使MIC蒸发加剧,蒸汽压上升,产生的二氧化 碳也使压力上升。故这类异常反应到后来愈来愈烈,导致罐内压力直线上升,温度集 聚增高,造成泄漏事故发生。据推测事故当时罐内压力至少达到1.0MPa,温度至少达 到200度。

工业防毒技术优选PPT

工业防毒技术优选PPT
本章的主要内容: 2.1 分光光度法 2.2 原子吸收分析法 2.3 离子选择性电极分析法 2.4 极谱分析法
中国地质大学安全工程系
© 2006 安全工程系
工业防毒技术
2.1 分光光度法
分光光度法是基于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而建立起来的分析方法。当一束单色 光通过均匀溶液时,其吸光度与溶液的浓度和厚度的乘积成正比,这个规律通常称 为朗伯比耳定律:
由于毒品在环境中浓度很低,一般为ppm-ppt级,因此要求毒品监 测的灵敏度要高,而且毒品监测的精密度和准确度也要求很高。毒品监 测分析的方法很多,每种方法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由于样品来源复杂, 品种繁多,因此,同一分析对象,由于基体不同,含量不同,往往要采 取不同的方法。目前毒品监测中常用的分析方法可分为:化学分析法、 光谱分析法、包谱分析法、电化学分析法四大类。每一类又可根据所采 用的分析原理和仪器不同而分为若干种。
安全工程专业学生的专业课程
工业防毒技术
郭海林 主讲
中国地质大学安全工程系
© 2006 安全工程系
工业防的主要内容为: 第一节 概 述 第二节 常用的几种分析方法 第三节 气相色谱分析法
中国地质大学安全工程系
© 2006 安全工程系
工业防毒技术
第一节 概述
A1g 1 K b c T
式中:A—吸光度;T—透光率; K—比例常数,与入射光波长、物质的性质 及溶液的温度等因素有关; b—溶液的厚度; c—溶液的浓度。
分光光度法包括比色法、可见光及紫外光光度法,以及红光光谱法等,是毒 品监测中常用的分析方法之一。主要应用于测定微量组分,具有以下特点:
1. 灵敏度高。测定物质微量组分(1~l0-3%)的常用方法. 2.准确度高。 3.应用广泛。 4.操作简便、快速、仪器设备也不复杂。

工业防毒技术第二章

工业防毒技术第二章
-- 3 --
1937 年瑞典学者 A.W.K.蒂塞利乌
斯设计制造了移 动界面电泳仪 ,
分离了马血清白 蛋白的3种球蛋白, 创建了电泳技术。
2.无苯稀料。无苯稀料是以低毒代替高毒在喷漆方 面的应用。其配方有三类:
(1)以醇类代替苯,但乙醇以粮食为原料、价格较高; (2)以甲醛酯代替苯。它是氯霉素、合霉素生产中的 水解副产物,价格便宜,但对人的眼睛和上呼吸道有较 强的刺激作用,使用120号汽油与甲醛酯的混合液时则 刺激作用较小; (3)用丙酮代替苯,成本较高。
最常用的密封结构是填料函。在转动轴伸出处设一个装填料的轴套,装 入填料后在其上再套一个压盖压紧即可。填料函的密封方法是用填料把转动 中的轴抱紧以防泄漏,这种方法不仅摩擦耗损轴功率,而且也往往不能适应 温度、压力、转动速度、腐蚀介质等不同的使用要求。
-- 15 --
机械密封,又称端面密封,是指两块 密封元件在垂直于轴线的光洁而平直的表 面上相互贴合,并作相对转动而构成密封 的装置。
1.密闭投料出料。对于密闭的生产设备,观 察镜、测温等开孔安装较容易,投料、出料往往 发生困难。在化工生产中常用的方法有:
(1) 高位槽、管道输送。用于液体物料,固体 物料要化为溶液,才能使用高位槽和管道。输送 动力使用泵,还可使用计量槽来定量配料。
(2) 固体使用机械投料。实行机械投料主要是 便于使用锁气装置,使设备中的有毒气体不致外 逸。如果不是连续加料,一般在加料后还是用盖 封实较好。
镀锌一般占电镀产量的60%,在机电行业中高达70%以上。目前使用和 试验的有二类:
(1)铵盐镀锌法。此法应用较多,一般都是双络合剂型的配方,有铵盐 -柠檬酸盐型、铵盐-氨三乙酸型,铵盐-氯化镁型三种。此法质量良好, 槽液稳定。

4工业防毒技术1

4工业防毒技术1
2. 毒物的急性毒性分级:
半数致死量(LD50)常用来反映各种毒物毒性
的大小。 按照毒物的半数致死量大小,可将毒物的毒性 分成剧毒、高毒、中等毒、低毒和微毒五级。 表4-1 化学物质的急性毒性分级 (GB 5044—85)
第四章 工业防毒技术
化工安全技术
3.影响毒性的因素
• 化学结构 • 理化性质
工业毒物: 工业生产中所使用或生产的毒物。
第四章 工业防毒技术
化工安全技术
毒物的理解: 数 量
毒物的含 义是相对的!
物质只有达到中毒剂量才是毒物。
• 人体内含有一定数量的铅、汞,但不能由 于这些物质的存在就判定中了毒。 • 任何物质当服用达到中毒剂量时,都可成 为有毒物质。如一次服用氯化钠200-250g 会致死。 • 有的剧毒物质在微量时,可有治疗作用。
• 毒物的联合作用
• 生产环境和劳动强度与毒性的关系
• 个体因素与毒性的关系
第四章 工业防毒技术
化工安全技术
(1)化学结构对毒性的影响
各种毒物的毒性之所以存在差异,主要是基
于分子化学结构的不同。 • 脂肪族碳氢化合物随碳原子增加毒性愈大。
但碳原子数超过一定限度时,毒性反而下降
(如戊烷<己烷<庚烷,但辛烷毒性迅速减低) 。
• 烷烃一般而言,直链的>支链的,分子结构对称 的>不对称的。
第四章 工业防毒技术
化工安全技术
• 在不饱和的碳氢化合物中,碳原子数相同时,
不饱和程度愈大,其毒性愈大。如毒性:乙烷
<乙烯<乙炔。 • 不饱和键数量越多,毒性越大。 • 毒物分子中某些元素或原子团对毒性大小有显 著作用。 脂肪族碳氢化合物中带入卤族元素 毒 性 增 强

工业防毒技术优秀课件

工业防毒技术优秀课件
态毒物经呼吸道吸收效果会受到接触毒物的水平影响,即 毒物在空气中的浓度高,则进入体内的速度快,进入的量也大。
呈气溶胶状态的毒物,它们在呼吸道滞留的量和受呼吸道清 除系统清除的量与粒径大小有密切关系。气溶胶颗粒不能小于 1×10-6 cm或大于1×10-4 cm,否则颗粒太小,毒物容易在呼吸 道内漂浮而被呼出;颗粒过大,则毒物容易停留在上呼吸道的 黏膜表面,难以从肺泡吸收中毒。
▪ 另一方面,毒物的作用条件也很重要, 当条件改变时,甚至一般非毒物的物质也 具有毒性。如氮在911MPa下有显著的麻醉 作用。
1.2 工业毒物的分类与毒性指标
按物理形态分类
1.2 工业毒物的分类与毒性指标
按化学类属分类
(1)无机毒物 。如汞、铬、铍、锰、铅、砷 等、氯气、硫化氢、光气等。
(2)有机毒物。如苯、四氯化碳、硝基苯、 有机磷、有机氯等。
最低致死浓度(剂量), 记为MLC(MLD)。
极限阈值。一个健康成人在一天内能反复经受的毒物 浓度的上限,记为TLV。过去常以MAC的值作为最高允 许浓度。
1.3 主要有毒物质及存在状态
▪ 毒物在生产过程中的存在形式
➢ 毒物在生产过程中能以多种形式出现,同一化学物质在不 同行业或不同生产环节呈现的形式又各有不同。主要的存 在形式有:原料、中间产品(中间体)、辅助材料、成品、 副产品或废弃物、夹杂物。此外,生产过程中的毒物尚可 以分解产物或“反应产物”的形式出现。例如,磷化铝遇 湿自然分解产生磷化氢;用四氯化碳灭火器消防时,四氯 化碳与明火或灼热金属物体接触时氧化生成光气。
2.1 有毒物质进入人体的途径
那类有毒物质容易被皮肤吸收?
正常的皮肤表面有一层类脂质层,对水溶性毒物有很好的防 护作用,但对一些脂溶性毒物如苯、芳香族的氨基、硝基化合 物、金属的有机化合物(四乙铅)、有机磷化合物、氯仿等, 可以穿透该层而到达真皮层致吸收中毒。若皮肤有伤口或在高 温、高湿度情况下,可增加毒物的吸收。

第四章 工业防毒技术

第四章 工业防毒技术

(4)生产环境和劳动强度与毒性的关系 工作环境:高温、高压、高湿,使毒性增加 劳动强度:强度越大,毒物越易入侵 如:汗 液多,吸入多;呼吸大,吸入多;耗氧增加, 毒物越敏感。 (5)个体因素与毒性的关系 在相同的条件下,毒物对每个人毒害不一样, 个体有区别。 了解上述关系,目的是助于控制不利因素,防 止中毒事故的发生
4)雾:悬浮于空气中的液体微粒,多为蒸气冷凝 或液体喷射所形成。 5)粉尘:悬浮于空气中的固体微粒,其直径一般 大于1um,多为固体物料经机械粉碎、研磨时 形成或粉状物料在加工、包装、贮运过程中产 生。 (2)按化学属性分类 1)无机毒物 2)有机毒物
• (3)按毒作用性质分类 • 1)刺激性毒物。酸的蒸气、氯、氨等。 • 2)窒息性毒物。一氧化碳、硫化氢、氰化氢 等。 • 3)麻醉性毒物。芳香族化合物、醇类、苯胺、 硝基苯等均属此类毒物。 • 4)全身性毒物。以金属为多,如铅、汞等。
• (3)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的应用
• 1)该职业接触限值旨在防止劳动者接触过高的波动浓 度,避免引起刺激、急性作用或有害健康影响,要求在 检测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的同时,对浓度变化较大的 工作地点,进行检测评价(一般采集接触15min的空气 样品;接触时间短于15min时,以15min的时间加权平 均浓度计算)。 • 2)该职业接触限值是与8h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相配 套的一种短时间接触限值,必须符合制定的接触限值或 推算出的接触限值。当评价该限值时,即使当日的8h 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符合要求时,仍不应超过短时间 接触容许浓度。
三、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及其应用
• 1、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 防止职业中毒,关键是控制工作场所即劳动者进行职业 活动的全部地点的空气中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 职业接触限值是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接触限量值,指劳动者 在职业活动过程中长期反复接触对机体不引起急性或慢性 有害健康影响的容许接触水平。 • 化学因素的职业接触限值可分为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 最高容许浓度和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三类。

《化工工业防毒技术》PPT课件学习资料

《化工工业防毒技术》PPT课件学习资料

序 检查项 检查内容 号目
①埋地管线走向是否清楚
1 管线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②埋地管线的防腐情况是
否良好;
③ ; ① ②是 是是否 否否有 有有积 锈违水 蚀章; 严占重压现得象情;况
2
阀门井
③在安全范围内是否有电 缆等易引燃燃气的物资;
…. …… .
检查方 是/ 备注


现场检 查
现场检 查
一、如何进行危险源辨识
《化工工业防毒技术》 PPT课件
第四章
§4-1 工业毒物的分类及毒性 §4-2 工业毒物的危害及危险源 §4-3 急性中毒的现场救护 §4-4 综合防毒措施
教学目的:
1、掌握常见工业毒物的分类、评价、危险源
2、掌握化工企业生产中常见的几种突发事件 及处理。
3、以氯碱生产企业为例,掌握其生产过程中常 见的化学中毒与急救办法。
化工生产过程的“三废”与毒害
如氯碱生产过程产生大量如盐泥废渣,其 组成、排放量与原盐杂质含量及生产工艺 有很大关系,一般每生产1吨烧碱会产生 40~60 kg(干基)的盐泥。某些化工厂废渣 中含有二恶英成分,二恶英的最大危害是 具有不可逆的“三致”毒性,即致畸、致 癌、致突变。现在大多数厂家,尤其是中 小型氯碱厂,都没有进行有效的治理,未 经处理的盐泥有的在厂内外堆存,有的排 入厂区附近水域,造成严重污染。
每周一次
每月一次
每季一次
每年一 次
极少可 能
10
6
3
2
1.5
1
0.5
二、危险源的危险等级的评价 (LEC法)
C----一旦发生事故可能产生后果的分数值
可能产生 的后果
分数值
多人死亡 100

安全工程专业工业防毒技术经典课件05有害气体的吸附净化2.2_1746.ppt

安全工程专业工业防毒技术经典课件05有害气体的吸附净化2.2_1746.ppt
-- 5 --
工业防毒技术
木炭(吸附剂)的历史
(1)公元前1550年,埃及有作为医用的记载; (2)公元前460-359年,希腊医生Hippocrate用以
治羊癫疯; (3) 1518-1外电报道用于溃疡; (5) 1794年,英国有家糖厂用于加速脱色。 (6)中国汉代将木炭用于墓穴中的防腐。(长沙马王堆) 上述例证应用的都是木炭,不是活性炭
-- 6 --
工业防毒技术
一战(1914——1918)德国使用毒气(氯气) 俄罗斯捷林斯基(1861——1953年)
发明了第一个通用的木炭防毒面具。 活性炭:主要原料几乎可以是所有富含碳的有机材料,
如煤、木材、果壳、椰壳、核桃壳等。这些含碳材 料在活化炉中,在高温和一定压力下通过热解作用 被转换成活性炭。。具有较高的吸附能力。
机溶剂蒸气,其净化效率接近100%。 (3)当处理的气量较小时,用吸附法灵活方便。
-- 3 --
工业防毒技术
一定量的吸附剂所能吸收的气体量是有限度的,在 吸附一定时间之后会达到饱和,这时需要更换吸附 剂。用过的吸附剂经过再生(解吸)后能够重复使用。
-- 4 --
工业防毒技术
吸附法的优势
在实用上和经济上优于有竞争性的湿式工艺(如洗涤 法)之处有以下几个方面: (1)干床层、非腐蚀系统; (2)良好的控制和对过程变化的敏感; (3)没有化学品的处理问题; (4)全自动、无人管理操作; (5)能把生产过程气流中的污染物去除到极低的含 量。
⑵具有大的比表面积和孔隙率。 ⑶具有良好的选择性。
-- 29 --
工业防毒技术
⑷机械强度、化学稳定性、热稳定性等性能良好, 使用寿命长。
⑸颗粒均匀。如果颗粒大小不均匀,易造成短路和流速 分布不均,引起气流返混,降低吸附分离效率:若 颗粒太小,床层阻力过大,严重时会将吸附剂带出 器外。

第四章 工业防毒技术(第二讲)

第四章 工业防毒技术(第二讲)
若心跳停止——立即将患者仰卧在地面或木 板床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面向患者头部,以每分钟60~70 次的速度用双手冲击式挤压胸骨下部位。挤 压时用力适中,不要造成骨折。
5及时解毒或促使排毒
对非腐蚀性毒物——要促使患者呕吐或洗胃 解毒。
用化学方法促使毒物减少吸收:a)如氯化钡、 碳酸钡中毒,可服用碳酸钠溶液使得毒物在 肠胃中沉淀排出。B)氨、铬酸盐、铜盐、汞 盐、羧酸类、醛类、油脂类,可服用牛奶生 鸡蛋以缓解;c)烷烃、苯、石油醚类中毒,服 一汤匙液体石蜡和一杯硫酸镁(钠)溶液;d) 一氧化碳中毒立即吸入氧气以缓解。
定期进行生产作业环境防毒检测:及时了解 污染程度、范围和污染源的动态变化。为评 价生产条件和防毒措施提供准确的依据,为 职业病的诊断提供依据,为制订和修改有关 法规积累资料。
严格执行“三同时”方针:
《劳动法》第六章第53条规定:劳动 安全卫生设施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标 准,新建、扩建和改建工程的安全卫 生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 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3对中毒人员进行有效抢救
应迅速将中毒人员移至空气新鲜处,解开衣 领、胸部和腰带,使之呼吸畅通。并注意保 温和安静,密切关注其神智、呼吸和循环系 统的功能变化情况。
对中毒人员进行毒物的清除。迅速脱去被污 染的衣服、鞋袜和手套;彻底清洗被污染的 皮肤,冲洗时间一般要达到15~30秒以上。
水溶性 毒物
第四章 工业防毒技术
(第二讲)
第三节、急性中毒的现场救护
在化工企业生产现场,由于设备突然发生损 坏或发生泄漏,而导致现场工作人员中毒的 事件经常发生。一旦遭遇此种事故,开展积 极有效地救助是现场工作人员必须的基本职 业素质。俗话说。救命如救火,其实救命远 比救火还要重要的多。要进行卓有成效的抢 救,必须具备一定的科学抢救知识。

《工业防毒技术》课件

《工业防毒技术》课件
采用高效过滤材料可以有效过滤掉空气中的微小颗粒物和有 害气体,合理配置通风设备可以保证空气流通,定期维护和 检修可以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使用效果。
03
工业防毒技术分类
机械通风防毒技术
机械通风防毒技术是通过机械通风设备,如鼓风机、 排风扇等,强制向车间内送入新鲜空气,稀释有毒气
体,降低其浓度,防止工人中毒。
政府应加大对工业防毒技术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采用先进的防毒技 术和设备,同时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
未来工业防毒技术将朝着智能化、自动化和个性化的方向发展,提高 防毒效果和生产效率。
工业防毒技术需要与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可持续发展目标相结合, 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THANKS
感谢观看
输标厂等。
01
03
机械通风防毒技术需要定期维护保养通风设备,保持 其正常运行,确保通风效果良好。
04
机械通风防毒技术需要合理布置送风口和排风口的位 置,确保风流组织合理,防止有毒气体在车间内积聚 。
化学吸收防毒技术
化学吸收防毒技术是通过化学物质与 有毒气体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无害或 低毒性的物质,从而降低或消除有毒 气体的危害。
发展阶段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工业防毒技术 逐渐向综合性、系统性的方向发展, 包括工艺改进、废气处理、职业卫生 监测等方面。
工业防毒技术的应用场景
化工行业
涉及有毒有害物质的化工生产过程中,如油 漆、农药、染料等生产。
制药行业
药物合成、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各种有毒有害 物质。
电子行业
电子元件制造过程中使用的有毒有害气体和 液体。
满足不同工业生产的需求。
工业防毒技术的未来展望
跨界融合发展
工业防毒技术将与环保、安全等领域进 行跨界融合,形成更加完善的工业安全

安全工程专业工业防毒技术经典课件工业防毒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幻灯片

安全工程专业工业防毒技术经典课件工业防毒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幻灯片

第一节 有害蒸气的冷凝回收
一、冷凝原理 (一)饱和蒸气压与温度的关系以冷却的方法使空气中的蒸汽凝成液体,其
极限就是冷却温度下的饱和蒸气压。 此外,某些有机溶剂的饱和蒸气压也可以按下式计算
p 0.0523AB 133.3 T 饱
p饱_热力学温度T时的饱和蒸气压p,a
T —有机液体的热力学温,度K A、B —常数
安全工程专业工业防毒技术经典课件工业防毒 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幻灯片
第一节 有害蒸气的冷凝回收
特点: 1)适宜净化高浓度废气,特别是有害组分单纯的废气 2)可以作为燃烧与吸附净化的预处理 3)可用来净化含有大量水蒸气的高温废气 4)所需设备和操作条件比较简单,回收物质纯度高,但
用来净化低浓度废气时,需要将废气冷却到很低的温 度,成本较高
(1)固定管板式
固定管板式的两端管板和壳体制成一体。因此它具有结构简单 和成本低的优点。但是壳程清洗和检修困难,要求壳程流体必 须是洁净而不易结垢的物料。当两流体的温差较大时,应考虑 热补偿。即在外壳的适当部位焊上一个补偿圈,当外壳和管束 热膨胀不同时,补偿圈发生弹性变形(拉伸或压缩),以适应 外壳和管束不同的热膨胀程度。这种补偿方法简单,但不宜应 用两流体温差过大(应不大于70℃)和壳程流体压强过高的场 合。
套制成,夹套与容器之间形成的空间为加热介质或冷却介质的通 路。这种换热器主要用于反应过程的加热或冷却。在用蒸汽进行 加热时,蒸汽由上部接管进入夹套,冷凝水由下部接管流出。作 为冷却器时,冷却介质(如冷却水)由夹套上部接管进入,由下 部接管流出。
夹套式换热器结构简单,但其加热面受容器的限制,且传热系数 也不高。为提高传热系数,可在器内安装搅拌器,为补充传热面 的不足,也可在器内安装蛇管。
(二)间壁式换热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具体讲某物质是否是毒物,则与它的数量及作用条件有直 接关系。这就是说,虽然在体内有潜在性有毒物质存在,但并 不意味着发生了中毒。在我们人体内,含有一定数量的铅、汞 和DDT,但不能说由于这些物质的存在就判定我们发生了中毒。
中国地质大学安全工程系
3
© 2006 安全工程系
工业防毒技术
▪ 通常一个物质只有达到中毒剂量时才是毒 物。实际上,任何物质当服用达到中毒剂 量时,都可成为有毒物质。如氯化钠日常 可作为食用,但一次服用200-250g就会致 死。
▪ 另一方面,毒物的作用条件也很重要, 当条件改变时,甚至一般非毒物的物质也 具有毒性。如氮在911MPa下有显著的麻醉 作用。
中国地质大学安全工程系
4
© 2006 安全工程系
工业防毒技术
1.2 工业毒物的分类与毒性指标
按物理形态分类
中国地质大学安全工程系
5
© 2006 安全工程系
工业防毒技术
1.2 工业毒物的分类与毒性指标
工业毒物的分类在工业防毒技术中,为使用方便多采用 综合性分类,即按毒物的存在形态、作用特点、理化性质 等多种因素划分如下。
(1) 金属、类金属毒物 如汞、铬、铍、锰、铅、砷等。
(2) 刺激性或窒息性气体 如氯气、硫化氢、光气等。
(3) 有机溶剂类 如苯、四氯化碳等。
(4) 苯的氨基、硝基化合物类 如硝基苯、氨基苯、三硝基甲 苯等。
以每单位体重摄入的毒物量来表示(mg/kg)。
浓度。单位体积空气中含有毒物的量叫浓度,常用
mg/L表示。
中国地质大学安全工程系
8
© 2006 安全工程系
工业防毒技术
1.2 工业毒物的分类与毒性指标
绝对致死浓度(剂量)。使全部实验动物死亡的最低 浓度(剂量),记为LC100(LD100)。
50%致死浓度(致死中量)。使半数实验动物死亡的 浓度(剂量),记为LC50(LD50)。
最低致死浓度(剂量), 记为MLC(MLD)。
极限阈值。一个健康成人在一天内能反复经受的毒物
浓度的上限,记为TLV。过去常以MAC的值作为最高允
许浓度。
中国地质大学安全工程系
9
© 2006 安全工程系
工业防毒技术
1.3 主要有毒物质及存在状态
▪ 毒物在生产过程中的存在形式
➢ 毒物在生产过程中能以多种形式出现,同一化学物质在不
(5) 农药类毒物 如有机磷、有机氯等。
(6) 高分子化合物类 如塑料、橡胶及树脂类产品等。
7
中国地质大学安全工程系
© 2006 安全工程系
工业防毒技术
1.2 工业毒物的分类与毒性指标
常用的毒性指标在毒理学研究中,通常是以动物实验外
推应用到人体进行毒性评价,并用以下指标表示毒性程度。
剂量。某种物质引起一定毒作用效应的量叫剂量,
工业防毒技术
工Hale Waihona Puke 防毒技术中国地质大学安全工程系
1
© 2006 安全工程系
工业防毒技术
1.1 基本概念
▪ 工业毒物与职业中毒
➢ 一般来说,凡作用于人体并产生有害作用的物质都叫
毒物。
➢ 在工业生产过程中所使用或产生的毒物,叫工业毒物。
➢ 毒物侵入人体后与人体组织发生化学或物理化学作用, 并在一定条件下破坏人体的正常生理机能,引起某些 器官和系统发生暂时性或永久性的病变,这种病变叫
呈气溶胶状态的毒物,它们在呼吸道滞留的量和受呼吸道清
中国地质大学安全工程系
12
© 2006 安全工程系
工业防毒技术
2.1 有毒物质进入人体的途径
呼吸道 有毒物质如何通过呼吸道被吸收?
进入呼吸道的毒物,通过肺泡直接进
入大循环,其毒作用发生快。
气态毒物进入呼吸道的深度与其水溶性有关。水溶性较大
的毒物易为上呼吸道吸收,除非浓度较高,一般不易到达肺
泡(如氨)。水溶性较差的毒物在上呼吸道难以吸收,而在
粉尘、烟及雾统称为气溶胶。能较长时间悬浮在空气中的固 体微粒称为粉尘,其粒子直径大小多在0.1~lµm。
中只国地质要大学存安全在工程系有毒物质,就有接触到毒物的机会
11
© 2006 安全工程系
工业防毒技术
2.1 有毒物质进入人体的途径
在生产条件下有毒物 质主要经呼吸道、皮肤进 入人体;亦可经消化道进 入人体,但实际意义不大。
同行业或不同生产环节呈现的形式又各有不同。主要的存
在形式有:原料、中间产品(中间体)、辅助材料、成品、
副产品或废弃物、夹杂物。此外,生产过程中的毒物尚可
以分解产物或“反应产物”的形式出现。例如,磷化铝遇
湿自然分解产生磷化氢;用四氯化碳灭火器消防时,四氯
化碳与明火或灼热金属物体接触时氧化生成光气。
中国地质大学安全工程系
中国地质大深学安全部工程呼系 吸道、肺泡则能吸收一部分(如氮氧化物)。© 2006
13
安全工程系
工业防毒技术
2.1 有毒物质进入人体的途径
那类有毒物质容易被呼吸道吸收?
呈气体、蒸气、气溶胶状态的毒物可经呼吸道进入体内。
气态毒物经呼吸道吸收效果会受到接触毒物的水平影响,即 毒物在空气中的浓度高,则进入体内的速度快,进入的量也大。
按化学类属分类
(1)无机毒物 。如汞、铬、铍、锰、铅、砷 等、氯气、硫化氢、光气等。
(2)有机毒物。如苯、四氯化碳、硝基苯、 有机磷、有机氯等。
按毒作用性质分类 (1)刺激性毒物。 (3)麻醉性毒物 。
(2)窒息性毒物。 (4)全身性毒物。
中国地质大学安全工程系
6
© 2006 安全工程系
1.2 工业防毒技术 工业毒物的分类与毒性指标
中毒。
➢ 在劳动过程中工业毒物引起的中毒叫职业中毒。 2
中国地质大学安全工程系
© 2006 安全工程系
工业防毒技术
1.1 基本概念(续1)
毒物的含义是相对的,一方面,物质只有在特定条件下作用 于人体才具有毒性;另一方面,任何物质只要具备了一定的条 件,也就可能出现形害作用。至于职业中毒的发生,则与毒物 本身的性质,毒物侵入人体的途径及数量,接触时间及身体状 况,防护条件等多种因素有关。
10
© 2006 安全工程系
工业防毒技术
1.3 主要有毒物质及存在状态(续)
毒物在生产环境中的存在形态
生产性毒物可以固体、液体、气体或气溶胶的形态存在,但就 其对人体的危害来说,则以空气污染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以固体、液体两种形态存在的毒物,如果不挥发,又不经皮 肤进入,则问题较小。
气体指常温、常压下呈气态的物质。例如,氯化氢、二氧化 硫等。固体升华、液体蒸发或挥发时形成蒸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