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管紧凑式换热器传热性能分析
新型螺旋盘管换热器的流动及传热性能研究
第 51 卷第 3 期2014 年 6 月化 工 设 备 与 管 道PROCESS EQUIPMENT & PIPINGV ol. 51 No.3Jun. 2014收稿日期:2013-12-31基金项目:2011年广东省部产学研项目“太阳能-空气能双源一体式热泵热水器集成关键技术及产业化”(2011B090400501)作者简介:刘重裕(1986—),男,广东饶平,在校硕士研究生。
主要从事太阳能热利用技术研究工作。
新型螺旋盘管换热器的流动及传热性能研究刘重裕,秦红,董丹(广东工业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广州 510006)摘 要 一种新型的高换热效率的螺旋盘管换热器。
将该新型换热器与普通的管壳式螺旋盘管换热器进行理论分析对比,该新型换热器具有以下主要三个方面优势:可轻松拆卸,定期清除管外壁上的污垢;能有效提高管外侧的对流换热系数;有效减少了管壳体本身的蓄热耗能。
通过理论分析计算,比较了设计新型螺旋盘管换热器的性能优劣;并进行了实验研究,在实验中,通过对比实验发现新型螺旋盘管换热器管外侧水流速是普通螺旋盘管换热器的2.3倍,管外侧对流表面换热系数是普通螺旋盘管换热器的1.69倍。
验证了新型螺旋盘管换热器能够有效提高换热能力,为螺旋盘管换热器的结构设计、性能优化提供有益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关键词 螺旋盘管;流动特性;传热;换热器中图分类号:TQ 051.5;TH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281(2014)03-0035-005螺旋盘管换热器作为一种特殊的管壳式换热器,以其结构紧凑、制作方便、传热系数较大,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低温工程、电力机械等众多领域。
当空间受到限制不足以放置直管换热器或者管内流体要求压降小时,螺旋盘管有其独特的结构、流动优势[1],尤其是管内流体介质处于层流流动状态或较低流动速率时,极具换热性能优势。
因此对其进行结构及传热研究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19世纪20年代,Dean[2,3]首次建立了螺旋盘管中层流流动的理论。
螺旋缠绕换热器
螺旋缠绕式换热器螺旋螺纹管式换热器是近年来推出的一种新型高效节能的换热设备,它在设计上完全突破了传统管壳式换热器的设计思路,从材料选择到结构形式、外形体积等方面与传统管壳式换热器相比均有大幅度变化,多项技术创新使该换热器从外观到性能等各方面明显超越了传统管壳式换热器,改变了传统换热器结构简单、体积庞大、外形粗糙、效率低下的特点,是传统换热器的更新换代产品。
中文名:螺旋螺纹管换热器性质:换热设备特点:新型高效节能优点:安装方便,占地面积小应用:汽-水换热领域组成:芯体和壳体1螺旋螺纹管式换热器的技术优势:螺旋螺纹管式换热器最大特点来自于它超高的换热系数,一般可为传统管壳式换热器的2-3倍,同时具备较好的节能效果,与传统管壳式换热器相比,可节能10%以上。
螺旋螺纹管式换热器的外面也一改传统换热器的粗放形象,外壳从筒体到法兰,全部选用不锈钢材料,换热器外表面做镜面抛光处理,美观性大大提高。
螺旋螺纹管式换热器的优势还来自于它体积和重量仅为传统管壳式换热器的几分之一,安装过程不再需要复杂的起重工具和设备,人工即可完成。
该换热器由于管程阻力较大不适合汽源压力较低及水/水换热工况。
螺旋螺纹管式换热器的结构螺旋螺纹管式换热器由芯体和壳体两部分组成,芯体主要由换热管组成,壳体由筒体和封头等组成,上下封头各设两个开口,同一封头上的开口中心呈90°角,使换热器全部参与换热,无死区。
螺旋螺纹管式换热器的应用领域螺旋螺纹管式换热器具有高效的换热性能,在汽-水换热领域表现极佳,广泛应用于暖通和生活热水方面,同时在深冷装置上也有优异表现,在化工和医药等方面取得了广泛应用。
螺旋螺纹管换热器优点(一)螺旋螺纹管换热器热效率高,更加节省能量(蒸汽)内部独特的反向缠绕、螺旋上升的盘管结构,以逆流方式换热,使蒸汽在换热管束中得以充分冷凝,无须经过二次换热,故可以节省大量蒸汽;(二)螺旋螺纹管换热器为全不锈钢焊接,耐高温高压由于螺旋螺纹管换热器的换热管束和壳体全部采用不锈钢材质,具有统一的膨胀系数,其最高承压1.6MPa,最高耐温400℃,不会由于压力和温度不稳定而引起换热器的变形;无需减温减压装置。
螺旋板式换热器
目录
• 螺旋板式换热器概述 • 螺旋板式换热器性能特点 • 螺旋板式换热器应用领域 • 螺旋板式换热器设计选型 • 螺旋板式换热器运行维护与保养 • 螺旋板式换热器发展趋势与展望
01 螺旋板式换热器概述
定义与的换热设备,由两张平行的金 属板卷制而成,形成两个均匀的 螺旋通道。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个性化定制
随着市场需求多样化,螺旋板式换热器将向个性 化定制方向发展。
绿色环保
环保意识的提高将推动螺旋板式换热器向更加环 保的方向发展。
智能化和网络化
随着工业4.0的推进和物联网技术的应用,螺旋板 式换热器将实现智能化和网络化运行。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螺旋板式设计使得设备具有较高的承压能力,可适应较高的工
03
作压力和温度。
操作弹性大、适用范围广
螺旋板式换热器可处 理多种流体介质,包 括液体、气体以及蒸 汽等。
设备处理量可根据需 求进行调整,操作弹 性大。
操作温度范围宽,可 满足不同工艺要求。
易于维护和管理
设备结构简单,维护方便。
螺旋板式换热器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和稳定的性 能,降低了维护成本。 设备运行过程中噪音低,对环境影响小。
02
原理:两种不同温度的流体在螺 旋通道内以逆流或顺流方式进行 热量交换,达到加热或冷却的目 的。
结构组成
螺旋体
由金属板材卷制而成的 螺旋通道,是热量交换
的主要场所。
端盖
密封装置
支承结构
位于螺旋体两端,用于 连接流体进出口管道。
确保流体在螺旋通道内 不泄漏,保证换热效率。
用于支撑螺旋体,保证 其稳定性和安全性。
螺旋螺纹换热器强化传热设计
螺旋螺纹换热器强化传热设计韩强SECESPOL国际集团山东鸿基换热技术有限公司摘要:本文对SECESPOL螺旋螺纹换热器其设计双面强化传热效果进行了分析,介绍了其在制药企业的应用点及节能减排中的应用。
SECESPOL换热器为欧盟EU原装进口产品,是SECESPOL国际集团结合波兰格坦斯克理工大学及多个研究院传热技术之精华,于1988年发明生产的一种螺旋螺纹管换热器。
产品严格按照美国机械工程师(ASME)标准制造,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管壳式换热器之一。
综合其设计理论依据,结构特点,性能分析及客户案例,它同时具有安全、高效节能、体积小、表面光洁维护费用低、使用寿命长等特点,相对于传统换热器它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节能产品,通过国内上百家制药企业的应用,在节能减排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换热器螺旋缠绕安全节能一.设计依据:SECESPOL换热器较传统换热器,依据国际先进设计理论,计算准确,设计合理。
1.螺旋螺纹管设计,双侧强化传热设计。
2.利用欧文(OWEN)湍流抖振频率准则原理,消除换热器湍流抖振现象,热应力自消除。
3.利用声共鸣许用准则(Eisinger准则和Bevins准则),抑制声驻波,降低运行噪音。
4.利用CFD(计算流体力学技术),FEM(有限元技术),提高计算精度。
二.独特设计及机理:传热系数是传热设备的一个重要技术指标,强化换热表面对流传热是提高传热系数的有效措施。
SECESPOL换热器通过独特的结构设计,显著提高换热系数,实现高效节能。
1.材质:SECESPOL全不锈钢换热器,换热管为不锈钢316L材质,壳程为不锈钢316材质,以满足不同复杂物料的换热要求。
最高耐温400℃,最高耐压1.6Mpa。
换热管壁厚0.6mm。
2.螺纹管束:SECESPOL换热管采用高效不锈钢双螺纹管。
该管束表面设计周期变化的环形螺纹,当换热管内外物料流动时,由于流通截面和流动方向的不断变化,破坏层流底层,提高流体湍流强度和湍流的给热能力。
螺纹管换热效能
螺纹管换热效能介绍螺纹管换热器是一种常用的热交换设备,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和能源领域。
本文将深入探讨螺纹管换热器的换热效能,包括其原理、影响因素以及优化方法。
原理螺纹管换热器通过将热流体和冷流体分别流过内外两侧的螺纹管,实现热量的传递。
其工作原理可以分为对流换热和传导换热两个过程。
对流换热对流换热是指热流体和冷流体之间的热量传递通过流体的对流传递。
螺纹管的设计可以增加流体之间的接触面积,提高对流换热效率。
此外,螺纹管的流动路径也可以增加流体的流速,加强对流换热。
传导换热传导换热是指热量通过固体壁传导到另一侧的过程。
螺纹管的壁厚度和材料的热导率会影响传导换热的效果。
较大的壁厚度和较高的热导率可以提高传导换热的效率。
影响因素螺纹管换热器的换热效能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流体性质、螺纹管参数和操作条件等。
流体性质流体的物理性质对换热效能有重要影响。
流体的热导率、密度和粘度等参数会影响热量传递的速率和效果。
高热导率和低粘度的流体有利于提高换热效能。
螺纹管参数螺纹管的参数包括螺距、螺纹角和螺纹深度等。
这些参数会影响螺纹管内的流体流动状态和流速分布,从而影响换热效果。
合理选择螺纹管参数可以提高换热效能。
操作条件操作条件如流体流速、温度差和压力差等也会对换热效能产生影响。
较高的流速和温度差可以促进换热,但过高的压力差可能会导致流体泄漏和能耗增加。
优化方法为了提高螺纹管换热器的换热效能,可以采取以下优化方法。
优化螺纹管设计合理设计螺纹管的几何参数可以改善流体的流动状态,增加接触面积和流速。
例如,增加螺距和螺纹角可以增大流道尺寸,减小流体阻力,提高换热效能。
优化流体性质选择具有较高热导率和较低粘度的流体可以提高换热效能。
在一些特殊应用中,也可以考虑使用具有较大热容量和较高传热系数的工质。
控制操作条件合理控制操作条件可以达到最佳的换热效果。
调整流体的流速、温度差和压力差等参数,以确保在经济和安全的前提下获得最大的换热效能。
螺旋螺纹管换热器传热机理
SECESPOL高效换热理论依据传热现象是由温度差引起的能量转移,即以温度差为动力而产生的能量由高温向低温进行传递的过程称为传热。
传热有三种基本方式,即热对流、热传导、热辐射,其中,热对流是流体各部分之间相对位移所引起的热传递,是传热效果最好的一种传热方式;热传导是由微观粒子热运动所引起的热传递;热辐射是由热产生的电磁波而进行的热传导(化工原理P200~ P201)。
这三种传热方式的传热效果是按照:热对流>热传导>热辐射,由高到低依次排列。
在实际的化工应用中多采用热对流的传热方式进行,但是由于流体本身的流动特点,对流传热是集热对流和热传导于一体的综合现象(化工原理P215)。
以下将对影响对流传热效果的各个因素的基本原理进行说明,并针对SECESPOL螺旋螺纹管换热器与其它传统换热器进行对比。
一、换热管的壁厚对传热的影响;不同物质单位温度梯度下的热通量,称为该物质的导热系数,它表征物质导热能力的大小,是物质的物理性质之一,与物质的组成、结构、密度、温度及压强有关系。
不同状态物质的导热系数是基本按照金属固体>非金属固体>金属液体>非金属液体>气体的顺序从大到小排列(化工原理P206)。
在间壁传热过程中,能量的传递速率是与传热面积和传热面两侧温差均成正比,并且还与物质本身的导热系数有关。
对于单层平壁传热,导热速率计算公式如下(化工原理P207):Q=公式1其中:Q;导热速率,W;S:换热面积,㎡;λ:导热系数,W/m*℃;b:平均壁厚,m;t1、t2:两侧壁面温度,导热推动力,℃;对于传统平板式换热器,板片厚度对传热系数影响很大,厚度每减小0.1mm,对称型板式换热器的总传热系数约增加600W/(m2*K),非对称型约增加500W/(m2*K),换热器板间流道内介质平均流速以0.3~0.6m/s为宜,阻力以不大于100kPa为宜。
(参考《提高板式换热器效能的优化设计》雷新义山西太原市热力公司)。
由公式1可以看出,传热界面的导热系数与传热界面的壁厚成反比。
螺旋板式换热器结构与性能
螺旋板式换热器结构及性能1、本设备由两张卷制而成,形成了两个均匀的螺旋通道,两种传热介质可进行全逆流流动,大大增强了换热效果,即使两种小温差介质,也能达到理想的换热效果。
2、在壳体上的接管采用切向结构,局部阻力小,由于螺旋通道的曲率是均匀的,液体在设备内流动没有大的转向,总的阻力小,因而可提高设计流速使之具备较高的传热能力。
3、I型不可拆式螺旋板式换热器螺旋通道的端面采用焊接密封,因而具有较高的密封性。
4、II型可拆式螺旋板换热器结构原理与不可拆式换热器基本相同,但其中一个通道可拆开清洗,特别适用有粘性、有沉淀液体的热交换。
5、III型可拆式螺旋板换热器结构原理与不可拆式换热器基本相同,但其两个通道可拆开清洗,适用范围较广。
6、单台设备不能满足使用要求时,可以多台组合使用,但组合时必须符合下列规定:并联组合、串联组合、设备和通道间距相同。
混合组合:一个通道并联,一个通道串联。
螺旋板式换热器的基本参数:1.螺旋板式换热器的公称压力PN规定为0.6,1,1.6、2.5Mpa(即原6、10、16、25kg/cm)(系指单通道的最大工作压力)试验压力为工作压力的1.25倍。
2.螺旋板式换热器与介质接触部分的材质,碳素钢为Q235A、Q235B、不锈钢酸港为SUS321、SUS304、3161。
其它材质可根据用户要求选定。
3.允许工作温度:碳素钢的t=0-+350℃。
不锈钢酸钢的t=-40-500℃。
升温降压范围按压力容器的有关规定,选用本设备时,应通过恰当的工艺计算,使设备通道内的流体达到湍流状态。
(一般液体流速1m/Sec气体流速10m/Sec).设备可卧放或立放,但用于蒸气冷凝时只能立放;用于烧碱行业必须进行整体热处理,以消除应力。
螺旋板式换热器防堵塞原理螺旋板式换热器与一般列管式换热器相比是不容易堵塞的,尤其是泥沙、小贝壳等悬浮颗粒杂质不易在螺旋通道内沉积,主要体现在:1.因为它是单通道杂质在通道内的沉积一形成周转的流还就会提高至把它冲掉;2.因为螺旋通道内没有死角,杂质容易被冲出。
浅析JAD螺旋螺纹管换热器的节能高效
浅析JAD螺旋螺纹管换热器的节能高效螺旋螺纹管换热器是一种新型的管壳式换热器,和传统的管壳式换热器相比具有压降小、传热效率高、占地面积小、自清理能力强等特点。
利用其独特的结构还可以充分发挥其完全逆流换热的特性,提高热能利用率,迅速收回项目投资,进而产生长远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利益。
换热器是化工、炼油、动力、核能、冶金、食品及制药等工业部门广泛应用的工艺设备,从混合式换热器,蓄热式换热器到间壁式换热器,都有着各式各样的结构型式。
随着强化传热理论的发展和机械加工技术的不断进步,出现了许多结构形状特殊、具有高强化传热表面结构、大传热面积和结构体积比的新式紧凑型换热器。
源于波兰,来自加拿大的JAD系列螺旋螺纹管换热器即是其中的典范。
与常规的管壳式换热器相比,JAD螺旋螺纹管换热器换热系数大,传热效率高,具有相当的灵活性、适用性和可靠性。
JAD系列螺旋螺纹管换热器独特的螺旋结构、先进的传热机理以及经济实用性,势必决定了其节能、高效的优越性。
一、JAD螺旋螺纹管换热器的独特结构在以热水为介质的城市集中供热的热力系统中,换热是其中决定性的一环。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换热器这种起着热量传递作用的关键性设备,其结构不断更新、品质不断完善成为必然。
目前的热交换领域中,传统的管壳式换热器应用最为广泛,其市场占有率约为85%。
但该种换热器除了由结构和材质等所引起的种种局限以外,还在换热器管程、壳程之间设计有折流板,由此产生的流体的曲折流向造成了较大的压力降,使得介质从管—板、壳-板间的缝隙中渗漏,降低了横向流速,并大大降低了效率,此种情况下换热效率约在60~80%之间。
而JAD系列换热器将换热管设计成了螺旋螺纹管反向缠绕结构,极大的改变了流体流动状态,形成强烈的湍流效果,提高了换热系数,减小了传热面积。
这种新型的螺旋螺纹管换热器有下列特点:(1)传热效率高。
介质在结构独特的螺旋螺纹管中流动时既有纵向扰动,又有旋转运动,彻底破坏了热边界层,并且流体在向前运动过程中连续改变方向,因而会在横截面上引起二次环流而强化换热,大大提高了传热效率。
螺旋缠绕管式换热器传热性能优化与计算程序开发
N$&3#3J*&3","5R'*&M(*,+5'(F'(5"(#*,4'*,1!"#$%&*&3",*. F("7(*# /'0'."$#',&"56$3(*.P"%,1M%8'R'*&K]4D*,7'(
$;+4?2AQ> fGTB?WIH?6IHTIJ9HGG2cHI1GQQKL>47MG26&<F?2A\FI> D24NGHQ46T&<F?2A\FI>!"%$%',&<F42?" 28+&(*4&):Q?2GV6T7GIJFG?6GZ1F?2AGGL>47MG26&6FGQ74H?OVI>2S6>WGFG?6GZ1F?2AGHF?Q? MIHG1IM7?166>WG?HH?2AGU MG261IM7?HGSV46F6H?S464I2?OFG?6GZ1F?2AGHQ&VF41FG2?WOGQ6FGGL>47MG266IF?NGF4AFFG?66H?2QJGHGJJ414G21T&O?HAGFG?66H?2QJGH ?HG?7GH>246NIO>MG&?2SG?QTM>O64UQ6HG?M42A&G61;/64QIJAHG?6Q4A24J41?21GJIH6FGSGQ4A2&7HIS>164I2?2S>QGIJ?16>?OGL>47MG26 6IQ6>ST6FGFG?66H?2QJGH1F?H?16GH4Q641QIJGL>47MG26?2S1IMW42G46V46F1IM7>6GH6G1F2IOIAT6I?1F4GNG7GHJIHM?21GI764M4\?64I2 ?2S1?O1>O?64I2MG6FIS4M7HINGMG26;/26F4Q7?7GH&6FG1IM7>6?64I2?OJO>4SST2?M41QMG6FIS !<X-"4Q>QGS6I2>MGH41?OOTQ4M>O?6G 6FGQ74H?OVI>2S6>WGFG?6GZ1F?2AGH&?2S6FGGJJG16QIJS4JJGHG266>WG?HH?2AGMG26Q&?S0?1G266>WGO?TGHQ7?142A&QFGOOQ4SGNGOI146T& ?2SFG?6GZ1F?2AG6>WGM?6GH4?OQI26FGFG?66H?2QJGH7GHJIHM?21GIJ6FGGL>47MG26?HGQ6>S4GS?2SQGOG16GS6FGJI>HJ?16IHQIJ422GH S4?MG6GHIJ6>WG&2>MWGHIJ1I4OQIJ6>WGV42S42A&QFGOOQ4SGNGOI146T?2S6>WGV42S42AH?S4>Q?2S6FG4H1IHHGQ7I2S42AOGNGOQVGHGQGU OG16GS6I1?HHTI>6IH6FIAI2?O6GQ66I?2?OT\G6FG42JO>G21GIJQ42AOGJ?16IHI21IM7HGFG2Q4NGFG?66H?2QJGH7GHJIHM?21G?2S46Q7H4M?HT ?2SQG1I2S?HTSGAHGG; DQ42Ab4Q>?OP?Q41O?2A>?AG6ISGNGOI76FG1?O1>O?64I27HIAH?M&6FHI>AF6FGJO>4S7FTQ41?O7?H?MG6GHQ&6>WG S4?MG6GH&6>WGV42S42A2>MWGH&747G2>MWGH?2SI6FGH427>6?2S?>6IM?6411?O1>O?64I2&6I?1F4GNG6FGN4Q>?O4\?64I2IJ7HGQQ>HGSHI7& FG?66H?2QJGH1IGJJ414G26&1IM7HGFG2Q4NG7GHJIHM?21G42SGZ?2SI6FGHHGQ>O6Q&4M7HING6FG1?O1>O?64I2?11>H?1TIJ6FGO?6GHSGQ4A2 7HI1GQQ; 9':;"(1+)Q74H?OVI>2S6>WGFG?6GZ1F?2AGH$2>MGH41?OQ4M>O?64I2$IH6FIAI2?OGZ7GH4MG26$7GHJIHM?21GI764M4\?64I2$1?O1>O?U 64I27HI1GS>HG
螺纹管传热性能分析及应用
F、。 F——管 内外( 带翅 ) 传热面 积 m ; 2
F m— — 平 均 壁 面 积 i。 n; 8— — 管 子 壁 厚 m ;
— —
1 结 构 特 点 、
r 广 螺纹管 热阻 (I k / ; 1 ・ )w T 、
入 比较 大 , 迄今 已出现 了 螺纹 管 ( 又称 为 低翅 片管 ) 翅 、 片管 ( 相对 地可 称 为高翅 片管 ) 螺旋槽 纹管 、 、 横槽 纹管 、 螺 旋扁 管 、 放管 及 锯齿 形 ( T形 ) 片管 、 节管 以 缩 或 翅 波
S
螺纹管传 热性 能分 析及应 用
口崔 勃 安文海 朱 健
在 炼 油及石 化等 工业 领域 , 热器 的应 用 已十分 广 换
K I 【 /o r r F F ( / ) rF F + 1h ( /。 = /( h+o (【 【 8 + 。 。 (/,F F 】 1 + /l j (/) )o )
泛, 目前强 化 管 内外 流体 传 热 , 高 传 热效 率 是 其研 究 提
开发 工 作的 重点 。 实现 强化 传热在 换热 管 的研制 上投 为
式中 : —管 内外膜 传热 系数 w/ m k ; . — h ( ・ ) rh i 管 内外侧 结垢热 阻 ( I k / ; 、 —— 1 )w T・
1 6 6. 1 6 6. 1 64 23 22 6 23
.
18 8± O 2
1 O 3.
2 7 23 36 35 33
1 8 8.
2 5
25 18 16
螺旋套管换热器传热特性研究
一
图 3 螺旋 套管速度矢量场图
F g 3 Veo i e trf l f h p r l a i gh a x h n e i. l ct v co e do es ia sn e t c a g r y i t c e
由图 3可 以看 出,螺旋 管 内流 体 的流动 存在 非常 明显 的沿 管 的螺旋 流动 ,这是 螺旋 管换 热 明显优 于 光管 的主要 原 因。另外 ,螺旋 管 的轮 廓边缘 对 管 中心 也能起 到扰 动作用 ,这也起 到 了强化 换热 的作用 。 水侧 变 工况数 值模拟 结 果及经 计算整 理得 到 的数据 如表 2所示 。
维 几 何 模 型 利 用 Fun 对 不 同工 况 下 的 螺 旋 套 管进 行 了数 值 模 拟 ,得 出 了湍 流状 态 下螺 旋 l t e
套 管 内流 体 的 温度 场 、 速 度 场 和 压 力 场 ;利 用 搭 建 的 螺 旋 套 管换 热 器试 验 台 ,得 出 多种 工 况 下 的 传 热 系数 ,为 螺 旋 套 管 换 热 器的 设 计 计 算 提供 了依 据 。 同时 将 试 验 结 果 和 数 值 模拟 结 果
() 计算 方法 与边界 条件 1
根据 以上物 理 问题 的数学模 型 ,应 用 S I OLDw0 KS进 行几 何建模 、 网格划分 及边 界类 R 型 设定 ,应 用 F U NT 软件 进行 计算求 解【。采 用有 限体积 法对计 算 区域作 离散化 处理 。动 L E 4 ]
量和 能量 方程离 散采用 二阶迎 风格 式 , 离散方 程求解 采用 分离 隐式算法 , 压力和 速度 耦合采用 SMP E算 法 。计算流 体采用 速度和 温度 入 口边 界条件 ;出 口采用压 力 出 口边 界条件 。内管壁 I L
螺旋管紧凑式换热器传热性能分析
不同单管的换热
知, r s11 rs13 的温度分布与通常单管进口段情况 相似[ 5 6] , 内层螺旋直管段 rs2 与 rs3 的温度梯度 较低 , 而 rs29 ~ rs210 和 rs37 ~ rs38 的温度梯度 较高 , 是由 于 这些 直管 邻 近出 口, 接近 温 度为 300K 的低温空气。 同样, 邻近出口的弯管段 rb24 与 rb34 也有类似趋势。 因为内外流体间存在较高 的温度差 , 直管段 rs11 ~ rs13 与 rs41 ~ rs42 具有 良好的传热性能。 但对于下游的直管和弯管, 由于 内外 流体 的 温度 差 降低, 传 热 减弱。 管内工质 R141B 与管外空气存在一个高的温度梯度, 既使 R141B 进入如图 4 中的下游内线圈管, 内侧壁面的 传热仍然很高。
第 7 卷第 2 期 2008 年 6 月
热 科 学 与 技 术 Journal of Therm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V ol. 7 N o. 2 Jun. 2008
文章编号 : 1671 8097( 2008) 02 0115 05
螺旋管紧凑式换热器传热性能分析
孔 戴, 彭 晓 峰, 杨 震
收稿日期 : 2007 11 20; 修回日期 : 2008 04 30. 基金项目 : 国家高技术发展计划 ( 863 计划 ) 资助项目 ( 2007A A 05Z200) . 作者简介 : 孔 戴 ( 1972 ) , 男 , 几内亚人 , 博士生 , 主要从事保温材料与性能、 高效换热器技术等研究 .
采用商用软件 F luent V6 模拟螺旋管内外的 强迫流动传热。 管内流动工质为 R141B, 管内流速 v = 0 1 m/ s , 相应的 Re 为 4 97 10- 5 , 进口温度 T = 350 K 。 管外空气流的流速为 u= 2 m/ s , 对应 计算域尺度的 Re 为 125 ( 取管径 1 mm 为特征长 度) , 进口温度 T = 300 K 。 这里考虑的问题是管 内制冷剂三维稳定层流, 管外空气则为三维稳定 湍流流动。 从管内到管外的对流流动传热使用 C 语言编 程的 UDF ( 用户定义函数 ) 模块解耦, 控制体积法 求解控制方程 , 采用 SIM PL E 算法来解决耦合流 速和压力 , 而用第二阶迎风格式用来求解动量与 能量方程。对所分析计算的三种情况, 分别用大 约 1 000 000 和 400 000 四边形网格可获得空气侧 和管内理想的收敛解。
螺旋管紧凑式换热器传热性能分析
螺 旋 管结 构 具 有 高传 热 性 能 , 以此 发 展 出 的 紧凑式 换 热 器 , 其 冷 凝 器 和 蒸 发 器 在 食 品 、 尤 医 药、 电力 、 工 等 行 业有 广 泛 的应 用 。 于弯 曲 段 化 由 离 心 势所诱 发 的二 次 流 , 旋管 可 以强 化传 热 。 螺 文献[ —]中已有一些关 于螺旋管流动传 热的 16
维普资讯
第 7卷 第 2期
20 0 8年 6月
热 科 学 与 技 术
J u n l fT e ma ce c n e h oo y o r a h r l in ea d T c n lg o S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V0 . . 1 7 NO 2
摘要 : 数值模 拟研究 了紧凑式小管螺旋管换热器 的流动换热特性 。 螺旋管换热器 由 3 个单 管( 5 直管和弯 管)
构 成 , 外 为 空 气 冷 却 , 内流 过 不 同温 度 的 液体 工 质 R1 1 。 拟 结 果 表 明 , 单 根 螺 旋 管 内 外对 流 传 热 系 管 管 4B 模 各 数 、 度 分 布 和 传 热 性 能 , 要 受 内外 流 体 温 度 梯 度 、 流 条 件 、 部 空 气流 速 和 单 根 管 的 传 热 表 面 积 等 因素 温 主 回 外
的总传 热面 积为 A 一 A Ab一 4 1mm + 9 。
在 笛卡 尔 坐标 系下 , 层 空气 流 动 和传 热 控 外 制方 程 分别 为
SECEPOL换热器的几大技术优势
SECEPOL换热器的几大技术优势SECESPOL JAD系列换热器性能描述JAD系列换热器为欧盟原装进口产品,是SECESPOL国际集团结合波兰格坦斯克理工大学及多个研究院传热技术之精华,于1988年发明生产的一种螺旋螺纹管换热器。
产品严格按照美国机械工程师(ASME)标准制造,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管壳式换热器之一,与一般国产换热器相比,JAD换热器具有以下优势:1、JAD系列换热器换热效率高,高效节能,更加节省能量(蒸汽):JAD系列换热器较之一般国产换热器可以将冷凝水温度控制在较低水平,保证蒸汽充分冷凝,节省蒸汽耗量。
尽管JAD换热器体积小巧,但由于其独特的螺旋缠绕结构,蒸汽在换热管束中停留更长时间,冷凝更加充分, 且无须经过二次换热,故可以节省大量蒸汽;2、JAD系列换热器结垢倾向低且易清洗:JAD系列换热器100°连接和螺旋螺纹结构、独特的表面处理工艺以及两侧介质的逆流换热,实现了流速高、温度梯度小、污垢系数小的特点,结垢倾向低。
即便是长期使用后出现结垢现象,也可以采用化学除垢的方法迅速除垢,省时、省力、费用低、效果好。
3、JAD换热器体积更加小巧:JAD系列换热器体积只有与其相当的一般国产管壳式换热器体积的1/5左右,节省空间;同时也因为体积小、重量轻,更加便于安装、拆卸和清洗,减少了一次安装及后期维护费用;4、换热系数高:换热系数的高低反映了换热器性能优越与否,特定工况下,JAD换热器换热系数最高可以达到14000w/m2.℃,一般国产换热器换热系数只有2000-3000 w/㎡.℃左右,即使板式换热器在最佳应用场合水-水换热的某些工况下,其换热系数也只有5000-7000 w/㎡.℃。
5、使用寿命长:SECESPOL换热器利用欧文(OWEN)湍流抖振频率准则原理,采用换热管束最小间隙设计,有效消除了湍流抖振现象,延长了换热器的使用寿命。
JAD换热器的设计寿命可达40年,正常使用条件下,换热器8年内出现质量问题免费维修或更换,一般国产换热器只能使用5年左右;6、更适合高温高压蒸汽工况:JAD换热器耐高温、高压,由于JAD换热器的换热管束和壳体全部采用不锈钢材质,具有统一的膨胀系数,不会由于压力和温度不稳定而引起换热器的变形;换热器耐高温、高雅,无需减温减压装置,既节省了初投资费用,又避免了因减压减温对蒸汽热能造成的浪费;7、JAD换热器运行噪音低:内部结构设计时考虑了<声共鸣许用准则>(Eisnger准则和Bevins准则),有效抑制了声驻波震动现象,最大限度的限制了运行噪音,换热器运行时几乎没有噪音;8、JAD换热器通过了ASME、ANCC等八项国际质量认证,在欧洲被誉为“蒸汽王子”。
船用膜式螺旋管换热器传热和流动特性研究
船用膜式螺旋管换热器传热和流动特性研究船用膜式螺旋管换热器是一种广泛应用于船舶制造领域的换热设备。
它具有结构紧凑、体积小、传热效果好等特点,可以满足船舶制造领域的高效换热需求。
本文旨在探讨这种换热器的传热和流动特性。
首先,船用膜式螺旋管换热器的传热特性主要受到流体的流速、传热面积、传热系数等因素的影响。
研究表明,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流速的增加,传热系数也随之增加。
但是,当流速超过一定范围时,传热系数反而会降低。
这是因为在过高的流速下,流体容易产生湍流,从而影响换热器的传热效率。
此外,传热面积也是影响传热效果的重要因素。
传热面积越大,传热系数也会相应增加。
其次,船用膜式螺旋管换热器的流动特性主要受到流体状态、管道结构等因素的影响。
在流体状态方面,研究表明,当流体处于压缩性流动状态时,换热器的流阻会增加,从而降低流量和传热系数。
因此,在设计船用膜式螺旋管换热器时,需要特别注意流体状态的影响。
在管道结构方面,膜式螺旋管的结构特点可以增加流体的紊动,并促进换热。
但是,管道结构过于复杂或造型不良,会增加流体的流阻,从而降低传热效率。
综上所述,船用膜式螺旋管换热器的传热和流动特性是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
通过对流速、传热面积、传热系数、流体状态、管道结构等因素的研究和探讨,可以提高该换热器的传热效率和流动特性,从而满足船舶领域的高效换热需求。
在船用膜式螺旋管换热器的传热和流动特性研究中,有一些重要的数据可以进行分析。
首先是传热系数。
在一项研究中,使用水作为流体,在不同流速和传热面积条件下测试了膜式螺旋管的传热系数。
结果显示,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流速的增加和传热面积的增加,传热系数也随之增加。
例如,在流速为0.38 m/s、传热面积为0.046 m²时,传热系数为10922 W/m²·K。
而在流速为0.88 m/s、传热面积为0.091 m²时,传热系数为13271 W/m²·K。
圆形螺旋管流动和传热特性研究2222
毕业设计论文姓名: 111111 学号: 000000000 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专业:热能与动力工程题目:圆形螺旋管流动和传热特性研究指导教师:2012 年 6 月摘要螺旋管在热力、化工、石油及核工业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螺旋管换热器也具有结构简单、传热系数高等优点。
它的传热系数比直管高,在相同空间里可得到更大的传热面积,布置更长的管道,减少了焊缝,提高了安全性。
尽管螺旋管的流体阻力增大,压降增大,但是其传热效率的提高导致能量的节约要高于因阻力增大而消耗的能量。
因此,螺旋管在许多行业得到普遍应用而倍受青睐。
在工程应用中,由于工艺要求,往往需将流体加热至规定的温度范围,传热是其中的基本单元操作,所以有必要对螺旋管的传热与流动特性进行研究。
从理论知识我们知道由于向心力的作用,流体从管中心部分由螺旋管内侧流向外侧壁面,因而造成了螺旋管内侧的低压区。
在压差作用下,流体从外侧沿着圆管的上部和下部壁面流回内侧。
这种流动是与管的轴向垂直的,也就是与流体的主体流动相垂直,称为二次流。
流体的这种二次流与轴向主流复合成螺旋式的前进运动。
这样,对于流体的传热传质,不仅可依靠流体的径向扩散,还有径向二次流的作用,相当于边界层进行了破坏,增强了流体传质。
本文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圆形螺旋管的截面管进行分析,在应用FLUENT软件,对圆形螺旋管道内流体紊流流动状态下的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圆形螺旋管内流场及影响因素,包括速度的分布、温度以及二次流对流场的影响。
本文首先概述了圆形螺旋管的应用背景及分析意义,对GAMBIT及FLUENT进行了简单的介绍,而后进行了分析。
通过在GAMBIT中建模以及划分网格定义边界条件,在FLUENT中设定初始条件进行数值模拟,进一步分析在紊流条件下流体在圆形螺旋管中换热的影响因素。
通过数值模拟得出了结论,入口雷诺数对圆形螺旋管的整个流场影响较大,管道内流体压降与流体流速大小成正比。
速度越大圆形螺旋管中流体压降越大。
螺纹管换热器技术说明
空气预热器技术说明空气换热器1、前言冶金行业是国家能源消耗大户,同时也是环境污染的主要制造者之一。
国家制订的可持续发展的长期目标,其重要保证条件就是降低冶金行业能耗,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污染排放,实现和谐发展。
冶金行业要降低能耗,除了改善生产工艺和条件,另外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充分利用排放掉的能源,从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利用排放掉能源的主要设备就是换热器。
管壳式换热器是一种常见的换热设备,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
目前已经已经有非常多的种类,广泛应用于各种行业。
管壳式换热器的特点是:换热空间是管束以及管束外面的壳体与管束形成的空间。
一种流体走管内,另外的流体走管与壳之间。
两种流体通过管壁进行换热。
管壳换热器的优点是应用广泛,可以耐高温高压,可以大型化,它的缺点是传热系数比较低,单位换热面积消耗的金属材料比较多。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人们采取了很多方法来改善管壳换热器的传热条件。
2、螺纹管螺纹管是上世纪末出现的一种异形传热管,它通过对光滑钢管进行压力加工,使其发生螺纹状形变,表面形成螺纹凹槽而成。
螺纹管同光滑管比有非常明显的性能增强:①由于螺纹凹槽的形成,可以使管内气流形成旋流,增强了紊流状态下的对流传热能力;②螺纹凹槽使得管子表面变得粗糙,破坏了气流边界层,使得在层流状态下气体对流传热有明显提高;③螺纹凹槽可使管子传热表面积有所增加;④螺纹管比光滑管的固有频率提高,降低了换热器的振动。
但是螺纹管的阻力比光滑管大,管子刚度也比光滑管小,这是螺纹管存在的缺点。
AA2机组空气预热器的换热元件就采用单程轧槽螺纹管。
3、换热器结构换热器采用高温列管式,风箱为方形,烟气走管外行程,空气走管内行程。
整个换热器嵌入烟气通道内,没有外壳。
烟气经过换热管外换热后直接排放掉,为一个行程。
空气经过四个管行程被烟气加热,管束用风箱和连接管连接,连接管高温端有膨胀节。
空气流与烟气流呈逆差流的流动分布。
4、换热器参数4.1烟气参数:入口温度:850℃出口温度:393℃烟气量:9636m3/h2℃阻力损失:62Pa烟气放出热量:1.4053106kcal/h4.2空气参数:入口温度:20℃出口温度:550℃空气量:7524m3/h2℃阻力损失:770Pa空气吸收热量:1.2863106kcal/h4.3换热管参数:管子类型:单程轧槽螺纹管光管规格:φ4532.531900,中间有折弯管子数量:27634=1104根4.4管子排布:迎风面截距110mm,气流方向截距67mm,三角形错排4.5传热参数:管外传热系数:28.8kcal/m22h2℃管内传热系数:84.1 kcal/m22h2℃综合传热系数:20.8kcal/m22h2℃传热面积:215m24.6材质:由于换热器管壁温度有超过500℃的部分,所以前两行程的管材为1Cr18Ni9Ti,并且热浸镀渗铝,后两行程的管材为20g,符合GB3087-99标准,样也热浸镀渗铝。
螺旋换热器换热系数
螺旋换热器换热系数标题:螺旋换热器换热系数的影响因素与优化措施摘要:本文探讨了螺旋换热器换热系数的定义和影响因素,以及如何通过优化措施提高换热系数。
首先介绍了螺旋换热器的基本原理和结构特点,然后详细分析了影响换热系数的主要因素,包括流体性质、流体动力学特性、流动状态和换热器结构参数等。
接下来,提出了提高换热系数的优化措施,包括增强流体流动、改善流体动力学特性和优化换热器结构参数。
总结了本文的研究结果,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一、引言螺旋换热器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化工和能源领域的换热设备,具有高效、紧凑的特点。
螺旋换热器的换热系数是评价其换热性能的重要指标。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螺旋换热器换热系数的影响因素和优化措施,以期为螺旋换热器的设计和运行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
二、螺旋换热器的基本原理和结构特点螺旋换热器是一种由单或多个螺旋插筒构成的换热器,具有交叉流动的结构。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多级螺旋插筒使两个流体在不同的螺旋通道中交叉流动,以实现热量的传递。
螺旋换热器具有紧凑的结构和高效的换热性能,能够实现较高的热交换效率。
三、影响螺旋换热器换热系数的因素1. 流体性质:流体性质直接影响换热系数,包括导热系数、粘度、密度和比热容等。
不同的流体性质会导致不同的传热特性和换热系数。
2. 流体动力学特性:流体动力学特性是影响换热系数的重要因素,包括雷诺数、湍流强度和流体相态等。
湍流流动能够增强传热和提高换热系数。
3. 流动状态:流动状态是影响换热系数的重要因素,包括单相流动、两相流动和多相流动等。
不同的流动状态会影响流体的传热特性和换热系数。
4. 换热器结构参数:换热器结构参数是影响换热系数的关键因素,包括螺旋角度、通道尺寸和通道之间的距离等。
合理选择和设计这些结构参数可以提高换热系数。
四、提高螺旋换热器换热系数的优化措施1. 增强流体流动:通过增加流体流速、采用双流体循环和增强流体搅拌等方式,可以提高流体在螺旋换热器中的流动状态,从而增加传热面积和换热系数。
紧凑式换热器开孔翅片流动传热特性分析
紧凑式换热器开孔翅片流动传热特性分析近年来,由于紧凑型换热器具有许多优势,如低能耗,高效率等,其使用越来越多,以满足各个领域市场需求。
但是,由于换热器中许多关键参数(如翅片形式,内表面温度和表面结构)的不同,导致其热参数的变化,使得传热特性的研究变得复杂。
因此,紧凑型换热器开孔翅片流动传热特性的研究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该研究主要集中在弹性材料的开孔翅片的流动传热特性,并且考虑到开孔翅片的单元表面温度和表面结构的影响。
在研究紧凑型换热器开孔翅片流动传热特性分析之前,需要先确定翅片单元表面温度。
为此,我们使用数值模拟工具,如COMSOL Multiphysics,来模拟翅片的表面温度表面的变化情况。
然后,我们接下来就可以研究开孔翅片流动传热特性。
为了研究紧凑型换热器开孔翅片流动传热特性,我们先对弹性材料翅片模型以及孔隙形状进行建模,然后,根据力学参数计算来计算工作流体流动及翅片热传导特性,并且考虑到翅片表面温度和表面结构的影响。
此外,为了更好地理解紧凑型换热器开孔翅片流动传热特性,我们还对不同的参数(如翅片厚度,翅片间距,翅片表面温度,翅片表面结构)等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翅片厚度、翅片间距、翅片表面温度和翅片表面结构等参数对紧凑型换热器开孔翅片流动传热特性有着非常大的影响。
具体而言,翅片厚度的增加会降低翅片流动传热特性,而翅片间距的增加则会提高翅片流动传热特性。
此外,翅片表面温度的升高和翅片表面结构的变化也会显著影响翅片流动传热特性。
根据研究结果,我们可以提出一些建议用于改善紧凑型换热器开孔翅片流动传热性能。
首先,应适当减小翅片厚度以提高翅片流动传热特性;其次,应采用合理设计的翅片表面结构,如横纹状的结构,以增加传热面积;最后,应使用内外表面温度差更大的翅片,以提高传热效率。
本研究分析了紧凑型换热器开孔翅片流动传热特性,同时根据分析结果,对紧凑型换热器开孔翅片流动传热性能的改善提出了一些建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螺旋管换热器由 35 个单管 ( 直管 和弯管 ) 摘要 : 数值模拟研究了紧凑式小 管螺旋管换热器的流动换热特性。 构成 , 管外为空气冷却 , 管内流过 不同温度的液体工 质 R141B。 模拟结果表明 , 各单根 螺旋管内外对流传 热系 数、 温度分布和传热性 能 , 主要 受内外流体温度梯 度 、 回流 条件 、 外 部空气流速和单根 管的传热表面积等 因素 的影响 。
[ 1]
1
模拟方法
螺旋铜管换热 器结构见图 1, 其中 rb1、 rb2、
rb3 与 rb4 分别为弯管段 , 而 rs1、 rs2 、 rs3 与 rs4 分 别为直管段。 管内径 d = 1 mm , 管间距 y = 2 d , 换热器为 7 mm 10 m m 11 mm , 正中置于大空 200 mm 200 m m) 空 间 ( 即计算域为 200 mm
2 2
采用直接数值模拟法( DNS) 研究了
经过环形和螺旋管道的充分发展流, 显示了湍流结 构的瞬时速度场。 发现管道曲率诱发二次流并对流 量和湍度具有很强烈的影响, 而扭转效应弱于曲率 效应。 Dong 等
[ 4]
模拟 了螺 旋管 内的 层流 ( Re =
4
1 000) 和湍流( Re = 2 5 10 ) , 并获得相应的摩擦 系数和 Nusselt 系数。 这些数值与实验研究主要分 析了螺旋管管道的曲率和扭转特点。 本文主要模拟紧凑型螺旋管换热器的流动换 热特性, 螺旋管换热器由直管和弯管构成, 管内流 过气体工质 R141B, 管外 为空气流。 运用 F luent V6 和层流模型 , 研究了不同温度和流动条件下的
第 7 卷第 2 期 2008 年 6 月
热 科 学 与 技 术 Journal of Therm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V ol. 7 N o. 2 Jun. 2008
文章编号 : 1671 8097( 2008) 02 0115 05
螺旋管紧凑式换热器传热性能分析
孔 戴, 彭 晓 峰, 杨 震
z y x uv -
u z =z y w x
vv p + y
z y x uw -
v z =z y w y
vw p + z
z y
ww v + z
w =z z w z
2
结果与分析
图 2 ~ 4 分别表示各直管与弯管段的温度分
能量方程 : x uh h + x y vh h + y ( 6)
布和传热性能。 2. 1 换热性能 螺旋管换热 器不同单管的传 热率如 图 2 所 示, 其 中 外 层 螺 旋 管 为 rs11 rs13、 rb11 rb13、 rs41 r s43 与 rb41 rb43, 而内 层螺旋管为 rs21 r s24、 rb21 r b24 、 rs31 rs34 与 rs41 r s44, 此外 bc 、 sc1 sc2 为连接内外层螺旋管 的弯管, se1 se2 为进出口段的直管。 图 2 中, 外层螺旋管的流动顺 ( 7) 序为 se1 r s1 rb1 r s4 rb4, 而内层螺旋管的顺序为 rs2 rb3 rs3 rb2。
laminar flow s in coiled pipes[ J] . A p p l T her m Eng , 2008, 28 ( 5 6) : 423 432. [ 6] CON T I, PEN G X F, W A NG B X. N umerical in
H eat t ransf er rate o f different sing le t ubes
结 果 显 示,
外 层 螺 旋 管 ( rb11 13 and
rb41 43) 的传热由于较大的表面积而显著高于内 层螺旋管 , 同时也由于空气与外层螺旋管有较高 的温度差 , 必然显示出更好 的传热情况。 rb11 与 rb41 处于上游, 具有更好的换热性能。 如图 4 所示 温度分布 , 弯管段 rb11 13 壁面温度大幅下降 , 传 热极好。 由图 2, 外层螺旋管的传热随 R141B 流向 降低 , 而内层螺旋管则随流向升高。 在内外螺旋管 的连接弯管段 bc 处, 传热出现局部极大。 2. 2 管内温度分布
图3
直管截面的温度分布
Fig. 3 T emperatur e pr ofile alo ng hor izo nt al cent er lines in stra ight tubes
118
热
科
学
与
技
术
第7卷
图4
F ig . 4
弯管截面的温度分布
T emper ature profile along hor izontal center lines in bends
收稿日期 : 2007 11 20; 修回日期 : 2008 04 30. 基金项目 : 国家高技术发展计划 ( 863 计划 ) 资助项目 ( 2007A A 05Z200) . 作者简介 : 孔 戴 ( 1972 ) , 男 , 几内亚人 , 博士生 , 主要从事保温材料与性能、 高效换热器技术等研究 .
关键词: 换热器; 螺旋管 ; 管排布 ; 强化传热 中图分类号 : T K124 文献标识码 : A
0
引
言
螺旋管对流传热。
螺旋管结构具有高传热性能, 以此发展出的 紧凑式换热器 , 尤其 冷凝器和蒸发器在食品、 医 药、 电力、 化工等行业有广泛的应用。 由于弯曲段 离心势所诱发的二次流, 螺旋管可以强化传热。 文献[ 1 6] 中已有一些关于螺旋管流动传热的 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 Moawed
3
结 语
本文模拟分析了紧凑式小螺旋管换热器的流
345 353, 2000. [ 3] H U T T L T J, F RIEDRICH R. Direct numer ical sim ulatio n of turbulent flow s in curv ed and helically coiled pipes [ J] . Comp u & Fluids , 2001, 30 ( 5 ) : 591 605. [ 4] DO N G Z F , EBA DIA N M A . Com puter simulation of laminar and tur bulent flow in helico idal pipes as in compact heat exchang ers [ M ] . Southampton, U . K: Compu. M ech. Pub. , 1998: 77 113. [ 5] CO N T I, PEN G X F. N umer ical investig ation o f
z 式中 , = Pr
wh 。
h = 0 z
同样 , 管内流动的控制方程分别为 连续性方程: xi 动量方程
[ 4 7]
ui = 0
:
第2期
孔
戴等: 螺旋管紧凑式换热器传热性能分析
117
图 3、 4 为不同单管内横截面过管中心水平线 上的温度分布。 rs11 为换热器入口的 截面, 其他 rs 表示的曲线表示位于各个直管段的两端, 比 如 rs12 和 rs13 则代表第一排直管端进出口的截 面( 或 rs14 和 rs15, rs16 和 rs17, rs18 与 rs19 等则 代表其他排的情况 ) 。 图 4 中的 rb 表示位于弯管 中间截面水平线的参数变化。 无量纲数 X = a/ b 用来表示水平线上的位置, a 和 b 分别为管半径和 直径 , - a/ b 和 + a/ b 则表示内外侧管壁。 由图 3 图2
116
热
科
学
与
技
术 ui uj + xj xi 2 3 uk - u j ui xk
第7卷
xj
ij
ij
p = 0 ( 8)
能量方程 : xj 式中 : 图1 螺旋管结构
v
T xj ui xj ui + xj s) ;
uj cp T + uj - 2 xi 3
v
= 0
ij
( 9)
=
uk xk
; 为黏性
动传热特性。内外螺旋管面对空气来流的传热具 有类似趋势, 并随着来流方向降低。沿着管内流 动方向, 换热系数在外层降低 , 而内层则升高。这 些主要由外部空气流的下游回流较为薄弱 , 而且 内外流的温差也显著下降所造成。实际上 , 空气 来流下游的螺旋管传热性能也相对较好 , 主要由 弯管段的二次流动以及直管段的流动发展所致。
Fig . 2
不同单管的换热
知, r s11 rs13 的温度分布与通常单管进口段情况 相似[ 5 6] , 内层螺旋直管段 rs2 与 rs3 的温度梯度 较低 , 而 rs29 ~ rs210 和 rs37 ~ rs38 的温度梯度 较高 , 是由 于 这些 直管 邻 近出 口, 接近 温 度为 300K 的低温空气。 同样, 邻近出口的弯管段 rb24 与 rb34 也有类似趋势。 因为内外流体间存在较高 的温度差 , 直管段 rs11 ~ rs13 与 rs41 ~ rs42 具有 良好的传热性能。 但对于下游的直管和弯管, 由于 内外 流体 的 温度 差 降低, 传 热 减弱。 管内工质 R141B 与管外空气存在一个高的温度梯度, 既使 R141B 进入如图 4 中的下游内线圈管, 内侧壁面的 传热仍然很高。
实验研究了纵向
和横向螺旋管的自然对流传热性能, 发现平均传热 系数随管间距与管径的比、 螺旋半径与管径的比以 及管 长 与 管 径 的 比 的 增 加 而 增 加。 Hut tl 等 和 Friedrich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