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课后习题答案

合集下载

高一化学必修一课后习题答案

高一化学必修一课后习题答案

《化学(必修)1》 课后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第一节 p101.C 2.C 3.CD 4.略5.乳化原理或萃取原理 6.利用和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7.不可靠,因为碳酸钡也是白色沉淀,碳酸根干扰了硫酸根的检验。

由于硫酸钡是难溶的强酸盐,不溶于强酸,而碳酸钡是难溶弱酸盐,可溶于强酸,因此可先取样,再滴入氯化钡溶液和几滴稀硝酸或稀盐酸,如果出现白色沉淀,说明有硫酸根。

第一章第二节 p171.D 2.B 3.B 4.B5.65 mg/dL ~110mg/dL (1mmol=10-3mol )6.这种操作会使得结果偏低,因为倒出去的溶液中含有溶质,相当于容量瓶内的溶质有损失。

7.14mL8.n(Ca):n(Mg):n(Cu):n(Fe)=224:140:35:2 9.1)0.2mol 2)Cu2+:0.2mol Cl-:0.4mol 10.40 (M=40 g/mol ,该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0。

)第一章复习题 p191.C 2.B 3.A 4.BC 5.C6.(1) 不正确。

(标况下或没有明确O2的状态)(2)不正确。

(溶液体积不为1L )或氢氧化钠加入水中后,形成溶液的体积不能确定 (3)不正确。

(水标况下不是气体)或水在常温下是液体(4)正确。

(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即为物质的量之比,也就是分子个数比) 7.(1)5% (2)0.28mol/L 8.9.1.42 g , 操作步骤 (1)计算所需硫酸钠的质量,m (硫酸钠)=0.2mol/L×0.05L×142g/mol=1.42g(2)称量(3)溶解并冷却至室温(4)转移至50ml 容量瓶,并洗涤小烧杯2次~3次,将洗涤液转移到容量瓶中,轻轻摇动容量瓶,使溶液混合均匀铁 粉 过 滤Fe 、CuFeSO 4溶液稀硫酸过 滤FeSO 4溶液蒸发 结晶第二章第一节p291.②⑧①④⑤⑥⑦⑩⑨2.树状分类法略6.BD7.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得本质特征是胶体粒子的大小在1~100nm范围。

(完整版)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课后习题答案

(完整版)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课后习题答案

化学(必修) 1》 课后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第一节 p10 1. C 2.C 3.CD 5.乳化原理或萃取原理7.不可靠,因为碳酸钡也是白色沉淀,碳酸根干扰了硫酸根的检验。

由于硫酸钡是难溶的强酸盐,不溶于强酸,而碳酸钡是难溶弱酸盐,可溶于强酸,因此可先 氯化钡溶液和几滴稀硝酸或稀盐酸,如果出现白色沉淀,说明有硫酸根。

第一章第二节 p171.D 2. B 3.B 4.B5.65 mg/dL ~110mg/dL ( 1mmol=10 -3mol ) 6.这种操作会使得结果偏低,因为倒出去的溶液中含有溶质,相当于容量瓶内的溶质有损失。

7. 14mL8. n (Ca ) : n (Mg ) : n (Cu ) :n (Fe )=224 : 140: 35 : 2 9.1)0.2mol2)Cu2+: 0.2mol Cl- : 0.4mol10.40 (M=40 g/mol ,该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40。

)第一章复习题 p191.C 2. B 3.A 4.BC 5.C6. (1) 不正确。

(标况下或没有明确 O2 的状态)(2 )不正确。

(溶液体积不为 1L )或氢氧化钠加入水中后,形成溶液的体积不能确定 (3)不正确。

(水标况下不是气体)或水在常温下是液体 (4)正确。

(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即为物质的量之比,也就是分子个数比)7.( 1)5% (2)0.28mol/L8.铁粉 过滤9.1.42 g ,操作步骤 (1)计算所需硫酸钠的质量, m (硫酸钠) =0.2mol/L ×0.05L ×142g/mol=0.56g ( 2) 称量(3)溶解并冷却至室温( 4)转移至 50ml 容量瓶,并洗涤小烧杯 2 次 ~3 次,将洗涤液转移到容量瓶中,轻轻摇动容量瓶,使溶液 混合均匀4.略6.利用和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取样 ,再滴入 结晶第二章第一节 p291.②⑧ ①④ ⑤ ⑥ ⑦⑩ ⑨ 2.树状分类法 略6.BD 7.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得本质特征是胶体粒子的大小在 1~100nm 范围。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课后习题答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课后习题答案

高一化学必修1 课后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第一节1.C 2.C 3.CD 4.略5.乳化原理或萃取原理6.利用和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7.不可靠,因为碳酸钡也是白色沉淀,碳酸根干扰了硫酸根的检验。

由于硫酸钡是难溶的强酸盐,不溶于强酸,而碳酸钡是难溶弱酸盐,可溶于强酸,因此可先取样,再滴入氯化钡溶液和几滴稀硝酸或稀盐酸,如果出现白色沉淀,说明有硫酸根。

第一章第二节1.D 2.B 3.B 4.B5.65 mg/dL ~110mg/dL (1mmol=10-3mol )6.这种操作会使得结果偏低,因为倒出去的溶液中含有溶质,相当于容量瓶内的溶质有损失。

7.14mL8.n(Ca):n(Mg):n(Cu):n(Fe)=224:140:35:29.1)0.2mol 2)Cu2+:0.2mol Cl-:0.4mol10.40 (M=40 g/mol ,该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0。

)第一章复习题1.C 2.B 3.A 4.BC 5.C6.(1) 不正确。

(标况下)(2)不正确。

(溶液体积不为1L )(3)不正确。

(水标况下不是气体)(4)正确。

(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即为物质的量之比,也就是分子个数比)7.(1)5% (2)0.28mol/L8.9.1.42 g ,操作步骤略。

第二章第一节1.②⑧ ①④ ⑤ ⑥ ⑦⑩ ⑨ 2.树状分类法 略分散系 分散质粒子大小 主要特征 举例铁 粉过 滤 Fe 、Cu FeSO 4溶液 稀硫酸过 滤 FeSO 4溶液 蒸发结晶7.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得本质特征是胶体粒子的大小在1~100nm范围。

胶体的应用,例如明矾净水、豆浆加石膏成豆腐、静电除尘、江河入海口易形成沙洲、血液透析、饱和氯化铁溶液用于应急性止血等。

第二章第二节1.水溶液熔融状态电离阴阳离子阳离子H+阴离子OH-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酸根离子H+ + OH-=H2O2.两种电解质在溶液中相互交换离子的反应生成难溶物、易挥发物质、弱电解质3.C 4.C 5.C 6.B 7.D8.(1) NaOH=Na++OH-(2) CuCl2=Cu2++2Cl-(3) Fe2(SO4)3=2Fe3++3SO42-(4) Ba(NO3)2=Ba2++2NO3-9.(1) SO42-+Ba2+=BaSO4(2) 2Al+3Hg2+=3Hg+2Al3+(3) CO32-+2H+=H2O+CO2(4) 不反应。

(完整版)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课后习题答案

(完整版)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课后习题答案

《化学(必修)1》 课后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第一节 p101.C 2.C 3.CD 4.略5.乳化原理或萃取原理 6.利用和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7.不可靠,因为碳酸钡也是白色沉淀,碳酸根干扰了硫酸根的检验。

由于硫酸钡是难溶的强酸盐,不溶于强酸,而碳酸钡是难溶弱酸盐,可溶于强酸,因此可先取样,再滴入氯化钡溶液和几滴稀硝酸或稀盐酸,如果出现白色沉淀,说明有硫酸根。

第一章第二节 p171.D 2.B 3.B 4.B5.65 mg/dL ~110mg/dL (1mmol=10-3mol )6.这种操作会使得结果偏低,因为倒出去的溶液中含有溶质,相当于容量瓶内的溶质有损失。

7.14mL8.n(Ca):n(Mg):n(Cu):n(Fe)=224:140:35:2 9.1)0.2mol 2)Cu2+:0.2mol Cl-:0.4mol 10.40 (M=40 g/mol ,该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0。

)第一章复习题 p191.C 2.B 3.A 4.BC 5.C6.(1) 不正确。

(标况下或没有明确O2的状态)(2)不正确。

(溶液体积不为1L )或氢氧化钠加入水中后,形成溶液的体积不能确定 (3)不正确。

(水标况下不是气体)或水在常温下是液体(4)正确。

(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即为物质的量之比,也就是分子个数比) 7.(1)5% (2)0.28mol/L 8.9.1.42 g , 操作步骤 (1)计算所需硫酸钠的质量,m (硫酸钠)=0.2mol/L×0.05L×142g/mol=0.56g(2) 称量(3)溶解并冷却至室温(4)转移至50ml 容量瓶,并洗涤小烧杯2次~3次,将洗涤液转移到容量瓶中,轻轻摇动容量瓶,使溶液混合均匀铁 粉 过 滤Fe 、CuFeSO 4溶液稀硫酸过 滤FeSO 4溶液蒸发 结晶第二章第一节p291.②⑧①④⑤⑥⑦⑩⑨2.树状分类法略6.BD7.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得本质特征是胶体粒子的大小在1~100nm范围。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课后习题答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课后习题答案

高一化学必修1 课后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第一节1.C 2.C 3.CD 4.略5.乳化原理或萃取原理6.利用和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7.不可靠,因为碳酸钡也是白色沉淀,碳酸根干扰了硫酸根的检验。

由于硫酸钡是难溶的强酸盐,不溶于强酸,而碳酸钡是难溶弱酸盐,可溶于强酸,因此可先取样,再滴入氯化钡溶液和几滴稀硝酸或稀盐酸,如果出现白色沉淀,说明有硫酸根。

第一章第二节1.D 2.B 3.B 4.B5.65 mg/dL ~110mg/dL (1mmol=10—3mol )6.这种操作会使得结果偏低,因为倒出去的溶液中含有溶质,相当于容量瓶内的溶质有损失.7.14mL8.n (Ca):n(Mg ):n(Cu):n (Fe)=224:140:35:29.1)0.2mol 2)Cu2+:0。

2mol Cl-:0.4mol10.40 (M=40 g/mol,该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0。

)第一章复习题1.C 2.B 3.A 4.BC 5.C6.(1) 不正确。

(标况下)(2)不正确。

(溶液体积不为1L )(3)不正确。

(水标况下不是气体)(4)正确。

(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即为物质的量之比,也就是分子个数比)7.(1)5% (2)0.28mol/L8.9.1。

42 g ,操作步骤略。

第二章第一节1.②⑧ ①④ ⑤ ⑥ ⑦⑩ ⑨ 2.树状分类法 略分散系 分散质粒子大小 主要特征 举例铁 粉过 滤 Fe 、Cu FeSO 4溶液 稀硫酸过 滤 FeSO 4溶液 蒸发结晶7.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得本质特征是胶体粒子的大小在1~100nm 范围.胶体的应用,例如明矾净水、豆浆加石膏成豆腐、静电除尘、江河入海口易形成沙洲、血液透析、饱和氯化铁溶液用于应急性止血等。

第二章第二节1.水溶液熔融状态电离阴阳离子阳离子H+阴离子OH-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酸根离子H+ + OH—=H2O2.两种电解质在溶液中相互交换离子的反应生成难溶物、易挥发物质、弱电解质3.C 4.C 5.C 6.B 7.D8.(1) NaOH=Na++OH-(2)CuCl2=Cu2++2Cl-(3) Fe2(SO4)3=2Fe3++3SO42-(4)Ba(NO3)2=Ba2++2NO3—9.(1)SO42-+Ba2+=BaSO4(2) 2Al+3Hg2+=3Hg+2Al3+(3)CO32-+2H+=H2O+CO2(4) 不反应.10.(1)可溶铜盐+强碱=可溶盐+Cu(OH)2(2)强酸+强碱=可溶盐+H2O(3)强酸+CaCO3=可溶钙盐+H2O+CO2(4) 强酸+可溶盐=可溶盐+H2O+CO2(5) 可溶铜盐+Fe=可溶铁盐+Cu11.金属导电的原因是自由电子在外加电场下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高中新教材化学必修一课后习题答案(人教版)

高中新教材化学必修一课后习题答案(人教版)
( 答案合理即可)
8.答案 (1) CaO 氧化物
(2) CaO+H2 O Ca( OH) 2
(3) 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 Ca( OH) 2 :CaO+H2 O Ca( OH) 2
生石灰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CaO+2HCl CaCl 2 +H2 O
( 答案合理即可)
(4) CaCl 2 、P 2 O 5 等( 答案合理即可)
(2) C+O 2 CO 2
CO 2 +Ca( OH) 2 CaCO 3 ↓+H2 O
高温
CaCO 3 CaO+CO 2 ↑
CaO+H2 O Ca( OH) 2
Ca( OH) 2 +2HCl CaCl 2 +2H2 O
( 答案合理即可)
7.答案 (1) 方法一:Fe+H2 SO 4 FeSO 4 +H2 ↑

CuO+H2 Cu+H2 O
方法二:CuO+H2 SO 4 CuSO 4 +H2 O
Fe+CuSO 4 FeSO 4 +Cu
132
错误;NaCl 溶于水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发生了电离,D 项错误。
恒,错误;D 项,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 CaCO 3 + 2H Ca 2+ +

H2 O+CO 2 ↑,错误。
(4) BaCl 2 +Na 2 SO 4 BaSO 4 ↓+2NaCl
BaCl 2 +H2 SO 4 BaSO 4 ↓+2HCl
2NaOH+CuCl 2 Cu( OH) 2 ↓+2NaCl
2NaOH+H2 SO 4 Na 2 SO 4 +2H2 O
Na 2 O+H2 SO 4 Na 2 SO 4 +H2 O
(2) HNO 3 +NaOH NaNO 3 +H2 O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课后习题答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课后习题答案

高一化学必修1 课后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第一节1.C 2.C 3.CD 4.略5.乳化原理或萃取原理6.利用和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7.不可靠,因为碳酸钡也是白色沉淀,碳酸根干扰了硫酸根的检验。

由于硫酸钡是难溶的强酸盐,不溶于强酸,而碳酸钡是难溶弱酸盐,可溶于强酸,因此可先取样,再滴入氯化钡溶液和几滴稀硝酸或稀盐酸,如果出现白色沉淀,说明有硫酸根。

第一章第二节1.D 2.B 3.B 4.B5.65 mg/dL ~110mg/dL (1mmol=10-3mol )6.这种操作会使得结果偏低,因为倒出去的溶液中含有溶质,相当于容量瓶内的溶质有损失。

7.14mL8.n(Ca):n(Mg):n(Cu):n(Fe)=224:140:35:29.1)0.2mol 2)Cu2+:0.2mol Cl-:0.4mol10.40 (M=40 g/mol ,该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0。

)第一章复习题1.C 2.B 3.A 4.BC 5.C6.(1) 不正确。

(标况下)(2)不正确。

(溶液体积不为1L )(3)不正确。

(水标况下不是气体)(4)正确。

(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即为物质的量之比,也就是分子个数比)7.(1)5% (2)0.28mol/L8.9.1.42 g ,操作步骤略。

第二章第一节1.②⑧ ①④ ⑤ ⑥ ⑦⑩ ⑨ 2.树状分类法 略分散系 分散质粒子大小 主要特征 举例铁 粉过 滤 Fe 、Cu FeSO 4溶液 稀硫酸过 滤 FeSO 4溶液 蒸发结晶7.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得本质特征是胶体粒子的大小在1~100nm范围。

胶体的应用,例如明矾净水、豆浆加石膏成豆腐、静电除尘、江河入海口易形成沙洲、血液透析、饱和氯化铁溶液用于应急性止血等。

第二章第二节1.水溶液熔融状态电离阴阳离子阳离子H+阴离子OH-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酸根离子H+ + OH-=H2O2.两种电解质在溶液中相互交换离子的反应生成难溶物、易挥发物质、弱电解质3.C 4.C 5.C 6.B 7.D8.(1) NaOH=Na++OH-(2) CuCl2=Cu2++2Cl-(3) Fe2(SO4)3=2Fe3++3SO42-(4) Ba(NO3)2=Ba2++2NO3-9.(1) SO42-+Ba2+=BaSO4(2) 2Al+3Hg2+=3Hg+2Al3+(3) CO32-+2H+=H2O+CO2(4) 不反应。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材习题答案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材习题答案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材习题答案第一章原子结构与化学键1.1 元素周期表与元素周期律P1-1 选择题1.A2.B3.C4.D5.BP1-2 填空题1.周期2.原子序数3.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核数目4.主族元素5.16P1-3 简答题1.解答略1.2 原子与离子的相对质量P1-4 选择题1.C2.A3.D4.B5.AP1-5 填空题1.原子的相对质量2.质子数目与电子数目相同3.电子云中4.3:75.阴离子P1-6 简答题1.解答略1.3 原子的量子结构和电子排布P1-7 选择题1.D2.A3.C4.B5.DP1-8 填空题1.最多容纳4个电子2.K、L、M、N3.24.1s²2s²2p⁶3s²3p⁶4s²5.1s²2s²2p⁶3s²3p⁶4s²3d¹⁰4p⁶5s²4d¹⁰5p⁶6s²P1-9 简答题1.解答略第二章非金属元素与金属元素2.1 氢和氢化合物P2-1 选择题1.B2.A3.D4.C5.CP2-2 填空题1. 6.942.氯化钠3.氯化亚铜P2-3 简答题1.解答略2.2 氧的化合物P2-4 选择题1.C2.B3.D4.A5.AP2-5 填空题1.水2.过氧化氢3.燃烧P2-6 简答题1.解答略2.3 卤素及其化合物P2-7 选择题1.A2.D3.C4.B5.BP2-8 填空题1.绿色2.I₂3.CuCl₂4.漂白水5.碘酒P2-9 简答题1.解答略2.4 硫、磷与硫、磷的化合物P2-10 选择题1.A2.C3.D4.BP2-11 填空题1.附属石膏2.熟石膏3.磷矿4.白磷P2-12 简答题1.解答略第三章化学方程式及反应应用3.1 离子方程式P3-1 选择题1.B2.C3.D5.BP3-2 填空题1.离子方程式2.氯离子3.Cl₂4.H⁺5.水P3-3 简答题1.解答略3.2 配平化学方程式P3-4 选择题1.B2.D4.A5.CP3-5 填空题1.Cl₂ + 2NaBr → 2NaCl + Br₂2. 5 铁 + 8硫→ 5硫化铁3.过量氯气4.选择题略P3-6 简答题1.解答略3.3 电子方程式P3-7 选择题1.C2.A未知驱动探索,专注成就专业3.B4.D5.AP3-8 填空题1.电子方程式2.2Ag⁺ + 2e⁻ → 2Ag3.Na⁺4.Ag5.Ag⁺ + Cl⁻P3-9 简答题1.解答略结语本文档整理了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材中各章节的习题答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下一页
6. 建议从铝的矿产资源、铝的冶炼、铝 燃烧放出的热量、铝燃烧的条件、燃烧 容器等方面去考虑。
返回
1.酸、强碱、两性、两性 2.生成白色沉淀、沉淀不消失;生成 白色沉淀、沉淀消失 3.B 4.C 5.2FeCl3+Cu=2FeCl2+CuCl2 三价铁被 还原为二价铁,铜从0价升高到+2价。 6. 先生成白色絮状 Fe(OH)2 ,而后迅 速变为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的 Fe(OH)3 4Fe(OH)2+O2+2H2O=4Fe(OH)3 FeSO4+2NaOH=Fe(OH)2↓+Na2SO4; 7.Na2CO3,21.2 g
3.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4.Ca(ClO)2,优点是漂白粉的性质比氯 水稳定,可以长时间放置,便于保存和运 输。 5.观察包装袋是否密封,漂白粉中有 无结块,注意使用期限,现买现用,购买 之后应密闭保存在干燥的地方等。 6.应十分小心,不要吸入氯气,不要 把氯气大量排放到空气中去等。应在通风 厨中进行实验。 7.D 8.C
下一页
4. 在可能含有可溶性硫酸盐、碳酸 盐和硝酸盐的溶液中,加入 BaCl2 溶液 时,生成的沉淀不一定是BaSO4 ,也可 能是BaCO3,或两者均有。可向有沉淀 的液体中加入盐酸(或稀硝酸),振荡。 若沉淀消失,说明该沉淀是BaCO3;若 沉淀不消失,说明该沉淀是BaSO4 ,若 沉淀减少,但不完全消失,则说明两种 沉淀都有。
新课标化学必修(Ⅰ) 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章参考答案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第二节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完整word版)高一化学必修一课后习题答案

(完整word版)高一化学必修一课后习题答案

《化学(必修)1》课后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第一节1.C 2.C 3.CD 4.略5.乳化原理或萃取原理6.利用和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7.不可靠,因为碳酸钡也是白色沉淀,碳酸根干扰了硫酸根的检验。

由于硫酸钡是难溶的强酸盐,不溶于强酸,而碳酸钡是难溶弱酸盐,可溶于强酸,因此可先取样,再滴入氯化钡溶液和几滴稀硝酸或稀盐酸,如果出现白色沉淀,说明有硫酸根。

第一章第二节1.D 2.B 3.B 4.B5.65 mg/dL ~110mg/dL (1mmol=10-3mol)6.这种操作会使得结果偏低,因为倒出去的溶液中含有溶质,相当于容量瓶内的溶质有损失。

7.14mL8.n(Ca):n(Mg):n(Cu):n(Fe)=224:140:35:29.1)0.2mol 2)Cu2+:0。

2mol Cl—:0。

4mol10.40 (M=40 g/mol,该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0。

)第一章复习题1.C 2.B 3.A 4.BC 5.C6.(1) 不正确。

(标况下)(2)不正确.(溶液体积不为1L)(3)不正确。

(水标况下不是气体)(4)正确。

(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即为物质的量之比,也就是分子个数比)7.(1)5% (2)0.28mol/L8.9.1.42 g,操作步骤略。

第二章第一节1.②⑧ ①④ ⑤ ⑥ ⑦⑩ ⑨ 2.树状分类法略5.分散系分散质粒子大小主要特征举例浊液>100 nm不稳定,不均一泥浆水溶液〈1 nm稳定,均一饱和NaCl溶液胶体1~100 nm较稳定,均一豆浆6.BD7.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得本质特征是胶体粒子的大小在1~100nm范围。

胶体的应用,例如明矾净水、豆浆加石膏成豆腐、静电除尘、江河入海口易形成沙洲、血液透析、饱和氯化铁溶液用于应急性止血等.第二章第二节1.水溶液熔融状态电离阴阳离子阳离子H+阴离子OH—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酸根离子H+ + OH-=H2O2.两种电解质在溶液中相互交换离子的反应生成难溶物、易挥发物质、弱电解质3.C 4.C 5.C 6.B 7.D8.(1)NaOH=Na++OH—(2) CuCl2=Cu2++2Cl-(3)Fe2(SO4)3=2Fe3++3SO42-(4)Ba(NO3)2=Ba2++2NO3-铁粉过滤Fe、CuFeSO4溶液稀硫酸过滤FeSO4溶液蒸发结晶9.(1)SO42-+Ba2+=BaSO4(2) 2Al+3Hg2+=3Hg+2Al3+(3) CO32—+2H+=H2O+CO2(4) 不反应.10.(1)可溶铜盐+强碱=可溶盐+Cu(OH)2(2)强酸+强碱=可溶盐+H2O(3)强酸+CaCO3=可溶钙盐+H2O+CO2(4)强酸+可溶盐=可溶盐+H2O+CO2(5)可溶铜盐+Fe=可溶铁盐+Cu11.金属导电的原因是自由电子在外加电场下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1 课本所有课后习题标准答案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1 课本所有课后习题标准答案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1 课本所有课后习题标准答案第一章第一节(P.10)1.C 2.C 3.CD 4.略 5.乳化原理或萃取原理 6.利用和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7.不可靠,因为碳酸钡也是白色沉淀,碳酸根干扰了硫酸根的检验。

由于硫酸钡是难溶的强酸盐,不溶于强酸,而碳酸钡是难溶弱酸盐,可溶于强酸,因此可先取样,再滴入氯化钡溶液和几滴稀硝酸或稀盐酸,如果出现白色沉淀,说明有硫酸根。

第一章第二节(P.17)1.D 2.B 3.B 4.B 5.65 mg/dL ~110mg/dL (1mmol=10-3mol )6.这种操作会使得结果偏低,因为倒出去的溶液中含有溶质,相当于容量瓶内的溶质有损失。

7.14mL 8.n(Ca):n(Mg):n(Cu):n(Fe)=224:140:35:2 9.1)0.2mol 2)Cu2+:0.2mol Cl-:0.4mol10.40 (M=40 g/mol ,该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0。

)第一章复习题(P.20)1.C 2.B 3.A 4.BC 5.C 6.(1) 不正确。

(标况下)(2)不正确。

(溶液体积不为1L )(3)不正确。

(水标况下不是气体)(4)正确。

(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即为物质的量之比,也就是分子个数比) 7.(1)5% (2)0.28mol/L 8.9.1.42 g ,操作步骤略。

铁 粉 过 滤Fe 、CuFeSO 4溶液稀硫酸过 滤FeSO 4溶液蒸发结晶1.②⑧①④⑤⑥⑦⑩⑨ 2.树状分类法略5.6.BD 7.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得本质特征是胶体粒子的大小在1~100nm范围。

胶体的应用,例如明矾净水、豆浆加石膏成豆腐、静电除尘、江河入海口易形成沙洲、血液透析、饱和氯化铁溶液用于应急性止血等。

第二章第二节(P.33)1.水溶液熔融状态电离阴阳离子阳离子 H+阴离子 OH-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酸根离子 H+ + OH-=H2O2.两种电解质在溶液中相互交换离子的反应生成难溶物、易挥发物质、弱电解质3.C 4.C 5.C 6.B 7.D8.(1) NaOH=Na++OH- (2) CuCl2=Cu2++2Cl-(3) Fe2(SO4)3=2Fe3++3SO42- (4) Ba(NO3)2=Ba2++2NO3-9.(1) SO42-+Ba2+=BaSO4(2) 2Al+3Hg2+=3Hg+2Al3+(3) CO32-+2H+=H2O+CO2(4) 不反应。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二课后习题答案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二课后习题答案

《化学(必修)1》课后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第一节p101. C2. C3. CD4.略5 •乳化原理或萃取原理6.利用和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7. 不可靠,因为碳酸钡也是白色沉淀,碳酸根干扰了硫酸根的检验。

由于硫酸钡是难溶的强酸盐,不溶于强酸,而碳酸钡是难溶弱酸盐,可溶于强酸,因此可先取样,再滴入氯化钡溶液和几滴稀硝酸或稀盐酸,如果出现白色沉淀,说明有硫酸根。

第一章第二节p17 1. D 2. B 3. B 4. B 5. 65 mg/dL ~110mg/dL (1mmol=10-3mol)6. 这种操作会使得结果偏低,因为倒出去的溶液中含有溶质,相当于容量瓶内溶质有损失7. 14mL 8. n(Ca): n(Mg): n(Cu): n(Fe)=224: 140: 35: 29. 1) 0.2mol 2) Cu2+: 0.2mol Cl-: 0.4mol10. 40 (M=40 g/mol,该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0。

) 第一章复习题p191. C2. B3. A4. BC5. C6. (1)不正确。

(标况下或没有明确02的状态)(2)不正确。

(溶液体积不为1L )或氢氧化钠加入水中后,形成溶液的体积不能确定(3)不正确。

(水标况下不是气体)或水在常温下是液体(4)正确。

(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即为物质的量之比,也就是分子个数比)7. (1) 5% (2) 0.28mol/L结晶8.8. 1.42 g,操作步骤(1) 计算所需硫酸钠的质量,m (硫酸钠)=0.2mol/L %.05L X42g/mol=0.56g(2) 称量(3) 溶解并冷却至室温(4) 转移至50ml容量瓶,并洗涤小烧杯2次~3次,将洗涤液转移到容量瓶中,轻轻摇动容量瓶,使溶液混合均匀第二章第一节p291. ②⑧ ①④⑤⑥⑦⑩⑨2.树状分类法略5.分散系分散质粒子大小主要特征举例浊液>100 nm不稳定,不均一泥浆水溶液<1 nm稳定,均一;饱和NaCI溶液胶体 1 〜100 nm较稳定,均一「豆浆6. BD7 .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得本质特征是胶体粒子的大小在1~10 0nm范围。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课后习题原题(完整版+答案)+必修1方程式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课后习题原题(完整版+答案)+必修1方程式

化学(必修)1 课本所有课后习题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P101.下列各组混合物中,能用分液漏斗进行分离的是()A 酒精和水B 碘和四氯化碳C 水和四氯化碳D 汽油和植物油2.一些装有化学物质的容器上常贴有危险化学品的标志,应贴在装有浓硝酸的容器上的是()A B C D3.下列操作中不正确的是()A 过滤时,玻璃棒与三层滤纸的一边接触B 过滤时,漏斗下端紧贴烧杯内壁C 加热试管内物质时,试管底部与酒精灯灯芯接触D 向试管中加水时,胶头滴管紧贴试管内壁4.列举生活中混合物分离和提纯的例子。

5.如果不慎将油汤洒到衣服上,可以用什么方法除去?说明你依据的原理。

6.碳酸盐能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利用这些性质可以检验CO32-。

设计实验检验家中的纯碱(或碎大理石)中是否含有CO32-;找一些碎的陶瓷片或玻璃片,洗净并晾干后,检验它们中是否含有CO32-。

7.某混合物中可能含有可溶性硫酸盐、碳酸盐及硝酸盐。

为了检验其中是否含有硫酸盐,某同学取少量混合物溶于水后,向其中加入氯化钡溶液,发现有白色沉淀生成,并由此得出该混合物中含有硫酸盐的结论。

你认为这一结论可靠么?为什么?应该怎样检验?(提示:碳酸盐能溶于稀硝酸。

)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P171.在图1-16所示的体检指标中,表示总胆红素指标的物理量是()A 质量分数B 溶解度C 摩尔质量D 物质的量浓度2.在0.5mol Na2SO4中含有Na+的数目是()A 3.01×1023B 6.02×1023C 0.5D 13.瓦斯中甲烷与氧气的质量比为1:4时极易爆炸,此时甲烷与氧气的体积比为()A 1:4B 1:2C 1:1D 2:14.将30ml 0.5mol/L NaOH 溶液加水稀释到500ml ,稀释后溶液中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A 0.3 mol/LB 0.03 mol/LC 0.05 mol/LD 0.04 mol/L5.检测人的血液中的葡萄糖(简称血糖,相对分子质量为180)的含量,参考指标常以两种计量单位表示,即“m mol/L”和“mg/dL”(1L=10dL).以“m mol/L”表示时,人的血糖正常值在3.61~6.11m mol/L之间。

人教版_化学必修1_教材_课后习题_参考答案(课件)高一化学

人教版_化学必修1_教材_课后习题_参考答案(课件)高一化学
返回
1. 水溶液或熔融。电离,阴阳离子。 阳离子、H+ ;阴、OH- 。金属阳离子和酸 根阴离子。H++OH-=H2O 2.C 3.B 4.D 5.C 6.提示: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里或熔 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金属属于单 质,故不是电解质。金属导电是自由电子 导电,电解质溶液导电是溶液中的离子导 电。
返回
1.碳元素和铜元素。碳元素的化 合价升高,铜元素的化合价降低。
+2 0
Cu
0
Cu
+4
C C 2.C 3.C、B
4.提示:反应中元素的原子发生 了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失去 (或偏离);获得(或偏向)。
返回
第三章参考答案 第一节 金属的化学性质
第二节 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
第三节 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
下一页
(7)氧化法: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 而稀硫酸的氧化性弱。分别取两支试管, 加入铜片后再分别加入两种硫酸,加热, 能产生刺激性气味气体的是浓硫酸,另一 种是稀硫酸。 (8)脱水法:分别用玻璃棒醮取两种 酸涂在纸上,过一段时间后,若纸上出现 黑色痕迹,则涂的是浓硫酸。
下一页
(9)生雾法:在两支试管中各加少量 浓盐酸,再分别加入少量的两种硫酸,若 有大量白雾生成,则加入的是浓硫酸。 (10)导电法:取两种酸少许于两只小 烧杯中,分别做导电性实验,若小灯泡发 光且亮,则烧杯中所盛的是稀硫酸。 ……
下一页
9.取少量试剂于小试管中,滴入用稀硝酸 酸化的AgNO3溶液,如立刻有白色沉淀产 生,则说明有Cl-存在。 10.(1)Cl2+2KBr=Br2+2KCl、 Cl2+2KI=I2+2KCl (2)Br2+2KI=I2+2KBr 11.(1)取极微量尝味道;(2)加入醋 酸或盐酸,看有无气体放出;(3)溶于水 后加入CaCl2(或BaCl2)溶液,看有无沉淀 产生;(4)用pH试纸测其溶液的pH;(5) 分别溶于水后滴入酚酞溶液,看是否变红, 等等。 返回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课后习题答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课后习题答案

高一化学必修1 课后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第一节1.C 2.C 3.CD 4.略 5.乳化原理或萃取原理 6.利用和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7.不可靠,因为碳酸钡也是白色沉淀,碳酸根干扰了硫酸根的检验。

由于硫酸钡是难溶的强酸盐,不溶于强酸,而碳酸钡是难溶弱酸盐,可溶于强酸,因此可先取样,再滴入氯化钡溶液和几滴稀硝酸或稀盐酸,如果出现白色沉淀,说明有硫酸根。

第一章第二节1.D 2.B 3.B 4.B -35.65 mg/dL ~110mg/dL (1mmol=10mol) 6.这种操作会使得结果偏低,因为倒出去的溶液中含有溶质,相当于容量瓶内的溶质有损失。

7.14mL 8.n(Ca):n(Mg):n(Cu):n(Fe)=224:140:35:2 9.1)0.2mol 2)Cu2+:0.2mol Cl-:0.4mol 10.40 (M=40 g/mol,该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0。

)第一章复习题1.C 2.B 3.A 4.BC 5.C 6.(1) 不正确。

(标况下)(2)不正确。

(溶液体积不为1L)(3)不正确。

(水标况下不是气体)(4)正确。

(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即为物质的量之比,也就是分子个数比)7.(1)5% (2)0.28mol/L 8.稀硫酸Fe、Cu 铁粉过滤 FeSO溶液 4过滤FeSO溶液蒸发 4 结晶 9.1.42 g,操作步骤略。

第二章第一节1.②⑧ ①④ ⑤ ⑥ ⑦⑩ ⑨ 2.树状分类法略 5.分散系分散质粒子大小主要特征举例>100 nm 浊液不稳定,不均一泥浆水 <1 nm 溶液稳定,均一饱和NaCl溶液胶体1~100 nm 较稳定,均一豆浆6.BD 7.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得本质特征是胶体粒子的大小在1~100nm范围。

胶体的应用,例如明矾净水、豆浆加石膏成豆腐、静电除尘、江河入海口易形成沙洲、血液透析、饱和氯化铁溶液用于应急性止血等。

第二章第二节+1.水溶液熔融状态电离阴阳离子阳离子 H 阴离子-OH +-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酸根离子H + OH=HO 22.两种电解质在溶液中相互交换离子的反应生成难溶物、易挥发物质、弱电解质3.C 4.C 5.C 6.B 7.D +-2+-8.(1) NaOH=Na+OH (2) CuCl=Cu+2Cl 23+2-2+- (3) Fe(SO)=2Fe+3SO (4)Ba(NO)=Ba+2NO 24343232-2+2+3+9.(1) SO+Ba=BaSO (2) 2Al+3Hg=3Hg+2Al 442-+(3) CO+2H=HO+CO (4) 不反应。

最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课本课后习题答案汇总.doc

最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课本课后习题答案汇总.doc

最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 1 课本课后习题答案汇总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我爱化学,化学使我快乐1. 下列各组混合物中,能用分液漏斗进行分离的是()A酒精和水B碘和四氯化碳 C 水和四氯化碳D汽油和植物油2. 一些装有化学物质的容器上常贴有危险化学品的标志,应贴在装有浓硝酸的容器上的是()A B C D3. 下列操作中不正确的是()A过滤时,玻璃棒与三层滤纸的一边接触B过滤时,漏斗下端紧贴烧杯内壁C加热试管内物质时,试管底部与酒精灯灯芯接触D向试管中加水时,胶头滴管紧贴试管内壁4.列举生活中混合物分离和提纯的例子。

5.如果不慎将油汤洒到衣服上,可以用什么方法除去?说明你依据的原理。

6. 碳酸盐能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利用这些性质可以检验2-。

设计实验检验家中的纯碱CO 3(或碎大理石)中是否含有CO 32-;找一些碎的陶瓷片或玻璃片,洗净并晾干后,检验它们中是否含有 CO 3 2-。

7.某混合物中可能含有可溶性硫酸盐、碳酸盐及硝酸盐。

为了检验其中是否含有硫酸盐,某同学取少量混合物溶于水后,向其中加入氯化钡溶液,发现有白色沉淀生成,并由此得出该混合物中含有硫酸盐的结论。

你认为这一结论可靠么?为什么?应该怎样检验?(提示:碳酸盐能溶于稀硝酸。

)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P171. 在图1-16 所示的体检指标中,表示总胆红素指标的物理量是()A质量分数B溶解度C摩尔质量D物质的量浓度2. 在 0.5mol Na 2 SO4中含有Na +的数目是()A 3.01×1023B 6.02×1023C 0.5D 13. 瓦斯中甲烷与氧气的质量比为1: 4 时极易爆炸,此时甲烷与氧气的体积比为()A1:4 B1:2 C1:1 D2:14. 将 30ml 0.5mol/L NaOH 溶液加水稀释到500ml ,稀释后溶液中NaOH 的物质的量浓度为()A 0.3 mol/LB 0.03 mol/LC 0.05 mol/LD 0.04 mol/L5. 检测人的血液中的葡萄糖(简称血糖,相对分子质量为180)的含量,参考指标常以两种计量单位表示,即“ m mol/L ”和“ mg/dL ” (1L=10dL).以“ m mol/L ”表示时,人的血糖正常值在 3.61~6.11m mol/L之间。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课后习题原题完整版 含答案必修1方程式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课后习题原题完整版 含答案必修1方程式

化学(必修)1 课本所有课后习题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我爱化学,化学使我快乐1.下列各组混合物中,能用分液漏斗进行分离的是()A 酒精和水B 碘和四氯化碳C 水和四氯化碳D 汽油和植物油2.一些装有化学物质的容器上常贴有危险化学品的标志,应贴在装有浓硝酸的容器上的是()A B C D3.下列操作中不正确的是()A 过滤时,玻璃棒与三层滤纸的一边接触B 过滤时,漏斗下端紧贴烧杯内壁C 加热试管内物质时,试管底部与酒精灯灯芯接触D 向试管中加水时,胶头滴管紧贴试管内壁4.列举生活中混合物分离和提纯的例子。

5.如果不慎将油汤洒到衣服上,可以用什么方法除去?说明你依据的原理。

6.碳酸盐能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利用这些性质可以检验CO32-。

设计实验检验家中的纯碱(或碎大理石)中是否含有CO32-;找一些碎的陶瓷片或玻璃片,洗净并晾干后,检验它们中是否含有CO32-。

7.某混合物中可能含有可溶性硫酸盐、碳酸盐及硝酸盐。

为了检验其中是否含有硫酸盐,某同学取少量混合物溶于水后,向其中加入氯化钡溶液,发现有白色沉淀生成,并由此得出该混合物中含有硫酸盐的结论。

你认为这一结论可靠么?为什么?应该怎样检验?(提示:碳酸盐能溶于稀硝酸。

)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P171.在图1-16所示的体检指标中,表示总胆红素指标的物理量是()A 质量分数B 溶解度C 摩尔质量D 物质的量浓度2.在0.5mol Na2SO4中含有Na+的数目是()A 3.01×1023B 6.02×1023C 0.5D 13.瓦斯中甲烷与氧气的质量比为1:4时极易爆炸,此时甲烷与氧气的体积比为()A 1:4B 1:2C 1:1D 2:14.将30ml 0.5mol/L NaOH 溶液加水稀释到500ml ,稀释后溶液中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A 0.3 mol/LB 0.03 mol/LC 0.05 mol/LD 0.04 mol/L5.检测人的血液中的葡萄糖(简称血糖,相对分子质量为180)的含量,参考指标常以两种计量单位表示,即“m mol/L”和“mg/dL”(1L=10dL).以“m mol/L”表示时,人的血糖正常值在3.61~6.11m mol/L之间。

(完整版)全套高中化学人教版课后习题答案

(完整版)全套高中化学人教版课后习题答案

高一化学必修1 课后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第一节1.C 2.C 3.CD 4.略5.乳化原理或萃取原理6.利用和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7.不可靠,因为碳酸钡也是白色沉淀,碳酸根干扰了硫酸根的检验。

由于硫酸钡是难溶的强酸盐,不溶于强酸,而碳酸钡是难溶弱酸盐,可溶于强酸,因此可先取样,再滴入氯化钡溶液和几滴稀硝酸或稀盐酸,如果出现白色沉淀,说明有硫酸根。

第一章第二节1.D 2.B 3.B 4.B5.65 mg/dL ~110mg/dL (1mmol=10-3mol)6.这种操作会使得结果偏低,因为倒出去的溶液中含有溶质,相当于容量瓶内的溶质有损失。

7.14mL8.n(Ca):n(Mg):n(Cu):n(Fe)=224:140:35:29.1)0.2mol 2)Cu2+:0.2mol Cl-:0.4mol10.40 (M=40 g/mol,该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0。

)第一章复习题1.C 2.B 3.A 4.BC 5.C6.(1) 不正确。

(标况下)(2)不正确。

(溶液体积不为1L)(3)不正确。

(水标况下不是气体)(4)正确。

(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即为物质的量之比,也就是分子个数比)7.(1)5% (2)0.28mol/L8.铁粉过滤Fe、CuFeSO4溶液稀硫酸过滤FeSO4溶液蒸发结晶9.1.42 g,操作步骤略。

第二章第一节1.②⑧①④⑤⑥⑦⑩⑨ 2.树状分类法略5.7.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得本质特征是胶体粒子的大小在1~100nm范围。

胶体的应用,例如明矾净水、豆浆加石膏成豆腐、静电除尘、江河入海口易形成沙洲、血液透析、饱和氯化铁溶液用于应急性止血等。

第二章第二节1.水溶液熔融状态电离阴阳离子阳离子 H+ 阴离子 OH- 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酸根离子 H+ + OH-=H2O2.两种电解质在溶液中相互交换离子的反应生成难溶物、易挥发物质、弱电解质3.C 4.C 5.C 6.B 7.D8.(1) NaOH=Na++OH- (2) CuCl2=Cu2++2Cl-(3) Fe2(SO4)3=2Fe3++3SO42- (4) Ba(NO3)2=Ba2++2NO3-9.(1) SO42-+Ba2+=BaSO4 (2) 2Al+3Hg2+=3Hg+2Al3+(3) CO32-+2H+=H2O+CO2 (4) 不反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必修)1》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第一节
p10 1.C 2.C 3.CD 4.略
5.乳化原理或萃取原理6.利用和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
7.不可靠,因为碳酸钡也是白色沉淀,碳酸根干扰了硫酸根的检验。

由于硫酸钡是难溶的强酸盐,不溶于强酸,而碳酸钡是难溶弱酸盐,可溶于强酸,因此可先
取样,再滴入氯化钡溶液和几滴稀硝酸或稀盐酸,如果出现白色沉淀,说明有硫酸根。

第一章第二节p17
1.D 2.B 3.B 4.B
5.65 mg/dL ~110mg/dL (1mmol=10-3mol )
6.这种操作会使得结果偏低,因为倒出去的溶液中含有溶质,相当于容量瓶内的溶质有损失。

7.14mL
8.n(Ca):n(Mg):n(Cu):n(Fe)=224:140:35:2
9.1)0.2mol 2)Cu2+:0.2mol Cl-:0.4mol
10.40 (M=40 g/mol ,该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40。

)第一章复习题p19
1.C 2.B 3.A 4.BC 5.C
6.(1) 不正确。

(标况下或没有明确O2的状态)
(2)不正确。

(溶液体积不为1L )或氢氧化钠加入水中后,形成溶液的体积不能确定
(3)不正确。

(水标况下不是气体)或水在常温下是液体
(4)正确。

(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即为物质的量之比,也就是分子个数比)
7.(1)5%
(2)0.28mol/L
8.9.1.42 g ,
操作步骤
(1)计算所需硫酸钠的质量,
m (硫酸钠)=0.2mol/L ×0.05L ×142g/mol=0.56g (2)称量
(3)溶解并冷却至室温(4)转移至50ml 容量瓶,并洗涤小烧杯
2次~3次,将洗涤液转移到容量瓶中,轻轻摇动容量瓶,使溶液混合均匀铁粉
过滤
Fe 、Cu FeSO 4溶液稀硫酸
过滤FeSO 4溶液蒸发结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