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发
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措施
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措施
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措施主要包括:
1. 合理施用化肥农药:通过科学测定作物对养分和农药的需求量,采取合理的投放量和施用方式。
2. 使用高效肥料和农药:选择含养分丰富、溶解度高、利用率高的肥料和农药,提高施用的效果。
3. 配套施肥农药技术:将肥料和农药的施用技术结合起来,采用同地同肥同药施用,提高施用效果。
4. 轮作休耕技术:合理安排作物的轮作和休耕,避免连续种植同一作物,减少土壤中的病虫害和养分损失。
5. 生物防治技术:通过引入天敌、使用生物农药等手段进行病虫害的预防和防治,减少对化肥农药的依赖。
6. 土壤改良技术:通过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和保持土壤湿润度等措施,提高化肥农药的利用率。
7. 精准施肥农药技术:利用高新技术如智能农机等设备进行精准的施肥农药,减少浪费和过量施用。
8. 秸秆还田技术:将割下的秸秆等农作物残余物还田,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减少对化肥的需求。
9. 农业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充分利用农业废弃物、畜禽粪便等资源,进行有机肥料的生产和利用,减少对化肥的使用。
10. 引进新技术和新品种:引进高效、绿色、抗病虫害的新品种和新技术,降低对化肥农药的依赖。
化肥减量增效实施方案
化肥减量增效实施方案化肥是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质,但过量施用化肥不仅会造成资源浪费,还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影响生态平衡。
因此,实施化肥减量增效方案,既可以节约资源,又能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对于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科学施肥。
科学施肥是化肥减量增效的关键。
首先要根据土壤肥力和作物需肥量进行合理施肥,避免盲目追肥。
其次,选择适宜的施肥时间,避免在雨量较大或气温较高的时候施肥,以免化肥流失或挥发。
此外,还要注意化肥的施用方法,尽量采用局部施肥或滴灌等精准施肥技术,减少化肥的损失。
二、有机肥与化肥结合。
有机肥与化肥结合是化肥减量增效的重要途径。
有机肥不仅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肥力,还可以提高农作物对化肥的利用率。
因此,合理利用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等农业废弃物,制作有机肥料,与化肥一起使用,可以减少对化肥的依赖,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三、生物技术应用。
生物技术在化肥减量增效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选育抗逆性强、吸肥能力强的新品种,可以减少对化肥的需求。
同时,利用生物肥料、微生物制剂等生物技术手段,可以促进土壤微生物活动,提高土壤养分的有效性,减少化肥的损失,实现化肥减量增效的目标。
四、科技支撑。
科技的发展为化肥减量增效提供了强大支撑。
农业科研机构应加强对化肥减量增效技术的研发,提出更加科学、有效的施肥方案。
同时,加强对农民的技术培训,提高他们对化肥减量增效技术的认识和应用能力,推动化肥减量增效在农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
五、政策引导。
政策引导是化肥减量增效的重要保障。
政府应加大对化肥减量增效技术的宣传推广力度,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鼓励农民使用有机肥料、生物肥料等替代化肥,推动农业生产向绿色、可持续发展方向转变。
综上所述,化肥减量增效实施方案需要科学施肥、有机肥与化肥结合、生物技术应用、科技支撑和政策引导五个方面的支持和配合。
只有全面推进这些方案,才能实现化肥减量增效的目标,促进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化肥农药两减实施方案
化肥农药两减实施方案
随着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也逐渐增加,但同时也带来了
一系列的环境和食品安全问题。
为了有效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保护农田生态环境,提高农产品质量,我国提出了化肥农药两减实施方案。
首先,针对化肥的减少,我们可以采取多种措施。
一是推广有机肥替代化肥,
有机肥不仅可以提高土壤的肥力,还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减少对化肥的依赖。
二是加强土壤养分管理,科学施肥,合理利用有机质和微生物肥料,减少化肥的使用量。
三是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减少农田的水肥利用率,降低化肥的流失量。
其次,对于农药的减少也是十分重要的。
一是加强农作物品种改良,培育抗病
虫害的新品种,减少对农药的依赖。
二是推广生物防治技术,利用天敌、寄生虫、病原微生物等天然因素,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减少农药使用。
三是加强农田生态系统建设,提高生态环境的稳定性,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在实施化肥农药两减的过程中,政府、企业和农民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政府应
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推动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企业应加强产品研发,推出更多环保、高效的农业生产资材,为农民提供更多的选择。
农民应增强环保意识,学习科学的农业生产技术,积极参与化肥农药两减的行动。
化肥农药两减不仅是为了保护环境,更是为了人类的健康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只有通过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才能实现农业的绿色发展,为后代留下更美好的农田和环境。
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化肥农药两减贡献自己的力量。
化肥减量增效的技术路径
化肥减量增效的技术路径
化肥减量增效的技术路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优化施肥技术:通过合理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化肥使用量。
例如,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和作物需求,精确施用肥料。
2. 发展有机肥替代化肥:推广使用有机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减少化肥使用量。
3. 研发新型肥料:研发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新型肥料,替代传统化肥,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化肥使用量。
4. 发展生物肥料:利用生物技术,生产具有特定功能的生物肥料,如固氮菌、解磷菌、解钾菌等,提高土壤肥力,减少化肥使用量。
5. 推广节水灌溉技术:采用节水灌溉技术,减少灌溉水用量,降低化肥流失和农田面源污染。
6. 发展农业机械化:推广农业机械化作业,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减少化肥使用量。
7. 开展农业生态工程:实施农业生态工程,如绿肥种植、草地保护、水土保持等,提高土壤肥力,减少化肥使用量。
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措施
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措施
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措施是指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和技术手段,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同时提高施肥和农药使用效果,达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增加农民收益的目的。
以下是常见的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措施:
1. 合理施肥:根据土壤肥力状况和作物需求,合理选择化肥品种和施肥时间、数量和方法,避免过量施肥和无效施肥。
2. 土壤改良:通过有机肥、石灰等对土壤进行改良,提高土壤肥力和养分供应能力,减少化肥施用量。
3. 种植绿肥和轮作:利用绿肥植物进行轮作或间作,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水分保持能力和养分供应能力,减少化肥使用。
4. 种植抗性品种:选择具有抗虫、抗病、抗逆性能强的品种,减少农药使用,同时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5. 农艺措施:合理密植、间隙覆膜、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减少农药使用。
6. 生物防治:利用天敌、微生物等进行有益生物的引种和培育,控制害虫和病菌,减少农药使用。
7. 精准施药:通过技术手段,如GPS、遥感等,精准控制农
药的喷洒量和喷洒范围,减少农药的浪费和污染。
8.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通过修建渠道、调整水位,改善排灌条件,提高水分利用率,减少化肥和农药的流失。
这些措施通过科学的管理和技术手段,能够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提高施肥和农药使用效果,达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增加农民收益的目的。
农业生产农业肥料减量增效技术推广指南
农业生产农业肥料减量增效技术推广指南第1章引言 (3)1.1 肥料减量增效的意义 (3)1.2 技术推广的目标与任务 (4)第2章肥料种类与特性 (4)2.1 有机肥料 (4)2.2 化学肥料 (4)2.3 生物肥料 (4)2.4 复合肥料 (5)第3章土壤管理与培肥 (5)3.1 土壤诊断与改良 (5)3.1.1 土壤诊断 (5)3.1.2 土壤改良 (5)3.2 增施有机肥料 (6)3.2.1 有机肥料种类 (6)3.2.2 有机肥料施用技术 (6)3.3 土壤保育技术 (6)3.3.1 深耕深松 (6)3.3.2 轮作与间作 (6)3.3.3 土壤覆盖 (6)3.3.4 保护性耕作 (6)3.3.5 植被恢复 (6)第4章肥料施用技术优化 (6)4.1 基础肥料的选用 (6)4.1.1 选择原则 (6)4.1.2 肥料种类 (7)4.2 施肥时期与比例 (7)4.2.1 施肥时期 (7)4.2.2 施肥比例 (7)4.3 施肥方法与设备 (7)4.3.1 施肥方法 (7)4.3.2 施肥设备 (8)第5章肥料增效技术 (8)5.1 肥料添加剂 (8)5.1.1 生物刺激素 (8)5.1.2 磷酸盐 (8)5.1.3 铁载体 (8)5.2 肥料包膜技术 (8)5.2.1 包膜材料 (9)5.2.2 包膜工艺 (9)5.2.3 包膜肥料效果评价 (9)5.3 微量元素肥料应用 (9)5.3.2 微量元素肥料施用方法 (9)5.3.3 微量元素肥料施用注意事项 (9)第6章精准施肥技术 (9)6.1 土壤养分检测 (9)6.1.1 检测项目 (10)6.1.2 检测方法 (10)6.1.3 操作步骤 (10)6.2 作物营养诊断 (10)6.2.1 诊断方法 (10)6.2.2 操作步骤 (10)6.3 精准施肥管理系统 (10)6.3.1 系统构成 (11)6.3.2 系统应用 (11)第7章转变施肥观念与模式 (11)7.1 从产量导向到质量导向 (11)7.1.1 优化肥料品种和比例 (11)7.1.2 重视有机肥料的施用 (11)7.1.3 实施精准施肥 (11)7.2 发展生态农业 (11)7.2.1 推广生物肥料和微生物肥料 (12)7.2.2 发展绿肥作物 (12)7.2.3 实施轮作和间作制度 (12)7.3 推广测土配方施肥 (12)7.3.1 土壤养分检测 (12)7.3.2 制定施肥方案 (12)7.3.3 技术指导和培训 (12)第8章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12)8.1 秸秆还田技术 (12)8.1.1 技术原理 (12)8.1.2 技术要点 (12)8.1.3 技术效果 (13)8.2 畜禽粪便处理与利用 (13)8.2.1 技术原理 (13)8.2.2 技术要点 (13)8.2.3 技术效果 (13)8.3 农业废弃物堆肥化处理 (13)8.3.1 技术原理 (13)8.3.2 技术要点 (13)8.3.3 技术效果 (13)第9章农业肥料减量增效技术应用实例 (13)9.1 主要作物施肥技术实例 (14)9.1.1 水稻施肥技术实例 (14)9.1.2 小麦施肥技术实例 (14)9.2 新型肥料应用实例 (14)9.2.1 生物肥料应用实例 (14)9.2.2 有机无机复混肥料应用实例 (14)9.2.3 缓释肥料应用实例 (14)9.3 肥料减量增效技术集成模式 (14)9.3.1 精准施肥技术集成模式 (14)9.3.2 有机替代技术集成模式 (14)9.3.3 新型肥料应用技术集成模式 (15)9.3.4 作物秸秆还田技术集成模式 (15)9.3.5 农田水分管理技术集成模式 (15)第10章技术推广与服务体系建设 (15)10.1 技术推广策略与途径 (15)10.1.1 技术推广原则 (15)10.1.2 技术推广模式 (15)10.1.3 技术推广方法 (15)10.2 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建设 (15)10.2.1 农业技术服务体系构成 (16)10.2.2 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内容 (16)10.3 农民培训与普及教育 (16)10.3.1 农民培训 (16)10.3.2 普及教育 (16)第1章引言1.1 肥料减量增效的意义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农业生产中的肥料使用对于保障粮食安全、提高农产品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农药减施增效措施
农药减施增效措施一、引言农药的使用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控制病虫害、提高作物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随着农药的广泛使用,其带来的环境问题和健康风险也日益突出。
因此,农药减施增效成为当前农业生产的重要任务。
本文将从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和综合防治等方面探讨农药减施增效的措施。
二、农药减施的意义农药的过度使用不仅对环境造成污染,还会导致病虫害产生抗药性,使得防治效果下降。
同时,农药残留也会对农产品质量和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因此,农药减施对于保护环境、保障农产品质量和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三、农业防治措施1.选用抗病抗虫品种:选用具有抗病抗虫特性的品种,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量,降低防治成本。
2.轮作和间作:通过合理的轮作和间作制度,可以降低病虫害的发生率,减少农药的使用。
3.生物防治:利用天敌、寄生性昆虫等生物资源进行生物防治,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量,同时保护生态环境。
四、物理防治措施1.灯光诱杀:利用害虫的趋光性,设置黑光灯等诱捕装置,可以有效诱杀成虫,降低害虫种群密度。
2.色板诱杀:利用害虫对颜色的趋性,设置黄色或蓝色色板诱捕装置,可以有效诱杀成虫,降低害虫种群密度。
3.银灰膜避蚜:利用银灰色对蚜虫的驱避作用,在田间铺设银灰色地膜,可以有效减少蚜虫的为害。
五、化学防治措施1.合理用药,科学施药:根据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和特点,选择合适的药剂和施药方法,避免盲目用药和过度用药。
2.选择低毒低残留农药:优先选择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品种,减少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
3.精准用药,避免盲目用药:通过精准测报和预测预报技术,确定最佳施药时间和用药量,避免盲目用药和浪费。
六、综合防治措施1.农业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在农业生产中,将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充分发挥两者的优势,提高防治效果。
2.物理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在物理防治的基础上,结合化学防治手段,可以有效提高防治效果。
3.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在生物防治的基础上,结合化学防治手段,可以有效提高防治效果,同时保护生态环境。
龙胜县水稻农药化肥减施增效技术集成与示范
龙胜县水稻农药化肥减施增效技术集成与示范龙胜县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下辖的一个县,地处桂林市北部,属于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龙胜县是一个以农业为主要产业的县,水稻是龙胜县的主要粮食作物。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龙胜县的农业生产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如何有效地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成为了当前农业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龙胜县近年来开展了水稻农药化肥减施增效技术集成与示范工作。
该工作旨在通过技术创新和示范推广,引导农民采用更加科学和环保的农业生产方式,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同时增加作物产量和质量,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下面我们将从减施增效技术的具体内容、示范效果和未来展望等方面,为大家详细介绍龙胜县水稻农药化肥减施增效技术集成与示范的情况。
一、减施增效技术的具体内容1. 种植适应性强的品种:龙胜县根据当地的生态环境和气候特点,选择适应性强、抗逆性好的水稻品种进行种植。
这些品种耐病虫害、耐逆境能力强,能够减少农药的使用,同时具有较高的产量和品质。
2. 种植结构调整:龙胜县通过优化水稻种植结构,逐步提高优质稻米的种植比例,引导农民选择高产、优质的水稻品种进行种植,以提高产量和品质。
3. 合理施肥:龙胜县结合土壤肥力状况和水稻生长需求,采用土壤测试、营养诊断等技术手段,精准施肥,合理配置氮、磷、钾等营养元素,以减少化肥的使用量,提高施肥利用率。
4. 种植方式改良:龙胜县推广水稻秧田直播、密植、稻田多品种混播等种植方式,通过改良种植方式,提高水稻密度和生物多样性,减少病虫害发生的可能性,降低农药使用量。
5. 生物防治:龙胜县大力推广生物防治技术,如引入天敌、利用昆虫性病毒、菌剂等,减少对病虫害的化学防治,降低农药使用量,保护生态环境。
二、示范效果龙胜县通过开展水稻农药化肥减施增效技术集成与示范工作,取得了明显的示范效果。
1. 农药使用减少:龙胜县农民根据新的技术指导,合理进行病虫害防治,精准施用农药。
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试点实施方案
化肥农药减量増效行动试点实施方案为全面落实省"一优两高",高质量推进全省农业绿色发展,深入推进部省共建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示范省建设。
根据省《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总体思路》文件精神,2021年继续在全省开展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试点。
—、指导思想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以发展生态循环农业、促进农畜产品质量效益提升为目标,以绿色发展为导向,集成推广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技术,围绕部省共建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示范省,扎实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増效行动,走好优质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之路,实现农产品优质优价,确保农民增收,生态环境安全,促进全省绿色农业可持续发展。
二、目标任务1.主要目标。
2021年在全省8个市(州)29个县(市、区)及8 个国有农牧场的小麦、马铃薯、油菜和蔬菜作物上开展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试点,实施面积300万亩。
全省化肥和化学农药使用量分别比2020 年减少20%和10%以上,实现绿色防控和农业保险全覆盖。
2.重点任务。
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统筹发力推进。
一是确保有机肥替代化肥落实到位。
各地要求集中连片、整体实施,有机肥替代化肥,辐射带动其他地区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力争年内全省化肥使用量再减少20%以上。
二是确保绿色防控技术落实到位。
各地全面开展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术,落实农艺措施、物理防控及生物农药防控替代化学农药防控, 辐射带动全省化学农药使用量再减少10%以上。
三是确保有机肥资源利用到位。
支捋有实力的有机肥生产企业,充分利用丰富的畜禽粪污资源,提升加工转化能力,推动畜禽粪污废弃物肥料化利用。
四是确保农产品品质提升到位。
打造一批绿色产品基地、有机产品基地、知名品牌基地,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加绿色、有机农产品供给。
使农产品更加符合绿色、有机行业标准,提高国内外市场竞争力。
三、主要技术模式1、 "有机肥+有机叶面肥"模式。
农药减量增效实施方案
农药减量增效实施方案农药减量增效实施方案的目标是减少农药的使用量,提高农药的利用率,降低对环境和农作物的负面影响,同时保持农业生产的效益。
以下是一个实施方案:一、推广新型设备和绿色防控技术1.更新换代监测预警设备,实现数字化监测、网络化传输、可视化预报,提高监测预警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通过及时发现病虫害,减少盲目用药。
2.建立绿色防控示范区,层层建立绿色防控示范村,特色产业示范园实现绿色防控全覆盖。
通过示范区的辐射带动,提高周边地区的绿色防控水平。
3.集成创新绿色防控技术体系,大力推广已集成的绿色防控技术。
重点组建葡萄、茶叶、蔬菜、玉米、水稻绿色防控技术创新协作组,通过联合攻关和应用集成研究,集成一批防治效果好、操作简便、农民欢迎的绿色防控技术。
二、推进科学安全用药1.建立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示范,推广新技术新药械,每年选择1-2种作物开展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示范。
通过示范引领,提高农民对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的认识和接受度。
2.开展病虫抗药性监测与治理。
通过监测,了解病虫的抗药性情况,及时调整防治策略,提高防治效果。
三、加强培训和技术指导1.对农民进行农药减量增效技术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技能和知识水平。
培训内容应包括绿色防控技术、科学安全用药等。
2.组织专家和技术人员进行现场指导,针对农民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和帮助。
四、政策支持和激励1.加大对农药减量增效技术和设备的政策支持力度,如提供补贴、优惠贷款等。
2.对在农药减量增效工作中取得突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和奖励,鼓励更多的单位和个人参与这项工作。
3.建立农药减量增效的评价指标体系,将评价结果与农业保险、农业补贴等政策挂钩,激励农民采取农药减量增效措施。
五、加强宣传和教育1.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各种媒体形式,加强对农药减量增效重要性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农民的认识和意识。
2.举办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如展览、现场会等,让农民直观地了解农药减量增效的好处和具体做法。
化肥减量增效工作实施方案、农药减量增效工作实施方案
化肥减量增效工作实施方案、农药减量增效工作实施方案化肥减量增效工作实施方案:一、建立减量增效目标:制定明确的减量增效目标,例如减少使用化肥的总量,提高化肥利用率等。
二、开展农田土壤调查:通过对农田土壤的调查,了解土壤的养分状况和环境特点,进一步确定使用化肥的合理用量。
三、推广科学施肥技术:通过培训和技术指导,将科学施肥技术传授给农民,提高他们的施肥技能和意识,如精确施肥、控释肥料等。
四、推广有机农业:鼓励农民使用有机农业种植方式,通过有机肥料和土壤改良剂来减少对化肥的依赖,提高土壤质量。
五、强化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建立技术服务站或中心,为农民提供定期的农田管理和施肥技术指导,提供农业技术培训。
六、发展绿色农药:促进绿色农药的研发和推广,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使用,选择环境友好的农药,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七、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建立健全的化肥减量增效的监管机制,加强对化肥销售和使用的监督,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严厉处罚。
农药减量增效工作实施方案:一、制定减量增效目标:制定明确的减量增效目标,如减少使用农药的总量,提高农药利用率等。
二、开展农田病虫害监测:开展定期的农田病虫害监测工作,了解病虫害发生情况、程度和影响,为合理施药提供科学依据。
三、推广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通过培训和技术指导,向农民推广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如种植抗病虫害品种、合理轮作、搭配使用农药等。
四、发展生物防治技术:积极开展生物防治技术的研究和推广,推广使用对病虫害具有生物防治作用的微生物、昆虫和植物。
五、强化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建立技术服务体系,为农民提供定期的农田病虫害监测和防治技术指导,提供农业技术培训。
六、强化农药管理和监督:加强对农药生产、销售和使用的监督,严格执行农药登记制度,加强农药存储、运输和使用的管理。
七、鼓励农田生态建设:通过推广农田生态建设,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增加自然敌害和生态调控的作用,减少对农药的依赖。
以上是化肥减量增效工作和农药减量增效工作的一些建议和方案,通过全面推进科学施肥和农田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的推广,可以有效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保护环境和农产品质量。
化肥减量增效实施方案
4.监测评价:建立化肥使用监测评价机制,及时掌握化肥使用情况,为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五、组织实施
1.强化组织领导:各级农业部门要加强对化肥减量增效工作的组织领导,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2.落实责任主体:明确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和农民的责任,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1)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根据土壤(2)改进施肥方法:推广深施、分层施、穴施等技术,减少肥料挥发和流失。
(3)应用新型肥料:加大缓释、控释、水溶性等新型肥料的研发和推广力度。
2.调整施肥结构
(1)有机无机相结合:提高有机肥施用比例,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
(2)平衡施肥:合理配置氮、磷、钾肥,满足作物生长需求。
1.科学合理:依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特性和肥料特性,合理施用化肥,提高肥料利用率。
2.综合配套:集成应用农业技术、生物技术和物理技术等多种措施,实现化肥减量增效。
3.生态优先:充分考虑生态环境保护,减少化肥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4.社会参与:引导政府、企业、农民合作社等多方参与,形成合力。
四、主要措施
1.优化施肥技术
3.加强协作配合:各级农业部门要加强与科研、推广、企业等单位的协作,形成工作合力。
4.定期调度进展:建立健全化肥减量增效工作调度制度,及时总结经验,发现问题,督促整改。
本实施方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有效期至2025年。各级农业部门要根据本方案,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确保化肥减量增效工作取得实效。
第2篇
3.加强协作配合:农业部门要与科研、推广、企业等单位加强协作,形成工作合力。
4.定期调度进展:建立健全化肥减量增效工作调度制度,及时总结经验,发现问题,督促整改。
2024年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项目
2024年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项目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项目旨在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创新,降低农业化肥农药使用量,提高利用效率,减少对环境和生态系统的负面影响,同时保障农产品生产的质量和产量。
以下是实施该项目的一般步骤和主要内容:调研和评估:对当前农业化肥农药使用情况进行调研和评估,了解各地区、各作物的使用情况和问题。
制定政策和法规:根据调研结果和国家政策,制定相应的减量增效的政策和法规,明确政府和农业主管部门的职责和任务。
技术指导和培训:提供农业技术指导和培训服务,向农民普及科学施肥、合理用药的技术和方法,提高农民的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
推广绿色技术:推广绿色农业技术和生产模式,如有机农业、生物农药、微生物肥料等,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
建立监测体系:建立农田环境监测体系,监测农田土壤、水体和作物的化肥农药残留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
推进科技创新:加强农业科技创新,研发和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开发新型肥料和施肥技术。
建立激励机制:建立化肥农药减量增效的激励机制,对减少使用量、提高利用效率的农户给予奖励和补贴。
加强监管和执法:加强对农业化肥农药市场的监管和执法力度,打击假冒伪劣产品,保障农业生产的质量和安全。
开展宣传教育:加强对农民和公众的宣传教育,普及化肥农药减量增效的重要性和方法,形成社会共识。
评估和总结:定期对项目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和总结,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措施,不断完善和提升减量增效的工作水平。
通过以上措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项目可以有效降低农业化肥农药使用量,减少对环境和生态系统的污染,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水平,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葡萄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的集成和应用示范
上海农业科技金明弟,等:葡萄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的集成和应用示范2021(3):138-139,142・科技推广・葡萄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的集成和应用示范金明弟金颖郭斌(上海市闵行区农业技术服务中心,上海201109)摘要:为了减少上海市闵行区葡萄生产上化肥、农药的施用量,提高葡萄的品质和经济效益,对葡萄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进行了研究,主要技术要点为减少化肥施用量、增施有机肥、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抓好病虫害发生关键时期的综合防控、选用生物农药代替化学农药、采用设施栽培、实施物理防治和安装性诱器等。
该技术经葡萄生产上应用示范,可使每667血化肥减量49.0%,每667血农药减量91.2%,且可提高葡萄精品果率,每667n?产量高达600kg,每667节本增效2663元。
关键词:葡萄;化肥;农药;减施;应用示范;闵行区中图分类号:S663.1葡萄是上海市闵行区主要栽培的果树品种之一,也是经济效益较好的果树品种之一。
闵行区现有葡萄种植面积近40hm2,栽培品种丰富(早中晚熟品种达10个以上),供应周期长(5月至10月底均可采收),总产量350t,总产值870余万元。
近年来,随着设施栽培技术的日益成熟,闵行区葡萄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并与乡村旅游、休闲采摘进行有机结合,且产业融合度高,经济效益明显⑴。
通过对闵行区的葡萄种植户、专业合作社进行调查发现,由于葡萄的种植经济效益较高,闵行区果农往往一味追求高产量、高效益而大量施用化肥,再加上大部分葡萄园目前仍以传统栽培方式为主,且长期套种绿叶菜,更是加大了化肥施用量,导致葡萄生产上的肥害现象日趋严重巴岀现了土壤盐碱化⑵、养分流失、葡萄树体和绿叶菜竞争养分等问题。
同时,通过调查还发现,闵行区葡萄生产上施肥时期不合理、施肥方法不当等问题突出,例如,氮、磷肥过量施用,中、微量元素肥料不施或少施,这不仅会造成肥料浪费严重,导致环境污染,还会影响葡萄的品质和口感,进而影响葡萄销售和农民增收。
小麦化肥农药减量增效高产栽培技术
H u a f e i n o n g y a o东台市是江苏省农业大市,同时也是小麦重要的生产基地。
东台市小麦的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在江苏省位居前列,但也是化肥和农药施用大户。
近年来,江苏省东台市联合市农业技术部门、农机技术部门,进行了小麦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技术的研究,形成了一系列协同增效技术,有效地减少了小麦化肥农药用量,推广了小麦化肥农药的减量增效技术,实现了全市小麦化肥农药的减量增效目标,有效减轻了传统农药化肥不科学使用对当前农业生态环境造成的污染和破坏。
针对江苏省东台市实施的“减肥、减药”技术综合与推广工作提出了具体的技术措施,确定了主要技术、选择了相应的配套技术,不断推动了当地小麦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技术综合推广应用。
通过加大技术示范和推广力度,不断提升小麦化肥和农药施用水平,使小麦产量和经济效益达到双赢,从而达到改善农村生态的目的。
一、农药化肥减量增效的主要技术措施1、麦田精细施肥①配方肥方案的编制根据气候条件、作物品种和土壤类型,通过召开相关专家会议,制定出合理的施肥方案。
根据种植方式、产量等因素,合理确定肥力分区。
针对目前地区土地资源分布不均衡的现状,为了克服化肥生产规模小、供给困难的问题,尽量使用符合本地区通用性的"大配方",但由于土地面积占比较少等原因,无法形成针对性商品肥配方方案等,种植地区应该实行个性化的单质肥料调整。
②施肥推荐方案利用斯坦福公式,对目标产量下的氮肥食用量进行了科学的推算。
利用特尔菲法进行了P、K的测定,对不同施肥条件下的土壤营养状况进行了评价。
选择不同质地、不同磷钾水平的地块进行了“3414试验”或P、K单因子的测定。
根据土壤P、K丰缺指数,确定了在土壤中不同肥力条件下的适宜施用磷钾肥。
在试验的基础上,结合土壤检测结果,明确微量元素的使用量。
微量元素的施用主要是以基础肥为主,后期进行叶面喷洒。
③化肥运用技术通过对N总需量进行计算,结合土壤肥力和小麦各生育期的特点,对各生育期的N计划进行了科学的配置,并对氮的使用进行了合理的调节。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长江中下游水稻化学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项目正式立项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长江中下游水稻化学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项目正式立项
佚名
【期刊名称】《浙江农业学报》
【年(卷),期】2016(028)011
【总页数】1页(P1827-1827)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化学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发”试点专项《化肥农药减施增效的环境效应评价》项目正式启动 [J],
2.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支撑产业发展的探索与思考——以“化学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发”试点专项为例 [J], 张凯;张昭;许宁;钟大森;冯推紫
3.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支撑产业发展的探索与思考
——以"化学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发"试点专项为例 [J], 张凯;张昭;许宁;钟大森;冯推紫
4.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化学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发”重点专项 [J],
5.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化学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发”重点专项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龙胜县水稻农药化肥减施增效技术集成与示范
龙胜县水稻农药化肥减施增效技术集成与示范1. 引言1.1 研究背景龙胜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南部,是一个主要以水稻种植为主的农业县。
近年来,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和市场对农产品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龙胜县的水稻农业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
农药和化肥的过度使用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在龙胜县的水稻种植中,农药和化肥被大量使用,给土壤环境和农产品质量带来了一定的风险。
农民通常会在播种、追肥、除草、防病等阶段广泛使用农药和化肥,导致农产品残留问题严重,影响了水稻的品质和安全性。
面对这一问题,如何在减少农药和化肥使用的情况下,保证水稻产量和质量,成为了龙胜县水稻种植业发展中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有必要通过技术手段和示范推广,引导农民采用减施增效技术,实现农业生产方式的升级和转变,为龙胜县的水稻种植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通过本研究,旨在探究龙胜县水稻种植中农药化肥的使用现状,针对现有问题提出减施增效技术,对技术集成实施进行详细介绍,并对示范效果进行评估,从而为龙胜县水稻种植提供科学的技术支持和指导。
通过本次研究,希望能够为龙胜县水稻种植提高产量、降低成本、减少环境污染等方面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推动龙胜县水稻种植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通过对减施增效技术的应用前景、对龙胜县水稻种植的启示和未来研究展望的探讨,进一步促进该技术在水稻种植领域的推广应用,为全国农业生产提供借鉴和参考。
2. 正文2.1 龙胜县水稻种植现状龙胜县地处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北部,是一个水稻种植面积较大的县。
龙胜县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雨量充沛,适宜水稻生长。
该县的水稻种植以早稻和晚稻为主,种植技术相对传统,主要依靠化肥农药来维持稻米产量。
种植结构整体较为单一,缺乏技术创新和提升。
龙胜县的水稻种植面积大约有数十万亩,以家庭农户种植为主,农民普遍采用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依赖大量的农药和化肥。
然而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突出,传统的种植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今的需求。
龙胜县水稻农药化肥减施增效技术集成与示范
龙胜县水稻农药化肥减施增效技术集成与示范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农业生产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农业化肥和农药的过度施用不仅引发了环境污染和土壤退化,还导致了农产品的质量下降和农民的健康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龙胜县积极推动水稻农药化肥减施增效技术集成与示范,以期在农业生产中实现绿色发展,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技术集成1. 智能施肥技术龙胜县利用先进的智能技术,研发了水稻智能施肥技术。
通过土壤监测和植物生长数据分析,精准确定水稻需求的养分类型和量,避免了传统施肥方式中“一刀切”的弊端,实现了化肥的精准施用,减少了农药对土壤和环境的污染。
2. 生态灌溉技术龙胜县大力推广生态灌溉技术,利用水肥一体化的原理,优化水稻的水肥管理,并结合实时监测系统对水质和土壤进行动态调控,保证了水稻水分和养分的有效利用,减少了对水资源的浪费和化肥的使用,从而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提高了水稻的养分利用效率。
3. 生物农药应用技术龙胜县加强了生物农药在水稻生产中的应用技术研究,推广了天敌调控技术和微生物制剂技术,减少了对化学农药的使用,保障了水稻的生长环境安全,提高了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二、示范效果1. 减少农药和化肥使用龙胜县在水稻种植示范基地开展了“农药化肥减施增效技术”的示范工作,通过实地演示和宣传推广,农民们对新技术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和体验。
在示范基地,农户们尝试使用了智能施肥技术和生态灌溉技术,通过实践证明这些新技术确实能够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提高了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2. 增加土壤肥力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中,常常因化肥的过度使用导致了土壤肥力的丧失。
龙胜县在示范基地进行了长期的实验和跟踪观测,结果显示,新技术的应用能够保持土壤的肥力水平,甚至还能够逐渐提高土壤的肥力,为未来的农业生产提供了良好的土壤基础。
3. 提升农产品质量通过对比实验,新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水稻的产量,还提升了水稻的品质。
示范基地的水稻产量和品质得到了显著的提升,这也为当地农民开辟了一个新的增收途径。
蒙自市鲜食枣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模式
蒙自市鲜食枣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模式摘要:鲜食枣是为蒙自市传统的重要经济作物,对农民增收致富助推乡村振兴发挥着重要作用。
由于蒙自得天独厚自然资源优势,鲜食枣于8月中下旬上市上,价格较好。
农民为了追求高产高收益,常常过量施用化肥农药,不但增加种植成本,还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甚至影响鲜食枣产量和品质下降。
经过多年对鲜食枣栽培管理的摸索和实践,总结出科学的鲜食枣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
关键词:鲜食枣;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技术1.鲜食枣生产化肥施用现状经过调查在蒙自市主要鲜食枣产区雨过铺街道、文澜街道、文萃街道,化肥施用量普遍为尿素26-30kg/亩、钙镁磷肥48-60kg/亩、硫酸钾20-70kg/亩、高浓度复合肥(15-15-15)50-120kg/亩,折合为N19-31.8kg/亩、P2O515.5-30kg/亩、K2O17.5-53kg/亩。
通过鲜食枣产区采果后取223个土样进行养分含量检测的平均值来看,pH值7.02(中性)、有机质26.41g/kg(中等)、全氮1.35g/kg(中等)、硼0.62mg/kg(中等),碱解氮84.37mg/kg(缺乏),有效磷18.67(中等)、速效钾193.78mg/kg(很丰富)、锌4.25mg/kg(很丰富),由此看出氮容易挥发和随水流失,磷、钾容易被土壤吸附、固定。
化肥的过量施用不但增加种植成本,还引发环境面源污染,甚至造成鲜食枣产量和品质下降。
1.1化肥利用率低通过试验及农户施肥调查,蒙自市鲜食枣化肥当季利用率为29%左右,分析化肥利用率低的原因:1.不科学的肥料配比,氮、磷、钾比例失调。
一些农民按传统经验随意性施肥,施肥量过大或偏施某种单一肥料。
2.不正确的施肥方式。
一些农民在追肥时采用灌溉后或雨季撒施,导致化肥挥发和淋失,降低了化肥利用率。
3.不重视中微量元素施用。
土壤中的中微量元素出现长期得不到补充或者过量使用现象,即使氮、磷、钾的施入比例合理也会影响作物的产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发”试点专项2017年度项目申报指南我国化学肥料和农药过量施用严重,由此引起环境污染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等重大问题。
化肥和农药过量施用的主要原因:一是对不同区域不同种植体系肥料农药损失规律和高效利用机理缺乏深入的认识,制约了肥料农药限量标准的制订;二是化肥和农药的替代产品研发相对落后,施肥施药装备自主研发能力薄弱,肥料损失大,农药跑冒滴漏严重;三是针对不同种植体系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的技术研发滞后,亟需加强技术集成,创新应用模式。
因此,制定化肥农药施用限量标准,发展肥料有机替代和绿色防控技术,创制新型肥料和农药,研发大型智能精准机具,以及加强技术集成创新与应用是我国实现化肥和农药减施增效的关键。
按照2015年中央1号文件关于农业发展“转方式、调结构”的战略部署,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精神,组织实施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试点专项“化学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发”,旨在立足我国当前化肥农药减施增效的战略需求,按照《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聚焦主要粮食作物、大田经济作物、蔬菜、果树化肥农药减施增效的重大任务,按照“基础研究、共性关键技术研究、技术集成创新研究与示范”全链条一体化设计,强化产学研用协同创新,解决化肥、农药减施增效的重大关键科技问题,为保障国家生态环境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推动农业发展“转方式、调结构”,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本专项主要通过化学肥料和农药高效利用机理与限量标准、肥料农药技术创新与装备研发、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集成与示范应用研究,构建化肥农药减施增效与高效利用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体系,到2020年,项目区氮肥利用率由33%提高到43%,磷肥利用率由24%提高到34%,化肥氮磷减施20%;化学农药利用率由35%提高到45%,化学农药减施30%;农作物平均增产3%,实现作物生产提质、节本、增效。
本专项围绕化肥农药减施增效的理论基础、产品装备、技术研发、技术集成、示范应用等环节,对专项一体化设计,设置化肥农药减控基础与限量标准,重大技术、产品及装备研发,技术集成创新与应用三个任务方向。
在2016年度首批启动13个项目的基础上,2017年度拟启动21个项目,拟安排国拨经费8.842亿元。
其中化肥农药减控基础与限量标准6个项目、重大技术、产品及装备研发10个项目、技术集成创新与应用5个项目。
项目实施周期为2017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
一、化肥农药减控基础与限量标准1.肥料氮素迁移转化过程与损失阻控机制研究内容:研究主要土壤类型和主要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蔬菜和果树种植体系肥料氮素的迁移转化特征、保氮原理及微生物学机制,不同类型土壤中氨挥发、径流淋溶、反硝化、厌氧氨氧化等损失过程的发生规律、主控因子与调控原理;主要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蔬菜和果树氮素需求规律及响应阈值;作物氮高效基因型的利用机理;挖掘作物高效利用氮素生物学潜力,提出氮肥增效调控途径。
考核指标:【约束性指标】提出我国东北、华北、西北、华东、华中、西南和华南等主要农区氮肥施用限量标准草案7项。
【预期性指标】发表高水平论文70篇。
执行期限:2017-2020拟支持项目数:1-2项2.肥料磷素转化与高效利用机理研究内容:研究主要土壤类型和主要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蔬菜和果树种植体系土壤磷素固定原理、损失途径和迁移阈值,土壤无效态磷的活化机制,土壤微生物和菌根对磷肥减施增效的作用机制,作物高效利用磷素生物学潜力,建立磷肥增效调控途径。
考核指标:【约束性指标】提出我国东北、华北、西北、华东、华中、西南和华南等主要农区磷肥施用限量标准草案7项。
【预期性指标】发表高水平论文60篇。
执行期限:2017-2020拟支持项目数:1-2项3.化学农药对靶高效传递与沉积机制及调控研究内容:研究主要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蔬菜和果树等靶标作物种植体系中环境因子影响农药向靶标作物与防治对象分散传递、分布沉积及飘移流失的规律;研究靶标作物界面结构特性影响农药载药微粒在靶标作物界面润湿铺展、沉积持留及吸收传导的规律及界面现象;研究功能助剂影响农药对靶标作物与防治对象沉积及持留效率的微观机制,建立基于不同靶标作物、施药场景与不同助剂协同作用下化学农药减施关键参数与农药流失阻控途径。
考核指标:【约束性指标】提出农药减量施用技术控制指标10项,功能助剂施用限量标准草案10项。
【预期性指标】发表高水平论文60篇。
执行期限:2017-2020拟支持项目数:1-2项4.活体生物农药增效及有害生物生态调控机制研究内容:研究生防真菌、细菌、病毒、昆虫、螨类等生物活体农药与寄主识别信号及传递机制;研究生物活体农药主要功能基因、表达调控及生物活体农药的环境适应与宿存机制及调控途径;研究遗传、营养、环境等因素对昆虫天敌产品扩繁、复壮增效的作用机理和影响货架期的主控因子,碳源、氮源、pH值等因素对生防微生物遗传稳定性及产品货架期的调控原理;研究有害生物与作物识别、防御、耐受等行为信号传递途径以及环境因素对其相互识别的调控机制,研究作物生长期、作物种植方式等对有害生物种群消长的调控机制,挖掘活体生物农药高效利用潜力,提出精准高效生态调控技术。
考核指标:【约束性指标】提出活体生物农药施用技术10项、货架期调控技术10项,延长活体生物农药货架期30%,制定有害生物种群生态调控技术标准草案10项。
【预期性指标】发表高水平论文70篇。
执行期限:2017-2020拟支持项目数:1-2项5.农业生物药物分子靶标发现与绿色药物分子设计研究内容:结合生物组学,从调控重要功能基因出发,比较研究靶标/非靶生物的功能因子,搜寻潜在靶标,揭示其分子机制,解析候选靶标结构与功能、靶标与药物的互作关系;建立从活性分子到靶标的作用模型,从生物合成导向和化学合成导向出发,形成具有关键核心技术的先导多样性衍生技术;建立多尺度、多生物靶标的综合评价体系,为药物设计创制提供理论支撑。
考核指标:【约束性指标】分离鉴定具有生物药物研发价值的微生物100-120株;解析植物害物和植物生长发育关键蛋白结构10-20种;发掘农药设计新靶标5-10种;建立活性分子到靶标的作用模型2-3个,建立先导多样性衍生技术5-8项;建立多尺度、多生物靶标的综合评价技术体系2-3套。
【预期性指标】发表高水平论文60篇。
执行期限:2017-2020拟支持项目数:1-2项6.耕地地力影响农业有害生物发生的机制与调控研究内容:研究耕地地力、种植方式、灌溉、机械化操作、有机肥施用等农耕管理模式影响主要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蔬菜和果树有害生物发生机制及驱动因素;研究土壤酸化、盐碱化、连作障碍、板结粘闭、耕层变浅等退化过程对有害生物发生和灾变的影响及调控机制;研究土壤-根系-有害生物协同作用机制及调控农业有害生物种群消长的原理;建立耕地质量、耕地管理模式与农业有害生物发生关系的大数据平台;提出基于耕地地力的有害生物防控新途径。
考核指标:【约束性指标】建立农业有害生物与耕地质量和耕地管理关系大数据平台1个, 提出基于耕地地力的农业有害生物防控技术10项。
【预期性指标】发表高水平论文70篇。
执行期限:2017-2020拟支持项目数:1-2项二、重大技术、产品及装备研发(项目7-16应有企业参加,且企业须提供配套资金。
)7.新型缓/控释肥料与稳定肥料研制研究内容:研发新一代绿色环保、价廉质高的包膜控释材料,新型绿色包膜工艺,规模化、连续化和自动化的包膜设备,创制高性能包膜控释肥料新产品;研制和筛选新型脲酶抑制剂和硝化抑制剂,研究抑制剂优化配伍-协同增效技术,高效稳定性尿素、稳定性大颗粒尿素生产工艺,稳定性复混肥料、掺混肥料的配套设备与抑制剂加入工艺;针对不同作物,研发基于缓释肥料和稳定性肥料的作物专用配方肥料;实现新型缓/控释和稳定性肥料肥料产业化,并规模化田间应用。
考核指标:【约束性指标】申请发明专利20件,研发新型缓/控释肥料、高效稳定性肥料及其配方肥料共25种,获肥料登记证8-10种;新型肥料推广示范200万亩,实现比常规化肥减量施用10%-15%,化肥利用率提高5-8个百分点,农作物平均增产3%。
【预期性指标】发表高水平论文15篇。
执行期限:2017-2020拟支持项目数:1-2项8.生物碳基肥料及微生物肥料研制研究内容:研制集根际促生、溶磷解钾、土壤改良等功能于一体的新型微生物肥料,研发含矿质养分、有机质、氨基酸及多种微生物的全元生物有机肥料产品;研究秸秆炭化材料制备及生物炭基肥料技术, 研发针对不同作物与农田的有机物料腐熟/炭化与化学肥料复合的配方与生产工艺;研究固氮菌固氮基因遗传改造途径与利用,研究绿肥利用及高效生物固氮下减施化肥的效应。
实现生物炭基肥料及新型微生物肥料与全元生物有机肥产业化,以及基于绿肥及高效生物固氮的化肥减施技术规模化田间应用。
考核指标:【约束性指标】申请发明专利20项,研发生物碳基肥料、微生物肥料与全元生物有机肥、高效生物固氮肥料的新产品20种,获肥料登记证7-9种,建立化肥替代技术28项。
新型肥料及替代技术推广示范200万亩,实现比常规化肥减少施用10%-15%,农作物平均增产3%。
【预期性指标】发表高水平论文15篇。
执行期限:2017-2020拟支持项目数:1-2项9.作物免疫调控与物理防控技术及产品研发研究内容:研发主要粮食、经济作物、蔬菜和果树作物有害生物RNA干扰技术,挖掘相关功能基因及产品,建立多基因聚合载体技术及转化体系;研究作物新型免疫效应子、功能性糖类、酶类、蛋白类等作物免疫诱抗剂及植物生长调控产品、规模化生产工艺及应用技术;研究新型光源、能源、材料等物理防控技术及产品,实现规模化、标准化生产;集成作物免疫调控和物理防控技术并进行规模化田间应用。
考核指标:【约束性指标】申请发明专利22项,研发免疫调控和物理防控新产品20个,2-3个产品获农药登记、2-3个获得国家认可,建立产品规模化生产线5-8条;新型防控技术及产品推广示范200万亩,实现化学农药减量施用15%-18%,农药利用率提高5%-7%,农作物平均增产3%。
【预期性指标】发表高水平论文15篇。
执行期限:2017-2020拟支持项目数:1-2项10.天敌昆虫防控技术及产品研发研究内容:针对农业上重要害虫、害螨及线虫等有害生物,开展捕食性及寄生性天敌昆虫及螨类资源的挖掘、建立资源库、数字化信息库及DNA指纹辨识图谱库;研究天敌昆虫及螨类与作物、害虫及其它生物与非生物因子互作;研究天敌昆虫及螨类繁育、复壮、包装及贮运的关键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研制天敌生产行业标准;研究天敌应用的新技术、新方法及与其它防控措施的协同控害技术,研制天敌应用技术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