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对β射线的吸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质对β射线的吸收
PB05210153 蒋琪
实验原理
当一定能量的β射线(即高速电子束)通过物质时,与该物质原子或原子核相互作用,由于能量损失,强度会逐渐减弱,即在物质中被吸收。电子与物质相互作用的机制主要有三种:
第一,电子与物质原子的核外电子发生非弹性碰撞,使原子激发或电离,电子以此种方式损失能量称为电离损失。电离损失的能量损失可由下式给出:
⎥⎦
⎤⎢⎣⎡--=⎪⎭⎫
⎝⎛-2329.12ln 422
4I mv NZ mv e dx dE ion π (1) 此式适用于非相对论情况,式中v 为电子速度,N 、Z 、I 分别为靶物质单位体积内的原子数、原子序数、平均激发能。由此看出,电离损失的能量与入射电子的速度、物质的原子序数、原子的平均激发能等因素有关。
第二,电子受物质原子核库仑场的作用而被加速,根据电磁理论作加速运动的带电粒子会发射电磁辐射,称为轫致辐射,使电子的部分能量以X 射线的形式放出,称为辐射损失。这主要在能量较高的电子与物质相互作用时发生。辐射损失
NE m Z dx dE rad
22∝⎪⎭⎫
⎝⎛- (2)
式中m 、E 分别为入射电子的质量、能量,Z 、N 分别为靶物质的原
子序数和单位体积中的原子数。由式(2)可以看出,β射线在物质中的辐射损失与物质的Z 2成正比,与入射电子的能量成正比。比较(1)、(2)两式,可粗略看出入射电子的能量较低时,电离损失占优势,当电子能量较高时辐射损失占优势。
除以上两种能量损失外,β射线在物质中与原子核的库仑场发生弹性散射,使β粒子改变运动方向,因电子质量小,可能发生比较大角度的散射,还可能发生多次散射,因而偏离原射束方向,使入射方向上的射线强度减弱,这种机制成为多次散射。如果散射角超过90
,这种散射称为反散射。
考虑一束初始强度为I 0的单能电子束,当穿过厚度为x 的物质时,强度减弱为I ,其示意图见图4.3.2-1。强度I 随厚度x 的增加而减小且服从指数规律,可表示为
x e I I μ-=0 (3) 式中μ是该物质的线性吸收系数。实验指出,不同物质的线性吸收系数有很大的差别,但随原子序数Z 的增加,质量吸收系数ρμμ/=m (ρ是该物质的密度)却只是缓慢地变化,因而常用质量厚度x d ⋅=ρ来代替线性厚度x ,于是式(3)变为
d m
e I I μ-=0 (4)
原子核β衰变放出高速电子的同时,还放出中微子,因此放出的电子并不是单一能量的,而是具有各种能量分布的连续能谱,因此β射线的吸收曲线并不精确地服从指数规律,图4.3.2-2是典型的β衰变的能谱图。从图中可以看出,有一最大能量E max ,不同的核发生β衰变时,放出的电子能谱的E max 值不同,常以E max 代表β射线的特征能量。某些放射性核素会同时发射几种最大能量不同的β射线,这就会使实验得到的吸收曲线更为复杂,一般如图4.3.2-3所示。放射性核素β衰变还可能伴随γ射线,加之轫致辐射的影响,伴有X 射线,使吸收曲线的尾部偏离指数规律,如图4.3.2-3中的(b )、(c )所示。具有一定最大能量的β射线,在具有一定吸收系数的物质中所能穿过的最大厚度,称为该射线在该物质中的最大射程。通常定义通过吸收物质后,射线强度降低到4010/-=I I 时,所对应的吸收物质厚度d 即为β射线的射程R 。在实际测量中吸收曲线的尾部由于γ射线和轫致辐射的存在而变平,因此只能根据曲线变平之前的下降趋势按直线外推至4010/-=I I 处,从而得到β射线的射程R 。
β射线的射程与β射线的最大能量之间,有经验公式相联系,如吸收物质是铝,则当射程2
g
R>时,
3.0cm
/
=R
E(5)
.0
245
85.1+
式中E为β射线的最大能量,单位为MeV。当用质量厚度表示射程
R时,对于原子序数相近的物质,射程也近似相同。公式(5)不仅对铝适用,对那些原子序数与铝相近的物质也是适用的。图 4.3.2-4给出β射线的射程R与其能量E之间的关系曲线,通过该曲线也可由射程求出对应的能量,或由β射线的能量找出对应的射程。该图的坐标轴均取对数坐标。
实验内容
1.先测量本底计数。
2.加入放射源后,先不加金属片时计数0I
3.先加薄片,一片一片直到加到8—9片为止再加厚片8—9片最后
加2—3片薄片,每次测量计数前将金属片的面积量出。
数据处理
1.在时间300s,电压1400V时测量本底计数为48。
2.加入放射源后的测量。
I
(1)不加入金属片时测量计数05515
(2)加入金属片时计数。
面积厚度的计算:薄片的质量:557.78mg,厚片的质量:3550mg 列表如下:
由上表测出铝片的吸收曲线如下:
由指数衰减拟合的结果知:
/205.180
0.003120.892d I
e I -=-+ 而理论值应当为:
m
d I
e I μ-= 比较知,实验结果与理论值符合的较好。 且可以得出铝片的线性吸收系数为:
10.00487205.18
m μ==
在半对数坐标纸上绘图如下:
线性拟合过程如下:
[2007-5-24 02:06 "/Graph2" (2454244)] Linear Regression for Data2_B: Y = A + B * X
Parameter Value
Error
------------------------------------------------------------ A 0.04327 0.07002 B -0.00596 1.17643E-4
------------------------------------------------------------
R SD N P
------------------------------------------------------------ -0.99613 0.22371 22 <0.0001
在拟合所得的直线y=0.04327-0.00596x 中令 y=ln0.0001可得出最大射程为:
R=678.4 2
/mg cm
根据经验公式 1.850.245E R =+ 得出E=1.500MeV
思考题
1.在测量吸收曲线时,源、吸收物质、探测器等的相对位置和工作条件等是否可以改变?为什么?
答:不可以改变。吸收曲线的测量与拟合一定要保持环境的一致,一旦改变环境吸收曲线的拟合便会出现误差,无法得出准确的结论。 2.为了更好地反映出吸收曲线的拐点,实验测量点密度应如何分配? 答:由于,吸收曲线 的拐点在质量厚度比较大和比较小的时候出现,故在开始时应该测量比较密的点,厚度较大时也应该测量比较密的点。反应在本实验中就是在开始加8—9片铝片时,先加薄片,这样由于其质量厚度较小就会得出较密的点;然后再加厚片,当质量厚度超过1000时,再加薄片,这样才能保证在两端的实验点比较密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