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论语》选读单元测试(含解析)苏教版 (2)
2019-2020学年度苏教版高中选修语文《论语》选读习题精选第七十九篇
2019-2020学年度苏教版高中选修语文《论语》选读习题精选第七十九篇第1题【单选题】A、AB、BC、CD、D【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下列关于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从人性的前提推导政治,从人人都有“不忍人之心”的仁心推导仁政,突出仁政应该是天经地义的B、孟子提出的“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是对孔子关于“人性”思想的进一步发展尤其在此基础上提出的“仁义礼智”,更是成了中国古代哲学中“性善论”的理论基础和支柱C、孟子指出“不忍人之心”是人生而固有的,承认“仁义礼智”是人的天性里固有的,体现了孟子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D、孟子在认为“仁义礼智”是人的天性的同时,并不完全否认后天培养的作用,强调需“扩而充之”才能发扬光大【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活用类型,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所以动心忍性B、人恒过,然后能改C、贫贱不能移D、威武不能屈【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反身而诚,乐莫大焉B、若火之始然C、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D、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下列加线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恶乎长(zhǎnɡ) 馁(něi)也慊(qiè)于心B、塞(sāi)于天地间闵(mǐn)其苗揠(yà)苗C、畎(quǎn)亩傅说(yuè) 胶鬲(ɡé)D、拂(fú)乱拂(fú)士曾(zēnɡ)益【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曾益其所不能B、入则无法家拂士C、困于心,衡于虑D、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古今义相同的一项是( )A、无恻隐之心,非人也B、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C、义,人之正路也D、万物皆备于我矣【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为气也,至大至刚至:极,最。
高中语文 综合检测(69)苏教版选修《 论语 孟子 选读》
综合检测(6-9单元)(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基础巩固(共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居其所而众星共之B.卫灵公问陈于孔子C.苟无恒心,放辟邪侈D.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解析】A项,“共”通“拱”;B项,“陈”通“阵”;D项,“畔”通“叛”。
【答案】 C2.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引.而置之庄岳之间数年引:牵、拉B.不揣其本.本:事物的基础C.予岂好辩.哉辩:言辞漂亮,巧言D.天下之生久矣,一治.一乱治:太平、安定【解析】C项,辩:辩论。
【答案】 C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自楚之.滕王见之,曰:“牛何之.?”B.皆衣褐捆屦,织席以为..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C.以粟易械器者,不为.厉陶冶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D.劳力者治于.人师不必贤于.弟子【解析】A项,动词,往,到……去;B项,以之为,把……作为;C项,为,表判断,是;D项,被/比。
【答案】 D4.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活用类型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飧..而治B.北.学于中国C.其徒数十人,皆衣.褐捆屦,织席以为食D.荡荡乎民无能名.焉【解析】B项,为名词作状语,其他为名词活用作动词。
【答案】 B5.下列各句的文言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将以衅钟B.老吾老,以及人之老C.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所以别野人也D.使民以时【解析】D项,状语后置句,其他为省略句。
【答案】 D二、阅读理解(40分)(一)文言文阅读(18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仲由字子路,卞人也。
少孔子九岁。
子路性鄙.,好勇力,志伉直,冠雄鸡,佩豭豚①,陵暴孔子。
孔子设礼稍诱子路,子路后儒服,委质,因门人请为弟子。
子路问政,孔子曰:“先之,劳之。
”请益。
曰:“无倦。
”子路问:“君子尚勇乎?”孔子曰:“义之为上。
高中语文 《论语》选读试题精编课件 苏教版选修《论语孟子选读》共29页
6、法律的基础有两个,而且只有两个……公平和实用。——伯克 7、有两种和平的暴力,那就是法律和礼节。——歌德
8、法律就是秩序,有好的法律才有好的秩序。——亚里士多德 9、上帝把法律和公平凑合在一起,可是人类却把它拆开。——查·科尔顿 10、一切法律都是无用的,因为好人用不着它们,而坏人又不会因为它们而变得规矩起来。——德谟耶克斯
31、只有永远躺在泥坑里的人,才不会再掉进坑里。——黑格尔 32、希望的灯一旦熄灭,生活刹那间变成了一片黑暗。——普列姆昌德 33、希望是人生的乳母。——科策布 34、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35、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克
江苏专版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2单元5.1论语十二章分层作业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第二单元5 《论语》十二章A级基础过关练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可以兴.,可以观兴:激发人的感情B.敏.于事而慎于言敏:敏捷C.文胜质则史.史:虚饰,浮夸D.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喻:知晓,明白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而.不仁而:连词,表转折,却B.文胜质则.史则:连词,表承接,就,那么C.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者:代词,……的人D.其.“恕”乎其:副词,大概,也许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A.可谓好学..也已B.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C.仁以为..己任D.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朝.闻道,夕死可矣B.吾得兄.事之C.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D.可以群.5.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A.敏于事而慎于言B.微斯人,吾谁与归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D.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6.下列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和教育原则等,与《大学》《诗经》《孟子》合称“四书”。
B.《礼记》据传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三传弟子等所作,主要记载了先秦的礼制,体现了儒家的哲学、教育、政治、美学思想。
C.孟子,名轲,战国时期邹国人,有“亚圣”之称。
他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主张“仁政”“民贵君轻”等。
D.“六艺”的说法有两种:一种是西周学校教育内容,包括礼、乐、射、御、书、数;一种是将“六艺”解释为“六经”,即《易》《书》《诗》《礼》《乐》《春秋》。
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
(2)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年人要有远大的理想,要承担起实现强国梦的重要责任。
高考语文《论语》选读单元测试(含解析)苏教版
专题规范练十六《论语》选读一、(2013·杭二中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2题。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
”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论语》) 公孙丑问曰:“夫子(孟子)当路于齐,管仲、晏子之功,可复许乎?”孟子曰:“或问乎曾西(曾参之子)曰:‘吾子与管仲孰贤?’曾西艴然不悦,曰:‘尔何曾比予于管仲!管仲得君如彼其专也,行乎国政如彼其久也,功烈如彼其卑也;(朱熹注:桓公独任管仲四十余年,是专且久也。
管仲不知王道而行霸术,故言功烈之卑也。
)尔何曾比予于是?’”曰:“管仲,曾西之所不为也,而子为我愿之乎?”(节选自《孟子·公孙丑上》) 1.孔子、孟子对管仲的评价分别是什么?参考答案:孔子肯定管仲的功业,赞赏他为“仁者”。
孟子否定管仲的功业,对他很不屑。
解析:第一段写孔子的观点是比较明确的,而第二段写孟子的观点则绕了点弯子,需要仔细体会。
孟子喜欢用比方,当公孙丑问孟子对管仲的评价时,孟子也是用打比方来回答的。
假借曾西的话批评管仲“彼其专也,行乎国政如彼其久也,功烈如彼其卑也”,结合朱熹的注释,便可理解孟子对管仲是不认可的。
2.根据以上材料,分析孔子、孟子为什么对管仲有不同的评价。
参考答案:在孔子看来,管仲辅佐齐桓公用和平手段匡正天下,维护华夏统一,是大节大信。
孟子认为,管仲辅佐齐桓公行霸术却不知王道。
解析:所谓分析,就是要从材料出发,看孔、孟对管仲评价的出发点、标准。
孔子是从对老百姓是否有益,对整个国家是否有利的角度看问题的;而孟子则是从是实行霸道还是实行王道来说的。
二、(2013·杭州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2题。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与之比。
”子曰:“乡原,德之贼也。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高中语文《孟子》选读2人的起点人之生也直学案(含解析)苏教版选修《论语》选读
高中语文《孟子》选读2人的起点人之生也直学案(含解析)苏教版选修《论语》选读【画面描述】画面的前面是一个医生,正在用“人格”二字给另一个人测视力,而这个人坐在视力表前面的椅子上,头却朝后扭着,眼睛里是两枚铜钱,嘴里说着“看不见”。
【寓意点评】讽刺了社会上的某些人只看重钱财而忽视人格。
第1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1)问知。
子曰:“知人。
”(第一个“知”同“智”)(2)举直错诸枉(“错”同“措”,安放,安置)(3)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乡”同“向”,刚才)(4)今也或是之亡也(“亡”同“无”)第2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1)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前一个“直”,形容词作名词,正直公正的人;后一个“直”,形容词作动词,成为正直、公正之人)(2)不仁者远.矣(形容词作动词,远离)(3)古之狂.也肆(形容词作名词,狂人)(4)古之矜.也廉(形容词作名词,操守矜持的人)(5)古之愚.也直(形容词作名词,愚人)第3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子曰:“爱人..。
”古义:爱护他人。
今义:对丈夫或妻子的称呼。
第4步文言句式——特殊句式多留意(1)乡愿,德之贼也(判断句)译文:不问是非的老好人,是破坏道德的小人。
(2)何谓也(宾语前置)译文:这是说什么呢?(3)选于众,举伊尹(状语后置)译文:在众人中选拔人才,举荐了伊尹。
孔子善恶混存的人性观迄今为止,对于孔子人性观的伦理分析主要有人性善、人性恶、性无所谓善恶三类。
笔者以为,上述几种观点均有失偏颇,不能概括孔子人性思想的全貌。
通过对孔子关于人性的论述及其“仁”、“礼”思想中隐含的人性思想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孔子实质上是持善恶混存的人性观。
一、孔子人性观中的“善”在《论语》中,孔子说“天生德于予”(《述而》),认为有天赋之德的存在。
既然有天赋之德,此德自然是与生俱来的固有之德。
孔子还说“人之生也直”(《雍也》),朱熹引程子注释为“生理本直”,“直”就是本真之性;而郑玄注曰:“始生之性皆正直。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新同步苏教版选修《论语》《孟子》选读精学精炼:阶段综合测评2 Word版含解析
阶段综合测评(二)(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基础巩固(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居其所而众星共之B.卫灵公问陈于孔子C.苟无恒心,放辟邪侈D.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解析]A项,“共”通“拱”;B项,“陈”通“阵”;D项,“畔”通“叛”。
[答案] C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引.而置之庄岳之间数年引:牵、拉B.不揣其本.本:事物的基础C.予岂好辩.哉辩:言辞漂亮,巧言D.天下之生久矣,一治.一乱治:太平、安定[解析]C项,辩:辩论。
[答案] C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自楚之.滕王见之,曰:“牛何之.?”B.皆衣褐捆屦,织席以为..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C.以粟易械器者,不为.厉陶冶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D.劳力者治于.人师不必贤于.弟子[解析]A项,动词,往,到……去;B项,以之为,把……作为;C项,为,表判断,是;D项,被/比。
[答案] D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A.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飧..而治B.北.学于中国C.其徒数十人,皆衣.褐捆屦,织席以为食D.荡荡乎民无能名.焉[解析]B项,为名词作状语,其他为名词活用作动词。
[答案] B5.下列各句的文言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A.将以衅钟B.老吾老,以及人之老C.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所以别野人也D.使民以时[解析]D项,状语后置句,其他为省略句。
[答案] D二、阅读理解(4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20分)公孙丑①问曰:“夫子当路于齐,管仲、晏子之功,可复许乎?”孟子曰:“子诚.齐人也,知管仲、晏子而已矣。
或.问乎曾西曰:‘吾子与子路孰贤?’曾西蹙然曰:‘吾先子之所畏也。
’曰:‘然则吾子与管仲孰贤?’曾西艴然不悦,曰:‘尔何曾比予于管仲?管仲得君,如彼其专也;行乎国政,如彼其久也;功烈,如彼其卑也。
2021年高中语文 综合测试 苏教版选修《<论语>选读》
2021年高中语文综合测试苏教版选修《<论语>选读》一、(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龟玉毁于椟.(dú) 期.月而已(qī) 涅而不缁.(zī)B.笃.信好学(dǔ) 弋.不射宿(yì) 一匡天下(kuānɡ)C.曲肱.而枕之(hónɡ) 虎豹之鞟.(kuò) 闻义不能徙.(xǐ)D.矜.而不争(jīn) 人焉廋.哉(sōu) 仁而不佞.(wànɡ)2.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通“导”,训导。
B.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道:道德规范,为人处世的原则。
C.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信:信任。
D.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格:规矩。
3.下列句子,不含通假字的一句是()A.为政以德,譬如北辰, 居其所而众星共之B.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C. 鼓瑟希,铿尔D.日月逝矣,岁不我与4.下列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既富矣,又何加焉.子为政,焉.用杀B.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C.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D.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5.下列句子加点成语的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大丈夫既然以身许国,七尺微躯不敢私有。
杀身成仁....之理,我也略知一二。
B.道不同不相为谋.......。
如果彼此的情感价值观相差太远,交往的过程肯定难以顺利。
C.在封建社会的教条之下束缚久了的人,最怕的是“犯上作乱....,不忠不义”的罪名。
D.她含着泪,心里回想起从前的一幕幕,走出了他的生活。
过犹不及....,也许就是这样,过分了不可以,不及时也不可以。
6.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论语》是一部记载孔子言行兼及部分弟子言行的典籍。
B.《论语》中的“论”,读音为“lún”,其意为编纂,“语”指言论。
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练习:综合能力检测(二) Word版含解析推荐
综合能力检测(二)(本试卷满分60分,时间90分钟)一、知识积累(共21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字字形和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A.巡狩.(shòu) 沟淢.(xù)陂.九泽(bēi) 断垣.残壁(yuán)B.践阼.(zuò) 田筹.(chóu)度.九山(dù) 骄奢淫逸.(yì)C.湍.悍(zhuān) 衍.溢(yǎn)飨.其利(xiǎng) 川壅必溃.(kuì)D.蓟.北(jì) 僭.端(jiàn)相.齐国(xiāng) 殷.鉴不远(yīn)解析:选A。
B.筹—畴,“度”读duó;C.“湍”读tuān;D.“相”读xiàng。
2.下列各句中加点实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天下皆以舜之诛.为是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B.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驽马十驾,功.在不舍C.禹乃行相.地宜所有以贡伯尔教其所爱者相.驽马D.女其往视.尔事矣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解析:选C。
A项,名词,惩罚;动词,诛杀。
B项,功效;成功。
C项,察看,考察。
D项,办理;比较。
3.下列各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女平水土,维是勉之.卜居焉,曰吉,遂国之.B.我以.其璧与圭归南面倍依以.朝诸侯C.于楚,西方则.通渠汉水、云梦之野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溉氵侵D.其德不违,其仁可亲,其言可信.信.有,昔周公命我勿敢言解析:选C。
A项,助词;代词。
B项,介词,把;连词,表目的,来。
C项,连词,表承接,就。
D项,动词,相信;副词,确实。
4.下列选项中都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①天下皆以舜之诛为是②九山刊旅,九川涤原③太公、召公乃缪卜④薄衣食,致孝于鬼神⑤坠天之降葆命⑥尔之许我,我以其璧与圭归⑦淮夷、徐戎亦并兴反⑧故道河自积石历龙门A.①③⑤⑥B.②③④⑦C.②⑤⑥⑧D.①④⑦⑧解析:选C。
高中语文 综合测试二 苏教版选修《<论语>选读》
浙江省奉化中学高中语文 综合测试二 苏教版选修《<论语>选读》一、 基础知识(52分,其中1—12每题3分)1.选出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 .窥.见(ku ī) 喟.然(ku ì) 鲜.为人知(xi ān ) 斐.然成章(f ěi ) B .狂狷.(ju ān) 恸.哭(t òng) 博闻强.记(qi áng) 侃.侃如也(k ǎn) C .讪.笑(sh ān) 莞.尔(w ǎn) 苦心孤诣.(y ì) 自牖.执其手(y ǒu) D .攻讦.(ji é) 赊.账(sh ē) 恬.不知耻(ti án ) 行.行如也(h àng) 2.以下各项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为哪一项( )A .斐然成章 循循善诱 和而不同 各安其份B .察言观色 过尤不及 仰之弥高 博我以文C .卓尔不群 升堂入室 鞭辟入理 折中主义D .暴虎冯河 一层不变 别出新裁 群策群力3.选出没有通假字的一项( )A. 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莫春者,春服既成B. 女与回也孰愈 唯求那么非邦也与C. 无所取材 人皆有兄弟,我独亡D. 闻斯行诸 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4.选出加点词说明不全正确的一项 ( )A . 仁者先难..而后获(指先付出尽力) 小大由.之(遵循,遵从) B .子路率尔..而对曰(飞快地) 不得中行而与.之(交往) C .异乎三子者之撰.(讲述) 吾与.女弗如也(赞同,同意) D .舍瑟而作.(起身) 行行..如也(刚强的样子) 5.选出以下加点词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 )A. 德性..: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B. 恶居下流..而讪上者C. 有事,门生..服其劳D. 如会同..,端章甫 6.选出以下加点词活用情形相同的一项( )A .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B .风.乎舞雩 秦伯说,与郑人盟.C .冠.者五六人 知和而和.D .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不以礼节.之7.选出加点字意义与用法完全相同的两项( )A .如.或知尔,那么何以哉B .方六七十,如.五六十C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D .宗庙之事,如.会同8.以下句子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为哪一项() A .正.颜色,斯近信矣B .管仲相桓公,霸.诸侯C .老者安.之D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9.以下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 )A .古之学者..为己B .因之以饥馑..C .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D .夫子至于..是邦也10.选出对以下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判定正确的一项 ( )①以吾一日长乎.尔 ②异乎.三子者之撰③以.吾一日长乎尔 ④如或知尔,那么何以.哉A .①②同,③④同B .①②同,③④不同C .①②不同,③④不同D .①②不同,③④同11.以下各项中,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 )例句:子行全军,那么谁与?A.叔孙武叔语医生于朝风乎舞雩B.始可与言《诗》已矣子服景伯以告C.博我以文,约我以礼异乎三子者之撰D.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不吾知也12.下面四副对联中不适用于孔子的一副是()A.至圣无域泽天下盛德有范垂人世B.万世文章祖历代帝王师C.先师功德垂青史儒学精华照五洲D.尊王言必称尧舜忧世心同切孔颜13.课文名句默写(每格1分,共15分)二、语段阅读(18分)(一)阅读以下语段,回答14~16题。
2020高中语文阶段质量检测(二)(含解析)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
阶段质量检测 ( 二)一、基础稳固(21 分 )1.以下加点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 分 )()A.愿无伐善,无施劳.伐:夸B.曲肱而枕之曲:曲折.C.闻义不可以徙.徙:迁徙,移向D.观其所由.,察其所安由:经由,经历分析:选 B B 项,“曲”为使动用法,使曲折。
2.以下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为哪一项(3 分)()A.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B.孙以出之,信以成之C.君取于吴,为同姓D.忠告而善道之,不可以则止分析:选 A B 项,“孙”通“逊”;C项,“取”通“娶”; D 项,“道”通“导”。
3.以下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 分)()①久而敬之②忠告而善道之③以友辅仁④何以报德....A.①②同样,③④不一样B.①②不一样,③④不一样C.①②同样,③④同样D.①②不一样,③④同样分析:选 D①连词,表顺承关系,相当于“就”;②连词,表并列关系,相当于“同时”;③介词,用;④介词,用。
4.以下各句中加点字活用特色与“老者安之”中的“安”同样的是(3分)()A.饭疏食,饮水B.曲肱而枕之..C.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D.友直,友谅,友多闻..分析:选 B例句中“安”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意为“使安适”。
A 项,名词作动词,吃;B 项,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曲折”; C 项,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羞耻”; D 项,形容词作名词,正直的人。
5.以下句子的句式特色与其余三项不一样的一项为哪一项(3 分)()A.事君数,斯辱矣B.何以报德C.人焉廋哉D.无乃尔是过与分析:选 A A 项,属于被动句( 辱,受到辱,被辱) ,其余三项均属于宾语前置句。
其中: B 项,以何; C项,廋焉 ( 躲到哪里 ) ; D项,过尔。
6.补写出以下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 任选 3 个小题 )(6 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 ,羡长江之无量。
( 苏轼《赤壁赋》)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者犹可追。
高优指导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考点规范练十六 《论语》选读 苏教苏教
高优指导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规范练十六《论语》选读苏教苏教考点标准练十六《论语》选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2题。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
草上之风,必偃。
〞1.怎样理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
草上之风,必偃〞?2.联系上述文字,说说政和德、刑和礼的区别主要在哪里。
二、(XXXX·回浦中学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2 题。
①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②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
尝独立,鲤趋而过庭。
曰:‘学《诗》乎?’对曰:‘未也。
’‘不学《诗》,无以言。
’鲤退而学《诗》。
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
曰:‘学礼乎?’对曰:‘未也。
’‘不学礼,无以立。
’鲤退而学礼。
闻斯二者。
〞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
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③子曰:“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
〞1.简述材料③所写内容与前两章材料的联系。
2.根据上面的材料,简评孔子的观点。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2题。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那么远怨矣。
〞1.从上述文字中,找出与韩愈《原毁》中的“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思想相通的一句。
2.请用一成语概括上述材料,并谈谈你的理解。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2题。
①子适卫,冉有仆。
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
〞(《论语·子路》)②子贡问政。
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论语·颜渊》)③“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论语·季氏》)④李克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在谈到“清醒认识前进道路上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创新扶贫开发方式〞等问题时,用六个“决不〞来阐述,其中有“决不让贫困代代相传〞“决不能一边高楼林立一边棚户连片〞的表述。
精选2019-2020年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论语》选读习题精选六十三
精选2019-2020年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论语》选读习题精选六十三
第1题【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古今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曾益其所不能
B、所以动心忍性
C、得志与民由之
D、丈夫之冠也,父命之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敢问何谓浩然之气②谓其人曰
③而勿正,心勿忘④立天下之正位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下列关于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子从人性的前提推导政治,从人人都有“不忍人之心”的仁心推导仁政,突出仁政应该是天经地
义的
B、孟子提出的“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是对孔子关于“人性”思想的进一步发展尤其在此基础上提出的“仁
义礼智”,更是成了中国古代哲学中“性善论”的理论基础和支柱
C、孟子指出“不忍人之心”是人生而固有的,承认“仁义礼智”是人的天性里固有的,体现了孟子朴素
的唯物主义思想
D、孟子在认为“仁义礼智”是人的天性的同时,并不完全否认后天培养的作用,强调需“扩而充之”才
能发扬光大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古今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无恻隐之心,非人也
B、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
C、义,人之正路也
D、万物皆备于我矣
【答案】:
【解析】:。
精选2019-2020年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论语》选读习题精选四十五
精选2019-2020年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论语》选读习题精选四十五第1题【单选题】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美国计划在东欧的捷克和波兰部署反导体系,以防范伊朗等国可能发动的导弹袭击,这一计划遭到俄罗斯特别是国际社会的质疑。
B、他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并没有消沉,而是在大家的信赖和关怀中得到了力量,树立了克服困难的信心。
C、是否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是否提高了农民的主题意识,是否使农民对新农村的感觉比以前好了,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
D、由白先勇改编、苏州昆剧团演出的青年奋斗版《牡丹亭》,全国巡演近百场,场场98%以上的座位爆满,赢得了年轻人对昆曲的关注。
【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下列各句的文言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恻隐之心,仁之端也B、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C、恻隐之心,仁也D、无辞让之心,非人也【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古今义相同的一项是( )A、无恻隐之心,非人也B、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C、义,人之正路也D、万物皆备于我矣【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反身而诚,乐莫大焉B、若火之始然C、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D、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A、AB、BC、CD、D【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下列加线的词的含义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皆有怵惕恻隐之心怵惕:恐惧B、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内:同“纳”,结交C、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要:通“徼”,求取D、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然:……的样子【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B、非要誉于乡党朋友也C、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D、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E、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下列各句的文言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A、管夷吾举于士B、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C、舜发于畎亩之中D、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活用类型,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所以动心忍性B、人恒过,然后能改C、贫贱不能移D、威武不能屈【答案】:【解析】:第10题【单选题】读《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下面关于选文内容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A、孟子认为人才只有在艰苦的环境中才能造就,所以人们应正确面对逆境B、短文由个人说到国家,指出如果没有执法严格、直言敢谏的臣子,国君就会胡作非为;如果没有邻国的侵扰,国君就会耽于安乐C、孟子采用正反对比进行论证,最终使中心论点突出而鲜明D、孟子的观点启示我们,人一方面要经得起苦难,要在苦难面前看到希望;另一方面也要经得起安乐,在受到荣华富贵的诱惑时,把握好自己,不丧失向上的意志【答案】:【解析】:第11题【单选题】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曾益其所不能B、入则无法家拂士C、困于心,衡于虑D、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答案】:【解析】:第12题【单选题】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___________但是对于它们的全体容貌,恐怕始终没有看清楚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规范练十六《论语》选读一、(2013·杭二中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2题。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
”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论语》) 公孙丑问曰:“夫子(孟子)当路于齐,管仲、晏子之功,可复许乎?”孟子曰:“或问乎曾西(曾参之子)曰:‘吾子与管仲孰贤?’曾西艴然不悦,曰:‘尔何曾比予于管仲!管仲得君如彼其专也,行乎国政如彼其久也,功烈如彼其卑也;(朱熹注:桓公独任管仲四十余年,是专且久也。
管仲不知王道而行霸术,故言功烈之卑也。
)尔何曾比予于是?’”曰:“管仲,曾西之所不为也,而子为我愿之乎?”(节选自《孟子·公孙丑上》) 1.孔子、孟子对管仲的评价分别是什么?参考答案:孔子肯定管仲的功业,赞赏他为“仁者”。
孟子否定管仲的功业,对他很不屑。
解析:第一段写孔子的观点是比较明确的,而第二段写孟子的观点则绕了点弯子,需要仔细体会。
孟子喜欢用比方,当公孙丑问孟子对管仲的评价时,孟子也是用打比方来回答的。
假借曾西的话批评管仲“彼其专也,行乎国政如彼其久也,功烈如彼其卑也”,结合朱熹的注释,便可理解孟子对管仲是不认可的。
2.根据以上材料,分析孔子、孟子为什么对管仲有不同的评价。
参考答案:在孔子看来,管仲辅佐齐桓公用和平手段匡正天下,维护华夏统一,是大节大信。
孟子认为,管仲辅佐齐桓公行霸术却不知王道。
解析:所谓分析,就是要从材料出发,看孔、孟对管仲评价的出发点、标准。
孔子是从对老百姓是否有益,对整个国家是否有利的角度看问题的;而孟子则是从是实行霸道还是实行王道来说的。
二、(2013·杭州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2题。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与之比。
”子曰:“乡原,德之贼也。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
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孟子曰:“仲尼不为已甚者。
”1.孟子认为“孔子不做过头的事情”,其依据是什么?请结合上述文字简要回答。
参考答案:“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与之比”,或君子没有固定的亲疏厚薄,是将义作为与人交往的依据。
解析:这道题是根据一定的标准搜选相关信息。
引用原文或用自己的话回答均可。
2.请对孔子提出的“乡原,德之贼也”这一观点作阐述。
参考答案:孔子虽主张中庸之道,但强调“义与之比”“以礼节之”,反对知和而和。
而“乡原”做事不讲原则,没有是非观念,有违孔子的中庸之道。
孔子认为“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而“乡原”则是不讲是非的好好先生,有悖于仁,因此孔子称他们是“德之贼”。
(意思基本符合即可)解析:作“阐述”,就是解说,就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转述原文的话,不需要自己作评价。
要从原文找相关信息,看孔子是在什么前提下提出这个观点的,他为什么提这个观点,他这个观点到底是什么意思。
三、(2013·学军中学模拟)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第1~2题。
子贡问友。
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1.上述材料中孔子和曾子交友观的出发点有什么不同?参考答案:孔子侧重忠告劝导,子贡侧重交流辅仁。
解析:他两人的说话出发点不同,也就是对“交友”这件事理解的角度不同,虽然都是讲的怎么做,但孔子讲的是对朋友的责任与行事原则,曾子讲的是朋友间的平等互助。
2.简析孔子的交友观及其意义。
参考答案:孔子提出了交友的两个基本原则:一是孔子认为劝善规过,是作为朋友的道义责任,义不容辞;二是如果别人不听,也就作罢,这是对别人作为个人主体的认可和尊重。
(意思基本正确即可)解析:先说这个原则,分析出这个原则的两个方面,指出这两个方面的理由。
这个理由字面上没有反映出来,需要考生借助相关知识进行联想。
四、(2013·嘉兴模拟)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第1~2题。
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见之,虽少,必作;过之,必趋。
仲弓问仁。
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1.两则材料中都表现出孔子“仁”道的什么特点?参考答案:爱人、恭敬。
解析:这两则文字,一是讲行为,一是写观点。
对“仁”的呈现一隐一显。
从孔子的行为中看出不管是对什么人,都怀有怜悯之心。
说的那几句话的意思强调的是对待人、做事情要认真对待,恭敬处事。
2.谈谈你对“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这种仁道精神的看法。
参考答案:接见贵宾和进行重大的祭祀,都要求谨慎恭敬。
这句话是说出门办事和役使百姓,都要像接见贵宾和进行大祭时那样恭敬谨慎,也就是说要敬。
敬是出于爱心的,爱与敬既是仁的外在表现,也是仁的核心内容。
与人交往,我们提倡发自内心的爱与敬;管理和领导百姓,我们更提倡爱护和尊重百姓,真诚地为人民服务。
解析:先要分析一下这两句话的内涵,再结合生活现实从一定角度(如为人处事)谈自己的看法。
谈看法时观点要鲜明。
五、(2013·金华十校模拟)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完成第1~2题。
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
尝独立,鲤趋而过庭。
曰:‘学《诗》乎?’对曰:‘未也。
’‘不学《诗》,无以言。
’鲤退而学《诗》。
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
曰:‘学礼乎?’对曰:‘未也。
’‘不学礼,无以立。
’鲤退而学礼。
闻斯二者。
”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1.“问一得三”中的“一”和“三”在文中分别指什么内容?请用自己的话陈述。
参考答案:“一”指的是先生是否有对自己的儿子进行偏私的教诲。
“三”指的是:学《诗》对于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学《礼》对于立身的重要性,指孔子对自己的儿子无所偏爱。
解析:“三”的含义很明确,即“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而“一”则需要分析。
表面上问的是“子亦有异闻乎”,这便是“一”,但这句话有潜台词,就是老师对自己的儿子教了哪些不同的东西呢,也就是先生对自己的儿子是否有偏私。
2.本段文字体现了孔子怎样的教育原则?(请用一个成语概括)请谈谈你对这一教育原则的认识。
参考答案:有教无类。
人的身份地位先天条件是有差别的,如贫富、贵贱、智愚、善恶、亲疏之类,孔子的教育理念认为,大家都应该接受平等的、一视同仁的教育,而不应该对不同的对象有歧视或偏私。
这体现了孔子的教育思想渗透着仁爱和中庸的思想,因为孔子的仁政是要通过教育这一手段来实现的。
解析:这个题目理解有一点难度。
要能够从“儿子”“其他学生”的角度想到这也是“类”问题,于是才能想到“有教无类”,孔子对儿子对别的学生都是一视同仁的。
谈认识可以从各个角度谈,言之成理即可。
参考译文:陈亢向伯鱼问道:“你从老师那里听到与众不同的教诲吗?”伯鱼回答说:“没有。
他曾独自立在堂上,我恭敬地从堂下庭中快步走过。
他问我:‘学《诗》了吗?’我回答道:‘没有。
’他便说:‘不学《诗》,无法讲话。
’我退下后便学起《诗》来。
另有一天,他又独自立在堂上,我恭敬地从堂下庭中快步走过。
他又问:‘学礼了吗?’我回答道:‘没有。
’他便说:‘不学礼,无法立身。
’我退下后便学起礼来。
我就听到这两点。
”陈亢退下后很高兴地说:“问一件事得知三件事,得知《诗》,得知礼,还得知君子对自己的儿子无所偏爱。
”六、(2013·金华十校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2题。
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
”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子曰:“乡原,德之贼也。
”1.孔子主张以中道行事,依据上文,中道的标准是什么?参考答案:仁义之道(仁义或人道主义和社会公正的原则)。
解析:在这几句话里,孔子强调“无适”“无莫”,其原则是“义”;他反对做“乡原”,讲求做“仁人”。
2.文中的“乡原”指什么?中庸之道与其有何区别?参考答案:“乡原”是指不讲原则、四面讨好、自私伪善的折中主义者。
中庸之道以中道行事,不走极端,反对偏激行为,主张中立而不倚,但其中道是以儒家的人道主义和社会公正为原则的。
在处理人际关系、对待社会问题时,中庸之道都要依据道德原则,与“乡原”的无原则折中有本质的区别,孔子对其深恶痛绝,称之为道德的破坏者。
解析:“乡原”的解释存在于课本里,提醒考生要重视对课本的仔细阅读。
孔子的中庸之道不是无原则的折中主义,不是要做老好人,它是强调做人的道德原则。
参考译文:子贡问道:“颛孙师和卜商谁强一些?”孔子说:“颛孙师做得过头,卜商做得不够。
”子贡说:“那么颛孙师强一些吗?”孔子说:“过头与不够是一样的。
”孔子说:“君子对于天下的人,既不亲近哪个,也不疏远哪个,而是和义在一起。
”孔子说:“只有有仁德的人才能正确地做到喜爱人,才能正确地做到厌恶人。
”孔子说:“不讲是非的好好先生,是道德的破坏者。
”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2题。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论语·宪问》) 你们听见有话说: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只是我告诉你们:不要与恶人作对。
有人打你的右脸,连左脸也转过来由他打;有人想要告你,要拿你的里衣,连外衣也要由他拿去;有人强逼你走一里路,你就同他走二里;有求你的,就给他;有向你借贷,不可推辞。
(《圣经·马太福音》) 1.根据以上文字,分别概括《论语》和《圣经》在为人处事上的观点。
参考答案:《论语》: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圣经》:以德报怨。
解析:从文字中看出两书的观点有同有异,可分别回答。
2.你赞同哪种观点?请简述理由。
参考答案:赞同《论语》:用公正、率直、磊落、高尚的人格,正确面对有过失的和行为不端的人,而“以德报德”也是直道以行的表现。
儒家强调情感要以理性为原则,注重社会性公德,不能做无原则的“乡原”。
这样做了,个人会成为坚守道义的勇者;社会能实现公平与正义。
赞同《圣经》:《圣经》反对“以怨报怨”,认为应以完全的善对待一切的人,包括那些需要帮助的人甚至是那些伤害你的人和道德上的“恶人”。
这种表面的“懦弱”,其实是源自于内心博大的爱与悲悯,是一种济世救人的宗教情怀。
以恶报恶,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反而只会让人心和世界充满仇恨。
只有那种无私的真诚的大爱,才是引人向善的方法,世界也许才会更和谐。
解析:因为两书的观点不尽相同,所以要考生自己分析,你更同意哪个观点?说出理由。
参考译文:《论语·宪问》有人说:“用恩德来报答怨恨怎么样?”孔子说:“用什么来报答恩德呢?应该是用正直来报答怨恨,用恩德来报答恩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