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 第1章第1节《信息与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苏科版小学信息技术三年级上册第1课《信息与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苏科版小学信息技术三年级上册第1课《信息与信息技术》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3e1976c90c69ec3d5bb75c0.png)
第1课信息与信息技术■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感受生活中的信息现象,认识到信息是普遍存在的,了解常用的信息技术工具。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生活中的一些信息现象,了解信息,并在活动中初步了解信息活动的一般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信息对生活与学习的作用,产生学习与使用信息技术的兴趣。
4、行为与创新:能够积极思考生活中的信息现象,初步培养学生选用合适技术工具处理信息的意识。
■课时安排安排1课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信息及信息技术的认识(2)信息活动的一般过程教学难点:认识信息活动过程■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观察、游戏等多种教学形式,并借助多媒体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建构信息与信息技术概念。
■课前准备相关图片、课件、小游戏、学案■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与学生活动效果分析一导入1、师生谈话师:同学们,新学期你有什么新发现?(适当板书)生:换了新班级生:多了几门新课程,有科学、英语、信息技术……师:同学们观察真仔细,找出新学期许多“新”的信息。
今天,老师也带来许多大自然的信息,请你欣赏,你发现了什么?2、欣赏:播放Flash动画片断(大自然带来的信息)3、师:你得到哪些信息?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花开了、小草发芽了……4、师:我们还可以从哪儿得到信息呢?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并小结。
板书:信息二信息的作用观察下面图片,说一说信息对我们有什么好的影响?2、观察与思考:说一说信息对于我们有什么不好的影响?(1)上课时,忽然发现窗外有人拍照。
(2)玩暴力游戏3、小结:人们的学习、生活、工作都离不开信息,信息对我们有用,但也会带来不好的影响。
三信息活动的一般过程1、信息的获取(1)了解信息获取的途径师:这些信息是如何获得的呢?结合学生的回答,板书。
(2)分组讨论:P3 讨论坊随着科技的发展,用来帮助我们获取信息的工具越来越多,你知道还有哪些工具呢,从哪里知道的?(3)全班交流。
(4)连连看(练习)2、了解信息传递的方法(1)古代信息的传递播放课件:(2)现代信息的传递(3)小游戏:猜一猜,我在干吗?(4)完成P5的讨论坊:四信息技术的运用 1、师:在信息的获取、存储、加工等过程中用到的技术通常称为信息技术。
苏科版三年级信息技术上册第1课《信息与信息技术》说课稿
![苏科版三年级信息技术上册第1课《信息与信息技术》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174761e0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d5.png)
苏科版三年级信息技术上册第1课《信息与信息技术》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信息与信息技术》是苏科版三年级信息技术上册的第一课,本节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材从生活中的信息现象入手,引导学生认识信息的概念,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和发展趋势。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初步感知信息技术的魅力,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身边的信息现象有所感知。
但是,他们对信息与信息技术的概念还不够清晰,对于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和发展趋势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认识和理解信息与信息技术。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信息与信息技术的概念,认识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和发展趋势。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生活中的信息现象,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信息与信息技术的概念,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和发展趋势。
2.教学难点: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和发展趋势的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等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的信息现象,如手机、互联网等,引导学生思考信息的定义和特点。
2.讲解概念:讲解信息与信息技术的概念,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的内涵和外延。
3.案例分析:分析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案例,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实际应用。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信息技术的未来发展,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
5.总结归纳: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对信息与信息技术概念的理解。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信息与信息技术八. 说教学评价本节课的教学评价主要采用课堂表现、小组讨论、课后作业等方式进行。
三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1信息与信息技术 苏科版新版
![三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1信息与信息技术 苏科版新版](https://img.taocdn.com/s3/m/edc76d2ec77da26925c5b094.png)
第1课信息与信息技术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信息的重要性。
(2)知道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一些应用。
(3)初步了解计算机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古代与现代信息的接收、存储、处理以及传递信息的对比,充分加以说明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接受与传递信息的手段越来越先进,信息传播的速度也越来越快。
3、情感态度价值观:本节课通过谈及一些学生感知,感兴趣的话题,如烽火烟火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今后的学习本学科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信息的获取、传递、处理、表达等;信息及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难点:感受信息及信息技术的重要性,了解生活中的信息的一些过程。
三、教学方法引导讲解,示范演示、讨论交流法、自主探讨法四、教学用具相关图片、课件、猜词游戏五、教学课时1课时六、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我们今天上什么课啊?那什么叫信息,信息技术又是什么呢?想知道吗?板书:什么是信息?什么是信息技术?(二)新授1、什么是信息?我们的生活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信息,我们先来感受一下。
现在请大家观察图片,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生:描述图片。
师:这是这幅图给我们的信息。
从他们的脸上,你能看出呢?这是表情给我们的信息。
我知道盐是(咸的),糖是(甜的),这是关于味道的(信息)。
再看,上课铃声响,学生们会(进教室上课),这是铃声告诉我们的(信息);马路上,红灯(停),绿灯(行),这是红绿灯提示的(信息)打开报纸、浏览网页你会看到各种(新闻),走在大街上,你会看到各种广告。
走进大自然,桃花开了,告诉我们(春天来了)。
各种树木枝繁叶茂,告诉我们现在是(夏天)。
枫叶红了,告诉我们(秋天来了)。
下雪了,告诉我们现在是(冬天)。
所以,信息在我们的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
信息呢,其实就是一些信号或者消息。
板书:信号、消息。
2、信息的获取我们的学习、生活、工作都离不开信息。
那如何获取信息呢?(板书:获取信息)人们可以通过自己的感觉器官直接获取信息,比如说?有些信息我们用自己的感觉器官没办法直接获取。
第一章 信息与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第一章 信息与信息技术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8aa861ba300a6c30c229fcf.png)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教学设计(上)江苏省扬州中学刘超225009教科版《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我打算分2个课时来进行,第一节课以讲授法、演示法为主,学生互动参与交流为辅。
教学内容为1.1 节信息及其特征以及1.2 节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中 1.2.1 信息技术的悠久历史和 1.2.2 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教学内容安排:1、考试纲要对本章的知识和能力要求单元知识与技能要点试题类型一、信息及其特征1.信息的基本概念A2.信息的一般特征A二、信息技术与社会3.信息技术的概念A4.信息技术的悠久历史A5.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A6.合理使用信息技术A上表中题型:A为基本选择题,B为综合分析题,C为操作题思路说明:附该表的目的就是希望学生对于所学内容及应该达到的程度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即:哪些知识是要求必须掌握的,哪些内容是可以作为学生大致了解的。
信息技术水平测试怎么考,考什么,我觉得,我们大可不必课上避讳不谈考试,要知道,信息技术水平测试决不能等同于高二突击的几个月。
相反,我们完全可以将其从一开始就融合在教学设计中,分散到每一个具体的知识点中,这样,学生学习起来,也会学的轻松、学有所获。
知识要求:v 信息的定义是什么?信息是事物的运动状态及其状态变化的方式。
(钟义信《信息科学原理》)提示学生注意,目前,对于信息的定义有很多种,到现在为止,也还没有形成一个比较明确统一的定义。
所以,书本上用词很严谨,即:信息的一种定义。
以典型、趣味事例分析信息的一般特征:v 载体依附性奥赛金牌我校高三(4)班同学张煜承获得第24届全国信息学奥赛金牌,清华已向其抛出“橄榄枝”提问学生:你们有免疫听说过这个信息?如果听过,你是从哪些渠道获得的?(如果学生留心,注意观察、回忆的话,至少有以下三种渠道:开学仪式书记讲话、学校橱窗、学校官方网站等)。
同时列举该例,也希望能从某种程度上激发大家学好信息技术的热情。
v 价值性啤酒与尿布在美国一家沃尔玛超市里,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尿布和啤酒赫然摆在一起出售。
苏教版 第1章第1节《信息与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苏教版 第1章第1节《信息与信息技术》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84a3e38be23482fb4da4cf0.png)
(学生与本课时学习相关的学习经验、知识储备、学科能力水平、学生兴趣与需求分析,学生发展需求、发展路径分析,学习本课时可能碰到的困难)
学生在小学学过4年的信息技术,对基本概念有所了解,但是不是很清晰。进一步了解,学生更有兴趣。
3.学习目标确定
(根据国家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指向学科核心内容、学科思想方法、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进阶,描述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后应达成的目标和学生应能够做到的事情。可分条表述)
第1课时教学设计(其他课时同)
课题
信息与信息技术
课型
√新授课□章/单元复习课□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1.教学内容分析
通过4项学习活动以及光盘中的视频材料,让学生直观感受信息和信息技术的文化内涵,加深学生对信息和信息技术的理解,使学生关注与日常生活和学习密切相关的信息技术的新发展,并积极利用信息技术支持其他学科的学习。
基本信息
省市区
学校
姓名
联系电话
学科
信息技术
电子邮箱
年级
八年级
教科书版本及章节
苏教版第1章第1节
单元(或主题)教学设计
单元(或主题)名称
信息与信息技术
1.单元(或主题)教学设计说明
(依据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简述本单元(或主题)学习对学生学科素养发展的价值;简要说明教学设计与实践的理论基础。学习单元可以按教材内容组织,也可以按学科学业发展和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进阶来组织,还可以按真实情境下的学习任务跨学科组织。)
教材第9页探究学习
9.特色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应用说明(结合教学特色和实际撰写)
电脑机房
10.教学反思与改进(单节课教与学的经验性总结,基于学习者分析和目标达成度进行对比反思,教学自我评估与教学改进设想。课后及时撰写,突出单元整体实施的改进策略,后续课时教学如何运用本课学习成果,如何持续促进学生发展)
苏科版三年级信息技术上册第1课《信息与信息技术》教案
![苏科版三年级信息技术上册第1课《信息与信息技术》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db2de32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f80077b.png)
苏科版三年级信息技术上册第1课《信息与信息技术》教案一. 教材分析《信息与信息技术》是苏科版三年级信息技术上册的第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信息的定义、信息技术的应用以及信息的获取、处理和传播等基本知识。
本节课的内容为后续学习信息技术的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信息素养,能够使用计算机进行一些基本操作,但对信息与信息技术的概念和相关知识还不够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的习惯。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信息的定义、特点、分类和作用,掌握信息技术的应用范围,学会信息获取、处理和传播的基本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收集、处理和传递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树立正确的信息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信息的定义、特点、分类和作用,信息技术的应用范围,信息获取、处理和传播的基本方法。
2.难点:信息技术的应用范围,信息获取、处理和传播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案例分析法:分析生活中的实际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信息与信息技术的作用。
3.自主学习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信息获取、处理和传播的方法。
4.合作探究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准备与信息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案例、图片、视频等素材。
2.教学工具:准备计算机、投影仪等教学设备。
3.教学设计: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明确每个环节的时间安排。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讲解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引发学生的兴趣,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苏教版信息技术上全册教案
![苏教版信息技术上全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1467c70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0c.png)
苏教版信息技术上册教案第一章:信息技术概述1.1 信息技术的定义与发展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定义和特点介绍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和趋势1.2 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介绍信息技术在教育、医疗、企业等领域的应用案例1.3 信息技术的未来展望让学生思考信息技术的未来发展引导学生探讨信息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和挑战第二章:计算机基础知识2.1 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硬件组成(如CPU、内存、硬盘等)介绍计算机的软件分类和作用(如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等)2.2 计算机的基本操作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方法(如开关机、使用鼠标、键盘等)介绍文件和文件夹的基本操作(如创建、复制、移动、删除等)2.3 计算机的维护和保养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维护和保养方法介绍如何防止计算机病毒、清理垃圾文件等技巧第三章:网络基础与应用3.1 互联网的起源和发展让学生了解互联网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介绍互联网的重要性和影响3.2 浏览器和搜索引擎的使用让学生掌握浏览器的使用方法介绍如何使用搜索引擎查找信息、提高搜索效率3.3 电子邮件和即时通讯工具让学生了解电子邮件和即时通讯工具的基本使用方法介绍如何发送、接收邮件,以及如何使用即时通讯软件进行交流第四章:计算机软件与程序设计4.1 计算机软件的分类和作用让学生了解计算机软件的分类和作用介绍系统软件、应用软件等常见软件的特点和用途4.2 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如编程语言、算法等)介绍简单的编程思想和方法4.3 常用的计算机编程软件让学生了解常用的计算机编程软件介绍如何使用编程软件进行简单的程序设计第五章:信息处理与演示制作5.1 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让学生掌握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使用方法介绍如何编辑、排版文档,插入图片、表格等元素5.2 表格处理软件的使用让学生了解表格处理软件的基本功能介绍如何使用表格处理软件进行数据整理、计算等操作5.3 演示制作软件的使用让学生掌握演示制作软件的基本操作介绍如何制作精美的演示文稿,包括选择模板、添加动画、插入多媒体等技巧第六章:数据库基础与应用6.1 数据库的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数据库的定义、作用和基本组成介绍关系型数据库和SQL语言的基本概念6.2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使用让学生掌握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基本操作介绍如何创建数据库、表,以及进行数据的增、删、改、查操作6.3 数据库的应用实例让学生了解数据库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介绍数据库在企业管理、电子商务等领域的应用案例第七章:多媒体技术基础7.1 多媒体技术的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多媒体技术的定义和特点介绍多媒体技术在教育、娱乐等领域的应用7.2 多媒体软件的使用让学生掌握多媒体软件的基本操作介绍如何使用多媒体软件进行音频、视频编辑,以及动画制作等7.3 网络多媒体资源的利用让学生了解网络多媒体资源的种类和特点介绍如何在网上获取、和应用多媒体资源第八章:计算机安全与隐私保护8.1 计算机安全的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计算机安全的意义和重要性介绍计算机病毒、黑客攻击等安全问题的基本概念8.2 计算机安全防护措施让学生掌握计算机安全防护的基本方法介绍如何安装和使用杀毒软件,以及进行系统安全设置等8.3 隐私保护与网络素养让学生了解个人隐私的重要性介绍如何保护个人隐私,以及提高网络素养的方法和技巧第九章:信息技术与素质教育9.1 信息技术与素质教育的关系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和地位介绍信息技术如何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发展9.2 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具体应用介绍信息化教学资源、在线教育平台等教育信息技术的应用案例9.3 信息素养与终身学习让学生了解信息素养的内涵和重要性介绍如何培养信息素养,以及如何进行终身学习第十章:信息技术项目实践10.1 项目实践的意义和目的让学生了解项目实践在信息技术学习中的重要性介绍项目实践的目标和任务10.2 项目实践的流程与方法让学生掌握项目实践的基本流程和方法介绍如何进行项目需求分析、设计、开发和测试等环节10.3 项目实践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典型的信息技术项目实践案例分析项目实践的成功经验和启示,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信息技术的定义与发展补充说明: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从计算机科学到互联网,再到大数据和,这些技术正在深刻地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模式和社会结构。
苏科版(2018)+七年级+1.1 信息+教案教学设计
![苏科版(2018)+七年级+1.1 信息+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a151b12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c3.png)
《信息与信息技术》教案第一课时:信息一、教材分析本堂课的内容是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的《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第1章第1节《信息与信息技术》的第一课时。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熟悉信息的定义。
(2)了解信息的特征。
2.过程与方法目标(1)利用课堂活动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合作探究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1)信息的基本含义(2)信息的基本特征难点:信息和信息的载体的区分;信息的基本特征四、过程与方法1. 课前导入教师:教师给学生展示感觉剥夺实验的资料,并让班内的学生关上灯、关闭窗帘、闭上眼睛、带上无声音的耳机、左正,坐两分钟。
教师:好,同学们,现在我们睁开眼睛,大家来说一说,这两分钟,你感受到了什么?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教师:我们通过这个实验,可以得出信息既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也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
2.知识讲授——信息的含义教师:那到底什么是信息呢?信息是指数据、消息所包含的内容和意义。
语言、文字、符号、信号、指令、代码等都可以表达信息。
好,现在请大家仔细观看这四副图片,请大家告诉我,从这四幅图片中你都得到了哪些信息?学生:分享自己得到的信息。
3.小组活动教师:现在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在每天的生活中,还存在哪些丰富多彩的信息?学生举例子,教师评价教师举例子:比如早晨闹钟响起,可以告诉我们信息:起床时间到了。
坐公交车的时候,公交站牌看到的信息:几路车和公交路线。
看电视里的新闻联播可以了解国家大事,了解民生时事等信息。
教师:生活中的信息无处不在。
4.知识讲授——信息的特征教师:好,我们知道了什么是信息,那信息都有哪些特点呢?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教师:信息具有普遍性、存储性、传递性、共享性、时效性、可加工性和失真性等特点。
教师:普遍性:信息普遍存在于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的思维领域之中。
存储性:古人用甲骨文或书来记录历史。
三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1信息与信息技术苏科版新版
![三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1信息与信息技术苏科版新版](https://img.taocdn.com/s3/m/434ffe5c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2d.png)
三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1信息与信息技术苏科版新版第1课信息与信息技术一、背景分析: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启动,新教材已经投入使用好几年了,翻阅信息技术教材,作为本学科教师,我深感它巨大的变化,其教学任务取材于与科学技术发展相关的内容,还有些取材于人文学科的内容,但是一切任务都是以学生获取与学习、生活有关的信息,利用信息技术解决日常学习、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出发点的,培养学生学会学习为最终目的。
课题:信息与信息技术(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列举身边的各种信息,体会信息的含义;通过实验总结信息的基本特征。
(2)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史,领会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2.过程与方法(1)通过三个探究实验,理解信息的含义和特点。
(2)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需要利用信息和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能通过问题分析确定信息需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信息技术蕴含的文化内涵,形成和保持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4.创新与行为加深对信息与信息技术的理解,关注与日常生活和学习密切相关的信息技术新发展,并积极利用信息技术支持其他学科的学习。
教学重点:(1)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含义和特征(2)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史,领会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教学难点:(1)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含义和特征。
(2)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观。
教学媒体:多媒体教室学习方法:体验学习、游戏学习、探究学习、实验学习。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课件导入,播放音乐,“在水一方”让学生回答此歌曲表达了什么样的信息?展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活动的有关图片,请学生回答看到每一幅图片都想到了什么。
教师:这些图片向我们传达了某种信息。
所谓信息,是指数据、消息所包含的内容和意义。
人们生活在充满信息的世界里,每时每刻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
下面我们通过一个鉴别实验,体会在生活中是如何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的。
苏科版信息技术三年级上册第1课《信息与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苏科版信息技术三年级上册第1课《信息与信息技术》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d57d347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ab.png)
苏科版信息技术三年级上册第1课《信息与信息技术》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信息与信息技术》是苏科版信息技术三年级上册的第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信息的定义、信息技术的应用以及如何获取和处理信息。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信息的概念,认识到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并掌握一些基本的信息获取和处理方法。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对计算机有一定的了解,部分学生能够使用计算机进行一些基本的操作。
但是,他们对信息的概念以及信息技术的应用还比较模糊,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明确这些概念。
此外,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善于接受新知识,但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教师通过丰富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来吸引他们的兴趣。
三. 教学目标1.了解信息的概念,认识到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2.学会使用计算机获取和处理信息的基本方法。
3.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他们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信息的概念以及信息技术的应用。
2.使用计算机获取和处理信息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使用信息技术。
2.任务驱动法:布置具体的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信息获取和处理的方法。
3.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完成任务,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计算机及相关设备。
2.教学课件或教学素材。
3.网络连接。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信息,如天气预报、新闻报道等,引导学生思考信息的来源和作用。
2.呈现(10分钟)介绍信息的概念,解释信息技术的含义,让学生明白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操练(15分钟)演示如何使用计算机获取和处理信息,如使用搜索引擎查找资料、使用办公软件编辑文档等。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际操作,掌握这些方法。
4.巩固(10分钟)布置一个小任务,让学生分组合作,运用所学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苏教版信息技术第一章第一节《信息与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方案
![苏教版信息技术第一章第一节《信息与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fdf95d4a783e0912a2162afa.png)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课题:第一节信息与信息技术目的要求:1、使学生了解信息和信息技术的含义。
2、使学生掌握信息技术以及信息处理的过程。
3、使学生认识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及与人类社会的关系。
重、难点:1、信息和信息技术的概念;2、信息技术的处理过程及发展。
教法与教具:教学过程:IT是干什么的呢?它和人类社会有什么关系?以及我们现在计算机课为什么叫“信息技术”?计算机是如何处理信息的?就是我们今天所要解决的内容。
讲授新课:一、信息的含义信息简单的解释就是指对人们有用的消息。
二、什么是信息技术★(重点)通过阅读书上的例子:1990年到1999年十年中,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科生和硕士研究生的招生情况,分析相应的教育发展情况来讨论回答:什么是信息技术?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 IT)是指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存储信息和传输信息的技术。
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很多,计算机是获取信息的极其重要的途径。
那么计算机并不能自动的获取信息,我们要利用它有目的的获取信息,并且对信息进行必要的加工处理,才能得到有用的新的信息,所以我们必须要学习和掌握信息技术。
①科学计算②数据处理③自动控制④CAD⑤CAI⑥计算机通信(举例说明计算机的应用领域)信息只有通过传递流通,才能让人们资源共享,才能发挥信息的作用。
在当今信息时代单靠传统方法传递信息已不能满足人们对信息的需求,只有依靠计算机网络的传递、存储和处理信息的功能,才能高质量地处理信息、高效和可靠地传递信息、方便地使用信息。
所以社会的需求,促使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以及互相渗透结合,促进了计算机网络的诞生和发展。
向学生介绍因特网发展的概况、功能和信息高速公路的建立,将会改变人们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
可视电话、电视会议、家庭影院、远距教育……将变为现实,地球会变“小”,人们在“地球村”上方便地生活和工作。
计算机网络技术不断成熟,是计算机的应用更加广泛,可以说计算机成为信息技术的核心。
苏科版小学信息技术 上册 《信息与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苏科版小学信息技术 上册 《信息与信息技术》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777a04603d8ce2f01662347.png)
---------------------------------------------------------------最新资料推荐------------------------------------------------------苏科版小学信息技术上册《信息与信息技术》教学设计信息与信息技术■教材分析■教材分析本节课是苏科版小学信息技术教材上册的三年级第 1 课,重点了解信息的概念以及信息活动的一般过程。
信息和信息技术本身的内涵极其丰富,教材安排一课时完成教学任务,旨在让小学生初步感知这一概念,知道什么是信息,什么是信息技术,尽可能多地通过观察生活中的信息现象,知道信息就在我们身边,合理选用信息技术工具对我们学习、工作、生活的意义。
由于教学内容本身比较枯燥、抽象,教学中可以利用课件向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来突破教学难点。
■学情分析■学情分析该校三年级的学生是刚接触信息技术课,学生虽然在日常生活中时时刻刻都在接触信息,但是却不能比较全面地理解信息和信息技术方面的内容。
由于年龄原因,又无法较系统化、概念化地进行教学,所以课堂教学以活动教学方式为主。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识与技能感知生活中的信息,了解到信息无处不在; 2.过程与方法 2.过程与方法了解信息活动的一般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到信息对生活和学习的重大作用;对学习信息技术产生兴趣。
1 / 94.行为与创新 4.行为与创新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参与信息活动的恰当方法。
■课时安排■课时安排安排 1 课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1.教学重点信息的获取、传递、处理、表达过程;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2.教学难点 2.教学难点认识信息及信息技术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方法与手段体验学习、游戏学习,通过教师讲解、个人思考、小组合作等多种形式进行学习。
苏教版信息技术上全册教案
![苏教版信息技术上全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ba7edaf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f8.png)
苏教版信息技术上册教案第一章:信息技术概述1.1 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了解信息技术的定义理解信息技术的分类掌握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1.2 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应用掌握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案例1.3 信息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了解当前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探讨未来信息技术的可能性与挑战第二章:计算机基础知识2.1 计算机概述了解计算机的定义和发展历程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部件和功能2.2 计算机操作系统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功能掌握常用操作系统的使用方法2.3 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学习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如开关机、文件管理等第三章:网络与通信3.1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功能和分类掌握网络协议的基本概念和作用3.2 互联网的基本应用了解互联网的历史和发展掌握浏览网页、搜索信息、发送电子邮件等基本操作3.3 网络通信安全了解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掌握防范网络病毒、保护个人隐私等安全知识第四章:文字处理4.1 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学习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方法,如输入、编辑、排版等掌握文本的基本操作和技巧4.2 制作文档学习制作文档的方法和技巧,如插入图片、表格、公式等4.3 文档的打印与输出了解打印机的基本概念和使用方法掌握文档打印和输出的技巧第五章:电子表格5.1 电子表格软件的基本操作学习电子表格软件的使用方法,如创建、编辑、格式化等掌握单元格的基本操作和技巧5.2 数据处理与分析学习数据处理和分析的方法,如排序、筛选、公式计算等掌握电子表格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应用5.3 制作图表学习制作图表的方法和技巧,如柱状图、折线图、饼图等第六章:演示文稿制作6.1 演示文稿软件的基本操作学习演示文稿软件的使用方法,如创建、编辑、添加幻灯片等掌握演示文稿的基本布局和设计原则6.2 添加和编辑幻灯片内容学习在幻灯片中添加文本、图片、图表等元素的方法掌握幻灯片内容的排版和格式设置6.3 动画和多媒体效果了解动画和多媒体在演示文稿中的应用学习添加动画效果和多媒体文件的方法第七章:数据库基础7.1 数据库概述了解数据库的定义、功能和应用领域掌握数据库的基本组成和术语7.2 数据库管理系统了解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概念和作用学习常见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使用方法7.3 创建和管理数据库学习创建、修改和删除数据库的方法掌握在数据库中添加、查询和删除数据的基本操作第八章:程序设计基础8.1 程序设计概述了解程序设计的概念和过程掌握编程语言的基本语法和结构8.2 算法与逻辑思维学习算法的基本概念和设计方法培养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8.3 简单的编程实践学习使用编程语言编写简单的程序掌握调试和运行程序的方法第九章:与9.1 概述了解的定义、发展和应用领域掌握的基本技术和方法9.2 基础知识学习的定义、分类和基本组成掌握的工作原理和控制方法9.3 与的实际应用了解和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应用案例探讨与的未来发展趋势第十章:信息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影响10.1 信息技术对社会的影响了解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和影响分析信息技术对社会各个领域的改变10.2 信息技术与个人信息安全学习个人信息保护的基本知识和技巧掌握防范网络病毒、保护个人隐私等安全知识10.3 信息技术与伦理道德了解信息技术在使用过程中所涉及的伦理道德问题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补充和说明:在讲解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时,可以通过举例说明信息技术在不同行业中的应用,如教育、医疗、金融、制造业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信息技术的广泛影响。
苏科版三年级信息技术第1课《信息与信息技术》教案
![苏科版三年级信息技术第1课《信息与信息技术》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ba26b18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b9.png)
苏科版三年级信息技术第1课《信息与信息技术》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课的主题是“信息与信息技术”,这是三年级信息技术课程的第一课,主要让学生初步了解信息的定义、信息的来源、信息的特点和信息技术的概念。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信息的重要性,认识到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
二. 学情分析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对信息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比如在生活和学习中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信息。
但是,他们对信息的定义、信息的来源和信息的特点可能还不是很清楚。
对于信息技术,学生可能只有一些感性的认识,比如使用电脑、手机等设备,但是对于信息技术的具体概念和作用可能还不太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信息的定义、信息的来源、信息的特点。
2.让学生初步了解信息技术的概念和作用。
3.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信息的定义、信息的来源、信息的特点,信息技术的概念。
2.难点:信息技术的作用,信息的重要性。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景教学法、分组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素材,如图片、视频等。
2.准备电脑、投影仪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信息,如天气预报、新闻报道等,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信息?信息从哪里来?信息有什么特点?2.呈现(10分钟)让学生观看一个关于信息与信息技术的视频,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信息的特点和信息技术的概念。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主题,如新闻、天气预报、社交媒体等,分析这些信息的特点,并尝试用信息技术工具(如搜索 engines、截图工具等)来获取和处理这些信息。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问:你们觉得信息有什么重要性?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中有什么作用?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总结。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思考: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来获取和处理信息?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设计一个关于信息获取和处理的信息技术应用方案。
苏科版信息技术三年级上册第1课《信息与信息技术》教案
![苏科版信息技术三年级上册第1课《信息与信息技术》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0af7eed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9d70946.png)
苏科版信息技术三年级上册第1课《信息与信息技术》教案一. 教材分析《信息与信息技术》是苏科版信息技术三年级上册的第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
本课内容主要包括信息的定义、信息技术的应用和信息素养的培养等方面。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对计算机和一些基本的电脑操作有所了解,但对信息与信息技术的相关概念可能还比较陌生。
学生对于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具有较强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引导他们主动探索和操作。
三. 教学目标1.了解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知道信息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3.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
2.信息技术的应用和信息素养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故事,引发学生对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任务驱动法:设计一些实际操作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3.分组合作法: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讨论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讨,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与信息与信息技术相关的图片、视频和案例,用于课堂展示和讲解。
2.准备一些实际操作任务,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实践操作。
3.准备课堂用的教学PPT或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一个生活中的实例或故事,引入信息与信息技术的话题,引发学生的兴趣。
如:讲述一个信息传递的故事,让学生了解信息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或课件,呈现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让学生初步了解信息与信息技术。
如:展示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定义、特点和作用等。
3.操练(10分钟)设计一些实际操作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苏教版小学信息技术教案_上册001
![苏教版小学信息技术教案_上册001](https://img.taocdn.com/s3/m/4d9fa0d3453610661fd9f4be.png)
苏科版小学信息技术上册教案第1课信息与信息技术[教学目的与要求]知识与技能:感受生活中的信息现象,认识到信息是普遍存在的。
过程与方法:掌握信息活动的一般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信息对生活与学习的作用,产生学习与使用信息技术的兴趣和积极性。
行为与创新:能够养成积极思考生活中的信息的真假性、有用性的行为习惯。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信息的获取、传递、处理、表达等;信息及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难点:感受信息及信息技术的重要性,了解生活中的信息的一些过程。
[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使用了教师引导、学生体验学习、游戏学习等教学方法,通过学生个人、小组、集体的多种形式进行学习活动。
[教学准备]相关图片、课件、猜词游戏[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社会里,生活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信息.那什么是信息呢,信息又有哪些作用呢?这就是今天我们要解决的问题。
(出示课题:信息与信息技术)(二)新授:一、信息(出示课件图片1)师问:从这张图你能得到哪些信息呢?(生答)(出示课件图片2-4)分别问:通过观看以上图片,你能得到什么信息呢?(生分别回答)师问:你还能说出其它的信息呢?(生答)我们可以知道:信息是一些消息,在我们学习、生活、工作中都离不开信息。
(阅读“知识屋”)二、信息的获取师问:那信息是如何获取的呢?(出示课件图片)(生答)但是有些信息我们用自己的感觉器官无法获取到,比如说,我想看清对面大楼上是一只什么鸟?(生回答)师:其实很多工具都能帮助我们获取更多的信息,你知道还有哪些工具吗?试着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三、信息的传递获取信息后,我们要将它传递给更多的人,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方式来进行信息的传递。
(出示课件图片)科技的发展让信息的传递有了更多的方式,但并不意味着原始的方式就此淘汰了。
完成“讨论坊"的内容。
四、信息的处理人类获取、传递了信息后,对信息进行一些处理,会产生更有价值的信息。
(出示课件图片)计算机被发明后,人们就把信息处理的大量工作交给计算机来完成。
苏科版信息技术2019教学设计§1、1信息与信息技术
![苏科版信息技术2019教学设计§1、1信息与信息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9403a332b52acfc789ebc9f3.png)
第一章走进信息世界
课题
§1、1信息与信息技术
年级
七
教者
顾应弢
课型
新授
日期
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师生列举身边的信息,学生讨论、实践,进而了解信息,理解信息的含义。
2、通过学生体验学习,了解信息获取的多种途径。
3、通过学生讨论举例,理解信息的基本特征。
教学重点
1、了解身边的各种信息,体会信息的含义和基本特征。
(4)、网上的资源可以由不同的人共同使用……
讨论,举例回答。
讨论举例说明。
(1)、普遍性。
(2)、存储性。
(3)、传递性。
(4)、共享性。
(5)、失真性。
(6)、加工性。
(7)、时效性。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5)、失真性。信息缺乏真实,带有虚假;信息传递时出现差错
(6)、加工性。拍的照片,由摄影师加工处理,变成艺术照……
回答正确。语言、文字、符号、代码等都可以表达和传递信息。
接下来,我们来做个实验,有甲、乙、丙三个相同的透明玻璃杯,分别装有酒、酱油和盐水三种不同的液体,杯子上都没有贴标签,你会用什么方法来鉴别呢?小组讨论一下,然后举手告诉我。
总结。不同的事物所包含的信息是不同的,人们通过自己的感觉器官,利用耳闻、目睹、鼻嗅、口尝、触摸等方式直接获取信息。根据颜色、气味等各种不同特征来鉴别事物。例如:早晨起来想知道气温以便增减衣物,我们可以直接到外面感受一下;想了解菜肴是否鲜美,可以亲自品尝一番……可是,人类的感官功能是有限的,对于无法直接看到、摸到的
在生活中,我们可以有很多途径来获取信息,如果要获取天气温度的信息,你有哪些途径呢?它们的精确度如何?具体的方法又是什么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单元(或主题)学习目标与重点难点
(根据国家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指向学科核心内容、学科思想方法、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设计单元学习目标,明确重点和难点)
1.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简史和发展趋势。
2.了解信息的编码方法和度量单位。
让学生体会用感官获取信息,进而鉴别液体这一活动所隐含的实际意义。
环节二:
教师活动2
获取气温信息,引导学生再的场景。
活动意图说明
信息来源多样性,获取信息要因地制宜。
环节三:
教的活动3
信息传递游戏
学的活动3
分组通过4种不同方式传递电话号码
活动意图说明
直观感受信息的主要特征。
2.学习者分析
(学生与本课时学习相关的学习经验、知识储备、学科能力水平、学生兴趣与需求分析,学生发展需求、发展路径分析,学习本课时可能碰到的困难)
学生在小学学过4年的信息技术,对基本概念有所了解,但是不是很清晰。进一步了解,学生更有兴趣。
3.学习目标确定
(根据国家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指向学科核心内容、学科思想方法、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进阶,描述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后应达成的目标和学生应能够做到的事情。可分条表述)
7.板书设计(板书完整呈现教与学活动的过程,最好能呈现建构知识结构与思维发展的路径与关键点。使用PPT应注意呈现学生学习过程的完整性)
PPT演示
8.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设计时关注作业的意图、功能、针对性、预计完成时间。发挥好作业复习巩固、引导学生深入学习的作用;面向全体,进行分层设计;检测类作业与探究类、实践类作业有机衔接;分析作业完成情况,作为教学改进和个性化指导与补偿的依据)
活动组织要有序、学生要亲自参与。
液体鉴别
学生活动1
(学生在真实问题情境中开展学习活动;围绕完成学习任务开展系列活动与教的环节对应,学生分析任务-设计方案-解决问题-分享交流中学习并有实际收获。下同)
通过对3种不同液体进行鉴别。
活动意图说明:(简要说明教学环节、学习情境、学习活动等的组织与实施意图,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障碍,说明环节或活动对目标达成的意义和学生发展的意义。说出教与学活动的关联,如何在活动中达成目标,关注课堂互动的层次与深度)
3.体验信息技术蕴含的文化内涵,激发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养成主动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积极参与信息活动的习惯。
3.单元(或主题)整体教学思路(教学结构图)
(介绍单元整体教学实施的思路,包括课时安排、教与学活动规划,以结构图等形式整体呈现单元内的课时安排及课时之间的关联。)
设计了3项紧贴生活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理解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和特征。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需要学生进行分组、合作、探究和讨论。作为课堂授课的重要环节,组织好这几项活动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教材第9页探究学习
9.特色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应用说明(结合教学特色和实际撰写)
电脑机房
10.教学反思与改进(单节课教与学的经验性总结,基于学习者分析和目标达成度进行对比反思,教学自我评估与教学改进设想。课后及时撰写,突出单元整体实施的改进策略,后续课时教学如何运用本课学习成果,如何持续促进学生发展)
基本信息
省市区
学校
姓名
联系电话
学科
信息技术
电子邮箱
年级
八年级
教科书版本及章节
苏教版第1章第1节
单元(或主题)教学设计
单元(或主题)名称
信息与信息技术
1.单元(或主题)教学设计说明
(依据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简述本单元(或主题)学习对学生学科素养发展的价值;简要说明教学设计与实践的理论基础。学习单元可以按教材内容组织,也可以按学科学业发展和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进阶来组织,还可以按真实情境下的学习任务跨学科组织。)
体验信息技术蕴含的文化内涵,激发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
6.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环节一:(根据课堂教与学的程序安排)
教师活动1
(教学环节中呈现的学习情境、提出驱动性问题、学习任务类型;对应学生活动,示范指导学科思想方法,关注课堂生成,纠正思维错漏,恰当运用评价方式与评价工具持续评价促进学习。下同)
养成主动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积极参与信息活动的习惯。
4.学习重点难点
信息的编码方法和度量单位。
5.学习评价设计
(从知识获得、能力提升、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思维发展、价值观念培育等方面设计过程性评价的内容、方式与工具等,通过评价持续促进课堂学习深入,突出诊断性、表现性、激励性。体现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进阶,课时的学习评价是单元学习过程性评价的细化,要适量、适度,评价不应中断学生学习活动,通过学生的行为表现判断学习目标的达成度)
第1课时教学设计(其他课时同)
课题
信息与信息技术
课型
√新授课□章/单元复习课□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1.教学内容分析
通过4项学习活动以及光盘中的视频材料,让学生直观感受信息和信息技术的文化内涵,加深学生对信息和信息技术的理解,使学生关注与日常生活和学习密切相关的信息技术的新发展,并积极利用信息技术支持其他学科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