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量(第一课时)》说课稿

合集下载

物质的量说课稿

物质的量说课稿

2020/12/2
18
一、 教学背景分析 (一)、学生学情分析 (二)、教育任务分析 (三)、教学环境描述 (四)、教学策略
2020/12/2
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节教材与前后章节联系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9
(四)、教学策略
教法:
问题探究式教法 1.讲授法、讨论法
——问题探究式
2020/12/2
7
一、 教学背景分析 (一)、学情分析
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节教材与前后章节联系
2020/12/2
8
【教学背景分析】 【学生学情分析】 【教法学法选择】 【教学过程设计】 【板书设计】
一、 教学背景分析
(一)、学生学情分析
(二)、教育任务分析
教学重点、难点及其成因
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节教材与前后章节联系
教学目标

识 掌握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的含义。
与 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义。
技 了解物质的量、物质的微粒数、阿伏加德罗常数

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2020/12/2
13
【教材深入剖析】 【学生学情分析】 【教法学法选择】 【教学过程设计】 【板书设计】
过 程 与 方 法 目 标
教学目标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4
一、 教学背景分析
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节教材与前后章节联系
2020/12/2
5
分难度梯度的练习实践

(完整版)物质的量(第一课时)公开课教案

(完整版)物质的量(第一课时)公开课教案

第三章物质的量第一节物质的量(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使学生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了解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数之间的关系。

2.使学生了解学习物质的量这一物理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使学生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抽象概括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并通过计算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和运用、巩固概念。

情感目标:使学生认识到微观和宏观的相互转化是研究化学的科学方法之一。

培养学生尊重科学的思想。

调动学生参与概念的形成过程,积极主动学习。

强调解题规范化,单位使用准确,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教学难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教学方法】设疑-探究-得出结论【教学过程】【引入】(提问式引入)课件展示:想一想?1.你知道古代曹冲称象的故事吗?曹冲在称象时的主导思想是什么?(化整为零,化大为小)2..已知托盘天平的最小刻度为0.1克,你能用它称量一粒大米的质量吗?你的主导思想又是什么?(积小成大,聚微为宏)深入到化学:化学反应中量的关系2Na+2H2O=2NaOH+H2↑质量:46g 36g 80g 2g微粒数:? ? ? ?课件展示:宏观?微观(质量)(分子数)【提问】要想找到微观粒子的个数与宏观质量之间的关系,应该用什么指导思想?【讲解】科学上采用“物质的量”这个物理量把一定数目的原子、分子或离子等微观粒子与可称量的物质联系起来。

【板书】第三章物质的量第一节物质的量【提问】物质的量的定义是什么?一、物质的量1、是一个物理量,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

符号是n,其单位是摩尔,简称(mol)。

【提问】:提到物理量同学们不会感到陌生。

你们学习过的物理量有哪些呢?(学生回答:质量、长度、温度、电流等,它们的单位分别是千克、米、开、安(培))课件展示:国际单位制的7个基本单位【学生填空】【学生活动】(阅读)课本P44页第3—4段回答下列问题:1、1摩粒子的数目大约是多少?(约为6.02×1023个)2、6.02×1023这个数值是以什么为依据得出来的?(是以0.012 Kg12C中所含的碳原子数为依据得出来的。

高中化学必修一《物质的量》说课稿

高中化学必修一《物质的量》说课稿

高中化学必修一《物质的量》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o学生能够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o掌握物质的量、质量、摩尔质量、体积和气体摩尔体积之间的关系及换算。

o学会使用物质的量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

2.能力目标:o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使其能够准确地进行物质的量相关计算。

o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实例分析加深对物质的量概念的理解。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o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o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通过小组讨论提升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重点:物质的量的定义、摩尔质量的计算、物质的量与质量、体积之间的换算。

-难点: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及应用,复杂化学方程式中的物质的量计算。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用于介绍物质的量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加深对难点问题的理解。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例题,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实验法:通过实验演示,直观展示物质的量与质量、体积的关系。

-多媒体教学:利用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四、教学资源-教材: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材。

-教具:黑板、粉笔、投影仪。

-实验器材:天平、量筒、烧杯、标准气体等。

-多媒体资源:PPT课件、相关视频、在线题库。

五、教学过程六、课堂管理-小组讨论:每组分配明确的任务,确保每个学生都参与讨论。

-课堂纪律:制定课堂规则,对违反纪律的行为进行及时纠正。

-激励机制:通过表扬、奖励等方式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七、评价与反馈-课堂小测验:每节课后进行小测验,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课后作业: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期末考试:通过期末考试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

-学生反馈:定期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对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调整。

八、教学反思课后,教师应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总结成功经验,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进行改进。

例如,可以分析学生在练习中出现的错误,找出共性问题,调整教学策略;也可以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的掌握情况,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

物质的量 说课稿

物质的量 说课稿

物质的量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掌握摩尔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与物质的量相关的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物质的量的概念和摩尔的概念。

2. 教学难点:摩尔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引入物质的量的概念,通过提问学生对物质的量有什么了解,引发学生思考。

2. 概念讲解(15分钟)解释物质的量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物质的量是指物质中所含粒子的数量。

介绍摩尔的概念,摩尔是物质的量的计量单位,1摩尔等于物质中所含粒子的数量为阿伏伽德罗常数(6.022×10^23)个。

3. 摩尔的计算方法(20分钟)通过示例和练习,教授摩尔的计算方法。

例如,计算氧气分子的摩尔质量,首先需要知道氧气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然后根据摩尔质量的定义,将相对分子质量换算成克,即为氧气分子的摩尔质量。

4. 摩尔质量的应用(15分钟)介绍摩尔质量在化学计算中的应用。

例如,计算物质的质量、物质的体积和物质的粒子数等。

5. 拓展应用(1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摩尔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例如,化学反应中的物质的量变化、化学方程式的平衡等。

6. 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小结,并与学生一起回顾摩尔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四、教学手段1. 多媒体教学:使用多媒体展示物质的量的概念和摩尔的计算方法。

2. 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演示物质的量的概念和摩尔的计算方法的应用。

3. 小组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共同解决与物质的量相关的问题。

五、教学评价1. 课堂练习:通过课堂练习检查学生对物质的量和摩尔的理解程度。

2.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作为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物质的量和摩尔的掌握程度。

六、板书设计物质的量- 概念:物质中所含粒子的数量- 摩尔:物质的量的计量单位,1摩尔等于6.022×10^23个粒子- 计算方法:摩尔质量的计算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物质的量的概念,讲解了摩尔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并应用到化学计算中。

物质的量 说课稿

物质的量 说课稿

物质的量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掌握物质的量的计算方法。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物质的量的认识,增强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点1. 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

2. 掌握物质的量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1. 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

2. 运用物质的量的计算方法解决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物质,如水杯、铅笔、书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质之间是否有什么联系,进而引出物质的量的概念。

2. 概念讲解通过示意图和简单的语言,向学生介绍物质的量的概念:物质的量是物质的基本属性之一,用来表示物质中所含的基本单位的数量。

物质的量的单位是摩尔,符号为mol。

3. 实验探究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来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

实验步骤如下:a. 准备一定数量的铁钉和铜钉,分别放入两个烧杯中。

b. 让学生观察两个烧杯中的铁钉和铜钉的数量,并比较它们之间的差异。

c.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两个烧杯中的铁钉和铜钉的数量不同?是不是表示了铁和铜的物质的量不同?4. 计算方法通过示例和练习,向学生介绍物质的量的计算方法。

a. 通过化学方程式,学生可以知道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物质的量的比例关系。

b. 通过已知物质的量计算未知物质的量的方法,让学生掌握物质的量的计算方法。

c. 通过实际问题的解答,让学生运用物质的量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5. 拓展应用通过一些实际应用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如:a. 如果有100g的氢气,求其物质的量。

b. 一辆汽车每100km消耗10L汽油,求汽油的物质的量。

6. 归纳总结总结物质的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并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确保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7. 实践应用布置一些实际应用的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并在下节课进行讲解和讨论。

五、教学方法1. 情景导入法:通过展示日常生活中的物质,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物质的量 说课稿

物质的量 说课稿

物质的量说课稿引言概述:物质的量是化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是描述物质数量的基本单位。

在化学实验和计算中,物质的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物质的量的概念、计量单位以及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一、物质的量的概念1.1 物质的量的定义物质的量是指物质内包含的基本单位数量,通常用摩尔(mol)来表示。

一个摩尔的物质包含约6.02 x 10^23个基本单位,这个基本单位可以是原子、离子、分子等。

1.2 摩尔的概念摩尔是物质的量的计量单位,它可以用来表示物质的数量。

1摩尔的物质的质量等于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单位为克。

1.3 摩尔与质量的关系摩尔和质量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化学式进行表示。

例如,1摩尔的氧气分子的质量为32克,1摩尔的氢气分子的质量为2克。

二、物质的量的计量单位2.1 摩尔摩尔是描述物质数量的基本单位,它可以用来表示物质的量。

在化学计算中,常常使用摩尔来计算反应物的量和生成物的量。

2.2 摩尔质量摩尔质量是指1摩尔物质的质量,通常以克为单位。

摩尔质量可以通过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或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来计算。

2.3 摩尔体积在气体反应中,摩尔体积是指1摩尔气体所占的体积。

根据理想气体定律,1摩尔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22.4升。

三、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3.1 反应物的计量在进行化学反应实验时,需要根据化学方程式来确定反应物的摩尔量,以确保反应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2 生成物的计量通过反应物的摩尔量和化学方程式,可以计算出生成物的摩尔量,从而预测反应的产物和产量。

3.3 摩尔浓度的计算摩尔浓度是指溶液中溶质的摩尔量与溶液体积的比值,通常以mol/L表示。

通过摩尔浓度的计算,可以确定溶液的浓度和配制溶液的方法。

四、物质的量的重要性4.1 实验数据的准确性物质的量的概念可以帮助化学实验中的数据准确性,通过计算物质的量可以避免实验误差和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4.2 反应的平衡性在化学反应中,物质的量的平衡是保证反应进行的关键,通过控制反应物的摩尔量可以实现反应的平衡和产物的最大化。

物质的量教案第一课时

物质的量教案第一课时

物质的量教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的概念。

2、掌握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义及应用。

3、能进行物质的量、微粒数之间的简单计算。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的概念。

(2)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义及应用。

2、难点(1)对物质的量概念的理解。

(2)物质的量、微粒数之间的换算。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讨论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用“打”来计量鸡蛋,“箱”来计量啤酒,“双”来计量袜子。

在化学中,我们也需要对微观粒子进行计量,比如原子、分子、离子等。

但是这些微观粒子非常小,用常规的计量方法很难描述它们的数量。

那么,如何对微观粒子进行计量呢?这就需要引入一个新的物理量——物质的量。

(二)讲授新课1、物质的量(1)概念:物质的量是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的物理量。

(2)符号:n(3)单位:摩尔(mol)为了帮助同学们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我们可以举一个例子。

比如一堆稻谷,我们很难一粒一粒地去数清楚它的数量,但是我们可以把一定数量的稻谷装成一袋,然后用“袋”来计量稻谷的数量。

同样,对于微观粒子,我们也把一定数目的粒子组合在一起,用物质的量来计量。

2、摩尔(1)摩尔的定义: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1mol 任何粒子所含的粒子数与 0012kg 12C 中所含的碳原子数相同。

(2)阿伏加德罗常数经过科学测定,0012kg 12C 中所含的碳原子数约为 602×10²³。

我们把 1mol 任何粒子所含的粒子数叫做阿伏加德罗常数,符号为 NA,通常用 602×10²³mol⁻¹表示。

例如,1mol 氧气中含有 602×10²³个氧分子;1mol 氢原子中含有602×10²³个氢原子。

(3)物质的量(n)、阿伏加德罗常数(NA)与粒子数(N)之间的关系n = N/NA通过这个关系式,我们可以进行物质的量、粒子数之间的换算。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物质的量》说课稿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物质的量》说课稿

1第一节物质的量说课教学设计稿1.教学内容分析“物质的量”及相关概念是高中阶段学生学习的重要化学概念,物质的量作为联系物质宏观数量和微观粒子数量的桥梁,为学生定量认识物质组成和化学反应提供了新的视角。

同时,“物质的量”及相关概念是属于“工具性”概念,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当中会不断使用,因而目前高中各版本教材中均将此部分知识放在了整套教材相对靠前的地方进行介绍。

《课程标准》关于此部分的内容标准要求为“认识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能用于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体会定量研究的方法对研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

对于这些“工具性”的概念,《课程标准》淡化了对于概念本身的理解和相关关系的推导,着重强调了对这些概念的应用。

不同版本的教材关于“物质的量”的讨论主要涵盖了以下几个部分:物质的量、摩尔、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和物质的量浓度。

2. 学生情况分析通过初中的学习,学生已经熟知通过质量、体积来计量宏观物质,也熟知宏观物质由原子、分子、离子等微粒组成。

但是学生是将宏观的质量、体积和微观的粒子数目孤立起来看待的,缺乏宏观与微观联系的桥梁。

同时,学生对定量认识全部是基于“质量”进行的。

因而“物质的量”单元教学重点应该让学生建立起宏观与微观相联系的桥梁,并且从物质的量的角度出发,建构讨论物质的组成和化学反应以及溶液组成的新话语体系。

“物质的量”及相关概念本身比较抽象,学生学习难度较大。

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将“物质的量”与生活中的其他“堆量”作类比,引导学生认识引入物质的量的重要意义,并且着重对这些概念进行应用。

3.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使学生认识物质的量是描述微观粒子集合的一个“堆量”,知道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体会摩尔这一概念的重要作用;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义2.使学生了解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的含义3.使学生掌握物质的量、4.使学生掌握气体物质的量、气体微粒数目、气体摩尔体积之间的关系;知道标准状态下气体摩尔体积的大小5.使学生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含义;掌握溶液溶质的物质的量、溶液体积和物质的量浓度的关系。

物质的量说课稿[推荐五篇]

物质的量说课稿[推荐五篇]

物质的量说课稿[推荐五篇]第一篇:物质的量说课稿《物质的量》说课稿(第一课时)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物质的量》是高中化学第一册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主要介绍了物质的量及其单位和摩尔质量,是本章、本册乃至整个高中化学的重点内容。

因此教好本节课,不仅能直接帮助学生掌握好本章中的有关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而且也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有关的计算打下基础。

2、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a.使学生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了解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数之间的关系。

b.使学生了解学习物质的量这一物理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c.使学生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

(2)、能力目标:a.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抽象概括的能力。

b.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进行计算的能力,并通过计算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和运用、巩固概念。

c.情感目标:.使学生认识到微观和宏观的相互转化是研究化学的科学方法之一。

培养学生尊重科学的思想。

3、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依据:学好物质的量及其单位对学生掌握好本章中的有关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而且也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有关的计算打下基础因此,我将“物质的量及其单位”确定为本节重点。

(2)、教学难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依据:物质的量及其单位对学生来说是比较陌生、抽象、难懂的,因此,我将此确定为本节难点。

二、教学方法根据本节课理论性比较强的特点,采用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对比、类比及逻辑推理、形象化的启发式方法解决抽象问题,同时采用讲练结合的教学方式不仅能使老师很快掌握学生的情况,做到有的放矢,更能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进行计算的能力。

三、学法指导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开展学习活动,让学生真正成为主体,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化难为易。

四、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采用直接引入的方法,即这节课学习第一节物质的量,然后引导学生观察课本44页表“国际单位制的7个基本单位”,让学生自己说出“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单位是摩尔。

(完整版)物质的量教案(第一课时)

(完整版)物质的量教案(第一课时)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物质的量”是描述微观粒子集体的物理量,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2、知道摩尔质量的概念和不同粒子的摩尔质量的计算方法【能力目标】1、学会有关物质的量的简单计算,理解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物质的量、物质的粒子数之间的相互关系及有关计算2、通过学习,了解概念的形成过程及形成条件【道德情感目标】在化学概念的学习过程中,体验类比、迁移的学习方法,培养思维能力以及研究问题的能力二、重点与难点【重点】物质的量的概念及其与摩尔质量、质量等之间的关系【难点】物质的量、摩尔质量、质量等之间的关系三、教学器材投影仪四、教学方法与过程讨论法、归纳法〖引入〗思考并讨论:1、问题1:一个个的水分子看得见吗?数得出吗?问题2:怎么比较谁喝的水多?2、我们在初中学过了化学方程式,你能说出一个具体的化学方程式所代表的意义吗?,方程式中的系数2是什么意义?我们如何取用二个碳原子与一个氧气分子反应?〖讲解〗显然,我们能够很快想到可以用一定数目的粒子集体将宏观与微观联系起来,为此,国际科学界引进了“物质的量”这样一个物理量(n),其单位为摩尔(mol),简称为摩。

〖阅读〗P12资料卡片〖过渡〗那么到底用多少粒子作为一个集体最为合适呢?〖活动〗参照P11表格中的数据,学生进行猜想。

〖设问〗科学家选择了6.02×1023这样的近似数据,用此数据的优点是什么呢?大量实验证明,约6.02×1023个粒子的质量都是以克为单位,数值上等于该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

所以我们就把含有约6.02×1023个粒子集体计量为1mol,也就是说1 mol任何粒子所含粒子数约为6.02×1023个,这里的粒子集体可以是原子、分子、离子或原子团,也可以是电子、质子、中子等,但不可以是宏观物体。

〖举例〗1 molFe、1 molO2、1 molNa+、1molSO42—、2molH2O指出注意事项:使用摩尔作为单位时,所指粒子必须十分明确,且粒子的种类要用化学式表示。

物质的量说课稿

物质的量说课稿
• 情境创设
引入新课:
用国际制单位提出物质的量和摩尔这两个 名词,从而引出课题
学习摩尔质量时,学生填写表格 引导学生进入新课,并让学生有好奇心,产生 学习的兴趣。学生填写表格,从表格里的数据 思考和交流讨论得出结论,易于学生对摩尔质 量的理解。
物质的量(说课)
• 新课讲授
①用生活中的例子类比和提问,认识物质的量及单位——摩 尔 ② 进行类比,理解阿伏伽德罗常数,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推导 出公式 ③ 通过学生填写表格,交流讨论找出规律,并通过对相对原 子质量的理解,进行类比,理解摩尔质量
练习巩固法
物质的量(说课)
情境创设法
举例和提问推进法 通过练习,让学生 熟练有关物质的量 和摩尔质量的相关 计算
练习巩固法
物质的量(说课)
• 新课的引入
引导学生回顾国际单位制其中的六个基本单 位告知增加了第七个国际制基本单位,这第七 个国际制基本单位是什么?为什么要增加这个 单位?引导学生进入新课,并让学生有好奇心, 产生学习的兴趣。
知 识 与 技 能 1. 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知道摩尔是物质 的量的基本单位,了解提出摩尔这一概 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了解阿伏伽德罗 常数的含义。 2.了解物质的量、阿伏伽德罗常数、微观 粒子数之间的关系。
物质的量(说课)
• 教学目标
过 程 与 方 法
1. 通过描述和类比的方法了解物质的量 的概念 2.通过交流讨论及完成练习来学习本节 内容 通过宏观物质与微 观粒子之间的关系, 体验物质之间是普遍 联系的,体会定量研 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 作用。
2、单位:摩尔(科学上,用12g12C所含的碳原子这个 粒子的集合体作为计量单位,它就是“摩尔”。) 3、适用范围 二、阿伏伽德罗常数 定义:1mol任何粒子的粒子数叫做阿伏加德罗常数 N=n × NA

“物质的量”第一课时说课构想

“物质的量”第一课时说课构想

“物质的量”第一课时说课构想一、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作用物质的量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由此可以导出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等许多有重要应用的基本概念。

同时,又可使学生进一步深入理解微观粒子与宏观物质之间的联系,特别对培养学生计算技能和实验技能有非常重要烦的意义。

总之,高中化学关于“量”的知识体系都是建立在物质的量基础之上的。

2.教材特点及教学策略概念很抽象,理论性强,教学难度大。

限于学生的接受能力,教学时采用比喻性描述,多举学生熟悉的例子,多类比学生以前学过的知识,降低学生的陌生度,同时尽量将抽象概念形象化、具体化,以帮助学生真正深入理解。

3.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引入物质的量的原因,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认识摩尔的定义及应用规则。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时能结合日常经验去类比理解抽象概念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物质的量与长度,摩尔与打儿的类比学习,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的含义,体验科学类比的过程,学习科学类比的基本要点,提高科学类比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一系列的类比举例,增进学生对科学抽象概念产生过程的理解,体会科学知识来源于日常生活经验,揭开抽象概念的神秘面纱,激发其学习化学的热情,增强其信心和勇气。

4.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

教学难点:物质的量的含义及阿伏加德罗常数。

二、学情分析学生具备下列常识:一切宏观物质(简称物质)都是由原子、分子、离子、电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

物质间的反应既是按一定质量关系进行的,又是按一定数目关系进行的。

另外,学生对长度、质量、时间等物理量已有一定认识,日常生活中也接触过“打儿”这个单位,这些都为本节知识学习做好了铺垫。

三、教学方法综合启发式:讲授――类比联想――运用。

四、教学过程设计1.通过领读章图及引言,简要归纳出两点知识铺垫。

即宏观物质都是微观粒子构成;化学反应既是按一定质量关系进行,也按一定数量关系进行。

物质的量第一课时说课稿

物质的量第一课时说课稿

物质的量第一课时说课稿《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说课稿一、说教材1、本课时内容位于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第二节,它的作用不是简单的承上启下,而是贯穿于高中化学的始终,属于“工具性”内容,学生在今后几乎每节课的学习都会不断频繁使用,在化学计算中处于核心地位,是整个高中化学的重点内容。

2、本课时主要介绍物质的量,摩尔,阿伏伽德罗常数这些概念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难懂,具有高度的知识陌生性,而且很容易与物质的质量混淆起来。

二、说学情1、通过初中学习,学生很清楚宏观的东西很大,可以用质量,体积等来进行描述;也很清楚微观的东西很小,看不见,摸不着。

2、高一的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还比较高,主观上有学好的愿望,但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上海很不成熟,对新概念的接受速度较慢,需要老师将一个知识点多次讲练以强化其理解与记忆。

【过渡语】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三、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物质额量及其单位-摩尔的含义;了解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含义(2)通过练习掌握物质的量与物质微粒数目间的关系2、过程与方法通过体验“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该概念的形成过程,学会运用类比推理、归纳推理等一些基本的科学方法,通过对物质的量概念的建构,学会自主学习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概念的透彻理解,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2)培养学生热爱化学、热爱科学的情感,感受到宏观与微观的完美结合。

四、说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物质的量、摩尔、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概念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物质的量、阿伏伽德罗常数、微粒数之间的运算关系。

难点:如何深入简出的引出这些抽象的概念,学生能够从本质上理解、接受和构建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概念。

【过渡语】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突破重难点,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五、说教学方法实例引入,逐步抽象,揭示实质,清晰脉络关系,结合联系六、说教学过程我的总教学流程是:建立集合概念——引出“摩尔”这一单位以及使用范围——理解“物质的量”这一物理量——了解微粒数和物质的量之间的转换——练习。

物质的量 说课稿

物质的量 说课稿

物质的量说课稿一、说教材本节课是高中化学必修一中的“物质的量”一节,主要内容是介绍物质的量的概念、计量单位以及摩尔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使学生了解物质的量在化学中的重要性,掌握物质的量的计算方法,为后续学习化学提供基础知识。

二、说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1) 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掌握物质的量的计量单位。

(2) 掌握摩尔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3) 能够运用物质的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解决相关问题。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 通过多媒体展示、实验演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培养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兴趣。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

三、说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 物质的量的概念和计量单位。

(2) 摩尔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1) 摩尔的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2) 摩尔的计算方法的掌握和运用。

四、说教学过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分为三个环节:导入新课、知识讲授和巩固提高。

1. 导入新课(10分钟)(1) 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在日常生活中会遇到哪些与物质有关的问题?(2) 引导学生讨论并提出问题,例如:为什么食物的重量可以用克来计量?为什么汽车的速度可以用千米/小时来计量?(3) 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的量的概念,为后续的知识讲授做铺垫。

2. 知识讲授(30分钟)(1) 利用多媒体展示物质的量的概念和计量单位的定义,并进行讲解。

(2) 通过实例引导学生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和计量单位的意义。

(3)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如何确定物质的量的大小?物质的量与质量之间有什么关系?(4) 引导学生认识到物质的量是化学反应中物质转化的基础。

物质的量第一课时说课稿

物质的量第一课时说课稿

第1篇:物质的量第一课时说课稿物质的量第一课时说课稿范文一、教材分析与教材处理: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本章内容包括了很多重要的化学基本概念,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有重要的应用,学习这些概念对培养学生的计算技能和实验技能有重要意义。

物质的量是化学教学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它贯穿于高中化学的始终,在化学计算中处于核心地位。

在此之前,学生主要从定性的角度或简单的定量角度去分析学习化学知识,而《物质的量反应热》这一章的学习会使学生对化学中的"量"有一个新的认识。

因此教好物质的量概念,不仅能直接帮助学生掌握好本章中的有关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而且也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有关的计算打下基础。

所以,关于物质的量的教学,不仅是本章的重点,也是整个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之一。

2、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编写教材的意图,结合学生的特点及素质教育的要求,确定本课时的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A.、使学生掌握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的含义;B、使学生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义;C、通过练习使学生掌握物质的量与物质微粒数目间的关系,初步认识到物质的量与物质质量的关系。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逻辑推理、抽象概括以及运用化学知识进行计算的能力。

(3)情感目标:A、通过概念的引入、推导及应用,培养学生相信科学、尊重科学、依靠科学的思想。

B、培养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及不断进取、创新的优良品质。

3、重点、难点:使学生掌握摩尔的概念及物质的量与物质微粒间的转化。

4、教材处理:(1)学生情况分析:对于化学课的学习方法,高一学生中还有相当一部分需要老师将一个知识点多次讲练以强化其理解与记忆,尽管已经进行了两章内容的学习,但学生仍然表现出对新概念的接受速度较慢,遗忘速度快的特点。

由于摩尔这一章的概念比较多又比较抽象,对有些概念,限于接受能力,不能要求中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理解透彻。

因此在教学中,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在注意概念的科学性的同时,也要恰当掌握教材的深广度,更要防止不必要的加深拔高,加重学生的负担。

物质的量说课稿-(完美)

物质的量说课稿-(完美)

物质的量说课稿-(完美)《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物质的量第1课时》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领导:大家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物质的量第1课时》。

下面我就从以下几个不同的方面来给大家演绎本节课:一、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人教版教材高中化学(必修1)第一章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物质的量》第一课时。

本节教材是在介绍“物质的量”这一物理量,通过本节的探究既要掌握“物质的量”的概念,又为以后提高化学计算的能力和化学定量分析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物质的量”是化学计算和化学定量分析的基本工具。

物质的量是高中化学的重点和难点,它是高中化学定量分析的基本工具,在高中化学中具有极其广泛的应用,本节课学习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会直接会影响整个高中化学课程的学习。

二、学情分析在初中化学学习中,学生已经认识到物质之间的化学反应是肉眼无法直接观察到的分子、原子或离子之间按一定的数目关系进行的,也是按一定的质量关系进行的。

今天要学习的物质的量可以使学生把微观量和宏观量联系起来,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自然科学。

也能体会到物质的量在表征物质的相应量的数量时带来的方便。

在本节课的概念学习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消除学生对概念的神秘感和泛味感。

三、教学目标(根据以上分析,我确立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与技能(1) 通过对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物理量的了解,采用“质量”和“物质的量”的类比,加深学生对物质的量的物理意义、标准、单位等概念的掌握和理解。

(2) 学习类比、分析、推理、归纳和总结的逻辑思维方法,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 通过类比探究,学会获取信息和加工信息的基本方法。

(2) 通过对物质的量概念的构建,学会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相互交流与评价中,养成团结协作的品质。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物质的量(n)及其单位摩尔(mol)和阿伏加德罗常数(N A)概念的掌握难点:物质的量(n)及其单位摩尔(mol)和阿伏加德罗常数(N A)概念的引入和理解。

高一化学教案物质的量[第一课时](精选3篇)

高一化学教案物质的量[第一课时](精选3篇)

高一化学教案物质的量[第一课时](精选3篇)课时一内容:物质的量概念的引入【教学目标】1. 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掌握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相对式质量和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

2. 能够运用物质的量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掌握物质的量的概念及其相关术语的定义。

2. 理解物质的量与分子、原子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1. 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能够运用物质的量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2. 理解物质的量与分子、原子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讲授法、示例法、讨论法【教学准备】投影仪、课件、实验器材、板书工具【教学过程】一、引入新知通过投影仪播放一段实验视频,要求学生观察实验,并回答以下问题:1. 实验中的物质量的变化是否与物质的种类有关?2. 实验中的物质量的变化与什么因素有关?二、概念解析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的量的概念。

然后通过示例解释物质的量的概念:1. 如果有一个苹果,我们可以用苹果的个数来表示,如一个苹果、两个苹果等。

那么,如果有一些水怎么表示呢?是否也可以用个数来表示?2. 由此引出物质的量的概念,并解释物质的量是指物质中含有多少个基本粒子(原子、分子)。

三、物质的量及相关术语的定义1. 引导学生回顾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并给出相对式质量的定义。

2. 给出物质的量的定义:物质的量是指物质中所含有的基本粒子(原子、分子)的个数。

3. 引导学生理解物质的量与分子、原子之间的关系。

四、小结概念,解答疑惑通过讨论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总结物质的量的概念及相关术语的定义。

五、练习与应用1. 练习:完成课本上与物质的量相关的练习题。

2. 应用:运用物质的量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反思】通过实验视频引入新知,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探索物质的性质与物质的量的关系。

通过示例解释物质的量的概念,能够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并且能够运用相关术语。

通过讨论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能够及时解答疑惑,提高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准确一致。

1977年5月20日中国加入米制公约组织。

请学生看书上资料卡片“七个国际基本单位”看到物质的量的统一单位是“摩尔”,其符号是mol。

【投影】
1974年的第十四届国际计量大会又决定增加将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mol)作为基本单位。

物理量的第三个通性:单位有准确的规定。

投影显示质量、长度单位准确定义。

【投影】
质量单位千克的定义:
国际千克原器的质量。

国际千克原器:用铂铱合金(10%Ir加90%Pt)制
成一个高度和直径都是39毫米的圆柱体。

它现今保存在巴黎的国际计量局总部。

长度单位米的定义:米是1/299792458秒的时间间隔内光在真空中行程的长度。

旧定义:
1、1790年5月由法国科学家组成的特别委员会,建议以通过巴黎的地球子午线全长的四千万分之一作为长度单位:米。

2、1960年第十一届国际计量大会:米的长度等于氪-86原子的2P10和5d1能级之间跃迁的辐射在真空中波长的1650763.73倍。

可见看出,对单位的定义,是非常严肃而又慎重的。

引出摩尔的定义。

【板书】
摩尔的定义:1mol粒子所含的数目等于0.012kg12C中所含的碳原子数目。

【投影】
科学测定:12克12C所含的C原子数为:(6.022045±0.000031)×1023 。

测定方法:电化当量法、布朗运动法、油滴法、X射线衍射法、黑体辐射法、光散射法等。

这些方法的理论根据各不相同,但结果却几乎一样,差异都在实验方法误差范围之内。

注意误差达1017。

【板书】
近似值:6.02×1023。

用符号:N A表示,称为阿伏加德罗常数。

阿伏伽德罗常数作为一个物理量,单位为mol-1。

强调:N A测量误差达1017,用于度量数量级达1023左右的数值没问题,但度量数量级较小的数值就完全没有意义。

投影阿伏加德罗的图片及简介,介绍科学家事迹,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及求知欲。

【投影】
(阿伏加德罗(1776-1856)
意大利物理学家,化学家。

“阿伏伽德罗定律”,第一个认识到物质是由分子组成,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人,对近代科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课堂练习1:
【板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